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9上-2高中部二年級題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9上-2高中部二年級題庫"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9-1 新民高級中學 高中部二年級 國文科 第二次段考 題庫(含解析)

第五課

一、單選題 ( D )1. 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惻」隱之心/「鍘」美案 (B)開封府「尹」/秋水「伊」人 (C) 「綁」鞋帶/興國安「邦」 (D)「噤」聲不語/民俗「禁」忌 (A)ㄘㄜ ˋ/ㄓㄚ ˊ (B)ㄧㄣ ˇ/ㄧ。秋水伊人:指面對景物思念人 (C)ㄅㄤ ˇ/ㄅㄤ。興國安邦:振興國家,使安定鞏固 (D)均音ㄐ ㄧㄣˋ。 ( C )2. 〈散戲〉:「阿旺嫂一直在強調,反正沒有人看戲,是不是認真演都無所謂,她(秀潔)心裡知道,大家心裡想的,完全 不是這回事,卻也懶得再去分辯。」有關句中畫線 處 的敘述,推論正確的是: (A)演員充分理解,當歌仔戲的硬體設備無 法跟上潮流,自然走向衰落 (B)阿旺嫂的角色與演技,在這場戲中是跑龍套的,當然可以不用認真 (C)眾人心知肚明,沒 有人看戲的現實反映出收入不穩定,但大家卻不願點破 (D)秀潔對阿旺嫂的人品早已沒有期待,因此無須理會輕慢隨便的 同僚 (C)阿旺嫂強調「沒有人看戲,因此認不認真演不是焦點」,秀潔卻知道真正的焦點在於「演歌仔戲收入不穩定導致生計困難的現實」, 即使秀潔心裡明白,但是也了解這是多說無益的情況。 ( D )3. 〈散戲〉一文中金發伯向團員們說:「我想,玉山是應該解散了,大家去找一點『正經的』事情做,好好過日子,從此以 後,誰都不要再提歌仔戲了……」在此段敘述中,金發伯強調「正經的」這三個字的理由是: (A)以正經與非正經的定義, 強調身為老團長全心致力於歌仔戲的現代化 (B)以解散才是正途的商業考量,指出歌仔戲應正經的轉型,否則無法面對競 爭 (C)以拒絕再提的口吻,喚起團員們的羞恥心,正經的指出歌仔戲衰敗的景況 (D)以無奈與反諷的口吻,指出原為劇團 的正經事,竟淪落為無法養家活口的現實 (D)由於玉山歌劇團的正經事本來就是搬演歌仔戲,但是因為大環境的衝擊,歌仔戲逐漸沒落,其收入也不足以養家活口,反而變成了 「不正經」的事。所以金發伯以「正經的」三字來加以反諷,抒發其無奈的心境。 ( B )4. 下文引自〈散戲〉最後一段,關於此段文句意象的推論,描述適當的是: 不必刻意去學,那口氣就是陳世美的口氣,字正腔圓,功力十足。 其他人聽了,都哈哈大笑,鬧成一團,只有金發伯默不作聲,他低垂著頭,抽著紙菸。秀潔抑制著內心的激動,轉頭 去看戲臺。在剛暗下來的天色裡,猶未燃燈的單薄的戲臺,便在她的眼中逐漸模糊起來。 (A)以眼中逐漸模糊委婉地道出秀潔臉上充滿淚水,點明歌仔戲團贏得最後的掌聲  (B)以已暗的天色與尚未點燈單薄的戲 臺,襯托出秀潔對歌仔戲日趨式微的無力感與傷感 (C)以沒有結局的結局總結全文,反映出作者對歌仔戲沒落的評價是 不予置評 (D)以金發伯默不作聲與眾人的笑語對照,指出團長沉浸在思考劇團未來的發展 (A)秀潔的淚眼,帶出團員不知何去何從的悲哀。文中歌仔戲團並無贏得最後的掌聲  (C)以此作結,作者捨去主觀說教或批判的控訴, 讓讀者自行尋思,增加打動人心的力道 (D)文中金發伯已決定解散劇團。與旁人的笑鬧對比,更能凸顯金發伯莫名的悲哀。 ( C )5. 下文引自〈散戲〉,關於文中人物態度與心境的詮釋,最適當的是: 秦香蓮回到戲臺邊,一面叮嚀孩子們不要亂跑,一面輕描淡寫的跟她打招呼:「散戲啦?」 「是啊!」她心裡有氣,嘴下便不分輕重起來:「這場戲演得好差,演員不負責任,草草散了!」 阿旺嫂不知是聽不出她話裡有話,還是故意裝迷糊,仍然淡淡地拋下兩句話來:「對啊!沒有觀眾,大家都沒有精 神。」 秀潔突然咬牙切齒地說:「不管有沒有觀眾,戲都應該好好演!」 (A)阿旺嫂認為演出的品質決定於觀眾的有無,因此不受肯定的戲劇自然沒有觀眾  (B)秦香蓮以一句「散戲啦」,解釋方 才因孩子在舞臺上亂跑,導致戲提前結束 (C)秀潔咬牙切齒的說話態度,說明她認為演員有其責任,應該要有敬業的精 神 (D)阿旺嫂與秀潔二人的爭執點,在於想了解歌仔戲為何「叫好不叫座」的原因 (A)阿旺嫂認為失去觀眾的舞臺已不值得用心、留戀,因此無關戲劇是否受肯定 (B)根據前後文可知,散戲的原因在於演員輕易拋棄 自己的責任故意賴戲,導致戲草草結束 (D)在本段文字中,阿旺嫂與秀潔二人的爭執點在於演員的責任究竟是什麼,而非討論歌仔戲 「叫好不叫座」的原因。阿旺嫂的話點出歌仔戲已失去觀眾;秀潔的話則點出無論如何,作為一個演員 都該有敬業態度。叫好不叫座: 指電影或戲劇的評價很高,但票房卻不好。 ( B )6. 有關〈散戲〉一文所反映的主題,說明恰當的是: (A)金發伯最後奮力一搏的決斷,凸顯社會底層人物面對困境的危機感 (B)藉玉山歌劇團的解散及最後演出,象徵了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式微 (C)因《鍘美案》失敗的演出,點出歌仔戲在傳 統文化中早已喪失保存的價值 (D)以劇中人物彼此惡言相向的過程,點出劇團的演員們因無力追隨社會進步的腳步而相互 推卸責任 (A)金發伯最後決定演出玉山的招牌戲《十二道金牌》,他以舊文化守護者之姿,呼籲大家奮戰到最後一刻,想要完美演出此劇,以畫 下完美句點 (C)《鍘美案》失敗的演出,映照出歌仔戲漸漸失去觀眾,反映的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逐漸沒落的現實 (D)劇中的 人物僅透過彼此的對話來表明心跡,對話中並無口出惡言,僅針對當時的處境爭相表明心跡,而秀潔點出阿旺嫂未盡心演出,也非相 互推卸責任。

(2)

