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築防災計劃準則及防火避難安全設計規範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建築防災計劃準則及防火避難安全設計規範之研究"

Copied!
2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研 究 案 :建 築 物 防 災 防 火 制 度 與 規 範 研 究 研究案編號 :MOIS881005 計 畫 名 稱 :建築物防火安全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五年計畫(88) 執 行 期 間 :民國 87 年 8 月 1 日至民國 88 年 6 月 30 日. 建築防災計劃準則及防火避難安全設計規範之研究. 計 畫 主 持 人 :許 宗 熙 共 同 主 持 人 :楊 逸 詠. 主 辦 單 位 :內 政 部 建 築 研 究 所 執 行 單 位 :中 華 民 國 建 築 學 會 中 華 民 國 八 十 八 年 六 月.

(2)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研 究 案 :建 築 物 防 災 防 火 制 度 與 規 範 研 究 研究案編號 :MOIS881005 計 畫 名 稱 :建築物防火安全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五年計畫(88) 執 行 期 間 :民國 87 年 8 月 1 日至民國 88 年 6 月 30 日. 建築防災計劃準則及防火避難安全設計規範之研究. 計 畫 主 持 共 同 主 持 顧 研 究 人 研 究 人 研 究 人 研 究 人 研 究 人 研 究 助 研 究 助. 人: 人: 問: 員: 員: 員: 員: 員: 理: 理:. 許 楊 簡 范 周 劉 王 王 張 雷. 宗 逸 賢 國 智 源 榮 鵬 敏 玉. 熙 詠 文 俊 中 清 進 智 慎 秀. 主 辦 單 位 :內 政 部 建 築 研 究 所 執 行 單 位 :中 華 民 國 建 築 學 會 中 華 民 國 八 十 八 年 六 月.

(3)

(4) 目 摘. 錄. 要.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背景條件、研究課題及範圍之設定 ............................... 2. 第二節. 國內相關研究 ................................................................... 5. 第三節. 國內外法規架構檢討 ..................................................... 10. 第貳章. 建築防災計畫準則之研擬 .................................................... 22. 第一節. 建築防災計畫之全體架構 ............................................. 23. 第二節. 建築防災計畫之檢討項目 ............................................. 27. 第三節. 建築防災計畫準則初擬 ................................................. 32. 第參章. 準則解說及建築防火避難相關設計規範............................ 47. 第一節. 建築計畫 ......................................................................... 47. 第二節. 防火滅火計畫 ................................................................. 66. 第三節. 避難計畫與評估 ............................................................. 80. 第四節. 煙控計畫 ....................................................................... 121. 第五節. 滅火救助計畫 ............................................................... 150. 第六節. 防災管理‧ 維護保全 ................................................... 165. 第肆章. 防災計畫書之參考案例 ...................................................... 183. 第一節. 建築物的概要 ............................................................... 183. 第二節. 防災計畫基本方針 ....................................................... 190. 第三節. 地點與道路 ................................................................... 198. I.

(5) 第四節. 防災設備 ....................................................................... 199. 第五節. 火災的發現與通報 ....................................................... 201. 第六節. 避難 ............................................................................... 203. 第七節. 排煙設備 ....................................................................... 209. 第八節. 內裝限制 ....................................................................... 214. 第九節. 初期滅火與延燒防止 ................................................... 215. 第十節. 正式滅火(消防隊用諸設備) ................................... 217. 第十一節. 火災負荷及耐火構造 ................................................... 218. 第十二節. 電梯設備計畫 ............................................................... 221. 第十三節. 中央管理室(防災中心) ........................................... 223. 第十四節. 維持管理制度 ............................................................... 225. 第十五節. 航空障礙設備、避雷針設備 ....................................... 226. 第伍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課題 .......................................................... 227. 第一節. 結論 ............................................................................... 227. 第二節. 後續研究課題 ............................................................... 227. II.

(6) 圖. 目. 錄. 圖 1-1-1:研究流程圖 ................................................................................. 4 圖 1-3-1:日本防火法規架構圖 ............................................................... 17 圖 1-3-2:美國防火法規基本架構圖 ....................................................... 19 圖 1-3-3:性能法規之火災安全設計架構 ............................................... 21 圖 3-1-1:核心(Core)配置種類示意圖 ............................................... 51 圖 3-1-2:耐燃材料檢驗流程 ................................................................... 61 圖 3-1-3:依目的與機能分類的各種防災設備與火災成長過程之關係65 圖 3-2-1:防火區劃之構成示意圖 ........................................................... 74 圖 3-2-2:耐火設計流程示意圖 ............................................................... 79 圖 3-3-1:逃生避難在消防體系的角色定位關係圖 ............................... 80 圖 3-3-2:避難安全區劃例 ....................................................................... 83 圖 3-3-3:水平避難方式概念 ................................................................... 84 圖 3-3-4:陽台出口 ................................................................................... 86 圖 3-3-5:水平避難方式和有效避難方式 ............................................... 86 圖 3-3-6:接近的出口同時不可使用 ....................................................... 94 圖 3-3-7:(a)、(b) 複數出口時避難者分配方法 ............................... 94 圖 3-3-8:居室中有小居室之情形 ........................................................... 95 圖 3-3-9:居室中有瓶頸之平面 ............................................................... 96 圖 3-3-10:避難樓層需要與不需要之部分 ............................................. 97 圖 3-3-11:居室平面及避難路徑 ............................................................. 98 圖 3-3-12:滯留空間之考量方法 ........................................................... 100 III.

(7) 圖 3-3-13:居室平面及避難路徑 ........................................................... 101 圖 3-3-14:使用小居室之平面和避難路徑 ........................................... 102 圖 3-3-15:店舖平面和避難通路 ........................................................... 104 圖 3-3-16:昇降機前室之區劃例 ........................................................... 107 圖 3-3-17:昇降機之遮煙門 ................................................................... 107 圖 3-3-18:昇降坑道之加壓排煙 ........................................................... 107 圖 3-3-19:空調管道區劃例 ................................................................... 108 圖 3-3-20:中庭底部有可燃物之對策 ................................................... 109 圖 3-3-21:避難路面對中庭之例 ........................................................... 109 圖 3-3-22:容納滯留人群用之前室例 ................................................... 110 圖 3-3-23:防煙用之前室 ....................................................................... 110 圖 3-3-24:水平避難區劃之開口部例 ................................................... 110 圖 3-3-25:有效滯留面積 ....................................................................... 111 圖 3-3-26:應注意出入口關係位置 ....................................................... 112 圖 3-3-27:長時據點防火區劃 ............................................................... 113 圖 3-3-28:具二個開口之樓梯間 ........................................................... 115 圖 3-3-29:樓梯平台 ............................................................................... 115 圖 3-3-30:樓梯間貫通部之對策 ........................................................... 116 圖 3-3-31:樓梯間轉換之對策 ............................................................... 116 圖 3-3-32:避難層部分之樓梯 ............................................................... 117 圖 3-3-33:樓梯下方之倉庫 ................................................................... 117 圖 3-3-34:避難層之避難路徑 ............................................................... 118 圖 3-3-35:可有效避難之陽台 ............................................................... 118. IV.

(8) 圖 3-3-36:陽台配合避難器具之例 ....................................................... 119 圖 3-4-1:遮煙的條件 ............................................................................. 123 圖 3-4-2:加壓防煙方式 ......................................................................... 127 圖 3-4-3:排煙口的設置位置 ................................................................. 135 圖 3-4-4:防煙區劃的大小及橫向風管長度 ......................................... 139 圖 3-4-5:排煙豎穴及排煙機之位置 ..................................................... 139 圖 3-4-6:排煙機設置位置 ..................................................................... 141 圖 3-4-7:避難方向與排煙口的位置 ..................................................... 142 圖 3-4-8:樓梯間的送風風管的外氣進氣口的位置 ............................. 146 圖 3-4-9:外氣進氣口於頂部時,有可能發生煙污染之樓梯間......... 146 圖 3-5-1:「連結送水口」之活用方式 ................................................... 160 圖 3-5-2:同軸電纜與漏洩同軸電纜 ..................................................... 162 圖 3-5-3:無線通信輔助設備之構成例 ................................................. 162 圖 3-5-4:漏洩同軸電纜方式(LCX) ................................................. 163 圖 3-5-5:天線輔助通信方式 ................................................................. 163 圖 3-5-6:複合方式 ................................................................................. 164 圖 3-6-1:維持管理體系示意圖 ............................................................. 185 圖 3-6-2:火災發生時各項消防設備操作示意圖 ............................... 1832 圖 4-1-1:基地配置圖 ............................................................................. 186 圖 4-1-2:標準層平面剖面詳圖 ............................................................. 187 圖 4-1-3:標準層排煙區劃圖 ................................................................. 188 圖 4-1-4:剖面圖 ..................................................................................... 189 圖 4-2-1:防災計畫相關圖 ..................................................................... 195. V.

