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都會治理的社會資本結構分析---台韓的個案比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都會治理的社會資本結構分析---台韓的個案比較研究"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都會治理的社會資本結構分析:台韓的個案比較研究(II)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9-2410-H-034-022- 執 行 期 間 : 99 年 08 月 01 日至 100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吳瓊恩 共 同 主 持 人 : 鄭美華、陳衍宏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黃文源 大專生-兼任助理人員:何予萱 大專生-兼任助理人員:張婷婷 大專生-兼任助理人員:林煜森 大專生-兼任助理人員:陳佳琤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2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0 月 31 日

(2)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取多元個案的比較研究,從成功的都市再生經驗與都 市治理模式,分別為巴塞隆納與墨爾本的城市更新經驗,萃取 其成功要素,分析本土的四個個案。 歸納四個個案的研究,提出研究紀要如下: 1.都市更新的實質內涵 都市更新不論名詞為何,內在與本質的結合才是重點。或許吾 人可以看到許多技術上的、硬體上的改變,但這些似乎經不起 時間、人心認同的考驗。內化到行動者的參與意願,恐才是都 市更新所應關心的。 2.社區參與及整合途徑的提出 社區必須是實質參與,真正應該關心的是社區參與的意願以及 能力問題。這會涉及解讀互動模式與累積行動者間信任與認同 的關鍵。此外,網絡治理中的行動者其關鍵互動為何?社區參 與過程顯示:行動者發動之因相當重要。 3.共同願景非漫無目標 社區參與必須建構在共同願景之下,社區參與更重視的是這些 願景的可及性與操作可能,否前前述所謂發動者便無可施力。 英文摘要:

(3)

都會治理的社會資本結構分析:台韓的個案比較研究(II)

(計畫編號 NSC 99-2410-H-034-022-)

壹、前言 社區營造已成為都市更新或地方文化再生的重要策略途徑,大抵上從其實 質面向討論,更新與再生均隱含著變化與革新的意涵。本文便從都市更新的概念 談起。「都市更新」是個外來文字,就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的定義 (2002:12-15):可能跟以下幾字有關(轉引自林惠華,2002:30): 1. Renewal:特別指涉美國60至70年代所進行的大範圍大規模都市更新, 乃以清除貧民窟為目標。 2. Redevelopment:在80年代以後,美國大規模的Renewal已停止,此時期 重視個別街廓或數個街廓的小規模在開發案。 3. Regeneration:英國的都市更新採取這個字眼,除了實質環境改變,尚 包括廣泛的社經意義。 在更新的內含與側重面向上,Urban Regeneration偏重經濟社會的軟體面, 強調經濟產業機能之活化,Urban Renewal偏重實質環境硬體面,強調硬體實質 環境之改良與再建設(賴炳樹,2009:131);在都市政策的的關懷上,不論中 譯名詞為何,在城市轉型中的空間與社會變遷過程,都市更新常使得城市中比較 弱勢的居民(urban minorities)被驅逐離開原居地,因而引起許多與社會和空 間資源分配相關的正義課題(social and spatial justice)(林津如,2009: 418),也有因推動更新使居民競相當釘子戶以爭取個人最大利益者,因此即便 完成更新,居民可能也賣掉原本的房地,徒引來更新為假,真正的是房地產開發 的批評聲浪(陳麗瑛,2011:92)。 就都市更新條例第一條之精神而言,除了改善生活環境品質外,增進「公 共利益」亦是重要一環,然營造公益與私利之雙贏局面,社區的自主參與舉足輕 重(杜國源,2008:22);而這些參與更新者,往往基於彼此互動的障礙因素, 造成都更困境,諸如1 :少數堅持者行為、策略性要價行為、搭便車行為、資訊 不對稱現象、不信任行為、尋租行為等。因此,如何提昇參與者之間的信任,成 為都市更新政策具體化,並且可行的重要策略方向(邊泰明,2010)。 晚進學者在研究都市更新時,在經濟利益或法制適用之外,大都以「都市 治理」(urban governance)的論述為基調,畢竟「治理」的概念涵蓋了行動者 本研究為第二年期,依照審查委員意見,以多重的台灣個案計畫加以研究。本精簡報告將以多 個案的比較為基礎陳述。本文曾於研討會發表,目前經審查已於「公共治理與地方事務 V」 專書發表本文並,題目為:「落實社區營造的地方文化感:多重個案的啟示」,發行人為:玄 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系,ISBN:978-986-85430-8-9。發行日期:2011 年 10 月。本文並感謝李 偉宏理事長、林世媛小姐、王美娟老師在個案訪談與資料蒐集的協助。 1 詳參邊泰明(2010)。

