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探討"

Copied!
10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佩芳 博士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

之探討

研究生:邱曉彤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七月

(2)

謝辭

謝辭

謝辭

謝辭

就讀研究所是生涯規畫的一大挑戰與目標,能夠在踏入學術的殿堂是對自我一個新的里 程碑,尤其是跨領域且懵懵懂懂的早期療育,在研究所求學過程中對學問的推演、求證、發 展及醞釀出自己的思維及脈絡是磨人且費時的,但成果豐碩是令人喜悅的。感謝所有任課的 教授們,特別是佩芳老師在進行論文這一年多來的認真與要求,使我充分體會了研究精神及 嚴謹的研究過程;感謝駱明潔老師對論文熱心細膩的指導,使我受益良多;及中山醫大附設 醫院孫海倫醫師在忙碌之中為我口試論文與指導,甚感榮幸。 再則,感謝所有參與研究的早產兒母親及新生兒加護病房同仁們,由於您們的支持協助 才得以完成此篇論文;同時感謝我的家人在我修業期間,全心全意的包容與付出,讓我無後 顧之憂專心的就學,二年來的種種終將難以忘懷,願所有的人平安、喜樂。願將所學回饋於 後進及社會。

邱曉彤 謹誌於台中 101年7月

(3)

I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探討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合適之個案,透過結構式問卷調查,探討早產兒母親之親職 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關係。本研究問卷內容涵蓋:早產兒及母親基本資料表、親職壓力 量表、以及早產兒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量表。研究所得資料以多元迴歸分析及相關性檢定等統 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早產兒母親的親職壓力為中等程度,其中「親職愁苦」是早 產兒母親最大的壓力來源。於早期療育服務需求方面,以「社會資源層面」和「教育資源層 面」需求最高。透過此研究可了解早產兒母親的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其 母親的親職壓力越大,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會越高;其中「親職愁苦」的分數越高,其對「教 育資源層面」需求就越高;而在親職壓力中的「親子互動失調」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中的「醫 療照護及資訊」、「社會資源」及「教育資源」也達相關性,亦表示受訪者在「親子互動失調」 的分數愈高,其對「醫療及資訊」、「社會資源」及「教育資源」的需求度就越高;而在「困 難兒童」的分數愈高,其對「社會資源」的需求也就越高。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下列建議: 1. 提供早產兒母親充分且有效的醫療照護資訊,這包含了評估個別需要,擬定完整的療育及 追蹤計畫。 2. 提升護理人員對早期療育的認知能力,將以家庭為中心的概念及親職壓力之相關議題納入 護理教育或在職教育中。

(4)

II

3. 在未來可進行持續性追蹤的研究,並進一步探討早產兒家庭對早期療育需求被服務及接收 的程度。

(5)

III

A Study on the Parental Stresses and the Needs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 of Mothers with Premature Babie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stress of mothers of premature

children and the needs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Purposive sampling was used to determent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research. Two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parental stress

and the needs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participants and their

premature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the Parenting Stress Index, and needs of early interven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analysis the research data.

Results indicated mothers of premature children were having moderate parental stress and "parental

anxiety" had large impacted on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needs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resources leve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 level" demand the highest. The data

indicated level of parental stress and needs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 are correlated. Mother who

have higher stress level happened to have greater needs 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mother

who have higher "parental anxiety”, data indicated they also have higher need in terms of needs on

educational resource. In addition data from parental stress survey showed “parent-child

dysfunc-tional interaction” is correlated with items like "health care and information”, “social resources”,

(6)

IV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survey. More over the mother who have score higher under the

"diffi-cult child" item in the parental stress survey also have higher needs on the “social resources” from

the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following are the recommendations:

(1) Provide adequate and effective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to the mother of the premature babies。

This included evaluated needs of individual family and child, indicated a completed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and follow-up plan to families with premature babies.

(2) Increase healthcare provider’s knowledge 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as well as concepts of

fami-ly-centered and issues of parental stress in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training.

(3) In the future, a follow up study was suggested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how

families with premature babies received and use the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Keywords: mothers of premature children, parenting stress, early intervention

(7)

V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Ⅴ 表次--- Ⅷ 圖次--- Ⅸ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名詞界定---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早產兒的特質---7 第二節 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與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11 第三節 早期療育服務現況---21 第四節 早產兒及其母親對早期療育服務的需求---25 第五節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限制---29

(8)

VI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及信效度檢測---32 第四節 研究步驟及研究倫理---3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9 第六節 研究限制---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1 第一節 早產兒母親對親職壓力等狀況之分析---41 第二節 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的基本屬性對親職壓力之相關性---51 第三節 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的基本屬性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57 第四節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關係---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1 參考文獻---65 中文---65 英文---73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評定問卷---81 附錄二 問卷---91

(9)

VII

附錄三 臨床試驗計畫許可書---95 附錄四 同意書---96

(10)

VIII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 3-1 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量表信度分析彙整---35 表 3-2 理論及實務之專家學者---36 表 4-1 親職壓力現況之得分分析---42 表 4-2 親職壓力之親職愁苦現況之描述性分析---44 表 4-3 親職壓力之困難兒童現況之描述性分析---45 表 4-4 親職壓力之親子互動現況之描述性分析---46 表 4-5 早期療育服務需求現況之得分分析---47 表 4-6 早期療育之醫療照護及資訊服務現況之描述性分析---48 表 4-7 早期療育之社會資源服務現況之描述性分析---49 表 4-8 早期療育之教育資源服務現況之描述性分析---50 表 4-9 早產兒母親基本屬性之描述性分析---52 表 4-10 早產兒基本屬性之描述性分析---54 表 4-11 早產兒母親基本屬性對親職壓力迴歸分析摘要---56 表 4-12 早產兒基本屬性對親職壓力之回歸分析摘要---56 表 4-13 早產兒母親基本屬性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迴歸分析摘要---57 表 4-14 早產兒基本屬性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迴歸分析摘要---58 表 4-15 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之相關係數表---59

(11)

IX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 2-1 短式親職壓力模式---14 圖 3-1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探討研究架構圖---30 圖 3-2 研究資料收集流程圖---38

(12)

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以及其它相關服務需求之相關性,本 章分別就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逐一做說明,本研究中的三個關鍵名詞: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也在本章中對其意義加以界定。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

研究背景與動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

早產兒雖多數受惠於進步的現代醫學,致使其整體存活率大大的提高,然而,因早產所 導致的併發症或後遺症,例如:腦室內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或周邊腦室白 質軟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等腦部病變,慢性肺部疾病(Chronic Lung Disease, CLD)、壞死性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敗血症(Sepsis)、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開放性動脈導管(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等,均可能會導致個案

出現發展障礙或者是遲緩的現象,進而影響日後的行為表現與學習能力(林哲玄、羅鴻基、 鄭素芳,2005;翁菁菁、鄒國蘇,2005)。近五年來的國內研究顯示,早產兒的存活率明顯 增加,主要可歸功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設立,使得周產期及新生兒照護醫療水準的進步(宋 怡慧、王藍泥、黃雅淑、徐永玟,2008),然而,倖存下來之早產兒身心發展往往不如足月 產兒(full-term infants),因此,其癒後較差往往是可以預期的結果。國外許多研究亦指出, 早 產兒的 發展常會 出現認 知、語言、動作、 學習困難及行為障礙 (Anderson, Doyle, &

(13)

2

Victorian Infant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2004; Delobel-Ayoub, et al., 2009; Mikkola, et al.,

