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保和會的參與看清末外交現代化的努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保和會的參與看清末外交現代化的努力"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史 耘 第一期 一 九 九 五 年 九 月

從保和會的參與看清末外交現代化 的努力

李順 民 壹 :序論 貳 :第一次保和會的參予

(1899AD)

參 、第二次保和會的參予

(i奶

AD.一19U9A.D)

肆 、參予國際組織與外交的現代化 伍 、結論

壹 ‵序論

。 、保和會的源起 ﹉ 。保和會 」是十九世紀末開始在荷蘭舉辦的 「海牙和平會議 」

(山

興e Peac●●Uifef血

ce)之

中文譯名 。(註

l)這

項國際會議的召開

一 反應出十九世紀 晚期帝國主義競爭白熱化下 ,歐洲列強尋求和平的積極嘗試 。(註

2)由

於俄皇 尼古拉二世的積極倡導 ,歐洲各國共襄盛舉 ,前後召集過兩次和會 ,首屆會議於 18”5月18日揭幕 ,第二次大會則於19U9年6月15日開議 。第三屆和會原定於 1915年再度舉辦 ,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 ,所有和平的努力遂全部化 為烏有 。(註3)

:保

和會的召開

,是

國際外交結構急遽變遭的產物

;與

歐洲近現代史的發展密

不可分。

1891年

普法戰爭結束後

,國

際政治的變化日漸加速

,進

入二十世紀的型

上4I

(2)

史 耘 第 一窮 模 。(註

4)法

德之間難解的宿仇 ,使得德國首相俾斯麥傾力孤立法國 ,並避免 英國介入歐陸事務 。俾斯麥依據德國的利益 ,與奧 、義兩國結成聯盟 ,和俄國簽 訂再保條約 人締造了所謂的 「俾斯麥體系」 。(註

5)崢

9U年俾斯麥去職後 ,德 國改變外交政策 一 放棄與俄國續訂再保條約 ,種下了法國突破孤立的根苗 。 俄德兩國的拆夥 ,提供法國趁虛而入的良機 ,18舛年法俄簽訂了祕密軍事協 定 ,形成同盟關係 。(註

6)此

種軍事結盟乃建立在恐懼和猜疑之上 ,同盟的凝 聚只加深對壘集團間的不信任感 ,缺少協調防止戰爭發生的管道 。此後歐洲的國 際關係進入一個新局面 ,法德兩大聯盟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國際危機層出不 窮 ,戰爭充滿一觸及發的態勢 。(註

7)各

國朝野乃大聲疾呼和平 ,希冀以國際 法和仲裁方式消弭軍事衝突 ,保和會的召開成為最後的一線希望 。 二 、現代外交中 「國際組#」的出現 ﹉ 在十九世紀 中葉之前 ,歐美傳統的國際關係模式 ,長期以 「權力平衡 」 (BalanceUfP●

wer)政

策做為思考的主軸 。 (註

8)在

複雜的國際關係事務之 中,「權力管制 」一直被視為首要的課題 ,而權力平衡政策的指導概念 .則是一 種 「權力均化的原則 」

(㎞

…㏑UfEquⅢbr㏕

m),希

望將權力分散在許多大 國之中 。(註

9)此

種政策的有效運作 ,需依賴一個頗具共識的 「國際貴族社 會 」來執行土地分割的交易 ,同時各國亦需正確估量假想敵的野心 ,以建立適度 的嚇阻力量 。(註lU) 隨著民主政治的推展與民族主義的高漲 ,歐洲貴族問的縱橫椑闡和國土交 易 ,越來越難以實行 ;各國紛紛廣結同盟以 自保 ,使嚇阻┬和平的模式轉化成惡 性的軍備競賽 。為了化解戰爭的危機 ,當政者逐漸體認到 ,需以 「保約 」的方式 達成集體行動的共識 ,以強制性的國際組織來護衛成員國的安全 。這種 「集體安 全」

(Cole㏕

mSec㏕

)的

新觀念 日益勃興 :國際間使節的往來熱絡 ,跨國團 體相繼出現 ,專業外交人才的地位也不斷提昇 ,最後終於發展成保和會的盛大召 開 。(註11) 在保和會之前 ,現代外交中的國際組織 ;從18珀年開始已漸具雛型 .當時克 黑米亞戰爭剛剛結束 ,在巴黎舉行的和會中 ,歐洲列強取得初步共識 ,同意如果

(3)

從深和會的參與看清芣外交易付佬跑努力

f“

環境許可,將以調停來解決爭端

.(註

)往

後各國陸續就瑞士倡導的紅十字會 公約 (保護戰場受傷士卒)、電訊 、電話 、版權 、專利等問題 ,達成了若干議 定 。(註

13)這

些和平諮商所締結的協約 ,顯示列強可經由集體的對話 一發揮仲 裁的效力 ,無形中也開拓了國際組織發展的空間 。

﹉ 三 、晚清外交思想的變通 保和會是新興的國際和平組織 ,而且以歐洲列強為主體 ,但中國自始即參興 會務

,(註

)在

晚清外交中實具特別的意義 。清代自中西接觸以來,早期懷抱 著天朝上國的優越感 ,直到鴉片戰爭戰敗 、英法聯軍兵臨城下後 ,才由對變局的 認識 ,而構成新外交觀念的起點 。(註

15)當

時朝野從歷史經驗的反省中,歸納 出 「以夷制夷」的策略,成為晚清士人共有的信念 。(註

16)以

夷制夷和西方旳 權力平衡相類 ,都需要精準的掌握國際情勢 ,才能有效的加以運用 。 1861年清廷設立總理衙門 ,主管外交事務 ,卻仍將商務與外交混為一談 ﹉。 (註

17)在

此後風起雲湧的自強運動中,以夷制夷的外交觀念 ,進一步發展成聯 合政策與結盟政策 。(註

18)李

鴻章擺脫曾國藩忠信篤敬的外交思想,改採痞子 手段 ,利用列強之間的衝突矛盾 ,玩弄其以夷制夷的權謀 。(註

19)隨

著中法戰 爭 、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 ,歐美 「聯結強援 、注重均勢」的思想 ,為李鴻章 、張 之洞等人積極採行 ,清廷的外交政策逐漸跳出傳統的窠臼 。(註2U) 另一方面 ,中外條約的相繼簽訂 、國際公法的輸入 ,也使清廷 日益了解國際 政治的遊戲規則 。李鴻章倡導以國際公約保護國家利權

,(註

21)丁

日昌主張根 據條約或國際公法論事

,(註

)鄭

觀應則強調依公法而修改中外條約

;(註

)在

這些觀念的衝擊下,中國逐漸與世界局勢的變化同步 。保和會的召開 ,是′ 集體安全此一新國際關係模式的發仞 ,清廷或許不能深切體任其意義 ;但其積極 參予 ,仍代表清末外交現代化努力中,具有開創意義的一環 。 四 、目前學界研究的重心與成果 對於清末外交史的研究 ,早期的作者在民族主義的支配下 ,往往將當時的中 外關係,寫成列強侵華史 、外患史 、國難史 一外禍史等 。(註留