( D )7. 下文引自〈散戲〉,關於此段句意的分析與推論,正確的是: 戲,就這樣散了! 秀潔回到後臺,脫了戲裝,把臉洗淨,換上便服,掀開布帘,在外邊長板凳上坐下抽菸。 菸抽了大半截,才看到秦香蓮帶著四個孩子悠哉悠哉的晃回來,她已經退了妝,穿上輕便的夏服,喜孜孜的邊走邊玩 , 一點歉疚的神色都沒有。秀潔看了,不由得大怒起來,豈有此理,真正豈有此理,原先以為她趕不回來上戲,沒想到她卻 早有預謀,早已退妝,故意賴掉那段戲,一個演戲的人,怎麼可以對戲那麼不尊重? (A)以「戲,就這樣散了」一句呼應題目,同時指出因票房不如預期而無法上演  (B)以秦香蓮絲毫不帶歉疚的神色,指出 女演員婚後的生活重心均以家庭為主 (C)開頭以「就這樣」一詞,凸顯秀潔仍沉浸於剛剛結束的戲中,久久無法自拔 (D)秀潔以「一個演戲的人,怎麼可以對戲那麼不尊重」一句,點出秀潔對阿旺嫂的演戲態度十分不滿 (A)此句明白指出這齣戲散場了,也暗示整個劇團即將解散與戲散得不太尋常,並非票房不如預期無法上演 (B)文中以阿旺嫂(秦香 蓮)絲毫不帶歉疚的神情,對比秀潔堅持把戲演完的堅持,寫出兩人對歌仔戲截然不同的立場與態度 (C)以「就這樣」三個字凸顯這 場戲的散場不太尋常。依原篇內容,此處指的是《鍘美案》一齣,因觀眾冷清、演員意興闌珊而草率收場,並無秀潔沉浸於戲中無法 自拔的描述。 ( B )8. 下文引自〈散戲〉,有關阿旺嫂與秀潔的對話,分析正確的是: 阿旺嫂正蹲著替孩子綁鞋帶,楞住了,手停下來,轉過頭,用疑惑的眼光仰視她,似乎不相信這句話出自她的口中。 兩人目光「恰」的一下碰上了,秀潔立即別過頭去,她沒想到自己會這樣說,現在既然說了,就由它去,也許大家扯開來 講會比較好。 停了幾秒鐘,聽到阿旺嫂的聲音:「妳是在說我?」 「對!既然說了,也就不怕妳生氣,那段戲最重要,妳怎麼可以離開?」 「吉仔撞到木箱子,頭上撞一個大包,哭不停,我哄他,騙他,無效,只好帶他去吃冰!」 「難道妳不知道馬上就有妳的戲?」 「知道,我怎麼不知道!」 「知道還偏偏要去?」 「妳,妳不知道,一個做母親的……」 「我怎麼不知道,怎麼不知道妳兒女命好,稍微哭一下,就不得了啦,戲也不演啦……」 「喂,喂,妳講話要有良心,妳知道妳在講什麼嗎?我給妳講,吉仔頭上撞一個大包,哭個不停,我才帶他們去的! 老實給妳講,這邊的人也不是捨不得孩子哭的,剛才在戲臺上,妳跟我講小的在哭,我給妳說管他去哭,有沒有?有沒有 ? 妳憑良心講!……平常時,小孩哭哭沒有關係,要是出了意外……」 (A)阿旺嫂與秀潔兩人的對話,焦點放在爭執其他團員在戲中表現失常  (B)作者藉兩人的對話,補充說明阿旺嫂賴戲的原 因是因為吉仔撞到頭 (C)阿旺嫂藉「這邊的人」來向秀潔表示劇團對下一代教育的嚴格 (D)秀潔見阿旺嫂正蹲著替孩子 綁鞋帶,知道阿旺嫂帶孩子出去玩,指出她說謊的事實 (A)兩人站在不同的立場進行對話,但各說各話導致失焦。故並非在爭執其他團員在戲中表現失常  (C)「這邊的人」代表自己這一方, 相當於「我」。阿旺嫂用比較低姿態的語氣,反駁秀潔指責她賴戲的原因是因為對兒女的呵護 (D)阿旺嫂是因為吉仔撞到頭,為了安 慰他只好帶他去吃冰,並非帶孩子出去玩,而且秀潔在戲臺上也提醒過阿旺嫂孩子在哭,故阿旺嫂並無說謊。 ( C )9. 根據上題引文,畫線處的這一段,關於秀潔的心境,與下列敘述最接近的是: (A)既然已經對上對方的眼光,了解對方已 經知錯,得饒人處且饒人,原諒對方的疏失 (B)對已經沒有職業道德的人來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只能以肢體的拉扯來表 示對方的無知 (C)既然已經說開了,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一次把彼此的底牌亮出來,省得拐彎抹角地說 (D)人生中難得 可以說真話的人,且良言一句三冬暖,較能讓人對自己所犯的錯誤釋懷 (A)秀潔並未原諒阿旺嫂故意賴戲。「得饒人處且饒人」:做事不要太過分,對人要存有恕道、留有餘地 (B)「扯開來講」意指二人 的意見正面衝突,你來我往。並非指肢體上的拉扯。「多行不義必自斃」:意指壞事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 (C)「打開天窗說亮 話」:指無須隱瞞規避,擺明地說 (D)臺灣俗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意指對一個人說一句好話,即使在寒冬時 節,也會倍覺溫暖;反過來,若說了一句傷人的話,即便是在炎夏時節,也會倍覺寒冷。放於此段語境並不適用。 ( A )10. 閱讀下文,作者透過文字最想傳達出的意思是: 這些故事對別人也許沒有什麼,可能也談不上文學價值,對我卻另有意義,我用平凡的文字把它寫下來,想寫給我的 妻子、兒女以及以後的子孫看,希望他們不要忘了我們的來處,不管將來過得燦然或黯然,都不要忘記。 (節錄自洪 醒夫《黑面慶仔.自序》) (A)文字要能傳承文化與喚起後人飲水思源之心 (B)文字要能激勵人心與鼓勵後輩要更精益求精 (C)故事要能反映社會價 值與促進族群彼此融合  (D)故事要能關照家庭責任與增進社會互助精神 (A)由作者提及「我用平凡的文字把它寫下來,想寫給我的妻子、兒女以及以後的子孫看,希望他們不要忘了我們的來處」可知。 ( A )11. 〈散戲〉一文中採取「雙線敘事結構」的手法,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空間上,以下戲後與戲臺上的交錯呈現,透過戲 劇的散場終結,暗示真實人生的選擇 (B)時間上,以現在寫實和未來懸想的作法,交織劇團解散後的想像,凸顯舊文化的 衰敗 (C)人物上,以現實身分與戲中角色的對話,呈現角色群的心理掙扎,反映對劇團的嫌惡 (D)心理上,以秀潔和阿旺

(3)

嫂的具體行為,襯托出二人對歌仔戲的態度,映照社會缺乏公平正義 (B)時間上的安排採取「過往到今日的回想,及當下的戲劇演出過程」,文中並無提及劇團解散後的想像 (C)文中沒有團員表現出對 玉山歌劇團的嫌惡 (D)本文旨在凸顯傳統舊文化的沒落與衰敗,並無映照出社會缺乏公平正義。 ( D )12. 有關〈散戲〉一文的表現手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以第一人稱全知觀點,藉金發伯的口吻道出劇團不得不解散的悲 苦 (B)藉著立體且鮮明、相互對比的角色描摹,批判社會同情弱者時的矯情 (C)劇中人物透過臺上與臺下人物衝突情節的 發展,暗示作者渴望回歸家庭的心態 (D)大量運用暗示、多元的象徵手法,凸顯歌仔戲在社會轉型中所面臨的危機 (A)本文以第三人稱全知觀點進行敘述 (B)藉立體而鮮明、相互對比的人物形象塑造,帶出作者對弱勢小人物悲憫、關懷的心情  (C) 劇中人物透過在臺上、臺下衝突情節的發展,透露出劇團想把戲演好,卻面臨觀眾逐漸流失的困境。 ( B )13. 下文引自〈散戲〉,有關此段寫作筆法,分析適當的是: 其他人都吃驚的圍攏過來,他們好似不敢相信,一向溫順乖巧的秀潔也會跟人吵架。大家七嘴八舌的勸,兩個人並不 因此罷休,反而越說越激烈,各個馬不停蹄嘩哩嘩啦講一堆,除了三兩句彼此挑剔的話語以外,大部分的話都在表明心跡 , 陳述自己對歌仔戲正確忠實的態度,語調十分慷慨激昂。勸架的人聽了,也慷慨激昂起來,也同樣大聲地搶著表明他們對 歌仔戲的態度,到最後,大家都開口在講話,一時人聲鼎沸,分不清誰是敘述者,誰是聽眾。至於阿旺嫂與秀潔,早就被 許多聲音隔開了,她們都聽不到對方在說什麼,卻賣力的講個不停。 (A)藉眾人在勸架時慷慨激昂的對話,凸顯歌仔戲應該隨著社會進步積極的轉型 (B)藉阿旺嫂與秀潔賣力對話的景象,反 映出兩人對現況與未來不安的心理 (C)藉團員大聲表明對歌仔戲的態度,顯現對玉山歌仔戲團即將解散的不捨 (D)藉團 員間三兩句彼此挑剔的話語,暗指戲團內部的不合才是導致分裂的主因 這是一場沒有輸贏、沒有對錯的爭論。即使旁人加入戰場,也無助於釐清孰是孰非。大家的聲音充滿了「情感」,當話語充滿愈多的 激昂,愈是凸顯眾人面對現實的動搖與對未來的不安,故以(B)的分析最為適當。 二、多選題 ( ACD)1. 下文引自〈散戲〉,關於此段的文意分析,敘述恰當的是: 金發伯站在稍遠的地方,木然地看著他們,他抽著菸,始終不發一語。天色漸自黯了,僅剩的那一點餘光照在他佝僂 的身上,竟意外地顯出他的單薄來。秀潔從人與人之間的縫隙裡望過去,看到紙菸上那一點火光在他臉上一閃一滅,一閃 一滅,那蒼老憂鬱而頹喪的神情便一下子鮮明起來,不由得想起以前教戲給她時的威嚴自信的臉色,兩相對照之下,使她 內心悸動不已,便禁聲了。 (A)紙菸上的火光在臉上一閃一滅的情景,象徵著傳統文化也在明暗間閃滅著,忽隱忽現  (B)金發伯以稍遠的位置看著他 們的爭執,反映出團長超然的地位與不介入紛爭的中立性 (C)秀潔內心的悸動,來自於金發伯過去的自信與眼前的沮喪, 進而理解他心中深沉的痛苦 (D)夕陽中金發伯佝僂的身軀,除了描寫出金發伯的暮年,也點出這是歌仔戲的遲暮之年 (E)秀潔因散戲引發的紛爭,伴隨天色漸暗與金發伯身影的佝僂與單薄,顯示劇團在飄搖中堅持到最後的精神 (B)金發伯站在稍遠的位置,點出團長目睹這場紛爭,心知兩方都有理,理想與現實確實相互衝突,只能選擇先保持一種淡然的距離, 先不介入,再思索平衡兩方的作法 (E)秀潔觀察金發伯形貌上的變化,再搭配上漸暗的天色,象徵戲團終究不敵歲月的摧磨,終究走 向老朽衰腐的末路。 ( CD )2. 根據洪醒夫〈散戲〉一文的內容,有關「散戲」一詞內涵的推論,敘述適當的是: (A)原先搬演的《精忠岳飛.十二道金 牌》這一場戲未演完便結束 (B)在臺上演出的阿旺嫂與秀潔因彼此意見不合,故讓戲提早散場了 (C)暗示玉山歌劇團在演 出最後一齣招牌戲後,即將曲終人散的現實 (D)暗示野臺歌仔戲失去觀眾,往日盛況不再,即將下臺成為沒落的藝術 (E) 劇團因演出流行歌曲而使廣告收益銳減,遭團長強迫解散的下場 (A)《精忠岳飛.十二道金牌》依照文意尚未搬演,文中的「散戲」指的是《鍘美案》 (B)阿旺嫂與秀潔對歌仔戲不同的態度,乃是 在《鍘美案》下戲後發生的 (E)劇團的當家小生曾演出流行歌曲、扮蜘蛛美人等,是為了扭轉歌仔戲逐漸衰頹的權宜之計,與廣告收 益銳減無關。至於劇團之所以解散,乃是因為歌仔戲在社會變遷中面臨無法轉型的危機,使玉山歌劇團無法繼續生存,只能選擇解散。

CDE

) 3.

