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業界看先就業後升學方案—治標更要治本/ 2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業界看先就業後升學方案—治標更要治本/ 28"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4),頁 28-30

先就業,後升學 主題評論 第 28 頁

業界看先就業後升學方案—治標更要治本

蔡育珊 台灣櫻花(股)公司人力資源部管理師

一、前言

蔡英文總統當選後、上任前的產 業之旅曾到彰化地區與業界座談,我 們的業界夥伴大吐苦水、反應傳產人 力不足的困境,蔡準總統稍後即提出 為 18 歲的高中職畢業生設置教育帳 戶,期許他們能夠安心的到職場先工 作,三年後再思考進修;相關的配套 措施包含政府(勞動部與教育部)提撥 基金到他們的教育帳戶,同時調整大 專校院入學門檻讓這群先工作、後進 修的年輕人可以無礙的進入學校系統 再進修。 政府能夠面對與回應業界困境快 速提出因應方案令人感佩,但站在業 界(筆者在業界從事人資業務多年)的 觀點,我們期待更有效能的人力供給 方式、更好的人力素質,然後可以給 予更好的待遇或工作條件。本文透過 訪談業界夥伴的方式試圖深入了解業 界夥伴對此一政策的觀點、業界如何 看待高學歷高失業率,以及面對這些 透過上述方案晉用的年輕人我們的憂 心為何。

二、根深蒂固的升學主義才是主

要癥結

依筆者於業界工作廿餘年觀察, 許多投入職場的朋友利用在職進修方 式不僅取得學位提升自我,更能將實 務與學術結合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因此頗為贊同「先就業後升學」的方 式。然「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 方案有治標不治本的疑慮,此方案對 象為高職畢業生希望他們能有實務經 驗之後再投入大學的進修,希望能讓 孩子先藉投入職場找到自己所興趣之 職涯,再依自己興趣進修相關科系課 程,此方案立意十分良好。然依我淺 見是認為整體的教育體制與臺灣父母 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讓我們無法得到 高中畢業生的"就業後升學"的期望成 效。臺灣的家長普遍仍存有「萬般皆 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大學畢業 為 現今父母 期望孩 子 學歷的基本 門 檻。除了家庭經濟較不佳之家長外, 鮮少有父母只讓孩子高中畢業就投入 職場,因此筆者憂心此方案推動未能 達到最初的目的與成效而淪為為推動 而推動的方案。 然而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與 過度保護觀念若不改變,未來升學與 就業的環境只會更惡化。筆者服務於 製造業,目前製造業普遍面臨生產現 場人才斷層缺工嚴重之情況,以目前 服務公司為例,我們找不到願意做現 場專業技術的年輕人才投入(如:沖 壓、鈑金……等),只因這樣的工作是 勞動、勞累,年輕人不願意屈就而父 母也怕孩子吃苦。以前社會大眾被輕 視的「黑手」現在是「搶手」,薪資遠 比大學學歷的人高出許多,由此可見 專業技術比起學歷更是現在企業所重 視。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4),頁 28-30

先就業,後升學 主題評論 第 29 頁

三、業界的憂心

針對此方案內容筆者訪談數位業 界先進了解實務界對此方案之想法亦 有訪談企業主,大致歸納業界人資伙 伴之憂心如下: (一) 高中生心理素質與專業不足 臺灣人口出生率低使得孩子成為 家中的寶貝,父母捨不得孩子吃苦而 對其保護過多。導致現在孩子的受挫 能力降低與求學求知態度較差,目前 臺灣社會高學歷僅有量卻沒有質,一 直是業界雇主與用人主管所擔憂。這 世代大學畢業的孩子已比不上前一世 代相同大學學歷的專業與態度,更何 況高中畢業的孩子能滿足職場上雇主 的要求嗎?此方案的推動這樣只是讓 一些還不夠專業與成熟態度的孩子投 入 職 場後 找到 容易 被 替代 的低 薪 工 作,企業主無法賦予重任而孩子也未 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更難從中找 到自己的興趣而規劃未來職涯與進修 方向。 (二) 三年後可進修或創業,卻無鼓勵 留任職場之措施 「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對 學生強調三年後能有一筆儲蓄金額可 供學生進修或創業用,學生自會規畫 三年後運用這筆儲蓄,使得繼續留任 機率自會降低。然而企業主希望優秀 的員工是能長久留任,因此面對這樣 方案的學生,雇主自會預設立場該員 工僅可能任職三年,對其培育投入自 然會降低。此對企業的任用與育才規 劃並無幫助,因此參與此方案的學生 對企業的吸引力並不高。

