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語義及句法對 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 的影響 Effects of Semantics and Syntax on Chinese and Spanish Native Speakers' Chinese Sentences Comprehension. 指導教授:徐東伯 博⼠士 研 究 ⽣生:張育慈. 撰. 中華民國 ⼀一零六 年六 ⽉月.

(2)

(3) 謝辭 想到當年⼤大⼀一⼀一直不知在說什麼的社科統計量化,想到要⽤用學也沒學過 的 R studio 跑聽也沒聽過的 logistic mixed model,想到跑統計跑到⼀一半覺得 ⾛走投無路⽽而深夜衝去買的傻⽠瓜也會跑統計,想到關於統計的種種,我沒想過 我也能有被⼝口委⽼老師問:「⼤大學主修是什麼?是不是修很多統計課?」的⼀一天, 真的很感謝細⼼心⼜又不厭其煩幫助我解決 logistic mixed model 帶來的各種疑 難雜症的吳俊德⽼老師,也很謝謝⼝口委⽼老師們林祐瑜⽼老師和謝芳燕⽼老師⼀一針⾒見 ⾎血但⼜又充滿⿎鼓勵的建議,謝謝您們肯定我的努⼒力和潛⼒力。︒。 想到⼤大學只修過⼀一堂漢語語⾔言學就跑來讀華研所,想到我只修過徐⽼老師 ⼀一堂必修課就跑去請⽼老師收我為徒,想到連認知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是圓是 扁都沒搞清楚就跟著徐⽼老師開始設計實驗,想到關於論⽂文令我神傷的種種挑 戰,對於我的指導教授 徐東伯⽼老師,我只有滿滿的感謝,感謝⽼老師願意相 信我的毅⼒力跟能⼒力收我為指導學⽣生,謝謝徐⽼老師撥了那麼多時間耐⼼心回答我 各種⼤大哉問,還開出了很多⾼高品質的書單讓我在探索這個領域的初期沒有⾛走 太多冤枉路,謝謝徐⽼老師讓我看到這個領域更多的可能性,並⽀支持我繼續往 外⾛走,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和⿎鼓勵,我不會有勇氣申請美國那些優秀院校的 研究所,也謝謝⽼老師包容我的⽣生涯規劃,讓我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我 下⼀一階段的⽬目標,真⼼心感謝徐⽼老師不遺餘⼒力地為學⽣生著想,能成為您的指導 學⽣生,我深感慶幸。︒。 想到關於那些不知是愚是勇的決定,我只深感幸運,感謝那些⼀一路上遇 到的貴⼈人,不管是短暫相處或是⼀一直相伴⾝身邊的⼈人我都打從⼼心底的深深感謝, 謝謝品蓉⼆二話不說幫我當紀錄,讓我省去雜務煩惱;謝謝昇翰給的超中肯建 議,讓我報告的質量瞬間攀升;謝謝好朋友們⼀一路上的溫馨加油,特別感謝 ⼝口試當天還幫我拿藥繳費的庭均;謝謝⼀一直以來很罩的論⽂文好朋友敬淳, 如 果不是妳我不會有膽加⼊入這個實驗室,如果沒有妳論⽂文這條路絕對孤獨⼼心酸 五百倍;謝謝我這⼀一年來的⼼心情照顧者藍郁婷,因為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妳 都會當我的靠⼭山,我才能⼼心情穩定的完成論⽂文。︒。謝謝基本上付出⼀一切幫助我 取得學位的柏潤,無論是有形的或無形的⼒力量,我都從你那邊獲得了,這個 學位你應該是可以獲得⼀一半,畢竟最後你竟然連我的理論模型都聽懂了,謝 謝你做的⼀一切。︒。. i.

(4) 謝謝我爸爸張博神救援我的統計,謝謝我爸爸張博傳授我結論寫作要點, 謝謝我爸張博給我的⼝口試建議,如果沒有爸爸的幫忙,我不可能在這麼短的 時間完成論⽂文。︒。謝謝我的家⼈人的愛與關懷,謝謝奶奶總是以各種形式寵愛我, 謝謝姑姑的各種物質救援跟⼈人脈分享,謝謝哥哥包容我是個任性的妹妹,謝 謝爸爸媽媽養我 25 年以來⼀一直不離不棄,對於我任何天外⾶飛來⼀一筆的想法, 不管理不理解,謝謝您們總是無條件地⽀支持我做的決定,⽽而且還供養我繼續 往另⼀一個⼤大坑跳,謝謝爸爸媽媽對我的無限愛、︑、包容跟⽀支持,謝謝我能作為 您們的孩⼦子。︒。. ii.

(5)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 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中文摘要 關鍵字:西班⽛牙語、︑、擴展論元依存模型、︑、夠⽤用就好表徵、︑、淺層結構假說、︑、競爭模 型 語⾔言理解的相關議題除了語⾔言如何被處理及理解以外,還有學習者的母語會 不會影響他們的外語學習,如果會,⼜又將如何影響他們的外語學習。︒。本研究以「淺 層結構假說」(Clahsen and Felser, 2006)、︑、「夠⽤用就好表徵」(Ferreira, 2003)、︑、「競 爭模型」(Li, P., Bates, E., & MacWhinney, B., 1993)及「擴展論元依存模型」 (Bornkessel, I., & Schlesewsky, M., 2006)為基礎,針對不同漢語程度的西班⽛牙母語者 和中⽂文母語者對中⽂文簡單合法句的處理,觀察其受到「句型」(SVO、︑、把字句、︑、被 字句)、︑、「⽣生命性」(有⽣生命性變項的操弄則有有⽣生命施事對有⽣生命受事 AA、︑、有⽣生 命施事對無⽣生命受事 AI 和無⽣生命施事對有⽣生命受事 IA)和「合理性」(合理、︑、不合 理)三個變項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第⼀一,不⽀支持 C&F 的淺層結構假說,因為⼆二 語學習者在獨存句法線索的狀況下仍舊可以正確地理解語句。︒。第⼆二,部分⽀支持夠 ⽤用就好假說,因為漢語母語者在違反 NVN 捷思法的被動句狀況下,反應時間顯著 地久於可使⽤用正向 NVN 捷思法策略的把字句和 SVO 句,代表其以 NVN 捷思法 進⾏行語句處理;但中⾼高級學習者不⽀支持此假說,因為在合理句的狀況下,他們回 答逆轉 NVN 被字句時的反應時間顯著地短於把字句並短於 SVO 句,代表⽐比起 NVN 捷思法的運⽤用,中⾼高級學習者更加依賴句法標記。︒。第三,西班⽛牙語者在初級 程度時較依賴⽣生命性線索,漢語母語者則是較依賴句法線索,但隨著學習者的熟 練度提升,他們對於漢語中句法線索的依賴也升⾼高,符合競爭模型中對⼆二語習得 者的假設。︒。最後,擴展論元依賴假說指出,即使第⼀一階段先設定句法模板 SVO, 也可在第⼆二階段閱讀到標記「被」改變選擇,且最後階段的合理性計算中,視合 理狀況,可重回第⼀一、︑、⼆二階段去尋找線索,解釋了本實驗發現中⾼高級受試者在合 理 SVO 句中找不到可依賴的線索,⽽而不合理 SVO 句則有合理性線索可依賴,因 此前者⽐比後者更花時間的結果。︒。. iii.

(6) Effects of Semantics and Syntax on Chinese and Spanish Native Speakers in Chinese Abstract Keywords: Spanish、The extended Argument Dependency Model、Good Enough Representation、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Competition Model The purpose of current study is to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semantics and syntax on Chinese and Spanish native speakers in Chinese comprehension, using Mandarin simple grammatical sentence as materials with experimental psycholinguistic techniques, in an effort to explain the effects brought about by ‘syntax' (SVO, Ba and Bei construction), 'animacy' (AA, IA, AI) and 'plausibility' factors with 4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heories- 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 (Clahsen and Felser, 2006), Good Enough Representation (Ferreira, 2003), Competition Model (Li, P., Bates, E., & MacWhinney, B., 1993) and The extended Argument Dependency Model (Bornkessel, I., & Schlesewsky, M., 2006).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it does not support C&F's 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 becaus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can comprehend sentences correctly with only syntactic cue. Secondly, it partly agrees with good enough representation since Mandarin speakers' reaction time is much longer under counter NVN heuristics (Bei construction) than NVN heuristics (Ba construction and SVO), indicating the use of NVN heuristics; but the results from high proficiency Mandarin L2 Spanish L1 speakers do not agree with the NVN representation for the reaction time under plausible conditions for Bei construction i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Ba and SVO under plausible conditions. Thirdly, Spanish speakers with low proficiency in Mandarin rely more on animacy cues whereas Spanish speakers with high proficiency in Mandarin and Mandarin speakers rely more on syntactic cues when processing Chinese. As second learners' proficiency increases, their reliance on Chinese cues rises as well, conforming to the Competition Model. Lastly, eADM indicated that though it is required to set up a syntactic template in phase 1, it is allowable to go back and make changes when reaching any word such as bei in phase 2. In phase 3, if implausible cue is detected, people make a final intepretation without going back to the previous phases. While under plausible condition, people find no cue to rely on and go back to the phase 1 or 2. This explains why high proficiency learners spend more time in plausible SVO than implausible SVO.. iv.