(9) 圖 4-5-1:自動火災報知設備作動流程 ................................................. 201 圖 4-7-1:居室通路店舖關係 ................................................................. 210 圖 4-7-2:特別避難階段附室 ................................................................. 211 圖 4-11-1:霞關大樓積載可燃物量調查結果 ....................................... 218 圖 4-11-2:火災溫度曲線及耐火試驗時算定圖表 ............................... 219 圖 4-13-1:防災關係制御圖 ................................................................... 224. VI.

(10) 表. 目. 錄. 表 1-3-1:國內建築防火設計規定摘要表 ............................................... 14 表 2-1-1:建築防火安全系統構成要素 ................................................... 25 表 2-1-2:全程性之安全性能系統架構 ................................................... 26 表 2-2-1:建築防災計畫檢討項目及對策項目 ....................................... 31 表 3-1-1:耐燃材料用語對照表 ............................................................... 54 表 3-1-2:建築防火材料耐燃性試驗項目與時間一覽表 ....................... 62 表 3-1-3:各種防災設備設置之目的 ....................................................... 64 表 3-3-1:各種用途、對象之人口密度 ................................................... 91 表 3-3-2:居室避難評估例 ....................................................................... 92 表 3-3-3:樓層避難評估例 ....................................................................... 98 表 3-3-4:居室避難評估 ......................................................................... 101 表 3-3-5:樓層避難時間評估表 ............................................................. 102 表 3-3-6:居室避難評估 ......................................................................... 103 表 3-3-7:樓層避難時間評估表 ............................................................. 103 表 3-3-8:居室避難評估表 ..................................................................... 105 表 3-3-9:樓層避難時間評估表 ............................................................. 105 表 3-4-1:居室內之排煙設備的基準 ..................................................... 137 表 3-4-2:於樓梯間及乘降區之機械排煙設備之基準 ......................... 145 表 3-4-3:排煙室與緊急電梯梯廳面向外氣開窗之基準 ..................... 148 表 3-4-4:設於樓梯間及乘降區之 Smoke Tower 的基準。................ 148 表 3-5-1:發電機室之必要換氣量決定基準表 ..................................... 154. VII.

(11) 表 3-5-2:各消防安全設備之配線耐燃或耐熱保護範圍表 ................. 155 表 4-2-1:防災計畫的問題點與計畫的基本方針 ................................. 197 長表 4-4-1:防災計畫一覽表 ................................................................. 200 表 4-11-1:火災負荷,火災繼續時間(T)與相當耐火試驗時間(Te) ..... 220 表 4-12-1:停電、地震、火災 ............................................................... 222. VIII.

(12)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將先行建立建築防災計劃中相關之出 火、延燒防止、防煙排煙、避難、滅火救助等基本對策要項 之共通計劃準則後,並解說準則涵義及提供設計所需之技術 規範,作為全面製定建築防火避難安全計畫時之參考資料或 探討局部設計方法或評估安全性能之技術資料。用來提昇建 築防火安全之水準,兼顧設計之自由度並對應各類新型態、 新機能建築物之要求。基於時間、人力與物力之限制,本期 研究將先行建立計劃設計技術體系之架構,建議必要之研究 課題以為後續計劃之依循。 本研究內容包括: 第壹章 緒論:背景條件、研究課題、範圍之設定;國內 相關研究;國內外法規架構。 第貳章 研擬建築防災計劃準則:先分析建築防災計劃之 全體架構;歸納出建築防災計劃之檢討項目;再 針對各項檢討項目研擬建築防災計劃之準則內 容。 第參章 解說準則及提供建築防火避難設計相關技術規 範:依建築計畫、防火滅火計畫、避難計畫與評 估、煙控計畫、滅火救助計畫、防災管理與維護 保全等類別之各項準則加以解說,並提供達到計 劃目的之必要設計方法及技術規範。 第肆章 案例參考:選定超高層大樓作為案例參考對象, 以日本某大樓為例。 第伍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課題:本研究成果可提供現階段「防 災計畫書」製作時之指導;將來擴大防災計畫書適用對 象時可作為檢討評估等依據。由於已全面性將建築的防 火安全相關對策項目之計畫原則及設計手段納入,可作 I.

(13) 為本領域入門之技術資料。後續研究課題建議兩大. 方向:防災計畫準則及設計規範依建築用途別、 型態別之應用與防火避難綜合設計方法之探討。. II.

(14) ABSTRACT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stablish the general guideline for the fundamental policies with respect to avoidance of fire breakout, to prevention of fire spread, to control and eliminate smoke, to flee for refuge and to rescue and extinguish. And then, to explain the meanings of the guideline and provide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required for design. These are used for the information to prepare the overall building fir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or the technical data for exploring the portion of design method or fire safety evaluation. This can be used to enhance the safety level of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And as well as deal with the freedom of desig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responding to various new types and functions of building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ime, manpower and material, this research will begin with the study on establishing the structure of technical system of the design plan and then propose the important topic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he contents of this research consist of the following 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research topics, scope, relevant domestic researches and structure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des. Chapter 2 To make a draft of the general guideline of fir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for building. Firstly, to analyze the whole plan structure of the prevention of fire accident to conflagration. Secondly, to generalize the check items of the plan. Lastly, to be according to the check items to make a draft of the general guideline of fir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for building. Chapter 3 Explaining the general guideline and providing releva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ire disaster prevention design for building. To explain every guideline about the plan of building, avoidance of fire breakout, prevention of fire spread, control and eliminate smoke, flee for refuge, rescue. III.

(15) and extinguish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And provide the design approache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required for achieving the object of plan. Chapter 4 Case studying: Some one super tall building in Japan is selected to be the case for study. 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topic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supplied to the guideline for preparing “the plan of fire accident prevention” in the current stage. In the future, they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review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As the plan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of relevant policies for fire safety have been overall incorpor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as the preliminary technical references in this field.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two approaches are suggest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rules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uses and types of building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mbined fire disaster prevention design.. IV.

(16) 第壹章. 緒論. 建築材料、構造、設備等範疇之技術發展及社會之需求,帶 來建築型態、使用機能呈現出多樣化與複雜化。近年來,台灣地 區出現了多數的混合使用之超高層建築,強化自動化設備之智慧 型建築,超大空間使用之膜構造建築,結合交通、商業設施之場 站建築。這類多異於傳統之新型態、新機能建築物,經由防災計 畫針對各別之特殊條件擬定防火安全對策以確保其安全性能,係 建築物成立必要條件。但是,落實計畫目的之防火避難綜合設計 方法、包含安全性能之評估方法、評估基準等技術規範闕如,急 待研發。 現行建築消防相關法令所規定之防火安全對策,主要依據各 類建築物之規模、形態等規定建築物之防火、避難、消防設備等 規格性之設置基準,就某種程度而言應可維持一定的安全水準。 但多樣化、複雜化後之建築,一成不變套用規格之結果,安全性 能是否充分之安全性問題與設計是否過剩之經濟性問題,因缺乏 評估技術無法判斷;且僵化的規格規定帶給設計者在設計意匠 上、空間構成上自由度之限制亦常被建築師詬病,甚而帶來建管 行政之爭議。 基於前述背景,本研究之目的,將先行建立建築防災計畫中 相關基本要項之計畫準則後,針對各防災對策項目內容提出說 明,於必要處提供設計規範,使建築物參考本研究案成果進行防 火安全設計時,能超越既有規格基準之框架而以性能基準取代 之,以提昇建築防火安全之水準,兼顧設計之自由度並對應各類 新型態、新機能建築物之要求。 惟設計規範技術體系中,火災時,火、煙、避難行為等之性 狀預測以及各安全性能項目之評估方法,基準值設定等均牽涉範 圍甚廣之基礎研究,本期研究僅先行提供已成熟之設計技術基準 及架構,建議必要之研究課題及時程以為後續計畫之依循。. 1.

(17) 第一節. 背景條件、研究課題及範圍之設定. 一、 研究計畫內容 本研究計畫之內容包含: (一) 分析建築防災安全設計之問題點,及國內外相關研究之動 向 探討建築防災對策之相關法令規定、行政措施與建築發 展趨勢間之相關問題、蒐集日本等國外之最新研究方向與內 容以設定本研究計畫之背景條件及研究課題。 (二) 研擬建築防災計畫之計畫準則 探討構成建築防火安全體系之防止出火、防止蔓延、防 排煙、避難設施設備、初期滅火、消防救助等基本事項中之 各項防災對策據以研擬計畫準則。 (三) 準則解說及相關設計規範 解說擬定之計畫準則依建築計畫、防火滅火計畫、避難 計畫、煙控計畫、消防救助計畫、管理維護計畫等,解說各 防災對策,並於必要之項目提供設計方法、設計基準、計算、 評估等技術資料。 (四) 參考案例 先以某超高層建築物作為假想對象建築物,運用前項建 構之計畫準則及設計規範,策定防災計畫書之案例供參考。 (五) 提出後續研究之課題 本研究先初步架構技術體系後,提出後續相關必要研究 之課題。. 2.