(4)

的界定、互動的模式、網絡的績效等,優點是涵蓋的面向更加寬廣,但卻不免容 易流於泛論而失焦。本文的焦點乃借用網絡治理中對於「參與」(participation) 概念的研究,目的則側重都市再生(regeneration)的都市更新意涵2 。 貳、研究設計:多重個案的比較研究 多重個案的比較,係由一個或一組相同的觀察點,針對不同個案的情境脈 絡,抽離出不同或相同的理論意涵,藉以驗證或建構研究者的觀察型模,有助於 相關知識的系統化。本文則採成功的個案經驗,俾以建構出觀察途徑,並據此分 析所選取的不同個案。本文選取成功的個案有巴塞隆納的都更經驗,以及澳洲墨 爾本模式,觀察分析個案則為:新北市陶瓷藝術造鎮計畫;宜蘭南方澳漁村文化 重現;宜蘭永續發展林美社區營造;宜蘭三星鄉健康社區營造。其中,林美社區 與三星鄉均有社區發展協會主導,亦以社區為基本單位;新北市陶瓷造鎮與南方 澳則是以區域為分析單元。 一、巴塞隆納模式3 政務委員林盛豐先生曾經專述過巴塞隆納的建設指出4 :巴塞隆納模式的都 市更新經驗,首先是以都市空間品質的提昇,作為改善居民生活的主要策略;其 次便是以「都市針灸法」來建設市政。而所謂的「都市針灸法」,就是都市計畫 中,因為規模龐大、難以執行,或曠日廢時、推行有礙的情況下,先執行可在最 短時間達到最大效益的重點建設,有成效的單點推動市政建設。 「都市針灸法」是巴塞隆納獨特的方式,在不干涉市民生活之下,提高都 市形象;重點在於利用公共建設、公共藝術來綠化都市、美化環境,盡量建設廣 場、公園,綠化空間。市區內各個廢棄不用的空間,加以重新設計利用,當可以 休閒的地方增加,市民的居住品質自然就提升。 至於歷史古蹟除了保存之外,更強調「混和使用 Mix-used」的觀念,古蹟 與新建築的合作共構例子很多,保存古蹟不再只是單純的保護,而是與新建築融 合產生更大的效益。 整體而言,巴塞隆納模式的根本在於: 1. 採用針灸法,相對於總體規劃,其經驗比較是關鍵點的個別突破,且建 立在永續經營的觀念上。 2. 都市空間與藝術的高度結合,整個城市儼然成為大型的博物館,這種潛 移默化,讓美感融入日常生活,是凝聚市民、吸引遊客的最佳策略。 二、墨爾本模式 就澳洲墨爾本而言,現在或未來的競爭優勢之一就是;創造「適宜居住」 2 本文以為:都市再生涵蓋軟硬體的重構,具文化與都市精神內涵,都市更新較注重表象的改變, 實質的政策意涵較難彰顯。若論及公共價值、公共藝術等公益面或文化面的感知與認同,都市 更新所能賦予的意義顯然又窄化許多。惟目前我國已有都市更新條例作為法制面向的規範,為 使行文方便,本文均統稱為都市更新。 3 內容摘自:公視「城市的遠見」系列節目之「巴塞隆納經驗」 4 詳參網頁: http://epublication.kcg.gov.tw/print.asp?EPKey=1669(瀏覽日期:2011/5/28)

(5)

(liveability)的環境,並以此吸引全球中知識工作者駐留並持續其繁榮。基 此,對營造中心都市與區域活力、經濟繁榮的永續能力;墨爾本藉由共同釐定一 個清晰的長程策略規劃架構-「墨爾本 2030 (Melbourne 2030)」,以及維持高 效率政府治理能力,來引導都市未來面臨的成長與擴張問題5 。 Melbourne2030 為墨爾本市未來三十年,都市區域發展與轉變的管理策 略,其經維多利亞政府邀集公民、地方政府、房地場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參 與研商;經過兩年的協商會議,於 2002 年 10 月頒布。

