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實證會計觀點與準則制定理論探討我國第37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之發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由實證會計觀點與準則制定理論探討我國第37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之發佈"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報告題名:

由實證會計觀點與準則制訂理論探討我國第 37 號公

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之發佈

作者:何韋霆 系級:會計系研究所 學號:M9516895 開課老師:王漢民 教授 課程名稱:高等財務會計 開課系所:會計系研究所 開課學年: 95 學年度 第 1 學期

(2)

摘要

本文旨在依據實證會計理論(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及準 則制定理論來討探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三十七號「無形資產之會計處 理準則」之發佈。內容主要是說明無形資產之重要性,以及為何制定 出此號公報。並將公報重要內容概述後,依據準則制定觀點說明此號 公報之規定可能會對關係人造成之影響。最後根據實證會計理論來討 探企業經理人員將會如何因應此號公報之制定。 關鍵字 關鍵字關鍵字 關鍵字::::無形資產、實證會計理論、準則制定理論

(3)

壹、 前言 ... 1 貳、 公報內容概述 ... 2 參、 準則制定與無形資產 ... 5 肆、 實證會計與無形資產 ... 8 伍、 結論 ... 10 參考文獻 ...12

(4)

壹、 前言

由於現代經濟環境快速的發展及變化,在知識型經濟時代中,企 業賴以獲利的工具不再只是肉眼可見的機器設備等實體資產,無形資 產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甚至會影響企業經營的成敗。王 文英與張清福 (2004)實證結果發現,智慧資本會影響企業之經營績效 1

。Kaplan and Norton (2004)認為無形資產是持續性價值創造的終極來 源。因此,企業及投資人對無形資產價值如何創造、衡量、展現等議 題的注目程度日益增加。 如何將無形資產轉換成可在財務報表的實體的金額,是目前受到 熱列討論的議題。無形資產沒有實體,無法觸摸或被看見,所以本質 上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此對無形資產的定義、價值衡量困難度都較 實體資產為高。然而無形資產議題越來越受到企業與其利害關係人重 視,因此制定一號針對無形資產定義、衡量、表達方式等相關會計處 理準則的公報,其迫切性日益增加。 我國在制定三十七號公報前,對於無形資產的認列,除了專利 權、版權及商標權等可明確辨認的資產外,自行研發者傾向在支出時 1在許多研究中,學者使用智慧資本這個名詞代替無形資產,智慧資本包含範圍尚無定論,一般 來說分為人力資本、顧客資本(或關係資本)、以及結構資本;或者進一步將結構資本區分為創新 資本及流程資本(如吳思華,2000;Edvinsson and Sulivan, 1996;Edvinsson and Malone, 1997; Stewart, 1997;Bontis, 1998;Roos et al., 1998;Horibe, 1999;Roos et al., 2001 等)。公報將無形資 產定義為可衡量而得並具有未來經濟效益,因此智慧資本所包含之範圍較公報所定義之無形資產 廣。王文英與張清福,2004。

(5)

認列為費用。雖然此一作法符合穩健原則,但可能會使公司之財務報 表無法允當表達公司之真實財務狀況。隨著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愈重 要,且財務報表中未入帳的無形資產愈多,形成另一種「會計性的資 訊不對稱」(金成隆等,2003)。因此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財團法 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基於前述原因,在九十五年七月二 十日發布了第三十七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此號公報 係參酌國際會計準則 IAS38 所修訂,期望藉由此號公報對無形資產的 處理進行規範,使企業有可遵行的準則。 此號公報的制定是否真能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真實價值,對企業及 報表閱讀人會造成那些影響,以及經理人員之反應,則是本文想探討 的主題。

貳、 公報內容概述

我國先前對於無形資產會計處理並無一套單獨完整的規範,散見 於商業會計法、商業會計處理準則、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 以及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一號相關規定之中(鄭丁旺等,2006)。因此 三十七號公報開宗明義就對無形資產做了以下定義: 一、 具有可辨認性。 二、 可被企業控制。 三、 具有未來經濟效益。

(6)

除了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之外,企業要認列無形資產還需符合下列兩 項條件: 一、 資產之未來經濟效益很有可能流入企業。 二、 資產之成本能可靠衡量。 由上述的定義及認列條件可知,一項無形資產要能被辨認且衡量出來 需要經過嚴謹的過程,才可以表達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上。有許多無形 資源可以對企業績效產生正面的影響,但只要無形資源不能同時符合 上述定義或認列條件,而能被明確的辨認及衡量出來,則該無形資源 就不能視為公報所稱之無形資產。這樣的規定同時也讓先前須認列為 費用的研究發展支出在符合公報所列之條件後,可以資本化而認列為 無形資產。 除了定義及認列條件外,公報也將無形資產來源做了以下的分 類: 一、單獨取得之無形資產。 二、企業合併所取得之無形資產。 三、政府捐助所取得之無形資產。 四、資產交換所取得之無形資產。 五、內部產生之無形資產。

