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審計品質與侵占效果之調節效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審計品質與侵占效果之調節效果"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審計品質與侵占效

果之調節效果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9-2410-H-151-010- 執 行 期 間 : 99 年 08 月 01 日至 100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會計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沈文華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林冠慧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吳盈槿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黃士容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唐琇萍 報 告 附 件 :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0 月 28 日

(2)

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 - 審計品質與侵占效果之調節效果 摘要 本研究以負債比率作為公司資本結構的代理變數,以裁決性應計數絕對值作為盈餘管理幅 度的代理變數,來探討公司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之間的關係,並且檢驗資本結構與盈餘管 理之間的關係,是否會受到事務所審計品質與控制股東侵占效果的調節。研究結果發現(1)在 不區分樣本的情況下,公司負債比率與其盁餘管理幅度具正向關係,顯示負債比率較高之公司 具有較大的盈餘管理幅度。(2)負債比率「過高組」的盈餘管理幅度顯著大於負債比率「較低 組」(3)以高負債比率組且具有正裁決性應計數之公司為樣本時,負債比率提高,其裁決性應 計數反而會降低;但若以具有負裁決性應計數且為高負債比率組之公司為樣本時,負債比率提 高,負裁決性應計數的情況會更加嚴重。(4)由大型事務所簽證,有助於抑制負債比率與盈餘 管理之間的正向關係。(5)產業專家及控制股東的股份盈餘偏離差,對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 度之間關係的影響並未達到顯著水準。 關鍵詞:資本結構、盈餘管理、審計品質、侵占效果

The relation between capital structur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Moderating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and entrenchment effect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capital structur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debt ratio and absolut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s proxies respectively, and to examine whether audit quality and deviation between voting rights and cash flow rights possessed by controlling owners affect the relation between debt ratio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empirical results find (1)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debt ratio and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2)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the firms grouped into “very high debt ratio group”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firms grouped into “very low debt ratio group”; (3) there exists a negative(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debt ratio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 using the firms belonging to “very high debt ratio group” and having positive(negativ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s samples; (4) big audit fi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s in moderating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debt ratio and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5) the effect of industry specialist and the deviation between voting rights and cash flow rights possessed by controlling owner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debt ratio and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insignificant.

(3)

壹、緒論 公司資本結構之形成,主要乃是公司管理當局(以下簡稱「管理當局」)在公司各個資金需 求階段,配合當時資本市場環境,考量資金成本、交易成本、取得方便性、時效性及對控制權 的影響等因素之下,採行適合當時環境條件下的融資決策,而逐漸累積的結果。公司在規模擴 大的過程中,因資本支出的需要,必須透過各種方式籌措所需之資金。這些籌資方式可簡單分 成「發行權益證券」及「對外舉債」兩大類。由於管理當局在選擇籌資方式時,涉及對資金取 得成本、使用期間、契約限制,以及對盈餘分配與控制權影影程度的考量,因此在公司資本形 成過程中所作的各項選擇,也隱含著管理當局對於公司資本結構的想法。理論上,在管理當局 心中應該存有一個最適資本結構(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的目標,管理當局可以透過融資決策 的調整,引導公司往最適資本結構來發展,此即「靜態抵換理論(static tradeoff theory)」的觀點。 靜態抵換理論認為公司最適資本結構,乃是管理當局在權衡負債的稅盾效果與破產成本下,所 產生的均衡結果,當資本結構偏離最適比率時,管理當局會藉由提高(或降低)負債比率,使其 資本結構回歸最適比率的水準。

相對於靜態抵換理論對最適資本結構的看法,「融資順位理論(pecking order theory)」認為 最適資本結構並不存在,而且管理當局在面對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的選擇時,會偏好選擇內部 融資,而在舉債與發行混合型證券(hybrid securities)或權益證券的選擇上,會偏向利用舉債來 取得資金。由於公司資本結構可能是管理當局在權衡各種因素與條件之下,刻意造成的結果, 或是在其融資順位偏好之下,隨著融資過程逐漸形成的結果,因此,公司資本結構的狀態,對 於投資人不僅隱含許多資訊內涵,其結構的改變也具有資訊傳達的意義(Myers 1984)。當公司 負債占股東權益之比率較高時,代表公司相對較偏好(或較依賴)以舉債方式取得公司所需資 金,背後可能隱含公司財務結構相對較差的事實;而當負債占股東權益之比率相對較低時,可 能代表公司經由正常營運所產生的資金,已足以應付正常營運與資本支出所需,所以較少透過 對外舉債的方式來籌措資金,相對也代表公司具有較佳的資本結構。 當公司負債比率較高時,不論公司融資決策形成過程符合靜態抵換理論或融資順位理論的 概念,高負債比率的公司往往具有較高的資金成本,而且會因為較仰賴外部資金,而產生較高 的交易成本與破產風險,再加上債權人對於高負債比率之公司,會傾向利用債務契約的限制條 款來保全債權,而對管理當局形成較大的「契約維持」壓力。現有文獻顯示當負債比率較高時, 管理當局在績效考量及避免違反債務契約的動機下,會運用會計裁量權提高當期盈餘(Healy 1985; DeFond and Jiambalvo 1994),而且預期負債比率越高,越可能利用會計上的裁量權進行 盈餘管理(Ashbaugh et al. 2003; Balsam et al. 2003)。由於負債比率不僅與資金成本及破產風險 高度攸關,也代表公司當時資本結構的狀態,因此當負債比率變動時,其對公司價值與盈餘品 質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應視公司當時資本結構與最適資本結構的相對位置而定。Lemmon et al.(2008)依公司當年度(作為基準年度)的負債比率,將公司分成負債比率「很高(very high)」、 「高(high)」、「中(medium)」及「低(low)」等四個群組,然後維持群組公司組成不變,觀察 四個群組在20年內平均負債比率之變化,結果發現其平均負債比率均隨時間增長,而有逐漸向 中間聚合(convergence)之現象,且趨勢相當穩定。亦即在基準年度負債比率相對較高者,其負 債比率會逐漸下滑,而相對較低者會逐漸上升,兩者皆往居中的負債比率移動,顯示管理當局 對於相對較高或較低之負債比率,會採取相對應的調節措施。因此,本研究以負債比率作為公