對於都會議題的解決,聯合國全球城市聯盟計畫(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Cities Programme, UNGCCP)中,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的治理 方式,被譽為城市治理的模範(Teller,2007)。墨爾本處理市政議題有別於傳統 的城市間夥伴關係的建立,將耗費太多資源在夥伴關係的建構上,墨爾本的市政 經驗在於解決議題時,應該致力於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在夥伴關係的經 營上。當然,每個參與者能夠有聚焦式的產出,主要歸因於: 1. 發掘未善用的人員能力(human capacity):每個社區或地方均會有隱 而未現的人才,這些人均有較其他地區為高的動機參與議題解決; 2. 地方能力(local capacity)的活化與再生:墨爾本模式鼓勵地方既存 能力的發展,培育此種能力不假外求。 3. 城市將自我復原的假定:城市議題未能成功解決多因無法落實「授能式 治理」(empowering governance),若欲市政議題均能授能當地人力解 決,城市均將自我療復。 若能達成前述 3 項基礎,則市政議題最佳的治理模式將是墨爾本模式,因 為每個參與者都有與議題相關的專業能力,對當地又有極高的認同,在資源分享 與願景認同上,將會比一般的網絡模式的效益高出許多(陳衍宏,2010a)。 整體而言,墨爾本模式的根本在於: 1. 市政願景透過共同參與研商而成,但不浪費資源於無意義的網絡關係建 立上。這是共識的基礎,也是有效的網絡關係建立。 2. 落實授能治理,當地問題由當地人解決,居民的參與能力極高。 三、研究命題的設定:社區參與都市更新

Sørensen 與 Torfing 視「治理網絡」(governance networks)為網絡的特定型 態及治理的特定型態 (2005: 9)。他們界定下列關鍵要素: 1. 相互依賴,但操作上自主的行動者; 2. 行動者透過協商進行互動; 3. 協商在管制的、規範的、認知的、虛構的架構中發生; 4. 該架構在外部機關設定的界限中自動調節; 5 本段資料係摘錄自:研考會出國報告書(2004),參加「國際都市發展協會(INTA)」第二十 八屆年會出國報告書。

(6)

5. 該架構促成公共目的的成果。

顯然在都市更新的網絡之中,以社區為單位的行動者是否扮演或符合前述 的關鍵要素,將影響公共目的的成果。都市更新已跳脫傳統由上而下的決策模 式,然而在議題設定與更新的目標價值上,網絡治理雖然是一個典範模式,但實 質操作時,自發性的社區參與如何在網絡治理中發揮作用?長期致力於都市更新 之社區參與研究的 Van Bortel, G., Mullins, D., & Rhodes, M. L. (2009)等人便指 出,社區參與途徑並非社區居民單向的參與,而是必須整合於網絡治理中,渠等 建議: 1. 必須增進對決策時民主定位(democratic anchorage)的瞭解。 2. 必須進一步發展網絡治理的方法論。 3. 必須探索網絡資源。 4. 必須探索不同協力模式的效果,亦即市場、科層、網絡三者對互動及結 果的影響。 5. 必須探索封閉性與多元型態對網絡結果與互動的影響。 對於行動者參與網絡後所建構的夥伴關係,Rowe(2006)檢視英國在這方 面的歷史,在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期,新保守黨政府寧可相信市場也不願相信地 方政府,夥伴關係是建立在市場導向上的,因為企業有其經濟利益,積極於創新 之上;直至 1997 年後,新工黨執政下志願組織與社區部門重回政策網絡之要角, 於是地方策略夥伴關係(Local Strategic Partnership)、社區策略(Community Strategies)、網絡社區培力(Community Empowerment Networks)逐漸成為重 燃地方政策的薪火、地方更新的要略。然而,他也提出夥伴關係的濫用,足堪成 為社區參與之借鏡: 1. 幼稚的夥伴關係(Infantilizing Partnership) 地方當局建立夥伴關係,無論在形式與實質上均已完備,但社區無意願 或無能力參與,決策僅是透過形式上的投票而已。 2. 漫無目的的夥伴關係(Shotgun Partnership) 在網絡之中的行動者,欠缺明確的目標意圖,定位不清,而且責任歸屬 也不明確,決策過程亦不透明。 3. 便宜行事的夥伴關係(Partnership of convenience) 地方當局基於某些特定意圖所創造出臨時性的夥伴結構,參與者經常是 特定團體,議題焦點並不明確,僅是形式化的夥伴關係。 基於前述成功的社區參與都市更新(再生、發展)的個案,本研究提出個 案比較的研究命題如下: 命題一:都更的推動,關鍵點的突破較容易成功,社區參與才有著力點(針 灸法的隱喻)。 命題二:都更的推動,空間與願景的融合使社區居民更有認同感(潛移默

(7)