(7)

依據不同方法產生或取得的無形資產,認列的方法也不相同。圖 1 為 各類無形資產的衡量基礎。由圖 1 可看出,企業合併、政府捐助、資 產交換所取得的無形資產皆是用公平價值衡量認列,因此三十七號公 報的制定與我國推動公平價值的目標相符。 企業在依據公報定義及分類認列相關無形資產後,仍需做續後衡 量的動作。在三十七號公報制定之前,無形資產攤銷是選擇法定年限 與經濟年限較短者為攤銷年限。公報在這部份將無形資產分成兩部 份,分別為有限耐用年限之無形資產及非確定耐用年限之無形資產。 前者依其耐用年限期間,按合理有系統之方法攤銷,並且不定期進行 減損測試;後者則是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 單獨取得 企業合併時取得 政府捐助所取得 資產交換所取得 取得成本 成本等於公平市價 公平價值 公平價值 內部產生 研究階段支出 - 費用化 發展階段支出 - 資本化 成本包括: (1) 購買價格,包含相關 稅捐; (2) 為使該資產達可供使 用狀態前之可直接歸 屬成本。 例外:換入資產之成本宜 以換出資產之帳面價值衡 量: (1) 交換交易缺乏商業實 質; (2) 或換入資產及換出資 產之公平價值均無法 可靠衡量 資料來源:會計研究月刊(2006 年 11 月) 圖 1

(8)

由以上所述可知,三十七號公報定義出企業可認列的無形資產, 並且條列無形資產認列條件、續後衡量、揭露等有關無形資產會計處 理準則,使企業在面臨無形資產會計處理上,有了合理的依據。

參、 準則制定與無形資產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的市值與帳面價值間的差額通常與日益 增加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是相關的(Lev, 2001)。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深為 企業及投資人所知。無形資產的種類、金額及無形資產能否對企業帶 來經濟上的效益都是投資人決定是否投資企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無形資產在財務報表上之表達方式會影響投資人的決策。但是投資人 如何判斷企業認列的無形資產是真正具有未來的經濟價值,這就需要 公報來規範無形資產的處理準則,使表達在財務報表上的無形資產皆 是能為企業產生收益的資源。並使公司真正的價值展現,減少市值與 帳面價值間的差距。 而且無形資產的價值會隨經濟環境變動而變動,企業經理人員可 能因為其紅利報酬等因素,而延緩或提前減損無形資產價值。無形資 產價值變動頻繁或波動幅度過大,可能會造成投資人無所適從。投資 人除了運用自身具備的知識及判斷力外,還需藉由會計師或企業外部 評價專家輔助衡量無形資產隨著時間或環境變化而改變的價值。 會計準則的制定,必須要考量會計資訊使用者閱讀報表的難易

(9)

度。並且在準則的制定過程中,決定要揭露多少資訊,如何揭露,對 於企業遵行會計準則及投資人閱讀報表時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制定會計準則時,準則制定者除了要考量準則是否能反映經濟 實質外,還必須考慮準則發布後可能對企業或投資人產生的經濟後 果。在準則制定過程中,可能還會面臨各利害關係人對準則制定者施 加的壓力。例如:我國在發布第十八號公報「退休金會計處理準則」 時,就造成國內企業界上書財經首長,希望暫緩施行此號公報。因此, 在制定會計準則時,在反映經濟實質及政府機關、企業、投資人、社 會大眾的期待下取得一個平衡點,是需要經過深思熟慮,並聽取各方 意見,互相討論之後才能制定並發布。 三十七號公報之發布,對於企業在認列、揭露無形資產作了規 範。加上投資人對於無形資產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所以企業表達 在財務報表上無形資產的金額,可能會影響投資人對企業未來績效表 現看法。然而,三十七號公報是否真能表達出企業真實擁有的無形資 產價值,其對企業及投資人的影響,則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部份。 一、 成本與效益考量 企業如果擁有符合三十七號公報定義之無形資產,則無形資產價 值的衡量,有賴企業內部人員自行評估或是委由外部專家評價。如果 企業選擇自行對無形資產進行衡量,則需要訓練對無形資產從產生到

(10)