洪醒夫創作時多以農村風物及農民堅毅敦厚的天性為素材,創作出其代表作《黑面慶仔》一書。下列有關

臺灣鄉土文學作家與其代表作品的配對,正確的是: (A)賴和/《送報伕》 (B)王禎

和/《魯冰花》 (C)鍾理和/《笠山農場》 (D)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E)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 (A)賴和:代表作品有〈鬥鬧熱〉、〈一桿「稱仔」〉/楊逵:代表作品有《送報伕》、《鵝媽媽出嫁》、《壓不扁的玫瑰花》 (B) 王禎和:代表作品有《嫁妝一牛車》、《香格里拉》/鍾肇政:代表作品有《魯冰花》、《臺灣人三部曲》。 ( ABD)4. 第一人稱的「我」在平時說話、行文時,常有其他的說法可以表達特殊含義。下列關於「自稱」之詞,解釋正確的是: (A)寡人指寡德之人,乃是古代國君用以謙稱自己之詞 (B)本宮傳統戲曲、小說中公主的自稱,後漸廣泛用於王室中人 (C)閣下稱自己處在低下的職位,專用於部屬對長官時的自稱之詞 (D)鄙人本指住在偏遠、鄉野的人,後多作為自己的 謙稱 (E)卑職謙稱卑微的職務,古代任職中央的官員用以向地方官員表示謙卑的用法 (C)閣下:本為對顯貴者的尊稱,後乃泛用於對人的敬稱 (E)卑職:指古代州縣以下的官吏對上司的自稱之詞。 ( BCE )5. 下列關於洪醒夫生平的說明,敘述正確的是: (A)筆名洪媽從,擅長以彰化農村生活的深刻觀察作為寫作題材 (B)他曾於 國小任教,並以寫作與教書為職志,後因車禍而早逝 (C)洪醒夫的小說可作為時代見證,創作文筆樸實自然、情味獨特

(4)

(D)他曾獲《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的肯定,被譽為「臺灣的良心」 (E)創作的題材常常反映農民堅毅敦厚的天性, 及社會文化的變遷 (A)本名洪媽從,後改名洪醒夫 (D)「臺灣的良心」是指楊逵。 ( ACE )6. 下列有關〈散戲〉一文的寫作特色,說明正確的是: (A)作者藉戲裡、戲外的角色彼此穿插對應,寫出弱勢者的艱難困境 (B)行文運用寓言式的表現手法,形成「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閱讀感受 (C)巧妙塑造人物類型,以互為對比的方式,凸 顯文中人物無力對抗大環境變遷的處境 (D)角色的對白與遣詞用字,反映出作者濃厚的書卷氣息及抑揚頓挫分明的語氣 (E)藉景物來烘托人物的心理及處境,除深化內容外,也使主題更加明顯 (B)文中沒有使用寓言式筆法。而「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閱讀感受,則是暗示現實人生遠比戲劇複雜 (D)各角色的對白與用詞, 除散發出濃厚的鄉土氣息外,更有口語化的方言語法,讓人感受文中角色鮮活,躍然於紙上。

第六課

一、單選題 ( C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釃」酒臨江/「儷」白妃青 (B)扣「舷」而歌/「泫」然欲泣 (C) 山川相「繆」/「寥」若晨星 (D)漁樵江「渚」/環「堵」蕭然 (A)ㄙ/ㄌㄧ ˋ (B)ㄒㄧㄢ ˊ/ㄒㄩㄢ ˋ。泫然欲泣:流淚而將哭泣的樣子 (C)皆音ㄌㄧㄠ ˊ。寥若晨星: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形容數 量稀少 (D)ㄓㄨ ˇ/ㄉㄨ ˇ。環堵蕭然:家中除了四面圍繞的土牆,別無他物。形容居室簡陋,十分貧窮。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 B )2. 下列文句,字形完全正確的是: (A)他稟性聰慧,遇事條分屢析,對於世事觀察得極為透澈 (B)縱有曠世無匹之才,卻不 為世用,令他深有匏瓜空懸之慨 (C)為了達成目標,他全力以赴,即便磬其所有,也在所不惜 (D)夜深時分,人弦俱寂, 愀然無聲之時,最適於冥想沉思 (A)條分「屢」析縷 (B)匏瓜空懸: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後用以比喻有才 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C)「磬」其所有罄 (D)「愀」然無聲悄。 ( C )3. 請就下文文意,判斷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 甲、美惡之辨戰於中 乙、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 丙、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丁、而去取之擇交乎前 戊、人之所欲無窮 是謂求禍而辭福。 (節錄自蘇軾〈超然臺記〉) (A)甲丁丙戊乙 (B)乙丙戊甲丁 (C)戊乙甲丁丙 (D)戊丙甲丁乙 首句「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為一般人求福辭禍的認定。「而」為連接詞,故(乙)(丁)需分別置於(戊)(甲)之後。(戊)(乙)為對常人欲望 的討論、(甲)(丁)為對常人美惡擇取的陳述,兩兩為一組。因人有欲望,方有對美惡的擇取,故先 (戊)(乙)而後(甲)(丁)。末句是以「求 禍而辭福」作結,可知其追求的結果不佳,故其前句宜接(丙)。故答案選(C)。 題幹語譯:一般人想要追求幸福、避開災禍的原因,是因為幸福可以使人歡樂、災禍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可是能夠用來滿 足我們慾望的物質卻很有限。分辨好和壞的考慮在內心裡交戰,取捨的 抉擇在眼前紛亂錯雜地出現。然而世間可樂的事往往很少,而 可悲的事常常卻很多,這就是求禍而避福。 ( A )4. 〈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何為其然也?』」下列文句,不屬於洞簫客所言其簫聲悲淒的原由是: (A)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B)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D)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A)此為蘇軾飲酒樂甚,扣舷所歌之詞,並非洞簫客所言其悲淒的原因。 ( A )5.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此段文字旨在說明: (A)物之 盈缺變化,全在觀者之心 (B)月有陰晴圓缺,如人自有窮達 (C)天地永恆無盡,生命倏忽即逝 (D)自其變者而觀,物我 皆有盡頭,殊無分別 題幹旨在說明「觀看角度」的不同,會影響到人對於事物解讀的觀點。物之盈缺變化,全在觀者用什麼角度去看待,以(A)選項最接 近。(B)(C)討論人有窮達之際遇或生命的短暫倏忽,並非題幹主要討論內容,主要應是如何用通達的觀點看待生命的變動 (D)應是自其 「不變」而觀之,物我皆為無盡,殊無分別。 ( D )6. 承上題,老師請同學舉例說明「變」與「不變」的哲理,以及自處之道,下列說明最貼切的是:  (A)甲生:見異思遷是 「變」,莫忘初衷是「不變」,所以應該要堅持初心 (B)乙生:親友分離是「變」,有得有失是「不變」,所以應努力珍 惜所有 (C)丙生:個體渺小是「變」,宇宙廣大是「不變」,所以應謙遜面對自然 (D)丁生:物有生死是「變」,生命循 環是「不變」,所以應坦然面對死亡 〈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乃是以更高的視角看待宇宙生命中的短暫變化,學習超越一己得失的自處之道 (A)「見異思遷」 與「莫忘初衷」並未有「小」與「大」的視角變化,且題幹文字亦非闡述「堅持初心」之旨 (B)「親友分離」與「有得有失」皆為生

(5)

