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歲至兩歲嬰兒身心特質之發展(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一歲至兩歲嬰兒身心特質之發展(一)"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報系 教育心理學報,民 76 , 20 期; 1-16 頁

一歲至兩歲嬰兒身心特質之發展←)

動作能力之發展*

離建文

處欽銘 豫甜美美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一歲至兩歲嬰見動作能力發展的趨勢,與家庭背景對於動作能力發 展的影響,研究對象為420名健康足月嬰兒 i 分為12 、 15 、 18 、 21 及 24月組,每組妥試84名 ,男女各牢,測量工具為貝萊嬰兒動作發展量衰,採個別測量方式進行,研究結果方面,本 研究製定了各年齡組受試通過貝萊動作發展量表各項目之百分比,一般而言,妥試嬰兒於 12 個月之前已經能夠坐下與站立, 12至 15個月之間能夠單獨行走,橫走與劉走數步, 15至 18個 月之間能夠由人扶看上下縷梯,一關踩在行走板上, 18至21個月之間,能夠腳踩粉筆線走路 ,獨自上下樓梯, 21-24個月之間,能夠雙腳在行走板上走路,至於跳高、跳遠等能力較為 困難,非兩歲受試嬰兒能力所及。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妥試的年齡與身高是預測動作發展的重 要因素,智力與動作發展之間墨顯著之正相闖關係,而社經水準、家庭型態、出生序等因素 與受試嬰兒動作發展無關,中美嬰見動作發展趨勢亦很相似。 1 近年來圍內有關見童及背少年身心特質的研究很多,對於我國見童及青少年行為的了解,貢獻祖 大,惟對於嬰幼兒的研究,則如鳳毛麟角。然而嬰兒期是人生發展的最早階役,無論在身體、動作、 智能、語言及社會行為諸方面,均有極為迅速的發展,行為改變顯著,其間的發展歷程,實為日後 S 心發展的基礎,是了解我國兒童行為的最基本資料。研究嬰見身心特質之發展變化,一則可建立嬰5 期各項基本身心特貴的發展常模,再則亦可據以了解嬰見發展上的個別差異,並能及早診斷發展的指 差或遲滯現象。世界各發展國家,都已建立嬰見成長與發展的基本資料,以為研究、保育及診斷之重 考,惟獨我國由於缺乏這些基本資料,以致在大專學校發展心理學教學,嬰兒保育與診斷上,都無用 憑據,深以為苦,不得已僅能引用外國嬰見之發展資料作為參考,自覺甚不惜當,有鑑於此,丹說星 見之各項身心特賀,作有系統之橫斷式研究。 本專案研究自七十年度開始,獲國科會資助,從事出生至一歲嬰見動作能力發展之研究,內容空 括姿勢的改變,由平臥改變為直立;行動能力如翻身、坐、爬、站立與行走;手的執控能力及適應主 為等,嘗試建立各項動作能力發展的初步資料,並探討家庭背景與親于互動等因素對於我國嬰兒動閃 發展之影響,日前業已完成。 本研究目的乃銜接以上的研究,繼續對於十二個月至廿四個月嬰兒的身心特質,作有系統的研賞 ,研究內容計分為下列數項。 一、-載至南葳接見智力的發展:

以貝萊嬰見發展量表 CBayley's

Infant Scales of

Ðevelopment) 中智力量表為工具,其

臺北地區 12 、 15 、 18 、 21 及 24個月嬰兒為對象,從事要見智力發展之橫斷研究,卦別測量各年齡組望 見的語言行為、知覺能力、辨別能力、知-動協調能力、動作反應及社會反廳等,研究其發展趨勢,

(2)

2

教育心理學報 嘗試建立我國嬰見智力發展之初步資料,並進-步探討貝萊發展量表在我國適用情形,以及嬰見性別 、出生序、社經水擊、家庭型態、身高與體重等因素對於智力發展的影響。 二、一葳奎爾自覺嬰兒動作能力的發展: 以貝萊嬰見發展量表中動作量表為工具,分別觀察及測量→歲至兩歲嬰兒粗太與精細肌肉動作之 控制及發展情形,包括獨自行走、跑、跳、上下樓糖、姿勢改變、手使用工具、堆積木、握杯匙等行 為,研究其發展趨勢,並比較性別、出生序、社經水準、家庭型態間的差異。 三、捍齣屢見行為特徵輿智力及動作援農間的關保: 根據,Bayley (1 968) 之研究,聾兒在測驗情境中的行為表現與其智力及動作分數之間有顯著的 相關,本研究亦採用具萊嬰兒發展量表中之嬰見行為記錄衰,來評定嬰兒行為,並與其智力及動作分 數作相關研究,以探討其間關係。 由於篇幅有眠,本報告僅限於動作能力發展部分,智力發展部分則另撰丈發表。 動作發展是嬰兒研究的主要課題, 1933年的 Shirley 曾研究25名嬰見,制定了頭 15個月間各項 動作發展的順序,此後像 Aldrich 與 Norval (1946) 亦觀察215名出生至一歲嬰見的動作發展 情形,認為嬰兒動作能力是按照以下的順序發展,徵笑、發聲、頸部控制、手部控制、滾、坐、個個 、抓耳克、站起、扶著走、獨立及獨走, Gese I1與 Amatruda (1 967) 研究→個月至五歲嬰幼見的

