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

Copied!
1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一○六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楊明璋. 學. 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 ‧. ‧ 國. 立. 政 治 大.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高若凡 民國一○七年七月.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 致謝詞 近兩年的時光,原以為心中的千頭萬緒皆能瀟灑地落在這一頁,提筆之時, 卻彆手彆腳了。 就讀政大中文所遇見的第一位貴人,絕對是剛柔並濟的明璋老師。與老師的 緣分從大學師生、碩班助理,至論文導生,不論何種疑難雜症,老師言談的風采、 笑容的親和,都是解藥中的解藥。或許是百年燈塔的亮光隱晦得太迷人,畢業後 的未知歲月,想必仍會策足至此,向智慧燈塔求問人生路津。 在論文、研討會活動交織的碩班生活中,103 級是最可靠的同窗,在這趟冒 險中,相伴、相扶持,著實難忘。特別是楷翊,過去 98、99 的歲月中雖不甚熟 悉,但 103 裡能用你知性的浪漫陪伴這樣的生活,何其有幸。 面對學術文字時,友人的情感關懷總能在浩浩深海中,掬起迷茫的我。瑋璠 從北京、上海捎來的體貼,同為研究生、待職者的諒解總是那麼溫熱,儘管不在 人生前頭相遇,卻能在此處相知相惜。奕函對朋友的溫柔是最寬闊的,不定時的 邀約為我打氣,從他那得到對生命的熱情。德瑄是我共患難四年的好友,政大學 士、教育實習、政大碩士的歷程,皆能在彼此的扉頁上書下一段。陳靖與我同走.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過 99,而她在我的 103 中無私奉獻,生活、課業、工作與感情。星彤的關愛─. n. al. er. io. sit. y. Nat. ─每每我在繁雜的文本書籍中乾枯自己,她就會適時捎來甘霖。謝謝這群朋友的 祝福與鼓勵,謝謝他們參與我的碩士生活。 每天的寫作生涯,除了書籍資料外,昌平是我一天之中相處最緊密的。不論 是陪我奔走各大圖書館時擔任書僮,抑或是於臨時起意的郊遊中負責導遊,始終 以各種心力幫助我。謝謝他的包容與幽默,總是將他的神采飛舞,渲染著我。 研究生雖偶有凋零蕭瑟之感,但家人的體諒是使我安安穩穩的最大後盾。敏 郎嘴快卻心細,從不催促我的碩士生活,從他愛的表達中都能得到認同。寶惠擁 有每個母親對孩子的各式掛心,在面對碩士生活的難關時,從她那裡得到最踏實 的呵護。若琪、若琳是如天使般的雙胞胎,雖是妹妹,卻有許多事比姐姐成熟,. Ch. engchi. i n U. v. 提前邁入職場的她們,諸多事情上反而照顧了被論文轟炸的姐姐。謝謝我的家人, 謝謝他們無止盡的寬容,謝謝他們始終無怨無悔。 碩論的完成不易,除了師長、親友從旁協助,也很感謝自己,努力不懈至今。 從查找資料、撰寫計畫至提筆寫作,初踏入學術領域的青澀仍猶記在心,手捧論 文當下的感動更難以言傳。確實感激自己這樣的堅持,讓我能看見這美好的成 果。 碩士生活原本是苦悶的,但有了那麼多溫暖的你們,一切都是幸福值得了。 謝謝你們無盡無私的愛,臨詞雖未涕泣,點滴卻溫熱每一言每一語。. i.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3) 摘要 一般傳世文獻中的孔子經常是「至聖先師」 、 「聖人」形象,許 多記載也討論其思想、政治、學術等議題。孔子在中華文化中塑造 了崇高的地位,然而這樣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嗎?近年來民間文學 的研究日漸興盛,許多先進經田野蒐集許多寶貴的神話、歌謠、傳 說、故事材料,開拓了學術界在各方面的研究。而孔子的事蹟於許 多民間文學中也是題材之一,其描寫的方式與情節同一般傳世文獻 也有不同,筆者以為,研究口碑文學對了解孔子在民間的地位與形 象有相當的助益。 於眾多文本中,孔子與他人對話的傳說具生活化、平民化等特 點,更能彰顯出民間對於孔子的改造與想像。故本文以孔子與「弟 子、政治家」 、 「市井小民」 、 「神佛、仙道人物」對話的傳說為主, 從中觀察傳說情節、角色型態與一般傳世文獻的異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關鍵詞:孔子、對話體、傳說、故事類型、人物形象. Ch. engchi. i n U. v. ii.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4) 目錄 第一章 前言...................................................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研究範圍、方法與材料...............................5 前人研究成果及探討................................14 章節安排..........................................18. 第二章 孔子與弟子、政治家對話的傳說研究......................21 第一節 孔子與弟子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21 第二節 孔子與政治家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38 第三節 孔子、政治家與弟子於傳說中的角色分析..............44 第四節 小結..............................................48. 立. 政 治 大. 第三章 孔子與市井小民對話的傳說研究..........................55. ‧ 國. 學. 第一節 孔子與小孩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55 第二節 孔子與女子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62. ‧. 第三節 孔子與其他人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73 第四節 孔子、小孩、女子、其他人於傳說中的角色分析........83 第五節 小結..............................................87. sit. y. Nat. n. al. er. io. 第四章 孔子與神佛、仙道人物對話的傳說研究....................95 第一節 孔子與神佛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95 第二節 孔子與仙道代表人物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103 第三節 孔子與神佛、仙道人物於傳說中的角色分析...........122 第四節 小結.............................................125. Ch. engchi. i n U. v. 第五章 結論.................................................131 參考書目....................................................139. iii.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5)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至聖先師」─孔子一直是位元備受矚目的人物,在許多後世的典籍記載中, 有著各式各樣的描述。如: 「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 (《史記‧孔子世家》). 政 治 大 「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有喜色。」 (《孔子家語‧始誅第二》) 立 「孔丘能廢心而忘形。」2(《列子‧仲尼第四》) 3. ‧ 國. 學. 於第一則史料,在孔子心中,學習是首要且終身之事,其對自我的評價也是以熱 愛學習為旨,在許多告誡弟子的話語中,也常見孔子對弟子學習態度的訓勉;第 二則史料中,孔子又有了「廢心而忘形」的道家形象,這似乎是為道家形象做詮. ‧. 釋發聲;第三則記錄著孔子因為任職魯司寇又攝宰相事務而面露得意的神色,這. y. Nat. 與平常「禍至不懼,福至不喜」4的孔子有些出入。另外,除了對孔子形象的正. sit. 面敘述,也有以孔子話語為學術的立基點,如西漢劉向整理的《說苑》則利用孔 5. al. er. io. 