化的效果)。 命題三:社區培力是社區參與及社區營造的有效、實質策略(實質夥伴關 係)。 參、個案背景與分析 本研究選取的個案包含林美社區,並訪談前後任理事長及世居居民;三星 鄉衛生促進會,訪談現任總幹事,南方澳文化產業發展,訪談地方耆老、地方議 員與地方代表;陶瓷藝術造鎮計畫,則訪談陶瓷博物館館長與遠雄企業行銷副 理。茲先將個案背景簡述如後,在進行個案的比較分析6 。 一、林美社區營造:永續發展觀點 林美村位於礁溪鄉山林和平原的交界處,屬丘陵山地,四周山水環繞,在礁 溪鄉是最後一個開墾的地帶,且因位在山地森林的尾端,清朝、日治時期皆稱為 林尾,直到國民政府時期,嫌「尾」字不吉,改為「美」字,而成為「林美村」 7 。林美山為公有土地,日治時期起,即開始山坡地全面造林的工作,由於社區 居民長久以來對社區自然資源有計畫、有組織、有共識的保育,所以不論是自然 生態、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遊憩設施等資源,在宜蘭縣都算是排名在前的社區 (莊雯如,2009:2-3)。如何整合這些環境資源,發揮林美特色,使生態永續發 展是林美人共同的目標。 林美社區發展歷經四個時期(參閱表一),目前正邁進第四個時期。 表一:林美社區發展階段 發展 階段 居民覺醒期 ﹙2001~2002 年﹚ 發展期 ﹙2003~2005 年﹚ 成熟期 ﹙2006~2010 年﹚ 永續發展期 ﹙2011 年~~﹚ 願景 生態環保社區 * 運 用 生 態 資 源、發展永續 經營第一步。 *推展社區營造 之觀念。 *環保生態村的 永續經營。 * 促 進 社 區 生 產 福 利 建 設;推動林 美永續生態 村 資料來源:王美娟(2011) 經由深度訪談結果發現: (一)社區發展具有優勢 6 訪談逐字稿的部分,礙於篇幅暫不列入文章之中,至於受訪者姓名,基於隱匿性與研究倫理, 僅作部分公開。 7 摘自礁溪鄉誌【增修版】。礁溪鄉公所。2010 年 2 月

(8)

1. 社區擁有豐富的景觀生態環境 2. 社區重視環境教育,以建構永續的生態環保村為願景 3. 社區居民有共識、主動參與社造工作 4. 社區內擁有學校的資源強化社區的發展 5. 多元政府組織打建社區營造的基礎 (二)社區發展亦現困境 1. 社區資源零散欠缺整體規劃 2. 協會組織分工不明確,領導者意見紛歧 3. 選舉派系問題 4. 社區發展協會對內宣傳不足,村民對協會產生誤解 二、三星鄉社區健康營造 三星鄉衛生所於 98 年度第一次申請「無檳社區」工作計劃,也是三星鄉內 第一次開辦「戒檳班」;在完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勇敢主動的向國健局提報計 劃申請,嚐試跳脫自限的藩籬,完成艱鉅任務的挑戰。為期 5 個月的「檳齊不~ 戒檳營」戒檳率可達 75%,15 位成員中有 12 位檳友在為期 8 週的戒檳營活動中, 及活動結束後追蹤 3 個月內可「完全戒檳」。漂亮的戒檳成功率伴隨著檳友們熱 烈的支持,鼓舞著三星鄉衛生同仁們今年度繼續開辦第 2 屆的「檳 GO!戒檳班」, 持續拓展無檳社區的深耕版圖。 三星鄉的健康社區營造之成功經驗,可歸納為策略上結合社區資源,並善 用之: 1.衛生保健志工 保健志工隊自 89 年成立,目前志工人數 67 人,成長率為 268%。三 星鄉衛生所護理人力只有 5 名,每位護士的地段管理人口數幾近 5000 人, 有效運用志工人力成為衛生所業務推展成敗的重要關鍵之一。 2.社區衛生促進會協助社區資源配置 衛促會組織架構完善、權責分工、各司其職,始終堅持著「人文關 懷、全民健康」的創會精神,配合衛生所健康議題的推動而分工分組,各 司其職,默契良好,每位成員能以加入衛促會與志工隊一員為榮,共同為 社區健康營造貢獻一份心力。 三星鄉衛生所全體員工只有 17 人,業務量之龐大足以想見,然而卻可在 98 年度勇奪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年終工作績效考核第 3 名;並完成辦理 354 場次的宣 導活動,與會民眾達 42855 人次。而可交出如此亮麗的成績單全賴我們擁有全宜 蘭縣最強而有力的靠山:三星鄉社區衛生促進會!該會亦於 98 年獲得宜蘭縣政 府衛生局績優團隊(第 1 名)表揚。因此衛促會成為衛生所同仁所倚重的「推手 與後盾」,二個單位協力合作,使三星鄉成為宜蘭縣邁向健康社區之領航者。

