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研 究 生:陳治平 指導教授:李建興.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i.

(3) ii.

(4)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2015 年 6 月 研 究 生:陳治平 指導教授:李建興. 摘要.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李小龍之武藝人生的魅力。本研究以李小龍的生平歷程、李小 龍的武道境界與李小龍的演藝開展來探討李小龍,探索其人生、武藝及演藝的魅力。方 法:本研究採用單一個案,並實施歸納研究法來探討李小龍。結論:研究發現李小龍的 魅力可以表現在李小龍的生平軌跡、李小龍的武道境界與李小龍的演藝開展等三方面。 關於李小龍生平軌跡短暫,歷經童年、青年、留美、返港等四個時期,李小龍是一位 熱愛鑽研、崇尚理性且充滿愛心的人。關於李小龍武道境界,由有為法走向無為法,. 他成功的讓流入形式化的武術,用哲學精神與現代化的運動科學技術解放出來。 李小龍演藝的開展,與他出生演藝世家,自小投入影片演出,富有冒險精神的旅程,與 他那豐富的演藝作品有關。尤其,1971 年至 1973 年間,李小龍返回香港拍攝了《唐山 大兄》 、 《精武門》 、 《猛龍過江》 、 《龍爭虎鬥》 、 《死亡遊戲》等五部電影作品,而使他奠 立傳奇不凡且至今魅力不輟的重要關鍵。. 關鍵詞:李小龍、武術、魅力. iii.

(5) Charisma: The study of Bruce Lee's show business, martial arts and life career June, 2015 Author: Chen, Chich-Ping Advisor: Lee, Chien-Shing Abstract.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try to explore the charisma of Bruce Lee's show business, martial arts and life career. In this research, Bruce Lee's life history,Bruce Lee's martial arts realm, and Bruce Lee's performing arts conduct was to explore the Bruce Lee personally writing during his lifetime and in the hidden and unseen the charisma of the life of Bruce Lee, his martial arts and his performing arts. Methods: This research used Induction method, and the use of a single case designed to explore Bruce Le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found the charisma to carry out three aspects of the Bruce Lee's life track, Bruce Lee's martial arts realm and Bruce Lee’s performing arts. It’s about Bruce Lee's life track was very short. It’s has been past the childhood, youth, living in America, returns Hong Kong four period. Bruce Lee was a love studying, advocating rational and loving man. When we talk about Bruce Lee’s martial arts realm, he made his way into a free style. He succeeded makes inflow formal martial arts become the full of spirit and philosophy’s modern exerc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d Bruce Lee had the wonderful performing arts development, is he was born into a performing family, and he into performing the work when he was in childhood. And his adventurous life journey created him has a lot of rich performing arts works. Between 1971 to 1973, Bruce Lee returned to Hong Kong to shoot the "Big Boss", "Fist of Fury", "Way of the Dragon", "Enter the Dragon", "Game of Death" the other films, and It’s make him have legendary and charmilar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Bruce Lee, Martial arts, Charisma iv.

(6)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問題背景…...…………………………………………………………………1. 第三節. 研究目的…...…………………………………………………………………3. 第四節. 研究問題....…………………………………….………………………………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與研究價值.……………………....………………………………5. 第七節. 名詞解釋.………………………………………………………………………6.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李小龍的相關論著…...………………………………………………………7. 第二節. 李小龍的相關學術研究...……………………………………………..……23. 第三節. 關於武術…...…………………………………………………………………25 v.

(7) 第三節. 第參章. 文獻總結…...…………………………………………………………………30.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3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依據..……………………….………………………..……32. 第三節. 研究流程…...………………………………………………………………33.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設計...………………………………………………..……37.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檢驗…...…………………………………………..……37.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資料處理………………………………………………………39. 第肆章 李小龍生平…...………..………………………..……………………42 第一節. 童年時期…...…...……………………………………………………………42. 第二節. 青年時期…...….………………………………………………………..……43. 第三節. 留美時期…...………...………………………………………………………46. 第四節. 返港時期….……………..………………..….…..…..………..…..…………53. 第五節. 本章小結…...…………………………………………………………………56. 第伍章. 李小龍武道境界…..…………………………………………...………58. 第一節. 李小龍武道之有法..………………………….……………………..………58. 第二節. 李小龍武道之無法...………………………………………………..………66. 第三節. 小龍武道之釋義………………………………………………………..……74. 第四節. 本章小結…...…………………………………………………………………80. vi.

(8) 第陸章 李小龍演藝開展…...……………………………..……………………81 第一節. 李小龍之演出影片…...……..………………………………………………81. 第二節. 李小龍之《死亡遊戲》…...……………………………………………..……91. 第三節. 本章小結…...…………………………………………………………………99. 第柒章 結論..…………………………………..……..……..……….…..…100 第一節. 李小龍的魅力…...…...……………………………..………………………100. 第二節. 研究歷程反思.....….……………………………………………………..…102. 引用文獻…...……………………………………………..……………..……105. 表次. 表 1-1 本研究欲探討分析文本列表………………..….……………………………………4 表 2-1 廖錦華:畫說李小龍著作列表....………………………….…..……….……………9 表 2-2 李小龍親人著作列表………..…..…………………….……………………………12 表 2-3 李小龍外籍親友著作列表.………………………………..………………………..14 表 2-4 李小龍本人著作列表………..…..…………………….……………………………17 表 2-5 約翰立托:李小龍圖書館著作列表..…………………………….…………………21 表 2-6 李小龍相關研究期刊列表………….…………………….…………...……………24 表 2-7 李小龍相關學位論文列表…...……………………………………………..………24 表 6-1 李小龍演出電影列表……………………………………................……….………89 表 6-2 李小龍演出影片…………………………………………................……….………90. vii.

(9)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33 圖 3-2 研究流程圖…………………………………………………...….…………………36 圖 7-1 瑪丹娜 2012 MDNA 世界巡迴演唱會舞台剪影………….…….……….…….…102. viii.

(10)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為什麼要研究李小龍. 天空沒有永遠的藍天總會有下雨的時候,人生沒有永遠的順境,總會有逆境的時 候,所以人才會需要信仰。當你很尊敬並且很喜歡一個人或一個信念的時候,那就是你 的信仰。找一個你真心打從心底相信的人、或信念,那會在你身陷困頓時,給你勇氣, 幫助你走下去。. 二、邂逅李小龍. 大約 2011 年的某個夏天,我經歷了我人生最大的打擊與最低潮。在經歷身心殘廢 的時候,我推開了台大醫院某個蠻禁忌的科別大門,開始了一段療傷的旅程。在這個沒 人陪伴,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我試著想盡各種辦法去尋找能夠讓我好過一點的方法。可 以說,尋找一個讓我能夠繼續相信這個世界、繼續努力下去、活下去的力量,我想起了 老師要我幫他找的李小龍,於是我緊緊的抓住汪洋中的這根浮木,我開始認識了李小龍。. 第二節 問題背景. 李小龍在談到師父葉問如何啟發他悟道,葉問對李小龍練功中保持的「緊張」狀態 不滿意,要求他「超然」和「放鬆」 。葉問說: 「振藩,讓自己順其自然而不要橫加干涉。 記住絕不要讓自己違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對抗難題,而要學會順勢去控制它」 (Lee & Little, 1997) 。在李小龍留美的生涯中,60 年代的美國仍然普遍存在著種族歧視,面對 1.