)此

種民族主義

(4)

f′′ 史 瑟 ﹉第 一 窮 的史觀 ,目前仍然強烈的籠罩大陸史學界 ,其著作不時將帝國主義的侵略 ,視作 中外關係發展的主題 。而清廷的外交肆應 ,自然不容易見到正面的評價 ,喪權辱 國 、割地賠款 、頑固保守等字眼隨處可見 。但是若除去一些情緒性與政治性的詞 彙 ,在中外商務方面仍有許多高水準的作品 。(註巧

)

﹉ 近年來國內著作的水準 日漸整齊 ,面相也比較廣泛 ,各領域都有學者加以研 究 。(註巧

)不

論是個別條約的分析 ,史料的耙梳 ,官員外交理念的探討 一 外交 思想的變遷等 ,多能持平加以解析論斷 ,勾勒出清末外交現代化的大致輪廓 。對 於多邊國際組織和中國的關係史 ,學者則致力於民國以後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研 究 ,並未注意國際聯盟前身的保和會 。(註力

)有

關保和會的奏摺條款 ;收籙在 近史所外交檔 ,以及許同莘等編撰的光緒條約和宣統條約之中 。 ﹉ 保和會是中國參予多邊國際組織的先聲 ,為中國以平等地位 ,融入世界秩序 的首度嘗試 。而且 ,以往的中外磋商皆有關於中國本身之事務 ,並多與特定國家 在國境內折衝尊殂 ;保和會的召開 ,使清廷與會人員首度加入國際關係的討論 , 獲得了參加國際會議的寶貴經驗 。這些新的刺激 ,一方面考驗著清廷的外交智 慧 ,同時也擴展了決策者的世界視野 。保和會既具有重要的意義 ;若能仔細審視 清廷加入的經過 ,相信將有助於我們對清末外交發展進一步的了解 。 貳 、第一 次 保和 會 的參 與

(1899A.D)

一 、保和會前歐洲與中國本身的外交局勢

﹉ 189U年「俾斯麥體系 」瓦解後 ,歐洲列強為了調整彼此的關係 ,在往後的十 年間 ,暗中摸索新的外交架構 。各國逐漸將注意力轉向帝國主義的擴張行動 ,在 亞非等洲激烈爭奪殖民地 ,為原有的衝突地區 ,帶來新的爭執 。(註困

)英

法兩 國競相在非洲伸展觸鬚 ,終於爆發武裝對立 ,造成189B年的法碩達 (Fa血

Uda)

危機 ;義大利的積極染指北非 ,也形成與法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註”

)列

強為 了應付未可預料的發展 ,紛紛尋覓盟國 ,使國際局勢暗潮洶湧 。 當時各國民間正發起如火如荼的和平運動 ,並且受到瑞典的諾貝爾

(Aned

N.bd)、

美國的卡內基 (AIldrewCame︴

)等

大工業家的支助

?(註

3U)許

(5)

從保和會的參與看清未外交男付化

K努

巧 鼓吹和平的協會紛紛成立 ,和平主義和裁軍成為時代共同的呼聲 ,但卻缺乏實踐 目標的具體方案 。18兜 8月,俄皇尼古拉二世忽然提出召開裁軍會議的意見 : 曾引起各國一陣驚慌 。但是 ,歐洲列強沒有一個敢公開負起反對裁軍的罪名 ,所 以才有1899年保和會的順利舉行 。(註31) 反觀當時中﹉國的外交局勢 ,則自甲午戰爭失利後 ,陷入 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

18%年

李鴻章實現他聯俄制 日的政策 ,簽訂中俄密約 ”但結果卻是引狼入室 ,在 德國強占膠州灣後 ,引發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 。帝國主義氣燄的高漲 ,迫使士人 由洋務論轉向積極的變法論 。(註笓

)譚

嗣同即指責用夷變夏說和道器之辨是空 虛的自負之念 一當時中國想並列於夷狄尤不可得 ,清廷應致力於爭取主權獨立的 國格”以平等地位參予國際的事務 。(註

33)

一 變法思想於百 日維新中曇花一現的推行了 ,但是保守勢力的迅速反撲 :使得 瓜分危機仍如揮之不去的夢腇 。在華利益最為廣泛的英國 ,189S年時曾試圖與 俄 、德 、美 、日等國達成諒解 ,以維持中國領土的完整 ,但不幸失敗 。(註田) 此後清廷的外交局勢險象環生 ,朝野排外的氣氛越加濃烈 。可是 ,在1899年9月 美國發表中國門戶開放政策之前 ,中國已參加了保和會 ,當時主政者的對外態 度 ,是否如以往學者所認為的轉趨強硬 ,實有重加思考的必要 。

﹉﹉ 二 、第一次保和會的召開和中國的參與 早於保和會成立十餘年前 ,晚清士人已從春秋弭兵的史例中 ,提出國際聯合 組織的構想 。陳 首先建議 「聯五洲 ,設一大公法會於印度 ,主持公法 」 。(註 筠

)甲

午戰後 ,唐才常也曾主張設立 「太平弭兵會 」 。(註鉐

)對

於當時西方的 和平運動 ,士人也非常注意 ,《湘學報》即建言 「欲平權力正人心 ,莫如因英美 已成之弭兵會推廣之 」 。(註

39)歐

美和平運動與中國固有弭兵思想的結合 ,加 上外交局勢的困厄 ,使清廷立定了參予保和會的決心 。

﹉ 1899年5月﹉第一次保和會在荷蘭盛大舉行 ,總共有歐 、亞 、美三洲二十六 國參加

.除

了近東的波斯 、土耳其外 ,東亞新興的強權 日本 ,受英國保護的暹 邏加上中國總共有五個亞洲國家與會 ,其餘多數是歐洲國家 。(註

38)中

國的 參予源於沙皇的邀請 ,自中俄密約簽訂以來 :俄國致力於東亞地區勢力的擴張 ,

(6)

J′6 史 瑟 第 一 窮 所以一味的向清廷拉攏示好 。(註

39)清

廷接獲邀請後 ,派遣駐俄公使楊儒為代 表 ,由俄國啟程前往荷蘭參加和會 。(註們) ﹉ 清廷代表團除楊儒外 ,還包括參贊何彥昇 、胡惟德 ,以及翻譯官陸徵祥 。 (註

41)胡

惟德曾就讀上海廣方言館 ,189U¢隨薛福成出洋 ,擔任過駐英使館的 翻譯 。(註φ

)陸

徵祥出身同文館 ,專攻法文 ,他自幼信仰基督教 ,18兜年受駐 俄 、德 一 奧 、荷四國大臣許景澄的賞識 ,由總理衙門調往俄使館負責翻譯工作 。 (註

)陸

氏為使館唯一之洋文館員 ,中俄雙方交涉每次都在場 ,且其妻為比利 時籍 ,故深受俄國沙皇與皇室之禮遇 。(註留) 楊儒不通外文 ,會議的參予多賴胡惟德 】陸徵祥等人襄贊 .8月3日楊儒返抵 俄都後 ,具摺回報會議情形 。和會除會章外初步完成四項協定 ,包括和解公斷條 約 、陸地戰例條約 、 (紅十字會

