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go 行動輔助機器人,全國第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go 行動輔助機器人,全國第一"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與機器實驗室

i-go

行動輔助機器人 全國第一

文:李 華 圖:李慧臻

2010

年交通大學電控所楊谷洋教授, 和義守大學電機系柯春旭教授, 共同指導交大電控所游勝雄等十三名學生, 以首創的握力感測手把,研發「被動式」行 動輔助機器 人「i-go」,協助長者 或行動不 便 者 的行進,並獲經濟部工業局全國機器人競賽 夢想實現組首獎。 交大友聲編輯部特別拜訪研發機器人二 十多年的楊谷洋教授,請他 談 談 , 經 濟 部 工業局舉辦機器人 競 賽 的 背 後,是否 代 表 圖說:交通大學「人與機器實驗室」團隊獲經濟部工業局全國機器人競賽夢想實現組首獎。獲獎團隊左起: 饒方翔、黃一哲、吳嘉文、吳權哲、義守大學電機系柯春旭教授、交大電機系楊谷洋教授,以及郭育傑。

(2)

圖說:交大電機系教授楊谷洋教授侃侃而談機器人的定義及 台灣發展機器人的可能性。 圖說:交大電機系教授楊谷洋教授侃侃而談機器人的定義及 台灣發展機器人的可能性。 台灣產業的發展方向?或者台灣環境已成 熟,足以推廣機器人應用?

什麼是「機器人」?

楊谷洋教授教授說,機器人基本上具備 「可移動性」及「自主性」。 自主性,指的是面對環境的變化,具有 合理因應的能力。換言之,機器人需要具備 一定的智慧。該智慧意指能因應環境的變 化,舉例而言,機器人應用在家庭,家中環 境各自不同且常有變化,機器人要能夠自 如在家中移動。雖然還不至於要求機器 人做數學題目,但是家用機器人至少要 具備因應家中環境變化的自主性。而工 業用的機器手臂,在家打掃的吸塵器機 器人,日本樂齡女性寵愛的機器狗、機 器貓,還有花博導覽用的導覽機器人, 醫生使用的醫療機器人,及日本東北大 學Kosuge教授研發的跳舞機器人等,均 具有一定的可移動性及自主性,可稱為 機器人。 機器人目前多運用於工業界,運用於其 他領域的仍不多,主要面臨兩個挑戰:環境 的變化性及力感的靈敏度。家中的環境很不 確定,有的甚至很零亂,然而工廠中的機器 人,應用在有秩序的環境或流程中,執行固 定的動作,這跟要求機器人在家中拿起玻璃 杯等靈巧動作的手感大不相同。 從市場上機器人的運用,可以看到一些 台灣發展機器人的可能性。 有廠商在家電產品加上智慧,如台中精 密機械中心製作一個會播放MP3的機器人, M P 3 機器人同時也 會隨之起舞,或在 電視加些智慧功能 與 些 許 移 動 性 等 , 這 些 都 是 台 灣廠商的創意, 大家都在期 待機器人的Killer Applications,這也是台灣機 器人產業的機會。

具有高實用價值的機器人

楊谷洋教授教授於1990年到交大任教, 由於當時缺乏經費進行機器人的實作,所以 先從理論探討著手。而交大電控所的機器人 團隊鑑於機器人實際應用的重要性,一直希 望研發兼具理論及高實用性的機器人,在宋 開泰所長的帶領下,近十年來持續朝家用與 醫療機器人方向努力。 全球先進國家多面臨人口老化問題,著 重醫療發展,台灣也著眼於此,於是近幾年

(3)

醫療機器人計劃浮現,讓宋開泰所長所帶領 的團隊有了經費來源。在製造高實用性機器 人的想法及經費配合,義守大學電機系柯春 旭教授的機構設計與機電整合專業,以及來 自國際學界研發成果的啟發,從三年前,我 們著手聚焦研發 i-go 行動輔助機器人。 i-go 的研發從日本東北大學 Kosuge 教授 的研究中獲益良多, K o s u g e 教授現擔任 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學會會長,他早期 研發出跳舞機器人,廣受注目,甚或在國際 重要場合中,當舞者與機器人翩翩起舞時, 總讓人驚歎不已。前些年,Kosuge教授來台 演講談到,在日本時曾經有人問到,您發展 出這麼令人讚嘆的跳舞機器人,那它的實用 價值為何呢?因此他開始省思跳舞機器人的 應用,進而發展了行動輔助機器人,這兩個 看似截然不同的產品,其實都是用來配合人 類以完成某種目的,就是這麼一個轉念,實 用性就產生了。 楊谷洋教授教授表示,團隊認同此構 想,除了實現Kosuge教授所發展的行動輔助 機器人已有的功能外,並期許能有所超越, 因此有了 i-go 的誕生。 i-go 具有三個特點: 一、 被動式:現有的行動輔助機器人多為馬 達控制的主動式機器人,在安全性上會 有所顧慮。研發「被動式」機器人,以 煞車器控制機器人行動,使用者需使力 推動機器人,才會前進。將控制權交到 使用者手上,提高行動輔助機器人的安 全性;另一方面,可以讓使用者運動, 讓銀髮族、不良於行的人在安全下儘量 圖說:身著美麗造型的 i - g o ,感謝工研院在設計上的協助。

