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來電」-壓電效應之製作與演示

101  Download (2)

Full text

(1)

119

「步步來電」- 壓電效應之

製作與演示

劉安治

1

謝文山

2 1高雄市左營區福山國小 2台南縣關廟鄉五甲國小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壓電效應」在1880 年最早由居里兄弟 (Pierre Curie 和 Jacques Curie)發現,此效應 是指特定材料(例如陶瓷、石英…等),當外 加施力或拉力使材料變形時,會產生電位差 (電壓),如圖 1 。

二、器材與材料

壓電片、二極體、電容、發光二極體 (LED)、充電電池、木板、、馬達、電錶、 墊片、焊槍、焊條…等。

貳、研究目的

研究一、認識“壓電效應” 研究二、尋找關鍵零件 研究 2-1:”交流電”轉成”直流電”的關鍵零 件…「二極體」 研究2-2:簡易壓電實驗 … LED 燈亮起來 研究三、探討壓電片和電壓的關係 研究3-1:四種不同壓電片電壓比較 研究3-2:「外加軟墊」對壓電片電壓的影響 研究四、如何加大壓電片的電壓? 研究4-1:探討二極體大小與電壓的關係 研究4-2:「增壓電路」的有效利用 研究4-3:探討「增壓電路」串聯發電效果 研究五、探討儲電方式及效果 研究 5-1:尋找有效的儲電方式-來自「手 搖手電筒」的啟示 研究 5-2:連續按壓「步行發電板」電壓值 變化 研究5-3:「步行發電板」對不同電池充電結 果 研究六、生活應用一新式能源「步行發電板」 的誕生 研究6-1:「步行發電板」使用前壓電測試 研究6-2:「步行發電板」在聲、光、轉動上 的應用 研究6-3:在校園中的應用 ~ 小朋友在走廊 步行發電情形

生活與物理

金屬片

陶瓷片

施力

V

電壓

圖1:壓電片受力後產生壓電效應

(2)

120

參、結果與討論

一、認識「壓電效應」

有些物質會有壓電效應現象, 當外加應 力使它變形時,它在兩側會有電位差; 反之, 若外加電壓它會有機械應變(變形)產生。在 尋找實驗材料中意外發現「壓電片」(圖 2), 於是進一步做實驗測試,用手”輕壓”壓電片 以三用電錶量測電壓值約為10.7 V(圖 3),這 結果令人十分興奮。

二、

自製簡易的壓電實驗 … LED 立即發光 我們準備一個壓電片、兩條電線、二極 體和電容等材料,先將兩條電線焊接到壓電 片正負極上,紅色電線連接電容與二極體正 極,黃色電線連接二極體負極,裝置如圖4。 在手壓數下之後,電錶電壓持續上升,證明 我們想法是正確的,此時LED 接上電路後立 即發光,如圖5 所示。

三、自製新式「步行發電板」

在步行發電盒內放入八組增壓電路(圖 6),預備將電力充入充電電池中。「步行發電 板」的電壓果然如雲霄飛車般直線上升,壓 電次數越多,電壓有逐漸增加現象,平均累 積電壓值高達13.26 V,如圖 7 所示。 圖2:市售不同型式之 壓電片 圖3:以手壓壓電片產生 電壓有10.7 V 圖4:壓電實驗 圖5:LED 燈瞬間發光 圖6:延伸實驗-「增壓電路」 連續按壓步行發電板電壓變化 0 2 4 6 8 10 12 14 1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壓電次數 (次) 電壓 (V) 圖7:壓電次數與步行發電板電壓變化 圖8:在走廊上步行 發電情形 圖9:踏木板後,電 池開始儲電 圖10:LED1 點亮了!

