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古中國的飲酒與社會秩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古中國的飲酒與社會秩序"

Copied!
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登武. 中古中國的飲酒與社會秩序. 研究生:陳奕儒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2) 摘要 每逢祭祀典禮、社交活動以及個人抒發情感的場合上,飲酒都是中國人必然 的活動,因為與這些特殊情境的結合,使得飲酒在中國文化之中,超越了滿足口 腹之慾的需求,成為一種社會活動。 而由於政治經濟等社會背景的差異,飲酒文化在不同的時代之下,呈現出來 的風氣也就有所不同,面臨中國中古時期社會局勢的劇變,飲酒不再被侷限在特 定的場合,在活動內涵與所能影響的層面上,都朝向更為廣泛的發展。但相對的, 人們因為飲酒而在社會上造成紛亂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多,中國中古時期有不少史 料保存了當時的人們在酒醉後所作出的各種行為之紀錄,在這些事件之中,飲酒 除了使個人身陷危機,還是社會秩序混亂的源頭。 面對飲酒對社會秩序的威脅,歷代統治者雖然早已明白並且也因此發布過許 多次的禁令,但由於飲酒早已經成為深植入中國人心的一種習慣,而酒的釀造與 買賣,更牽涉到眾多階層的人民的利益,因此歷代以來,統治者對酒的掌控始終 難以徹底執行,而僅只能成為短暫的權宜之計,對飲酒的控制與約束,最終也只 能依靠個人的良心來維持。. 關鍵字:酒、中古中國、社會秩序.

(3) Middle Aged China on Drinking and Social Order Abstract In sacrificial ceremonies, social events, or during relief of emotions, drinking alcohol is an essential event in a Chinese person’s life. This is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t scenarios that made drinking alcoho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surpassing the simple need of satisfying a craving and becoming a social ev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s throughout the generations, drinking culture has changed drastically from the Chinese Middle Ages till now. It is now not limited to special situations but is geared towards a wider range of events.. But because of this, people now cause more social chaos due to the wider. range event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In the middle ages, there have been many historical documents documenting the behaviors of drunken individuals, stating that not only does alcohol harm the human body but also is the cause of social disruption. Historical political figures have already tried to ban the consumption of alcohol many times due to the social disruption it may cause, but because alcohol has sunken deep into the daily habits of Chinese people and also the alcohol job industry now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people’s interest, political figures have a loose grasp on controlling alcohol.. In the end, the control of alcohol can only depend on everyone’s. personal conscience.. Key words: Alcohol, Middle Age China, Social Order.

(4)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飲酒風氣的歷程與轉變 ...................................................... 13 第一節 先秦秦漢的飲酒風氣 .......................................... 13 第二節 中古時期的飲酒風氣 .......................................... 25 第三章 飲酒的社會問題 .................................................................. 43 第一節 失常行為 .............................................................. 46 第二節 犯罪行為 .............................................................. 53 第四章 飲酒行為的制約 .................................................................. 61 第一節 先秦秦漢的酒禁 .................................................. 63 第二節 酒禁的原因與成效 .............................................. 66 第三節 佛教的戒律與飲酒 .............................................. 76 第五章 結論 ...................................................................................... 79. 參考書目 .............................................................................................. 81.

(5) 第一章 一、. 緒論. 研究動機. 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礎,而隨著文明的發展與深化,人類往往不能滿足 於最原始的需求,在吃得飽之後,接著就想到要吃得巧,在物質上不斷要求精進 之餘,還要更進一步追求精神上的充實。因此單就飲食這一層面而論,這些於人 類歷史中陸續誕生的各式各類的飲料、食品,除了有滿足人們口腹之慾的作用, 其存在本身也可以視為是一種當地人們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之凝聚,如同可樂之 於美國文化,飲食作為文明的一種縮影,其背後有著來自於文化深處的訊息。 在人類的眾多飲品之中,酒,可說是別具一格的存在,單從酒在人類歷史中 所佔有的分量來看,在時間上,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誕生的初始,在空 間上,世界各地的文明裡幾乎都可以見到酒的身影,從酒風行於全世界的規模之 盛大,不難想像世界各地都有屬於當地獨特且豐富的酒文化存在。 毫不意外的,我們翻開中國歷代以來的典籍與詩歌文章,便馬上能夠發現許 多與酒息息相關的文字,這些文字呈現了酒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各式風貌,是 酒與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中於各方面聯結的證據,反映出酒在中國人的生命中佔 有著一席之地,更證明了中國人對酒的喜愛,是絕對不遜於世界上其他各地區的 人們的。 中國的酒文化不僅內容豐富,也有著深遠的歷史背景,以中國地區的酒的起 源說起,史籍中很早就有中國人飲用酒的紀錄,而從儀狄造酒和杜康造酒等古老 的酒的起源傳說, 1也可以推斷中國的酒至少在距今非常久遠以前的上古時期就 已經出現。 既然飲食之於人類不只有消飢解渴的作用,那麼就自然可以聯想到酒在作為 1.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疏, 《尚書正義》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卷 14〈周書.. 酒誥〉正義曰:「世本云儀狄造酒,夏禹之臣,又云杜康造酒」 ,頁 442。 1.

(6) 解渴的飲品之外,對人類來說還有著其他的意義存在。在中國文化之中,相較於 其它飲品,酒有著更多的特殊作用,這些作用表現於酒在中國歷史中所扮演的多 種角色:殷商時期的各式陶製或青銅製之精美酒器,被認為是舉行祭祀時所使用 的一種禮器;《左傳》中說道「酒以成禮」, 2在祭祀或典禮的場合,酒是具有神 聖意涵的祭品因而不可或缺;逢迎國家慶典或為表揚臣子立下的大功,天子常以 酒賞賜臣下作為一種禮節;源於古禮中由年長者舉酒以祭於地的「祭酒」這一尊 稱,也被用來當作正式的官名;而在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遠客來迎需以酒 款待,每逢喜事更應舉杯慶賀,替人送行也必要設盞餞別;還有一種名為「鄉飲 酒禮」的禮儀,其內容正是以飲酒作為主題,在禮儀中,透過繁複的飲酒儀式彰 顯敬老、尊賢的觀念,「鄉飲酒禮」的這一教化意涵還受到了統治者的肯定,在 唐代正式被納入國家的祭祀體系,載入《大唐開元禮》之中,即使經歷了朝代的 更迭與社會的變遷,卻也仍然持續被推行而沒有完全斷絕。中國人的生活當中處 處可見酒的芳蹤,無怪乎宋人朱肱在其所撰的《北山酒經》中寫道: 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賓主百拜, 左右秩秩,上自縉紳,下逮閭里,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3 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從禮拜天地到招待賓客的場合,中國人都以酒作為必備之物, 酒可說已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酒在中國文化之中,被賦予各式功能,這些功能融入中國人生活的各處,使 得酒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從只要是正式、重要的場合,都必定 要有「飲酒」這一環節來看,顯然酒所代表的意義是象徵著莊嚴與神聖。 但在將飲酒推崇為莊重的禮節的另一面,我們卻也在《尚書》中,看到有〈伊. 2. (周)左丘明撰,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 ,卷 9〈莊公二十二年〉君子曰: 「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 ,頁 306。 3. (宋)朱肱, 《北山酒經》(知不足齋叢書本),卷上,頁 1。 2.

(7) 訓〉一篇,視君王酣歌於室為亡國之象徵, 4另一篇〈酒誥〉裡,更直指殷商的 覆滅是源於飲酒的氾濫。 5事實上,將「飲酒」與「亡國」連結成具有因果的關 連,多少帶有周人的「憂患意識」,象徵著周人史觀,但也確實使得「飲酒」蒙 上了「政治性」的負面意涵。 時代再往後,則有《晉書》與《世說新語》,兩部史籍於呈現魏晉時期文人 雅士舉杯對飲的風流情態之外,也一併記載了許多文士酒醉後的荒唐行徑,從以 胡毋輔之為首的八達的散髮裸裎、閉室酣飲, 6到阮咸的與群豬共飲, 7其行為之 誇張讓人覺得不可置信,有些甚至可以說是傷風敗俗了。 中國歷史中的酒表現出兩種完全相反的性質:一方面在國家維持秩序與推行 禮儀的場合上擔任不可或缺的角色,另一方面卻又被認為是導致國家覆滅的原因; 飲酒的活動既可以是禮儀的主題,卻又能成為敗壞風俗的溫床。 飲食之一體兩面其實並不使人意外,只要在攝取時未講求適當,即便是極富 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在過量攝取之下也會對個人身體造成傷害。撇除現代人的科 學知識,古人也有過度飲酒會使人「腐腸、爛胃」的概念, 8因此酒的兩種完全 相反的性質也正由於此,淺嚐小酌與狂飲爛醉對個人身體造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 4.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 ,卷 8〈商書.伊訓〉 :「敢有恆舞于宮,酣歌. 于室,時謂巫風,……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頁 115-1。 5.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 ,卷 14〈周書.酒誥〉 : 「我民用大亂喪德,亦. 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頁 207-1。 6.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卷 49〈光逸傳〉 :「光逸字孟祖,樂安人. 也。……後舉孝廉,為州從事,棄官投輔之。……尋以世難,避亂渡江,復依輔之。初至,屬輔 之與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彝、阮孚散髮裸裎,閉室酣飲已累日。逸將排戶入,守者不聽, 逸便於戶外脫衣露頭於狗竇中窺之而大叫。輔之驚曰: 『他人決不能爾,必我孟祖也。』 」遽呼入, 遂與飲,不捨晝夜。時人謂之八達」 ,頁 1384-1385。 7.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 《世說新語箋疏》 (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3) ,卷 23〈任誕〉12: 「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常桮斟酌,以 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頁 733。 8. (唐)孫思邈撰,李榮景等校釋,《備急千金要方校釋》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卷. 26〈食治方〉:扁鵲云:「久飲酒者,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 ,頁 565。 3.

