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4548
全文
(2) 論文名稱:融合式體重控制課程對兒童體適能的影響 總 頁 數 : 54 頁 院校所系別:國立台灣體育大學(臺中)體育研究所競技組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 究 生:涂 阿 絹. 指 導 教 授:陳 裕 鏞 博 士.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驗證融合式體重控制計劃,對成長期學童能 有 效 降 低 BMI、 增 進 體 適 能 達 雕 塑 身 材 的 效 果 。 以 融 合 式 體 重 控 制 課 程 介 入 11 至 12 歲 共 70 名 兒 童 (41 名 男 生 和 2 9 名 女 生 )的 融 合 式 體 重 控 制 計 劃。期 間 總 共 3 個 月,體 重 肥 胖 組 從 53.5±9.9 公 斤 減 少 到 51.4±12.4 公 斤 ; 非 肥 胖 組 37.6±6.1 公 斤 增 加 到 39.8±7.7 公 斤 ; 肥 胖 組 柔 軟 度 26.2±7.2mm 增 加 到 28.9 ± 8.9mm 顯 示 優 於 非 肥 胖 組 ; 在 心 肺 適 能 、 肌 耐 力 、 爆發力兩組無顯著差異,但都有顯著提升。証實融合式體重 控制課程可有效地使肥胖兒童降低體重促進健康,非肥胖兒 童促進成長發育,達到雕塑身材的效果。 關鍵字:融合式體重控制、心理壓力、柔軟度、體適能. I.
(3) Tu ,. A-Chuan. Intrvention. (2009). in. Effect. Inclusive. of. Health-related. We i g h t. Control. Fitness. of. Program. for. S c h o o l c h i l d r e n . U n p u b l i s h e d m a s t e r t h e s i s , N a t i o n a l Ta i w a n S p o r t U n i v e r s i t y, Ta i c h u n g .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verify the fusion-style weight control program, th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long-term. BMI,. effect. sculpture.. of. the. promotion of To. improve. physical the. fitness. efficiency. of. is. the. weigh. control program, weight controlling course as inclusions’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to 70 children (41 males and 29 females). with. 11. to. 12. years. old.. After. intervention. of. dietary and exercise program by weight controlling course as inclusions’ intervention. for. three. months,. the. weight. of. obese group reduced from 53.5 ± 9.9kg to 51.4 ± 12.4kg and that the control group from 37.6±6.1kg to 39.8 ±7.7kg. The flexibility measured by sit-and-reach method has obvious improvement from 26.2 ±7.2cm to 28.9 ±8.9 cm in obese g r o u p . H o w e v e r, t h e c a r d i o - r e s p i ra t o r y f i t n e s s me a s u r e d b y 800-meter. run-walk. and. muscular. endurance. measured. by. sit-ups test have no marked changes. In conclusion, weight controlling course as inclusions’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loss the weight by well fitness in obese children. K e y w o r d : We i g h t C o n t r o l l i n g C o u r s e a s I n c l u s i o n s ’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t r e s s , f l e x i b i l i t y,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I.
(4) 目. 錄. 中 文 摘 要 ...................................................................... I 英 文 摘 要 ..................................................................... II 目. 錄 ....................................................................... III. 表 目 錄 .........................................................................V 圖 目 錄 ....................................................................... VI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 究 動 機 ................................................... 1. 第二節. 研 究 目 的 ................................................... 2. 第三節. 研 究 假 設 ................................................... 3. 第四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3. 第五節. 操 作 性 定 義 ............................................... 4.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 8. 第一節. 健 康 體 適 能 ............................................... 8. 第二節. 身 體 活 動 與 飲 食 控 制 .................................. 8. 第三節. 體 育 教 師 的 角 色 ....................................... 14. 第三章. 研 究 方 法 ....................................................... 17. 第一節. 實 驗 參 與 者 ............................................. 17. 第二節. 實 驗 時 間 與 地 點 ....................................... 17. 第三節. 測 驗 項 目 ................................................. 17. 第四節. 實 驗 設 備 與 器 材 ....................................... 18. 第五節. 實 驗 設 計 ................................................. 23. 第六節. 實 驗 流 程 及 方 法 ....................................... 25. 第七節. 資 料 處 理 ................................................. 26. 第四章. 結 果 ............................................................. 27. 第五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43. III.
(5) 參 考 文 獻 .................................................................... 47 附 錄 .......................................................................... 52. IV.
(6) 表目錄 表 1-1. 我 國 兒 童 肥 胖 指 標 ............................................. 7. 表 4-1. 800 公 尺 跑 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表 4-2. 1 分 鐘 仰 臥 起 坐 ............................................... 32. 表 4-3. 立 定 跳 遠 ........................................................ 35. 表 4-4. 坐 姿 體 前 彎 ..................................................... 38. 表 4-5. 身 高 ............................................................... 42. V.
(7) 圖目錄 圖 2-1. 身 高 體 重 測 量 .................................................. 18. 圖 2-2. 800 公 尺 跑 走 .................................................. 19. 圖 2-3. 1 分 鐘 仰 臥 起 坐 ............................................... 20. 圖 2-4. 坐 姿 體 前 彎 ..................................................... 21. 圖 2-5. 坐 姿 體 前 彎 測 量 工 具 ........................................ 21. 圖 2-6. 立 定 跳 遠 準 備 動 作 ........................................... 22. 圖 2-7. 立 定 跳 遠 起 跳 .................................................. 22. 圖 2-8. 實 驗 流 程 及 方 法 .............................................. 25. 圖 4-1. 800M 前 測 及 後 測 ............................................. 28. 圖 4-2. 1 分 鐘 仰 臥 起 坐 前 測 及 後 測 ............................... 31. 圖 4-3. 立 定 跳 遠 前 測 及 後 測 ........................................ 34. 圖 4-4. 坐 姿 體 前 彎 前 測 及 後 測 ..................................... 37. 圖 4-5. 肥 胖 組 及 非 肥 胖 組 體 重 前 測 及 後 測 ..................... 39. 圖 4-6. 身 高 前 測 及 後 測 .............................................. 41. 圖 4-7. 身 體 組 成 前 測 及 後 測 ........................................ 42. VI.
(8) 附錄 附件(一). 通 知 單 .................................................... 51. 附件(二). 體 重 控 制 班 體 能 活 動 課 程 表 ....................... 52. 附件(三). 體重控制班學童午餐菜單設計減少攝取熱量. VII. 53.
(9)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七節,分別說明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 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假設、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 操作性定義。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科技發達與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使食物的選擇朝 向精緻化、油脂化、熱量的攝取增加造成營養過剩,機械化 生活取代更多身體活動的機會導致國中、小學生罹患肥胖之 比 率 男 、 女 生 分 別 達 3 0 % 與 2 3 %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 0 0 0 )。 Chen(2006)等 指 出 台 灣 青 少 年 肥 胖 人 口 有 逐 年 增 加 的 趨 勢 。 根 據 2001-2002 年 台 灣 地 區 國 民 營 養 健 康 狀 況 調 查 結 果 顯示:在上課日,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童除上課時間外,從事 靜態活動(如看電視、玩電玩、閱讀書報等)的時間,一天 超 過 3 小 時 以 上 者 佔 6 3 . 7 %, 超 過 6 個 小 時 以 上 者 佔 1 2 . 1 %; 台灣國小學童的生活型態仍以靜態生活為主,而這樣的生活 型態,也造成學生肥胖比率的上升(行政院衛生署委託中央 研 究 院 調 查 , 2 0 0 2 )。 低 、 中 強 度 持 續 長 時 間 的 有 氧 運 動 , 脂 肪是主要的能量來源,可達減肥效果,若顧及體適能提升, 中 強 度 運 動 則 優 於 低 強 度 運 動 ( M c A r d l e e t a l . , 2 0 0 0 )。 學校是學童認知技能習得與情意養成的主要場所。在美 國,學校被認定是健康計畫的執行單位,也是改變國人未來 健 康 狀 況 的 主 要 場 所( S h e r m a n , 2 0 0 1 )。 台 灣 地 區 教 育 發 達 , 6 歲 適 齡 兒 童 的 就 學 率 高 達 9 9 . 7 2 % ( 吳 仁 宇 , 1 9 9 9 )。 兒 童 肥胖維持至成人的比例是非肥胖兒童的 2 倍,成人後死於心 血 管 疾 病 、 糖 尿 病 、 癌 症 的 機 也 會 較 高 ( S j o s t r o m , 1 9 9 3 )。. 1.
(10) 兒童適度運動可使能量消耗降低影響健康因子,增進體適能 及自我肯定,建立健康的身體機能,降低影響健康因子(黃 文 俊 , 1 9 9 9 )。 學 校 班 級 學 生 體 位 不 一 的 情 形 一 直 是 存 在 的 問 題。 「融合 教育」的發展源於身心障礙學生及家人所受的壓力與掙扎。 以 義 大 利 為 例 : 1960 年 注 重 特 殊 教 育 機 構 及 特 殊 學 校 的 經 營,卻因北歐「正常化」與「去機構化」運動,促使身心障 礙團體強力反對隔離式的教育而產生,進而大聲疾呼「人有 融 合 於 社 會 的 需 要 與 權 利 」, 伴 隨 著 蒙 特 教 學 的 崛 起 , 人 民 要 求學校自主建立融合教育學校。教學必須使融合於普通班級 身心障礙學生能接受學習,潛能亦可充分的發展(林貴美, 2 0 0 9 )。 96 學 年 度 以 過 重 及 超 重 學 生 為 實 驗 參 加 者 , 體 重 降 低 率 為. 55% , 因 來 自 不 同 班 級 和 年 段 造 成 體 重 控 制 班 課 程 設 計 上. 的 困 難 , 更 影 響 導 師 班 級 的 經 營 管 理 , 且 學 童 明 顯 被「 標 記 化 」 ( s t i g m a t i z a t i o n )。 標 記 化 的 結 果 常 導 致 他 們 被 忽 略 、 被 排 除 在 特 定 的 團 體 或 計 劃 之 外,或 是 被 認 為 他 們 沒 有 能 力 自 我 決 定 (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 或 自 我 管 理 ( s e l f - g o v e r n a n c e )。 排 除 標 記 的 有 效 途 徑 是 接 受 和 欣 賞 各 別 差 異 。 因 此 態 度 十 分 重 要 ( P e t e r , 1 9 7 8 )。 改 進 以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為 出 發 , 實 施 「 體 重 控 制 」以 班 群 為 主 體 , 融 合 式 之 體 能 活 動 課 程 設 計 , 其 優 點 除 避 免被標記化之外,更能發揮同儕控制的力量互相砥礪。.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針對嘉義縣大同國小五年級學生,肥胖與 非肥胖學生之體適能(肌力、肌耐力、瞬發力、敏捷性、心. 2.