子回答顏淵成人之行: 「夫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後展開. n. v i n Ch 文獻記載的孔子都有著不同的面貌,從《論語‧里仁》裡一句孔子的喟嘆:「參 engchi U 乎,吾道一以貫之!」 後人不知為此「道」做了多少詮釋,這樣的孔子似乎是 一連串對《易經》的詮釋,看似以孔子之名行儒家與道家學術的結合等等,以上 6. 一個標靶,眾人的目光全射在靶上,使其成為不同類型的「箭垛式人物」。7李 長之曾為孔子的地位做了一番說明:「在希臘有唯物論的奠基者泰勒斯和辯證法 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在印度有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中國有孔子。」8李. 1. ﹝漢﹞司馬遷撰,﹝日﹞瀧川資言考證,楊梅崢整理: 《史記會注考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15) ,頁 2449。 2 楊伯峻:《列子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2013) ,頁 122。 3 ﹝清﹞陳士軻輯:《孔子家語疏證》 (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 ,頁 25。 4 ﹝清﹞陳士軻輯:《孔子家語疏證》 ,頁 25。 5 盧元駿註釋,陳貽鈺訂正:《說苑今註今譯》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頁 608。 6 ﹝梁﹞皇侃撰,高尚榘校點: 《論語義疏》(北京:中華書局 2013),頁 90。 7 箭垛式人物就是把一些同類故事集中地安在這一人物身上(就像千萬支箭射在一個鵠的上)的 現象。見程薔:《中國民間傳說》(杭州:浙江教育,1989) ,頁 48。 8 李長之:《孔子的故事‧引子》 (香港:中華書局,2002),頁 1。 1.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6) 氏將孔子地位與思想領域、宗教領域的代表性人物相提並論,可見孔子的魅力、 影響力。如是觀之,孔子的形象是否就如此崇高不滅呢?孔子生存的時代背景與 後人的各式評價是否就如此可親呢?林存光曾提過: 發人省思的是,上述態度從其內在深層的心理根源上講,都來自這樣一種 共同的基本假設:對孔子個人或「孔子主義」的態度,即孔子作為超歷史、 跨時代的權威性存在,決定了中國社會歷史文化的命運與走向。這實際上 顛倒了上面這種關係而不過是一種倒置的神話,即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命 運或影響、或世人對孔子及其學說的接受態度受著個人視野與歷史視野的 限制,換言之,人們的社會存在即看待世界的方式最終決定著人們對做為 一個歷史人物的孔子的認識與接受態度。9. 政 治 大. 孔子及其思想確實持續影響著中國社會文化的走向,然而像這樣被高度關注的人. 立. 物,也將招致各式言論及評價,如上述所說:「人們的社會存在即看待世界的最. ‧ 國. 學. 終方式最終決定著人們對做為一個歷史人物的孔子的認識與接受態度。」經過各 朝各代,孔子形象的能指與所指之間已經疏離,不同時代與不同類型的孔子形象,. ‧. 其指稱仍然是明確的,但是這些指向都是經過不同的闡釋與重新建構,與先秦的 那位偉人產生了極大的差距。所以,各個時代皆堅持的那個真實的孔子,其實都. y. Nat. 是創作者們在自己心中重新建構的特定孔子罷了。10孔子的最真實樣貌已不可知,. al. er. io. 歷代文獻記載中的孔子是寶貴無比的研究對象。. sit. 而「箭垛式」11人物的形象卻讓我們對這位時代久遠的聖人有了多采多姿的想像,. n. v i n Ch 天命思想等等的哲學思辨,又或者是禮學、政治、教育等實際層面的探討,這方 engchi U. 然而,於孔子的研究中,比較多的是關於思想性的研究,如孔子的心性思想、. 面,胡適、顧頡剛、傅斯年等學者運用新的史學方法重新詮釋孔子;另一方面是 關於對孔子生平言行的考據,司馬遷的〈孔子世家〉清楚地介紹了孔子一生的遊 12 歷、崔述《洙泗考信錄》試圖還原孔子的最初形貌等等, 這些都是針對孔子本. 人所說過的言語及文獻記錄下的書面研究。然而,關於民間敘事中的孔子卻是極 少人去注意到的。所謂民間敘事如楊利慧所言:. 9. 林存光著: 《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 (濟南:齊魯書社,2004) , 頁 9。 10 邢千里:《中國歷代孔子圖像演變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頁 3。 11 所謂「箭垛式」,就是指人們把一些同類故事集中地安在這一人物身上(就像千萬隻箭射在一 個鵠的上) 。見程薔《中國民間傳說》 (杭州:浙江教育,1989) ,頁 49。 12 參考李隆獻: 〈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孔子形象」〉 ,《文與哲》第 25 期(2014),頁 22。 2.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7) 民間敘事(Folk Narrative),是指在不同集團的人們當中流傳的、對一 個或一個以上事件的敘述,與一般敘事不同的是,它們主要是通過口頭來 進行交流的(所以有時又被稱為「口頭敘事」 ,Oral Narrative) ,而且往 往以眾多異文形式存在。民間敘事範圍廣泛,包含著許多種敘事文類 (Genres),其中既包括比較傳統的文類,像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 (狹義)、笑話、史詩、敘事歌謠等,另外也包括現代日益受到學者們關 注的個人敘事(personal narrative)、都市傳說(urban legend)、地方 奇聞軼事(anecdote)等。13 民間敘事其中包含著豐富的種類,如上述所說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笑話、 史詩、敘事歌謠等等,各個敘事間的內容雖有差別,但共同之處皆為「口傳」的. 政 治 大. 敘事,都是以口頭講述文本內容的方式進行。而在民間敘事方面的孔子研究似乎 不如書面上來得受注目,這是十分可惜的現象,孔子不論是其人或其道都是後人. 立. 們極力追尋的對象,若只從書面文字上來理解孔子恐怕仍有遺漏,民間敘事或許. ‧ 國. 學. 能夠提供不同的孔子面向,從民間日常生活中所描述的孔子來做觀察。例如與弟 子談笑風生的孔子、同行人爭辯的孔子等等。因此,研究民間敘事中不同面向的. ‧. 孔子將有助於我們更接近這位古代的偉大聖人。. 至於民間敘事的多種類別中,人物傳說是關於歷史人物的敘事,而孔子的身. y. Nat. 分便是這類接受人民評價與揭露的歷史人物,所以在民間傳說這一類民間敘事中. io. sit. 應該有相當分量的資料可供研究。另外,孔子傳說的研究除了古籍記載的些許傳. al. er. 說外,還有許多田野調查而來的民間文學。筆者認為,若能將這些古籍記載的資. n. v i n Ch 的關係。如民間文學〈孔子求教杜三娘〉的內容可對應到殷芸《小說》中的〈孔 engchi U 料與民間文學合併來看,以時代溯源的角度觀之,會發現許多故事情節皆有承繼. 子與採桑娘〉一篇,內容雖有些許變動,但主軸相同。這樣的溯源可幫助瞭解各 時代記載孔子傳說的脈絡與著重點,再者,將口頭文學往前溯源的同時,會發現. 許多衍生出的議題,如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與道教、佛教的交鋒、對民間文化的 滲透等,這都是在溯源工作外筆者欲深入探討的。故從有關孔子的民間傳說中來 補足書面文字外的孔子研究,期望最後能從民間傳說裡探討孔子在民間的形象地 位及影響。 二、 研究目的 傳說經過研究者們嚴謹的田野調查而來。而所謂田野調查,指的是經過專門. 13. 楊利慧:〈表演理論與民間敘事研究〉 ,收入於﹝美﹞鮑曼(Bauman, R.)著,楊利慧,安德 明譯:《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頁 243。 3.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8) 訓練的工作者親自進入田野,通過直接觀察、具體訪問、居住體驗等方式獲取第 一手資料的過程。這樣的工作並不僅僅限於民族學,還包括社會學、人類學、民 俗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各類學科,透過這樣田野調查得來的資料具有著歷史性、 民族性、文化性,如段建宏所述: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在這一新思路的推進過程中,人們對史料和研究方法 都有了新的要求,特別是田野調查,便成為這一呼聲的一個重要代表。