(8) 的。 然而酒的另一項壞處卻不是其他飲料食品也同樣擁有的──飲酒有時會被 認為是一種對社會秩序有害的活動,而更嚴重的後果則是可能導致國家的滅亡。 飲食竟然會牽扯到國家的興衰與社會的秩序,這之間的因果關係,追根究柢是因 為一直以來,中國文化中的酒在祭祀、節慶活動以及各種正式及非正式的人際交 流場合中被視為必備之物,酒因此與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權力、民生經濟以及社會 秩序等各方面有著緊密的連結,而這一層層的連結連帶造成飲酒所能造成的影響 範圍之擴大。當酒醉後的歡愉模糊了日常的思維,沉溺於酣觴的氣氛遮蔽了社會 的規範,君王與小民就不再有分別,人類的歷史就在這一杯黃湯下肚後,有了難 以依理性預測的發展。 中國的酒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到了今日,由於許多禮儀與祭祀的場合已 不復存在,舞台的消失使得酒漸漸不再具備維持禮制與社會秩序的功能,我們也 因此不再以飲酒作為教化的活動主題,酒的影響力明顯縮小使得現在的人們不再 認為飲酒是可能造成國家滅亡的原因之一。但是,當今日社會不時有因酒醉所釀 成的車禍及其他意外或暴力事件發生,製造了無數的人倫悲劇之後,我們注意到 酒的特殊性並未隨著時代而消逝,甚至還有著足以直接導致家庭破碎的破壞力, 潛藏在酒背後的危險因子使得飲酒過量不只是當事人個人的問題,同時也可能是 引發社會危險的一種因素,是整個社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現今是如此,那麼在酒的重要性大大超越現在、並同時扮演著穩定社會秩序 與破壞社會秩序兩種角色的古代中國,飲酒可能對當時的社會環境與秩序造成什 麼樣的影響,而影響又會有多大? 本文擬以中國社會上普遍可見的飲酒這一行為作為研究關注的重點,並以在 時代上具有承前啟後意義的中古時期作為研究的時間範圍,透過這一時期與飲酒 相關的史料記載,觀察在中國中古時期,飲酒的人們於各種飲酒的場合,呈現出 什麼樣的風貌?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飲酒對個人、對群體,甚至對整個社會 4.

(9) 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在實際案例中,酒醉又是否是促成某些社會事件發生的關 鍵因素?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絕對的因果關係?飲酒在中國中古時期,曾經 興起了什麼樣的波瀾?. 二、研究回顧. 由於豐富的內容與悠久的歷史,以中國酒文化作為研究的主題,一直以來都 受到相當程度的喜愛,而酒與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上的高度相關性,也很容易吸引 到普遍讀者的關注,例如在目前的市面上就已經有許多以中國酒文化為題的專著 出版,這類型的書籍大致上皆以通俗為取向,所涉及的內容領域亦十分豐富,而 雖然分別來自於不同的撰寫者與出版社,但在內容與章節的安排上則有相似之處, 常見的議題包含有:一、中國酒的誕生,二、考古發掘或傳世所見的歷代酒器, 三、中國的製酒技術以及史書中所載的歷代名酒,四、以愛酒而聞名的歷史人物, 五、以酒為題的詩文作品,六、從飲酒發展而出的文化如酒令及其他宴飲上的活 動,七、歷朝歷代的酒政,八、其餘與酒相關的典故軼事等等內容。透過這類型 的專著,讀者可以很快速地建構對整個中國酒文化一定程度的認識,很適合作為 了解中國酒文化的入門。 通論性書籍的編成所憑藉的資料其實也是來自於專門學術研究成果的堆砌 而成,因此也可以將其視作是一種由各專門研究領域長年累積下來的研究成果的 集結展現,由此可知,以中國的酒文化作為主題的學術研究,自然是早就已經累 積了相當大量的成果,在眾多的研究主題上,較為常見的有酒的起源、中國飲食 文化中的酒、以酒為主題的文學作品、禮儀中的飲酒儀式等,研究領域主要集中 在飲食、藝術、文學與禮制這幾個面向,在這些研究當中,主要採取以「酒」作 為主角的視角,探究「酒」在中國古代社會某一方面的代表意義以及發展歷程。 有鑑於中國酒文化在上述如飲食、藝術以及文學等領域上都已經有了相當豐 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將不再純粹以酒文化中的這些領域作為研究的主題,而將關 5.

(10) 注的視角擺在酒與社會秩序的關聯上。 就幾個涉及到社會秩序的議題上,楊寬的〈「鄉飲酒禮」與「饗禮」新探〉9 是談論鄉飲酒禮的代表作,文中從文明演化階段的角度來探究鄉飲酒禮的起源, 認為禮儀是原始社會運作的痕跡,初民社會重視經驗的傳承,而鄉飲酒禮的設計 也就是為了這一目的而誕生,此禮實源自於先民共食,進而講求尚齒、尊長、養 老等秩序,鄉飲酒禮因此被作為遠古時代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方式,文中並也考 證復原了禮儀的內容;至於較近期的論文則有游自勇的〈漢唐時期「鄉飲酒」禮 制化考論〉10及高明士的〈論隋唐學禮中的鄉飲酒禮〉11,前文論述的是鄉飲酒禮 在漢唐之際逐漸完備禮制化的過程,雖然歷經了東漢與西晉統治者的推動,但此 時禮儀的舉行卻仍只限於一時一地,在南北朝的紊亂之後,隋唐統治者將其定位 為一種學禮,透過貢舉制度,禮儀中進賢能的功能被強化,也因此與正齒位禮分 離,此後在納入國家祭祀體系之後,完成了禮制化的過程;後文指出鄉飲酒禮在 隋唐時期作為學禮,同樣是向中央貢士的禮儀,但主體從隋代的生徒,因為貢舉 制度的實施,而變成唐代的鄉貢,從史料中所見當時禮儀施行的意義,則包含有 正齒禮及貢士禮二種。另外,在學位論文上,曾佩芬的〈鄉飲酒禮的源流及其社 會功能〉 ,12從鄉飲酒禮的誕生至廢除論起,分為先秦迄漢、魏晉迄唐宋、明清三 個發展階段,討論各時期的鄉飲酒禮在施行意義上的不同,並從而論述其在社會 功能上的轉變。 有關魏晉時期名士間獨特的飲酒風潮,有魯迅以〈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 之關係〉 13為題作了演講,該文談論魏晉士人間流行風氣的轉變,例如正始名士 流行服藥,而竹林名士則好飲酒,這些興趣盛行的背後是根源於當時的社會背景, 9 10 11 12 13. 楊寬, 〈「鄉飲酒禮」與「饗禮」新探〉, 《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1965) ,頁 280-309。 游自勇, 〈漢唐時期「鄉飲酒」禮制化考論〉 , 《漢學研究》22:2=45(台北:2004.12) ,頁 245-270。 高明士,〈論隋唐學禮中的鄉飲酒禮〉 ,《玄奘人文學報》6(新竹:2006.02) ,頁 33-61。 曾佩芬,〈鄉飲酒禮的源流及其社會功能〉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2000) 。 魯迅,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原載《而已集》 ,收入《魯迅全集》第五卷(台北:. 唐山出版社,1989) ,頁 102-123。 6.