(4)

司資本結構的代理變數,來探討高負債比率與低負債比率公司,在往全體平均負債比率調整的 過程,是否會產生盈餘管理幅度(以裁決性應計數(discretionary accrals, DA)作為代理變數)增加 或減少的現象。

當然,影響公司盈餘管理行為的因素,除了與公司本身條件有關的因素外,外部的監督機 制也是影響公司盈餘管理行為的重要因素。其中,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事 務所」),除了具有降低所有權人、管理當局、投資人及債權人之間潛在利益衝突的監督角色 外(Watts 1979; DeAngelo 1981),更是影響公司盈餘品質的重要因素。文獻上發現當簽證事務 所具有較高審計品質時,會提升公司財務報導的品質(Becker et al. 1998, Johnson et al. 2002, Balsam et al. 2003; Ghosh and Moon 2005),顯示事務所審計品質會影響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 由於高負債比率之公司比較容易發生違反債務契約的情況,具有較高的破產風險,而容易使公 司變成債權人關注的焦點,因此也較可能利用盈餘管理來提高公司經營績效,造成負債比率較 高,公司盈餘品質較差的結果。但若從事務所的角度來思考,負債比率較高的公司,會計師面 臨的審計失敗風險相對較高,因此對於負債比率相對較高之公司,會保持較高的警戒,且其查 核態度也會更趨嚴謹,而導致負債比率與異常應計數具有負向關係的結果(Wang 2006; Cheng and Warfield 2005; Frankel et al. 2002)。因此本研究以事務所品牌聲譽及產業專家作為審計品質 的代理變數,並且認為事務所審計品質對於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行為之間的正向關係,具有調 節的效果。 最後,由於最終控制股東對公司控制權及所有權的掌握程度,與其經營公司的心態有直接 的關係,當最終控制股東以相對較少的資金投入掌握公司絕對多數的控制權時,較可能引發最 終控制股東侵占小股東利益之行為。當最終控制股東掌握的控制權與所有權相當時,公司的利 益與其個人利益聯結性較強,最終控制股東比較可能站在公司長期利益的角度來制定決策。因 此,本研究以公司最終控制股東所擁有的盈餘分配權(cash flow rights)作為所有權的代理變數, 以投票權(voting rights)作為控制權的代理變數,然後將投票權與盈餘分配權之偏離差(以「股份 盈餘偏離差」稱之)納入研究模型,以瞭解公司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行為之間關係,是否會受 到控制股東股份盈餘偏離差大小的影響。 貳、文獻探討與假說發展 一、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 從公司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的觀點而論,負債比率代表外部融資的比率,也代表公司當時 資本結構的狀態。公司負債比率的增減變化,不僅代表公司對外部資金需求的程度,也是管理 當局對公司資本結構的調整過程。高負債比率公司之資本結構,具有較高比例的負債金額,其 股東權益金額相對較小,所以若公司經營不善,則高負債比率公司往往會面臨較高的破產風 險,會計師對其出具「繼續經營假設存有重大疑慮查核意見(going concern opinion)」之可能性 也相對較高(Carey and Simnett 2006)。另一方面,當負債比率較高時,公司管理當局也較可能 作出不利債權人的決策,因而產生較多監督與資訊揭露的要求,造成較高的代理成本(agency cost)。Francis et al.(2005)發現負債比率與公司會計資訊揭露絕對增加量及相對增加比率具正向 關係,而且當公司有較高的外部融資需求時,公司自願性揭露資訊的程度相對較大,其目的乃 是為了降低公司負債與權益資金的成本。

(5)

公司資本結構的調整,絕大部份與負債比率的變化有關。而負債比率的變化,在某種程度 上,反映的是管理當局在融資決策上的心態。因此,公司資本結構的調整或負債比率的變化, 也代表管理當局對於控制權、資金成本、破產風險及經營績效所抱持的態度,而其態度則可能 會轉變成引發盈餘管理行為的動機。當公司經營績效較好時,債權人對公司相對較有信心,公 司的債務資金成本相對較低。而當公司經營績效不佳或未能達到債務契約要求的財務條件時, 債權人會向公司要求提供更多擔保品,或直接引用加速條款要求提早收回資金,造成公司資金 調度上的問題。實是會計理論(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預期當公司瀕臨違反債務契約的限制 條款時,公司會利用帳面上可提高盈餘的會計選擇,來減輕公司因債務契約所面對的限制 (Watts and Zimmerman 1986)。而且公司為了避免陷入被債權人要求提早返還資金的困境,可 能利用會計裁量權來調整會計數字(如調高盈餘)及財務比率(如調高流動比率與資產報酬率或 調低負債比率等),以符合債務契約上的要求。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公司負債比率越高,備用 的融資額度越少,不僅容易造成資金成本提高,也會使公司面臨較大的破產風險,而可能引發 較大幅度的盈餘管理行為。公司舉債程度越高時,公司無法達到債務契約要求的可能性也會越 高(Press and Weintrop 1990),負債比率較高的公司,雖具有較多的稅盾利益,但相對也必須承 擔較高的資金成本及破產風險,而且會面臨債務契約上更多的限制,承受更多績效上的壓力, 而比較容易引起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行為。因此,本研究認為公司負債比率越高,其盈餘管理 幅度越大,並提出假說H1如下: H1:負債比率越高,公司盈餘管理幅度越大 負債比率會跟隨公司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而波動,負債比率增減不僅可以反映公司資金需 求的狀態,也會影響管理管局的盈餘管理行為。Lemmon et al.(2008)將樣本公司依負債比率排 序分組,發現具有「很高」負債比率與「低」負債比率的兩組公司,在經過20年之後,其平均 負債比率有逐漸往全體平均數聚合之現象,顯示「很高」負債比率組公司之負債比率隨時間經 過而逐漸下滑,而「低」負債比率組公司之負債比率則隨時間經過而逐漸上升。本研究認為負 債比率的高低,會影響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行為,因此將樣本公司負債比率以產業年度負債比 率的四分位數為基準,分為「過高組」、「較高組」、「適中組」及「較低組」等四組,並且 預期「過高組」公司與「較低組」公司之盈餘管理幅度會有顯著差異,提出假說H2a如下: H2a:負債比率「過高組」之公司,其盈餘管理幅度高於「較低」負債比率之公司 另外,由於高負債比率之公司相對具有較高的破產風險,管理當局為提高投資人與債權人 對公司的信心,比較可能產生盈餘管理的行為。本研究認為負債比率的移動方向,可能也會影 響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行為。特別是當負債比率向下移動時,往往也隱含公司的財務狀況與資 本結構有好轉的跡象,相對地也會降低管理當局從事盈餘管理的行為。因此,本研究預期當負 債比率由高往低調整時,隨著負債比率下降,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幅度也會隨之減少,並提出 假說H2b如下: H2b:負債比率「過高組」之公司的負債比率降低時,公司盈餘管理幅度會隨之減少 二、審計品質的調節效果 外部審計功能主要的功能在於減少管理當局與債權人及投資人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由