命中變動的現象,未藉視角轉換闡述自處之道 (C)「個體渺小」與「宇宙廣大」為形體上的對比,並非「變」與「不變」之現象,且 「謙遜面對自然」也非題幹文字所闡述之哲理 (D)「物有生死」與「生命循環」分別從「小」與「大」、「個體」與「群體」的視角 來看,故一物之消逝仍不妨礙自然之無盡循環。 ( C )7. 關於〈赤壁賦〉中甲~丁四句寫景文句,依時間先後敘寫,呈現了作者視角的高(仰視)、低(俯視)變化。下列圖表依 甲~丁的先後,正確呈現出作者視角變化的是: 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乙、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丙、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丁、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A)      (B)  (C)      (D)  (甲)為平視(略俯);(乙)為仰視;(丙)為平視(略仰);(丁)為平視(略仰)。 ( C )8. 〈赤壁賦〉中,多有藉具體物象以闡述抽象情感與哲思之處。下列關於「具體物象」與「抽象情理」的闡述,最恰當的是: 具體物象 抽象情理 (A)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遭貶而悲,不知身歸何處 (B)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舉酒屬客,抒發自適之情 (C) 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清風明月,得者便是主人 (D)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人生苦短,須得節制享樂 (A)「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暗指時間之遞嬗。此段文字寫泛舟之樂,並未抒發遭貶而悲之情 (B)「釃酒臨江,橫槊賦 詩」為作者藉客之口想像曹操於赤壁戰前之意氣風發,而引出生命短暫之悲嘆。並非作者舉酒屬客,抒發自適之情 (D)「肴核既盡, 杯盤狼藉」寫出面對人生有盡坦然開悟後的自適之情,並未闡述「節制享樂」之理。 ( B )9. 「水」、「月」為〈赤壁賦〉一文貫穿首尾的重要意象。下列〈赤壁賦〉中與「水」、「月」相關之文句,說明正確的是:  (A)「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乃是引用古籍篇章,抒發遊子思鄉之情 (B)「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 天一方」乃是借眼前之景,發吟詠之句,卻引發洞簫客之愁思 (C)「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借古人詩句抒浮雲蔽日之憂, 顯示貶謫時仍不忘君 (D)「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以月之盈虛有時,闡述人生得失無常之理 (A)作者藉眼前之景,吟詠《詩經.陳風.月出》篇,抒發秋夜泛舟之感,且〈月出〉一篇,僅抒發懷人之情,並未寄託遊子思鄉之感 (B)「美人」與〈月出〉篇的「佼人」隱隱相應,因求而不得而引發洞簫客的愁思 (C)作者藉客之口詠曹操〈短歌行〉,旨在點出赤 壁之戰的場景,曹操臨江賦「月明星稀」之詩的雄邁 (D)表示明月看似盈虛有時,實則本體卻不曾改變,可以更開闊的觀點,看待生 命中的無常變化。 ( B )10. 閱讀以下作品,對照〈赤壁賦〉的文句,理解正確的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臨江仙〉) (A)「滾滾長江東逝水」與「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皆借「水」闡述歷史不斷更迭變化的懷古之思  (B)「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與「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皆以自然之景物,闡論恆常不變之哲理 (C)「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 秋月春風」與「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皆通過漁樵形象,傳達「出世、不爭」的人生觀 (D)「一壺濁酒 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與「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皆抒發看破成敗、達觀自適之情 (A)「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是指江水不斷流逝,但江的本體實未曾消逝。變的只是「現象」,而非「本體」,是哲理的闡發,並非 懷古之思的抒發 (C)「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二句乃是通過漁樵生活抒發個體微渺、功業無成之悲,並未傳達「出世、 不爭」的人生觀 (D)「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乃是蘇軾抒發月夜泛舟之樂。此句之前尚未有對人生苦短、是非成敗的 討論,故並未抒發看破成敗、達觀自適之情。 題幹語譯:江水悠悠東流而去,多少英雄豪傑隨著時光消逝。人事的是非成敗轉眼成空,只有青山常在,夕陽常紅。江上白髮漁翁 與 樵夫,早已習慣於秋月春風四時的變化、人事的變遷。既然有緣歡喜相逢,痛快的暢飲一壺濁酒,古往今來紛紛擾擾的諸多往事,都

(6)

成為閒話家常的言談材料。 ( C )11. 關於「賦」的文體特徵與發展,說明正確的是: (A)淵源於《詩經》,取法於《楚辭》,盛行於先秦,而衰亡於明清 (B) 兩漢之賦簡麗、魏晉之賦宏博,反映出兩個時代相異的文學審美觀 (C)宋代受古文運動影響,賦之創作有偏向散文化趨勢, 故有散賦之稱 (D)介於詩、文之間,魏晉之賦為求敘事流暢、說理明確,並不重視俳偶押韻 (A)「賦」盛行於兩漢,且於明清仍繼續發展,雖衰但未亡 (B)兩漢之賦體製宏博,有「大賦」之稱;魏晉之賦篇幅較為短小,抒情 多於鋪陳,講求駢對,有「駢賦」之名 (D)「賦」介於詩、文之間,故需押韻,而魏晉之賦尚對偶,故有「駢賦」之稱。 ( C )12. 〈赤壁賦〉中,有實寫眼前景致之文,亦有藉想像以抒發懷抱之筆。下列文句屬於後者的是:  (A)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B)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C)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D)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 (A)(B)為蘇軾實寫泛舟時所見之景致 (C)無實寫景色,而是抒發泛舟遊樂時,超然愉悅之感受 (D)為蘇軾藉洞簫客之口,描述眼前所 見赤壁之景。

C

) 13.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

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關於此段文字的寫作手法,依序應為: (A)以物象為比喻以人情為比喻狀寫洞簫聲音以畫面

傳達感受 (B)以畫面傳達感受狀寫洞簫聲音以物象為比喻以人情為比喻 (C)狀寫洞簫聲音以人情為比喻以物象為

比喻以畫面傳達感受 (D)以人情為比喻狀寫洞簫聲音以畫面傳達感受以物象為比喻

(C)「其聲嗚嗚然」為狀聲詞,故先為「狀寫洞簫聲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以人情喻簫聲,故繼之「以人情為比喻」;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為用具體物象(絲縷)寫洞簫聲之細長不絕,故接「以物象為比喻」;「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則 是透過具體畫面的摹寫,傳達洞簫聲帶給聽者撼動人心的感動,故為「以畫面傳達感受」。 ( D )14. 〈赤壁賦〉融合宋人記遊文學與說理文章的特點,融記事、抒情、寫景、議論為一爐。下列對於此四種筆法的舉例及說明, 正確的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為「記事」之筆,點明此遊乃在七月十五月圓之時,良辰美景,洵為至樂 (B)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為「抒情」之筆,抒發作者乍聞洞簫樂聲的悲愴感受 (C)「漁樵於江渚之上, 侶魚蝦而友麋鹿」為「寫景」之筆,如實刻劃赤壁之自然美景與漁樵生活之自在愜意 (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 子之所共適」為「議論」之筆,論述人生縱有得失榮辱,卻可在當下與自然的互動中,感受生命的快樂 (A)「七月既望」為農曆七月十六日 (B)此為「記事」之筆,作者以狀聲詞刻劃客吹洞簫之聲,並未抒發自身聆聽時的感受 (C)此為 「抒情」之筆,洞簫客想像與作者同為平凡渺小的人物,對比歷史之傑出英 雄,抒發「生命渺小而短暫」的悲緒,並非刻劃眼前自然 之景,亦非歌詠漁樵生活的愜意。 二、多選題 ( BC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縱一葦之所「如」/「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B)舉酒「屬」客/舉匏 樽以相「屬」 (C)「扣」舷而歌之/「扣」槃而得其聲 (D)「方」其破荊州/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 (E) 「固」一世之雄也/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 (A)往/假若。《論語.述而》 (B)皆為「勸請之意」 (C)皆「敲擊」之意。後者出自蘇軾〈日喻〉 (D)當/始、才。方苞〈左忠毅 公逸事〉 (E)的確、確實/本來。蒲松齡〈勞山道士〉。 ( CD )2.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運用正確的是: (A)祖母自幼撫養他成人,如今他已能「遺世獨立」自力更生,努力回報親恩 (B)週年慶期間,百貨公司人潮「不絕如縷」,許多專櫃都創下驚人的業績 (C)長河浩浩蕩蕩,遠山「鬱乎蒼蒼」,如此雄 渾的自然美景,令人讚嘆 (D)教室裡的同學們「正襟危坐」、鴉雀無聲,正等待老師公布段考成績 (E)杜甫雖然面對家國 離亂,卻仍能「橫槊賦詩」,記述時代的顛沛流離 (A)遺世獨立:遠離塵世,超然特立。故不適合,宜改為「獨立自主」 (B)不絕如縷:於〈赤壁賦〉一文中是指聲音細微悠長,如絲 線般不斷絕。故不適合,宜改為「絡繹不絕」 (E)「橫槊賦詩」為橫執長矛吟詩,有能文能武,意氣自得之意。故不適合,宜改為 「賦詩言志」 ( ACE )3. 〈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表現出詠嘆自然的感受,下列詩歌亦表 現出相同感受的是: (A)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C)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D)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 先聞 (E)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A)表現出詩人在大自然中所領會的真意妙趣。陶淵明〈飲酒〉之五。語譯:傍晚時分的山嵐與夕陽特別美麗,成群的鳥兒亦結伴歸來。 在這自然中自有真淳的意趣,想要形容卻只能領會而不可言傳 (B)抒發懷人的相思之情。張九齡〈望月懷遠〉。語譯:茫茫的海上升 起一輪明月,各在天涯的我們,各自在天的一角共同欣賞著。有情之人都怨懟漫漫長夜,整個晚上都在苦苦地思念彼此 (C)陳述在自 然中遠離塵囂、悠然自適的感受。李白〈獨坐敬亭山〉。語譯:那一群群的飛鳥都已經振翅高飛,不知去向了。天際僅剩的一片浮雲 也十分悠哉地往遠方飄去。在這種時候,能和我靜靜對望而都不互相覺得厭煩的,也只有這座敬亭山了 (D)寫流落異鄉時的羈旅之情 和思歸之心。劉禹錫〈秋風引〉。語譯:不知從哪裡吹來了秋風,在蕭蕭的風中送走了雁群。清晨時分,秋風吹動庭前的樹木,獨自 客居異鄉的我,最先聽見了這悲傷的秋聲 (E)詩中表現出對自然美景所領會到的愉悅感受。邵雍〈清夜吟〉。語譯:當月亮走到天中 央,風吹著水面時,所領會到清幽與純淨的意趣,應是很少人能夠體會的。 ( CD )4. 文章中運用「對比」的技巧,往往能使思想情感表現得更加深刻鮮明。下列關於〈赤壁賦〉中對比手法的說明,正確的是:

