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以肢體障礙者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以肢體障礙者為例"

Copied!
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目. 目. 次. 次. 表次........................................................................................................................................ Ⅲ 圖次........................................................................................................................................ Ⅳ 摘要........................................................................................................................................ Ⅴ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 03 第三節 國內相關文獻回顧 ...................................................................................... 0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定義 .................................................................................. 12 第五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 15 第貳章 肢體障者對住宅環境之需求 第一節 肢體障礙者特性及對應之環境需求...................................................... 17 第二節 肢體障礙者對住宅環境之需求 ................................................................ 19 第參章. 研究調查.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23 第二節 調查樣本特性分析 ..................................................................................... 25 第三節 住宅使用性調查結果 ................................................................................. 29 第四節 住宅改善情況調查結果............................................................................. 34 第五節 住宅改善問題調查結果............................................................................. 39 第六節 調查發現與討論.......................................................................................... 42 第肆章 國內外相關法令制度比較分析 第一節 國內相關法令制度檢討............................................................................. 47 第二節 歐美國家相關法令制度............................................................................. 51 第三節 日本相關法令制度 ..................................................................................... 54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法令制度比較分析 ................................................................ 5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改善建議 ...................................................................................................... 64 第三節 法令修正建議.............................................................................................. 67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70 參考文獻 ............................................................................................................................... 73 I.

(2) 目. 附. 次. 錄. 附錄一. 問卷調查. 1-1.1 住宅無障礙化改善調查問卷 .................................... 77 1-2.1 附錄二. 肢體障礙者分及定義 ......................................... 82 國內無障礙住宅環境相關法令規定. 2-1.1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相關條文 .................................... 83 2-1.2 老人福利法相關條文 .......................................... 86 2-1.3 老人福利法施行細則相關條文 .................................. 87 2-2.1 建築技術規則第十章. 公共建築物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 ............ 88. 2-2.2 內政部函釋「集合住宅」範圍 .................................. 91 2-2.3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第三項已領得建築執照之公共建築物 無障礙設備與設施提具替代改善計畫作業程序及認定原則 ......... 92 2-3.1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相關條文 .................................... 93 附錄三. 國內住宅設備設施改善辦法. 3-1.1. 身心障礙者醫療及輔助器具費用補助辦法 ....................... 95. 3-2.1. 台北市政府改善中低收入老人住宅設備設施辦法 ................. 96. 3-2.2. 嘉義蔦松村老人福利(有關住宅設施、設備補助) ............... 97. 附錄四.. 國外住宅無障礙設施法令規定. 4-1.1. 瑞典建築法 42a 住宅無障礙設施規定概要 ....................... 98. 4-1.2. 英國無障礙設計指引住宅設施概要 ............................. 99. 4-1.3. 美國住宅無障礙設施規定概要 ................................. 100. 4-2.1. 日本對應高齡社會之住宅措施體系 ............................. 101. 4-2.2. 日本確保高齡者居住安定相關法律之要點 ....................... 102. 附錄五.. 研究會議記錄. 5-1.1 第一次專家諮詢座談會議紀錄 ........................................................................ 103 5-1.2 本所 93 年度第 2 次建築研究會報討論紀錄 ................................................. 107 5-1.3 本所 93 年度第 16 次建築研究會報討論紀錄 ............................................... 108 5-1.4 期末簡報專家諮詢會議紀錄 ............................................................................ 109 II.

(3) 表. 表. 次. 次. 表 1-2.1. 台灣地區人口統計及推估表 .................................. 03. 表 1-2.2. 90 年老人進住老人居所比例 .................................. 04. 表 1-2.3. 老人居住現況及理想居住方式 ................................ 04. 表 1-3.1. 國內相關研究文獻概要表 .................................... 18. 表 2-2.1. 肢體障礙者對應之設施設置需求 .............................. 19. 表 3-1.1. 各障礙別抽取樣本數及比例一覽表 ............................ 23. 表 3-1.2. 各障礙別回收統計表 ........................................ 24. 表 3-2.1. 樣本特性分析統計表 ........................................ 25. 表 3-2.2. 居家生活狀況調查統計表 .................................... 27. 表 3-2.3. 主要照顧者之身分與年齡統計表 .............................. 28. 表 3-3.1. 共用通路使用性調查統計 .................................... 29. 表 3-3.2. 自有部分使用性調查統計表 .................................. 31. 表 3-3.3. 共用通路與自有部分有改善需求者基本特性比較 ................ 32. 表 3-4.1. 住宅實際改善統計 .......................................... 34. 表 3-4.2. 改善後共用通路便利性比較 .................................. 34. 表 3-4.3. 改善後自有部分使用性比較 .................................. 34. 表 3-4.4. 住宅進行改善者基本特性比較 ................................ 36. 表 3-4.5. 住宅改善動機不同群組比較 .................................. 37. 表 3-6.1. 本案與「身體障礙老人的居家環境改善調查」樣本特性比較 ...... 44. 表 3-6.2. 本案與「身體障礙老人的居家環境改善調查」調查結果比較 ...... 45. 表 4-3.1. 高齡者日常生活行動能力(ADL)表 ........................... 54. 表 4-3.2. 日本住宅無障礙設備設置調查統計表 .......................... 55. 表 4-4.1. 我國與歐美日從高齡化至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比較表 .............. 57. 表 4-4.2. 我國與歐美日國家高齡化比率動向比較表 ...................... 58. 表 4-4.3. 我國與歐美日國家住宅無障礙法令適用範圍及設置項目比較表 .... 59. 表 4-4.4. 我國與歐美日國家舊有住宅無障礙化改善措施比較 .............. 60. 表 5-3.1.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正建議條文對照表 ........................ 67. 表 5-3.2. 建築技術規則修正建議條文對照表 ............................ 69. III.

(4) 表. 圖. 次. 次. 圖 1-2.1 居住於一般住宅之肢體障礙人數推估圖............................................ 06 圖 1-4.1 住宅無障礙化改善對自我能力影響 .................................................... 12 圖 1-5.1 研究流程圖............................................................................................... 16 圖 2-1.1 輪椅迴轉空間 .......................................................................................... 18 圖 2-2.1 供行動不便者使用之一般性與個人需求之比較............................... 20 圖 3-4.1 共用通路改善項目.................................................................................. 35 圖 3-4.2 住宅自有部分改善項目 ......................................................................... 35 圖 3-4.3 住宅改善動機比較圖.............................................................................. 37 圖 3-5.1 想改善者未改善原因統計 ..................................................................... 39 圖 3-5.2 住宅自有部分未改善原因統計圖 ........................................................ 40 圖 3-5.3 未換屋之原因統計.................................................................................. 40 圖 3-5.4 住宅改善經費補助申請情況................................................................. 40 圖 3-5.5 舊有住宅環境無障礙化改善需要之協助統計 ......................................... 41 圖 4-3.1 日本高齡者日常生活行動能力比較圖................................................ 54 圖 4-4.1 我國與歐美日國家高齡化比率動向比較圖 ....................................... 58. IV.

(5)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第壹章. 緒論. 正視國內目前肢體障礙者居住於一般住宅之問題,本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 的、社會背景、回顧國內既有之相關研究文獻及研究方法與流程,以作為研究 進行之基礎。.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隨著各國對障礙者居家福利、在宅老化政策之推動及人權平等觀念之普 及,促使建構無障礙環境蔚成世界潮流,所以在歐美先進國家,除供公眾使用 之建築物外,住宅環境考慮行動不便者使用更早從鼓勵性之作法,演變成強制 性法規註 1。反觀我國,雖在民國 85 年已將集合住宅納入應設置供行動不便者 使用設施規定之範疇,但是規範之範圍及周延性仍然不足,造成行動不便者在 一般住宅內之使用不便問題註 2。 國內近年來高齡人口比例急劇上升,針對社會高齡化及障礙者之福利與 照顧問題,政府近年來雖已積極辦理推動相關之安養照顧方案註 3,對於居住之 安排部份,更於 92 年底研訂之「老人住宅」規定,鼓勵民間興建老人住宅。 惟提供人民選擇之權利,乃是政府之責任,基於多數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多居住 於一般住宅之現況及期望「在宅老化」之事實,同時考慮國內高齡人口增加, 延長「在宅老化」時間,以降低社會照顧之負擔,亦勢在必行,而無論是「障 礙者居家」或「在宅老化政策」,提昇住宅環境之安全與便利皆為政策推動之 基礎。 所謂「住宅無障礙化」(Barrier Free),主要是考慮行動不便者因肢體或感 知器官之缺陷(肢體障礙、聽覺或視覺障礙),造成其行動能力受限,住宅環. 註 1:廖慧燕,住宅環境無障礙化規劃設計之探討-新建住宅無障礙化。 註 2:曾思瑜、陳茂柏,身體障礙老人的居家環境改善-以醫院復健科腦中風出院病患為例。 註 3:相關方案包括社會司推動之「身心障礙者輔具資源與服務整合方案」 、 「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 展方案」、 「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及經建會推動之「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等。 1.