(7) 目錄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理論架構.................................................................................................... 5   一、 淺層結構假說........................................................................................ 5   二、夠用就好表徵........................................................................................ 12   三、競爭模型................................................................................................ 16   四、擴展論元依賴模型................................................................................ 20   第二節 漢語簡單句處理研究.............................................................................. 25   第三節 本研究之特殊性...................................................................................... 36   一、西班牙語之語言特性............................................................................ 37   二、合法句材料............................................................................................ 40   三、新增合理性變因.................................................................................... 40   四、語言遷移觀察........................................................................................ 41   第四節 本研究各個理論的主要預測.................................................................. 41   一、研究目的................................................................................................ 41   二、研究問題................................................................................................ 42   三、研究假設................................................................................................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受試者...................................................................................................... 45   第二節 實驗材料.................................................................................................. 46   第三節 實驗流程.................................................................................................. 52   第四章 結果分析.......................................................................................................... 55   第一節 中文母語者處理中文.............................................................................. 55   一、受試者答題正確率................................................................................ 55   二、受試者反應時間.................................................................................... 58   三、中文母語者的主要研究結果................................................................ 60   第二節 西文母語者處理中文.............................................................................. 61   一、受試者答題正確率................................................................................ 62   二、反應時間................................................................................................ 67   三、西文母語者的主要研究結果................................................................ 71  . v.

(8) 第三節 中文及西文母語者的主要研究結果比較.............................................. 74   一、受試者答題正確率................................................................................ 74   二、反應時間................................................................................................ 76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87   第一節 研究摘述.................................................................................................. 87   第二節 研究結果討論.......................................................................................... 88   一、 漢語母語者語句理解狀況.................................................................. 88   二、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語句理解狀況...................................................... 9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97   第四節 結論.......................................................................................................... 98   參考書目........................................................................................................................ 99   附錄.............................................................................................................................. 103   一、西班牙受試者語言背景調查表.................................................................. 103   二、實驗材料...................................................................................................... 105   三、中文母語者處理中文的 LLM 結果 ........................................................... 108   四、西文母語者處理中文的 LLM 結果 ........................................................... 110   五、漢語母語、西班牙中高級和初級漢語程度者之 LLM 結果 ................... 113  . vi.

(9) 表目錄 表二-1 歧義關係子句之不同外語組合結果整理 ........................................................ 8   表二-2 依存關係句實驗之不同外語組合結果整理 ................................................... 11   表二-3 差不多就好研究之不同三組實驗結果整理 ................................................... 15   表二-4 英語-西班牙語雙語者之實驗材料 ................................................................. 18   表二-5 eADM 各階段處理過程之 ERP 成分整理 ...................................................... 22   表二-6 eADM 漢語實驗一材料 ................................................................................... 23   表二-7 eADM 漢語實驗二材料 ................................................................................... 24   表二-8 西班牙語母語者漢語簡單句理解策略實驗材料舉例 .................................. 28   表二-9 一致合理之主詞及受詞關係子句和探測問句舉例 ...................................... 33   表二-10 一致不合理之主詞及受詞關係子句和探測問句舉例 ................................ 33   表二-11 不一致合理之主詞及受詞關係子句和探測問句舉例 ................................ 34   表二-12 不一致不合理之主詞及受詞關係子句和探測問句舉例 ............................ 34   表三-1 原始實驗材料舉例 .......................................................................................... 47   表三-2 本實驗材料與 Ferreira(2003)實驗材料比較 .................................................. 49   表三-3 Ferreira (2003)的句子類型及句子數 ............................................................ 50   表三-4 本研究第一次 norming 結果整理出之句子類型及句子數......................... 50   表三-5 增補後的完整實驗材料句 .............................................................................. 51   表三-6 本實驗材料舉例 .............................................................................................. 51   表四-1 台灣人反應時間及正確率 .............................................................................. 57   表四-2 各細格描述統計 ............................................................................................... 59   表四-3 句型、有生命性、合理性對漢語母語人士影響之 ANOVA ....................... 60   表四-4 句型事後比較 .................................................................................................. 60   表四-5 西班牙人反應時間及正確率 .......................................................................... 63   表四-6 西文母語者處理中文的 LLM 結果 ................................................................ 65   表四-7 西班牙母語者各細格描述統計 ....................................................................... 69   表四-8 句型、有生命性、合理性對西語母語人士影響之 ANOVA ....................... 69   表四-9 生命性事後比較 .............................................................................................. 70   表四-10 「句型×合理性」在語句理解反應時間上之單純主效果分析 .................. 70   表四-13 生命性、句型、合理性和語言程度對反應時間之 ANOVA ..................... 78   表四-14 語言程度事後比較 ........................................................................................ 79   表四-15 句型、合理性、語言程度在反應時間上之「單純交互作用」 ................ 82   表四-16 合理性下,語言程度和句型之「單純單純主效果」分析 ........................ 82   表四-17 句型下,語言程度和合理性之「單純單純主效果」分析 ........................ 83  . vii.

(10) 圖目錄 圖 二-1 兩歲兒童對於及物句的第一名詞選擇比例. ............................................. 30   圖 二-2 三歲兒童對於及物句的第一名詞選擇比例. ............................................... 31   圖 二-3 四歲兒童對於及物句的第一名詞選擇比例. ............................................... 31   圖三-1 受試者看到的實驗畫面. ................................................................................. 53   圖三-2 西語母語者實驗前的詞彙介紹. ...................................................................... 54   圖四-1 西班牙母語者正確率的交互作用. ................................................................. 67   圖四-2 西班牙母語者句型和合理性之反應時間交互作用. ..................................... 71   圖四-2 三組受試者交互作用圖. ................................................................................. 76   圖四-3 西班牙漢語初級者之合理*句型. ................................................................. 80   圖四-3 西班牙漢語母語之合理*句型. ..................................................................... 80   圖四-4 西班牙漢語中高級者之合理*句型. ............................................................. 81  . viii.

(11)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章   前言   理解⼀一個句⼦子涉及對語法、︑、語義和語⽤用因素的注意,⽬目前在語⾔言 習得中相關的爭論可以分為兩塊,⽽而不同的理論對於母語者和學習者 語⾔言習得⼜又有不同的假定。︒。⼀一是當我們理解語⾔言時,是⾸首先對語法進 ⾏行處理還是上述三個因素同時作⽤用,⽽而前者代表的理論是語法優先 (syntax-first),主張語法表徵獨⽴立於語⾔言經驗,母語者處理語⾔言時,單 純只靠語法理解,沒有⾮非語法的資訊的幫忙 (Ferreira & Henderson 1990; Gigerenzer 2000; Gigerenzer et al. 1999; Steinhauer et al. 1999; Townsend & Bever 2001),且認為當句⼦子結構與聽話者原本預期的結構不相容時, 聽 話 者 就 很 難 理 解 。︒。 ⽀支 持 後 者 的 理 論 則 是 互 動 模 型 (Britt, Perfetti, Garrod, &Rayner, 1992; Crain & Steedman, 1985; Taraban & McClelland, 1988; Tyler & Marslen- Wilson, 1977),主張⼈人們在初步分析語句時會同 時處理所有存在的資訊,包括語義、︑、語法、︑、語篇,甚⾄至⾮非語⾔言的資訊。︒。 Clahsen & Felser (2006) 持的便是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母語⼈人⼠士使⽤用 深層(句法)表徵處理語句,並且能夠善⽤用詞彙語意以及語⽤用的訊息進⾏行 語句處理,⽽而成⼈人⼆二語學習者僅能運⽤用基於詞彙語意或語⽤用的淺層表 徵進⾏行語句處理。︒。換⾔言之,其認為成⼈人母語者與成⼈人第⼆二語⾔言學習者 運⽤用本質上不同的表徵進⾏行語句處理,⽽而且母語的處理策略以及學習 者學習⼆二語的熟練度改變也不會影響語句的處理⽅方式。︒。⼆二是精密演算 法與⼤大致演算法的爭論(algorithmic& heuristic route),Ferreira (2003)等 ⼈人提出成⼈人母語⼈人⼠士對接觸到的句⼦子所建⽴立的表徵有時是不完全或不 精確的,所以他們並不總是運⽤用深層(句法)表徵,有時候也會運⽤用應急 (quick and dirty) 的淺層表徵處理語句,尤其是當句⼦子與我們的預設相 反時,更為常⾒見,這樣的看法與互動模型假定句⼦子表徵是完整、︑、詳細 ⽽而精確的有所不同,也與 Clahsen & Felser (2006)所採⽤用的複雜句假定 不同。︒。 再來,當今重要的語⾔言習得爭論中,除了語⾔言如何被處理及理解 以外,⼀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是學習者的母語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外語學習, 如果會⼜又如何影響他們的外語學習。︒。競爭模型 (Competition Model) 對. 1.