(7)

 (A)「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通過個體渺小與天地廣大的對比,呈現出生命短促之悲嘆 (B)「舞幽壑之潛蛟,泣 孤舟之嫠婦」借由潛蛟與嫠婦之對比,說明二者音樂感受的深淺差異 (C)「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乃是藉由自然 無窮恆久,對比生命之短暫,以興發無常之情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歷史英雄往昔的得意,對比今日均已 消逝,感嘆世事消長盛衰 (E)「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以水月流逝盈虛的變化,對比山川 的不變,闡述達觀自適的哲思 (A)呈現作者秋夜泛舟自在無拘束之樂,並未抒發生命短促之悲嘆 (B)旨在說明音樂感人之深,並未對比人與物對音樂感受深淺的差 異 (E)藉水月的變與不變說明變的只是「現象」,而非「本體」,藉以闡述達觀自適的哲理,並未與山川的不變進行對比。 ( AE )5. 下列對聯,所歌詠者為蘇軾的是: (A)泥上偶然留指爪/故鄉無此好湖山 (B)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 影不孤 (C)兵甲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臺 (D)以忠愛為心,國步多艱,匡時句出驚風雨/為 生民請命,痌瘝在抱,警世詩成泣鬼神 (E)明月皓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欲唱大江東去/春風睡正美,迢遞珠崖瓊島,更誰憐孤 鶴南飛 (A)詠蘇軾。由「泥上偶然留指爪」可知。上聯取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下聯取自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B)詠歐 陽脩。由「醉鄉」、「山行六七里」可知。〈瑯琊山醉翁亭聯〉 (C)詠范仲淹。由「兵甲富於胸中」(范仲淹曾經略陝西,守邊數年, 西夏人稱道:「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憂樂關乎天下」可知,因范仲淹〈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一句。〈范文正公祠聯〉 (D)詠杜甫。由「匡時句」、「痌瘝在抱」可判斷為社會寫實詩人杜甫。龔依群〈鞏縣杜甫墓對 聯〉 (E)詠蘇軾。由「鐵板銅琶」、「大江東去」、「珠島」、「瓊崖」(意指海南島)可知。〈黃州蘇東坡祠聯〉。 ( ACD)6. 閱讀下列兩則關於蘇軾的評論,內容說明正確的是: 甲 器識之閎偉,議論之卓犖,文章之雄雋,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為之主,而以邁往之氣輔之。……至於禍 患之來,節義足以固其有守,皆志與氣所為也。 (節錄自《宋史.蘇軾傳》) 乙 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 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節錄自林語堂《蘇東坡傳》) (A)甲文評論中的「禍患」,可能是指蘇軾遇「烏臺詩案」而遭貶一事 (B)甲文評論認為蘇軾在文學與政治上的成就,皆 來自於挫折之歷練 (C)乙文評論主張蘇軾的特別之處,在於其作品流露出智慧與幽默感 (D)二則評論皆肯定蘇軾的性格, 並認為其性格是綜合了不同的優點 (E)二則評論皆肯定蘇軾在文學上的成就外,於政治上亦卓越並有所成 (B)甲文評論未提及挫折之歷練,而是肯定蘇軾在政治與文學上的成就,皆得力於其內在之「志」與「氣」 (D)甲文評論肯定蘇軾性 格具有「特立之志」與「邁往之氣」之優點;乙文評論則肯定蘇軾具有幽默感與天真的心靈 (E)乙文評論並未提及蘇軾政治方面的成 就。 甲文語譯:他的才能氣度弘大,議論卓絕超群,文章雄渾俊爽,政事精明能幹,四方面都以堅定的意志為主,而以過人的氣勢為輔。 ……至於災禍到來時,他的節義足以堅守他的品德,這都是志和氣的作用。 ( AD )7. 閱讀下文,關於此文內容或寫作手法,說明正確的是: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 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節錄自蘇軾〈後赤壁賦〉) (A)「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同時運用視覺與聽覺感受,摹寫山川之壯闊 (B)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可知此文與〈前 赤壁賦〉撰文之時序皆屬秋夜 (C)「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抒發日月永恆,而江山易變之感 (D)「踞虎豹, 登虬龍」藉譬喻以呈現山勢之險和作者冒險攀登的精神 (E)文中以主客對答的形式,敘寫自然景致之壯美,以及不能盡 遊的遺憾 (B)「水落石出」為冬景之描寫,可知此文之寫作時間為冬季 (C)「日月」意指時間;「幾何」謂「多少」。此二句意指才過了不久 的時間,原來的地景風貌已變化甚大 (E)文中未運用主客對答的形式,單純由作者主觀敘寫所見所感。亦未描寫「不能盡遊」的遺憾。

題幹語譯:江水發出聲響,沖刷著高峻陡峭的崖岸;山很高,月亮就顯得小了;水位降低,藏在水裡的礁石就露出來了。

跟上次遊覽的時間相隔沒有多久,江山景色卻再也認不出來了。我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雜草;蹲在

虎豹形狀的怪石上,爬上形如虬龍般的古樹,攀登猛禽巢居的懸崖,俯視河神居住的深宮。可惜兩位朋友都沒能一起跟隨上

來!

第七課

一、單選題 ( D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恫」嚇/「痌」瘝 (B)「噤」聲/連「襟」 (C)味「蕾」/「擂」 鼓 (D)「齷」齪/優「渥」 (A)ㄉㄨㄥ ˋ/ㄊㄨㄥ。痌瘝,人民的疾苦。瘝,音ㄍㄨㄢ (B)ㄐㄧㄣ ˋ/ㄐㄧㄣ。連襟,姐妹的丈夫彼此互稱 (C)ㄌㄟ ˇ/ㄌㄟ ˊ。擂 鼓,用力擊鼓 (D)皆音ㄨㄛ ˋ。優渥:優厚、豐厚。

(8)