(18) 二、 工作項目 (一) 分析建築防災安全設計之問題點。 (二) 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之動向。 (三) 研擬建築防災計畫之計畫準則。 (四) 建構建築防火避難相關設計規範。 (五) 案例參考。 (六) 提出後續研究課題。 三、 研究方法、流程與預期成果 (一) 研究方法 1、 國內外資料之收集、問題點之歸納分析、相關研究成果 之回顧。 2、 國外類似制度專家之考察、訪談。 3、 國內產官學界專家實務者之座談。 (二) 研究流程 如圖 1-1-1:研究流程圖。 (三) 預期成果 1、 提出「建築防災計畫準則」之報告。作為各類建築物製 作「防災計畫書」之依循。 2、 提出「防火避難安全綜合設計規範」之報告。用來驗證、 評估依據準則訂出之防災計畫內容所能達成之安全性 能。 3、 提出「具體案例之計畫準則、設計規範」之報告,用來 提供作業者之參考。 4、 作為日後擬定建築安全對策之相關法規新訂或修正之 理論依據。. 3.

(19) 研究目的. 時程. 成果. i國外資料收集 i國外類似制度考察及 專家訪談. 11/24∼11/27 日本訪問考察. 研. i分析界定背景條件 i研擰擬計畫準則. 究. 國內專家 學者座談. 期. i建構防火避難相關設計規範 i案例參考 i建議後續研究課題. 88.03.31. 間. 座談. 88.06.30. 製作成果報告. 圖 1-1-1:研究流程圖. 4. 結論與建議. 期末簡報 88.05.31. 準則解說及案例說明章. 期中報告. 88.01.15. 計 畫 準 則 章. 87.11.30 12/03 進度報告 12/17 期中簡報. 背 景說明章. i國內資料收集 i掌握研究課題. 87.08.01.

(20) 第二節. 國內相關研究. 一、 國內以往相關研究之回顧 近年來國內相關研究包括下列數個研究案: 高層建築防災設計準則之研究,1990.08.31,顏世錫、倪 秋煌、陳弘毅、黃彼得、陳火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 備處。 地下建築物防災設計準則之研究,1991.08.31,顏世錫、 倪秋煌、陳弘毅、黃彼得、楊逸詠、陳火炎,內政部建 築研究所籌備處。 建築物防災準則之編訂——以挑空中庭建築物為例, 1994.09,林慶元、林草英、陳亮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籌備處。 建築物障礙者避難逃生設施設備可行性研究,1997.06, 黃耀榮,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區域性醫療院所避難逃生設計之研究,1998.06,林慶 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複合用途建築物避難逃生設施之研究,1998.06,何明 錦、林慶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上述六個研究案中,各有主要探討的課題,其中與本研究案 密切相關可引為參考。 (一) 高層建築防災設計準則之研究 為期國內建築人員瞭解高層建築防災設計、避難設計之 理論與方法,並因應我國未來長期發展建築安全相關研究之 需要,本研究內容包括:高層建築之定義與防災特性、高層 建築災害種類與防範原則、高層建築防災規劃考慮因素、高 層建築防災區劃設計探討、高層建築防災設備設置探討、高 層建築防災管理維護之探討、高層建築防災計畫書、防災計 畫書審核制度組織芻議、高層建築物防災設計準則之研議。. 5.

(21) 本研究在防災計畫書方面達成以下結論: 1、 本專案研究期間曾赴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及香港參 觀考察並收集此四個國家之建築法規,但並無防災計畫 書方要求,不過各國大樓之應變緊急處理計畫非常詳 盡。依資料顯示對防災計畫書有詳細要求規定,並徹底 執行的國家僅有日本。由防災計畫書之案例中,從建築 物之特徵、防災計畫之特徵、防災計畫之基本方針、避 難計畫、高層部之計畫、低層部之計畫、換器兼用排煙、 防排煙概要及防排煙系統之實証實驗等不難看出其完 整性,於人命確保方面更加強許多,顯示防災計畫書之 必要性。 2、 防災計畫書之記載要項方面:避難、防排煙、區劃、消 防設備是防災計畫之主體。 3、 防災計畫之審核制度、組織方面:由於國情不同及現階 段對防災計畫有深入研究之人員不多之情形,因此將組 織方面分成二階段。目前仍由政府聘請相關學者專家擔 任,當各設計人員、使用者及業主漸有瞭解後,再由民 間財團法人來執行,並由各地主管建築機關負責。 (二 ) 地下建築物防災設計準則之研究 為期冀國內建築人員瞭解地下建築物防災設計之理論 與方法,以及因應我國未來長期發展建築安全相關研究之需 要,本研究內容包括:地下建築物法規之檢討與建議,地下 建築物防火、避難設施、排煙設計規範,地下建築物防災管 理準則之研議,地下建築物防災審核制度芻議。 本研究在防災計畫及避難逃生設施方面之結論: 1、 日本地下街之興建事前之審核與規劃十分嚴密。其營運 及管理係以株式會社型態進行。 2、 日本地下街之防災管理制度實係日本整體消防制度之 延伸。除各項硬體防災設備及設施應依規定設置外,軟 體方面各種防災管理組織、程序、訓練及共同防火管理 協議之規定等事項,除依其管理單位本身之規定,最主 要的仍係消防法相關規定之運作。 3、 提出「緩衝區」之概念,以防止地下建築物因相連而引. 6.

(22) 起災害之擴大,並針對「緩衝區」在排煙、人員避難上 加以特殊的嚴格規定。 (三 ) 建築物防災準則之編訂—以挑空中庭建築物為例 本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項:國內外文獻回顧及比較、 建築物一般防災計畫之建立方針以及建築物防災計畫書應 記載事項。本研究之重要結論均以「挑空中庭」為主,包括: 挑空中庭建築物需詳盡規劃防災相關事宜、挑空中庭建築物 之濃煙與延燒等問題需特別重視、挑空中停建築物需有防災 計畫書以及應重視防災計畫書之營運管理計畫。 (四 ) 建築物障礙者避難逃生設施設備可行性研究 由於障礙者之安全防範與避難逃生能力均遠低於一般 人,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各先進國家因應各類障礙者之特定屬 性所形成避難逃生系統發展趨勢及其避難逃生設施設備與 防護計畫之現行規定,並檢討國內各類障礙者本土需求、現 行逃生問題及未來建設之可行性,而研議各類建築物內障礙 者避難逃生系統及其相關設施設備之發展方向。 本研究在避難逃生設施方面達成以下結論: 1、 各類場所之新建建築物及舊有建築物設置障礙者避難 逃生設施設備,其種類及適用範圍表。 2、 針對避難空間、避難路徑、火警警報設備、標示設備、 避難器具等各項設施設備及防護計畫之建置原則採通 則說明。 (五 ) 區域性醫療院所避難逃生設計之研究: 醫療院所的使用者中有比其他類別的建築物佔有更高 比率的行動受限人員,因此在防災避難上的考量與相關規範 的訂定應比其他類型的建築有更嚴密的考慮。 由於使用者移動速度上的差異,造成避難所需時間及避 難型態之不同。因此醫療院所逃生計畫可分二方面進行檢討 與改善: 1、 增加容許避難時間. 7.

(23) (1) 設備手法:煙控 (2) 建材改良手法:內裝不燃化 (3) 安全區劃手法:圍城 2、 縮短步行距離或減少滯留形成 (1) 增加出口總寬度 (2) 增加垂直避難通道 (3) 避難環境的適切:無障礙環境、清楚的避難標示… 等 (4) 避難平台的增加 (5) 減少收容人數 (六 ) 複合用途建築物避難逃生設施之研究 「避難」與「逃生」在發生的先後與實質避難逃生行動 的結果有不同的意義,現行法令並無明確界定,但在建築及 消防相關法令上仍有所區別,如「避難室」、「附室」、「前 室」等多指供臨時避難等候逃生之空間,而各類「避難器具」 及「救援器具」則供逃生之用,由此可見在設施及性能上已 有所區別。為避免「群集逃生」心理造成的傷亡,應有「先 避難再逃生」的共識。 國內對建築物避難逃生設施之相關規定以建築技術規 則設計施工篇為要,其內容可歸結為: 1、 定值均質化:以定值之樓地板面積與用途均量的避難設 施要求,因此複合用途間的屬性課題,並未反應在避難 設施上。 2、 設施量規定無法反應避難安全性:僅以最低限之數量規 定,對避難設施設置之實質設計層面及配置,無相關配 套管制。 本研究在避難逃生設施方面達成以下結論:建立居室開 口的有效寬度觀念。樓梯設置除總寬度管制外,餘欲樓梯座 數之設置對逃生避難較為有利。相對安全區劃的觀念應予重 視。水平避難方式的設置與加強。審慎評估使用密度與直通 8.