(12)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於第⼆二語⾔言處理的主張是母語的處理策略存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 但隨著學習者的程度提⾼高,漸漸改⽤用⽬目標語母語者的解讀策略。︒。另⼀一 派則認為普遍語法 (Universal Grammar) 不但體現在第⼀一語⾔言習得,也 存在在第⼆二語⾔言學習,所以在⼆二語學習也受到普遍語法的影響,⽽而 Clahsen & Felser (2006) 提 出 的 淺 層 結 構 假 說 (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 即是認為母語的深層處理句法能⼒力不會轉移到第⼆二語⾔言 上。︒。 在後續研究中(Chan, Lieven, & Tomasello, 2009; Laura M. Morett, 2013),發現中⽂文母語⼈人⼠士對語⾔言的理解與判斷,⽐比起語法線索,更多 是使⽤用語義線索,⽽而研究對於西班⽛牙語母語⼈人⼠士也有同樣的發現。︒。然 ⽽而就⼀一致性(agreement)及句法限制的層⾯面來看,西班⽛牙語在性別、︑、數量 及⼈人稱上都有嚴格的⼀一致性要求,⽽而句法上則是因為介係詞如”a”後⾯面 必定接受事者或是語序如”NNV”的第⼆二個 N 必須⽤用代詞表⽰示,⽽而此代 詞表現必定為受事者,⽽而中⽂文也有類似的現象,例如把字句及被字句, 把字後必接受事者,被字前必為受事者。︒。以上種種的西語和中⽂文句法 規則都⾜足以使我們對於⽂文獻中(Hernandez, Bates & Avila, 1994; Kail & Charvillat, 1988)指出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以語義為主要語⾔言判斷 線索的研究產⽣生質疑,即在中⽂文和西班⽛牙⽂文中,都存在出現頻率、︑、可 信度和效度都相當⾼高的句法規則,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去懷疑中⽂文和 西⽂文英是以句法做為主要語⾔言判斷線索,⽽而⾮非語義。︒。 另外,過去研究(Laura M. Morett, 2013; Li, P., Bates, E., & MacWhinney, B. 1993) 使⽤用的材料允許不合法句,然⽽而本研究將會在此 做出調整,因為根據 Gibson (1992) 指出,⼈人們在理解合法句和不合法 句時,會採不同的語⾔言處理機制,所以若是想知道語義及句法對受試 者理解的影響,則應該將刺激材料控制⼀一致,即合法句。︒。且競爭模型 理論對語⾔言的基本假設即是「輸⼊入對語⾔言習得是有影響的」 ,即⼈人們是 通過聽到的語⾔言才會有主要線索(predominant cue)的產⽣生,其它的線索 相較起來就是多餘的線索(redundant cue),⽽而主要線索與多餘線索的區 分則是受環境輸⼊入多寡的影響,即主要線索是環境中⼈人們較常聽到且 較常正確使⽤用的線索,反之,多餘線索則是較少聽到且較少正確使⽤用. 2.

(13) 第⼀一章 前⾔言. 的線索。︒。因此為了避免受試者在⾯面對真實語境中不存在的合法句,⽽而 出現不同於真實情境下理解句⼦子的語⾔言處理機制,本研究使⽤用的材料 將會只有合法句。︒。 語⾔言的研究通常涉及跨語⾔言間的⽐比較,且語⾔言習得理論應放諸四 海之語⾔言皆適⽤用,所以為了更進⼀一步檢驗上述理論的觀點,本研究選 擇了西班⽛牙母語者和中⽂文母語者,希望藉此兩族群對中⽂文的處理,釐 清學習者和母語者的語句處理是否有所不同?⽽而這些異同⼜又是⽀支持什 麼樣的語⾔言處理策略,夠⽤用就好還是淺層結構假說等等?承上,在本 研究當中,將從淺層結構假說、︑、夠⽤用就好以及競爭模型等觀點切⼊入, 探討中⽂文、︑、西班⽛牙語母語者對中⽂文簡單合法句的處理,觀察其⾯面對語 序、︑、有⽣生命性及合理性等線索下的處理,⽐比較母語者和學習者的所運 ⽤用的語句處理表徵⽽而得以辨析上述學說。︒。. 3.

(14)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4.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論架構 一、 淺層結構假說 淺層表徵(shallow representation)由 Clahsen and Felser (2006)提出, 他 們 使 ⽤用 ⼼心 理 語 ⾔言 學 的 實 驗 技 術 , 如 事 件 相 關 電 位 (event-related poten1tial,ERP),去⽐比較不同族群(母語成⼈人、︑、母語孩童及⼆二語成⼈人學 習者)在不同語⾔言領域中(語義和句法)的表現,⽬目的在於了解⼆二語學習者 究竟與母語使⽤用者在⽂文法處理上有什麼樣的差別。︒。其研究結果發現在 孩童的母語處理上是具有連續性的,即母語孩童的語法處理 (grammatical processing)與母語成⼈人並無差異,並不會隨著成⾧長⽽而改變 語法處理的形式。︒。或者說,從實證證據中看到母語成⼈人及其孩童雖有 表現上的差異,但不影響其語法處理具連續性的假設,因為這樣的表 現差異肇因於孩童有限的⼯工作記憶能⼒力以及相對起來較無效率的詞彙 提 取 能 ⼒力 。︒。 ⾄至 於 ⼆二 語 學 習 者 的 語 ⾔言 處 理 , 在 句 法 處 理 上 (sentence processing)則顯著的和母語者不同,前者在斷詞上(parsing)與後者相似 的都受到詞彙-語義線索(lexical-semantic cues)的指引,但不同處在於前 者相對較少使⽤用句法訊息。︒。C& F 因此認為⼆二語學習者和母語者在語句 處理的差別是,前者在理解語句時的句法表徵(syntactic comprehension) 計算是⽐比後者要淺層和不細緻的。︒。 以下將由歧義句的處理和句法依存性語句的處理現象來說明 C&F 的觀點: 1. 歧義句處理. 1ERP 是一項基於腦電圖技術,並在神經科學領域中有廣泛應用的研究手段。它的定義 如下: 「與特定的物理事件或心理事件,在時間上相關的電壓波動(voltage fluctuation)。 這種電位可以被顱外記錄,並憑藉濾波和信號疊加技術,從腦電信號中被提取出來。」. 5.

(16)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在理解語句時時常會牽涉到歧義的問題,例如詞彙、︑、句法和語意 的歧義,⽽而歧義句指的即是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解讀可能的句⼦子。︒。歧 義句可以被分類為兩種: (1) 全⾯面歧義,例如,the police shot the thief with a gun,可以把 with a gun(帶槍)視作形容 the thief(⼩小偷)的,所以解讀為「警察射了⼀一個帶 槍的⼩小偷」,或者把 with a gun(帶槍)視作動詞 shot(射擊),進⽽而解讀成 「警察⽤用槍射了⼩小偷」兩種意思,⽽而這兩種意思不會因為解讀者理解 上的偏好⽽而使其中任何⼀一個意思消失,這樣的語句即是全⾯面歧義句。︒。 (2) 暫時歧義指的則是語句在⼀一開始被處理時,會擁有跟最後處理完整 語句時擁有不⼀一樣的意思,且只有⼀一個意思是正確的,例如,the log floated down the river sank ,⼀一開始聽到或讀到 the log floated down the river 會將 floated 當成主要動詞,並解讀成「⽊木頭朝著河流下游漂浮」, 但聽完或看完整個句⼦子,也就是將最後⼀一個字 sank 納進來考慮時則會 發現 sank 才是主要動詞,因此語句的意思是「朝著河流下游漂浮的⽊木 頭沉了」,⼀一開始解讀的意思不正確,只有完整看完後的這個解讀才 是對的。︒。 C&F認為,在處理歧義句時,母語成⼈人和⼆二語學習成⼈人有顯著 差異的表現。︒。⼆二語學習者在處理歧義句時,多依賴語意、︑、詞彙和與⽤用 的資訊,但是當詞彙或與⽤用線索消失時,⼆二語學習成⼈人則無法好好處 理歧義,原因是他們並不如母語者會依賴以結構為基的處理策略來解 決歧義問題。︒。下⽂文將呈現外語學習者解決歧義問題的幾個研究,已說 明以上觀點。︒。 很多研究關注的歧義句類型是歧義關係⼦子句,指的是關係代名詞 (如 who)究竟該依附在其之前的兩個名詞中的哪⼀一個。︒。例如 John saw the servant (西) of the actress(英) who was on the balcony,在這句中有兩 個名詞 servant(僕⼈人)和 actress(⼥女演員),西⽂文⼈人⼠士在⽂文獻中被認 為 who 是形容 servant(Cuetos & Mitchell,1988; Carreiras & Clifton,1993; Gilboy et al.,1995),不同於英⽂文⼈人⼠士認為的 actress(Carreiras & Clifton, 1999; Fernandez,2003)。︒。 因此關於兩個名詞的選擇是存在跨語⾔言的差.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別 , 在 德 語 (Hemforth , Konieczny , & Scheepers , 2000) 、︑、 法 語 (Frenck-Mestre & Pynte,1997; Zagar,Pynte,& Rativeau,1997)和希臘 語中(papadopoulou & Clashen,2003)也是傾向將 who 視為依存於第⼀一 個名詞的。︒。但是,這樣的歧義只要替換⼀一個介系詞,如 of 替換成 with, 不管是對哪個語⾔言的受試者,歧義關係都會消失,如 John saw the servant with the actress who was on the balcony,所有語⾔言的受試者都不 再認為關係代名詞 who 是依存於第⼀一個名詞 servant,⽽而⼀一致認為是依 存於第⼆二個名詞 actress (papadopoulou & Clashen,2003)。︒。 Papadopoulou & Clahsen's (2003) 的研究以西班⽛牙母語、︑、德⽂文母語 和俄⽂文母語的⾼高級希臘語學習者為對象,提供了第⼀一語⾔言的處理策略 並不會遷移到外語學習的證據。︒。這個研究也是以歧義關係⼦子句作為材 料,並以⾃自我步調閱讀派典(self-paced reading paradigm)做為研究⽅方式, 來探討不同語⾔言組合的受試者會怎麼處理分別以 of 和 with 作為介系詞 的關係⼦子句。︒。西班⽛牙語、︑、德語和俄語都是與⽬目標語-希臘語⼀一樣,傾向 選擇第⼀一名詞依附的語⾔言,但三組以希臘語為外語的受試者中,在 of 的關係⼦子句中都沒有⼀一組表現出對第⼀一名詞依附的偏好,⽽而是對不管 第⼀一名詞或第⼆二名詞都不展現偏好。︒。相似的結果出現在 Felser et al.'s (2003)的研究,他們以閱讀時間( reading-time) 為依據檢視希臘語和德 語的英語學習者對這兩類句⼦子的處理。︒。 英語為外語的學習者們也沒有 受到⾃自⼰己母語的或是第⼆二語⾔言的影響⽽而偏好第⼀一或第⼆二名詞,⼀一樣是 對兩者皆不展現偏好。︒。不過,這兩份研究也都發現不管是英語的學習 者或是希臘語的學習者對於以 with 為介系詞的關係⼦子句時,都是偏好 第⼆二名詞依附。︒。對於上述結果(⾒見表⼆二-1),C&F 的解釋是所有格 of 代 表的是同位的關係,讓前後兩個名詞處於同等的地位,⽽而這樣的同等 使得閱讀者沒有語意上的線索可以判讀,只剩下句法訊息可以幫助判 斷。︒。⽽而主題格 with 則相反,介系詞 with 在關係⼦子句中的語意帶有強調 後項名詞的概念,所以對於外語者⽽而⾔言,這樣的語意訊息可以作為強 ⼒力的線索幫助他們理解語句。︒。. 7.

