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OVID-19疫情下的遠距教育教學策略探討 / 14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COVID-19疫情下的遠距教育教學策略探討 / 145"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COVID-19 疫情下的遠距教育教學策略探討

葉建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葉貞妮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一、前言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各地,幾乎無一國家或地區倖免, 疫情造成人類生活上的重大改變,生活與學習方式紛紛改變。而為了減少 COVID-19 的傳播,許多國家或地區在今(2020)年 3 月前大規模或全國性的關 閉學校(Viner, Russell, Croker, Packer, Ward, Stansfield, Bonell, & Booy, 2020),以 停課不停學的方式因應疫情,藉此方式讓學生以最小限度的衝擊來持續學習。但 面對此次來勢洶洶的疫情,多數的教師是被動採取遠距課程,沒有事前的預警, 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準備課程(UNESCO, 2020),雖然遠距教育擁有許多益處, 且不會受到時間及授課地點限制(葉建宏,2019),但遠距教育的實施,屬於一 種極大性的型態轉變,而全球多個國家,甚至臺灣亦有學校是臨時地全面實施或 推動遠距教育,這勢必會讓第一線的教師或學生面臨一些問題或困難之處,可是 目前對於臨時性地大量推動遠距學習的學術討論仍然有限,因此本文針對遠距教 育常見的學習方式,提出可行的教學策略,來幫助遠距學習的推展。

二、遠距學習方式

目前常見的遠距學習方式分為三種模式,包含(1)同步課程(線上直播);(2) 非同步課程(預錄視頻);(3)簡報及講義等電子數位化教材,介紹說明如下所示。 (一) 同步課程(線上直播) 同步課程是一種線上直播的學習方式,教師與學生須於指定時間同時上線, 進行課程活動,此授課方式的師生或同儕互動最為直接,當學生對於學習內容有 疑惑時,可以即時的向教師反映並進行討論。但是同步課程的人數上限可能受到 系統設置跟網路頻寬所影響。 優點:討論便捷、可以進行多人互動,教師可以立即得到學生反饋,可以掌握學 生出席情形等等。 缺點:容易出現干擾因素(如忘記關麥克風、電子通訊設備出現雜音等等)、課 程時間長容易產生疲乏感等等。

(2)

(二) 非同步課程(預錄視頻) 非同步課程多採用預錄視頻的學習方式,由授課教師依據各週的課程規劃事 先錄製課程,學生僅需按週次來觀看課程視頻,此授課方式的師生或同儕互動效 果較不佳,教師也較無法確認,學生是否有認真觀看課程內容,或是學生對於課 程有需要再更加細部說明的的地方。此外,張世忠(2003)指出非同步課程需透 過授課教師不斷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克服在教學中面臨到的 困難之處,方才能使非同步課程效益最大化。 優點:學習不受時間及地點的限制、可以反覆觀看課程視頻。 缺點:課程內容繁重時容易產生認知負荷、無法即時進行討論,也無法確實掌握 學生的學習情形。 (三) 數位化教材 極少數的遠距課程會不採用同步直播或預錄課程等影音學習方式,選擇提供 數位化教材來讓學習者自主學習。雖然王沛清與施信華(2014)指出數位化教材 具有一次製作多次利用、製作成本低廉等優點。但是此方式的授課通常需要搭配 討論平台或社群,讓學生遇到不解的內容時,可以尋求解惑,但也可能導致自主 學習意願低落的學生,未確實閱讀教材內容。 優點:學習不受時間及地點的限制。 缺點:遇到問題討論不易、缺少師生或同儕互動,也無法確實掌握學生的學習情 形。

三、未來可行之教學策略

(一) 課程結合教學理論 從實體轉變為虛擬課程必定會遭遇到許多困境,除原先授課方法需要改變 外,所使用的教學(學習)理論的應用方式須跟著改變,如學習鷹架的建構,翻 轉學習的設計方法,合作學習的互動方式皆須考量師生或同儕互動的限制,使得 幫助學生在遠距的過程中,亦能擁有良好的學習成效。 (二) 細節化專業技術之教學內容

(3)

放大、製作輔助動畫、圖片註解等等方式,進行教材設計,將能幫助學生獲取更 為細緻化的學習資訊,來幫助在家無法親自實作的修課學生,也能清楚掌握此專 業技術的要領。

(三) 提升自主學習動機及學習投入

遠距課程所需花費的時間遠高於實體課程。故學生需要積極參與以保持自己 的學習進度(Tsai, Lin, Hong, & Tai, 2018),因此線上學習所面臨的挑戰是創造一 個環境,讓學生可以保持他們對於持續學習具有高度興趣(Sansone, Smith, Thoman, & MacNamara, 2012)。而自我調節學習是指一種目標導向的活動,在該 活動中,一個人完全參與,意識到並負責自己的學習(Tsang, 2020),而學習投 入被認為是學習時的必要條件,不論是線上學習或其他的學習方式(Guo, Kim, & Rubin, 2014),而遠距課程並沒有老師會控管學生必須學習,一切都是學生自主 學習,因此遠距課程必須讓學生保有自主學習的動機,以及想要學習的慾望。 (四) 降低遠距學習的認知負荷及視覺疲乏 Cheng、Su、Chien、Wu 與 Huang(2018)發現學生在閱讀電子書與紙本書 籍與視覺疲乏並無顯著影響,但是若學生長時間未適當的休息,易造成眼睛的負 擔的產生視覺疲乏,而Benedetto、Drai-Zerbib、Pedrotti、Tissier 與 Baccino(2013) 發現人們會隨著螢幕的亮度來增減瞳孔收縮會提升個體的視覺疲乏。此外,Chen 與 Wu(2015) 發現在影片設計、個人態度、注意力等都會影響到認知負荷、 情感以及學習成效。因此,視覺疲乏與認知負荷的產生是由於學習者長時間的將 注意集中於學習上,故在遠距學習上應注意到學習時間的配置,給予適當的休息 時間,能減少學生的視覺疲乏問題發生,同時在教材設計時,也應考量到教材內 容的鮮明度是否會讓學習者產生視覺疲乏的情形。 (五) 建立線上討論平台(群組)

