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450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4504"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休閒運動管 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國 高 中 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之 相 關 分 析 -以 二 林 高中為例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Fitness And School Learning Achievements, A Case Sutudy In Erhlin Hight School. 研 究 生:林 巧 惠 撰 指 導 教 授:楊 峰 州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六. 月.

(2) 論 文 名 稱:國 高 中 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之 相 關 分 析 - 以 二 林 高 中 為例 總 頁 數 : 94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 要 研究生:林巧惠 指導教授:楊峰州.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高中學生體適能與學習成就之相關分 析。依立意取樣方法,以彰化縣二林國高中之國中部三年級 學 生 共 491 名 , 高 中 部 三 年 級 學 生 共 155 人 , 共 計 646 名 施 行 普 測。體 能 測 量 以 身 體 質 量 指 數、柔 軟 度、肌 力、肌 耐 力 、 心肺耐力五項,學業成績以國中部學業成績以及高中部學業 成績。學習動機採問卷調查法實施。研究結果發現: 一、. 二林國高中體重皆高於全國常模,而國中女生在柔軟. 度及肌耐力皆低於全國常模。 二、. 在年級上高中學生體適能表現優於國中學生,在性別. 上 男 生 肌 力、肌 耐 力 優 於 女 生,而 女 生 柔 軟 度 較 優 於 男 生。 三、. 不 同 體 適 能 表 現 與 學 業 成 績 有 顯 著 差 異,體 適 能. 表 現 高 的 其 學 業 成 績 愈 高 。 四、. 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具 有 顯 著 正 相 關 。當學生的體. 適 能 表 現 越 高 時,學 業 成 績 越 高,同 時 學 習 動 機 也 高 。 根 據 本 研 究 結 果 建 議 :國 家 體 育 發 展 單 位 應 更 積 極 推 動 全民體適能檢測機制,全面推動體適能納入升學指標,藉以. i.

(3) 提昇學生的健康並培養青少年終身運動的習慣。. 關鍵字:體適能、青少年、學習動機、學業成績. ii.

(4) Lin, Chioa-Hui(200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Fitness And School Learning. Achievements, A Case Sutudy In Erhlin Hight School.Unpublish Master Thesis, National Ta i w a n S p o r t U n i v e r s i t y, Ta i c h u n g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ir learning achievement .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491 junior high school and 155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Erhlin high School in Changhua. Scales focus on body c o m p o s i t i o n , f l e x i b i l i t y, m u s c u l a r e n d u r a n c e ,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and the study grade from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study found: 1. All samples ar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high school weight are the norm, and Junior female students in flexibility and muscular endurance are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2.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high school ones' Physical Fitness was higher .The female and male was the muscular endurance of male and the f l e x i b i l i t y o f f e m a l e w e r e h i g h e r. 3. The different physical fitness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fitness performance of high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ir higher.. iii.

(5) 4.The data was main by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 was Physical Fitness that could increase its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state of sports development units should be more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universal mechanism to promote physical fitness into the education indicator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health of students, enhance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to develop young people for life exercise.. K e y w o r d s :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t e e n a g e r, L e a r n i n g M o t i v a t i o n, Learning achievements. iv.

(6) 誌謝 回首這兩年求學時光,一路走來十分艱辛,短短這兩年 內完成終身大事及懷孕生子。能如期完成論文,心中有無限 個感謝。首先要衷心感謝的是指導教授 楊峰州博士,他在我最需要時給予諸多的鼓勵與鞭策,更耐 心的一遍又一遍修改論文,始能畢竟其功,助我卸下心中的 大石頭,如期完成修業。同時也謝謝台中技術學院謝俊宏教 授對論文統計給多許多支援,提供許多精闢的見解,幫了我 很大的忙。 在 論 文 研 究 期 間,許 多 休 閒 系 上 老 師 也 提 供 很 多 寶 貴 經 驗 與 協 助,沈 易 利 所 長、陳 唯 智 老 師、及 王 建 興 師 在 統 計 指 導 , 在在皆使我銘感肺腑。 當 然 一 路 走 來,研 究 所 的 同 學 也 是 最 大 功 臣 之 一,資 料 的 提供及資訊的協助,讓我一路走來相當順利。另外,家人的 支持與付出,尤其是婆婆、公公及丈夫及寶貝兒子,總是給 予我最大的關懷與鼓勵,這是讓我能夠支撐到最後,並完成 論文的最大能量。 雖然論文的完成個人盡了全力,但是師長和好友的指導 與協助心血更多,我將會好好珍惜、懷抱這個福分。謝謝!. v.

(7) 目. 錄. 中 文 摘 要 ……………………………………………………………...i 英 文 摘 要 ………………………………………………………..…..ii 錄 ……………………………………………………………iii. 目 表. 目. 錄 ………………………………………………………………v. 圖. 目. 錄 …………………………………………………………….v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1. 第二節. 研 究 重 要 性 ………………………………………….4. 第三節. 研 究 目 的 …………………………………………….4. 第四節. 研 究 問 題 …………………………………………….4. 第五節. 研 究 假 設 …………………………………………….5. 第六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5. 第七節. 操 作 性 名 詞 定 義 ……………………………………6. 第貳章. 文 獻 探 討 …………………………………………………..9. 第一節. 體 適 能 理 論 基 礎 ……………………………………9. 第二節. 體 適 能 對 青 少 年 的 影 響 ………………………….20. 第三節. 體 適 能、學 業 成 績、智 力、學 習 動 機 的 相 關 …23. 第叁章. 研 究 方 法 ………………………………………………….30. 第一節. 研 究 架 構 ……………………………………………30. 第二節. 研 究 步 驟 與 流 程 ………………………………….31. 第三節. 研 究 對 象 ……………………………………………32. 第四節. 研 究 工 具 ……………………………………………32. 第五節. 資 料 分 析 與 方 法 ………………………………….39. 第肆章 第一節. 研 究 結 果 與 討 論 ……………………………………….40 二 林 國 高 中 學 生 體 適 能 之 現 況 分 析 …………40. vi.

(8) 第二節. 全 體 樣 本 與 體 適 能 的 差 異 分 析 ………………..45. 第三節. 不 同 體 適 能 與 學 業 成 績 的 差 異 分 析 …….50. 第四節. 全體樣本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52. 第伍章. 結 論 與 建 議 ……………………………………………..61. 第一節. 結 論 …………………………………………………61. 第一節. 建 議 …………………………………………………63. 參 考 文 獻 …………………………......................................67 附錄一. 運 動 前 健 康 狀 況 調 查 表 ..................................76. 附錄二. 學 生 體 適 能 測 驗 記 綠 .....................................77. 附錄一. 學 習 動 機 量 表 ..............................................79. 附錄一. 87年 臺 閩 地 區 全 國 常 模 對 照 表 ........................81. vii.

(9) 表. 目. 錄. 表 1. 體 適 能 的 源 起 與 演 進 ………………………..…..…..…….9. 表 2. 健 康 體 適 能 、 競 技 體 適 能 及 防 衛 體 適 能 ………………14. 表 3. 健 康 體 能 與 競 技 體 能 的 比 較 ………………………..……14. 表 4. 健 康 體 適 能 與 競 技 體 適 能 內 容 之 差 異 …………………14. 表 5. 體 適 能 測 驗 項 目 ……………………………………………..33. 表 6. 全 體 樣 本 基 本 資 料 統 計 表 …………………………………41. 表 7. 全 體 樣 本 各 項 測 驗 資 料 表 …………………………………44. 表 8. 全 體 樣 本 與 體 適 能 之 T 檢 定 表 …………………………..46. 表 9. 不 同 性 別 之 全 體 樣 本 與 體 適 能 之 T 檢 定 表 ……………48. 表 10 不 同 體 適 能 與 學 業 成 績 之 T 檢 定 表 ……………..…..…51 表 11 高 中 部 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表 ………..54 表 12 國 中 部 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表 ………..57. viii.

(10) 圖. 目. 錄. 圖 1. 研 究 架 構 圖 ………………………………………………..30. 圖 2. 研 究 流 程 圖 ………………………………………………..31. 圖 3. 測 量 身 高 體 重 圖 ………………………………………….34. 圖 4. 測 量 坐 姿 體 前 彎 圖 ……………………………………….35. 圖 5. 測 量 立 定 跳 遠 圖 ………………………………………….36. 圖 6. 測 量 一 分 鐘 屈 膝 仰 臥 起 坐 圖 …………………………..37. 圖 7. 800 公 尺 及 1600 公 尺 跑 走 圖 ………………………….38. 圖 8. 高 中 部 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之 典 型 相 關 路 徑 圖 …….55. 圖 9. 國 中 部 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之 典 型 相 關 路 徑 圖 …….58. ix.

(11) 第壹章. 緒論. 這幾十年來,身體教育都以體適能做為主要目標,因為 我們知道擁有良好體適能可有效的、安全的恢復活躍的生活 型態,它不但讓人在身體上能夠健康,在心理上能夠從事想 做的事,在心靈上也能夠從事智慧的啟發。正所謂「腦力加 體力等於國家競爭力」。體適能與健康是提昇國家競爭力的 基 本 具 備 條 件( 教 育 部 體 育 司,1 9 9 9 )。張 耀 中、陳 定 雄( 2 0 0 1 ) 也 提 到「 孩 子 在 起 跑 點 上 唯 一 不 能 輸 的 是 健 康 」 , 「 擁 有 健 康, 才能擁有一切」。由此可見,體適能對於國家有相當的重要 性。台灣在升學主義的體制下,學業成績的表現一直都是教 育中最在乎的一環,體育課程與其它課程相比,相對的比較 不受重視,部分家長甚至擔心運動時間太長會影響到青少年 的學業成績。因此引發研究者的好奇,進而引發研究背景與 動機、研究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研究 範圍與限制、名詞釋義,以下就這七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目前所處科技化時代的生活方式,雖然帶來便利,卻也 因講求效率和競爭所造成的緊張生活,進而逐漸減少現代人 的身體活動機會,造成國民體能衰退的危機,國家的競爭力 也 會 減 弱 。 方 進 隆 ( 1997) 指 出 現 代 人 因 生 活 壓 力 、 工 作 量 多,能量攝取過多,身體活動機會減少等因素,較易傾向過 著靜態的生活方式。 根據研究顯示,缺乏規律運動的人,較易罹患心血管疾 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下背痛和高血壓等症狀,如此不. 1.

