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4299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4299"

Copied!
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台灣中部地區大專校院學生 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之相關研究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COHERENCE AND LEISUR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ENTRAL TAIWAN. 研 究 生: 邱 琬 婷. 撰. 指導教授:趙叔蘋.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六 月.

(2) 論文名稱:台灣中部地區大專校院學生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 之相關研究 . 總頁數:80 頁. 院校所組別: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研究生:邱琬婷 . 指導教授:趙叔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中部地區大學生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 之相關性,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是否影響一貫信念及休閒態度。研 究對象以台灣中部地區大學生為母群,樣本收集以立意方便取樣 方 式 , 抽 取 台 中 縣 市 三 所 大 專 校 院 共 計 308 名 學 生 , 進 行 問 卷 施 測 , 有 效 回 收 率 為 90.32% 。 研 究 工 具 除 個 人 基 本 資 料 , 並 採 用 「一貫信念量表 度量表. (SOCS)」. (Antonovsky,1987), 以 及 「 休 閒 態. ( L A S ) 」( R a g h e b & B e a r d , 1 9 8 2 )。 依 據 調 查 所 得 資 料 ,. 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 o n e - w a y M A N O V A )、 皮 爾 遜 積 差 相 關 、 迴 歸 分 析 進 行 探 究 。 結 果發現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具有高度相關,皮爾遜積差相關 r 為 .305(p<.001), 同 時 , 一 貫 信 念 能 有 效 解 釋 休 閒 態 度 9.3% 的 變 異 量( p < . 0 0 1 )。 全 體 填 答 者 的 一 貫 信 念 總 分 平 均 為 5 1 . 7 8 分 , 與 SOC 量 表 理 想 值 65 至 78 分 相 比 , 略 微 低 落 。 亞 洲 大 學 的 男 女 生在一貫信念的意義感層面上,具顯著差異,女生意義感顯著高 於 男 生 (t=-3.263,p<.01)。 全 體 填 答 者 的 休 閒 態 度 整 體 趨 於 積 極 且 正 向 , 以 認 知 層 面 的 分 數 最 高 (每 題 平 均 為 4.32 分 ), 其 次 為 情 感 層 面 ( 每 題 平 均 為 4 . 1 1 分 )、行 為 傾 向 層 面 ( 每 題 平 均 為 3 . 7 9 分 )。 台 中 技 術 學 院 填 答 者 的 休 閒 認 知 , 顯 著 高 於 台 灣 體 育 學 院 的 學 生 (F=5.48,p<.01)。 關鍵詞:一貫信念、休閒態度、大學生. i.

(3)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Coherence and Leisur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entral Taiw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Coherence (SOC) and leisur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entral Taiwan.. In. this study, instruments were included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 ” (Atonvosky, 1987) and “Leisure Attitude Scale ” (Ragheb & Beard, 1982). Demographic data was also investigated. Purposeful sampling was utilized, the subjects were simple random sampling (SRS) from three universities in Taichung city and county, 308 students answered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turned was 90.32%..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one-way M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s. In this research, there appeared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SOC and leisure attitud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ction was.305 (p<.001).. The variable of SOC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ed 9.3% variance of leisure attitude.. Results indicated the samples’. SOC mean was 51.78, compared with the ideal SOC value (65~78) was slightly lower. Gender differed significantly with meaningfulness of SOC in Asia University; female students had higher scores than male students ( t = - 3 . 2 6 3 , p < . 0 1 ) . The attitude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ended to be positive. Leisure cognitive dimension scored highest (M=4.32), and subsequently the leisure affection (M=4.11), while the behavioral dimension (M=3.79) possessed the lowest. Leisure attitud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with. ii.

(4) school. The students in National Taich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d higher scores than the students in 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 Key words: Sense of Coherence, leisure attitude, undergraduate student. iii.

(5)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 錄. ……………………………………………………. iv. 表 目 錄. ……………………………………………………. vi. 圖 目 錄. …………………………………………………….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7. 第五節. 研究限制……………………………………. 7. 第六節. 名詞界定……………………………………. 8. 文獻探討…………………………………………. 9. 第貳章. 第一節. 大學生心理發展情況………………………. 9. 第二節. 一貫信念……………………………………. 12. 第三節. 休閒態度……………………………………. 20. 第四節. 本章小結……………………………………. 26. 研究方法…………………………………………. 27. 第參章.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9. iv.

(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3. 結果與討論………………………………………. 35. 第肆章. 第一節. 結. 果. ………………………………………. 35. 一、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35. 二、不同背景變項填答者在一貫信念之分析…. 44. 三、不同背景變項填答者在休閒態度之分析…. 49. 四、參與志工服務工作之填答者分析…………. 55. 五、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之相關分析…………. 57. 六、個人背景變項及一貫信念對休閒態度之迴歸 58 分析………………………………………… 第二節. 第伍章. 討論…………………………………………. 59. 一、中部地區大專校院學生之一貫信念分析…. 59. 二、中部地區大專校院學生之休閒態度分析…. 61. 三、中部地區大專校院學生之休閒活動現況…. 62. 四、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之相關………………. 63. 結論與建議………………………………………. 64. 第一節. 結論…………………………………………. 64. 第二節. 具體建議……………………………………. 66. 參考文獻……………………………………………………. 68. 附錄…………………………………………………………. 75. v.

(7) 表目錄 表1. Erikson 理論的心理社會期……………………………………………. 10. 表2. 國內外休閒態度相關研究………………………………………………. 25. 表3. 一貫信念量表各層面題目分配表………………………………………. 31. 表4. 休閒態度量表信度………………………………………………………. 33. 表5. 填答者就讀學校及性別之次數分配表…………………………………. 36. 表6. 填答者年齡之次數分配表………………………………………………. 37. 表7. 填答者家長教育程度之次數分配表……………………………………. 38. 表8. 擔任過志工經驗之次數分配表…………………………………………. 38. 表9. 是否有固定時間參與服務工作之次數分配表…………………………. 39. 表 10. 服務對象類別之次數分配表……………………………………………. 39. 表 11. 休閒活動功能之次數分配表……………………………………………. 40. 表 12. 認為志工性的服務工作,可視為休閒活動之次數分配表……………. 40. 表 13. 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之次數分配表……………………………………. 43. 表 14. 全體於一貫信念量表及各層面之描述性統計…………………………. 45. 表 15. 三校在一貫信念量表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摘要表…………………. 45. 表 16. 不同校別之一貫信念量及各層面之差異檢定摘要表…………………. 45. 表 17. 三校不同性別之填答者在一貫信念量表之 t 檢定摘要表……………. 46. 表 18. 不同年齡在一貫信念各層面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47. 表 19. 不同家長教育程度在一貫信念之差異性檢定…………………………. 48. 表 20. 不同擔任志工經驗之填答者在一貫信念之 t 檢定摘要表……………. 48. 表 21. 不同服務對象在一貫信念之差異檢定摘要表…………………………. 49. vi.

(8) 表 22. 全體於休閒態度量表之描述性統計……………………………………. 50. 表 23. 休閒態度量表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摘要表…………………………. 51. 表 24. 不同校別之休閒態度量表及各層面之差異檢定………………………. 51. 表 25. 不同校別之休閒態度量表及各層面之差異檢定摘要表………………. 51. 表 26. 三校不同性別之填答者在休閒態度之 t 檢定摘要表…………………. 52. 表 27. 不同年齡在休閒態度各層面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53. 表 28. 不同家長教育程度在休閒態度之差異性檢定…………………………. 53. 表 29. 有無志工經驗在休閒態度之 t 檢定摘要表……………………………. 54. 表 30. 不同服務對象在休閒態度之差異檢定…………………………………. 55. 表 31. 不同服務對象在休閒態度之差異檢定摘要表…………………………. 55. 有無志工經驗之填答者,與其認為志工服務是否屬於休閒活動觀念 表 32. 56 之交叉表………………………………………………………………… 是否持續擔任志工之填答者,與其認為志工服務是否屬於休閒活動. 表 33. 56 觀念之交叉表……………………………………………………………. 表 34. 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之相關分析………………………………………. 57. 表 35. 一貫信念對休閒態度之迴歸分析………………………………………. 58. 表 36. 一貫信念對休閒態度之迴歸分析係數摘要表…………………………. 58. vii.

(9) 圖目錄 圖1. 健康生成之模式…………………………………………………………. 15. 圖2. 休閒態度的建構…………………………………………………………. 22. 圖3. 研究架構圖………………………………………………………………. 27. 圖4. 研究流程…………………………………………………………………. 28. viii.

(10) 第壹章 . 緒論. 本章依次就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 究假設、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名詞界定來做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今社會的環境,遠比以往富裕,在民國四十年時,平 均 每 人 國 民 所 得 為 1,407 元 , 至 民 國 九 十 二 年 , 躍 升 為 4 0 7 , 3 9 3 元 ( 台 灣 年 鑑 , 2 0 0 5 )。 現 今 大 學 生 生 活 在 經 濟 富 裕 的時代,具有足夠的物質資源,勇於展現自我,與出生於民 國三、四十年的世代,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台灣光 復初期成長的人,因為戰後的環境,物質匱乏,交通不便, 必須以勞力換取生活所需的物資,因此,大多的人具有刻苦 耐勞、克勤克儉的美德,反觀現在,有部分的大學生卻被大 眾 稱 為 「 草 莓 族 」, 意 指 追 求 光 鮮 亮 麗 的 生 活 , 貪 圖 享 樂 , 崇 尚時髦與名牌,然而,草莓族對於事物只有三分鐘熱度,挫 折忍耐力薄弱,對困難往往選擇逃避,更甚者,選擇自殺的 激烈手段結束自己的寶貴生命。近期調查指出在民國九十三 青年死亡統計資料中,指出青年人死亡原因第二名為自殺, 僅 次 於 事 故 傷 害 之 後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 0 0 4 ), 由 此 推 知 , 如 何增強青年的抗壓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青年的心 理健康,是目前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 1.