)水

戰條約和禁用猛力軍火聲明 。與會各國決 議 ,會章一概從眾畫押 ,其餘四項條約及聲明可全款畫押或擇款畫押 ,但是只要 代表正式畫押 ,各國政府必須批准 。由於許多議員未獲政府的訓令 ,為了讓各國 能從長計議 ,商酌結果以同年笓月31日為最後的考慮期限 。(註巧) 三 、總理衙門和軍機處的討論經過 楊儒的奏摺於lU月8日送抵軍機處 ,楊氏依 「期於中國情形無礙 」的訓令 , 認為第一款的和解公斷條約 ,雖有設立公斷衙門 (國際法庭

)的

規定 ,但是各國 是否接受公斷仍聽 自便 ,故無窒礙之虞 。第四款的禁用汽球擲放炸藥等猛力軍 火 ,因中國尚未能製造此種武器 ,可予以同意 。中國雖缺乏官設的西式醫院 ,但 第三款的紅十字會約被認為是攸關文化的善舉 ,最好能從俗畫押 。第二款的陸地 戰例歐美通行多時 ′然以清軍僅部份改習洋操 ;此款應予保留 。(註伯) ﹉總理衙門接獲楊儒的報告後 ,於11月1日上奏 ,主張按照楊氏的原議通過 。 總理衙門分析說 ,雖然保和會裁軍的目的並未達成 ,其規章所定各款為歐美通行 的條例 ,也與中國規制並不相同 ;但在入會之初 ,為了避免遭受他國歧視 ,若確 定其他國家已批准 ,則中國亦應將無窒礙的三款從眾畫押 。至於第三款的陸地戰 例 j因中西風俗相異 ,且中國軍隊不熟諳西式條例 ”為了避免將來發生戰爭時受 到牽制 ,還是以不畫押較為有利 。(註φ

)

(7)

豬傑和盦的參

現仰舒姼吻

對於總理衙門的意見

,軍

機處立刻於當日表示質疑

,W詢

問紅十字會為何禪

組織 。

11月

2日

總理衙門回覆

,以

日本民間推行紅十字會的成效作為例證

,並

明中美條約的第一款內

,已

將友邦調處載入約章 。

(註

)軍

機處又於當日提出

異議

,恐

懼列強聯為一氣

,在

中外交鋒時

,視

戰況利鈍再提出公斷以求取和解 。

隨後總理衙門更詳細分析公斷條約

,解

釋其調停主要在避免戰爭發年

,並

具才

旨出

已有

21個

國家同意

,清

廷應及早畫押

,以

免標新立異 。

(註

φ

)

﹉自總理衙門設立後

,其

人員 、業務和軍機處往來頻繁 。

(註

5U>然

,從

予保和會的決策加以觀察

,軍

機處的作風明顯較趨於保守

,且

對總理衙門的奏章

和外交事務不甚了了 。總理衙門則對國際現勢尚能掌握

,尤

其關心國際的反應

,

其奏摺皆以 「勢難獨異」、「

難遽違公議」、「未便立異」等語作結

,強

調善與

人同的重要 。

(註

51)由

於總理衙門反覆的申論會約主旨

,並

援引中美條約的前

,清

廷最後通過了從眾畫押的決議 。

﹉﹉

;﹉

四 、第一次保和會公約的批准

清廷確立加入保和會的決策後

,立

即在

12月

Ⅱ日發函楊儒

,要

其依原議在會

約中畫押 。

(註

)楊

儒接獲指令╮於

19月

力日率陸徵祥等抵達荷蘭首都

;告

荷蘭外交部大臣清朝政府之決定 。對於此次未畫押的陸地戰例

;楊

氏表達了中國

有意遵守的想法

.然

以陸軍目前尚未全面改用西洋操典

,︸

但將來訓練有成 ●中

國亦將知照入會 。由於各國因國情 〔法律的差異

,也

有排除某些條款再行章押的

作法

b所

以對清廷的參予﹉

多表示樂觀其成的態度 。

(註

$) :

楊儒將此會比擬於春秋時期的弭兵會

,尤

其許多博通中國史事的外國代表向

其諮詢

,更

令楊氏興奮莫名 。他認為加入和會不但可以解消兵戎之禍

,而

且中國

辦理對外交涉已數十年

,以

往歐美兩洲大型會議皆無緣與間

,此

後則可援例加入

商務 、郵政

公法等會

,誠

為外交上的一大轉機 。所以楊儒建議

,由

於紅十字會

約源於日內瓦公約

中國應選擇一友好國家

,請

其駐瑞使節代為補押全權文憑

,

他並願意捐出俸銀五千兩

,作

為籌組紅十字會的基金 。

(註

)

清廷雖然大致上完成了入會的程序

,但

是隨後卻因庚子事變的發生

,使

入會

的手續產生瑕疵 ︳而影響到中國的會籍 。按照保和會會約的規定

,各

國代表畫押

(8)

i′ε 史 瑟 第 一 窮 後,必須將條文攜回由政府加蓋印信 ,然後送交荷蘭外交部保管 ,才算完成入會 的步驟 。(註站

)可

是在庚子事變之中 一清廷的會約因戰亂而損毀 ,來不及蓋上 御寶送回荷蘭 。當慈禧逃抵西安 ,致電總理衙門要其抄送公斷條款時 ,總理衙門 也只能急電楊儒 ,請其補送保和會全部章程

.(註

%)

此後一直到19“年 日俄戰爭爆發 ,清廷才又重新投入和會事務 ,在御史夏敦 復奏請設立紅十字會後 ,外務部建議連帶批准保和會已畫押各款 。(註”

)清

首先照會荷蘭公使會約遺失 ,並且派遣駐俄公使胡惟德赴荷洽商,希望至少能承 認中國的會籍 。(註

58)但

是荷蘭政府表示無法通融 :且請清廷將西操練成 ,遵 守陸地戰例再加入和會 。(註”

)隨

後 ,清廷積極展開外交斡旋 一並同意依頭等 國家繳納會費

;(註

ω

)才

正式成為保和會的成員 ‘

﹉ 參 、第二次保和會的參與

(19U5A.D…

19U7A.D)﹉﹉ 一 、日俄戰爭與第二次保和會的召開 1899年的保和會 ,雖因德國的悍然反對 ,使裁軍問題缺乏具體的成果 一 但是 仍不失為列強化解衝突的一帖良方 。會後歐洲局勢風雲 日起 ,俄國不滿德國在會 中的表現 ,進一步擴大法俄同盟的基礎 。 (註

61)英

王愛德華七世(┐山耐d Ⅶ

)於

19U1年繼位後 ,曾嘗試與德國達成諒解 ,避免雙方的海軍競爭 ,卻遭到德 國的拒絕 。19U3年英法兩國元首互訪 ﹉,並對海外殖民間題取得協議 ,而於η研年 簽訂了 「英法協商」(Entent.c班蚰 )。 (註

a)

「英法協商 」中兩國曾同意 ,將衝突的範圍限制在遠東地區 ,而當時遠東卻 正因俄國拒絕自中國滿州撤兵 ,爆發了日俄戰爭 。(註“

)之

前英國為了抑制俄 國在遠東的發展 ,已於19笓年與 日本締結同盟協定 ,與日本對立的俄國則是法國 的重要夥伴 ,此一戰爭遂對新成立的英法協商 ,形成嚴酷的考驗 。 (註“