(9)

三、南方澳:重現漁港文化8 的再造策略 台灣光復後,蘇澳的發展以農漁業為主,造船廠、鐵工業等相關產業蓬勃 發展;民國四十二年,漁業人口大量增加,鏢釣、延繩釣、底拖網、刺網、採珊 瑚、大型圍網等各式漁業興起,漁業產值居全台第三位,並陸續興建第一漁港、 第二漁港、第三漁港及蘇澳商港。 但由於軍港的興建,使漁船往來路徑耗費油資增加、漁港腹地變小,加上 北迴鐵路通車後,蘇澳失去中繼站功能,繁華漸退、人口漸減,與後期漁業資源 匱乏,南方澳逐漸變成一個沒落的小鎮,近期已朝觀光產業發展,希望能為當地 民生帶來一新契機,而當地繁盛的宗教信仰亦使漁港小鎮添加了文化色彩;聯合 國教科文組織會(UNESCO)於 2009 年將「媽祖文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更為另一番肯定。 文建會於 1995 年提出「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等政策目標,主要是以 推展地方文化發展,以活化、凝結地區共識,並藉著產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的經濟 競爭力、振興地方產業。 南方澳的漁港文化,除了前述的媽祖文化居民耳熟能詳外,南天宮與進安 宮在地方既競爭又合作的模式,連觀光客亦慕名而來,整體而言效益是正面的, 至於鯖魚節與鯖魚祭兩項節慶活動,主要是要凝聚居民地方認同,找回漁港文化 的深層記憶,其比較與分析如下表二: 表二、 南方澳鯖魚節與鯖魚祭之差異表 鯖魚節 鯖魚祭 經費來源 政府補助(由最初 300 萬至今只剩 約 90 萬元) 自籌經費、地方團體(如南天宮、 社區等)贊助 型態 較具商業化(較重視提升鯖魚產 值與推動南方澳的觀光資源) 較具在地文化(較傾向留存鯖魚 之文化資源) 認同度 因舉辦時間較長久,一般人普遍 較認同。 因對文化的見解不一,在地人看 法兩極。 資料來源:林世媛(2010) 整體而言,南方澳漁港文化之推廣與產也結合之趨勢,概分如下(林世媛, 2010;陳衍宏,2010b): (一)文化與產業為循環共存關係 針對鯖魚節與鯖魚祭兩項節慶活動,以節慶活動之相關功能,評選其關聯 性較高之項目,發現文化與產業是同時存在之主體,兩者沒有先後順序,且為循 環關係,而兩節慶活動相同之功能項目即所謂之共存關係,其餘功能則分屬於不 8 詳參陳衍宏(2010)。

(10)

同節慶活動中,詳如圖 1

節 慶 活 動

文化產業化 產業文化化 鯖魚祭 鯖魚節 1 象 塑 造 2 仰 與 心 靈 寄 託 3 區 營 造 與 凝 聚 力 4 高 活 力 與 能 見 度 循環 循環 共存

1.地方經濟開發 2.觀光開發及增 加觀光收益 3.提供民眾休閒 遊憩機會 4.各種商品促銷 1.保存文化傳統 與藝術 2.教育與意識宣 導 圖 1 鯖魚文化與節慶活動功能分析示意圖 資料來源:林世媛(2010) (二)節慶活動與鯖魚文化之融合 近年來,國人的旅遊型態重視更深入地了解在地的文化特色,南方澳早期 社區總體營造計劃展開之際,地方人士便認為應從南方澳居民的參與上著手,於 是發展出一個以漁業生產及漁港生活文化為主題的節慶式活動,並以「鯖魚」這 種具代表性的漁產為名,帶動居民對觀光旅遊發展的認同與興趣,並以居民參與 的實際成果,展現南方澳的觀光活動特色。 (三)行動者參與網絡之分析: 參與南方澳的文化推廣中心以政府機構為主,有下列常見之弊(陳衍 宏,2010): 1. 資金來源有限 2. 官僚關係使資金流向不透明 3. 資金運用無法使有心人士做有效規劃 4. 政府首長更換造成虎頭蛇尾的結局 5. 設施或景觀維護後繼無力 6. 因政府體制的行政區域劃分,難以整合作全盤規劃。 而另外一個重要的文化推廣機構可能是地方廟宇的管理委員會,如 2009 年 的鯖魚節即是進安宮管理委員會與蘇澳區漁會合作辦理;但廟宇的資金來源為信 徒的香油錢,且宗教意義大於文化的推廣,對於如何拉出一個地方的傳統氛圍效 果有限,造成歷史生活軌跡被忽略。 四、陶瓷藝術造鎮計畫 三峽隔著大漢溪與鶯歌緊密相連,對於鶯歌陶瓷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