(6)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境配合其特殊需求規劃設計使其可以自身能力儘量過獨立自主之生活。同時在 需要照顧時,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而住宅無障礙化之主要可分為兩方面,即新建住宅無障礙化及舊有住宅之 改善,由於涉及範圍較大,本研究上一期(92 年)先針對新建住宅部份進行 研究,本期則以舊有住宅之改善為主。 上一期探討新建住宅有關無障礙設施之設置部份,發現國內目前在新建住 宅之技術法令中,有關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之設置規定,僅以 50 戶以上或六 層樓以上之集合住宅為限,且其應設置之項目僅有坡道及避難層出入口兩項, 究竟依目前之技術規定興建之住宅,對行動不便者而言,使用性如何,尤其是 肢體障礙者是否適用、及不適用時之改善情況與困難等。 本研究藉問卷調查以探討目前住宅對肢體障礙者之適用性、改善情況及改 善時所遭遇之困難、與需要之協助等,以了解國內目前之現況問題,並檢討國 內之法令制度,以探討問題之癥結,同時參考國外相關法令制度,並考慮我國 社會之特性後,提出具體之改善建議,以期促進新建住宅無障礙水準及.改善 舊有住宅無障礙環境,俾全面性提昇住宅之安全與便利品質。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項,包括: 1. 調查國內目前行動不便者居住於一般住宅之適用性問題,及改善時所遭遇 之困難,需要之協助等。 2. 統計分析上述調查結果,並檢討國內目前法令規定,以探討問題之癥結。 3. 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及法令制度,及整合上一期研究計畫成果,研提. 改善建議。. 2.

(7)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第二節. 研究背景. 為了解國內對無障礙住宅環境需求之殷切情形,分別就老年人口與身心 障礙者,國內目前之社會背景進一步說明如下: 一、老年人口 國內近年來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從 1960 年的 26 萬。到目前 的 213 萬,不但人數為 8 倍餘,且占總人口比例亦從 2.5﹪上升到 9.4﹪,接 近四倍。而老年人口扶養比例更是急劇上升。依據人口統計及經建會民國 93 年的推估,扶養比從 1960 年的 20 個工作人口扶養一個 65 歲以上人口,到 1992 年的 10 個養一個,推估 2030 年變成 3 個養一個,2040 年為 2 個養一個。 由於「生之者寡,食之者眾」 ,加強老年人自立能力,減輕社會照顧負擔為必 然之政策方向。 惟老年人隨著年紀增加,其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如何藉著環境改善以強 化其自立能力,乃成為當務之急。 表 1-2.1 台灣地區人口統計及推估表 15-64 民國 西元. 65 歲以上. 人口數(千人)比率﹪. 49. 1960. 5,620. 52.1﹪. 59. 1970. 8426. 57.4﹪. 69. 1980. 11329. 79. 1990. 89. 總人口數 老人扶 備 人口數(千人)比率﹪ (千人) 養比. 268. 註. 2.5﹪. 10792. 4.8﹪. 428. 2.9﹪. 14675. 5.1﹪. 63.6﹪. 762. 4.3﹪. 17805. 6.7﹪. 13579. 66.7﹪. 1264. 6.2﹪. 20353. 9.3﹪. 2000. 15612. 70.3﹪. 1914. 8.6﹪. 22217. 12.3﹪. 99. 2010. 17027. 73.8﹪. 2429. 10.5﹪. 23082. 14.3﹪. 107. 2018. 17074. 74.2﹪. 3368. 14.6﹪. 23002. 19.7﹪. 108. 2019. 16957. 73.8﹪. 3542. 15.4﹪. 22095. 20.9﹪ 老人比例達 15﹪. 109. 2020. 16807. 73.4﹪. 3728. 16.3﹪. 22899. 22.2﹪. 119. 2030. 14776. 67.4﹪. 5505. 25.1﹪. 21921. 37.3﹪. 129. 2040. 12272. 61.5﹪. 6506. 32.6﹪. 19966. 53.0﹪. 139. 2050. 9312. 54.4﹪. 7005. 40.0﹪. 17112. 75.2﹪. 進入高齡社會. 註:老人扶養比=【(65 歲以上人口)÷ (15-64 歲人口)】× 100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台灣地區工作與依賴年齡人口推技術及結構-民國 93-140 年」. 3.

(8)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一) 老人身心健康狀況. 老年人由於年紀增加,其身心狀況皆逐漸退化,依據調查指出老人身心 狀況,自認為良好者占 84.7﹪,身心障礙者占 15.3﹪,而無法自行料理日常 生活如進食、洗澡、大小便、上下床等者占 5.4﹪註 4。另外,調查亦顯示罹患 骨骼肌肉疾病者占 23.19%、眼耳疾病者占 12.68%,這些人雖部分尚未達到身 心障礙之認定標準,惟因慢性病或身心退化所導致之行動能力及感知能力之退 化,且部分必須利用生活輔具,如柺杖、輪椅等,凡此皆會影響其對生活環境 之安全性及便利性之要求。 (二)老人之居住現況及期望. 表 1-2.2 90 年老人進住老人居所比例. 歷年來調查顯示台灣地區老人 仍多居住於一般住宅,雖然其中與 兒女同住之比例有逐年降低、獨居 與僅與配偶同住之比例有增高之勢, 而住宅安養機構之比例亦有逐漸上升 之趨勢註 5。但是依據統計,約有九成. 類型 護理之家 榮民之家 長期照護機構 養護機構 安養機構 社區安養堂 老人公寓 老人居所合計. 進住人數 (人) 10,277 14,039 262 12,220 4,769 239 344 42,149. 占全國老 備註 人比(﹪) 老年人口 0.5 總數為 0.7 1,973,357 人 0.6 0.2. 2.1. 資料來源: 「我國老年化社會對策」促進民間投資安養產業之探討. 七以上係住在一般住宅(表 1-2.2)。 另外,依據 89 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民國 88 年 65 歲以上老人 與子女同住之比例為 68﹪,僅與配同住者占 15﹪;至於老人認為理想之居住方 式,與子女同住者之比例達 70﹪,僅與配偶同住者占 13﹪,獨居者占 6﹪, 老人住所 5﹪,顯示多數老人理想的老後居住方式仍是在一般住宅。 表 1-2.3 居住方式. 老人居住現況及理想居住方式. 與子女同住 僅與配偶同住. 獨 居. 老人住所. 其他親友同住. 現況. 68﹪. 15﹪. 9﹪. 2﹪. 6﹪. 理想. 70﹪. 13﹪. 6﹪. 5﹪. 6﹪. 資料來源: 「89 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 註4. :從社會福利觀點談老人住宅政策及居住安排相關措施,p.2。 :台灣地區老人居住安排與健康照護之研析. 註5. 4.

(9)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三)醫學及社會之觀點 理想的老後居住環境是希望能讓老年人住在以習慣之居住環境中,繼續維 持原有之社會互動關係,過獨立自主的生活註 6,而聯合國 1991 年提出之「聯 合國老人綱領」中,亦特別提到「老人應有選擇適合生活方式的權利」註 7。同 時,部分醫學研究顯示,老年人持續住在熟悉之環境中,對降低老人智慧退化 症之發生及減輕其惡化程度有明顯幫助,因此無論從社會學或醫學觀點,都強 調「老人應能居住在安全與適合的環境」且「應儘可能長久的居住在家中」 。 另外,依據美國研究資料顯示註 8,當老人比例低於 10﹪時,機構式照顧 較經濟,惟若其比例高於 15﹪時,則老年者居住須「社區化」 、「在宅化」分 散照顧,否則社會將無法負擔。 數據顯示國內老年者之比例將於民國 107 年即達到 15﹪的臨界點,所以 老年者居住安排應以在宅老化為主,不但符合社會學及醫學之論點及國內老年 者之居住需求,更是國內必然須採行之政策。 二、身心障礙者 身心障礙者由於其障礙別不同,對居住環境之要求亦不盡相同,但是無論 其身心障礙之情況,讓障礙者可以儘量生活在一般社會,和一般人一樣擁有自 主(Control) 、選擇(Choice) 、獨立(Independent) 、融合(Inclusion)之 權利與機會,為歐美各國在 1960 年代以來積極推動之政策,而我國目前部分 障礙別之「去機構化」及加強照顧服務之工作雖尚在積極努力中註 9,惟我國的. 註6 註7. 註8 註9. :林玉子著、曾思瑜譯,經營一輩子的家-人生 80 的居住觀,p.7。 :1991 年「聯合國老人綱領」提出五項老人居住政策重點。 一、 尊嚴:享有尊嚴及不受社會歧視、剝削的社會環境,並有選擇適合生活方式的權利。 二、 獨立:享有獨立自主及相應的醫療、房屋及社會服務作為整全配套的晚年生活。 三、 參與:有參與和自身相關社會事務的權利和機會。 四、 照顧:有獲得合適身心照顧及足夠經濟安全的生活保障。 五、 發展:有獲得合理社會資源分配及個人潛能發展的機會。 :Peter A.Dunn,“Policies for Elderly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依據周月清研究,智能障礙者及精神障礙者仍以機受居住為多。 5.

(10)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身心障礙者基本上仍以居住於家庭為多,依據 89 年身心障礙者之調查註 10,顯 示約有九成二身心障礙者居住於一般住宅,其中約五成需要照顧,而照顧者以 女性為主,多為母親或配偶。 身心障礙者雖因其障礙別之不同,對居住環境之需求不盡一致,但是居住 環境之安全與便利仍多為其居住環境之基本需求,尤其是對聽障、視障與肢體 障礙者,環境之安全與便利,更往往是影響其自立程度及照顧負擔之關鍵。 三、國內對居住環境無障礙化需求之人口推估 依據統計民國 93 年統計,國內身心障礙人口有 896,768 人註 11,其中肢 體障礙者有 377,389 人,若依 89 年障礙者居家之比例(92﹪)推估,約有 35 萬肢體障礙之行動不便者居住於一般住宅。 另外 93 年老年人口約 213 萬人,如以前述老年人口罹患骨骼肌肉疾病 者約 23﹪之比例推估,約有 49 萬老年人行動能力較差,扣除肢體障礙者約有 34﹪之 65 歲以上之老年人之重疊部分,仍約有 36 萬因骨骼肌肉疾病致行動能 力較差(未達障礙程度)之老年人居住於一般住宅。而且隨著我國高齡人口之 增加,此部分之人數勢必隨著上升(推估如圖) ,所以提昇住宅環境之安全與 便利,確為當務之急。 35 高齡者. 30 20. 居家不便 者 障礙人口. 15. 總數. 25. 10 5 0 92年. 100年. 110年. 120年. 130年. 140年. 圖 1-2.1 居住於一般住宅之肢體障礙人數推估圖. 國內住宅對無障礙化之需求,也可從既有之研究調查中中之調查得到證 註 10. :資料來源:內政部 89 年「台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 :資料來源:內政部社會司 93 年第三季統計資料。. 註 11. 6.