(11) 白種優越對於東方既有的巨大挑戰,李小龍由體悟將中國武術帶入哲學藝術的層次。作 為一個人,不能沒有靈魂,而要做為一個民族則不能失去其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 魂,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武術身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 族文化,被列為國粹之林的它,它的思想價值道德意識在千年來都不斷地體現與影響中 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武德作為武術道德文化,深刻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它 能被歷代習武者所遵循,並能被廣大社會階層所借鏡,這說明了它既古典、又前衛,它 與時代發展相契合,今日提倡武德教育不止提升的是文化精神的培育,對於民族素養的 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 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技 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 隨之聞名於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裡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 (Kung fu) 。在 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高 手、跆拳道大師,空手道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後都承認: 「李小龍確有真功夫」 。 確實,還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家能像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並且在死後聲 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值得後人景仰之處,往往與他了得的功夫息息相關。對於被稱為功夫、武術、 武打明星的地位,可以由一些回答得到了解。香港資深影星周星馳曾公開表示:李小龍 是他心目中永遠的偶像。現今華人影壇眾所喜愛的影星諸如黎明、劉德華、張學友、郭 富城、謝霆峰、杜德偉等人都曾公開說過他們的偶像是李小龍。好萊塢華裔影星陳沖曾 抱怨說:好萊塢及美國電影觀眾對華裔演員的印象,仍停留在李小龍階段。這既是華裔 演員的悲哀,卻又是李小龍的驕傲!我們不敢說,李小龍是中國武術第一人。但我們卻 可以定論:李小龍是中國武術第一名人。世界性的中國武術熱潮首先是由李小龍的功夫 所開始的。 古今奧運的傳統價值在敬天、敬人、更在實現人類和平的美好價值。運動競技場上 追求的往往是人體與精神表現的極限,可是在奧運百年來的競技歷史回顧,隨著一次又 一次的世界紀錄被刷新,究竟什麼才是最接近天空神祉的極致表現?從美國到香港,由 2.

(12) 影壇巨星到武術教學。武術一直是李小龍的終身摯愛,而究竟有什麼樣的軌跡讓世人體 認李小龍在中國武術與古典哲學之間找到了他對武術與演藝的魅力?可由李小龍的生 涯一窺究竟。李小龍在就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時所發表的論文《悟》中表示:「功 夫是一種特殊的技巧,是一種精巧的藝術,而不是一種體力活動。這是一種必須使智慧 與技巧配合的一種精妙藝術,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學得到的,就像一種科學,需要尋求 實證而由實證中推得。必須順其自然,像花朵一樣,由擺脫了感情與欲望的思想中綻發 出來。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發性。」 (Lee & Little, 1997A).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嘗試以武術、演藝與人生探討李小龍之魅力。. 第四節 研究問題. 因而,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下問題: 一、探討李小龍的生平。 二、探討李小龍的武道境界。 三、探討李小龍的演藝開展。.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 於東方與西方文化對於李小龍的武藝人生多有論述,本人將以最簡單的方式來探 討李小龍的武藝人生。李小龍的武、藝、人生所引發的文化影響力很大,本文只以最簡 單且最廣為人知的李小龍所遺留的成就為主。受限於研究者能力,因而本文只探討李小 3.

(13) 龍生平、李小龍的武道境界、李小龍的演藝開展三個方面。. (二) 由於規模經濟,現今與李小龍相關及其親友所寫作的專書甚多,不勝枚舉。但由 於本研究想探討描繪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主體的李小龍本人自己,所以本研究只選擇李 小龍生前所親手寫作的第一手作品-即 1963 年《中國基本拳法》 (Chinese Gung Fu: The philosophical art of self-defense revised and updated.) 探討至 2008 年《李小龍技擊法:第 一卷至第四卷合訂本》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 The complete edition.) (2008 年重 新發行) 共 4 本專書文本進行探討。另外,由於李小龍生前多於美國與香港拍片,因而 本研究採用其中所自導自編自演過的 1 部電影 (1978 年死亡遊戲) 作為分析文本加以探 討分析。. 表 1-1 本研究探討分析文本列表 編號. 作者. 年代. 名稱. 01. Lee, B.. 1963. 《中國基本拳法》 (Chinese Gung Fu: The philosophical art of self-defense revised and updated.). 02. Lee, Y.,& Lee,. 1967. 《詠春拳》 (Wing Chun Kung-Fu.). (由其弟子李運出. 版). B. 03. Lee, B.. 1973. 《死亡遊戲》 (The Game of Death.). 04. Lee, B.. 1975. 《截拳道之道》 (Tao of Jeet Kune Do.). 05. Lee, B.,&. 2008. 《李小龍技擊法第一卷至第四卷合訂本》 (Bruce Lee‘s. Uyehara, M.. fighting method: The complete edition.) (2008 年重新 發行). 4.

(14) 二、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將李小龍的武、藝、人生簡化為:李小龍生平、李小龍的武道境界、李小龍 的演藝開展三個方面,故無法探討其它項目、其他主題、其他論述的武藝人生。. (二) 因而本研究以李小龍本人生前親手所第一手寫作的作品進行探討,故本研究內容為 保留真實而大量引用,並直接標示說明來源,以求貼近真實,以免有違學術倫理。. (三) 本研究只在探尋李小龍的魅力,固有關於李小龍的醜聞,最著名的為李小龍的死 因。李小龍 1973 年 7 月 20 日被發現死於知己女星丁佩位於九龍塘畢架山的寓所中一事, 以及事件過後的後續效應本研究不予探討,是為本研究的研究限制。.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與研究價值. 21 世紀的運動選手與產業行銷公司除了運動成績以外需要學習什麼領導課題?熊 彼得 (Schumpeter, 2011) 指出:或許就是魅力。熊彼得指出魅力已成為當今企業界最有 價值的能力之一。他指出德雷莎修女 (Mother Teresa) 憑藉個人魅力使其創辦的「仁愛 傳教修女會」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成為觸角遍及 100 多個國家的全球慈善機構。女 神卡卡 (Lady Gaga) 憑藉個人魅力重新改寫當代人們對於美醜的認知與定義。當代的知 識型觀眾不再渴望傳統權威式的領導者,如何與觀眾溝通、何如滿足觀眾渴望、確立觀 眾方向,在東亞運動邁入產業化時代的今日,已成為運動明星賽場表現之外的重要課題。 工業革命後,全球產業資訊快速發展的社會下,今日的運動已開始產業化,面對全 球化下瞬息萬變的消費者,在世界紀錄日新月異的情況下,高水準的運動成績已漸漸開 始無法說服消費者買單入場支持運動選手。運動競賽成績並非吸引消費者觀賞的唯一誘 因,如何走出競技水準日益高漲的紅海,尋找觀眾喜愛支持的新藍海,本研究或許能提 供些許參考。 5.

(15) 第七節 名詞解釋. 一、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兩廣人稱為功夫,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 (後 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現今臺灣亦沿用此稱呼) ,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故 又稱「國粹」。. 6.

(1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李小龍的相關論著. 本節以李小龍的相關論著為主,時間向度上以 1963 年李小龍所出版的《中國基本 拳法》 (Chinese Gung Fu: The philosophical art of self-defense revised and updated.)至 2010 年李小龍之胞弟李振輝所出版的《李小龍 Bruce Lee My Brother-李振輝回憶錄》貫穿。 空間向度上以中國大陸、香港行政特區、美利堅合眾國,以中、港、美三地所出版的文 獻專書為本節為主要的探討對象,以下分別詳細做介紹。. 一、李小龍的專書研究成果. (一) 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關於《畫說李小龍》. 《畫說李小龍》的出現再度為中國截拳道普及事業畫上一條洋洋大觀的風景線,該 系列叢書共收錄大量的照片均為李小龍和截拳道的珍貴歷史資料,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有 關李小龍的最具規模及最具系統之作,其中有些題材已經塵封多年,今日才得以重新面 世。 其主編研究者廖錦華為中國大陸最富盛名之李小龍研究權威,他的一生都在追尋李 小龍。花盡畢生積蓄,傾其畢生之力,聯合眾多中國大陸的李小龍影迷,才於 2003 年 出版這套全華語世界最具規模之作。 本套叢書一共 27 本 (含前傳《寫真李小龍》) ,寫作方式是依李小龍從誕生自死亡, 依其生平按照時間的軌跡而作,每個時期就是ㄧ本,其共有: 《寫真李小龍》 、 《畫說李小龍—巨星誕生 A》 、 《畫說李小龍—一代童星 B》 、 《 畫 說 李小龍—進軍好萊塢 C》、《畫說李小龍—唐山大兄 D》、《畫說李小龍—精武門 E》、《畫 7.

