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上資源自由存取與圖書館服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上資源自由存取與圖書館服務"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網上資源自由存取與圖書館服務

Fre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Resources and the

Library Service Response

ӓᇐຎ!

Δִ̂ጯྤੈგநրି଱ă౾̀Ϡጱर!

ࣘЇ઼̚ဦ३ᐡጯົጯఙࡁտ؎ࣶົ͹Ї!

Wei-Ci Wu

The Professor and Doctor Mento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of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

E-mail:

pkugxj@pku.edu.cn

֐սሒ!

Δִ̂ጯྤੈგநր 16 ৺౾̀Ϡ!

Xiu-Jie Gu

PhD Candida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 Peking University.

E-mail:

xaplgxj@sina.com.cn

關鍵詞 (Keywords):

網路資源(Internet Resources);自由存取(Free Access);

圖書館服務(Library Service)

【ၡࢋ】

შ ˯ ྤ ໚ ҋ Ϥ х פ ѣ ᇃ ཌྷ ׶ ব ཌྷ ׌ ჌ ந

ྋĂιߊߏ˘჌நّ۞ᝋӀ˵ߏ˘჌நّ۞

߿જĄጐგԫఙăϔ͹ăӀৈ׶Б஧̼α୧

͹ ቢ ֭ ̙ ਕ Ԇ Б ໄ ߁ შ ˯ ྤ ੈ ҋ Ϥ х פ ٙ

ࢬᓜ۞ӧᙱٕјЯĂҭߏඊ۰૟̝үࠎ˘჌

̶ژયᗟ۞ෛ֎೩΍ֻֽ̂छଣ੅Ą౵ޢĂ

ඕ Ъ ઼ ̰ γ ၁ ᅫ ଐ ڶ ၆ ԧ ઼ ဦ ३ ᐡ ڇ ચ а

ᑕ೩΍˘ֱޙᛉĄ!

【Abstract】

There are two way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fre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resources: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The free access not only means a sort of

rational rights but also a kind of rational

activity. Although technology, democracy,

benefit and globalization would not cover

all reasons which restrict the free access

to Internet resources, the authors just try

to use them as analysis perspectiv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act, they suggest

some library service response stratagems.

緒論

網上資源自由存取是個比較新的提法。我們常見 的“知識自由"、“圖書館權利"、“網上免費資 源獲取"、“公共獲取"、“政府資訊公開"、“開

(2)

放 存 取 " 、 “ 數 位 鴻 溝 " 、 “ 非 盈 利 版 權 (Copyleft)"和“合理使用"等概念都與之有相重 合的部分,但又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

網上資源自由存取的理論與實踐

開放存取與自由存取

開放存取(Open access, OA)

開 放 存 取 是 一 個 不 斷 演 進 的 概 念 。 在 古 代 歐 洲,有把圖書用鐵鏈鎖起來的做法。相比而言, 給書籍“鬆綁"已經開放多了;20 世紀初,開放 存取主要指開架閱覽;80 年代末表示電腦整合軟 體;90 年代末指在學術自由線上運動(Free Online Scholarship Movement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OA 出 版模式和學術資訊交流模式。近年來,OA 的概念 逐漸泛化,指各種開放內容、共用資源的資訊交 流形式。 吳建中認為開放存取有兩層意思,一是指通過 開架借閱、開放資源等手段向讀者提供獲取資訊 的便利;另一層意思是指資訊自由,即資訊資源 是公共財產,應該向所有的人公開,而不應該人 為地造成資訊貧困和資訊富有。[1] 目前國內外普遍認同的狹義的“開放存取"是 由《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先導計畫》、《百斯達宣言》 和《柏林宣言》組成的學術資訊交流模式。其中, 被廣泛引用的《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先導計畫》的 定義是:對於某些文獻的“開放存取"意味著可 以通過互聯網免費獲得,並允許任何用戶閱讀、 下載、複製、傳播、列印、搜索或者鏈結文獻全 文,或者進行爬梳,建立索引,或者用作軟體的 導入資料以及其他合法的用途。除非是無法接近 互聯網,否則,用戶在使用該文獻時不應受到財 力、法律或者技術的限制。對文獻進行複製和傳 播的唯一要求(即版權在該領域的唯一作用)是 給予作者控制其作品完整性和注明作者及出處的 權利。[2]