(18)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表二-1 歧義關係子句之不同外語組合結果整理 (資料來源: Clahsen and Felser (2006)。) 受試者. 格位條件. 論旨介系詞條件. Genitive Conditions L1 英文. L2. 線下偏好. 線上偏好. Thematic Preposition Conditions 線下偏好 線上偏好. --.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希臘文 德文 希臘文. 英文 英文. 無偏好 無偏好 第一名詞. 無偏好 無偏好 第一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無偏好 無偏好 無偏好. 無偏好 無偏好 無偏好.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第二名詞. 西班牙文 德文 俄文. -希臘文 希臘文 希臘文. 綜上所述,以上實驗指出⼆二語學習者對於主題格介系詞作為第⼆二 名詞依附的線索是相當敏銳的,但是卻對缺乏這樣語意線索的歧義關 係⼦子句不存在任何選擇偏好,就算他們的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歧義 句處理策略相同也無濟於事。︒。及外語學習成⼈人可以妥善運⽤用語意或語 ⽤用線索來理解歧義句,但當這樣的線索消失,獨存句法線索時,要正 確理解歧義句就會對外語學習者造成困難。︒。 2. 句法依存句處理 和歧義句相似,句法依存句(syntactic dependencies)處理⼀一直也是 成⼈人單語者語句理解的研究⼤大宗。︒。句法依存指的是疑問句或是關係⼦子 句中,某些詞因為移到新位之後⽽而與舊位置所產⽣生的關係,如例(1) (1) The zebra that the hippo kissed _________ on the nose ran far away. 被河⾺馬親了⿐鼻⼦子的班⾺馬跑得遠遠的。︒。 在上例中,the zebra 原本是在 kissed 後⾯面的底線標⽰示處,可是因 為句法需要的移位就跑到了句⾸首,這空出來的底線標⽰示處稱為空隙.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gap),⽽而 the zebra 的新位置句⾸首則是填充來源(filler),這新舊位置之間 的關係即是句法依存。︒。 因為當遇到回指(anaphoric)的詞語如反⾝身代名詞或代詞時,會依 據句法限制例如約束理論(binding theory)激發可能的先⾏行事件的再啟 動(Nicol,1988; Sturt,2003) ,所以⼤大量的研究探討了母語成⼈人如何處 理句法錯置元素或是空隙(gap)-填充來源(filler)的依存。︒。空隙-填充來源 的依存對斷詞(parser)是相當有挑戰性的,原因如後:⾸首先,⼀一個句法 錯置的成分或是填充來源⼀一定會暫時的存放在⼈人們的⼯工作記憶中,直 到他可以和次範疇 (subcategorizer)連結,這樣的記憶暫存是會隨著兩 個連結的詞在句⼦子間的距離⽽而產⽣生處理成本的。︒。(Gibson,1998). 第⼆二, 因為句法空隙,根據其定義,對閱聽⼈人⽽而⾔言並不是直接的輸⼊入,所以 它的存在和存在於句法中的位置都只能由間接的推論著⼿手。︒。當⼀一個空 隙被閱聽⼈人辨認出,填充來源就會從⼯工作記憶中被提取,然後最終會 與其次範疇整合以形成⼀一個具連貫性的解讀。︒。 Marinis , Roberts , Felser & Clahsen (2005) 以 ⾃自 我 調 節 閱 讀 (self-paced reading) ⽅方式研究不同母語背景(希臘母語、︑、中⽂文母語、︑、⽇日⽂文 母語和德⽂文母語)的英語學習者是如何處理 wh 句中⾧長距離的的依存關 係,例如例句(2)a、︑、(2)b,實驗材料也包含兩類不牽涉移位的句⼦子。︒。. (2) a. The nurse who the doctor argued ______ that the rude patient had angered _______is refusing to work late. (intermediate gap) 那位醫⽣生主張被無理病患惹⽑毛的護⼠士拒絕⼯工作到太晚. b. The nurse who the doctor’s argument about the rude patient had angered ___ is refusing to work late. (no intermediate gap) 那位在醫⽣生關於被無理病患惹⽑毛的主張中的護⼠士拒絕⼯工作到太晚. 9.

(20)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在 (2a)中,wh 的移位是來⾃自補語⼦子句,⽽而中間空隙是被假設會出 現在⼲干擾⼦子句的邊界並將⾧長距離的依存切割成兩個短的 (Chomsky, 1977). 在(3b)之中就沒有這樣的中間空隙,移位僅僅橫跨⼀一個複雜的名 詞⽚片語。︒。 他們會在⼀一段⼀一段視覺呈現句中的詞語後,問受試者⼀一個理解性 的問題。︒。此研究的假設是,⽐比起 2(b),在 2(a)類型的句⼦子裡,因為有中 間空隙的存在,受試者應該會⽐比較容易將填充來源和他的次範疇整合 在⼀一起,所以他們在出現次範疇動詞(=segment 5)的閱讀時間應該會較 短。︒。 研究發現(⾒見下表⼆二-2)所有的受試者,移位句⽐比起不移位句,在次 範疇動詞(=segment 5)的閱讀時間都較⾧長,表⽰示移位所需的整合填充來 源與次範疇動詞是會消耗更多的處理成本。︒。不過與研究假設不同,只 有英語母語者在處理英語時,2(a)和 2(b)類型的句⼦子才有顯著差異,顯 ⽰示中間空隙僅對母語者促進填充來源的整合。︒。也就是說,母語者在閱 讀含次範疇動詞的畫⾯面⽚片段時的時間,具中間空隙的 2(a)類型句⼦子顯著 地⽐比其他三類型的句⼦子要短,且外語學習者的閱讀時間並沒有什麼差 異。︒。除此之外,母語者也花⽐比較⾧長的時間在閱讀 2(a)句型中含有補語的 ⽚片段畫⾯面,符合了研究假設中預期的填充來源會在這個階段被重新啟 動。︒。這樣的結果說明了外語學習者與成⼈人母語者不同,前者只能以動 詞的詞彙語意作為線索來整合空隙和填充來源,卻無法有效地運⽤用中 間空隙的句法線索來整合。︒。因此,這符合了 C&F 的主張,僅有母語者 才能以句法作為線索處理句⼦子,外語學習者僅能依靠詞彙語意線索進 ⾏行語句處理。︒。.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二-2 依存關係句實驗之不同外語組合結果整理 (資料來源: Marinis et al. (2005)。) 受試者. 片段 5 效果. 回答正確率. (Extraction Effect). 提取 x 片語類型交 互作用(Extraction. 是 是 是 是 是. x Phrase Type Intersection) 是 不 不 不 不. 提取效果. 母語者 L1 希臘語 L1 德語 L1 漢語 L1 日語. 79.5% 79.75% 84.75% 79% 74.5%. 雖然⼀一些學者主張外語學習者可以將先⾏行成分與次範疇動詞連結 (Juffs & Harrington's,1995; Williams et al.'s,2001),但其實沒有證據顯 ⽰示這樣的依存關係是由具結構訊息的空隙所調節的。︒。相反的,上述所 舉的 Marinis et al.'s (2005)的實驗在材料設計中排除了動詞指派的語意 線索可能,受試者的反應是能有效反映出對語句結構本⾝身線索的敏感 度,也就是受試者對中間空隙的理解並不是從動詞所判斷,⽽而是因為 句法結構關係。︒。以 2(a)為例,雖然中間空隙也在動詞 argued(爭論)旁邊, 可是在 argued(爭論)的論元結構中,它指派在後的論元是⼀一個⼦子句⽽而不 是名詞⽚片語。︒。所以中間空隙指稱的 nurse(護⼠士)並不符合 argued(爭論) 的論元條件。︒。所以受試者可以發現中間空隙和 argued(爭論)沒有關聯。︒。 綜上所述,歧義句和句法依存句的研究都⽀支持了 C&F 的主張,母 語者可以⽤用深層完整的句法表徵進⾏行語句處理,但外語學習者卻時常 忽略結構線索,僅⽤用淺層結構來處理語句。︒。不過上述的證據和觀點仍 令⼈人有所好奇:母語者不是常常也僅僅以淺層且不細緻的表徵來處理 語句( Chen &Hsu,2017; Ferreira,2003)?⼜又,外語學習者真無可能使 ⽤用深層且完整的表徵處理語句嗎?再來,不⽤用歧義句或句法依存句等 複雜句,⽽而⽤用簡單句作為實驗材料, 研究結果還會⼀一樣嗎? 因此以下將接續介紹嘗試回答上述問題,且研究結果與 C&F 呈相反觀 點的夠⽤用就好表徵假說。︒。. 11.