(24) 樓梯的關係。單體建築物「總量使用」觀念的導入。 二、 國內目前相關研究之關連 (一) 醫療院所避難逃生設計規範之研究,楊逸詠、林慶元,內 政部建築研究所(進行中) (二 ) 建築物利用時態與人員避難行動特性調查研究(一)—— 以百貨商場為例,江崇誠,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進行中) (三 ) 建築防災計畫書應記載事項及審查要件,許宗熙、林慶元, 內政部營建署(進行中). 9.

(25) 第三節. 國內外法規架構檢討. 一、 國內法規 國內建築物火災安全的相關法規,主要規定於建築法系的 「建築技術規則 」、消防法系的「消防法施行細則」與「各類 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這些條文涵蓋防止起火、控制火 災、避難逃生、煙霧控制與消防救助等對策的各項要求,尚稱齊 備。防災計畫用來整合相關規定後評估基本安全性能。 國內防災相關法令概述如下,另國內建築防火設計規定摘要 如表 1-3-1 所示。 (一) 建管法令 依據民國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公佈之「建築技術規 則」中與建築防災有關之部分: 1、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對於建築物防火性 能的規定,除在第一章第一條(用語定義)有五項規定 外,主要條文規定詳列於第三章建築物之防火(第六十 三條∼第一百一十六條):係以建築物的防火、防火避 難設施及消防設備之設置等規定為主。第四章防火避難 設施及消防設備。其中第三章及第四章內容略列如下: (1) 第三章第一節,適用範圍。 (2) 第三章第二節,防火區內建築物及其建築限制。 (3) 第三章第三節,防火建築物及防火構造。 (4) 第三章第四節,防火區劃。 (5) 第三章第五節,內部裝修限制。 (6) 第四章第一節,出入口、走廊、樓梯。 (7) 第四章第二節,排煙設備。 (8) 第四章第三節,緊急照明設備。 (9) 第四章第四節,緊急用昇降機。 (10) 第四章第五節,緊急進口設備。 (11) 第四章第六節,防火間隔。. 10.

(26) (12) 第四章第七節,消防設備。 2、 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一章「地下建築 物」第 194 條之 1 規定 ,內政部於 86 年 6 月訂頒「地 下建築物防災計畫書及管理維護計畫書內容」乙種,其 內容包括下列事項: (1) 防災計畫書部分: a. 計畫書內容 * 「全案概要」說明資料:基地概要說明,建 築概要說明,設備概要說明。 * 「防災計畫概要」說明資料:防災計畫之基 本原則,防災消防計畫要點。 * 「防災消防等相關設施設備之計畫」資料: 避難計畫與避難時間之檢討,標示設備,防 火區劃,防煙區劃,排煙設備,滅火設備, 消防搶救上之必要設備,警報設備,緊急供 電系統,中央管理室(防災中心)設置,防 災設備一覽表。 * 「室內裝修材料及構造」之說明資料:內部 裝修及構造之計畫說明。 * 其他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內政部)指定之 資料。 b. 計畫圖內容 * 防災設施配置圖 * 消防相關設備、設施配置圖 * 其他設備配置圖 * 構造詳細圖 (2) 管理維護計畫書部分: a. 防災管理委員會組織。 b. 防災管理內容。. 11.

(27) c. 自衛消防編組、平時訓練與應變計畫。 d. 共同防火管理制度(規約)。 e. 火警疏散程序。 3、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篇」第四十二條∼第七十七 條: (1) 包括消防栓設置、自動撒水設備、火警自動警報器 等進一步之防火設備規格與性能標準。 (2) 依據「建築法」第七十七條之一規定,於中華民國 八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內政部台(84)內營字第 8472154 號令訂定發布之「舊有建築物防火避難設 施及消防設備改善辦法」,本辦法後於民國八十七 年四月進行部份修正。本辦法適用之舊有建築物, 係指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建築法修正公 佈施行前興建之建築物。 (二) 消防法令 早期國內所有關於建築防火與消防方法全部都在「建築 技術規則」範圍中,然因應實務需要及世界潮流所趨,於民 國七十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公佈「各類消防場所消防安全設施 標準」,內容共分三篇合計一百一十條。其設置標準是在「建 築技術規則」中有關消防設備之設置、規格及性能等架構下 將其合併,以更消防專業知識所訂定更嚴格的標準,用以彌 補「建築技術規則」不足的部份。目前主要之消防法令為「消 防法」及「消防法施行細則」,其內容大多為定義消防工作 範圍與主管之機關、火災預防方式、災害搶救等事宜。 「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內,其條文於 85 年 3 月發布修正後 ,計有一百九十八條,可稱甚為詳盡, 主要略列如下: 1、 第一編:總則總計三條,針對特殊用途、構造或無國家 標準,無檢驗規定之認可制度。 2、 第二編:消防設計編計二十七條,規定建築物分類,及 12.

(28) 依面積、樓層及用途應設置之消防安全設備。 3、 第三編:消防安全設備編計一六八條,分五章。 (1) 第一章:滅火設備 (2) 第二章:警報設備 (3) 第三章:避難逃生設備 (4) 第四章:消防搶救上之必要設備 (5) 第五章:附則(規定消防安全設備之規格). 13.

(29) 表 1-3-1:國內建築防火設計規定摘要表. 69∼78. 自動撒水設備 室外消防栓 自動水霧滅火設備 自動泡沫滅火設備. 消防設備 ︵第四章︶. 警報設備 避難設備. 防火避難設施及 ︵第四章︶. 79∼87 88 89 90∼98 99 100∼103 104∼105 106∼107. 滅火設備. 63∼65 66∼68. 消防法令 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 消防設計(第二篇) 滅火器及室內消防栓 消防安全設備︵第三篇︶. 建築物之防火 ︵第三章︶. 建築設計施工篇. 建管法令 建築技術規則 適用範圍 防火區內之建築物及其 建築限制 防火建築物及防火構 造、防火時效 防火區劃 內部裝修限制 適用範圍 出入口、走廊、樓梯 屋頂平台 排煙設備 緊急照明設備 緊急用昇降機. 火警自動警報設備 緊急廣播設備 氣體漏氣自動警報設備. 108∼109. 防火間隔. 110∼112. 適用範圍. 113. 緊急照明設備. 滅火設備. 114. 消防搶救上必要設備. 警報設備. 115. 標示設備. 116. 消防栓設置. 42∼50. 自動撒水設備. 51∼63. 火警自動警報器設. 64∼77. 不燃材料 耐燃材料 防火時效 防火構造 防火建築物. 1-24 1-25 1-26 1-27 1-28. 消防設備 用語定義 ︵第三章︶ ︵第一章︶. 建築設備篇 建築設計施工篇. 緊急進口設備. 14. 指示設備 避難器具.

(30) 二 、 國外法規 參酌日、英、美之相關規定,為維護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生 命、降低火災危害,各先進國家針對建築物火災安全之規定均有 詳細、嚴格的要求。但因法規僅作最低限度之要求,以日本為例, 對於具特殊用途、規模、條件與需求的供公眾使用建築物,規定 應事先提出防災計畫的審核認可後,作為建造執照核發的依據。 然而,並無特別為車站建築研訂的防火法規與防災計畫,此將日 本、英國、美國相關防火法規與防災計畫的架構,略述如次。 (一) 日本 日本之建築防災相關法規體系是由「建築基準法」與「消 防法」所構成。其架構如圖 1-2 所示。 1、 日本建設省於 1981 年 7 月以行政命令方式,提出建築 物防災計畫記載事項架構 ,作為日本建築中心執行審 查評定工作之參考依據,其內容如下: (1) 建築物的概要─位置、構造、規模、用途…等 (2) 防災計畫基本方針─避難層位置、防火區畫構成、 安全區劃的位置與構成、避難設 施的位置、避難 通路的設置…等。 (3) 基地與道路─避難層的出入口、基地內道路與周邊 道路、廣場之關係、消防隊的入 口道路…等。 (4) 防災設備─種類、配置…等。 (5) 火災感知與通報─火警自動警報設備、煙或熱探測 器、緊急電話之種類與配置、避難標示的方法…等。 (6) 避難─避難設施的配置 ─避難時間計算 a. 預定收容人數 b. 預定避難路線(步行距離、走廊、開口部的寬 度、樓梯數…等) c. 設定安全率 15.