2005)。

當一般母親生出足月且健康的嬰兒時,時常必須去適應且調整自己理想與現實中嬰兒所 有的種種差異,然而早產兒的出生,常常使的母親有著適應困難狀況,因早產兒的出生往往 帶給大多數的母親痛苦的經驗,各式各樣的壓力也都伴隨著而來(Correia & Linhares, 2007)。 大多數的早產兒脫離急性期後,依然得面臨長時間密切觀察及照顧監測等之問題,這些狀況 會造成家屬極大的心理壓力,也會擔心早產兒的健康狀態並對預期中母親的角色感到失望並 降低可以照顧自己小孩的自信心(Holditch & Miles, 2009)。家庭中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對於 主要照顧者而言是一種極大壓力,這樣的壓力反應在個人的身心變化上,往往會影響到各領 域的健康狀況。因此,母親所承受的親職壓力以及母親對其早產兒是否可以有適當的照顧以 及早產兒是不是可以正常的發展,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對一個有特殊需求兒童的家庭而 言,除了常面臨對特殊需求幼兒所帶來問題產生的抗拒、家庭系統緊張、心理與經濟壓力 外,還可能要面對對於早期療育使用資源的不了解、醫院或社會系統所提供之尚未整合的專 業服務、支持系統的不足等問題(柯秋雪,2007)。對於身心障礙幼兒而言,父母是孩子家 中主要的照顧者,也是最瞭解孩子的人,並隨時隨地可以因孩子的需求、能力和狀況,提供 孩子適切且及時的幫助與指導。由實務工作經驗中發現醫護人員和早產兒家屬普遍均缺乏取 得相關資源訊息之管道,早產兒家屬除了醫院所提供之醫療資源外,很少使用其他資源,對 於自身需求以及周邊可使用之資源與服務亦缺乏應有的概念。就早產兒而言,早期療育的專

(14)

3

業團隊若能提早發現發展遲緩的高風險個案,給予密切的追蹤及介入措施(如教育及治療), 必可達到較佳的療育成效進而減輕父母照護早產兒的壓力。研究者希望透過瞭解早產兒母親 親職壓力之狀況,並探討母親親職壓力對找尋早期療育需求之影響,作為早期療育專業人員 在提供後續照護早產兒及其母親時之合適化照護參考。

(15)

4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及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情形及不同的早產兒及其 母親的背景變項,在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上的差異情形。 一、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之現況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 二、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背景變項對母親親職壓力預測力。 三、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背景變項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預測力。 四、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的相關性。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定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早產兒母親的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現況為何? 二、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的背景變項對母親親職壓力的預測力為何? 三、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的背景變項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預測力為何? 四、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的相關性為何?

(16)

5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名詞界定

名詞界定

名詞界定

名詞界定

一、早產兒母親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於 1978 年將早產兒(Premature Infant)定 義為妊娠週數大於 20 週且低於 37 週之新生兒(Takimoto, Yokoyama, Yoshiike, & Fukuoka, 2005)。而早產兒母親為在懷孕 20-36 週期間生產一個或兩個以上早產兒母親。陳秋玫(1993) 將早產兒母親角色界定分為三個向度(一)工具角色:包括照顧嬰兒的瑣事,如滿足早產兒的 醫療需求,及對返家之早產兒執行餵食、清潔、睡眠、健康等之生理照顧。(二)情感表達 角色:指早產兒母親能對新生兒認同、情感投入、及樂意承擔照顧嬰兒的責任。(三)社會性 角色:提供適當刺激,使早產兒的智能、社會性和心靈能夠有適當的發展。 二、親職壓力 親職壓力(Parenting Stress)係指父母在履行父母角色及親子互動歷程中所感受到的壓力。 Abidin(1990)認為親職壓力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概念,指的是在擔任父母角色及親子互動歷程 中,父母所感受到的壓力;也就是父母在親職不同的面向中,面臨到情境的要求和個人的資 源之間有所差異的情況,在此情況裡,父母對親職所衍生的知覺與情感,包括對親職角色

的不滿意以及對自己生活的不快樂等(Mulsow, Caldera, Pursley, Reifman, & Huston, 2002)。

三、早期療育

根據 2004 年公佈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第五條之定義,早期療育指由社會福利、 衛生、教育等專業人員以團隊合作方式,依未滿六歲之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之個別需求,

(17)

6

(18)

7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早產兒家庭面臨的困境,因發展階段有所不同,出生時生命與健康的威脅,或多或少在 發展的里程碑上,較足月產的孩子發展遲緩,使父母在養育上倍加艱辛,導致照顧的困難與 壓力。本文獻探討重點在於早產兒後續醫療照護問題、早產兒母親在執行親職任務時,感受 到的親職壓力狀況以及過程中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等文獻回顧整理共分為五節:第 一節:早產兒的特質,探討早產兒的定義、合併症及發展危機;第二節: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與 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第三節:早期療育服務現況;第四節:早產兒及其母親對早期療育服務 的需求;第五節: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的關係。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早產兒的特質

早產兒的特質

早產兒的特質

早產兒的特質

一、早產兒的定義

早產兒(Premature Infant)的定義為妊娠週數不足 37 週的新生兒(Golding, 1991)。 二、早產兒的存活率 台灣地區於 2000 年之後,每年新生兒生出總數約維持在 20 多萬,其中早產兒的比例約 為 8%-10%之間(賴惠珍,2005),隨著醫療科技設備的先進及新生兒照護的精進,早產兒存活 率明顯提升(宋怡慧、王藍泥、黃雅淑、徐永玟,2008)。研究指出,隨著生產週數與出生體 重的增加,早產兒的存活率也會增加,但對於存活下來的早產兒伴隨而來的各種急、慢性問 題,常使整個家庭窮於應付(早產兒基金會,2009),且後續的長期照護問題及發展預後的追 蹤評估是不容忽視的課題(Chen, Wang, & Fang, 2005;Serenius et al., 2004)。因此,針對早產兒

(19)

8 的現況及其預後進行風險評估及分析,有助於醫療及早期療育相關人員對於了解早產兒,以 及提出有效能的早期療育服務來協助早產兒正常發展有準確及迅速的提供。 三、早產兒合併症及其發展危機 早產兒由於生理功能的不穩定,容易產生呼吸窘迫症候群、開放性動脈導管、腦室出血、 視網膜病變及壞死性腸炎等合併症,或因腸道不成熟,營養的攝取受限而導致生長遲滯。宋 怡慧等人(2008)研究顯示穩定出院的早產兒,在身體健康狀況、動作發展、智商、視知覺及 情緒行為方面,都較足月兒明顯落後,且經由腦部影像學發現,極低體重早產兒特別容易出 現腦室周邊白質病變。腦室旁白質軟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 )嚴重時容易造成腦 性麻痺及智能發展遲緩,而產生認知及動作發展的障礙。郭曉意、吳晏慈、羅鴻基、陳佩珊 與鄭素芳(2009)指出,當新生兒持續性出現不正常的整體動作時,表示有嚴重腦傷,約有 70-85%會發展成腦性麻痺,越早期出現似痙攣、協同性的動作型態,表示神經系統越嚴重受 損。神經系統受損嚴重者會造成餵食困難、嬰兒發育不良、智力偏低及日後行為問題(黃希文、 陳佩珊、鄭素芳、王儷穎,2008)。由於發展遲緩幼兒的身心呈現多樣的差異性,因此造成發 展遲緩的原因也相當複雜,但是我們仍舊可以大致上簡單的將它歸納為兩大因素:一是產前及 出生時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染色體異常、懷孕期間之疾病、生產時受傷或早產等;另一 則是家庭及環境的因素,包括疾病、產後營養不良、早期環境因素(許碧勳,2003)。 林淑觀(2007)在其研究中發現,有些出院後情況良好的早產兒,卻在幼兒期甚至是學齡 前期出現智力或動作、視知覺等發展方面落後同儕、或有行為或學習障礙等等問題而影響學