(11) 肺耐力)是否相關。實施融合式體重控制教學方案,體重控 制 班 學 生 之 體 適 能 有 沒 有 正 向 成 長 、 身 體 組 成 ( BMI) 指 數 能 達 到 標 準 , 肥 胖 者 ( BMI) 指 數 下 降 而 非 肥 胖 者 ( BMI) 上升。證實以班級為主軸,經體重控制班課程實施能達正相 關 , 以 利 日 後 普 遍 於 學 校 施 行 , 學 生 不 受 身 體 組 成 ( BMI) 指數的制約,證明融合式體重控制教學方案於成長期的學 童,能有效的提升身體適能、促進健康並對生活飲食習慣能 有效的改變。. 第三節. 研究假設. 一、肥胖學童與非肥胖學童之體適能差異 1.800 公 尺 跑 走 ( 心 肺 耐 力 ) 有 差 異 。 2.一 分 鐘 仰 臥 起 坐 ( 肌 力 及 肌 耐 力 ) 無 差 異 。 3.坐 姿 體 前 彎 ( 柔 軟 度 ) 有 差 異 。 4.立 定 跳 遠 ( 瞬 發 力 ) 無 差 異 。 二、肥胖學童與非肥胖學童之身體組成 1.身 高 : 成 長 有 差 異 。 2.體 重 : 肥 胖 學 童 體 重 下 降 , 非 肥 胖 學 童 體 重 上 升 。 三、以班群為主體施行體重控制實驗,發揮同儕控制的力量 讓體重控制的效果提升。 四、衛教宣導能有效提升健康飲食的認知。.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以 嘉 義 縣 大 同 國 小 五 年 級 10 班 當 中 , 學 生 身 體 質 量 指 數過重及超重人數最多的兩班為實驗參加者。期許以單純的 學校生活常態教學為出發,因此略過三甘酸油脂及皮脂夾的. 3.
(12) 檢驗過程。落實教學團隊的分工及執行,幫助學生體適能增 進 及 BMI 的 下 降 。. 第五節. 操作性定義. 一 、 身 體 組 成 ( Body composition) 構成身體肌肉、骨骼、脂肪與其他系統組織的相對 百 分 比 之 統 稱 , 在 應 用 上 通 常 分 為 脂 肪 ( body fat )重 及 去 脂 重 量 (lean component)兩 部 分 描 述 。 二 、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ody mass index; BMI ) 體 重 ÷身 高 平 方. (kg/m²) 所 得 的 數 值 , 是 依 據 體 重. 和身高的關係,來說明體型的一種測量方法。 三 、 體 脂 肪 百 分 比 ( Percent of body fat mass; BFM ) 指一個人身體脂肪的重量對全身體重所佔的百分 比。由身體密度求得脂肪百分比是使用. Brozek 等 人 於. 1963 年 所 提 出 普 遍 被 接 受 的 公 式 。 四 、 運 動 的 強 度 ( Determining intensity )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會 (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 e d i c i n e , A C S M , 1 9 9 8 ), 建 議 改 善 心 肺 適 能 之 運 動 強 度 為 55/65% -90% 最 大 心 跳 率 , 且 持 續 20-60 分 鐘 之 中 低 強度的運動,有助於提高心肺適能與減少體脂肪。 在健康益處的生產過程中,中等及強度的活動是互補 的,各種活動可以被結合以符合這建議:活動的結合基 於 在 1 週 內 活 動 實 踐 的 總 量 ( 強 度 ×持 續 時 間 ) 以 及 使 用 M E T S( 代 謝 當 量 )的 概 念 以 分 配 特 定 活 動 的 強 度 值 。 除了日常生活的例行活動外,有氧活動是需要的。現在 更新的建議清楚說明,除了日常生活的例行活動外,建. 4.
(13) 議有氧活動(不論中等或強烈強度)的總量是低強度, 例如隨意地散步或購買雜貨,走去停車場或倒垃圾。在 現 代 生 活 中 , 少 許 活 動 會 在 至 少 10 分 鐘 的 時 間 內 被 處 理 。 然 而 , 以 20 分 鐘 以 上 多 為 基 礎 , 實 施 中 等 或 強 烈 強 度的活動,作為日常生活實踐的一部分(例如,輕快走 路 去 工 作 、 園 藝 工 作 )。 五 、 健 康 體 適 能 (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根 據 教 育 部 ( 1997) 所 頒 布 之 實 施 方 式 進 行 測 量 , 國 小 學 童 施 測 項 目 有 : 8 0 0 公 尺 跑 走 ( 心 肺 耐 力 )、 一 分 鐘 屈 膝 仰 臥 起 坐 ( 肌 力 及 肌 耐 力 )、 坐 姿 體 前 彎 ( 柔 軟 度 )、 立 定 跳 遠 ( 爆 發 力 ) 等 , 卓 俊 辰 ( 1 9 9 2 ) 提 出 , 健 康體適能是指人的心臟、血管、肺臟及肌肉組織等都能 發揮相當有效的機能,以勝任日常工作,並有餘力享受 休閒娛樂生活,又可以應付突發的緊急情況。 體適能可分為競技體適能包含:敏捷性、協調能力、速 度、反 應 時 間 與 瞬 發 力。健 康 體 適 能 有:肌 力、肌 耐 力 、 柔 軟 度 、 心 肺 耐 力 與 身 體 組 成 ( 林 正 常 , 1 9 9 7 )。 Corbin (1991)界 定 的 健 康 體 能 : 心肺適能:心臟、血管、血液和呼吸系統供應氧氣到肌 肉以維持動力的能力。個體能在長時間不過度的情況下 持續運動。 肌肉耐力:肌肉重複施力的能力,長時間重複動作而不 會有過度疲勞的現象。 柔 軟 度:關 節 可 以 活 動 的 角 度,各 以 能 在 運 動 或 工 作 時 , 使關節做完整的角度伸展。 教 育 部 93 年 8 月 31 日 函 文 各 縣 市 政 府 , 推 動 中 小 學 建 康體位計畫。其目的爲營造健康體位優質環境,提升正 確體型意識,藉由動態生活、均衡飲食並提升學生體適 能 。 9 7 學 年 度 更 提 出 「 健 康 樂 活 計 畫 」, 擁 有 良 好 的 體 適能方能有健全的生活。 六 、 融 合 式 教 學 ( Inclusion, understanding). 5.
(14) 融 合 ( Oxford) 英 文 字 典 對 融 合 的 定 義 是 : 把 它 包 括或包容起來,成為整體的一部份。指一般人的接納態 度。因此「融合」課程,係指提供一個適合全部學生參 與 的 課 程 活 動 , 同 時 提 供 適 當 的 支 持 ( Lieberman & W i l s o n , . 2 0 0 2 )。 存 在 學 生 間 的 個 別 差 異 , 乃 是 教 師 掌 控 一班教室和體育館等教學環境的關鍵,所有學生皆有其 各學習方式和進度避免被標籤化,融合式教學系統是一 種個別差異的體現。逐步的教學、有彈性的觀念、適時 的調整、納入各類的參與者等,是融合式教學的重要因 素。透過課程的修正與支援提供,使個別的需求獲致適 當的滿足。 七 、 整 班 的 同 儕 指 導 ( Class-wide peer tutoring) 整班的同儕指導,包括將整個班以配對方式分開, 每一個學童以互惠的方式參與同儕教學,提供立即、更 正 錯 誤 的 方 式 來 協 助 夥 伴( C a r t a & H a l l , 1 9 8 8 )。 整 班 同 儕教學視同一個步調的,因為所有學童都依照相同的進 度進行,整個班都參與教學活動沒有任何一個學童會被 排斥或標籤化。假如把飲食控制、衛教宣導與運動當成 一種治療,不如創造一個環境,讓每個參加體重控制的 學童,已享受樂趣、吸收知識以及培養健康體適能為標 的,成長過程中,同儕間有著共同關切、享受、感動與 掙扎,同心協力、目標一致。 八、體重控制班團隊成員及其角色任務 經過調整的課程營造一個正面、利於學生發展,達 成 一 種 融 合 的 氛 圍 。 團 隊 的 做 法 是 成 功 的「 融 合 式 教 學 」 關鍵所在,所有的活動都是最有效的方案。. 6.