(12) 但造成國家醫療費用的龐大支出,身體活動量之缺乏也將導 致醫療經費的浪費,因為身體活動嚴重不足的生活方式,體 適能與健康狀況無形中就會逐漸地走下坡,這個問題將是國 人必需正視及面對的。 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較少罹患疾病的機率,也減少國家 醫 療 費 用 的 支 出 。 黃 惠 芬 ( 2007) 指 出 心 血 管 功 能 關 係 著 身 體的心肺功能,而日常生活的飲食控制、規律的運動、適當 時的放鬆、正當的休閒等,都與我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Rowland( 1990) 運 動 科 學 研 究 報 告 也 顯 示 , 有 持 續 身 體 運 動 習 慣 的 學 童 比 不 運 動 的 學 童 健 康,如 肥 胖 症、慢 性 血 管 病 、 糖尿病與感冒等疾病於成人期時發生率也較低。可見,體適 能對於個人生活與社會更是意義重大。 國中教育階段正是青少年的身心成長關鍵期,也是生命 週期發展一個很重要階段,所遭遇的最大挑戰就是在生理與 心理上的轉變與適應。除了提昇心智上的發展,身體教育對 成 長 階 段 的 影 響 也 很 重 要 。 蔡 岱 亨 ( 1996) 指 出 人 類 某 些 運 動機能,若能在有關生理構造未成熟達到成熟之前加以訓 練 , 打 下 良 好 基 礎 , 日 後 就 能 運 用 自 如 。 陳 坤 檸 ( 1997) 也 提到,生長中的青少年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對其身體的發 展具有明顯的幫助。 生活壓力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無形中會直接或間接影響 著青少年的健康。雖然在多元文化的發展下,台灣的國情仍 以升學主義為導向的觀念依然存在,在教育的普遍價值中, 多 數 人 普 遍 對 智 育 偏 重 不 減 , 無 形 中 便 忽 略 運 動 的 重 要 性( 詹 正 豐 , 2007) 。 Lindner( 1999) 指 出 人 們 對 學 生 參 與 體 育 課 對課業的影響,態度為反對,反對的理由都以體育課或體能. 2.

(13) 活動會消耗學生的體力,也就沒有精神花在課業上。行政院 青 少 年 事 務 促 進 委 員 會 ( 1995) 在 青 少 年 政 策 白 皮 書 裡 指 出 台灣的青少年在身高、體重方面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由於 隨著生活形態的改變,在體能方面有下降的情形,而升學壓 力 也 對 於 高 中 以 後 運 動 與 睡 眠 時 間 造 成 不 利 影 響 。 體 育 司 ( 2006) 將 94 年 體 適 能 檢 測 常 模 調 查 結 果 與 92 年 體 適 能 檢 測常模相較之下,發現目前中小學學生不管在. BMI 值 、 柔 軟. 度、肌肉適能、肌力與心肺耐力成績均停滯不前,甚有退步 落後之情形。 過去國內高中職採用聯合招生的方式,雖然它維持著技 術 之 公 平 性,但 一 試 定 終 身 的 制 度,造 成 學 生 升 學 壓 力 高 漲 。 而 且 學 校 為 了 升 學 率 , 往 往 只 重 視 考 試 的 科 目 , 如 :國 文 、 英 文、數學,甚至挪用上課時間及體育課等。這造成了教育的 真正意涵被扭曲及窄化,學生多元的學習興趣也受到擠壓, 雖 然 現 在 國 內 現 行 升 學 已 趨 於 多 元 化 , 但 仍 以 學 科 考 試 為 主 。 洪 嘉 文 ( 2007) 應 鼓 勵 大 專 院 校 及 高 中 職 校 能 將 體 適 能 檢 測 、 在 校 的 體 育 成 績 納 入 學 校 申 請 或 推 甄 入 學 之 參 考 依 據,在臺灣現行考試領導教學之環境中,可帶動學校及學生 更加注重體育教育及體適能。 目前中小學學生體適能大多停滯不前,且有退步之情 形,此一警訊,著實讓人為這群未來的社會中堅擔心。這不 僅是教育部應正視此一現象,地方政府、學校單位及家長更 應該共同關注學生運動健康問題。除積極嚴擬具體可行辦 法,且應多方協助配合推動學生運動促進健康觀念、強化學 生運動方案規劃及體育課程融入體適能教育與活動,藉以提 升學生體適能,期許學生一個健康的未來。. 3.

(14) 研究者發現近年來,研究有關運動與學業表現或情緒表 現 做 探 討 研 究 居 多 ( 塗 紫 吟 , 2 0 0 8; 蔡 忠 昌 、 劉 蕙 綾 , 2 0 0 6 )。 另 外 , 研 究 有 關 體 適 能 與 學 業 成 績 有 ( 邱 慶 瑞 , 2003. ;陳. 德 雄 , 2005)等 人 。 因 而 引 發 研 究 者 想 更 進 一 步 驗 證 文 獻 , 瞭 解體適能對學習成就是否有關係存在。. 第二節研究重要性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體適能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情形,瞭解 體適能的優劣是否影響學習成就。運動是否可幫助學業成績 仍是許多人關注的議題,值得深入探究,其研究結果可提供 政府相關部門及教育單位在擬訂政策時之參考依據,此為本 研究之重要價值。. 第三節. 研究目的. 綜合以上所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旨暸解國高中學生體 適能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其具體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二林國高中學生體適能之現況。 二、瞭解全體樣本與體適能的差異情形。 三、瞭解不同體適能與學業成績差異情形。 四、瞭解全體樣本體適能與學習成就的相關情形。. 第四節. 研究問題. 一、二林國高中學生之體適能現況為何? 二、全體樣本與體適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體適能與學業成績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全體樣本體適能與學習成就是否相關?. 4.

(15) 第五節. 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根據研究的問題推展延伸而出對立的虛無 假設,本研究假設分別探討國高中生現況及國高中體適能與 學業成績之間影響情形作假設。 一、二林國高中學生體適能程度屬於中等等級。 二、全體樣本與體適能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體適能與學業成績有顯著差異。 四、全體樣本體適能與學習成就有顯著相關。.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 研 究 是 以 彰 化 縣 二 林 國 高 中 之 國 中 部 三 年 級 學 生 491 名 , 高 中 部 三 年 級 學 生 計 155人 , 共 646名 施 行 普 測 。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礙於研究對象、生活環境與施測等不可控制因 素,在研究過程中遇到了以下三點的限制。 ( 一 )本 研 究 因 為 資 源 有 限 , 樣 本 僅 以 彰 化 縣 二 林 高 級 中 學之國中部與高中部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為個案 研究,僅可代表某區域並不具全國代表性,無法確實推論至 母群體,是否與全國之國中生及高中生相同,有其限制。 ( 二 )受 試 者 來 自 不 同 生 活 背 景 、 身 體 狀 況 、 飲 食 方 式 、 運動習慣及家庭經濟、社會階層、運動認知都有差異,可能 造成研究時不易控制因素。 ( 三 )雖 然 檢 測 的 過 程 已 經 過 特 定 的 規 劃 與 設 計 , 但 實 施 測驗時之氣候、學生情緒及身體狀況等乃不易控制。. 5.

(16) 第七節. 操作性名詞定義. 針 對 本 研 究 之 重 要 名 詞 與 各 變 項 之 意 義 , 分 別 有 體 適 能、心肺適能、瞬發力、肌肉適能、柔軟度、身體組成、青 少年、學習成就等名詞釋義。 綜 合 眾 多 學 者 ( 教 育 部 , 2007 ; 陳 定 雄 , 2000 ; H o e g e r , 1 9 8 9; 林 正 常 , 1 9 9 7; 卓 俊 辰 , 1 9 8 6 ) 對 體 適 能 定 義 分述如下: 一、體適能 本 研 究 體 適 能 檢 測 項 目 是 依 據 2007 年 教 育 部 體 適 能 網 站 公 佈 的 體 適 能 檢 測 項 目 , 體 適 能 ( Physical Fitness) 內 容 為(一)身體質量指數(二)立定跳遠(三)一分鐘仰臥起 坐 ( 四 ) 坐 姿 體 前 彎 ( 五 ) 800 公 尺 及 1600 公 尺 跑 走 。 體 適 能的構成要素: 身體組成、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適 能等。它可視為是身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的綜合能力。 且能夠有足夠安全地應付日生活中一般性及緊急的情況的體 能,並有餘力從事休閒活動的能力。 二、心肺適能 本 研 究 以 800 公 尺 及 1600 公 尺 跑 走 作 為 評 估 青 少 年 之 心 肺 耐 力 指 標 。 心 肺 適 能 (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也 可 以稱為心肺耐力,是指個人的心肺適能長時間的運動中,心 臟、肺 臟、血 管、能 夠 攜 帶 足 夠 的 氧 氣 以 供 細 胞 使 用 之 能 力 。 三、瞬發力 本 研 究 以 立 定 跳 遠 作 為 評 估 瞬 發 力 指 標。瞬 發 力( p o w e r ) 指 的 是 單 位 時 間 內 產 生 力 量 的 能 力,本 研 究 瞬 發 力 代 表 肌 力。 四、肌肉適能 本研究以一分鐘仰臥起坐次數作為評估其肌力及肌耐力. 6.