( B )2. 下列文句,字形完全正確的是: (A)即便處在困扼之中,他仍不顧自身處境,以鏗鏘之詞提出諫言 (B)面對繁瑣細節,他 不厭其煩地一一檢視,誓要完成此嘔心瀝血之作 (C)與敵軍拉距對峙許久,軍民雖感處境窘迫,仍竭力抵禦,毫不放棄 (D)醫師從他的咽喉括抹取樣,並詳細詢問病史,終於確認了病灶所在 (A)困「扼」厄或阨 (C)拉「距」鋸 (D)「括」抹刮。 ( D )3. 〈扼口〉一文中,作者精於描述身體的生理特徵,也能從生理描寫推展對人生現象的觀察。下列文句,呈現出後者的描述 是: (A)懸壅垂,小小的葡萄,彷彿有只彈簧裝置其內,在呼吸與吞食間精巧升降 (B)筆燈往上照,這是顎,口腔的天花 板,紅潤的天幕 (C)扁桃腺,口腔世界的保全系統,以化膿與腫大,暗示感染的劫數 (D)當牙色偏黃轉而黯淡,我知道這 是關於尼古丁的深陷、癮的無可自拔 (A)(B)(C)皆運用譬喻,描述身體的生理特徵 (D)作者從患者牙色的生理特徵,推展至患者有嚴重「煙癮」的人生現象觀察。 ( D )4. 〈扼口〉:「舌上布滿眾多乳突,味蕾萬千,酸甜苦鹹於此共榮。生命的滋味。讚美與咒詛都來自同條舌根,禍端與祝福 於此共載,善緣與惡緣從此締結,這是口腔裡最聖潔也最邪惡的一塊肌肉。這裡,有人的挑剔和憎愛,有人的饕餮和品鑑, 華麗又齷齪。」關於此段文意,說明恰當的是: (A)舌頭慣於貪戀美味,因而時常招致禍端 (B)舌上布滿眾多乳突,外觀 華麗而又齷齪 (C)舌能品嚐眾多滋味,故能締結許多善緣 (D)舌能咒詛亦能讚美,呈現出人性之善與惡 (A)引文中的「禍端與祝福於此共載」,意為舌能讚美或咒詛,為人引來禍端或祝福,與貪戀美味並無直接關係 (B)「華麗又齷齪」 意為舌能發出靈巧之言論,亦能發出傷人之言,並非形容舌之外觀 (C)舌能締結善緣是因為能讚美與祝福他人,與品嚐眾多滋味無關 (D)從「這是口腔裡最聖潔也是最邪惡的一塊肌肉」可知,舌之「聖潔」是因能讚美與祝福;舌之「邪惡」,是因能咒詛並開啟禍端。 「聖潔」、「邪惡」不僅是對於舌的功能作評斷,也是作者對於人性善惡的評斷。 ( B )5. 〈扼口〉:「即使成年,仍厭惡任何器物伸入我的口腔,特別是壓舌板。那鎮壓舌尖的,總顯得暴力,因為舌尖上有憤怒、 論斷,也有一支民族的語系。」關於此段文句,下列並非作者所厭惡的事物: (A)伸入口腔的壓舌板 (B)舌尖上的憤怒論 斷 (C)對言論的鎮壓禁絕 (D)民族語系的消滅 (A)從「即使成年,仍厭惡任何器物伸入我的口腔,特別是壓舌板」,可知「壓舌板」為作者厭惡的事物之一 (B)作者心理上所厭惡 的,是鎮壓「舌端上種種的發洩、止不住的發言」之行為,並非厭惡「舌尖上的憤怒論斷」 (C)作者從有形的壓舌板,討論到「那鎮 壓舌尖的,總顯得暴力」,暗示「對言語的鎮壓禁絕」,亦為「暴力」之舉 (D)從「那鎮壓舌尖的,總顯得暴力……舌尖上有…… 一支民族的語系」,可知因政治因素而消滅民族的語系,亦是作者厭惡的事物之一。 ( C )6. 〈扼口〉:「我則感到口為人之要。氣息之口,肚腹之口,言語之口。挾喘呼,扼嘴慾,守密情。在這病毒動亂、飛沫都 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節裡,口更關鍵著一場人類瘟疫。未知的劫難。」關於此段文句,下列並非作者認為「口為人之要」的 原因: (A)氣息之口可以挾喘呼,可決定存亡 (B)肚腹之口掌控飲食儉奢,關乎欲望 (C)言語之口能守密情,扼止病毒 動亂 (D)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都能引發危機 (C)「守密情」與「病毒動亂」並無直接關係。作者認為「口為人之要」的原因之一是「言語之口能守密情,也可啣起紛爭、叼來災禍 、 吐出悲劇」。 ( A )7. 〈扼口〉:「我克制脣舌,收闔情緒,在道德與典章間,也在實情與信賴間。」此段文字說明作者在行醫經驗中所面臨的 難題是: (A)醫病關係中,如實告知病情與顧及病患或家屬情緒的衝突 (B)健保制度下,醫療經費的限制與顧及醫療品質 之間的矛盾 (C)醫療過程中,病患及家屬的無理取鬧與堅持醫師專業的困難 (D)現行體制下,醫生與護理人員超時工作與 人力短缺的窘境 此段文字中的「道德」意指替病患或家屬設想,不忍心告知病情真相後有人受苦或引起紛爭;「典章」意指醫師需遵守的職業規範, 病情應如實告知病患,病史應完整記錄在病歷中,這兩者可能有衝突;「實情」則指病情和疾病背後的真相;「信賴」則意為家屬與 病患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然在醫療行為中,病情或病史的隱諱或披露,都可能破壞彼此的信任關係,故選(A)。 ( B )8. 黃信恩〈膚術─誌膚〉:「皮膚儼然是支大軍,在生理上扮演保護、調節、知覺等功用。特別是杜絕病菌、防止水分散失 等保護功能。」文中作者以「大軍」來比喻皮膚對於身體防護的生理功用。下列文句,亦使用此方式說明身體部位之「生 理功用」的是: (A)懸壅垂過後是咽喉,肅穆地扼守口腔最深層 (B)扁桃腺,口腔世界的保全系統,以化膿與腫大,暗示 感染的劫數 (C)這是懸壅垂,小小的葡萄,彷彿有只彈簧裝置其內,在呼吸與吞食間精巧升降 (D)臼齒、犬齒、門齒、智 齒,或蛀、或闕漏、或結石、或牙斑,齒縫間盡是一則則衛生隱喻 (A)未使用比喻 (B)以「保全系統」比喻說明扁桃腺的生理功用 (C)「葡萄」、「彈簧」皆是形容懸壅垂的生理特徵,並非具生理上 的功用 (D)說明透過牙齒的狀況,可以了解患者的生活衛生情況,未以此說明牙齒的生理功用。 ( D )9. 黃信恩曾說:「散文是生活的不斷開挖。即使面對類似的主題,也可以用不同角度去感悟,並自生活經驗中不斷地開鑿, 找到更深刻的體悟,創作就是一場生命的探索。」關於此段文句,文意詮釋最接近的是: (A)文學創作應該要勇於嘗試不 同的主題 (B)從不同角度進行創作能讓生活更豐富 (C)探索未知的生活才能使創作更具新意 (D)創作的養分來自於生活 中的感悟與探索 (D)由「散文是生活的不斷開挖」、「自生活經驗中不斷地開鑿」可知,作者認為創作的養分來自於生活中的感悟與探索。 ( C )10. 關於〈扼口〉一文的主旨,說明恰當的是: (A)作者透過自身罹病的經驗,同理面對疾病的艱難與痛苦 (B)「扼口」意為

(9)

守住嘴巴,旨在陳述不能自由發言的困境 (C)文中多取材自第一線的經驗,並呈現出對生命艱難的反思 (D)文中以「嘴巴 張開」、「嘴巴閉上」反覆出現,暗指人性反覆無常 (A)以「醫生」的角度,陳述他接觸病人口腔的各種經驗,進而反思醫病關係與生命中的艱難 (B)此文並非旨在陳述不能自由發言的 困境,而是透過行醫經驗反思醫病關係與生命中的艱難 (D)文中「張口」、「閉口」反覆出現,除了以作者頻繁面對張口、閉口的日 常處境為貫串,亦彰顯出文章以「口」為敘述主體,並展現出與「口」相關事件的主旨,並非暗指人性反覆無常。 二、多選題 ( AD )1. 下列各組「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前後相同的是: (A)簡明「ㄜ ˋ」要/令人「ㄜ ˋ」腕 (B)「ㄧㄢ」喉採檢/「ㄧ ㄢ」ㄧㄢ一息 (C)「ㄉㄧ ˋ」造佳績/瓜熟「ㄉ一 ˋ」落 (D)「ㄎㄨㄟ ˋ」爛之口/「ㄎㄨㄟ ˋ」不成軍 (E)言語寒「ㄒㄩ ㄢ」/「ㄒㄩㄢ」賓奪主 (A)均為「扼」。扼腕:用手握腕。表示內心嘆息、惋惜、失意或憤怒等不平情緒 (B)咽/奄 (C)締/蒂 (D)均為「潰」 (E)暄/ 喧。喧賓奪主:聲勢強大的賓客,占了主人的地位。或比喻外來的、次要的事物占據或勝過原有主要事物的地位。 ( BCE )2. 〈扼口〉:「懸壅垂過後是咽喉,肅穆地扼守口腔最深層。不容干犯,不允嬉鬧。」此段文字中,作者從咽喉生理的抗拒, 寫到病患心理的抗拒。下列能呼應「抗拒」反應的文句是: (A)在這病毒動亂、飛沫都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節裡,口更關鍵 著一場人類瘟疫 (B)他們鮮少合作,或許在被綁、被制伏之後,只能視口為最後防線 (C)或許人老了都要守住口,拒插管 是最後的防線、最後力薄的抵禦,即使隱含了放棄 (D)這方寸大的腔室、幾句舌尖話語,竟可啣起紛爭、叼來災禍、吐出 悲劇 (E)總會有些口腔特別窄小,讓我無意間想起。暗去的視野,隱現的構造,似乎都有著堅持 (A)說明「口」易被病毒入侵或散播病毒,為人帶來災禍,並未討論「口」的生理與心理抗拒 (B)描寫孩童就診時,拒絕張口的抗拒 心理 (C)由「守住口」、「最後的防線」、「力薄的抵禦」可知 (D)說明對「口」的體察,從「紛爭、災禍、悲劇」中看到的是無 奈與惋惜,並未討論「口」的生理與心理抗拒 (E)說明患者堅不張口,各有理由。由句中的「堅持」呼應題幹文句「不容干犯,不允 嬉鬧」的抗拒心理。 ( BCD )3. 〈扼口〉一文中,作者除了描述行醫所見,亦能擬想或同理病患面對疾病時的心理感受。下列文句,可以呈現出作者對於 病患心理的擬想或同理的是: (A)口腔,這異色而迷亂的天地,唾液於此漫流,食渣於此肥沃,微生物於此繁衍,細菌、 真菌,甚或浮游生物,各自伸張生存野心 (B)他緩緩吐出幾句話後,嘴巴閉上。沉默。與我對望。彷彿閉口以後,腥臭可 以緊緊密封,情緒可以靜靜消化 (C)看著孩子被哄、被騙,才勉強張了小口,我能理解,因為我也曾是那哭鬧抗拒的孩子 (D)阿嬤始終不知道自己的病,也未曾索問,或許她倦了,疲乏了,痛慣了 (E)在兒科受訓那陣子,我看過孩子一張又一張 的嘴,有人舌頭紅腫,狀似草莓,猩紅熱或川崎症的線索 (A)僅從對口腔的觀察,具體化描述口腔世界的複雜與危機四伏,並未呈現對病患的擬想或同理 (B)由「彷彿閉口以後,腥臭可以緊 緊密封,情緒可以靜靜消化」可知,此為作者對於口腔癌病患心理的擬想 (C)從「我能理解,因為我也曾是那哭鬧抗拒的孩子」,可 以呈現作者對於看診的孩子心理的同理 (D)由「或許她倦了,疲乏了,痛慣了」可知,此為作者對於阿嬤心理的擬想 (E)為作者由 醫師的角度,客觀陳述在兒科受訓時所見的各種病狀。 ( CDE )4. 〈扼口〉一文,作者以「嘴巴張開」、「嘴巴閉上」形成寫作的脈絡。關於闡述病患「嘴巴閉上」的書寫,下列屬於作者 觀察與思考的是: (A)當上住院醫師以來,我曾幾次被要求封口、演練善意的謊言 (B)我曾閱讀過一篇報導,指出口腔內 細菌約略三百多種。原來,我們都含著一個生態,咀嚼一座不安的世界 (C)厚重紗布層層堆疊,卻難掩潰爛之口─生命 美感的要關。他緩緩吐出幾句話後,嘴巴閉上。沉默。與我對望 (D)即使勉強吃了幾口,便又吐了出來。她開始力抗美食, 與肚腹作對 (E)沒人硬生生扳開她的嘴。她扼住了自己的口,靠著面罩勉強擠壓空氣呼吸。微薄殘喘裡,扼守尊嚴與寧靜 。 留一口氣回家 (A)並未從「病患」的角度書寫「嘴巴閉上」 (B)描述口腔空間雖小卻暗藏各種可能,並未從「病患」的角度書寫「嘴巴閉上」 (C) 由「他緩緩吐出幾句話後,嘴巴閉上」可知 (D)由「她開始力抗美食」可知,作者由膽管癌末期的阿嬤「閉口」抗拒美食,書寫他對 於生命的觀察 (E)由「她扼住了自己的口」可知。 ( AE )5. 下列各文句,沒有冗詞、語病的是: (A)如果可以選擇,母親寧可自己承擔痛苦,也不願孩子承受任何病痛 (B)隨著新冠 肺炎疫情的升溫,他無時無刻時時戴著口罩,以避免病毒藉由飛沫傳染 (C)面對 H1N1 的流行,只有努力運動、均衡飲食, 就會增強免疫力 (D)醫師堅持秉持著醫療專業,面對無理取鬧的病患家屬,絲毫不妥協 (E)雖然病情沉重,但他仍意識清 楚地握著親人的手,交代最後的心願 (B)無時無刻:沒有時刻。常與否定詞連用,指時時刻刻、隨時的意思。應改為「無時無刻不戴著口罩」 (C)「只有……」後面應接 「才」 (D)「秉持著醫療專業」即可,若再加上「堅持」則會成為冗詞。(「秉」即有「堅持」之意,故無須再加上「堅持」)。 ( BCD )6. 閱讀下列文章,文意理解恰當的是: 「醫療散文」一詞最早來自焦桐〈臺灣的醫療文選.序〉,文中他指出:「醫療散文是我杜撰的名詞,它自然還不能是一種文類 (genre),權且作為一項主題學的研究。」他所謂的醫療散文乃針對醫療行為之書寫,創作者並不限定醫事人員身分。在徐媛綺〈臺 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中則主張「醫療散文」的內容應包含施予醫治、接受治療的過程,參與治療的感受。……焦桐以為,醫療散文的 語境,往往賦予了疾病某種意義,醫病寫作不僅在於賦予意義(確定疾病的內涵),也在剝除意義(消解疾病的隱語和想像)。醫療行 為一旦變成散文,就已經不是從前那件醫療行為了,它使用各種美學手段(如隱喻),和人文的、哲學的、政治、宗教、戰鬥、比較等