(17) 說李小龍—猛龍過江 F》 、 《畫說李小龍—龍爭虎鬥 G》 、 《畫說李小龍—初入武林 I》 、 《 畫 說李小龍—截拳道宗師 J》、《畫說李小龍—截拳道示範 K》、《畫說李小龍—截拳道訓練 L》、《畫說李小龍—二節棍絕技 O》、《畫說李小龍—搏擊之王 N》、《畫說李小龍—截拳 道心法 M》 、 《畫說李小龍—死亡遊戲 H》 、 《畫說李小龍—練功秘訣 P》 、 《畫說李小龍— 表演精華 Q》 、 《畫說李小龍—語錄文采 R》 、 《畫說李小龍—比武實錄 S》 、 《畫說李小龍— 生活秘聞 T》 、 《畫說李小龍—軼事趣聞 U》 、 《畫說李小龍—巨星殞落 V》 、 《畫說李小龍— 死因揭秘 W》 、 《畫說李小龍—截拳道不死 X》 、 《畫說李小龍—紀念珍品 Y》 、 《畫說李小 龍—不朽英雄 Z》。 廖錦華於 2003 年此論叢出版時表示: 「在認識李小龍的過程中,令我感到最大的收 穫並不是這批收藏品。而是他帶動我的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力量,這對我的生活態度有 很大的幫助。我在認識李小龍的過程中,我在這裡找到與自己有相同語言的人。在李小 龍的感染下,我從小就不相信事物是一成不變的」。 (廖錦華等,2003Y) 而李小龍充滿魅力的笑容,自他成名後就逐漸消失了。李小龍是個戰士,他的生活 充滿動感,充滿火藥味。但他的內心卻嚮往平靜、和諧。從他在 1967 年把自己的理想 寫在字條上命名為《我的宏願》我們便可知道他追求平靜、和諧的願望。而達到這種內 心的境界,就是一筆生命中最珍貴的資產,如果他不是這麼早逝而又能在堅持個幾年, 相信他的願望會一一實現。當時那些令他最煩惱的。包括那些希望一下子飛上枝頭的挑 戰者、唯恐天下不亂的傳媒工研究者、欲把他當成搖錢樹的的片商、還有他自己近乎苛 刻的完美主義精神。要經過取得財富來換取平靜安逸的生活並不容易,因為能有這種心 態的人,一般就是本身不愛爭名奪利的人。但不管愛不愛,若要達到心願,就要經過爭 名奪利的的洗禮。 (廖錦華,2003U) 事實上對於一個都市人來說,想要淡泊名利時在 太難了,但困難又是不是絕對不行呢?那又未必,因為也有成功的範例李小龍雖然也追 求名利,但不一定喜歡爭名奪利。他只想利用自己的才華來換取合理的回報。但在這個 過程中人永遠不是ㄧ個個體,所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人難免。有一類人喜歡爭, 喜歡奪,並且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模式、慣性、甚至嗜好,一生都是如此。 (廖錦華等, 2003U) 8.

(18) 在商業世界裡面必定存在這類人,美其名曰就是一種動力,說穿了就是人性的醜 惡。李小龍並不是沽名釣譽之輩,以他高尚的情操,與這些動力分子混在一個圈中,最 後只有一個結果-煩惱。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管你選擇擔當什麼腳色,要得到, 就要付出,只剩把最後一柱本錢也奉上,那即是生命。正如選擇平靜的鄉野生活亦是一 樣。首先要犧牲豐富的物質享受。另外 ,能不能夠融入該門圈子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 問題。而且,在如此陌生的地方能夠保護自己與家人,同樣有會變成另一種壓力。世界 雖大,但能夠真正合一的容身之所,可能只有尺寸之地。佛家云:一得等如一失,一失 等如一得。這可不是玩文字遊戲,而是真理,自然定律。李小龍的成名代價不少,並不 是不開心那麼簡單,甚至與性命有關。 (廖錦華等,2003U). 表 2-1 廖錦華:畫說李小龍著作列表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名稱. 01. 廖錦華. 2003. 《寫真李小龍》. 02.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巨星誕生 A 》. 03.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一代童星 B》. 04.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進軍好萊塢 C》. 05.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唐山大兄 D》. 06.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精武門 E》. 07.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猛龍過江 F》. 08.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龍爭虎鬥 G》. 09.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初入武林 I》. 10.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截拳道宗師 J》. 11.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截拳道示範 K》. 12.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截拳道訓練 L》. 13.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二節棍絕技 O》 9.

(19)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名稱. 14.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搏擊之王 N》. 15.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截拳道心法 M》. 16.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死亡遊戲 H》. 17.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練功秘訣 P》. 18.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龍爭虎鬥 G》. 19.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初入武林 I》. 20.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截拳道宗師 J》. 21.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截拳道示範 K》. 22.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表演精華 Q》. 23.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語錄文采 R》. 24.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比武實錄 S》. 25.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生活秘聞 T》. 26.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軼事趣聞 U. 27.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巨星殞落 V》. 28.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死因揭秘 W》. 29.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截拳道不死 X》. 30.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紀念珍品 Y》. 31. 廖錦華. 2003. 《畫說李小龍—不朽英雄 Z》. (二) 愛的禮物-細鳳. 李小龍在家中排行老四,在年幼時他是一個相當調皮且體弱多病的孩子。李海泉與 何愛榆為了保護孩子便將李小龍取名細鳳,這是一個用來瞞過神明的計謀,讓神明以為 李小龍是個女孩。對李小龍而言,上有優秀的兄姊,下有成天陪他對練跳舞的好玩伴弟 弟,李小龍的童年過得極為愜意。即使這個時期的他並不熱衷於課業上,成天跳舞並處 處拜師學藝找人打架,使他的父母為此傷透了腦筋,但細鳳一直連接著李小龍與其原生 10.

(20) 家庭之間的關係。不論世上多少人認為李小龍是超人、是功夫巨星、在他的家人眼中, 他是他們心目中永遠的細鳳。 李小龍之弟李振輝在其 2010 年所出版的《李小龍 Bruce Lee My Brother-李振輝回 憶錄》中提到:「在二哥 (李小龍) 去美國以前,我和他相處了 11 年的時光。雖然日子 不算很長,但在那 11 年裡,我是他家裡最好的玩伴、他跳恰恰舞最好的舞伴、練拳時 最好的人肉木樁。他跟我講過很多故事,教過我很多道理,經過了年月的洗禮,歲數的 增長,我慢慢咀嚼出他說話裡的內涵:既豐富,又有深意。我一直都銘記在心,這是場 永不終止的回憶。你們大概會看到一個家庭怎樣影響一個生命、一個巨星的生命。大眾 眼中傳奇的巨星,其實也不是一下子就是巨星的。他的路是從小時候就走出來的,他還 未成為巨星之前,他的童年和少年可能就是他生命裡最平凡的一節。然而,能成為一代 傳奇。他的成長故事有怎可能跟平常人一樣?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長大?什麼土壤孕 育他對武學的追求?他的人生觀,他的喜怒哀樂。不過,無論他在世人眼中是一個怎樣 不可逾越的的巨人,可永遠是我心裡面最親、最好玩、最懷念的二哥-細鳳-李小龍。 (李振輝,2010) 」 李小龍的堂姊李秋勤在其 2002 年所出版的《永恆巨星的一生-李小龍》中提到: 文武兼收,學海無涯,衝破界線,即於大成,這四句話是他對於李小龍成功的評價。李 小龍的成功,是不斷學習,不斷研究。這兩點就是他成功的重要元素,李小龍時常提醒 自己:Never In The Top (永遠沒有最高者) 。他也認為也許今日站在事業高峰,但當站 在高峰上,原地踏步,不思進取,終有日禁不起衝擊退下來。所以當年李小龍在事業得 到成功時,在辦公室內仍存放一些他最失憶時用過的物品,用意是提醒自己,昔日失憶 的失憶日子不能再重現,好好把握現在的機會。李小龍更不斷從書中學習成功人士的要 訣,保持最佳狀態面對每日工作上的挑戰,現代人常說的居安思危的道理,當年的李小 龍已徹底滲透。 (李秋勤,2002). 11.