(11)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實註 12,該案以問卷調查方式,針對國內一般消費者調查其對住宅性能重要性之 看法,回收有效問卷 349 份(61.3﹪) ,統計顯示除結構及防火安全外,住宅無 障礙化為一般消費者最重視的住宅性能之一。 四、小結 綜合前述分析,無論是身心障礙者及老年人,無論是居住現況、期望之居 住方式、社會學或醫學之觀點、世界之潮流、及國家社會之照顧能力來看, 「障 礙者居家」及「在宅老化」都是未來主要的政策。尤其,隨著高齡人口之日漸 增加,及平均餘命之增加,居住於一般住宅的行動能力不佳者之人數必然越來 越多,因此提昇住宅環境之安全與便利,確為當務之急。. 註 12. :廖慧燕, 「建立住宅性能評估制之探討」。 7.

(12)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一、國內相關研究文獻 無論是身心障礙者或高齡者,其居住問題都是跨領域研究,涵括社會福 利、心理學、醫學及建築等,而台灣既有研究也多從社會福利、醫學來探討, 至於建築方面,多集中在設施及機構部分,在住宅部份較少,而針對舊有住宅 之改善進行研究者,則更為稀少。 本研究在上一期對新建住宅之研究中,發現目前之技術法令對住宅供行 動不便者使用設施之設置規定,範圍有限且設置項目亦不足,而國內既有研究 調查亦顯示,目前之住宅水平移動問題主要包括通道高低差、門檻、出入口太 小,垂直交通中樓梯及電梯設置未符合無障礙需求,及設備缺乏操作空間等最 為嚴重,且因涉及權屬或結構問題而不易改善註 13;而對高齡者居家安全,最 易跌倒之處依次為浴廁、樓梯、臥室與客廳,主要原因為設計不當及施工不良 等註 14。 至於在住宅配合行動不便者需求改善部分,研究指出當身體機能衰退、行 動不便時,住宅各項設施應重新評估,並整修為無障礙註 15,而針對實質改善 之研究結果指出,居家環境改善主要動機為促進患者自立及方便照顧,而住宅 硬體及經濟為最大之限制因素,其改善則以不變動建築硬體為主註 16。 整理相關研究中與本研究關係最為密切者如下 (相關文獻概要詳表 1-3.1) : (一)住宅無障礙環境規劃設計之探討-新建住宅無障礙化,廖慧燕,2003 本案經由檢討身心障礙者及高齡者之身體機能,並比較國內外住宅考慮 行動不便者使用之相關法令制度後,指出國內目前建築技術法令有關住宅須設 置供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之規定,僅有 50 戶或六樓以上之集合住宅,且應設置 註 13. :陳茂柏,台灣地區高齡者在住宅中之居住行為調查研究。 :陳嘉基,建築空間地玶滑倒意外研究-意外跌倒構成之原因統計分析。 註 15 :關華山,台灣老人居住安排與居住問題之研究-兼論三代同堂, 註 16 :曾思瑜、陳茂柏,身體障礙老人的居家環境改善-以醫院復健科腦中風出院病患為例。 註 14. 8.

(13)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之項目僅有坡道及避難層出入口兩項。相較於國外規定,規範之範圍及應設置 項目之週延性皆不足,研究建議對集合住宅共用部分必須達到無障礙水準,而 對住宅自有部分則應鼓勵其無障礙化及考慮未來變更之彈性。 (二)高齡者居生活安全設計規範研究,曾思瑜,1997 本案以高齡者身心機能退化為出發點,探討目前住宅環境狀況是否能滿足 高齡者身心機能老化之需求,進行住宅安全性能評估調查,以了解目前之使用 問題,並追蹤高齡者身心機能發生障礙時住宅環境之改善狀況與問題,最後再 基於「身心機能老化」及「居家生活安全」考量,擬訂「高齡者居家生活安全 設計規範」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及調查結果極具參考價值。 研究對中南部四個鄉鎮高齡者居家生活環境及安全調查分為二部分,第一 部分為一般高齡者為住宅安全之評估,樣本 316 份,發現傳統室住宅大多有門 檻等高差、衛浴設備離臥室過遠、動線不佳等問題,現代住宅則有入口高低差、 樓梯空間不足(輪椅無法通行)、地面層無寢室、門太窄等問題, 第二部分係針對身體障礙之高齡者居家環境改善為重點,以復健科出院之 50 歲以上患者為對象,樣本 90 份,再選取其中的 37 個案例進行訪查,研究發 現不便之處依序為入口玄關、大門、樓梯、廁所、浴室,而實際改善之方式在 建築工程改善部分則以寢室、廁所、入口玄關等為多。 (三)建築空間地玶滑倒意外研究-意外跌倒構成之原因統計分析,陳嘉基,1997 本案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對意外跌倒事故之死亡率、發生率、地點、 時間、原因及結果等,發現意外發生之地點,居家老人依次為浴廁、樓梯、臥 室與客廳,而其跌倒之主要原因則為地坪材料及不當及高差所致。 (四)台灣地區高齡者在住宅中之居住行為調查研究,陳茂柏,1991 本案以問卷及個案訪談方式調查中南部地區高齡者之居住行為,調查結果 特別指出兩點:1.高齡者在家中發生之意外主要以跌倒為主,其原因為地板材 料太滑及不當障礙如門檻、通道高低差、樓梯坡度過陡或形式不良等;2.部分. 9.

(14)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高齡者因泡熱水澡而暈倒之意外,應考慮通風效能及急救措施,如浴室裝設緊 急電鈴及門採橫拉式或外開式等。另外,便利性問題主要為老人臥室與浴室、 客餐廳距離過遠等。 二、小結 由前述文獻回顧,可知目前國內對新建住宅考慮行動不便者使用之技術規 定未盡周延,造成肢體障礙者在一般住宅使用之不便與危險。至於其改善情 況,國內目前相關研究並不多,與本案最為相關者為「高齡者居生活安全設計 規範研究」進行之調查研究,該案針對身體障礙之高齡者居家環境改善特徵及 問題作訪查,並深入分析,其研究方法及結論皆極具參考價值,惟因其係以南 部縣市為主,且樣本數不大,尤其樣本中居住於集合住宅之比例極低(9.3﹪) , 如欲推估適用於國內所有住宅恐有疑慮,所以本研究正可藉對北部地區進行實 際調查,增加其涵蓋之層面,以較明確勾勒出國內肢體障礙者在一般住宅中之 使用現況及改善問題。. 10.

(15)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表 1-3.1 編號. 研究名稱. 國內相關研究文獻概要表. 作者,年代 與本案相關重點. 1 住宅無障礙環境規 廖慧 本研究比較國內外相關法令制度後,指出國內目前建築技術 劃設計之探討-新 燕,2003 法令有關住宅須設置供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之規定,規範之 建住宅無障礙化 範圍及應設置項目之週延性皆不足,建議對集合住宅共用部 分必須達到無障礙水準,而對住宅自有部分則應鼓勵其考慮 未來變更之彈性。 10 高齡者、身障者無 崔征國 本書以高齡者使用考慮為基礎,探討其使用需求,並提出住 障礙空間設計 譯,楢崎 宅及公共建築的計畫與設計,對各設施主題、材料、門窗設 雄之 備等皆有詳細之文字說明及圖說。 著,2000 8 經營一輩子的家- 林玉子 本書作者以興建自用之住宅為經驗,提出興建一輩子住家之 人生 80 的居住觀 著、曾思 設計理念及實踐之步驟,尤其將逐障礙設施融入於建築設計 瑜譯, 並加以美化,使其適合所有人使用並兼顧建築美學與生活趣 1997 味,可為未來規劃無障礙住宅之指導原則。 7 高齡者居生活安全 曾思瑜 本案以高齡者身心機能退化為出發點,探討目前目前住宅環 設計規範研究 境狀況是否能滿足高齡者身心機能老化之需求,進行住宅安 1997 全性能評估調查,以了解目前之使用問題,並追蹤高齡者身 心機能發生障礙時住宅環境之改善狀況與問題,最後擬訂 「高齡者居家生活安全設計規範」 。 6 建築空間地玶滑倒 陳嘉基 本案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對意外跌倒事故之死亡率、發生 意外研究-意外跌 1997 率、地點、時間、原因及結果等,發現意外發生之地點,兒 倒構成原因分析 童以客廳為主、居家老人依次為浴廁、樓梯、臥室與客廳。 5 台灣老人居住安排 關華山 本案以三代同堂為出發點來探討老人的居住安排問題,文中 與居住問題之研究 1992 建議以兼顧傳統文化與西方個人及資本主義發展出「公平、 合理、效率」之社會福利為原則,建構適合我國情之高齡者 居住體系。 4 台灣地區高齡者在 陳茂柏 本案以問卷調查及個案訪談方式針對中南部地區高齡者之 住宅中之居住行為 1991 居住行調查,針對高齡者之居住障礙,指出目前之住宅中以 調查研究 門檻、通道高低差、樓梯坡度過陡、浴室與臥室距離過遠等 為高齡者居住環境中最大之問題。 3 住宅居家安全之現 陳嘉基 以問卷調查方式對 243 位專業人員及 1129 位非專業人員,調 況研究 查住宅災害發生之地點、發生頻率、及發生原因等,發現住 1990 宅意外發生原因歸納為設計疏忽、施工不良及使用不當。 2 老人安養國宅規劃 孫宜中 本案以個案觀察方式,探討老人安養國宅之規劃與設計,就 設計之研究 1989 老人使用之電梯、衛浴設備、陽台、照明、電源開關、門把 及水龍頭形式、緊急呼叫裝置之位置等提出規劃設計建議。 1 老人社區住宅規劃 王鴻楷 本案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提出老人社區住宅規劃與設計之 與設計規範研究 1983 準則,本案並作小規模之老人人體工學調查統計。 表來源:本研究整理 11.

