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將平面上的直線由斜率觀點回溯到移動量觀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將平面上的直線由斜率觀點回溯到移動量觀點"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52 -

將平面上的直線由斜率觀點

回溯到移動量觀點

王世勛

新 北 市 立 新 北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壹、前言

在 坐 標 平 面 上 的 直 線 常 以 斜 率 為 中 心, 建 構 出 直 線 方 程 式,在 探 討 直 線 的 平 行 或 垂 直 關 係 時,有 兩個 重 要 結 論 (1) 兩 直 線 的 斜 率 依 序 為m1m2, 若 兩 直 線 平 行 , 則m m1= 2 (2) 兩 直線 的 斜 率 依序 為m1及m2,若 兩 直 線 垂 直 , 則m m1 2  1 這 兩 個 結 論 必 須 在 斜 率 存 在 的 前 提 下 才 能 適 用,以兩 鉛 直 線 x=1 及 x=2 為 例,是 兩 平 行 線,但 不 遵 守 斜 率 相 等 (事 實 上 , 兩 直 線 斜 率 皆 不 存 在);再 以 兩 直 線 x=1 及 y=2 為 例 , 兩 直 線 互 相 垂 直 , 但 不 遵 守 斜 率 相 乘 為1( 事 實 上 鉛 直 線 x1的 斜 率 不 存 在, 而 水 平 線 y=2 的 斜 率 為 0),有 沒 有 可 能, 可 以 找 到 一 個 觀 點 , 可 以 適 用 所 有 直 線 ? 這 個 課 題 可 以 由“直 線 上 兩 點 的 移 動 量 ”的 觀 念 得 到 解 決 。

貳、移動量的意義

首 先 說 明 , 何 謂“直 線 上 兩 點 的 移 動 量”? 以 坐標 平 面上 A(1,1),B(4,3)為 例 , 由 A(1,1)移 動到 B(4,3), 此時 x 坐 標 增 加 3, y 坐 標 增 加 2, 移 動 量 記 作 3 2; 由 B(4,3)移動 到 A(1,1), 此 時 x 坐 標 減 少 3, y 坐 標減 少 2,移 動 量 記 作-3 -2,由 上述 知 AB 兩 點 的 移動 量 為 3 2 或-3 -2。 一 般 而 言,考 慮A x y( , )1 1B x y( ,2 2),則 AB 兩 點 的 移 動 量 可 為x1x2 y1y2x2x1 2 1 yy 。 知 道“直 線 上 兩 點 的 移 動 量 ”如 何 計 算 之 後 , 要 來 探 討 一 直 線 上 任 意 兩 點 的 移 動 量 有 何 關 係,分 成 三 種 情 形 說 明 如 下: 情 形 一 : 直 線 為 斜 線(如圖 1) 圖 1 AEB 相似於CFD : : AE EB CF FD   1: 1 2: 2 x y x y   x y1 2x y2 1 1 1 2 2 x y x y  =0, 亦 即 同 一 直 線 的 兩 組 移 動 量 所 成 行 列 為 0。 情 形 二 : 直 線 為 水 平 線

(2)

將平面上的直線由斜率觀點回溯到移動量觀點 - 53 - (圖 1 中 y10且 y2 0) 1 1 1 2 2 2 0 0 0 x y x x y x    情 形 三 : 直 線 為 鉛 直 線 ( 圖 1x10 x20) 1 1 1 2 2 2 0 0 0 x y y x y y    由 上 述 知 , 同 一 直 線 的 兩 組 移 動 量 所 成 行 列 式 為 0 恆 成 立 。

