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設立了博物館,為什麼建立美學素養的道路還這麼漫長? / 7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設立了博物館,為什麼建立美學素養的道路還這麼漫長? / 76"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12),頁 76-78

自由評論 第 76 頁

設立了博物館,

為什麼建立美學素養的道路還這麼漫長?

黃逸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研究生

一、前言

西方博物館在漫長的發展下,衍生出對典藏品的完整知識體系,如英國博物 館學會曾對博物館做出規範性的定義,擬訂「建立二十一世紀卓越博物館宣言」, 其定義出博物館應為具備啟發性、學習與愉悅功能的機構,更強調博物館的典藏 及社會意識等複數型態,並加以指出廣義的博物館,是科學與藝術的普及教育及 終身學習的中心。 108 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落實於課綱中 制訂了「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 四項總體課程目標,來貫穿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且在各學習階段特性下,結合 核心素養加以發展,而在核心素養內涵三面九項裡,其中一面溝通互動中,便包 含了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二、博物館所體現的公共性對於美學素養

Habermas(2001)曾說「任何人都有權利對公開展出的畫作、公開發行的書 籍與舞台戲劇給予評價及意見,博物館像音樂廳和劇院一樣,使關於藝術的業餘 判斷機制化,人們可以通過討論去接近甚至掌握藝術。就藝術而言,它也擺脫了 皇家、貴族的生活裝飾、權威展示、社交表現等功能」。從而得知博物館在公共 性的立場上,不只是營造一個供大眾使用的公共空間,還需著重對空間內部典藏 品的詩學秩序等進行疏理,只有讓藝術品對大眾而言是可觀看並且可理解的情形 下,才能進一步的突顯其教育性特質。 博物館雖作為一個提供審美活動的公共機構,但其中亦包含著複雜的話語權 力關係,如策劃展覽、空間規劃等流程皆由策展人與專家委員會所進行,此建構 過程對於大眾來說是不可知的。Stuart Hall(2013)在其著作《表征》中描述「博 物館的詩學機制與政治學權力時常被相互提及,博物館的意識形態其實是蘊含在 展覽的詩學機制之中的」。從而理解博物館展示中,或許有著難以避免的隱性權 力運作,這也是博物館公共性理念的矛盾,然而,若相關人員對此積極地面對並 加以利用,在展出中建構起科學的藝術史敘事,如英國國家美術館常設展的展 出,引導大眾接收博物館的美學文化,進而發展出其公共教育功能。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12),頁 76-78

自由評論 第 77 頁

三、博物館之文化認同建構對於美學素養

國際博物館協會在1974 年修訂博物館定義,提出「博物館應該成為其所處 在的社會整合中的一部份,是服務於社會與促進社會發展的機構」。現今,基於 大眾美學素養教育的實行,公私立博物館及藝文活動持續成長,對於進行中或已 結束的獨特民族文化軌跡,博物館提供了一個可保存,並且能展示給大眾感知的 公共領域空間,但博物館如何呈現國家中的不同種族文化,且能夠檢視展示是否 能有效反映當代多元認同與並存的觀點,成為不可忽略的部分。在公共博物館學 裡,涉及了不同社會文化對公眾議題的理解與詮釋方式,透過不同的主體,能建 構出不同的文化社會記憶知識,主要是希望擁有更廣泛的觀看者,一起進行社會 關注並能進一步進行對話。如國際博物館協會所發表的「博物館正在民主化,具 有包容和復調性,可以就過去和未來進行批判性對話,承認並解決當今的衝突和 挑戰,所典藏的文物和標本值得社會信賴,為子孫後代保存各種記憶,並保障所 有人享有平等的權利和平等地獲得遺產的權利 」。因此博物館更需思考,如何透 過藏品及展示,記錄並呈現全球多元的文化面貌,反映不同文化群體的歷史記 憶,讓更多元的聲音進入博物館內。 十九世紀時,博物館多為國家而服務,然而,在新博物館學出現後,亦開始 了博物館如何能肩負更大的社會責任,這反映了當代博物館,已逐漸從展示收藏 的以物為主,轉變為大眾學習以人為主的實踐模式,化身為以建構社會史為主的 一個場域,因此更能反映更多不同的聲音,在呈現不同歷史觀點與文化時,促進 了大眾對於學習與包容多元文化的機會,博物館能在社會中扮演積極的角色,能 將歷史的不同表述帶到公領域,與大眾一起發掘甚至創造出新的公眾歷史。

四、博物館的文化商品價值對於美學素養

在博物館文化商品成為中央政府重要施政目標之一的現在,博物館已從開 發博物館販售的商品,轉變為如何運用商品來傳播博物館文化。McLean(1995) 指出「博物館的行銷應該把握住其與生俱來的特殊文化情感,博物館既無固定的 產品,也無一定的顧客型態或與之溝通的固定方式,因此,須了解自身特色,傳 達給顧客,才能達到一定的行銷品質」。當中「與生俱來的特殊文化情感」,即大 眾與博物館所建構出的博物館自身文化互動後,所產生的獨特感受,然而,傳達 出博物館的文化特色商品,產品設計的設計師極為重要,其需充分且深入了解所 負責的博物館藏品的歷史價值與意義,做出被賦予文化層面意義的商品,才能進 一步讓大眾感受到博物館的文化特色為何。而顯而易見的是,博物館文化商品的 優劣,是產品設計師與博物館雙方共同的責任,縱使博物館非自行開發商品,仍 需嚴格顧及文化商品的教育功能,以確保商品能夠符合博物館的宗旨、特色與教 育目標。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12),頁 76-78

自由評論 第 78 頁

五、結語

到了今天在全球化趨勢下,科技軟硬體設備及建設的推陳出新,國際博物館 協會所歸納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項功能,己難以因應社會的多元發展, 博物館功能涵蓋了更多元的面向,如透過完整的文化政策與執行方針,有系統性 的建立博物館收藏,透過藏品展示,主動對大眾說故事,其次,若展示的藏品為 多元文化面貌時,博物館是否能在展示中,讓不同的聲音被聽見,並做到傳達, 再進一步使大眾能學習與包容,而當博物館在逐漸轉化其角色時,就不再只是為 物件而服務了,在以人為主積極的與大眾做連結時,將可視為博物館的一個新契 機。 而發掘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館,建構一種通過本土文化視野,來主動詮釋 西方的博物館本質,也許可通過數位科技設置與社群管理的系統平台,在強調多 元文化視野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並增加與專業人員的學術互動,達到對於不同文 化美學的認識,讓大眾將博物館視為跟自己有關的一個場所,互動的關係性對博 物館而言,成為不可忽視的事。 參考文獻  王嵩山(2012)。新博物館與公共博物館學。博聞,10,43-51。  廖仁義(2020)。藝術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藝術家。  Barsook, B.(1990)。博物館賣店的倫理規章(張惠貞譯)。博物館學季刊, 4(4),53-55。  McLean, F. C.(1995)。如何行銷?博物館特殊情境的分析(張譽騰譯)。博 物館學季刊,9(2),35-44。  Stuart Hall(2013)。表征:文化表征與意指實踐。商務印書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嘉大附小教師陳佳萍 李昀達 李宜珊 方瑞貞 洪雪華... 1.認識博物館

歌詠地方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與文化的縮影,也是認識一座

6.虎山國小環境美感體驗

小記者 林詠萱 張宜蓁 賴姸安

嘉大附小 陳佳萍 江嘉玲.. 從講解說明到實際製作,只有用40分鐘的時間,考驗小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