(22)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二、夠用就好表徵 在提完 C&F 的淺層結構假說後勢必要提「夠⽤用就好表徵」(good enough representation,Ferreira,2003)理論,因為 C&F 多選歧義句來 ⽀支持其假說,但母語成⼈人甚⾄至有時連無歧義的句⼦子都會理解錯誤, Ferreira( 2003)指出原因可能是⼈人們時常會使⽤用快速⽅方便「過得去」的 表徵來理解語句。︒。例如,摩西錯覺中的例句 3(a)、︑、(b). 3(a) The barber who watched the woman trimmed the ...... 看著⼥女⼈人剃.......的理髮師. (b)The woman who watched the barber trimmed the ...... 看著理髮師剃......的⼥女⼈人. 在 moustache(鬍鬚) ⼀一詞出現時都顯⽰示出相仿的詞彙判斷加速反 應,代表他們對其中⼀一個句⼦子的理解⼀一定是錯誤的,因為⼥女⼈人剃的不 可能是 moustache(鬍鬚),因此照理說 moustache(鬍鬚)只適合接在 3(b) 的後⾯面不適合接在 3(a)後。︒。這樣的例⼦子恰好可以作為語⾔言使⽤用者會以差 不多就好的粗略運算來處理語句的證據,顯⽰示 C&F 宣稱母語⼈人⼠士總是 會⽤用深層⽽而精細的演算處理語句的說法是值得挑戰的。︒。 基於上述的懷疑,Ferreira( 2003)為了證明成⼈人的語句處理⽅方式同 時有深層的也有淺層的(algorithmically and heuristically),⼀一共進⾏行了三 個實驗,以簡單句操弄了語⾔言表徵(NVN 的第⼀一個N為施事或受事)、︑、 合理性和語句頻率(主動句>被動句>主詞分裂句>受詞分裂句)三個變 項來了解成⼈人語句處理的⽅方式。︒。實驗⽅方法是讓受試者在聽完如下例句(4) 到(6)以後,選出此句的論旨⾓角⾊色( thematic roles in the sentence) ,例如, Who was the do-er?(誰是做動作的?)。︒。. 12.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稍微可逆(施事受事可互換,但互換後有⼀一句會是不合理句) 主動句:the dog bit the man. ⼈人咬狗/狗咬⼈人 被動句:the man was bit by the dog. ⼈人被狗咬/狗被⼈人咬 主詞分裂句: It was the dog who bit the man. 是那隻狗咬了男⼈人的 /是那個男⼈人咬了狗的 受詞分裂句:It was the man who the dog bit. 那個男⼈人是狗咬的那 個/那隻狗是男⼈人咬的那個 (5)不可逆(施事受事不可互換) 主動句:the mouse ate the cheese. ⽼老⿏鼠吃了起司/*2起司吃了⽼老⿏鼠 被動句:the cheese is eaten by the mouse. 起司被⽼老⿏鼠吃了/*⽼老⿏鼠 被起司吃了 主詞分裂句:It was the mouse that ate the cheese. 是⽼老⿏鼠吃了起司 的/*是起司吃了⽼老⿏鼠的 受詞分裂句:It was the cheese that the mouse ate. 那塊起司是⽼老⿏鼠 吃的那塊/*那隻⽼老⿏鼠是起司吃的那隻 (6) 可逆合理(施事受事可互換,且互換後皆為合理句) 主動句:the woman visited the man. ⼥女⼈人拜訪男⼈人/男⼈人拜訪⼥女⼈人 被動句:the man was visited by the woman. 男⼈人被⼥女⼈人拜訪/⼥女⼈人 被男⼈人拜訪 主詞分裂句:it was the woman who visited the man. 是那個⼥女⼈人拜 訪了那個男⼈人/是那個男⼈人拜訪了那個⼥女⼈人 2 *代表此句為不合理句. 13.

(24)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受詞分裂句:it was the man who the woman visited. 那個男⼈人是那 個⼥女⼈人拜訪的那位/那個⼥女⼈人是男⼈人拜訪的那位 選擇語⾔言表徵、︑、合理性和語句頻率作為變項都有其原因。︒。⾸首先, 為了區別受試者究竟是以語⾔言表徵抑或是語⾔言頻率作為語⾔言處理的依 據,因此在實驗材料上設計四種句型:主動句、︑、被動句、︑、主詞分裂句 和受詞分裂句。︒。主動句和主詞分裂句才語⾔言表徵上都是採 NVN(第⼀一名 詞-施事、︑、第⼆二名詞-受事)的演算法;被動句和受詞分裂句則相反,雖 同是 NVN,但是是第⼀一名詞為受事、︑、第⼆二名詞為施事的語⾔言表徵。︒。在 頻率上,主動句是之中最⾼高頻的句型,被動句雖是第⼆二,也較主動句 要低頻許多,不過在英⽂文中更為低頻的是兩種分裂句-主詞分裂句和受 詞分裂句。︒。若是單純指設計主動句和被動句的句型,儘管受試者在兩 組表現的結果有所不同,並不能清楚理解其原因究竟是語⾔言表徵還是 頻率,畢竟被動句除了頻率遠低於主動句之外,其使⽤用的 NVN 策略也 跟主動句不同,因此主詞分裂句和受詞分裂句的存在有其必要,若這 兩種句型彼此結果有所不同,或是主詞分裂句和主動句兩種正向 NVN(第⼀一名詞-施事、︑、第⼆二名詞-受事)語⾔言表徵使⽤用組,都和被動句和 受詞分裂句表現不同,則可以證明確是是因為語⾔言表徵的關係造成受 試者語句處理的不同。︒。⽽而合理性變項的安排與上述為探知結構訊息在 語句處理上的使⽤用不同,合理性變項牽涉到的是語意訊息的處理,再 例句(5) 兩個名詞不可互換(施事受事不可互換)的句⼦子裡,之所以不能 互換的原因即是只要名詞⼀一調換,有⼀一個句⼦子就會是不合理句。︒。因為 四個句型結構都會有兩個名詞不可互換的情形,更能看出合理性和 NVN 語⾔言表徵之間的調節,並知道其對於語句理解的影響(⾒見表⼆二-3)。︒。 三個實驗結果可參考表⼆二-3。︒。第⼀一個實驗顯⽰示被動句經常並且有 系統地被受試者錯誤解讀,尤其在不合理的情況下。︒。第⼆二個實驗發現 語句出現在⼈人們視聽環境的頻率並不影響其語句處理的容易度,因為 主動句(⾼高頻)和主動分裂句(較低頻)的結果顯⽰示受試者都相當容易理解 這兩種句型。︒。第三個實驗⽐比較了主詞分裂句和受詞分裂句,結果顯⽰示. 14.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受試者在主詞分裂句和主動句的語句理解程度相似,受詞分裂句則和 被動句相似。︒。這些實驗結果都證明了⼀一個完整的語句理解理論應該要 演算法(syntactic algorithms) 處理語句。︒。再來,研究結果也⽀支持語 句處理基本上是以⼀一種淺層處理的⽅方式,產⽣生「差不多就好」的意義 ⽽而不是精細的語⾔言表徵。︒。同時假設⼈人們會以簡單的捷思法(heuristics),. 表二-3 差不多就好研究之不同三組實驗結果整理 (資料來源: Ferreira (2003)。). 實驗. 比較. 實驗一. 主動 vs. 被動. 實驗二. 主詞分裂 vs. 被動. 結果 •   在每種句子中,被動句誤解率最 高 •   在每種句子中,被動句的反應時 間最長 •   在可互換名詞句子中,不合理狀 況下的被動句最難被理解. •   •   •  . •  . 兩句都很好被理解,就算主詞分 裂句的頻率較低. 主詞分裂 vs. 受詞分裂 •  . 在每種句子中,受詞分裂句誤解 率最高 在每種句子中,受詞分裂句的反 應時間最長 在可互換和不可互換名詞的句 子中,不合理狀況下的受詞分裂 句最難被理解. 實驗一 vs. 二 主動 vs. 主詞分裂. 實驗三. 在每種句子中,被動句誤解率最 高 在每種句子中,被動句的反應時 間最長 在可互換和不可互換名詞的句 子中,不合理狀況下的被動句最 難被理解. •   •  . 15.