參、移動量與斜率的關係

考 慮 直 線 上 點 的 移 動 , 在 x 坐標 移 動 量 為1 的 條 件 ,此 時 y 坐 標的 移 動 量 稱為 斜 率 。 由 上 述 定 義 知 水 平 線 的 斜 率 是 0, 而 鉛 直 線 因 為 無 法 達 成 x 坐 標 移 動 量 為 1 的 條 件 , 所 以 斜 率 不 存 在 。 直 線 的 斜 率 若 為m,則 可 視 此直 線 有 一 組移 動 量 為 1 m, 若 斜 率 為 m 的直線過A x y B x y( , ), ( , )1 1 2 2 兩 點, AB 兩 點 的 移 動 量 可 為 x1x2 y1y2 或 2 1 xx y2y1現 在 再 加 上 移 動 量 1 m,己 證 得 同 一 直 線 上 兩 組 移 動 量 所 成 行 列 式 為 0 恆 成 立 , 所 以 1 2 1 2 1 2 1 2 1 0 ( ) ( ) 0 m y y m x x xx yy       1 2 1 2 y y m x x     再 以 直 線 yax b 為 例 , 因 為 過 A(0,b)及 B(1,a+b),所 以 斜率 ( ) 0 1 b a b m   a  ,而 一 般 式ax by c  0(b0)整 理 為 y ax c b b    也 可 得 知 其 斜 率 為 a b  。 以 直 線 17 + 196x y223為 例 , 並 不 需 要 找 兩 點 來 計 算 直 線 上 的 移 動 量 , 可 以 藉 斜 率 17 196  找 到 一 組 移 動 量 為 1 17 196  ,將 此 移 動 量 放 大 為196 倍,可 得 另一 組 移 動 量為 196 −17。

肆、移動量與平行線的關係

兩直線L1L2平行,要探討點的移動量有何 關係,分成三種情形說明如下: 情形一:兩條斜線平行(如圖2) 圖 2 AEB CFD  相似於 AE EB CF FD:  : 1: 1 2: 2 1 2 2 1 x y x y x y x y     1 1 2 2 0 x y x y   情 形 二 : 兩 條 水 平 線 平 行 ( 圖 2 中 y10且 y2 0) 1 1 1 2 2 2 0 0 0 x y x x y x   

(3)

科學教育月刊 第39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8 月 - 54 - 情 形 三 : 兩 條 鉛 直 線 平 行 ( 圖 2 中x10且x20) 1 1 1 2 2 2 0 0 0 x y y x y y    由 上 述 知 ,若L1L2平 行 , 則 兩 組 移 動 量 所 成 行 列 式 為 0 恆 成 立 。 以 下 由 例 題 來 說 明 移 動 的 使 用 例 1: 已 知 A(1,3),B(2,6), C(3,5),直 線 L 過 A 點 且 與 BC 直線 平 行, 求 L 的 直 線 方 程 式 為 何 ? 答 : 線 L 上 動 點 P(x,y),已 知 L 過 A(1,3), 移 動 量 為 x1 3 y ,BC 直 線移 動 量 為2 3 6 5  , 可 整 理 為−1 1, 因 為 兩 直 線 平 行 , 所 以 移 動 量 所 成 行 列 式 為 0 可 得 1 3 0 1 1 xy   , 展 開 得 1 3 0 x   y , 可 再 整 理 為 4 x y  = 0 。