許 多學者著文論述田野調查的作用,田野調查無疑對新史學、對社會史具有 極大的價值,但是還有更重要的一層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即田野調查 在更高意義上使我們與古人溝通,體悟歷史逝去的印痕。同時正如「鄭振 滿指出,歷史學家吸納人類學家的研究方法去做田野調查,目的是獲得一. 政 治 大. 種『文化體驗』 ,並透過這種體驗中去捕捉解讀文獻的『靈感』 ,去培養對 歷史過程的洞察力和問題意識,文獻中有些東西,不進入田野,我們根本. 立. 沒有辦法讀懂,去田野是為了獲取『歷史現場感』,亦即桑兵所說的『走. ‧ 國. 學. 向歷史現場』。正是這種『現場感』,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解讀歷史文獻」14. ‧. 正如上述所說的「去田野是為了獲取『歷史現場感』」 ,各朝代、時代背景下的孔 子已被紀錄於各種文獻之中,若增加了從人民口中敘述的孔子事蹟資料,這樣的. y. Nat. 歷史現場感或許更可以顯示出來,讓我們更能透過這些傳說,親近各個地區、各. io. sit. 個朝代的孔子,並且能對各種以文字記錄下的文獻進行補充、對照。. al. er. 再者,如前所述,對於孔子研究的面向大多是孔子思想的書面研究,如心性. n. v i n Ch 而民間敘事裡的民間文學研究卻較被世人所忽略。然而,在民間敘事中的人物傳 engchi U 思想、天命思想等等的哲學思辨,又或者是禮學、政治、教育等實際層面的探討, 說一類卻擁有豐富的孔子傳說,如梁慶標所說:. 傳說往往針對偉人和名人,且多在民間和底層流傳。傳說反映民眾對於偉 人的景仰之情,故編排許多離奇故事,意在凸顯傳主的偉大人格;同時, 也應該看到民眾在傳說中往往以自下而上的姿態看待傳主,因而更具平民 意識和平等色彩,即巴赫金的「狂歡化」精神:「人回歸自身並在人們之 中感覺自己是人。」這使傳主更具人性意味,同時暴露出傳主的某些缺陷, 但其缺陷往往是官方文字有意迴避的,對於豐富傳主人格則具有不可忽視 的作用。15 14. 段建宏:〈體悟歷史:田野調查的意蘊〉, 《唐都學刊》第 24 卷第 2 期(2008),頁 83。 梁慶標:〈以真偽做取捨─淺析孔子傳說與傳記的傳播效果〉, 《中外文化交流雜誌》,2013 年 11 期,頁 30。 4. 15.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9) 傳說讓孔子走進人群中且更能彰顯孔子不同之人格色彩,文獻中所記載的孔子形 象不脫「良臣」、「聖賢」、「先師」等定位,16於傳說中,除了有與文獻相對應的 形象外,還有幽默、困窘、謙虛等等形象的孔子,超乎我們從《論語》裏頭認識 的孔子的想像。這些不同的孔子形象皆是從不同類型的孔子傳說中而來,如有關 孔子出生的傳說、孔子好學的傳說、孔子從政與觀政的傳說、孔子辦學的傳說等 等。從孔子與他人的對話中,似乎可以看見更親民、樸實的孔子,而不是因其為 聖人,遂敬而遠之。如〈孔子和轎夫〉、〈抬杠鋪〉、〈孔子求教杜三娘〉、〈孔 子和如來佛〉等傳說內容。孔子走進民間而不只是於廟堂之上與皇宮貴族對辯, 與孔子對話的對象還包含弟子、女子、小孩等等的角色人物,從這些資料中,所 反映的孔子是如此多彩紛呈的,時而看出孔子的睿智聰慧,時而發現孔子的衝撞. 政 治 大. 魯莽,時而體會孔子的肅穆莊重,時而感受孔子的大方風趣,這些都是於對話體 的孔子傳說中可見到的各種面向,藉由與他人的對話,發揮其聖人之外的親和樣. 立. 態。因此筆者希望能從此部分,探討民間文學淵源、孔子形象及學說於民間的影. ‧.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材料. sit. y. Nat. 一、 研究範圍. ‧ 國. 孔子傳說。. 學. 響力、孔子與其餘角色的背後意義、傳說文化意涵等,從中更深刻瞭解對話體的. al. er. io. 本論文題目「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主要的材料聚集在具有對話體性質. v i n Ch 畫像石等圖像材料。其中又以民間採集的民間文學最為豐富及完整 ,故以此為主, U i e h n gc 其餘為輔。 n. 的孔子傳說。研究範圍有民間採集的民間文學、一般傳世文獻記載的傳說軼事、. 關於傳說的定義,程薔於《中國民間傳說》有詳盡的說明: 廣義的民間傳說概念,是把一切以口頭形式表達的散文體作品都包括在內, 凡是民間口頭上傳說說的東西,都可以列入。從民間文藝學的觀點來看, 實際上就是神話、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的總和。因此,我們就常常遇到像 「神話傳說」 、 「傳說故事」這樣一些連用的術語。狹義的傳說概念,則是 把傳說與神話、故事加以區分。凡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地方風. 16. 李隆獻於〈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孔子形象」〉一文中,將《左傳》 、 《國語》 、 《史記》 、 《公羊傳》、 《穀梁傳》 、先秦諸子、 《清華簡》 、 《上博簡》 、 《郭店簡》所蒐集的孔子紀事及傳說歸納出孔子形 象大多為「良臣」 、 「聖賢」 、 「先師」 、博聞多知等的樣貌。李隆獻: 〈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孔子形 象」〉 ,《文與哲》第 25 期(2014),頁 21-76。 5.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0) 物、社會習俗有關的那些口頭作品,可以算是傳說。17 傳說敘事中,確實可以發現有關孔子的文本是相當豐富的,而茫茫文翰中,筆者 欲從具對話體形式的孔子傳說進行探究。以對話形式從事文學創作於先秦時期便 存在,如《詩經》中〈齊風‧雞鳴〉裡妻子與丈夫的對話、《楚辭》中屈原與漁 父的對話等等。對話的形成通常有幾個形式,一種為與自我的自問自答型、一種 為與他人的互相答辯型,而後者的對話對象可能為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人數。本文 指稱的對話體研究,集中於與他人的互相答辯型,也就是孔子與他者進行溝通答 辯的類型。. (一) 民間文學材料. 政 治 大. 此類材料主要取材自《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中. 立. 國民間故事全集》、《孔子外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由中國中央文化部、. ‧ 國. 學. 大陸國家民委、中國文聯三家合辦,與《中國諺語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並 稱中國民間文學三大集成,其以省為單位進行搜索,包含神話、傳說、故事三種 民間口頭敘事散文,從 1984 年發起,30 本省市卷已於 2007 年全部出版,基本. ‧. 上不收錄現成的書面資料,要求所有作品及相關資料均從田野調查中採錄而來;. y. Nat.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則承繼著三套集成的精神,以縣卷本資料的系統編纂成書,. sit. 同樣也是經過嚴謹的田野調查而來,預計發行 3000 卷,目前陸續出版中,與《中. al. er. io. 國歌謠全書》、《中國諺語俗語全書》、《中國民間史詩敘事詩全書》並稱中國. n. v i n 含中國各省的地方民間故事及C50h餘個少數民族之神話傳說,其蒐集故事的方式 engchi U 並不是科學的田野調查方式,而是蒐羅自五四以來書面記載的故事資料編輯成. 民間四庫全書;《中國民間故事全集》由台灣遠流公司出版,編成 40 大冊,包. 冊。 比較特殊的材料是《孔子外傳》,由耕魯、王梅、樊兆陽等人編著,將有關 孔子的傳說依照主題分類,其中仍有經採集而來的民間文學,如〈金試顏回〉、 〈「鬮」字的來歷〉等篇章,皆有明確的講述者、紀錄整理者以及流傳地帶,另 外,也有蒐集書面資料加以整理的文本,文中偶會引用這部分材料當作輔助。 本文以《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孔子外傳》中經 採集而來的民間文學為主,詳細分析文本,其餘資料則視情況補充,不進行詳細 探討。. 17. 程薔: 《中國民間傳說》 (杭州:浙江教育,1989) ,頁 4。 6.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1) 1.. 孔子與弟子的對話 在此一分類中,較常出現的為孔子與子路、孔子與顏回的對話。這一類別中. 的民間文學有〈顏回燒粥〉 、18〈子路出題考孔子〉 、19〈孔子借糧〉 、20〈孔夫子「借 糧」〉 、21〈孔夫子向范丹借糧〉 、22〈天賜顏回一錠金〉 、23、 〈孔子收學生〉 、24〈孔 子收徒弟〉、25〈鵝吃素〉、26〈子路服輸〉。27 另外,《孔子外傳》裡有〈望吳聖跡坊〉、28〈夫子自責〉29兩則文本,皆有 詳細講述者及記錄者。. 2.. 孔子與小孩的對話 與女子的對話不同,孔子與小孩對話中的小孩角色,不如上述女子通常是無. 政 治 大 式的對話組成,顯示出項橐的機智。