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圈圈裡的頹瓦是我的家園─華光社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圈圈裡的頹瓦是我的家園─華光社區"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圈圈裡的頹瓦是我的家園──華光社區 在繁華的大都市裡,總有一些被遺忘的角落。 這些被遺忘的角落,是某些人們的家園。 在那些地方,附近的大樓越來越高,在那些地方居住的人們,能呼吸到的空 氣越來越少、看到的天空越來越小。過了不久,他們可能會在家門口遠望台北 101,想著在台北 101 逛街的人們,接著繼續低頭,努力工作,好維持他們建立 的家園。因為他們不住在台北 101,他們住在這裡,這個容易被遺忘的角落。他 們成為一群容易被遺落的人民。 正當他們以為自己被遺忘的同時,突然有一天,法律挾著正義之姿,出現在 他們面前,法律帶領著一群保護人民的警察與公權力來到,並指揮著巨大的怪 手。法律說,他們好幾代以來依存的家園,不是他們的家園,是他們以法律無法 容忍的手段得來的,因此,為了執行公正的裁決,法律必須請他們交出他們的家 園。突然有一天,警察不再保護他們了,突然有一天,法律帶來了一個大圈圈, 用那個大圈圈,圈住了他們的家園,圈走了他們的生活,想要用那個大圈圈,把 他們圈離開那個有著好幾代家族歷史的土地。於是,他們的家園被圈起來了,但 他們沒有一起被圈住,他們成了圈圈裡的雜質、必須去除的雜質。圈圈裡的人很 多,願意或能夠自我消融的人,只能配合著法律的淨化儀式,默默離開圈圈,但 還留下了一群人,法律的淨化儀式對他們總是沒有產生效果,因此法律只好指揮 著它統領的怪手軍團,進行強制淨化。 很多人不會注意到這群圈圈裡的人,也不會注意到土地上存在著那些圈圈, 儘管圈圈中的古老房舍曾一度被推倒、輾平,也很少引起不是「圈內人」的注意。 「圈內人」會看到自己砌起來的磚瓦被撞擊後的粉塵,從粉塵中看到屬於自己獨 有的往日回憶。「圈外人」不會注意到曾幾何時,那裡有一堆古老房舍,可能其 中有一些還保有日據時代的風格、以及背後代表的歷史,他們也不會注意到曾幾 何時,那堆古老房舍突然變成一堆頹瓦,也不曾聆聽到從那邊傳來的哭喊聲,但 他們會注意到,那個地方蓋起了豪宅、商店、以及辦公大樓,他們留意到了,並 開心於這些現代化的再現,能與台北 101 相互輝映。 很多人不會發現這群人,不會知道這個圈圈,直到兩把大火,讓這個問題從 陰暗的角落明亮了出來。 華光社區分別在 2008 與 2011 年發生了兩次火災,也讓都市更新所造成的問 題漸漸浮上檯面。在 2011 年的火災中,一位以前住在這裡的錢先生表示這裡有 1.

(2) 以前日據時代的道館,但這些日據時代以來的宿舍已於火災中付之一炬了。這個 地方早在 1900 年代就開始發展,而 1945 年的航照圖可觀察出此處在當時早已是 住宅密集的地區。這些早已居住在這裡數十年的人,卻被新生的法律界定成違法 者,而這些法律,可能比他們家的磚瓦還要年輕、稚嫩。 2007 年頒布的「四大金磚」都市更新計畫,對這裡的居民而言,果真是十 分沉重的金磚。這四大金磚,壓垮了他們的人權,他們必須被迫捨棄自己的居住 權與生存權,好讓他們那紅色磚瓦的家園被砌成金磚,並且讓別人居住。為了把 紅色磚瓦變身成金磚,2008 年政府不辭辛勞地向居民提出「不當得利」民事訴 訟,他們才知道,原來他們好幾代以來一直居住的家園,是上一輩「不當得利」 而來的,沒有金磚的他們,只能愁於不知如何「償還」那「不當得利」。 法律將他們一直以來安身立命的家園歸類為「違建」,並強制他們離開,然 而,居民卻早已在這裡居住了超過五十個年頭,其中的居民孫秀美的父親是退役 軍人,自民國 43 年起,即已居住於華光社區,距今已將近六十個年頭。另一位 住戶王禹奇的父親也約於五十年前在這裡自力造屋。這些法律定為「違建」的屋 瓦,是國民黨政府遷台時期所留下的歷史足跡。而政府在今日打算抹去這些足 跡,卻沒有幫留下足跡的人們另闢一條道路。 圈圈內與圈圈外的戰爭,是土地所有權與人權的抗爭、土地使用價值與交換 價值的抗爭、得利者與人民的抗爭。法律幫忙政府,把政府想要的東西圈起來, 接著私有化圈圈裡的東西,不管那些東西本來屬於誰的,都將變成政府的私有 物。面對法律,圈圈裡的人弱勢了,因為這個法律不再保護他們,而是轉向去保 護意有所圖的人。有法律的幫忙,圈地之後,大老闆們可以有越來越飽的荷包, 政府坐享著美名為「都市更新」 、 「經濟發展」的果實,但被法律圈出去的人們, 變成法律的放逐者,他們擁有的只有單薄的、不知會被這場風暴吹去哪裡的明 天,而他們所失去的東西,是不管用多飽滿的荷包都難以換回的生存權。 對圈圈內的居民來說,這塊土地有著飽滿的使用價值,他們住在這裡、在這 裡茁壯,這塊土地是無價的、無法衡量與交換的、是絕對特殊的。對圈圈外的人 而言、對政府或財團而言,這塊土地有著可無限成長的交換價值,對他們而言, 這塊土地並不特殊,這塊土地是被價值量化的,它不存在任何文化、歷史、與人 情,它只代表著數字。 但安身立命可以被量化嗎?可以用金錢衡量嗎?安身立命是什麼呢?安身 立命的意涵可以簡單被法律制訂並規範嗎?當法律定義圈圈內的人為非法者、違 規者時,能否就表示他們不適用「安身立命」這四個字呢?而這些法律,卻如此 的年輕氣盛,進而去決定年老磚瓦的未來。法律界定了土地所有權,同時法律也 2.

