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困境與突破/ 5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困境與突破/ 54"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54-57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困境與突破

陳文瑜 嘉義市興安國民小學校長

一、前言

社會變遷急遽加速了教育改革的 腳 步 , 老 師 的 專 業 成 長 必 須 與 時 俱 進,加以少子化因素,造成學生來源 大量減少,各級學校為了吸引更多學 生就讀,莫不以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為 學 校 發 展 的 主 要 方 向。 《十二年國民教育基本教育課程 綱要》之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配套計 畫中載明「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 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 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每一位 教師都有機會擔任教學領導者,透過 學習社群的運作一起持續學習,共同 尋求解決學校實務的問題,達成教學 目標,學校也能藉此成為充滿教學相 長智性氛圍、促進教學進步的學習型 社區。

二、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

的常見問題

教師專業學習群係由一群志同道 合的老師所組成,共同尋求如何解決 學校實務問題,提升教學品質,以達 成教育目標。「有怎樣的老師,就有怎 樣的學校。」教師的專業可以說是學 校的「招牌」所在,以下就國民小學 教師之專業學習社群發展的「實然」 的困境與「應然」的突破闡述如下: (一) 專業學習社群缺少共同願景 國小教師專業學社群應以積極探 究教學問題、精進教學為共同願景, 雖然學校設有「領域教學研究會」、「學 年會議」或「學習社群」,但多流於「任 務分工」而缺少共同探究「專業合作」 的願景。 (二) 專業學習社群缺少「領頭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之實施要點敘明「教師應自發 組成專業學習社群」,立意良好,卻難 覓 具 有 熱 情 的 專 業 領 導 者 , 小 校 尤 然;加以缺乏激勵機制,許多社群的 運作只能由行政來主導,甚至出現非 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導向的學習社群樣 態,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失 去由教師的增權賦能以領導校園成為 學習型組織的契機。 (三) 國小師資不穩定,不利社群發展 國 小 的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遠 不 及 國 中、高中的編制,目前雖有「鐘點教 師」和「編制外」的合理教師員額數給 各校,就其現象而言,學校的教師數 是增加了,但因為是一年一聘,而且 招聘多次也招不到代理或代課教師的 情形也屢見不鮮,要招考到具有教師 證的合格教師並不容易,此師資質量 的不穩定不利於教師專業社群發展。 第 54 頁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54-57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四) 教師無充裕時間進行專業發展 國小教育行政人力嚴重不足,加 以教師員額編制的限制,國小大部分 的教師都需兼任行政工作,其中包含 與教學無關的行政庶務,教師要兼顧 課程進度、教學品質和行政工作本屬 不 易 , 即 使 教 師 有 心 成 為 專 業 發 展 者,卻恐怕會蠟燭多頭燒,甚而淪為 「窮忙」。 (五) 學校的進修研習規劃無法兼顧教 師社群發展的需求 目前國小週三下午都會安排進修 成長活動,課程的安排大多以講座方 式進行,缺少產出型的課程或研習品 質、教師成長的把關,研習課程的規 劃常受限於法令、規定等行政要求, 安排了多元的課程與議題,內容卻缺 乏深度,看似豐富多元,實則缺乏系 統規劃,也缺少和與教師專業社群的 發展需求進一步連結,不僅方式單調 且無法顧及教師專業的發展與需求。 (六) 各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不一 每一所學校內部成員對於教師專 業社群的發展重視程度不同,即便是 載明於相關的規定中要求教師要專業 發展,但因為各個學校的教學領導文 化不同,專業社群的發展也就有所差 異。