自由存取(Free access)

國際圖聯(IFLA)認為,自由獲取和表達資訊 是人類的基本權利。強調圖書館在促進資訊自由 方面的作用;提倡資訊的無障礙獲取、反對任何 形式的審查;從專業角度獲取、保存和提供反映社 會廣泛性和多樣性的資訊;平等地提供使用;保護 用戶隱私。[3]人人享有持有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 項權利包括持有意見而不受干涉的自由,以及通過 任何媒介和國界去尋找、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 自由。[4]圖書館和資訊服務機構支援所有人的終身 學習;文獻收藏要考慮社會文化的多樣性及我們生 存環境的豐富性;連結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網 路;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5] 羅爾斯在兩個正義的原則中指出,首先,每個人 對於一種平等的基本自由體制都擁有相同的不可剝 奪的權利,而這種體制與適用於所有人的自由體制 是相容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自由,並 與他人的自由相容。其次,社會公平是指社會成員 機會平等,並且有利於社會上最弱勢成員的最大利 益。[6]除了理論上對自由權利的理性限制外,在實 踐中,美國圖書館協會為保護兒童身心健康對色情 內容的傳播也做了一定的規制。[7] 總之,結合“開放存取"和“自由存取"的共性 與核心理念,筆者將“自由存取"理解為既是一種 理性的權利也是一種理性的活動。理性的權利是指 對網上資源自由存取是一項基本的人權和民主權 利,這種權利是平衡的、理智的、相互包容的,而 不是絕對的自由。理性的活動是指不論是自由地 “存"(表達見解、上載資料、保存、整理、組織、 揭示資源等)還是自由地“取"(挖掘、搜索、獲 取、下載、傳播、複製等),這些行為都應該是健康 的、符合道德倫理規範的。尤其是 Web2.0 技術的應 用使“全民上網"變成了“全民織網",因此強調 自由存取應該是以基本社會倫理為底線的一種活 動。狹義的“自由存取"僅指對於網上資源(資訊 內容)的存取;廣義的“自由存取"既包含鏈結、 開放、免費、共用和普遍服務等“自由"權利、對 於網路(上網條件)的獲取,也包括對於資訊內容 的存取。自由存取有自由獲取和自由表達兩層意思。

自由存取的實踐活動

國際圖聯資訊自由委員會(Committee of Fre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IFLA/FAIFE) 是圖際圖聯的一個專業分會,1998 年成立於丹麥的

(3)

哥本哈根。FAIFE 以捍衛和促進聯合國《世界人權宣 言》(1948)第 19 條為己任,致力於從事與圖書館和 圖書館員直接或者間接相關的各種資訊自由活動。主 張“思想自由是每個人持有和表達觀點的自由"; “思想自由是基本的民主";“思想自由是圖書館的 核心價值觀"。[8]起草了《圖書館與思想自由宣言》 (1999),積極推動各國圖書館員職業倫理建設和其 他活動。IFLA/FAIFE 近年的實踐活動如下: 其他非營利組織、國家機構和國際組織,如聯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 開 放 社 會 研 究 所 ( Open Society Institution)、電子前沿基金會以及一些大學和科研機 構都積極發起和參與網上資源的開放存取、公共獲 取、自由軟體和創作共用等活動。這方面文章很多, 本文不再贅述。 表 1 IFLA/FAIFE 部分年度和主題報告[9-10] 時間 主 題 內 容 2001 總結 成立 4 年來的工作和 46 個國家思想自由現狀 2002 圖書館、衝突與互聯網 討論了全球互聯網獲取的障礙;互聯網是 21 世紀的資訊工具;圖書 館與衝突;亞歷山大資料庫以及思想自由問題 2003 資訊社會的思想自由 88 個國家參加了問卷調查,討論了數位鴻溝、資訊過濾和遮罩、用戶 隱私、經濟障礙、思想自由和職業倫理問題 2004 (主題報告) 圖書館怎樣促進修養和終身學習 2005 (未公佈) 資料徵集的主題是“反恐立法和圖書館"、“婦女和資訊自由"以及 “圖書館與愛滋病知情權" 2006 誰的互聯網 (與芬蘭合辦)討論互聯網上的冒犯和不良內容,以及關注小語種和 文化的圖書館如何幫助用戶利用互聯網 2006 圖書館反對愛滋病、貧窮和 腐敗 資訊是預防愛滋病傳播的疫苗;文化修養是提高生活水準的基礎;資 訊透明和公共獲取是抑制腐敗的良方