動作發展情彬,包括身體動作的控制與精細肌肉的協調等,根據其研究所得,動作發展順序如下:四 週時頭部下委、頸反射、雙手緊握;十六適時頭部穩定、對稱的姿勢、雙手張開;二十八個月時能坐 、雙手在前支擇、緊鐘小方塊、耙集圓球;四十週時獨立坐、爬行、拉腫、不熟練的鐘取鬆閒;十二 個月時能扶著走、邁步、准確的捏住圓球;十八月時走路不會摔跤、安全的坐在椅子上,堆三塊積木 ;二歲時能跑、堆六塊積木:三歲能單胸站立,堆十塊積木;四歲時單胸跳躍;五歲時能變換雙胸跳 躍。 Frankenburg與Dodds (1967) 編製,丹佛發展診斷測驗,研究 1036 名出生兩週至六歲嬰幼 見的祖大與精細動作能力, Bayley (1969) 亦編製嬰見動作發展量衰,對於研究工作貢獻很大。

Bayley

(1969) 發現 2~30 個月嬰見動作能力與其智力分數的相關在 0.24~0.78 之間,在嬰 兒期動作與智力發展間雖存有若干關係,但 Lewis 與 McGurk (1972) 研究20名嬰兒,分別於 3 、 6 、 9 、 12 、 18 及 24 個月時做追院研究,發現早期動作發展無法預測後來智力的發展結果。

Bayley

(1965) 研究發現性別、出生序、地域及父母教育程度均非影響動作發展之重要因素, WiII iams 與 Scott (1953) 則發現低收入家庭嬰兒動作能力較優於高坎入家庭,容許自由發展之

家處嬰見動作能力高於嚴格管束家庭之嬰見。 在國內方向,致力於嬰幼見動作發展研究者並不很多,較早期者有許瑞雲(民56) 會研究 704 名 兩歲以下嬰見動作之發展,包括 15項動作能力,其中曾就240名 1-12 月組嬰兒進行縱貫追綜,另 500 名則進行橫斷研究,結果發現橫斷與縱貫研究結果並無明顧差異。 徐澄清等(民 67) 曾以 6 個月至 6 歲半幼兒為對象,從事學齡前兒童行為發展量表的修訂及初步 常模之建立工作,他將史丹佛發展診斷測驗修訂改編為要幼兒發展測驗,由於測驗為個別測驗,實施 不易,惜未大量採用,另徐民會修訂閱尼蘇達兒童發展量表 (Minnesota

Ch

iI

d Development

Scale)

,以問卷方式訪問母說,收集有關嬰幼兒動作發展資料,發現嬰幼兒動作發展與年俱增,然 而徐民並未直接觀察嬰幼兒。 蘇建文等(民71) 則以臺北市 504 名→個月至十三個月大嬰兒為對象,前往受試家中,觀察嬰兒 動作能力表現,包括眼睛追隨物體轉動、頭部學直、俯臥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行走、姿勢改 變、還取積木、援取葡萄乾、身邊處理、社會反醋、及語言行為等項,嘗試建立臺北地區出生至一歲 聾兒各項動作能力發展的資料,其結果發現各項動作能力的發展,均有明顯的發展趨勢,遵插了首→

(3)

一歲至兩歲嬰兒身'Û特質之發展←←一動作能力之發展

3

尾發展方向的原則,且性別、出生序、社盤水車、父母教育程度均非重要預測賽項,家庭環境中提供 玩具,卸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李鐘祥(民 71) 則以縱貫法研究臺北市中山區 244 名聾兒,連續追臆五年,其結果與讀斷研究結 果均極為相蝕。 一、研究曼 iit H 取樣的標車 1;法 本研究受試為420名 12個月至z4個月大的嬰兒,共分為 12 、 15 、 18 、 21 及24個月五個年齡組,每 組84 名。受試資料,取自畫大醫曉、省立護專婦幼中心、臺北市立婦幼醫臨之新生見出生登記資料, 以及畫北市大安、古亭、按中、雙閩、龍山、永和及景美等區衛生所之嬰兒登記資料,受試的選擇是 按照嬰見的實際年齡、家庭社經水車、以及性別等標車來進行的。由於幼小嬰見的身心發展速度非常 迅速,故本研究12與15個月組受試之實際年齡、與其出生日期前後各不超過四天為限 '18 、 21 及z4月 組則與其出生日期前後各;不超過一星期為限。受試之家庭社經水準'則根攘父親的教育程度分為上、 中、下三層,父頭大專畢業者厲於上層社經水準'父親高中畢業者為中層社盤水準'父觀園中以下畢 業者為下層社經水準。依此標單每年齡組選取上、中、下社經水車男女受試各14名,共計每年齡組84 名,樣本人數分佈情形請詳見表→。

性越

男 女 k- 上 中

上 中

計 聾-各年齡曼曾分偏要

12

15

18

月 月 月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84

84

84

21

24

l日L 月 月 計

14

14

70

14

14

70

14

14

70

14

14

70

14

14

70

14

14

70

84

84

420

選擇受試的過程分成錢個步驟,首先由師大出兵公文徵得上述醫攝衛生機橋之同意,由其嬰兒登 記簿中,按取樣樣章,選出順產與足月之健康墮見及家長資料,再以書信三方式,說現本研究的目的, 測驗項目及所需時間,並期望家長的合作等,在書信發出-週之後,再打電話鎮東家長同意。 二、測蟑 z 具 本研究所探用之測量工具有三,→為貝萊嬰兒發展量表;一為母觀教養態度問卷,現分別說咧於

下:

(4)

、 4 、

教主心理學報

貝萊嬰鬼發展量表為南茜貝萊 (Nancy

Bayley

,

1969) 所編製'測驗分為心理量表 (men~

tal

scale) 、動作量表 (motor scale) 及嬰見行為記錄表 (the

infant behavior record)