(4)

行動,增強肌力,延緩退化。 二、 具備重力補償、避障、被動導引及使用 者意圖辨識等功能:重力補償讓機器人 在上下坡路段不會滑動,避障功能則利 用雷射感應周遭環境以閃避障礙物,被 動導引可以引導使用者依預先規畫的路 徑抵達目標,使用者意圖辨識則利用握 力感測手把判斷使用者意圖,給予適當 的煞車力矩,讓使用者在推動輔助器 時,能達到省力的效果。 三、 低價位:握力感測手把由電控所碩士生 楊翔斌與同學自行研製,以兩萬多元完 成,卻可擁有接近要價約4、50萬元商 用產品的功能。此手把規劃有手掌、手 指的握力區,內含感應器貼片,利用量 測到的力資訊來推測使用者的意圖。左 右手手把各有 13 個條狀力感應器,每 條約一千多元,除了輔助器 本身外,仍需要讓 i-go 具有 讓使用者可親近的外觀,整 體外型設計借重工研院專家 的協助,造價約十萬元,整 個 i-go 造價約要 20 萬元。楊 谷洋教授表示,希望實地進 行試用,進一步掌握系統功 能與使用者需求後,會加以 調整,並降低成本。 楊谷洋教授教授表示, 目前已與交大林進燈教務長 所帶領的健康樂活城( E c o -city)團隊合作, 2011 年農曆 新年假期過後,會將 i-go 實 地交由銀髮族使用,這也是團隊所期待的--- 發展對社會有用的機器人,當然也是新的 挑戰。

比賽,對學生是很好的訓練

「比賽是成果的展示,展示對學生的作品 是很好的檢驗」,楊谷洋教授強調。 他說,比賽是在相對上較為真實的環境 下完成動作。實驗室中的環境是可被控制 的,比賽的環境雖可控制,但眾目睽睽,要 能即時反應,並完成動作。他再度強調,比 賽,對學生是很好的訓練! 楊谷洋教授表示,參與比賽,學生需要 完成經得起考驗的成品,不但可以充分發揮 團隊精神,而且有助於讓學生了解作品要做 到什麼程度才夠資格參加比賽。看到比賽過 程中學生的表現,他深受感動,尤其當天在 圖說:握力感測手把,以 2 萬多元自行開發完成,此項創新技術已申請 專利。

(5)

比賽的現場看見,學生根據分派 工作,互相支援,充滿士氣。為 了比賽,同學還自拍短片,短片 中描述一位男同學如何利用酷炫 的行動輔助機器人約到女朋友, 充分表現出學生特有的風趣及心 中的渴望。 楊谷洋教授說,如果沒有得 獎,對學生也是一種學習,學生 如果在比賽時,發生凸槌情況,可以讓學生 更明白仍有地方做得不夠完善;但另一方 面,他還是很擔心學生會因為沒有得獎而難 過。「因為凸槌,讓我有機會跟同學進一步 探討未盡理想的地方,而能使作品更臻理 想」,楊谷洋教授說。 比賽時,學生為了展示 i-go 的導引功 能,矇上眼睛讓 i-go 帶領走到定點,在一旁 觀看學生的楊谷洋教授說,連他也不禁捏了 把冷汗。電控所碩士生陳禹均表示,既然敢 強調 i-go 具有自主、導引、及避障能力,所 以就矇眼接受挑戰了。投身機器人研究已二 十多年的楊谷洋教授,習於在競賽場中扮演 評審,這次帶領學生參賽,個人也有所收 獲。他說,自己已經許久沒有因為看比賽而 緊張,這次參賽的新感受,對自己是一種提 醒與刺激。 順著參賽的話題,楊谷洋教授也談到, 他非常肯定及滿意交大學生,他表示,交大 學生本質學能很紮實,教授教書認真,學生 苦幹實幹,交大學生出去,絕對品質保證, 聘請交大學生,絕對不會錯。

保持低姿態,看到生活的可能性

談到對自我的期許,楊谷洋教授希望自 己能夠一直保持好奇心,隨時打開眼界,保 持低姿態,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楊教授說從 小到大,書念得很好,生活單純,卻自視很 高,看到的人生其實是很侷限的。出國是個 機會讓自己寬廣了起來,能夠接納更多的事 物,而一路走來,從挫折中,反而看到不一 樣的世界。 他記得,小學四年級學校課外活動分 組,因興趣選擇歌唱組,當時進行篩選時, 只有 2 、 3 個人落選,他就是其中之一。分 組分到最後,還被分到閱讀組,每次課外活 動看人家進行那麼專業的項目,自己卻在看 書,就很挫折。那時就知道自己沒有其他才 能,縱使嚮往唱歌、運動,卻都不行。 國小六年級開始考試考得很好,這讓他 覺得非常開心,自此以考試為樂,小學他以 全校第六名畢業。上國中後,大小考試都是 第一,畢業時,東峰國中校長還期望他能考 中區榜首,不經意考壞一科,成為榜眼。台 中一中畢業時,他的成績名列全校前十名。 對於考試帶來的好成績,他可說是相當陶 圖說:交大「人與機器實驗室」,實現夢想的地方。