)法

國 處於夾縫之中 ,乃在舊盟國與新友邦間 ,盡力從事息事寧人的工作 。而 日俄兩國 在中國的領土上開戰 ,則引起在華利益 日增的美國嚴重關切 。 美國除重申門戶開放政策 ,希望各國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之外 ,並於19研 年η月21日提出照會 ,有意舉行第二次的保和會 ,隨後由荷蘭政府於19“1月

(9)

19日正式行交通知各國 。(註“

)美

國雖然刻意強調 ,保和會與日俄戰爭無關 , 但其原定的議程 ,以戰爭中中立國的地位 、海上財產的保護一海軍轟擊陸上城市 等為三大主題 ,顯與日俄戰爭與中國處境等時事密切相關 。(註“

)所

以迨美國 積極介入調停 ,日俄簽訂合約後 ,和會召開的步調亦趨於緩慢 。

﹉ 日俄戰後亞洲的局勢雖暫獲平靜 ,但是歐洲卻因兩大同盟的對立 ,而逐漸走 上戰爭之路 。德國對英法協商的密切程度 ,一直頗為關心和煩惱 ,遂藉著19“ 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加以試探 。(註σ

)危

機過後 ,英、俄兩國因共同支持法國 而接近 ,迫使德國加緊擴張海軍的計畫,但是德國的海軍優勢 ,卻引起英國的疑 懼 。(註“

)列

強為了避免軍備競賽日益惡化 ,又回憶起19研年美國召開和會的 提議 ,所以醞釀出19U9年6月的第二次保和會 。

﹉﹉﹉ ﹉ 二 、日俄戰爭中中國的中立間題 日俄戰爭的爆發 ,讓中國的外交再次面臨嚴酷的考驗 ,中國與俄國訂有密 約,但俄國久據東北不願歸還 ,而中國既未與兩國交戰 ,日俄卻在中國的領土上 大打出手 ,清廷應持何種態度遂眾說紛紜 。日俄衝突前夕,疆吏張之洞主張應暗 中幫助日本 ,以對抗俄國的擴張 。(註ω

)戰

爭正式展開後 ,署貴州巡撫的李經 羲亦於1905年2月

b日

上奏 ,公然建議暗助日本 。(註

9U)由

於對俄國侵略的無 力制止 ,驅虎吞狼的打算乃喧囂塵上 ,受到許多朝臣的呼應 。 ﹉

﹉ 當時執掌外交大權的實力派北洋大臣袁世凱 ?卻極力主張保守局外 ,避免捲 入戰端 。(註

71)清

廷於 日俄開戰後 ,遂立刻在19研2月12日下詔宣布中立 , 同時通告兩交戰國 ,無論勝負如何 ,東北疆土權利仍歸中國所有 ?隨後 ,奉天當 局更訂立中立地條章 ,在東北劃出指定戰地 ,供兩國戰時之用 。(註η

)美

國也 力促清廷保持中立 ,並由駐華公使於 8月巧日發表聲明,承認在國際法與慣例的 執行上,中國已善盡最大的努力嚴守中立 。(註93) 儘管清廷刁、●謹慎的遵守中立 ,但是隨著戰局對日本逐漸有利 ,親日的主張 又再次抬頭 ,盛宣懷等官員即建議撫卹 日軍的傷亡人員 ‘(註π

)而

且中國對中 立條款也不甚一解,執行中立時有許多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如19研年8月1l甲在 煙台港內,日本強行將清廷依國際慣例繳械的俄國魚雷艇劫走 ,就引起俄國的強

(10)

′JU 史 耘 第 一 窮 烈抗議 。(註乃

)由

於中國對國際法的掌握不足 ,雖然宣布了中立的立場 ,卻遭 到日俄兩國的交相指責 ,無法真正的置身事外 古 清廷為處理中立間題而焦頭爛額之時 ,開始對以調解爭端為目的的保和會重 燃希望 ,積極洽商以求各國承認其會籍 。當美國提出照會 ,表示有意召開第二次 保和會討論中立國問題後 ,清廷更開始認真籌劃考慮 。駐美公使梁誠首先建議參 予 ,認為將有助於中國的外交局勢

;(註

%)19“

年3月6日袁世凱亦贊成與會 。 (註

99)隨

後清廷於 4月 4日簡派伍廷芳為國際法庭的公斷員 ,並派遣駐荷公使 陸徵祥為代表 ,積極參予第二次保和會 。(註9B) 三 、專使的派遣 庚子事變之後 ,由於辛丑和約的規定 ,清廷重整外交組織 ,總理衙門在19Ul 年改為外務部 ,並因列強之堅持 ,將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註砂

)相

較於總理 衙門 ,外務部的事權較為統一 ,法定地位亦較高 。但是 :自中外交涉以來

.中

士大夫拘於成見 ,鄙視外交為屈辱和卑賤的事業 ,外交人員的﹉地位未受到應有的 重視 。(註

SU)外

務部成立後 ,這個問題並未解決 ,清廷仍然依照往例 ,遇有涉 外事件時 ,權以駐在國使節充任欽差就近處理 。

:

第二次保和會經過長久的蘊釀 ,終於在φ叩年6月15日召開 。駐荷公使陸徵 祥與會後 ,發現俄 、美 、英 、義等國除駐荷使節外 ,尚另行簡派大員與會 。參加 和會的會員為國家的代表 ,其在會場的地位即表示該國在世界之地位 ;由於列強 皆派遣專使 ,中國代表卻僅有駐外使節的名義 ,與之比較 自然相形見絀 。而且同 屬東亞的日本特派大員與會 ,各國代表亦紛紛向陸氏詢問 ,因此陸氏建議朝廷速 派名望相當的大員來荷主持 ,而由其會同襄贊辦理 。(註81) 外務部接獲陸徵祥奏摺後 ,配合對外交官員品級的重新思考 :而於 5月°日 提出了重要的建議 ,外務部奏請簡派陸徵祥為保和會的專使 ,並依照新的章程授 與二品實官 。(註跑

)次

日清廷正式諭令 ,以陸氏為保和會之專屬大臣 ,並由錢 恂接任駐荷公使 。(註

S3)和

會召開後 ,清廷續強化成員陣容 ,派錢恂及美籍人 士福士達充任全權議員 ,加上陸軍部人員 、參贊等組成十一人的龐大代表團 ,與 英 、俄 、德 、法 、日等列強大致相當 。(註阱

)

(11)

豬傑和會的參與看潳宋外交珺付名跑努力

f9

陸徵祥在和會揭幕後公開發言指出 ,清廷於 日前批准陸地戰例 ,並同意洽用 紅十字會標記 ,中國已完全遵守第一次保和會公約之規定 ,與世界各國無分畛 域 。(註“

)此

次和會計四十五國參加 ,討論之事項 ,以公斷 、中立 、陸戰 、海 戰等四大主題而分為四股 。美國雖為和會之首倡者 ,但仍由俄皇負責主持召集 ● 陸徵祥向與俄國皇室相善 ,且有參與第一次保和會的資產 ,及全權專使的崇隆頭 銜 ,所以被推舉為第三股的名譽股長 。(註跖) 四 、會約的批准與會務的參與 清廷對第二次保和會寄予厚望 ,在會前已由外務部致函各駐外使館 ,令其譯 寄所在國的議論給與會人員參考 。(註