(16)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定義. 一、名詞定義 本文為研究需要,相關用語按現行法規及參考相關文獻註 17,定義如下: 1. 一般住宅:相對於「機構」(安養院、療養院)或專為老人居住之「老人住 宅」,其他作為居住使用之建築物。 2. 舊有住宅:相對於新建建築物(new buildings)之舊有建築物(existing buildings) ,如我國「舊有建築物消防設備改善辦法」 ,即以修法前已取得建 造執照、興建中或使用中之建築物,稱之為舊有建築物。所以舊有住宅係 指在採用新修正法規之前已取得建造執照、興建中或使用中作為住宅使用 之建築物(本案為延續前一期研究,由於前一期研究對現有之法令提出修 正,本研究係設定於該法令修正後之舊有住宅) 。 3. 行動不便者:建築技術規則第十章「公共建築物供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 將行動不便者涵括聽覺、視覺及肢體障礙者;至於日本有關研究則較精確 細分,將聽覺、視覺障礙者稱為感知不便者,肢體障礙者稱為行動不便者, 並將此二者合稱為生活不便者。本研究依技設規則之規定作為研究定義。 4. 環境無障礙化:考慮行動不便者 個人身體機能狀況曲線. 境配合其特殊需求規劃設計使 其可以其自身能力儘量過獨立 自主之生活,同時在其須照顧 時,也可減輕照顧者之負擔。. 身體機能狀況. 之行動極感知能力受限,建築環. 25-65. 65-80. 80+ 獨立. 障礙門檻 住宅無障礙環境改善. 在此階段住宅經過無障礙環境改善,使障礙者或老人可 以儘量發揮其自我能力.. 圖 1-4.1 住宅無障礙化改善對自立能力影響. 5. 集合住宅:具有共同基地及共同. 圖來源:Housing Department of ustralia,. 空間或設備,並有三個住宅單位以上之建築物註 18。 6. 肢體障礙定義:由於先天或後天之缺損或疾病而形成肢體障礙致無法或難 註 17. :建築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建築技術規則、無障礙化住宅規劃設計、美國 UBC 建築法規等。 :依建築技術規則第一條第 18 款規定。. 註 18. 12.

(17)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以修復者;依其障礙受損程度分為極重度、重度、中度及輕度四級註 19。 7. 共用通路:集合住宅由建築線至住宅專用部分之入口所經過之走道、通廊、 大門、電梯及樓梯等通路。 8. 住宅專用部分:指集合住宅內具有使用之獨立性,且非供共同使用者註 20, 8. 住宅自有部分:擁有所有權及專屬使用權利部分。包括獨棟或連棟住宅之 基地及住宅室內空間等,及集合住宅專用部分。 二、研究範圍 (一)以肢體障礙者之需求為研究範圍 建築考慮行動不便者之對象,依據美國相關規定註 21、及英國的技術規定 及我國的技術規則等,皆以聽力、視力及肢體障礙者為主要之考慮對象。 惟依據前一期研究發現,在住宅中由於環境較為熟悉,對聽力及視力障礙 者而言,主要改善重點如下: 1. 聽覺障礙:改善部分包括偵煙警報器、保全警報器、門鈴、電話鈴、敲門 聲等應轉換成視覺訊號,使聽覺障礙者可完善地享受安全的住家; 2. 視覺障礙:對多數視障者而言,由於對住宅環境較為熟悉,往往僅是極小 部分之改善,如將家具重新安排,以清除通道及房間障礙物,或可能是利 用家具之排列,協助視障者從一房間到另一房間等。 所以對聽覺與視覺有障礙者而言,住宅改善主要係以設備之更換或局部家具變更 為主,較不涉及建築硬體之改善,改善較易執行;相對的,對肢體障礙者而言,則 往往會有較大之改善需求,尤其使用輪椅等輔具時,因此本研究將以肢體障礙者在 一般住宅中使用之方便性及改善情況與困難等,為主要之研究範圍。 (二) 建築硬體及設施改善為主 註 19. :肢體障礙之分級標準詳如附錄 2-1.1 :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中之專有部分界定對象一致。依據前述條例定義專有部分係指公寓大廈之全 部或一部分,具有使用上之獨立性,且為區分所有之標的者。顯示條例係以所有權為主要區別, 與本研究依建築管理之精神,以使用為主稍有差異。 註 21 :包括殘障者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簡稱 ADA) 、建築無障礙法案(Architectural Barriers Act)等 註 20. 13.

(18)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依據曾思瑜在「身體障礙高齡者之住宅改善調查研究」中指出,當肢體 機能有障礙時,其因應方式可依層次分為: 1. 輔助器具對應:購置輔具,如手杖、助行器等。 2. 寢室位置更換:寢室位置由樓上換到地面層等。 3. 建築硬體及設施改善:較小者如門把由圓球型更換為拉把、在廁所增設扶 手等,較大之工程則如在高差處增設斜坡道、或更大如增設升降設備等。 由於前二者較為簡易,並未涉及建築改善,所以本研究係以第三點建築硬 體及設施改善為主要之研究範圍。 三、小結 綜合前述,本研究係以肢體障礙者居住在舊有的一般住宅中,其使用之 便利性、建築配合需求改善時所遭遇之困難、及需要之協助等,為主要之研究 範圍。. 14.

(19)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第五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 一、研究方法 本案之研究方法如下: (一)蒐集國內相關研究文獻 蒐集國內既有研究文獻,以初步掌握國內肢體障礙者在一般住宅中之 使用現況問題,作為界定研究方向與目標之參考,同時從既有之研究基礎 上,作進一步之探討。 (二)肢體障礙者對住宅環境之需求 從醫學、社會學及人體工學等不同角度,探討肢體障礙者對居家環境 之需求,以掌握其在住宅日常使用中易產生問題之處及改善之重點,作為 研擬問卷參考。 (三)國內外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相關法令制度之比較 由於住宅無障礙化改善與原住宅之設計息息相關,如原住宅已事先考 慮障礙者之需求,則當使用者身體機能有障礙時,根本不需改善或僅做小 部份因應個人特別需求之改善即可。 因此,本部分除蒐集國外舊有住宅無障礙化之相關法令制度外同時亦 將蒐集新建住宅對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之設置規定,並與國內作比較分析 後,擷取其優點,作為改善之參考。 (四)肢體障礙者住宅使用及改善情況調查 為實際了解國內肢體障礙者在一般住宅中,在集合住宅共用通路及 住宅自有部分各空間之使用性、建築硬體與設備之改善情況及改善所遭遇 之困難、與需要之協助等,以台北市成年(15 歲以上)中度以上肢體障礙 者為母體,依障礙程度別,採分層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藉以了解目前 肢障者在一般住宅中使用與改善之實際問題。 (五)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整理前述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肢體障礙者在一般住宅中,日常生 活中之障礙,其需要改善之處、實際改善情況及改善所遭遇之困難與需要 15.

(20)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研究. 之協助等,並就分析結果再與既有研究調查成果作比較,以歸納出目前住 宅無障礙化之問題。 (六)改善建議 綜合研究成果,並依據我國情現況,提出短程及長程改善建議。 二、研究流程 既有文獻蒐集分析. 確定計畫內容及預期成果目標. 國內外舊有住宅無障礙化改善 相關法令及制度比較分析. 檢討國內住宅環境適應行動不便 者使用問題. 我國、瑞典、英、美、日等 .新建住宅有關行動不便者使用 設施之設置規定比較 .舊有住宅無障礙化改善相關法 令及制度比較分析. .相關文獻回顧 .問卷調查肢體障礙者居住於一 般住宅之使用性、改善情況及 困難、所需要之協助等 .調查結果分析. 綜. 合. 比. 較. 分. 析. 研提改善建議 .研擬舊有住宅無障礙化改善建議 .研提新建住宅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設 置規定修正建議 .研擬相關配套鼓勵措施建議. 圖 1-5.1 研究流程圖 圖來源:本研究研擬. 16.

(21) 第貳章 肢體障礙者住宅環境需求. 第貳章. 肢體障礙者對住宅環境之需求. 本章從肢體障礙者之特性分析其對應之設施設置,及住宅環境之需求, 俾作為研究調查研擬問卷之基礎。 本研究在前述研究範圍中已界定本研究係以肢體障礙者在一般住宅中之 適用及改善問題為主,本章將首先從肢體障礙者之特性及對應之環境需求,再 探討其對住宅環境各部分空間之需求,以作為研究之基礎。. 第一節 肢體障礙者之特性及對應需求 一、肢體障礙者之特性 肢體障礙依據行政院衛生署之定義,主要包括上肢、下肢或軀幹由於發育 遲緩,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發生病變,外傷或其他先天或後天性骨骼肌肉系統 之缺損或疾病而形成肢體障礙致無法或難以修復者註 22。因為肢體障礙,主要表 現在外的行動問題包括: 1. 移動遲鈍:手腳之移動較為遲鈍,造成容易被樓梯或高低差絆倒,或因地坪 表面較滑而摔倒。 2. 平衡問題:反射能力或平衡感覺較差,導致容易跌倒及意外事故。 3. 上肢機能障礙:無法握把旋轉,使用微調器等之「巧緻動作障礙」 。 4. 下肢機能障礙:無法獨立行走,需藉助於手杖、助行器或甚至輪椅等之「移 動障礙」。 5. 軀幹障礙:軀幹障礙者可能會導致站立困難,須藉助扶手變換姿勢、或使用 輪椅移動等。 二、肢體障礙者之環境需求 依據上一期研究,為使肢體障礙者在日常生活上之可以儘量自立,從而維. 註 22:肢體障礙這定義及分級標準詳附錄 1-2.1。 17.