(11) 然而卻在後人爭相模仿之下漸失本意;王瑤的〈文人與酒〉 14一篇論述了漢末以 來文人與酒的關係,在歷經社會的動盪,文人感嘆生命的短促因此以飲酒作為把 握當下的一種享樂方式,並希望能藉著酒醉超越境界,或至少能逃避現實、保全 生命,而隨著竹林七賢等文人獲得社會上之特殊地位後,酒之於文人的關係也就 更不可忽視了;江建俊的〈由劉伶〈酒德頌〉談到魏晉名士的酒德〉 15一文及寧 稼雨的《魏晉名士人格精神--《世說新語》的士人精神史研究》 16一書,也是 依循著同樣的論述,對魏晉士人飲酒的時代背景與從此發展而出的極富自覺的飲 酒風格作了更為深刻的解析。 在以飲食文化為主題的研究上,黎虎主編的《漢唐飲食文化史》 17和黃正建 的《唐代衣食住行研究》 18都分別將酒列為獨立的一章節探討,從酒的功用、種 類談到唐人日常生活中的飲酒活動以及飲酒時的習慣,顯見當時飲酒文化之興 盛。 唐代在科舉取士制度之下形成的官場文化,與飲酒的發展亦有相當大的關連, 因此官員的宴飲聚會也就成為談論唐代的飲酒時很重要的背景場合,相關的研究 有黃正建的〈唐代官員宴會的類型及其社會職能〉 19及拜根興的〈飲食與唐代官 場〉 20,前文指出唐代官員宴會主要分為賜宴、會食及宴飲三類,第一類注重賜 恩,第二類注重議論政事,第三類注重調和人際交往,而三類共同的目的都是為 追求人事關係的「和」;後文同樣舉出唐代官員的各式宴會,並敘述了這些宴飲. 14 15. 王瑤, 〈文人與酒〉, 《中古文學史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頁 156-175。 江建俊, 〈由劉伶〈酒德頌〉談到魏晉名士的酒德〉 ,收於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 《魏晉南北朝. 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第 1 集,頁 599-631 16. 寧稼雨, 《魏晉名士人格精神--《世說新語》的士人精神史研究》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 。 17 18 19 20. 黎虎主編,《漢唐飲食文化史》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 黃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 黃正建,〈唐代官員宴會的類型及其社會職能〉, 《中國史研究》1992 年第 2 期,頁 97-103。 拜根興,〈飲食與唐代官場〉 ,《人文雜誌》1994 年第 1 期,頁 93-96。 7.

(12) 的內容,並且也指出,這些宴會於調節政府職能之外,也可能造成財政的困難與 奢侈風氣的盛行,反而可能導致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在清代修律大臣沈家本的《歷代刑法考》中收錄有〈酒禁考〉一文, 21該文 同樣談論中國的酒文化,但卻一反上述從飲食、藝術、文學的領域作探討,而是 以中國歷朝以來統治者對人民的用酒限制為主題,透過「法律」的視角,考證、 分析歷代以來的這些政策與規範。 〈酒禁考〉中的「禁酒」所指稱的禁止對象,包含對酒的飲用與流通兩部分, 中國歷朝以來有不少統治者都曾對人民的用酒採取一定的管制政策,文中首先以 周代的〈酒誥〉作為中國歷史中最早的酒禁, 〈酒誥〉中明言規定,嚴禁人民「群 飲」 ,罪重者還可能被處以死刑。從規定之嚴與刑罰之重,以及在《尚書》的〈微 子〉,以及《史記》中的〈殷本紀〉中,都同樣有對商紂王因酒失德的描述,沈 氏以為當時的酗酒之風想必應是極為嚴重,故周人才特別採用重典以求杜絕這股 風氣,而並非以此法作為經常之法。《漢律》有三人以上無故群飲者罰金四兩的 規範,其中的「群飲」即是由此而來,只是兩者之間刑罰之輕重極為懸殊而已。 由於古人無事不飲酒的習慣,飲酒時特別重視名目,在祭祀場合以外,君王 賜民飲酒還假借祭名為「酺」 ,東漢時曹節誣奏桓彬結黨營私則稱其為「酒黨」, 北魏高宗以士民多因酒致酗訟或議主政為理由設酒禁,古人對酒的禁止重點是擺 在飲酒時所處的時間與地點,而並非要完全禁止人民飲酒,此外後代最為常見的 禁酒原因則是受到水旱災的影響,為了避免飢荒的發生,統治者會強制要求人民 儲備糧食,禁止將糧食作物作為釀酒之用。 透過〈酒禁考〉中的考證,清楚呈現了歷代以來有關禁酒的律文與制度的推 行,實在與當時的政治局勢、經濟情況以及社會風氣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飲酒 不只是一種提供人們消遣的娛樂活動,還有足以動搖社會秩序的影響力,為了維 護當時社會秩序的平穩與風氣的健全,歷代統治者無不因此針對不同的情況而採. 21. 沈家本,《歷代刑法考》 (北京:中華書局,1985) , 〈酒禁考〉 ,頁 1317-1323。 8.

(13) 取各種對飲酒的禁止或管制,這些政令是面對不同的社會問題所作的反應,統治 者對飲酒的禁止與節制,不單只是為了避免人民為酒精所迷惑,或因為在濫飲之 下導致傷身的這些理由而施行,還有可能蘊含了更為複雜的意義。 然而沈家本雖然在〈酒禁考〉中開啟了新的視角,但該文對中國歷代酒禁的 考證只記載到北魏太安四年(458)的酒禁,而由於以法律條文的考證為主,文 中也少有實際案例可以作為律法在現實中執行情形的證明,在呈現飲酒所直接造 成的社會問題上,也不夠明顯突出,可見中國酒文化中與「法律」和「社會秩序」 相關聯的層面上,都仍然還有許多可以繼續進行深入探討的空間。. 三、研究方法. 有鑑於中國酒文化在許多領域如飲食、藝術以及文學等方面上都已經有了相 當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將不再以上述領域中的酒文化作為研究的主題,至於在 社會秩序與法律的層面上,由於沈家本對酒禁的考證也還未能稱為完善,因此本 文將以「飲酒」與「社會秩序」的聯繫作為研究主體,延續前人所關注到的問題, 繼續探究飲酒對社會秩序的影響。 在研究的範圍上,本文設定於中古時期,作此一限制的主要因素在於史料的 問題。飲酒文化雖然在中國起源甚早,遠從上古時期,就有相關的史料保存,但 上古時期所保存的史料自然是不如中古時期的豐富,且中古時期的中國,既可以 見到上古時期殘存的遺風,也有新的氣象展現,而中古時期世家大族的崛起促使 士人群體的出現,以及受到胡風的影響逐漸豪邁開放的社會風氣,都使得這一時 期的史料記載呈現出更多的面向。以中古時期的飲酒故事為例,更多的開始以士 人和庶民階級作為主角,也因此談到的故事主題及涉及到的面向就更為豐富了。 這點在討論因飲酒而造成的事件以及對社會之影響作用時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為 必須要有更為豐富的史料才得以呈現飲酒與社會之間的多方面連結。飲酒文化至 這一時期,是否在上述這些因素之下,凝聚出了有別於其他時代的特殊性質? 9.

(14) 在研究方法上,為了清楚時代的背景,本文首先將透過史料了解整個中古時 期的飲酒風氣,隨著時代的推演,上古時期的飲酒風氣在進入魏晉之際後有了極 大的轉變,這一變化也隨之影響了隋唐以後的飲酒風氣,當世人對飲酒這一活動 的看法有了變化,也就間接地改變了這一時期的飲酒對社會秩序所能造成的影 響。 本文嘗試透過更多方面的史料,以達到對更廣的面向的了解,包括在一些史 籍中所記載的因為飲酒而造成的事件,例如因為酒醉或在酒醉的情況下觸犯法律, 或在宴會上因為飲酒的過程而興起糾紛等事件,從這些真實事例中,觀察故事中 的主角在飲酒時呈現出來的形象,周遭的人對他的觀感,以及在飲酒之下所發生 的事情,是因酒醉導致行事有違常時,影響到日常或職務生活,更甚者是造成毆、 殺、傷人等犯罪行為?分析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飲酒在其中扮演了何種角色? 是一切的起因、引爆事件發生的導火線,還是發揮著推波助瀾效用的催化劑?本 文要從上述這些事例當之中,探究中古時期的飲酒與當時社會秩序之間的關聯, 以法律、社會作為主要探討的層面,討論在整個中古時期,飲酒對仕宦、犯罪及 個人在社會形象和秩序上所造成的影響,並論及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意涵,從中由 因酒醉而導致犯罪或其他破壞既有社會秩序的行為,來討論飲酒與社會秩序之關 聯性。 此外,本文也將延續沈家本在〈酒禁考〉中所關注到的問題,繼續有關禁酒 的政令之討論。這些與酒相關之各種稅制、禁令政策,不論其制定的原因是統治 者主動地企圖透過酒的生產、買賣來控制經濟之發展與社會風氣之轉變,亦或是 被動地因應時局情勢限制製酒、飲酒等活動以保障某些權益,都顯示了酒與社會 發展的密切相關,各項酒政的施行都可說是在對當時的飲酒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 所作的回應。 在史料方面,由於本文討論的時間點以中古時期為主,除了有《隋書》 、 《新 舊唐書》及魏晉南北朝的各部史籍作為第一手史料,由於要談到飲酒對社會層面 10.