三、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困

境突破

(一) 促進專業匯談,建立共同願景 要 改 變 目 前 學 校 會 議 的 運 作 型 態,採用專業社群的方式進行會議, 建立教師之間專業對話的氛圍,透過 每一次的專業對話,建立彼此間合作 和信任關係。教學領導者不應限於校 長或教務主任,人人都具教學領導的 責任與使命,教學領導者帶領社群夥 伴以「刺蝟原則」把複雜多元的教師 信念簡化為單一的系統化觀念,藉由 一次又一次的共同備課、觀課、議課, 熟練如何共同專業成長,建立學校教 育的願景。 (二) 透過轉型課程領導,培養領導人 課程與教學是學校發展的命脈, 「課程領導,人人有責」。在轉型課程 領導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有可能是課 程領導者 (歐用生,2004)。校長不再 是唯一的領導者,教師在學校課程的 設計、實施、反省、評鑑等階段都可 以擔任領導者,藉由老師賦能增權, 促進教師實踐教學領導角色,找出關 鍵 領 導 人 , 促 進 教 師 專 業 社 群 的 發 展,可以由教師領導改變,讓教師有 機會擔任學校改進過程中擔任有意義 的領導的角色,一起尋找改善教學的 創新方法。 第 55 頁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54-57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三) 增加教育行政人員,並提高國小 教師員額編制 與教學無關的行政工作,例如總 務主任、事務組長、出納組長、午餐 執行秘書等,應由教育行政人員來擔 任,國小的人力編制建議提高與高中 職相當,讓擔任基礎教育的國小教師 能 回 歸 到 專 業 的 教 師 角 色 扮 演 與 發 展,教學品質的提升與專業的發展才 是身為教師的任務。 其次,全面檢討高中職以下教師 員額編制的合理性,將「編制外」的 合 理 教 師 員 額 數 納 入 學 校 正 式 編 制 內,方為正本溯源之道,以避免解決 了一個問題卻又製造更多的問題。 (四) 整合教師研習與專業社群發展的 進修成長模式 當學校在規畫教師進修內容時, 除了受限於法令規定的研習課程外, 可以鼓勵教師社群安排自主的成長課 程或工作坊,以社群的專業發展需求 為思考起點,建立夥伴關係,主管教 育行政機關可以提供同課異教的「競 課」平台與激勵機制,解決教學實務 的問題,創新教學方法,讓更多優秀 的老師找到身為教師的尊榮感。 (五) 強化學校的課程發展,落實「共 同備課、觀課、議課」機制 課程是滾動式的發展與修正出來 的,因應即將實施的十二年課綱的觀 課措施,學校教師社群的運作可與之 結合,進行「同課異教」或「競課」的 方式進行教學的分享與交流。例如要 觀課的教案在社群內先行討論修正, 在社群內大家一起進行教學策略與教 學計畫的分享,大家進行腦力激盪與 專業對話,因為教學計畫是社群共同 的智慧結晶的產物,進行觀課時等於 是看自己設計的課程,比較能將觀課 的焦點關注在學生的學習上,最後再 進行議課,由老師擔任主持人,發表 所看到的亮點與難點,並提出可行之 道,作為教學再精進的參考。 (六) 兼顧理論與實務,縮短「最後一 哩路」 老師在師資養成階段接受理論薰 陶的同時,常常會是理想性過高,與 教學現場實務脫鉤,師資培育機構可 安排與教學現場接軌的實務演練,學 生在進行實習時,要和實習學校的老 師一起共同備課,進行專業對話,冀 其 日 後 投 入 職 場 能 專 注 於 提 升 學 生 「學習」上,協助學生成為成功的學習 者。 另外,教師一張教師證可以用多 少年?唯有持續專業發展才能提升教 學品質,在 12 國教強調專業社群發展 的同時,如何促進團隊學習以達自我 超越,也許教師換證的規劃也是可行 的配套措施之一。

四、結語

我國自從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與十二 年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以來,莫不強調教學 品質與學習成效的提升,希望以教師專業 社群的發展帶動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第 56 頁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54-57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當大家願意共同分擔責任,運用

新 的 知 識 去 解 決 問 題 達 成 教 育 目 標 時 , 最 有 可 能 改 變 現 況 ( 柳 雅 梅 , 2010;Sylvia M. Roberts & Eunice Z. Pruitt, 2006)。學校要轉換為教師專業 發展的學習型組織可能為教學者帶來 許多挑戰,但教師專業發展已是必然 之時,藉由學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困 境的檢視與突破,學校的教師社群也 能成為一起有效工作、合作與權力分 享,成為持續學習的生命共同體,綻 放教育專業發展的亮光,進而成就孩 子燦爛的學習。 參考文獻  歐 用 生 ( 2 004 )。 課 程 與 領 導 - 議 題 與 展 望 。 臺 北 : 高 等 教 育 。  柳 雅 梅 ( 譯 )( 201 0)。 學 校 是 專 業 的 學 習 社 群 - 專 業 發 展 的 合 作 活 動 與 策 略 ( 原 作 者 : S y lv ia M . R o be r t s & E u n ic e Z. P r u it t。 台 北 : 心 理 出 版 社 。( 原 者 出 版 年 : 200 6 ) 第 57 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小組 優等 宜蘭縣凱旋國小 行動載具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創作 國小組 優等 臺南市大成國小 大成國小數學領域教師專業社群 國小組 優等 高雄市油廠國小 AI 異想家. 國中組 特優

規準=自省的方向 觀課=互學的策略 檔案=教學的分享 社群=團隊的增能.. 1.教學前會談與共同備課的學習之路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