(11) 在這多元價值的社會中,大學生正值自我追尋與自我肯 定 的 迫 切 時 期 , 最 易 感 受 價 值 與 意 義 缺 失 , 民 國 75 年 的 研 究 發現,我國大學生中,約有五分之二的人,其自我認證發生 困 難 , 甚 至 面 臨 認 證 危 機( i d e n t i t y c r i s i s ); 在 民 國 7 6 年 , 另一研究也發現,我國大學生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覺得生活 缺 乏 目 的 與 意 義 而 感 受「 存 在 的 空 虛 」 ( existential vacuum) ( 何 英 奇 , 1 9 9 0 )。 這種情況與大環境的變動與社會壓力息息相關,統計資 料 顯 示,人 口 的 自 然 增 加 率 從 民 國 五 十 二 年 的 千 分 之 29.62, 下 降 至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的 千 分 之 3.59; 新 生 兒 出 生 人 數 , 從 民 國 五 十 二 年 的 42 萬 4,250 人 , 下 降 至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的 21 萬 6 , 4 1 9 人( 衛 生 署 , 2 0 0 5 )。 少 子 化 的 影 響 , 及 家 長 望 子 成 龍 、 望女成鳳的觀念影響下,家長對子女過度保護,已讓子女們 慢慢成為溫室的花朵。整個社會文憑至上的價值觀,使得升 學變成一種盲目、狂熱的宗教,拿到大學文憑,成為每個青 少 年 人 生 最 重 要 且 唯 一 的 目 標 ( 天 下 編 輯 , 1 9 9 7 )。 因 此 , 家 長無不積極為子女尋求各項才藝及課後補習,深怕子女落後 在起跑點上,而長期課業壓力緊繃的情況下,休閒活動對學 生 而 言 , 也 變 得 狹 隘 而 靜 態 。 一 份 有 關 「 94 年 暑 假 休 閒 生 活 參 與 情 形 」的 問 卷 調 查 發 現 , 87%的 青 少 年 最 常 做 的 休 閒 活 動 是 「 上 網 」, 其 次 , 有 7 7 % 的 青 少 年 為 「 看 電 視 」( 金 車 教 育 基 金 會 , 2 0 0 5 )。 休 閒 活 動 的 好 處 包 括 調 劑 身 心 、 紓 發 壓 力 、. 2.

(12) 恢復體力、再生活力…等,但是,在忙碌的生活及沈重的功 課壓力影響下,青少年逐漸被剝奪了享受各種休閒活動的權 利。 跨 過 大 學 入 學 考 試 的 窄 門 後,學 生 在 歷 經 國、高 中 階 段 , 繁忙的課業壓力時期後,進入了大學階段,這個階段,是介 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一段過渡時期,在此階段開始要準備邁 入職業生涯,開創人生新的版圖,不但自己要學會做決定的 能力,旁人也會寄予他們某些期望。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份 子,影響國家未來的國勢及前途,大學生的休閒態度,將對 社會整體價值觀的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們期待社會大眾從 事優質的休閒活動,培養正向的休閒態度,提升生活品質的 滿意度,增進心理健康。 然而,社會大眾對於休閒的觀念及休閒活動的定義混淆 不 清 。 余 嬪 ( 2000) 指 出 國 人 休 閒 素 養 低 落 之 原 因 如 下 :一 、 過 份 強 調 工 作;二、不 瞭 解 休 閒;三、缺 乏 休 閒 的 技 能;四 、 缺乏休閒參與的機會。 一份「台灣休閒生活現況」的研究指出,現在國人休閒 的困境為:一、一般民眾對休閒觀念認知薄弱,有時間而無 休閒,花很多錢卻達不到休閒調劑的效果;二、因生活及交 通品質不佳,使國人運動量不足,情緒不易發洩;三、一般 學生缺乏正確的休閒觀念及不知如何安排、規劃空間時間, 故 心 靈 空 虛、常 覺 得 無 所 事 事,而 與 他 人 成 群 結 隊 飆 車 夜 遊 ,. 3.

(13) 影響社會治安;四、欠缺選擇適當的的休閒知能,且不善於 規劃時間;五、社會上仍存在一味追求工作、物質享受及金 錢 的 心 態 ( 謝 靜 敏 等 , 1 9 9 5 )。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在休閒活動中,體驗身、心、靈充分 的成長?有些人在從事休閒活動後,覺得空虛、落寞?這是 否因為誤解了休閒活動的功能,因此,耗費了許多寶貴的光 陰及金錢在從事一些降低休閒品質的活動。從休閒的積極定 義 而 言 , 李 明 榮 ( 1999) 認 為 休 閒 的 積 極 涵 意 包 含 五 P(Profit、 Pressure、 Prestige、 Pleasure、 Performance) 和 五 R(Rest、 Release、 Refresh、 Rebirth、 Recreation), 分述如下: 一、五 P ( 一 ) 有 益 身 心 ( P r o f i t ): 正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有 益 身 心 發 展 , 及促進身心之健康。 ( 二 )紓 緩 壓 力( P r e s s u r e ): 適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紓 緩 壓 力 , 使生活得到調適。 ( 三 ) 提 聲 名 望 ( P r e s t i g e ):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增 進 人 際 關 係,更可以透過休閒活動以提供個人之身分與名望。 ( 四 ) 心 情 愉 快 ( P l e a s u r e ):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最 直 接 可 以 獲 得 的就是愉悅的經驗,讓心情舒暢愉快。 ( 五 ) 生 活 技 能 ( P e r f o r m a n c e ): 未 來 的 生 活 , 競 爭 壓 力 將 會 更沈重,這是眾所皆知的;參與休閒活動成為生活技能的一. 4.

(14) 部份,如果不會安排自己的休閒活動,將會被社會所淘汰。 二、五 R ( 一 ) 休 息 調 養 ( R e s t ): 適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使 身 心 得 到 休 息調養。 ( 二 ) 放 鬆 心 情 ( R e l e a s e ): 適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獲 得 愉 快 的經驗,使心情得到放鬆與紓解之效果。 ( 三 ) 恢 復 體 力 ( R e f r e s h ): 勞 心 之 後 或 工 作 之 後 , 從 事 適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消 除 疲 勞、恢 復 體 力,以 迎 接 明 日 的 新 生 活 。 ( 四 ) 再 生 活 力 ( R e b i r t h ): 從 事 適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消 除 疲 憊、再 生 活 力,猶 如 再 生 一 樣,可 以 再 衝 刺 迎 接 新 的 挑 戰 。 ( 五 ) 娛 樂 消 遣 ( R e c r e a t i o n ): 從 事 適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獲 得愉悅的經驗外,更是可以到娛樂消遣、修養身心之目的。 . A n t o n o v s k y( 1 9 7 9 )提 出 一 貫 信 念( s e n s e o f c o h e r e n c e ,. S O C ), 代 表 一 個 人 生 存 信 念 的 核 心 , 建 構 一 個 人 的 獨 特 性 , 包含一個人的圓融性、毅力、活力及自信,足以影響其對於 周 遭 人 事 物 之 態 度 及 行 為 (p132)。 建 構 一 貫 信 念 的 因 素 有 許 多,諸 如 文 化、家 庭 背 景、個 人 特 質、志 工 經 驗、休 閒 參 與 … 等,一貫信念可間接影響人們的態度與行為,具有強大一貫 信 念 的 人,在 問 題 解 決 上,有 著 較 積 極、樂 觀 的 表 現。然 而 , 是什麼因素影響大學生的一貫信念?導致有些人在面臨困境 時,依然持有正面、積極的想法去迎接挑戰,也些有人無法 克服困境,而走向失敗的結局。一貫信念是否與他們所從事. 5.

(15) 的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態度有相關?是本研究興趣所在。 擁有正向休閒態度,也可提升生活品質的滿意度。衡諸 國內大部分探討休閒態度的研究,都著墨在休閒行為、休閒 阻 礙 、 休 閒 參 與 … 等 變 項 上 ( 張 文 禎 , 2 0 0 1; 郭 明 麗 , 2 0 0 3 ; 白 家 倫 , 2 0 0 4 ), 本 研 究 藉 由 探 討 一 貫 信 念 , 影 響 休 閒 態 度 的 內在心理因素,希冀揭示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之間的相關。.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一貫信念與休 閒態度之關係,並瞭解不同背景變項是否影響一貫信念及休 閒態度。. 第三節 . 研究問題. 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是否具有相關性,是本研究的中心. 問題,依據研究背景及目的,提出以下三個問題: 一、在不同背景變項上的大學生,一貫信念有何差異? 二、在不同背景變項上的大學生,休閒態度在認知、情感及 行為傾向方面,有何差異? 三、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是否有相關存在?. 6.

(16) 第四節 . 研究假設. 本研究之研究假設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在一貫信念上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在休閒態度之認知方面上有顯 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在休閒態度之情感方面上有顯 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在休閒態度之行為傾向方面上 有顯著差異。 五、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之間有相關存在。.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限於研究者時間、人力及物力,故取樣範圍無法 以全國大學生為研究之對象,僅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亞洲 大學及台中技術學院三所學校的學生為抽樣對象。 二、研究變項 影響大學生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的因素非常多,本研究 在 背 景 變 項 探 討 的 有 性 別、年 齡、家 長 教 育 程 度 及 志 願 服 務 , 但對於填答者成長背景中,有重大的壓力事件,影響其一貫 信念;或重要他人的因素,影響其休閒態度,則無法從問卷 中得知,此為本研究限制。. 7.

