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保標章,進口產品品質知覺,與國際貿易Eco-Labeling, Perceived Quality of Import Produc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環保標章,進口產品品質知覺,與國際貿易Eco-Labeling, Perceived Quality of Import Produc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環保標章、進口產品品質知覺、與國際貿易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4-2415-H-110-002- 執行期間: 94 年 08 月 01 日至 95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計畫主持人: 吳世傑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5 年 10 月 30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環保標章、進口產品品質知覺、與國際貿易

Eco-Labelling, Perceived Quality of Import Produc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計畫編號:

NSC 94 - 2415 -H-110 -002

執行期限:94 年 8 月 1 日至 95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吳世傑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電子信箱 (E-mail)

位址:shihjye@mail.nsysu.edu.tw

中文摘要 這份研究報告利用傳統的垂直品質差異化模 型檢視環保標章的貿易效果。為此,我們假設本國 的商品市場包含高品質的本國在地產品與低品質 的外國進口產品。根據我們的研究,環保標章是否 有損於國際貿易,端賴本國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品質 知覺程度而定。我們發現,引入國內的環保標章制 度的確可增進未符合環保標章水準的外國產品的 環境友善性,儘管如此,我們也發現過嚴的環保標 章申請水準雖然可增加本國產品的品質產品,但反 而會造成外國產品的環境友善性下降,並且外國廠 商的利潤不一定會隨著較嚴的環保標章申請水準 而減少。 關鍵詞:環保標章、進口產品知覺 Abstract

This project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ecolabelling in a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duopoly. A domestic product is assumed more environment-friendly than imported product.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produ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is shown that introducing a domestic ecolabelling program raises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of non-eligible imported product and that tightening a criterion for the eco-label, not binging for the domestic product raises the environment-friendliness

of ecolabelled domestic product and reduces that of unlabelled imported product. A higher criterion of domestic ecolabelling is not necessarily harmful to the foreign firm.

Keywords: Ecolabelling, Perceived quality

of imported product 二、緣由與目的 環保標章也稱綠色標章或生態標章, 是指由政府部門或私人團體依據一定的環 保標準,向自願申請的企業頒布證書,以 證明其產品的生產使用及處置過程符合環 境保護要求的條件。換言之,環保標章是 以專屬的標誌或圖樣來表示產品的”環境 友善性”(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以喚醒 消費者慎選「可回收、低汙染、省資源」 的產品,並鼓勵廠商投入資本在改善環境 的生產方式和新技術及替代品的研究上 面。環保標章自 1978 年在德國創始以來, 至今已有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這一制 度。國際間另有 ISO-14000 等國際環保認 證標章。我國則由環保署在 1992 年推動綠 色標章 (green mark) 認證制度。目前政府 的作法已改由補貼方式委託民間的環境與 發展基金會來推行此一制度。 環保標章制度的施行主要是用以解決 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環境友善性認知不足的 問題。此一問題的來源乃是因為環境友善

(3)

性成份對於消費者而言屬於一種信任財 (credence goods),1亦即產品的服務內容在 產品的購買前後消費者都無法確知,例如 消費者購買一部車後,他很難得知這輛車 在其使用期限之內排放出多少數量的汙染 物,又如消費者購買完再生紙類之後,也 很難知道此類紙張使用了多少百分比的再 生紙漿。然而,藉由一個具有權威性、專 業性的機構的認證過程,環保標章適足提 供消費者一個可信度高的保證來正確標示 產品的環境友善性。這一功能,類似於一 國國幣是由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來背書, 因此人們使用國幣不怕無法兌現或倒帳的 風險。 雖然環保標章制度在國際上,特別是 在已開發國家,已日益盛行,但如同其他 環保政策工具一樣存在著許多的爭議;其 中最大的質疑,特別來自開發中國家,咸 認為此一制度是另一種非關稅貿易障礙措 施的形式,即進口國挾以環境保護為藉口 以抵制國外產品的進入。2 事實上,一些根 源於環保標章制度在實施上的認知差異而 導致的貿易糾紛事件已陸續在國際上出 現。譬如,本世紀初美國即曾強烈質疑過 歐盟,稱後者要求含有基因改造的農產品 需通過環保標章的認證許可方可進口的規 定,乃是歐盟藉由環保標章工具對於美國 農產品所實施的差別性歧視待遇;此外, 巴西政府亦曾抱怨歐盟對於紡織品、紙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般而言,消費者對於產品品質認知的程度概略