(20)

9

習。歸納國外針對極低體重早產兒所進行的長期追蹤文獻之研究中發現,許多早產兒有下列 幾個情況:(1)身體及健康狀況:許多研究結果均顯示極低體重早產兒在學齡期前後,明顯較 同儕身高較矮、體重較輕、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值較小,尤其是頭圍有顯著 的差異(Powls, Botting, Cooke, Pilling, & Marlow, 1996; Stathis, O'Callaghan, Harvey & Rogers, 1999)。(2)動作方面:研究指出,極低體重早產兒,相較於足月產之正常兒童,有較高的比例 在學齡前、學齡期甚至青少年期出現動作困難(Motor Difficulties)或發展性動作協調障礙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的現象(Cooke & Foulder-Hughes, 2003; Evensen et

al., 2004; Ong, Boo & Chandran, 2001; Schmidhauser et al., 2006),而其盛行率有30%至

40%(Holsti, Grunau, & Whitfield, 2002)。Holsti等人在2002的研究中發現,有發展性動作協調 障礙的早產兒其智力測驗中的作業智商(Performance IQ)的得分也較低,且有更高比例的數學 學習障礙。在動作表現與其品質上,Schmidhauser等人在2006年的研究中,利用Zurich Neu-romotor Assessment 來施測,發現即使神經學檢查為正常的極低體重早產兒,表現仍然低於 第10個百分等級,且協同動作(Associated Movements)出現的比例較正常同儕更高。再者, Erikson等人(2003)則發現腦室旁白質軟化及出生體重與動作發展的表現最為顯著,且在5歲半 時分別施測早產兒與正常足月對照組兒童,大部分雖然發展落於正常範圍內,卻都較足月兒 之對照組差。(3)智力方面: Cooke等人在其2003的研究中,利用魏氏兒童智力測驗評量極低體 重早產兒與正常足月兒發現,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平均智商較足月兒低,且總智商和作業智商 與BMI及體重呈正相關。Hansen, Dinesen, Hoff, & Greisen (2002)更發現,早產兒在4歲的智商

(21)

10

表現可預測將來學校的學習。Saigal, Hoult, Streiner, Stoskopf , & Rosenbaum (2000)亦發現極低 體重早產兒在學齡期的智力以及成就測驗的表現皆較對照組兒童差,且體重愈低,各方面表 現皆較差,接受特殊教育協助或者留級重讀的比例也較高。(4)視知覺方面:研究指出早產兒 的視覺動作功能要比同儕差(Foulder-Hughes & Cooke, 2003; Pietz et al., 2004)。這些極低體重 早產兒,即使智力測驗表現正常,仍然有大部分孩童在視知覺技巧方面,分量表(Subscales) 中的表現低於水平(Davis, Burns, Wilkerson, & Steichen, 2005)。針對3歲半至4歲的極低體重早 產兒施測發現,在一歲時被認為神經學檢查正常的早產兒,在視知覺表現上,仍然低於正常 足月對照組一個標準差以上(Liebhardt, Sontheimer & Linderkamp, 2000)。(5)情緒行為問題:發 現極低體重早產兒發生注意力缺失或者行為問題,如過動或者退縮行為的比例亦較同儕高 (Bowes, 2005)。

依據以上文獻顯示早產兒實屬於發展遲緩的高危險群,所以大部分的早產兒脫離急性期 後,依然得面臨長時間密切觀察及照顧監測等之問題,這些狀況會造成家屬極大的心理壓力, 並會降低母親照顧其幼兒的自信心。

(22)

11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與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

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與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

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與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

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與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

本節主要在探討母親在照顧及教養子女上的親職壓力,透過研究分析並了解為何壓力會 延伸成為母親親職壓力及早產兒親職壓力,影響親職壓力的因素眾多,經由家庭親子互動的 涵義中,進而深入分析母親親職壓力狀況及其相關因素。 一、壓力的定義 壓力是在某種情境下,使個人覺得受到某種程度或種類的威脅,感受到必須付出額外精 力以保持身心的平衡,正因為如此壓力常使人感到身心不適,而這不適的程度會隨著個人體 質、身心健康狀況、文化差異、社會價值與規範而有所不同(藍采風,2000)。張春興(1991) 指出壓力是指個體生理或心理感受到威脅的一種緊張狀態,此種緊張狀態使人在情緒上產生 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但壓力有時具有警示的功能,可使人面對壓力的來源,進而消除壓 力的來源,解除威脅。 二、壓力的來源 壓力來源(Stressor)是指引起壓力反應的任何情境、環境或刺激(井敏珠,1992)。曾 月菊(1994)認為壓力源是指造成生活變動或習慣改變的事件。研究者綜合多位學者的研究 (井敏珠,1992;曾月菊,1994;陳淑娟,2002)將壓力源分成以下數類: (一)日常困擾事件 日常困擾事件是指個體在面對生活需求所累積的壓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一些惱人的、令 人挫折的小事件。

(23)

12 (二)重大生活事件 重大生活事件是指個人生活中所經歷的重大生活變動,而此種生活變化並不一定是負 面、不好的事件。例如:個人生命發展所面臨的升學、就業、結婚、生子、親友死亡...等。當 個體面臨重大生活事件的挑戰時,為適應環境的要求而產生一些改變,此種改變必然會引起 壓力的產生,而重大生活事件若涉及個人生活的重要層面,則足以構成高度壓力。 (三)災難事件 災難事件是指生活中不預期發生的重大災難事件,例如:飛機失事、地震、爆炸...等,此 種災難可能是天災或人為疏忽所引起,對身歷其境的當事者而言,其所造成的傷害是一件高 壓力事件。 (四)長期的社會性壓力 長期的社會性壓力是指由於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壓力,例如:戰爭、經濟不景氣、人口過多、 能源缺乏、環境汙染...等。社會因素所引起的壓力也可能使人們的健康狀況不佳、自殺率增 加、精神疾病患者增多。 由此可見壓力是隨著環境的變遷所產生的,是無時無刻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只要在生 活中,就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壓力,有些壓力是會使人更進一步、充滿動力,有些卻會讓人喪 失信心(林千惠,2006)。 一、 親職壓力 (一)親職壓力的意涵

(24)

13 臨床心理學家Abidin(1990)將父母履行親職角色及親子互動過程中,受到父母人格特質、 親子關係、子女氣質及家庭因素的影響,而使其感受的壓力稱為親職壓力。陳思穎(2002) 在其研究中認為親職壓力為母親在親職過程中,受到親子互動、母親人格特質、子女特性與 家庭系統甚至外在生態系統影響的壓力,其壓力源不只是來自家庭內,也來自家庭外的社會 文化,人際互動。洪榮正(2004)則將親職壓力定義為:父母因親子不同特質或外在文化社會 規範等情境因素,於父母角色行使或親子互動過程中,造成父母自責、焦慮與困難,自覺未 能善盡父母之職責,所造成的內心感受。有研究提出,親職壓力為父母親在履行父母角色時 因個人特質、成長背景等的父母親個人因素;孩子氣質、年齡、健康狀況等的孩子因素;情 緒上的支持、親職角色分擔的夫妻關係因素及親友網路、社會資源的外在支持系統等阻礙因 素,而產生焦慮、挫折、自責等心理感受。陳玲婉(2005)與李穎慧(2006)則是認為親職 壓力應涵蓋父母親及兒童特質有關的因素、父母親在履行父母角色時主觀的不適任或困擾感 受,以及家庭內外環境是否給予支持平價而產生的壓力感受。 Abidin(1990)依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與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結合後發展出親職壓力模式,分 出三項主要因素,形成短式親職壓力模式(請參看圖 2-1),分列如下: 1.親職愁苦(Parental Distress) 指父母在履行親職角色時由於個人因素所造成的壓力的愁苦感受,包括勝任感、親職 角色的不適應、生活型態改變導致角色上的限制、與配偶的衝突、缺乏社會支持、抑鬱等。 2.親子互動失調(Parent-child Dysfunctional Interaction)