(17)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只能就整體現象做瞭解,無法 分析個別狀況。此外,本研究是根據學生自陳經驗為填答結 果,無法避免學生之防衛心理,或刻意隱瞞事實情況,此為 研究限制。. 第六節. 名詞界定. 一、休閒態度 休 閒 態 度 ( l e i s u r e a t t i t u d e ): 分 為 認 知 、 情 感 及 行 為 傾 向 三 個 層 面,而 休 閒 態 度 的 高 低,是 依 據「 休 閒 態 度 量 表 」 所測的分數決定,得分愈高者,代表其休閒態度愈正向。 二、一貫信念 一 貫 信 念 ( s e n s e o f c o h e r e n c e , S O C ): 根 據 A n t o n o v s k y ( 1984)認 為 : SOC 是 一 種 整 體 導 向 , 包 含 一 個 人 的 圓 融 性 、 毅力、活力及自信;浸潤培養於個人內心中之信念,足以影 響 其 對 於 周 遭 人 事 物 之 態 度 及 行 為 。 個 體 SOC 的 高 低 是 依 據 一 貫 信 念 量 表 ( SOCS) 所 測 得 之 分 數 , 總 分 值 介 於 65 至 78 分者,代表個人一貫信念較為理想,表示該個體較不易受到 壓力的威脅,對事物的處理,也較為有彈性及合宜性。. 8.

(18) 第貳章 . 文獻探討. 本章旨將以往的研究及文獻,依本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問題, 作整理與分析,依次對大學生心理發展情況、一貫信念理論的發 展及內容、休閒態度,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大學生心理發展情況. 一 、 Erikson 的 心 理 社 會 期 發 展 論 有 關 人 類 心 理 發 展 的 理 論 有 許 多 學 派 , 張 春 興 ( 1994)依 據 Erikson 的 心 理 社 會 期 發 展 論 , 描 述 個 體 的 自 我 發 展 , 在 不 同 的 年 齡 階 段 , 產 生 不 同 性 質 的 心 理 危 機 , Erikson 將 人 生 全 程 分 為 八 個 時 期, 在 這 過 程 中, 有 賴 個 體 自 行 學 習, 在 經 驗 中 調 適 自 我 , 才 能 進 入 下 一 個 階 段 ,如 表 1,大 學 階 段 是 處 於 第 五 階 段 青 年 期 , Erikson 認 為 此 時 期 是 人 生 全 程 八 段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個 時 期 , 發 展 危機為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自我認同是個體嘗試把與自己有關 的多個層面統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覺得協調一致的自我個體; 此 一 心 理 過 程 , 稱 為 統 合 形 成 ( i d e n t i t y f o r m a t i o n ), 統 合 形 成是一種挑戰,所以很多青年人不能化解此一危機,在此階段發 展順利者,會有明確的自我觀念以及自我追尋的方向,反之,發 展失敗者,生活將會缺乏目的,感到迷失。. 9.

(19) 表 1 Erikson 理 論 的 心 理 社 會 期 時 發展順利者的 發展障礙者的 年齡 發展危機 期 心理特徵 心理特徵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 1 0-1 歲 信任對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慮不安 能按社會要求,表現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 2 1-3 歲 自主行動對羞怯懷疑 目的性行為 畏尾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 畏懼退縮,缺少自我 3 3-6 歲 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 向,開始有責任感 價值感 具有求學、做事、待 缺 乏 生 活 基 本 能 4 6-青春期 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人的基本能力 力,充滿失敗感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 生活缺乏目的與方 5 青年期 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 念 與 自 我 追 尋 的 方 向,而時感徬徨與迷 向 失 與社會疏離,時感寂 6 成年期 友愛親密對孤僻疏離 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寞孤獨 親愛家庭關懷社 不關心別人與社 7 中年期 精力充沛對頹廢遲滯 會,有責任心有義務 會,缺少生活意義 感 8 老年期 完美無缺對悲觀失望 隨心所欲,安享餘年 悔恨舊事,徒呼負負 資料來源: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二 、 Havighurst 的 發 展 任 務 論 H a v i g h u r s 確 信,人 類 發 展 是 人 們 努 力 完 成 由 他 們 所 適 應 的社會所要求的任務的過程,這些任務隨年齡而變化,因為 每個社會對行為都有以年齡劃分等級的期望(郭靜晃、吳幸 玲 , 1 9 9 4 )。 H a v i g h u r s 的 理 論 係 從 行 為 發 展 、 社 會 期 望 和 教 育需要等方面著眼,他認為成人的人格,依照年齡的不同呈 現一種有次序、有順序的變化,此種改變的發生,不是單由 於時間的不同,而是在時間的過程中,各種生物和社會事件 交 互 影 響 的 結 果 。 依 據 Havighurs 對 人 類 發 展 研 究 的 方 式 劃. 10.

(20) 分,大學生的人生階段是介於晚青少年期、青年期及早成年 期 , 茲 將 此 兩 階 段 的 發 展 任 務 簡 述 如 下 (黃 富 順 , 1989): (一)晚青少年期及青年期 十六至二十三歲,此時期的發展任務為完成情緒上的獨 立、準備 結婚 及 過家 庭 生活、選 擇及 準 備 工 作、發 展 道 德 體 系 。 (二)早成年期 二十三歲至三十五歲,此時期的發展任務為決定伴侶、 建立家庭、適應家庭生活、開始就業及擔負公民責任。 三 、 Levinson 的 成 人 發 展 理 論 Levinson 認 為 一 個 人 從 十 七 歲 到 二 十 二 歲 是 轉 變 到 早 成 年期的時候,相似於艾瑞克遜的自我認定的完成,個體在心 理上脫離父母而獨立;到二十二歲,個體變得自主,同時進 入一個穩定的時期,企圖在成人的世界裡去發展,個體與另 一異性成立家庭,以艾瑞克遜的說法是發展親密關係;在以 後六年,大約二十八歲,將進入一個轉變時期,此時個體看 見自己生活形態的缺點,而有新的選擇,然後大約在三十三 歲,個體準備要安定下來,事業的鞏固是主要的目標,人們 專注於技能的發展,以及加深其經驗,朝著所定的目標而努 力(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建文、吳敏而、幸曼玲、 陳 李 綢 、 林 惠 雅 、 陳 淑 美 , 1991). 11.

(21) 第二節. 一貫信念. 一 貫 信 念 ( Sense of Coherence,SOC) 為 健 康 生 成 論 的 核心概念及精髓,欲瞭解一貫信念對健康的重要性,就要先 瞭 解 疾 病 與 健 康 歷 史 觀 點 的 演 進 情 形,本 節 先 介 紹 A n t o n o v s k y 的健康生成論,介紹此理論中決定健康情況的兩個重要因子 為 ,「 環 境 威 脅 」 及 「 內 化 之 抗 壓 資 產 」。 內 化 之 抗 壓 資 產 的 多寡,會影響一貫信念的發展。本節最後,說明一貫信念的 內涵及量表。 一、健康生成論 在 1970 年 之 前 , 疾 病 的 型 態 , 大 多 為 急 性 傳 染 病 , 疾 病 的存在有已知和可知的身體起因,後續的治療也都基於身體 方 面 相 對 之 醫 療 行 為 的 介 入 , 此 為 生 物 醫 學 的 模 式 (游 恆 山 , 2004), 在 疾 病 模 式 研 究 上 , 主 要 的 典 範 是 「 疾 病 生 成 論 」 (pathogenic), 該 模 式 認 為 疾 病 是 由 危 險 因 素 或 媒 介 而 傳 播 的,這些危險因素會破壞人體體內的平衡及人體自然復原的 機制,若這些機制被毀損,人體就產生了疾病。在這種模式 下,人 們 容 易 將 健 康 與 疾 病 採 二 分 法 方 式,認 為 身 體 有 疾 病 , 就不是健康的人;身體沒病,即為健康。然而,無可諱言, 這種觀點,無異忽略了人的心理、社會、環境及其他因素的 影響。 後來,疾病的型態轉變為慢性非傳染病,這些疾病的病 因,牽涉生活壓力所引起的心理社會問題,因此,社會的醫. 12.

(22) 療服務型態,必須由生物醫學的模式,轉變為兼顧個人身體 狀況、心理因素、壓力、社會支持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 E n g e l , 1 9 7 7 )。 在 1 9 7 0 年 左 右 , 學 者 們 開 始 研 究 促 進 健 康 的因子,超過於致病的因子. (Sullivan ,1993)。 這 種 轉 變 ,. 促使人們開始注意心理與疾病方面的關連性。 A n t o n o v s k y 創 造 「 健 康 生 成 論 」( S a l u t o g e n i c M o d e l ) 一 詞,著 重 在 探 討 促 進 健 康 因 子 上,使 個 體 慢 慢 遠 離 疾 病。 「疾 病 生 成 論 」, 是 從 消 滅 導 致 疾 病 成 因 為 出 發 點 , 屬 於 較 消 極 的 層 面 , 也 偏 向 於 生 物 醫 學 的 模 式 ; 而「 健 康 生 成 論 」的 模 式 , 超越了傳統流行病學上的問題,例如:採取「人們如何才能 活 得 更 健 康 ? 」的 觀 點 , 代 替「 為 何 人 們 會 生 病 ? 」的 觀 點 , 以 預 防 的 觀 點 切 入,著 重 分 析 及 探 討 壓 力 對 心 理 層 面 的 影 響 。 Antonovsky 認 為 健 康 狀 況 是 一 條 線 段 , 其 兩 端 點 分 別 是 「 有 益 的 」 及 「 破 壞 的 」( s a l u t a r y a n d b r e a k d o w n ), 也 就 是大眾所熟知的健康及死亡的兩端點。在這條線段上,有兩 股 相 反 的 力 量 ,「 環 境 威 脅 」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T h r e a t s )及「 內 化 之 抗 壓 資 產 」( G e n e r a l i z e d R e s i s t a n c e R e s o u r c e s , G R R s ), 兩者彼此對抗,形成拉鋸戰,其結果則為個體在這條健康的 線段上,所分佈的位置及方向。 二、環境威脅與內化之抗壓資產 環境威脅泛指一般的壓力。壓力是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 的,人們因應壓力的方法也都有其差異,壓力本身無好、壞. 13.