影響網上資源自由獲取的因素分

技術主線

密爾斯(Miles, Ian)認為,具有高度“滲透性" (pervasive)的資訊技術會對社會經濟產生“長波" (long waves)般的影響,並且描繪了技術、技術與 經濟、技術與社會三重相互交織的模型。處於核心 位置的是微觀生產組織,它通過選擇創新技術,瞭 解需求資訊,運用基礎設施組織生產並向社會提供 消費品來實現經濟收益;中間層是技術與經濟層: 從組織目標出發,經過戰略選擇和研發過程,結合 能源、資訊、材料、設備和勞動力的價格因素確定 產品售價和工資水準,進行社會收入分配;最外層 是技術與社會層:家庭向中間層提供勞動力;社會 基礎設施福利體系和社區組織與政策機構之間交流 資訊,通過二次分配影響家庭收入和資訊產品的消 費。[11] 二十多年來,IT 技術對社會影響的複雜程度已經 很難再用模型展現出來,但是密爾斯的模型仍然值 得借鑒。(1)具有高度“滲透性"的互聯網已經深刻 影響並反映著社會生活;(2)網路資源豐富快捷受到

(4)

大眾的喜愛,目前全球網站總數已超過 1 億;[12](3) 知識經濟時代,智力成本影響收入分配;(4)社會體 系要對社會公平進行救濟;(5)網路將資訊分為“網 上"和“網下"資源的同時,也將人群劃分為“線 民"和“非線民",網路資訊的“富人"和“窮 人";(6)網路技術的發展也增加了資訊擁有者對網 上資源的控制力。因此,能不能上網和能不能跨越 技術壁壘自由存取訊號成為技術主線反應的兩個主 要問題。

市民社會與知情權

無論是洛克(Locke,John)主張的“市民社會優 於國家",還是黑格爾強調的“國家高於市民社 會" [13],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市民社會已經成 為自下而上影響國家行政的重要力量。其中,知情 權就是民眾對“透明"政府資訊公開的訴求。資訊 公開不僅包括政務資訊,還包括與公眾生活、健康、 生計和教育相關的市場訊息、環境資訊、食品藥品 安全資訊、疫情和流行病資訊、災害和突發事件資 訊等。其次,資訊公開也包括公共基金支持的科研 成果的公開。已有一些國家以立法形式確立了科研 成果的公共獲取制度。 在政務資訊資源建設方面,1999 年 1 月我國政府 上網工程正式啟動。2002 年廣州市率先公佈《廣州 市政府資訊公開規定》,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 外。2005 年國內縣級以上政府門戶網站擁有率達到 73.5%。[14] 2006 年 1 月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 通。《中國電子政務研究報告(2006)》顯示,部分 城市電子政務發展水準已經迅速提高,如舟山市 434 項行政許可項目中 358 項可以線上辦理,[15]反映了 未來電子政務和圖書館社區網路“以民為本"的發 展趨勢。

利益主線

私人擁有的資訊

私人擁有的資訊(簡稱私人資訊)是指作者或權 利持有者依法享有的、受法律保護的、限制他人利 用的資訊。私人資訊受版權和鄰接權的保護,享有 經濟和精神權利。出於國家安全、保密或者個人隱 私考慮的資訊也可以得到法律和規章的保護。[16] 私人資訊代表私人利益,1709 年就開始受到版權制 度的保護。1886 年的《伯爾尼公約》標誌著版權制 度“從作者權利走向世界權利"。1995 年 TRIPS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生效後的版權問題大多與數字資源的利用 相關。[17]例如,緩存複製、網路傳播、資料庫版權 和權力識別等問題。

