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強制性預測事先性品質評比指標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強制性預測事先性品質評比指標之研究"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我國強制性預測事先性品質評比指標之研究

Ex Ante Quality Indicator of Mandated Financial For ecast

計畫編號:NSC 89-2416-H-004-046

執行期限:88 年 8 月 1 日至 89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共同主持人):康榮寶(金成隆)

執行機構及單位名稱:政治大學會計系(彰師大商教系)

一、中文摘要 據資訊不對稱理論,資訊提供者會評 估其相關成本效益來決定資訊特質,故若 無足夠的市場誘因或法律責任,管理當局 未必願意提供高品質的財務預測。財務預 測具有未來不確定性,且包含許多公司內 部機密,故在一般情況下,公司不會提供 高品質的財務預測資訊,且財務預測往往 會成為公司管理當局操縱股價的工具。故 本文旨在探討強制性財務預測之準確度, 期以瞭解財務預測是否可以有效且準確地 提供與財務報表有關的預測。本研究並試 圖發展一事先性的衡量指標,以利投資者 據以評估上市(櫃)公司所發佈之財務預測 的品質,及降低投資者被財務預測誤導之 可能,進而提高預測資訊的使用性。 研究結果顯示,對於銷貨收入及營業 利益之預測,無論是強制性預測或本研究 所發展之衡量指標,第一次及第二次更新 均較原始預測準確。若與實際值相較,則 強制性預測之誤差比本研究衡量指標所預 測之誤差為小。此一結果顯示,本研究所 發展之衡量指標應採用更多資訊,使其更 為精細,始能作為可信之事前管理工具。 關鍵詞:強制性財務預測、事先性指標、 財務預測 Abstr a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 information provider would evaluate the relevent cost and benefit to determin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formation. If there is not enough incentive of market or responsibility of law. The manager will not provide financial forecast with high quailty. And financial forecast will become the manipulative tool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attemps to develop an Ex Ante Indicator to examine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forecast. The empirical findings that (1) The first and second updated forecast are more accurate than the original forecast on sales and operatiing income (2) Our measure is less acurrate than the mandated forecast.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we should use more information to refine our measure.

Keywor ds: Mandated forecast, Ex ante

measure, Financial forecast

二、緣由與目的 由於證期會之立法目的在提高財務預測資 訊之品質,防止管理當局利用財務預測做 為操縱股價之手段,並解決管理當局與投 資人之間所存在的資訊不對稱之問題,以 提高資訊之決策有用性。 然而,財務預測包含許多公司機密資訊, 除非市場能夠提供足夠的誘因,否則公司

(2)

可能不願以最真實且最及時的方式提供財 務預測或財務預測的更新。此外,當原始 財測不準確時,由於公司只要在年度財報 公告前適時修正,便可免受處罰,使財務 預測之品質堪慮,使用性不高,徒增社會 成本。因大多數學者之研究皆著重於強制 性財務預測之準確度,即更新預測是否較 原始預測準確,鮮有學者將重點置於原始 預測或更新預測於公佈時之可信度 (公司 有無故意欺瞞投資者,待投資者投入大量 資金,公司再於炒高股價後,調降財測, 使投資者蒙受鉅額損失)。爰此,本研究旨 在探討強制性財務預測之準確度,並試圖 發展一可資偵測財務預測品質之事前(Ex Ante) 衡量指標,以降低投資者被財務預測 誤導之機率。本研究建立假說如下: 假說一:我國股市中可以利用已知公開財 務資訊,有效建立預先性財務預測品質衡 量指標。據此,投資者可以利用這項財務 預測品質衡量指標,在公司公告財務預測 時事先衡量財務預測的資訊品質。 假說二:在建立事先性財務預測品質衡量 指標時,若能夠考慮以前年度公司所公告 財務預測的相對品質時,所建立的事先性 財 務 預 測 品 質 衡 量 指 標 會 更 具 參 考 價 值。 三、變數衡量與操作性步驟 本研究所稱事先性財務預測品質衡畫 指標意指,利用財務預測公告日之前,公 司已公開之財務報表相關資訊推估的品質 衡量指標。在操作上本研究係仿傚存貨會 計的毛利法觀念。假設公司會維持在一定 程度的營收或營業利益成長率。在這項固 定營收或營業淨利成長率的假設下,本研 究根據會計實證研究中慣用的「統計預測」 進行今年實際結果的推估。由於我國既有 的財務資訊無法有效建立具預測性的時間 序列統計預測,所以本研究所謂慣用的「統 計預測」意指,以去年的實際結果加上本 年度已年公開財務資訊的成長率。為驗證 假說二,為簡化計,本研究利用已知公開 財務資訊推估今年度成長率時,主要以營 業收入及營業淨利作為計算推估今年成長 率的基礎。 根據上述推估的今年度可能實際盈餘 結果,再將這項推估之本年度可能的盈餘 結果與測試年度的實際結果相比較。本研 究將這項誤差定義為本準則誤差。其次, 本研究再計算公告的財務預測與年度實際 盈餘結果相比較得出的差距,本研究定義 為財務預測誤差。最後,本研究將所計算 本準則誤差與財務預測誤差相比較,以瞭 解,是否本準則誤差比財務預測誤差小。 如果,本準則誤差較小或相等,則本準則 所推估的年度盈餘值會比公告財務預測可 靠或相同可靠,如此本研究便可利用本準 則推估年度盈餘值,或是可以利用本準則 替代財務預測公告值,或是利用本準則來 衡量財務預測公告值的品質。 據此,本研究乃以某特定公司於財務 預測公告日前一年內之資訊為基礎。利用 本年度已公開財務資訊(包括月營收與盈 餘資訊),計算公告預測年度之成長率。其 次,再利用公告日前一年度的實際盈餘結 果加上公告預測年度之成長率乘於公告日 前一年度實際盈餘結果,發展出一獨立於 公告財務預測的推估銷貨收入、營業利 益、稅前淨利及每股盈餘等,此稱為本準 則推估值。最後,我們並進一步比較本準 則推估值、公司發佈之強制性預測值、實 際盈餘值等之間的(平均數)差異性。 所以本文為測量預測值與實際值間或