(23) 之分,重點是人們如何去處理。內化之抗壓資產,是一個人 自出生開始,承受了本性及社會的教化,構成早期個體的內 化之抗壓資產,隨著時日累進,許多經驗的累積及因素的刺 激,持續不斷地修正。這些刺激的因素包括了心理社會方面 及 遺 傳 體 質 、 氣 質 方 面 的 抗 壓 資 產 , 如 圖 1。 心 理 社 會 方 面 的抗壓資產,例如物質、金錢、知識、智力、自我認同、社 會支持、對歸屬團體的參與度、環境的穩定性、種族,以及 處理問題是否具有彈性、合理及有遠見等因素。 三、內化之抗壓資產與一貫信念之關係 Antonovsky( 1984) 認 為 內 化 之 抗 壓 資 產 的 產 生 , 是 由 「 刺 激 的 平 衡 」、「 決 定 過 程 的 修 正 」 等 持 續 、 動 態 的 歷 程 , 進而塑造個體的人格。內化之抗壓資產的多寡,是個人對壓 力情境因應的重要憑藉,環境威脅是增加個體對世界認同的 不規則度,而內化之抗壓資產,則是增加了內在的秩序化, 使 內 心 達 到 安 定 狀 態 ( o r d e r l i n e s s )。 S O C 與 內 化 之 抗 壓 資 產 之 間 的 關 係 是 動 態 ( d y n a m i c ) 且 相 輔 相 成 的 ( synergistic ) 。 個 體 累 積 其 內 化 之 抗 壓 資 產 之 經 驗 , 增 強 其 SOC 的 發 展 ; 而 SOC 可 以 幫 助 個 體 使 用 其 所 擁 有 之 內 化 之 抗 壓 資 產 , 對 抗 環 境 所 帶 來 的 威 脅 , 最 後 , 產 生「 成 功 」或「 失 敗 」的 情 況 , 種種歷程的改變,都持續地影響個體的身、心平衡,因此, 個體的健康情況亦會隨之改變。. 14.

(24) 圖1. 健康生成之模式. 資料來源:趙叔蘋(2005) 。影響台中市國中、小學童身心健康因素之探討─以 Antonovsky 之 SOC 量表及體能檢測為依據。台中:華格納。 註:粗線之部份,是依據 Antonovsky 所倡導的健康生成論之核心概念,所建構之路徑圖。. 四、一貫信念的內涵 一 貫 信 念 是 「 健 康 生 成 論 」 的 核 心 概 念 , Antonovsky 認 為一貫信念是一種整體導向,包含一個人的圓融性、毅力、 活力及自信;浸潤培養於個人內心中之信念,足以影響其對 於 周 遭 人 事 物 之 挑 戰;不 論 是 環 境 的 剌 激,對 未 來 之 預 測 力 ,. 15.

(25) 對事物之理解力,均能得到有利之資源作適切有效之處理, 並願意盡心全力投入各項挑戰,一貫信念能幫助人們覺察內 在及外在的環境,並對生活的事件,有高度可行性的把握及 預 測 力 。 Antonovsky 指 出 一 個 人 在 心 理 層 面 上 的 發 展 , 是 藉 由一個人的生活經驗,逐漸的累積,不斷修正其中心價值體 系,達 到 處 罰 及 酬 賞、成 功 與 失 敗 的 平 衡,而 內 化 於 思 想 中 。 因此,個人在有限生命中,呈現出獨特的特性,反映在社會 文 化 上 。 SOC 被 視 為 一 個 人 的 特 質 , 其 含 括 了 三 個 部 份 : 可 預 測 性 ( C o m p r e h e n s i b i l i t y )、 可 管 理 性 ( M a n a g e a b i l i t y ) 及 意 義 感 ( M e a n i n g f u l n e s s ), 依 序 分 述 如 下 : ( 一 )、 可 預 測 性 可 預 測 性( C o m p r e h e n s i b i l i t y )是 人 們 在 面 對 刺 激 時 , 察覺這個世界是有規則,持續的、有組織的、清晰的,而非 雜亂無章、失序的或是不可預測的。 Comprehensibility refer to the extent to which individuals perceive the stimuli that confront them as making cognitive sense, as information that is ordered, consistent, structured, and clear rather as noisy, chaotic, disordered, accidental, and unpredictable. (Antonovsky,1987,pp16-17). ( 二 )、 可 管 理 性 可 管 理 性 ( M a n a g e a b i l i t y ): 人 們 覺 察 他 們 在 面 對 刺. 16.

(26) 激 時 所 產 生 的 需 求,本 身 有 足 夠 的 能 力、行 動 或 社 會 資 源 , 去處理及滿足。 Manageability refers to the extent to which people perceive that resources are at their disposal that are adequate to meet the demands imposed by stimuli. ( Antonovsky,1987,pp17-18). ( 三 )、 意 義 感 意 義 感 ( Meaningfulness) 是 個 體 在 其 生 命 各 領 域 中 , 對目標的追尋及履行的程度,為可預測性的情意部份。 Meaningfulness refers to the degree of commitment one has to various life domains. It is the emotional counterpart to comprehensibility. ( Antonovsky,1987,p18). 此三部份有高度的正相關,例如,某人對這個世界抱持 著 有 正 向 、 公 平 ( Comprehensibility) 的 想 法 , 那 麼 , 他 會 更 有 意 願 ( Meaningfulness) 去 追 求 其 目 標 。 SOC 三 部 份 的 組成若是強大的,則個體在壓力的處理上,將會表現的較為 得體、適切,在健康及死亡的線段上,也會座落於較健康的 部份。 擁 有 較 高 SOC 的 人,在 面 對 問 題 時,會 視 其 為 一 種 挑 戰 , 並 且 尋 求 最 適 宜 的 因 應 行 為 ( c o p i n g b e h a v i o r ), 動 員 最 多 已 內 化 之 抗 壓 資 產 , 嚐 試 解 決 問 題 。 SOC 幫 助 一 個 人 在 處 理. 17.

(27) 壓 力 情 境 時,認 為 該 事 件 是 有 價 值 的,而 非 視 它 為 一 種 負 擔 。 Lusting, Rosenthal, Strauser 與 Haynes( 2000) 舉 例 一 名 腦 中 風 的 婦 女 屢 次 求 職 , 皆 無 功 而 返 , 若 該 名 婦 女 為 低 SOC 的人,她則會認為應徵工作是件困難的事,成功機率渺茫; 若 該 婦 女 的 SOC 很 高 , 那 麼 , 她 會 探 究 找 不 到 工 作 的 原 因 , 並且嘗試許多方法,例如,尋求州政府的失能職業介紹所的 幫助,或請朋友介紹工作機會。她會在歷經失敗後,會不斷 尋求其他可行之資源,而且,並從過程中獲得自我成長的動 力資糧,確信自己是具有效能的問題解決者。 五、一貫信念量表 一 貫 信 念 量 表 (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 SOCS) 有 兩 種 版 本,在 1 9 8 3 年,A n t o n o v s k y 開 發 之 原 始 問 卷 為 2 9 題 , 三 個 構 面 分 別 是「 可 預 測 性 的 」 、 「可理解性的」 、 及「 意 義 感 」, 題 數 分 別 為 11 題 、 10 題 、 8 題 , 採 用 Guttman 量 表 評 分 , 此 量表已經被翻譯成十四國語言,全球超過三千五百人測試 過 , 研 究 發 現 SOC 與 健 康 自 覺 、 自 我 認 同 、 內 在 控 制 、 生 活 滿 意 度 , 都 有 極 高 度 的 相 關 ( L u s t i n g e t . a l , 2 0 0 0 )。 至 1987 年 , Antonovsky 精 簡 量 表 題 數 為 13 題 , 此 外 , SOC 量 表亦可作為醫療體系上,評估心理健康的工具。國外在護理 領域方面,已被大量使用,例如,此量表可提供給復健師, 作為對失能病人診斷之工具。. 18.