可分為三個層次(Darby and Karni, 1973):一是消費 者 在 購 買 前 即 可 透 過 試 用 過 程 而 獲 知 產 品的品 質,此類產品稱為搜尋財(search goods),如百貨商 街各類試吃的食品或試穿的衣服、鞋子;二是消費 者須在產品購買後經過一段時間親身體驗方可得 知產品的品質,此類產品稱為經驗財(experience goods),如家電用品與汽車等耐久性財貨;三是文 中所提到信任財(credence goods)。 2 依據英國學者 Hale(1996)的整理,其他環保標誌 制度可能引起的貿易問題尚有:一、一國的環保標 誌授證機構可能因為沒有考慮到外國生產者的環 境特性而拒絕對其產品授予環保標誌;二、環保標 誌在產品分類上可能有利於國內產品,但不利於外 國同類產品;三、外國生產者可能缺乏相關的專門 技術知識來符合當地環保標誌的申請條件;四、有 些環保標誌的授證條件可能以與產品無關的「技術 或生產方式」(PPMs)做為其標準,從而導致進口國 強行改變其貿易夥伴國的生產方式。 與紙張、與鞋襪等產品在環保標章上的相 關規定過於嚴峻,因為受限於巴西廠商小 規模的生產方式與技術限制,要符合這些 標章的授證條件根本是辦不到的事。(Jha and Zarrilli, 1994) 基於環保標章制度的實施源由及其在 國際上所引起的爭議,下列事項可作為我 們觀察的重點與研究的課題:一、進口國 對外國產品採行符合一定環境友善條件的 標章制度,是否真能有益於其國內廠商? 二、進口國消費者能從政府所執行的環保 標章制度中蒙利嗎?三、進口國的貿易進 口量是否會因環保標章的實施而逐漸減 少?四、隨著環保標章制度的實施,進口 國的環境質量是否會因環境友善產品種類 的增加而提昇?五、出口國廠商的利潤是 否真的會隨進口國環保標章政策的實施而 惡化?倘若這些問題能夠獲得一些解答, 則我們不但能夠增進對環保標章制度的本 質有進一步的認識,對於國際貿易上這些 因環保標章糾紛而導致的貿易關係緊張現 象亦可做出建設性的改善提議。這也是本 計畫研究的主要目的。為了探討這些課 題,我們援用傳統的垂直品質差異化模 型,3 來分析環保標章政策對於兩國福利與 貿易關係的影響。模型內假設在本國市場 內包括本國產品與外國進口產品,兩國產 品屬同一類但存在著差異性品質;消費者 對產品的評價主要來自於產品的環境友善 性成份,而產品的環境友善性成份則由產 品所標誌的環保標章等級來保證。 在貿易與環境議題的文獻裡,自上世 紀 90 年代末起已有數篇文章,或從理論分 析的角度或從實證研究的方法來探討環保 標章的內涵及其經濟效果。然而尚無一篇 文章討論過環保標章如何透過消費者品質 認知的渠道來影響廠商環境投資決策與貿 易 國 之 間 的 貿 易 關 係 。 Matto and Singh(1994) 假設市場為完全競爭,但產品 是否具有環保標章會影響到產品的(水平) 品質差異,他們的研究顯示那些生產未具 有環保標章產品的廠商不見得在環保標章 制度下利潤會減少 ;Swallow and Sedj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傳統的垂直品質差異化模型,如 Mussa and Rosen

(1978);Gabszeewicz and Thisse (1979);Shaked and Sutton (1982)。

(4)

(2000)則以圖形分析的方式說明強制性環 保標章政策(即要求所有廠商都須申請環 保標章)的經濟效果; Tian (2003)則把環保 標章制度視同為最低品質要求(minimum quality requirements)的另一種形式,他指出 把本國申請環保標章的條件提高也許會傷 害到本國廠商,並且增加外國產品的進口 量;4 Amacher et al., (2004)假設廠商申請環 保標章必須以單位汙染減讓成本的增加為 代價,因而廠商是否會提出環保標章的申 請必須看他和競爭對手之間的成本優勢差 距而定;胡均立與朱維愷(2004)同樣討論市 場敵對的雙佔廠商是否會同時申請環保標 章的問題,他們指出競爭廠商可藉由差異 性的環保標章申請策略來擴大產品之間的 (水平與垂直)品質差異,以紓緩市場的競爭 壓力。

Kirchhoff (2000)、Rege (2000)、與 Dosi and Moretto (2001)這三篇文章就直接處理 存在在環保標章制度裡頭的訊息不對稱問 題。不過,他們的分析方式明顯的和本計 畫 的 模 型 架 構 有 很大的差異 。 Kirchhoff (2000) 假設環保標章制度是政府用以隨機 稽查生產污然性商品獨佔廠商的方式,他 的研究結果指出一旦政府實施環保標章政 策後,廠商欺騙政府的機率會下降;同樣 的,Rege (2000)也得出環保標章政策可有 效降低汙染廠商謊報為清潔生產廠商的家 數;Dosi and Moretto (2001) 則假設市場對 於環境財的需求是隨機的,並且一旦某一 廠商獲得環保標章的授證就可使消費者對 整體產業的環境友好性評價大為提昇,如 此不但會提昇已授證廠商的投資水準,連 帶的也會增加產業中其他未授證廠商的投 資水準。5 上述文獻在分析環保標章的問題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Swallow and Sedjo (2000) 和 Tian (2003) 對環保