三部分,心理與動作量表之測驗項目大多由其早期發展之量表而來,如 The

California

First-Year Mental Scale (Bayley

,

1933)

'The California Infant Scale of Motor

Development (Bayley

,

1936) 及 The

California Preschool Mental Scale

(J

appa

,

1934) 等,目前的 1969年版本,則是以 1262個嬰見為標車化樣本,年齡範園為 2-30個月,六個月以 前每→個月一組,六個月至十二個月之間則每隔兩個月為→組, 12個月至24個月之間則每隔三個月為 一組,分別建立各年齡組之常模。

本研究所採用之動作量表共有81 題,測驗內容是測量嬰見對自己身體各部分的控制能力,大肌肉

的竭調,手與手指的操作能力,受試每通過-題,使得到一分,原始分數亦同樣的可轉換為標準分數 叭是為動作發展指數 (Poycho-motor

Development lndex PD

I)

叫母親育見態度問卷 為求了解嬰兒的家庭環境與母蠶的育兒態度對於嬰見心理與動作能力發展的影響,本研究小組參 考已有之頭子關係問卷,自行編製-種母親育兒態度問卷,內容包括母親對嬰見之語言反應?鼓勵、 教導、提供玩具、惦念、限制、處罰、營養、衛生與安全、以及母親與兒閉的親密關係等十項,每項 各有五題,均為五等級量表,因此各項得分最低為五分,最高為廿五分。 主、施濁的程序、 上述之動作量衰,以及身體特質的測量,均為個別方式進行,測驗室設於師大,佈置而成適合剖 驗的情境,測驗的順序為先做動作量衰,最後乃母觀育見態度量衰,另擇期前往受試家中,訪問受試 母現而加以記錄。 付主試者的訓練 本研究資料收集工作曲師大研究生擔任,分三組分別進行,每組兩人,~人負責施測,另...人負 責記分,由於主試者的能力影響測驗甚鉅,必須先行接受訓練及實地操作過程,訓練時先將貝萊發展 量表之樹驗手跡+交主試研讀,熱記施欄及記分方法,及應注意事項,然後由一人施測,其他五六評 分,評分後再遲題討論施測過程中所遭過的問題,直到獲得一致的反應為止,並做三組間的信度考驗 ,國六位主試共同觀察同一主試,每一年齡組均做男女受試各一人。然後比較兩人之間得分的→致性 ,六人之間"共有十五次比較,其百分比範團及平均數,詳列於表三: 要二六組主誼觀察測量間的一設性

12

96.23%

100%

98.87%

15

98.11%

100%

99.50%

主E芋主L 表

18

92.45%

100%

98 .43彩

21

90.57%

100%

97.92%

24

92.45%

100%

97.61彩 由上表得知,主試問動作量表評分結果-致性均非常高,平均最低都在 96.10% 以上,由是可見 主試測量觀祭結果可信性尚稱滿意。 (斗倒:翰的貨施 本研究每→受試均接受貝萊嬰兒發展量表之動作壘妾,由於動作量表種目的排列方式與比西智力 量表相同,揉通過之年齡為先後順序,主試措施測諱,必讀先由到聾兒動作能力表現拘基礎水車〈

(5)

一歲奎爾歲嬰見身心特質之發展(-}-一-動作能力之發展

• 5 •

basal leve

l)

,即最早失敗的項目,與頂峰水準 (Ceiling

leve

l)

,指嬰見最後通過的項目,一般 說來,以連續十個成劫或失敗項目來判斷受試的基礎與頂峰水準,在基礎水準以干的題目均?以通過 得分,然後再計算基礎水準與頂峰水駕車之間,受試通過的題數,以通過的題目總數來算,一題一分, 總分師為嬰見的動作能力原始分數。 母親育見態度量表則是由主試攜帶問卷至受試家中,訪問母親,自母親填答或由主試逐項記錄。 一、各年齡租費茵通過動作置費三百借此 叫站立至走路的動作

結果

貝萊嬰見動作量表中測量站立至走路的項目共有六項,適用於本研究受試年齡範圍的只有三項, 結果詳見於表三。 由表三之結果得知,坐下是非常簡易的動作,就12個月受試而言, 96.4%均能通過。單獨站立則

較為困難,至14.7個月時, 95%之受試均能通過。至於獨自行走方面>12個月時,僅40.9財之,受試能

夠通過,至 15個月時,絕大多數的受試都能通過。 要主各年齡組曼前通過站立至是聽項目之首封.1:1:

可惜|

12

15

18

21

24

43

96.4

98.8

100

100

100

45

64.3

98.8

100

100

100

46

學 獨 走

42.9

97.6

100

100

100

口走路技巧 聖賢回 各年齡組曼誼通過是錯按可項目 Zii分此

yhd

12

15

18

21

24

4

!1

橫 走

8.3

78.6

9

1.

7

96.4

98.8

'50

jJ 走數步

6.0

70.2

94.0

97.6

98.8

由表四結果得知受試約在12至15個月之間發展橫走與倒走數步的能力,根攘本研究推論的結果顯 示,約在 13.8 個月時就具有橫走的能力,在14.1 個月時能夠倒走數步。 目獨自從地被上站起

獨自從地披上站起的項目是讀受試躺在地上,然後恣意他站起來,獨自從地板上站起能力的發展‘

可以分成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授,嬰見在站起之前,必須先翻讀成俯臥姿勢,然後再爬起來, 第二個階段是先行轉向一側再爬起,最後的階段,則一如成人般,能夠伸身坐起再站,由本研究結果

(6)

• 6 •

教育心理學報 顯示 '12個月時已有40.5% 之受試發展至第一階段至 15個月時,百分比升高為94% '而受試於 12.9個 月時,切形已發展至第一階段,至24個月時48.8彩之受試具備第二發展階段的能力,第三階段最為困 難,已超出受試的能力範圈,於24個月時僅 12彩之受試能夠做到。

12

主宜 E 起起起 站站站 ndwd 冒且 457

40.5

4.8

1.