(11)

獻,在過去使用煤炭為燃料的時代,鶯歌窯場的燃料主要就是來自三峽。以產業 的發展來說有其歷史上的關連;以當前的文化觀光發展而言,則有賴於資源進一 步的整合。陶博館與三峽地區的連結,緣起於 2005 年整合三鶯地區觀光資源的 任務,也是與企業合作重現地方特色的契機。 三鶯陶瓷馬賽克活動的源起,剛開始僅只是一個單點以陶瓷藝術園區作為 陶瓷公共藝術的合作贊助計畫,然而因為在地經營的企業有心將陶瓷藝術文化注 入社區,逐步地發展成一個大型的社區活動,進而成為地方民眾的集體記憶與重 現地方文化特色景觀。這是一般由上而下的政策施行所難以達成,而且其整體的 動員力與有機的發展,不僅已成為三鶯地區陶瓷馬賽克景觀的代表地標,更是企 業、社區與政府協力營造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案例(游冉琪,2010:11-12)。 (一)陶瓷馬賽克的文化造鎮成果9 自 2006「愛拼才會贏」陶瓷馬賽克藝術創意大賽,「2007 有 Bear 來」遠雄 馬賽克拼貼大賽,從平面到立體,為了能讓這些作品成為在地的文化景觀,遠雄 企業團重新設計公園設施,讓陶瓷藝術特色充分呈現,打造一個完整呈現地方文 化特色的新市鎮,以陶瓷藝術作為文化造鎮的計畫也開始展開。博物館與企業及 地方人士的參與的過程,這中間所花費的精神、人力、物力經費都難以量化,但 是所呈現出的成果,是讓原本一開始的文化教育推廣活動持續發展到大型的新市 鎮的特色營造的最大動力。 (二)挑戰 2010 金氏世界紀錄後的期許 「將記憶擺在最前面」這是法國生態博物館聯盟的口號,而社區知識力之 建構與累積,鼓勵社區居民主動關心自身生活環境,凝聚社區意識,也是 2010 年陶瓷馬賽克活動以金氏世界記錄作為挑戰目標的動機。一個大型的社區活動透 過特別的、人盡皆知的「金氏世界紀錄」銘記,不僅可以創造動機,也是共同參 與者深刻的共同回憶,為地方、陶瓷藝術文化與居民作一種見證式的連結。 以全世界的見證為目標,將陶瓷藝術造鎮的決心擴大並且深入人心,透過 最多人同時創作的藝術能量,展現濃厚且內含豐富的臺灣的地方文化特色,見證 目前世界唯一最長的陶瓷馬賽克大道,這是臺灣民眾對在地文化再現的成果及對 藝術與家園付出最可貴的紀錄。這個活動共有上千組家庭報名參賽,決選當天, 由入選的 588 組家庭,在金氏紀錄中心見證官 Beartiz Garcia Fernandez 親臨 現場見證下,締造了最多人同時創作陶瓷馬賽克作品的金氏世界紀錄。 整體而言,「地方的生產」是建構記憶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次難忘的活動, 對個人來說只是點的回憶;但是一次大型上萬人參加的活動則成為集體記憶,這 個集體記憶所留下的紀念物,受到安置成為集體記憶的載體,通過時間、傳承與 詮釋,積累出的回憶、轉述都成了集體記憶的一部份(游冉琪,2010:15-16)。 陶瓷馬賽克拼貼活動作為形塑地方意象的策略來說,陶博館透過活動的宣 9 下述資料均經游冉琪館長同意後轉述,文責則由作者自負。相關活動內容詳情可參閱游冉琪 (2010)。陶博館與遠雄企業在地方發展上的貢獻已成為官、商合作典範。

(12)