這一類別中的民間文學有〈孔子回車〉 、 〈孔 立 夫子拜師〉、 〈項托跟孔聖人抬杠〉、 〈孔子拜師〉、 〈頑童攔車〉。 姓名的角色,而是有明確的指向─七歲能成孔子師的項橐。這樣的傳說是由問難 30. 31. 33. 34. ‧ 國. 學. 18. 32. ‧. 白庚勝總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上海‧黃埔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頁 148-149。 19 白庚勝主編,王宇明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南通市區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 版社,2010),頁 132-133。 20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卷》 (北京:中國 ISBN 中心, 2001),頁 70。 21 白庚勝總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雎寧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頁 182-184。 22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卷》 (北京:中國 ISBN 中心, 1998),16-18。 23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北卷》 ,頁 39-40; 24 白庚勝總編,陳偉忠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上海‧浦東新區卷》(北京:知識產權出 版社,2011),頁 64-65。 25 白庚勝總主編、馬錦梅本卷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上海,長寧卷》(北京:知識產權出 版社,2011),頁 11-12。 26 白庚勝主編,王宇明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南通市區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 版社,2010),頁 370。 27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西安:陝西旅遊出版社,1993) ,頁 92-93。 28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35。 29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43-44。 30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山西卷》 ,頁 47-48。 31 此則有兩個版本,一為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江蘇卷》 (北 京:中國 ISBN 中心,1998) ,頁 30;二為白庚勝總主編、錢昌萍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 上海‧青浦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頁 7-8。 32 白庚勝主編,徐高潮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山東‧滕州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1),頁 125-126。 33 此則有四個版本,一為白庚勝主編,張玉峰、喬明憲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南‧ 南召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頁 75-76;二為白庚勝總主編、丁秀髮本卷主編: 《中 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海門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頁 4-5;三為白庚勝總主編、 李振穀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上海‧閘北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頁 9-10; 四為白庚勝總主編、陳偉忠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上海‧浦東新區卷(上)》 (北京:知 7.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2) 3.. 孔子與女子的對話 於孔子與女子的對話中,女子通常是無名無姓的角色,然而這樣的角色卻常. 賢於孔子,總在孔子急難之時給予支援。這一類別中的民間文學有〈孔子求教杜 三娘〉、35〈孔子賠禮〉。36 另外, 《孔子外傳》裡有〈盜泉峪〉37一則,有詳細講述者、記錄者及流傳地 域。. 4.. 孔子與其他人物的對話. 政 治 大. 此處使用「其他人物」,是考量到除了弟子與女子的對話外,孔子還經常與 各行各業的人物進行接觸,這些人物也與女子一樣,通常無特定姓名,幾乎都是. 立. 38 以民眾的各階層及職業為其代表。這一類別中的民間文學有〈抬杠〉 、〈杠子房〉 、 40. 學. 〈孔子無奈拗事館〉、 〈抬杠鋪〉、41〈孔夫子受難李鐵拐受折〉、42〈孔夫子和. ‧ 國. 39. 轎夫〉、43〈學問的來歷〉。44. 另外,《孔子外傳》裡有〈孔子住店〉、45〈魯廟教子〉、46〈「閹」字的來歷〉. ‧. 47. 三則,皆有詳細講述者、記錄者及流傳地域。. y. Nat. sit. n. al. er. io. 識產權出版社,2011) ,頁 65-67。 34 陳慶浩、王秋桂: 《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山西》(臺北:遠流,1989) ,頁 184-486。 35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卷》(北京:中國 ISBN 中心, 2001),頁 68-69。 36 白庚勝總主編、季忠新本卷主編、郭鑒生執行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啟東卷》 (北 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頁 74。 37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188-189。 38 此則有三個版本,一為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北卷》 (北 京:中國 ISBN 中心,1999) ,頁 470-471;二為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 故事集成‧寧夏卷》(北京:中國 ISBN 中心,1999) ,頁 32-34;三為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 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 (北京:中國 ISBN 中心,1998) ,頁 743-744。 39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卷》(北京:中國 ISBN 中心, 2001),頁 972-973。 40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北京:中國 ISBN 中心, 1998),頁 25-26。 41 此則有兩個版本,一為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山西卷》 (北 京:中國 ISBN 中心,1999) ,頁 49-50;二為陳慶浩、王秋桂: 《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山東》 (臺 北:遠流,1989) ,頁 159-163。 42 白庚勝總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盧龍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 ,頁 27-29。 43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北卷》 (北京:中國 ISBN 中心, 1999),頁 46-47。 