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命新思維 死刑惹爭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生命新思維 死刑惹爭議"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喀報第兩百零三期 社會議題 人物 樂評 書評 影評 即時新聞 文化現象 照片故事 心情故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大事記 交大頻道 記者群 其他刊物▼ 本期熱門排行 媒體歷屆廣告 夢想配方 攝影甜點與咖啡 洪詩宸╱人物 橙色的季節 唯美「柿」界 陳思寧╱照片故事 老驥伏櫪 馬躍八方 許翔╱人物 追本溯源 探究大地之聲 劉雨婕╱人物 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 張婷芳╱人物

生命新思維

生命新思維

死刑惹爭議

死刑惹爭議

2010-03-26 記者林乃絹報導 死刑存廢的爭議多年未果,是台灣司法的一大難題。〈圖片來源/素材 天下〉 死刑存廢經過多年以來爭論未果,近日更因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拒絕簽署死刑執行令而成為新聞焦 點。一直以來,死刑制度的複雜層次缺乏嚴肅的正視,更缺乏必要的公共辯論,不但造成相關知 識和資訊缺乏,深思熟慮的政策或替代措施也無從形成。 台灣廢除死刑運動歷經三十多年,社會各界以不同的角度詮釋死刑議題,根據法務部於民國九十 九年公布的民調資料,民國九十七年發放問卷調查民意趨向,有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反對廢除死刑 ,「台灣還沒有發展出寬恕的文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柯朝欽認為文化因素是關鍵, 「因果思想的文化觀,民情直覺上認為廢除死刑有疑慮。」交通大學憲法通識教授蘇子喬也呼應 文化影響的說法。對此,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李茂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人性才是重點!與其 說文化問題,倒不如說資本主義、醫學科技的衝擊。」 關於死刑,台灣法律學界權威李茂生表達與眾不同的價值觀:「敢做、敢殺、敢當是人性最極致 的表現,別人殺人,自己也應當可以殺人,但受限於道德標準,人們不敢殺人,因此製造出法律 機制來殺人。」他說明死刑的出現來自於人性對於死亡的恐懼,因此利用合理化進行責任分散。 他對於大眾以西方廢除死刑觀念為現代國家進步的象徵感到不以為然:「基督教國家害怕死亡卻 殺人無數,從十字軍東征、白人殺害黑人等歷史就能證明。」他接著提出質疑:「動物會為了生 存而殺害同類,反觀人類,誰是為了生存而殺人?」

應報司法觀

應報司法觀

人權向前走

人權向前走

根據台灣的刑罰思維認定死刑有應報功能和一般預防功能,「對很多人而言,以命償命理所當然 ,這是一種等價補償。」柯朝欽表示社會學家涂爾幹的報復性處罰深植人心,但他隨後補充:「 台灣應學會不以殺人當做嚇阻。」說明雖然死刑達到預防意義,卻無法彌補受害人家屬的傷痛, 因為生命無法等價交換。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許維德則以功利主義的觀點剖析死刑的成效 :「就效果而言,死刑無助於社會提升,是不恰當的。」李茂生解釋人們誤用「應報」的意義: 「兇手殺人,應該是被殺的人來殺兇手,而不是由被害人家屬或國家要求加害人償命。」邏輯上 的正確與現實上的矛盾,讓死刑的應報作用無法得知正解。 廢除死刑的焦點從最初司法制度完備性的質疑,轉移到生命權的捍衛,如此脈絡能夠窺見人權觀 念變遷的趨勢,其爭議來自於我國憲法並未明文保障生命權,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吳志光於台灣

推文推文推文推文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

那些年 爸爸與芭樂的回憶那些年 爸爸與芭樂的回憶    

關余膚色 我想說的事關余膚色 我想說的事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郭穎慈郭穎慈 本期共有十九篇稿 件。頭題〈夢想配方  攝影甜點與咖啡〉 忠實刻劃一位科技新 貴勇敢出走,開設一間攝影風格咖 啡廳的歷程和堅持。 本期頭題王 本期頭題王╱╱洪詩宸洪詩宸 嗨,我是詩宸。 雖 然個子很小,但是很 好動,常常靜不下 來。 興趣是看各式 各樣的小說,和拿著相機四處拍, 四處旅行。 喜歡用相機紀錄下感 動,或值得紀念的人事物。 覺得 不論是風景還是人物,每個快門 的... 本期疾速王 本期疾速王╱╱吳建勳吳建勳 大家好,我是吳建 勳,淡水人,喜歡看 電影、聽音樂跟拍 照,嚮往無憂無慮的 生活。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Powered by