(25)

14 指親子互動中父母覺得孩子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且很少感受到孩子的回饋與增 強,此時父母感到失望,造成親子關係失調。 3.困難兒童(Difficult Child) 孩子擁有某些特質致使父母困擾、擔心,這些特質通常與氣質類似,但也包括經由學 習而來的行為,如適應能力、情緒、需求度、活動量及問題行為等。 由親職壓力模式可知,親職壓力會受到父母親的人格特質、孩童的特質與行為以及親 子關係互動所影響,另外其他相關影響親職壓力的家庭因素還包括社會支持夫妻關係、角 色限制及父母健康等。 圖 2-1 短式親職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親 職 壓 力 親職愁苦 親子互動失調 困難兒童 親職行為 兒童行為

(26)

15 (二) 母親背景變項與母親親職壓力的相關研究 1.年齡 有許多研究發現母親年齡與其親職壓力沒有顯著相關(賴奕志,1999;羅高文,1998), 但也有研究指出親職壓力會因父母的年齡而有所差異(游淑芬,1993;任文香,1995;洪 榮正,2004;吳明玨,2005;徐愛華,2007;黃幼幸,2008)。年齡越大的母親成熟度高, 較能容忍孩子的行為,因此感受的親職壓力越低(余怡珍、郭碧照,2001;Shaw et al., 2009)。 吳明玨(2005)的研究發現,在雙薪家庭幼兒父母親的親職壓力中,年齡愈小的母親其所 感受到的親職壓力愈大。任文香(1995)在探討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 滿意之關係研究中發現,30歲以下的母親其親職壓力較大,親子互動關係也比31至35歲及 36歲以上的母親差,且覺得子女越難照顧。 2.教育程度 多數研究均顯示母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其角色衝突愈小,親職壓力愈低(游淑芬,1993; 尹業珍,1994;任文香,1995;羅高文,1998)。教育程度越高,母親的焦慮症狀越低, 收入越高母親親職角色壓力越低(Gupta, 2007;Whiteside- Mansell et al., 2007)。洪榮正 (2004)則是發現高中職之職業婦女其親職壓力較高。陳正弘(2006)研究亦指出,母親 教育程度與親職壓力有顯著相關。

3.社經地位

研究發現親職壓力與母親社經地位有顯著相關,社經地位越低的母親親職壓力越高(林 寶玉,2003;游淑芬,1993)。任文香(1995)研究發現家庭收入會影響親職壓力,低收

(27)

16 入組的母親比高收入組的母親感受到較大的親職壓力。而Kwok 和Wong (2000)以香港育有 2-12歲子女的父母親為研究對象發現,家庭收入與整體親職壓力呈顯著負相關。洪榮正 (2004)在職業婦女其親職壓力相關研究中則表示,家庭經濟較低、教養負擔較重與期望 落差較大之職業婦女其親職壓力較高。 4.就業狀況 研究顯示,母親就業與否對親職壓力並無顯著影響(任文香,1995;余怡珍、郭碧照, 2001)。而利翠珊(2005)研究顯示有全職工作的家長其親職壓力較無全職工作者低。梅 心潔、蔡昆瀛與陳若琳(2008)研究顯示未就業的母親其部分親職壓力會顯著高於有就業 的母親。賴育樺(2009)研究顯示未就業父母其親職壓力顯著高於就業父母。 5.家庭型態 陳玲婉(2005)研究顯示不同家庭型態其親職壓力有差異,且大家庭的親職壓力較大。 賴育樺(2009)針對台中縣市幼兒園家長進行研究顯示,親職壓力因家庭型態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大家庭與單親家庭的父母其親職壓力顯著高於核心家庭父母。郭孟瑜、王翠鳳 (2006)研究顯示,不同家庭型態的發展遲緩幼兒母親在親職壓力上有顯著差異,「折衷 家庭」的發展遲緩幼兒母親,其「難養育的小孩」之程度顯著高於「小家庭」的發展遲緩 幼兒母親。陳思穎(2002)在訪談中發現,上下兩代生活習慣與教養觀念不一致,尤其是 與公婆同住或住在附近時,長輩常常介入母親的親職過程,更是造成最大親職壓力來源。 另一方面,單親家庭因無人分擔照顧子女的責任,親職壓力較大(翁毓秀,2003;楊華玲, 2005)。

(28)

17 (三) 子女背景變項與母親親職壓力的相關研究 1.性別 任文香(1995)研究指出不同子女性別的母親其親職壓力無顯著差異。而陳正弘(2005) 以學齡前幼兒父親完研究對象亦發現不同子女性別的父親其親職壓力無顯著差異。但是, 游淑芬(1993)針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母親與一般正常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進行研究發現 在一般兒童組中,其子女性別與母親親職壓力有顯著相關,且女孩的母親比男孩的母親感 受較大的壓力。而汪俐君(2004)與陳思穎(2002)的研究均顯示,母親認為男孩比較好 動,因此感受到較多來自親子互動失調的壓力。 2.子女數 研究發現子女數不同的母親,其親職壓力有顯著差異,育有多名子女的母親比一名子 女的母親感受較大的壓力(游淑芬,1993;任文香,1995;洪榮正,2004;陳玲婉,2005)。 但也有研究指出,家庭中子女的數目與母親所承受的親職壓力並無相關(李美銀,2003; 林千惠,2006;賴奕志,1999;羅高文,1998)。 3.子女年齡 研究指出,育養幼兒階段的職業婦女,親職壓力較重(翁毓秀,2003;陳思穎,2002)。 羅高文(1998)發現末期腎病病童年齡愈大,母親親職壓力愈小,其結果與Abidin(1990) 的結果類似。根據馮燕(1992)及蔡雅鈴(2006)針對婦女生活壓力及家庭生命週期之研 究,發現有學齡前幼兒的父母親往往是最深刻感受壓力的一群,學齡前期的孩子給父母時 間、經濟、角色與心力的壓力與消耗都相當大。因此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年齡愈小兒童,

(29)