44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江蘇卷》 ,頁 31。 45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北卷》 (北京:中國 ISBN 中心, 1999),頁 48-49。 46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135-136。 47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144。 8.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3) 5.. 孔子與神仙、佛祖的對話 如前述李長之的論述,孔子的地位被推崇至如「聖人」一般,這樣的身分讓. 民間傳說中的孔子,常與神仙、佛祖並置,並進行接觸對話,這一類別中的民間 文學有〈孔夫子和釋迦牟尼攀道〉、48〈釋迦牟尼和孔夫子猜謎〉、49〈如來佛腦 門疙瘩〉 、50〈如來佛坐像〉 、51〈觀音和孔夫子〉 、52〈孔子與釋迦牟尼〉 、53〈孔 子和如來佛〉、54〈孔子和如來佛打賭〉、55〈孔子辦學鬥閻王〉、56〈孔子問禮〉、 57. 〈張天師與孔聖人(一)〉 、58〈張天師與孔聖人(二)〉、 〈孔子的傳說〉 。60 59. 另外, 《孔子外傳》裡有〈孔子巧佔曲阜〉 、61〈孔子拜師老子〉 、62〈硯台之謎〉、 〈孔子遇榮啟期〉64四則,皆有講述者、記錄者及流傳地域。. 63. (二) 一般傳世文獻.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除了民間敘事的傳說資料外,許多傳世文獻裡也記載著奇聞軼事,藏蘊著許 多有關孔子的傳說。這些資料與民間的民間文學常有所聯繫,除了相對應的標題 外,亦有情節與之吻合的。以下分類敘述:. ‧. 1.. 孔子與弟子的對話. al. er. io. sit. y. Nat. 48. n.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卷》 ,頁 18-19。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卷》 ,頁 23-24。 50 白庚勝總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雎寧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 ,頁 16-17。 51 白庚勝總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湖北‧秭歸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 ,頁 313。 52 白庚勝總主編,施仲君、黃文元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上海‧崇明卷》 (北京:知識 產權出版社,2011),頁 91。 53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32-33。 54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吉林卷》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2),頁 15-16。 55 白庚勝總主編、崔繼昌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三河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 社,2010) ,頁 11-12。 56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江西卷》 (北京:中國 ISBN 中心, 2002),頁 19-20。 57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頁 67-68。 58 白庚勝總主編、劉秉忠本卷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固安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 社,2010) ,頁 34。 59 白庚勝總主編,劉秉忠本卷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固安卷》,頁 35-36。 60 白庚勝總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昌黎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頁 9。 61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196-197。 62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26-27。 63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193-194。 64 耕魯,王梅,樊兆陽:《孔子外傳》 ,頁 35-36。 9 49.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4) 《論語》65為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著之書,其中多為弟子向孔子問學或是 孔子對弟子闡述義理的話語,較為人知的弟子有顏淵、子路、子貢等人,這些人 與孔子的對話也經常用於民間文學中。另外,孔子與弟子的對話也多見於《孔子 家語》,66如〈辨物第十六〉、〈顏回第十八〉、〈在厄第二十〉等均見;《琱玉集》 67. 中則有〈鑑識篇第三〉 ; 《呂氏春秋》68中為〈審分覽‧任術〉篇中有記載; 《文. 選》69的李善注本,於〈陸士衡樂府十七首〉註解有孔子與顏回對話情節;殷芸 《小說》70中也記載著孔子與子路的對話; 《繹史》71中則蒐羅了許多古籍中孔子 與弟子對話的資料,如《家語》中的子路初見孔子、《說苑》中的子路將行,辭 於仲尼等。 2.. 孔子與女子的對話. 政 治 大. 傳世文獻中的孔子與女子之間的對話通常也都是孔子與採桑女、阿穀處子、 路婦等人的接觸,資料見於《禮記》72〈檀弓下〉中有關苛政猛於虎的篇章內容,. 立. 《琱玉集》中的〈聰慧篇第一〉 , 《韓詩外傳》73中的〈孔子南遊適楚〉 ; 《列女傳》. ‧ 國. 3.. 學. 中的〈阿穀處女〉 ,74《繹史》中也收錄許多古籍如《禮記》 、 《列女傳》等資料。 孔子與小孩的對話. ‧. 此部分的對話角色,仍與民間文學大同小異,皆是孔子與項託、兩小兒的對. y. Nat. 話,資料見於《戰國策‧秦策》,75〈新編小兒難孔子〉、76〈小兒論〉,77敦煌出. sit. 土文獻的〈孔子項託相問書〉 ,78寫本有 P.1302V、P.3255、P.3754、P.3833、P.3882、. al. er. io. P.3883、S.395、S.1392、S.2941、S.5530、S.5674、дx.1356+дx.2451+S.5529、дx.2352、. v. n. 散 0222,79歌仔冊版本則有《孔子項橐論歌》、80《(閩南語)孔子小兒答歌》。81 65. Ch. engchi. i n U. ﹝梁﹞皇侃撰,高尚榘校點: 《論語義疏》,北京:中華書局,2013。 66 ﹝清﹞陳士軻輯:《孔子家語疏證》 ,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 67 柳瀨喜代志、矢作武編:《琱玉集》 ,東京:汲古書院,1985。 68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9 《文選》的版本參考﹝清﹞胡紹煐撰,蔣立甫校點《文選箋證》一書,此書以劉世珩校本為底 本,參校世澤樓本。﹝清﹞胡紹煐撰,蔣立甫校點: 《文選箋證》 ,合肥:黃山書社,2004。 70 魯迅: 《魯迅輯校古籍手稿》,上海:上海古輯出版社,1993。 71 ﹝清﹞馬驌撰,王利器整理:《繹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 72 蔣鵬翔主編:《阮刻禮記注疏‧三》 ,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73 ﹝漢﹞韓嬰著,徐芹庭、徐耀環注釋: 《韓詩外傳解譯》 ,新北:聖環圖書,2013。其使用的底 本為《四部叢刊》翻印元正統十五年乙未末錢惟善序、沈辨刊刻之刻本。 74 張敬註譯: 《列女傳今註今譯》 ,臺北:台灣商務,1994。 75 ﹝漢﹞劉向集錄,範祥雍箋證,範邦瑾協校: 《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6 王重民等編: 《敦煌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頁 241-243。 