(6)

具有較高審計品質的事務所簽證,有助於降低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幅度(Becker et al. 1998; Francis et al. 1999)。當負債比率較高時,管理當局具有較大的誘因,將原屬於債權人財富轉移 給自己(Chow 1982)。當管理當局因契約因素而無法將債權人財富轉移給他們自己時,公司債 券的價格較高(Jensen and Meckling 1976),Chow(1982)則認為當公司負債比率較高時,管理當 局反而更可能自願委託外部審計單位來查核其財務報表。公司負債比率較高時,外部投資人(或 債權人)對公司財務健全度相對比較容易存疑,因此常會藉由委任大型事務所簽證,來減輕投 資人(或債權人)對其財務報表可信度的疑慮。文獻上認為大型事務所(如四大事務所1)相對具有 較佳的審計專業,而且因其客戶基礎較大,比較不會為了保住單一客戶而在審計獨立性上讓 步,具有較高的審計品質(DeAngelo 1981)。另外,當事務所在某一特定產業擁有較多的客戶數 量,或其客戶多為產業中規模較大的廠商,而擁有相對較高的市占率時,通常被定義為「產業 專家」事務所。由於「產業專家」事務所」相對於「非產業專家」事務所,具有較佳的產業知 識,較易形成知識外溢的效果,因此文獻上也認為產業專家事務所具有較佳的審計品質 (Krishnan 2003; Becker et al. 1998)。

當公司負債比率較高時,事務所面對管理當局潛在可能的盈餘操弄行為,在聲譽保護與避 免重大經濟損失的前提下,會以較審慎的態度與較嚴謹的查核程序進行查核,而有助於抑制管 理當局的盈餘管理行為。文獻上認為大型事務所及產業專家事務所,相對具有較高的審計品 質,而有助於抑制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行為。因此本研究認為當公司負債比率較高時,管理當 局在各種壓力之下,可能會產生較大幅度的盈餘管理行為,造成公司盈餘品質下滑,但若其簽 證事務所屬於大型事務所或產業專家時,將有助於抑制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正向關 係。故提出假說H3a、H3b: H3a:簽證事務所若屬於大型事務所,將減弱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正向關係 H3b:簽證事務所若屬於產業專家,將減弱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正向關係 三、侵占效果的調節效果 公司控制股東對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的掌控程度,可以反映其經營態度,控制股東所擁有 的盈餘分配權,代表控制股東對公司所掌握的所有權,而投票權則是代表控制股東對公司控制 權的掌控程度,股份盈餘偏離差越大時,代表控制股東越可能利用職權侵占小股東應得之利 益,產生較大的侵占效果(entrenchment effect)。同理,當股份盈餘偏離差越小時,控制股東與 小股東之間具有較強的利益聯結效果(alignment effect),相對比較不會產生侵占小股東利益的 誘因。文獻上認為負債會限制公司的裁量權(Stulz 1990; Noe and Rebello 1996),而且當控制股 東掌握公司股權,且足以鞏固對公司的控制權時,會把公司的負債比率,降低到一個可以讓公 司茁壯,但又足以阻止市場力量接管公司控制權的水準(Zwiebel 1996)。由於公司資本結構係 過去融資決策所累積的結果,當控制股東的股份盈餘偏離差越大時,代表其侵占效果越大,在 控制權穩固的情況下,將更有可能在自利動機之下,利用盈餘管理的手段,將屬於下期的收入 於當期認列,或將屬於當期的費用遞延至下期,以調高當期盈餘,追求個人利益極大化。因此, 當公司控制股東的股份盈餘偏離差較大時,代表所擁有的所有權與控制權並不相稱,而更容易 1 國內的四大事務所依市占率大小分別為勤業眾信、安侯建業、資誠及安永等四家會計師事務所

(7)

引發特權消費行為,且當其盈餘分配權越少,越可能侵占外部股東的利益(Chow 1982)。本研 究以股份盈餘偏離差,來捕捉侵占效果對公司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行為之間關係的影響,認為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股份盈餘偏離差越大,將增強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程度之間的正向關係, 故提出假說H4如下: H4:股份盈餘偏離差越大,會增強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正向關係 參、研究設計

本研究之樣本資料取自為台灣經濟新報(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資料庫,包含國內 上市及上櫃公司(排除金融、證券、保險及其他提供財務服務之公司)1996年至2010年共13,415