(28) 六、一貫信念相關研究 Flannery,R.B.、 Perry、 Penk 及 Flannery,G.J.(1994) 使 用 Hassles 生 活 壓 力 量 表 、 Taylor 焦 慮 量 表 、 社 會 支 持 、 及內外控人格特質等量表,驗證人們的一貫信念在生活壓力 事件的處理、焦慮、沮喪、皆有相關聯,一貫信念量表對於 個體對壓力的處理及生活滿意度上,有不錯的可預測力。 Volanen、 Lahelma、 Silventoinen 與 Suominen( 2004) 利 用 1 9 9 4 年 芬 蘭、統 計 處 的 普 查 資 料,分 析 8 , 6 5 0 位 的 樣 本 , 探 討「 內 化 後 抗 壓 資 產 」的 四 個 因 素 : 幼 時 居 住 環 境 、 職 業 、 家 庭 生 活 及 社 會 關 係 ( 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 與 一 貫 信 念 的關係。結論指出社經地位與一貫信念,有密切相關,例如 高教育程度者,具有較強的一貫信念,在惡劣環境工作下的 人,其一貫信念,較無工作者更低,性別因素在此研究中, 並無顯著差異。 Wolff 與 Ranter( 1999) 在 加 拿 大 的 研 究 , 發 現 幼 時 的 生活經驗對一貫信念的影響遠比對成人期的影響來的大;並 指 出 社 會 支 持 對 一 貫 信 念 有 正 向 影 響 。 Jahnsen、 Villien、 Straghelle 與 Holm(2002)指 出 一 貫 信 念 與 因 應 行 為、內 外 控 人 格 特 質 、 問 題 解 決 及 自 尊 皆 有 關 聯 。 Harri(1998)對 芬 蘭 護 理教師的研究,指出一貫信念與心理疾病與焦慮呈現負相 關,一貫信念與職場關係、工作能力呈現正相關。. 19.

(29) 日 本 學 者 山 崎 喜 比 古 、 吉 井 清 子 ( 2 0 0 0 ), 在 日 本 國 內 使 用 SOC 量 表 進 行 相 關 研 究 ,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SOC 與 個 人 之 家 庭經濟狀況、成員數、職業生活、自我意識,皆有關聯。 在 趙 叔 蘋 ( 2005) 的 研 究 中 發 現 , 無 論 是 撫 育 者 之 SOC 或學童在校生活狀況乃至家庭成員互動狀況及學童在家中被 對 待 之 態 度 均 會 影 響 其 SOC 之 養 成 , 此 點 亦 驗 證 Antonovsky 在健康生成論中所提及的,個體之一貫信念的養成,會建構 在其所接觸的成長環境中,亦確認本研究架構中之相互關 係 。 撫 育 者 SOC 對 家 庭 成 員 互 動 狀 況 , 乃 至 於 對 待 孩 子 的 態 度 上,均 有 其 影 響 度,由 此 可 以 再 次 證 明 擁 有 較 高 的 SOC 者 , 其與周遭人的互動會更臻圓融。. 第三節. 休閒態度. 有 關 休 閒 態 度 的 研 究 , 陳 美 玲 ( 1997) 指 出 早 期 的 研 究 多著重於休閒活動的選擇、休閒時間的運用與金錢的花費等 外 在 層 面 的 探 討 , Neulinger 和 Breit 首 先 嘗 試 以 心 理 層 面 的觀點,探討個體為何想參與休閒活動,為何願意花時間與 金錢從事休閒活動等,用以建構休閒研究的態度面向,以明 白人們對休閒的看法及感覺。 一、態度的意義與結構 何 英 奇 ( 1985) 根 據 Rokeach 的 說 法 , 指 出 態 度 是 對 某 一 事 物 ( object) 或 情 境 之 數 個 信 念 ( beliefs) 的 持 久 性 組. 20.

(30) 織,這種信念的組織使人傾向於以某種偏好方式去反應。張 春 興 ( 1995) 認 為 態 度 是 指 個 體 對 人 、 對 事 、 對 周 圍 的 事 界 所持有的一種具有持久性與一致性的傾向,這種傾向可以由 外顯行為去推測。 Neulinger(1974)指 出,態 度 主 要 是 由 三 個 要 素 所 構 成 , 包 括 了 認 知 部 分 ( 即 對 目 標 的 信 念 ); 情 感 部 分 ( 即 對 目 標 的 持 續 性 喜 好 ); 行 為 傾 向 部 分 ( 即 對 目 標 所 採 取 行 為 的 傾 向 )。 時 蓉 華 ( 1996) 引 用 Lippa 的 看 法 , 認 為 態 度 是 對 某 一 目 標 的 一 種 評 價 性 反 應 ( 喜 歡 或 不 喜 歡 )。 他 並 強 調 態 度 是 社 會 心 理 學 研 究 中 的 一 個 中 介 變 項 ( i n t e r v e n i n g v a r i a b l e ), 是種假設的建構,可以推斷出,但無法直接觀察。 李 美 枝 ( 1986) 認 為 態 度 包 含 意 見 的 成 分 , 但 是 意 見 不 一定等於態度,當意見涉有情感成分時,才稱態度;李美枝 歸納一般心理學者的看法,認為態度包含有認知 (cognition)、 情 感 (affection)與 意 向 (conation)三 個 成 分 , 而 認 知 成 份 係 指 對 態 度 對 象 所 持 有 之 信 念 ( belief) 的 組合體系;情感成份是指個人對態度對象的情緒感覺 ( e m o t i o n a l f e e l i n g ); 意 向 成 份 指 個 人 對 態 度 對 象 的 反 應 傾向,即當個人對態度對象必須有所行動表現時,他將表露 的行為,此亦即反應的準備狀態。 綜合以上各學者的論述,本研究對態度的結構採取最普 遍 的 分 類 , 將 態 度 分 為 認 知( c o g n i t i v e )、 情 感( a f f e c t i o n ). 21.

(31) 及 行 為 傾 向 ( behavioral) 三 大 要 素 , 認 知 代 表 個 人 對 事 物 的看法、情感則為個人的情緒判斷,行為傾向則是履行行動 的可能性。 二、休閒態度的意義 Ragheb 與 Beard(1982). 則認為休閒態度是包含休閒認. 知、休閒情感及行為意向三方面所構成。休閒認知是個體對 休閒活動所持有的常識與信念,包括與休閒活動相關的一般 性的認知及信念、休閒技能、對個體之發展等影響;休閒情 感則代表個體對於休閒活動的好惡經驗;行為意向則指個體 對休閒活動的反應與參與之意願。 蔡 素 琴 ( 1998) 說 明 Fishbein 與 Ajzen 兩 人 的 看 法 , 以 休閒概念的概念圖來說明彼此間的關係,如圖 2 所示,其中 實線代表直接影響,虛線代表間接影響。 --------------------------------------------------------------. 前置條件 (Antecedents). 信念 (Belief). 態度 (Attitude). 意向 (Intention). 行為 (Behavior). 社會規範與影 響 過去休閒經驗 與個別差異. 指個人對 於某一客 體所具有 的知識. 指個人對 於某一客 體所表現 的情意. 指個人表現 不同行為的 意向. 指個人可觀 察的外顯行 為. 圖 2 休閒態度的建構 資料來源:蔡素琴(1998)。兒童休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22.

(32) 休閒態度的建構需要有前置條件,包括社會規範與影 響,及 過 去 休 閒 的 經 驗 與 個 別 差 異,影 響 個 體 已 具 備 的 知 識 , 進 而 產 生 態 度,態 度 會 影 響 個 體 選 擇 行 動 的 意 願 強 弱,最 後 , 顯現於外的就是休閒行為。 林 東 泰 ( 1992) 認 為 所 謂 休 閒 態 度 , 是 對 於 與 休 閒 有 關 的標的所表先出來的情意;儘管為了研究方便起見,把休閒 態度界定在情意層面,但不排除有關休閒的認知和行為層面 的成分,因為休閒態度的對象,有時候是休閒活動本身,有 時是對休閒活動的場所或設施,有時是對於參與休閒的人或 是 或 物,有 時 則 是 對 休 閒 有 關 的 休 閒 政 策 或 規 劃 等( p p 4 0 - 4 1 ) 。 林 東 泰 引 用 Fishbein 與. Ajzen 的 看 法 , 認 為 信 念 是 構 成. 一個人的知識基礎,決定了個人態度、意向及行為的基本要 素;個體因過去的經驗與情境的影響,對於同一客體所發展 出 來 的 信 念 會 有 個 別 差 異。F i s h b e i n 與. Ajzen 更 以 公 式 化 的. 定義來界定休閒態度,依據此公式,可預測特定行為發生的 可能程度: A= Σ biei A: 是 指 對 某 對 象 的 態 度 。 b: 是 指 信 念( b e l i e f ), 個 人 主 觀 認 定 該 對 象 具 有 某 種 特 質 。 e : 是 指 對 該 特 質 評 量 的 結 果 ( e v a l u t i o n ), 個 人 認 為 該 特 質 對自己的重要性。. 23.

(33) Iso-Ahola(1980)指 出 休 閒 態 度 是 透 過 學 習 而 來 的 , 在 環 境中的人、事、物,交互影響而形成。在此過程中,個體將 其內化為休閒知識、態度及技能,進而發展出休閒行為。 Iso-Ahola 並 指 出 欲 瞭 解 休 閒 態 度 的 形 成 , 必 須 釐 清 信 念 ( b e l i e f s )、 態 度 、 意 向 ( i t e n t i o n s ) 及 行 為 ( b e h a v i o r s ) 等 相 關 概 念 。 然 而 , Iso-Ahola 認 為 態 度 與 行 為 間 並 非 直 接 相關,探討休閒態度有助於瞭解休閒行為的形成,但卻無法 對特定休閒行為進行預測。 三、休閒態度相關之研究 有關休閒態度之研究,國內外學者曾就不同之變項因素 進行探討,例如:休閒阻礙、休閒需求、休閒行為、性別、 年 齡、壓 力 等 等,請 參 閱 表 2。B i a l e s c h k i 與 H e n d e r s o n ( 1 9 8 6 ) 指出填答者具有高度的休閒認知與情感,但其休閒行為與想 法、感受間卻呈現不一致的現象,及觀念與行為相矛盾,亦 即 雖 有 積 極 的 休 閒 態 度,但 實 際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的 頻 率 卻 不 高 。 張 文 禎 (2001). 研 究 指 出 國 小 學 生 休 閒 態 度 趨 於 正 向、積. 極 。 郭 明 麗 (2003)、 白 家 倫 (2004)的 研 究 均 發 現 在 學 青 少 年 之 休 閒 態 度 與 休 閒 阻 礙 間 有 顯 著 相 關 。 洪 惟 泉 ( 2001) 與 張 翠 珠 ( 2001) 的 研 究 均 指 出 大 專 學 生 整 體 具 有 正 向 的 休 閒 態 度 。 陳 亞 雅 ( 2004) 研 究 發 現 宗 教 志 願 工 作 者 的 休 閒 態 度 與 休 閒 阻 礙 間 有 顯 著 線 性 相 關 。 姚 代 平 ( 2005) 發 現 大 學 生 參. 24.