77 王重民等編: 《敦煌變文集》,頁 240-241。 78 因各版本內容相差無幾,本文採取的底本為黃征、張湧泉校注: 《敦煌變文校注》中所收錄的 〈孔子項託相問書〉,黃征、張湧泉校注:《敦煌變文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 79 寫本部分參考楊明璋《敦煌文學與中國古代諧隱傳統》一書,楊明璋: 《敦煌文學與中國古代 諧隱傳統》 ,(臺北:新文豐,2011) ,頁 260。 80 《孔子項橐論歌》 ,嘉義:捷發漢書部,1936。 10.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5) 4.. 孔子與帝王的對話 與孔子對話的帝王通常是魯定公、魯哀公、齊景公等人,見於《孔子家語》. 中的〈文本第十五〉、〈辨物第十六〉、〈子路初見第十九〉、〈哀公問政第十七〉。 (三) 考古出土資料 漢代畫像石磚為除了文字、民間文學以外的考古重要資料,而畫像石的圖像 描述也時常保留許多著名的歷史人事物及傳說: 長期以來,漢代畫像石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這不僅是由於它們有 著極為廣泛豐富的內容。其中有傳說時代的古帝王像;有在歷史上廣為流 傳的歷史故事畫和神話故事畫;有反應農業、手工業生產勞動的畫幅;有. 政 治 大 雜技、遊藝等方面的內容……它們幾乎包羅萬象,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用 立 生動的形象再現了漢代社會的容貌,為研究漢代的政治、思想、文化、藝. 天文星象圖;更有關於衣食住行等社會生活方面的畫像,包括音樂、舞蹈、. ‧ 國. 學. 術、科學技術等諸方面提供了眾多的實物資料,彌補了文獻記載之不足。 82. ‧. 如上所述,畫像石記錄了在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而孔子這樣一位在漢代. Nat. sit. y. 經學具重要影響力的學者,也被反映於當時墓葬所流行的畫像石圖像中。主題大. io. er. 多為孔子見老子、孔子與項橐。如山東嘉祥氏祠墓地遺址西闕闕身北面的孔子與 83 項橐、山東嘉祥氏祠墓地遺址東闕闕身南面的孔子見老子等等, 這些都是除了. n. al. 文字與民間文學外可供參考並用的資料。. Ch. engchi. i n U. v. 二、 研究方法與材料 (一) 故事類型學 故事類型學最著名的便是 AT 分類法。這是由芬蘭學者阿爾奈發表於 20 世紀 初提出的,後來美國學者湯普森加以譯述和補充的方法學說。使用這類故事類型 索引的編著,不管所處理的是一國的,或是全世界的,它的條件就是在它所涉及 的範圍內,流傳故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文字紀錄,而且其中有不少篇章的情節是. 81 82 83. 《(閩南語)孔子小兒答歌》,新竹:竹林書局,1959。 吳曾德:《漢代畫像石》 ,(臺北:丹青圖書,1986) ,頁 3。 邢千里:《中國歷代孔子圖像演變研究》,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頁 202-213。 11.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6) 相同類似的。而這樣的情形在各國民間故事中是普遍的,因此使用此故事類型學 對故事進行分類的工作也就有其必要,84且這樣的故事也包含著很多的傳說。 有了 AT 分類法的出現,促成了美國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85金 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 、86顧希佳《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等書的編成。筆 者在搜尋孔子傳說故事時,首要問題便是傳說資料眾多,如何一一搜尋的。而丁 乃通、金榮華等人所編輯的故事類型索引便是很好的工具書。筆者以金榮華《民 間故事類型索引》一書為主,顧希佳《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丁乃通《中國 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為輔,找尋有關對話體的孔子傳說資料。例如金榮華一書中 921J 小孩問答勝秀才類型、1559 抬槓等類型中,都可見孔子與項託對話、孔子 與抬槓鋪老闆對話的傳說。因此,藉由 AT 分類法及前輩學者著述的許多類型索 引,將可以更快的速度搜尋需要的傳說材料,又可以有更縝密、明確的搜尋指向。. 政 治 大. (二) 帕理─洛德理論(口頭程式理論). 立. 帕理─洛德理論是 1920-1930 年代時,帕理對《伊裡亞特》 、 《奧德賽》等史. ‧ 國. 學. 詩,以及洛德對前南斯拉夫親歷的活型態史詩研究而得的理論: 傳統並不是對那些業已成為化石的一整套主題和規則的一古腦的被動的. ‧. 接受,而是對它所接受和傳承的事物的再創造,傳統就是這樣一種再創造,. y. Nat. 它具有一種有機的習慣特性。或許我們應該重新考量原創性(originality). sit. 的概念,此概念相對而言較為現代,成為批評的口頭禪;也許有別的更好. al. er. io. 的方式來體現獨創性,而不必涉及到作家本人的個性,這種個性在很大程. n. v i n Ch 認為,一些作家的偉大,最終被他們所從事的職業、技藝的偉大所超越, engchi U 因此,每當我們歷數他們的貢獻時,也應該知道他們的職責;假如這種偉 度上,已經成為自我意識很強的虛構作品的主要特性。我們甚至可以這樣. 大的一部分是與另一些人,與那些受過相同的訓練,傳遞相同的神話的人 們匿名地共同分享的話,那麼這種偉大也絲毫不會遜色。87 洛德於文後所提到的「不遜色的偉大」便是歌手們一代傳一代,以程式或程式化 的表達手段來建構一行詩或半行詩,包括運用主題來建構一部史詩歌的方式。88然 84. ﹝美﹞丁乃通著,鄭建威,李倞,商孟可,段寶林譯,李廣成校: 〈序一〉 ,《中國民間故事類 型索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頁 4。 85 ﹝美﹞丁乃通著,鄭建威,李倞,商孟可,段寶林譯,李廣成校: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86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 ,新北:口傳文學會,2007。 87 ﹝美﹞阿爾伯特‧貝茨‧洛德著,尹虎彬譯: 〈序〉 , 《故事的歌手》 (北京:中華書局,2004) , 頁 33。 88 ﹝美﹞阿爾伯特‧貝茨‧洛德著,尹虎彬譯:〈導論〉 ,《故事的歌手》,頁 4。 12.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7) 而,洛德還是承認每一次的創作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而不可取代的,只是在這 些獨創的作品中,能依靠以基本程式為基礎而建立的模式,為即興的表達去創作 或再創作一些詞語,縱使如此,歌手也不是一個有意識遵循傳統慣例的人,而是 傳統的創造性的藝術家。89 雖然帕理─洛德理論的起頭是研究史詩,但是這樣的理論結果卻也可以用於 民間文學的傳說一類中。 「程式」一詞,根據帕理的定義是在相同的步格條件下, 常常用來表達一個基本觀念的詞組。程式是具有重複性和穩定性的詞組,它與其 說是為了聽眾,不如說是為了歌手─使他可以在現場表演的壓力之下,快速、流 90. 暢地敘事。在不同的語言系統中,程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構造。 運用於傳說 中,有時不一定是一組相同意義的詞組,而比較像是一個傳統的傳承觀念。如孔 子與《論語》是一個經典的連結,在民間傳說中的許多辯難情節中,小人物常常. 政 治 大. 以《論語》中的語句去難孔子,如〈抬杠鋪〉中,店鋪主人便是以《論語》中「父 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觀念反詰孔子,讓孔聖人瞠目結舌。此類的問答方. 立. 式也出現在孔子的其他傳說中,這樣的一套傳統的脈絡,便可以帕理─洛德的口. ‧. ‧ 國. (三) 敘事學. 學. 頭程式來做呼應、對照。. 敘事學是關於敘事文本或敘事作品的理論。他在對意義構成單位進行分割的. y. Nat. 基礎上,探討敘事文本內在的構成機制,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內在的關. sit. 聯,從而尋求敘事文本區別於其他類型作品的獨特規律。同時,它也研究敘事、. al. er. io. 敘事性,即何種因素構成敘事,使作品具有敘事性等方面的內容。