筆公司/年度資料2,以下即針對主要研究變數的衡量方式及研究模型進行說明。

一、盈餘管理行為之衡量

文獻上有許多用來檢驗公司盈餘管理行為的代理變數,其中,Becker et al.(1998)認為裁決 性應計數可檢驗出盈餘管理的總效果,而Frankel et al.(2002)、Krishnan(2003)及Park and Park(2004)也都利用裁決性應計數來檢驗經理人的盈餘管理行為。由於許多文獻認為事務所比 較可能會因為公司高估盈餘(相對於低估盈餘),而遭受訴訟與聲譽上之損失(Kinney and Martin 1994; Francis and Krishnan 1999),造成事務所在面對公司調高盈餘或減少盈餘的行為時,會呈 現出不同的態度。本研究參考文獻上以裁決性應計數作為盈餘管理代理變數的作法,分別以裁 決性應計數絕對值、正裁決性應計數及負裁決性應計數作為因變數,來檢驗公司資本結構對盈 餘管理行為之影響。

DeFond and Subramanyam(1998)及Bartov et al.(2001)認為產業別橫斷面(cross-sectional)的 modified Jones model比較適合用來估計裁決性應計數,而Ashbaugh et al.(2003)及Kothari et al.(2005)認為公司績效則會影響裁決性應計數之估計,因此本研究將產業別橫斷面的modified Jones model加入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s, ROA),先以模型(1)之迴歸分析估計係數(即α1, α2, α3 及α4),然後再將α1, α2, α3及α4對應代入模型(2)之â1, â2, â3 及â4,來估計樣本公司的非裁 決性應計數(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 NDA),最後再以樣本公司之總應計數(total accruals, TA) 扣除估計之NDA,求得估計之裁決性應計數作為盈餘管理的代理變數。

TAit/Ait-1=α1(1/ Ait-1)+ α2 (△REVit / Ait-1)+ α3 (PPEit/ Ait-1)+ α4ROAit+εit (1)

TAit/Ait-1=â1(1/ Ait-1)+ â2 (△REVit-△RECit/ Ait-1)+ â3 (PPEit/ Ait-1)+ â4ROAit (2)

其中: TAit =i公司第t年之總應計數,即經常性盈餘扣除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之值。 Ait-1=i公司第t年之期初資產總額 △REVit=i公司第t年與第t-1年營業收入淨額變動量 PPEit=i公司第t年折舊性固定資產毛額 ROAit =i公司第t年資產報酬率 2 因 TEJ 公司治理資料庫起始年度為 1996 年,故以 1996 年為本研究樣本資料的起始年度

(8)

εit =i公司第t年模型(1)之殘差項 △RECit =i公司第t年與第t-1 年應收帳款變動量 二、公司資本結構之衡量 公司資本結構乃管理當局在權衡風險與報酬的考量下,透過負債比率的增減,逐漸調整而 累積的結果。文獻上大多以負債比率衡量公司的資本結構,而負債比率之計算,大致上以帳面 基礎負債比率(即負債帳面總額除以負債帳面總額及權益帳面總額之和)及市值基礎負債比率 (即負債帳面總額除以負債帳面總額及權益市值總額之和)來衡量(Lundstrum, 2009; Lemmon et al. 2008),本研究採用帳面基礎計算之負債比率,來檢驗公司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之間的關係。 三、研究模型 為瞭解公司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將樣本區分為正裁決性應計數組及負 裁決性應計數組兩組,分別以PODA 及NEDA 代表兩組樣本之裁決性應計數,以公司資產規 模(SIZE)、營業活動現金流量(OCF)、會計師是否在前一年度簽發繼續經營有疑慮之查核意見 (GC)及事務所任期(TENURE)等變數作為影響盈餘管理行為的控制變數,建立模型(3)檢驗假說 H1。

(ABSDAit or PODAit or NEDAit)=β0+β1LEVit+β2SIZEit+β3CFOit+β4GCit-1+β5TENUREit+εit (3)

其中: ABSDAit= i公司第t年的裁決性應計數取絕對值 PODAit= i公司第t年的裁決性應計數,此裁決性應計數為正值 NEDAit= i公司第t年具正裁決性應計數,此裁決性應計數為負值 LEVit= i公司第t年資本結構,以帳面基礎及市值基礎負債比率為代理變數 SIZEit=i公司第t 年期初總資產取自然對數 CFOit=i公司第t 年營運現金流量占期初總資產比率 GCit-1= i公司第t-1年經會計師簽具繼續經營疑慮意見設為1,否則為0 TENUREit=i公司第t 年會計師事務所任期 εit =殘差項 為檢驗假說H3a、H3b及H4,本研究在模型(3)中加入事務所品牌(BIG)、產業專家(IS)及盈餘 股份偏離差(DVCR)等變數,建立模型(4)如下,以檢驗公司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之間的關係, 是否會受到審計品質及侵占效果的調節。

ABSDAit=β0+β1LEVit+β2SIZEit+β3CFOit+β4GCit-1+β5TENUREit+β6(BIGit or ISit)+ β7DVCit

+β8(LEVit*BIGit or LEVit*ISit)+β9LEVit*DVCit+εit (4)

其中: BIGit =i公司第t年簽證會計師若屬於四大事務所設為1,否則為0 ISit=i公司第t年簽證會計師若屬於產業專家3設為1,否則為0 3 本研究將事務所在單一產業內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1 位者或市場占有率超過20%者,定義為產業專家,其中, 市場占有率係依事務所在單一產業內簽證客戶之營業收入總額除以各該產業內所有公司之營業收入總額。

(9)