(10)

諸般話語變成眾人凝視的客體,可以說醫療散文是醫療話語更精準,痛苦之描寫獨樹一幟。 (A)「醫療散文」一詞在焦桐提出時,已經是臺灣散文書寫中的重要文類 (B)「醫療散文」的創作者包羅廣泛,只要涉及 醫療行為之書寫即可屬之 (C)醫師治療的過程、病患與疾病對抗的歷程,皆可成為醫療散文的書寫材料 (D)「醫療散 文」是以更精準的文學語言,表現對疾病與治療的客觀觀察 (E)醫療寫作必須如實呈現醫療的過程,並賦與疾病意義, 方具有可信度 本文節錄自《龍騰國文(三)教師用書.扼口》 (A)由「醫療散文是我杜撰的名詞,它自然還不能是一種文類(genre)」可知,焦 桐提出「醫療散文」一詞時,它並非已是臺灣散文書寫的重要文類 (B)由「他所謂的醫療散文乃針對醫療行為之書寫,創作者並不限 定醫事人員身分」可知 (C)由「在徐媛綺〈臺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中則主張『醫療散文』的內容應包含施予醫治、接受治療的過程 , 參與治療的感受」可知 (D)文中提到所謂的「美學手段」即是文學創作中的隱喻、象徵等手法,以表現出更精準的文學語言;「眾人 凝視的客體」,即是以客觀的角度觀察、思索與醫學相關疾病與治療的議題 (E)由「醫療行為一旦變成散文,就已經不是從前那件醫 療行為了」可知,醫療散文的書寫,重點並不是要「如實呈現醫療行為」,而是在探討疾病意義的同時,解構對於疾病的思考和想像 , 以另一種觀點,思索疾病對於身體的象徵意義。 ( CD )7. 承上題,文中提到「醫療行為一旦變成散文,就已經不是從前那件醫療行為了……,可以說醫療散文是醫療話語更精準, 痛苦之描寫獨樹一幟。」意為醫療散文的書寫,不僅只有醫療知識的書寫,更能描寫生命的痛苦,呈現醫師或病患內心的 感受。下列引自〈扼口〉的文句,能表現出此書寫特點的是: (A)H1N1 新型流感病毒持續橫行,我重複著繁瑣的採檢流 程。防護衣、手套、N95 口罩、帽套、護目鏡……,防備一層覆上一層 (B)環照四周,這是齒。臼齒、犬齒、門齒、智齒, 或蛀、或闕漏、或結石、或牙斑,齒縫間盡是一則則衛生隱喻 (C)我曾在愛滋寶寶身上,看見一張鵝口瘡的嘴。白霧病灶 散生口腔,開了一口疼痛的豆腐花,後來證實是被念珠菌感染。但寶寶不懂得訴說疼痛,僅能閉口拒絕食物嚥下,薄弱地 哭鬧 (D)一位口腔癌病患和我聊到,他寧可其他器官長癌,也不願口腔長癌。我望著他削去大半的臉頰,盡是皮瓣移植的 紋路。那滴著湯汁與血水的病灶,把病痛與折磨襯得鮮明 (E)氣息之口,肚腹之口,言語之口。挾喘呼,扼嘴慾,守密情。 在這病毒動亂、飛沫都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節裡,口更關鍵著一場人類瘟疫 (A)(B)(E)並未描寫生命的痛苦,呈現醫師或病患內心的感受 (C)呈現愛滋寶寶患病的痛苦,與作者對於愛滋寶寶患病疼痛的不忍 感受 (D)陳述口腔癌患者的病苦與作者見其狀的同情不忍。

第八課

一、單選題 ( B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一「晌」貪歡/糧草兵「餉」 (B)春雨「潺」潺/身體「孱」弱 (C) 驚「濤」裂岸/祝「禱」平安 (D)羽扇「綸」巾/人「倫」五常 (A)ㄕㄤ ˇ/ㄒㄧㄤ ˇ (B)均為ㄔㄢ ˊ。孱弱:瘦弱、虛弱 (C)ㄊㄠ ˊ/ㄉㄠ ˇ (D)ㄍㄨㄢ/ㄌㄨㄣ ˊ。 ( A )2. 關於李清照〈一翦梅〉的詞旨與內容對應的寫作手法,敘述正確的是: (A)藉此詞抒發作者在夫妻離別後的深切思念 (B) 上闋以梅花開落之景,呼應詞旨夫妻離別後需堅貞自守的深刻思念 (C)下闋以流水飄零之景,呼應詞旨並暗喻自己已像落 花般失去終身的依託 (D)這闋詞除以音樂寄寓詞旨,也藉一枝梅花的孤高,印證自己孤芳自賞的性格 (B)上闋以寫景(以「殘藕」、「玉簟」)、敘事,表達離別後所面臨的孤寂和期待之情 (C)下闋以抒發情感的方式,寫出無從排遣 的相思之苦 (D)詞調名(也就是「詞牌」)與詞的內容無關,僅標明演奏時所使用的詞譜。詞旨在抒發思念,並無自命清高、孤芳自 賞之意。 ( C )3. 李煜〈浪淘沙〉:「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關於這段文字所使用的意 象,分析正確的是: (A)「憑欄」就能遠眺所懷念的故國,作者藉「莫憑欄」暗示自己因懼高而壓抑對故國的愁思 (B) 「無限江山」一語,作者以「江山」表達自己對此地壯闊的山川美景無限的讚嘆 (C)「流水」、「落花」、「春去」等景, 皆是一去不復返,暗示亡失的國家難以恢復的現實 (D)「天上人間」既回顧淒苦的過往,也對應當前繁華的歡樂,凸顯作 者在時間的推移中自立自強的成果 (A)以「莫」字開頭的否定句,說明自己不是不想憑欄,而是不能憑欄。因憑欄所望的是已經淪喪的國土和易主的江山,憑欄遠望又有 什麼用呢 (B)作者憑欄所見的江山景色,勾起自己對故國江山的思念,也興起無限的痛苦和悔恨  (D)敘述相反。作者眼前已無歡樂, 對比過去,有如天上與人間的差別,可以看出作者對人生感到悲哀與絕望。 ( A )4. 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關於這段文字的寫作筆法, 分析恰當的是: (A)採用倒敘手法,先寫夢醒後寫夢中,對比出自己的悲情 (B)藉潺潺的雨聲,指出梅雨季節將近,亦反 映出國君對農民耕種時節的關心 (C)藉由聽覺與觸覺落筆,描述在氣溫劇烈的變化下,易使人心生故國情 (D)以「一晌貪 歡」總結自己對過去奢侈浮華的生活,感到無比悔恨 (B)以如淚般的春雨抒發作者亡國的淒苦 (C)夢中為主,夢醒為客。夢醒後感知到自己亡國的苦痛,藉由聽覺、觸覺的描摹,積累出 自己心中對故國的思念。與氣溫劇烈變化並無關聯 (D)作者藉此表現對過去生活的眷戀。以「貪」字自嘲,渴望在虛幻中多點「歡」, 但夢醒之後只有無盡悲涼。 ( D )5. 關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形象」,說明錯誤的是: (A)「小喬初嫁,雄姿英發」:顯現其風姿瀟灑且才