公共領域的資訊

“公共領 域的 資訊(Public Domain Information, PDI)是指公眾能夠普遍獲取的資訊,使用這種資訊 不違反任何法律或者任何保密義務。一方面,指任 何人不經授權就可以開發的全部作品或者具有相關 權利的客體,例如,國內法或國際法不保護的,或 者超過保護期的;另一方面,指政府或者國際組織 創建並自願公開的公共資料或官方資訊"。[18] 1999 年 11 月 30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Koichiro Matsuura 署長在主題為“互聯網與新服務"世界規 制峰會開幕式上強調,公共領域的資訊是全球共同 財富的基本要素,必須要促進和保護。 [19]

公私利益的平衡

許多法學家認為“公與私"就像“陰和陽"一樣 是對立的,而哲學家曼德維爾則認為私人的“惡 德"是公眾利益的基礎。[20]羅爾斯在分配的正義 (差別原則)中描述的兩種群體的合作生產(圖 1)對 理解公私利益的平衡很有幫助。如果我們把“最不 利者"(縱軸)看成擁有 20%社會財富、占 80%人 口的社會公眾,而把“最有利者"(橫軸)看成擁 有 80%社會財富、占 20% 人口的私人資訊擁有者。 那麼,在社會產品分享的份額(OP 曲線)中,在最 接近平等的正義點 D 時,雙方的利益最大化。N 點 表示功利的生產達到最大化, B 點表示個人功利達 到最大化。虛線是平等——正義線。由此可見,給 予公眾的自由越多,即社會的平等正義水準越高, 越有利於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這個理論同樣 適用於理解知識產權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的社會價 值。 因此,平衡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是網上資訊自由 存取的核心。自由軟體和開放源代碼運動、創作共 用協定(Creative Commons ,CC)、開放存取學術出 版(OA)等活動都與之緊密相關。

(5)

圖 1 兩種群體的生產合作圖[6]100

全球化主線

全球化始于跨國貿易,明確的理論形成於 20 世紀 60 年代。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地球村"的形成。 霍爾頓認為,全球化是某種多個中心和發源地向外 運動,跨越邊境和邊界的長期的傳播進程。[21]赫爾 德認為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挑戰來自以跨國公司和 資本市場為代表的全球經濟、超國家機構、國際法 和實力集團。 羅蘭‧羅伯森[21]的關係模型在個人、群體與國家 的三元結構之外增加了全球化形成的“世界社會體 系" ,詳見圖 2。在這個模型中,“自我"(個人) 直接和間接地受到來自“世界社會體系"的影響。 全球化在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的表現為網路資源的 全球共用、元資料標準化和國際化、越境資料流程 以及網站服務評價與國際接軌等。 圖 2 羅蘭‧羅伯森提出的全球領域圖(1992)[21]

(6)

儘管技術、民主、利益和全球化四條主線並不能 完全概括網上資訊自由存取所面臨的困難及其成 因,但是筆者將之作為一種分析問題的視角提出來 供大家探討。四條主線以及其他因素相互影響,各 種利益集團相互博弈,最終表現為複雜多樣的社會 現實。因此,一方面圖書館界要以公共利益代言人 的形象,本著思想自由的核心理念積極參與研究和 解決獲取技術、條件和利益平衡等社會現實問題; 另一方面,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解決這些複雜問題 絕非圖書館界一己之力所能完成,要通過聯盟、合 作和對話等方式促進資訊自由存取,最終實現普遍 服務和社會成員機會平等的目標,實現有利於資訊 擁有者和資訊獲取者利益最大化的社會公平。