DVCit=i公司第t年控制股東的盈餘股份偏離差4 εit =殘差項; 其餘變數定義請參考模型(3) 肆、實證分析 為瞭解公司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關係,本研究首先將樣本公司依產業及年度, 計算出各年度產業負債比率的四分位數,然後以單因子變因數分析Scheffe多重比較法來檢驗負 債比率「過高組」的盈餘管理幅度,是否顯著高於「較高組」、「適中組」及「較低組」,結 果發現「過高組」的ABSDA值與「較高組」、「適中組」及「較低組」之差距,分別達到0.010、 0.011及0.008,且達到顯著水準,顯示公司負債比率過高時,相對具有較大的盈餘管理幅度。 而模型(3)的迴歸分析結果則是顯示,當以ABSDA為因變數時,LEV的係數為0.035(t=9.204), 代表當公司負債比率較高時,盈餘管理幅度相對較大,假說H1獲得支持。若進一步將樣本依正 DA及負DA分別進行迴歸分析,則可發現以PODA為因變數時,LEV之係數為負值,但並未達 到顯著水準。而以NEDA為因變數時,LEV之係數為-0.062(t=-13.997),顯示當公司負債比率較 高時,其負DA值也會較高,代表其盈餘向下修正的幅度較大。 為進一步瞭解負債比率對公司盈餘管理行為的影響,本研究將樣本區分為高負債比率組及 低負債比率組,分別以產業負債比率平均數及第3四分位數與第1四分位數作為區分高負債比率 組及低負債比率組的分組標準,重新進行迴歸分析,結果顯示若以負債比率超過產業平均之公 司 為 樣 本 , 以 ABSDA 、 PODA 及 NEDA 為 因 變 數 , 則 LEV 之 係 數 分 別 為 0.066(t=7.808) 、 -0.036(t=-3.231)及-0.119(t=-12.362),顯示整體而言,當公司屬於高負債比率組之公司時,負債 比率提高時,其ABSDA會隨之增加,代表其盈餘管理幅度相對較大。但若以具正DA值且為高 負債比率組之公司為樣本時,其LEV之係數為負值,代表這些具有高負債比率且利用DA向上 調高盈餘之公司,若其負債比率向上提高,其DA值反而會降低,顯示雖然高負債比率公司可 能會利用DA向上調高盈餘,但是當其負債比率大於產業平均負債比率時,負債比率提高,反 而會引起更多的監督,而對其利用DA調高盈餘的行為產生抑制的效果。而若以具有負DA且為 高負債比率組之公司為樣本時,其LEV之係數同樣也為負值,代表具高負債比率且DA值為負 的公司,在負債比率提高時,其負DA的情況會更加重。而若以負債比率低於產業平均負債比 率之樣本進行迴歸分析,則可發現在以ABSDA、PODA及NEDA為因變數的情況下,則LEV之 係數分別為0.036(t=4.799)、0.021(t=1.907)及-0.036(t=-4.139),顯示對具有較低負債比率之公 司,當其負債比率提高,ABSDA也會隨之提高,而且對具正DA值且為負債比率低於產業平均 之公司而言,當公司負債比率提高時,其利用DA向上調高盈餘的幅度也會越大。但是若樣本 公司屬於具有負DA值的公司,則負債比率提高,其向下調整盈餘的幅度也會越大。 為了檢驗負債比率「過高組」之盈餘管理幅度是否大於負債比率「較低組」,本研究以負 債比率「過高組」及「較低組」為樣本,將負債比率高於第3四分位數者定義為「過高組」, 並將LEV設為1。然後,將負債比率低於第1四分位數者定義為「較低組」,並將LEV設為0, 4 盈餘股份偏離差=投票權比率-盈餘分配權比率。其中,投票權=最終控制者之(直接持股率+間接持股率),而盈 餘分配權=最終控制者之(直接盈餘分配權+Σ各控制鏈間接持股率之乘積)。間接持股率之計算,係參考La Porta et al.(2002)之作法。由於TEJ 資料庫已有現成資料,本研究將直接引用該資料進行分析。

(10)

以ABSDA為因變數進行迴歸分析,結果發現LEV之係數為0.009(t=5.050),顯示負債比率「過 高組」的盈餘管理幅度顯著大於「較低組」,假說H2a獲得支持。至於在假說H2b的檢驗方面, 本研究將樣本限定於負債比率「過高組」之公司,以ABSDA為因變數進行迴歸分析,結果發 現LEV之係數為0.074(t=5.601),顯示當樣本屬於負債比率「過高組」之公司時,負債比率降低, 其盈餘管理幅度隨之降低。 另外,本研究也將簽證事務所是否為大型事務所或產業專家,以及控制股東的股份盈餘偏 離差納入研究模型,以檢驗假說H3a、H3b及H4,迴歸分析結果如表1,表1顯示若以ABSDA為 因變數,LEV*BIG之係數為-0.020(t=5.815),代表當樣本公司由大型事務所簽證之公司時,將 有助於抑制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正向關係,假說H3a獲得支持。若改以PODA為因變 數,則LEV*BIG之係數並未達到顯著水準,但以NEDA為因變數,則可發現LEV*BIG之係數 為0.027(t=2.417),顯示由大型事務所簽證,有助於調節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正向關 係。而不論以ABSDA、PODA或NEDA為因變數,LEV*IS之係數均未達到α=0.05的顯著水準, 顯示產業專家對於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關係,並未產生調節的效果,故假說H3b並 未獲得支持。最後,以 ABSDA、PODA或NEDA為因變數時, LEV*DCVR之係數分別為 -0.001(t=2.548)、-0.001(t=-3072)及0.000(t=0.852),顯示當控制股東的股份盈餘差較大時,反而 有助於調節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正向關係,假說H4並未獲得支持。 表1 模型(4)迴歸分析結果

因變數=ABSDA 因變數=PODA 因變數=NEDA

變數 估計 係數 t值 p值 估計 係數 t值 p值 估計 係數 t值 p值 C 0.138*** 17.604 0.000 0.091*** 8.362 0.000 -0.123*** -13.780 0.000 LEV 0.048*** 5.815 0.000 -0.009 -0.832 0.406 -0.078*** -8.054 0.000 SIZE -0.005*** -9.469 0.000 0.000 0.524 0.600 0.007*** 12.954 0.000 CFO -0.036*** -6.021 0.000 -0.433*** -44.654 0.000 -0.288*** -37.653 0.000 GC 0.002 0.357 0.721 -0.038*** -4.495 0.000 -0.035*** -6.113 0.000 TENURE -0.002*** -14.333 0.000 -0.002*** -14.110 0.000 0.001*** 4.371 0.000 BIG 0.014*** 3.168 0.002 0.011* 1.829 0.067 -0.014*** -2.766 0.006 IS -0.009*** -2.678 0.007 0.001 0.173 0.863 0.011*** 2.851 0.004 DVCR 0.001*** 3.958 0.000 0.001*** 3.902 0.000 -0.000** -2.448 0.014 LEV*BIG -0.020** -2.024 0.043 -0.011 -0.819 0.413 0.027** 2.417 0.016 LEV*IS 0.014* 1.665 0.096 -0.005 -0.412 0.681 -0.018* -1.939 0.053 LEV*DVC -0.001 ** -2.548 0.011 -0.001*** -3.072 0.002 0.000 0.852 0.394 N 13,415 6,428 6,987 F value 62.644 228.178 163.446 Adj-R2 0.048 0.280 0.204