2

94.0

26.2

3.6

98.4

32.1

7.1

100

34.5

10.7

100

48.8

1

1.

9

關平衡動作

別可証主主 12

自由人扶者可以用在胸站立 10.7 58 用左胸站立 0.0 60 周右胸站立 0.0

15

79.8

77

.4

11.9

9.5

18

89.3

90.5

3

1.

0

20.2

21

97.6

97.6

57.1

48.8

24

98.8

98.8

75. 。

71

.4

平衡動作項目定在測量嬰兒是否能在單間站立的情境下,維持身體的平衡,由表六結果得知,由 人挨著可以用左或右胸單獨站立動作的時間相當相類似,發展最為迅速的年齡是在 12至15個月之間, 至於不用扶持,受試獨自能用左右單胸站立則較為困難。一般而言,在20及 21 個月時 '50%之受試能 夠通過。 圍上下樓梯

本測驗所使用的權梯是三個畫階的樓梯,其規格為鈍"'x30"'X19-!"' ,每一畫階高為6去,、寬為1

0'" 。將樓梯靠背置於牆邊,受試上下時可以扶持,主試將玩具置於樓梯頂端,鼓勵受試上樓梯拿取。 表七結果乃受試反應情形。 上下樓梯是相當難的動作能力,本研究顯示,受試於15個月時僅39.3%能夠自人挨著上樓梯,至 18個月時已有84.5%能夠通過,經本研究推論結果,於15.7個月時 '50%之受試由挨著可以上樓梯, 至於由人挨著可以獨自下樓梯方面,發展變化較為迅速的年齡亦是在15至 18個月之間,約在17.2個月 時 '50%之受試可以通過該項目。自己上干糧梯但兩胸在同一畫階則較為困難,在24個月時,分別有 64.3%與 58.3%之受試可以通過。安替使用雙胸上樓梯的能力則非常困難,於24 個月時,僅9.5彩之 受試能夠具備這種能力,雙卸交替下摟梯則完全超越受試能力範圍之外。

(7)

一歲奎爾歲嬰兒身4心特賓主發展刊一一動作能力之發展 要七 各年齡組曼誼通過上下樓梯項目是冒分tI:

hc戶~I

12

自由人扶者可以上樓齡 2.4 日由人扶養可以下樓總 0.0

64

自己上棲梯:雙腳在同一臺階

0.0

66

自己下樓梯:雙胸在同一臺陪

0.0

72 上樓梯:雙腳交替 0.0 80 下樓梯 t 雙胸交替 0.0 同行走板

h r h d 1 2

55 站在行走被上 0.0 56 用一腳在行走扳上走路 0.0 62 雙鯽站在行走板上 0.0 67 在行走板上走步 0.0 74 雙腳交替在行走披上走 0.0

15

39.3

29.8

1.

2

1.2

1.

2

0.0

15

38.1

8.3

4.8

1.2

1.

2

18

84.5

70.2

13.1

1

1.

9

3.6

O. 。

18

72.6

40.5

15.5

1.2

0.0

21

96.4

90.5

36.9

32.1

1.

2

1.

2

21

78.6

6

1.

9

45.2

1

1.

9

1.

2

• 7 •

24

94

94

64.3

58.3

9.5

0.0

24

85.7

83.3

66.7

34.5

13.1

本測驗中之行走扳係一高 2話. ,寬 3括,及長72' 之木板,由主試在披上示範行走動作後,要求 受試做相同動作。表入係受試反應情形,輕推論結果,受試於17.4個月時,能夠試著站到行走板上, 於19.5個月時,能銷一雙鷗在板上另-隻間在板下走路 '21. 8個月時雙胸都站在行走披上,雙胸在行 走披上走步,則需要同時保持身體的平衡,於24個月時,僅34.5彩之受試能夠做到。至於雙胸交替的 在行走紋上行走,則更為困難,於24個月時,僅 13.1形之受試可以做到。 卅踩線走路 粉筆線是一條 10 尺長的線,經主試示範之後,要求受試的腳踩在線上走路,由表九結果得知, 於 21 個月時 '51. 2 佑之受試只能趨近此紛筆線走路。至 24 個月時,僅 46.496 之受試能用胸尖走路 ,受試能倒走全程,不管胸有無踏在線上,則更為困難,於 244圓月時僅 29.8 形之受試可以通過, 22.696之受試能夠用胸尖走完 10 尺,不管其胸是否踏在線上,

16.7

%之受試能完全踏在線上走完 10尺。 川跳高 跳高項目之測驗情境是將一繩紮在距地面 8 吋處,然後將總于平放於地面成一直線,由主試示範 雙腳跳過繩于,從表十結果得知,於24個月時, 54.8形之受試能雙胸跳離地面,如將組于昇高至 2 吋 高時,對於兩歲以內的嬰兒來說,則是相當困難 '24個月時僅22.6%具備此項能力,若是要跳過 8 吋 高的繩于,幾乎是超出受試能力範圍之外,於24個月時,僅 4.8財之受試能夠通過。

(8)

8

教←背心理學報 安九各年齡組曼茵通過路線走路項目之百分比

可送U

12

15

18

21

24

61

踩粉筆線走

2.4

9.5

34.5

5

1.

2

70.2

65

用胸尖走數步

0.0

1.