(17) 指 標 。 肌 肉 適 能 ( muscular strength 、 muscular endurance) 主要是指肌力與肌耐力,肌力是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 最大力量之能力,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 的最大力量,也可說是一次最大反覆所產生的阻力或舉起的 量,一般來說,握力、腿肌力、背肌力、以及特定肌群的力 量評量等,都是常見的肌力評量方式。肌耐力是指肌肉維持 使用某種肌力時或對抗非最大負荷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 距離或反覆次數。 五、柔軟度 本研究以坐姿體前彎作為評估柔軟度指標。柔軟度 ( f l e x i b i l i t y )是 指 關 節 以 及 關 節 周 圍 的 韌 帶 和 肌 肉 的 最 大 活 動範圍,也就是關節在整個活動範圍內活動自如的能力。 六、身體組成 本研究採用身體質量指數做為評估身體組成的指標,身 體 組 成 (body composition)是 人 體 內 脂 肪 與 非 脂 肪 對 體 重 所 佔的比例,也可說是脂肪和非脂肪的組成,這是用來判定太 瘦或過胖的方法,利用身高和體重來推估。 Body Mass Index簡 稱 (BMI) 來 評 量 : BMI公 式 =體 重 (公 斤 )/身 高. (公 尺 )2。. 七、青少年 青 少 年 ( teenager) 指 13 歲 至 19 歲 之 青 少 年 , 本 研 究 以彰化縣二林國高中之三年級全體學生。 八、學習成就 本研究學習成就包含學習動機及學業成績兩項指標合併 作為學生學習成就。 ( 一 )學 習 動 機 : 是 指 引 起 學 生 學 習 活 動 , 維 持 學 習 活 動 ,. 7.

(18) 並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張 春 興 , 1 9 9 6 )。 本 研 究 學 習 動 機 是 以 體 育 課 學 習 動 機 , 係 指 教 師在教學的時間內,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某種程度的動機上之 影響。 ( 二 )學 業 成 績 : 本 研 究 學 業 成 績( l e a r n i n g a c h i e v e m e n t ) 以 彰 化 縣 二 林 國 高 中 96 年 度 升 學 考 試 成 績 及 在 校 模 擬 考 成 績 , 分 別 為 ( 1) 96 年 度 國 中 部 三 年 級 國 中 基 本 學 力 測 驗 成 績 與 在 校 三 次 模 擬 考 成 績 ( 2) 96 年 度 高 中 部 三 年 級 大 學 學 科能力測驗成績與在校三次模擬考成績。. 8.

(1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主題,所蒐集的文獻資料作探討,共分三 節 加 以 說 明 : 第 一 節 體 適 能 理 論 基 礎、第 二 節 體 適 能 對 青 少 年 的影響、第三節體適能、學業成績、智力、學習動機相關研 究。. 第一節. 體適能理論基礎. 表 1 體適能的源起與演進 年代. 發起者. 原因 解決青. 1955. 美國艾森豪總統. 少年身 體能力. 體適能測驗項目 成立青年體適能總 統委員會 引體向上、仰臥起. 1958. 美國健康體育休閒 協會. (AAHPER). 瞭解青. 坐、立定跳遠、折. 少年身. 返 跑 、 50 碼 衝 刺 、. 體能力. 壘 球 擲 遠、6 0 0 碼 跑 步. 1964. 響應全 中華民國. 民運動 的號召. 體適能 1978. 中華民國. 體育獎 章. 9. 50 公 尺 快 跑 、 立 定 跳遠、伏地挺身、 40 公 尺 折 返 跑. 1 0 0 公 尺 或 曲 折 跑、 1 2 0 0 / 2 4 0 0 公 尺、引 體向上或仰臥起 坐、 立 定 跳 遠 或 立.

(20) 定三次跳、壘球擲 遠或手球擲遠. 美國健康體育休閒 1980. 舞蹈協會 (AAHPERD). 修訂青. 耐力跑、體脂肪百. 年適能. 分比、計時屈膝仰. 測驗的. 臥起坐、坐姿體前. 必要性. 彎. 台灣北. 1991. 行政院衛生署. 區就業. 皮脂厚與腰臀圍. 人的運. 比、血壓、落棒反. 動量與. 應、體 前 彎、握 力 、. 健康體. 一分鐘仰臥起坐與. 能常模. 登階測驗. 研究. 2000. 2000.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教育部. 國民體. 身體質量指數、屈. 能檢測. 膝 仰 臥 起 坐、 坐 姿. 實施辦. 體 前 彎、 登 階 或 跑. 法. 走. 中華民. 身 體 質 量指 數、坐姿. 國體適. 體前彎、立定跳遠、. 能護照.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 坐 、 800/1600 公 尺. 資 料 來 源 :本 研 究 整 理. 10.

(21) 體適能測驗項目隨著年代的演進雖有差異,但主要的評 量的目的都是以健康體能為終極目標。而早期的體適能為測 驗青少年體能為主,現在「健康體適能」逐由原本的體能中 被獨立出來,並有逐漸取而代之的趨向。 二、體適能的定義 陳 定 雄 ( 2000) 在 體 適 能 的 定 義 一 文 中 提 到 : 體 適 能 一 詞 在 各 國 有 不 同 的 名 稱 ,「 體 適 能 」 英 文 叫 「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 德 國 人 稱 為 「 工 作 能 力 ( L e i s t u n g s f a h i g k e i t ), 法 國 人 稱 為 「 身 體 適 性 」 ( P h y s i c a l a p t i t u d e ), 日 本 人 稱 為 「 體 力 」, 國 人 則習慣以「體能」稱之,而體適能定義為身體適應能 力 ( p . 2 )。 許多學者對體適能定義及內容的詮釋眾多說法,各家說 法大同小異,茲分述如下: 教 育 部 體 育 大 辭 典 ( 1984) 對 體 適 能 定 義 分 四 個 方 向 。 從生活方面而言,它是人類對於現代生活的一種身體適應能 力;從機能方面而言,它係指人類身心特質中的全體機能, 表現為運動能力、工作能力或疾病抵抗之能力;以結構方面 而 言,體 適 能 包 括 型 態、機 能、運 動 等 適 應 能 力。林 正 常( 1 9 9 7 ) 也指出,體適能是身體適應能力、是心臟、血管、肺臟、肌 肉效率運作的能力,能完成每天的活動卻不致過度疲勞,尚 有 足 夠 體 能 應 付 緊 急 狀 況 。 卓 俊 辰 ( 1986) 認 為 好 的 體 適 能 是指心臟、血管、肺臟、肌肉組織等都能發揮相當有效的機 能 。「 有 效 的 機 能 」 代 表 能 勝 任 日 常 工 作 , 有 餘 力 享 受 休 閒 娛 樂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身體能力。也就是說,體 適能良好的人所能享受的生活方式並不是其他缺乏運動或體. 11.

(22) 適 能 不 好 的 人 所 能 過 的 。 教 育 部 ( 2007) 將 其 定 義 為 體 適 能 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的綜合能力。且能夠有效 並安全地應付日常生活中一般性及緊急的情況,並有餘力從 事休閒活動的能力。 此外,國外學者對體適能的定義與國內學者的定義似乎 大 同 小 異 , Pate( 1988) 指 出 , 有 些 醫 生 將 體 適 能 定 義 為 沒 有疾病的狀態。換句話說,它可以被視為一個人生理能力的 指 標 。 它 具 備 兩 種 特 徵 :1、 具 有 執 行 每 天 進 行 激 烈 活 動 的 能 力 。 2、 個 體 特 性 與 能 力 的 展 現 。. Caperson, Powell and. C h r i s t i a n s e n( 1 9 8 5 ) 認 為 體 適 能 是 指 人 體 適 應 生 活 、 運 動 與 環 境 的 整 體 能 力 。 F o x( 1 9 8 6 ) 提 到 良 好 的 健 康 體 適 能 表 現 於 身體的代謝能力、肌肉機械系統作業效率、循環與呼吸傳導 運 輸 效 率、營 養、運 動 及 體 重 控 制。美 國 體 育、健 康、休 閒 、 舞 蹈 學 會 ( American Associations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ing( AAHPERD) ,1975) 將 體適能定義為體適能是個人身體的運作能力,具有多樣性、 全面性及由出生至死不斷擴展的持續性特質。美國運動醫學 會 (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2002) 指出,體適能是指心臟、血管、肺臟、肌肉組織等能順利執 行日常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能以最低的疲勞與不適,來應 付偶發事件的挑戰。 綜合各家學者對體適能的釋意,體適能可視為是個人身 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的綜合運作能力。能完成每天的活 動卻不致過度疲勞,尚可應付突發緊急狀況又有餘力從事休 閒活動的能力。體適能也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本,有良好的 體適能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才能應付自如,也才能從中體會生. 12.