*,**,***分別代表α=0.1,0.05及0.01的顯著水準;ABSDA= i公司第t年的裁決性應計數取絕對值;PODA= i公司第t年的裁決性 應計數,此裁決性應計數為正值;NEDA= i公司第t年具正裁決性應計數,此裁決性應計數為負值;LEV= i公司第t年資本結構, 以帳面基礎及市值基礎負債比率為代理變數;SIZE=i公司第t 年期初總資產取自然對數;CFO=i公司第t年營運現金流量占期 初總資產比率;GC= i公司第t-1年經會計師簽具繼續經營疑慮意見設為1,否則為0;TENURE=i公司第t年會計師事務所任期; BIG=i公司第t年是否由大型事務所簽證;IS=i公司第t年簽證事務所是否為產業專家;DVC=i公司第t年控制股東的股份盈餘偏 離差;LEV*BIG=LEV及BIG的交乘項;LEV*IS=LEV及IS的交乘項;LEV*DVC=LEV及DVC的交乘項;ε =殘差項。

(11)

為進一步瞭解公司負債比率之增減變化,對公司盈餘管理行為之影響,本研究也進一步將 公司負債比率以增減量的方式來衡量,建立模型(5)檢驗負債比率增減變動對公司盈餘管理行 為之影響。

ABSDAit=β0+β1△LEVit+β2SIZEit+β3CFOit+β4GCit-1+β5TENUREit+εit (5)

本研究發現若以負債比率「過高組」公司為樣本,將負債比率變動量對ABSDA進行迴歸 分析,可得到△LEV之係數為0.036(t=2.428)之結果,顯示當公司負債比率處於高檔(高於產業 負債比率的第3四分位數)時,負債比率再增加,其盈餘管理幅度也會相對增加。若再進一步將 樣本依DA值區分為正DA及負DA兩組,則可發現正DA組之△LEV係數為-0.041(t=-2.132),負 DA組之△LEV係數為-0.119(t=-6.822),均達到顯著水準,顯示當樣本公司負債比率處於高檔 時,負債比率若再提高,其DA值往下調整的幅度將會加大,也代表其盈餘向下修正的幅度也 會 越 大 。 而 若 改 以 負 債 比 率 「 較 低 組 」 之 公 司 為 樣 本 時 , 可 得 到 △LEV 之 係 數 為 -0.066(t=-4.625),顯示當公司負債比率處於低檔(低於產業負債比率的第1四分位數)時,負債比 率提高,盈餘管理幅度反而會減少,代表當公司負債相對較少時,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之 間,反而具有負向關係。若進一步再將DA分為正DA及負DA兩組,則可發現△LEV之係數分 別為-0.039(t=-1.886)及0.056(t=3.290),也都顯示當公司負債比率處於低檔時,負債比率提高, 其DA值反而會向0移動,其盈餘管理幅度相對較小。 上述結果顯示,負債比率上升或下降對盈餘管理幅度的影響並不一致,本研究發現當公司 負債比率處於高檔時,負債比率提高,其盈餘向下修正的幅度也會越大,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公 司負債比率過高,負債比率再上升,一方面代表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另一方面也會引來更多的 監督,反而使盈餘向下修正的幅度加大。但是當公司負債比率處於低檔時,負債比率上升,並 不會造成公司盈餘管理幅度提高。上述結果也顯示負債比率對於公司盈餘管理幅度的影響,會 隨著公司負債比率所處相對位置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影響。

最後,除了以產業別橫斷面(cross-sectional)的modified Jones model 估計之裁決性應計數, 作 為 衡 量 盈 餘 管 理 行 為 之 代 理 變 數 外 , 本 研 究 也 參 考 Wang(2006) 之 研 究 , 以 Ball and Shivakumar(2006)修正之Dechow and Dichev (2002)模型來估計異常應計數,所得到的結論,與 上述結果相同。 伍、結論 本研究以裁決性應計數絕對值作為公司盈餘管理幅度的代理變數,以負債比率作為資本結 構的代理變數,探討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之間的關係,本研究發現負債比率「過高組」公司的 盈餘管理幅度顯著大於負債比率「較低組」之公司,而且整體而言,負債比率與盈餘管理幅度 具有正向的關係,但由大型事務所簽證,則有助於調節兩者之間的正向關係。另外,本研究也 發現,負債比率變動對公司盈餘管理幅度的影響方向並不一致,特別是當公司負債比率處於高 檔時,負債比率再上升,比較會產生向下的盈餘管理,而當公司負債比率處於低檔時,負債比 率上升,盈餘管理幅度反而會縮小,兩者反而呈現負向關係,顯示負債比率與公司盈餘管理幅 度之間的關係,還是會受到公司負債比率所處相對位置的影響。

(12)

參考文獻

Ashbaugh, H., R. LaFond, and B. Mayhew, 2003. Do nonaudit services compromise auditor independence? further evide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78(3): 611-639.

Ball, R., and L. Shivakumar, 2006. The role of accruals in asymmetrically timely gain and loss recogni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4(2): 207-242.

Balsam, S., J. Krishnan, and J. Yang, 2003.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earnings quality.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2(2): 71-97.

Bartov, E., F. Gul, and J. Jsui, 2001. Discretionary accruals models and audit qualific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0(3):421-452.

Becker, C., M. DeFond, J. Jiambalvo and K. Subramanyam, 1998. 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5(1): 1-21.