圖書館網上資源服務回應

網路時代的用戶認知

2005 年,OCLC 推出的《對圖書館與資訊資源的 認知:給 OCLC 成員的報告》顯示:(1)用戶喜歡圖 書館的傳統資源、上網條件和學習空間;(2)大學生 外,大多數資訊用戶沒能很好地利用圖書館提供的 電子資源;(3)圖書館不再是資訊用戶的首要或唯一 選擇,搜索引擎是用戶最喜歡的檢索工具;(4)網路 資源日益增長;(5)人們普遍使用互聯網而不是圖書 館來獲取電子資訊;(6)資訊用戶認為資訊應當免 費;(7)喜歡自助服務。[22]而在科學資訊利用方面, 約翰‧賀瑞根(John B. Horrigan)的研究報告《作為 科學新聞和資訊來源的互聯網》發現:(1)4000 萬美 國人以互聯網作為科學新聞和資訊的首要來源;(2) 互聯網是人們遇到特殊的科學話題首先想到的資訊 源,是 87%的線上用戶(即 1.28 億成年人)的學習 工具;(3)搜索引擎是開始科學研究的首選工具等。 [23] 從國內情況看,互聯網用戶的總量大、相對量小, 對網路資源(含圖書館電子資源)的認知度低。 CNNIC 第 18 次互聯網調查顯示,截至 2006 年 6 月 30 日,中國內地線民達到 1.23 億,上網電腦總數為 5450 萬台。互聯網滲透率平均為 9.4%,其中城市為 18%,農村為 3%,相差 6 倍。68.4%的非線民不上網 的主要原因是不懂電腦/網路(技能不足)和不具備 上網條件(設施不足)。如果按全國 12 億非線民概 算,這部分數位就是 8.2 億人口,非常可觀。線民中, 男性仍占多數(58.8%);18~24 歲的線民數量高居 榜首(38.9%);文化程度為本科以下的仍占線民的 大多數;學生比其他職業的人要多。線民上網的主 要地點是家裏和工作單位,選擇公共場所上網的僅 有 0.5%。線民經常使用的網路服務是新聞流覽、搜 索引擎和電子郵件,教育學習類資源使用率不高。 [24]

圖書館服務回應

報告反映的國內外用戶對互聯網及其資源的認知 以及實際利用情況的確向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挑戰。 但是,如果只看到用戶偏愛互聯網和搜索引擎就得 出消極悲觀的結論也是很片面的,圖書館有自己的 優勢和發展空間。

提供接入條件,實現普遍服務

前面提到自由存取的第一道屏障是技術條件。 OCLC 報告也指出用戶喜歡圖書館的上網條件和學 習空間。儘管目前國內圖書館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但是機遇也是有的。首先, 我們有至少 8.2 億的潛在用戶。其次,《國家“十一 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綱要指出:(1)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2)加強農村 文化建設;(3)普及文化知識;(4)建立健全文化援助 機制;(5)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 業。[25]因此,圖書館要會“借東風"。第三,圖書 館上網不僅要“接入"更要“服務"。一方面要加 強用戶輔導,針對老人、兒童、殘障人士、下崗人 員和進城務工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輔導。這些 看似簡單的服務,實際上既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嶄新 的世界,也為圖書館留住了忠誠的“顧客";另一 方面,圖書館網站的用戶介面也要考慮普遍服務的 需求。例如,多媒體資源的建設、多語種的版面以 及相容較低版本軟體的操作平臺和檔格式。

開發利用公共領域的資訊資源

公共領域的資訊資源可以分為學術型資源和非學 術型資源。學術型資源包括科學資料和科學新聞、 科研成果、專利或產品說明以及高等教育教學課件 等。開放存取、公共獲取和創作共用等活動為學術 交流打開了一條新途徑,也為公共領域積累了人類

(7)

智慧財富。在學術型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要注 意:(1)參與國內外合作,走聯合建設的道路;(2) 促進中文預印本和印後本文庫建設;(3)“授人以 漁",積極推介獲取公共資訊的途徑、方法和倫 理規範,鼓勵用戶自存檔,共用研究成果。 非學術型資源一般以百姓生活為指標。為避免 與電子政務重複建設,圖書館開發公共領域的資 訊 資 源 要 揚 長 避 短 。 從 歐 盟 資 訊 社 會 調 查 結 果 看,教育和培訓專案最受歡迎,占全部專案的一 半。[26]從我國實際情況看,一方面教育支出成 為 百 姓 最 大 的 生 活 負 擔 之 一 ; 另 一 方 面 , 18-24 歲 的 “ 主 力 " 線 民 恰 恰 是 最 需 要 學 習 和 “ 充 電 " 以 應 對 目 前 嚴 峻 就 業 壓 力 的 社 會 群 體 。 因 此,公共圖書館應該考慮有計劃地共建共用教育 和 培 訓 資 源 , 注 意 吸 引 和 引 導 這 部 分 線 民 。 當 然,大眾健康資訊和與百姓生計相關的資訊也可 以因地制宜逐步開發。這裏要說明的一點是網站 建設得好壞“不再是 GDP 決定論",而是看建 設和維護者是否能夠真心為用戶著想,提供資源 與服務。例如,在近期舉辦的《中國電子政務研 究報告(2006)》新聞發佈會上,焦作市和舟山 市 的 代 表 都 認 為 他 們 領 先 的 秘 訣 是 “ 預 見 到 了 以百姓為中心的電子政務發展方向",這一點對 我們是很有啟發的。