(21) 表 2-2 李小龍親人著作列表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01. 李秋勤、黃德超 2002. 《永恆巨星的一生-李小龍》. 02. 李振輝. 《李小龍 Bruce Lee My Brother-李振輝回憶錄》. 2010. 名稱. (三) 震驚藩幫的龍 Bruce Lee. 在李小龍的留美時期,李小龍勇敢而自信的人格特質就如同神所賜予的禮物般超 凡,感染生活周遭的每一個人。其中受他影響至深的三個人分別是他的妻子琳達 (Linda Lee Cadwell) 、西雅圖振藩國術館教練木村武之 (Taky Kimura) 與奧克蘭振藩國術館教 練詹姆斯李 (James Lee) 。在美國生活的第三年,大學時期的李小龍與他的幾個朋友向 學校承租停車場角落開設起他的西雅圖振藩國術館,學校中的各方團體朋友對這種名為 功夫的運動很感興趣,正是在這一時期,李小龍和木村武之成了好友 (Bruce Lee Enterprises, 2010) 。木村不僅成為李小龍第一批學生日後亦成為振藩國術館的第一批助 理教練,兩年的學習時光,木村與李小龍結下了堅定的友誼,因著李小龍的堅定支持, 木村武之投入了畢生三十餘年的愛與生命來傳承保護李小龍的武術哲學,直到李小龍逝 世。 1963年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裡,李小龍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琳達(Linda Lee Cadwell)。琳達對李小龍的認識起始於李小龍的學員在琳達的母校加菲爾德高中所開設 的中國哲學講座,並在夏天畢業後,在李小龍的華裔前女友蘇安凱 (音譯) 的介紹下開 始進入振藩國術館學習武術 (Bruce Lee Enterprises, 2010) 。過了不久,琳達發現眼前的 教練比訓練更加有趣。1964年李小龍和琳達結婚了。 (Bruce Lee Enterprises, 2010) 李小 龍與琳達婚後雙雙輟學,在告別了西雅圖與木村後,李小龍和琳達搬到奧克蘭建立了第 二所武術學校。在奧克蘭生活的這段時間,李小龍認識了詹姆斯李 (James Lee) 。兩人 成為堅定不移的朋友,詹姆斯李對李小龍的武術印象深刻,他希望能與李小龍開設一所 武術學校。 (Bruce Lee Enterprises, 2010) 因此,第二個振藩國術館嫣然成立。而詹姆斯 李不但成為奧克蘭振藩國術館最資深的教練,也盡其一生傳承著李小龍的武學。 琳達 (Linda Lee Cadwell) 在李小龍逝世後分別出版了《憶我亡夫李小龍》 (Bruce Lee: The Man Only I Knew.) 、《李小龍傳》 (The Bruce Lee Story.) 、《李小龍回憶錄 12.

(22) 1940-1973》 (Bruce Lee 1940-1973: Memorial Issue.) 、 《李小龍-人中之龍》 (Bruce Lee : Dragon.) 來回憶與紀念他與李小龍相處的那段時光,木村武之 (Taky Kimura) 出版了 《與龍共武-那段屬於我們的西雅圖時光》 (Regards from the Dragon: Seattle.) ,詹姆 斯李 (James Lee) 則出版了《我的武術訓練指南-關於截拳道》 (My Martial Arts Training Guide: "Jeet Kune-Do".) 來回顧兩人與李小龍習武的時光,並記錄著李小龍的武 藝哲學與武術思想。 木村武之在 2009 年所出版的《與龍共武—那段屬於我們的西雅圖時光》 (Regards from the Dragon: Seattle.) 中回憶到:李小龍是一個非常有教養的人,他從不放過任何一 個事實和情境,利用每一個機會來認識自己,作為一個讀書人,他能利用知識學問進行 反思,使智慧成為修身養性的工具。作為一個哲人,他能將具體的藝術準則運用於更廣 泛的的現實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真人。 詹姆斯李則在他 1974 所出版的《我的武術訓練指南 關於截拳道》 (My Martial Arts Training Guide: "Jeet Kune-Do".) 中回顧到:李小龍的一個真正超凡脫俗的特點是,一方 面他在學習或生活的同時,能傳達他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他能將所學的內在化或生活 化。無論他是在教學、表演、寫作還是說話,他都能展示自我發現的個人之路。 琳達後在 1978 年所出版的《憶我亡夫李小龍》 (Bruce Lee: The Man Only I Knew.) 一書中認為:李小龍的武術和電影中的形象都是簡單而真實地反映自我。從表面上看, 這是一種個人魅力。而從更深一層的角度來看,這種能裸露靈魂的魄力堪稱藝術之魂。 就像米開朗基羅,從一塊大理石雕琢出舉世聞名的大衛像,一個活生生的大衛像。李小 龍敞開他內心靈魂的層層外衣,向世界展示他的真我。. 13.

(23) 表 2-3 李小龍外籍親友著作列表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名稱. 01. Cadwell, L. L.. 1974. 《李小龍回憶錄 1940-1973》 (Bruce Lee 1940-1973: Memorial Issue.). 02. Cadwell, L. L.. 1978. 《憶我亡夫李小龍》 (Bruce Lee: The Man Only I Knew.). 03. Cadwell, L. L.. 1989. 《李小龍傳》 (The Bruce Lee Story.). 04. Cadwell, L. L.. 1993. 《李小龍:人中之龍》 (Bruce Lee: Dragon.). 05. Lee, B.,& Lee,. 1974. 《我的武術訓練指南:關於截拳道》 (My Martial Arts. J. 06. Kimura, T.,& Massengill, T.. Training Guide: "Jeet Kune-Do".) 2009. 《與龍共武—那段屬於我們的西雅圖時光》 (Regards from the Dragon: Seattle.). (四) 關於功夫-一場關於武術與自我的蛻變革命. 早期李小龍的武術主要來自於葉問的詠春,漸漸的他對武術的興趣提升到了哲學的 層次,在美國的許多場挑寡擂臺賽加速了他的自我探索,即使他獲勝了,但他仍非常失 望。因為即使他能夠三分鐘內收拾對手,但他無法在三分鐘內和氣勸阻對方 (Bruce Lee Enterprises, 2010) 。這是一個轉折的里程,就這樣詠春開始漸漸演變為截拳道。 在此期間,李小龍繼續練武,1964 年在美國奧克蘭的挑寡擂臺賽之後,他開始改變 他的武術,這段時間他廣泛閱讀,並開始大量寫作。在此期間,他寫下他的的一本武術 專書《中國基本拳法》 (Chinese Gung Fu: The Philosophical Art of Self-Defense Revised and Updated.) ,在他的遺作中可以了解到截拳道對於武術中的物理防治、心理戰鬥、哲 學根基以及激勵、自我實現和個人解放等前衛想法 (Bruce Lee Enterprises, 2010) 。 1967 年 7 月 9 日李小龍正式在洛杉磯的振藩國術館,確立其武道哲學「截拳道」(Jeet Kune Do) 正式命名,洛杉磯振藩國術館是李小龍生前最後親自授徒的武館,武術館位 14.