(26)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也會以(甚⾄至是取代)結構。︒。 綜上所述,Ferreira(2003)發現: 1. 成⼈人母語⼈人⼠士的 NVN 策略不受句⼦子頻率影響,因為⾼高頻主動和低 頻主動分裂同樣有⾼高正確率。︒。 2. 成⼈人母語⼈人⼠士的 NVN 策略也不受合理性影響,因為不論是合理還 是不合理的句⼦子,在⾼高頻主動和低頻主動分裂句的正確率都⼀一樣⾼高。︒。 3. 合理性會影響的只有在採逆轉 NVN 策略的狀況下,因為被動句和 受詞分裂句在不合理的狀況下誤解率都顯著提升。︒。 因此結論是 NVN 是⼀一種快速⽅方便的「過得去」表徵,所以逆轉 NVN 的句型才會在誤解率上⽐比其他句型要⾼高。︒。這樣的發現說明了成⼈人 母語⼈人⼠士並不像 C&F 所堅稱,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都以完整⽽而細緻的 表徵進⾏行語句處理,真實情況下,成⼈人母語⼈人⼠士也會因為捷思法⽽而誤 解許多句⼦子。︒。⾄至於⼆二語學習者的狀況雖在 Ferreira(2003)的研究中沒有 論述,但此⽂文獻可⽤用來證明 C&F 中對於母語⼈人⼠士和外語學習者迥然不 同語句處理⽅方式的說法是可議的,因為母語⼈人⼠士除了深層表徵的處理 ⽅方式以外,也會如外語學習者⼀一般,使⽤用淺層表徵進⾏行語句理解。︒。. 三、競爭模型 與「夠⽤用就好表徵」⼀一樣使⽤用簡單句來闡述語⾔言理解的模型還有 ⼀一個-競爭模型(MacWhinney,Bates,and Kligel,1984),且此模型使⽤用 的簡單句是更加符合⽣生態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他們認為⼀一個句⼦子 的理解與詮釋是建⽴立在組成成分的語⾔言線索上(linguistic cues),如語序、︑、 構詞、︑、語意特徵等,說話者會根據語句表層的提⽰示來瞭解句⼦子的意思 與功能,在處理⼀一個句⼦子時,有時不同的語⾔言線索是⼀一致的,有時則 會彼此競爭。︒。例如,「⼩小草打弟弟」,「⽣生命性」和「語序」的線索 對語意的理解是彼此競爭的,「有⽣生命性」提⽰示施事者是弟弟,「語 序」提⽰示施事者是⼩小草。︒。競爭的輸贏則是由該語⾔言中線索的重要性來 決定,意思是語⾔言線索的效度(Cue Validity),是線索的出現頻率. 16.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availability)與可信度(reliability,即該線索被⽤用來正確解讀的⽐比率)的乘 積,因此語⾔言線索的效度⾼高代表該線索經常出現在語句中,且常常被 ⽤用來正確解讀語句。︒。母語⼈人⼠士在處理簡單句中會運⽤用語⾔言線索,即環 境中的語句出現頻率、︑、有⽣生命性對⽐比等語意訊息來理解語句。︒。 以競爭模型研究第⼆二語⾔言習得的學者們認為第⼀一語⾔言遷移和第⼆二 語⾔言環境的輸⼊入是⼆二語學習者句法處理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Bates & MacWhinney,1981; Gass,1987; Liu,Bates,& Li,1992; Li, Bates,& MacWhinney,1993; McDonald,1987; MacWhinney,2009; Morett & MacWhinney,2013). 這兩個要素的效果可以透過語⾔言線索在母語和 ⽬目標語中的相對強度來檢視,⽽而所謂語⾔言線索強度往往是透過上述語 ⾔言線索的效度、︑、出現頻率與可信度。︒。舉例⽽而⾔言,如果我們想要得知英 ⽂文裡「在具兩個名詞⽚片語的句⼦子中,第⼀一名詞作為施事者」的線索效 度,我們需要先計算英⽂文裡所有擁有兩個名詞⽚片語的句⼦子頻率,包含 NVN,NNV,and VNN,也就是線索頻率計算 。︒。接著,要去計算在 這些有兩個名詞⽚片語的句⼦子中,有多少的第⼀一名詞會被視作施事者來 解讀,因此 NNV 和 VNN 的語序就要被排除,因為這兩個語序都將第 ⼀一名詞視作受事者⽽而⾮非施事者。︒。也就是說,此線索的可信度公式是 NVN/(NVN+NNV+VNN)。︒。最後,第⼀一名詞作為施事者的線索效度是 上述線索頻率和線索可信度的乘積,即 NVN * NVN/ (NVN+NNV+VNN)。︒。 MacWhinney (1987; 2009) and Morett and MacWhinney (2013) 宣稱 第⼆二語⾔言習得者在其⼆二語習得的初期過程中時常受到其第⼀一語⾔言線索 的強度影響,即第⼀一語⾔言的優勢線索會影響其第⼆二語⾔言的判讀,形成 句法⼝口⾳音(syntactic accent)。︒。當學習者逐漸習得⽬目標語,第⼆二語⾔言的線 索可信度和線索效度會逐漸取代第⼀一語⾔言的處理策略,朝向⼀一個更近 乎母語的熟練度表現。︒。優勢線索指的是當有很多線索出現在同⼀一句時, 最後贏過其他線索的那個線索。︒。例如,在英⽂文中,如果英語母語者遇 到⼀一個語意怪異句 “*The pencils hit the dog”(鉛筆打了⼩小狗),英語母語 ⼈人⼠士通常會選擇第⼀一名詞 the pencil(鉛筆)作為施事者,⽽而不是有⽣生命的. 17.

