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也來合作學習/ 29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師也來合作學習/ 292"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1),頁 292-295

自由評論 第 292 頁

教師也來合作學習

古光秦 臺北市天母國中數學教師 古瑞雲 臺北市天母國中數學教師

一、前言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正可見集思廣益的重要性。許多 學者的研究中也顯示:學生透過合作學習時能提升學習的成效(王薏婷,2017; 吳秋蓮,2016)。再者,教育部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 核心素養中,提到的三大面向與九大項目中的「溝通互動」、「人際關係與團隊合 作」,也正好與合作學習的核心概念相吻合。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高,也都願 意自我精進,既然合作學習有很多好處,那教師何不也來合作學習呢?

二、教育現場的現況

(一) 初任教的困境 依筆者自身的經驗,剛投入教職工作的前幾年,都靠自己研究教材備課,摸 索著如何教學才能對學生有幫助。過程中若遇到困難,便主動向同科中的資深老 師請益,但就筆者的觀察,因每位老師的個性不同,或是不甘示弱,更多人選擇 自己埋頭苦幹,在跌跌撞撞中殺出屬於自己的一條活路。但一個人的想法和創意 有限,若能結合大家的經驗與創意,或許能大大提升教學的品質。 (二) 教學觀摩之窘境 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學年都會辦理各科的教學觀摩,如多數人的經驗一樣,這 場教學觀摩的示範老師,往往都是最資淺的老師,所以教學觀摩常成為初任教師 的一場惡夢。原本大家希望能從資深老師身上學到一些經驗,來帶給我們教學上 的幫助,卻因某些因素,大家將教學觀摩視為不得不做的辛苦差事,於是這工作 就落到菜鳥教師的身上了。 (三) 經驗傳承的重要 事實上,每位資深老師因不同的特質與理念,或是在教學經歷中遭遇各種狀 況後的反思,都早已磨練出不凡的武功和經驗,若是這些武功和經驗不能傳承下 去,豈不是很可惜嗎?慶幸的是臺北市教育局在幾年前推動教學輔導教師,領域 共同備課等政策,讓現在新進的教師們能有結構的學習,並將資深老師們的經驗 好好地傳承下去。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1),頁 292-295

自由評論 第 293 頁

三、學習社群興起

(一) 教師渴望自我成長 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曾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引自曾連 珠,2013),許多老師期望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期許自己能終身學習,成為 一位更好的老師。藉著網路科技的興起,許多新興的學習社群已然發芽並慢慢成 長茁壯,如:溫老師備課 party、學思達教學社群、數學咖啡館、環島、雅聚、 共備工作坊、Sci-Flipper 翻轉科學專業社群等,許多老師甚至犧牲假日的休息時 間,自主到各地參加這些社群舉辦的共備工作坊。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公布 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也提到教師是專業工作者,應持續專業 發展以支持學生學習。教師應自發組成專業學習社群,共同探究與分享交流教學 實務,精進課程設計、教學策略與學習評量,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 共備工作坊的優點 是什麼樣的動力讓成千上萬的老師們不辭辛勞,大老遠地聚集到臺灣各地參 加這些共備社群呢?筆者認為除了老師們對教育的熱情以及渴望自我成長以 外,透過在這些工作坊中的互動,大家或集思廣益或腦力激盪,共同完成原本自 己一個人做不到的挑戰時,更能看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團體中,每個人都是 不同的個體,有各自不同的想法,而當這些不同想法碰撞時,往往能激起絢爛的 火花,這不正是合作學習期望能帶來的好處嗎?