(24) 置在洛杉磯大學西街 628 號 (628 W College St, Los Angeles) ,截拳道的英文名稱是李小 龍請教洛杉磯加州大學 (UCLA) 的語言學教授後決定的,意思是「以拳攔拳」。 (維基 百科,2015) 在早期李小龍在洛杉磯教的主要是詠春功夫 (可參考其與其弟子李運-又名顏鏡 海所合著的《詠春拳》Wing Chun Kung-Fu.一書) ,後來開始融入一些全新的內容,比 如腿法以及將格鬥哲理運用於技擊之中 (維基百科,2015) 。李小龍認為:武術與任何 一門藝術一樣,是人類對自己的表達。有些表達意韻悠長,有些則符合理性 (在必要 時) 。然而,大多數的武術僅僅是機械式的表演某種固定的形式罷了 (Lee & Little, 1997C) 。 此時他的技擊術開始變化,但這種變化並非簡單地增加或混合某些不同的技術、方 法和結果,而是使技術變得更富效率且更符合哲理 (維基百科,2015) 。這是最大的誤 區。因為生活就是表達,表達就要創造,而創造決不是重複。記住,一切體系都是由人 所建立的,人永遠比體系更為重要。體系已經完成,而人還在成長 (Lee & Little, 1997C) 。 因而他將如此變化與武藝心得寫成了《李小龍技擊法的第一卷至第四卷》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 The Complete Edition.) 。根據李小龍逝世後琳達與其振藩國術館 教練弟子所整理李小龍生前手稿所出版的《截拳道之道》 (Tao of Jeet Kune Do.) 中表示 攔截是李振藩技擊術的基石,主動的以攻為守的攔截可運用多種方法去實現。它不是阻 擋的意思,但它可作為一種積極的防禦方法來化解迎面而來的打擊 (維基百科,2015) 。 因此,武術從根本上說就是身體動態的表達,最重要的是表達自己內心的人。武術是人 類內心─如憤怒與恐懼─的真實表現。在所有這些人類的自然本性 (我們都曾體驗過) 之下,在一切動盪干擾之中,一名真正的武術家能夠始終做他自己 (Lee & Little, 1997C) 。 攔截意味著在對手進攻之當時或進攻之前阻止他,大多數技擊術是建基於單純的進 攻和被動的防守之上,而在當時攔截已成為截拳道的首要技擊原則之一 (維基百科, 2015) 。勝負輸贏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此刻要做什麼,以及在特定時刻要全心全意做 到最好,不去空想未來結果如何 (Lee & Little, 1997C) 。 15.

(25) 因此,作為一名武術家,即意味著成為一名生活的藝術家。生活是不斷前進的過程, 你應該在此過程中保持流動,不斷去發現自己、實現自己、昇華自己 (Lee & Little, 1997C) 。 李小龍對於武術專業與運動訓練的悉心。除了實際與學生的對練中展現外,因為長 期劇烈的有氧訓練和重量訓練。他的腹部和前臂的鍛煉尤為卓著。練武之外,閱讀一直 是李小龍的最愛。李小龍大部分的時候訓練都相當嚴苛,這是他對於武術的熱忱,但這 份熱忱卻也成為日後他受傷的隱憂。1970 年的某一天,李小龍沒有熱身,直接拿起 125 磅重的槓鈴,做了「早安運動」練習,李小龍受傷了。經過一番痛苦和多次檢查,醫生 確定他傷害到第四骶關節.他被奉命需要完全臥床休息,他告訴記者,他永遠不會質疑武 術,未來半年,李小龍只能待在床上。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鬱悶和痛苦的時候,李 小龍重新確定目標,並加以埋首寫作。 (Bruce Lee Enterprises, 2010) 在這段時光中,李小龍共出版了以下 7 本武學著作: 《中國基本拳法》 (Chinese Gung Fu: The Philosophical Art of Self-Defense Revised and Updated.) 《詠春功夫》 (Wing Chun Kung-Fu.) 《截拳道之道》 (Tao of Jeet Kune Do.) 《李小龍技擊法第一卷至第四卷》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 The Complete Edition.) 其中《李小龍技擊法》原著為分為的一卷至第四卷,筆者購買閱讀的則是 2008 年 所出版的四合一合訂本) ,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的許多思想著作得以被保存下來 (Bruce Lee Enterprises, 2010) 。而這 7 本李小龍親自著述的武學原著也被李小龍研究學界公認 為是李小龍七大武學原著。. 16.

(26) 表 2-4 李小龍本人著作列表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名稱. 01. Lee, B.. 1963. 《中國基本拳法》 (Chinese Gung Fu: The philosophical art of self-defense revised and updated.). 02. Lee, Y.,& Lee,. 1967. 《詠春功夫》 (Wing Chun Kung-Fu.). (由其弟子李運. 出版). B. 03. Lee, B.. 1975. 《截拳道之道》 (Tao of Jeet Kune Do.). 04. Lee, B.,&. 2008. 《李小龍技擊法第一卷至第四卷合訂本》 (Bruce Lee‘s. Uyehara, M.. fighting method: The complete edition.) (2008 年重新 發行). (五) 永遠的懷念-關於李小龍圖書館. 為永存振藩截拳道—這門由李小龍所創立的武道文化藝術,李小龍夫人琳達女士在 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的幫助之下授權,由著名的武學專職作家,也是世界有名的李 小龍研究專家—約翰立托 (John Little) 整理、出版的一系列有關李小龍的武學、成長歷 程及接受採訪的談話內容的權威著述,從 1993 年開始,陸續整理推出了一套最新的經 典李小龍著作論叢-「李小龍圖書館 (Bruce Lee Library) 」叢書。 「李小龍圖書館」是由李小龍遺孀琳達女士授權審稿,並由振藩國術館最資深的教 練也是李小龍留美時期的最佳夥伴木村武之審訂,由著名的武學專職作家,也是世界有 名的李小龍研究專家—約翰立托 (John Little) 整理、出版的一系列有關李小龍的武學、 成長歷程及接受採訪的談話內容的權威著述,原計劃是推出 12 本,現已出版 13 本 (含 別冊專題雜誌一本) : 「李小龍圖書館」論叢半數由由美國查理斯.E.塔托出版公司 (Charles E. Tuttle Publishing House) 出版。共出版論叢 12 卷、專題特刊一冊,全部根據未曾發表過的李 小龍生前武學筆記、書稿、剪報冊、電視廣播採訪談話錄音及大量動作照片等第一手資 17.

(27) 料綜合、編輯、整理而成,被國際李小龍研究界公認為近年出版的、有關李小龍最重要 的一套權威專著。 根據以下著作表以下將分別介紹:. 1.《李小龍:龍之信函》 (Bruce Lee: Letters of the Dragon.). 該書於 1993 年 3 月出版,書中收集了李小龍從 1958 年到 1973 年間寫給朋友友及 弟子們的信函,是研究李小龍的內心世界及成長歷程的又一不可缺少的經典著作。. 2.《李小龍:猛龍之道》 (Bruce Lee: The Tao of the Dragon Warrior.). 該書於 1996 年出版,書中運用大量珍貴照片,詳細闡述與分析李小龍的成功之道, 也是協助研習者走向武學頂峰的必備書。. 3. 《李小龍:勇士之心》 (Bruce Lee: The Warrior Within: The Philosophies of Bruce Lee.). 該書於 1996 年出版,是一本專門用來闡述李小龍的內心世界與武學思想的有關截 拳道之內涵的權威著作。. 4. 《李小龍:截拳道》 (Bruce Lee: Jeet Kune Do: Bruce Lee's 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 該書於 1997 年出版,書中收入了大量李小龍從未公開過的動作示範照片及手繪動 作示範圖,並首次向世人全面展示了李小龍生前所製定的訓練計劃,故為後期的七大原 著中的重點中的「重點」。. 5.《李小龍:猛龍語錄》 (Bruce Lee: Words of the Dragon: Interviews, 1958-1973.) 18.

(28) 該書於 1997 年出版,書中收錄了李小龍從 1958 年到 1973 年所接受的各種採訪的 談話記錄及發表在各種雜誌上的論文,是深入研究李小龍及其截拳道的不可缺少的理論 指導性的著述。. 6. 《李小龍:功夫之道》 (Bruce Lee: The Tao of Gung Fu: A Study in the Way of Chinese Martial Art.). 該書於 1997 年出版,是根據李小龍於 1964 年寫成的《功夫之道》整理出版的。是 研究李小龍的早期的功夫系統的不可多得的指導專書。. 7.《李小龍:肢體表達的藝術》 (Bruce Lee: The Art of Expressing the Human Body.). 該書於 1998 年出版,是首本專門用來講授李小龍的身體訓練方法及營養調配的專 書,故其珍貴性自不必說。. 8.《李小龍:世界大師》 (Bruce Lee: Words From a Master.). 該書於 1998 年出版。在本書中,研究者探討李小龍對於演藝界、武術界、西方文 化對東方文化看法的轉變等方面探討李小龍所帶來的改變。. 9. 《李小龍:金龍的非凡一生》 (Bruce Lee: The Celebrated Life of the Golden Dragon.). 該書於 2000 年出版。該書視一本記錄許多李小龍關鍵與光榮時刻的鉅作。其重收 錄許多李小龍身為演員、武藝愛好者,與其周遭之人的大量劇照圖片。. 10. 《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 (Striking Thoughts: Bruce Lee's Wisdom for Daily Living.) 19.

