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4-02-01國ㄧ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4-02-01國ㄧ歷史"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精誠中學

104學年度第二學期 第一次月考 國一(下)歷史科試題

範圍

: 歷史(2)ch1~3

適用班級: 國一全部,共14班

命題老師:曾蓮馨

審題老師:陳宜伶

本卷共

4頁;另附答案卡

一、 單一選擇題:

52 題,每題 1.5 分,共 78 分

1. 17 世紀以來,臺灣歷經數個外來民族的統治,但每一個政權都未能精確掌握臺灣人口的數 量,直到何時臺灣才實施第一次人口普查,確實掌握臺灣人口的實況? (A)  1858   年 (B) 1895 年 (C)  1905     年 (D)  1937  年。 2. 1930 年代,臺灣總督府為滿足臺人參政的願望,在臺灣舉行過地方議員選舉。這項成就是 哪一個組織奔波努力的成果?(A)臺灣民眾黨 (B)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C)民主進步黨  (D)中國國民黨。 3. 日本為了供應本國的農業需求,因此在臺灣推動了多項改革,而這些改革對臺灣所造成的影 響為何?(A)因為臺灣農業的發展,而促進工業化的進展 (B)使蔗糖及稻米成為當時臺灣產    業的主體 (C)甘蔗價格高漲,蔗農獲利良多 (D)使臺灣成為現代化的農業加工出產國。  4. 日本開始在臺灣推動工業化後,下列何者是臺灣新興工業發展的重要指標? (A)嘉南大圳 (B)蓬萊米的研發 (C)  西部縱貫鐵路 (D)日月潭發電所。  5. 日治初期,為了利用臺灣的資源,積極展開各項經濟基礎建設。當時日本政府在臺灣推行何 種政策以利其本國的發展?(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B)  工業臺灣,農業日本 (C)工業臺    灣,工業日本 (D)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6. 日治時期,臺灣有識之士為爭取臺人應有的公平合理待遇,紛紛組成各種政治社會團體,展 開溫和的抗爭行動。下列各個團體及其成立宗旨的配對,何者 錯誤?(A)臺灣文化協會 啓—   迪民智 (B)臺灣民眾黨 鼓吹自治 (C)—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公民普選 (D)臺灣議會設置—   — 請願運動 發行報紙。 7. 清朝後期,劉銘傳在臺灣推動自強新政,從事近代化的建設;日治時期,日本在臺灣進一步 拓展了現代化建設的規模。下列何者是這兩個時期共同的建設項目? (A)統一幣制與度量衡 (B)  在臺灣興築鐵路 (C)興建高雄、基隆等    地的炮臺 (D)進行全面的戶口與人口普查。 8. 右附圖是日治時期的一張宣傳海報,內容是「時間是金,時間不待, 請互相遵守時間」。請問:這是哪一種運動的宣傳海報? (A)放足 (B)斷髮 (C)  守法 (D)守時。  9. 某一本介紹臺灣港口的書提到:「這座港口在清末開港通商,曾受中 法戰爭的戰火波及,日本統治時重新整建,由於其位置較接近日本,因此成為當時進出臺灣 的主要門戶。商人及遊客可以在港邊的車站搭上火車,前往其他地方。」這段話最可能是介 紹下列何者?(A)基隆 (B)  鹿港 (C)  安平 (D)高雄。  10. 日治時期,陸續設立新式製糖廠,嘗試採用機器搾糖。請問:臺灣第一座新式糖廠建於下列 何處?(A)臺北 (B)  高雄 (C)  花蓮 (D)基隆。  11. (甲)嘉南大圳(乙)瑠公圳(丙)八堡圳(丁)曹公圳。上述水圳請依照地理位置,由北向南排列, 其順序應為何者?(A)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乙丁丙甲 (D)丁丙乙甲。  12. 右附圖為日治時期臺灣某種農產品生產量的曲線圖。請 問:根據圖中曲線顯示,這應該是哪一種農產品?(A)   蔗糖 (B)橡膠 (C)  香料 (D)樟腦。  13. 1901 年新渡戶稻造發表《臺灣糖業改良意見書》,從 蔗作、加工、市場三方面建議臺灣的糖業生產,從改善 甘蔗品種、建設水利設施、獎勵種蔗,並且主張設置大規模糖廠。其意見多為總督府所接 受,因而推動何項措施,使糖業成為日治時期臺灣最大的產業 ? (A)鼓勵資本家來臺設立糖   廠 (B)鼓勵臺人資本投入現代化的製糖工業 (C)  獎勵種植水稻的農民改種甘蔗 (D)鼓勵  蔗農將收成賣給製糖廠加工後外銷。 14.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為了利用臺灣的資源,日人在臺的基礎建設有哪些? (甲)統一度量衡 (乙)整建港口 (丙)發行紙幣 (丁)完成環島鐵路 (戊)普遍設立郵局(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甲乙丙戊 (D)甲丙丁戊。  15. 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政治社會運動,雖然未達成預定的目標,但已將自治、普選、參政權等 民主觀念普及於社會。但是隨著哪一場戰爭的爆發,社會運動在總督府的壓制下,逐漸宣告 沉寂?(A)甲午戰爭 (B)  1937   年中日戰爭 (C)  鴉片戰爭 (D)第一次世界大戰。  16. 從日人推動教育要改變臺人的生活習性,就可以知道在日治之前,臺人的生活習慣有許多缺   點,下列何者不在其中? (A)不守法 (B)  不衛生 (C)  不講話 (D)不守時。  17. 有一段文字提到:「此一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它是臺灣武力抗日運動轉變為近代政治運動 的第一個嘗試;而且,它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政治運動。」若以這段敘述來 看,此運動的宗旨與何者有關?(A)農業臺灣 (B)  南進政策 (C)  臺灣議會 (D)放足斷  髮。 18. 臺灣有許多地名與甘蔗製糖的舊式製糖廠「糖廍」有關,如「廍子」、「廍後仔」……等。 由臺灣甘蔗分布的地理環境來推論,下列哪一地區會出現最多這類的地名? (A)臺北盆地 (B)桃園臺地 (C)  嘉南平原 (D)宜蘭平原。 