傳結合三鶯地方與陶瓷主題的意象,因此陶瓷馬賽克對於推廣陶瓷文化的博物館 來說,在此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比較像是一個陶瓷的「代言人」,透過陶瓷馬賽 克的親切與生活性,讓參與度與識別度提升。 肆、個案分析10 就前述的命題分別分析這四個個案的啟示: 命題一:都更的推動,關鍵點的突破較容易成功,社區參與才有著力點(針 灸法的隱喻)。 1. 林美社區 歷經四個時期的推動,永續議題堪稱明確,且林美山內自然資源豐沛, 自 2000 年以來便積極單點設計,漸成成功典範。林美步道可為代表,目前 亦以其為主要行銷重心。 2. 三星鄉健康營造 策略上先以「戒檳」凝聚健康共識,後續搭配志工推廣健康生活品質之 訴求。 3. 南方澳文化產業 從漁港文化而言較難取得認同,但從媽祖文化的信仰結合觀光,漸序推 出相關產業活動。然而社區參與的程度較不明顯,與其多元文化背景有關。 4. 陶瓷藝術造鎮 陶博館的成立,扮演地方文藝重要角色與觸媒,其推動的活動漸漸取得 居民信任,每個活動只要是館方整體規劃,社區參與幾乎水到渠成。 命題二:都更的推動,空間與願景的融合使社區居民更有認同感(潛移默 化的效果)。 1. 林美社區 自然生態與永續發展雖易結合,但也趨於模糊,居民對此認同感有餘, 但行動上可能略顯被動。可能的原因在於未與觀光及特有產業結合。 2. 三星鄉健康營造 健康社區本就是一個不具空間概念的陳述,然而成功的營造成績,以使 居民對衛促會及衛生所所推健康策略均有高度信任,彼此社會資本雄厚。 3. 南方澳文化產業 漁港的空間概念早已不復存在,營造過程中是否應注重意象的形塑成為 空間與願景的主軸,這是漁村文化沒落導致時空在社區營造上失焦的原因。 4. 陶瓷藝術造鎮 10 本分析內容為訪談內容分析而得,本文僅作重點摘示。

(13)

藝術展現在城鎮與生活上,融入過程自然而平和,空間從藝術展現,時 間穿梭在陶藝發展過程中,新移入居民與觀光客均能獲得高度認同感。 命題三:社區培力是社區參與及社區營造的有效、實質策略(實質夥伴關 係)。 1. 林美社區 永續觀念較模糊,志工培力較難上手。目前資源回收相關業務仍在進 行,建構實質夥伴關係有待強化。 2. 三星鄉健康營造 本案大量運用志工,已建構實質夥伴關係,故在社區參與上,無論能力 與意願均相對較高,且健康營造主題明確,攸關自己,確實是有效參與、行 銷價值的策略。 3. 南方澳文化產業 無明確主題與相關活動。 4. 陶瓷藝術造鎮 志工培訓一直是陶博館深耕地方文化的策略,從認同、投入到對陶瓷藝 術的行銷,是地方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策略之一。 伍、研究紀要 本研究尚在持續累積個案的深度,並增加其他個案以增加社區參與研究的 廣度,目前僅提出研究既要如下: 一、都市更新的實質內涵 都市更新不論名詞為何,內在與本質的結合才是重點。或許吾人可以看到 許多技術上的、硬體上的改變,但這些似乎經不起時間、人心認同的考驗。或可 以治理概念陳述或分析照些行動者與互動等等關係,但互動的本質能否內化到行 動者的參與意願,恐才是都市更新所應關心的。 二、社區參與及整合途徑的提出 社區必須是實質參與,至於互動無論是網絡治理概念下的任何形式,層級 權威、市場誘因、網絡信任等均僅陳述參與後的形式,真正應該關心的是社區參 與的意願以及能力問題。這會涉及解讀互動模式與累積行動者間信任與認同的關 鍵。此外,網絡治理中的行動者其關鍵互動為何?社區參與過程顯示:行動者發 動之因相當重要,例如本文之陶博館與衛促會,均扮演極重要角色。 三、共同願景非漫無目標 社區參與必須建構在共同願景之下,這與網絡治理的理念若合符節。然而, 社區參與更重視的是這些願景的可及性與操作可能,否前前述所謂發動者便無可 施力,本研究之林美社區與南方澳便有此隱憂。 總之,網絡治理在學術與實務界目前已成顯學,行動者內涵更應著墨,分

(14)