18

父母會花費較多時間在孩子身上,所以產生較大壓力。 4.子女殘障或疾病

在兒童特質方面,孩子的身體狀況或認知能力異於正常的小孩者,如先天異常、殘障、 智能障礙等,不僅危及孩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及應付生活壓力能力,也為父母製造負擔與 困擾(Lee, Chen, Wang & Chen, 2007;Tzang, Chang, Liu & Wu, 2007)。林寶玉(2003)與游 淑芬(1993)皆針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母親所做的研究發現,當孩子具有某些令父母都會 感到困難的特質時,親子系統中將出現過大的壓力。而李美銀(2003)針對妥瑞氏症患童 父母的研究中發現,妥瑞氏症患童父母的親職壓力以難養育小孩方面帶給父母的親職壓力 程度最大。另有研究發現,發展遲緩幼兒母親的親職壓力程度為中等(郭孟瑜、余季容, 2006;郭孟瑜、王翠鳳,2006)。梅心潔(2008)等人,針對聽損幼兒母親的研究發現, 聽損幼兒母親感受到中等偏高的親職壓力。這可能意謂著家庭中若有子女身染重疾,或是 在身心方面有障礙時,在照顧、養育等生活事項及導正其行為問題上都較不易,因而使特 殊兒童家長產生較大的親職壓力。 綜合上述的研究分析可以發現,不論父母因素或是兒童的特性對其親職壓力的影響,其 研究結果、看法都不太一致。不過就整體而言,受試者的個人背景變項對其親職壓力有一定 的影響力,所以研究中在探討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之相關時,也會將個人背 景變項納入考量。 四、早產兒之親職壓力

(30)

19

對一個家庭而言,在等待或接受一個新生兒的過程中,不論家庭或成員之角色或結構,

均需有所改變及重新調整,隨之伴來的即是家庭的壓力(Boss, 1988)。在整個家庭改變與維持 恆定過程中,早產兒的誕生不但對其本身是一個健康及發展上的危機,亦引發家庭系統之改 變(Able-Boone & Stevens, 1994),對其父母親(或者是主要照顧者)而言,是一個辛苦且身心 俱疲的壓力經驗,很可能衍生成無法功能性地運作之家庭危機情境,或可能發展出不當之調 適模式,而造成家庭成員身心社會發展、成員間彼此情感、或家庭發展上不可彌補之創傷(穆 佩芬、夏萍絗,1997)。研究指出家庭裡早產兒的主要照顧者,為了照護他們的慢性病孩子, 需努力維持家庭常規,常會經歷高度的生活壓力(陳素瑩、穆佩芬、夏萍絗、黃碧桃,2000), 並且會出現擔心、焦慮、罪惡、沮喪、無助、害怕、不確定等情感問題(林美秀、翁麗雀, 2003),所以早產兒家庭面臨家庭穩定性改變及父母親角色轉變方面的壓力,要比一般正常 新生兒的家庭較大,若此時母親未得到適當的調適或支持,便可能出現崩潰的生活經驗(陳 素瑩等人,2000)。一旦家長面對家中小孩可能有發展遲緩的疑慮時,家長或照顧者經常 會 出現身心失調與社會適應的問題,例如精神壓力、憂鬱情緒、婚姻失和、社會孤立及低自尊 等,進而影響照顧孩子的心力(Hastings & Bromn, 2002)。再者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所產 生的進食與睡眠困難、減弱的學習能力、特殊健康需求、溝通困難等各項氣質,皆使家長的 照顧信心及能力受到挑戰(Trivette & Dunst, 2004)。因此,照顧特殊需求兒童確實為家長及家 庭帶來壓力,而家長與家庭處於高度壓力下,則可能產生不良的親子互動,反過來間接對兒 童發展有不良的影響,也讓早期療育的成效大打折扣(Orsmond, 2005)。

(31)

20

早產兒母親在產後初期,其壓力與憂鬱程度較足月兒母親高,而且母親的壓力與憂鬱程

度與早產兒週數、體重有顯著相關(Tu et al., 2007) 。Halpern, Brand與Malne (2001) 研究顯示, 早產兒母親的壓力與早產兒出生體重、懷孕週數呈顯著負相關,與早產兒之疾病嚴重度成正 相關,早產兒的發展狀況是預測早產兒母親壓力的重要指標。臨床研究顯示,家庭成員中母 親常是早產兒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在照顧早產兒的過程中會有高度的情緒壓力,所承受的壓 力也比父親大,尤其是疾病越嚴重及發展有障礙的早產兒母親(Correia & Linhares, 2007)。在 早產兒返家調適階段中,母親經驗到高度壓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不知如何照顧、孩子的預 後的不確定感以及需持續追蹤的情形,都迫使早產兒母親有相當大的無助感。除此之外,母 親還要擔心經濟問題、是否能扮演母親角色與關注早產兒健康狀況(曾英芬、許敏桃、陳俞 君,1998;高美華,2003;Turan, Basbakkal & Ozbek, 2008)。謝文心(2003)的研究中顯示 早產兒出院後,父母親主要的壓力是疾病適應與安置照顧問題,因早產兒有健康狀況的問題 不易找到合適的照顧者。為了照顧早產兒,有的母親因此辭掉工作,家庭運作因此遭到改變。 綜合以上之研究分析,早產兒之誕生所產生親職壓力對早產兒家庭在生活上有重要的影 響,所經歷的問題是多元且複雜的,其中以家中主要照顧者所感受的負荷與壓力最大,且在 家庭照顧之相關協助與支持,亦將有相對的需求。

(32)

21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早期療育服務現況

早期療育服務現況

早期療育服務現況

早期療育服務現況

早期療育的服務就是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而推動的,希望儘早發現問題,儘早 開始處理,使發展遲緩的幼兒們,能依照其特殊需求,提供各類所需要的服務,使他們獲得 最佳與最大的發展機會。本節將針對早期療育服務的內涵、對象、功能與重要性分別敘述如 下: 一、早期療育的內涵 根據2004年公佈施行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第五條的界定,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 EI)係指由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專業人員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依未滿六歲之發 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之個別需求,提供必要之治療、教育、諮詢、轉介、安置與其他家庭服 務及照顧。內政部兒童局局長黃碧霞(2006)在「內政部兒童局推動與執行發展遲緩兒童早 期療育服務之使命(任務)」一文中所述,所謂的早期療育,是指對具有特殊需求的嬰幼兒 提供早期發現(Early Detection)、早期診斷(Early Diagnosis),並針對其特殊需求提供專業性的 醫療復建特教及福利等,協助已充分開拓孩子的發展能力。因此早期療育是一種人性化、主 動而完整的服務,利用各專業整合性的服務,來解決發展遲緩或發展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各 種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福利等相關問題。 許多學者認為早期療育為專業整合性的服務,針對出生至六歲的嬰幼兒及其家庭,就醫 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的相關問題,透過跨體系、跨專業之社會福利、醫療衛生、教育等, 提供必要之治療、教育、諮詢、轉介、安置與其他服務與照顧。從預防性的觀點培育發展遲

(33)

22

緩兒童,使其障礙狀況減至最低,培育幼兒健全就學與適應能力,以期有效減低長期社會成 本的防患未然的工作(萬育維、莊凰如,1995;郭煌宗,1996;鍾育志,2000;陳任建、路 蓮婷,2003;Bailey & Wolery,1992)。

綜合上述法規與研究對早期療育之看法,可以瞭解早期療育,是針對有發展遲緩現象的 嬰幼兒及其家庭提供醫療團隊評估、診斷、治療、教育、復健與社會支持之服務,目的在於 經由早期療育的介入,以減輕其障礙程度或使其回歸正常,也就是充分的發揮「早期發現以 利早期治療」之核心精神。 二、早期療育服務的對象 早期療育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在運動、知覺、語言認知、心理、情緒、及社會適應等,任 一面向或多面向發展落後的發展遲緩兒童;或因體重過輕的早產兒、染色體異常、母親酗酒、 藥物成癮、營養不良或貧窮、文化低落等發展遲緩高危險群嬰幼兒(陳雅鈴,2007)。美國 在1991年通過的「身心障礙者教育法案」(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IDEA) 也提到,早期療育服務對象已由遲緩或障礙兒童本身,延伸到可能成為發展遲緩兒童的高危 險群嬰幼兒(王天苗,1996)也就是IDEA發令中part C零歲到三歲的部份。而黃碧霞(2006) 亦指出早期療育服務對象,包括身心障礙、發展遲緩、高危險群嬰幼兒及其家庭。