(15) 1、 家 長 或 監 護 人 : 配 合 課 程 計 畫 資 訊 給 學 童 正 面 的 關 懷 與協助。 2、 學 生 : 能 明 確 知 道 自 己 的 能 力 水 準 , 自 己 想 要 的 、 需 要的及其嗜好。 3、 學 校 輔 導 室 : 提 供 心 理 諮 商 、 診 斷 評 估 及 鑑 定 等 。 4、 體 育 專 業 教 師 : 規 劃 完 整 的 體 能 活 動 課 程 , 並 實 施 個 別 化 教 學 方 案。健 康 體 適 能 活 動 諮 商,卡 路 里 消 耗 計 算 及運動行為改變技術。 5、 學 校 護 士 : 針 對 學 童 的 健 康 問 題 共 同 磋 商 , 並 提 供 學 童健康諮詢。 6、 學 校 營 養 師 : 提 供 低 卡 高 營 養 價 值 的 膳 食 , 健 康 飲 食 製備諮詢,健康飲食宣導及飲食行為改變技術。 九 、 我 國 兒 童 肥 胖 標 準 指 數 ( BMI%) 根 據 國 家 衛 生 研 究 報 告 書 ( 2000 年 ) 如 表 1-1. 表 1-1 年. 國家衛生研究報告書 齡. (歲). 男 過. 重. 生. 女. 肥. 胖. 過. 重. 生 肥. 胖. 9. 21. 23. 20. 22. 10. 22. 24. 21. 23. 11. 23. 25. 22. 24. 12. 23. 25. 23. 25. 13. 24. 26. 23. 26. 7.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旨在於探討融合式體重控制課程對兒 童體適能的影響,茲分為:第一節健康與體適能、第二節身 體活動與飲食控制、第三節體育教師的角色,分別進行文獻 探討,並歸納探討結果。. 第一節. 健康體適能. 目前我國學生的體適能狀況,小學部分男同學的表現優 於 女 學 童 ( 林 貴 福 , 1 9 9 1 、 劉 立 宇 , 1 9 9 5 、 賴 曉 蓉 , 1 9 9 6 )。 國 小 體 適 能 的 表 現 會 隨 著 年 齡 增 長 而 有 所 進 步 ,( 李 采 華 、 方 進 隆 , 1997) 體 適 能 可 分 為 與 技 巧 有 關 的 體 適 能 ( 包 括 敏 捷 性、協調能力、速度、反應時間與爆發力)及與健康有關的 體 適 能( 包 括 肌 力 、 肌 耐 力 、 柔 軟 度 、 心 肺 耐 力 與 身 體 組 成 )。 方 進 隆 ( 1995) 指 出 : 所 謂 健 康 體 適 能 , 是 一 般 人 想 要 促進健康、預防疾病與增進日常工作或學習所需要的體能, 健康體適能則包括:有氧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與身體組 成 。 Lamb(1984)認 為 : 健 康 體 能 是 促 使 目 前 及 未 來 生 活 挑 戰 得以成功的能力;健康體能的發展是身體活動所做的準備, 其發展目標亦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第二節. 身體活動與飲食控制. 一、身體活動量之定義 身 體 活 動 的 定 義 ,( B o u c h a r d & S h e p h a r d , 1 9 9 4 ) 指 出 身 體活動是由骨骼肌所產生的任何身體動作,並在安靜能量消 耗 之 上 有 實 際 效 果 ,( C a s p e r s e n , 1 9 8 5 ) 則 認 為 身 體 活 動 是 任 何 骨 骼 肌 所 導 致 能 量 消 耗 的 身 體 動 作,是 有 計 畫、有 結 構 的 、. 8.
(17) 能重複的,是起源於一個或多個體適能要素的改善或維持, 包括四個特性: 1.移 動 經 由 骨 骼 肌 導 致 任 何 身 體 移 動 所 引 起 的 能 量 消 耗 。 2.消 耗 能 量 。 3.連 續 性 能 量 消 耗 由 低 到 高 。 4.與 體 能 成 正 相 關 。 二、 身體活動的益處 青春期的孩童,培養身體活動的習慣能有效的降低體 重減少體脂肪、增加最大耗氧量、降低安靜心跳及增加安靜 時 心 臟 每 跳 輸 出 量 ( 謝 錦 城 , 1 9 9 8 )。 靜 態 生 活 方 式 不 僅 導 致 肥胖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世界衛生組織推 估. 2020 年 這 兩 大 疾 病 的 死 亡 率 會 佔 全 世 界 的. 3/4 ( WHO,. 2 0 0 2 )。 實 施 適 當 的 運 動 可 增 進 人 體 的 體 格 與 身 體 機 能 , 使 個 體 擁 有 更 充 沛 的 體 力 建 立 各 種 挑 戰 的 信 心 ( 卓 俊 辰 , 1 9 9 2 )。 身體活動習慣的養成對肥胖症也具有相當好的治療效 果 , 在 流 行 病 學 的 觀 點 中 扮 演 預 防 疾 病 的 重 要 角 色( 游 素 玲 、 陳 偉 德 、 張 美 惠 , 2 0 0 0 )。 兒 童 身 體 活 動 會 促 進 身 體 大 小 、 比 例(包括身材、骨骼寬度及密度)及身體組成產生相當大的 影響,成長階段的兒童必須加以支持性的身體活動,促使兒 童 各 方 面 的 變 化 及 成 長 獲 得 充 分 的 發 展 (Broekhoff, 1986)。 兒童從事定期的身體活動可獲得生理上的效益有: 1.增 加 身 體 最 大 作 業 能 力 。 2.增 加 無 氧 作 業 能 力 。 3.增 加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膽 固 醇 。 4.增 加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膽 固 醇 與 膽 固 醇 總 量 的 比 例 。 5.增 加 最 大 攝 氧 量 。. 9.
(18) 6.增 加 安 靜 時 心 跳 每 跳 輸 出 量 。 7.降 低 安 靜 時 心 跳 率 。 8.減 少 身 體 脂 肪 百 分 比 及 降 低 體 重 等. (Grodjinovsky 等. 人 ,1984) 。 三、塑身體適能 有健美的外觀是體適能外觀重要的一部份這是一個不爭 的事實,看到自己身材變好,從事體能活動的過程是令人快 樂 而 且 是 值 得 的 ( We s t c o t t , 1 9 8 2 )。 我 們 的 文 化 若 較 重 視 動 態 生 活 型 態( active lifestyie)則 我 們 的 下 ㄧ 代 將 會 更 好 。 一 個人的外表很重要也許對青少年而言更是重要,事實上人們 有各種不同的體型,個體的身體外型是由先天基因所決定, 可能纖細修長、體重較重或較具運動員的體格,塑身體適能 若 能 在 教 育 情 境 底 下 發 生 會 是 一 件 好 事 ( S i e d e n t o p , 2 0 0 1 )。 四、飲食與肥胖 我們日常生活中食物熱量的攝取來源可分為四大類,米 飯、麵食、甜點、加糖飲料等屬於醣類,主要是一般澱粉及 含 糖 分 的 食 物;油 脂 類 食 物 提 供 的 脂 質;肉、魚、豆、蛋 類 、 奶類等屬於蛋白質類;及酒精性飲料所提供的酒精類。這些 食物所產生的熱量轉為脂肪再堆積到脂肪細胞儲存起來。 1.先 評 估 個 人 一 天 所 需 要 的 熱 量 理 想 體 重 ( kg) ×30Kcal(Grodjinovsky 等 人 , 1984)。 注意熱量的攝取,避免高熱量食物,如糖果、甜點、巧 克力、乳酪、奶油等屬於甜膩油炸的食物,或油酥的糕 餅 及 一 些 含 脂 肪 量 高 的 核 果 類 食 物 ( 齊 月 華 , 1 9 9 2 )。 2.減 重 初 期 每 日 攝 取 的 熱 量 一 天 需 要 熱 量 減 少 500Kcal(Grodjinovsky 等 人 , 1984)。. 10.
(19) 三餐食物應均衡分配,不可偏重於任何一餐,尤以晚餐 為最。如果晚餐吃下ㄧ天大部分的食物,無法消耗的熱 量 會 轉 成 脂 肪 , 稱 為 「 夜 食 症 候 群 」( 齊 月 華 , 1 9 9 2 )。 3.選 擇 對 減 重 有 幫 助 的 各 類 食 物 儘量選擇未經加工的天然食物,如全穀類的糙米、胚芽 米、全麥麥片、全麥麵包及蔬菜水果等,不僅可以增加 纖維質攝取,降低熱能,且可增加體積,賦予飽足感, 達 到 營 養 均 衡 的 效 果 (Grodjinovsky 等 人 , 1984) 。 4.飲 食 習 慣 改 變 先喝湯再進食與細嚼慢嚥,配合飽足感,以免過食。需 知減肥是沒有捷徑可循的,唯有經常的節制飲食和持續 的運動配合情形下,才能維持理想的體重(齊月華, 1 9 9 2 )。 五、生活型態也是一項健康問題 美 國 前 衛 生 署 長 大 衛 薩 奇 博 士 ( D r. D a v i d. Satacher )指. 出,美國人超過一半以上的死因與他們的生活型態有關。根 據估計其中一半以上的疾病都跟生活型態有所關聯,五分之 一歸因於環境因素,十分之一受到個人健康照護系統的影 響 , 只 有 16%是 遺 傳 因 素 。 因 此 , 個 人 的 疾 病 與 生 活 品 質 大 約 有 84%是 自 己 可 以 掌 控 的 。 據 估 計 , 65 歲 以 前 死 亡 的 人 大 約 有 83%是 可 預 防 的 。 基 本 上 , 目 前 大 多 美 國 人 的 健 康 已 受 到自己的生活型態所威脅。 健康的生活習慣應該在幼年時期就加以教導與養成,遺 憾地,近幾年來許多年輕人的身體狀況相當差因而增加國家 的醫療負擔。近十年來的調查已引起社會大眾開始關心美國 青 少 年 的 體 適 能 狀 況 , 與 1960 年 和 1970 年 相 比 較 , 青 少 年. 11.
(20) 心肺耐力與上肢肌力逐年降低,體脂肪則逐年升高。這些發 現顯示目前的體育計畫並不足以提升青少年的體適能與全人 健康。 由於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導致許多年輕人的身體狀況宛 如中年人或更老!目前的健康行為將影響到往後數十年的健 康。許多體育課並沒有教導青少年如何終生維持良好體適能 與健康的技巧。健康的生活型態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每一個 人 必 須 學 會 如 何 為 自 己 的 健 康 與 體 適 能 負 責 ( Siedentop, 2 0 0 1 )。 六、肥胖學生的後遺症 1.生 長 過 速 : 一般而言,肥胖的學生除了體重增加外,身高也較同班 同學高、生長也較超前,肥胖女學生的月經來的較早。 過早生長不是好事,因為真正到了青春期,當其他同學 都在快速生長時肥胖的學生卻往往不再生長,而成為典 型「 矮 矮 胖 胖 」的 肥 胖 成 年 人( 吳 仁 宇 、 黃 亦 清 , 1 9 9 6 )。 2.骨 骼 異 常 : 過重的體重將直接對下肢造成負荷,嚴重者將造成大腿 骨頭部脫位或彎曲,導致大腿酸痛、跛腳行走,而小腿 脛骨的彎曲變形,造成肥胖學生更不活動,惡性循環更 易 造 成 肥 胖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 9 9 9 )。 3.呼 吸 道 疾 病 : 肥胖學生較易罹患呼吸道的感染,如:感冒、氣管炎、 肺炎等疾病。嚴重的肥胖可因腹部脂肪過多阻礙了橫隔 膜的運動,或因咽喉部脂肪過厚阻塞了呼吸道,會使肺 部無法有效的呼吸導致缺氧、二氧化碳淤積,進而有白. 12.