(6)

醉,但由於不懂得與人應對,所以人緣很 差。 由於自己數理不錯,又極度怕血,所以 最後選擇甲組,也很幸運考進了台大電機 系。進入大學的他,如同初獲自由的籠中 鳥,也不再追求成績。楊谷洋教授形容自己 大學成績爛得很恐怖,本科成績雖然不好, 但是他並沒有浪費時間,而是到各學院旁 聽,參加社團活動,日子過得美好而充實。 他翹課去聽夏鑄九老師談西洋建築、中國建 築,還暢談台中柳川違建的美學,讓家住台 中的他十分驚訝違建也有美學,也很喜歡傅 佩榮老師哲學家式的豪情批判,十分回味當 年台大多元的校風。

從通訊自然的完美到機器人人工的

趣味

為何會進入機器人領域?楊谷洋教授回 應說,有朋友說,我一定是從小喜愛拆東 西,答案是斬釘截鐵的否定,而且我的手也 不夠靈巧;也有朋友說,日本機器人研究很 發達是因為他們看原子小金鋼,所以猜我一 定從小很喜歡看劉興欽老師的機器人漫畫。 我是喜歡劉老師的漫畫,但這也不是我從事 機器人研究的原因。 1985年服完預官役,秋季進入美國西北 大學念電機電腦系碩士班,原本想念通訊領 域的訊號處理,但在系上找尋此領域的獎學 金時並不順利,眼見父母為他準備的學費快 要用盡,當時一美元折合台幣四十元,一年 約需兩萬美元昂貴的學費與生活費,極需獎 學金的支援。面對這種情況,他當時只有兩 條路可走,不是換學校,就是轉換學習領 域。為了獎學金,他選擇學習機器人,一開 始真的有點是為了五斗米折腰。 那當初為何想學通訊呢?楊谷洋教授給 了一個很美、很浪漫的學術解釋,他說,當 初喜歡通訊,是因為通訊接近自然、接近完 美,在通訊中連雜訊都是白色的( W h i t e noise),很亂,卻亂得很均衡,光譜都被填滿 了。相對地,機器人是人工的,與近乎自然 的通訊,可說是完全相反。但在深入學習機 器人後,發覺人工也有人工的趣味,可以在 不完美中尋找各種可能性,而機器人領域與 人息息有關,也和我們社會關係密切,這都 是他喜歡的。

珍惜一路走來的幸運

楊谷洋教授回想當年身處報禁、黨禁、 資訊貧乏及年輕人苦悶的時代,和時下年輕 人有雷同的想法:進台大,考托福,去美 國,台大電機系同屆同學大約有 100 位出 國,80個拿到博士學位,我們常笑說有想法 的留在台灣,沒想法的幾乎都出國了。出國 確實拓展了他的視野,同時也帶來文化衝 擊;在美國讀書時,直到畢業前幾個月,才 認真考慮要留在美國或回台灣發展,雖然當 時有個在美國工作的機會,但由於仍想從事 機器人相關的研究,很感謝交大提供教職, 也就這麼教學研究到現在;他自認為,並沒 有遠大的理想,卻是一個很幸運的人,能和 這一路走來的同事與同學相遇,也十分珍惜 其中的緣份與情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使用木工機器、手提電動工具及手工具,將 選用的實木材依據競賽規定的尺寸大小自行在家

三、 「攝影競賽」採個人參賽,每人參賽作品以一件為原則, 「國小組」 、 「國中 組」、「高中組」的參賽者可加一名指導老師,每位指導老師至多指導一名

十六、學校團體獎狀、學生空白獎狀(學校自行列印,加 1 張備用,附套印的電子檔) ,比

國小中高年級組:第一階段比賽將出 10 題國中等級單字,完成後將審查現場學生之分數,取 前 100 名繼續進入第二階段比賽,並列同分者得佔一個名額,若有與第 100

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 校長分享會:..

5.派發作文時,宜嘉許同學的優秀表現,印發 佳作,於課堂上分析讚賞,鼓勵同學互相 觀摩,並將佳作上載學校網頁,加強學生

5.派發作文時,宜嘉許同學的優秀表現,印發 佳作,於課堂上分析讚賞,鼓勵同學互相 觀摩,並將佳作上載學校網頁,加強學生

• 學校可以組織不同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例如: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