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業台灣:正在當今潮流的浪頭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產業台灣:正在當今潮流的浪頭上"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張苙雲、李仁芳,1999,〈產業台灣,正在當今潮流的浪潮上〉,張苙雲編,《台灣產業 研究 Mook2--網絡台灣:企業的人情關係與經濟理性》,頁 9-16,台北市:遠流出版公 司。

1999 Ly-yun Chang and Jen-Fang Lee. "Preface" Taiwan Industry Research, 2: 9-16. Taipei: Yuan-Liu Publishing Co..

第一章:產業台灣:正在當令潮流的浪頭上

張苙雲、李仁芳

這個世界的產業結構,正由第二波的管理性經濟 (managerial economy)轉向第三波的創業性經濟 (entrepreneurial economy)。具體而 言,這股發展趨勢是由鉅型工業公司進入靈動彈性的組織網路;由垂 直整合型大體系轉向於價值鍵上專精傑出價值活動的智慧型握股公司 (intellectual holding company)。創業家組織的特色是在價值鍵特地集中 範圍內,各有專精的專家型小廠商,藉由「產業合作網路」連結起來 做大生意,走分工、反垂直整合、反規模的路線。創業型經濟的崛起 可能是近二十年來,在經濟史上與社會史上最重要走勢之一。 以美國為例,美國經濟在二次大戰後到七十年代經濟的高成 長期,幾乎所有的新工作都是由大組織創造出來的。在這段期間內、 每一次經濟衰退所造成的工作機會的減少及失業,主要都發生在規模 小的機構和小型企業中。從七十年開始,進入財星雜誌統計的五百大 公司,開始緊縮永久性工作(不包括經濟衰退時的失業)。起初速度 相當緩慢。但到了 1977/78 年間,速度逐漸增快。到了 1984 年時,五 百大至少減少了四至六百萬個永久性的工作。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美國經濟創造出來的四千萬個工作機會,大部份由中小企業所創造, 同時這些中小企業從事的經營活動,絕大多數是二十年前所沒有的新 事業。

(2)

近四十年來,台灣一直是創業家經濟與產業網路盛行的地 方,台灣產業的特色一向不是根基厚重的鉅型工業公司,而是規模 小、行動靈巧的中小企業與產業網路。不論是較傳統的成衣、工具 機、鞋類,或是高科技資訊、積體電路產業,台灣均較美、日、韓等 國相同產業,表現出來的是,分工更為細緻,價值鍊的切割、廠商間 合作生產現象更為顯著。1997 年時,台灣產業合計九十七萬家廠商, 平均員工人數是 8.2 人。其中中小企業占廠商總家數 96.3%(93 萬 家),佔總就業人數 79.2%(708 萬人),佔台灣出口比例 52.6%(489 億美元)。台灣中小企業的合作網路與其靈動彈性,一向世界知名, 在經濟資源的整合與分工上反應非常靈動且具彈性。平常大夥在多重 網路上維持一定的往來關係,當機會出現時,在網路整合者(貿易公 司或中心廠商)的動員下迅速集結分工,「聚智分金」與「聚力分金」。 在機會消失前,尋找其它網路,爭取更多合作機會。當產業機會的窗 口不斷迅開瞬閉,合作網路也不斷集結重組。近千億美金的外匯存底 就這樣累積起來了。如果說,是這些中、小企業以及它們的生產網路 是出口創匯近千億美元的產業台灣經驗的主體,亦不為過。 產業台灣的海外投資呈現也有類似「集體做伙」的特質。近年 風起雲湧的海外投資浪潮,台灣展現了與美、日企業國際化歷程中以 大型企業為主導的不同風格。美國所謂的多國籍公司均屬大型企業, 連中小企業極強悍的日本,其國際化亦展現以大企業領隊,中小企業 協力廠跟隊在旁的「裝甲戰車與步兵」作戰模式。 然而,根據 1968 年到 1992 年投審會資料,台商海外投資以歐 洲地區平均規模最大,每件 631 萬美元;東南亞地區次之,平均每件 424 萬美元;美洲地區再次(414 萬美元/件);大陸最小(37 萬美元/ 件)。若以地主國資料為準,同一期間,台商在東南亞地區平均投資