(28)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名詞 the dog(⼩小狗)。︒。這指出當辨認施事者時,語序線索⽐比起有⽣生命性 線索更得到英⽂文母語者的青睞,因此語序是英⽂文語⾔言中的優勢線索。︒。 McDonald (1987) 也指出英⽂文-荷蘭⽂文的雙語⼈人⼠士在語句處理時會 隨著第⼆二語⾔言線索的效度⽽而改變其處理策略。︒。當語句處理時,英⽂文母 語⼈人⼠士以語序作為優先策略,⽽而荷蘭⽂文母語⼈人⼠士則主要以格位屈折變 化處理語句。︒。研究者發現當荷蘭⽂文母語⼈人⼠士在說英⽂文的環境下待了⼀一 年後,他們對於使⽤用語序線索來判定施事者的依賴會達到將近 20%的 統計變異性,⽽而當他們處在英⽂文環境達 11 年時,則會有將近 90%的統 計變異性。︒。⾄至於英⽂文母語⼈人⼠士在接觸荷蘭⽂文環境達 2.8 年後,其對於格 位屈折變化的依賴僅能達到不超過 10%的統計變異性,不過當他們⾝身 處荷蘭⽂文環境到 18.2 年時,對於格位屈折變化的依賴也會成⾧長到 45% 的統計變異性。︒。. 表二-4 英語-西班牙語雙語者之實驗材料 (資料來源:. Morett and MacWhinney (2013)。). 任務. 條件. 句子. 語言共同線索. NVN-Ag1-AA. The bear is hitting the dogs.熊打狗 El oso está golpeando los perros.熊打狗 Is hitting the blocks the bear.打磚塊熊 Está golpeando los bloques el oso.打磚塊熊 The dog the block is hitting.狗磚塊打 El perro el bloque está golpeando.狗磚塊打. VNN-Ag2-IA NNV-Ag0-AI. 英語獨有線索. NVN-UM-UM NVN-Nom-Acc NVN-Acc-Acc VNN-UM-Nom VNN-Nom-UM NNV-Nom-Acc. The father is hitting the son.爸爸打兒子 He is hitting him.他(主格)打他(受格) Him is hitting him. 他(受格)打他(受格) Is hitting the father he. 打他(主格)爸爸 Is hitting he the father. 他(主格)他(受格)打 He him is hitting. 他(主格)他(受格)打. 西班牙語獨有 線索. NVN-AA-N2 NVN-AA-N1 NVN-IA-N2. El oso está golpeando los perros.熊打狗 Al oso está golpeando los perros.熊打狗 El lapíz está golpeando al perro. 掃把打狗. 18.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VNN-IA-N0 NNv-AI-N0. Está golpeando el lapíz el perro. 打掃把狗 El oso el bloque está golpeando. 熊磚塊打. Morett and MacWhinney (2013) 研究的是西班⽛牙語-英語的雙語⼈人 ⼠士如何判讀論旨⾓角⾊色,以及其語⾔言遷移的影響現象。︒。研究者將受試者 分為兩組:英語母語-西語⼆二語的低熟練度、︑、英語母語-西語⼆二語的⾼高熟 練度者,希望透過這個分類更加釐清語⾔言遷移現像,如前向遷移、︑、後 向遷移及融合(merger)等在語⾔言進程中的變化。︒。在實驗材料(⾒見上表 ⼆二-4)上則是採兩語⾔言的平⾏行架構與⾮非平⾏行架構,即既⽐比較兩語⾔言共享 的線索,也⽐比較兩語⾔言不共享的線索,在兩語⾔言共有的線索中,⼀一共 有語序(NVN、︑、NNV、︑、VNN)、︑、名詞-動詞⼀一致性(第⼀一名詞、︑、第⼆二名詞、︑、 皆無)和有⽣生命性(AA、︑、AI、︑、IA),英語獨有線索則是語序(NVN、︑、NNV、︑、 VNN)、︑、第⼀一名詞格位(無標記名詞、︑、主格、︑、受格)、︑、第⼆二名詞格位(無標 記名詞、︑、主格、︑、受格),西語獨有線索有語序(NVN、︑、NNV、︑、VNN)、︑、有 ⽣生命性 (AA、︑、AI、︑、IA)和受事前標記''a"。︒。 實驗結果發現,英⽂文母語者依熟練度不同,在西語線索的依賴上 主要有三個不同的表現。︒。⾸首先,西語程度越⾼高者,越會依賴有⽣生命性 線索來判斷哪個名詞為施事者。︒。再來,西語程度越⾼高的英語母語⼈人⼠士, 也越會使⽤用 VSO 的語序。︒。最後,不管⾼高低西語程度的英語母語者,皆 ⾮非常依賴受事前標記“a”線索。︒。上述結果部分⽀支持競爭模型理論,⽽而不 ⽀支持淺層結構假說,因為競爭模型假設⼆二語學習者⼀一開始會使⽤用母語 策略,但隨著熟練度提⾼高,就會使⽤用⼆二語的策略來理解⼆二語,且熟練 度⾼高者在⾮非規範句型的反應時間還會較⾧長,因為會使⽤用優勢線索以外, 如⼀一致性和有⽣生命性等線索。︒。例如在英⽂文中,「S必在V前」的線索 強度⼤大(MacWhinney et al.,1984),但西語程度越⾼高的英語母語⼈人⼠士, 也越會使⽤用 VSO 的語序的狀況即說明,當第⼀一線索不存在時,在⾮非規 範語序 NNV、︑、VNN 的第⼆二線索強度就會增加,像是對代詞格位標記 線索的依賴尤其會在這個狀況下增強。︒。3. 3 此研究(Morett and MacWhinney, 2013)部份不支持競爭模型的證據是第三個研究發現:「不管. 19.

(30)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綜上所述,此研究結果顯⽰示,低熟練者展現了前向遷移,這幫助 學習者以熟悉的線索表達 L2,但也阻礙其使⽤用在 L2 中更為有效的線索; ⽽而⾼高熟練度者則因使⽤用西⽂文特有線索,⽽而邁向母語者程度。︒。⽽而這⼆二語 低熟練度者介在單語和⼆二語⾼高熟練度者之間的表現,是⼀一⽀支持競爭模 型理論,反對淺層結構假說的證據,因為 C&F 的淺層結構假說認為⼆二 語學習者是既不能使⽤用如母語者般⼜又深層⼜又完整的語⾔言表徵來處理語 句,也不可能達到母語者對語⾔言的精熟度,但此實驗結果證明外語學 習者也是可以達到近似母語者的語⾔言精熟⽔水準,甚⾄至對⼆二語結構的理 解也可以調整成近似母語者狀況。︒。 上述競爭模型讓我們得以進⼀一步理解跨語⾔言的相同和相異處在語 句理解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不過競爭模型的結果仍屬較表⾯面的,即 我們可以知道不同語⾔言程度或背景的語⾔言使⽤用者針對⼀一語⾔言會有什麼 樣的處理策略,但是難以得知為什麼他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也不清 楚他們是經什麼樣的步驟⽽而有如此的表現。︒。⽽而這可以歸因為競爭模型 處理的資料本質屬線下(offline)決策,儘管可以以線上的研究⽅方式 (online approach),如 ERP,但還是以整句的解讀作為研究的核⼼心,例 如以理解性問題答案的正確率進⾏行分析。︒。⽽而由 Bornkessel-Schlesewsky&Schlesewsky (2008,2009)提出的擴展論元依賴模 型(extended Argument Dependency Model,eADM)則可以補起此不⾜足之 處,這個模型主要的研究⽅方式即是分析⼈人們在句⼦子中每⼀一階段所做出 的處理抉擇,針對的是即時的線上語句理解過程(online comprehension process)。︒。以下將接續介紹。︒。. 四、擴展論元依賴模型 Bornkessel-Schlesewsky&Schlesewsky (2008,2009)提出的擴展論元 依賴模型 (extended Argument Dependency Model,eADM) 假設,名詞、︑、 動詞等詞類句法信息在功能上先於語義和語境等訊息,且認為簡化語 高低西語程度的英語母語者,皆非常依賴受事前標記“a”線索。」。原因是漸漸掌握二語策 略的高熟練度者應持續以二語策略處理語句,而不應對代詞格位'a'有高強度的依賴。. 20.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義依存(⽽而⾮非主語概念本⾝身)才是語⾔言處理的普遍機制。︒。此模型由下⽽而上 ⼀一共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詞彙範疇的識別和成分的建構。︒。第⼆二 個階段包含三個並⾏行的處理過程:顯要信息計算(compute prominence)、︑、 連接計算(compute linking)以及合理性處理(plausibility processing)。︒。 第三階段分為兩個處理過程,⾸首先是將第⼆二階段所得到的結果與其他 訊息(如語意上的普世價值、︑、世界性知識) 整合起來,這⼀一過程被叫做 「 全⾯面映射」(generalised mapping)。︒。全⾯面映射過程和第⼀一、︑、⼆二階段息 息相關,如果前兩個階段出現異常,就會中斷全⾯面映射過程。︒。在全⾯面 映射過程後,則是「最終解釋」(wellformedness),任務是對句⼦子形成最 終的解釋,此過程不會被前⾯面任何階段⼲干擾,也就是就算在前⾯面階段 有異常發⽣生,語⾔言使⽤用者依然會對句⼦子形成⼀一個解釋。︒。 擴展論元依賴模型除了區分出上述語句理解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外, 也將其與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結合。︒。⾸首先,此模型認 為的 P600 效果與⼀一般 P600 不同,⼀一般認為 P600 牽涉的是句法怪異的 現象,但擴展論元依賴模型主張 P600 可以是⼀一種語義效應,原因是兩 者發⽣生在句⼦子處理的不同階段。︒。本模型認為的語義 P600 效應發⽣生在第 三階段的全⾯面映射過程,⽽而⼀一般的 P600 效應則在第三階段的最終解釋 過程才出現。︒。⽽而第⼆二階段所有處理過程的任務在 ERP 上都表現為 N400。︒。 例如,在 Kolk (2003)的研究中,當受試者閱讀「De bomen die in het park speelden (那些在公園中玩耍的樹......)」這種語義怪異的句⼦子時, 讀到動 詞時就會出現 N400-P600 兩個效果,但 P600 效應僅出現在要求受試 者判斷句⼦子合理性的任務中,當任務變成理解性問題時,P600 效應就 消失。︒。⾸首先,在第⼆二階段中,動詞和其論元之間沒有正常的語義聯繫(樹 不會玩),從⽽而使受試者在處理語義、︑、情境信息時出現異常,表現出 N400。︒。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中,跟語義訊息相關的合理性的處理出現異 常,阻斷了第三階段各種資訊的整合,若任務是要求受試者判斷句⼦子 合理性,則在「全⾯面映射」過程中出現此模型認為的語義 P600 效應; 但若是要求受試者回答⼀一個與此相關的理解性問題,受試者為了回答 此問題,必須想辦法對⼀一個他覺得根本說不通的句⼦子產出解讀,因此 P600 效應出現在「最終解讀」過程中,即⼀一般傳統認為的 P600 效應。︒。. 21.