(2)

19. 臺灣鐵路的歷史,至今已超過百年,下列關於臺灣鐵路的發展史,何者敘述正確 ? (A)沈葆   楨為促進後山和內山的發展,計畫興築鐵路 (B)丁日昌最先在臺修築鐵路,但因民眾以破   壞風水為由將之拆除 (C)劉銘傳時,鐵路北通基 隆南達台北  (D)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完成環島鐵 路。 20. 右附圖為日治時期臺灣蔗糖的生產量曲線圖。 下列何者可能不是促成此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A)農業臺灣政策 (B)  重新檢討原住民政策  (C)新技術的引進 (D)大型水利工程的興建。  21. 怡君同學要寫一篇有關臺灣史的報告,她在圖書館中找到《舊慣調查報告》、臺灣總督府檔 案等史料,這些資料中,對臺灣的自然環境、社會習俗與文化等均有詳細的調查與研究。請 問:依上述判斷,她要寫的報告內容應是關於臺灣哪一位統治者在任時?(A)鄭經  (B)劉銘 傳  (C)兒玉源太郎  (D)蔣中正。 22. 《臨床講義》,這是日本治台時期非常有名的一本書,請問此書作者? (A)  蔡培火 (B)賴    和 (C) 林獻堂 (D) 蔣渭水。  23. 「天下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臺灣蔗農被壓榨的情況,而這句話是從 哪個年代開始流傳的 ? (A) 1860年代 (B) 1920  年代 (C) 1950  年代 (D) 1980 年  代。 24. 1920 年代之後,臺灣民眾鑑於武裝抗日無法推翻日本統治,於是轉向非武裝的政治社會運 動。他們當時的訴求包括哪幾方面?(甲)設立議會(乙)推翻日本統治(丙)實施地方自治(丁)制 衡總督府的專制統治(A)甲乙丙 (B)  乙丙丁 (C)  甲丙丁 (D)甲乙丁。  25. 1920年代之後,臺灣民眾鑑於武裝抗日無法推翻日本統治,於是轉向非武裝的政治社會運 動。請問下列何者未曾參與?(A)林獻堂 (B)  蔣渭水 (C)   後藤新平 (D) 賴和。  26.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推動「中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下列哪些人才? (甲)公學 校教師(乙)高等研究人才(丙)初級技術人才(丁)醫師 (A)  甲乙丁 (B)  甲乙丙 (C)乙丙丁  (D)甲丙丁。 27. 高雄美濃客家庄的施爺爺拿著一張泛黃的照片告訴孫子說:「這是爺爺小學時念的學校。」   請問:陳爺爺就讀的應該是下列哪一所學校? (A)高雄第一小學校 (B)  打狗公學校 (C)    屯子甲種蕃童教育所 (D)鳳山國語講習所。 28. 1920年代之後,臺灣民眾鑑於武裝抗日無法推翻日本統治,於是轉向非武裝的政治社會運 動。請將下列社會運動組織,按照時間順序排出?