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時報》新聞攝影底片之數位化---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裡的政府與政黨新聞,1988-200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時報》新聞攝影底片之數位化---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裡的政府與政黨新聞,1988-2000"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中國時報》新聞攝影底片之數位化——台灣政治民主化

過程裡的政府與政黨新聞,1988-2000

研究成果報告(完整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7-2631-H-004-003-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至 98 年 12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郭力昕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李若韻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洪瑞薇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04 月 30 日

(2)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中國時報》新聞攝影底片之數位化——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裡的政府與政黨新聞, 1988-2000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7- 2631- H- 004- 003- 執行期間: 97年 03月 01日至 98年 12月 31日 計畫主持人:郭力昕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黃子明、洪瑞薇、李若韻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列管計畫及下列情 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中 華 民 國 99年 04月 20 日

(3)

2 前言 本計畫的目標,是將《中國時報》(以下簡稱中時)編輯部新聞攝影中心所擁有的一組 新聞攝影底片,進行數位化的工作,並將數位化後的影像檔案,建置為可供政大師生與近 用國科會數位典藏平台之研究者瀏覽檢索的公共資源。 此計畫涉及的新聞攝影底片檔案的原始拍攝時間範圍,是1988 年初至2000年底,也就 是台灣解嚴後第一年起,到政黨輪替的千禧年為止。選擇這段時間,有幾個意義:一、這 段時間,標誌著台灣民主化的一個重要過程;國家的數位影像檔案資料裡,應該完整而有 系統地精選這個時期的新聞攝影,予以數位化並建檔成為公共近用的資源。二、中時在解 嚴前,由於該報社過去的政治傾向與既定政策,在新聞或新聞攝影上,對台灣的民主化運 動,並沒有足夠的關切與報導;但在解嚴後起,它大幅度地增加了對國內政治社會的發展、 與相關事件的關注和報導。中時的攝影部門,從當時起也意識到新聞攝影的重要性,網羅 了相當多在專業上的一時之選,進入該報社的攝影部門,遂累積了大量的新聞攝影底片與 照片。三、自2000 年起,中時攝影部門開始陸續汰換其攝影器材,從傳統的單眼相機、膠 捲負片與化學藥水沖印暗房,在一年多時間裡,轉換為數位相機與相關配套設備,並於2001 年全部轉換完畢。因此,關於「政治民主化」這個主題所亟需數位化的中時攝影底片,就 落在1988-2000 的年代裡。 長期以來,中時是國內最主要的報紙之一。解嚴之後至千禧年,它可能是見證台灣民 主化過程的一份最重要的報紙:有些報紙在某個時段或某些議題角度上,也許有著更有價 值的新聞影像紀錄,但可惜那些報紙的發行時間不長,對本計畫涉及的主題,未能有完整 的資料;有些報紙,則可能在政治立場上有所偏倚,而中時則相對的持平。如筆者所說, 中時自解嚴起,增聘了一批專業上非常優秀的攝影記者與圖片編輯。他們在這13 年裡,生 產了大量的新聞影像;但根據中時攝影中心主任黃子明先生(本計畫協同研究人)的描述, 該報社的底片雖有恆溫恆濕的保存設備,但因為時間日久,仍開始有底片硬化或脆裂之虞。 另外,部分新聞攝影底片,因為當時拍攝後急於趕新聞截稿時間,而在沖洗過程的定影時 間不足,亦擔心時日更久之後,底片上的影像將褪損。基於搶救這批重要的影像資產,與 上述其他分析,筆者遂選擇與中時合作,進行針對此題目的新聞底片之數位化。 研究目的 在本計畫的執行時間,將《中國時報》新聞攝影中心有關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政府與政 黨新聞的攝影底片進行數位化的工作,並將數位化後的影像檔案,建置為可供政大師生與 近用國科會數位典藏平台之研究者瀏覽檢索的公共資源。 涉及之新聞攝影底片檔案的原始拍攝時間範圍,是1988年初至2000年底。本計畫針對 此主題的攝影底片數位化工作,將完成8921卷底片的編選、與總共53562張新聞攝影底片的 數位化工作。此計畫的主要的工作執行,包括底片內容詳細分類、圖片編選、數位化掃瞄、 修圖,與後設資料的建立。