三、早期療育的功能與重要性

國內外研究多數以兒童、家庭與社會等面向來談早期療育的功能,綜合國內外對於早期

(34)

23 (一)對嬰幼兒而言:可增進身心障礙嬰幼兒的發展,減少障礙功能發展上的差異,提升未來 其獨立生活的可能性。亦即增進嬰幼兒發展和生活適應的可能性與潛能,使其達到與同年齡 之幼兒相等之水準。 (二)對家庭而言:可提供家庭支持、減輕家庭壓力、建立家庭成員對於自我與孩子的信心, 進而增進家庭滿足嬰幼兒特殊需求的能力,達到家庭提升解決問題、使用資源並充權家庭的 功能。 (三)對社會成本而言:可藉由早期療育得以減少嬰幼兒到學齡時對特殊教育的需求,進而降 低未來對教育、醫療、及相關福利的需要,減少成本支出,以及對於社會依賴與機構安置的 可能。 (四)對社會凝聚而言:可以促進政府和民間機構對於過往較少注意的弱勢族群、低社經地位 者、偏遠地區,以及農村等人口群的關注與評估、鑑定及滿足其能力。 兒童發展的完整性會受到個體的內在神經系統結構、成熟狀況以及受損程度而異,但同 時也受到生理環境、外在環境、學習經驗的影響。而嬰幼兒出生前五年是腦部發展最迅速、 最重要的階段,若在此關鍵期未受到妥善的照顧,其腦部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對日後在認 知、語言、社會情緒、生活自理等能力將會有所影響(鍾珠宜,2007)。劉文瑜等人(2000) 在發展遲緩兒童實施早期介入的成果研究中指出,高危險群嬰幼兒評估需涵蓋嬰幼兒本身、 家庭及環境;早期介入的訓練是有效的,尤其是嬰幼兒本身屬於生理上的高危險群,並合併 有環境刺激不足的危險。

(35)

24

綜合以上文獻得知,一個個體的成長過程而言,如果遇到障礙,那麼很有可能影響或阻 礙了其日後的發展;所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是很重要的,早期療育可協助家長改善、增 強親子關係、支持協助家長在幫助孩子改善發展障礙、提供家庭資訊並賦予權利,使父母得 以更有效使用社區資源等功用。

(36)

25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早產兒及其母親對早期療育服務的需求

早產兒及其母親對早期療育服務的需求

早產兒及其母親對早期療育服務的需求

早產兒及其母親對早期療育服務的需求

需求是一種感覺、一種價值判斷、一種狀態,其迫切性和必要性的程度因人而異。隨著 家庭在特殊嬰幼兒早期療育中的功能與角色的演進,早期療育服務被視為能提升家庭功能與 親職效能的家庭服務,因此早期療育服務成為家庭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許素彬、王文瑛、 張耐、張菁芬,2003)。張淑慧(2006)針對高雄市特殊幼兒家長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的研 究中亦指出,特殊幼兒家長在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特殊幼兒性別、特殊障礙類別、特殊幼 兒障礙程度等,不同背景變項對早期療育服務的需求有顯著差異。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 父母之需求內容包括:訊息、再保證、支持及舒適需求、觀察及處理健康問題、瞭解生長發展、 居家護理服務、醫療支援、照顧知識與技能、心理支持、社會支持與提供日常生活照顧等(曾 英芬、陳俞君、范惠珍、謝生蘭,1998;鄭淑玲、藍麗美、吳麗芬,1999;李芳蘭,1999)。 早產兒家庭及主要照顧者之居家照護需求,經由相關文獻所歸納整理(Kasper & Nyamathi, 1998),主要有醫療照護及資訊、社會資源、社會支持等三大層面需求,茲分述如下: 一、 醫療照護及資訊層面 因現今醫療科技的進步,有更多的早產兒可以在病情穩定後出院,由父母親擔負起居家 照顧之職責。根據研究針對主要照顧者之需求調查中,有高達95%的家長表達有照護相關資 訊的需求(蔡淑桂,2002),早產兒返家初期母親會不斷尋求專業資源,來確認早產兒的身 體狀況及如何提供適當的照顧方法(陳季員、鐘育志,2006)。母親在早產兒出院的居家照 顧需求的程度,為觀察及處理早產兒健康問題的需求為首要,其次為了解早產兒生長發展的

(37)

26

需求(曾英芬等人,1998)。且早產兒父母希望與醫護人員共同討論,如何照護他們的小小 孩,藉由認知提升可降低照護壓力,增進育嬰信心(Kirschbaum,1990)。早產兒父母常感到需 要 專業 人員以非專業術語 提供早 產兒的健康、生長發育 狀況及 預後等相關問題之 諮詢 (Tan,Yeung & Victor,2005)。

二、 社會資源層面

由於病童常伴隨有醫療、教育、心理支持和社會福利等綜合需求,但因醫療專業與非醫

療專業間缺乏聯繫與合作,以及資金的缺乏,常造成病童要獲得全面性的健康照護是非常困 難的。這樣的情形,相對使家庭對社會福利支援如提供資金與物質補助,及相關資源的支持 需求不斷的提高(Farmer, Clark, Sherman, Marien & Selva, 2005)。王天苗(1996)的研究指出: 家長對政府提供的教育訓練或教育費用補助、醫療補助、復健費用補助需求表達均在70%以 上。陳季員與鐘育志(2006)亦認為主要照顧者會有角色替代喘息服務需求。主要照顧者的 身體負荷,可藉由專業人員的追蹤訪問中得到壓力紓解與安慰,但如未獲得居家護理、喘息 服務、家事服務等實質的社會幫助與支持,則負荷便會越來越沉重(李雅玲、高碧霞、曾紀 瑩、駱麗華,2000)。 相關研究顯示,早產兒的母親在居家照顧工作中需要配偶支持、宗教信仰支持、家人和 親戚支持(Coffey, 2006)。其它的相關研究亦指出早產兒母親有能和配偶及家人溝通、表達焦 慮及哀傷的情緒,也有獲得相關訊息,建立親子依附關係等需求(穆佩芬、夏萍絗,1997)。 蔡淑桂(2002)研究指出,家長對於心理建設與調適、家庭成員間的支持與溝通等精神層面

(38)

27 的需求達77%。當母親感受到家庭資源不足時,會感受到外在社會資源對緩解家庭衝擊的重 要,並會尋求外在資源的協助,以維持自我及家庭的衡定(陳季員、鐘育志,2006)。 三、教育資源層面 教育資源包含一般與特殊教育資源,像是:學前幼托園所、機構的日托服務、融合教育 服務、在家教育服務等資源(陳順隆,2006)。年滿兩歲的發展遲緩或是身心障礙兒童可進入 托兒所就讀,進行融合教育,在普通的班級中安排一到兩個特殊幼兒,由一般的保育老師進 行融合教學,主要目的在於提供特殊幼兒團體互動的機會(臺北市政府社會局,2003)。

(39)