(甲)台灣議會設立請願運動 (乙)台灣地方  自治聯盟 (丙)台灣第一次選舉 (丁)台灣民眾黨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甲丁乙丙  (D)甲乙丁丙。  29. 下列何項陋習,非日本治台時認定的台灣人三大陋習 ? (A)    吸食鴉片 (B)  辨髮 (C) 賭博  (D) 三寸金蓮。 30. 日本統治時期,曾出現下列的政策及運動,其中何者是臺灣人站在自身立場,為維護臺灣人 權益而提出?(A)南進政策 (B)  皇民化運動 (C)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D)「農業臺  灣,工業日本」政策。 31.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的交通建設中獨缺哪一方面的設施? (A)鐵路 (B)  公路 (C)航空  (D)海運。 32. 日治時期,有一位知識分子認為臺灣人患有「缺乏知識的營養不良」症,普遍顯現以下症 狀:「道德頹廢、物欲旺盛、精神生活貧瘠、風俗醜陋、圖小利、腐敗、虛榮……等。 」上 述的知識分子應是指下列何人?(A)蔣渭水 (B)  林獻堂 (C)  唐景崧 (D)丘逢甲。  33. 他是臺灣總督府的技師,他以水利工程專家身分長期獻身臺灣水利工程之調查、設計及建造 工作,他倡議以「半水成填充式」的工程法建造烏山頭水庫的大壩,並提倡「三年輪作制」 以改良嘉南平原,都順利成功,贏得當時人們的肯定與讚賞。請問:文中的「他」是指何 人?(A)後藤新平 (B)  樺山資紀 (C)  八田與一 (D)兒玉源太郎。  34. 有關臺灣歷史上重要交通建設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清領時期,丁日昌架設安平至旗 津之間的電報線 (B)  丁日昌在臺北設郵政總局 (C)劉銘傳開始在臺灣興築鐵路,通車範圍    可由基隆至臺中 (D)日治時期,總督府整建花蓮港和高雄港成為現代化的大港。 35. 自  1930  年代起,日本為配合「南進政策」的需要,企圖使下列何地成為南進基地?(A)臺   灣 (B)南洋 (C)  中國 (D)琉球。  36. 日治時期,日本在臺灣的農業改革中,何者的培植成功,為臺灣稻米生產帶來畫時代的進 展?(A)蓬萊米 (B)  在來米 (C)  越光米 (D)占城米。  37. 桃子同學讀臺灣歷史書籍,發現一直要到日治台灣時,臺灣才實施第一次的人口普查。請   問:這時期的台灣人口約多少萬人? (A) 200多萬人 (B)300  多萬人 (C) 400 多萬人  (D) 600 多萬人。 38. 臺灣的紡織、食品等工業有顯著的成長,主要導因於日治時期哪一時期的推廣?(A) 日治初   期 (B) 日治中  期 (C) 日治後  期 (D) 日治結束。 39. 日治初期,臺灣的民政長官曾說:「……治理臺灣的方式絕對不是把成功的日本經驗套在臺 …… 灣人民身上。 我們必須先了解臺灣人的習性,依據其習性定出一套管理辦法才有效。 」 請問:根據上述的理論,後藤新平曾進行下列哪一措施?(A)用武力鎮壓臺灣的抗日分子與