四、結語

針對目前臺灣學校人才培育方面 筆者有幾項拙見建議: (一) 減少或整併大學與科大之科系 臺灣的大學與技術大學過多又加 上 少子化學 生數少 , 已經是供過 於 求。各大專院校為了招取學生無所不 用其極,學校要求老師對學生嚴格標 準需降低。曾聽一位任職於某私立大 學中文系的朋友感嘆:學校於期中考 時要求老師出題不能困難,以免學生 分數過低無法取得學分。朋友感嘆現 在的大學老師必須要討好學生,在這 樣的求學環境下學生專業程度如何提 升?筆者聞之感慨學校因為生存競爭 而不得不以利潤為導向,導致入學簡 單畢業容易而使學歷無用。減少並整 併大專院校,將無用的大專院校退場 轉換成社區學校型態提供一般民眾學 習機會。大專院校應以教育英才為目 的而非淪為學店,除提升學生的專業 外亦需提升軟實力,藉由人文素養課 程提升學生內涵。 (二) 學校發展專屬特色培育人才,加 強技職教育 學校可將資源聚焦學校的特色以 培育更專業的人才。就如日本,該國 家針對不同技術成立專門學校。學校 若聚焦自己特色發展相關科系,更能 將有限資源放在重點處,並非一味擴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4),頁 28-30

先就業,後升學 主題評論 第 30 頁 充學院數成為綜合大學反而失焦。有 特色科系的學校反而更吸引企業尋求 所需的人才,而有特色的學校在企業 眼裡也不會以公私立來評定畢業生的 優劣。比起求職者畢業學校是否是名 校,我們更在意他的專業度與態度。 (三) 「先就業後升學」方案適用對象 改為大專畢業生 以臺灣目前環境高中畢業生 成 熟 度與 專業 度尚 未 能符 合企 業 需 求,若相關方案改針對大學或五專制 的畢業生進修研究所之階段,一來該 學歷具有企業人才需求的基本條件門 檻之外,二來學生較能獲得符合自己 期望的工作。目前碩士在職專班的進 修管道暢通,即使投入職場多年亦能 藉由此管道讓工作與進修兼顧,企業 非但不因員工的進修而損失人力,更 能 藉 由員 工的 進修 尋 得學 校理 論 幫 助。因此建議此補助方案可針對大學 畢業年數較短(約三至五年)之畢業 生實施,此階段之人員經濟較不豐裕 又學習力強,提供補助給畢業生更能 吸 引 優秀 人員 投入 在 職進 修提 升 自 我。而另建議部分補助提供給企業或 是搭配人才留任契約方式,鼓勵企業 讓員工投入在職進修。因在職進修若 無企業的支持,除非員工辭職專心進 修,否則無法真兼顧工作與學業,因 此企業的支持對進修員工是很大的助 益。 現今求職市場有個令人深思 的現象:失業率持續不降,然而企業 卻喊無人才可用。引發這現象除了普 遍高學歷對工作高挑剔之外,也顯示 著我們學校培育的人不完全是企業所 需要的。我們期望自己的下一代比我 們更強,然而父母的觀念與教育環境 若持續舊思維與舊模式,我們的就業 市場仍會循環惡化。臺灣人口老化嚴 重,為維持國家生產力除了延長退休 年齡之外,也希望年輕的勞動力盡早 投入職場。然而在希望年輕一代盡早 投入市場的同時,我們對年輕一代的 專 業訓練與 態度培 養 更不能降低 標 準,政府、學校等相關單位能提供機 會與資源協助,相信臺灣新一代青年 的未來絕對具有競爭力! 參考文獻  教育部(2017)。青年教育與就業儲 蓄帳戶方案(核定本) 。取自 https://ws.moe.edu.tw/001/Upload/25/rel file/0/3744/fb112139-6381-4697-a9f1-b 904a555eb9b.pdf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先至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職業訓練諮詢,經評估適訓後,持該機構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鳳山就業服務站、岡山就業服務

本刊“98 年第 3 季(7~9 月)就業服務統計資訊"主要資料來源為「行政院

本刊“99年第3季(7~9月)就業服務統計資訊"主要資料來源為「行政院勞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協助老師確認優先

流程(包括中央/縣市政府/民間機 構的各種職業重建服務,如:就業 資訊與諮詢、居家就業、創業補 助、職務再設計、各種就業服務方

職務再設計專業人員在職場訪視的過程,實際就事業單位的要 求、作業人員的困難及其業務內容進行瞭解,並對職場作業環境進 行檢測,如以下說明:.

畫之社 工人員 訪視評 估確有 經濟困 難,且 有就業 意願之 失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