2

9.5

26.2

46.4

68

踩粉筆線倒走10尺

0.0

1.

2

2.4

6.0

29.8

73

用胸尖走 10 尺

0.0

0.0

0.0

3.6

22.6

75

踩在線上走 10 尺

0.0

1.

2

1.

2

6.0

16.7

要十 各年齡組曼誼通過跳高項目之百分比

哭叫齡|

12

15

18

21

24

59

雙胸跳離地面

0.0

1.

2

8.4

29.8

54.8

77

跳高( 2 吋〉

0.0

0.0

0.0

2

.4

22.6

81

跳高( 8 吋〕

0.0

。 .0

0.0

1.

2

4.8

叫自高處往下跳動作 安+ -各年齡組受試通過自高處往下跳動作項目之百分比

h墅、

12

15

18

21

24

的從樓梯最低層跳至地板

0.0

2.4

11.9

31.0

56.0

69

從樓梯第三台階往下跳

0.0

1.2

9.5

19.0

48.8

70 跳遠(

4

~吋〉

0.0

1.

2

9.5

17.9

44.0

76 跳遠(1 4 ~ 24吋〉

0.0

0.0

0.0

4.8

23.8

78 跳遠

(24

~ 34吋〉

0.0

0.0

0.0

1.

2

6.0

自高處往下跳項目,是令受試站在樓梯的不同台階上,跳至地板,由表十一得知,由高處往下跳 項目對受試來說是十分困難,於24個月時,有56形之受試能夠從檀梯的最低層跳至地板,至於由樓梯 的第二層往下眺,在24個月時尚不及半數,就跳的距離而言,於24個月時 '44形之受試能夠跳在 4-14吋之間, 23.8好能跳至 14,...,24吋之間,僅 6%能跳至24...34吋之間? 的無情揖密嗎項目 拍拍手動作是一種以身體為軸朧的動作挂巧,視受試的雙手是否能在身體的中軸線處相噓, j比項 動作能力相當容易,於 12個月時已有75錯之受試都能通過。

(9)

一歲至兩歲聽見身,心特貫之發展←←一動作能力之發展

• 9 •

安+二 各年齡組受試通過無情境密面項目是冒分比

12

15

18

21

24

“一益明|

75.0

97.6

100

100

100

48 都球動作

7

1.

4

89.3

100

100

100

79 單蜘跳兩步或兩步以上

0.0

0.0

0.0

0.0

0.0

二、各年齡組曼自動作分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動作量表的計分方法如心理量表一樣,先找出受試的基礎水準與頂裝水準,再計算兩者之間受試 通過的題數,每題一分,在基礎水準之前的各題,均視為通過,囡此基礎水準加上受試通過之題數, 即為受試動作發展之原始分數,根據動作原始分數,計算出各年齡受試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結果 詳見於表十三。 由表十三結果得知,各年齡受試之動作分數與年俱增,其個別差異亦隨年齡而益加明顯。 聖賢+三 各年齡組曼試貝萊嬰見動作量要得兮的平均數與標掌聲 面

干事?

12

15

18

21

24

平均數標準差平均數標準差平均數標準差平均數標準差平均數標準差 上

46.714 2.335 53;00() 2;481 56.000 7

,

093 59.781 3.44667.643 5.930

46.500 2.378 52.286 2.701 57.571 4.13662.357 5.138-67.857 6.125

男 .1

45.000 2.000 52.000 3.088 56.929 3.62658.929 5.38562.28 65.045

46.071 2.321 52.429 2.733 56.833 5.09960.357 4.84865.92 96.158

47.000 3.20051.921 3.22254.000 2.90959.000 5.01763.571 5.774

46.357 2.061 54.643 5.759 56.714 3.583 59.214 4.023 63.640 7.099

46.214 3.093 53.143 2.958 57.000 4.557 59.286 5.581 62.143 5.559

46.524 2.805 53.238 4.224 55.905 3.900 59.333 4.827 63.119 6.076

l斗 日

計 1 4

6

2.5

3犯3

3.5

6

9倪4.5臼3彷圳叫…

e盯悶5昀圳

9.8叫

4.8

… 三、中龔嬰見動作能力之比較 表十四為本研究結果與貝萊嬰 1969年的動作發展常模做一比較,由表十四結果得知,中美嬰見動 作分數極為接近。 四、曼前年齡、性別、家庭背景對於動作能力發展之影響 本研究為探討受試年齡、性別,以及家庭背景等慶項對於動作能力發展的影響,以該十四變項為 預測變項,而以動作能力分數為依變項,進行逐步多元姐歸分析,其結果如下: H 預測變項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本研究採周之預測變項共計十四項,其計分方法如下:

(10)

• 10 •

教一宵心理學報 要+回中龔聾兒動作分ItZlt較 原 始 年齡 本研究資料 美 BSID 常模 本研究資料

12

46.30

2.57

46.2

2.8

15

52.83

3.56

50.0

3.5

18

56.37

4.54

54.8

3.5

21

59.85

4.82

58.2

3.7

24

64.52

6.24

6

1.

5

4.7

1.年齡:以月為單位,分別為12 、 15 、 18 、 21 及訕。 2. 性別:男 1 ,女 =2 。 3. 出生重量:以公克為單位。

99.99

15.99

100.02

16.00

100.00

15.99

99.98

16.00

100.01

16.00

4. 出生序:老么=

1

,老四 =2 ,老三=

3

,老三 =4' 老大 =5 。 分 數 美 BSID 常模

100.0

16.0

100.0

16.0

100.1

15.9

100.0

16.0

100.1

16.2

5. 社經水車:以父觀教育程度為基建,園中以下自 1 ,高中畢業 =2' 大專畢業 =3 。 6. 父親職位別 t 無職業!3lG體力工 1 ,→般工匠及下級佐理人員=

2

'熟練技工與中級行政佐憫 人員 =3 ,次級專業及高級行故佐理人員 =4' 專業人員 =5 。 要+軍各頭讀聖項注平均數與曹準聾 預

均 數 標 準 差 月 齡

18.000

4.248

性 車。

1.500

0.501

出 生 重

3296.935

42

1.