(3)

預測值與預測值間之差異,定義一平減後 之絕對誤差( D12)如下: D V V MV 12 1 2 = − 其中: V1 表某預測值(本研究為本準則 之預測與強制性預測), V2 表另一預測值或實際值(本研 究如強制性預測及實際值), MV 表市場價值。 四、實證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文所選樣本包括除金融保險外之所 有上市公司,資料期間為民國八十年至八 十八年,銷貨收入、營業利益、稅前淨利 及每股盈餘等財務資料取自台灣經濟新報 資料庫。本研究於各種預測值及實際值間 之比較時,剔除了三個標準差之外的極端 值,乃因數值間差距過大可能會產生無法 控制之因素(如公司為非規則性之高成長 (或衰退)型態),樣本數列於各表中。 由於樣本大多非常態,我們以有母數 及無母數之成對樣本檢定統計量(T 檢定及 符號檢定)同時做檢測,發現不論由總體、 按預測年度分或按預測次序分,各組間均 存有顯著性的差異。表示本準則所預測之 數值與強制性的預測值、本準則與實際 值,以及強制性預測值與實際值間,的確 有顯著性的不同。這似乎顯示,不論是強 制性所預測或由本準則所預測,相較於實 際狀況,均有一段差距。然另一方面,若 就其平均數來看,強制性所預測之誤差較 本準則所預測之之誤差均來得小,值得進 一步探討。 為觀察預測前後次序是否有差異,我 們以銷貨收入、營業利益、稅前淨利及每 股盈餘比較了強制性預測與本準則預測之 誤差,本準則預測與實際值誤差及強制性 預測及實際值誤差之第一次預測(原始預 測)、第二次預測及第三次預測間的差異狀 況。 以強制性預測與實際值誤差而言,其 第二次預測均較第一次來得準確,而第三 次預測亦較第一次預測準確,然除銷貨收 入外,第二次與第三次預測則無顯著的差 異。就本準則預測與實際值間而言,第二 次預測之銷貨收入與營業利益均較第一次 準確,稅前淨利與每股盈餘則無差異。第 三次預測除銷貨收入外,與第一次亦無顯 著差異。而第二次預測與第三次預測則均 無顯著差異。 就本準則預測與強制性預測之誤差而 言,第二次預測均較第一次預測之誤差來 得小,而第三次預測除稅前淨利與每股盈 餘,其銷貨收入預測值及營業利益預測值 之誤差均較第一次顯著地小,同時,除銷 貨收入外,第二次與第三次預測間無顯著 的差異。 若按預測 年度來分,在銷 貨收入 方 面,第二次預測多比第一次預測來得準 確。而營業利益方面,強制性預測與實際 值間之誤差,除 82 年外,第二次均比第一 次準確。而有趣的是,本準則預測與實際 值間之誤差,則剛好與前者相反,即除 82 年外,第二次與第一次間並無顯著的差 異。 就稅前淨利而言,強制性預測與實際 值之誤差,除 83 年外,第二次亦均較第一 次準確,本準則預測與實際值間第一次預 測與第二次預測亦多為無差異。每股盈餘 方面,除 84,85 年外,其第一次與第二次 亦多無顯著性之差異。而第三次與第二次 預測,則均無顯著差異。 若按多空頭分,無論在多頭或空頭方 面,第二次強制性預測與實際值之誤差在 各收入項均較第一次顯著地小。而本準則