Carey P., and R. Simnett, 2006. Audit partner tenure and audit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81(3): 653-676.

Cheng, Q., and T.D. Warfield, 2005. Equity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2): 441-476.

Chow, C., 1982. The demand for external auditing: size, debt and ownership influenc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57(2): 272-291.

DeAngelo, L., 1981.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3): 183-199.

Dechow, P., and I. Dichev, 2002.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The Accounting Review 77(supplement):35-59.

DeFond, M., and K. Subramanyam, 1998. Auditor changes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5(1): 35-67.

DeFond, M.L., and J. Jiambalvo, 1994. Debt covenant vio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7(2): 145-176.

Francis, J., and J. Krishnan, 1999. Accounting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6(1): 135-165.

Francis, J., I. Khurana, and R. Pereira, 2005. Disclosure incentives and effects on cost of capital around the world.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4): 1125-1162.

Frankel R., M. Johnson, and K. Nelson, 2002. 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ors’ fees for nonaudit servi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77(4) 71-105.

Ghosh, A., and D. Moon, 2005. Auditor tenure and perceptions of audit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2): 585-612.

Healy, P., 1985. 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7(1-3): 85-107.

Jensen, M., and W.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 305-360.

(13)

Economics Review 76(2): 323-329.

Johnson, V., I. Khurana, and J. Reynolds, 2002. Audit-firm tenure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4): 637-660.

Kinney, W., and R. Martin, 1994. Does auditing reduce bias in financial reporting? a review of audit related adjustment studies.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13(1): 149-159.

Kothari, S., A. Leone, and C. Wasley, 2005. 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9(1)163-197.

Krishnan, G., 2003. Does big 6 audit industry expertise constrain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Horizon 17(supplement): 1-16.

La Porta, R., F. Lopez-De-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Vishny, 2002.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7(3): 1147-1170.

Lemmon, M.L., M.R. Roberts, and J.F.Zender, 2008. Back to the beginning: persistence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63(4): 1575-1608.

Lundstrum, L., 2009. Entrenched management, capital structure changes and firm value.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33(2): 161-175.

Myers, S.C., 1984.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39(3): 575-592.

Noe, T., and M. Rebello, 1996. Asymmetric information, managerial opportunism, financing and payout polici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1(2):637-660.

Park, M., and T. Park, 2004. Insider sal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3(5): 381-411.

Press, E.G. and J.B. Weintrop, 1990. Accounting-based constraints in public and private debt agreements – their association with leverage and impact on accounting choi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2(1-3): 65-95.

Stulz, R., 1990.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optimal financing polic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6(1): 3-27.

Wang, D., 2006. Founding family ownership and earnings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4(3): 619-656.

Watt, R., and J. Zimmerman, 1986.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Watts, R., and J. Zimmerman, 1979. The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accounting theories: the market

for excus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54(2): 273-305.

Zwiebel, J., 1996. Dynamic capital structure under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American Economics

(14)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項下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

日期: 99 年 11 月 18 日

一、參加會議經過

後學在參加本屆研討會之前,已在網路上先查詢本次會議的議程,先行瞭解在本次研討 會中各與會學者預計發表的論文題目,並事先做好行前的規劃,期望能在本次會議中,可以 參與其他與會學者在論文研討會中的討論。本次會議與會的學者主要來自澳洲、紐西蘭、日 本、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南非、印尼、中國大陸、南韓、巴西、比利時、法國、德國、 泰國、越南及台灣等國家。 後學此次行程,因航空公司班次的關係,提早於 2010 年 11 月 5 日搭乘長榮航空 BR0315 班機前往澳洲布里斯本(Brisbane),於 11 月 6 日抵達設於 Conrad Jupiters Hotel, Gold Coast 的會議中心,當日即前往研討會的會議中心,瞭解會議場地的安排,並熟悉會場內外的設施 與環境。11 月 7 日早上即先行前往研討會會場報到,取得各項議程資料,確定後學本次預 訂發表論文的時間、地點及場次的資料,並瞭解其他較感興趣的論文發表場次。當日晚上 6 點開始,主辦單位(Bond University)在飯店 Poolside 舉辦 Welcome Reception,後學與其他兩 位國內前往與會的學者,一同前往參加,席間與來自南非的學者,有簡短的交談。

研討會論文發表的議程,自 11 月 8 日早上 09:00 開始,然後在 Southport 舉行 Plenary Session,由主辦學校 Bond University 主持,邀請紐西蘭證券委員會的主席、澳洲 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合夥會計師 Bruce Porter 及紐西蘭 Massey University 針對「The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Twenty-First Century Solutions」進行演說及討論。下午的場次,包括審

計畫 編號 NSC 99-2410-H-151-010- 計畫 名稱 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審計品質與侵占效果之調節效果 出國人 員姓名 沈文華 服務機構 及職稱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會計系 助理教授 會議時 間 2010 年 11 月 07 日 至 2010 年 11 月 10 日

會議地點 Gold Coast, Australia 會議名

(中文) 第 22 屆亞太研討會─國際會計議題

(英文) Twenty-Second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ssues 發表論

文題目

(中文)審計品質與盈餘品質─公司治理的調節效果

(英文)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Quality: A Moderating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15)

計、資本市場、公司治理、盈餘管理、財務報導、國際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議題, 由於後學對於審計、盈餘管理及公司治理相關議題較有興趣,故大多停留在這幾個場次之 中,以汲取其他學者的研究經驗與想法。

11 月 9 日的場次由早上 09:00 開始,後學發表論文(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Quality: a Moderating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的場次被安排在 9:30-10:30 的 場次的第一場,地點在 Southport I,屬於 SESSION 3(A) Auditing Issues 的場次,同一場發表 的論文包括來自紐西蘭的學者(題目:Does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Matters Relevant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Present Concerns for Auditors? Evidence from Interviewing New Zealand Auditors)及法國學者 Sophie Raimbault (題目: Development of New Auditing Networks and Auditor’s Independence: French Technical Association in Question)。後學論文發表後,在 Q&A 階段,有紐西蘭的學者針對後學的研究提出問題,後學已在會場中簡要回覆該學者的問題, 之後便留在會場中,聽取其他學者的報告及討論。在 10:45 至 12:15 的場次中,主要包括審 計、公司治理、財務報導、稅務及有關審計與稅務的 Research Forum。當日中午參加由主辦 單位在 Gold Coast Room 提供與會學者的自助式午餐會,並與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及印尼的 學者有過短暫的交流。