(15) 的破壞,以及人們因酒醉而造成的犯罪,自然會涉及到法律議題,因此本文也關 注於法律相關文書;在法律史料中,與酒相關的有《漢律》中有針對群眾飲酒的 規範,《唐律疏議》裡也有關於酒醉的文字。然而,直接涉及飲酒的相關法條畢 竟不多,且從史料中所載的情形可知,在實際的狀況上,行為人、酒醉、後續導 致的行為、後果,彼此之間仍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存在,因此,為呈現更完整的研 究內容及擴大研究範圍,本文並不僅只討論飲酒在法律層面上的意義,而將以社 會秩序為主題,並為了豐富且更貼近當時人民真實的生活情態,本文也會透過符 合時代背景的筆記小說、傳奇,如《太平廣記》和《世說新語》中所收錄的故事, 以及各部中古時代的文集、詩集等,作為了解當時飲酒的風氣與人民實際行為的 資料,討論飲酒與會秩序之間的關係。. 11.

(16) 12.

(17) 第二章. 飲酒風氣的歷程與轉變. 中國人好酒,這點從中國歷代以來的史籍和文學作品當中都有許多描述飲酒 的文字可以證明,這些被記載於史料中的有關飲酒的事例,如漢代的東方朔認為 得酒可以忘愁、而能解憂, 1但在晉人葛洪的《抱朴子.酒誡》一篇中,卻將酒 描述為「君子以之敗德,小人以之速罪」的禍端, 2再到了唐代,陸扆則以為若 將人的一生中使人悔吝之事分為十分,為酒所困即佔了五分。 3 這些故事除了在客觀條件上的人、事、物有所不同,其中所呈現出來的氣氛, 包括作為故事背景的當時社會上的飲酒風氣,以及故事中人物對飲酒的觀感與價 值觀的投射,也都有著不全然一致的情態。 同樣都是酒,不同的中國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是否是隨著時代的改變,人 們對飲酒的觀感會有著相應的變化?這之間是由於社會環境的改變而造成個人 觀念上的差異,抑或是因為有了這些不同的看法,才從此發展出不同的飲酒風氣? 在中國歷史的悠久長河之中,這些酒客之所以飲酒所為何事?他們追尋的又是什 麼?中國人飲酒風氣的轉變,是否存在著一定可循的規律?. 第一節 先秦秦漢的飲酒風氣. 1. 有關東方朔以酒消愁解憂的故事,在下列的史料中都有類似的記載:(晉)干寶撰,汪紹楹校. 注, 《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1981) ,卷 11〈東方朔灌酒消患〉,頁 131; (南朝宋)劉義慶 撰,鄭晚晴輯注, 《幽明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 , 〈酒消積愁〉,頁 31; (宋)李昉 等編,《太平廣記》 (北京:中華書局,1961) ,卷 473〈怪哉〉,頁 3893。 2. (晉)葛洪撰,楊明照校箋, 《抱朴子外篇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1) ,卷 24〈酒誡〉,. 頁 570。 3. (宋)孫光憲撰,林艾園點校,《北夢瑣言》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卷 6〈陸相公. 勸酒事〉 :「陸相扆出典夷陵時,有士子修謁。相國與之從容,因命酒酌勸此子。辭曰: 「天性不 飲酒。」相曰: 「誠如所言,已校五分矣。」蓋平生悔吝若有十分,不為酒困,自然減半也」 ,頁 45。 13.

(18) 《抱朴子外篇》中以「千鐘百觚,堯舜之飲也」將中國人的飲酒生活起始於 堯舜之世, 4然而事實上,中國人飲酒、製酒的歷史起源要比堯舜之世還要更早 的多。 並不是只有現代人對中國酒的起源感到好奇,早在宋代,就有竇苹著《酒譜》 一篇,分析各種自古流傳的酒之起源,然而經過他的推斷,最後的結論是這諸多 種說法皆考據不足,僅只是贅說罷了,他認為酒最有可能的起源是: 「智者作之, 天下後世循之而莫能廢」。 5 現今的學者則企圖透過保存至今的文字史料及以科學技術解讀的地下考古 材料,探求出中國酒的起源。然而即使與酒相關的史料在數量與種類上看似豐富, 但由於探尋文明的起源所需要面臨的是遙遠的時間與空間所產生的隔閡,而在這 漫長的時空之中又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僅憑著現存的片段史料就能夠 作出準確推論的可能性並不高;從未有文字的少數民族也有製酒的技術來看,即 使是最古早的文字中出現了「酒」這一字,也未能就此肯定這就是酒的初始,很 有可能是酒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才有文字出現能夠將其記錄下來;而若要以 酒器的出現作為推論酒的誕生之始,則更有侷限性,因為在更古早以前,人們飲 酒可能未必會使用到專用的酒器;此外,能製成酒的原料眾多,舉凡野生的果物 及人工栽培的作物都能製成酒,也使我們不能僅憑農業發展程度來斷定酒在歷史 上出現的起點。 因此直到現在,我們仍不能夠獲得中國酒的起源的明確答案,而唯一能夠確 定的,就是中國的酒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存在。 進入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我們看到上古時代的中國社會,酒的第一用 途就在於祭祀,舉凡一切祭祀無不尊酒, 6如《禮記.月令》中就記載每年到了 孟夏之月,天子便需「飲酎,用禮樂」 ,依據鄭玄的註釋: 「酎之言醇也,謂重釀 4 5 6. (晉)葛洪撰,楊明照校箋, 《抱朴子外篇校箋》,卷 24〈酒誡〉 ,頁 588。 (宋)竇苹, 《酒譜》 。 一良, 〈中國古代社會中的酒〉 ,《食貨半月刊》2:7(台北:1935.09) ,頁 8。 14.

(19) 之酒也。春酒至此始成,與羣臣以禮樂飲之於朝,正尊卑也。」 7可知每年當新 酒作成之時,國君便要行「飲酎」之禮,並藉此禮儀以導正君臣之尊卑地位。在 《左傳》和《後漢書》當中,也都可以看到有國君舉行「飲酎」的紀錄。 8 傳說以為周公制禮作樂,透過禮樂制度來建構、穩固周代的社會秩序,西周 作為禮儀制度完善的指標,因此要談論酒與禮儀的連結,則不能不談到周人,然 而,探究周人以禮行酒的作法之依據,卻要先追尋到殷商的滅亡。 商代有大量的與酒相關的史料可以證明當時酒文化的發達:商代的甲骨文及 金文都見到有「酒」字的存在;從商代遺址的考古挖掘中,曾發現古酒殘留的痕 跡;殷商時期所出土的文物裡,各式酒器即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其中甲骨卜辭、 金文以及作為禮器所用的酒器,透漏出商人與酒的特殊關係──酒被使用在祭祀 的場合之上,商代的酒在宗教場合中的重要性顯示商人將酒視作是富有神聖性的 存在。 9 依據上述的史料,我們可以模擬出商人在祭祀典禮上使用酒作為獻禮的情形, 但若想要了解商人在平日生活中的飲酒是何種風貌,則需要透過周人的的眼睛, 在周人的眼中,商人的飲酒有著什麼樣的風氣? 《尚書》中有〈酒誥〉一篇,傳說為周公所作,是在周人滅商後,周公對即 將被分封至殷商故地的康叔所給予的告誡,文中有這麼一段對商人的描述: 庶羣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殷,罔愛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 7.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禮記注疏》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卷 15〈月令〉,. 頁 581。 8. 《左傳》中記為「嘗酎」 ,見(周)左丘明撰,(唐)孔穎達疏, 《左傳注疏》,卷 35〈襄公二. 十二年〉 :「夏,晉人徵朝于鄭,鄭人使少正公孫僑對曰: 『……,溴梁之明年,……公孫夏從寡 君以朝于君,見於嘗酎,與執燔焉。』」 ,頁 1125。 (南朝宋)范曄, 《後漢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65) ,卷 42〈東平憲王傳〉 : 「三月,大鴻臚奏遣諸王歸國,帝特留蒼,賜以祕書、列僊圖、道 術祕方。至八月飲酎畢,有司復奏遣蒼,乃許之」 ,頁 1440-1441。 9. 張光直,〈商代的巫與巫術〉 ,《中國青銅時代(二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0) ,頁 39-66。 15.

(20) 自速辜。 10 在周人的眼中,商人是一群從國君至臣民皆愛好飲酒的族群,而舉國皆沉迷於飲 酒之中的這股社會風氣使得商人最終被「天」所遺棄,天命因此轉移到周人身上, 失去天命的商人便理所當然的為周人所取而代之。 11 周人為給予商、周之間政權轉移一個合理的解釋而創立天命觀,但當要歸結 商人最終失去天命的原因時,竟然是提出社會群體對酒的飲用過度這一社會現象, 顯然周人是完全不認同商人的這股好酒之社會風氣,而〈酒誥〉一篇的寫作動機, 正是企圖以殷商的滅亡為例,勸戒、警惕後代的周人不要沉溺於飲酒之中,重蹈 其覆轍。 在〈酒誥〉以外,周人對商人飲酒風氣的批判也出現在《詩經》的〈大雅. 蕩〉之中: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既愆爾止,靡明靡 晦。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12 透過周人的雙眼,我們看到商人飲酒是不分晝夜狂歡、喝醉了便大聲呼叫,在這 種氣氛之下,想必商人飲酒時是不會再顧慮到平日所應具備的禮節與舉止了。 在文王與周公對前朝商代社會上的酗酒問題作評論與檢討之外,《尚書.微 子》則是透過商紂王的兄弟微子之口,述說他所處的當代面臨到的社會問題及國 家危機: 我袓底遂陳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亂敗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 竊姦宄。……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于酒。 13 10 11 12.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 ,卷 14〈周書.酒誥〉 ,頁 448-449。 齊思和, 〈西周時代之政治思想〉 ,收入氏著《中國史探研》 (北京:中華書局,1981) ,頁 67-84。 (漢)毛亨傳, (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 卷 25〈大雅.蕩〉 ,頁 643-1。 13.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 ,卷 10〈商書.微子〉 ,頁 310-312。 16.