(34) 與戲劇表演動時,態度、涉入與休閒效益間的關係均呈現正 向相關。 在 性 別 方 面 , Watson(1996)對 美 國 大 學 生 所 進 行 休 閒 態 度及動機對大學生參與身體方面休閒活動之研究,結果顯 示 , 女 性 參 與 身 體 方 面 的 休 閒 活 動 較 男 性 少 。 游 家 政 ( 1987) 的研究,對台北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兒童的調查發現,女童的 休閒態度顯著高於男童;年齡方面,六年級兒童的休閒態度 顯著高於四年級兒童。壓力的情境,亦會影響到休閒態度。 Folse, M.、 DoRosa 與 Folse, R.( 1985) 的 研 究 發 現 就 讀 一 年級醫學院學生,在高壓力狀態下,具有較低的休閒態度。 表 2 . 國內外休閒態度相關研究 研究主題. 研究者(年份) Folse,M.、DoRosa 醫 學 院 一 年 級 學 生 的 壓 力 及 休 閒 態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 Folse,R.(1985) Bialeschki & 女 大 學 生 休 閒 態 度 與 休 閒 參 與 之 關 係 研 究 Henderson(1986) 大學生之休閒態度及動機對參與身體方面休閒活動 Watson(1996) 游家政(1987) 洪 惟 泉 ( 2001) 張 翠 珠 ( 2001) 張 文 禎 ( 2001) 郭 明 麗 ( 2003) 白 家 倫 ( 2004) 陳亞雅(2004) 姚 代 平 ( 2005). 之影響 台北縣市國民中小學中高年級兒童在學期間校外休 閒活動之研究 不同學業成就專校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狀況之差異比較 高屏地區大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教育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 研究 國 小 學 生 休 閒 態 度 與 休 閒 參 與 之 研 究 --以 屏 東 縣 為 例 在學青少年休閒態度休閒阻礙與情緒調適之研究 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 -以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 宗教志願工作者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 以休閒動機之業餘戲劇參與者之態度、涉入與休閒利益之 探 討 ---以 台 北 地 區 的 大 學 戲 劇 社 員 為 例.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5.

(35) 綜合上述研究可得知,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休閒行為 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同時,也與性別、年齡等背景變項的 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第四節. 本章小結. 一貫信念可協助個體發展內化之抗壓資產,幫助個體抵 抗外在環境的威脅,強化壓力的調適技巧,減輕因心理情緒 所引發之憂鬱症、自殺等社會現況。正向的休閒態度,亦可 減輕壓力,增進人類的生活滿意度,促進健康。一貫信念與 休閒態度都涉及心理學的中認知、情感、行為傾向的部份。 本研究回顧以往文獻,希望探討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兩者之 相關情況,並探索其他背景變項,例如年齡、性別、參與志 工服務等經驗,是否會影響個人的一貫信念及休閒態度。. 26.

(36) 第參章 . 研究方法. 本章旨在說明研究方法與架構,透過問卷進行調查。研. 究設計分為五節加以敘述:第一節說明研究架構;第二節說 明流程;第三節說明研究對象;第四節說明研究工具;第五 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提出研究架構如圖 3 所示。. 一. 1.性別. 1.可預測性. 2.年齡 背 景 變 項. 3.家長教育程度 4.就讀學校 5.志工服務 6. 對 休 閒 活 動 功 能. 貫 . 2.可管理性. . 信 . 3.意義感. . 念 . . 休 1.認知 閒 2.情感 態 3.行為傾向 度. . 之認知. 圖3. 研究架構圖. 27.

(3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在確認問題背景及研究範圍後,進行相關文獻蒐 集,選定樣本後,進行問卷之編製與施測,最後進行資料的 統計及分析,依據問卷回收結果分析,提出結論與建議。本 研究流程如圖 4 所示。 蒐集相關資料. 文獻探討. 界定問題與確定目標. 研究與問卷的設計. 確定受試對象. 問卷發放. 問卷回收與資料分析. 結果與討論 圖 4 研究流程. 28.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台灣中部地區大專校院學生為母群體,因 此,抽 樣 方 式 採 立 意 及 方 便 取 樣( p u r p o s e f u l a n d c o n v e n i e n t sampling) 模 式 , 選 擇 三 所 類 型 不 同 之 學 校 : 國 立 台 灣 體 育 學院、亞洲大學及台中技術學院。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原校名為「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 校 」; 民 國 8 1 年 改 隸 國 立 時 簡 稱 「 臺 灣 體 專 」; 民 國 8 5 年 7 月 1 日 改 制 後 , 簡 稱 「 臺 灣 體 院 」。 教 育 目 標 為 培 養 體 育 相 關 領域之專業人才,包括學術研究人才、各級學校體育師資及 教練、國家代表隊運動員,以及體育、休閒運動、舞蹈、運 動、健康產業之經營管理與規劃人才。. 臺 中 健 康 暨 管 理 學 院 , 位 於 台 中 縣 霧 峰 鄉 , 自 94 學 年 度 起 改 名 亞 洲 大 學,為 一 所 綜 合 型 大 學 校 院,非 專 科 改 制之技職校院,共有四個學院:健康學院、資訊學院、管 理學院及文理學院。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為台灣省立台中商業專科學校改制, 設有五專、二專日間部及進修部,分為四大學群:商業管理 學群、設計學群、資訊學群及語言學群。 以上三所學校之創校目標、學生屬性截然不同,因此, 研究者對三校班級,進行隨機抽樣,挑選出七個班級,並透 過電話,與授課教師聯繫,徵求同意後,親自到各班進行問 卷 施 測 , 共 發 出 問 卷 341 份 , 實 際 回 收 341 份 , 剔 除 填 答 不. 29.

(39) 全 、 規 律 性 作 答 及 樣 本 年 齡 超 過 28 歲 偏 離 值 之 問 卷 後 , 有 效 問 卷 為 308 份 , 有 效 回 收 率 為 90.32% 。.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為問卷,整套問卷含括三部份,第一部份為 基本資料;第二部份為一貫信念量表;第三部份為休閒態度 量表,敘述如下: 一、基本資料 包含性別、年齡、家長教育程度、參與過志工服務之經 驗、服務的對象、休閒活動功能之認知、最常參與之休閒活 動等題項,請參閱附件一。 二、. 一貫信念量表 本 研 究 所 採 用 之 一 貫 信 念 問 卷 ( Sense of Coherence. S c a l e , S O C S ), 係 翻 譯 A n t o n o v s k y ( 1 9 8 7 ) 之 問 卷 , 經 原 先 29 題 濃 縮 成 為 13 題 。 題 型 設 計 採 Guttman 構 面 理 論 , 每 個 題項有兩個相反且極端的答案,分數從 1 至 7 分,填答者依 本 身 情 況 填 答 , 一 貫 信 念 量 表 之 總 分 介 於 65 至 78 分 , 代 表 當事者對事物處理的態度及其正向積極的層次較為圓融;愈 能克服外在環境的刺激,調適內心的狀態,越能承受環境給 予的挫敗打擊。 A n t o n o v s k y( 1 9 9 3 )指 出 此 量 表 內 部 一 致 性 C r o n b a c h. α. 從 0.74 至 0.91; 效 度 方 面 , 使 用 效 標 關 聯 效 度 , 與 以 下 四. 30.

(40) 個 領 域 有 極 為 密 切 的 相 關 :( 一 )、 個 人 整 體 導 向 及 環 境 、( 二 ) 壓 力 、( 三 ) 健 康 、 疾 病 及 全 適 能 ( w e l l - b e i n g )、 ( 四 ) 態 度 及行為。 一貫信念量表之內容包含可預測性、可管理性、意義感三 個 層 面 , 題 目 分 配 如 表 3: 表 3 一貫信念量表各層面題目分配表 層面 可預測性. 題號 2* 6 8 9 11. 可管理性. 3* 5 * 10. 意義感. 13 * 1. 4 7* 12. 題目 過去是否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你熟知的人做出了令你吃驚的事 ? (從未發生過/總是發生) 你是否感覺自己處在陌生的環境中,不知如何是好 ? (經常感覺 /極少或從未感覺) 你有過思維混亂的情況嗎 ? (常有/極少或沒有) 你是否內心中存有不想再去喚起的感傷 ? (常有/極少或沒有) 當某事發生時,一般你會 (高估或低估/正確的估量) 它的重要 性? 是否有過這樣的情況,本來認為值得依賴的人卻令你失望 ? (從 未有過/總有這種情況) 你是否感覺自己受著不公平的待遇 ? (經常/極少或從來沒有) 許多人,甚至那些意志堅強的人,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覺得自己 是個不中用的人。到現在為止,你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嗎?(從未 有過/經常) 你是否感覺過自己缺乏自治力 ? (常有/極少或從未有過) 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對周圍發生的一切並不關心 ? (沒有或 幾乎沒有過/常有這種感覺) 至今為止,你的生活 (從未有過明確的/一直有明確的) 目的和 目標? 每天所做的事 (帶來喜悅和滿足/帶來痛苦和煩惱) 你是否感覺過你每天做的事情毫無意義? (常有/極少或從未 有過). 註 : *為 反 向 題 。. 31.