(4)

與實際值之誤差在空頭方面,除稅前淨利 與每股盈餘外,第二次亦均較第一次準 確,而在多頭方面則無明顯的差異。同樣 地,第三次與第二次間亦均無顯著差異。 我們以預測年度與多空頭為分類,詳細地 比較三種不同的誤差於三次預測間之差 異,其結果與前者相似。 由以上之分析,我們認為無論由本準 則所預測或強制性預測,公司兩大主軸科 目:銷貨收入及營業利益之預測,第二次 或第三次均較第一次預測來得準確。表示 本篇所訂定之準則:由前一年間所能蒐集 之資訊(本研究此處僅以營業成長率為代 表)來預測下一年度之營業狀況,若所採用 之資訊愈多(例如:第一次預測僅採用前一 季之銷貨收入,而第二次預測採用了前三 季之銷貨收入),則其預測程度愈為準確。 而無論本準則與強制性預測間之差距為 何,本準則可加以精細化,以作為事前管 理工具之基礎。 五、計畫成果自評 (一)對研究方面: 在探討強制性財務預測時,以往大多 數學者之研究皆著重於強制性財務預測之 準確度,即更新預測是否較原始預測準 確,而在原始預測或更新預測於公佈時之 可信度上,則鮮少有此方面的文獻探討。 本文乃首篇建立事先性財務品質指標之文 獻。因此,本文對於強制性財務預測文獻 而言具有原創性的貢獻。 (二)對管理者方面: 若經精細化之事先性衡量指標能予以 建立,則管理當局能夠發布較精確之財務 預測,對於公司之聲譽及利益有相當的助 益。 (三)對投資者方面: 本研究試圖發展之事先性的衡量指 標,可做為投資者據以評估上市(櫃)公司 所發佈之財務預測的品質之參考,以降低 投資者被財務預測誤導之可能,並提高預 測資訊的使用性。 (四)對主管機關方面 若設此品質衡量指標,對管理當局具 有阻赫作用,對一般投資者具有保護作 用。於此良性循環下,能讓資金更加合理 的配置,因此具有相當正面的經濟後果。 本文乃提出事先性財務品質衡量指標 之初步構想,期望能採用更多資訊,使其 更為精細,以作為事前管理工具,並增進 財務預測的資訊效率性。 六、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1. 吳安妮,經理人員自願揭露盈餘預測資 訊給外界之決定因素---實證研究,會計 評論,民國80年:1-24頁 2. 陳志健,「強制性增加揭露對股票市場 的影響-以第十六號公報「財務預測編 製要點」為例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 大 學 企 業 管 理 研 究 所 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民國80年。 3. 余明鳳,「財務預測公告對股票價格的 影響」,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 士論文,民國82年。 4. 宋義德,「管理當局自願性財務預測準 確度及資訊內涵之研究」,政治大學會 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2 年。 5. 李冠毅,「財務預測揭露對股票市場影 響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 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2年。,

(5)

6. 林靜香,「我國財務預測公告資訊內涵 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 版碩士論文,民國82年。 7. 陳北緯,「臺灣地區上市公司財務預測 宣告前後股票價差行為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 文,民國83年。 8. 廖仲協,「強制性財務預測、盈餘操縱 及股票投資報酬之實證研究」,國立政 治 大 學 會 計 學 研 究 所 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民國83年。 9. 廖彩伶,「管理當局盈餘預測與會計師 核閱關聯性之探討」,中正大學會計學 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3年。 10. 林麗萍,「盈餘預測準確度與其資訊內 涵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 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4年。 11. 郭伯疆,「強制性財務預測修正決策與 盈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4 年。 12. 陳子琦,「強制性財務預測資訊特質與 內涵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4年。 13. 楊碧雲,「強制揭露下影響財務預測準 確度因素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研 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4年。 14. 周必修,「我國上市公司強制性、自願 性及雙重揭露財務預測間營餘操縱強 烈程度與好消息比率之研究」,東海大 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 國85年。 15. 胡永純,「盈餘預測與盈餘管理之關聯 性研究」,國立中興大 16. 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 85年。 17. 蘇勇儒,「管理當局與財務分析師財務 預測相對準確性之比較」,東吳大學會 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5 年。 18. 祝美玲,「我國分析師、自願性、強制 性預測相對準確度之比較研究」,政治 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 86年。 19. 郭玟君,「會計資訊與外資買賣超之間 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 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6年。 20. 黃仕緯,「管理當局自願性財務預測與 外資法人買賣超行為關係之研究」,東 吳 大 學 會 計 學 研 究 所 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民國86年。 21. 鄭惠文,「盈餘預測與信用交易之間關 係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 版碩士論文,民國86年。 22. 鄭惠文,「盈餘預測與信用交易之間關 係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 版碩士論文年,民國86年。 23. 陳建樺,「自願性預測時間特性之研 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博士 論文,民國87年。 (二)英文部份