(23) 活中樂趣。 三、體適能的分類 C a p e r s o n , P o w e l l a n d C h r i s t i a n s e n( 1 9 8 5 ) 體 適 能 又 可 分 技術相關體適能,例如:速度、肌力、爆發力、敏捷力、協 調 力 ..等 ; 以 及 健 康 相 關 體 適 能 , 內 容 包 括 : 心 肺 耐 力 、 肌 力 、 肌 耐 力 、 柔 軟 度 和 身 體 組 成 。 Corbin (1970) 認 為 體 適 能 包 括「 與 健 康 有 關 的 適 能 」及「 與 技 術 有 關 的 適 能 」兩 類 ; 前者指自身的健康狀況,後者乃指參加競技比賽的選手而 言 。 Siedentop( 1998/2001) 將 體 適 能 區 別 兩 種 類 型 , 一 種 是健康組成份子,是以疾病的預防為基礎,這稱為健康體適 能。另一種是它強調功能性與特殊性,改善運動表現相關的 範圍叫做競技體適能。 有關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兩者之差異,學者(陳定 雄 , 2000; 林 正 常 , 1997; 謝 錦 城 1998; 林 晉 利 , 2004) , 分 別 對 其 做 詳 細 的 比 較 與 分 析 , 其 內 分 如 表 2、 表 3、 表 4 。. 13.

(24) 表2. 健康體能、競技體能及防衛體適能 項目. 要素. 健康體適能. 1.身 體 組 成. 2.心 肺 耐 力. 3.柔 軟 度. 4.肌 力. 5.肌 耐 力. 競技體適能. 1.肌 力. 2.速 耐 力. 3.耐 力. 防衛體適能. 1.精 神 抵 抗 力. 2.物 理 抵 抗 力. 3.生 物 抵 抗. (抵抗力). 力. 4.化 學 抵 抗 力 5.生 理 抵 抗 力. 資 料 來 源 :陳 定 雄 ( 2000)。 健 康 體 適 能 。 臺 北 巿 : 華 格 那 企 業 , P3。. 表3. 健康體能與競技體能的比較表 項目. 目標. 對象. 屬性. 要求. 時間. 收護. 健康體適能. 健康. 大眾. 一般. 適度. 終身. 容易. 競技體能. 勝利. 選手. 特殊. 嚴格. 短暫. 困難. 資 料 來 源 : 林 正 常 ( 1 9 9 7 )。 體 適 能 與 生 命 品 質 。 體 適 能 指 導 手 冊 , P50。. 表4 類別. 健.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內容之差異 項. 目. 內. 容. 1.心 肺 耐 力. 指一個人持續身體活動的能力. 1. 柔 軟 度. 指身體各個關節活動度以及跨越關節的. 康. 肌肉肌腱皮膚和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 體. 能力. 適 能. 3.肌 肉 力 量. 一 塊 肌 肉 或 肌 群 一 次 竭 盡 全 力 從 事 抵 抗阻力的活動能力. 14.

(25) 4.肌 耐 力. 一 塊 肌 肉 或 肌 群 在 一 段 時 間 內 重 複 進 行 肌 肉 收 縮 的 能 力,與 肌 肉 力 量 有 密 切 相關. 5.身 體 組 成. 包 括 肌 肉、骨 骼、脂 肪 和 其 他 等。體 能 和體內脂肪的比例關係最密切. 1.速 度. 快 速 移 動 的 能 力,即 最 短 時 間 肉 移 動 的 距離. 競. 2.力 量. 短時間內克服阻力的能力. 3.敏 捷 性. 在 活 動 過 程 中,既 快 速 又 準 確 地 變 化 身. 技. 體移動的方向. 體. 4.神 經 肌 肉. 適. 的協調性. 能. 5.平 衡. 視 覺、聽 覺 和 平 衡 感 覺 與 熟 練 的 動 作 技 能相結合的能力 指 當 運 動 或 站 立 時 保 持 身 體 穩 定 性 的 能力. 6.反 應 時 間. 對某些外部刺激做出生理反應的時間. 資 料 來 源 :林 晉 利 ( 2004)。 體 能 對 身 體 健 康 的 影 響 。 運 動 、 休 閒 、 健 康 科 學 導 論 , P.5~6。 總 結 上 述 研 究 論 著,有 關 體 適 能 可 歸 納 發 現 : 體 適 能 包 含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兩方面。健康體適能是指針對一般 民 眾 的 身 體 健 康、可 預 防 疾 病 及 活 動 自 如 的 能 力,內 容 包 括 : ( 1) 心 肺 耐 力 ( 2) 肌 力 ( 3) 肌 耐 力 ( 4) 柔 軟 度 ( 5) 身 體 組成所構成的五大要素;競技體適能是指針對有關運動選手 的 運 動 技 巧 之 構 成 要 素 , 內 容 包 括 : ( 1) 速 度 ( 2) 敏 捷 性 ( 3) 瞬 發 力 ( 4) 平 衡 ( 5) 協 調 ( 6) 反 應 時 間 。 另 外 , 陳 定 雄 ( 2000) 研 究 中 多 了 一 項 防 衛 體 適 能 , 它 是 針 對 人 的 抵. 15.

(26) 抗力所構成的要素。 四、體適能構成要素 綜 合 眾 多 學 者 專 家 的 歸 納( 陳 定 雄,2 0 0 0;林 正 常,1 9 9 7; 卓 俊 辰 , 1986; ACSM, 2002) , 體 適 能 構 成 共 有 五 大 要 素 : ( 一 ) 心 肺 耐 力 ( 心 肺 適 能 ): 是 指 人 體 在 活 動 時 , 個 人 的肺臟及心臟呈現攝取與使用氧氣的能力。因此心肺適能可 以說是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 標。心 肺 耐 力 的 重 要 性 :在 長 時 間 的 運 動 中,心 肺 耐 力 好 的 人 比較容易運用足量的氧氣到組織中,而心肺耐力較差人,工 作起來比較辛苦,因為要供應細胞組織相同的氧量時,心臟 必須收縮得更快,結果導致較快疲勞。 教 育 部 ( 2007) 以 健 康 的 角 度 來 看 , 擁 有 良 好 的 心 肺 適 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也較不容易有身體上的病痛。 林 正 常 ( 1997) 指 出 心 肺 耐 力 差 的 人 容 易 精 神 萎 靡 不 振 、 較 容易氣喘、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可能較高、耐力性工作容易疲 勞、運動後恢復較慢。提昇心肺耐力的訓練可藉由有氧運動 來 提 昇 如 :慢 跑 、 快 走 、 游 泳 、 騎 車 等 , 其 運 動 時 間 必 須 持 續 長 達 20 至 60 分 鐘 。 因 此 心 肺 適 能 可 說 是 健 康 體 能 的 重 要 因 素,也是體適能運動的重點。 ( 二 )肌 力 : 肌 力 是 指 人 體 在 肌 肉 收 縮 時 , 一 次 釋 放 出 最 大 的 力 量。肌 力 的 重 要 性 : 肌 力 對 日 常 的 生 活 是 必 須 的。例 如 : 學生背書包上學、婦女抱嬰兒、爸爸提公事包上班、搬家等 等 。 林 正 常 ( 1997) 指 出 肌 力 對 於 改 善 一 個 人 的 姿 態 、 外 表 和自我形象、運動技能的發展、提升關節穩定度以及日常生 活緊急情況的應變等,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就健康的觀點 而言,增加肌力可以增加或維持肌肉量以及增加休息代謝. 16.

(27) 率、減少傷害危險性、減低慢性下背痛、減輕關節疼痛、並 協助孕婦分娩、改善膽固醇濃度,也可以降低血壓和控制血 糖 濃 度 。 陳 坤 檸 ( 1997) 也 認 為 肌 力 為 個 人 生 活 中 必 須 強 調 的基本能力,日常活動必須具備足夠的肌力才能有正常的作 息 。 謝 錦 城 ( 1997) 更 指 出 人 超 過 五 十 歲 之 後 , 肌 力 消 減 就 更 明 顯,因 此 藉 由 適 度 的 重 量 訓 練 能 有 效 增 進 肌 力,如 :舉 槓 鈴、推槓鈴。 ( 三 ) 肌 耐 力 :肌 耐 力 是 指 肌 肉 維 持 使 用 某 種 肌 力 時 或 對 抗非最大負荷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距離或反覆次數。肌 耐 力 的 重 要 性 :提 升 肌 肉 適 能 的 重 要 性 就 是 保 持 良 好 肌 耐 力,這 對 促 進 健 康、預 防 傷 害 與 提 高 工 作 效 率 有 很 大 的 幫 助 , 當肌耐力衰退時,肌肉本身往往無法勝任日常活動及緊張的 工 作 負 荷,容 易 產 生 肌 肉 疲 勞 及 疼 痛 的 現 象( 教 育 部,2 0 0 7 )。 日 常 生 活 中 很 多 事 都 必 須 有 良 好 的 肌 耐 力 如 :拖 地、洗 衣、單 一重覆性的工作性質。肌耐力可藉由低負荷高反覆次數的重 量訓練來提升,而伏地挺身、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可增 加肌耐力訓練效果。 ( 四 )柔 軟 度: 柔 軟 度 是 指 人 體 關 節、 肌 肉、 韌 帶、 可 活 動伸展的最大範圍。 柔 軟 度 的 重 要 性 :柔 軟 度 好 的 人 活 動 自 如,體 態 優 美,柔 軟 度 不好其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制,肢體活動範圍不到應有的水 準,運 動 員 柔 軟 性 差,可 能 影 響 動 作 之 施 展,可 能 引 發 抽 筋 , 局 部 動 作 影 響 全 身 平 衡 , 可 能 較 容 易 發 生 肌 肉 酸 痛( 林 正 常 , 1997) 。 黃 永 任 (1997)指 出 如 果 因 老 化 而 長 期 缺 乏 活 動 , 人 體肌肉與肌腱會因缺乏拉伸而柔軟度變差,此時身體活動效 率變低,受傷機率增高。尤其是老年人柔軟度差容易發生意. 17.