(11)

華令人傾慕 (B)「羽扇綸巾」:描述其儀容裝束上英姿煥發,呈現其為儒雅將帥 (C)「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談笑間 輕易地殲滅強敵,展現其從容指揮的神采 (D)「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呈現其壯年外貌早衰且被國君連降三級的悲苦 (D)此為蘇軾藉自己與周瑜的對比,指出周瑜破曹時年僅三十四歲,而年事漸高的自己只能懷古高歌,發出年華虛擲的悲聲。與其 壯年早衰或是被連降三級並無關聯。 ( D )6. 關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闋詞的寫作特色,說明恰當的是: (A)上闋開頭以遼闊的空間與渺遠的時間落筆,勾 勒出塞外戰場的空間感與歷史感 (B)以「亂、崩、驚、裂、千堆雪」等字寫出赤壁實景,也反映戰爭後的殘破景象 (C)描 摹周瑜的年少得志與功業顯赫,凸顯自己因對外征戰失利而連被貶謫的苦悶 (D)整闋詞首尾的場景相互呼應,並以自己 「灑酒祭月」的曠達與灑脫,收束全文 (A)作者將眼前所見黃岡赤壁的景象,比託三國赤壁古戰場,並用空間與時間的對比,襯托出人的渺小與生命的短暫。並非勾勒出塞外 戰場 (B)這些用字勾起讀者對激烈戰爭時的想像,並非反映戰爭後的殘破景象 (C)作者係因烏臺詩案而獲罪,後貶謫黃州任團練副 使,並非因對外征戰失利而被貶謫。 ( D )7. 詩詞中常運用意象以表達深刻的情意。關於下列詞句「意象」的運用,說明最適切的是: (A)「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透過「春意闌珊」呈現出春天景色衰殘的樣子,亦隱含作者的國仇家恨漸漸衰殘 (B)「羅衾不耐五更寒」,以「羅衾」的 單薄不耐寒,象徵自己成為俘虜後的生活品質,與過去的生活相差甚大 (C)「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以「雪」帶出氣 候的寒冷使江水凍結,隱含作者對世道政局的衰敗,已不抱任何希望 (D)「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以 「錦書」指出自己期望收到丈夫從遠方寄來的書信,以化解思念 (A)春景衰殘的景象隱含作者的生命力及對人生的希望逐漸衰頹。並非作者的國仇家恨漸衰之意。李煜〈浪淘沙〉 (B)以「羅衾」表 示即使是絲綢做的被子,也無法承受住內心的寒冷。亡國後被軟禁監視的「寒」,是羅衾無法抵禦的。傳達出李煜內心的壓抑與沉重 。 並非以羅衾的單薄,象徵自己被俘後的生活品質。李煜〈浪淘沙〉 (C)以「裂岸」與「捲起千堆雪」描述長江的水勢洶湧,激起如雪 似的浪花,由此體會作者站立江岸、憑弔歷史人物時的起伏心情。並非作者對世道政局的衰敗,已不抱任何希望。蘇軾〈念奴嬌.赤 壁懷古〉 (D)李清照〈一翦梅〉。 ( B )8. 依據下文,關於「作者的夢想」說明最適當的是: 譬如我想成為一名作家。 曾經每天回家固定寫個幾百字的深思和觀察,密麻的筆墨,慢慢爬出故事來,作家是獨立、個人、安靜、自由,除了 自己毫無瓶頸,天馬行空描述自我的心思,手握的筆,向內向外,觀想疾走,無論是什麼方向,它都是純粹。 也許我可以成為一名攝影師。 把玩相機的年齡很早,閱讀攝影名家的作品也從不間斷,常常獨自一人背著相機拍下各種照片,藉客觀的角落傳達內 在的情緒,接著整天整夜泡在暗房裡消磨,藉每一分每一寸的明暗層次,推演超現實的情節,來表達實現生命、充滿理想 的期待課題。 (節錄自王俠軍〈夢想360 度〉) (A)若不能創作出讓自己心滿意足的作品,作家的夢想就算破滅 (B)無論是作家或攝影師,都要在生活中逐步積累實踐夢 想的能力 (C)每個攝影師都要經歷在暗房中消磨無數時光,才有機會獲得攝影獎的肯定  (D)作家的筆與攝影師的相機, 均勾勒出自己在面對超現實情節時所遭遇的困境 (A)由「手握的筆,向內向外,觀想疾走,無論是什麼方向,它都是純粹」可知,無論任何作品,都是純粹的創作,與夢想破滅無關 (C)為了成為攝影師,作者很早便開始把玩相機,也閱讀各類攝影作品,甚至花費許多時間在暗房中累積經驗,但未提及獲得攝影獎之 事 (D)作者並非為了面對「超現實情節」的困境而創作。作者進行各種類型的創作,皆是為了實踐自己的夢想。因此作者為了成為作 家,努力利用時間創作;為了成為攝影師,花了很多時間在基本功夫的累積。換言之,面對夢想,如果不能逐步積累實踐夢想的能力 , 就很難獲得成功,故選(B)。 ( C )9. 關於下列詞作的寫作特色,說明恰當的是: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A)詞的上闋大量鋪陳秋天的景色,由遠而近的點染出濃厚的秋意 (B)「黯鄉魂,追旅思」以旅思難以排解,點出主題是 因旅行所觸發的故國之思 (C)「明月樓高休獨倚」化用多重意象,藉此讓抽象的思緒得以具體呈現 (D)詞的下闋先敘述 往事,最後再以夾敘夾議的手法呈現秋日懷鄉的主題 (A)描寫秋景的手法是「由近而遠」 (B)詞的主題是羈旅在外,因秋日所見之景而興起的思鄉之情(鄉愁),而非因旅行而觸發的故 國之思 (C)獨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樓,不免愁懷更甚,使作者不由得發出「休獨倚」的慨嘆。而上闋中的諸多的景色,也是由高樓眺望 所見,故以良宵美景勾起自己的離情之苦 (D)上闋以寫景為主,在寫景中逐步增添情感的深度。下闋則以抒情為主,最後則以情景交 融的手法,凸顯秋日懷鄉的主題。 語譯:天空飄著淡青的雲朵,大地鋪滿枯黃的落葉。秋色綿延,一直伸展到水邊;水面籠罩著一層帶有寒意蒼翠的煙霧。青山和夕陽 交相輝映;天空和江水融為一體;無情芳草到處生長,無邊無際, 綿延至比那斜陽更遠的天邊。我的心因懷念故鄉而黯然悲傷,羈旅 的愁緒總是在心頭縈繞不去。我夜夜都受思念的煎熬而難以入睡,除非是能做上個好夢,才會得到片刻的安眠。明月正照在高樓之上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 讀本文前,先試著 回答教材封面上的 提問,再請學生閱

第二語言學習架構 修訂説明 二階 LR2.1.

Achievement growth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mathematics: Findings of a two-year longitudinal study... Designing vocabulary instructio n

提供文體 結構知識 和幫助讀 者勾起已 有的知識 和經驗 提高讀者. 的敏銳力 和解決閱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學生做小測..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校本文化 文化 文化及 文化 及 及文學課程 及 文學課程 文學課程整體規畫 文學課程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中文科、常識科及圖書科協 作,以「活在資訊中」為主 題,進行本科、跨學科讀書 會,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 興趣..

中三級 中文科聆聽卷(普通話) 小三級 中文科閱讀卷 小六級 中文科聆聽卷(廣州話) (NCS版本). 小六級 中文科聆聽卷(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