(3)

規模每件 524 萬美元,大陸地區則為 88 萬美元。1993 年,台商到東協 和越南投資共 235 件,平均每件規模約 480 萬美元;到大陸有 5602 件 (統計到一九九三年六月底),平均每件 93 萬美元。可以看出產業台 灣的海外投資,是以中小企業為前鋒(熊貓戰鬥機),大型企業(中間 原料供應商)為後衛的「航空母艦與戰機」作戰模式。 從比較制度觀點,「合作生產網路」如同「市場」或「層級組 織」(Williamson;1975,1985,1991, Powell,1991),均是編組生產的經濟組 織。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是極端嚴厲的競技場,產品服務的成本與所 提供的效益,供需雙方錙銖必較,寸步必爭。產業台灣以小企業為主 體,在國際產業競技中的競爭績效,很難不令人重新思考古典經濟學 中「規模經濟」概念的意涵。 台灣產業網路中的節點特性,是「事頭」(台語譯音,意指工 作)經營範疇專精集中,技術本位的老闆,在其小範疇內蓄積深度的 工作知識,深化核心競爭力,以追求經驗曲線生產成本優勢。觀察到 台灣產業從「知識基礎」垂直深化與「分工關係」水平發展的特質, 我們認為,中小企業為構成主體的產業台灣競爭力,是源自於「知識」 (技術本位的老闆)與「關係」(網路規模與網路利益)所帶來的總 體成本的經濟化。這樣的理解下,使得我們需要從產業網路的層次切 入,也就是從「核心能力」的深化與「合作關係」的管理的角度觀察, 才易跳脫 Chandler (1990)「規模經濟」的思考模式。台灣經驗中「規 模經濟」的概念,是網路規模,而非廠商規模。 傳統上,經營策略的概念是經營疆域的選定以及經營理念與 優勢的培育。而以產業台灣的經驗省思,台灣的競爭力在製造領域; 而台灣製造優勢的來源又與產業網路密不可分。策略的概念因而在於

(4)

關係與網路的投資與打造。策略管理的重點是一方面既要投資於知識 基礎的深化,另一方面也要投資於網路關係的廣化。產業台灣的成長 模式似乎是網路節點間以互動共創價值,相互提攜、同步並進。有時 是針對關係,以網路各節點上資料為槓桿發展新知識,有時則以原有 知識基礎為起點發展新關係。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提昇是知識投資與關 係發展交織並進,是運用『產業網路』開發『技術知識』,以拓展新 『經營疆域』的故事(Gerraffi and Tam,1998)。無論是檢視過去或是 策勵將來,我們都有必要真正認識產業台灣的競爭力之源。 以往國內對台灣產業網路運作圖像的描繪,相當著重社會網 路鑲嵌的作用,強調經濟資源交換的社會連帶化。認為台灣產業的經 濟交換是鑲嵌於事自存在的社會網絡建構內。這樣的描繪,是文獻所 稱之結構鑲嵌(structural embeddedness)。結構鑲嵌的論述,對具有 特定技術特徵的產業,的確做了深刻的田野觀察和精準的記錄,也讓 我們對部份產業網路的建構與運作,得到較深刻的理解。惟這些觀 察、記錄與研究對象,多集中於成衣、紡織、機械等產業。這些產業 的共同特徵是核心技術演化較慢,進入障礙低,產業內並不存有所謂 的主流設計。因而經濟資源交換社會連帶化的描繪,只呈現了台灣產 業網路圖像的片面,對全局宏觀的暸解,恐有誤導。 人情連帶在組織合作上的重要性正是本書作者和這些研究在 理論視野和研究深度上的分歧點。Polanyi 固然刻意將市場交換(market exchange),視為有別於相互對等的交換(reciprocal exchange)與再分配 的交換(redistributive exchange)(1944),然而,包括 Polanyi 在內的經濟 社會學者,都不會忽視市場與其它社會制度之間的交互鑲嵌的經驗事 實。經濟活動的社會鑲嵌,是本研究的起點。但是,社會鑲嵌是否有 如 Granovetter(1985)早期所指,化約成為人際關係網絡的模型,則