(21) 天嗜睡或夜間呼吸暫停的現象,更嚴重者甚至因心室肥 大 , 心 肺 功 能 衰 竭 而 死 亡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 9 9 9 )。 4.高 血 壓 : 高血壓非學生常見的疾病,但有半數以上的高血壓學生 是 因 肥 胖 所 造 成 的,肥 胖 程 度 往 往 與 高 血 壓 程 度 成 正 比, 長期的高血壓會對冠狀動脈或腦血管造成傷害,甚至導 致殘廢或死亡。這種肥胖性的高血壓,經減重治療後, 會有明顯的改善,所以注意飲食、降低體重常是最好的 治 療 方 法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 9 9 9 )。 5.高 血 脂 : 膽固醇和三甘油脂在肥胖學生的血液中含量超出正常值 的比例皆較正常的學生為高,而其嚴重性也和肥胖的程 度成正比,由於高膽固醇及高三甘油脂都是造成冠狀動 脈硬化的危險因素,若不能及早改善必然對健康造成不 良 的 影 響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 9 9 9 )。 6.醣 類 代 謝 異 常 : 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是最為人熟知的,肥胖的成人容易 罹患糖尿病,而糖尿病人只要減輕體重往往就能改善血 糖 , 但 對 葡 萄 糖 的 代 謝 已 有 異 常 的 現 象(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 9 9 9 )。 7.皮 膚 病 : 肥胖的人常因皮下脂肪過多而有雙層下巴,雖然這並不 是皮膚病但雙層下巴間的皮膚因互相摩擦,加上肥胖者 易 出 汗,在 高 溫 多 濕 的 季 節 中 就 容 易 長 成 紅 色 會 癢 的「 對 磨 疹 」, 對 磨 疹 除 了 景 前 皮 膚 皺 部 外 , 陰 股 部 , 腋 窩 也 常 同時出現。重度肥胖者的腹、臀、腿、腰等處會有類似. 13.
(22) 「 妊 娠 紋 」 的 「 肥 胖 紋 」, 這 種 凹 陷 性 平 行 線 紋 雖 然 對 健 康沒有影響,但可能因有礙觀瞻而使肥胖的學生不願上 體育課或作運動。 8.心 理 與 社 會 障 礙 : 肥胖學生常因體型而成為同學揶揄、嘲弄、訕笑或排斥 的對象;而肥胖青少年也常因體型而缺乏自信,難以建 立朋友關係,尤其是異性朋友的交往更易失敗,因而有 退縮、內向、孤獨的個性,由於青春期是自我形象、自 我價值的人格發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這種心理及社 會的不良適應,在青春期的影響特別顯著,甚至影響一 生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 9 9 9 )。. 第三節. 體育教師的角色. 體育是一項直接的服務工作,必須檢核體育課程的適當 與否,針對學生的需求,提供一個真正符合適應體育的教學 情 境 。 Lee(2007)指 出 飲 食 習 慣 、 身 體 活 動 及 生 活 型 態 等 諸 多 問題可在認知學習與指導者的指導方法獲得改善。校內透過 專業體育教師教學,安排適當的環境及課程協助學生養成動 習慣,擁有充沛的體適能促進權人教育理念,體育課並非是 一 門 消 極 的 課 程 ( 吳 玉 妹 , 2 0 0 1 )。 一 、 適 應 理 論 Adaptation Theory 適應理論是管理變項達成想要成果的一門藝術及科學 ( S h e r r i l l , 1 9 9 7 )。 適 應 理 論 或 調 整 程 序 是 由 K i p h a r d( 1 9 8 3 ) 首 先 介 紹 出 來 的 。 他 進 一 步 描 述 此 理 論 為「 個 體 與 環 境 互 動 , 以維持平衡。個體適應及選擇此環境給予回應,使他們的關 係 互 惠 」( S h e r r i l l , 1 9 9 8 )。. 14.
(23) 適 應 理 論 變 項 ( Sherrill, 1998) 1. 時 間 環 境 變 項 。 2. 身 體 環 境 變 項 。 3. 物 體 或 器 材 變 項 。 4. 心 理 社 會 環 境 變 項 。 5. 學 習 者 變 項 。 6. 教 學 或 資 訊 變 項 。 7. 工 作 變 項 。 這七個變項的每一個變項皆可獨立或一起調整,各個變 項 的 調 整 可 以 協 助 其 他 變 項 的 調 整。亦 可 在 課 程、技 能 獲 得 、 活動、遊戲、爭球、練習、運動或整個方案中做調整。 二 、 正 常 化 理 論 Normalization Theory 正常化理論,即盡可能提供全部兒童(含特殊兒童)有 益 的 教 育 環 境( S h e r r i l l , 1 9 9 8 )。 這 理 論 強 調 同 齡 同 儕 受 教 育 機會相同,應在正常狀態下不能被孤立;正常化理論對適應 教育非常重要,經由調整,兒童在體育和社會中將有相同的 教 育 機 會 ( N i r j e , 1 9 6 9 )。 二 、 自 我 決 定 理 論 Sef-determination Theory 自我決定論,是支配一生控制、權利和決策能力 ( We h m e y e r , A g r a n , a n d H u g h e s , 1 9 9 8 )。 藉 由 適 應 活 動 皆 是 可以參與及達成觀點、促進其價值,這個概念經常提及的是 自我決定及全球化觀點來看是特別有意義的。所有的人必須 做出選擇,不管是否具有能力,機會是個體自我決定的基本 要 素 ( We h m e y e r , A g r a n , a n d H u g h e s , 1 9 9 8 )。 因 此 教 師 確 保 學生公平的學習機會是必要的。 三 、 能 力 促 進 理 論 Empowermnt Theory. 15.
(24) 能力促進理論,其強調個體在分享計畫和自我決定的責 任 出 現 時 , 才 會 促 進 能 力 的 一 種 信 念 ( P o w e r s , 1 9 9 6 )。 身為體育教師必須研讀這理論,以使學生照顧自己的生活。 鼓勵學生改變觀念,每個人都可以正常化生活、活動、健康 和 充 實 的 人 生。適 應、正 常 化、融 合 於 正 常 活 動,有 選 擇 權 、 掌控權、力量和夢想的願景。老師可以藉由教導生如何獲得 最大的機會學習,能力促進理論應用於學校教學,堅厚的教 育背景和適應經驗,可以讓學生更為強壯、成為獨立的自我 倡導者。 以 上 四 種 理 論 提 供 理 解 學 生( 身 心 障 礙 )的 本 質 , 和 其 歸 屬 感 要 求 的 基 礎。身 為 教 育 者 必 須 確 保 所 有 學 生 安 全、成 功 、 享 受 的 教 育 經 驗。了 解 這 些 理 論 重 要 性,可 以 提 供 教 者 構 思 融 合教育的點子,並提供改變態度的途徑(教育部體育司, 1 9 9 9 )。. 16.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方法與架構,共分為七節:第一節 實驗參與者、第二節實驗時間與地點、第三節測驗項目、第 四節實驗設備與器材、第五節實驗設計、第六節實驗流程及 方法、第七節資料處理,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實驗參與者. 經 「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 M I ) 測 量 判 定 選 擇 , 1 0 個 班 級 中體重過重及超重人數最多的前兩班,施予「融合式體重控 制 課 程 」; 兩 班 學 生 計 : 男 生 4 1 人 , 女 生 2 9 人 共 7 0 人 , 年 齡 11-12 歲 。. 第二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 實施體重控制前在校內進行各項的測量,排定時間由研 究者和學校護士逐一檢測並做紀錄。 身體質量指數 地點:健康中心由學校護士施測並計算。 器材:電子身高、體重測量器。 體適能檢測 地點:學校操場施測並記錄。 時間:前一週進行檢測利用每天生活與倫與時間進行,由研 究者安排時間分項、分班作測量並紀錄。 使用器材:碼錶、皮尺、聚合墊、柔軟度測量墊、紀錄表單 哨子。. 第三節. 測驗項目. 17.
(26) 根 據 教 育 部 ( 1997) 所 頒 布 之 實 施 方 式 進 行 測 量 , 國 小 學 童 施 測 項 目 有 : 8 0 0 公 尺 跑 走 ( 心 肺 耐 力 )、 一 分 鐘 屈 膝 仰 臥 起 坐 ( 肌 力 及 肌 耐 力 )、 坐 姿 體 前 彎 ( 柔 軟 度 )、 立 定 跳 遠 (瞬發力)等。身高、體重測量。. 第四節. 實驗設備與器材. 身高、體重:電子測量器(中央標準局)測量者校護。 體適能:碼錶、哨子、聚合墊、皮尺、柔軟度測量板、紀錄 板,由研究者進行施測。. 一、身高、體重 地點:健康中心測量 器 材 : 電 子 測 量 器 ( 中 央 標 準 局 )、 紀 錄 板 。 計 錄 單 位 : 身 高 ( 公 尺 )、 體 重 ( 公 斤 )。 測試者:學校護士。. 圖 2-1 體 重 控 制 班 學 生 測 量 身 高 、 體 重. 18.
(27) 二 、 800 公 尺 跑 走 地點:學校操場。 器材:碼錶、號碼衣、紀錄板。 計錄單位:秒。 測試者:研究者。. 圖 2-2 800M 跑 走 心 肺 耐 力 測 量. 19.
(28) 三、一分鐘仰臥起坐. 地點:學校禮堂。 器材:碼錶、聚合墊、紀錄板。 方法步驟: 1. 受 試 者 於 墊 上 或 地 面 仰 平 躺 , 雙 手 交 叉 置 於 前 胸 , 雙 膝 彎 屈 後 成 90 度 , 足 底 平 貼 地 面 , 施 測 者 以 雙 手 按 住 測 者之腳背協助穩定。 2. 起 坐 時 以 任 何 兩 肘 觸 膝 後 , 始 可 仰 臥 , 仰 臥 至 背 觸 及 地 面 後 (未 做 前 之 姿 勢 , 頭 不 必 觸 地 ), 再 行 起 坐 動 作 。 3. 聞 開 始 口 令 後 , 即 按 仰 臥 起 坐 之 要 領 , 在 一 分 鐘 之 內 盡 力運動。. 計錄單位:次。 測試者:研究者。. 圖 2-3 1 分 鐘 仰 臥 起 坐 肌 耐 力 測 量. 20.