91自 1969 年,. n. v i n Ch 敘事學後,此一學科不但日益受到重視,也終於有了正式的名稱作為依尋。 而 engchi U 敘事學研究的對象為何?所謂的敘事文本又是如何呢? 托多羅夫(T.Todorov)在《〈十日談〉語法》一書中提到關於敘事作品的科學為 92. 文學有多種劃分,經典的劃分是敘事文、戲劇文學和抒情詩。敘事文與戲 劇文學相比,它們都有故事情節,但敘事文有敘述者以及以敘述者為中心 的一套敘事方式,而戲劇文學只有人物台詞和舞臺說明沒有敘述者;敘事 文與抒情詩相比,它們都有某種意義上的講述人,但敘事文有一系列的事 件,而抒情詩雖有詩人或歌手吟唱卻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經過比較,我 89. ﹝美﹞阿爾伯特‧貝茨‧洛德著,尹虎彬譯:〈導論〉 ,《故事的歌手》,頁 5。 ﹝美﹞約翰‧邁爾斯‧弗裡著,朝戈金譯: 〈譯者導言〉 ,《口頭詩學:帕裡─洛德理論》(北 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頁 18。 91 譚君強:《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後經典敘事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頁 2。 92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頁 2。 13 90.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8) 們可以初步界定,敘事文的特徵是敘述者按依定敘述方式結構起來傳達給 讀者(或聽眾)的一系列事件。93 普遍來說,敘事文便是具有故事情節、以敘述者敘事的一套中心運作的建構方式。 傳說這一文類便具有這樣的敘事樣態,由講述者出發,敘述關於名人、風物、習 俗等具有故事情節的敘事。因此,在研究傳說的過程中,可以藉由研究視角的不 同類型、敘述者、敘述接受者的不同種類來研究文本;抑或是對情節、人物的研 究探討,例如孔子與採桑女的對話中,敘述者是如何鋪排孔子遇見採桑女的情節, 採桑女的角色功能之於孔子又是如何等等,都可以敘事學的觀點加以詮釋。 楊義曾說:「必須如實地把敘事結構型態看作是人類把握世界(包括現實世 界和幻想世界)、人生(包括外在人生和內在人生)以及語言表達(包括語言之. 政 治 大. 所指和能指)的一種充滿生命投入的形式,看作是人類智慧發展和積累的過程。」 94. 在研究孔子傳說時,若能將這類敘事文本以此基本思路做深層剖析,將可以看. 立. 見敘事文本所繼承、開展的人類話語的奧秘。. ‧ 國. 學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及探討. ‧. y. Nat. 本節針對「孔子傳說」的研究進行介紹。這一部分的研究還可再細分為孔子. sit. 傳說的溯源、孔子傳說的編撰及整理、孔子傳說的主題探討。其他相關研究則有. n. al. er. io. 孔子形象及思想、孔子傳說衍生之議題探討。今就各部分分述,如下: (一) 孔子傳說研究. Ch. engchi. i n U. v. 此部分的研究大部分為有關孔子與小孩、女子、市井小民所發生的生活趣事, 可再分為孔子傳說溯源、孔子傳說的編撰及整理、孔子傳說主題探討幾類研究。 1.. 孔子傳說的溯源 在孔子傳說溯源的工作上,前人視野多聚焦在〈孔子項託相問書〉此一類型. 傳說。如伏俊璉的〈〈孔子項託相問書〉體制探源〉95以為戰國時期〈太子晉〉 中「五打三勝制」的論辯形式是其源頭,認為〈孔子項託相問書〉具有民間故事 賦的範疇與形式;張鴻勳的〈〈孔子項託相問書〉故事傳承研究〉96則是從先秦 起至明清結束,逐一考察歷代〈孔子項託相問書〉的故事變異;徐貫臻的《台灣 93 94 95 96. 胡亞敏:《敘事學》,頁 11。 楊義: 《中國敘事學》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 ,頁 97。 伏俊璉:〈 〈孔子項託相問書〉體制探源〉 ,《敦煌學輯刊》2005 年第 3 期,頁 1-5。 張鴻勳:〈 〈孔子項託相問書〉故事傳承研究〉, 《敦煌學輯刊》1986 年第 1 期,頁 28-40。 14.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19) 歌仔冊《孔子項橐論歌》的溯源及其相關問題研究》97除了追溯古籍文獻裡的記 載以外,最主要的研究對象則聚焦在現代歌仔冊中的孔子與項託故事,以此來分 析歌仔冊版本、故事內容的繼承與創新。 2.. 孔子傳說的編撰及整理 傳說的編撰及整理是浩大的工程,必須顧及史事與軼事的平衡。陳金文的《孔. 子傳說的文化審美研究》98對記錄孔子傳說的歷代文獻和現代民間文學做了系統 的整理、爬梳,將孔子傳說文本進行主題分類和類型歸納,探討了現代口頭資料 中的孔子傳說,與歷代文獻間的聯繫與差別。並進一步發掘孔子傳說的民俗文化 蘊涵。 另外是利用各孔子傳說編纂成書。如李長之的《孔子的故事》 ,99嚴謹的考察. 政 治 大. 《史記》 、 《論語》 、 《禮記》等資料來做編寫;包啟新的《孔子的故事》100也採取 短篇故事的形式,為孔子的生活立目,閱讀起來更是簡單明瞭。. 立. 孔子傳說的主題探討. 學. ‧ 國. 3.. 孔子傳說的主題,一是對單一傳說的探究,如王小盾的〈越南本〈孔子項橐 問答書〉謭論〉 ,101作者因 2001 前往越南獲題為〈孔子項橐問答書〉 、 〈昔仲尼師. ‧. 項橐〉三種抄本,因此校錄下此三種版本並進行異文比較;金文京的〈孔子的傳. y. Nat. 說──〈孔子項託相問書〉考〉除了研究從唐代至明代以降的孔子與項託事蹟,. sit. 還針對其於東亞、歐美的傳播進行考察,時間與地域性的資料蒐集相當完備;. 102. al. er. io. 洪之淵的〈〈盜蹠〉篇和先秦民間的孔子故事〉103考證《莊子‧盜蹠》中孔子見. v i n Ch 有密切關係,最後則是觀察戰國時期以出遊為結構模式的長篇孔子故事發展;李 engchi U 劍鋒的〈《衝波傳》:一部關於孔子及其弟子故事的志怪小說〉 考論了《衝波傳》 n. 盜蹠的故事源於先秦俳優的說唱故事,而其中的反孔態度也與民間所流傳的故事 104. 的性質、成書年代及輯錄其相關佚文;陳金文的〈孔子傳說的「巧女」故事〉105. 97. 徐貫臻: 《台灣歌仔冊《孔子項橐論歌》的溯源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 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2。 98 陳金文:《孔子傳說的文化審美研究》 ,濟南:齊魯書社,2004。 99 李長之:《孔子的故事》 ,香港:中華書局,2002。 100 包啟新:《孔子的故事》 ,香港:山邊社,1988。 101 王小盾: 〈越南本〈孔子項橐問答書〉謭論〉 ,收入《從敦煌學到域外漢文學》 (北京:商務印 書館,2003)頁 289-313。 102 金文京:〈孔子的傳說──〈孔子項託相問書〉考〉 ,收入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編《俗 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6)頁 1-22。 103 洪之淵:〈〈盜蹠篇〉和先秦民間的孔子故事〉,《溫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06), 52。 104 李劍鋒: 〈《衝波傳》:一部關於孔子及其弟子故事的志怪小說〉 , 《魯東大學學報》 ,第 27 卷第 5 期(2010) ,頁 64-68。 105 陳金文:〈孔子傳說的「巧女」故事〉 ,《齊魯學刊》2004 年第 4 期,頁 9-13。 15.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0) 由〈孔子與浣女〉 、 〈孔子與採桑娘〉 、 〈孔子遇路婦〉三種孔子與巧女的傳說故事 進行討論,探討稱讚女子自身價值的同時,貶抑孔子的傾向;陳永志、鄭炳林, 黃維忠主編,謝後芳等譯的《吐魯番文獻選輯‧文學卷》106中收入〈P.T992、P.T1284、 IOL TiB J729〈孔子項託相問書〉〉一文,翻譯出藏文版本的〈孔子項託相問書〉 供學者參考。 專書部分,黑田彰主編的《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孝子傳圖輯錄》107仲介紹有些 許孔子與項託的壁畫像,可與文字材料交相對照。碩士論文的部分則有陳承漢的 《民間故事《孔子項託相問書》及神童教育之研究》108概述了〈孔子項託相問書〉 寫本的發現與版本比較,接著討論〈孔子項託相問書〉之兒童故事價值,並結合 魏晉時期神童觀進行思想剖析。 另一主題則為對傳說中的孔子形象進行探討,如袁珂的〈孔子與神話及民間. 政 治 大. 傳說塑造的孔子形象〉109挑揀出民間傳說中神化孔子的情節,除了對孔子身體形 象的描繪外,神異的能力也是敘述的要點;段庸生的〈古代小說中的孔子形象〉. 立. 110. 探討了小說中營造出的通俗化孔子,以及孔子形象如何適應民間思想;魯秀麗. ‧ 國. 學. 