(3)

121

四、

「步行發電板」對電池充電效果

「步行發電板」到底對充電電池可以充 入多少電力呢?經由 1000 人次步行次數後 (圖 8、圖 9),發現對”鎳鎘電池”可以充入 0.753 V,相當於 1 / 2 顆 1.5V 電池電力,同 樣對3 號”鎳氫電池”充入 0.220 V,相當於 1 / 7 顆 1.5V 電池電力,兩種電池充電效果十 分驚人。 以下是將電池充電完成後,直接提供給聲(蜂 鳴器)、光(LED 燈)、轉動(風扇馬達)等方面 之實際應用(圖 10~15)。

肆、結論

「步行發電板」對充電電池儲電後,電 池經串聯使用,至少已可啟動一般高亮度 LED 燈、3V 馬達、手機振動馬達、炫光七 彩LED 燈、冷陰極管等裝置,相信日後必有 更多應用。 本次實驗最迷人之處在於:原來只是小 小的”壓電片”,竟然可以用來重覆發電,它 的潛力真是不小,又符合價廉(4 元/片)、體 積小、實用性高的條件。 仔細觀察週遭常存在著”壓電”的環境, 捷運站、火車站、百貨公司…等,人潮來往 的地方都適合做「步行發電」,未來更可以推 廣至高速公路、鐵橋、馬路上。如果專家做 好保護設施,相信以”壓”發”電”的時代即將 來臨! 本文改寫自今年(2008)全國科展及高雄 市科展參賽作品,相關實驗數據、圖表及儲 能部分詳文可至科教館網站參酌[1]。本文章 的第一作者是該實驗的第一指導教師,第二 作者是實際參與討論並提供改進實驗意見的 教師。在此並無所謂抄襲情事,特此說明。 圖11 :啟動震動馬達 圖12:啟動蜂鳴器 圖13:轉動風扇馬達 圖14:展示板上之綜合 圖15:DIY「步行發電板」

(4)

122

參考文獻

1. 柯俊廷等,來電捕手-新概念能源初探,中 華民國第48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2. 郁仁貽:電池的科學,台北。復文書局, 頁61,民 95。 3. 浩司:基本電學原理與應用,台北。頁 151、165,民 85。 4. 維 基 百 科 : 壓 電 效 應 , 取 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 5. 維 基 百 科 : 二 極 體 , 取 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 。 6. 稻見辰夫:圖解電子回路,台北,世茂, 頁52-57,民 90。 7. 楊昆翰等,步步來電-永續發展的新式能 源,高雄市第48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真空應用科學展具設計

張信宏 趙方麟

朝陽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壹、背景與動機

隨著工業的發展真空之技術也越來越進 步,真空與負壓之應用已普遍應用於工業界 。例如一般食物或食品的保存,絕大部分使 用電冰箱來儲存,但電冰箱並不一定適合各 種食物,因此,利用真空的原理來保存食物 已是另一種選擇。除保存食物外,利用容器 真空後,產生低壓、低氧、低濕的原理,也 可應用於其他需要防潮的物品保存。 真空容器更是一種免動力、免電源的環 保容器,應用於保存食品或物品將比一般容 器來的更有效率。本次設計旨在利用已有的 真空技術,展示真空與負壓的應用,以期活 用真空技術創造更便利的生活。設計真空教 學展具,透過操作來驗證波以耳定律,同時 ,透過可愛的造型以及有趣的真空現象,吸 引小朋友學習的興趣,並協助教師利用本展 具來輔助教學。

貳、設計方針

在產品的造型設計方面,預期以活潑、 可愛的造型來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同時考 慮展示品使用性,利用簡單的組合、提高操 作的便利性,以期能符合教師或小朋友在實 驗方面的需求。 此外,透過分析及調查,針對目標族存 研究使用者的需求,以生活調查研究為輔 助,分析使用者的生活形態。本設計研究對 象以國小學童為主,此年紀之學童為開始學 習知識之年齡,身心發展迅速,同時,吸收 新知的學習能力強,具啟發性,參與度高。 設計主要經由四個互相連通串接 (cascade) 容器,密閉容器間透過閥體相互作用,因為 氣壓的差異產生出有趣的現象。當我們將手 動泵上下移動,將空氣充入儲存罐,其容器

實驗心得

Figure

Updating...

References

Related subje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