僅止於互動模式的分析;社區參與在民主治理過程喊得漫天嘎響,也是都市治理 的重要基本單位,但其參與能力與整合途徑恐怕現在才更須重視,否則,社區也 只是一個行動者而已,並未改變治理模式中的互動誘因及共享願景的落實。 參考書目 王美娟(2011)。社區永續發展之研究—以宜蘭縣林美社區為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未刊碩 士論文。 杜國源(2008)。都市更新:台灣面臨之挑戰。營建知訊,第 20-25 頁。 林世媛(2010)。南方澳鯖魚文化初探:從節慶活動功能分析。發表於佛光大學第三屆青年論壇,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系、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聯合主辦,2010/12/02-03。 林津如(2009)。「都市更新下的社會與空間正義」專輯編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六期, 第 417-422 頁。 林惠華(2002)。公私協力機制運用於都市更新政策之研究:士林夜市之個案模擬。國立政治大 學公共行政學系未刊碩士論文。 研考會出國報告書(2004),參加「國際都市發展協會(INTA)」第二十八屆年會出國報告書。 陳衍宏(2010a)。邁向綠色治理:災後重建的願景規劃。收錄於張中勇、張世杰編著(2010)。 災難治理與地方永續發展,台北:韋伯文化。第 97-110 頁。 陳衍宏(2010b)。漁港文化的重生與轉型:台灣南方澳與巴西帕拉迪(Paraty)的比較研究。發表 於「跨文化:民族與文化再生」2010 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民族學系 主辦,2010/07/02。 陳麗瑛(2011)。台北市推動都市更新的挑戰。經濟前瞻,第 87-92 頁。 莊雯如(2009)。社區營造與觀光發展之研究—宜蘭個案之分析。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未刊碩 士論文。 游冉琪(2010)。形塑地方文化特色—以三鶯陶瓷馬賽克文化造鎮活動為例。收錄於「當地方遇 上博物館:台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發行,第 1-17 頁。 賴炳樹(2009)。都市再生、都市更新與舊城改造之比較分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八卷,第 三期,第 131-134 頁。 邊泰明(2010)。都市更新 — 困境與信任。經濟前瞻,第 97-102 頁。

Rowe, Mike(2006).Abusive Partnerships: New Forms of Governance, New Forms of Ab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26(5/6),207-219. Sørensen, E., & Torfing, J. (2005). The democratic anchorage of governance networks.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 28(3), 195-218.

Teller, David(2007). The Melbourne Model and it’s All Sector Taskforce: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elivery Mechanism for 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15)

Cities Programme(UNGCCP), Journal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 Summer,26, 43-52.

Van Bortel, G., & Mullins, D. (2009).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network governance in urban regeneration,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integration.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24, 203-219.

Van Bortel, G., Mullins, D., & Rhodes, M. L. (2009). Exploring network governance in urban regeneration,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integration. Housing and the

(16)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1/10/27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都會治理的社會資本結構分析:台韓的個案比較研究(II) 計畫主持人: 吳瓊恩 計畫編號: 99-2410-H-034-022- 學門領域: 公共行政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7)

99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吳瓊恩 計畫編號: 99-2410-H-034-022-計畫名稱:都會治理的社會資本結構分析:台韓的個案比較研究(II)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1 1 60% 成 果 成 為 社 區 營 造規劃基礎。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3 3 80% 篇 成 果 成 為 宜 蘭 縣 社 區 營 造 參 考 架 構,並進一步協助 成 為 撰 寫 碩 士 論 文之參考。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1 1 100% 以本案為基礎,進 一 步 撰 寫 碩 士 論 文。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4 4 100% 人次 啟發研究興趣,投 考碩士班。 期刊論文 1 1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1 1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18)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本案第二年期合作研究之社區,於其社區總體營造規劃中,以社會資本為分析、 建議之基本架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19)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第二期審查委員建議增加多種的個案比較,已將不同個案的研究發表至研討會(2 篇)與 學報(1 篇)。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案第二年期依審查委員意見,增加多元個案比較,經研究團隊討論後,除研究台灣榴公 圳與韓國清溪川在都會治理中,社會資本的比較之外,尚增加社區營造在城鄉發展過程的 社會資本變化情形。在社區營造過程中,社會資本的變化之研析與解構,對關注於社區營 造過程的規劃者與主事者,均有一定的啟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統計暨普查局過往主要採用基本價格計算及分析行業的生產總額、增加值總額以及產業結構,亦同時一併公佈按生產者

統計暨普查局過往主要採用基本價格計算及分析行業的生產總額、增加值總額以及產業結構,亦同時一併公佈按生產者

依據瑞士生技協會(Swiss Biotech Association)本(109)年 6 月發佈新聞指出,瑞士 2019 年生技產業蓬勃發展,總營業 額計為 48 億法郎,較 2018 年增加 8

03(漁) 受僱從事漁業生產之勞動者、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漁會之甲類會員。 就安 04(勞)

資源化產業為有工廠 登記之製造業,須檢 附下列之資格證明文 件之一:.

一、為籌劃辦理水族養殖技術士技能檢定以配合國內水族業蓬勃之發展,及相關行業

從 7000 年前至 10000 年前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已經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