(32)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因此也可看出,認知處理過程和 ERP 成分之間並不是⼀一對⼀一的關 係,⽽而是多對⼀一的關係,如語義、︑、世界性知識等的處理和論元⾓角⾊色指 派都表現為 N400,⽽而全⾯面映射過程和最後解釋過程都表現為 P600。︒。且 語義 P600 效應和句法怪異所引發的 P600 效應產⽣生於句⼦子處理的不 同階段,兩種 P600 效應可能有著本質的差異。︒。(所有處理過程階段的 任務⾒見下表⼆二-5 eADM 各階段處理過程之 ERP 成分整理)。︒。 表二-5 eADM 各階段處理過程之 ERP 成分整理 (資料來源: Bornkessel-Schlesewsky&Schlesewsky (2008)。) ERP 成分. 處理步驟 第一階段 模板選擇. 早期左前負相 (Early left-anterior negativity). 第二階段 顯要信息計算 (compute prominence) 連接計算 (compute linking). N400 N400/P600. 第三階段 全面映射 (generalised mapping) 最終解釋 (wellformedness) 以. 後期正向 (Late positivity) 後期正向 (Late positivity). 此句⼦子’Every morning at breakfast the eggs would plant…‘⽽而⾔言,⾸首 先 NP1 egg 被分析為句⼦子的唯⼀一論元,即⼀一個不及物事件的主語 S, 它在語義上獨⽴立[-dep];當句⼦子遇上歧義,要變為⼀一個及物事件時, S 轉 化為施事者 A ⽽而⾮非受事者 O 以避免不必要的依存,因為受事者 O [+dep]在語義上是依存於施事者 A[-dep] (Primus,1999)。︒。所以這個模型的 簡化語義依存可以說是建⽴立在選擇簡單結構的基礎之上。︒。句⼦子處理第 ⼀一階段包括選擇句⼦子結構模板(coretemplates,van Valin & LaPolla, 1997)。︒。當 NP1 egg 出現時,選擇最簡單的結構模板 NP-V;第⼆二階段 將 NP1 解讀為 S,這與第⼀一階段選擇的最簡結構 NP-V 相匹配(SV)。︒。 NP1(S)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無⽣生命的,如「哥哥/鉛筆不⾒見了」, ⽽而此例 egg 是無⽣生命的,即處理了主詞的顯要訊息,在第三階段,關 於 plant 這個動作的記憶(如耕種者是有⽣生命的)屬於世界知識或社會 認知,它被提取並併⼊入句法處理的全⾯面映射,⾄至於 eggs 的無⽣生命性顯. 22.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要訊息則是来⾃自第⼆二階段。︒。⽽而當句⼦子被解讀為⼀一個及物事件時,其他 因素如⽣生命性開始影響論元⾓角⾊色指派。︒。 Philipp,M.,Bornkessel-Schlesewsky,I.,Bisang,W.,& Schlesewsky, M. (2008)為了知道⽣生命性在漢語中扮演的⾓角⾊色,因⽽而進⾏行了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的⽬目的在探測有⽣生命性是否會在句⾸首論元階段影響受試者 的解讀,以及有⽣生命性是否會影響受試者對兩個論元之間的關係判斷, 以「N 把/被 NV」作為材料句,如「王⼦子把挑戰者刺死了」、︑、「王⼦子 被挑戰者刺死了」,把字句為主動句,被字句為被動句,把字句的第 ⼀一名詞是施事者、︑、第⼆二個名詞是受事者;被字句則相反,第⼀一名詞是 受事者、︑、第⼆二個名詞是施事者(此實驗⼀一之材料⾒見下表⼆二-6) 。︒。第⼆二個實 驗的⽬目的是想探究副動詞(coverb)「被」、︑、「把」是否能在處理系統中 使⼈人預測有⽣生命的受事者,因此材料則是將「把」和「被」放在句⾸首 的關係⼦子句,並且正好是在第⼀一名詞受事者之前,如「把挑戰者刺死 的王⼦子唱歌」、︑、「被挑戰者刺死的王⼦子犧牲了」(實驗⼆二材料句請⾒見表 ⼆二-7) 。︒。 這兩組實驗除了對語態進⾏行控制,即調節兩論元的施事者和受試 者⾓角⾊色位置,也對這兩個論元的有⽣生命性進⾏行調控,有時第⼀一名詞和 第⼆二名詞皆是有⽣生命性,如表⼆二-6 的 A、︑、E,有時第⼀一名詞為有⽣生命性、︑、 第⼆二名詞為無⽣生命性,如表⼆二-7 的 B、︑、F。︒。 表二-6 eADM 漢語實驗一材料 (資料來源: Philipp et al. (2008)。). 條件. 舉例. A. AAA. 王子把挑戰者刺死了. B. AAI. 王子把繩子切斷了. C. AIA. 小刀把挑戰者刺死了. D. AII. 小刀把繩子切斷了. E. PAA. 王子被挑戰者刺死了. F. PAI. 王子被繩子勒死了. 23.

(34) 語義及句法對西班⽛牙語及中⽂文母語⼈人⼠士在中⽂文理解的影響. G. PIA. 小刀被挑戰者拿走了. H. PII. 小刀被繩子捆起來了. 表二-7 eADM 漢語實驗二材料 (資料來源: Philipp et al. (2008)。) 條件. 舉例. A. AAA. 把挑戰者刺死了的王子唱歌. B. AAI. 把挑戰者刺死了的小刀褪色了. C. AIA. 把繩子切斷了的王子生病了. D. AII. 把繩子切斷了的小刀生鏽了. E. PAA. 被挑戰者刺到了的王子犧牲了. F. PAI. 被挑戰者帶走了的小刀在廚房. G. PIA. 被繩子捆住了的王子給自己加冕了. H. PII. 被繩子捆起來了的小刀生鏽了. 實驗結果發現,在實驗⼀一中, ⾸首先,有⽣生命性對第⼀一名詞並沒有 影響,但N400 代表語意怪異的電⽣生理現象出現在第⼆二名詞是無⽣生命的 施事者時,例如在「王⼦子被繩⼦子勒死了」或是「⼩小⼑刀被繩⼦子綑起來」 等句型條件。︒。這個結果和之前德⽂文的研究發現⼀一致(Grewe,T., Bornkessel,I.,Zysset,S.,Wiese,R.,von Cramon,D. Y.,& Schlesewsky, M. (2006).) ,因此代表著句⾸首若是受事者,⼈人們普遍會預測接下來會出 現⼀一個有⽣生命的施事者。︒。另外⼀一個發現是,若無⽣生命受事者出現在被 動句的第⼀一個名詞,也會有 N400 的反應。︒。研究者將這個效果歸因於中 ⽂文被動句獨有的特⾊色,因為在中⽂文裡的被動句的第⼀一論元是負向的受 到描述事件的影響,即中⽂文被動句的第⼀一論元的⾓角⾊色是⼀一經驗者 (experiencer)。︒。⽽而上述的這兩個效果也都在實驗⼆二中被發現,也就是就. 24.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算實驗⼀一的句型和語序與實驗⼆二不同,但相似的效果都會發⽣生。︒。因此 這些發現代表的是 N400 不只是對論旨⾓角⾊色的處理敏感(如,誰對誰做 動作),也對論旨解讀和某語⾔言獨有的語⽤用原則之間的作⽤用有互動關 係。︒。 綜上所述,擴展論元依賴模型⽐比起前述三個理論,以更多線上即 時的數據去理解語句處理的策略, 先選擇⼀一個句法模板,⽽而此選擇除 了與環境輸⼊入相關外,也與語句中存在的提⽰示有關,如代詞「把」等。︒。 在接下來的階段中,⼈人們會同時處理許多訊息,也可能反覆更正資訊 直到⼀一最終解讀產⽣生。︒。因此其與 C&F(2006)和 Ferreira(2003)的對語法處 理的深層淺層處理策略的著眼處不同,也和競爭理論以整句解讀作為 研究的核⼼心,例如以理解性問題答案的正確率進⾏行分析不同, Bornkessel-Schlesewsky&Schlesewsky (2008,2009),分析的是⼈人們在句⼦子 中每⼀一階段所做出的處理抉擇,針對的是即時的線上語句理解過程, 因此跨語⾔言間的異同和語句中包含的語意、︑、語法成分,都會對⼈人們的 語句理解產⽣生不同的影響,進⽽而擁有不同的語句處理策略。︒。. 第二節 漢語簡單句處理研究 漢語語法不同於其他語⾔言,特別是和印歐語的語法相⽐比,主要有 以下特點: 1. 缺乏形態變化。︒。漢語是⼀一種分析性語⾔言,缺少綜合性語⾔言如俄 語、︑、德語等語⾔言那種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主要通過語序、︑、虛詞等語 法⼿手段來表⽰示語法關係和語法意義。︒。⽐比如說,「名詞+動詞/形容詞」 會形成「主謂結構」,但如果詞序⼀一變化成「動詞+名詞」,就成為「述 賓結構」,⽽而若是「形容詞+名詞」則形成偏正結構。︒。例如,「我們同 意(主謂關係)去⽇日本」和「同意我們去⽇日本(述賓關係)」,「我們」 在前者扮演的是主詞-施事者的⾓角⾊色,及做出動詞「同意」的⾓角⾊色,在 後者扮演的則是受詞-受事者的⾓角⾊色,即接受動詞「同意」的⾓角⾊色。︒。所 以「我們同意去⽇日本」指的是「我們」對於「去⽇日本」這件事表達正.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學生做小測..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語文素養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基本內涵 和要素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讀寫 聽說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以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

扣連生活,提升興趣 提升閱讀深度 加強文學感悟

學習語文必須積累。語文能力是在對語文材料大量反復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中

學校只須交回一份填妥的中國語文問卷,科主任和教師應就問卷的建議在科務會議有充分討論,然後綜合意見 回覆。請將此問卷,連同其餘兩份問卷(即「校長」問卷及「中國文學」問卷)一併於 2014

Board of Education (1997)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 New York: 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