(21) 微子對自己的國家即將步向滅亡作出預言和自我反省,在這裡同樣提到君王的酗 酒使得整個統治集團腐敗、人民的酗酒使得竊盜頻仍,造成國家失序,飲酒被認 為是導致殷商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對照之下顯得諷刺的是,當商代之初,伊尹 以夏亡為鑑時,還將「酣歌于室」的行為稱為「巫風」 ,14而到了商紂王,想必早 已將先賢的警告忘得一乾二淨。 似乎先秦時代的人們,都一致將導致殷商覆滅的矛頭指向當時社會上所瀰漫 的酗酒之風,在上古時代,除了有商人愛好飲酒,還有史料記載夏人也對飲酒沉 迷, 《墨子.非樂》中就有夏啟「湛濁于酒,渝食于野」的描述,15而到了後世, 更有不少史籍都將夏桀和商紂造成國家滅亡的原因,一併推到了沉溺於飲酒之 上。 從上述這些記載夏桀和商紂酗酒的典籍的成書時間來推論,可以知道至少在 春秋戰國之際,當時的人們就已經對酒的危害性抱持著高度的關切,並特別強調 帝王飲酒與國家興亡之間的關聯。上古時代因酒而亡國的傳說,在此時非常盛行, 到《戰國策.魏策》中,還有禹絕旨酒的故事,將對酒的警覺提早到禹的時代, 禹早已有預言:「後世必有以酒之亡國者」。 16 〈酒誥〉一篇中透露了強烈的震懾和威嚇意味,周人既然已將夏商兩代的覆 滅歸咎於飲酒的氾濫,並由此建構出以周代商的天命觀,那麼自然要以商人的滅 亡為戒,對酒展開一定程度的管理、甚至是限制的手段,而周人所採取的方式,. 14.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 ,卷 8〈商書.伊訓〉 :「敢有恆舞于宮,酣歌. 于室,時謂巫風,敢有殉于貨色,恆于游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 時謂亂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 具訓于蒙士」,頁 244-245。 15. (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墨子閒詁》 (台北:華正書局,1987) ,卷 8〈非樂上〉,頁. 237。 16. (漢)劉向集錄, 《戰國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卷 23〈魏策〉 : 「昔者,帝女令. 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 頁 846-847。 17.

(22) 即是將飲酒與禮儀作結合: 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17 也許是深知完全禁止的不可能,人們仍有一定程度的口腹之慾需要被滿足,周代 對酒的限制是規定只有在祭祀的場合才能飲酒,酒只能被使用在祭祀、奉養父母 或孝敬長者的場合之上。 18除此之外則有極為嚴格的條件限制,違反者也會被施 以殘酷的刑罰: 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 禁止群飲,違者將被拘執,甚至可能被判予死罪。從刑罰的嚴厲可以想見當時力 圖杜絕酗酒之風的決意之深刻,反過來說,也是證明了當時社會上酗酒風氣之嚴 重。 19 面對商人所留下的酗酒遺風,周人極力矯正的作法是將周代的飲酒賦予政治 性,試圖抹去飲酒與狂歡、享樂的連結,提倡節制的飲酒方式,以力求避免重蹈 夏商的覆轍。節制的飲酒方式是將飲酒控制在禮的規範之下,在經過周人的刻意 規畫後,飲酒在周代成為了拘謹的儀節,《禮記.樂記》云: 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是故先王因 為酒禮,壹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 酒禍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歡也;樂者所以象德也;禮者所以綴淫也。 20 飲酒成為許多禮儀當中的一個環節,但即使如此,禮儀中的飲酒並非只要單純的 喝酒作樂就好,而是需要配合既定的繁複且瑣碎的步驟進行,在一個個步驟的規. 17 18.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 ,卷 14〈周書.酒誥〉 ,頁 441。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疏, 《尚書注疏》 ,卷 14〈周書.酒誥〉 : 「孝養厥父母,厥父母. 慶,自洗腆,致用酒。……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頁 444。 19 20. 沈家本,《歷代刑法考》 ,〈酒禁考〉 ,頁 1317-1318。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 ,卷 38〈樂記〉,頁 1285 18.

(23) 範之下,飲酒就此被化作為一種全新的儀式,《詩經.小雅.賓之初筵》就是對 舉行禮儀之時的飲酒行為之描寫: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 其坐遷,屢舞僊僊,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怭怭,是曰 既醉,不知其秩。 21 這種受到禮儀所規範的飲酒方式使得人們在參與時雖然是不斷地在飲酒,但由於 節奏緩慢且又分為一個個的階段進行,因此能夠避免參與者酒醉或群眾過度濫飲 的情況發生,而既然不會喝醉,也就不用擔心人們在酒醉後可能作出破壞社會秩 序與敗壞國家風氣的行為了,在這裡,酒成為統治者用來教化臣民的道具。 在禮儀上的飲酒之禮外,《詩經》中還有多處描寫了周人生活中其餘時刻的 飲酒情態: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22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 23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24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25 《詩經》中有關飲酒的這些詩句,反應出周初各國的風俗,以及當時飲酒活動在 各地興盛的情形,透過這些文字,體現出了周人的飲酒文化注重在講求盡歡之時, 也保有適度的節制和威儀,就如同後世晏子在勸諫齊景公時所提到的:「古之飲. 21.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卷 14〈小雅.賓之初筵〉,頁. 1042。 22 23 24 25.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卷 2〈邶風.柏舟〉,頁 134。 (漢)毛亨傳, (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 ,卷 6〈唐風.山有樞〉 ,頁 447。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卷 8〈豳風.七月〉,頁 589。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卷 9〈小雅.伐木〉,頁 680。 19.

(24) 酒也,足以通氣合好而已矣。」26周人自始至終皆貫徹著以夏商因酒而亡國的「殷 鑑」,故對飲酒抱持的警惕之心。不過,飲酒具有禮儀性意義的風氣也一直被延 續至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各國仍保有不少周代的祭祀典禮,在這些場合當中,酒 依舊扮演著維持禮儀與穩固社會秩序的角色。 禮可以視作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秩序與規範,而飲酒作為禮儀中的一個環節, 正體現出中國的飲食文化追求的不只是充飢果腹,酒儀是酒文化與禮文化的融合。 然而,禮書中記載的各式禮儀,除了有少部分祭祀典禮舉行的情形被西周至春秋 戰國之際的史籍記載了下來,其餘大部分既不存於現今,也不見於後代的史籍記 載之中,這使得我們並不能夠清楚地知道它們實際進行的方式,也不能夠完全肯 定它們是確實存在現實之中而發揮其效用,抑或其實僅只是一種存在於書中世界 的理想。 「鄉飲酒禮」之所以值得一提,除了禮儀本身的內容就是主人和賓客的相聚 飲酒,還在於這是一個不僅有名稱被記載於禮書之中,甚至在許多史籍當中有實 際舉行過的紀錄存在,並且持續施行了三千年之久的禮儀。 根據《儀禮.鄉飲酒禮》的記載,鄉飲酒禮的禮節內容正是飲酒,禮節中依 序有謀賓、戒賓、速賓、迎賓、獻賓、作樂、旅酬、無算爵、無算樂、送賓之禮, 即是從主人規劃賓客名單、告知賓客、迎接賓客,到主、賓之間的進酒、還酒, 之後升歌作樂,以及最後的送客等等,一連串繁複的儀式。 在這一系列的行程之中,最為重要的便是主賓之間的進酒、還酒,也即獻賓 之禮,主人取酒爵到賓客席前進獻是為「獻」,接著賓客取酒爵到主人席前還敬 是為「酢」 ,之後主人把酒注觶,自飲後勸賓跟著飲即是「酬」 , 「獻」 、 「酢」 、 「酬」 三個步驟合稱作「一獻」 , 《詩經.小雅.瓠葉》的「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 有酒,酌言嚐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有兔斯首,燔之. 26. 吳則虞編著, 《晏子春秋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1962) , 〈內篇.諫上〉 ,頁 9。 20.