(29) 該書於 2001 年出版。本書書名中《醒思錄》取自李小龍在閱讀克里希那穆提的著 作《最初與最終的自由》後,寫下一系列格言時所擬的標題。本書收錄的《醒思錄》均 摘自李小龍與記者、朋友、同事之間的談話採訪與通信。《醒思錄》就這樣成為他思想 的結晶,他也由此被視為一名特殊的作家或哲學家。. 11.《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 (Bruce Lee: Artist of Life.). 該書於 2002 年出版,多年以來,李小龍主要因傳授精湛的武藝而聞名於世,他所 教授的徒手格鬥術名傳天下。《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卻告訴我們關於李小龍生活的 另外一面。李小龍不僅是詩人、哲學家、科學家 (身體和思想的科學家) ,而且還是一 個演員;不僅身兼製片人、導演、作家、舞蹈編導、武術家的角色,而且還是丈夫、父 親以及朋友。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生活之中,因為他對生活和知識的熱情,任何在熒 屏上或現實中認識他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被他的魅力和仁愛所吸引。李小龍是一個求 知欲極強的人,他不僅廣泛涉獵大量的書籍,而且會反复思考那些曾經引起他共鳴的觀 點,將東西方最敏銳的思想融為一爐,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自我發現的哲學。 在本書中,約翰立托收集了李小龍創作的一些作品,它們都是關於武術和生活的藝 術。李小龍的妻子琳達在為本書所寫的序《藝術家之路》中,探討了李小龍關於功夫、 哲學、詩歌、截拳道、表演和自我認識方面的想法及其取得的成果。本書還挑選了李小 龍所寫的一些信函。這些信件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他是如何將他的想法付諸實際的,還 有他給朋友所提的懇切的建議和各種來往通信。另外,書中也選取了李小龍生前寫的文 章的不同改稿。這樣讀者就可以看出,多年來李小龍的思想發展的心路歷程,他的思想 是如何逐漸發展演變的,如何走向成熟。從這些所有的信函裡,無論是作為演員,還是 作為武術家,我們可以窺見到,他每日生活中的所想所思,以及一個真實的李小龍。 李小龍的私人圖書館收藏了大量不同主張的偉大哲學家與不同文化的聖賢名人的 著作,這使他能夠廣泛地了解各類人—而不僅限於他所認識的身邊人—是如何看待生命 的快樂與痛苦的。對於像李小龍這樣的人來說,這些不同的觀點僅僅是一種工具,他們 20.

(30) 希望去體驗各種思想,讓自己的頭腦更加清晰,而不是在生命變得盲目與不明確之後獲 得某些結論。李小龍認為,在通常情況下,一個武斷的結論僅僅是一個點,思想的遠航 將會在此停留。. 12.《李小龍:勇士的旅程》 (Bruce Lee: A Warrior's Journey.). 該書於 2002 年出版。本書探討這位當年口袋只裝著一百美元的青年如何勇闖美國 這個夢想的國度來向世人展現與實踐他的抱負與理念。而當他在華納至片遭遇工作瓶頸 時,又如何回香港開啟,甚至力爭上游重返好萊塢的精彩傳奇。經由本書我們可以認識 到李小龍的旅程就如同《戰神史詩奧德賽》般的是一場勇士的旅程。. 13.《李小龍:振藩截拳道核心要義官方出版專題雜誌》 (Bruce Lee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Jun Fan Jeet Kune Do Nucleus, March 2001: Single Issue Magazine.) 該書為李小龍圖書館系列的專題別冊,此書於 2001 年出版年。. 表 2-5 約翰立托:李小龍圖書館著作列表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名稱. 01. Lee, B.,& Little,. 1993. 《李小龍:龍之信函》 (Bruce Lee: Letters of the. J. 02. Lee, B.,& Little,. dragon.) 1996. J. 03. Lee, B.,& Little,. warrior.) 1996. J.. 04. Lee, B.,& Little, J.. 《李小龍:猛龍之道》 (Bruce Lee: The Tao of the dragon. 《李小龍:勇士之心》 (Bruce Lee: The Warrior Within: The Philosophies of Bruce Lee.). 1997. 《李小龍:猛龍語錄》 (Bruce Lee: Words of the Dragon: Interviews, 1958-1973.). 21.

(31)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名稱. 05. Lee, B.,& Little,. 1997. 《李小龍:功夫之道》 (Bruce Lee: The Tao of Gung Fu:. J. 06. Lee, B.,& Little,. A Study in the Way of Chinese Martial Art.) 1997. J. 07. Lee, B.,& Little,. Lee's 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 1998. J. 08. Lee, B.,& Little,. Lee, B.,& Little,. 1998. Lee, B.,& Little,. 2000. Lee, B.,& Little,. 《李小龍:金龍的非凡一生》 (Bruce Lee: The Celebrated Life of the Golden Dragon.). 2000. J. 11. 《李小龍:世界大師》 (Bruce Lee: Words From a Master.). J. 10. 《李小龍:肢體表達的藝術》 (Bruce Lee: The Art of Expressing the Human Body.). J. R.,& Wolff, R. 09. 《李小龍:截拳道》 (Bruce Lee: Jeet Kune Do: Bruce. 《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 (Striking Thoughts: Bruce Lee's Wisdom for Daily Living.). 2001.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 (Bruce Lee: Artist of Life.). 2002. 《李小龍:勇士的旅程》 (Bruce Lee: A Warrior's. J. 12. Little, J. R.,& Little, J.. 13. Little, J.. Journey.) 2001. 《李小龍:振藩截拳道核心要義官方出版專題雜誌》 (Bruce Lee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Jun Fan Jeet Kune Do Nucleus, March 2001: Single Issue Magazine.). 由上文可知,李小龍留給後世的遺產思想大多是尤其本人以及其身邊的親朋好友所 出版,或是由其親友提供資料給專業武學作家寫作,並由其親友審稿出版。另外由於中 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使過去無法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李小龍在解禁之後,其傳奇的一 生,吸引風靡了廣大的神州大眾於今日仍不輟。由於中國大陸對於李小龍的出版品過 22.

(32) 多,因而本文只選擇最具學術完整性以及保存價值的《畫說李小龍》作為選輯探討,希 望能提供後續研究者研究的方向。. 第二節 李小龍的相關學術研究. 本節以李小龍的相關學術研究為主,時間向度上以 1974 年離蔚所出版的《認識一 個人李小龍傳奇 (布洛克著) 讀後》至 2010 年黃仲丘所出版的《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 之幻想主題分析》貫穿。受限於作者對於國外的研究文獻資料庫不甚熟悉 所收集到的 相關學術文獻較支離破碎 因而本節在空間向度上只以台灣所出刊的李小龍相關學術研 究為本節為主要的探討對象,以下分別詳細做介紹。. 一、期刊文章. 在期刊文獻方面,研究者以李小龍為提名與關鍵字搜尋國家圖書館期刊資料庫群與 華藝線上圖書館共找到 7 篇期刊文獻。 由下表可知:總體而言,現今臺灣對於李小龍的研究大多皆著重於其演出影片上的 議題。而在其中,認識一個人《李小龍傳奇》 (布洛克著) 讀後、現代英雄與反英雄- 李小龍後的功夫片、李小龍 (1940-1973) 、李小龍 (一九四0至一九七三) 、功夫皇帝 李小龍逝世 30 周年特輯、電影藝術中的東方修辭視覺化研究-以電影《李小龍傳》為 例等期刊皆是受到 1974 年布洛克所出版的《李小龍傳奇》所影響所給予的迴響與紀念 特輯,該著作於 2008 年已改拍成電視劇《李小龍傳奇》。. 23.