(31) d. 設定容許避難時間 e. 計算避難時間 (7) 排煙設備─排煙方法、排煙設備的構造…等。 (8) 緊急用入口與緊急用昇降機─配置、構造…等。 (9) 滅火設備─種類、配置…等。 (10) 中央管理室─防災設施的管理方法、從外面進入的 路線…等。 (11) 室內裝修限制。 (12) 維護管理─維護管理的主體與方法…等。 2、 日本建築中心依據建設省告示的防災計畫記載事項,詳 細研訂「新•建築防災計畫指針─建築物防火•避難計 畫之解說」乙書,對於防災計畫各部分內容有詳細說 明,其章節略列如次: 第1章:建築計畫與防災計畫 基地計畫、配置計畫、平面計畫、室內裝修計 畫、設備計畫、增建計畫…等。 第2章:防止起火 考慮方法與對策、發現火警的警報設備…等。 第3章:防止初期擴大 考慮方法、對策與設計、燃燒特性預測方法… 等。 第4章:防止延燒擴大 考慮方法、防火區畫之計畫與設計、防止延燒 性能之預測與評估法…等。 第5章:避難計畫 考慮方法、原則與設計、避難計算…等。 第6章:煙的控制(防排煙計畫) 煙控制(含排煙系統)之考慮方法與計畫、排 煙設備的設計、具體的煙控制、防排煙的預測 與評估…等。 第7章:耐火設計 考慮方法與步驟、耐火性能評估法、耐火工 法、新耐火設計法…等。 16.

(32) 第8章:滅火•救助 考慮方法、建築計畫、必要設備…等。 第9章:維護管理 維護管理體系、防災中心等。 上述日本建築中心所訂的防災計畫內容,除施工技術規 範外,其他與火災安全有關的規範與對策,均已含蓋在內, 甚為詳盡齊備,可作為我國研訂防災計畫內容之參考。. 建 築 基 準 法. 總體規定(法規的目的) 實體規定. 單體規定:建築物的敷地、構造、設備等 相關規定 實體規定:建築簇群間的相關規定,包 括用途、型態、道路關係、 防火區劃、美化…等相關規 定 手續規定 行政規定. 制度規定. 建築規定 行政救濟. 總則. 消. 火災預防 危險物. 防. 消防檢定. 法. 警防、滅火 火災調查 救急 其他罰則. 圖 1-3-1:日本防火法規架構圖. 17.

(33) (二) 英國 英國火災安全的相關條文,主要規定於建築規則 (Building Regulation)的核可文件(Approved Document)B, 其架構包括下列五部分: 1、 B1 避難設計(Means of Escape) 確保室內人員,於火災發生時,獲得安全的避難設 計。 2、 B2 室內火焰延燒〔表面裝飾〕(Internal Fire Spread [Linings]) 確保室內裝修(飾)材料表面延燒受到抑制。 3、 B3 室 內 火 焰 延 燒 〔 結 構 〕 (Internal Fire Spread [Structure]) 確保火災時建築物之穩定性;確保建築物與鄰棟之 間有充份安全的防火間隔 ;確保建築物內密閉空間的 延燒受到抑制。 4、 B4 室外火災延燒(Exteral Fire Spread) 確保外牆及屋頂具有適當抵抗火災延燒的能力,且 鄰棟間延燒受到限制。 5、 B5 消防救助的通路及設施 確保消防車輛順利到達建築物,且建築物內消防設 施能有助於消防人員,搶救室內及屋外周遭人員。 上述英國的火災安全法規,除煙霧控制的規定較為缺乏 外,其他有關建築物防火對策的要求,均有詳盡規定;第 B1 章係針對避難逃生對策,第 B2 章係針對防止起火對策, 第 B3 及 B4 章係針對控制火災對策,第 B5 章係針對消防救 助對策,尚稱齊備,可作為我國防災計畫性能規定的參考。. 18.

(34) (三) 美國 美國建築防災相關法規,適用於新建的建築物防災規定 主要是依「建築法」(building code)的規定;而既有的建 築物則是依「消防法」(fire code)的規定來維護。有關建 築物火災安全法規體系如下圖所示: 建 築 法 規. U.B.C. (Uniform Building Code) N.B.C. (National Building Code) S.B.C. (Standard Building Code) B.B.C. (basic Building Code). 消 防 法 規. N.F.P.A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圖 1-3-2:美國防火法規基本架構圖 現以 ICBO/UBC 說明火災安 全法規的架構;UBC 的火 災安全規定,主要條列於第 7.8.9.10.章內,其章節略列如次。 第7章:耐火材料與構造 構件與結構之耐火性能、結合處耐火系統 、 火焰抑制與通風阻止、貫穿部火焰阻塞…等。 材料測試與分級、火焰延燒允許值、織物壁面 覆 蓋材料…等。 第9章:火災防護系統 滅火系統、煙霧控制與排放…等。 第 10 章:逃生設計 避難路徑、出入口、通道、逃生設計基本需求… 等 。 上述美國的火災安全法規,除消防救助對策主要於建築 消防法規(Building Fire Code)規定外,其他有關建築物防 19.

(35) 火對策的要求,均有詳盡規定;第 7 章係針對控制火災對 策,第 8 章係針對防止起火對策,第 9 章係針對煙霧控制對 策,第 10 章係針對避難逃生對策,尚稱齊備,足資借鏡。 三、 法規之要旨 一般消防法規偏重在初期滅火及消防救助;建築法規偏重在 防火避難,包括結構體之防火、耐火性能、防火區劃、內裝限制、 避難樓梯。排煙設備、緊急昇降梯、緊急進口、緊急照明則兩者 均有觸及。 四、 性能法規與規格法規之探討 建築物的火災安全對策,目前都依據前述建築及消防法規之 相關規定,或再加上其它特殊規定,羅列成規格書作為設計前提 條件。但是,這些規格式法規並未說明目的何在,必須達成何種 程度之安全性能,規定之基準大都引用國外或依經驗判斷,其科 學、工學上之基礎相當薄弱,但在過去有限之建築材料、工法、 規模之時代裡,基本上確保安全尚無大礙,但是應對高層化、地 下化、大規模化、混合使用化以及大空間、新構法、新材料等之 出現,所有規格式之基準是否達到安全上之要求每被質疑。代表 建築物立場之設計者與代表公共安全立場之行政人員,解釋、認 定上常有出入。包括日本在內,近年來極力推動為符合建築物之 特性、確保火災安全性能、能彈性因應之性能基準及機制應值得 參考。 以性能目標為基礎之建築火災安全設計體系,應能涵蓋由火 災安全目的與機能要件、容許範圍之判斷基準所構成之安全性能 設定部份。並有一套能檢查設定性能是否達成之檢證方法之安全 性能評估部份。前述概念所形成之火災安全設計架構如圖 1-3-3 所示。. 20.

(36) 目的. 機能要件. 性能評估. 設計火源. 降低著火. 防止著火. 防止著火 性能評估. 日常火苗模式. 使用者的 人命安全. 提供避難方 法. 評估避難 安全性能. 建築空間內火 災模式 容納可燃性 內裝的燃燒 FO產生模式 空間擴大發生. 感知、通報 、煙控制. 防止蔓延 至. 結構體 不容易崩. 構造耐火 性能評估. 容納 可燃物特性. 消防活動 確認. 確保消防 據點與動. 消防活動 性能評估. 使用者特性. 防止擴大 至. 防止其它 區域延燒. 延燒防止 性能評估. 建物特性 鄰接建物特. 圖 1-3-3:性能法規之火災安全設計架構. 21.

(37) 第貳章. 建築防災計畫準則之研擬. 建築防災計畫的目的,在防止災害之發生及擴大以維護建築 物及使用者之安全,而安全中以人命之確保為首要。因此,由各 種災害所造成死亡人數視之,除不可抗拒災害外,日常之災害係 主要檢討對象。以往建築物之防災主要以結構安全及耐震性能為 主,但在相關法規及結構技術提昇之情況下,並無重大災害發 生。但是因火災所造成人命傷亡卻仍頻生,且隨著建築技術之發 展與社會需求之多樣,建築之型態、規模、用途等隨而變化,相 對的可能產生之火災狀況亦隨之改變。 再加上價值觀的考慮,在策定防災計畫時,安全程度如何設 定、影響安全之災害如何防護,均必須以工學技術為基礎提出確 保安全之論證。其中,安全性能之基準如何設定,人與建築之特 性所關連之災害性狀如何掌握,是重要課題。 火災係由各樣原因所形成之結果,但是目前建築之防災對策 大都是依法令規定作個別的對應,而非體系化的手法。因此,如 何將災害之性狀及對應之各項對策體系化,以提出綜合性之安全 性能是必要的。亦即是依據計畫對象建築物之各條件,預測可能 發生之災害,為何發生、如何擴大後,導入各種設施設備以有效 防止災害的發生。 防災計畫之目的,即在架構前述各項對策形成防災系統以確 保安全性能。但是不考慮建築物使用狀態之計畫,則防災對策亦 無法發揮其有效的機能。所以從基本設計階段之動線計畫、配置 計畫、分區計畫等就必須介入防災計畫之考量。又建築之日常機 能與防災機能常有相互矛盾之處,各防災對策中機能相互矛盾者 亦有之,但完成設計後之事後補救對策則非常困難。因此,在計 畫階段時就必須掌握各項影響安全之因素,提出預防之對策,以 作為後續階段作業之依循。. 22.