(25) 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27就 是在述說這段禮節,也間接證實了在西周、春秋之際,鄉飲酒禮中的獻賓之禮, 是確實施行過的。禮節中透過賓主之間這一來一往的敬酒、飲酒,表示了主人對 賓客的尊敬。 鄉飲酒禮中即使是升歌作樂也都有一定的規定,有限定演奏的曲目,其目的 是在慰勞的同時,透過具有特定意義的節目歌曲來表示對賓客的尊敬。整個鄉飲 酒禮在舉行時的各個階段的禮儀,目的都是在不斷地強調賓主之間的關係及分別 彼此的貴賤長幼等次,透過繁文縟節使尊敬、禮遇賢者的觀念被與會者的身體記 住,並在心裡形成一種理所當然的思考方式,以藉此達成對參與者的教化,維持 與穩固社會秩序與階級地位。 有關鄉飲酒禮的起源,楊寬認為「鄉」字的本意是鄉人共食,所以鄉飲酒禮 的來源應是出自於原始氏族制度的共食生活,在群居團體與群飲共食的背景之下, 氏族當中由部落長老所主持的飲食禮儀,就是鄉飲酒禮的原形。如這項推論屬實, 鄉飲酒禮的歷史應當是非常久遠的,而原先的禮節也可能很簡單,是逐漸發展到 後來才成為我們在《儀禮》中所見到的繁複模樣。 28 在原始的社會中,由於國家還未形成,秩序全靠部族的尊長來維持,因此古 老的鄉飲酒禮以尊長、養老為其舉行所推崇的重點,是很自然的。而當國家形成 之後,部族尊長的權力為國君收歸其手中,鄉飲酒禮原先被用來維持地方秩序的 功能也就自然地被轉移為當時的統治者用來維護自身權力與統治地方的一種手 段。因此,隨著時代的權力掌握者的轉移,鄉飲酒禮為各個時代的統治者所主導 推行時,其推行的目的和所欲維護、彰顯的思想就會隨著每個時期所需而有所不 同。在周代,鄉飲酒禮維護地方秩序與身分等級的功能,就為宗法制度所用,當 時的鄉飲酒禮是一種在鄉學中舉行的酒會,依舉辦酒會時訴求的不同,而分別有. 27 28. (漢)毛亨傳, (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 ,卷 15〈小雅.瓠葉〉 ,頁 1096-1099。 楊寬, 〈「鄉飲酒禮」與「饗禮」新探〉, 《古史新探》,頁 287-291。 21.

(26) 強調尊賢、養老或尚武精神之意義。春秋戰國以後,宗法制度雖然不存,但地方 上依舊有維護社會秩序的需求,因此雖然在內容上略有增減,但鄉飲酒禮的禮儀 依然在地方上持續被沿用及推動。兩漢的鄉飲酒禮規模已不若西周,而是成為民 間的教化禮儀,但從《漢書.禮樂志》云:「鄉飲之禮廢,則長幼之序亂,而爭 鬥之獄蕃」 29的敘述看來,對鄉飲酒禮維持社會秩序與長幼倫理的作用仍給予肯 定。魏晉隋唐的統治者重新關注到了鄉飲酒禮在維持鄉間鄰里秩序及導正身分地 位方面上的實際功用,此時的鄉飲酒禮除了在地方舉辦之外,也為中央所主持, 唐代更是正式將其納入到了國家禮儀之內,並成為科舉貢士制度的一環,賦予新 的意義,《新唐書.韓琬傳》有這麼一個例子: (韓)琬字茂貞,喜交酒徒,落魄少崖檢。有姻勸舉茂才,名動里中。 刺史行鄉飲餞之,主人揚觶曰:「孝于家,忠于國,今始充賦,請行無 算爵。」儒林榮之。 30 韓琬被推舉為茂才時,由地方刺史為他舉行鄉飲之禮餞行之,這裡鄉飲酒禮的舉 行有兩種意義,一是作為向中央貢士的禮儀,二是地方長官藉此禮儀來表揚當地 青年才俊,以達到教化地方之目的。至明清兩朝,鄉飲酒禮則被用來作為宣讀律 令,以刑弼教的場合,成為強化政權之手段,一直到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鄉飲酒禮才因軍費糧餉問題而終遭到廢止。 中國古代有許多的禮儀隨著時代的流轉早已消逝於歷史的洪流之中,鄉飲酒 禮在中國歷史中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雖然禮儀所欲彰顯的精神和形式內容每每 隨著時代的轉變而有所不同,但是,即使到了現在,在聚會的場合上,飲酒時的 禮節與每一個動作所代表的意義,依然為我們所熟知,這些禮儀或許在形式上已 經失傳,但其中的精神卻早已被刻劃在人們的心中,成為一種共同的記憶。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一段灌夫在宴會上與武安侯田蚡產生糾紛的情 29 30. (漢)班固, 《漢書》 (北京:中華書局,1962) ,卷 22〈禮樂志〉 ,頁 1028。 (宋)歐陽脩、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卷 112, 〈韓琬傳〉 ,頁 4164。 22.

(27) 節,正好完整地呈現了飲酒的禮儀在宴會上所代表的意義和維持秩序的功能,而 灌夫的為人剛直,喜好藉酒使性,也加速了酒的催化作用: (元光四年)夏,丞相(此指武安侯田蚡)取燕王女為夫人,有太后詔, 召列侯宗室皆往賀。……飲酒酣,武安起為壽,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 為壽,獨故人避席耳,餘半膝席。灌夫不悅。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 席曰:「不能滿觴。」夫怒,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屬之!」 時武 安不肯。行酒次至臨汝侯,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夫無所 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 女兒呫囁耳語!」 31 在武安侯的婚宴上,我們見到繁複的敬酒、回酒等禮儀,而從參與者的反應中, 我們也知道這每一個動作所代表的意義,都是非常嚴肅的,若能彼此尊重、謙讓, 不相怠慢,君子之間的互相交往就不會發生鬥爭,而相對的,若沒有給予對方相 應的回禮,即是萬分失禮的行為,絕不容忽視。因此灌夫無法容忍那些在魏其侯 舉酒祝賀時,未離開席位表示恭敬的人;而當他要向武安侯及臨汝侯敬酒時,武 安侯拒絕回應和他相對應的禮,臨汝侯也未給予同樣的回禮,這些舉動就像是刻 意在羞辱他,也因此灌夫會大為激怒。 就以上所列舉的史料來看,似乎漢以前的與酒相關之記載,主題大多不超出 於宗教、禮儀與政治這三方面,而在敘述的內容上,也以帝王生活為主體,如同 西漢的鄒陽在〈酒賦〉一文中,就提到酒的用途分為兩類,「庶民以為歡,君子 以為禮」,認為一般人民飲酒僅只是為了取樂,至於酒與禮儀的連結主要還是建 構在上層階級之中。 32 當然我們看到的這一現象有很大的可能是因為先秦以前被保存下來的史料 較為稀少的緣故,在史料的限制之下,我們看出酒在上古時期既是祭祀典禮中的 31 32. (漢)司馬遷,《史記》 (北京:中華書局,1982) ,卷 107〈魏其武安侯列傳〉 ,頁 2849。 (漢)劉歆, 《西京雜記》,卷 4 引(漢)鄒陽,〈酒賦〉 。 23.

(28) 道具,也是維持國家與社會秩序的工具,而宴會中飲酒的禮儀則被用來體現雙方 互相尊重的意涵。 至兩漢以後,有更多的以酒為主體的史料被保留下來,其中牽涉的內容開始 擴大,就物質文化的層面上,《史記》當中就保存了漢代當時酒的產量、消費規 模等紀錄,從這些紀錄當中,可以看到酒的釀造技術、產量以及流通在當時都已 經達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規模。而史料的增加也反應在記錄層面的擴大,漢代當 皇帝即位或是逢迎喜慶之時,常會以賞賜、准許天下臣民酺三、五日為慶祝,這 顯示了飲酒的活動不再只專屬於帝王,更擴大到官員、學者,以及一般平民的生 活之中,飲酒的活動至此出現在四時節慶的祭祀上、群臣百官的饗宴中、民間市 井的日常生活裡,酒在這些場合及各階層的人們心中,都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當一般人民以及日常生活等記載出現在史書之中,我們對中國酒發展的討論才能 夠有新的視野,也才得已實現更具全面性的觀察。 兩漢時期的酒,在作為祭祀的祭品與一般人民的飲品之外,隨著流通層面的 擴大,也發揮著極大的經濟效應,中國的酒稅政策正是始於漢代,當漢代的統治 者從酒稅中獲得了極大的利益之後,對酒課徵稅收的政策,就屢次於往後的歷史 中出現,成為面對財政困難時,統治者們獲取財源的一大手段。 在漢人的日常生活中,酒是滿足人們口腹之慾的產物,在飲酒的聚會上,酒 也扮演著促進人們情感交流的催化劑,而統治者則從人民對酒的大量需求中,獲 得稅收的利益,這一切的發展使得酒原先於上古時期充滿宗教性的印象,到了漢 代以後逐漸被淡化了。 然而酒這樣的一股風貌,隨著時代的演進,又有了另一種改變。《搜神記》 中,記載了一篇漢武帝和東方朔的故事: 漢武帝東游,未出函谷關,有物當道。身長數丈,其狀象牛,青眼而耀 睛,四足入土,動而不徙。百官驚駭。東方朔乃請以酒灌之。灌之數十 斛而物消。帝問其故,答曰:「此名為患,憂氣之所生也。此必是秦之 24.