(28) 外,如跌倒受傷,造成行動不變。 長期規律從事伸展運動以減少肌肉受傷和肌肉疼痛、預 防下背痛和其脊椎問題、改善及維持良好的體態、提昇適當 而優雅的身體動作、改善個人的外表與自信,以及終生可以 有效地治療經痛和一般神經肌的張力。規律的伸展運動也可 以舒緩因心理壓力所造成的疼痛及降低焦慮、血壓和呼吸頻 率 ( Hoeger,1989/2004) 。 ( 五 ) 身 體 組 成 :身 體 組 成 是 人 體 內 脂 肪 與 非 脂 肪 對 體 重 所佔的比例,也可說是脂肪和非脂肪的組成,這是用來判定 太 瘦 或 過 胖 的 指 標。身 體 組 成 的 重 要 性 :雖 然 肥 胖 不 是 病,但 由於肥胖者均有高膽固醇的情形,也較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和 慢 性 疾 病 。 Vaccaro &. M a h o n( 198 9 ) 更 指 出 , 兒 童 或 青. 少年時期的過胖,的確是成年期造成過胖的重要指標。 兒童及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發展動力之潛能,面對當今肥 胖與身體活動量不足的議題,如要改變身體脂肪量,則須持 續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及適當的飲食控制是最安全有效的方 法。 五、體適能的功能 教 育 部 ( 1999) 指 出 健 康 體 適 能 具 有 下 列 功 能 : ( 一 )、 減 緩 老 化 、 避 離 疾 病 : 健 康 體 適 能 佳 的 人 , 可 減 緩身體機能的衰退,並可預防疾病的侵襲。 ( 二 )、 接 受 挑 戰 、 承 受 壓 力 : 健 康 體 適 能 佳 的 人 , 具 有 充足的活力應付工作外,尚有經營人際關係的餘裕,因此容 易接受挑戰對抗身心的鬱抑。 ( 三 )、 健 美 體 態 、 優 良 體 質 : 健 康 體 適 能 佳 的 人 , 體 態 容易勻稱,健美容易. 保持,身體的體質亦會良好。. 18.

(29) ( 四 )、 餘 裕 休 閒 、 享 受 人 生 : 忙 碌 的 生 活 中 , 健 康 體 適 能不佳的人,容易疲累不堪,無法挪出餘裕的時間從事休閒 活動,提昇生活品質,享受人生。 ( 五 )、 應 變 危 急 、 反 應 敏 捷 : 遇 到 緊 急 情 況 時 , 健 康 體 適能佳的人,具有良好的瞬發力,以及敏捷的反應,可快速 的處理事故的發生。 除此之外,各個學者也指出體適能的好處居多。方進隆 (2005)指 出 , 提 昇 體 適 能 對 心 理 、 情 緒 、 精 神 、 社 交 和 智 能 各 方 面 的 發 展 皆 有 重 要 的 貢 獻 。 塗 紫 吟 (2008)提 到 運 動 可 以 增 加 腦 部 腦 啡 (endorphin)的 分 泌,降 低 焦 慮、提 高 睡 眠 品 質 , 更可以增加愉悅的感覺讓人減除龐大的生活壓力;從身體免 疫的角度來看,適量的運動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方進隆 ( 1997) 研 究 中 指 出 , 改 善 體 適 能 有 助 於 工 作 或 學 習 效 率 , 提高團隊士氣,減少請假天數和醫療保險費用支出。此外, 適度的運動,不但有助於身體發育與提昇體能,也可以舒解 壓 力 並 增 加 讀 書 效 率 。 毛 祚 彥 、 林 貴 福 ( 2007) 研 究 中 也 顯 示,體 適 能 水 準 與 代 謝 徵 候 群 盛 行 率 有 負 相 關,體 適 能 越 好 , 罹患代謝徵候群的機率越低。而中強度身體活動及每週運動 持 續 三 小 時 以 上 , 有 降 低 代 謝 徵 候 群 的 效 果 。 教 育 部( 2 0 0 7 ) 指出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 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 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 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 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 的 重 要 性 。 童 淑 琴 (1991)、 林 麗 鳯 (1993)健 康 體 能 活 動 的 介 入,在體脂肪百分比、腰臀圍比、腹肌耐力、心肺循環適能. 19.

(30) 等 均 有 明 顯 的 改 善 。( W h a l e y , K a m p e r t , K o h l , & B l a i r , 1 9 9 8 ) 體適能要素中,有氧適能表現越佳者,其罹患代謝徵候群的 相 對 風 險 較 低 。 W e s t c o t t ( 1 9 9 8 )指 出 經 由 規 律 的 有 氧 活 動 , 可能獲得心臟幫浦的功能變得較強壯、降低安靜心跳率、降 低安靜血壓、循環系統變得較有效率、增加血液總量、增加 紅血球大小及數量以及增加氧傳送的功能等諸多生理因素。 體適能的功能及好處對人們帶來相當多的福祉,然而許義雄 ( 1997) 認 為 身 體 適 應 能 力 , 不 止 是 個 人 獲 得 幸 福 生 活 的 最 佳憑藉,更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源頭活水。 綜合以上的文獻可知,體適能對身心靈各方面都有很大 發展與貢獻,對於預防疾病、促進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及 慢性病的發生、提高專注力、提昇生活品質、體重控制等, 均有相當大的幫助,因此,加強個人的體適能是刻不容緩的 工作。. 第二節. 體適能對青少年的影響. 近年來發現我國學生的身高、體重的質量指數過重且肥 胖 的 比 率 也 偏 高,因 身 體 體 能 狀 況 不 佳,導 致 上 課 精 神 不 濟 , 影響上課學習,造成學習落後等相關生活適應問題。故讓學 生 養 成 規 律 的 運 動 習 慣,學 習 運 動 的 技 巧,享 受 運 動 的 樂 趣 , 以 及 擁 有 良 好 的 體 適 能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課 題 。 教 育 部 ( 2001) 指出在生命各階段的過程中,青少年階段正值人生的生長黃 金期,也是身體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期可塑性強,大部份 都在學校接受教育,正是運動介入最好的時機與年齡期。陳 坤 檸 ( 1997) 指 出 生 長 中 的 青 少 年 進 行 適 當 的 身 體 活 動 , 對 其身體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幫助,對於成長與組織的改變具有. 20.

(31) 顯著影響力。陳坤檸同時也提到歷年來國人專注的都皆侷限 於競技運動訓練,而青少年身體活動即較少受重視,許多青 少年的身體狀況相當差而增加國家的醫療負擔。這已引起社 會大眾開始關心青少年的體適能狀況。由於不健康的生活型 態,導致許多年輕人的身體狀況宛如中年人或更老。美國運 動 醫 學 學 會 ( ACSM) 建 議 青 少 年 與 幼 兒 體 適 能 計 畫 , 主 要 目 的在於鼓勵採行適當的終生運動習慣,進而以足夠的體適能 活動來發展與維持機體的功能和增進健康,然而健康的生活 習慣應該在幼年時期就加以教導與養成。 ( 教 育 部 , 2 0 0 7; 許 樹 淵 , 1 9 9 9; 湯 善 森 , 2 0 0 5; 林 正 常 , 1997; 卓 俊 辰 , 1986) 提 及 體 適 能 對 青 少 年 的 益 處 , 研 究 者 將其歸納為八點: 一、有充足的體力來適應日常工作、生活及提高讀書效率 學生平常讀書、上課的精神專注程度和效率,皆與體適 能 有 關 , 尤 其 是 有 氧 (心 肺 )適 能 , 有 氧 適 能 較 好 的 人 , 腦 部 獲取氧的能力較佳,看書的持久性和注意力也會好。此外, 當我們常運動時,血液循環、新陳代謝都會很好,頭腦細胞 的發育也特別成熟,且運動的人由於需要用腦思考如何去鍛 練運動技巧,以改進缺失,因此頭腦也較為聰明,在讀書效 率及成績方面,應該是頗有潛力的。 二、促進健康和發育,增強免疫系統 從事體適能運動時,由於全身的血液循環加快,各部位 的器官活動熱絡,並且得到多的新鮮氧氣,其結果便是促使 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更加活絡起來,身體的抵抗能力自然提 高。所以說,運動的人生病後較快痊癒,且壽命也較長,足 見運動與人體免疫力、擁有良好體適能,身體運動能力亦會. 21.

(32) 較好。身體活動能力較強或較多,對學生身心的成長或發展 都有正面的幫助。 三、發洩情緒壓力 學生常因功課壓力,造成情緒不穩或情緒低落等情形, 體適能運動是發洩情緒的管道,紓解壓力的良方,身體運動 的 本 身 是 能 量 的 消 耗,運 動 時 血 液 循 環 良 好,消 除 肌 肉 緊 張 、 交感神經正常、心情輕鬆、注意力集中在運動項目上。 四、提供歡樂活潑的方式使生活更積極快樂 教育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和體驗互助合 作、公平競爭和團隊精神等寶貴的經驗,從運動和活動中享 受. 歡 樂、活 潑、有 生 機 的 生 活 方 式,進 而 提 升 體 適 能。運 動. 的過程會讓人學習到如何專心致力,而運動精神就是在教導 我們樂觀進取、爭取榮譽。和運動的人共事,會發現人們對 任何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與趣,也因不斷的學習,並在 學習中獲得無比的快樂。 五、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增進睡眠品質 學生時期對於飲食、生活作習、注意環境衛生和壓力處 理. 行 為 習 慣,能 有 良 好 的 認 知、經 驗 和 態 度,加 上 運 動 時 由. 於身體機能、新陳代謝都有相當大的活動力,致使人們在充 足活動之後,需要充足的睡眠來補充體力、消除疲勞。 六、可自我實現 體適能活動的環境,不僅是學習、經驗、選擇、表達的 情 境,更 因 具 有 表 演 的 機 會,可 獲 得 他 人 的 讚 和 友 誼 的 建 立 , 更是一個人認識因具有表演的機會,可獲得他人的讚賞和友 誼的建立,更是一個人認識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從 而表現自我,終而實現自我理想途徑。. 22.