28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

發展遲緩兒童對其家庭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產生家庭關係緊張、親職教養困難、家庭 經濟壓力及心理情緒壓力等問題,因此這些家庭為了因應問題而產生早期療育相關服務的需 求(劉芷瑩,2006)。早產兒家庭的生活經歷,實有其獨特與複雜性,處於家庭壓力或危機 情境之成員是極易受到傷害,其處事與調適方式較不週全,專業人員予以協助可以幫助其度 過危機(穆佩芬、夏萍絗,1997)。家庭中父母的情緒表現以及親子互動關係,是會影響到 療育成效的,且父母被賦予許多期待,面對家庭中其他成員、學校老師等的質疑和要求時, 將會衝擊著母親角色上的適應問題(Drotar, Crawford, & Bush, 1984)。然而藉由早期療育服 務,可協助家長改善增強親子關係、支持協助家長在幫助孩子改善發展障礙、提供家庭資訊 並賦予權力,使父母得以更有效使用社區資源,減輕照護上的壓力,維持生活品質(陳進吉, 2004)。根據研究者的發現,家長的壓力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及與兒女的關係,同時壓力也

是影響著有障礙的父母尋求醫療機構服務的主要原因(Black, Moliason, & Smull, 1990)。 母親所承受的親職壓力是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孩子正常的發展。近年來,政府致力落 實於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系統,透過資源連結的整合,期待幫助特殊需求幼兒家長發 揮最大照護能力。在這同時,長期承受壓力的主要照顧者之親職壓力亦不可忽略。透過專業 服務系統來降低母親親職壓力,這是所有從事發展遲緩兒童服務團隊的期望,也期望透過降 低親職壓力來提升早期療育的家庭以及幼兒的服務成效。

(40)

29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與限制

與限制

與限制

與限制

研究者依據前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相關文獻探討,以及各個變項之間的 關係,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架構。主要是要瞭解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 關性之探討。本章重點著重於研究設計,研究方法的運用以及研究資料的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合適的研究個案,透過結構式問卷調查,進行橫斷式相關性

問卷研究(Cross-sectional Correlational Design),針對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早期療育服務需 求做調查與分析。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探討及研究目的,以母親及早產兒的基本屬性等背景變項為自變

項,以親職壓力及早期療育服務需求為依變項,將各變項間的關係以圖表示,即本研究之架 構(請參看圖 3-1)。

(41)

30 圖 3-1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探討研究架構圖 母親基本屬性 母親基本屬性母親基本屬性 母親基本屬性 年齡 教育程度 有無工作 家庭型態 家庭月收入 健康狀況 胎次 照顧早產兒經驗 早產兒基本屬性 早產兒基本屬性 早產兒基本屬性 早產兒基本屬性 性別 出生週數 出生體重 合併症 發展遲緩 身心障礙 母親親職壓力 母親親職壓力 母親親職壓力 母親親職壓力 親職愁苦 親子互動失調 困難兒童 早期療育服務需求 早期療育服務需求 早期療育服務需求 早期療育服務需求 醫療照護及資訊層面 社會資源層面 教育資源層面

(42)

31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

研究對象與場

研究對象與場

研究對象與場域

本研究為橫斷式相關性問卷研究(Cross-sectional Correlational Design),樣本來自於台中市

某醫學中心內出生未滿三歲之早產兒母親,且為主要照顧者,返回門診追蹤時,徵求早產兒 母親同意之後才給予自填問卷方式進行,若研究參與者有任何的問題,研究者會在旁適時解 釋及協助其填寫。本研究對象來自中部某醫學中心且育有未滿三歲之早產兒母親,經查表後 保守母群體相關係數估計為 0.3,power 設定 0.5,Alpha 值為 0.05,推估所需要樣本數為 125 名(Watson, 2001)。因考慮到研究期間可能發生的樣本流失以及無效問卷產生,擬增加 20%的 樣本數,故約需收集 150 名之樣本數。而取樣標準須符合: 1. 妊娠週數小於 37 週且無先天畸形之早產兒母親。 2. 早產兒出生體重小於 2500 公克。 3. 母親為本國籍,意識清楚,無精神疾病、能閱讀中文,可以國、台語溝通者。 4. 排除母親為新生兒科專業醫護人員者。

(43)

32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工具及信效度檢測

研究工具及信效度檢測

研究工具及信效度檢測

研究工具及信效度檢測

研究工具包括自擬之結構式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一、早產兒及其母親基本資料表,二、 親職壓力量表,三、早期療育需求量表,分述如下: 一、 測量工具內容 第一部分: 早產兒及其母親基本特性資料 (一)早產兒母親特質:母親的年齡、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家庭型態、健康狀況、家庭月 收入、胎次、照護早產兒經驗。 (二)早產兒特質:性別、出生週數、出生體重、出生胎別、合併症、發展遲緩、身心障礙。 第二部分: 短式親職壓力量表( 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 ; PSI/SF)

(一)量表內容

本研究採用任文香(1995)翻譯學者 Abidin(1990)所發展的「短式親職壓力量表」

(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 ; PSI-SF) 做為測量早產兒母親之親職壓力之工具。早

產兒母親在 PSI-SF 的量表中,所得的總分越高,表示其感受到的親職壓力越大,反之親 職壓力則越小。該量表用來測量親子關係中可能影響親職功能之壓力測量。此量表又分 為三個次量表,包括親職愁苦次量表、親子互動失調次量表、困難兒童次量表,每個次 量表各 12 題,共 36 題。各次量表的名稱與定義如下: 1、親職愁苦次量表(1-12 題):包括父母的愁苦、角色束縛、社會孤立及夫妻關係不良等問題, 得分介於 12-60 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其對親職角色感到壓力越大。

(44)

33 2、親子互動失調次量表(13-24 題):包含與子女互動的滿足情形、子女給父母的正增強及依 附關係等問題,得分介於 12-60 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親子關係越不良。 3、困難兒童次量表(25-36 題):包含兒童的適應能力、需求、情緒、注意力分散及活動量等 問題,得分介於 12-60 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父母覺得其子女難照顧的行為特質越多。 (二)計分方式 每題以 Likert 氏五點計分法,由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方式填答(非常同意、同意、 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計分方向為反向計分,分別給予 5、4、3、2、1 分,總 分介於 36-180 分之間,得分越高者表示其親職壓力越大。 (三)信效度檢定 Abidin(1990)的短型量表,是經由長型量表透過主要成分因素分析而構成的三個範疇 因素,經六個月後,在測信度r=0.84,總壓力Alpha值為0.91,親職愁苦、親子互動失 調、困難兒童各次量表壓力量表的Alpha值分別為0.87、0.80、0.85;再將長型與短型量表 求之間相關分析,兩個量表總壓力分數的相關達0.94。國內學者任文香(1995)翻譯此量 表,量表共有36題,經因素分析後,內在一致性檢驗結果,總量表Alpha值為0.93,親職 愁苦、親子互動失調、困難兒童各次量表壓力量表的Alpha值分別為0.85、0.86、0.87。以 因素分析考驗其建構效度,也發現該量表三個範疇因素與原量表大致相同,有良好的建 構效度。可見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及效度。而李美銀(2003)、林寶玉(2003)、 汪俐君(2004)、戴玉珍(2010)也以此量表,來探討特殊病患童或幼兒的母親親職壓

(45)

