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技史與科技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科技史與科技教育"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二○○五年 三十八卷 第一期 1

科技史與科技教育

游光昭 台灣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教授 一般來說,課程基礎理論多從哲學的、歷史的、心理學的及社會等面向來探 討,因此,透過這些面向的觀點來反思科技課程的發展,多可以為科技教育帶來 多元的觀點,並為科技教育課程帶來新的展望。以我國現階段的科技教育發展而 言,多數學者著重在透過哲學的觀點以探討科技的知識體,例如 Ihde 提出的三 大科技知識面向為:與科技相關的知識(knowledge about technologies)、理論 的 科 技 知 識 (theoretical technology knowledge )、 運 用 科 技 產 生 的 知 識 (knowledge through technologies)等課題;或者透過心理學的觀點以探討透 過不同教學策略,例如問題解決、創造思考等,或者教學流程規劃,例如模組化 教學等以促進學生的科技學習;亦或者透過社會學的觀點以探討科技與社會間的 互動關係,例如科學、科技與社會等的互動關係。 然而,科技課程的規劃卻少有從歷史的觀點來培養科技的認知。在現階段中 小學的教科書中,有關科技史的內容,多以平鋪直述的簡介石器時代、鐵器時代、 銅器時代、工業時代、以至資訊時代的科技產品為主,較難以見到是以透過歷史 觀點的角度,來進行科技的學習。也由於缺乏此種歷史觀點的省思,學習者便缺 乏透過歷史經驗將過去與現在進行統整或分析比較;或無法透過對歷史的了解, 使自己不必重蹈覆轍,並於真實世界中更有準備。 科學史也和科技史一樣,在中小學的課程內容中一直是均少有篇幅。但是, 科學教育的學者近年就不斷的呼籲增加中小學科學史的內容,以便使學生瞭解各 種科學概念發展的過程,及學習分析概念改變的因素。在此同時,有關學習科學 史與個人認知成長的學術研究也陸續發表了很多,不管是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 等,均可見到科學史教材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些努力不管效如何,卻也提供 了科技教育在相對努力上可作的參考。因此,我們也要大聲呼籲科技教育的學 者,在規劃科技教育課程時,不妨以歷史觀來思考科技是如何的發生、成長、改 變、適應,到最後又是如何生存於人類的社會之中。透過這一系列思維的訓練, 或許可幫助我們的學生更能體會科技的演變,及更珍惜科技所帶來的福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試驗計劃」 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 香港大學

附錄 1 建議採用的 建議採用的科技與生活科 建議採用的 建議採用的 科技與生活科 科技與生活科 科技與生活科 / 家政 家政 家政 家政科特別

有關資料可參閱教城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Number of spectral averages:頻譜 平均的數量,設定為1。. 教育部資通訊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 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 技,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 科技的知識與能力,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自 1998 年起,教育局制訂了一系列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促進學 校將資訊科技融入學與教當中。於 2000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