標章的處理方式類似於最低品質標準,故其分析結 果的解釋範圍有限,因為現存的環保標章制度都是 自願性的,即廠商可依其需要自願申請環保標章。

5 環保標章的實證文獻如 Blend and Ravenswasy

(1999) 、 Chan (2000) 、 Cason and Gangadharan (2002)、與 Reinhardt (1998)等。這些文章的重點在 於衡量環保標章對於消費者的影響,如 Blend and Ravenswasy (1999)發現美國消費者偏好購買具有 環保標章的蘋果;Chan (2000) 也發現中國大陸的 消費者會考慮禪品來源國的環保形象即產品行銷 時的環保訴求。 大多忽略了環保標章本身具有產品的環保 友善性保證以及提供區別產品實質品質的 訊號功能。因此,本計畫之執行可填補目 前文獻研究之不足。 三、結果與討論 本計畫模型假設本國某一類差異性品 質的商品市場包含高檔品質的本國在地產 品與低檔品質的外國進口產品,其中本國 產品由一本國廠商 (標號為 1) 獨家提供, 而外國產品由一外國廠商 (標號為 2) 獨家 提供。假設兩國廠商的生產成本為零,但 兩國廠商提升品質則需成本,且此項成本 為品質之遞增函數,即若以q代表產品品 質,則廠商的產品品質成本函數可設為 , 0 ) ( ), (q C' qCC"(q)0;6 為 簡 化 分 析,設定為 2 ) (q kq C  。 我們假設本國消費者對此類產品品質 的評價主要來自於產品所提供的環境友善 形象,如產品的再回收率,定義如下: q q q~ (1 ) (1) 其中[0,1],q表示為廠商實際生產並宣 稱的產品環境友善程度,q為市場上整體 可供參考的環境友善指標,定義如下:           ecolabel an is there if q q ecolabel no is there if q q q e 2 2 (2) 上式中q與 q 分別為市場上存在最小與最 大可能的環境友善程度, e q 則為環保標章 所標示的最低環境友善水準。我們假設消 費者會依其偏好選擇購買其中一種產品, 且每人消費一單位。消費者的效用函數可 表 示 為 U



Vq~pi , 式 中 p ,i 2 , 1  i ,為產品i之價格;V 則表示消費此 類產品可得的基本效用;表示消費者對 此產品之偏好程度,為一介於[ 的單一,] 分配,即所有的消費者對此產品之偏好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一假設亦是傳統垂直品質差異化模型慣用的設

定,參見 Toshimitsu (2003), Zhou et al. (2002), Aoki and Prusa (1996), Ronnen (1991)以及 Shaked and Sutton (1982) 等文之說明。

(5)

均分佈於 [,] 之間,愈接近  之消費 者表示對此產品之評價愈高,願意付較高 的價格購買。在此設定下,U()表示對產 品偏好為的消費者購買此產品所得之效 用。 根據以上的描述,我們可設立一個包 含兩階段賽局之垂直品質差異化模型,以 說明環保標章制度如何影響廠商決定產品 品質的最適決策。在模型之第一階段,給 定環保標章的申請水準,各國廠商選擇是 否提出申請,並決定其產品品質(環境友善 性)的程度;在模型之第二階段,兩國廠商 在本國市場內進行 Bertrand 價格競爭。我 們採用的均衡概念係「子賽局完全均衡」 (sub-game perfect equilibrium),求解模型內 之均衡值時則採取逆向求解的方式。依 此,我們先分析沒有環保標章下的市場均 衡,再分析引入環保標章下的市場均衡, 並與前者做一比較,以獲得環保標章對於 國際貿易的影響。 本研究計畫的主要結論,以定理形式 呈現如下: 定理一 當市場不存在環保標章制度時, 如果 q 夠小,或者值夠大,則市場必定 存在著一組唯一的子賽局完全均衡,此時 兩國廠商必然選擇不同的產品品質生產。 定理二 相較於市場不存在環保標章制度 下的結果,如果政府採納環保標章制度並 將申請標準設定在本國廠商於制度實施之 前的水準,則(i)本國產品真實的環境友善 品質不會發生惡化;(ii)外國產品真實的環 境友善品質一定會提昇;(iii)消費者對於本 國產品環境友善性的品質認知水準會增 加,但對外國產品的品質認知程度不一定 會改善;(iv)兩國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品質 認知差距在標章制度實施之後會擴大。 定理三 相較於市場不存在環保標章制度 下的結果,如果政府採納環保標章制度並 將申請標準設定在本國廠商於制度實施之 前的水準,則(i)本國廠商的利潤水準會增 加;(ii)外國廠商的利潤、本國消費者的福 利、與本國社會福利水準產品在標章制度 實施之後有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 定理四 稍為提昇本國環保標章的申請標 準,則(i)增加本國產品的真實品質水準, 但卻降低外國產品真實的品質水準;(ii)同 時增加消費者對於兩國產品環境友善的品 質認知水準;(iii)縮小兩國產品在消費者心 中的品質認知差距。 定理五 稍為提昇本國環保標章的申請標 準,則(i)對於兩國廠商利潤的影響方向並 不確定;(ii)消費者福利會增加;(iii)整體 社會福利水準不一定會增加。 四、計畫成果自評 就我們所知,文獻上尚未有人以消費 者環境知覺的角度來探討環保標章的效 果。因此,本研究計畫的價值即在填補目 前相關文獻的不足,並為當前環保標章制 度與國際貿易的發展策略提供一理論分析 與政策建議。 本研究之內容目前仍繼續修改中,期 望在近期內能以共完整的面貌投稿至優良 的學術期刊。 五、參考文獻 [1] 胡均立、朱維愷,2004,「環保標章與 進口農產品」, 農業與經濟,33 期,頁 51-81。