(5)

有待進一步思考(Barber,1995)。是否能如本地許多研究所指,是為本 土經濟發展成就中的文化特色,則更需要澄清。相信大家都同意,人 情關係之能否夠力、是否有用,是有條件的。人情關係是否能成為選 擇伙伴時的關鍵考量因素,需視雙方利害而定。在相關條件滿足之 下,人情關係始能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我們不滿意於現有研究之論 點,主要在於這些研究發現並沒有清楚地呈現出在什麼樣的條件下, 什麼樣的人情關係,足以牽動組織間的合作?是事前先存的社會連 帶?抑或是刻意開發經營的搭線?當認定人情,關係著組織間合作的 開展時,牽動的底層力量是什麼?是單純的利他交換(Timuss,1971)? 是社會封閉性(social closure)(Coleman,1990)的保證?還是經濟理性 的效應?人情關係發動的作用力是否得以持續?在什麼情況下,始得 以持續?我們認為,在清楚設定這些特定條件後,始足以判斷、思考 “人情關係"的論點,是否普存於台灣社會?是否是文化現象? 本書的七個個案分析,無法明確地支持人情關係的論點,至 少不能支持在台灣做生意,人情關係是很關鍵的論點。講關係,或許 普存於台灣社會,至少,在生意層次上,不見得能發揮實質效力。由 這七個個案產業中的生產網路與社會連帶之間關係的檢討,我們有五 點主要的發現: 1、在進出障礙高、具有資本、勞力和技術密集的產業,以社 會封閉性為基礎的鑲嵌,是較為少見的。人際間的來來往往,例如校 友、同學、同事之誼,甚或是親戚、朋友,都不儘然能有效地帶出組 織間實質的合作。其中固然有親兄弟明算帳的意味,不可否認的,以 陌生人為主的現今社會,能因社會封閉性所產生的壓力,抑制成員的 投機和欺騙行為,機會也是不高。

(6)

2、組織間合作關係的展開,以經濟理性為基礎的市場交換和 由制度驅使、不計成本的合作,為兩類主要的機制。在市場色彩較為 濃厚的產業,制度驅力也有使不上力的時候。除了不負贏虧、不計成 本的政策指示外,即或在非營利的醫院組織,市場交換都是主要的指 導原則。 3、因而,除了政策考量的規劃互動外,組織之間合作關係的 開展,往往伴隨著相當的條件,包括對等互惠、趨避競爭、門當互對 等。 4、人情關係的宣稱,往往出現在權力關係不對等之雙方中, 居於下風的一方。人情關係的運作,以及宣稱它的效用,是居於下風 之一方,為了拉平它與對手之間地位、權力,以及談判優勢的一種策 略。 5、最後,人情關係,在廠商初創時期的作用力,較為突出。 人情考量,在廠商聲譽未建之許,做為保證產品品質和廠商能耐的暫 時性的替代品。於真槍實彈的商場,沒有品質和利潤做為後盾,人情 關係的作用力是不長的。即或有人情的考量,若合作關係開展後,仍 不能有效地將人情轉換落實在組織的基礎上,因著人員的流動,人情 關係的作用力亦將逐漸腐銹而減弱。 這樣的研究發現,相信對目前頗為流行的化約為人情關係的 社會鑲嵌論點,有些澄清作用。對在當令浪潮頭上的台灣產業網路, 有個另一角度的看法,或有助於深化對網路台灣的暸解。 這本書的源自於 1996 年 9 月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

(7)