(33) 七、增加自信心 青少年在青春期容易在意他人眼光、體能較好可以使人 對健全的身心充滿自信,態度上會更積極,而且對自己的外 型更滿意。 八、增進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及體重控制 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好的精神較好、不容易氣喘、運動後 恢復較快。肌力等於力量,力量大的費力較少,日常生活中 大部份的活動都可以自己順利達成,而有餘力從事其他活 動。肌耐力好可以有較持續力,而從事活動時較不易疲勞, 另外柔軟度佳,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柔軟度好的人活動自 如,體態優美,也不容易發生肌內酸痛及運動傷害,然而肥 胖也是青少年問題之一,增加運動量自然就會提高代謝率, 並達到體重控制的目標。 綜合以上觀點,體適能對青少年有全身性的受益,有助 於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身體、心理、情緒、智力、精神、社交 等 狀 況 皆 相 互 影 響,也 對 青 少 年 的 德 育、智 育、體 育、群 育 、 美育有適度的發展。可見有健康的身體或良好的體適能,對 其他各方面的發展皆有直接或間接的正面影響。目前教育趨 勢強調全面的居均衡發展,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更不能 忽略體適能的重要性。. 第三節. 體適能、學業成績、智力、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 國外探討體適能對學業成績之影響的研究並不多,本章 節分別針對國內外研究有關體適能與智力及學業成績之影響 作深入探討。 一、國內外體適能表現與學業成績相關研究. 23.

(34) (一 )國 外 體 適 能 表 現 與 學 業 成 績 相 關 研 究 Gabbard 和. Barton( 1979) 研 究 了 106 位 六 年 級 男 女. 生 , 對 他 們 分 別 做 1 0、 2 0、 3 0、 4 0、 5 0 分 鐘 的 劇 烈 運 動 後 , 再 給 予 數 學 運 算 測 驗,結 果 顯 示 受 測 者 在 5 0 分 鐘 後 的 測 驗 表 現明顯提升,這可能是因為運動後血液循環造成身體較能夠 放鬆,頭腦清淅並提高專注力所導致。 Shephard ( 1997) 的 文 章 指 出 在 1950年 法 國 巴 黎 近 郊 Vanves地 區 進 行 實 驗 增 加 體 育 課 對 學 生 學 業 成 績 的 影 響 , 研 究者選擇了幾所小學改變他們的課程,上課時數由每週增加 9.5個 小 時 , 其 中 , 大 部 分 學 科 集 中 在 上 午 , 下 午 則 幾 乎 全 為 體 育 課 , 每 週 體 育 課 時 數 因 此 由 原 來 的 2 小 時 增 加 為 15 小 時。一學年之後,研究者比較了實驗學校與其他小學,研究 結 果 發 現 : 雖 然 實 驗 學 校 主 要 學 科 的 授 課 時 數 減 少 了 2 6 %, 實 驗學校學童期末學業成績的不合格率與其他學校並無不同, 但是學童的專注力與紀律則比控制組學校的學童來得理想。 整體而言,這個研究至少初步證實增加小學學生的體育課不 會影響學業成績,而且對學童的專注力提升顯然有幫助。 美 國 加 州 教 育 部 (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2002)進 行 了 一 個 針 對 五、七、九 三 個 年 級 的 學 生 做 橫 向 比 較的研究,他們主要探討學生的學業表現與個人體能之間的 關聯。體能表現分別測驗學生心肺耐力、身體組成、腹肌力 量與耐力、軀幹肌肉力量與柔軟度、上半身力量與耐力以及 整體的柔軟度等六個項目給予評分。學業表現的成績即學生 參 加 涵 蓋 多 項 學 科 的 Stanford Achievement Test(SAT-9)所 得 的分數。這項研究結果顯示:研究所探討的學生學業表現與 個人體能呈現顯著線性相關的關係,也就是即體能表現較佳. 24.

(35) 的學生通常在學業成績上也有較理想的表現。 鐘 興 明 、 周 穎 杰 、 姚 鴻 恩 ( 2007) 在 中 國 的 一 些 老 人 活 動 中 心 , 針 對 126 名 60~90 歲 的 老 人 做 研 究 。 了 解 長 期 體 育 健身運動對老年人智力水平的影響,研究方法:將老年人根 據 其 鍛 練 的 情 況 分 為 四 組 , 第 一 組 堅 持 長 期 有 氧 運 動 ( 31 人 ); 第 二 組 堅 持 長 期 棋 牌 類 運 動 ( 3 2 人 ), 第 三 組 堅 持 長 期 有 氧 運 動 和 棋 牌 類 運 動( 3 1 人 ), 第 四 組 沒 有 進 行 任 何 系 統 、 規 律 性 體 育 健 身 運 動 ( 3 2 人 )。 採 用 瑞 文 標 準 推 理 量 表 分 別 對其進行智力水平調查、測試。結果顯示,各組比較中,第 1、 2、 3 組 平 均 原 始 分 的 智 力 水 平 等 級 均 為 2 級 ; 第 4 組 平 均原始分的智力水平等級為 3 級,明顯的第 4 組的老年人智 力水平原始得分明顯低於其他 3 組,且有顯著差異。由此可 知,長期從事有運動或棋牌類運動的老年人其智力水平高於 缺乏系統運動的老年人,而二者結合可以更好的延緩老年人 智力水平的下降,預防老年痴呆症的發生。 (二 )國 內 體 適 能 與 學 業 成 績 相 關 研 究 張 鳳 儀( 1 9 9 8 )以 澎 湖 地 區 國 小 五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 , 探討運動能力與學科學習能力之相關研究,發現學童學習能 力與基本運動能力具有顯著的相關。 邱 慶 瑞 ( 2003) 在 台 北 市 永 春 高 中 的 研 究 中 發 現 : 學 業 成績高的學生在肌力、瞬發力、心肺功能方面明顯優於成績 差的學生,此研究可證明,學業成績愈好,其體適能也就愈 佳。 王 錠 堯 ( 2004) 研 究 國 中 生 體 能 商 (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 PFQ)與 智 能 表 現 ( 智 力 、 學 業 成 績 ) 的 關 係 , 結 果 顯示青少年的體能總評確實與智能表現具有關聯,表示青少. 25.

(36) 年體能商與智能表現具有相互參考價值,並確認體能商對於 青少年發展的重要性。 陳 德 雄( 2 0 0 5 ) 以 新 竹 市 立 三 民 國 中 全 三 年 級 健 康 男 同 學為研究對象,探討國中階段男性學生其學業成績和體適能 能 力 間 相 關 之 情 形。 結 果 發 現,男 性 青 少 年 的 體 適 能 能 力 與 學 業 成 績 比 較 , 高 分 組 的 學 生 除 了 柔 軟 度 之 外 , 在 BMI、 瞬 發力、肌耐力、心肺耐力皆優於低分組學生,由此可知學生 學業成績與體適能兩者之間,有其相互正面作用效果。 林 建 豪 ( 2006) 比 較 學 童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BMI)、 身 體 型 態、基本運動能力與學業成績四者間性別與地區的差異與相 關情形。以台北縣、市國小五年級學童為受試對象並依性別 與 地 域 分 組 後 , 將 B M I、 基 本 運 動 能 力 、 運 動 覺 能 力 、 學 業 成 績 與 各 項 體 能 分 數 進 行 測 驗。結 果 顯 示,全 部 學 童 的 BMI與 學 業成績有顯著的負相關,也就是說肥胖度愈高,學業成績也 就愈差,另外,學業成績雖然與基本運動能力的相關未達顯 著,但與其中的運動覺能力達顯著正相關。學科學習能力與 小肌肉活動能力和運動覺能力有高相關,其中女學童和台北 市學童的學業成績與小肌肉活動能力達顯著相關;台北縣學 童的學業成績與運動覺能力達顯著相關。 塗 紫 吟 ( 2 0 0 8 ) 所 收 集 的 文 獻 中 驗 證,增 加 學 校 體 育 課 程 時數的研究、體能與學業表現有正向關聯,可看出學校的體 育課以及規律適量的運動習慣,不僅能提升個人體能,而且 對於學業成績有相當正面的影響,所有的研究均表示體育活 動的參與不論在青少年的課業表現,或者是身心發展上都有 相當的助益。. 26.