(41) 二、休閒態度量表 本 量 表 係 引 用 Ragheb 和 Beard(1982)之 休 閒 態 度 量 表 ( L e i s u r e A t t i t u d e S c a l e , L A S ), 此 態 度 量 表 是 R a g h e b 與 Beard 參 考 先 前 多 位 學 者 (Burdge,1961; Neulinger & Breit,1971; Crandall & Slivken,1978)已 發 展 出 來 的 休 閒 態 度 量 表 , 加 以 改 編 。 此 休 閒 態 度 量 表 經 過 三 次 預 試 , 由 31 位休閒態度領域及社會心理學領域的專家審定過內容效度, 最 後 , 大 規 模 抽 樣 , 抽 取 1024 位 樣 本 問 卷 施 測 後 , 利 用 因 素 分析法,歸納出認知、情意及行為傾向三個層面,發展出完 整 而 信 度 高 的 研 究 工 具 , 國 內 有 許 多 研 究 ( 陳 美 玲 , 1997; 蔡 素 琴 , 1 9 9 8; 周 正 秋 , 1 9 9 8; 張 文 禎 , 2 0 0 1; 洪 惟 泉 , 2 0 0 1 ; 洪 榮 昌 , 2 0 0 4 ), 皆 採 用 此 工 具 , 進 行 相 關 研 究 。 此 量 表 每 層 面 題 目 皆 有 12 題 , 全 量 表 共 36 題 休 閒 態 度 量 表 之 內 容 及 題 目分配如下: ( 一 ) 認 知 部 份 , 題 目 包 括 第 1∼ 12 題 , 共 12 題 。 ( 二 ) 情 感 部 份 , 題 目 包 括 第 13∼ 24 題 , 共 12 題 。 ( 三 ) 行 為 傾 向 部 份 , 題 目 包 括 第 25∼ 36 題 , 共 12 題 。 . 量 表 計 分 方 式 採 L i k e r t 五 點 量 表 , 選 項 由「 非 常 不 同 意 」. 至 「 非 常 同 意 」, 分 別 給 予 1 、 2 、 3 、 4 、 5 分 , 填 答 得 分 高 者 , 表示填答者對休閒抱持積極、正向的態度,反之,則表示休閒 態度是是消極、負向的。三個分量表及全量表的信度如下:. 32.

(42) 表 4 休閒態度量表信度 項目. α. 認知部份. .91. 情感部份. .93. 行為部份. .89. 全量表. .94. 資料來源:R a g h e b , M . G. , & B e a r d , J . G ( 1 9 8 2 ) . M e a s u r i n g L e i s u r e a t t i t u d e . Journa l o f Leisure Research, 14,155-167 .。.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與架構,將回收之問卷整理登錄後, 以 SPSS12.0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 作 為 資 料 分 析 工 具 , 進 行 量 化 分 析,所採行的統計方法有: 一 、 描 述 性 統 計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 利 用 描 述 性 統 計 來 建 立 填 答 者 之 基 本 資 料,以 平 均 數 標 準. 差、百分比、總和等數值描述樣本之背景變項。 二 、 獨 立 樣 本 t 檢 定 (t-test)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不同性別對一貫信念及休閒態 度的差異情形。 三 、 單 因 子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one-way MANOVA) 利用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檢定大學生個人背景變 項,例如年齡、家長教育程度…等是否在一貫信念及休閒態 度 具 有 影 響,如 達 顯 著 水 準( p < . 0 5 ) ,則 利 用 雪 費 法 ( S c h e f f e ) 進行事後比較。. 33.

(43) 四 、 相 關 分 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 利 用 皮 爾 遜 積 差 相 關 分 析,檢 驗 一 貫 信 念 及 休 閒 態 度 之 相. 關程度。 五 、 迴 歸 分 析 ( regression analysis) 以迴歸分析法,探討個人背景變項、一貫信念對休閒態度 之預測力。 六 、 本 研 究 各 項 假 設 考 驗 之 顯 著 水 準 均 定 α = .05。. 34.

(44) 第肆章 . 結果與討論. 本 章 旨 在 就 實 證 結 果 調 查 進 行 資 料 處 理,共 發 出 問 卷 3 4 1 份 , 實 際 回 收 341 份 , 剔 除 填 答 不 全 、 規 律 性 作 答 及 樣 本 年 齡 超 過 28 歲 偏 離 值 之 問 卷 後 , 有 效 問 卷 為 308 份 , 有 效 回 收 率 為 90.32% 。 所 得 資 料 經 統 計 分 析 後 , 分 為 兩 節 加 以 探 討 : 第一節為結果,內容包括一、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填答者在一貫信念之差異分析;三、探 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填答者在休閒態度之差異分析;四、參與 志工服務工作之填答者分析;五、一貫信念與休閒態度之相 關分析;六、不同背景變項、一貫信念對休閒態度之迴歸分 析。第二節為討論。. 第一節 結果 一、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本 研 究 有 效 樣 本 共 308 人 , 將 所 得 有 效 問 卷 , 進 行 人 口 變項資料描述,依就讀學校變項、性別變項、年齡變項、家 長 教 育 程 度 變 項、參 與 過 志 工 服 務 經 驗 之 變 項 等,分 析 如 下 : ( 一 )、 就 讀 學 校 台 灣 體 育 學 院 學 生 103 人,佔 全 部 填 答 者 33.44%,亞 洲 大 學 學 生 103 人 , 佔 全 部 填 答 者 33.44% , 台 中 技 術 學 院 學 生 102 人 , 佔 全 部 填 答 者 33.12% 。. 35.

(45) ( 二 )、 性 別 台 灣 體 育 學 院 男 生 59 名 , 女 生 44 名 ; 亞 洲 大 學 男 生 22 名 , 女 生 81 名 ; 台 中 技 術 學 院 的 男 生 38 名 , 女 生 64 名 。 台 灣體育學院的男生人數多於女生,亞洲大學及台中技術學院 則是女生多於男生的情況。 表 5 填答者學校及性別之次數分配表 台灣體育學院 亞洲大學 台中技術學院 全體. 人數 103 103 102 308. 男 59 22 38 119. 女 44 81 64 189. N=308 (三 )、 年 齡 本 研 究 受 試 學 生 年 齡 為 19 歲 者 , 共 71 名 ; 年 齡 為 20 歲 者 , 共 71 名 ; 年 齡 為 21 歲 者 , 共 66 名 ; 年 齡 為 22 歲 者 , 共 50 名 ; 年 齡 為 23 歲 者 , 共 16 名 ; 年 齡 為 24 歲 者 , 共 7 名 ; 年 齡 為 25 歲 者 , 共 6 名 ; 年 齡 為 26 歲 者 , 共 13 名 ; 年 齡 為 27 歲 者 , 共 8 名 。 年 齡 從 19 歲 至 22 歲 的 人 數 , 佔 全 體 填 答 者 的 83.77% 。. 36.

(46) 表 6 填答者年齡之次數分配表 年齡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歲 歲 歲 歲 歲 歲 歲 歲 歲. 台灣體 育學院 24 15 31 25 6 0 0 1 1. 亞洲 大學 47 34 12 5 2 0 2 1 0. 台中技 術學院 0 22 23 20 8 7 4 11 7. 三校 合計 71 71 66 50 16 7 6 13 8. 累積 人數 71 142 208 258 274 281 287 300 308. 累積 百分比 23.05% 46.10% 67.53% 83.77% 88.96% 91.23% 93.18% 97.40% 100%. N=308 (四 )、 家 長 教 育 程 度 家 長 教 育 程 度 , 分 為 五 組 情 況 :( 1 )、 國 小 以 下 ;( 2 )、 國 小 ;( 3 )、 國 中 ;( 4 )、 高 中 ( 職 );( 5 )、 大 專 及 研 究 所 ; 後 續 資 料 處 理 中 , 將 ( 1 ) 至 ( 3 ) 合 併 為 低 教 育 程 度 組 ,( 4 ) 設 為 中 教 育 程 度 組 ,( 5 ) 設 為 高 教 育 程 度 組 。 父親教育程度為國小以下者,共 5 名;國小程度為,共 36 名 ; 國 中 程 度 者 , 共 57 名 ; 高 中 ( 職 ) 程 度 者 , 共 118 名 ; 大 專 及 研 究 所 程 度 者 , 共 92 名 。 以 高 中 ( 職 ) 人 數 為 最 多 , 佔 全 體 填 答 者 的 38.31% 。 母親教育程度,無填答者,共 3 名;國小以下者,共 7 名 ; 國 小 程 度 為 , 共 4 7 名 ; 國 中 程 度 者 , 共 6 4 名 ; 高 中( 職 ) 程 度 者 , 共 139 名 ; 大 專 及 研 究 所 程 度 者 , 共 48 名 。 以 高 中 ( 職 ) 人 數 為 最 多 , 佔 全 體 填 答 者 的 45.13% 。. 37.