認列,乃至於續後衡量、揭露、處分或報廢種種程序極為熟悉的員工; 若企業選擇委託外部專家或評價業者對無形資產進行衡量,則需要支 付一筆可能為數不小的專業費用。 相較於大企業,國內的中小企業對於將本身擁有的無形資產認列 或資本化所需花費的成本,其考量因素會比較多。一旦企業認為認列 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效益不如其必須花費的成本,企業或許會尋求不用 認列或資本化的方法來逃避無形資產的揭露。 中華無形資產鑑價股份有限公司協理呂建安(2006,會計研究月 刊)指出,對中小型企業來說,適用公報之投入成本是否必要,或如 何來適用,公報對此點目前並無配套措施,還有研議的空間。 二、 公報發布對企業可能產生之影響 一般而言,無形資產對公司績效有正面的影響。劉正田 (2002) 利用 Fama and French 三因子模型為基礎之實證分析中,發現隨著淨 值市價比(book to market value,簡稱 B/M ratio)愈低之樣本,無形資 產有愈來愈顯著之趨勢,表示無形資產較能解釋成長型公司之股票報 酬,而且,淨值市價比與無形資產變數之交互效果亦顯著。此實證結 果隱含著無形資產可能是公司成長機會的因素之一。

企業透過無形資產創造價值,而對公司的績效產生正面的影響。 但是由於企業內部人員與外部股東存在「會計性資訊不對稱」(金成

(11)

隆等人,2003),所以擁有大量無形資產的企業內部人員在公報適用 前是否會增加或惜售本身的持股,仍是可再詳加討論的問題。

肆、 實證會計與無形資產

依實證會計研究觀點,當會計方法產生變動,因而影響會計數 字,會使契約成本改變,從而影響現金流量,促使契約當事人間的財 富重分配。而在個人追求效用極大化(utility maximizing)的動機下,經 理人員自然會選擇對其最有利的會計方法(Gordon, 1964; Watts and Zimmerman, 1978)。 而在選擇有利的會計政策時,通常有下列方法: 一、 改變會計方法:在不違反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下,經理人員可 以藉由變更會計方法,達到本身期望的財務數字。 二、 選擇會計準則採用的時間點:當新會計準則制定完成時,通常 會有一段緩衝期。經理人便可以依採用時間點之選擇,產生對 自身最有利的財務數字。 基於上述觀點,以下是我針對三十七號公報發布後,依實證性會計理 論分別探討新準則制定後可能產生之相關問題: 假設企業營運狀況良好,各項財務比率正常,經理人本身紅利計 畫 (bonus plan)或績效計畫 (performance plan)下的薪酬與之前相差不 大。如果認列了有確定耐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則需依年限每年攤銷,

(12)

會使費用增加;認列了無確定耐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則每年需做減損 測試,有可能產生減損損失。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其無形資產的項目 較其他產業多,產業環境的變動速度也較快。增加的費用或減損損失 可能會損及經理人員本身的報酬,所以經理人是否會完全遵行三十七 號公報,仍是需要經過研究或公報適用後一段時間才能得知。如果企 業認列了大量無形資產,但是其無形資產價值因經濟環境改變而喪失 價值,而需提列大量的減損損失,經理人員在面臨此種情形是否會延 遲認列資產減損損失,也是可以深入探討之議題。

Healy(1985)引進紅利計畫上下限 (upper、lower bound)及「洗大 澡」 (big bath)等觀念,說明即使存在紅利計畫,公司經理人員仍有 可能選擇降低盈餘的會計方法。林有志與廖宜鋒 (2005)實證結果也證 實公司當期盈餘顯著低於前期盈餘時,經理人會提前採用資產減損。 因此,經理人可能會因為當期盈餘不如預期或不利於本身薪酬契約的 條件,而利用認列大量無形資產,再提列減損損失的可能性存在。 實證性會計尚有規模假說,Watts 與 Zimmerman (1986)提出規模 假說如下:其他條件不變下,公司規模越大,越有可能選擇會計方法, 將本年度的盈餘遞延至未來年度。因此,規模越大的公司,有可能會 盡量避免認列大量的無形資產,或者是用較少的年數攤銷無形資產。 Wyatt (2005)實證結果顯示,經理人會因科技影響企業營運的強

(13)

度、科技循環時間的長度及影響企業投資收益的相關的財產權因素而 選擇認列無形資產。因此,除了契約(contract)及訊號(signal)等因素 外,管理當局也會利用本身的洞察力來決定是否在企業當前的經濟環 境下認列無形資產。