880

出 生 序

1.

900

0.957

父頭教育種 度

2.000

0.817

父輩E 職業之職位身IJ

2.998

0.789

母競教育 b程度

2.126

0.788

是否有兄弟姐妹

1.

316

0.480

33.740

5.917

母 章見

29.895

4.125

母 親 職 業

19.362

4.269

家 庭 型 態

20.676

2.857

身 高

80.233

5.175

體 重

22.230

3.175

(11)

一歲至兩歲嬰見身心特賞之發展恃一動作能力之發展

.11

7. 母規教育程度:閩中以下 1 ,高中畢業=

2

,大專畢業 =3 。 8. 是否有兄弟姐妹:是 1 ,否 =2 。 9. 父親年齡:低於平均年齡 (35歲以下者)

=

1

,高於平均年齡 (35歲以上者)

=

2 。 10. 母親年齡:低於平均年齡 (30歲以下者)

= 1

,高於平均年齡 (30歲以上者)

=

2 。 11. 母親職業:外出工作一 1 ,自己開店或做副業=

2

,家庭 =3 。 12. 家庭型態:大家庭=

1

,折衷 =2' 小家庭 =3 。 也.高身:以公分為單位。 14. 體重:以磅為單位。 口預測變項與動作能力分數間的相關係數 由表十六結果顯示,受試的動作能力分數與其年齡墨高度之正相閥,相關係數為 0.804 '換言之 ,年齡越大,得分亦愈高,此外,像身高與體重等身體特質與動作能力的發展亦息息相關,相關係數 分別為O. 的4及0.491 '由是觀之,個體身心各方面的發展相輔相成,乃不爭之事實。 要+六 預測費項輿曼Iit動作能力分數間的相揖係數 預 測變 作分數 年性出出 生重 生 社經水準 艾藐職位別 母量置教育程度

作分數 l 預測變項|動

0.8036料*是否有兄弟姐妹

-

0.0458 父親年齡 0.0255 母巍年齡

-

O.ω97 母額是杏就業

0.0506

0.0145

-

0.0046

家庭型態 身高 重

0.0596

0.1166

0.1166

-

0.0194

0.0585

0.6840***

0.4906***

*** P<O.OOl

體 回預測變項對於受試動作能力分數之逐步多元之翹歸分析 費+七 預測費項對於受當動作能力封1t:Z遲步多先遍歸分析要 進入過歸 順序 預測變項 淨下值 多元相關 係數 決定係數 變異量

1

2

身 決定係數 齡 高

0.803

0.807

0.645

0.652

0.645

0.007

752.585***

8.243*

* P<0.05

*** P<O.OOl

由表十七結果告知,在十四項預測變項之中,僅年齡及身高兩項是預測嬰見動作發度之有意義因 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年齡因素,單獨即可解釋動作能力發展之64.5% 之變異量,身高雖然與動作發展 基正相關關係,但是其預測性均不高,由是可見,在一歲至二歲之間,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仍以成熟 的因索為主,與嬰見的家庭背景闢係不大。 將本研究結果~七一年度「出生至一歲嬰見動作發展」研究結果相較,基本上兩項研究結果非常

(12)

• 12 •

教一背心理學報 一致,均顯示出年齡是影響動作發展的嚴重要因素,所相異的是第一年結果中父母教育程度,母親年 齡等影響一歲以內嬰見動作發展的因素,在本研究中,並未發現相同之趨勢,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受 試的不同所致,但亦可能是年齡不同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亦不同。 本研究亦曾就12 、 18 、 24個月組受試的母親,作育兒態度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母親對屢見語 言反應、鼓勵、教導、提供玩具,母親與嬰見相處、惦念、限制、處罰、營養、衛生等十項,並以這 十項為預測變項,來預演u嬰見動作之發展,經逐步多元姐歸分析結果,多未達統計之顯著水準'故結 果未列入報告之中,不過其中僅援供玩具一項例外,是預測動作發展的有意義因素, ,其相關係數為

0.209

'淨干值為 10 , 567 ,亦達統計上O.∞1之顯著水準'僅能解釋動作分數中 4.4彩之變異。由是觀 之,此項結果與上一年度研究結果中,提供刺激多少是決定動作發展的有意義因素是一致的。 五、智力與動作能力最廣間的關保 本研究為求了解各年齡組受試動作能力與智力發展間的關係,以受試在貝萊嬰見動作量表與心理 量表之得分求相關係數,結果見於表十五,由表中得知,各年齡組受試動作分數與智力分數之間的相 關均達統計之顯著水準'各年齡組受試動作與智力分數間的相關係數差異很大,在0.21-0.55之間, 其間差異可能是由於年齡因素與樣本差異所致。 費十八 各年齡組曼試動作輿智力翁.間的相關係數量要