34 力,研究均呈現超越標準值(0.8)的信效度。故此,本研究決意採此短式親職壓力量表 (PSI-SF)做為研究工具,測量早產兒母親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並以 已取得任氏之量表使用同意書。 第三部分: 早產兒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量表 本研究係以自擬之結構式問卷「早產兒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量表」為資料收集之工具,問 卷初稿乃參考(張淑慧,2006;陳進吉,2004;黃英琪,2004)相關文獻編製而成,經編製 完成之問卷,其內容經相關領域之專家評估及對問卷用語進行修正,以使問卷內各題的用語 更淺顯易懂,能使受訪者填問卷時對語意充分了解(請參看附錄一),並事後對30位早產兒 母親進行預試(Pre-test),其問卷整體信度(Cronbachs Alpha)值為0.958,各題的內在一致性介於 0.953至0.957,皆達可接受之信度範圍(請參看表3-1)。此量表是針對早產兒及其母親對早期 療育需求所擬訂。內容包括醫療照護及資訊層面、社會資源層面、教育資源層面等共15題, 皆為正向題,採Likert式五點計分法,由非常需要至非常不需要填答(非常需要、需要、尚可、 不需要、非常不需要),分別給予5、4、3、2、1分,總分介於15-75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對 早期療育需求程度越高,同時也代表對早期療育服務之資源取得更清楚。

(46)

35 表3-1 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量表信度分析彙整 題項 刪除後α值 信度係數 題目取捨 1. 我希望有人教導我如何評估早產兒的健康及正 .956 .958 ○ 常發展。 2. 我需要有人提供早產兒醫療或者是照顧早產兒 .955 ○ 方面的資料。 3. 我想瞭解早產兒的追蹤計畫。 .955 ○ 4. 我希望可以獲得復健醫療資訊和協助。 .955 ○ 5. 我希望可以得到後續醫療照護服務及轉介服務。 .953 ○ 6. 我希望可以獲得社會資源等資訊。 .954 ○ 7. 需要瞭解不同福利制度能提供適合妳孩子的各 種服務項目。 .956 ○ 8. 需要社會工作人員或福利機構協助請領各項醫 療補助,以減輕經濟負擔。 .956 ○ 9. 需要有人可輪替照護妳早產的孩子,如此一來 妳可以獲得休息也可以陪你的孩子走的更長遠。 .956 ○ 10. 需要提供有照護早產兒經驗的母親與妳經驗分 享與交流。 .953 ○ 11. 需要有諮詢早產兒照護問題之專線。 .957 ○ 12. 需要有良好的托嬰中心,可以照顧妳的早產兒。 .955 ○ 13. 需要有人可以告訴妳孩子目前的發展狀況。 .953 ○ 14. 需要了解教養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953 ○ 15. 需要提供相關的親職教育課程。 .955 ○ 此量表效度檢定採用專家效度檢定,函請專家學者對問卷提出意見,包含新生兒科主治 醫師、新生兒加護病房資深護理人員、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出院準備服務護理師以及早產 兒母親共五位專家,依據研究目的、檢視題目內容之適用性、正確性及內容涵蓋的完整性給 予評定,依專家意見作措詞合適性予以修改(請參看表3-2)。

(47)

36

表3-2

理論及實務之專家學者(按姓氏筆畫排列) 專家姓名 職稱 黃淑媛 卓宜陵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出院準備服務護理師 黃元韻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劉淑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 劉曉蓓 早產兒母親

(48)

37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與

研究步驟

與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

研究者檢視病歷並挑選符合選案條件之研究對象並進而進行開始連絡可能的研究參與 人;在經得同意之後,告之將於在早產兒返診追蹤時給予研究參與人填寫問卷。研究者先查 閱病歷,挑選符合選案條件之研究對象並與其接觸,在早產兒返診追蹤時給予填寫問卷。研 究者首先向研究對象自我介紹並說明研究對象之意義及目的,同時徵求個案參與本研究之意 願,並簽立書面同意書。個案可自由選擇是否加入研究計畫,而願意參與研究者填寫同意書 並告知個案在研究期間可隨時退出,取得研究對象同意後,給予問卷請個案進行問卷填寫, 問卷皆以信封袋裝存,隨卷附上精美小禮物一份以答謝參與,此研究資料收集流程(請參看 圖3-2)。本研究收案期間所有資料均以編碼匿名處理,對於個案的資料研究者將保密,絕不 外洩,以保障個案之權益及隱私權。

(49)

38 圖 3-2 研究資料收集流程圖

篩選符合條件個案並與個案接觸,當面或電話自我介紹並說明研究目的

個案同意參與研究並簽署同意書

早產兒返院追蹤時請母親填寫問卷包括:母親及早產兒基本資料、 親職壓力量表、早產兒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量表;量表以信封袋裝存,隨 袋附上精美小禮物,以答謝母親參與此研究。 通過醫療機構之人體試驗委員會

(50)

39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與分析

與分析

與分析

與分析

將問卷資料回收後,先進行資料的譯碼及輸入電腦,再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18.0 版)進 行統計分析,研究者將本研究各變項使用的描述性或推論性統計方法依據研究目的進行統計 分析方法來回答本研究所列之研究問題。 一、樣本描述統計:利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來回應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基 本屬性和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分佈情形。 二、利用多元回歸分析來探討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的背景變項對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 求的預測力情形。 三、運用相關性檢定來分析與探討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的相關性。

(51)

40

第六

六節

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限制

限制

限制

限制

本研究在進行時仍有一些限制,茲整理如下: 一、本研究採橫斷式問卷調查,未做長期追蹤,因此無法得知及比較早產兒母親在不同時間 點的親職壓力對早期療育的需求是否有所不同。 二、本研究只限於中部某醫學中心之早產兒母親為研究對象,無涵蓋到各地新生兒單位之早 產兒,因此無法推論到所有早產兒母親之人口母群體,因此此研究結果不宜過度推論。 三、因考慮到外籍配偶語言溝通及文化背景的不同等差異性較大的背景變項,故本研究僅將 本國籍之早產兒母親納入為研究對象,後續研究可進一步探討關於外籍早產兒母親親職 壓力及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影響因素。

(52)

41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與討論

與討論

與討論

與討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根據研究目的、架構及問題、將所有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第一節為 早產兒母親對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現況之分析,第二節 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的基 本屬性對母親親職壓力之預測力分析,第三節 早產兒和早產兒母親的基本屬性對早期療育服 務需求之預測力分析,第四節 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相關性。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早產兒母親對

早產兒母親對

早產兒母親對母親

早產兒母親對

母親

母親

母親親職壓力

親職壓力

親職壓力

親職壓力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現

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現

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現況分析

與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現

況分析

況分析

況分析

本研究共計發出150份問卷,有效問卷150份,回收率100%。根據親職壓力量表之問卷施 測結果,以總分平均、標準差、單題平均數、單題標準差,來呈現受訪者在親職壓力量表及 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一、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之現況分析 (一)親職愁苦、親子互動失調、困難兒童三層面的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排序,進行描述性 分 析。 本研究採用短式親職壓力量表(PSI/SF)來測量早產兒母親的親職壓力狀況, 受訪者在「整 體親職壓力」總分平均為107分,標準差為5.47,單題平均數為3.36分,單題標準差為0.15。 由於親職壓力量表總分為180分,得分越高表示親職壓力越大,因此分析起來本研究早產兒母 親親職壓力為中等程度。相較於過去研究親職壓力總分得分情形,林淑觀(2007)對早產兒 母親做親職壓力研究中,親職壓力量表上總分為105分,而壓力總分平均為51.31分,親職壓 力為中等程度;戴玉珍(2010)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研究中,親職壓力亦為中等程度,皆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enior secondary level;.. 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tatistical methods, regression, survival data analysis,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design.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iroslav Fiedler, Praha,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graphs,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 23 (98) 1973,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