伍、 結論

三十七號公報的發布,除了讓企業在認列及衡量無形資產時有可 憑藉的依據之外,更可以解釋及拉近企業市值與帳面價值的差距。強 制無形資產資訊的揭露,也可消除一部份企業經理人員及外部股東間 的資訊不對稱情形。以往企業併購時,無形資產大致都反映在商譽 內,三十七號公報之發布,使得可明確辨認出之無形資產先分別認 列,再將不可辨認之部份認列為商譽,資訊揭露更明確,財務報表之 透明度也提高。 目前實務界對於三十七號公報內無形資產評價問題較為重視2。 因此企業如何選擇其無形資產評價方式,不論是自行評價或聘請外部 評價業者,企業皆要考慮所需花費的成本及能得到之效益。而公報對 於評價相關的規定,應是由目前已通過二讀的「評價服務準則」來進 行規範,但由於該準則尚未制定完成,因此本文不做討論。 但是三十七號公報發布後企業是否會如實依照公報施行,及可能 2 致遠會計師事務所林秀湄、郭紹彬,中華無形資產鑑價股份有限公司協理呂建安在會計研究月 刊(2006 年 11 月)針對三十七號公報的報導中皆強調到無形資產評價的重要性。

(14)

留有讓經理人員進行盈餘管理的空間,從一開始的評價認列,到續後 衡量,經理人員有一定的彈性空間不認列無形資產或將選擇降低盈 餘。但此種現象是否真實存在,本文只提供相關理論探討,實證部份 還有待後續研究驗證。

(15)

參考文獻

王文英、張清福,2004,智慧資本影響績效模式之探討:我國半導體 業之實證研究,會計評論,第 39 期:89-117。 吳思華,2000,網際網路智慧資本衡量與發展措施研究,經濟部工業 局軟體五年發展計畫。 林有志、廖宜鋒,2006,提前採用資產減損公報之公司特性及盈餘管 理動機,文大商管學報,11 卷 1 期:11-28。 金成隆、林修葳、洪郁珊,2003,無形資產、新股折價與內部人持股 關係之研究,會計評論,第 36 期:23-53。 劉正田,2002,無形資產、成長機會與股票報酬關係之研究,會計評 論,第 35 期:1-29。 鄭丁旺、陳明進、王文英,2006,智慧資本之會計處理與揭露報導, 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電子報,第 17 期。 羅伯.柯普朗 & 大衛.諾頓,2004,策略地圖,台北:臉譜出版。

Bontis, N.,1998.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 Management Decision 36 (2): 63-76.

Edvinsson, L., and M. S. Malone.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Roots.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Edvinsson L., and P. Sullivan. 1996. Developing a model for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4: 356-364. Gordon, M.J., 1964, Postulates, Principles and Research in Accounting.

(16)

Accounting Review 39:251-263.

Healy, P., 1985, The Impact of Bonus Schemes on the Selection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7. Horibe, F. 1999. Managing Knowledge Workers: New Skill and Attitudes

to Unlock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Your Organiza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Lev, B. 2001. Intangibles: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Brookings Institute Press, Washington, DC.

Roos, G., A. Bainbridge, and K. Jacobsen. 2001. Intellectual capital

analysis as a stragegic tool. Strategy & Leadership 29 (July/August): 21-26.

Ross, J., G. Roos, N. C. Dragonetti, and L. Edvinsson. 1998. Intellectual

Capital: Navigating in the New Business Landscape. New York, NY:

University Press.

Stewart, T. A.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Watts, R. and J. Zimmerman, 1978,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112-134.

Anne Wyatt. 2005, Accounting Recogni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Theory and Evidence on Economic Determina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967-100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統計暨普查局過往主要採用基本價格計算及分析行業的生產總額、增加值總額以及產業結構,亦同時一併公佈按生產者

(1)加強管理及宣導:除要求產證簽發單位(公協會)審慎核發產證,針對業者、公協 會、自貿港區事業及報關物流業者辦理 8

統計暨普查局過往主要採用基本價格計算及分析行業的生產總額、增加值總額以及產業結構,亦同時一併公佈按生產者

根據奧地利金屬科技產業公會(簡稱 FMTI)資料,截至 2020 年,該會隸屬機械與整廠設備之供應廠商(含製造商)逾 1,200 家,產業從業人員 134,018 人,產值逾 359

根據奧地利金屬科技產業公會(簡稱 FMTI)資料,截至 2018 年,該會隸 屬機械與整廠設備之供應廠商(含製造商)約 1,200 家,產業從業人員約 13.5

心理方面來講 造成公 司內部員 工自信心受損.. 非自願性離職對公司造

是所有正向指標中最低者;其次是「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 本形成之變動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GDP 成長率」,二者 的平均值分別為 5.10 分與 5.13

二、本校於報名表中對於學生資料之蒐集,係為學生成績計算、資料整理及報 到作業等招生作業之必要程序,並作為後續資料統計及學生報到註冊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