(22) 第貳章 肢體障礙者住宅環境需求. 護其尊嚴及提昇其生存價值與意義,及降低照顧者負擔,其環境規劃設計需考 慮以下重點: 1. 水平移動之方便性 在各項活動中,水平移動是最頻繁的行為,因此應確保水平移動之安全 性與方便性;如減少高低差、出入口及門寬應考量使用輔具之方便性、走道 設置扶手以便移動時支撐等。 2. 垂直移動之方便性 上下垂直空間之變換,對肢體障礙者而言為一大負擔,因此應考慮垂直 移動之方便性及安全性;如設置坡道、電梯、樓梯設置扶手、廁所及浴缸旁 設置扶手等。 3. 器具操作之便利性 上肢障礙者,可能因手指、關節機能之衰退,無法進行巧緻動作或操作; 因此在生活器具及相關設備方面,如門把、水龍頭、開關等都需考量操作之 便利性。 4. 足夠之空間 由於肢體障礙者可能使用生活輔具,或需他人扶持照顧;因此其活動場 所必須確保足夠之操作空間,如輪椅迴轉空間等(圖 2-1.1) 。. 坐輪椅者作 360 度方向迴轉時,所需之最小操作淨空間. 圖 2-1.1. 18. 輪椅迴轉空間.

(23) 第貳章 肢體障礙者住宅環境需求. 針對肢體障礙之種類及其對應之設施設計需求整理如表 2-1.1。 表 2-1.1. 肢體障礙者對應之設施設置需求表. 障礙別. 對應設施設置需求. 上肢障 礙. 由於上肢活動範圍內之握力與操作纖細動作受到限制,對於水龍頭、門把、開關按鈕、. 下肢障 礙. 1.由於站立動作不自由,須設置扶手。. 插座等位置、形狀、操作方式及操作所須之力量等皆須特別考慮。. 2.上下高差較困難,坡道亦會造成身體不容易平衡,宜儘量避免高差。 3.地面不平整會影響柺杖使用,宜減少溝槽與凹凸。 4.丁字柺杖需要較大之通道寬度及轉彎空間。. 輪椅使 用者. 1.通路、走廊、出入口等寬度,須考慮輪以通行及轉彎所須空間。 2.走道須無高差,高差處須設置坡道或升降機。 3.設備如電燈開關、門把、馬桶、洗臉台、床鋪等,須考慮輪椅運行所須空間,及能 夠操作使用之高度等。 表來源: 「無障礙住宅環境規劃設計之探討-新建築宅無障礙化」p.28. 19.

(24) 第貳章 肢體障礙者住宅環境需求. 第二節. 肢體障礙者對住宅環境之需求. 由於一般公共建築物多數有特定目的,且因係提供各不同類型之人使用, 所以其考慮無障礙環境之設置,係以取得最大公因數之作法,例如扶手高度係 依據多數人之身高決定。 相對於公共建築物,住宅必須作為個人進行各項活動,如讀書、工作、休 息、用餐、睡眠等各項日常活動,因此當肢體有障礙時,須配合改善以方便使 用之處應更細緻,且因以特定對象為考慮,更須配合其個人需求改善。而行動 不便之情況因人而異,其需求也有很大不同,所以住宅無障礙環境之規劃設計 可分為兩方面,一是合乎個人身體狀況需求之個別對應,這部份需要醫療、保 健等專家參與註 23,另一方面則為適用於全部身體狀況之基本構造,包括地板、 出入口、樓梯等住宅構成之基本要素。 以浴廁為例,適合全部身體狀之基本構造,應考慮各不同身體機能之使用 者,所以避免設置門檻、消除高差、門寬、輪椅迴轉空間、地板防滑、設置扶手 等,但是如以住宅內之浴廁,則須依該特定對象之需求,例如左手障礙者與右手 障礙者其須設置扶手處即有差異,或甚至肢體障礙須採用吊架,因此對新建住宅 而言,無障礙滑係考慮以一般需求,同時在住宅自有部分則以預留改善之彈性為 主,但舊有住宅配合需求改善時,則除一般性需求以外,針對特殊之使用者,必 須依據其需求配合醫療、保健等專家參與,共同改善其所需要之空間。. 註 23. 20. :參考「高齡者、障害者住宅の考 方と設計の 」p.11。.

(25) 第貳章 肢體障礙者住宅環境需求. 前一節已敘明肢體障礙者對環境之需求,主要須考慮水平及垂直移動之 方便性、器具操作之便利與足夠之操作空間,節錄上一期研究成果,住宅自有 部分及集合住宅共用通路部分之重點分別說明如下: 一、住戶自有部分 應如減少門檻與高低差、出入口及門寬應考量使用輔具之方便性、走 道設置扶手以便移動時支撐等。 (一) 高差 1. 入口平台、無門檻、樓版原則上應無高差。 2. 有高差處須設置坡道。 (二) 扶手 1. 坡道或階梯兩側,須設置扶手(高差較小者得免設)。 2. 浴室及廁所:浴缸出入、廁所馬桶旁,以利姿勢之變換。 (三)走道、出入口寬度 1. 通道:寬度為 80 公分以上,柱子處之淨寬 75 公分以上。 2. 出入口:有效寬度 75 公分以上(浴室 65 公分以上,不得已時至少須 60 公分以上)。 3. 走道轉彎處:走道轉彎或直行處須考慮輪椅之迴轉空間。 (四)空間尺寸 障礙者之寢室、廁所、浴室等需考慮足夠之空間,以確保日常生活之便 利性。 (五)設備使用性 設備如電燈開關、門把、馬桶、洗臉台須考慮使用者之方便性與可近 性,同時須考慮其操作性,如臥室之電燈開關(最好雙向式)宜靠近床 舖、水龍頭或門把等應配合上肢障礙者之操作能力設置等。 二、共用部分 (一)高差及地板表面 1. 共用通路應無高差,有高低差時須設置坡道。 2. 通路、出入口、樓梯及共用走廊之表面須考慮防滑之安全性。 21.

(26) 第貳章 肢體障礙者住宅環境需求. (二)扶手 1. 階梯、坡道兩側須設置扶手。 2. 扶手高度距地板表面 75 公分。 (三)各部分之尺寸等 入口大門、共用走廊、昇降機、昇降機廳之尺寸應考慮輪椅使用者之需 求。 三、小結 綜合前述分析,肢體障礙者在住宅環境部分之改善需求,主要係以水平、 垂直移動之便利性、足夠操作空間及設備操作性之考慮為主,本章之分析將作 為研擬調查問卷之基礎。. 22.

(27)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基於國內目前對住宅配合肢體障礙者需求改善之調查並不多,為了解國內 肢體障礙者在一般住宅之使用現況,包括使用之方便性、改善情況、改善所遭 遇之困難及需要之協助等,特別對台北市肢體障礙者進行現況調查,並將調查 結果與既有之研究作對照,俾較確實掌握問題現況。. 第一節. 調查設計. 一、調查區域及對象 1. 調查區域:由於雲嘉南地區已作過類似調查註 24,本研究乃以台北市為調查區 域為主,以作為比較,同時藉此掌握國內全面性之概況。 2. 調查對象:國內目前針對障礙之程度分為極重度、重度、中度及輕度註 25,依 據分類標準輕度肢體障礙者對居家無障礙之需求較低,所以本研究以中度以 上肢體障礙者為對象進行現況調查,因此本研究係以台北市領有殘障手冊之 中度以上肢體障礙者為母體, 二、抽樣設計 1. 抽樣架構:以台北市政府提供之領有中度、重度及極重度肢體障礙者之名冊 為母群體資料,項目包含障別、性別、年齡、電話及住址。 2. 抽樣方法:採分層隨機抽樣,就不同障別按年齡排序建立抽樣架構。本調查 預定樣本規模為 500 人,依各障別所佔母群體總數比例抽樣,惟因極重度 障礙之比例較少,酌予調整其抽樣比例,各障別抽取樣本數如表 4-1.1。 表 3-1.1 各障礙別抽取樣本數及比例一覽表 人 極重度障礙. 數 佔比例. 抽樣數. 抽樣比例 備註. 498. 2.2﹪. 25. 5﹪. 重度障礙. 5,967. 26.2﹪. 130. 26﹪. 中度障礙. 16,288. 71.6﹪. 345. 69﹪. 合計. 22,753. 100.0﹪. 500. 100﹪. 由於人數較少,抽樣比例酌予提高. 人數較多抽樣比例,酌予調整. 註 24:曾思瑜,身體障礙老人的居家環境改善調查 註 25:肢體障礙分類標準詳附錄 1-2.1。 23.