(38) 第一節. 建築防災計畫之全體架構. 所謂「建築防災計畫」係指綜合建築、構造、設備以及營運 維護等建築物既有條件,以確保生命財產安全為目的所策定之計 畫。 一、 防災計畫應具備之特性 前述「防災計畫」應具備以下之特性: (一) 綜合性 所謂綜合建築物既有條件策定計畫使達成安全性能係 指: 1、 材料、構法、空間構成、設備系統、使用對象等建築構 成內容之綜合。 2、 起火防止、初期滅火、火勢控制、延燒防止、排煙、避 難、消防救助、管理維護等各項防火安全對策之綜合。 3、 設計、施工、維護、使用等各時程之綜合。 (二) 體系性 防災計畫之體系,係將建築構成內容與防災安全對策其 關聯性架構成一體係(Frame Work)(表 2-1-1)。組合體 系中之諸項目使達成防火安全之目的。 (三) 全程性 建築物之安全性能廣涵蓋設計、施工、維護、使用等四 階段。防災計畫非僅任一階段之獨立計畫,而必須將安全性 能從設定、完成、維護、啟動等相互銜接,構成一有機性之 安全系統(表 2-1-2)。 二、 防災計畫策定之理念 防災計畫策定時納入下述理念: (一) 有效而可靠 防災計畫中經組合架構出之各項防災對策,在火災發生 時必須有效而可靠的按所設定之安全性能發揮其應有之機 能。 23.

(39) (二) 單純且能應變 防災計畫策定時,應儘量選擇單純(fool proof)與能應 變(fail-safe)之對策,以提供防災對策之信賴性。 所謂 fool proof 係指緊急狀況時,防災上之對應措施單 純明快,設施、設備、人員容易對應而無誤的實現。 所謂 fail-safe 係指全體架構或系統部份出現故障或錯 誤,也必須能在有限範圍或替代或下一階段加以防範補救之 對策因應。. 24.

(40) 表 2-1-1:建築防火安全系統構成要素 目 的 目的 對. 與. 對. 策 策 形. 1 、 防 止 火 災 發 生. 1.火災防止 防止起火 起火但不形成災害 2.發現、探測 警報與通報. 成. 原. 因 影. 形成火源之物品 設備機器 (劣化、使用不當等) 發現、探測之對象 火、熱 煙、味 音. 3.起火擴大防止、初期滅火 火、熱 火勢擴大防止 (火源之大小) 初期滅火 起火及閃然點期間. 2 、 確 保 人 命 安 全. 4.居室(區劃)避難. 5.延燒防止 擴大防止 延燒防止. 3 、 防 止 財 產 損 害. 6.避難安全(建物全體) 發現、探測、警報、誘 導係重要之條件. 響. 條. 件 週. 溫度影響大. 空間之用途使用時間 之差異. 建 邊. 計. 劃. 縱火不易 空間構成可燃物 管理 包含縱火在內周邊火 災發生時能迅速發現. 建築構造影響初期火 災之性狀 耐火構造. 築 建. 築. 1.空間之配置、形狀、規模. 外部風 外氣溫. 建物外之避難通路之 安全性容量. 4 、 方 便 消 防 救 助. 8.救助、消防隊滅火. 9.周邊而來之延燒防止. 火、熱 有毒氣體 火、熱 外部燃燒物 (含鄰棟建築). 煙 缺氧. 消防隊到達之條件 進入難易之基地條件. 周邊計劃應使消防隊 容易接近,容易進入 消防水之取得容易. 基地條件 消防隊到達條件 風速、風向 氣候(雨) 鄰棟建物之性能. 鄰棟間隔 牆、樹等障礙物 消防用水. 造. 氣積、尺寸 自動撒水設備 天花板高度 面積、高度 開口條件 可燃性材料之量 氣積、天花板高(蓄煙、輻射) 面積、步行距離(避難時間) 至開口所要時間 煙、有害氣體 火災傳播性、發熱性、天花板不燃化之效果 個數、配置、寬度 居室外相對安全區劃. 〔避難〕 1.避難空間之配置構成 2.避難空間之規模尺寸 3.避難路徑之防火、防煙. 〔煙控〕 5.煙控 火、熱. 構. 1.起火空間之規模型態. 4.避難口 5.安全區劃 (區劃、各個別空間) 1.空間之形狀、大小 2.開口部之條件 3.內裝材料之燃燒性(建物全體) 4.防火區劃之條件(配置與性能). 火 熱-放射熱、氣溫 煙 有毒氣體 缺氧. 與. 防. 失火時能容易發現之空間構成 探測設備之機能可充分發揮之空間構成. 3.內裝材料. 火、熱. 間. (. 1.空間之配置及規模型態. 2.開口部之條件 3.內裝材料之燃燒性 1.出口空間之規模型態 2.開口部之條件. 火 熱-放射熱、氣溫 煙 有毒氣體 缺氧. 件. 火源容易管理之空間構成 合理之收藏空間規模 妥善之垃圾處理計劃 一般構造之不燃化 傢俱收容物品之不燃化. 2.內裝材料之燃燒性. 4.避難路徑之性能. 7.倒塌防止、再使用 (耐火構造). 條 空. 可燃物量大則持續時間長 防火區劃 防火門、捲門 開口部與陽台、上層延燒防止 管道間、風管之構造區劃 避難路徑、避難樓梯之有效設置 (二方向避難、明快性)、(安全區劃之設置) 避難距離、路徑容量 (避難時間) 區劃性或開放性 排煙等煙控 不燃性 避難路徑之成立性、防火門之操作性、關閉性、機能等 避難路徑之安全性、階梯、採光等 煙控(排、防煙) 出火室之區劃、面積區劃、層間區劃、豎穴防護等. 1.空間之規模形狀 2.開口部之條件 3.內裝材料之燃燒性 4.內裝材料之熱容量 5.區劃內火災之抑制 6.結構體之耐火性能 1.建築空間之考量形狀. 火. 對. 設. 策 備 使 用. ) 管. 理 備. 設備機器之性能 火源管理 避免使用裸火或儲藏易燃性 (小孩玩火亦應考慮) 可燃物之限制 燃料 (質、量管理方法) 自動火災探測設備 通報 緊急警報設備,廣播、警鈴等 管理者之處置受信、確 漏電火災警報器 認、通報、廣播等處置 瓦斯洩漏火災警報設備 初期滅火設備 滅火器 作用因子之控制傢俱等收 泡沫CO2滅火 滅火活動必要 容物可燃物之質與量。 室內消防栓 初期滅火動作 之設施 自動撒水頭. 所有因素,因防災中心 在日常或緊急狀況時之 管理與對應效果差異 大。 防災中心之監視狀態左 右安全之水準。. 排煙設備、排煙口. 避難計算時,室面積愈 大開始避難時間長。. 可燃物之種類、量、如何 管理 排煙口之開啟 避難行動 滅火判斷 避難判斷. 滅火設備. 〔區劃〕 作用因子之控制 傢俱等收容物可燃性之 質、量. 避難設施設備 避難誘導輔助設備 廣播 標示 緊急照明. 〔居住者〕 避難活動行為特性 排煙設備啟動 〔管理者〕 狀況判斷 避難誘導 設備啟動. 1.建物之配置 2.外殼之防火性能 3.開口部周邊之內裝 4.建物規模. 25. 從火災發生區劃內避 難,在此階段產生。. 原則上目標是限定在火 災發生之區劃內。. 排煙設備等(亦可加壓防煙) 可燃物之質、量管理. 發熱性、量(持續時間) 開口、週壁之熱損失 延燒防止(區劃之耐火性能) 結構體之強度、熱應力、耐火被覆等 防災中心機能 進入之難易度 消防活動據點安全空 直昇機緊急起降台 緊急用進入口 間之設置 相互配置關係 屋頂外牆之防火性能 開口部之防火性能 周邊內裝材料之燃燒性. 註. 戶內外消防栓 連結送水管 連結撒水設備. 緊急插座 緊急電梯. 滅火活動 救助活動 排煙 延燒可能部位附近不放置 可燃物 開口部閉鎖. 燃燒條件與耐火構造 例鋼材係以溫度和殘存 強度、熱應力等相設定 其耐火性能. 確立與鄰棟建物間加 害、受害能防止之關係.