揭示與推廣館藏資源

館 藏 資 源 包 括 數 位 和 非 數 位 資 源 以 及 擁 有 的 和可獲取的資源。揭示與推廣館藏資源的目的不 只是為了編制館藏目錄和聯合目錄,也是為了更 快更方便地提供利用。以 OCLC 為例,2005 年它 還在通過與 Yahoo 等搜索引擎的合作來給讀者 指引就近的館藏資源。2006 年 8 月,OCLC 就通 過 WorldCat.org 直 接 提 供 能 夠 指 引 到 全 部 單 件 (Item)的服務,並且用圖形將各類載體形象化, 非常簡單直觀。最具特色的是其免費提供的小插 件“WorldCat"桌面搜索框,用戶可以自行下載 並安裝。搜索框與主頁相連,可以顯示在任何商 用或通用介面上。用戶只需輸入簡單的題名、主 題 或 者 人 名 就 可 以 鏈 結 到 資 料 庫 而 不 必 專 門 登 陸主頁或搜索引擎。[27]目前,穀歌(Google) 和網易等搜索引擎也提供這種桌面搜索框。

兩種類型三級體制

從國內圖書館 IT 應用情況看,圖書館網路資訊服 務還任重道遠。2004 年,國內只有 6%的圖書館進入 了數位化階段,18%的圖書館實現了圖書館業務集 成,76%的圖書館配置了電腦相關設備,但只是應 用於圖書館部分業務(如編目)。[28]因此,筆者認 為,國內圖書館網上資源服務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和 三個層次。(1)兩種類型是指學術型圖書館和非學術 型圖書館應各有側重。學術型圖書館側重狹義的網 上資源自由存取,即與學術資源的搜索、挖掘、描 述、評價、組織、視覺化、存儲和導航相關的技術、 服務、合作和政策立法工作;而非學術型圖書館重 點應當是廣義的網上資源自由存取,包括提供上網 條件、用戶資訊素質教育、少年兒童上網指導、多 元文化服務、政府資訊服務、建立以公民為中心的 社區網路、資源分享以及網路導航等。二者之間是 共用、互補與合作的關係。(2)三級層次指的是根據 圖書館 IT 應用水準和用戶類型分別確定高、中、低 三級發展策略。數位化階段的圖書館處於高級層 次,其中學術型圖書館重點開展學科資源建設,例 如,挖掘整理“隱性"網路資源,參與建設開放存 取資源和機構庫,建立和推廣虛擬參考諮詢,提供 遠端教育資源;非學術型圖書館應以大眾生活為中 心組織網路資源,成為政府資訊的開放視窗,地方 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互動平臺,兒童和青少年網路學 習的基地,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課堂。高級層次 的圖書館要盡可能地開放資源,為中低層次的圖書 館提供智力和物力支援。中等層次的圖書館可根據 人力物力條件參與或支援高級層次圖書館的資源建 設和服務,成為本地區的資訊樞紐和中心。數量眾 多的低層次圖書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互聯網和 資源接入服務,建設社區網路視窗,開展用戶教育, 尤其要關注對青少年用戶的網路引導。

結語:網路之外

圖書館歷來被視為社會的記憶裝置。在數位存儲 技術和管理機制尚不穩定的情況下,在今後相當長 的一段時間內,圖書館提供原始文獻服務這一基本 職能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在網路之外也要重視非數 位資源館藏建設,並把它作為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 的重要基礎和整個資訊資源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8)

附註

[1] 吳建中.21 世紀圖書館新論[M].上海:上海科學 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8:14.