(37) 三、體適能對智力之影響 S h e p h a r d( 1 9 9 7 )提 到 , 每 天 都 參 與 體 育 活 動 的 青 少 年 , 會有較好的心理動力發展,它可以增加腦血流量,提高學業 學 習、有 較 大 的 覺 醒 能 力、改 善 荷 爾 蒙 水 平、增 加 營 養 攝 取 、 身體建構. 以 及 改 善 自 尊 等 助 益 。 方 進 隆 ( 2005) 提 出 體 適. 能與智力(智慧、技能)的關係,科學研究指出當腦部血液 流量減少,攝氧量減低時,人類之記憶或思考功能便會受影 響。像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減低,腦部血液循環下降時,可能 會造成癡呆症。腦部缺氧會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或工作無法 持久之現象,這對於學習者或工作效率皆有負面之影響。經 常運動且體適能良好的人,可以很專注的工作或使讀書之時 間拉長,而不會覺得力不從心。 無論是增加學校體育課程時數的研究、體適能與學習能 力相關性、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關係等研究,研究者發現多 上體育課或增加體能並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業表現,相反 地,多上一些體育課或體能運動可以提昇個人的身體機能、 增加上課的專注力,也能夠培養自律的個人行為。 四、學習動機之探討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之間的密切關係。研究發 現,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主要因素,以學生本身因素的影響 最 大,其 中 又 以 個 人 的 學 習 動 機 影 響 最 大 ( 曹 嘉 秀、林 慧 賢 , 1998 ;. 林梅琴、黃佩娟,. 2000 ) 。. 在教育心理學的範疇中,有學者相信提高學習動機會影 響 學 習 ( 梁 麗 珍 、 賴 靜 惠 , 2 0 0 3 ; S c h u n k , 1 9 9 1 )。 另 外 , 在 運動教育中,相信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動作技能的 學 習( R i n k , 1 9 9 8 ) 。 A R C S 模 式( A R C S M o d e l )是 K e l l e r( 1 9 9 9 ). 27.

(38) 提 出 的 , 可 讓 教 學 者 對 學 習 者 的 動 機 有 較 清 晰 的 認 識 , ARCS 模式是藉由一連串的教學策略來強化學習者興趣,以達到促 進學習成效的目的,這四個要素分別為: ( 一 ) Attention( 專 注 力 ) 。 ( 二 ) Relevance( 關 聯 性 認 知 ) 。 ( 三 ) Confidence( 自 信 心 ) 。 ( 四 ) Satisfaction( 滿 足 感 ) 。 根 據 Keller 指 出 專 注 力 所 指 的 是 如 何 引 起 學 生 的 好 奇 心 或興趣,也就是指學生能否察覺到教學過程中是否相當有 趣。關聯性認知所指涉的是學生能否察覺到教學能實現其目 標,或是滿足其學習需求。自信心所指涉的是學生能否察覺 到自己有把握如果經過一番努力,即可以成功的完成學習的 任務。而滿足感所指涉的是學生從教學當中所接受到的內在 和 外 在 的 酬 償,例 如 教 師 回 饋 等。ARCS 動 機 模 式 同 時 強 調 , 引起學習動機的設計必須配合這四個要項的重複運用,才能 達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 教學者需充分的了解及掌握學習者,藉以提昇其學習動 機,是教學設計與發展重要課題之一。所以學習成效要好, 引起學習動機是必須要件,因為學習態度是決定成就高低的 關鍵。而引發學習者學習動機與維持其學習時的專注力或注 意 力 , 成 功 率 與 自 信 心 即 扮 演 著 一 個 很 關 鍵 的 角 色 ( Rink, 1 9 9 8 )。 在 教 育 範 疇 中 , 學 業 成 就 總 是 評 量 學 生 學 習 結 果 的 重 要指標之一,然而,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包括學生個 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教學方面等等,其中學生個人的因 素包含了智力、興趣、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生的 自我意識等,其中又以學習動機為最。. 28.

(39) 體育教師如何利用體育教學,吸引學生的專注力或注意 力以提昇學習動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會有相當的影 響。所以體育教師如何運用體育課,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培 養 良 好 的 體 適 能,進 而 提 升 學 業 成 就,在 此 顯 示 出 其 重 要 性 。. 29.

(4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六節,第一節將依據文獻探討中學者所提出的 相關論述,建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第二節依據研究架構提 出研究流程;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 節為資料分析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基本上分別針對國中部及高中部三年級的體 適能與學習成就做相關分析,引用資料來自於隸屬鄉鎮 型態之彰化縣二林國高中。 根據以上文獻綜合後所得,提出本研究架構如下圖所示 ( 圖 1) 學生背景 1. 性 別 2. 年 級. 1. 2. 3. 4. 5.. 身 坐 仰 立 心. 體適能 體質量指數 姿體前彎 臥起坐 定跳遠 肺耐力. 學習成就 1. 學 業 成 績 2. 學 習 動 機. 30.

(41) 圖1 第二節. 研究架構圖. 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研究之流程進行方面,首先確認研究主題;再思考研 究背景、動機及目的來確立研究問題;並著手進行體適能相 關文獻資料的蒐集與研究設計,最後將蒐集的體適能表現與 學 業 成 就 等 資 料 經 過 統 計 並 分 析 ; 最 後 歸 納 結 果 並 提 出 建 議 , 其 步 驟 如 下 圖 2所 示 :. 決定研究主題. 確認研究背景、動機、目的與問題. 文獻資料蒐集. 確定研究母群體會(樣本抽樣). 實施體適能檢測. 編製問卷(進行專家諮詢、進行問卷預試). 實施問卷調查. 蒐 集 96年 度 學 業 成 績 ( 模 擬 考 及 升 學 成 績 )、 問 卷 ( 學 習 動 機 ).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31.

(42)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 2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 研 究 蒐 集 樣 本 群 於 96年 度 彰 化 縣 二 林 國 高 中 之 國 中 部 三 年 級 學 生 共 491名 , 高 中 部 三 年 級 學 生 共 155人 , 共 計 646 名 學 生 作 為 施 測 對 象 , 蒐 集 樣 本 群 於 96年 度 畢 業 之 國 中 部 基 測成績與在校三次模擬考成績之平均以及高中部大學學測成 績與在校三次模擬考成績之平均、另外檢測學生的體適能表 現,測驗地點為彰化縣二林國高中。.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體適能測驗項目 本研究所進行的體適能檢測實驗器材為,測量身高、體 重 器 一 組;立 定 跳 測 驗 墊;坐 姿 體 前 彎 測 驗 器;碼 錶、哨 子 、 發令槍、號碼衣。 本 研 究 測 驗 體 適 能 的 項 目 , 以 教 育 部 86學 年 度 所 訂 定 的 「 體 適 能 護 照 」 之 檢 測 項 目 所 頒 之 方 法 為 依 據 , 如 ( 表 5 ):. 32.

(43) 表5. 體適能測驗項目. 檢測項目. 身體組成. 柔軟度. 瞬發力. 肌耐力 一分鐘. 檢測方法. 身高. 坐姿. 立定. 屈膝. 體重. 體前彎. 跳遠. 仰臥起 坐. 心肺耐力 800 公 尺 / 1600 公 尺 跑走. 施測前先請每位同學填寫運動前健康狀況調查表(附錄 一),身體狀況良好者,再進行健康體適能的施測。每位學 生的測量結果,登記在健康體適能測驗的表格(附錄二)。 預 計 施 測 時 間 為 96年 3月 初 至 4月 底 , 由 各 班 體 育 老 師 隨 班 測 驗。 健康評估的工作由護士小姐協助在健康中心填表、量身 高 和 體 重。實 施 體 適 能 測 驗 過 程 必 須 注 意 下 列 幾 點 : 儀 器 必 需 經過檢查、校正及歸零;對協助的施測人員需瞭解詳細的流 程及規則,並親自操作過儀器;要求對每位學生的口令及要 求儘量一致,並注意學生安全;受試者的動作須正確且合乎 規定;有不合規定必需重測時,將受試者安排在最後一位或 休 息 10分 鐘 以 上 再 重 測 。 實 驗 前 學 生 先 暖 身 15分 鐘 , 施 測 人 員 需 在 旁 指 導 協 助 、 帶動及鼓勵學生去完成目標,將測驗成績正確紀錄,彙整相 關資料,以便進行統計分析。 本 研 究 所 進 行 的 體 適 能 檢 測 項 目 為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肌 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施測方法、工具及注意事 項 依 據 教 育 部 於 86學 年 度 所 訂 定 的 「 體 適 能 護 照 」 之 檢 測 項. 33.

(44) 目所頒之方法為依據,分別說明如下: (一 )身 體 組 成 (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測驗目的是利用身高、體重之比率來推估個人之身體組 成;測驗器材為身高器、體重器;測量前準備必須將身高及 體重器在使用前應校正調整;測量身高時,受測者脫鞋站在 身高器上,兩腳跟併攏、直立,背部、使枕骨、背部及腳跟 四部分別緊貼量尺;受測者雙眼向前平視,身高器的橫板輕 微接觸頭頂和身高器的量尺成直角;眼耳線和橫板平行;體 重測量方法為,受測者最好在餐畢兩小時後測量,並著輕便 服裝,脫去鞋帽及厚重衣物。測量結果以公斤為單位,計至 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入。將所得之身高(換以公尺為單 位)、體重(以公斤單位),. 代入此公式中:. 測 量 身 高 體 重 —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圖 如 下 ( 圖 3). 圖3 測量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 (二 )坐 姿 體 前 彎. (柔軟度). 34.

(45) 測驗目的是測驗柔軟度;測量器材為坐姿體前彎測驗 器;測量前準備將體前彎測驗器放置於平坦之地面或墊子上 並 緊 靠 牆 壁 , 體 前 彎 測 驗 器( 起 點 )那 端 朝 受 測 者 , 測 驗 時 , 為 保 持 受 測 者 膝 蓋 伸 直,除 主 測 者 外,可 請 人 於 旁 督 促 提 醒 , 但不得妨礙測量。測驗時,受測者脫鞋坐於測量墊子上,膝 蓋伸直,腳尖朝上,測量器位於雙腿之間。受測者雙腳跟底 部與測量器之踏板處平齊,受測者雙手兩中指互疊,自然緩 慢向前伸展,不得急速來回抖動,儘可能向前伸,使重疊中 指觸及測量器時,暫停二秒,以便紀錄。兩中指互疊觸及測 量器之處,其數值即為成績登記之點。記錄方法為,嘗試一 次,測驗二次,取一次正式測試中最佳成績,測量結果以公 分為單位。 測 量 柔 軟 度 — 坐 姿 體 前 彎 圖 如 下 ( 圖 4) :. 圖4 測量柔軟度—坐姿體前彎 (三 )立 定 跳 遠 ( 爆 發 力 ) 測 驗 目 的 是 測 驗 瞬 發 力;測 驗 器 材 為 有 畫 線 之 測 驗 墊;測 量前準備適合測驗之平坦不滑地面;測驗時,受測者雙腳站. 35.