(41) 表 2-1-2:全程性之安全性能系統架構 條件. 性能達. 成果 設計監理. 設計條 件 環工 施工 維持. 性能確 定 設計作 業 構法選. ※1 設計圖書 圖面 規格書 (明示性能). 施工管理 施工條 件 環境 工期 成本. 性能確 保 選定材 料 施工. 完成基礎 實現性能 (明示性能). 性能維 持 維護保 全 改善提. 使用條 件. 性能發 揮 空間使. 竣工檢 查 性能 檢查. ※3 時間經過 目前性能 惡化不足. 使用管理. 設計檢 查 設計內 容 檢查. ※2. 維持管理 維護條 件 環境 使用條 件. 評估檢. ※5 空間人員. 定期檢 查 機能惡 化 機能不. ※4 日常檢 查. ※1:是否滿足所需性能的條件 ※2:實際是否能確保性能 ※3:性能是否有惡化 ※4:性能確保有無問題 ※5:使用管理(專任防火管理者,製作瓦斯保安管理規定、管理規定) 26.

(42) 第二節. 建築防災計畫之檢討項目. 我國現有之建築防災相關法令如:建築技術規則、各類消防 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等法令僅對建築物之規模與用途別作出各種 不同規定。而欲降低建築物火災的發生率、限制其災害範圍同時 減少火災之損失,在建築設計方面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建築 物的防災性能。建築物的防災性能不僅在於消防數量之多寡,它 實際包含建築物火災預防、火災感知、通報、避難、救助以及滅 火能力等多項指標。 因此關於建築防災計畫中各項防火安全對策項目概略應包 括: 一、 火災發生之防止 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除火源與熱源的處理方式及可燃物的 收藏、建築物內部裝修之計畫外,將建築物之管理體制與空間之 使用計畫等等事宜列入考量之中,也是很重要的。 (一) 防止火災發生之對策 1、 起火源之對策 2、 建築物內部裝修材之選擇 3、 可燃物之收藏 4、 防止火災發生之管理 (二) 感知與通報設備 二、 火災初期擴大之防止 防止火災初期擴大的方式,可由建築物內部裝修的不燃化、 設置防火區劃與初期滅火三個方式來進行。爾後,再因應空間的 用途、規模、管理體制等等條件,適當地選擇組合成合適的對策。 (一) 建築物內裝修的不燃化 1、 使建築不易發生火災。 2、 可控制火災急速成長擴大。 3、 使閃燃期產生之時間延後確保足夠之避難時間。 (二) 區劃化 1、 將火勢侷限於起火室內. 27.

(43) 2、 可延遲延燒到其他區位 (三) 初期滅火設備 1、 人為操作 2、 自動感應動作 三、 延燒擴大之防止 防火區劃是為了防止在火災時建築物內部或外部產生延燒 之現象。為了防止火勢往其他區劃延燒,與確保避難時之安全, 防火區劃之配置應考量對應建築物之用途、規模、構造、型態與 使用方式等,並且在避難計畫與防排煙計畫建立時列為考量前提 條件,所以必須作成其間有相當關連之計畫。 (一) 建築內部之延燒防止 防火區劃之計畫 1、 重點區劃。 2、 應儘量減少設備配管等構件貫穿區劃。 (二) 防止經由外周開口延燒 四、 避難 建築物防災計畫之中,避難計畫的建立是假設在火災發生 時,迅速離開發生火災之房間、樓層、建築物等一連串之避難行 動,必需檢討避難設施、避難設備及計算避難時間評估其安全性。 (一) 避難計畫之原則 1、 兩方向避難之確保 2、 避難路線之構成 3、 誘導設施考慮事項 4、 安全區劃之設定 5、 避難設施之保護方法 6、 對人的生理與心理之考慮 7、 對體弱者之考慮 (二) 避難設施計畫之定量評估 1、 評估避難設施的配置、規模與面積 2、 避難流動特性之需求 3、 防火、防排煙等其他防火對策之反應與綜合 28.

(44) 4、 確認避難計畫之可行性。 五、 煙的控制 煙控制之目的是在火災發生時,以建築物的牆與樓板作為區 劃,防止煙流四處擴散。運用防、排煙之各種方法控制煙之流動, 以確保安全避難路徑或空間。 (一) 煙控制之區劃的種類有下列數種 1、 用途區劃之煙控制 2、 面積區劃之煙控制 3、 安全區劃之煙控制 4、 垂直管道區劃之煙控制 5、 樓層間區劃之煙控制 (二) 排煙計畫 1、 排煙設備之計畫 2、 合理排煙計畫之進行 六、 滅火救助 滅火救助之目的在撲滅火災減輕受損程度,救助避難人員保 障生命安全。但以迅速確實之行動救助人命為先。為提供消防人 員救助而必須考慮進出路及相關必要之消防設備。 (一) 救助與建築計畫 1、 建築物之條件,如:防耐火性能之確保、設置避難設施 與防災設施等必須相當完備。 2、 救助活動之進行,應使消防隊員能夠順利地到達被救助 者之地方。 (二) 滅火與救助之必要設備 1、 滅火活動上之必須設備:如排煙設備、連結撒水設備、 連結送水管、緊急用電源與無線電訊通訊設備。 2、 不可或缺設備:消防用水、緊急用出入口、緊急用昇降 機、戶外的消防栓等設施。 七、 管理營運 為使建築物之防災性能維持正常狀態,防災管理之附置及設 施設備維護管理計畫均應檢討擬定對策。 29.

(45) (一) 防災管理 1、 日常之維護與管理 (1) 防災設施之檢查與準備 (2) 火災之預防 (3) 對一般使用者之防災指導 (4) 增建或用途變更時之防災指導 2、 緊急時防災體制之因應 3、 考慮維護與管理之防災計畫 (二) 維護與保全 1、 建築物具有之設備性能在平時有相當適切之維護與保 全。 2、 注意防災設備之維護與保全,並且須教育人們熟悉防災 設施之使用方法與因應能力。 經由前述防火安全對策分析後,可歸納防災計畫之檢討項目 及對策項目示如表 2-2-1。. 30.

(46) 表 2-2-1:建築防災計畫檢討項目及對策項目 檢討項目. 檢討對象內容. 1.相關建築計畫 i基地配置. 對策項目 i建物與基地、建物與建物. 建. i平面剖面. i平面剖面、core 型態、區劃原則. i內部裝修. i內裝防止設計方法. i防災一般設備. i一般設備、防災設備. 2.防火滅火計畫 i防止火災發生. i防火區劃之設計、區劃材料、. i防止燃燒擴大. 開口處理、貫穿處理、層間處理. 築. i防止火災蔓延. i耐火被覆設計 i消防設備設計 i火源管理 i裝修材料. 防. 3.避難安全計畫 i避難安全計畫. i避難計算. i避難設施與設備. i相關條件設定. i避難計算. i計算方法. 災. i計算例 4.防、排煙計畫 i煙控計畫. i排煙區劃之設計—區劃、方式. i防排煙計畫. i排煙設備之設計—偵煙、垂壁、. 計. i防排煙設備. 排煙口、風管、排煙機. 5.消防救助計畫 i消防救助計畫. i消防車進出路線. i 消 防 救 助 設 施 與 設 i緊急進口 i緊急昇降機. 備. 畫. i送水口 i消防水箱 i緊急發電機 i無線通信 6.管理維護計畫 i防災管理. i日常管理. i維護管理. i定期檢查 i管理體制. 31.

(47) 第三節. 建築防災計畫準則初擬. 經由前述分析而架構建築防災之體系,並組合歸納出防災計 畫之檢討與對策項目,本節將各項目之基本考量與對策,以及達 成安全之可能之設計方法等初擬準則。防災計畫本應按各建築物 之既有條件提出適切合理,因應之作業。某一建築物所採用之對 策項目及內容,並不保證其他建築物必能沿用。因此計畫準則無 法作成一律適用之基準,而僅能顯示安全確保之基本原則;至於 具體對策之選擇或採用則必須依據各建築物之條件,又為達成對 策目的可能有數種設計方法,各種設計方法又有其設計基準。 計畫準則用來提供某特定建築物製訂防災計畫書時之指導 方針。 一、 總則 (一) 定義 建築防災計畫應綜合用途、構造、設備之構成及其營 運、維護之方式等建築特定條件,以安全為目的策定之。 計畫內容除應符合現行法規之相關規定外,還需配合建 築個別之條件提出確保安全計畫。 建築物之安全指生命之安全及財產之安全,防災計畫以 人命安全為優先,應絕對確保本準則以火災為對象以建築物 防火避難安全為範圍,並維護財產至最小程度之損失。 (二) 建築防災計畫策定應掌握之特性 建築防災計畫之策定應掌握下示特性: 1、 綜合性 (1) 材料、構法、空間構成、設備系統,使用對象等建 築構成內容之綜合。 (2) 起火防止、初期滅火、火勢擴大防止、延燒防止、 排煙、避難,等各項防火安全對策之綜合。 (3) 設計、施工、維護、使用等各時程之綜合。 2、 體系性 防災計劃之體系應架構建築構成內容與防火安全 32.