11 月 9 日當日下午的場次,由 14:15 開始進行發表,主題涵蓋財務會計、會計教育、財 務報導、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公司社會責任、國際企業,以及包括會計教育、跨文化議題與 財務議題的 Research Forum。在這些場次中,後學選擇了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的場次,論文討 論的內容包括 Impairment of Receivables, the adoption of IFRS 及 Goodwill Impairment 等議 題,經由與會學者論文發表及會後的討論,讓後學對於 IFRS 採用後的研究議題有更深入的 瞭解。而所有的發表場次,也在當日 17:30 順利結束。當日晚上 18:00-21:00,後學與大多數 與會學者,參加由研討會主辦單位主辦的活動(Australian Outback Spectacular),該活動主要 乃介紹地主國澳洲西部的拓荒歷史,透過此活動,也讓後學對於澳洲過去的發展的歷史有更 進一步的瞭解。

11 月 10 日則是 Executive Meeting For Conference Sponsorship,大多數的學會學者,都 在準備行囊準備返國。後學因長榮航空公司班次的關係,必須延後至 11 月 11 日 11:10 才有 BR0316 班機由澳洲布里斯本(Brisbane)返回台北,並於 11 月 11 日晚上搭乘台灣高鐵返回高 雄,結束此次的研討會行程。

二、與會心得

本次承蒙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經費項下出席國際會議的經費,讓後學可以在較少的 經濟負擔之下,前往 Gold Coast, Australia 參加第 22 屆亞太研討會,此次與會對後學而言, 除了增長見聞之外,由於與會學者來自世界各地,大家齊聚一堂,針對個人研究領域, 發表各自完成的論文,並透過與會學者提問與回覆的過程,讓後學對於其他學者的正在 進行的研究議題有更深入的瞭解,也有助於激發後學在研究議題創新的層面,有更進一 步的思考。

(16)

在本次的會議之中,後學對於各國學者在審計議題及公司治理議題方面的內容特別 有興趣,由於各個國家在審計制度上的差異,可能對審計市場上的行為產生差異,因此, 這些方面的研究也就顯得特別有趣。再加上各個國家對於股東權益保護的強度不一,而 且各國的法令不同,所形成的公司治理環境也略有差異,而這些差異對公司治理功能的 發揮可能也具有不同的意義,後學對這些研究議題相當感興趣,也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 能往這些研究領域來努力。 這次的參加研討會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因議程的安排相當緊湊,發表的論文也不少, 與會學者可以藉由彼此意見交換,互相學習觀摩,所以整體而言,研討會的品質相當不 錯,非常感謝國科會對後學在專題研究經費項下出席國際會議的經費的補助,讓後學有 機會參與會計領域重要的國際研討會,來充實自己的研究能量與經驗。

三、考察參觀活動(無是項活動者略)

除前述參加由研討會主辦單位主辦的活動(Australian Outback Spectacular)外,並無其 他考察參觀的活動。

四、建議

參加國際研討會對研究者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經費預算允許的情況下, 建議 貴會能繼續提供研究學者在參加國際研討會的經費補助,以減輕研究人員在旅費上 的負擔。

五、攜回資料名稱及內容

研討會 PROGRAM & PROCEEDINGS 紙本及 CD 各乙份

六、其他

(17)

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QUALITY:

A MODERATING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Wen-Hua Shen,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aiwan

Yee-Chy Tseng,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aiwan

Ruey-Dang Chang,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w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quality (using auditors’ brand name, CPA firm tenure, CPA tenure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s proxies) and earnings quality, and adopt the divergence between voting rights and cash flow rights as a moderator to examine whether corporate governance factor will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quality. Our empirical results conclude (1) higher quality auditors, including Big 4 and/or industry specialist auditors, are able to improve earnings quality, (2) the longer the CPA firm tenure is, the better the earnings quality is, (3) 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partner tenure and earnings quality is insignificant, and finally (4)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quality is weakened when the entrenchment effect dominates, except for those clients audited by industry specialist auditors.

(18)
(19)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1/09/24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審計品質與侵占效果之調節效果 計畫主持人: 沈文華 計畫編號: 99-2410-H-151-010- 學門領域: 會計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20)

99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沈文華 計畫編號:99-2410-H-151-010- 計畫名稱: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審計品質與侵占效果之調節效果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4 4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21)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無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22)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本研究除小幅修改假說外,餘皆已按原訂計劃完成,目前正在撰寫中,於改寫完成後,即 向國內 TSSCI 或國外 SSCI 等級期刊投稿。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研究以負債比率作為資本結構的代理變數,以裁決性應計數絕對值作為盈餘管理幅度的 代理變數,來檢驗公司資本結構與盈餘管理幅度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負債比率對公 司盈餘管理行為的影響,並不只是單純的正向關係。現有文獻大多數認為兩者具有正相 關,也有少數文獻得到兩者呈現負相關的結果。依據本研究的分析,可發現負債比率對公 司盈餘管理行為的影響,必須視公司的負債比率在產業內的相對位置而定,當公司負債比 率處於高檔時,負債比率提高,公司盈餘會向下修正。但是當公司負債比率處於相對低檔 時,負債比率提高並不會造成盈餘管理幅度增加。本研究之結果有助於釐清公司負債比率 與盈餘管理行為之間的關係,除可補現有文獻之不足,也讓投資人更瞭解公司資本結構變 動可能傳達的訊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Zarowin (2010),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Larcker (1999),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正向成就 (positive accomplishment) 正向目標 (意義) (positive purpose) 正向健康 (positive health)..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