了右手一支|

12

15

18

21

24

相 關

0.25

0.55

0.21

0.48

0.38

論 本研究 ]':J 繼續前一次「出生至一歲嬰見動作能力之研究j 後,再次以橫斷法選取薑北地區→歲至 兩歲足月健康嬰見 420 名,所進行之身心特質發展研究,主要目的在有系統的探討一歲至兩歲嬰見身 心發展趨勢,整個研究架構包括動作發展、智力發展、嬰兒行為記錄與身體特徵發展四個主要部分, 因篇幅所限,本文僅報告動作發展部分。 嬰見動作能力的測量是以貞萊嬰兒動作量表為工具,測量嬰見對於自己身體肌肉的控制能力,大 肌肉協調以及手與手指的操作能力,全量表分為站立至走路的動作、走路技巧、獨自從地坡上站起、 平衡動作、上下樓梯、行走地板、踩線走路、跳高、自高處跳下動作等,茲將本研究重要結果,總結

於下:

一、一歲至兩歲動作能力發展的趨勢 各年齡組受吉克嬰兒所表現的動作能力,革現隨年齡穩定發展的趨勢,嬰見動作發展的型態與速率 雖因所測量的動作能力類型而異,但各年齡組受試通過貝萊嬰見動作量表各項目之百分比都是隨年齡 而增高,蓋個體動作之發展主要受成熟與學習因素所影響,幼小嬰見受內在成熟因素的控制性較大, 年齡增加,生理逐漸成熟、器官與組織的功能亦逐漸分化,精細、復雜的動作能力,才能有所寮現。 二、男女要見動作能力表現並無顯著差異此項結果與過去大多數嬰見動作發展研究結果相符合(

Gesell

,

1憊的;

Frankenburg; Bayley

,

1969) 。

三、本研究結果顯示,受試的動作分數與智力分數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由是可見兩者 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四、以受試的年窗台性別、家庭背景等因素為預測變項,嬰見動作發展為依變項,進行逐步姐歸分 析結果,發現年齡與身高為有意義的預測變項,年齡因素解釋受試動作分數變異量立自佑,身高因素

(13)

-歲至兩歲嬰兒身心特質之發展的一一動作能力之發展

13

,.

僅能解釋其間 7% 之變異量。而出生序、社經水灣、父母年齡、家庭型鸝等均非影響受試動作發展的 重要因素。 五?中美要見動作發展的情形極為相似,粽合本研究各項結果,印證嬰兒動作發展受成熟的影響 較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為大。

參考文獻

行政臨衛生署、臺灣省婦幼衛生研究所(民 72) 中華民國畫灣地區,至陸直接見童身高、體重、贖回 、胸團測量研究報告。 李鍾祥(民70) 中國嬰幼兒生長、發廈及養育之縱式研究。臺北市,醫學文摘出版社。 初正平(民63) 雙親態度與幼見之創造力:文化間的比較。中草心理學刊, 16

,

52~72頁。 邱維鐵(民68) 兒童及青少年體格與基本體能之發展研究。教育心理學報,妞, 35~50頁。 林心智(民60) 中國嬰孩語音發展。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報告,間, 191~195 。頁 徐澄清、廖佳鶯、余秀麗(民62) 嬰幼兒發展湖蟑 o 臺北見童心理衛生中心兒童研究小組編著,杏林 出版社。 徐澄清等(民 67) 學齡前見重行為發展量表之修訂及初步常模之建立。中軍民國小見科醫學會雜話, 19'2 。 張春興、邱維拔(民 62) 國小中高年級兒童作文常用字彙研究。中圈兒童行靄的發廈, 239~416頁。 陳森輝、許瑞雲、吳宇賢(民 54) 臺北市六歲以上健康小見體重、身長、頭圈及胸圍之研究 o 中華民 國小見科醫學會雜誌 '6'

1

0 許瑞雲等(民56) 正常中國乳兒之運動及精神發育。中聲民國小見科醫學會雜話 '8'4 。 黃堅厚(民68) 國小及國中學生內外控信念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妞, 1~14頁。 楊瑞珠(民65) 見重內外控信念的先決變項及後果變項之研究。中尊心理學刊 '18 。 葛應欽等(民 70) 臺灣南部嬰兒氣質特徵之研究。科學發展 '9卷2期, 270~280頁。 盧欽銘(民68) 我國見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

12

,

113~132頁。 譚合令(民 72) -績單爾最嬰兒智能艷麗之研究。 蘇建文(民 68) 見童及青少年基本情緒之發展。教育心理學報,

12

,

99"-'

114頁。 蘇建文等(民 71) 出生至-Î健嬰兒動作能力發慶之研究。師大家政教育系。

Aldrich

,

C. A.

& Norval

,

M.

A.

(1946): A developmental graph for the first.

Journal of Pediatrics

,

29

,

304-308.

Appleton

,

T.

,

Clifton

,

R. &

Galberg

,

S. (1975):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ompetence in infancy. In F. D. Horowitz (Ed.)

,

Review of Child

Deve-10ρ ment,

Vo

l.

4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Bayley

,

N. (1933): Mental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three years: A

developm-ental study of 61 children by repeated tests.

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phs

,

14

,

1-92.

Bayley

,

N. (1935): The development of motor abilitie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yeàrs.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ρment,

1

,

1 3.

Bayley

,

N.

,

&

Schasfer

,

E. S.

(1

964): Correlations of matemal and child

beha-viors with development of mental abil

iJ

y: Data from the Berkeley

(14)

14 •

教育心理學報

Grow Study

,

Monogra.ρhs

0/

the Society /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

29(97).

Bayley

,

N.

(1

965)

:Comparisorn of mental and motor test scores for ages

1-15

months by sex

,

birth otder

,

race

,

geographical locomotion

,

and

educ-ation of parents. Child

Develoρment, 訝,

379-412.

Bayley

,

N.

(1

969):

Manual

0/

Bayley Scales

0/

ln/ant

Develoρment.