(48) 對策成一安全體系(Frame Work),有計畫的組合體系 中之各項目,使達成防火安全之目的。 3、 全程性 建築物之安全性能應涵蓋設計─施工─維護─使 用等四階段,防災計劃非僅任一階段之獨立計劃,而必 須使性能設定、性能實現性能維護、性能發揮等相互銜 接構成一有機性之安全系統。 (三) 理念 1、 有效而確實之理念 防災計劃中之各項防災對策,萬一火災發生時,各 項對策應能有效而確實的按設定目標發揮其機能,達成 確保安全性能。 2、 單純而能應變之理念 防 災 計 劃 應 導 入 單 純 性 ( fool-proof ) 與 能 應 變 (fail-safe)之手法以確保防災對策之確實性。 fool-proof:指緊急時不論發生任何狀況,所定防災 上之對應措施均能隨時無誤的實現。亦即必須單純明 快,任何人均能容易對應之措施。 fail-safe:指即使系統之部份發生錯誤,也必須維 持在安全範圍內或具備替代之防範補救措施。 二、 建築計畫 (一) 基地配置 1、 建築物與基地之關係 建築物在基地上之配置,應留設避難通路,使避難 者容易從建築物逃離至永久性之空地或道路,並確保消 防隊容易進入建築物之救助路徑空間。 2、 大規模不同用途之分棟設置 管理使用形態不同之用途空間,相當規模以上時儘 量分棟設置,防災對策分別對應,使火災發生時不致波 及其他用途空間。 3、 建築物之相互關係 鄰棟建築物間為防止類燒應保持適當之間距,可考 慮相互以避難橋連接以提昇安全避難之功能。 4、 增建計畫 33.

(49) 建築物增建時,應充分檢討增建部份與既存部份之 防災關係,考慮是否相互避難,是否火煙相互蔓延,管 理維護是否合一等因素,檢討全體防災對策,策訂防災 計畫。 (二) 平面、剖面 1、 平面、剖面計畫與防災之關連 平、剖面計畫之關連防災對策包括:防火、防煙區 劃之設定,避難設施及消防用設施、設備之配置;直接 左右火災時,火、煙之動向,避難行為、消防活動,計 畫時應預先檢討,並考慮防災對策中違反使用需求情況 之整合。 2、 防火、防煙區劃之設定 防火、防煙區劃應妥善設定,使火災發生時,火、 煙侷限在有限之範圍內,以利在室人員之安全避難,財 物損失維持最小限度。 3、 避難計畫與安全區劃 平面計畫上為確保避難安全所設定之避難路徑,應 依避難之先後順序逐次提昇安全層次形成安全區劃。 4、 服務核(Core)之類型與防災對策 服務核(Core)之配置方式構成避難計畫之基本條 件,應檢討各類型服務核配置特徵後擬定防災對策。 (三) 內裝計畫 內裝材料之防火性能應考慮材料之著火性、展焰性、發 熱性、發煙性、熱分解性、煙毒性等性狀。依據建築物各部 份之起火防止、初期擴大防止、延燒防止、煙毒發生量抑制 等防災對策後選擇適當之內裝材料。 (四) 設備計畫 設備計畫不得抵觸平面、剖面計畫上之防災對策。 貫穿防火區劃之風管、配管、配線儘量避免,不得已貫 穿時應適當處理,防止形成延燒路徑。 垂直方向之管線儘量避免貫通樓地板,不得已貫通時管 道間應行防火區劃。. 34.

(50) 三、 起火、初期擴大防止 (一) 起火防止 為防止起火,除檢討火源之使用、可燃物之放置、內裝 計畫外應將管理體制、使用計畫一併納入檢討。 1、 起火防止對策 (1) 火源對策 火源對策必須檢討火源使用器具、使用燃料 (電、瓦斯、液態燃料)其它附屬設備之設置條件 等項目,使用瓦斯器具時除考慮火災外,因瓦斯漏 洩產生氣爆之危險亦應慮及通風換氣設備之設置 條件,防火管理體制等亦應納入檢討。 (2) 內裝材料之選擇 火源使用室,可燃物多之貯藏室,不特定多數 人之用途空間或天花板內等防火管理上不易目視 之空間,儘量採用不燃材料或準不燃材料以防止著 火。 (3) 可燃物之貯藏 貯藏可燃物之倉庫、貯藏室等應適當配置,使 貯藏之可燃物不致成為火災延燒之媒體,又設置於 室內牆上之棚架容易變成延燒擴大之媒介應儘量 採用不燃材料。 (4) 起火防止之管理 為預防火災發生,管理者除管理火源、可燃物 以降低火災發生之機率外,一般使用者之防災指 導、監視等亦應納入日常管理計畫中。 2、 感知、通報等設備 為早期發現火災發生之警報設備包括感知(探 測)、警報、通報等設備。 警報設備之設置應具備早期發現火災發生場所、發 出警報通知避難、啟動初期滅火設備、通報消防機關等 35.

(51) 功能。 為使防火安全因防災設備或防災機器與人之行動 相互結合而提昇效果,火災初期階段警報設備與人之行 動間界面銜接處理應充分檢討,使警報設備應按火災發 生擴大過程指導各項行動使設備與管理體制相結合以 發揮最大之機能。 (二) 初期擴大防止 為防止火災初期之擴大,除檢討內裝不燃化、防火區劃 化、初期滅火設備等對策項目外,尚須配合居室之用途、規 模、管理體制等條件擬定對策。 1、 初期擴大防止對策 (1) 內裝不燃化 為防止或延遲火勢擴大,居室內裝材料應儘量 不燃化,使室內不容易著火或抑制火勢之急速成 長,以利初期滅火,即使初期無法全面滅火亦可延 遲閃燃點時間以確保必要之避難時間,降低人命之 傷亡。 (2) 區劃化 為使火災發生初期滅火失敗後,火災侷限在出 火室內或延遲其延燒擴大,使滅火救助行動容易進 行並確保避難時間。應檢討設置必要之防火區劃, 並儘量採用防火耐火性能高之區劃材料。 (3) 初期滅火設備 為防止火災初期擴大除導入內裝不燃化、區劃 化之防止對策外,應設置初期滅火設備。以減少燒 失範圍、抑制發煙量,而縮小避難範圍以利整體防 火避難功能。 初期滅火設備包括手動滅火設備、自動滅火設 備等依建築物之構造、規模、形態、使用狀況等配 合消防法規設置之。 36.

(52) 四、 防止延燒 (一) 內部之延燒防止 1、 區劃計劃 為防止建築物延燒,應按建築物之用途、規模、構 造、形態、使用特性等設定適當的區劃。 區劃應檢討避難計畫,防排煙計畫之相互關連性後 計畫之。構成區劃之牆、樓板、防火門等應有必要之防 火耐火時效防止延燒。 2、 防火區劃與不燃區劃 區劃除防止延燒外,應能確保避難路徑及消防活動 據點。區劃包含防火、防煙區劃。防火區劃應為防耐火 構造,防煙區劃應為不燃材構造。區劃計劃時應考量整 體構成。 3、 防火區劃計畫 (1) 防火區劃之種類與設定 防火區劃由區劃範圍及區劃構材之性能所構 成。相關法規依建物之用途、規模、構造等已有規 定。可大分成層間區劃、垂直貫通空間區劃、面積 區劃、用途區劃等四種類。 防火區劃計畫時,除滿足法規規定外應掌握區 劃之基本精神,充分考量個別建築物之特有條件, 設定最適當之防火區劃。 (2) 防火門之計畫 防火區劃開口部應設置具有與區劃牆同等遮 斷火、煙性能之防火門,構成區劃之一部份,防止 經由開口部延燒或煙擴散影響避難以確保區劃之 必要機能。防火門因有平時開關之需要成為區劃之 弱點,計畫時應考慮使用方法、設置地點後選定適 當種類之防火門。 防火門之設計基準如下:.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雇主有左列第八款情 事,其違反職業安全衛 生法、勞動檢查法、消 防法、建築法或其他相 關法令,致所聘僱之外 國 人 發 生 死 亡 事

(四)訓練場地各班次教室之環境條件、設備數量等級、建築

 Local, RADIUS, LDAP authentication presents user with a login page.  On successful authentication the user is redirected to

落實平時減災、災前整備及災後復原等災害防救工作。未來可視需求,尋求專業團隊支 援、協助及提供建議與諮詢。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組織架構圖如圖 2- 1 所示;災害防救 委員小組名冊如表 2-

目前國內並無完整之建築避難演練模式可供建築、消防從業人員參

如果有事先的預防,則有些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再加㆖無線遠距檢測的好點 子因此讓我產生了研究 RFID 的興趣。本論文將設計 RFID 系統㆗的

本研究於 2017 年 2 月至屏東縣 10 所校園採集使用水源及經淨水處理

 性能檢查完成或重新更換藥劑及充填後之滅火器,應張 貼標示,並於滅火器瓶頸加裝檢修環,檢修環材質以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