[2] Amacher, G. , E. Koskela, and M. Ollikainen, 2004,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mpetition and eco-label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47, p.284-306.

[3] Bansal, S. and S. Gangopadhyay, 2003, “Tax/subsidy policies in the presence of environmentally aware consume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45, p.333-55.

[4] Chiang, S.C. and R.T. Masson, 1988, “Domestic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xport qualit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9(2), p.261-70.

[5] Darby, M.R. and E. Karni, 1973, “Free competition and the optimal amount of fraud”,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6(1), p.67-88.

(6)

[6] Dosi, C. and M. Moretto, 2001, “Is eco-labeling a reliable environmental policy measure”,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8, p.113-127.

[7] Gabszewicz, J.J. and J. Thisse, 1979, “Price competition, quality and income disparitie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20, p.340-59.

[8] Hale, M., 1996, “Ecolabeling and cleaner production: principles, problem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relation to the adopt of environmentally sound production proces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4(2), p.85-94. [9] Ibanez, L. and A. Stenger, 2000, “Environment and food safety in agriculture: are labels efficient?”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39(4), p.452-64.

[10] Jha, V and S. Zarrilli, 1994, “Eco-labeling initiatives as potential barriers to trade”, in OECD. 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Trade. OECD, Paris.

[11] Khanna, S.R., 1986, “Asian companies and the country stereotype paradox: An empiric study”, Columbia Journal of Business 21(2), p.29-38.

[12] Kirchhoff, S., 2000, “Green Business and Blue Angels”,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5, p.403-20.

[13] Mattoo, A. and H.A. Singh, 1994, “Eco-labeling: policy considerations”,

Kyklos 47, p.53-65.

[14] Mussa, M. and S. Rosen, 1978, “Monopoly and product quality”,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8, p.301-317.

[15] Morgag-Gonzalez, J.L. and N. Padron-Fumero, 2002,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a green market”,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2, p.419-47.

[16] Rodrik, D., 1994,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product quality: Evidence from South Korea and Taiwanese exports ”, in Empirical studies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y, ed. Krugman, P. and A. Smit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7] Shaked , A. and J. Sutton, 1982, “Relaxing price competition through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49, p.3-13.

[18] Swallow, S. and R. Sedjo, 2000, “Eco-labeling consequences in general equilibrium: A graphic assessment”, Land

Economics 76, 15-27.

[19] Tian, H., 2003, “Eco-labeling sche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tec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36(3), p.608-33.

(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環保標章、進口產品品質知覺、

與國際貿易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4-2415-H-110-002-

執行期間:

94 年 8 月 1 日至

95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 吳世傑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執行單位: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95

10 月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t’s not chocolate that causes problems, but the highly processed nature of the products containing chocolate and high levels of sugar and fat.. While it’s great that chocolate

• A function is a piece of program code that accepts input arguments from the caller, and then returns output arguments to the caller.. • In MATLAB, the syntax of functions is

` Sustainable tourism is tourism attempting to make a low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local culture, while helping to generate future employment for local people.. The

It is useful to augment the description of devices and services with annotations that are not captured in the UPnP Template Language. To a lesser extent, there is value in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It is interesting that almost every numbers share a same value in terms of the geometric mean of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continued fraction expansion, and that K 0 itself is

“Since our classification problem is essentially a multi-label task, during the prediction procedure, we assume that the number of labels for the unlabeled nodes is already known

The remaining positions contain //the rest of the original array elements //the rest of the original array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