1. Gonedes, N., N. Dopuch, and S. Penman. 1976. Disclosure rules, 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The case of forecast disclosure rul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4(Spring):89-137.

2. Jensen, M., and W.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July):305-60.

3. Patell, J. 1976. Corporate forecasts of earnings per share and stock price

(6)

behavior: Empirical te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4(Autumn)246-76.

4. Hakansson, N., 1977, “Interim Disclosure and Forecast: an Economic Analysis and a Framework for Choi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52, April, 396-416.

5. Imhoff, E. A., 1978,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October, 836-850.

6. Jaggi, B. 1978. A note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corporate annual earnings forecas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53(October):961-7.

7. Jaggi, B., and P. Grier. 198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recast disclosing and nondisclosuring firms. Financial Management 9(Summer):38-43.

8. Penman, S. 1980.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earnings foreca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8(Spring):132-60.

9. Givoly, D., and D. Palmon. 1982. Timeliness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57(July):486-508

10. Ajinkya, B., and M. Gift. 1984. Corporate managers' earnings forecasts and symmetrical adjustments of market expect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2(Autumn):425-44.

11. Waymire, G. 1984. 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2(Autumn):703-18.

12. Cox, C. 1985.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60(October):692-701.

13. Gaber, M. 1985. Management incentives to report forecasts of corporate earnings.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4. Han, c. 1986. Management forecasts: Incentives and effect.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15. Trueman, B. 1986. Why do managers

voluntarily release earnings foreca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8(March):53-71.

16. McNichols, M. 1989. Evidence of informational asymmetries from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and stock returns. The Accounting Review 64(January):1-27.

17. Pownall, G., and G. Waymire. 1989. Voluntary disclosure credibility and securities prices: Evidence from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1969-73.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7(Autumn):85-105.

18. King, R., G. Pownall, and G. Waymire. 1990. Expectations adjustment via timely management forecasts: Review, synthesi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9:145-82.

19. Lev, B., and S. Penman. 1990. Voluntary forecast disclosure, non-disclosure, and stock pri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7)

Research 28(Spring):49-76.

20. Ruland, W., S. Tung, and N. George. 1990.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closure of managers' forecas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65(July):710-21. 21. Dierkens, N. 1991.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equity issu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6(June):191-9.

22. Jones, J. J., 1991,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gust, 193-228.

23. Hirshleifer, J. and J. G. Riley, The Analysis of Unertainty and Inform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4. Baginski, S., E. Conrad, and J. Hassell. 1993. 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forecast precision on equity pricing and on the assessment of earnings uncertain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68(October):913-27

25. Kross, W. Lewellen, and B. Ro. 1994. Evidence on the motivation for management forecasts of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5(May/June):187-200. 26. Palepu, K. G., V. L. Bernard, and P. M.

Healy, Business Analysis and Valuation, 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1996. 27. Beaver, W., Financial Reporting: An

Accounting Revolution, Prentie Hall,

third edition, 1998.

28. Beaver, W.H., 1998, Financial Reporting: An Accounting Revolution. Thir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Y: Prentice –Hall).

29. Becker, C. L., M. L. Defond, Jiambalvo, K. R. Subramanyam, 1998, “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 Management,”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5, Spring, 1-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temperature angular power spectrum of the primary CMB from Planck, showing a precise measurement of seven acoustic peaks, that are well fit by a simple six-parameter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perlinear convergence of Broyden’s method for Example 1 is demonstrated in the following table, and the computed solutions are less accurate than those computed by

Disclosure and Transparency: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ensure that timely and accurate disclosure is made on all material matters regarding the corporation,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Pursuant to the service agreement made between the Permanent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Incorporated (“Grantor”) and the Grantee in respect of each approved programme funded by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