(29) 四、坐姿體前彎 地點:學校禮堂。 器材:依照標準規格訂作之測量板、紀錄板。 方法步驟:將標準規格之測量板置於平坦地面上 1. 測 驗 前 先 做 適 度 之 熱 身 活 動 (包 括 腹 背 肌 群 )。 2. 坐 於 地 板 上 兩 腿 分 開 (置 於 布 尺 或 木 尺 兩 側 )約 25 至 30 公 分 左 右 , 雙 腿 腳 跟 底 部 與 25 公 分 之 記 號 平 齊. (需 脫 鞋 )。. 3. 受 試 者 吸 氣 後 , 低 頭 雙 手 掌 相 互 折 疊 (兩 中 指 互 疊 )後 向 前 慢 慢 伸 展 (不 得 急 速 來 回 抖 動 或 雙 膝 彎 曲 ), 盡 可 能 向 伸 , 然後暫停片刻,以中指按住皮尺以便記錄。 4. 需 測 量 兩 次 。. 計錄單位:公分。 測試者:研究者。. 圖 2-4 坐 姿 體 前 彎 軟 度 測 量. 圖 2-5 標 準 規 格 ( 足 踵 寬 30cm, 測 量 由 25 公分起上、下延伸). 21.
(30) 五、立定跳遠 地點:學校操場 器 材 : 布 尺 (或 木 尺 )、 膠 帶 、 紀 錄 板 。 方法步驟: 1.將 皮 尺 置 於 平 坦 之 平 面 上 , 劃 一 條 起 跳 直 線 。 2.測 驗 前 先 做 適 度 之 熱 身 活 動 (包 括 腹 背 肌 群 )。 3.受 測 者 立 於 起 跳 線 後 , 自 然 站 立 兩 腿 打 開 與 肩 同 寬 , 雙 腳 半蹲,膝關節彎曲,雙臂置於身體兩側後方。 4 . 雙 臂 自 然 前 擺 , 雙 足 併 跳 「 同 時 躍 起 」、「 同 時 落 地 」。 5.需 測 量 三 次 。 6.成 績 丈 量 由 起 跳 線 內 緣 至 最 近 之 落 地 為 基 準 。. 計錄單位:公分。 測試者:研究者。. 圖 2-6 立 定 跳 準 備 動 作. 圖 2-7 立 定 跳 跳 躍 動 作. 22.
(31) 第五節. 實驗設計. 減 重 的 方 法 很 簡 單,就 是 降 低 能 量 攝 取、提 高 能 量 消 耗 。 因此飲食控制、增加運動時間消耗能量及控制一天的總熱能 攝取配合運動及行為療法深受中外營養學界所認同。如欲減 少 一 公 斤 的 體 脂 肪,飲 食 上 應 減 少 7700 仟 卡 熱 量 的 攝 取,一 天 之 內 無 法 減 少 這 麼 多,需 分 配 於 天 數,每 天 以 減 少 5 0 0 - 1 0 0 0 仟 卡 為 宜 , 一 周 約 可 減 少 0.5-1 公 斤 的 體 重 , 如 此 比 較 不 會 引 起 過 度 飢 餓 等 不 適 感 ( 張 樂 綺 等 , 營 養 與 善 療 學 1 9 9 8 )。 人 體 透 過 三 種 方 式 消 耗 熱 量;安 靜 代 謝 率( r e s t m e t a b o l i c r a t e , R M R )、 身 體 活 動 (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 及 食 物 的 消 化 吸 收 ( t h e m o g e n i c ), 一 般 人 每 日 總 消 耗 量 的 6 7 % 中 , 身 體 活 動 約 佔 2 3 % 、 消 化 吸 收 約 佔 1 0 % ( N i e m a n , 1 9 9 8 )。 總 熱 能 = 肥 胖 者 之 標 準 體 重 ×25 仟 卡 ( 輕 度 工 作 者 : 從 事 輕 度 家 務 、 手 工 或 坐 著 工 作 、 讀 書 及 談 話 等 情 況 )( 張 樂 綺 等 , 營 養 與 膳 療 學 1 9 9 8 )。 男 性 的 理 想 體 重( 公 斤 )= 6 2 公 斤 +( 身 高 - 170)×0.6 身 高 每 增 減 1 公 分 , 體 重 增 減 0.6 公 斤 女 性 的 理 想 體 重( 公 斤 )= 5 2 公 斤 +( 身 高 - 158)×0.5 身 高 每 增 減 1 公 分 , 體 重 增 減 0.5 公 斤 ( 張 樂 綺 等 , 營 養 與 善 療 學 1 9 9 8 )。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會( ACSM, 1991)以 專 業 的 立 場 認 為 理 想 之減重計畫應包括: 1、 攝 取 的 能 量 , 成 人 每 日 不 得 低 於 1200 大 卡 。 2、 每 週 減 少 的 體 重 不 能 超 過 1 公 斤 。 3、 配 合 行 為 改 變 法 , 去 除 那 些 導 致 肥 胖 的 飲 食 習 慣 。 4、 每 日 的 運 動 要 消 耗 300 大 卡 以 上 的 熱 量 。. 23.
(32) 5、 減 肥 是 一 輩 子 的 事 , 運 動 、 飲 食 和 行 為 改 變 三 種 方 法 的 聯 合 應 用,被 認 為 是 減 肥 或 體 重 控 制 的 最 有 效 方 法。 針對學童的體重控制活動設計,以有氧運動為主體並偏 重跑走。有氧運動能消耗體內游離脂肪酸,減少體內脂肪的 囤 積。而 且 能 使 身 材 健 美 治 肥 胖、變 聰 明、感 到 快 樂 治 憂 鬱 、 增強心臟機能治冠心病、提高免疫力及延緩老化治便秘、消 除 緊 張 及 壓 力 ( 鄧 鎮 堅 , 2 0 0 6 )。 學齡時期兒童發育快、活動量大、消化吸收能力也提高 了,因此必須攝取充足的優良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營 養 學 會 建 議,7 至 1 2 歲 的 學 童 每 天 應 攝 取 6 0 至 7 0 克 蛋 白 質, 所 需 的 熱 量 2000 至 2200 仟 卡 。. 24.
(33) 第六節. 實驗流程及方法. 選定對象. 說明實驗目的與流程. 前 測 ( BMI 值 、 身 高 、 體 重 、 體 適 能 ). 三個月健康課程、體能訓練、飲食控制. 後 測 ( BMI 值 、 身 高 、 體 重 、 體 適 能 ) 資料統計分析. 圖 2-8 實 驗 流 程 圖. 25.
(34) 第七節. 資料處理. 本 研 究 以 SPSS/PC 12.0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統 計 分 析,收 集 所 得 資 料 在 計 算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後 , 進 行 組 別 、 測 驗 ( 2×2) 混合二因子變異分析進行統計考驗,其中當出現交互作用達 顯著時,則進一步分析其單純主要效果;如果交互作用未達 顯著差異時,則進行主要效果的分析。本研究統計的顯著水 準 訂 為 α = .05。. 26.
(35) 第四章. 結果. 本章主要是呈現實驗所得數據資料,經過統計處理後之 結 果 分 析 , 分 別 為 : 身 高 、 體 重 、 8 0 0 公 尺 跑 走( 心 肺 適 能 )、 1 分 鐘 仰 臥 起 坐 ( 肌 耐 力 適 能 )、 立 定 跳 遠 ( 爆 發 力 適 能 ) 、 坐姿體前彎(柔軟度適能)等,茲分述如下: 一 、 800 公 尺 跑 走 ( 心 肺 適 能 ) 心肺適能就肥胖組與非肥胖組前、後測驗結果顯示,肥 胖 組 前 測 平 均 375.5 ± 62.8s, 後 測 平 均 326.7 ± 42.1s; 非 肥 胖 組 前 測 平 均 326.5 ± 60.7s, 後 測 平 均 291.0 ± 46.7s; 肥 胖 組與正常組等二變項進行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顯 示 交 互 作 用 未 達 顯 著 水 準 , F(1, 61) = 1.08, p > .05, power = . 1 8。 因 此 , 研 究 僅 就 主 要 效 果 進 行 分 析 , 就 不 同 組 別 的 主 要 效 果 分 析 顯 示 心 肺 適 能 有 差 異 存 在 , F(1, 61) = 10.76, p < . 0 5 , p o w e r = 0 . 9 0。 就 測 驗 的 主 要 效 果 分 析 顯 示 , 前 、 後 測 心 肺 適 能 有 差 異 存 在 , F (1, 61) = 43.04, p < .05, power = 1.00。. 27.
(36) 800M前測及後測(心肺適能). 325 320 315 310 單位秒 305 300 295 290. 圖 4-1. 800M前測 800M後測. 單位秒. 800 公 尺 前 測 、 後 測. 就 測 驗 所 見 , 心 肺 適 能 前 測 342.94±64.21s、 後 測 306.63±48.24s, 顯 現 出 規 律 的 體 能 活 動 , 不 論 肥 胖 與 否 均 能 有效的提升心肺適能。. 28.
(37) 表 4-1. 800 公 尺 跑 走 ( 心 肺 適 能 ). 變異來源 肥胖與否 a (A) 群內受試 b (S/A) 測驗 c (B) 肥胖與否×測驗 a (A×B) 測驗×群內受試 b (B×S/A). MS 50179.11 04665.80 49616.25 01244.44 01152.69. F 10.76 *. η2 .15. Power 0.90. 43.04 * 1.08. .41 .02. 1.00 0.18. *p < .05 註 : adf=1,bdf=61,cdf=1.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375.5 ± 62.8s, 後 測 平 均 326.7 ± 4 2 . 1 s;非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3 2 6 . 5 ± 6 0 . 7 s,後 測 平 均 2 9 1 . 0 ± 46.7s。 兩 者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 就 測 驗 的 主 要 效 果 分 析 顯 示,前、後 測 心 肺 適 能 有 差 異 存 在 , F (1, 61) = 43.04, p < .05, power = 1.00。. 29.