S9)陸

徵祥等對各國的局勢有了初步的了 解 ,在會中遂能暢所欲言 ,積極表達中國之立場 。陸氏於會中先發表一份聲明 , 主張會中決議如有窒礙難行者 ,中國保有不置可杏之權 ;同時 ,如有與會旨有關 而各國未提及者 ,中國有隨時發言和要求更改之權 。(註

BB)這

份宣言表達了中 國獨立平等的地位 ,為往後的討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經過各國熱烈的討論後 ,共訂定了十四件條約 :一.和解國際紛爭 ,二.限 制用兵索債 ,三.開戰條約 ,四.陸戰規例 ,五.陸戰時中立國權禾U義務 ,六. 開戰初處置敵國商船 ,七.商船改充戰艦 ,八.沈沒水雷 ,九.海軍轟擊口岸城 村 ,十.推行 日內瓦公約於海戰 ,十一 .海戰中限制捕獲權 ,十二 .國際海上捕 獲審判所 ,十三 .海戰時中立國權利義務 ,十四 .禁止由氣球上放擲砲彈 。各國 限於19UB年6月3U日完成畫押 ,以完成入會手續 。(註田) 後來畫押的期限順延 ,錢恂則於19U9年4月15日上書 ,主張暫緩畫押 。(註

9U)外

務部將陸氏漢譯的各項條文審慎推敲 ;並將約本咨送北京以外的各衙門詳 細研究 ,經過集思廣益之後 ,先後奏請將第一 ‵十 、十四 、二 、三 、八 、九 、十 三等八款畫押 ,清廷在19”lU月18日正式批准 。奏請畫押的部份 ,前三款是第 一次保和會舊有條文的增修 ;後五款則為中立 、交戰 、海戰的條款 ,顯與中國在 日俄戰爭中的慘痛經驗密切相關 。(註91) 在和會的討論中 ,因國際法庭公斷員名額只有十七位 ,美國代表提議區別國 等以定任期 ,中國因法律不備被列為三等國家 。其後英美代表又主張 ,遇有國際

(12)

史 看 第 一 窮 紛爭可直接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 ,改變第一次保和會是否公斷仍聽 自便的規定 , 但將治外法權排除在外 。由於此兩者關係中國權利至鉅 ,經陸氏等據理力爭 ,方 取消該議 。 (註夗

)和

約畫押後 ,清廷於原任的伍廷芳外 ,加派胡惟德 、劉式 訓 、比利時前法部大臣豐登納文三人為公斷員 ,積極參予會務 。(註”) 肆 、參 與 國 際組 織 與 外 交 的現代 化 一 、國際公法的了解與運用 清廷在參予第一次保和會之初 ,與會人員即體認到 ,這是中﹉國加入世界舞臺 的一大契機 。在不久之後的庚子事變中 ,朝廷已想到運用公斷條約解決困境的可 能 ,但因中國沒有完成入會手續 ,所以未能實現 。日俄戰爭的爆發 ,使清廷進一 步覺悟到國際公法的重要 ,為中國加入國際組織打下 一支強心劑 .當時的駐奧大 臣楊晟就極力主張 ,中國應儘速加入保和會 ,因為唯有透過國際公約的規範 j才 能確保中國所宣布的中立地位 。(註鄉) 而在第二次保和會中 ,為了分配國際法庭公斷員的名額 ,中國一度因美國代 表的提議 ,而被列為三等的國家 。陸徵祥提出抗議 ,指出中國之戶口 、幅員不在 各國之下 ,故首次和會時已列於頭等 。而且攤派國際法庭的經費時 ,中國與德 、 俄等列強一般 ,認捐了頭等的二十五股 。若以攤費清單股數計算 ,各國早已承認 中國列為頭等 ,若不能以此做準 ,則應循守舊章 。(註竻

)由

於陸氏之論辯深合 國際慣例 ,終使清廷尊嚴得以保全 ,未被屏除於大國之外

:

﹉ 參予大型國際會議的寶貴經驗 ,也加深與會人員對國際公法的一解 ,往後遂 能伺機加以運用 。陸徵祥卸任保和會專使後 ,再度出任駐荷公使 ,為了清廷在荷 屬東印度設立使館的問題 ,與荷蘭僑民部相持不下 。陸氏乃上書請政府召其回 國 ,利用國際公法的的規章 ,表達嚴重的抗議 。陸氏返回北京後 ,荷蘭政府屈 服 ,訓令駐華公使與中國展開談判 ;陸氏於1911年5月8日與荷使簽訂荷領殖民地 領事條約 ,使中國領事享有與其他國家領事同等的待遇 。(註

%)

清廷逐漸了解國際公法的作用後 ,開始注意保和會會約的推廣與研究 。陸徵 祥首先於19”l1月21日建議 ,應將會約頒布週知 ;接著錢恂奏請頒布和約 ,並

(13)

從保赯 的參與看清末外交現 付名跑努力

● 設立組織加以專門研究 。(註

99)19”

年l1月” 日清廷下令 ,由外務部會同各部 官員 ,詳細研究第三次保和會的因應之道 ,以求積極參與會務 。(註兜)191U年 1月6日清廷依照錢恂的提議 ,開始致力於會約的推廣與研究 。 (註”

)從

此 ,中 國逐漸使用與歐美相同的遊戲規則 ,參予這個列強紛爭的新世界 。

﹉ ﹉ 二 ‵外交專業人才的拔擢 ﹉﹉ 駐外使節是外交的靈魂人物 ,但是中國長期在東亞享有主導地位 ,使中國缺 乏派遣政府代表常駐外國的慣例 ,自然也無使館的設立 。直到18ω年代 ?總稅務 司赫德和英國駐華公使參贊威妥瑪相繼建議中國派使駐外 ,清廷才開始認真考慮 這個問題 。(註lUU)18乃年馬嘉里事件後 ,清廷正式派遣駐外使節 ,以郭嵩燾 為首任駐英公使 。隨後 ,清廷陸續於美 、西 、秘 、日等國建立使館 ,中國從此有 了常駐各國的代表 ,可以直接的辦理對外交涉 。(註1Ul) 擔任駐外使節 ,起初朝士頗不屑為之.,郭嵩燾的出使即為時人所恥笑 。(註 lφ

)後

來 ,留法研習外交的馬建忠 ,便極力鼓吹培養外交人才 ,設置出使學 堂 。(註

lU3)但

是 ,早期的清廷駐外使節 ”缺乏舊有經驗的傳承 ,必須靠 自己 逐漸摸索學習 ;尤其他們不通外語 ,與外人洽商需倚賴翻譯人員 。當保和會此項 國際會議舉行時 ,精通外語的基層外交人員逐漸展露鋒芒 ,他們藉著國際事務的 歷練 ,成為駐外使節世代交替的候補者 。 這批外交新貴以陸徵祥為代表 ,其他還包括胡惟德 、錢 一 陶 、劉式訓等人 。他 們共同的特徵 ,是皆從基層的翻譯幹起 ,可在談判過程中直接與外人溝通 。(註 l研