(4)

3 本計畫針對中時資料庫裡關於「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裡的政府與政黨新聞」的攝影底 片數位化工作,預計完成總共8921卷(請參考「典藏品清單」附件)與主題相關之底片的 編選。以平均每卷底片挑選6張影像計算,將完成53562張新聞攝影底片的數位化工作,並 將建置完成的數位化影像檔案及其後設資料,提供給政大與國科會的網路資訊平台上,開 放公共使用。 本計畫面對中時影像資料庫裡數量相當龐大、內容種類繁多的新聞攝影底片,只進行 1988-2000年之間、針對上述主題的數位化,並申請在一年內完成計畫。原因是:雖然搶救 底片品質的時效、進行數位化的工作具有價值且相當迫切,筆者仍希望先以一個主題做為 前導性研究(pilot study),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累積經驗、發現問題、並測試執行方法和 技術等各方面的設計與效率。相對於立刻規劃、申請一個三年或更久之工作規模的計畫, 筆者希望以一個比較審慎的做法,將這項工作更好的執行完成,再評估規劃接續之計畫的 數位典藏主題。 文獻探討 一、影像資料庫之網站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林信成(淡江大學93-) 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Exhibition/Exhibition_Detail.jsp?exhibition_id=961 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建置與數位典藏計畫(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94-) 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Exhibition/Exhibition_Detail.jsp?exhibition_id=281 影像寫台灣:歷史照片資料庫 http://www.airiti.com.ezproxy.lib.nccu.edu.tw:8090/history/ 收錄西元1890~1980 年,近11 萬筆清末至今重要事件的照片資料庫,內容從台 灣、 大陸、至日本;從生活到戰爭、從政治到藝文等,照片多元豐富。本資料庫共分為九 大學習單元,包括「事件年表」、「歷史上的今天」、「人物誌」、「專題報導」、 「鄉土風情」、「時光掠影」、「主題導引」、「地方導覽」、「國殤」。收錄圖文 資訊隨時徵集,即時更新,每日新增圖像與圖說。 中央社新聞照片全文檢索 http://210.69.89.224/search/hypage.cgi

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International Newsphoto Service http://client.cna.com.tw/epa/ 收錄歐洲圖片新聞社(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中文簡稱「歐新社」)每日英文 建檔之國際新聞照片縮圖。歐新社總部位於德國法蘭克福,除歐洲外,更在世界各地 派有攝影記者,隨時將最新照片傳回總部。其主要由西歐多家重量級通訊社所組成, 包括有荷蘭、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德國、西班牙、瑞典、葡萄牙、波蘭、希臘 等國。

(5)

4 二、其它參考資料 張志光(2005)。淺談數位典藏之影像品質。故宮文物月刊,22:12=264,108-109。 陳奕愷(2002)。老照片的後端處理與數位典藏。新竹文獻,12,42-49。 研究方法 本計畫主要的執行工作,在於將中時新聞資料庫藏裡數量龐大的底片,依照本計畫主 題的內容方向,進行更細緻的分類、編輯、數位化掃瞄,與每一筆圖片說明和後設資料的 建檔。筆者認為,數量龐大的中時報社底片,並不需要「有圖必錄」,意即此數位典藏計畫, 不需要將上述時間範圍內、所有中時攝影部門存留的相關底片上的每一格影像,逐一數位 化。原因是:每一卷(或數卷)底片,乃記錄著同一個新聞事件;而攝影記者的拍照習慣, 是盡量多拍,尤其在一個耗材提供相對不虞匱乏的大報社如中時裡工作,更是如此。因此, 一份30餘格影像的底片裡,嚴格挑選5至6格有建檔價值的影像,進行數位化掃瞄、並在數 位化後的電腦影像上進行修圖的整理,已足夠保留、描述該特定事件的影像精髓畫面。反 之,若將所有底片的每格影像不加編選的一律數位化,將只是做人力與物力的不必要的耗 費,意義不大。 因此,本計畫的執行方法與步驟,依先後次序如下(唯第三項工作展開後,可以在一 個階段結束後,開始同時進行第四、五項工作): 1. 將典藏品清單內的八千多筆與此主題相關的底片,進行精確的細目分類、建檔和管理。 2. 與計畫協同研究人共同檢視欲數位化的底片,並與中時攝影中心參與此計畫之影像編選、 資料查證、與圖片說明編撰的資深攝影記者同仁,確認工作方針、原則,並分配工作。 3. 中時編撰工作小組,開始進行底片的挑選、註記,圖說整理,與圖文核對的工作。 4. 工讀生的底片掃瞄作業,與電腦修圖。(電腦修圖為底片檔案建構的必要步驟,因為攝 影底片拍照、沖洗和放大時,都有可能因為曝光條件,與沖放時的底片刮損,而使影像產 生各種曝光過度/不足、或刮痕等瑕疵,需要做影像修補後,方能提供品質較好的閱讀或檢 索。) 5. 底片相關之文字與後設資料的輸入,並陸續完成此計畫的執行工作。 本計畫的執行,需要的主要器材與設備,包括檢視底片的燈箱數台,6組電腦設備(包 括4組備有135底片掃瞄器、P4雙核心主機、Photoshop影像處理軟體的電腦),以進行相關 的圖文編輯、影像處理、與數位掃瞄等工作。中時攝影中心將支援作業空間、其中4組電腦 (包括兩組備有掃描器等設備的電腦)、所有看片燈箱、與其他周邊設備與耗材。