處所舉辦的「技術與產業網路小型專題研討會」。當天來了近一百位 學界同仁,在關連問題上有諸多熱烈的討論。會後,提論文的諸位同 仁,決定出書。一旦有出書的念頭,就開始長達兩年多密集的討論和 彼此批判反省。除了原提論文的李仁芳、吳思華、張苙雲和蔡敦浩 外,譚康榮從頭到尾亦加入了我們的討論,並且提出相當尖刻敏銳的 觀點,促使我們數度修改原來的觀點。譚康榮雖然沒有提論文,但他 的加入,幫助我們形成了有共識的研究架構,並釐清本書主題的核心 觀念。這兩年多在紅公雞、誠品、政大科管所、中研院社會所、中山 企管所、台中東海、谷關,以及紫藤廬,大家時而騷首,時而激動的 搶白板,時而爭得面紅耳赤,各章節的觀點,多有數度討論的痕跡。 細心的讀者應可查覺。我們因著如此的科際合作,獲益良多。雖然我 們意識到,目前全書的內容距原有的理想還有一段距離,此刻出書, 有意做為科際和人際合作的一個逗點,也做為我們進一步合作的起 點。 最後,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本書是我們通力合作下的產品, 做為主編,只是負責多些連繫的工作而已。

(8)

參考資料

Barber, Bernard

1995 “All economies are “embedded”: The career of a concept, and beyond.” Social Research, 62(2): 388-413.

Coleman, James S.

1990 The Foundation of Sociology.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ereffi, Gary and Tony H. W. Tam,

1998 “Industrial upgrading through organizational chains: Dynamics of rent, learning-by-doing, and mobility in the global econom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A Workshop of the SSRC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ur Studies of the ILO. Geneva, Switzerland, 2-4 November, 1998.

Granovetter, Mark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 481-510.

Polanyi, Karl

1944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New York:Farra.

Powell, Walter

(9)

Timuss, Richard M.

1971 The Gift Relationship. New York; Pantheon.

Williamson, Oliver E.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ur: Free Press.

1991 “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 269-296. (Coleman... 3 Barber... 3, 5 Chandler... 2 Coleman... 3, 5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1 Gereffi... 5 Gerraffi... 2 Granovetter... 3, 5 intellectual holding company... 1

managerial economy... 1 market exchange... 3 Polanyi... 3, 5 Powell... 2, 5 reciprocal exchange... 3 redistributive exchange... 3 social closure... 3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3 Tam... 2, 5 Timuss... 3, 5 Williamson ... 2, 5 人情關係 ... 3, 4 市場交換 ... 3 合作生產網路 ... 2 合作關係 ... 2, 3, 4 吳思華 ... 4 李仁芳 ... 1, 4 社會封閉性 ... 3 張苙雲 ... 1, 4 產業合作網路 ... 1 產業網路 ... 1, 2, 4 創業性經濟 ... 1 智慧型握股公司 ... 1 結構鑲嵌 ... 3 管理性經濟 ... 1 層級組織 ... 2 蔡敦浩 ... 4 譚康榮 ...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主持人 還有其他的嗎?. A5

事實上,就算不是經濟不景,由於現代化下都市生活的發展,經濟和社會情況轉變,對

學生收集聲效, 擬訂場景、 道具、 服裝等 進行拍攝, 完成後運用Ul ead Vi deo St udi o 進行剪輯, 加入劇目標題、 特別效果及製作 人員名單,

1.4 體能活動對幼兒的成長來說,其意義不單是強健體格,它還可以作為

在數位帶動經濟成長的情況下,中高齡者 與高齡者續留或重返職場就業也必須先了解產 業變化,才能評估自己如何尋找、選擇適合的

主持人 政府這邊他們想說,是不是在政策上面有什麼樣相對應的調整,會

假如基金所持有投資的價格上升,但基金經理並無賣出有關 投資,則在基金的股份價格上升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賣出

是當舖業的生存利基所在。典當人的信用借貸選擇,在一般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