•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建立人文社會指標的必要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建立人文社會指標的必要性"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評   論

2

 SCIENCE MONTHLY 2009.5

大學建立人文社會

指標的必要性

   年英國科學家斯諾(C. P. Snow)在《兩    個文化》(The Two Cultures)一書中,陳 述長久以來劍橋與牛津等傳統大學「文、理隔閡」 的問題。當時這些著名大學的教授仍維持穿著正 式禮服、集體用餐的傳統,席間出現文、理教授 座位涇渭分明,只談各自話題,彼此間毫無交集 溝通的情形。 到了今日,兩個文化的隔閡依然存在於台灣 社會,大學中的文、理科系依舊涇渭分明,尤其 是理工科領域享有越來越多的資源與發言權,早 已是不爭的事實。像是在各種獎勵補助上,這些 學科一方面占有、配合,甚至開創國家建設與經 濟發展的優勢,可以透過許多名義申請到各種儀 器設備等資源,另外還享有科學無國界的特色, 容易以外文(如英文)與計量形式來發表。尤其 近年來東亞地區,包括台灣在內的大學,受到全 球化、市場化、與標準化等三方面影響,一窩蜂 地採用所謂科學化計量指標評比,來代表學界的 效能與生產力。

大學評鑑指標的正用與誤用

在大學評鑑上,不分文理之別,採計每位教 師在 SCI 、 SSCI 、 A & HCI 等國際期刊資料庫篇 發表的篇數、智慧財產權、與技術轉移證明等, 來作為評定一所大學好壞的指標。另一方面,教 育部與國科會等政府部門為了加速國內大學與全 球學術社群同步,紛紛透過「追求卓越計畫」、 「頂尖大學」及研究計畫補助等政策,全面推動這 一波以國際期刊論文發表數量為主的研究取向, 導致以下趨勢: 一、鼓勵以英語發表論文,其他語系包括以 中文發表的期刊論文或專書不再具優勢。 二、為了增加投稿的錄取率,國際議題成為 研究主流,國內議題相對不被重視。 三、投稿對象以國外的英語期刊為主,政府 與大學獎勵著重刊載的篇數多寡而非文章品質。 四、形成以量化為指標的評鑑機制,拉大文 理在出版量與資源分配上的差距。 上述發展引發許多人質疑,認為所謂的全球 學術標準,若以在國際期刊資料庫所發表的論文 數量作為評鑑標準,是否能真正提升國內學術品 質?其中誠如前面所述,由於文理之間研究典範 與發表形式等方面存在嚴重的差異,理工科的學 術社群大多支持這項新的評鑑指標,相對的人文 社會為主領域則備受打擊。例如月前在「百年政 大」校務發展前瞻論壇計畫中,票選十項政大日 後發展之主要議題。其中「學術評鑑」可說讓出 席學界人士一致感到關注及隱憂,主要肇因於 2003年10月,各大媒體競相報導教育部所公布的 國際學術論文排名(ISC)中,以政大為首的人文 社會型等大學都遠遠落於其他理工大學之後,引 起社會議論紛紛。 , 周祝瑛

1956

(2)

評   論 科學月刊 第四十卷第五期 

3

香蕉與橘子如何比?

自從加菲(Garfield)博士提出引用(citation) 概念,並於 1958 年在美國費城創立 ISI 以來,其 所建置出版之 SCI 、 SSCI 及 A & HCI 等跨學科書 目資料庫,因具有文獻被引用資訊及涵蓋最大範 圍之學科領域,形成相當之影響力。平均而言, 自然科學有近 50 %的期刊被 ISI 引文資料庫收 錄,但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被收錄之比率卻不及 20%。許多研究指出,不論是在研究的型態上或 是研究結果受檢驗的時間長短,理工與人文的研 究均無法以同一標準評比之,也不可能像理工學 科強調所有研究皆具有可重覆驗證性特質。 另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受到所處文化與歷 史傳統的影響,難以跨越文化的界線,且其中經 常需要花許多時間克服語言文字的障礙。相對之 下,理工與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則較無上述問 題。因此以量化為主的評鑑指標,是否適用於人 文社會科學之研究成果不無疑問。

國際期刊評鑑標準下的大學異化現象

在大學評鑑與政府獎補助政策強調上述指標 下,出現了有違原先提升台灣學術水準的異化現 象。此外,由於ISI引文資料庫係目前唯一能提供 大量且便捷書目計量數據之跨國檢索工具,在沒 有其他更好工具可以提供之情形下,使得 SCI 、 SSCI 及 A & HCI 仍得以一直維持屹立不搖之地 位,不但各國期刊主編以期刊能被收錄感到光 榮,包括我國在內之許多國家的大學,對教師的 評鑑亦相當看重發表在ISI引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上 之文章數量,甚至有些大學以獎金鼓勵教師努力 投稿至被ISI引文資料庫收錄之國際期刊上,以致 於誤導部分人將 SCI 、 SSCI 及 A & HCI 奉為學術 評鑑之最重要標準。 此種以SSCI等單一標準下,國內的學術研究 成果越來越少能成為業界或政府部門所運用。尤 其更嚴重的是抑制原本國內學術多姿多彩的發 展,嚴重打擊人文社會學科的士氣,影響大學的 教學品質與教授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換言之,如 果我們經常鼓勵學生重視多元文化,強調發展學 生的多元智慧,那麼憑什麼要採用與多元發展理 念自相矛盾的單一標準,來評量教授的好壞?教 授是一個良心志業,當然同時也需要評鑑。但是 如果不落實多元標準並行的評鑑制度,繼續重視 發表數量而忽視品質、重理工而輕人文、重研究 而輕教學,如果台灣學界繼續如此偏頗的發展下 去,會不會淪為西方學界眼中的怪現象呢?

人文社會評鑑指標需要建立

對於如何建構人文社會指標,筆者以下有幾 點建議: 一、重新展開人文社會領域評鑑標準與制度 之討論,鼓勵多種不同性質的評鑑標準與獎勵措 施,讓各學門與跨學門進行本身評鑑標準之認 定,不再採用量化等級標準,以及相對而來的計 算點數制度。 二、以多元和寬容的角度對待各式各樣知識 的產生,尤其尊重文理之別,以國內外專家與同 儕審查代替以SSCI等為主的標準,回歸學術中創 新、尊重與多元的特色。不再以外力來宰制創 意,以外界利誘來束縛學界的思想。 綜上所述,如何重新檢討我國當前大學學術 評量指標的政策,加速建立人文社會學門客觀且 有效的評量標準,應是刻不容緩之事。唯有建立 文、理兩個世界真正的對話管道,尊重人文社會 與理工科學領域的不同特性及需求,才能導正國 內學術界盲目追求 SCI 、SSCI 等國際資料庫中發 表數量的歪風,提升國內學術研究的品質。 周祝瑛: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3 丁得天、杜斗城《甘肅民樂童子寺石窟〈西遊記〉壁畫補錄及其年代新論》,《蘭 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年第 4 期,第 67–74 頁。. 14

香光莊嚴門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wv 一一三.. 行動。所以,說社區的要旨即要在無組織的地理社區內 9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24 南懷瑾《禪宗與道家》,《南懷瑾著作珍藏本》卷 4,頁 48,上海:復旦大 學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一版。. 2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那些圖形大部分都從「美國數學協會」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 MAA) 所 出版的 Mathematics Magazine 所摘錄出來的。MAA 與

Albert Leon Whiteman 紀念獎創立於1998年, 獎金由 Albert Leon Whiteman 的夫人 Sally Whiteman 捐贈。2001年,美國數學會在與美國數學協會(The Mathematical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