(3) 應該保障人權。圈圈的戰爭,不只是一群人居住的戰爭,而是對整個國家投下的 震撼彈,透過圈圈的戰爭,我們應該要思考都市更新以及經濟發展中衍生的問 題,它提醒我們,都市更新當中,社會階級會更加失衡,相對弱勢與相對強勢者, 透過這個更新,權力也隨著更新了。弱勢者更加弱勢,強勢者則被更新成更強大 的既得利益者。而挾著都市更新與經濟發展的旗幟,多少文化的無形資產將會失 去?留下來的只有可以被金錢衡量與量化的資本發展。文化的保存與經濟發展不 該只選擇其中一種。土地所有權更不該與人權相對抗。 政府,本應保護所有人;法律與警察亦是。圈圈裡的人,曾經也認為法律保 護著他們、警察也保護著他們、政府支持著他們,讓他們足以在這塊土地上,體 驗「安身立命」的真意。但突然間,政府不再支持他們了,政府產出了年輕氣盛 的法律,並用法律來鞏固他們不再支持「圈內人」的理由。而法律,仗著政府這 個堅定的後盾,不再保護他們,此刻,法律保護著政府,法律體制將他們排除在 外,並與他們對立。警察也不能再保護他們了,因為法律編入了警察們,原本應 該保護他們的警察,此刻,必須保護法律,這個排除他們的法律、這個與他們對 立的法律。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突然間,所有的保護都不見了,只因為他們的家 園,看起來不是高級住宅嗎?這裡是屬於他們心裡的高級住宅,它雖不華麗,但 卻忠誠地陪伴他們數十個年頭。但現在,他們只能疲於堅守自己的家園,深怕某 一天,回家卻發現家園已變為一片平地,深怕留不下一磚一瓦、那些上一輩流傳 下來的、記憶的遺產。他們只能疲於穿梭在法院與家園之間,他們不被政府歸為 弱勢,但在法庭上,在政府面前,他們卻如此弱勢,難以「償還」政府加諸於他 們身上的「金磚滯納金」。 失去了政府的保護,他們只好自己保護自己。卻發現,圈圈裡的人,早已不 見了大半。被視為金磚裡的雜質的人們,在一次一次的分化協調中,越來越少, 有些人提早被「淨化」了,剩下的人,也必須被「強制淨化」。這時候,怪手軍 團出現了,在怪手軍團的蒞臨下,簡陋屋內的居民更顯弱小。這時候,一群被認 為應如同草莓般受到極致呵護的青年軍團出現了,他們背後沒有政府,他們手上 沒有機具,他們也沒有飽滿的口袋,他們只有心裡信仰的律法、應保護人民權利 的律法。這時候青年軍團進入了圈圈內,想保護圈圈內的住民、保護這裡磚瓦, 他們可能不認識圈內的人,他們無法得到一磚一瓦的回饋,更遑論如金磚般的回 饋了,他們知道,他們只能得到自己的眼淚、汗水、與鮮血。然而,在法律與警 察面前,這群青年軍團彷彿是擾亂秩序的幫派,在強大的公權力下,這群青年軍 團暫時被一一瓦解了。如同這群青年所預期的,他們奮力跨入圈圈的行為,為他 們帶來了對體制失望的眼淚、不畏懼而滲出的汗水、以及在名為「正義」的暴力 3.

(4) 下流出的鮮血。圈圈裡,依然如預期地,怪手孔武有力地揮動,而撥落了滿地的 頹瓦。 我們在圈圈外,不過,那只是現在。若不從根本去解決人權與都市發展的衝 突,可能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圈圈內的人,因為我們不會知道,在什麼時候政 府會背向我們,我們不會知道,在哪一天又會產出了某些年輕氣盛的法律,改變 了我們原本依恃的生活模式。我們不會知道,在哪一天,政府可能又想在什麼地 方,畫一個圈圈。 誰的家都不該被誰擅自畫下圈圈,誰的家園和記憶也不該被誰用法律來改 寫。我們的家園不該是圈圈裡的頹瓦。即使變成了圈圈裡的頹瓦,那還是家園。. 4.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最為人知的尌是『大佛風景區』 ,是彰化最具代表性的佛教觀光聖地,屬於

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就是 帶領國家度過南北戰爭難關的總統,你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威遠炮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也是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 地。炮臺平面呈月牙形,全長 360 米,高 6.2 米,寬 7.6

北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我們熟悉的是它的過去,陌生的是它

級別 與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戰爭相關的學習內容 初中級[中三級] 中華民國的建立及面對的困難1.

 for…迴圈自初值開始判斷 <條件判斷> 是否為 true,若為 true 則執行 for 迴圈內的敘述,並依 <增量值>,每次增 加 (或減少) 指定的增量值,直至 <條件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