(29) 獄地,不然,則罪人徙作之所聚。夫酒忘憂,故能消之也。」 帝曰: 「吁! 博物之士,至於此乎!」 33 在這則故事中,點出了酒的另一種作用,酒除了是一般的飲品、舉行禮儀所用的 道具,還具備有對付神怪的能力,而能夠發揮這股特殊能力的因素,正是因為飲 酒可使人「忘憂」。同樣類似的情節也出現在《幽明錄.酒消積愁》與《太平廣 記.怪哉》這兩篇故事當中。在這三則故事裡,同樣敘述漢武帝在某處被一個奇 怪的生物擋住去路,其中不同之處僅在故事發生的地點不同,以及對奇怪生物的 描寫有異,有的描寫其狀似牛,有的又稱其像蟲一般,面對這一情況,武帝身邊 的文武百官無不感到驚駭,但卻又無法可想,而此時只有東方朔知道對付怪物的 方法,他知道這奇怪的生物是由憂愁、憤恨之氣所生,故只有取有「忘愁解憂」 功效的酒以灌之,才終能解決問題。 34 這三個類似的故事就時間與人物而論,是身處於漢代,但其情節之虛幻飄渺 及對飲酒效用的解釋都有不同於以往的風格,在這個故事裡,酒並不是用來表示 對神明恭敬的祭品,人們也並未藉由飲酒的禮儀來強調對飲雙方彼此間的尊卑關 係,而是以為飲酒能有助於排解心中的憂愁與悲憤之情。這種對酒的認知的轉變 使我們發現這些故事中的思維觀念,實際上可能是反應了這些寫於魏晉時代的著 作他本身所處的時代背景,在漢末以後,酒逐漸有了不同於以往的形象與風貌展 現。. 第二節. 中古時期的飲酒風氣. 受到周人講求節制與注重威儀的飲酒文化的影響,秦漢兩代的人們在飲酒時, 依舊保留著周人注重禮節的遺風,這個時期著名的愛好飲酒的人們,例如前面提 33 34. (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 《搜神記》 ,卷 11〈東方朔灌酒消患〉,頁 131。 (南朝宋)劉義慶撰,鄭晚晴輯注, 《幽明錄》 ,〈酒消積愁〉 ,頁 31;(宋)李昉等編,《太平. 廣記》,卷 473〈怪哉〉 ,頁 3893。 25.

(30) 到的灌夫 35,還有曹參, 36以及自稱「高陽酒徒」的酈食其等等, 37他們飲酒時 所展現出的豪放、不羈甚至有些瘋狂的形象,與以往彬彬有禮的飲酒風氣有著很 大的不同,然而這股新興的飲酒風氣在這一時期基本上只是屬於個人的行為風格, 這些因狂飲而聞名於世的人們是所處時代中的特例,他們對飲酒的喜好被視作是 一種單純趣味及個人特色的展現,而並未在當時引起迴響,社會上沒有因此形成 特定的族群,當世之人也絕少對這一種喜好有所評論。 時代進入到魏晉,喜好飲酒的這一群人開始被聚集起來了,魏晉名士以飲酒 為一種高尚的興趣,古代禮儀的逐漸失傳使得提到飲酒時,想到的不再是祭祀典 禮的環節而是士人聚會的活動主題。在宴會上,依循禮儀的一個個步驟來飲酒也 不再是唯一的方式,文士間飲酒不再受到禮儀的拘束,甚至還以喝得爛醉、放浪 形骸的行為舉動為清高的象徵。 經歷魏晉時期的洗禮,愛好飲酒漸成為文人雅士的代表形象之一,而至隋唐 以後,科舉取士制度的完備則更加強化、穩固這一群酒客的凝聚,那些透過科考 貢舉進入官場的人們,因為相同的奮鬥背景與經驗歷程而在社會上形成一龐大的 共同體,他們在共同體中共享著相似的社會資源,並時常以飲酒作為抒發心志、 交流情感的管道,在觥籌交錯的情景下互相唱和,酒也因此成為文士創作的靈感 來源之一。 中國中古時期前後將近有七百年的時間,在這段時期裡,除了政權的頻繁交 替,整個中國在社會以及文化上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動,在這波變動的影響之下, 個人的價值觀和社會整體的風氣都開始逐漸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變化,處於如此 時代背景之下的人們,面臨這些改變,對於酒、在飲酒的行為上,表現出了何種. 35 36. (漢)司馬遷, 《史記》 ,卷 107〈魏其武安侯列傳〉 : 「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諛」 ,頁 2847。 (漢)司馬遷, 《史記》 ,卷 54〈曹相國世家〉 : 「(曹參)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 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 開說,以為常」 ,頁 2029。 37. (漢)司馬遷,《史記》 ,卷 97〈酈生陸賈列傳〉 ,頁 2704。 26.

(31) 有別於過往的風貌呢?. 一、魏晉士人的飲酒. 秦漢兩代的文人士大夫在生活中雖然也以飲酒來排解煩悶或悠然人生,但酒 作為行禮之用的功能並未消逝,人們在宴會上飲酒也依舊講求要按照既定的儀式 進行,上古時代因酗酒而導致亡國的傳說則不時提醒著世人對飲酒這一行為應該 要抱持有一定的警戒。 然而從《晉書》與《世說新語》中所反應的漢末魏晉以來文士的生活與思維, 我們看到至魏晉之際,士人飲酒時已不再將酒作為解渴的飲品或祭祀的貢品,魏 晉士人率性飲酒展現的風流與放蕩不羈,不是為了政治結盟,也不是為了維持地 方上的秩序,有別於過往的飲酒活動總是特別強調其所具備的社會性功用,魏晉 士人飲酒純粹只是為了追求個人的享樂,東晉名士王忱曾感歎,若三日不飲酒, 便會感到「形神不復相和親」 ,38士人藉由飲酒尋求心靈上的寄託,酒在這一時期 成為了士人精神上的支柱。 魏晉士人的率性飲酒是一種群體的行動,在這個時代之中,有一群人以放縱 於飲酒而聞名,但在這些看似灑脫的行為背後,卻有著來自於大時代環境之下的 複雜因素。 漢末魏晉以來,國家權力的不彰使得士人脫離了從屬於國家的身份而成為獨 立的個體,他們存在的意義不再只是作為國家這個大機器底下的一個微小的零件, 在擁有為自身主張發聲的機會之後,士人得以追求個人精神價值的形成與完善, 而隨著社會地位的逐漸提升,對個人風格與嚮往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則成為士人新 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他們也從漢代經學中獲得解放,觀念的開放使得文人士 大夫之間對飲酒的看法一改過往譴責的態度而轉為讚頌,這一時期的酗酒已經不. 38. (南朝宋)劉義慶著, (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 《世說新語箋疏》 ,卷 23〈任誕〉52:. 「王佛大歎言:『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和親也。』 」,頁 762。 27.

(32) 再被視為是敗德的行徑,而可以說是灑脫與風流的表現。 同時,漢朝末年以來複雜的政治環境導致社會秩序長期的不穩定,戰亂頻仍、 動盪不安的局勢帶給人們對死亡的恐懼,道家思想的抬頭則更助長了這股人生短 暫、生死無常的觀念的流行,面臨對未來的不確定,部分人士以服食求仙的方式, 希冀掌握住生命的存在,但當發現這一方法不僅花費龐大且還未能見到如期的成 效時,另一個面向的訴求就開始出現──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 被服紈與素。39既然人們無法追求生命的長度,那麼就只能盡量增進生命的密度, 酒在這時為渴望生命的人們作為盡情享樂之用,人們藉由放縱於飲酒,將現實的 困苦與死亡的威脅拋諸腦後,在酒醉的情境下超脫生死境界,只圖把握當下那即 時的快樂。 在面臨生活上的困境時,人們常以飲酒作為抒發的管道,以酒精麻醉自己, 以縱酒的方式發洩痛苦或藉此尋求一個遠離現實的空間,而這一情形在魏晉之際 的文人士大夫之間更為顯著。由於魏晉政局的黑暗,政權為少數人壟斷使有志之 士無法獲得真正握有實權能夠一展長才的位置,官場的腐敗也讓他們無力推行改 革,在充滿猜忌、迫害的政治環境之下,稍有不慎即可能面臨生命的威脅,兩面 為難的這般處境,助長了士人間縱酒的風氣。 為一掃在官場所遭遇的穢氣及抒發內心的鬱悶,士人們縱酒狂歡,他們透過 狂歡宴飲來抒發內心的鬱悶,或藉著裝瘋賣傻以逃避禍端,避免同流合污。然而, 即使表面上呈現出歡愉的氣氛,其背後的意圖終究是在於擺脫現實世界,他們以 酒精作為進入虛幻世界大門的鑰匙,藉著擁抱酒鄉以逃避政局的黑暗、社會的動 盪以及心靈上的不安,這個時代的酒,不再如同秦漢時期中,具有莊嚴的「禮」 的身分,而成為僅只是用來滿足個人意識的飲品。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著名的酒客,但若他們飲酒只是為了追求個人感官的享 樂,那麼他們的歷史定位就應當會如同夏桀商紂一般,然而他們卻受到推崇與景. 39. 隋樹森編著, 《古詩十九首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55) , 〈驅車上東門〉 ,頁 20。 28.