Goggins 與 Xing(2016)和 Thomas(2013)指出影響線上學習成敗的重要 因素是學生討論的積極性,當學生在討論越積極時對於學習成效表現將會越佳。 但遠距學習有別於實體授課,在學生與教師間或同儕間的互動性可能會相較於傳 統課程來的少,且可能出現教師難以立即性的得到學生的反饋,因此除了可以使 用學校的教學平台,根據各週課程來建立討論區外,亦可透過即時通訊軟體,建 立課程討論群組,讓學生可以在課間或課餘時,皆能進行即時性的互動,亦能讓 老師快速瞭解學生對於課程的學習進度。

(4)

四、結語

在COVID-19 疫情間所實施的遠距學習並非十分普及的主流學習方式,因此 不僅學生還在適應中,授課教師也還在轉換教學方式中,進而也容易產生眾多干 擾學習的因素,致使造成學習成效不彰的情形產生,故在進行遠距學習時,應是 先排除可防範的干擾因素,如噪音、網路流暢度、硬體設備等問題。 另外,雖然因COVID-19 疫情造成全球多國不得不實施遠距教育,但在臨時 性的情況下,授課教師確實較難以完全的因應特殊課程的教學安排,如專業技 術、戶外性課程、儀器使用課程在遠距課程中,必定會出現一定的限制,而在同 步課程中,教師能促進於學生線上參與度與團隊合作(Hsieh & Tsai, 2012)。因 此,教師應要思考在使用遠距教學時面臨到的困境、如何突破困境以及如何更有 效的應用數位輔助工具,讓自己的課程可以在遠距教學中實踐。同時在進行教學 設計時,應提供更多讓學生可以反饋的互動機制,致使讓學生能夠有更良好的學 習成效。而這也呼應陳詠璇(2018)索書使用遠距教學的推行必須明確定義使用 動機、課程互動階段、知識建構以及多元課程的發展性,在遠距教學的靈活度雖 然相較於傳統教學更高,但不可控的因素也非常多,是以推動遠距教學必須具備 完善的教學施行措施。 參考文獻  張世忠(2003)。從建構取向觀點探討一門非同步教學課程之行動研究。中 原學報,31(4),391-402。  陳詠璇(2018)。華語同步遠距課程互動設計-以中級華語學習者為教學示 例。華文世界,122,127-138。  葉建宏(2019)。遠距教育 2030:學分銀行制度建構。載於翁福元、陳易芬 (主編),臺灣教育2030(49-57 頁)。臺北:五南。 王沛清、施信華(2014)。論校園數位化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2), 89-95。

 Benedetto, S., Drai-Zerbib, V., Pedrotti, M., Tissier, G., & Baccino, T. (2013). E-readers and visual fatigue. PloS One, 8(12), e83676.

Chen, C. M., & Wu, C. H. (2015). Effects of different video lecture types on sustained attention, emotion, cognitive load,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Computers &

(5)

investigation of visual fatigue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sulting from reading e-books. 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 19(5), 1285-1292.

 Goggins, S., & Xing, W. (2016). Building models explain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behavior in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94, 241-251.

 Guo, P. J., Kim, J. & Rubin, R. (2014). 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 I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CM

conference on Learning@ scale conference (pp. 41-50). New York, NY: ACM Press.

 Hsieh, Y. H., & Tsai, C. C. (2012). The effect of moderator’s facilitative strategies on online synchronous discussion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5), 1708-1716.

 Sansone, C., Smith, J. L., Thoman, D. B., & MacNamara, A. (2012). Regulating interest when learning online: Potential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trade-offs.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5(3), 141-149.

 Thomas, J. (2013). Exploring the use of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in health care educ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Computers & Education, 69, 199-215.

 Tsai, Y. H., Lin, C. H., Hong, J. C., & Tai, K. H. (2018). The effects of metacognition on online learning interest and continuance to learn with MOOCs. Computers & Education, 121, 18-29.

 Tsang, A. (2020). Enhancing learners’ awareness of oral presentation (delivery) skills in the context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1(1), 39-50.

UNESCO (2020). How teachers are leading efforts to ensure learning never

stops during COVID-19 education disruption. Hamburg, DE: author.

 Viner, R. M., Russell, S. J., Croker, H., Packer, J., Ward, J., Stansfield, C., Bonell, C., & Booy, R. (2020). School closur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during coronavirus outbreaks including COVID-19: A rapid systematic review. The Lancet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倘人員經醫師評估且開立不建議施打 COVID-19 疫苗證明 (即接種疫苗前,經醫師確認對國內所有授權使用的 COVID-

Berdasarkan hasil analisa uji klinis menunjukkan vaksin ini terhadap orang yang menerima uji coba dari remaja usia genap 16 tahun ke atas dan orang dewasa yang telah

拾柒、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請所有參與人員配合本局訂定因應新型冠狀病

4.6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Rebecca Oxford (1990) 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性 學習策略 (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及間接性學 習策略 (in-dir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