(28)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三、調查執行 1. 調查時間:民國 93 年 6 月至 8 月。 2. 調查執行:抽取之 500 份樣本中,有. 表 3-1.2 各障礙別回收統計表 項目. 調查數 回收數 回收率. 21 位無電話,採郵寄方式,其餘使用. 極重度障礙. 25. 17. 68.0﹪. 電話訪問調查。. 重度障礙. 130. 79. 60.7﹪. 中度障礙. 345. 181. 52.4﹪. 合計. 500. 277. 55.4﹪. 3. 回收率:有效回收問卷計 277 份,回收 率 55.4﹪;在 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 誤差為正負 2.5﹪。 四、問卷設計. 由第二章對於肢體障礙者在住宅環境改善需求之分析中,歸納出以水平、 垂直移動肢便利性、足夠操作空間及設備操作性之考慮為主,惟其中有關小型 設備之更換,如門把、水龍頭等較為簡易,為使問卷不致過於冗長,將不列入 選項,另外,個人特殊需求部分,因變異性較大,不易歸納出其改善之原則,所以 本研究在調查研擬問卷時,將以「其他」選項因應。. 本問卷依據前項原則,針對肢體障礙者居住在一般住宅中所面臨之「適用 性問題」、 「改善情況」、 「改善所遭遇之困難」及「需要之協助」等,考慮其相 關細節發展研擬而成,問卷計分成五部分,調查題目共計 17 題(問卷詳附錄 1-1.1),各部分重點如下: 1. 個人基本資料:主要作為了解個案之背景,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經濟、 使用輔具、生活自立程度、照顧者資料等。 2. 住宅現況:為了解住宅使用之現況,包括住宅類型、權屬、共用及專用空 間使用之方便性等。 3. 改善情形:針對住宅使用不便之問題是否作過改善,包括是否曾因不便而 搬家、共用及自有部分改善、及其改善之項目等。 4. 改善之問題:為了解改善所遭遇之問題需要之協助,本部分之重點包括改 善動機、未能改善之問題等。 5. 需要之協助:對政府目前之補助應用及了解之程度、需要之協助等。 24.

(29)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第二節. 調查樣本特性分析. 本調查回收之 277 份有效問卷中,就樣本之基本特性、居住狀況及照顧情 形,分別說明如後。 一、樣本基本特性 樣本之基本特性,敘明如下(詳如表 3-2.1): 1. 性別;男性占 56.3﹪,女性占 43.7﹪。 2. 障礙程度別:極重度肢障占 6.2﹪,重度占 28.5﹪,中度占 65.3﹪。 3. 年齡:15 至至 44 歲占 24.9﹪,45 至 64 歲占 36.1﹪, 65 歲以上占 39.17﹪。 4. 教育程度:未受教育及國小畢業者占 37.9﹪,國中及高中職畢業者占 38.6﹪, 大專以上者占 23.4﹪。 5. 致障原因:出生時就有者占 11.9﹪,意外導致占 18.4﹪,生病導致占 59.9﹪, 年紀大退化占 9.7﹪。 6. 經濟狀況:經濟充裕者占 6.9﹪,普通者占 64.6﹪,不足者占 28.5﹪(為考慮 受訪者對經濟狀況保密性,此題並未以數量化方式調查,由回答者自行認定 其經濟狀況)。 7. 使用輔具情況:未使用任何輔具占 28.9﹪,需使用義肢、手杖、腋下柺者占 29.6﹪,使用四點杖、助行器者占 13.4﹪,必須使用輪椅者(含一般輪椅、 電動輪椅、可躺式輪椅或特製輪椅)計 78 位,占 28.2﹪,而有使用輪椅者計 有 102 位,占 36.8﹪。 8. 自立程度:可自立不需協助者占 53.1﹪,只需協助家務打掃及準備飲食等者 占 8.3﹪(輕度協助) ,需協助移動、入浴排泄等占 19.1﹪(中度協助) ,需協 助變換體位、胃管注食等 19.4﹪(高度協助) 。 9. 職業:目前從事之職業或曾經從事最久的職業,軍公教占 10.8﹪,商業 13.0 ﹪,工業 24.5﹪,農及家管 12.3﹪,其他(包括學生及無業等)20.9﹪。. 25.

(30)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表 3-2. 1 樣本特性分析統計表 樣本特性項目 1.性別. 人數 156. 56.3%. 女. 121. 43.7%. 17. 6.1%. 重度. 79. 28.5%. 中度. 181. 65.3%. 15-44 歲. 69. 24.9%. 45-64 歲. 100. 36.1%. 65 歲以上. 108. 39.0%. 105. 37.9%. 國中及高中職畢業. 107. 38.6%. 大專、學以上. 65. 23.4%. 51. 18.4%. 出生時就有. 33. 11.9%. 生病導致. 166. 59.9%. 年紀大退化. 27. 9.7%. 充裕. 19. 6.9%. 尚可. 179. 64.6%. 不足. 79. 28.5%. 未使用輔具. 80. 28.9%. 義肢、手杖. 62. 22.3﹪. 腋下柺、助行器等. 57. 20.6%. 一般輪椅、電動輪椅或特製輪椅. 78. 28.2%. 147. 53.1%. 協助家務、打掃、準備飲食等. 23. 8.3%. 協助移動、入浴排泄等. 53. 19.1%. 協助變換體位、胃管注食等. 54. 19.5%. 軍公教. 30. 10.8%. 目前之工作或曾經從. 商. 36. 13.0%. 事最久之工作. 工. 68. 24.5%. 農及家管. 51. 18.4%. 自由業. 34. 12.3%. 其他(包括學生及無等). 58. 20.9%. 4.教育程度 未受教育及國小畢業. 5.致障原因 意外. 6.經濟狀況. 7.輔具使用. 8.生活自立 可自立 性. 9.工作. 表來源:本研究整理. 26. 備註. 男. 2.障礙程度 極重度. 3.年齡. 百分比. 生病導致最多. 5 位未答. (使用輪椅或電動輪 椅者有 102 位).

(31)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二、居住狀況 樣本居住狀況,包括居住情形、住宅類型及權屬等說明如下(詳如表 3-2.2) : 1. 居住情形:與家人同住占 87.4﹪,安養院占 4.0﹪,獨居 3.6﹪,與朋友同住 及其他占 5.0﹪。 2. 住宅類型:平房 17.0%,透天住宅 8.3%,無電梯公寓(一樓)15.9%,無電梯 公寓(二樓以上)29.6%,電梯大廈 26.7%及其他(療養院等)2.5%。 3. 住宅權屬:自有占 44.8﹪,家屬擁有占 31.8﹪,租用占 14.4,其他如公有宿 舍或朋友住宅等 9.0﹪。 表 3-2. 2 項 1.居住狀況. 居家生活狀況調查統計表. 目. 人數. 比例. 備. 獨居. 10. 3.6%. 有 6 位住療養院,5. 與家人同住. 242. 87.4%. 位住安養院. 與朋友同住. 9. 3.2%. 安養院及其他. 16. 5.8%. 47. 17.0%. 透天住宅. 23. 8.3%. 無電梯公寓(一樓). 43. 15.5%. 無電梯公寓(二樓以上). 79. 28.5%. 電梯大廈. 74. 26.7%. 其他(療養院等). 11. 4.0%. 自有. 124. 44.8%. 自有或家屬擁有者計. 家屬所有. 90. 32.5%. 77.3﹪. 租用. 40. 14.4%. 其他. 23. 8.3%. 2.目前住宅類型 平房. 3.住宅權屬. 註. 集合住宅達 73.7﹪. 三、照顧情況 本調查將照顧分為三等級,包括協助家務、打掃、準備飲食等輕度照顧、 協助移動、入浴排泄等中度照顧及協助變換體位、胃管注食等高度照顧,在 277 份樣本中,有 198 為需要不同等級之照顧,其主要照顧者特性分析如下(詳表 3-2.3): 1. 主要照顧者:以配偶最多,占 30.8﹪,其中太太約為先生之 3 倍(先生 15 27.

(32)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位,太太 46 位),其次為兒女占 25.8﹪,僱請人員(多為外傭)占 23.2﹪。 2. 照顧者年齡:不計僱請之人員,則照顧者之年齡,以 65 歲以上最多,占 34.2 ﹪,其次為 50-64 歲,占 31.6﹪,整體而言,主要照顧者年齡有偏高之現象。 表 3-2.3 主要照顧者之身分與年齡統計表 項. 目. 人數. 比例. 備. 配偶. 61. 30.8%. 有 8 位居住於安養. 兒女(含媳婦). 51. 25.8%. 院其照顧人員不. 父母. 26. 13.1%. 計入,以 198 位須. 手足其他家人及其他. 14. 7.1%. 照顧者為分母. 僱請之人員. 46. 23.2%. 主要照顧者年齡 20-34 歲. 18. 11.8%. 以非僱請之照顧. 35-49 歲. 34. 22.4%. 人員為分析對. 50-64 歲. 48. 31.6%. 象,計 152 人. 65 歲以上. 52. 34.2%. 主要照顧者. 註. 四、 小結 由前述基本特性分析中,發現如下特性: 1. 障礙程度別差異:障礙程度越高對生活輔具之依賴性越高,尤其使用輪椅者 越多,而其所需要之協助亦越高。 2. 多數居住於一般住宅:障礙者與家人同住者占 87.4﹪,而居住於安養或療養 院者僅占 4.0﹪,換言之,有九成六居住於一般住宅,此與 89 年身心障礙者 居住狀況調查 92﹪與家人同住之結果類似。 3. 住宅權屬:76.6﹪住宅為自有或家屬所有,略低於年國人住宅自有率 82﹪註 24。 4. 住宅類型:以集合住宅為主,有 70.2﹪受訪者居住於集合住宅,顯示都會區 之居住特性。 5. 照顧情況:71.5﹪需要照顧,主要照顧者以配偶及兒女居多,以女性為主, 且其平均年齡偏高,此與國內一般之調查類似註 25。. 註 24. :依據營建署整體住宅政策草案國人住宅自有率達 82﹪。 :89 年身心障礙者居住現況調查及「台灣長期趙政策評析」皆提出國人對於家中障礙者之照顧皆以 女性為主。. 註 25. 28.