(38) 二、一分鐘仰臥起坐(肌耐力適能) 肌耐力適能就肥胖組與非肥胖組前、後測驗結果顯示, 肥 胖 組 前 測 平 均 29.5 ± 7.6t, 後 測 平 均 32.0 ± 7.5t; 非 肥 胖 組 前 測 平 均 32.6 ± 5.6t, 後 測 平 均 33.5 ± 6.8t; 肥 胖 組 與 非 肥胖組等二變項進行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 交 互 作 用 未 達 顯 著 水 準 , F (1, 65) = 2.06, p > .05, power = 0.17。 因 此 , 研 究 則 僅 就 主 要 效 果 進 行 分 析 , 就 不 同 組 別 的 主 要 效 果 分 析 顯 示 肌 耐 力 適 能 有 差 異 存 在 , F (1, 65) = 2.06, p < .05, power = 0.29。 就 測 驗 的 主 要 效 果 分 析 顯 示 , 前 、 後 測 肌 耐 力 適 能 有 差 異 存 在 , F (1, 65) = 7.97, p < .05, power = .79。. 30.
(39) 1分鐘仰臥起做前測及後測(肌耐力適能) 33.00 32.50 單位 32.00 次 31.50 31.00 30.50. 1. 2 1 前測 2 後測. 圖 4-2 1 分 鐘 仰 臥 起 坐 前 測 、 後 測. 就 測 驗 所 見 , 肌 耐 力 適 能 前 測 31.52±6.50t、 後 測 32.88±6.94t, 結 果 顯 示 規 律 的 體 能 活 動 , 不 論 肥 胖 與 否 均 能 有效的提升肌耐力適能。. 31.
(40) 表 4-2. 1 分鐘仰臥起坐(肌耐力適能). 變異來源 肥胖與否 a (A) 群內受試 b (S/A) 測驗 c (B) 肥胖與否×測驗 a (A×B) 測驗×群內受試 b (B×S/A). MS 164.12 079.67 084.58 021.89 010.61. F 2.06 *. η2 .03. Power .29. 7.97 * 2.06. .20 .20. .79 .29. *p < .05 註 : adf=1,bdf=65,cdf=1. 肌 耐 力 適 能 肥 胖 組 前 測 平 均 29.5 ± 7.6t, 後 測 平 均 32.0 ± 7 . 5 t; 非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3 2 . 6 ± 5 . 6 t, 後 測 平 均 3 3 . 5 ± 6.8t; 肥 胖 組 與 非 肥 胖 組 等 二 變 項 進 行 混 合 設 計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結 果 顯 示 交 互 作 用 未 達 顯 著 水 準 , F (1, 65) = 2.06, p > .05, power = .29。. 32.
(41) 三、立定跳遠(爆發力適能) 爆發力適能就肥胖組與非肥胖組前後測驗結果顯示,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129.5 ± 15.6cm , 後 測 平 均. 138.9 ±. 14.2cm; 非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132.2 ± 21.4cm, 後 測 平 均 1 4 1 . 9 ± 1 9 . 2 c m;肥 胖 組 與 非 肥 胖 組 等 二 變 項 進 行 混 合 設 計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結 果 顯 示 交 互 作 用 未 達 顯 著 水 準,F ( 1 , 6 5 ) = . 0 2 , p > . 0 5 , p o w e r = . 0 5。 因 此 , 研 究 則 僅 就 主 要 效 果 進 行 分析,在不同組別的主要效果分析顯示測驗變異性有差異存 在 , F ( 1 , 6 5 ) = 5 2 . 5 1 , p < . 0 5 , p o w e r = . 0 9。 就 測 驗 的 主 要 效 果 分 析 顯 示 , 前 、 後 測 爆 發 力 適 能 未 達 顯 著 水 準 , F (1, 65) = .40, p > .05, power = 1 .00。. 33.
(42) 立定跳前測及後測(爆發力適能). 142.00 140.00 138.00 136.00 134.00 單位 132.00 公分 130.00 128.00 126.00. 1. 2. 1 前測 2 後測. 圖 4-3 立 定 跳 遠 前 測 、 後 測. 就 測 驗 所 見 , 爆 發 力 適 能 前 測 131.19±19.48cm、 後 測 140.67±17.28cm, 結 果 顯 示 規 律 的 體 能 活 動 , 不 論 肥 胖 與 否 均能有效的提升爆發力適能。. 34.
(43) 表 4-3. 立定跳遠(爆發力適能) MS. F. η2. Power. 肥胖與否 a (A). 00255.49. 00.40. .01. 0.10. 群內受試 b (S/A) 測驗 c (B) 肥胖與否×測驗 a (A×B) 測驗×群內受試 b (B×S/A). 00638.07 02834.38 00000.95 00053.98. 52.51 * 00.02. .45 .00. 1.00 0.059. 變異來源. *p < .05 註 : adf=1,bdf=65,cdf=1.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1 2 9 . 5 ± 1 5 . 6 c m, 後 測 平 均 1 3 8 . 9 ± 14.2cm; 非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132.2 ± 21.4cm, 後 測 平 均 1 4 1 . 9 ± 1 9 . 2 c m;肥 胖 組 與 非 肥 胖 組 等 二 變 項 進 行 混 合 設 計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結 果 顯 示 交 互 作 用 未 達 顯 著 水 準,F ( 1 , 6 5 ) = .02, p > .05, power = 1.00。. 35.
(44) 四、坐姿體前彎(柔軟度適能) 柔軟度適能就肥胖組與非肥胖組前後測驗結果顯示,柔 軟 度 適 能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2 6 . 2 ± 7 . 2 c m,後 測 平 均 2 8 . 9 ± 8 . 9 c m ; 非 肥 胖 組 學 童 柔 軟 度 適 能 前 測 平 均 2 7 . 3 ± 6 . 8 c m, 後 測 平 均 27.8 ± 7.1cm; 肥 胖 組 與 非 肥 胖 組 等 二 變 項 進 行 混 合 設 計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結 果 顯 示 交 互 作 用 達 顯 著 水 準,F ( 1 , 64) = 3.97, p < .05, power = .50。. 36.
(45) 坐姿體前灣前測及後測(柔軟度適能). 28.50 28.00 27.50 單位 27.00 公分 26.50 26.00 25.50. 1. 2. 1 前測. 2 後測. 圖 4-4 坐 姿 體 前 彎 前 測 、 後 測. 就 測 驗 所 見 , 柔 軟 度 前 測. 26.54±7.46cm 、 後 測. 28.01±7.65cm, 結 果 顯 示 規 律 的 體 能 活 動 , 不 論 肥 胖 與 否 均 能有效的提升柔軟度適能。. 37.
(46) 表 4-4 坐 姿. 體 前. 彎(柔軟度適能). 變異來源 肥胖與否 a (A) 群內受試 b (S/A) 測驗 c (B) 肥胖與否×測驗 a (A×B) 測驗×群內受試 b (B×S/A). MS 0.03 098.85 081.85 037.85 09.52. F .00. η2 .00. Power .05. 8.59 * 3.97 *. .12 .06. .82 .50. *p < .05 註 : adf=1,bdf=64,cdf=1. 肥胖組學童前測平均. 26.2 ± 7.2cm, 後 測 平 均. 28.9 ±. 8 . 9 c m; 非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2 7 . 3 ± 6 . 8 c m, 後 測 平 均 2 7 . 8 ± 7 . 1 c m; 肥 胖 組 與 非 肥 胖 組 等 二 變 項 進 行 混 合 設 計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結 果 顯 示 交 互 作 用 達 顯 著 水 準 , F (1, 64) = 3.97, p < .05, power = .50。. 38.
(47) 五、體重前、後測 體重部分就肥胖組與非肥胖組前、後測驗結果顯示,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53.5 ± 9.9kg, 後 測 平 均 51.4 ± 12.4kg; 非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37.6 ± 6.1kg , 後 測 平 均. 39.8 ±. 7 . 7 k g; 肥 胖 組 與 非 肥 胖 組 等 二 變 項 進 行 混 合 設 計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結 果 顯 示 交 互 作 用 達 顯 著 水 準 , F (1, 65) = 6.33, p < .05, power = .70。. 圖 4-5 肥 胖 組 及 非 肥 胖 組 體 重 前 測 及 後 測 之 體 重 變 化. 結果顯示規律的體能活動、飲食控制,肥胖組學生體重 下降而非肥胖組學生體重上升,均能達到塑身效果。. 39.
(48) 六、身高前、後測 身高部分就肥胖組與非肥胖組前、後測驗結果顯示,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148.10 ± 5.9cm , 後 測 平 均. 6.7cm; 非 肥 胖 組 學 童 前 測 平 均. 149.7 ±. 144.29 ± 7.5cm, 後 測 平 均. 146.9 ± 7.6cm; 肥 胖 組 與 非 肥 胖 組 等 二 變 項 進 行 混 合 設 計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結 果 顯 示 交 互 作 用 未 達 顯 著 水 準。F ( 1 , 6 5 ) = 10.25, p < .05, power = .88。. 40.
(49) 身高前測及後測. 148.50 148.00 147.50 147.00 單位 146.50 公分 146.00 145.50 145.00 144.50 144.00. 1. 2 1前測 2後測. 圖 4-6 身 高 前 測 、 後 測. 就 測 驗 顯 示 , 身 高 前 測. 145.65±7.18cm 、 後 測. 1 4 8 . 0 1 ± 7 . 3 1 c m, 顯 現 出 規 律 的 體 能 活 動 , 對 成 長 期 的 兒 童 來 說,不論肥胖與否都有利於生長發育,不致生長遲滯。. 41.
(50) 表 4-5 身 高 ( 成 長 速 度 ) MS 338.22 088.83 139.35 6.76 13.59. 變異來源 肥胖與否 a (A) 群內受試 b (S/A) 測驗 c (B) 肥胖與否×測驗 a (A×B) 測驗×群內受試 b (B×S/A). F 3.81. η2 .41. Power .49. 10.25 * .50. .14 .01. .88 .11. *p < .05 註 : adf=1,bdf=65,cdf=1. 結果顯示,規律的體能活動、飲食控制,學生不論肥胖 與否都達到促進成長效果。而非肥胖組的身高成長有明顯的 增加。. 身體組成BMI 20.30 20.20 20.10 20.00 19.90 19.80 19.70. 數列1 1. 2. 1.前測 2.後測. 圖 4-7 身 體 組 成 前 測 、 後 測 結 果 顯 示 , 融 合 式 體 重 控 制 教 學 能 有 效 降 低 BMI 值 。. 42.