(47) 表 7. 填答者家長教育程度之次數分配表. 家長教育程度. 台灣體. 亞洲. 台中技. 三校. 育學院. 大學. 術學院. 合計.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國小以下. 1. 1. 0. 1. 4. 5. 5. 7. 低 教 育. 國小. 10. 11. 12. 18. 14. 18. 36. 47. 程度組. 國中. 22. 27. 13. 15. 22. 22. 57. 64. 98. 118. 小計 中 教 育 程度組. 高 中 ( 職 ) 44. 高 教 育. 大專及. 程度組. 研究所 總計. 48. 41. 46. 33. 45. 118. 139. 26. 15. 37. 22. 29. 11. 92. 48. 103. 102. 103. 102. 102. 101. 308. 305. 註:母親教育程度,無填答者有 3 名。. (五 )、 是 否 曾 經 擔 任 過 志 工 的 經 驗 ? 擔 任 過 志 工 經 驗 者 共 91 名 , 佔 全 部 填 答 者 29.55% , 無 擔 任 過 志 工 經 驗 者 共 217 名 , 佔 全 部 填 答 者 70.45% 。 台 灣 體 育 學 院 的 志 工 人 數 佔 為 該 校 抽 樣 學 生 的 34.95% , 亞 洲 大 學 的 志 工 人 數 佔 為 該 校 抽 樣 學 生 的 35.92% , 台 中 技 術 學 院 的 志 工 人 數 佔 為 該 校 抽 樣 學 生 的 17.65% 。 表 8 擔任過志工經驗之次數分配表 是否曾經擔任過 志工的經驗? 是 否. 台灣體育 學院 36 67. 亞洲 大學 37 66. N=308. 38. 台中技術 學院 18 84. 三校合計 n(% ) 91 (29.55% ) 217(70.45% ).

(48) (六 )、 擔 任 志 工 經 驗 中 , 是 否 有 固 定 時 間 參 與 服 務 工 作 ? 曾 擔 任 過 志 工 之 經 驗 中 , 有 固 定 參 與 志 工 活 動 者 有 11 名 , 佔 整 體 有 擔 任 志 工 經 驗 者 之 12.09% , 無 固 定 參 與 志 工 活 動 者 有 80 名 , 佔 整 體 有 擔 任 志 工 經 驗 者 之 87.91% 。 表 9. 是否有固定時間參與服務工作之次數分配表. 是否有固定時間 參與服務工作 是 否. 台灣體育 學院 4 24. 亞洲 大學 5 40. 台中技術 學院 2 16. 三校合計 n(% ) 11(12.09% ) 80(87.91% ). N=91 (七 )、 曾 擔 任 過 志 工 者 , 其 服 務 對 象 之 類 別 服 務 對 象 為 「 人 」 的 服 務 , 有 24 名 , 佔 25.53% ; 協 助 「 事 」、「 物 」 的 進 行 , 有 2 1 名 , 佔 2 2 . 3 4 % ; 以 上 兩 者 皆 有 者 , 有 49 名 , 佔 52.13% 。 表 10. 服務對象類別之次數分配表. 服務對象之類別 「人」的服務 協 助「 事 」、「 物 」 的進行 兩者皆有. 台灣體育 學院 12. 亞洲 大學 10. 台中技 術學院 2. 三校合計 n(% ) 24(25.53% ). 9. 7. 5. 21(22.34% ). 15. 20. 11. 46(52.13% ). N=91 (八 )、 休 閒 活 動 的 功 能 . 選 填 「 讓 心 情 愉 快 」, 有 2 4 9 人 ; 選 填 「 促 進 身 體 健 康 」,. 有 2 0 3 人 ; 選 填 「 紓 解 壓 力 」, 有 1 7 4 人 ; 選 填 「 增 加 社 交 經 驗 」, 有 8 1 人 ; 選 填 「 學 習 技 能 」, 有 6 0 人 ; 選 填 「 改 變 人. 39.

(49) 生 觀 」, 有 4 5 人 ; 選 填 「 獲 取 成 就 感 」, 有 4 1 人 ; 選 填 「 增 進 體 能 」, 有 3 8 人 ; 選 填 「 追 求 知 識 」, 有 3 3 人 ; 選 填 「 消 磨 時 間 」, 有 2 6 人 ; 選 填 「 其 他 」, 有 2 人 ; 選 填 「 花 費 金 錢 , 購 買 商 品 」, 有 3 人 。 選 填 「 其 他 」 的 兩 位 填 答 者 , 答 案 分 別 是 : 完 成 自 己 的 目 標 、 觀 看 表 演 , 見 表 11。 表 11 休 閒 活 動 的 功 能 之 次 數 分 配 表 休閒活動的功能 1.促 進 身 體 健 康 2.讓 心 情 愉 快 3.消 磨 時 間 4.增 加 社 交 經 驗 5.學 習 技 能 6.獲 取 成 就 感 7.紓 解 壓 力 8.改 變 人 生 觀 9.追 求 知 識 10.增 進 體 能 11.其 他. 台灣體育 學院 60 80 11 31 29 14 52 11 13 9 1. 亞洲 大學 73 83 9 30 14 14 62 15 8 12 0. 台中技術 學院 69 86 6 20 17 13 60 19 12 17 1. 三校合 計 203 249 26 81 60 41 174 45 33 38 2. ( 九 )、是 否 認 為 志 工 性 的 服 務 工 作,也 可 為 休 閒 活 動 的 一 種 ? 填 答 「 是 」 者 有 249 名 , 佔 80.84% ; 填 答 「 不 認 為 」 者 有 51 名 , 佔 16.56% ; 無 填 答 者 有 8 名 , 佔 2.60% , 表 12。 表 12 認 為 志 工 性 的 服 務 工 作 , 可 視 為 休 閒 活 動 之 次 數 分 配 表 認為志工性的服 務 工 作,可 視 為 休 閒活動的一種? 是 不認為 無意見. 台灣體育 學院. 亞洲 大學. 台中技術 學院. 三校合計 n(% ). 79 19 5. 85 16 2. 85 16 1. 249(8 0 . 8 4 % ) 51(1 6 . 5 6 % ) 8(2 . 6 0 % ). N=308. 40.

(50) (十 )、 最 常 從 事 的 休 閒 活 動 陳 彰 儀 (1989)對 於 休 閒 活 動 的 分 類 方 式 , 認 為 可 分 為 三 種,一為研究者主觀的分類法:依研究者主觀的個人判斷, 直接區分出某些類型;另一為因素分析法:依受試者所參與 的每個活動的頻率加以分類,其假設頻率相當之活動是相似 的,可歸納同一類;再者為多元尺度評定法,先將休閒活動 兩兩配對,形成多組相對的休閒活動,由受試者依自己知覺 加以判斷,從最相似對最不相似加以評定。採用多元尺度評 定法所得之分類結果較為簡單,一般只有二、三個類型,可 以清楚地瞭解每一類型休閒活動的特性,而各類型之間的關 係亦很清楚,而採用因素分析法時,則常無法瞭解這一類型 的特性為何,也因此造成各類型之間的關係不清楚。 研究者採取第一種方式,依照填答者的答案,進行主觀 之分類,將休閒活動的類型分成五類,依次為體能類、娛樂 類、知識類、閒逸類及服務類。體能類的休閒活動包含球類 運 動 ( 籃 球 、 羽 球 、 排 球 、 桌 球 、 網 球 、 高 爾 夫 )、 運 動 、 散 步、游泳、跳舞、慢跑、騎腳踏車、跆拳、瑜珈、體操;娛 樂 類 的 休 閒 活 動 包 含 打 電 腦 ( 包 括 上 網 、 玩 電 動 )、 看 電 影 、 聽 音 樂、看 電 視 等 偏 靜 態 活 動;知 識 類 的 休 閒 活 動 包 含 看 書 、 攝影、彈琴、唱歌、繪畫、參加社團、看表演、寫書法;閒 逸類的休閒活動包含旅行、逛街、睡覺、遛狗、吃美食、聊 天;服務類的休閒活動為擔任志工。. 41.

數據

表 1      E r i k s o n 理 論 的 心 理 社 會 期   時 期  年齡 發展危機  發展順利者的 心理特徵  發展障礙者的 心理特徵  1 0-1 歲 信任對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 對 新 環 境 時 會 焦 慮不安  2 1-3 歲 自主行動對羞怯懷疑 能按社會要求,表現 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3 3-6 歲 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 向,開始有責任感  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4 6-青春期 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
圖 1  健康生成之模式  資料來源:趙叔蘋(2005) 。影響台中市國中、小學童身心健康因素之探討─以 Antonovsky 之 SOC 量表及體能檢測為依據。台中:華格納。  註:粗線之部份,是依據 Antonovsky 所倡導的健康生成論之核心概念,所建構之路徑圖。  四 、 一 貫 信 念 的 內 涵       一 貫 信 念 是 「 健 康 生 成 論 」 的 核 心 概 念 , A n t o n o v s k y 認 為 一 貫 信 念 是 一 種 整 體 導 向 , 包 含 一 個 人
表 4   休 閒 態 度 量 表 信 度   項目 α  認知部份 .91  情感部份 .93  行為部份 .89  全量表 .94       資料來源:R a g h e b   , M
表 6     填 答 者 年 齡 之 次 數 分 配 表   年 齡   台 灣 體 育 學 院   亞 洲  大 學   台 中 技術 學 院 三 校  合 計   累 積  人 數   累 積   百 分 比   1 9 歲   24  47  0  7 1   7 1  2 3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ervice quality gap of leisure farms through the consumers' ideas, and applies Kano’s two-dimensional quality analysis to not only explore servic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ables of hypermarkets consumers’ flow experience and the trust, the external variables, and the internal variabl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grade 7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ompetencies during mathematics problem posing instruction.. Accord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 questionn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