(6)

5 結果與討論(含結論與建議) 自97/12-98/12,共掃描了53562件底片,並同步進行資料庫編輯(見附檔「歷史相片建 庫進度表」),由於底片數量龐大,該計畫平均每月聘請近15位工讀生進行數位化掃描、3 位中國時報記者進行圖文說編輯、1位進行資料庫編彙。 在計畫時間內所進行的底片數位化成果,已同步編彙製成中國時報的新聞攝影資料庫, 並已超連結方式匯入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的聯合目錄庫,提供民眾參考,若需要影像資料, 可與中國時報聯繫。該計畫所有數位化檔案均有做異地備份,共有兩份,一份在中國時報 內,一份在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內,以防因機械問題造成珍貴檔案的流失。 該計畫所購買的硬體設備主以底片掃描、影像編修、檔案存放為主,購買的硬體設備 為以下:電腦主機與螢幕兩組、掃描器與底片固定夾三組、photoshop軟體、燒錄器一台、 隨身硬碟兩台。相關設備與工作所在位置,如以下二圖。 在中國時報「攝影中心」進行數位化工作的狀況

(7)

6 掃描器與底片固定夾 本計畫在申請延長三個月的執行時間後,於民國98年底勉力完成全部之執行工作,包括 53562幅底片的挑選、資料整理、掃瞄、電腦修圖、後設資料之建置等各項繁瑣過程,參與 此計畫之工作人員,包括臨時工讀生、中國時報攝影組同仁、以及本計畫案之先後兩位兼 任助理,皆備極辛勞,努力以赴。我們發現,以此工作所需的專注體力和費時性,原先估 算的專業工作人力經費,並不足以招募足夠的工讀人手參與此工作,計畫執行的時間,因 此也變得緊迫,這是讓涉及此計畫的核心工作人員格外辛勞的主因。 本人在這次執行經驗裡發現這樣的實際問題,遂於與中國時報繼續合作進行數位化該報社 之新聞攝影底片的提案裡,將計畫執行時間規劃為兩年,以能稍微從容一些的進行有品質 的底片數位化與資料建置的工作。這是本人在此計畫中的發現與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蘆洲線與新莊線皆於民國 83 年經行政院核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於民國 84 年經環保署同意,財務計畫則於民國 87 年通過核定,共同於民國 90 年開始施 工,兩者於民國

 一例一休是指中華民國蔡英文政府在 2016 年執政後所推動的勞工工作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從經濟危機對義國政府之影響來看,自2009年年底即潛伏的歐債

(一)月薪約新臺幣 24,000 元,如遇臺中市政府預算調整時,均依臺中市

縣政府、基隆市政府、新竹市政府、嘉義市政府、金門縣政府、連江縣政府、衛生福

於報名時繳交 101 年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