(33) 仰,因此這兩者的酗酒存在有截然不同的意義。竹林七賢的飲酒是不得不飲,在 他們荒誕不經的行為背後,是對現實的無奈,也是對當時黑暗的政治情勢所作的 無言抵抗,例如七賢之一的阮籍就多次以酒醉作為躲避政治迫害的一種方式, 《晉 書.阮籍傳》載: (阮)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 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 言而止。鍾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 40 對於司馬昭為其子司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選擇以大醉六十日的方式,使司 馬昭找不到提親的機會而最終只得放棄,而面對鍾會的處處為難,他也選擇以酒 醉為藉口。為求保全,他只得以酒作為「慢形之具」。 41 既然七賢不容於自認是綱常禮教維護者的當權者,他們便選擇以酗酒或其他 各種驚世駭俗的行為破壞禮教,以表現出自己不容於禮教,也不同於禮法之士的 樣貌,他們終日飲酒,不問世事,達到曠達、自由又叛逆的境界。 42竹林七賢的 人生態度受到同一時期的其他士人們的欽羨,崇尚他們的人,自然也模仿他們的 行為,以縱酒為高尚,使得當時眾多的文士以狂歡縱酒的行為為清高的象徵。 士大夫受到來自社會的苦痛時,以飲酒作為抒發,並發洩深藏於內心之中不 得志的鬱悶,處於這種心境之下,讓這一時期的飲酒充滿了沉重的負擔,但這些 負擔與苦痛的根源是來自於士大夫高尚的心智,這樣的背景反而更是提高了酒的 品格,使得飲酒的活動被昇華了。 東晉時御史中丞熊遠上疏元帝,指出當世羣臣會同只為「調戲酒食」而已,43 40 41. (唐)房玄齡等,《晉書》,卷 49〈阮籍傳〉 ,頁 1360。 (南朝梁)沈約, 〈七賢論〉 : 「彼嵇阮二生,志存保己,旣託其跡,宜慢其形。慢形之具,非. 酒莫可;故引滿終日,陶兀盡年」。收於(唐)歐陽詢, 《藝文類聚》 ,卷 37〈隱逸下〉 。 42. 有關竹林七賢的政治意義及魏晉之際政治集團的角力競爭,參看徐高阮, 〈山濤論〉 , 《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刋》41:1(1969.03) ,頁 87-125。 43. (唐)房玄齡等,《晉書》,卷 71〈熊遠傳〉 :遠復上疏曰:「陛下憂勞於上,而羣官未同戚容 29.

(34) 顯然官場上的宴飲活動在政治上的功能已逐漸淡化,國家權力的削弱除了解放士 人,也解放了飲酒,魏晉士人的飲酒不再為國家所掌控,宴飲聚會不再是政治性 的活動,飲酒的方式也就不再受到禮制的約束,人們逐漸不因特定的目的而飲酒, 開始純粹地只因為想飲酒而飲酒,飲酒有了獨自存在的意義。 與飲酒的社會化色彩逐漸淡薄相對的,是個人意願的色彩逐漸增強, 44飲酒 成為一種個人意識的表現,也因為如此,酒也就不再是維持禮儀的道具與推行政 治的工具了。酒的性質的轉變表現在飲酒活動的內容上,是這一時期的人們飲酒 時不再講求儀式上的繁文縟節與對階級秩序的重視,飲酒是表達個人風流的行徑, 東晉會稽王司馬道子曾「使宮人為酒肆,沽賣於水側,與親昵乘船就之飲宴,以 為笑樂」 ,45在宮中與宮人假扮酒肆做買賣遊戲以為娛樂活動,而在娛樂之餘,若 能夠飲酒至爛醉因此不問世事,則更是表現出不對現實屈服的志氣,魏晉時期的 這種飲酒方式與觀念,恰恰與周人拼命以禮制維持的飲酒禮節有別。 這一時期飲酒禮儀的轉變還可以從飲酒禮的變化中體現,原本以地方為主體, 肩負著維持地方秩序責任的鄉飲酒禮,在此時因為其強調長幼秩序的社會功能受 到統治者的關注,開始成為中央用以推行政策的工具,晉武帝甚至曾多次親自主 持鄉飲酒禮。 46然而,旋即歷經八王之亂,至東晉時再遇王敦之亂,統治者再無 暇顧及禮樂教化,至此東晉南朝的史籍中未再見到有舉行鄉飲酒禮的記載,可見 其原本於鄉間鄰里的作用,正逐漸消失。就整體來說,鄉飲酒禮在魏晉時期成為 一種僅只是徒具虛名、有形無實的禮儀。 47 飲酒禮儀的重要性逐漸被世人淡忘,反應出的是魏晉時期的人們對禮的忽視, 在飲酒與禮儀並列的活動當中,這一時代的人們依舊沉迷於飲酒,但卻不再重視 於下,每有會同,務在調戲酒食而已。」,頁 1887。 44 45 46. 寧稼雨,《魏晉名士人格精神--《世說新語》的士人精神史研究》,頁 240。 (唐)房玄齡等,《晉書》,卷 64〈會稽文孝王道子傳〉 ,頁 1734。 分別在泰始三年(267)和六年(270) ,見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 刻拓本彙編》第 2 冊(鄭州:鄭州古籍出版社,1989) ,頁 43。 47. 游自勇,〈漢唐時期「鄉飲酒」禮制化考論〉 ,《漢學研究》22:2=45,頁 252-254。 30.

(35) 禮儀的推行。 然而儘管魏晉士人對飲酒的沉迷是根源於困苦的情境與複雜的大時代背景, 但他們給予酒的評價仍然是正面的,從《世說新語》的〈任誕〉篇全部 54 則當 中,就有 28 則的內容與飲酒相關,顯見當時的人們以飲酒為率真、自然,文士 們藉由飲酒以追尋一種嚮往的個人形象和人生目標,飲酒成為了一項具有藝術價 值的享受。魏晉士人在飲酒時,所為的不只是口腹之慾的滿足,還在於追求飲酒 之「樂趣」: (孟)嘉喜酣暢,愈多不亂。 (桓)溫問: 「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 曰: 「明公未得酒中趣爾。」又問: 「聽伎,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 答曰:「漸近自然。」 48 在孟嘉與桓溫的一問一答中,體現所謂「酒中趣」即是自然的這一思維,酒醉時 感官所獲得的超脫境界,被認為是更貼近真實與自然的情態,而與自然的同化正 是魏晉士人所嚮往和追尋的。由於魏晉名士將他們獨特的哲學思維以及在當時頗 為興盛的玄學意涵參雜入飲酒之中,飲酒因此被帶領進入到了探討生命哲學的領 域,酒使人遠離現實, 49並成為引導人們進入「美好的境界」的鑰匙。 50 魏晉的酒在解放士人心智的同時,也成為文學創作的靈感泉源,晉末陶潛以 嗜酒著稱,在他的詩歌作品之中,幾乎篇篇都有酒的身影,他將飲酒的心境寫入 詩中,透過詩句結合酒與自然,並尋求自然與人的本質。這段時期裡,酒受到文 士雅士的認同,既要寫詩作文,似乎就都必然要描寫酒,酒與詩文的連結使得似 乎要成為文士,就得要善飲酒,而漢末以來文學觀念萌芽,純文學的誕生提升文 48.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 《世說新語箋疏》 ,卷 7〈識鑒〉16. 劉孝標注引《孟嘉別傳》 ,頁 399。 49. (南朝宋)劉義慶著, (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 《世說新語箋疏》 ,卷 23〈任誕〉35:. 王光祿云: 「酒,正使人人自遠。」 ,頁 748。 50. (南朝宋)劉義慶著, (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 《世說新語箋疏》 ,卷 23〈任誕〉48:. 王衛軍云: 「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頁 759。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os quadros os totais não perfazem o somatório de todos os valores, devido a arredondamentos Figures may not add up to the total stated due to rounding in

Too good security is trumping deployment Practical security isn’ t glamorous... USENIX Security

When he tried his best to arrive at the finish line, the game had already ended.. arrive at=reach=got to game=competition=contest

Nos quadros os totais não perfazem o somatório de todos os valores, devido a arredondamentos Figures may not add up to the total stated due to rounding in

Nos quadros os totais não perfazem o somatório de todos os valores, devido a arredondamentos Figures may not add up to the total stated due to rounding in

• We have two rehearsals this year, because two many rehearsals will make us lost the fresh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how.. • Students like to paint on their bodies because it

But due to the careful construction of the middle state solution for the contact discontinuity, whic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many difficult multicomponent problems with strong

2.1.1 The pre-primary educator must hav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development before they can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