(46) 立 於 起 跳 線 後,雙 腳 打 開 與 肩 同 寬,雙 腳 半 蹲,膝 關 節 彎 曲 , 雙臂置於身體兩側後方。起跳時雙臂自然前擺,雙腳「同時 躍起」、「同時落地」。每次測驗一人,每人可試跳兩次。 成績丈量由起跳線內緣至最近之落地點為準。記錄方法成績 記錄為公分,可連續試跳兩次,以較遠一次為成績。試跳犯 規時,成績不予計算。 測 量 瞬 發 力 — 立 定 跳 遠 圖 如 下 ( 圖 5) :. 圖 5 測量瞬發力—立定跳遠 (四 )一 分 鐘 屈 膝 仰 臥 起 坐 ( 肌 耐 力 ) 測驗目的是評估身體腹肌之肌耐力;測驗器材為碼錶、 墊子或其他舒適的表面;測量前應準備適合測驗之場地或墊 子,測驗時間為一分鐘,預備時,請受試者於墊上或地面仰 臥平躺,頭部不可碰地,雙手胸前交叉,雙手掌輕放肩上, 手肘離開胸部,雙膝屈曲約成九十度,足底平貼地面。施測 者以雙手按住受測者腳背,協助穩定。測驗時,利用腹肌收 縮使上身起坐,至雙肘觸及雙膝時,而構成一完整動作,之 後隨即放鬆腹肌仰臥回復預備動作,頭部不可碰地。聽(預 備)口令時,保持之姿勢,聞「開始」口令時,盡力在一分. 36.

(47) 鐘內做起坐的動作,直到聽到「停」口令時動作結束,以次 數愈多者為愈佳。記錄完整完成起坐動作的次數,受測者如 身體不適,可停止測驗,記錄方法以次為單位計時六十秒, 記錄其完整次數。 測 量 腹 肌 耐 力 — 一 分 鐘 屈 膝 仰 臥 起 坐 圖 如 下 ( 圖 6) :. 圖6 測量腹肌耐力—.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五 )800及 1600公 尺 跑 走 ( 心 肺 耐 力 ) 測驗目的為評估身體心肺功能,測驗器材需準備碼錶、 哨子、信號旗、號碼衣、田徑場,測量之空地或場地於測量 前要準確丈量距離,並劃好起、終點線;測量場地要保持地 面平整及乾爽。測驗時要穿著運動服裝及運動鞋,運動開始 計時,施測者要鼓勵受測者盡力以跑步完成測驗,如途中無 法跑完全程時,可用走路方式代替完成,抵終點線時紀錄時 間。測驗人數過多時,可安排協測人員或讓受測者穿戴號碼 衣 。 記 錄 完 成 800、 1600公 尺 之 時 間 , 記 錄 單 位 為 秒 。. 37.

(48) 測 量 心 肺 耐 力 — 800/1600 公 尺 跑 走 圖 如 下 ( 圖 7) :. 圖 7 測 量 心 肺 耐 力 — 800 /1600公 尺 跑 走 二 、 ARCS 學 習 動 機 量 表 調 查 本 研 究 所 採 用 的 A R C S 學 習 動 機 理 論 量 表( A R C S S u r v e y ; ARCSS, 如 附 錄 三 ) 係 採 用 美 國 Keller( 1999) 所 設 計 之 課 程 學 習 動 機 量 表 改 編 而 成 , 共 計 有 34 題 。 ARCS 學 習 動 機 理 論 量 表 在 學 習 動 機 理 論 中 , Keller 的 ARCS 教 學 模 式 極 受 推 崇 ( 賴 淑 玲 , 1 9 9 6 )。 其 因 係 A R C S 教 學 模 式 的 教 學 設 計 較 為 完 善 ( Okey& Santiago,1991) 。 這 套 學 習 動 機 理 論 是 主 要 成 份 包 含 於 4 個 動 機 元 素 : 專 注 力 ( Attention) 、 關 聯 性 ( Relevance) 、 自 信 心 ( Confidence) 及 滿 足 感 ( Satisfaction) 。 過 去 ARCS 學 習 動 機 理 論 量 表 在 多 項 教 育 研 究 中 已 發 現 具 有 內 部 一 致 性 之 信 度 考 驗 ( K e l l e r , 1 9 9 9 ), 研 究 發 現 A R C S 學 習 動 機 理 論 量 表 之 專 注 力( A t t e n t i o n )、 關 聯 性 ( R e l e v a n c e )、 自 信 心 ( C o n f i d e n c e ) 及 滿 足 感 ( Satisfaction) 等 四 種 因 子 之 內 部 一 致 信 度 分 別. 38.

(49) 為 .84, .81, .88, .85。 五 分 量 表 法 (5-point Likert scale)。 分 別 為 1=非 常 不 同 意 , 2=不 同 意 ,. 3=沒 意 見 , 4=同 意 , 5=. 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學習動機越佳。 為 求 ARCS 學 習 動 機 理 論 量 表 更 嚴 謹 及 具 更 高 的 信 效 度,此量表將進行中英文雙向翻譯,並將教育等字句修改為 體育活動。首先將英文原始問卷編製成中文量表之後,分別 從 四 個 因 素 中 各 抽 出 5 題,共 20 題 作 為 測 驗 題 目。經 由 專 家 學者進行效度之檢核。完成內容效度之程序後,此中文之 ARCS 學 習 動 機 理 論 量 表 將 交 由 英 文 教 授 進 行 中 文 譯 成 英 文,進而確認翻譯之效度。完成中英文雙向翻譯及內容效度 之 後 , 研 究 者 再 以 150 位 二 林 國 高 中 學 生 為 指 標 性 研 究 對 象 進 行 預 試 及 指 標 性 研 究 ( P i l o t S t u d y ), 指 標 性 研 究 之 結 果 以 驗 證 性 因 素 分 析( C o n f i r m a t o r y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統 計 方 法 進 行 信 度 考 驗 , 其 信 度 考 驗 之 Cronbach α 係 數 為 .87。.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方法. 本 研 究 使 用 SPSS Windows 10.0 版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 [[, 並針對測驗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典型相 關分析等方法推論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此外,本研究中 所 有 具 差 異 性 考 驗 之 顯 著 水 準 皆 定 為 α =.05。 以下將就其採用之統計分析方法說明如下: 一 、 描 述 性 統 計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一)次數分配與百分比:描述樣本之次數分佈與比例。 (二)平均數與標準差:描述樣本在體適能量表上的得分情 形。 二 、 推 論 統 計 ( Inferential Statistics). 39.

(50) ( 一 ) 獨 立 樣 本 t 檢 定 ( I n d e p e n d e n t t Te s t ) 用以考驗全體樣本與體適能之測驗項目是否具有顯著 差異。 用以考驗不同體適能與學業成績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 二 )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求 出 全 體 樣 本 之 體 適 能 與 學 習 成 就 是 否 具 有 顯 著 相 關。. 40.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目的在呈現本研究結果,以二林國高中之三年 級學生進行體適能與學習成就所得的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 析,進一步撰寫結果,並瞭解本研究之研究問題與驗證各項 研究假設。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二林國高中體適能現況 分 析;第 二 節 全 體 樣 本 與 體 適 能 的 差 異 分 析; 第 三 節 不 同 體 適能與學業成績的差異分析; 第四節全體樣本體適能與學習 成就之典 型 相 關 分 析 。. 第一節. 二林國高中學生體適能之現況分析. 一、 二林國高中學生資料描述統計 本研究受試者為彰化縣二林國高中之國中部三年級學生 共 491名,高 中 部 三 年 級 學 生 共 155人,共 計 646名 施 行 普 測 及 問 卷 。 全 程 完 成 者 高 中 部 學 生 146人 , 國 中 部 學 生 465人 , 共 計 611名 。 ( 一 ) 學 生 性 別 分 佈 情 形 , 高 中 男 性 67人 , 共 佔 10.9%; 女 性 7 9 人 , 佔 1 2 . 9 %。 國 中 男 性 2 2 8 人 , 佔 3 7 . 3 %; 女 性 2 3 7 人 , 佔 38.7% 。. 表 6 全 體 樣 本 基 本 資 料 統 計 表 ( N= 611) 人口變項 高中部. 國中部. 變項名稱. 平均年齡. 男生. 17.32. 67. 10.9. 女生. 17.74. 79. 12.9. 男生. 17.32. 228. 37.3. 女生. 17.74. 237. 38.7. 41. 人 數 ( n). 百分比(%).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ather than requiring a physical press of the reset button before an upload, the Arduino Uno is designed in a way that allows it to be reset by software running on a

5.體能活動與體適能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6.心理健康與心理失調 (Mental health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Units of Work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work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vel I, II and III Reading Skills.. The Units of Work also

The PE curriculum contributes greatly to enabling our students to lead a healthy lifestyle with an interest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nd aesthetic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 Develop motor skills and acquire necessary knowledge in physical and sport activities for cultivating positive values and attitud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tive and

When there are PE lessons or co-curricular physical activities to be conducted on venues outside school, the school should draw up contingency measures for adverse weather

Based on Cabri 3D and physical manipulative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earning on the spatial rotation concept for second gr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