(33)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第三節. 住宅使用性調查結果. 本調查回收之 277 份有效樣本中,扣除住在安養院及療養院的 11 位,居 住於一般住宅者計有 266 人,本研究分別就住宅使用便利性、住宅改善情況、 住宅改善所遭遇之問題及需要之協助等,逐項分析調查結果。 本節先就集合住宅共用通路及住宅自有部分之使用性進行分析如下。 一、集合住宅共用通路使用性 樣本中居住於集合住宅者計有 196 人,調查統計結果說明如下(表 3-3.1): 1. 共用通路之方便性:從住戶門口至道路之走道、樓梯等共用設施之使用性, 有 5 位(27.0﹪)認為方便,62 位(31.6﹪)認為尚可,81 位(41.35﹪)認 為不方便。 2.共用通路不便之問題:前三項分別是缺乏電梯(34/81) ,計有 34 位占 42.0﹪, 其次為大門入口平台有高差且無坡道有 32 位,占 39.5﹪。而大門有門檻之問 題者有 23 位,占 28.4﹪。 表 3-3. 1 共用通路使用性調查統計 項. 目. 1.共用通路使用 性 2.共用通路不便 之處. 人數. 比例. 備. 方便. 53. 27.0%. 以居住於一. 尚可. 62. 31.6%. 般住宅之. 不方便. 81. 41.3%. 196 人統計. 缺乏電梯. 34. 42.0%. 以認為共用. 大門入口平台有高差且無坡道. 32. 39.5%. 通路有須改. 大門有門檻. 23. 28.4%. 大門寬度太小. 13. 16.0%. 樓梯太陡. 11. 13.6%. 公共走道太窄. 6. 7.4%. 其他. 6. 7.4%. 樓梯缺乏扶手. 5. 6.2%. 樓梯太窄. 3. 3.7%. 註. 善者之 81 位 為分母。. 二、住宅自有部分使用性. 住宅自有部分主要以障礙者日常生活需要使用之空間為主,包括自有部分 走動之便利性、及臥室、廁所、廚房之使用性作調查,總計至少有一項不方便 29.

(34)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或不滿意者計 106 位,各空間使用性及主要問題,逐項說明如下(詳表 3-3.2): 1. 自有部分走動便利性:89 位(33.5﹪)認為便利,130 位(48.9﹪)認為尚可, 47 位(17.7﹪)認為不方便;主要問題為地板太滑(23/47) 、房門太窄(13/43) 、 走道太窄(11/47)等。 2. 臥室使用之方便性:臥室使用滿意者有 101 位(38.0﹪) ,尚可者 130 位(48.9 ﹪),不滿意者有 35 位(13.2﹪),主要問題為臥室太小(17/35)、床鋪離電 燈開關太遠(10/35)等。 3. 廁所使用性:就使用廁所之 231 位受訪者中(扣除 35 位使用尿布或便盆等 受訪者),覺得滿意的有 80 位(34.6﹪) ,尚可者 89 位(33.5﹪),不滿意的 有 62 位(26.8﹪) ,主要問題為缺乏扶手坐下及起身不便(42/62) 、廁所過窄 不利移動(16/62)。 4. 浴室使用性:就使用浴室洗澡之 237 位受訪者中(扣除 29 位採用臥室擦澡 等受訪者) ,滿意者有 70 位(29.5﹪) ,尚可者 108 位(45.6﹪) ,不滿意者有 59 位(24.9﹪),主要問題為缺乏扶手使用不安全為最多(38/59)、缺乏沖澡 椅使用不便(21/59)。 三、不滿意者特性分析 針對認為集合住宅共用通路有需改善之處的 81 位及自有部分有需改善之 處的 106 位,比較其基本特性及住宅類型等,發現如下(詳如表 3-3.3) : 1. 性別:女性較男性對共用部分及自有部分之改善要求皆較高。 2. 障礙別:障礙程度不同對共用通路之問題未有明顯差別;惟對自有部分重度 及極重度障礙者則有較高需求。 3. 自立狀況:低度自立者對共用通路及自有部分之改善需求皆較高。 4. 經濟狀況:經濟狀況充裕者對共用通路及住宅自有部分之改善需求皆較低。 5. 年齡別:65 歲以上之老年人對共用通路及住宅自有部分之改善需求皆較高。 6. 輔具使用:使用輪椅者對共用通路及住宅自有部分之改善需求皆較高。 7. 住宅類型:共用通路已無電梯公寓非一樓之需求最高;自有部分以有電梯公寓需求 較低,其餘類型約略相同。. 8. 住宅權屬:住宅為自有或家屬擁有者,改善需求比例較高。 30.

(35)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表 3-3. 2 項. 目. 整體使用性. 自有部分使用性調查統計表. 選. 項. 人數. 百分比. 各項皆為方便、滿意或尚可. 160. 60.1﹪. 以居住於一般住宅之. 至少有一項不方便或不滿意. 106. 39.9﹪. 266 位為統計對象. 1.1 室內走動是否 方便 方便 尚可. 89. 33.5﹪. 130. 48.9%. 47. 17.7%. 1.2 不滿意之原因 室內有樓梯. 7. 14.9%. 走道有高差. 8. 17.0%. 地板太滑. 23. 48.9%. 走道太窄. 11. 23.4%. 房門太窄. 13. 27.7%. 房間有門檻. 10. 21.3%. 缺乏扶手. 6. 12.8%. 滿意. 101. 38.0%. 尚可. 130. 48.9%. 不滿意. 35. 13.2%. 4. 13.8%. 臥室太小. 17. 48.6%. 通風采光不佳. 3. 10.3%. 床鋪離電話太遠. 3. 10.3%. 缺乏緊急呼救系統. 4. 13.8%. 床鋪離燈開關太遠. 10. 28.6%. 80. 34.6%. 89. 38.5%. 不滿意. 62. 26.8%. 蹲式廁所不利使用. 9. 14.5%. 廁所過窄不利移動. 16. 25.8%. 缺乏扶手坐下及起身不便. 42. 67.7%. 其他. 8. 12.9﹪. 滿意. 70. 29.5%. 尚可. 168. 45.6%. 不滿意. 59. 24.9%. 進浴缸不方便. 12. 20.3%. 缺乏扶手使用不安全. 38. 64.4%. 缺乏沖澡椅使用不便. 21. 35.6%. 其他. 6. 10.2%. 不方便. 2.1 臥室滿意度. 2.2 不滿意之原因 離浴廁太遠. 3.1 廁所使用滿意 滿意 度 尚可 3.2 不滿意之處. 4.1 浴室滿意度. 4.2 不滿意原因. 備. 註. 以不滿意之 47 位為 分母. 以對臥室不滿意之 35 位為基數. 扣除使用尿布、尿袋 者(35 位未答) 以不滿意之 62 位為 分母. 扣除採用臥室擦澡等 方式,29 位未答 以不滿意之 59 位為 分母. 31.

(36)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表 3-3. 3 共用通路與自有部分有改善需求者基本特性比較 總樣本 項目別. 共用通路需改善者 自有部分需改善者. 數(1). 備. 註. 人數(2) 比例 人數(3) 比例 (2)/(1) (3)/(1). 1.性別 男. 150. 37. 24.67%. 57. 38.00% 女性較高. 女. 116. 41. 35.34%. 49. 42.24%. 13. 5. 38.46%. 8. 61.54% 自有部分重度. 74. 17. 22.97%. 47. 63.51% 及極重度障礙. 180. 56. 31.11%. 51. 28.33% 者有較高需求. 3.自立 高度自立 狀況 中度自立. 170. 37. 21.76%. 46. 27.06% 高度自立者需. 47. 20. 42.55%. 32. 68.09% 求較低. 低度自立. 49. 21. 42.86%. 28. 57.14%. 2.障礙 極重度 別 重度 中度. 4.經濟 充裕 狀況 尚可. 19. 4. 21.05%. 4. 21.05% 經濟不充裕者. 168. 49. 29.17%. 75. 44.64% 較高. 不佳. 79. 25. 31.65%. 27. 34.18%. 5.年齡 15-44 歲. 69. 17. 24.64%. 23. 33.33% 65 歲以上者需. 45-64 歲. 98. 21. 21.43%. 33. 33.67% 求較高. 65 歲以上. 99. 40. 40.40%. 50. 50.51%. 79. 14. 17.72%. 17. 21.52% 使用輪椅者需. 83. 17. 20.48%. 24. 28.92% 求較高. 104. 47. 45.19%. 65. 62.50%. 124. 40. 32.26%. 49. 39.52% 住宅租用者需. 90. 24. 26.67%. 38. 42.22% 求較低. 租用. 38. 9. 23.68%. 11. 28.95%. 其他(公有). 14. 5. 35.71%. 8. 57.14%. 45. 0. 0.00%. 19. 42.22% 共用通路以無. 23. 0. 0.00%. 9. 39.13%. 無電梯公寓一樓. 43. 14. 32.56%. 18. 無電梯公寓非一樓. 82. 44. 53.66%. 39. 有電梯公寓. 73. 19. 24.67%. 24. 6.輔具 無 使用 義肢、柺杖或助行器 輪椅及特殊輪椅等 7.住宅 自有 權屬 家屬擁有. 8.住宅 平房 類型 獨棟. 表來源:本研究研擬. 32. 電梯公寓非一 樓之需求最高; 41.86% 自有部分以有 47.56% 電梯公寓改善 需求較低. 38.00%.

(37)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四、小結 由前述統計結果發現就 266 位居住於一般住宅之受訪者中,共用通路及自 有部分之方便性小結如下: 1. 集合住宅共用通路:居住於集合住宅之 196 位受訪者中,約有四成認為共 用通路不方便,而主要之問題為需改善之處依序為缺乏電梯、大門入口平台 有高低差且無坡道及大門有門檻; 2. 住宅自有部分:住宅自有部分走動之方便性及自有部分使用性等約有三成 八認為至少有一項不方便或不滿意之處,而認為不便之處依序為浴室、廁所 及室內走道。. 33.