DODO v4.0

關於喀報聯絡我們

© 2007-2014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橙色的季節 唯美「柿」界 橙色的季節 唯美「柿」界 新竹九降風吹起陣陣柿香,一片澄黃映入眼 簾,那既是辛苦的結晶,也既是甜美的滋味。 人權促進會報春季號中寫道:「生命權係屬於無待明文之不成文『基本權利』。」清楚表達生命 權在我國憲法體系中最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權可受限制,但死刑是人權剝奪。」蘇子喬一語道 破人權的模糊界線,「當人們共同讓渡某些權利形成國家這個集合體時,並不包含生命權,這個 最高的國家是否該釋出一點善意?」許維德以社會契約的論述來表達個人的看法。 死刑存廢之外,相關配套措施也是不可忽視的課題,法務部在民國九十七年的民調提示「以終生 監禁不得假釋替代死刑」,贊成廢除死刑者超過五成,顯示合理的替代刑能提高民眾廢除死刑的 意願,但是,學界對於以無期徒刑不得假釋為替代刑有極端的見解,柯朝欽認為:「終生監禁至 少他還活著。」但李茂生提出反駁:「終生監禁比死刑還恐怖!」他表示將一個人終生囚禁在斗 室中,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更沒有未來,如同一具行屍走肉生活在納粹集中營,「把人關到死 ,真的會反省自己的錯誤嗎?」李茂生無法認同地說,同時也提出對替代刑的建議:「只要關個 二、三十年,當他失去能力發揮人性的殘暴和卑劣的那一面,至少在最後讓他呼吸自由的空氣。 」他說明一般刑法替代死刑就能達到預防的效果,「我們應該反省司法制度,而不是直接跳躍到 死刑。」再一次顯示台灣司法制度依舊存在值得檢討的問題。

死刑存廢

死刑存廢

爭議待抉擇

爭議待抉擇

面對死刑存廢的爭論,四個學界教授各有其觀點,「這是道德上的兩難。」蘇子喬沒有正面回應 ,而許維德以管教小孩為例表達立場:「我不是法官,我只是一個爸爸,但我從來沒有打過我的 小孩,因為暴力的效果很短暫。」柯朝欽則呼應文化概念表示:「台灣還沒發展到那種程度,不 夠文明,強求沒有用。」他認為廢除死刑是最高理想,但仍有待台灣社會共同努力。「合法的殺 人是最殘酷的!可以有死刑,但不要用國家機器殺,用個人來殺!讓支持死刑的人來執行,讓菁 英份子來執行。」李茂生堅信如果不是體驗過真正的苦痛,談死刑都是虛假的,因此他更強調: 「如果人不能殺人,國家機器也不能!」 近日再度掀起的死刑風波尚未平息,兩方立場各自表述,卻無法理出誰是誰非,在理性的對話之 後,更應該面對的是民眾「法感情」的修復問題,「死刑距離我們太遙遠,要到何種程度,人們 才能感同身受?」許維德感嘆地說。而柯朝欽也感性地發問:「為什麼不是受害者學習寬恕?而 是要求以死刑撫慰受害者?」四個專精於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分別對此議題表達個人觀點,死 刑存廢的抉擇,正考驗台灣司法與民眾的智慧。 ▲TOP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若人百億劫  不可思議時   為一切眾生  往至疲倦處   正為世間故  南無大慈悲 

A2: 「曹沖秤大象」這個故事要解 決的問題,是要怎麼知道大象有多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 學門審議會評比全部之申請案,參考書面審查 意見、申請書內容及申請人近五年的表現及主 審學術判斷,經整體交叉評比後,由審議會共

三、雇主有左列第八款情 事,其違反職業安全衛 生法、勞動檢查法、消 防法、建築法或其他相 關法令,致所聘僱之外 國 人 發 生 死 亡 事

董事長未依規定召 集,經現任董事三分之 一以上以書面提出會議 目的及召集理由請求召 集董事會議時,董事長 應自受請求之日起十日

捐贈財產清冊及證明文 件、董事名冊、戶籍謄本 及印鑑;設有監察人 者,其名冊、戶籍謄本 及印鑑、法人登記書影 本及法人印鑑、董事會 議紀錄、直接監機關同

正誤題 清單 口頭提問 攝影作品 歌唱 日記及日誌 配對 問卷 口頭訪問 美工展品 舞蹈表演 學習紀錄 多項選擇題 閱讀 說故事 電腦圖像 樂器演奏 作品選輯. 填充題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