四、問題討論與建議

(一) 問題討論 現今的初任教師在教育部的教學輔導教師政策之幫助下,已經能穩定學習與 成長,但整體教師的專業學習與成長呢?教師渴望自我成長,且面對未來課程的 變革,教師更需要藉由合作來共同研發新的課程,提供學生更好的學習資源。如 何才能讓教師們省去舟車勞頓的困擾,並就近整合身邊的資源呢?又應該如何提 高整體教師的學習意願,讓教育的巨輪重新轉動起來呢?網路科技的發展已讓資 訊的流通更為迅速,是否應該建立一個統整教育資源的知識分享平台來收集四散 在各處的資源,讓教師的備課更事半功倍呢?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1),頁 292-295

自由評論 第 294 頁 (二) 建議 筆者所在的國中教育現場,現正面臨 108 課綱下的課程變革,故筆者用自身 在第一線執教的經驗,及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優異成效下,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提升學校中共同備課的意願與效能 若能以學校為單位,全面推動各科教師的共備課程,強化科內教師的連結, 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定能產出質與量並重的教案,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 效。如今 108 課綱的彈性學習課程規劃,希望教師可以結合教育專業及社區資源 等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例如:校園學習步道、主題統整課程、戶外教育等),讓學 生能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應用所學解決生活的問 題,使得學習更有意義,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育現場,各學校彈性學習 課程的規劃若能結合學校所有教師的專業與能力,共同來思考與設計,定能讓課 程變得更豐富與多元。 2. 跨領域的共備,激盪更多火花 未來的挑戰益加嚴峻,光靠單一學科的知識已然不足以面對,故教師若能跨 領域合作學習共備,整合各學科的知識,提供學生跨領域統整的學習課程,將能 提升學生的學習視野與能力,也為國家的未來儲備更有競爭力的人才。在教育現 場,各學校若能結合不同領域的老師,共同開發專題式的彈性學習課程,讓學生 能橫向連結不同學科的知識,並互相驗證不同學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更能幫助 學生培養思辨與統整的能力。 3. 整合資源,建立知識共享的平台 事實上,許多共備的學習社群都不吝分享其合作的成果,而各縣市教育局也 都會定期舉辦教案設計比賽,甚至各縣市的教學輔導團也都有許多研發成果。但 這些資訊都分散在四處,甚至筆者外縣市的同學早期曾想透過筆者的權限瀏覽北 市益教網的資源,若能由上級單位出面來整合所有資源,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共 享平台,提高這些優質教案的能見度與使用率,對第一線教師研發新課程會是一 個很大的幫助,而學生更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4. 減少教師鐘點,提升教材研發的品質 最後,許多人總認為老師是個輕鬆的工作,事實上老師們除了上課以外的時 間,多數時間都忙著備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問題,…。依筆者的經驗,常看 到身邊同仁忙到沒時間好好吃個午餐,往往到了下午兩三點才吃著冷掉的午飯,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1),頁 292-295

自由評論 第 295 頁 卻甘之如飴,因為多數老師總把學生擺在第一順位。若要在老師沉重的工作負荷 之下,強制規定要進行共備,恐怕又容易流於形式。故筆者建議,對於有意願協 助學校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與設計的老師們,給予授課鐘點的減少,讓老師們在無 後顧之憂下,透過互相合作,產出更好的教案,讓教師能提高教學的品質,也讓 學生的學習效能更提升,達到雙贏的結果。

五、結語

教師專業成長若能結合合作學習,並以學校本位進行發展,除了能提升老師 參與的意願,也能產出更多集大成之好的教案。若進一步將大家的心血結晶整合 到共同的知識分享平台,相信能為教師們未來的教學提供更多的支持,讓整體的 教學品質更加提升,也讓學生的學習更為豐富多元,豈不是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 王薏婷(2017)。運用異質性合作學習提升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 吳秋蓮(2016)。合作學習融入國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 曾連珠(2013)。學生事務處對正向管教的因應策略之我見。臺灣教育評論 月刊,2(9),55-57。  國家 教育 研究 院(2014)。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總 綱 。 取 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5320_2729842_56626.pdf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配合教育革新趨勢 發揮教育統整功能 因應開放教育理念 促進教學效能提升 符應教育學習理論

4.6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4.6 現時日間育嬰園及日間幼兒園的幼兒工作員與兒童的法定比例,分 別是 1:8 及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台灣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