(33) 表 2-6 李小龍相關研究期刊列表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名稱. 01. 離蔚. 1974. 認識一個人《李小龍傳奇》 (布洛克著) 讀後. 02. 焦雄屏. 1988. 現代英雄與反英雄-李小龍後的功夫片. 03. 關國煊. 1988. 李小龍 (1940-1973). 04. 徐步臺. 2000. 李小龍 (一九四0至一九七三). 05. Look 編輯部. 2003. 功夫皇帝李小龍逝世 30 周年特輯. 06. 加藤正英. 2005. 燃燒中的亞洲:李小龍脫殖民的動力敘述. 07. 孫祖玉. 2008. 電影藝術中的東方修辭視覺化研究-以電影《李小龍 傳》為例. 二、學位論文. 在學位論文方面,受限於研究者能力,目前於臺灣所出現的以李小龍為探討對象的 學位論文只有: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之幻想主題分析、與享樂與現實之間:李小 龍功夫電影中的幻想兩篇。經由研究者探討,李小龍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仍然具有學術上 的熱度與影響力,但在臺灣卻是一個還少有學位與專書論著的研究對象。經由研究者長 時間探尋,研究者本身並不認為李小龍的武打電影屬於幻想範疇,因而本研究希望探尋 的事實質可論,有憑有據的李小龍本身。 表 2-7 李小龍相關學位論文列表 編號. 研究者. 年代. 名稱. 01. 秦詩怡. 2006. 享樂與現實之間:李小龍功夫電影中的幻想. 02. 黃仲丘. 2010. 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之幻想主題分析. 由上可知李小龍在台灣學術圈內相較於中國大陸、香港、美國而言,李小龍已是一 24.

(34) 個越來越少被人所探討的現象與對象。尤其是在電影《葉問》上映後,由於《葉問》電 影打著李小龍師父的名號大賣,使得李小龍在台灣已經成為較少被人探討的明日黃花 了。筆者個人認為傳奇恆久遠,經典永流傳,李小龍如此富有戲劇性與張力的傳奇一生, 其所留給後世的資產李英被大眾所再次了解並欣賞的。. 第三節 關於武術. 一、武術運動概述. 武術是以肢體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競技的技術。前者之內容為鍛鍊身體各部位以攻 擊對手,種類分為踢打拿摔四大類;後者則以刀、槍、棍、劍、鞭、鏢、鎚、矛、鈀、 弓等冷兵器為主。武術雖是互相格鬥的技術,但學習武術除了作格鬥用外,學習的原因 也可能是為了防衛、競技。現代武器 (火炮、電子形式) 廣泛運用後,冷兵器逐漸被淘 汰,間接導致以冷兵器與肉體為武器的攻擊技術在戰場上式微。武術一詞一般會直接聯 想到東亞,不過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其特別的武術。歐洲最早是在 1550 年開始使用武術 的英文 (martial arts) 。1639 年英國一本擊劍的書也提到此一詞語,特別用來強調擊劍 的「科學和藝術」。 (維基百科,2014) 「武術」這詞語,目前發現的第一個記載是負面的。南朝宋的太子舍人,顏延之 (384 ~456) 做了首四言詩《皇太子釋奠會作》:「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庶士傾風,萬流仰 鏡。」意思是「廢止武術,促進文學。使百姓佩服,大家仰慕好榜樣。」但是此句中的 「武術」應該是指「軍事」。此詞後來還有在明朝用。李漁的《閒情偶寄•種植部》:「自 幼好武術。」也稱功夫。武術的英文 martial arts 是來自拉丁文,和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 爾斯有關,意義為「瑪爾斯的藝術」。 (維基百科,2014) 中華武術淵遠流長,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廣泛的大眾基礎,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活 與鬥爭實踐中逐步積累與發展的起來的一項寶貴文化遺產。武術的內容豐富多姿、形式 多樣、風格獨特,它具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鍛鍊意志、陶冶性情、競技比賽、娛樂 25.

(35) 觀賞、交流藝術、增進友誼的功能。武術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價值與民族文化特色的中 華傳統體育項目。. 二、中華武術概說. 中華武術是以攻防技擊為主要技術內容,以套路演練和搏鬥對抗為其運動形式,注 重內外兼修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武術的技術內容為攻防技擊,在世界文化史中,技擊技術並非中國所獨有,不同的 經濟文化,不同的民族性格會造就各種技擊技術。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以自己 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審美概念,經歷歷代宗師的砥礪揣摩,千錘百鍊而 形成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技擊技術。中華武術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 動作為其主要內容。 (李德祥,2006) 通過徒手或借助於各種器械的身體運動來表現攻 防格鬥的能力,中華武術的技擊方法豐富多變。如踢法有:勾、踩、掃、彈、蹬、踹、 剷、點、擺、纏等。打法有:沖、劈、砍、挑、砸、盎、掃、崩、貫、撩、扣、鞭等拳 法。以及劈、砍、切、削、推、按、壓、拍、扇、穿、插、抹、挑等掌法。還有各種摔 法、拿法、肘法、膝法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技擊方法 。 (李德祥,2006) 套路運動與搏鬥對抗運動是中國武術的兩種運動形式。中國武術的運動形式既有套 路亦有對抗。其技擊性質既可通過套路演練形式體現出來,又可通過徒手、器械等對抗 運動形式體現出來。套路演練內容包括競技長拳、南拳、太極拳、刀劍棍及各種傳統套 路等等,搏鬥對抗的內容則包括了散打、擒拿、太極推手、長短兵器的對抗等等。 (陳 永輝、潘春娥,2006) 內家與外家之說見與清代初期。當時內家拳是明末清初的一種拳法,而外家拳則多 指少林拳法。到了民國初期,凡主於搏人,亦足以通利關節者,概稱外家拳。凡注重以 靜制動,得於導引者為多,概稱為內家拳。後來,人們將太極、形意、八卦皆歸類為內 家拳。 (陳永輝、潘春娥,2006) 中國武術是一種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武術是傳統的、固有的、 26.

(36) 他在民族文化的總體氛圍中孕育、產生、發展、自然地融匯了易學、哲學、中醫學、倫 理學、兵學、美學、氣功等多種中華傳統文化思想與文化觀念。武術注重內外兼修。諸 如整體觀、陰陽觀、形神論、動靜說、剛柔說,逐步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運動文化體 系,武術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也是中活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 三、中華武術的源流. 武術在中華文化中具有著深遠的歷史,它的誕生,起源於中國遠古先祖的勞動生產 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居住的地方多為森林之處,四野林海茫茫,在密林深處與灌木叢中 棲息著各種兇猛龐大的野獸。在原始社會中生產力級低下的社會條件中,人類為了生存 需要,就必須要依靠群體力量來與自然界搏鬥。在進行覓食與狩獵等活動時不單憑拳打 腳踢閃躲等徒手動作與野獸搏鬥。亦拿起石頭、木棒與野獸抗爭,逐漸積累了劈、砍、 刺等技能。這些原始型態的攻防技能雖然未臻成熟,卻是武術運動成形的物質基礎。 (徐 元民,2005) 春秋戰國之後,列國爭雄圖霸,很重視技擊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為選拔士卒,每 年春秋兩季舉行角試。此時期,擊劍盛行,在《呂氏春秋》與《莊子.說劍》中均有紀 載。 (吳文忠,1957) 1928 年,國民政府於南京成立了中央國術館,該組織成立後,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 多家國術館。中央國術館曾與 1928 年與 1933 年與南京舉辦了兩屆國術會考,進行拳術、 腿法、兵器、散打與摔角等比賽。1936 年國民政府組織了中國武術旅行團訪問東南亞。 同年,中華武術隊遠赴柏林與第十一屆柏林奧運上進行開幕表演。 (徐元民,2005) 關於李小龍所認識的武術,李小龍認為,我們所謂的空手道、柔道、中國武術等都 是格鬥技術的一部分,都包含在所謂的武術 (martial arts) 之下。 (龍之百科,2001) 李小龍曾經研習的武術包含:詠春拳、洪拳、鶴拳、節拳、功力拳、蔡李佛、譚腿、 擊劍、空手道、跆拳道、太極、柔道、螳螂拳、西洋拳擊,同時亦學習泰國拳、柔道、 空手道、法國拳、西洋拳與西洋角力 (龍之百科,2001) 。 27.

