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2指考數甲非選擇題參考答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2指考數甲非選擇題參考答案"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2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數學甲非選擇題參考答案

數學甲的題型有選擇、選填與非選擇題。非選擇題主要評量考生是否能夠清楚表達

推理過程,答題時應將推理或解題過程說明清楚,且得到正確答案,方可得到滿分。如

果計算錯誤,則酌給部分分數。如果只有答案對,但觀念錯誤,或過程不合理,則無法

得到分數。

數學科試題的解法通常不只一種,在此提供多數考生可能採用的解法以供各界參考

。關於較詳細的考生解題錯誤概念或解法,請詳見本中心將於

8 月 15 日出刊的《選才

電子報》

102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數學甲各大題的參考答案說明如下:

第一題

(1)

設 ( ) n 1 n 0 p xa x   a xa , 由 題 設 ai0, 故 當 x 時 ,1 成 立 , 而 , 故 ( ) 0 p x  2 1 x 0    ( ) 1 2 p x    x 1 t 必 成 立 。

(2)

當 時 , 3 2 1 1 ( 1 ) 3 t x t x x x dx x       

43 t33 t    。

(3)

由 題 設 及(1)可 知 , 所 圍 成 有 界 區 域 的 面 積 為 2 4 3 2 1 ( ) 1 d t p x x x t t t t           

C , 令 t 得 0 4 C1   , 故 C 4。

(4)

【 解 法 一 】 因 為 t 1 0 1 0 0 1 ( ) 1( ) (1 1 ) t n n n n n a a p x dx a x a x a dx t a t a n n             

  

由 題 設 及(1)與 (2)得 知 3 1 4 0 0 4 ( ) ( )= 3 2 1 1 3 3 n n n a a t t a t a t t t t t n n              4,故 n3;也 就 是 4 3 2 4 3 2 3 2 1 3 2 1 0 0 1 4 ( 1) ( )  t 4 4 3 2 4 3 2 3 a a a a a a t   ttat   a    t t t 。 比 較 係 數 得 a34、 a22、 a12、 a0 , 所 以0 p x( ) 4 x32x22x。 【 解 法 二 】 將 所 圍 成 區 域 的 面 積 2 4 3 2 1 ( ) 1 d t p x x x t t t t         C  

2 3 2 ( ) 1 4 3 2 1 對 變 數 取 微 分 , 由 微 積 分 基 本 定 理 知

t

p t   t ttt , 故 p x( )4x32x22x

(2)

第二題

(1)

M a b , 由 題 設 得 知 c d       1 1 0 2 M         , 因 此 解 得 1 2 a c      ; 同 理 , 1 0 1 2 M         , 因 此 解 得 1 2 b d       ; 故 1 1 2 2 M      。 一 般 高 中 課 本 採 用 如 上 所 述 的 行 向 量 運 算 。 如 果 採 用 列 向 量 運 算 , 對 應 的 解 法 如 下 : 設 M a b , 由 題 設 得 知

c d       1 0 M  1 2 , 因 此 解 得 1 2 a b      ; 同 理 ,

0 1

M   1 2 , 因 此 解得 1 2 c d       ; 故 1 2 1 2 M         。

(2)

【 解 法 一 】 設 C之 坐 標 為 ( , )a b , 此 處 a b , 則 由1 1 1 2 2 M      得 知 之 坐 標 為  C (a b  , 2a 2 )b 。ABC的 重 心 G 之 坐 標 為 三 頂 點 坐 標 的 平 均 , 也 就 是 1 1 ( , 3 3 a b   ) ; 同 理 , A B C   的 重 心 G' 之 坐 標 為 三 頂 點 坐 標 的 平 均 , 也 就 是 ( , 2 2 2 3 3 ab  2 ) ab 。 又 由 矩 陣 乘 法 得 1 1 1 1 1 3 3 3 1 1 1 2 2 2 2 2 2 2 2 3 3 3 a a b b a b a b 3 3 a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 以 M 將 ABC 的 重 心G映 射 至 A B C  的 重 心G'。 【 解 法 二 】 設O為 原 點 ,ABC的 重 心 為G, A B C  的 重 心 為G', 因 為M 是 個 線 性 變 換 , 所 以 M (O G ) M

1( 3  O AO B O C )

 1 3

M (O A ) M (O B ) M (O C )

 1( 3  O A 'O B ' O C ' ) O G '。

(3)

(3)

【 解 法 一 】 設 滿 足 條 件 的 點 坐 標 為 ,依 題 意 到 直 線 ( 由 及 坐 標 知 道 為 )的 距 離 為 C x y ( , )a b ( , )a b AB A(1,0) B(0,1) 1 0 2 3 2 3 2 2 ABC AB  面積 ,由 點 到 直 線 的 距 離 公 式 得 知 1 2 a b  3 2 , 也 就 是 a   。b 1 6 CM 映 射 後 為 ( , 2 2 C a b  ab) , 故 C 到 直 線 A B  ( 由 A(1, 2)及 B( 1, 2) 坐 標 知 道 為 2 0 y  ) 的 距 離 為 2 2 2 2 1 1 a b a b       6 2 。 【 解 法 二 】 因 為ΔABC 的 面 積 為 , 所 以3 A B C  的 面 積 為 detM  3 6 2, 而 A' B' ,2 所 以 C 與 直 線A B 的 距 離 為 2 6 2 2 6 2 2 A B C A B        面積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主要指標 單位 參考期.

主要指標 單位 參考期.

主要指標 單位 參考期.

主要指標 單位 參考期.

主要指標 單位 參考期.

主要指標 單位 參考期.

主要指標 單位 參考期.

主要指標 單位 參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