(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證實,實施三個月「融合式體重控制課程」對學 生體適能的提升及體型的雕塑有實際的效果。而且實施三個 月 的 體 能 訓 練 前 、 後 , 學 童 在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BMI 值 、 體 重 變 化、身高、體適能檢測等測量結果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學生 參與「融合式體重課程」不僅在體適能都有顯著的進步,而 且 肥 胖 組 體 重 下 降,非 肥 胖 組 的 體 重 卻 上 升 了。 「融合式教學」 發揮同儕相互學習與競爭之效益,這樣的課程設計對我國學 童的體重控制及體適能力的促進,確實有進一步的認識及參 考價值。 成長期兒童參加融合式體重控制課程後,心肺耐力皆有 明 顯 的 進 步 。 在 非 肥 胖 男 、 女 與 肥 胖 男 、 女 學 童 組 800 公 尺 跑 走( 心 肺 耐 力 ), 非 肥 胖 組 皆 優 於 肥 胖 組( 丁 文 貞 , 2 0 0 1 )。 與 ( 教 育 部 , 1997) 常 模 比 較 , 肥 胖 組 男 、 女 學 童 心 肺 耐 力 等級為很差,非肥胖組男、女學童心肺耐力等級為好。本研 究結果與其研究、統計調查顯然不同。而與(潘明有、陳惠 援 、 陳 啟 仁 , 2008) 學 生 實 施 體 適 能 課 程 後 有 效 提 升 心 肺 適 能,之結果相同。 肌 耐 力 ( M u s c u l a r e n d u r a n c e )為 肌 肉 可 持 久 性 或 重 複 活 動的適能狀況,在維持生活中動靜態姿勢及從事日常生活時 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肌耐力不足容易產生下背痛。肌耐力能 維持好的身體姿勢、維持勻稱的身材、保護關節、減緩受傷 防護避免運動傷害。肌肉適能也是健康體適能重要的一項不 容忽視。研究顯示肥胖組與正常組之間並無差異。這與(教 育 部 , 1997) 所 提 出 的 常 模 肥 胖 組 男 、 女 等 級 為 差 , 非 肥 胖. 43.
(52) 組男、女等級為好,有差異。而與(潘明有、陳惠援、陳啟 仁 , 2008) 學 生 實 施 體 適 能 課 程 後 有 效 提 升 肌 耐 力 適 能 , 之 結果相同。 肌 爆 發 力( Musce power)是 爆 發 性 的 力 量 , 由 力 量 和 運 動 速 度 所 產 生 的 。 爆 發 力 = ( 力 量 ×位 移 ) ÷時 間 。 競 技 運 動 表現重要的體能之一。肌肉較結實而有張力,可避免肌肉萎 縮、鬆弛。立定跳:爆發力是肌肉產生力量,也就是肌肉產 生張力克服阻力的一種特性,一般而言它是指最大肌力,即 某一肌群產生最大的力量,立定跳遠乃屬動態性肌力。肥胖 組與正常組學生之間並無明顯差異,而經過體能訓練後立定 跳 成 績 皆 有 明 顯 的 進 步 , 顯 然 與 ( 教 育 部 , 1997) 所 提 出 來 的常模比較,肥胖組男生為差,女生為不好;正常組男、女 生等級為好,與研究結果有差異。而與(潘明有、陳惠援、 陳 啟 仁 , 2 0 0 8 )學 生 實 施 體 適 能 課 程 後 有 效 提 升 爆 發 力 適 能 , 之結果相同。 柔軟度代表身體可動的最大範圍,除代表關節本身的結 構外,尚有肌肉、肌腱、等軟骨組織。研究發現,肥胖組的 柔 軟 度 優 於 正 常 組 , 此 結 果 與( 李 彩 華 , 1 9 9 8; 丁 文 貞 , 2 0 0 1 ) 的 研 究 結 果 不 符 。 而 與 ( 潘 明 有 、 陳 惠 援 、 陳 啟 仁 , 2008) 學生實施體適能課程後有效提升柔軟度適能,之結果相同。 幼 兒 期 與 青 春 期 成 長 速 率 最 快 , 身 體 發 育 受 先 天( 遺 傳 ) 及後天(生活習慣)因素影響,而生活習慣包含飲食、運動 及睡眠等。身體不活動是兒童肥胖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 ( T r o s t , K e r r , Wa r d &. P a t e , 2 0 0 1 )。 從 事 長 期 規 律 而 適 當 的. 運 動 會 幫 助 肌 肉 發 展 與 降 低 體 脂 肪 ( W i l l i a m s , 1 9 9 9 )。 成 長 期 兒 童 喜 歡 運 動 會 刺 激 成 長( L i n d a , 2 0 0 5 )。 與 本 研 究 結 果 非. 44.
(53) 肥胖學生成長速度優於肥胖組有一致性。 二、建議: 依照九年一貫的本位課程而言,本研究證實可透過不被 「標籤化」的學習方式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對於體重控制能 達到一定的成效。基於學校教育的功能,研究者有下列幾點 的建議: 1、. 對 於 特 殊 病 症 ( 如 :氣 喘 、 心 臟 病 、 糖 尿 病 …等 ) 的 兒 童,能設計合宜的飲食並針對個別差異設計特殊性的 體能活動教案。. 2、. 應加入皮脂肪的測量項目,更能反映出體能活動對成 長 期 兒 童 的 身 體 組 成 除 了 BMI 的 改 變 外 , 皮 脂 肪 的 比 例是否也能有效的控制。. 3、. 就身體質量指數、體適能、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之 變化趨勢進行長期的追蹤與測量,更能有效評估體重 控制課程介入實施之成效。. 4、. 引導兒童積極的掌握日常生活中身體活動的機會,例 如:能爬樓梯就不搭電梯,幫忙分擔家事,步行或騎 腳踏車上下學。. 5、. 對飲食熱量與運動消耗熱量關係,進一步充分瞭解, 方能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6、. 增 加 學 校 午 餐 營 養 師 駐 校 機 制,提 供 學 生 高 纖、高 鈣 、 高蛋白及低鈉、低油、低膽固醇之膳食調配。. 7、. 提升體育教師「適應體育」之專業知能。以研究者學 校 為 例 : 學 生 數 2053 人 有 1.65%為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 回 歸 班 及 教 育 主 流 比 例 為 8 8 . 2 4 %, 體 位 異 常 學 生 比 例 為 55.23%, 提 供 專 業 的 技 能 指 導 刻 不 容 緩 。. 45.
(54) 控制體重是一輩子的事,放眼時下的減肥相關食品、藥 物與書籍幾乎銷售長紅,可見國人對減肥趨之若鶩。除養成 良好的飲食習慣之外,運動在體重控制的過程也相當重要, 運動不但擔負燃燒脂肪、減輕體重的功能,更進而能維持良 好的體適能,在享受運動的過程中,對於身、心、靈皆有正 向助益,身材看起來很棒讓自己有自信別人也賞心悅目。配 合健康與體育課程的融入教學,透過課程設計,指導學生計 算 自 己 的 BMI、 了 解 身 體 組 成 的 概 念 、 節 食 減 肥 與 運 動 對 體 重控制之差異,養成正確的體重控制學理知識,健康與體育 密切的結合,使其更符合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之精神, 讓每個兒童都能享有健康、快樂的成長童年。. 46.
(55) 參考文獻 文 多 斌 ( 2 0 0 5 )。 學 校 體 育 探 微 。 臺 北 市 : 威 秀 資 訊 科 技 。 方 進 隆 ( 1 9 9 9 )。 學 生 體 重 控 制 方 法 - - - 運 動 。 載 於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編 輯 ): 學 生 體 重 控 制 指 導 手 冊 , 6 5 - 8 1。 臺 北 市 : 教育部體育司。 王 元 玲( 2 0 0 3 )。 兒 童 肥 胖 與 自 尊 關 係 及 影 響 減 重 成 效 相 關 因. 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吳 仁 宇 ( 1 9 9 9 )。 學 校 實 施 學 生 體 重 控 制 之 意 義 及 重 要 。 載 於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編 輯 ): 學 生 體 重 控 制 指 導 手 冊 5 - 1 3 。 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吳 仁 宇、黃 亦 清 ( 1 9 9 6 )。 台 灣 地 區 6 - 1 8 歲 學 生 之 年 齡 別 身 高 、. 體重、身體質量指數之發育研究。臺北市:行政院衛生 署公共衛生。 吳 玉 妹( 2 0 0 1 )。 體 適 能 課 程 實 施 對 學 生 體 適 能 認 知 及 表 現 之. 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市。 吳 清 忠 ( 2 0 0 8 )。 人 體 使 用 手 冊 。 臺 北 市 : 達 觀 。 束 有 明 ( 譯 ) ( 2 0 0 7 )。 個 人 體 能 訓 練 : 理 論 與 實 踐 。 臺 北 市 : 雅 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原 著 : Yo k e , M . 於 2 0 0 7 年 出 版 )。 李 寧 遠 等( 2 0 0 5 ) 。健 康 體 適 能 指 導 手 冊。臺 北 市 : 易 利 圖 書 。 杜 正 治 、 陳 弘 烈 、 卓 俊 伶 、 闕 月 清 ( 譯 ) (1990)。 融 合 式 適. 應 體 育 教 學 。 臺 北 市 : 教 育 部 ( 原 著 : Pete r, D.於 1 9 9 0 年 出 版 )。 林 万 登 ( 譯 ) (2002)。 餐 飲 營 養 學 。 臺 北 市 : 桂 魯 ( 原 著 : D r u m m o n d , K . E i c h . , & B r e f e r e , L M . , 於 2 0 0 2 年 出 版 )。 林 清 山 ( 1 9 9 2 )。 心 理 與 教 育 統 計 學 。 臺 北 市 : 東 華 。. 47.