(38)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第四節. 住宅改善現況. 當住宅無法符合使用需求,改善方式包括換屋及原宅改善等,本研究 即針對是否因行動不便而搬過家、共用通路改善、及住宅自有部分改善等, 以探討當障礙者面對環境障礙時之處理方式,統計調查結果分別說明如下。 一、住宅改善 1. 住宅作過改善者:曾經因行動不便而搬家有 32 位,占整體受訪者之 11.6﹪, 共用通路作過改善者有 25 位,占 9.7﹪,而住宅自有部分作過改善者有 57 位,占 20.5﹪。 表 3-4. 1 住宅實際改善統計. 2. 想改善與實際改善之比例:在想改善. 換屋. 與實際改善之比例中,以自有部分 53.8﹪為最高,換屋 43.8﹪次之,共 用通路部分較低為 30.8﹪。. 共用通路 自有部分. 需求人數. 73. 81. 106. 改善人數. 32. 25. 57. 改善比例. 43.8﹪. 30.8﹪. 53.8. 二、住宅改善成效 改善過之住宅其使用性是否較. 表 3-4. 2 改善後共用通路便利性比較. 佳,經比較改善者與所有受訪者,發現. 便利性 所有受訪者. 換 屋 共用改善. 1. 換屋者:在共用通路之方便性並未. 方便. 43.4%. 36.3%. 40.0%. 尚可. 33.6%. 43.6%. 36.0%. 不便. 20.9%. 20.1%. 24.0%. 明顯提昇,但是在自有部分之使用 滿意度則明顯提昇。 2. 共用通路改善者:在共用通路之方 便性並未提昇。 3. 自有部分改善者:作過自有部分改 善者,其住宅自有部分之使用滿意. 表 3-4. 3 改善後自有部分使用性比較 便利性 所有受訪者. 換 屋. 自有改善. 滿意. 20.8﹪. 27.5﹪. 29.1﹪. 尚可. 41.1﹪. 48.6﹪. 53.2﹪. 不滿意. 38.2﹪. 23.9﹪. 17.7﹪. 度顯然提昇註 26。. 註 26. 34. :住宅自有部分之滿意度係以住宅內行動便利性、臥室、浴室及廁所若有一項為不滿意, 即列入不滿意計算。.

(39)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三、改善重點 原住宅改善包括共用通路及住宅自有部分,其改善重點說明如下: 1. 共用通路:作過改善者,計有 25 位,而其改善之處以入口平台設坡道最多 (11/25),而設置電梯者,僅有一戶,該戶為政府所有之宿舍。 共用通路改善. 圖 3-4. 1 共用通路改善項目 50% 40% 30% 20% 10% 0% 入口設坡道. 去除門檻. 大門加寬. 樓梯改善. 設置電梯. 其他. 2. 自有部分改善:作過改善者計有 57 位,改善之項目以浴室及廁所改善最多 (30/57),而浴室及廁所之改善最主要是增設扶手,其次為更換止滑地板占 (22/57)。 圖 3-4. 2 住宅自有部分改善項目 室內空間改善 60% 50% 40% 30% 20% 10% 0% 換止滑地板. 加強照明. 消除高低差. 室內走道改善. 臥室改善. 樓梯改善. 浴廁改善. 四、住宅改善者特性比較 1. 因使用不便而搬家者:男性搬家之比例較高、教育程度較高者。 2. 共用通路改善者:自有住宅者反而較低,其他者較高, 3. 住宅自有部分改善者:改善比例較高者為女性、障礙程度較高者、自立性 低者、經濟教充裕者、年齡較低者及住宅為自有或家屬擁有者改善比例高。. 35.

(40)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表 3-4. 4 住宅進行改善者基本特性比較 樣本數. 換屋者. 自有部分改善. 1.性別 男. 156. 25. 5.8%. 28. 女. 121. 7. 15.9%. 29. 人數 14 17.9% 11 24.0%. 69. 11. 12.0%. 20. 29.0%. 5. 7.2% 11.0% 8.3%. 2.年齡 15-44 歲. 比例. 人數. 比例. 45-64 歲. 100. 12. 8.3%. 22. 22.0%. 11. 65 歲以上. 108. 9. 11.8%. 15. 13.9%. 9. 17. 2. 8.9%. 6. 35.3%. 3.障礙 極重度 別. 人數. 共用通路改善. 2. 比例 9.0% 9.1%. 11.8%. 重度. 79. 7. 12.7%. 22. 27.8%. 12. 中度. 181. 23. 2.5%. 29. 16.0%. 11. 6.1%. 4.輔具 無. 80. 2. 15.1%. 4. 5.0%. 6. 7.5%. 使用. 義肢、柺杖或助行器. 119. 18. 15.4%. 26. 21.8%. 12. 10.1%. 輪椅及特殊輪椅等. 78. 12. 4.7%. 27. 34.6%. 7. 9.0%. 5.自立 高度自立. 170. 8. 28.3%. 26. 15.3%. 14. 8.2%. 程度. 53. 15. 16.7%. 13. 24.5%. 6. 11.3%. 33.3%. 5. 9.3% 0.0%. 中度自立 低度自立. 54. 9. 5.3%. 18. 15.2%. 6.經濟 充裕. 19. 1. 12.3%. 3. 15.8%. 0. 狀況. 179. 22. 11.4%. 47. 26.3%. 19. 10.6% 7.6%. 尚可 不佳. 79. 9. 4.5%. 7. 8.9%. 6. 7.教育 小學及以下. 110. 5. 13.5%. 15. 13.6%. 10. 9.1% 11.5%. 國高中畢. 104. 14. 20.6%. 23. 22.1%. 12. 大專以上. 63. 13. 15.3%. 19. 30.2%. 3. 4.8%. 8.住宅 自有. 124. 19. 10.0%. 27. 21.8%. 8. 6.5%. 權屬. 家屬擁有. 90. 9. 10.0%. 29. 32.2%. 9. 10.0%. 租用. 40. 4. 0.0%. 1. 2.5%. 3. 7.5%. 其他(公有). 23. 0. 2.1%. 0. 0.0%. 5. 21.7%. 47. 1. 8.7%. 4. 8.5%. 1. 2.1% 0.0%. 程度. 9.住宅 平房 類型 獨棟 無電梯公寓一樓. 23. 2. 34.1%. 2. 8.7%. 0. 44. 15. 1.2%. 15. 34.1%. 5. 11.4% 12.2%. 無電梯公寓非一樓. 82. 1. 16.2%. 21. 25.6%. 10. 有電梯公寓. 74. 12. 14.3%. 15. 20.3%. 9. 12.2%. 其他. 7. 1. 5.8%. 0. 0.0%. 1. 14.3%. 表來源:本研究調查統計. 36.

(41) 第參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四、改善動機 住宅改善之動機,主要為使行動不便者過得更安全、舒適、協助患者生活 自立及減輕照顧者負擔,但是在各不同類型之訪者間其改善動機稍有不同。 (一)住宅改善動機(本題可複選) 1. 所有受訪者:有 149 位(53.8﹪)為使肢體障礙者過得更安全、舒適,87 位(31.4﹪)為協助障礙者生活自立,79 位(28.5﹪)為減輕照顧者負擔。 2. 自有部分有改善需求者:自有部分有改善需求者計 106 位,其改善動機有 58 位(54.7﹪)除為使肢體障礙者過得更安全、舒適外,為協助患者生活自立 者有及減少照顧者負擔之動機者提高許多,且多數採單選,有 23 位(21.6﹪) 認為唯一的動機為協助患者生活自立。 3. 共用通路有改善需求者:計有 81 位,其中有 54.5﹪係為使障礙者者更安全 舒適,42.0﹪為協助行動不便者生活自立,28.5﹪係為了減輕照顧者負擔。 (二)改善動機比較 比較不同群組之受訪者,發現共用通路有改善需求者,其「協助障礙者 生活自立」之動機比例顯然較高,而住宅自有部分有改善需求者,其改善動機 包括「協助障礙者生活自立」及「減輕照顧者負擔」都較高。 表 3-4.5 住宅改善動機不同群組比較 所有受訪者. 共用有改善需求者. 自有有改善需求者.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使障礙者過得更安全舒適. 149. 53.8﹪. 44. 54.7﹪. 62. 58.5﹪. 協助障礙者生活自立. 87. 31.4﹪. 34. 42.0﹪. 46. 43.4﹪. 減輕照顧者負擔. 79. 28.5﹪. 23. 28.5﹪. 43. 40.1﹪. 80% 60% 40% 20% 0%. 所有受訪者 共用通路改善需求者 室內改善需求者. 協助患者自立. 使安全舒適. 減少照顧負擔. 圖 3-4. 3 住宅改善動機比較圖.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重視身心障礙者福利及人權,已是當前全球的普世價值觀,各國政府無不將之視為施

七、

三、 桃園縣政府-「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窗口購買服務計畫」 :以促進 就業為導向,由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依身心障礙礙者屬性及提供服

1.凡中華民國國民,年滿 20 歲以上、65

4.支出憑證如有遺失或供其他用途者,應檢附與原本相符之影本,或其他

一、 勞動部(以下簡稱本部)為鼓勵公、私立單位關注身心障礙者就

2、 健保費(含法定雇主須提撥健保費及法定雇主因人事 費衍生其負擔健保補充保險費)、勞保費(含就業保 險及職業災害保險)、勞工退休金提撥:投保單位負

根據內政部統計,97 年底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達 104 萬人,領有手冊之身 心障礙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4.5%。其中,慢性精神疾患者(以下簡稱精障者)在所 有身心障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