)他

們在保和會中 ,與各國代表相互詰難 ,為保障中國利權而衝鋒陷陣 。同 時 ,清廷於派遣專使與會的討論中 ,亦做成重大的決定 ,提昇駐外使節的品級 , 授與二品的實缺 。(註

lU5)陸

徵祥更因會中的優異表現 ,獲得北洋大臣袁世凱 的賞識 ,成為民國建立後的首任外交部長 。(註1U6) 陸氏等多出身廣方言館或同文館

,(註

lU7)是

清廷 自強運動中開始培育的 外交人才 ,所以仍具備傳統的忠君愛國信念 。但是 ,他們參予國際組織的經驗 , 使他們轉以現代的國際視野 .來看待中國的外交處境 。他們陸續出任駐外使節 , 代表晚清外交發展漸與世界同步 ,走入關鍵的轉型時期 。當時集體安全的觀念正

(14)

fJ′ 史 耘 第 一 窮 方興未艾 ,各國專業外交人員的地位皆 日形提昇 ;在兼通外文與國際公法的現代 外交官出現之前 ,陸徵祥等遂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 三 、世界眼光與主權觀念 清廷在中外交涉之初 ,基於傳統的天朝意識 ,昧於國際情勢 ′峻拒西人提出 的主權平等觀念 ,但卻輕易的許諾其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 。直到軍事外交的 連番挫敗後 ,朝野才體認到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開始認真思考 自己國家 在世界全局中所佔的地位 。清廷首先認清 ,歐洲列強才是構成世界政治的中心 , 隨之潛心探究國際關係和國際公法 ,最後則覺悟到中國所得待遇的不平等 ,轉而 企望以平等地位融入世界秩序之中 。(註lU8) 這種體認是漫長而痛苦的 ,當中國有心參予地球大家庭時 ,卻已成為帝國主 義刀俎上的魚肉 。清廷不得不捉住每個可能的機會 ,首先藉著加入第一次保和 會 ,宣示了將眼光放向世界的決心 。而在第二次保和會舉行之前 ,清廷的態度更 趨於積極 ,事先動員了各個使館的力量 ,蒐集國際局勢的最新變化 ,匯報給與會 人員參考 。(註

lU9)和

會開議期間 ,代表團也依循分工任事的原則 ,按個人的 能力專長分派任務 ,有效掌握會議的一切動態 。(註11U) 美國是當時對中國較為友好的國家 ;清廷簡派美籍的福士達為全權議員 ,即 有助於獲取美國的支持 。由於代表團事先有周密的準備 ,乃能基於主權平等的立 場 ,對各項議題做審慎的評估與回應 。在討論強迫公斷條款時 ,英國主張將治外 法權排除於適用範圍之外 ;陸徵祥等認為中國受治外法權之創最鉅 .目前正努力 爭回主權 ,所以表示激烈反對 。陸氏首先與美國磋商獲得支持 ,隨之聯合波斯 、 暹邏議員共同抗爭 ,最後提議表決而順利將原案推翻 。(註ll1) 保和會是歐洲列強衝突惡化後 ,集體安全體系的新嘗試 ,但是清廷代表在全 心參予下 ,逐漸開始用世界的眼光來估量自己的表現 ,不再扮演可有可無的龍套 角色 。陸氏在表決勝利後即發表聲明 ,要求列強遵守國際公理 ,不要蔑視各國的 主權及平等 。 (註

112)此

項嚴正的呼籲 ,以及清廷在和會中的討論折衝 ,表明 中國不願在國際事務上成為沈默的羔羊 ;他有意承擔國際公約所賦予的種種義 務 ,但是他也將在平等的基礎上 ,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而戰 。

(15)

π保和會的參與看清衣外交易付名跑努力

i“

四 、內政與外交關係的新體認 ﹉晚清推行的﹉自強運動 ,首先追求物質方面的國富兵強 ,並未考慮到學習西方 的政教 ;迨瓜分之禍迫在眉睫 ,.朝野於歷史的危機感下 ,開始出現維新變法的呼 聲 。(註

l13)身

處外交第一線的駐外人員 ,他們深切體認國內外政教的差異與 優劣 ,也飽嚐了弱國無外交的辛酸 。當清廷加入新興的國際組織保和會後 ,與會 代表缺乏強大的國力作為談判籌碼 ,只能在列強所訂的遊戲規則中與之周旋 。這 些外交上的打擊挫折 ,漸漸孕育出他們對內政興革的具體看法 。 時出任和會專使的陸徵祥 ,便深受維新思潮的洗禮 ,他曾救過亡命天涯的康 有為 ,更在和會前按照西方禮俗剪去辮子 ;成為清廷第一個不留辮子的欽使 。 (註

114)和

會揭幕之後 ,被日本併吞的韓國派人前去抗議 ,給陸氏帶來相當大 的刺激 。他兩度上書清廷 ,要求儘速立憲 、弛黨禁開國會 ,並加強擴充軍備 。陸 氏在和會的斡旋討論中 ,明顯感覺到外交與內政的互動關係 ,清廷如果不加快改 革的腳步 ,恐怕不久之後就會成為第二個韓國 。(註l15) 分配國際法庭公斷人員名額時 ,美國代表認為中國的法律條文和體系不夠完 備 ,建議將中國列入第三等國家 。後來英國議員又運用相同的理由 ,極力主張將 領事裁判權排除於強迫公斷的適用範圍之外

d(註

l16)經

過陸徵祥和錢恂的努 力折衝 ,這兩個條款並沒有通過 ;但是 ,因內政上的積弊而為外交平添難題 .卻 帶給他們很大的衝擊 。陸錢二氏便極力的主張 ,清廷應儘快培養法律人才 ,修訂 現有的法律 ,才能在和會中爭取到國際地位 。(註117) 陸錢二氏的種種建言 ,表面看來似乎卑之無甚高論 ,卻與國內風起雲湧的改 革思潮相呼應 。而且 ,他們思考的著眼點 ,是從親身體察的國際現勢角度出發 , 有宏觀的世界眼光作為立論根據 。他們超脫了以往駐外使節欽差辦事的格局 ,努 力反省中國如何立足於現代世界 ,而後提出內政興革的意見 。他們藉著保和會的 參予 b在國際組織的觀摩交流中 ,體認到內政是外交延長的真諦 ,對晚清外交的 現代化而言 ,仍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收穫 。

(16)