(3)

  原住民 (B)將日本國內的法制延用到臺灣 (C)對臺灣進行舊有風俗習慣、地籍和人籍等調    查 (D)在臺灣各地推行皇民化運動。 40. 日治後期,臺灣總督府為了配合皇民化運動,而有什麼教育措施? (A)實施九年國民義務    教育 (B)取消臺、日學生的差別待遇 (C)  採隔離政策的原則 (D)取消小學校、公學校的  區別,一律稱為「國民學校」。 41. 日治時期,總督府推行初等教育的主要目標為何? (A)讓大家都能認識日文,進而增進日    本文學的發達 (B)使臺灣人民對於日本政府更為忠誠 (C)希望透過教授生活知識,讓臺灣    沒有文盲 (D)讓每個臺灣人在面對西方人的時候都能夠很有禮貌。 42. 日治時期第一所專收臺人子弟的中學校,是指哪一所學校? (A)  臺中中學校 (B)臺北中學    校 (C)高雄中學校 (D)新竹中學校。  43. 有關日治時期臺灣高等教育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在學的學生以臺灣人為主 (B)主    要是在滿足在臺日人的升學需要 (C)是一個專為臺灣人設置的研究機構 (D)超過當時日本  本國的學術水準。 44. 日治時期 (1905-1939 ),臺灣農戶人口比率表由 64.7%降到 49.6%。由此資料可知,當 時臺灣農業人口比率陸續降低,其原因可能為何?(A)進行工業化 (B)日本政府忽視農業發    展 (C)地力枯竭,不利農業發展 (D)農民反抗運動頻仍,致使農業人口比率降低。  45. 現今臺灣地區兒童年滿六歲進入國民小學,接受義務教育。在臺灣史上,這種學齡兒童接受   義務教育的制度最早在什麼時候即已實施? (A)1895 年  (B)1920 年  (C)1943 年 (D)1968 年。 46. 臺灣大學有一座古舊的校門,這是在創校時所建,保留至今。請問:創校當時的校名為何? (A)臺灣帝國大學  (B) 日本帝國大學 (C)   臺北帝國大學 (D)臺中帝國大學。  47. 臺灣自治史上,由臺灣青年主張改革臺灣政治體制,提出設置臺灣議會的時代背景為何? (A)英法聯軍,臺灣被迫開港 (B)  歐戰爆發,列強分身乏術 (C)第一次世界大戰,民族自    決的思潮盛行 (D)盧溝橋事變,激起民心抗日。 48. 西元 1926 年,陳先生與一群朋友由基隆上船,到日本接受大學教育。當時像他們這樣離鄉   背井,渡洋求學的人還有很多。請問:下列哪一項原因造成當時此種風潮? (A)臺人在臺   灣升學不容易 (B)日本教育制度較為公平 (C)  臺灣沒有高等教育學校 (D)日本倡導學術  研究政策。 49. 日治時期,臺灣陸上交通逐步修建,各地火車站的頂樓常設有鐘塔,外側也掛有大時鐘,用   以告知所有旅客正確的時刻。這與當時總督府引進哪一制度有關? (A)保甲制度 (B)隔離    政策 (C)標準時間制 (D)漸禁政策。  50. 右上附表為日治時期某一年臺灣的教育狀況,表中呈現的數據應是受到當時總督府哪一政策的影響? (A)開山撫番,化番為民 (B)  差別待遇,隔離政策 (C)  日臺合一,一視同仁 (D)工業日本,農業  臺灣。    項 目 基礎教育 中等學校 學生數 (人) 專門學校 學生數 (人) 高等教育 學生數(人) 學生數 (人) 學齡兒童 就學率(%) 日本人 23,71 1 98.2 477 6,856 220 臺灣人 210,7 27 28.4 251 4,642 28 51. 關於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主要是供臺灣人的子弟就讀 (B)是    一種貫徹殖民政策的工具 (C)其教材、師資以及設備與小學校相同 (D)課程均以日語教授  為主。 52. 附表為臺灣於 20 世紀初數個社會團體成立的情形。經過這些團體的努力,臺灣社會出現什   麼樣的轉變? (A)吸食鴉片人口大量減少 (B)  婦女便於從事生產工作 (C)民眾養成守法    守紀習慣 (D)臺灣甘蔗收購價格提高。 會名 發起人 設立時間 臺北天然足會 黃玉階 1900  年 3  月  基隆天然足會 許梓桑 1903   年  11 月 臺北解纏會 陳宇卿 1911  年 8  月  臺中解纏足會 林獻堂夫人 1914   年  12 月