(56) 林 貴 美 ( 2 0 0 9 )。 義 大 利 學 校 制 度 與 融 合 教 育 的 發 展 變 革 。 教. 育 資 料 集 刊 , 各 國 教 育 變 革 與 發 展 , 4 0, 1 4 7 - 1 7 7。 臺 北 市: 國立教育資料館。 陳 坤 寧 ( 1 9 9 8 )。 體 適 能 與 青 少 年 的 發 展 。 載 於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編 輯 ): 教 師 體 適 能 指 導 手 冊 , 7 4 - 8 5 。 臺 北 市 : 教 育 部體育司。 陳 金 盈 、 蔡 欣 延 、 陳 文 長 、 林 政 德 、 周 宏 室 ( 譯 ) (2003). 融. 合 式 體 育 教 學 策 略 。 臺 北 市 : 藝 軒( 原 著 : L i e b e r m a n , L . J . , & H - W i l s o n , C . 於 2 0 0 2 年 出 版 )。 陳 素 勤 、 尚 憶 微 、 蔡 育 佑 ( 譯 ) ( 1 9 9 7 )。 適 應 體 育 。 臺 北 市 : 美 商 ( 原 著 : S h e r r i l l , C . 於 1 9 9 7 年 出 版 )。 黃 俊 文 ( 1 9 9 9 )。 身 活 動 對 兒 童 之 生 理 效 應 。 中 華 體 育 , 1 2 ( 4 ), 9 1 - 8 9 。 齊 月 華 ( 1 9 9 2 )。 飲 食 與 健 康 。 臺 北 市 : 健 康 世 界 雜 誌 社 。 劉 先 翔( 1 9 9 8 )。 肥 胖 學 童 與 一 般 學 童 在 體 適 能 差 一 情 形 之 探 討 。 民 國 97 年 大 專 院 校 體 育 學 術 研 討 會 專 刊 , 51-57。 潘 明 有 、 陳 惠 援 、 陳 啟 仁 ( 2008) 。 體 適 能 課 程 對 國 中 學 體 適 能 之 效 益 研 究。民 國 9 7 年 大 專 院 校 體 育 學 術 研 討 會 專. 刊 , 119-134。 賴 翠 琪( 2 0 0 1 )。 台 北 縣 某 國 中 肥 胖 學 生 體 重 控 制 行 為 異 象 及. 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 (1991).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4nd ed). Philadelphia : L e a a n d F e b i g e r. C h e n L . J . , F o x , K . R . , H a a s e , A . , & Wa n g , J . M . , ( 2 0 0 6 ) .. 48.
(57) O b e s i t y, f i t n e s s a n d h e a l t h i n Ta i w a n e s e C h i l d r e n a n d adolescents. A e uropean J 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0(12),1367-1375. C o s t i l , D . L . & Wi l mo r e . J . H . ( 1 9 9 9 ) . P h y s i o l o g y o f s p o r t and exercise (2nd ed) Unit ed States: Human Kinetics. F a h e y, T. D . , I n s e l , P. M . , & R o t h , W. T. ( 1 9 9 4 ) . F i t a n d w e l l : Core concepts labs in physical fitness and wellness. California: Mayfield. Foreyt, K. M., Carrol, M. D., & kuczmaraki, R. J. (1998). Overwei ght and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 es; Prevalence, 1960-199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 Related Metabolic,22(1),39-47. G r e e n e o d , C . R . , C a r t a , J . J . , & H a l l , R . V. ( 1 9 9 8 ) . T h e u s e o f peer tutoring strategies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instruction.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7(4),258-275. L i n d a G. , M S R . D . , L o r i C . , ( 2 0 0 5 ) . O v e r w e i g h t c h i l d r e n reduce their activity levels earlier in life than healthy weight children. Clin J Sport Med,16,51-55. M c A r d l e , W. D . , k a t c h , F. I . , & K a t c h , V. L . ( 1 9 9 4 ) . Essentials of Exe rcise Physiology. Baltimore: Lea and F e b i g e r. M c A r d l e , W. D . , k a t c h , F. I . & K a t c h , V. L . ( 2 0 0 0 ) . Essentials of Exe rcise Physiology, (2nd ed). Baltimore : Lippincott N e s t o r W. S h e r m a n . ( 2 0 0 1 ) . D o c h i l d r e n m e e t e x i s i t i n g. 49.
(58) physical activity recommendation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 ation & Dance, 72 (8), 8. Nie man, D. C. (1998). Ex 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Health-related approach, 473-475. California: Mayfield. Nirje, B. (1969). The normalization principle. In Normaliz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and community services, Flynn, R.J. and Nitsch, K.E.,eds.,p.31-49.Baltimore, MD: University Park Press. P o w e r s , L . E . , Wi l s o n , R . , M a t u s z e w s k i , J . , P h i l l i p s , A . , R e i n , C . , S c h u m a c h e r, D . , & G e n s e r t , J . ( 1 9 9 6 ) . Facilitating adolescent self-determination: What does it take? In self-determina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 Independence and choice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 a n d s , D . J . & We h m e y e r , M . e d s . , 2 5 7 - 2 8 4 . B a l t i m o r e , MD: Paul H. Brookes. S h e r r i l l , C . ( 1 9 9 7 ) . A d a p t e d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re c re a t i o n a n d sport: Cross 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5th e d. Boston, MA: WCB McGraw-Hill. Sherrill, C. (1997).Adapted theory : Epistemological perspectives.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S y m p o s i u m o n A d a p t e d A c t i v i t y, Q u e b e c C i t y, Q u e b e c , Canada. Wi l l i a ms , M . H . ( 1 9 9 9 ) . N u t r i t i o n f o r h e a l t h , f i t n e s s & s p o r t . N e w Yo r k : M c G r a w - H i l l . W i l l i a m s , P. T. , Wo o d , P. D . , H a s k e l l , W. L . , & V r a n n i z a n , K . M. (1982). The effect of running Mileage and duration. 50.
(59) on plasma lipoprotein levels.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247, 2674-2677.. 51.
(60) 附錄. 通 知 單 親愛的家長: 貴子女. 年. 班. 號 姓名:. 根據統計結果嘉義縣國小學童體重超重情況居全國之 首 , 體 重 超 重 後 罹 患 慢 性 病 的 比 率 偏 高( 如 : 高 血 壓 、 腎 臟 病 … 等 等 )、 為 了 孩 子 的 健 康 ; 請 督 促 改 善 貴 子 女 的飲食習慣和運動。 1. 採 清 淡 飲 食 ; 少 鹽 、 少 油 、 少 糖 , 高 纖 的 攝 取 。 . 2. 均 衡 的 攝 取 各 類 食 物 ; 不 偏 食 或 暴 飲 暴 食 且 定 時 定 量。 3. 少 量 多 餐 、 細 嚼 慢 嚥 、 適 當 攝 取 纖 維 素 防 便 秘 .。 4. 持 恆 、 適 度 的 全 身 運 動 。 5. 刺 激 性 調 味 料 應 少 用 ; 睡 前 3 小 時 禁 食 。 6. 每 週 做 飲 食 回 顧 及 體 重 測 量 。 配合教育部健康促進推行專案,本校成立體重 控 制 班 .利 用 早 上 8: 00--8: 30 做 快 走 、 慢 跑 活 動( 建 康 2 1 0 ) 。配 合 營 養 師 做 午 餐 的 完 善 規 劃 , 學校護士為孩子的體位作定期的測量,體育老 師針對體適能測量,並將舉辦衛教宣導 回 本人子女(. 條. )願 意 (. )不 願 意 .參 加 學 童 體 重 控. 制班 班級:. 年. 班 姓名: 52. 家長簽章:.
(61) 體重控制班體能活動課程表 體 能 活 動 : 每 天 早 上 7: 50~8: 30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課 程 內 容 準備活動:伸展、柔 操 主要活動:快樂向前 綜合活動:緩和運動 準備活動:伸展、柔 操 主要活動:道具體操 綜合活動:緩和運動 準備活動:伸展、柔 操 主要活動:低衝擊有 綜合活動:緩和運動 準備活動:伸展、柔 操 主要活動:球類運動 綜合活動:緩和運動 準備活動:伸展、柔 操 主要活動:校園登高 綜合活動:緩和運動. 53. 軟 走. 備 註 約可消耗 300-450 大 卡. 軟. 約可消耗 450-900 大 卡. 軟. 約可消耗 375-750 大 卡. 氧 軟. 約可消耗 450-900 大 卡. 軟. 約可消耗 600-1125 大卡.
(62) 體重控制學童午餐菜單設計減少攝取熱能(仟卡) 週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次 1 2 3 4 5 6 7. 週 週 週 週 週 週 週. 減少攝取 熱量 279 仟 卡 234 仟 卡 261 仟 卡 341 仟 卡 108 仟 卡 261 仟 卡 297 仟 卡. 週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次 8 週 9 週 10 週 11 週 12 週 13 週. 減少攝取熱 量 252 仟 卡 171 仟 卡 234 仟 卡 279 仟 卡 126 仟 卡 252 仟 卡. 由 學 校 營 養 師 調 配 出 體 重 控 制 班 的 膳 食 , 三 高( 高 纖 、 高 鈣 、 高 蛋 白 )、 三 低 ( 低 糖 、 低 鹽 、 低 脂 ) 的 原 則 。. 54.
(63)
數據
相關文件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In addition that the training quality is enhanc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ourse materials, the practice program can be strengthened by hiring better instructors and adding
Miners in England used horses to pull heavy carts or cars of coal or iron on wooden tracks out of the mines.. With these tracks, the horses could pull twice as much weight as
Theorem (M.Kalkowski, M.Karonski, and F.Pfender, 2010) ([8]) Every connected graph G 6= K 2 is 5-edge weight colorable1. Theorem (T.Bartnicki, J.Grytczuk,
Due to the increase in housing rent, rising prices in outbound package tours and air tickets during summer holidays, as well as in gasoline that was affected by price increase
Through training in coaching, and integrating the foundation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n exercise and fitness training activity, this course not only
Relevant topic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Document Representa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e.g., text representation, document structure, linguistic analysis, non-English
• Thresholded image gradients are sampled over 16x16 array of locations in scale space. • Create arra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