′J6 史 所 第 一 斯 伍 、結 論

﹉ 十九世紀晚期 ,歐美列強體認到權力平衡的窒礙難行 ,摸索出集體安全的新 架構 ,而以保和會作為首度的嘗試 。這種 日漸孕育成形的新興國際組織 ,開啟了 各國直接對話的新領域 ,改變了二十世紀的外交結構 。誠然保和會原始的初衷 , 是為解決列強的家務事 ,當時清廷自顧尚且不暇 ,參予該會似乎並非值得大書特 書的要事 。但是 ,若我們以歷史的眼光重新審視 ,將發現晚清在外交現代化的努 力上 ,已走上正確的方向 ,使中國沒有再度成為國際社會的游離份子 。 ﹉ 清廷不但加入了保和會 ,並且也了解到中國必須以獨立平等的地位 :有尊嚴 而又積極的參予國際社會 $綜觀外交人員在和會中的表現 ,他們都能站在國際公 法和國家利權的基礎上 ,作出周詳而富前瞻的考量 。不論是中國公斷員的名額爭 取 ,或公斷條款排除治外法權的反駁 ,代表們皆運用列強自身的遊戲規則 .依據 法理和表決去獲得國際的支持 。這種交涉方式 ﹉擺脫以往走廊政治 、權謀運用的 窠臼 ,將清廷的外交風格帶向一個成熟的嶄新境界 。 :清廷參予首次和會時 ,軍機處不斷質疑總理衙門的建議 ,外交決策仍有雙頭 馬車的現象 。在加入第二次保和會之前 ,清廷已懂得統合所有駐外單位 ,事先做 好資料匯集的工作 ;外務部也藉著簡派專使的機會 ,全面提昇駐外使節的地位 。 與會的新一代人員 ,精通外國語言並擁有較高的外交素養 ,朝廷漸能尊重其身處 第┬線的專業判斷 ,最後的決定多依照其原議通過 。清廷的外交決策過程 ,遂從 第 一次保和會到第二次保和會 ,一步步孕育出現代的特質. 保和會消弭戰爭的理想並沒達成 ,但是它指引出入類未來努力的方向 ;遂有 二十世紀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相繼出現 。清廷外交決策者和奉派與會的人員 ,首 度置身這個國際社會的殿堂之中 ,重新思考了國家和國家 一內政和外交的關係 。 這項思考帶來一種新的思惟 ,它是晚清外交現代化努力的縮影 ,背後隱藏著對自 身地位變遷的體認 ,以及對未來世界秩序的期望 。只要中國不想走閉關自守的回 頭路 ,這種新思惟的誕生 ,毋寧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 註釋 註1王寵惠,《外交大辭典》 (上,國風出版社,民二五),〈保和會〉條 。

(17)

註 2ReneAlbeicht.a㏕e,《西洋外交史 》 (鄒文海 、重修民合譯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六 九

),頁

二三九一四U。 註3王曾才 ,《西洋現代史 》 (臺北 ,東華書局 ;民七四

),頁

三一 。 註4同前註 ,頁一 。 註5同註3,頁一二 。 註6同註2,頁二一一一四 。 註7同註3,頁二一 。 註

8李

國祁 ,<自強運動時期李鴻章的外交謀略與政策

>,《

清李 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 》 (臺北 ,中研院近史所 ,民七七

),頁

二五六 ,胡秋原評 。

註 9 Inis.L.Claude,Jr., 《P。werand IΠteInati。naI Relation古》 (弘訓呆丟垢睪,這

北 ,幼獅出版社 ,民六五

),頁

三三 。 註1U同前註 ,頁五六一七 。 註ll同註9,頁一一五一二U。 註12同註2,頁八九一九U。 註13同註3,頁三U。 註1●.《總理衙門檔 》,U1挖8號,i面1宗,光緒筠年3月2白荷公使照會清廷加入保和會函 。 註15王爾敏 ,《晚清政治思想史論 》 (臺北 ,華世出版社 ,民六九

),頁

一九二 。 註 ㏑ 同前註 ,頁二U五。 註19王曾才 ,《中國外交史話 》 (臺北 ,經世出版社 ,民七七

),頁

七 。 註18同註lS,頁二U六。 註

19李

國祁 ,<清季 自強運動 前期國人對西方的認識與其改革思想

>,《

師大歷史學報 》 ,一 七期 (臺北 ,師大歷史系 、所

),頁

三三一六 。

﹉ 李國祁 ,《張之洞的外交政策 》 (臺北 ,中研院近史所 ,民五九

),頁

一二一一二 。 同註8,頁二三八一九﹉。 同註19,頁四九 。

(18)

′58 史 瑟 第 一 窮 註” 鄭觀應 ,《增訂正繽盛世危言 》.<公法

>,《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獄 》 ,一編 ,七冊 (民五四

),頁

一三七 。 註舛 李恩涵 ,<中國外交史的研究>﹉,《近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 (臺北 ,中研院近史 所 ,民七七

),頁

五三一四 。 註邠 同前註 ,頁六六一八 。 註26同註舛 ,頁六二一四 。 註η 葉振輝 ,<中國與國際關係史研究

>(同

註舛書

),頁

一六四一五 。 註

m同

註2,頁二三七 。 註” 同註2,頁二二五一七 、二三四一五 . 註JU同註3,頁三U。 註31同註2,頁二三九一四U。 註32劉培華 ,《近代 中外關係史》 (北京大學 ,19跖年

),下

冊 ,頁三 。 註” 刁、野川秀美 ,《晚清政治思想研究 》 (林明德 、黃福慶合譯臺北 ,時報 ,民七四

),頁

一 七二一四 。 註與 同註17,頁一七四 。 註竻 陳 ,《經世博議 》 (光緒一八年

),卷

四 ,頁八 。

﹉ 註3●唐才常,《覺顛冥齋 內言 》.<各國政教公理總論序

>(同

註”書

).頁

三八三. 註39唐才常等編 ,《湘學報 》.<史學篇

>(臺

北 ,華文出版社 ,民五五景印

),頁

三二p 註38 《總理衙門檔 》,Ul挖8號,l面1宗;光緒筠年9月4日收出使大臣楊儒函 。

39許

同莘等 編 ,《光緒條約 》 (近代 中國史料叢刊繽輯 ,臺北 ,文海出版社

),卷

五二 ,光 緒外年11月楊儒奏赴荷南鼞押摺 。 註的 《總理衙 門檔 》,Ul挖8號,1面1宗,光緒邠年3月6日發荷南公使照復中國已派員與會面 。 註班 《總理衙門檔 》,Ul-外號 ,l面1宗,光緒筠年9月11日收軍機處交楊儒抄摺 。 註親 李盛平主編 ,《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S●

),頁

U 九 。 註芻 陳三井 ,<陸徵祥與巴黎和會

>,《

師大歷史學報 》 ,二期 (臺北 ,師大歷史系 、所

),

頁一八九 。

(19)

註“ 羅光 ,《陸徵祥傳 》 (臺北 ,商務印書館 ,民五六

),頁

三八一九 。 註巧 同註41。 註46同註41。 註η 《總理衙 門檔 》,Ul毛8號,l面1宗,光緒外年9月姑 日總理衙門奏請從眾畫押摺 。 註們 《總理衙 門檔 》,U1砲8號,l函1宗,光緒邠年9月” 日軍機處傳 旨詳慎復奏片 ;1U月η 日 總理衙 門覆核緣 由摺 。

﹉ ﹉ 註φ 《總理衙 門檔 》,U1-外號:,l面1宗,光緒”年lU月η 日軍機處傳 旨妥議具片 ︴l1月5日 理衙門擬請使臣一併畫押摺 。 註5U王曾才 ,<自強運動時期 中國外交制度的發展