二、 題組題:共

22 題,每格 1 分,22 分

1895 年,一群臺灣士紳發布某篇文告,上頭寫著:「吾臺民,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 死亡。」隨後,他們成立「臺灣民主國」,在開國大典上,總統接受臣民跪拜,並定年號為 「永清」。請回答下列問題: 53. 上述所反映出的歷史事實與下列何者有關? (A)臺人追求民主自由,決心脫離滿清統 治 (B)臺人企圖自救,避免臺灣被日本人統治 (C)臺人將抵抗日本軍隊的人一律視

(4)

為叛徒 (D)臺灣民主國是完全落實民主政治的國家。 54. 當時擔任臺灣民主國總統是下列何人?(A)丘逢甲(B)劉永福 (C)唐景崧 (D)羅福星。 55. 當年抗日活動逐漸被日本人平定後,臺灣的情況有何轉變?(A) 臺灣從此走向政治民主 的道路 (B)日本尊重臺人意願,允其獨立 (C)清廷決心再度以武力奪回臺灣 (D)日 本在臺灣建立總督專制體制。  「春帆樓的這杯茶太苦了,無論如何也喝不下,偏偏又非喝不可。」李鴻章這樣想著。西元 1895 年 3 月 20 日這天,李鴻章從居住的旅館出發,目的地是位於日本馬關春帆樓。請問: 56. 當時的中國剛打完哪場戰爭? (A)英法聯軍 (B)八國聯軍 (C)鴉片戰爭 (D)甲午戰爭。 57. 李鴻章前往春帆樓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A)要求戰敗的朝鮮割地賠款 (B)和日本建 立邦交關係 (C)與日本和談 (D)宣布放棄臺灣。 58. 李鴻章自春帆樓回來後,哪些地方的割讓已成定局?(甲)越南(乙)臺灣(丙)香港(丁)澎 湖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 1895 年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後,臺灣各地抗日事件頻傳。請問: 59. 承上題,當時亦推舉誰擔任義勇軍統領?(A)劉永福 (B)丘逢甲 (C)唐景崧 (D)李鴻章。 60. 臺灣民主國失敗後,臺灣各地抗日事件仍層出不窮。其中,在現今臺南發生的某一事 件,是日治時期犧牲人數最多的事件,當中的領導者為下列何人? (A)羅福星 (B) 劉永福 (C)莫那魯道 (D)余清芳。  臺灣歷經日本半個世紀的統治,不僅改寫近代臺灣史的發展,且其引進的殖民統治措施,更 是前代所未見。請問: 61. 下列何者不是日本統治臺灣期間所施行的政策? (A)將臺灣建設成日本前進南洋的基 地 (B)劃定漢番界線,禁止漢人進入山地 (C)受到民族自決風潮影響,改採內地延 長主義 (D)建立警察、保甲等制度加強社會控制。 62. 1930 年代,臺灣為了應付日本對華戰爭的需要,總督府曾採行下列何種政策?(A)改 由文官擔任總督 (B)改採「日臺融合」的同化政策 (C)改變臺人生活習慣,使之成 為效忠天皇的順民 (D)推行「集團移住」政策,加強軍事動員。  日本海軍大將樺山資紀治臺時,由於掌握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權於一身,就連首相在 國內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因而被稱為臺灣的「土皇帝」。請問: 63. 這位「土皇帝」在臺灣的正式職稱為何?(A)大人 (B)大帥 (C)總督 (D)行政長官。 64. 樺山擁有「立法權」,是由什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 (A)《三六法》 (B)《法六號 》 (C)《六三法》 (D)《法三號》。  西元1940 年代,魯凱族明雄在菲律賓打仗時,不幸被美軍投下的炸彈炸斷左手,醫生還發 現他的心臟旁有炸彈碎片。他族內有許多婦女也因這場戰爭失蹤或身心受創。請問: 65. 