伍、移動量與垂直線的關係

兩 直 線L1L2垂 直 , 要 探 討 點 的 移 動 量 有 何 關 係 , 分 成 三 種 情 形 說 明 如 下 : 圖3 情 形 一 : 兩 條 斜 線 垂 直(如 圖 3) ACB  相 似 於DEA : : AC CB DE EA   1: 1 2: 2 1 2 1 2 x y y x y y x x       1 2 1 2=0 x x y y   定 義 內 積 式( , ) ( , )x y1 1x y2 2x x1 2y y1 2 ( , ) ( , ) 0x y1 1  x y2 2  情 形 二 : 水 平 線 與 鉛 直 線 垂 直 ( 不 失 一 般 性 , 可 取 圖 3 中 y10且 2 0 x  ) 1 1 2 2 1 2 ( , ) ( , ) ( ,0) (0, )x yx yxy 1 0 0 2 0 x y      由 上 述 知 , 若L1L2垂 直 , 則 兩 組 移 動 量 的 內 積 式 為 0 恆 成 立 。 以 下 由 例 題 來 說 明 移 動 量 的 使 用 例 1: 直 線 L 上 動 點 A(1,3)點 且 與 直 線 2x3y 垂直,求 L 直線方程式為5 何 ? 答 : 直線L 上動點 P(x,y),又已知 L 過 A(1,3), 移 動 量 為 x1 3 y , 直 線2x3y5 之斜率為 2 3  ,移動量為1 2 3  ,可 調 為 3 −2,因 為 兩 直線 垂 直,所 以移 動 量 的 內 積 式 為 0 可得3(x 1) 2(y3)=0 , 可 再 理 為3x2 +y 3 =0

陸、結論

目 前 的 數 學 體 系 中 處 理 坐 標 平 面 上 直 線 的 平 行 或 垂 直 是 採 斜 率 觀 點,結 論 如 下: 兩 直 線 的 斜 率 依 序 為m m1, 2, 若 兩 直 線 平 行 則m1m2; 若 兩 直 線 垂 直 則m m1 2  1。

(4)

將平面上的直線由斜率觀點回溯到移動量觀點 - 55 - 此斜率結論其實是移動量觀念的必然結果, 也可以說移動量是比斜率更根本的觀念,以 直線平行為例,兩組移動量所成行列式為 0, 亦即 1 2 1 0 1 m m   m2m1 0 m1m2;而 兩 直 線 垂直, 兩 組 移動量 的 內 積式為 0 1 2 (1,m) (1, m ) 0  1 m m1 2 0 m m1 2 1, 斜 率 結 論 需 在“斜 率 存 在 ”的 前 提 下 才 可 使 用 , 它 不 是 恆 成 立 , 它 不 適 用 於 涉 及 鉛 直 線 (斜 率 不 存 在 )的 課 題 。 然 而 移 動 量 觀 念 的 使 用 不 需 要“移 動 量 存 在 ”這 個 前 提 , 它 是 恆 成 立 的 (因 為 任 何 直 線 取 兩 點 ,則 此 兩 點 的 移 動 量 必 存 在 ),移 動 量 在 坐 標 平 面 的 任 何 直 線 都 可 以 適 用 , 它 才 真 正 展 現 了 坐 標 平 面 上 直 線 的 數 學 內 涵 。 如 果 將 直 線 平 行 或 垂 直 的 課 題 比 喻 成 一 幅 風 景 畫 , 斜 率 觀 點 讓 學 生 看 到 的 是 部 份 風 景 , 而 移 動 量 觀 點 則 讓 學 生 看 到 了 完 整 的 全 貌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定理 10.2-1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 33

以海平面為基準點,直升機飛到海拔 400 公尺的高度,可記為+400

順伯為測量樹高 ¯  CD ,站在距離樹 30 公尺處,即 E 點的位置,將其手臂伸直,把一支有刻度的 尺豎在眼睛前方,若順伯的眼睛 O 點,和尺上的 A 點及樹的頂端 D

觀察以上使用了幾個不同的起始點後,.

英國人,自我教育的學者。獨 立發現四元數可簡化為空間向 量,而仍然滿足電磁學的需求. Heaviside

一、將△ABC 平移至△DEF,請問:A 點至 D 點、B 點至 E 點、C 點至 F 點,這三個點平移的 距離、方向是否相同. 二、將△ABC 平移至△DEF

如圖,空間中所有平行的直線,投影在 image 上面,必會相交於一點(圖中的 v 點),此點即為 Vanishing Point。由同一個平面上的兩組平行線會得到兩個

資料二 資料三 國內集散產品 淮南沿海食鹽/南方茶葉/四川蜀錦/江西木材 資料四 國際貿易 發達(形容詞),外商會到揚州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