[2] SUBER P. Open access overview [EB/OL] (2004-06-21) [2007-01-02]. http://www.earlham.edu /~peters/fos/overview.htm. [3] IFLA.圖書館和資訊服務機構及資訊自由的格 拉斯哥宣言[EB/OL].(2002-08-19) [2007-01-02]. http://www.ifla.org/faife/policy/iflastat/gldeclar-cn.pdf. [4] IFLA.國際圖書館員協會和圖書館聯合會網際網 路宣言[EB/OL]. (2002-08-23) [2007-01-02] http://www.ifla.org/III/misc/im-cn.pdf.

[5] IFLA. Statement on librar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 (2002-08-24) [2007-01-02]

http://www.ifla.org/III/eb/sust-dev02.html.

[6] 羅爾斯.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M].姚大志, 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

[7] ALA. Guideline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developing a public library Internet use policy [EB/OL]. [2006-12-16]. http://www.ala.org/ala/oif/challengesupport/dealing/int ernetusepolicy.pdf.

[8] IFLA Committee on Fre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EB/OL].(2006-10-27)

[2007-01-02]. http://www.ifla.org/faife/index. htm. [9] IFLA/FAIFE. The world report series

[EB/OL].(2006-08-31) [2007-01-02].http://www.ifla.org/ faife/report/intro.htm

[10] IFLA/FAIFE. Launch of the IFLA/FAIFE theme report 2004[EB/OL].(2004-08-24) [2007-01-02]. http://www.ifla.org/faife/report/FAIFE-report2004.htm.

[11] DUFF A. Information society studies [M]. New York: Routledge, 2000:117. [12] 陳立希.全球網站數突破 1 億大關 [EB/OL].(2006-11-03)[2007-01-02]. http://news.sina. com.cn/w/2006-11-03/151910406975s.shtml. [13] 鄧正來.市民社會理論的研究[M].北京:中國 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50 [14] 王長勝.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3[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97. [15] 北京大學網路經濟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光華 管理學院.中國電子政務研究報告(2006)簡版.[北京: 出版者不詳],2006:11.

[16] UHLIR P F. Policy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governmental public domain information[EB/OL].[2006-12-16]. http://portal.unesco.org/ci/en/ev.php-URL_ID= 15862&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 .html. [17] 陳傳夫.國家資訊化與知識產權:後 TRIPS 時 期 國 際 版 權 制 度 研 究 . 武 漢 : 湖 北 人 民 出 版 社,2002:78-81.

[18] UHLIR P F. Policy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governmental public domain information[EB/OL]. [2006-12-16]. http://portal.unesco.org/ci/en/ev.php-URL_ID =15862&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 01.html.

[19] MOLHOLM K N.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U.S. publ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EB/OL]. (2001-01-26) [2007-01-02]. http://www.nclis.gov/govt/assess/assess.html. [20] 曼德維爾.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 公眾的利 益[M].肖聿,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9. [21] 霍爾頓.全球化與民族國家[M].倪峰,譯.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50.

[22] OCLC. 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 report to the OCLC membership:

Conclusion [EB/OL].[2007-01-02]

http://www.oclc.org/reports/pdfs/percept_concl.pdf. [23] HORRIGAN J B. The Internet as a resource for news and information about science[EB/OL].

(2006-11-20) [2007-01-02]. http://www.pewinternet.org/pdfs/PIP_Exploratorium_S cience.pdf. [24]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中國互連網路發展 統計報告 [EB/OL]. (2006-07-19)[2007-01-02]. 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06/7/19/103 601.doc. [25]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 文)[EB/OL].(2006-09-13)[2007-01-02]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1018/481417

(9)

0.html.

[26] 鄭海燕.歐洲聯盟資訊政策研究[M].北京:北 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47).

[27] New destination website that allows peopl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library environment to discover and use the resources of WorldCat libraries.[EB/OL] [2007-01-02]. http://www. oclc.orgworldcat/ /dotorg/default.htm.

[28] 圖書館資訊化建設綜合研究報告 2004 [EB/OL].(2004-10-11)[2006-12-18]. http://txzxs. cnii.com.cn/20030527/ca262582.ht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

Radiograph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s 廖振焜 林大弘 吳長晉 戴 瀚成 傅楸善 楊榮森 侯勝茂 2005 骨科醫學會 聯合學術研討會. • Automatic Digital P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ead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aoyang University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