這個時期,日本企圖使臺人也具有日本國民的愛國心和犧牲精神,所以在臺灣推動什 麼運動? (A)義務教育 (B)三段警備制 (C)皇民化運動 (D)保甲制度。 66. 日本在臺灣推行此一運動,其主要的原因為何? (A)積極建設臺灣為日本版圖 (B) 加強臺灣漢人與原住民的融合 (C)消弭臺灣的抗日事件 (D)解決戰時的兵源問題。  昭和12 年(西元 1937 年)8 月 1 日的一份史料,內容如下:「……前陣子爆發了戰爭! 我們全家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改姓「江戶」,阿爸阿母也都不再叫我「小鈴」,而叫我「 鈴子」,家中的祖先牌位不知何時換上了日本神祇。每日進校門都得向天皇肖像行禮。一整 天在學校不准說母語,一律要用「國語」交談,否則就會被先生處罰,弄得我都很緊張。唉 ! 阿爸還說隔壁的武雄哥哥過兩天要去當兵了,對面的阿香姊姊也要去軍隊裡作雜役,以後都 沒人陪我玩了,真是討厭呢!……」 67. 從上文中可知道當時江小鈴曾經歷過哪場戰爭?  (A)英法聯軍之役 (B)甲午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中日戰爭。 68. 「江小鈴」改名為「江戶鈴子」是為配合當時臺灣總督府的哪項政策? (A)漸進政策 (B)非同化政策 (C)內地延長政策 (D)皇民化運動。 69. 為了徹底改造臺灣人的思想,昭和年間對於「國語家庭」有許多獎勵措施。文中所指 的「國語」是何種語言? (A)臺語 (B)日本語 (C)客家語 (D)英語。  小叮噹是森森TV 的節目總監,他製作了一部有關日治時代總督統治臺灣的影片。請問: 70. 如果嘟嘟要重現當時總督的日常辦公情景,最適合到現今哪個地點進行拍攝?  (A)監 察院(舊臺北州廳舍) (B)春帆樓 (C)總統府 (D)臺灣大學。 71. 隨著日本治臺政策的演變,總督的角色有什麼變化? (A)武官→文官 (B)文官→武 官 (C)文官→武官→文官 (D)武官→文官→武官。 72. 片中有句臺詞:「對事物的看法需讓本島人與內地人無所差異。」在西元 1919 年後, 標榜日臺融合的這類政策,最可能被歸類為日治時代的哪個時期? (A)漸進主義 (B)內地延長主義 (C)皇民化運動 (D)非同化政策。  大家耳熟能詳的臺語老歌「雨夜花」,在1940 年代初期曾被改寫為《榮譽的軍伕》,歌詞 內容節錄如下:「獻與天皇,我的生命,為著國家,不會憐惜……如要凋謝,必做櫻花,我 的父親,榮譽軍伕。」請問: 73. 當時日本政府改寫這首歌的目的是什麼?  (A)促進臺灣人民具有熱愛鄉士的情懷 (B)激發臺灣人民為日本犧牲的愛國精神 (C)希望臺灣人民效忠清朝皇帝而犧牲生命

(5)

(D)鼓舞臺灣人民奮勇抵抗日軍的入侵。 74. 從《榮譽的軍伕》內容與年代判斷,改寫的背景應該為何? (A)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B)臺灣民主國抗日期間 (C)皇民化運動時期 (D)甲午戰爭期間。

一、單一選擇題:

1-52 題,每題 1.5 分,共 78 分

CBBDA

DBDAB

BAACB

CCCCB

CDBCC

DBCCC

CACAA

ABCCD

BABAC

CCACB

CB

二、 題組題:53-74 題,每格 1 分,22 分

BCD

DCDBD

BCCCC

DDDBC

DBBC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新界 新界 鄉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然而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統治,相對其他文化而

也是金帳汗國與立陶宛公國間的角力。然而,這個時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