New York: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Beckwith

,

L.

(1

971): Relationships between attributes of mothers and their

infants

,

lQ scores. Child

Develo.ρment,

42,

1083-1097.

Bradley

,

R.

H.

&

Caldwell

B.

M.

(1

976):

Early home environment and changes

in mental test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from

6

to

36

mont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12,

93-97.

Cattell

,

P.

(1

940):

The Measurement o/lntelligonce in ln/ants and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Science Press.

Field

,

C. E.

&

Baber

,

F. M.

(1

973):

Growing

u..ρ in

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Franken burg

,

W.

K.

&

Dodds

,

J.

B.

(1

967):

The Den ver Developm en tal

Scre-ening Test. Journal

0/

Pediatrics

,

71,

181-19

1.

Gesell

,

A. L.

(1

929):

Maturation and infant behavior patern. Psychol. Rev.

,

36

,

307-319.

Gesell

, A.

L.

&

Amatruda

,

C. S.

(1967):

Develoρmenlal

Diahnosis.

New York:

Harper

&

Row.

(13

th. ed.)

Gesell

,

A. L.

(1 9認.):

ln/ancy and Human Growth.

N ew York: Macm illan.

Golden

,

M. & Brins

,

B.

(1

976):

Social class and infant intelligence. ln M.

Le-wis(ed.)

,

Origins

0/

lntelligence

,

New York: Plenam

, 299-351.

Golden

,

M.

&

Brins

,

B.

,

Bridger

,

W.

&

Moss

,

A.

(1

971): Social class

different-iation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mong black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

Develoρment, 鈕,

37-45.

Honzik

,

M. P.

(1963):

A sex difference in the age of onset ofthe parent-child

resemblance in intelligence. Journal

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缸, 231-237.

Kagan

,

J.

&

Moss

,

H.

A.

(1

959):

Parental correlates of child's

1.

Q. and height:

A cross-validation of the Berkeley Growth study results. Child

Deve-10ρmenι30,

325-332.

Keesen

,

W.

,

Haith

,

M. M.

&

Salepatek

,

P. H.

(1970):

lnfancy

,

ln

Muss凹,

P.

H. (Ed.)

,

Carmichae

l'

s Manual

0/

Child Psychology

,

John. W

iI

ey

,

New

York.

Lewis

,

M.

&

McGurk

,

H.

(1

972): Evaluation

0/

infant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Testing Seivice

,

lnfant Lab.

,

Princeton

,

N. J. Science

,

1,

1174-1177.

McCall

,

R.

B.

(1979):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in infancy

and the prediction of later

1.

Q. 'In

J.

D. Osofsky(ed.)

,

Handbook of

lnfant Development.

New York: Wiley

,

707-74

1.

(15)

一歲至兩歲嬰兒身,心特質之發展(-)-一動作能力之發展

• 15 •

Shirley

,

M. M.

(1

931): The first two

years: 、 A

Study of Twenty-Five Babies

,

Vo

l.

1

,

Postural and Locomotor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Child Welfare

Monograph Series No. 6

,

Minneapolis: Univesity of Minnesota Press.

Williams

,

J.

R.

&

Scott

,

R. B.

(19.品):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negro

infa-nts: IV. motor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hild rearing

pra-ctices in two groups of negro infants. Child Development. 24

,

103-12

1.

(16)

• ' 16" •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ýchology

,

1987

,

20

,

1-16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Taipei

,

Taiwan

,

Ohina.

THE MOTO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FANTS

FROM ONE TO TWO YEARS OLD

CHIEN-WEN Su

CHING-MING Lu

SHOO-MAY CHEN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finding out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motor abilities of Chinese infants from one to two years old. The subjects

were 450 hea

1t

hy infants who were selected from public hospitals and

va-rious district health centers. They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12

,

15

,

18

,

21

and 24 months groups. The basic factors of selecting sample were sex and

family sociol-economic status. Bayley's Infant Scale of Motor Development

was used as the instrument of measurement

,

Each subject was tested

indi-vidually in the observation room located i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he following resu

1t

s have been found.

1.

As regarding to the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motor ab

i1i

ties of

Chi-nese infants from one to two years old. We have computed the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of motor scores of infants from each age group and

percentages of subjects in each age group who has passed each item of

Bayley's scale of motor dovelopmont.

Generally speaking

,

almost all the subjects of 12 months could sit down

and stand up. Between age of 12 to 15 months

,

the subjects could walk

alone

,

walk on side and walk backward. Between the age of 15 to 18 months

,

the subjects could go upstairs and downstairs with the help of adu

1t.

Bet-ween the age of 18 to 21 months

,

the subjects could walk upstairs without

help. Being able to walk on a line of 10 feet long is a motor sk

i11

which

was too difficult for infants of two years old.

2. The results were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age of the subject and their

body length wer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predict motor development

of infants.

3. Both mental and motor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 were

signi-ficant related. Socio-economic status

,

sex and birth-order of the subjects

were not related to their motor development.

4. Comparable growth patter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moto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infant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1932 年提出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是一種 心理測量量表,通常用於問卷設計,為目前最受調查 研究者廣泛使用的測量方法.

Other than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a salary scale for KG teachers, we also review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in different areas including funding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

◦ Disallow tasks in the production prio rity band to preempt one another.... Jobs

Advantages of linear: easier feature engineering We expect that linear classification can be widely used in situations ranging from small-model to big-data classification. Chih-Jen

Multi-core linear classification Parallel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s.. Existing Algorithms for Sparse

• When the coherence bandwidth is low, but we need to use high data rate (high signal bandwidth). • Channel is unkn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