(37) 李小龍生前曾表示: 「武術 (martial arts) 包含所有的格鬥技術 (combat skill) ,例如 空手道、柔道、中國功夫、或者中國武術 (Chinese boxing) ,隨便你怎麼稱呼它,它們 都是搏鬥中的格鬥形式 (combat form fighting) ,當然還有合氣道、跆拳道等等」 (龍之 百科,2001) 。 而李小龍在創立截拳道的初期,以詠春拳為基礎,總共加入了 26 種武術的精華在 其中。後來在李小龍弟子伊魯山度所開設的伊魯山度武術學院為了因應時代變遷與武術 的型態,更加擴增為 44 種的武術精華。今日的李小龍學研究學者們大多認為截拳道是 一種思想、一種核心概念,而李小龍以中華武術為中心,由複返簡創造了截拳道的上位 概念拳法。 (龍之百科,2001). 四、武術的價值. 武術運動在中華民族流傳了數千年而未被歷史所淘汰,這說明了武術是隨歷史的進 程所不斷發展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武術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在強調世界和平 的當今世紀,武術更具有與時代價值相契合的社會價值。. (一) 武術的健身價值. 首先,武術學習是經由人體運動所實現的。從事武術運動者可根據自身條件,只要 進行適度的身體運動就能夠增進健康。其次,中國人注重養生之道,武術在發展過程中 始終受到中國養生導引之術的影響滲透,因而從事武術運動有利於調節神經系統、陶冶 性情、舒緩壓力。另外,武術具備豐富的內涵與演練形式,對人體健康有多方面的影響, 並相互補充,可以全面的促進人類身體素質的發展。 (陳永輝、潘春娥,2006). 28.

(38) (二) 武術的技擊價值. 武術除了是一種武技,也是一種技擊技術,從事武術運動一方面可以全面地提高人 類的身體素質,而隨著體能的增強也必然會提高人類進行技擊對抗的能力。另一方面習 武者通過武術鍛鍊也可以學會一些攻防技擊技術,直接提高從事武術運動者進行技擊對 抗的水平。如擒拿格鬥、散打技術、民間武術的各種功法招式等等。 (陳永輝、潘春娥, 2006). (三) 武術的觀賞價值. 武術既是一種人類的身體活動技能,具有人體運動的大眾審美價值,又是一種武 技,能表現人類在攻防技擊時的技巧與能力,所以武術又具有一種含有技擊性質的神祕 色彩與審美價值。同時它具有單練與對練等多種對抗形式。既有套路演練與對抗演練, 使武術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多樣觀賞需求。由於有些武術運動歷經中國大陸近代的新武 術運動的加工與改造,因而使現代武術運動具備有一定的藝術性質,使得普羅大眾在觀 賞武術運動的過程中能得到一種情緒上的滿足與享受。武術對於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具 有重要作用。 (陳永輝、潘春娥,2006). (四) 武術的教育價值. 武術訓練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長年有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長期從事武 術運動,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於進取的良好習性與意 志品德。另外,武術一向重視禮儀、講求道德、尚武崇德,所謂武德即掌握武技的人所 應具備的道德。包括尊師愛友、講理守信、見義勇為、不凌弱逞強等品德。習武者在學 習武術時注重武德,可以強化人類的社會責任感,為提高自我修養與維護社會的正常秩 序起積極作用。 (陳永輝、潘春娥,2006) 29.

(39) (五) 武術的經濟價值. 武術與其他運動項目一樣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經濟價值,首先,鍛練武術可以增強 人類體質,而增強人類體質除了可以帶動社會健康衛生福利支出減少外,亦是國家國力 的體現 (陳永輝、潘春娥,2006) 。另外,武術作為一項文化商品,現代興武術在結合 體操與舞蹈等表演運動形式亦可以與影視表演產業相結合,創造票房產值。. 第四節 文獻總結. 本章為探討本論文所需要且為前人所遺留下來的文獻軌跡。本章可分為三大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在於探討李小龍的相關論著,第二部分為李小龍之學術研究。關於李小龍 的相關研究部分,總體而言,現今臺灣對於李小龍的研究大多皆著重於其傳媒電影上的 議題。 本章第三部分則探討武術的概念。武術是以攻防技擊為主要技術內容,以套路演練 和搏鬥對抗為其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並且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徒手武術與兵器武術是世界武術的兩種運動形式。再者、本章提及中華武術的源流,武 術的外傳世界性推廣使中華武術逐步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運動文化體系。今日的武術 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本章提及武術的分類, 論及武術與時代價值相契合的社會價值。今日的中華武術共有健身價值、技擊價值、觀 賞價值、教育價值、經濟價值等。. 30.

(4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欲以李小龍為題,以武藝人生來探討李小龍的魅力,本研究採用歸納研究 法,並採用單一個案設計來探討李小龍。.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關於歸納法 歸納法 (Induction) ,意指由特殊的觀察發展成一般原則的邏輯模式,並解釋原 因,這就是歸納法。由於本研究採用歸納法,研究者便會是以詳細的觀察為出發點, 然後朝向抽象的推論以及觀念移動。當本研究開始進行時,可能只有一個主題或一 些模糊的概念。而當研究者開始進行觀察後,我會去修正這些概念,發展實證的推 論,並確認初步的關係。 (Neuman, 2006). 二、關於歸納推理. 由於這些推理而得的結論,是否為真,與前提所根據的基礎的真偽,密切相關, 是以確認前提是否為真,便顯得格外重要 (王文科、王智弘,2009) 。 如何確認前提是否為真,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首先倡導 認知的新方法,以為研究者應當採用直接觀察的方法,觀察許多個別現象,以取得 事實或證據,俾獲致一般的結論或原理,這種歸納歷程,係由觀察特定的現象開始, 終而獲致原理原則,使得推理的方法,避免ㄧ些冒險。 (王文科、王智弘,2009) 培根所倡導的歸納法,是邏輯領域的新方法,為當時的科學家所廣泛採用,不 像演繹推理會受錯誤的命題、語文符號的不當與曖昧,或缺乏證據等影響,因此藉 31.

(41) 由歸納推理所獲得的資訊,如屬可靠,可以協助研究者做合理的決定 (王文科、王 智弘,2009) 。. 三、關於歸納法的科學資料分析. 根據前面所述,可知演繹法與歸納法各有優缺點,現今學者大多採用統整方式, 結合兩種推理方法的重要部分,形成新的資料分析方法 (王文科、王智弘,2009) 。 採用科學方法的資料分析方法的研究者,先從觀察現象入手,根據結果,歸納而得 到假設,再從假設,演繹其邏輯涵義。演繹而得的結果,再予以分析並詮釋發現。 詳細的科學資料分析請見本章第六節 資料分析 (王文科、王智弘,2009) 。.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依據.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探討的主題如以下架構圖所呈現:. 32.

(42) 李小龍 生平. 李小龍 武道境界. 李小龍 演藝開展. 圖 3-1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依據. 如上述,關於李小龍武藝人生方面的論述極為豐富,其規範之多,條目之細,釋義 之詳,是其他史學中不多見的。就其主要而言,本研究選擇以「李小龍生平、李小龍武 道境界、李小龍演藝開展」三大主題為研究核心並作為本研究的研究依據。.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欲探討李小龍的武術魅力。由於李小龍逝世已久,但遺留下來的第一手文獻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proceed, we construct a t-motive M S 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t has the GP property and its “periods”Ψ S (θ) from rigid analytic trivialization generate also the field K S ,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7] C-K Lin, and L-S Lee, “Improved spontaneous Mandarin speech recognition by disfluency interruption point (IP) detection using prosodic features,” in Proc. “ Speech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maintenance and repair works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school and her maintenance agent(s) to rectify defect(s) as identified in routine and regular inspections. Examples of works

 name common laboratory apparatus (e.g., beaker, test tube, test-tube rack, glass rod, dropper, spatula, measuring cylinder, Bunsen burner, tripod, wire gauze and heat-proof

• If the same monthly prepayment speed s is maintained since the issuance of the pool, the remaining principal balance at month i will be RB i × (1 − s/100) i. • It goes without

• If the same monthly prepayment speed s is maintained since the issuance of the pool, the remaining principal balance at month i will be RB i × (1 − s/100) i.. • It g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