>(同

註8書

),頁

一三六一七 。 註51同註η 、砃 、φ ,總理衙 門摺 。 註犯 《總理衙門檔 》,Ul挖8號,l面1宗,光緒”年l1月趁日發出使大臣楊儒擬准鼞押文 。 註“ 同註39。 註“ 同註39。 註“ 《外務部檔 》 ,∞-21號,l面1宗,光緒3U年8月η日駐俄公使胡惟德電 。 註

%

《總理衙 門檔 》,Ul挖8號,l函1宗,光緒η年2月13日行在軍機處致總理衙門電 ;4月b日 總理衙 門致楊儒電 。

﹉ ﹉ ﹉

‵ 註S9 《外務部檔 》 ,∞-21號,l面1宗,光緒3U+3月lU日外務部奏補畫會約摺 。 註兒 《外務部檔 》 ,∞挖1號,l面1宗,光緒3U年5月18日致荷蘭公使約本遺失面 ;5月21日駐俄 公使胡惟德電 。 註” 《外務部檔 》 ,妙-”號 ,1函1宗,光緒3U年8月外 日胡惟德面商會籍奏稿 古

﹉ 註ω 《外務部檔 》,U2-21號,l面1宗,光緒3U年11月∥日 、趁月1日外務部致駐德公使蔭 昌同 意繳納頭等會費電 。 ﹉

:

一 註61同註2,頁二三九 。

﹉ 註ω 同註3,頁一七一八 。 註“ 同註2,頁二四六 。 註“ 同註3,頁 一九 。

(20)

f6θ 史 耘 第 一 窮 註的 《外務部檔 》,U221號,l面1宗,光緒3U+9月” 日駐美公使梁誠奏美國有意重開保和會 摺 ;12月挖日收荷南公使召開二次保和會照會 。 註“ 《外務部檔 》,U2-91號,l面1宗,光緒3U年l1月1上日駐美公使梁誠摺 。 註σ 同註3,頁二三一四 。 註“ 同註2,頁二五五 。 註ω 盛宣懷 ,《愚齋存稿 》 ,卷六一 ,頁三二 ;卷六二 ,頁一八 。 註9U王紹坊 ,《中國外交史1胼U.1911》(開封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頁三三六 。 註91同註●9。 註砲 同註9U。 註93杜蘅之 ,《中外條約關係之變遷 》 (臺北 ,中央文物供應社 ,民七

U),頁

一四U一一 。 註π 同註ω ,卷六四 ,頁八一九 ;卷九七 ,頁三五 。 註” 同註9U,頁三三七 。 註

%同

註“ 。 註99 《外務部檔 》 ,笓-21號,l面1宗,光緒31年2月1日北洋大臣袁世凱奏請與會摺 。

9B

《外務部檔 》,U〦21號,l面1宗.光緒31年2月3U日外務部奏請簡派公斷 議員摺 ﹉;lU月外 日收荷南敬悉已派員赴會面 。 註99王曾才 ,《清季外交史論集 》 (臺北 ,商務印書館 ,民六七

),頁

一三七 。 註$U同註19,頁一三 。

﹉ 註

81

《外務部檔 》 ,妙-21號,l面1宗,光緒33年3月21日收軍機處抄交陸徵祥奏請簡派 專使 摺 。 註跑 《外務部檔 》,02ηl號,l面1宗,光緒33年3月舛 日外務部請簡專使摺 。 註B3 《外務部檔 》 ,∞-21號,l面1宗,光緒”年3月竻 日諭指派任陸錢二人新職 。 註路 《外務部檔 》 ,∞-21號,3面3宗,光緒m年1一月陸專使呈和會畫押辦理情形摺 。 註抬 同前註 。 註“ 同註“ 。

(21)

註S9 《外務部檔 》 ,魄-21號,l函1宗,光緒33年4月” 日駐德參贊電 ;同註解 。 註BB同註田 。 註B9 《外務部檔 》,。21號,3面3宗,光緒竻年lU月19日陸專使 呈會議訂約情形摺 。 註9U錢恂 ,《二二五五疏 》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臺北 ,文海出版社

),頁

一九一二五 。 註

91

《外務部檔 》,U〦21號,5面5宗,光緒田年3月外 日外務部奏會約三件擬畫押摺 ;6面6 宗 ,宣統元年9月5日外務部奏會約五件擬畫押摺 。 註夗 同註田 。 註93 《外務部檔 》,U〦21號,17面19宗,宣統2年3月l1日外務部奏添派公斷員摺 。 註與 《外務部檔 》 ,眨-21號,l函1宗,光緒J1年1月η 日收駐奧大臣楊晟電 。 註竻 同註田 。

﹉ : 註9●同註“ ,頁五九一六U。 註

99

《外務部檔 》 ,∞-21號,3面3宗,光緒竻年lU月16日陸專使奏請頒布會約摺 ;同註九

U,

頁一四三一八 。 註

9S

《外務部檔 》 ,飽-21號,6面6宗,宣統元年lU月19日外務部發各部派員研究第三次和會 i::°。 註99 《外務部檔 》 ,飽挖1號,9面9宗,宣統元年11月” 日頒布研究和會條約 。 註lUU同註㏑ ,頁一四九 。 註lUl同註∞ ,頁一五四一五 。 註lU2同註99,頁九九一

-UU。

註lU3陳三井 ,<略論馬建忠的外交思想

>,《

中研院近史所集刊 》 ,三期 (臺北 ,中研院近史 所

),頁

五五二一三 。

註lU4同註佗 ,頁一六三 、三八四 、五U九、五六U。

註1U5同註趁 。

註lU6同註芻 ,頁一九U。

註lU7同註1研。

(22)

:

史 耘 第 一窮 註lU9同註S9。 ﹉

一 註llU同註田 。 註lll同註拼

j

:

﹉ 註l12同註解 。

﹉ 註113同註33′頁四九一五U古 ﹉ 註l14同註留 ,頁五七一九 。 註116 《外務部檔》 ,∞-21號,1U面1U宗,光緒”年9月” 日陸大臣致參堂面 ;9面9宗,宣統元 年7月3日陸專使奏請開國會 、弛黨禁 、擴軍備電 。

﹉ 註116 《外務部檔 》 ,∞挖1號;3齒3宗,光緒竻年9月3日陸專使爭公新條款電 。

﹉ 註l17 《外務部檔 》 ,飽-21號,3面3宗,光緒33年9月16日陸專使錢大臣請修法律摺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清末明初的中國,正處在危機之秋,人們的內心要求與外在的現實發生了不可彌合的裂

擁有很強的內在動機 (探索自己和世界) 擁有內在和外在的動機,並能自我調控(提升能力、升 職準備). 喜歡與生活連繫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有關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安全事宜,學校須參考教育局相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此時,因貪污罪被罷官的歸安知縣吳之榮,發現此書是他再入官場的憑藉,也

哈瑞斯女士說,假如 Google 光是簡單地撤 出中國,外界會認為他們拋棄中國用戶; G oogle 是盡了很大的努力,來保證搜索內容

行動計劃 結合月訓短講、德 公課、各學科及全 校性參與的正向元 素活動,協助學生 認識自己的品格強 項、認識達到快樂 和正能量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