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們還需要康德的先驗概念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們還需要康德的先驗概念嗎?"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數 理 人 文 10 92 然 而, 從 純 粹 的 思 維 來 考 量, 幾何與物理律則所展現的不變性 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解 釋 是 如 同 康 德 所 主 張 的, 來 自 我們自己的觀念架構。另一種解 釋是,它們來自外在世界的恆常 性。我們的知覺也許無法直接看到 恆常性,卻可以推論它的存在。例 如,物體的大小看起來會隨著距離而 改變,然而改變的方式永遠遵循某一種規 律,因此我們推論出這樣的規律來自物體本身。第 一種解釋在康德的時代之所以顯得合理,是因為當 時的幾何只有一種,就是歐氏幾何;而物理也只有 一種,就是牛頓力學。 物理學與幾何學的演變 康德的主張看起來很合理,因為歐氏幾何與牛頓 力學被認為是不可能改變的真理。然而,隨著相對 論的出現,這兩個學說失去了顛撲不破的地位。首 先,物理學家發現,牛頓力學與馬克士威電磁學其 實是建立在兩個不同基礎的學說。在牛頓力學裡, 如果一個坐標系統相對於另一個坐標系統在做等速 移動,那麼同一物體的速度在這兩個系統之下不可 能相同。然而在馬克士威理論裡,這兩個坐標系統 所看到的光速卻永遠一樣。 愛因斯坦提出特殊相對論的目的是要讓力學與電 磁學站立在同一個基礎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他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兩個等速移動的坐標 系統所觀察到的物理定律都是一樣的。第二、這   康 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擁有崇高地位的哲學家。 在他出版《純粹理性批判》[1] 的 時候,心理學與神經科學還不存 在。然而在康德之前已經有哲學 家針對知覺做了思想性的質疑。 柏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1753)是其中的一位哲學家。他 認為我們無法從知覺取得任何物體 本身的訊息。例如,物體距離我們遠, 它們就顯得小;距離近,它們就顯得大。 石頭撞擊我們時,我們會覺得痛;撞擊到其他物體 時,我們只聽得到聲音。所以,從知覺得來的訊息 沒有一個不會隨著某種條件而改變。休姆(David Hume, 1711-1776)是另一位對知覺提出批判的哲 學家。他不認為我們可以從知覺看到因果律則。不 錯,我們可以看到太陽每天從東邊出現,因此期待 它明天依然會從東邊出現。可是我們並不能從經驗 得到這樣的保證。 另一方面,在康德的時代,歐幾里得幾何(簡稱 歐氏幾何)以及牛頓力學被認為是顛撲不破的真 理。然而幾何以及物理所描述的都是物體的不變性 (invariance),也就是那些不會隨著外在條件而 改變的性質。於是問題來了:如果不變性不能從知 覺得來,它們來自哪裡?康德給予的答案是,我們 在認識外在世界時已經預設一個觀念架構;幾何世 界以及物理世界的不變性來自於這樣的架構。康德 學派常常說,你在外在世界只看得到物體,卻看不 到空間,這是因為當你看到物體時,你已經預設它 們存在於空間裡。

我們還需要康德的先驗概念嗎?

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重新檢視康德的時空概念

作者:張復   張復2013 年從中研院資訊科學所退休,專長為:認知科學、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生物資訊學。著有短篇小說集《高塔》(九歌)、《二○○一:洄游之旅》 (印刻)。 康德。(維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們一般所探究的不僅是科學及其經驗 方式的問題―我們所探究的是人的世

主持人 還有其他的嗎?. A5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各國的課程綱要均強調運算的概念性了解。我國 2009 年課程綱要談到所謂

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

在這一節中, 我們介紹 change of basis 的概念, 了解到一個 linear operator 換了 ordered basis

學校須在註冊日通知學生有關的校本應變安排 由於今年為 非抽樣年 ,如個別學校因惡劣天氣 或特殊情況而停課,可根據 校本處理機制

教師請學生分成小組,然後派發附件一「癱姐妹生命 熱線與死神搶客」新聞摘要及附件二「我幫助了有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