的〈孔子對事實判斷之方式及後世民間故事之體現〉111中指出孔子判斷智慧與求 證精神,並於民間故事中多有跡可循;劉鳳偉的《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孔子形象》 112. ‧. 在大量搜集古代白話小說的基礎上,大致梳理出兩類孔子形象:神聖化的孔子. al. sit. io. (二) 孔子形象及思想. er. Nat. 此兩種孔子形象的生成。. y. 形象和世俗化的孔子形象,並從民間思想文化和主流意識形態交匯的意義中探討. n. v i n Ch 孔子做了很透徹的研究,其〈春秋時代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 提出了許多問題, engchi U 有關於孔子在春秋時期的道德觀沿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者強勢學說等等。而其 對孔子形象及思想來觀察,對研究孔子傳說能有背景式的支持。顧頡剛曾對 113. 〈孔子講議〉114則對記載孔子生平的文獻、觀察各時代的孔子形象、以孔子為主 的道統傳衍進行整理研究,貢獻良多。. 106. 鄭炳林,黃維忠主編,謝後芳等譯: 《吐魯番文獻選輯‧文學卷》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陳永志、黑田彰主編《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孝子傳圖輯錄》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108 陳承漢:《民間故事《孔子項託相問書》及神童教育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5。 109 袁珂: 〈孔子與神話及民間傳說塑造的孔子形象〉 ,《文學遺產》 ,1995 年第 1 期,頁 4-11。 110 段庸生:〈古代小說中的孔子形象〉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 ,2003 年第 3 期,頁 28-33。 111 魯秀麗:〈孔子對事實判斷之方式及後世民間故事之體現〉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 年第 1 期,頁 90-91。 112 劉鳳偉:《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孔子形象》,蘇州: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2005。 113 顧頡剛:《顧頡剛全集‧卷 4》(北京:中華書局,2011),頁 13-27。 114 顧頡剛:《顧頡剛全集‧卷 4》,頁 28-73。 16 107.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1) 研究孔子思想的專書則有錢穆《孔子傳》、115《孔子與論語》、116曾昭旭《經 典。孔子 論語》 、117黃俊傑《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118林存光《歷史上 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119林語堂《孔子的智慧》、120邢 千里《中國歷代孔子圖像演變研究》等書。121《孔子傳》一書分八章及附錄之孔 子年表。八章內容以孔子各時期的生活為題:孔子的先世、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 卒、孔子之早年期、孔子之中年期、孔子五十歲後仕魯之期、孔子去魯周遊、孔 子晚年居魯、孔子之卒。其中參照《論語》 、 《左傳》 、 《史記》等古籍,引錄原典 並加諸個人對史事之見解; 《孔子與論語》可分為幾個部分,一為作者讀《論語》、 《論語集注》及《論語新解》等書之閱讀心得、二為《論語》與孔學、孔子之教、 經史之學的關係、三為孔子思想與中國思想之互動和演變,其中涉及史學、經學、 近代儒學之議題探討; 《經典。孔子 論語》包含了對《論語》中的幾個概念探討。. 政 治 大. 如論學問題、君子與小人、忠信與改過、孝與友、仁、禮等,從《論語》一書中 來探究孔子思想;《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為論文集,探討的主題多為. 立. 各朝代的孔子形象、東亞文化圈中的孔子形象等等;《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 ‧ 國. 學. 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則探討了孔子與孔子代表的儒家的時代命運,企圖 從政治與文化的語境脈絡下去檢視孔子所代表之角色及定位;《孔子的智慧》則. ‧. 從詮釋《史記‧孔子世家》、四書經典,研究六藝、教育、音樂等方面思想來理 解孔子,除了為經典作註外,更添加了許多個人的觀察;《中國歷代孔子圖像演. y. Nat. 變研究》著重在歷代孔子圖像對於孔子形象的闡釋,從先秦壁畫研究起,至明、. al. er. io. 立足情況相當有助益。. sit. 清刻本、刻石中的孔子圖像,其中牽涉各朝代學術變化,在瞭解孔子於各朝代的. n. v i n Ch 及思想有緊密關係。其文針對先秦至漢初文獻中,包含傳世與出土涉及孔子重要 engchi U 除上述專書外,李隆獻〈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孔子形象」〉122也與孔子形象. 事蹟、言行的相關篇章進行比較。並藉敘事學,詮釋不同文獻在孔子人物形象上 的敘事策略、主題與價值觀的差異。 (三) 孔子傳說衍伸之議題探討 於孔子傳說中,能衍伸的議題有儒、佛、道三者間的交鋒、孔子與諸子思想 的交互關係等。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錢穆: 《孔子傳》 ,臺北:東大圖書,1987。 錢穆: 《孔子與論語》 ,臺北:聯經,1975。 曾昭旭編:《經典。孔子 論語》,臺北:麥田出版,2013。 黃俊傑:《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 林存光著: 《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 ,濟南:齊魯書社,2004。 林語堂:《孔子的智慧》 ,西安:陝西大學出版社,2006。 邢千里:《中國歷代孔子圖像演變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 李隆獻:〈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孔子形象」 〉, 《文與哲》第 25 期,2014,頁 21-76。 17.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2) 在儒、佛、道三者間的交鋒研究,專書的部分有洪修平《中國儒佛道三教關 係研究》 ,123本書集中討論儒、佛、道三教互動關係及個別思想影響,分為總論 篇、分論篇、比較篇、專論篇、訪談篇,除了比較三教的人文精神外,還專論三 教在中國發展的特色及影響;《儒佛道思想與中國思想文化》124一書分為「儒家 篇」 、 「佛教篇」 、 「道家道教篇」三部分,分門敘述了三教的簡要發展過程以及與 其他二教相融的歷程,從整體上把握了三教在中國歷代的發展,並對三教不同發 展時期各自的主要代表人物進行比較;《文史知識》編輯部編的《儒‧佛‧道與 傳統文化》一書,也是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來分述儒、佛、道三教內涵; 125. 最後,杜而未《佛儒道之信仰研究》則從信仰的角度,將佛、儒、道三家立為. 接近宗教的位置做觀察探討。126 單篇論文則有李承貴〈儒佛道三教關係探微─以兩晉南北朝為例〉127以魏晉. 政 治 大. 南北朝的時代為主,探討儒佛道三教的相融與吸攝;呂明灼〈儒佛道「三教一家」 的奧秘〉則以對嶗山文化的探討,觀察三教合而不同的現象。128. 立. 而在孔子與諸子的思想交互關係上,有張宏生〈四種先秦子書中的孔子形象〉 129. ‧ 國. 學. 考察了孔子主觀化的最早表現,通過對《孟子》、《莊子》、《荀子》、《韓. 非子》中出現的孔子形象的分析,分別指出其強孔子為己用的用心,從而揭示了. ‧. 濫觴於先秦的孔子形象主觀化在思想史上的意義;陳瑩的碩士論文《先秦到西漢 典籍中的孔子形象》通過蒐集和整理材料,釐清孔子其人形象的基本事實,分別. y. Nat. 從先秦諸子、經史和雜說中展開論述,觀察每一部典籍因其特定的文本性質,所. n 第一章 前言. 第四節、 章節安排. Ch. engchi. er. io. al. sit. 記載的的特定孔子形象。130. i n U. v. 本章將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目的,針對前人研究成果做探討,說明研究範圍、 材料與方法,並陳述章節的安排與架構。 第二章. 孔子與弟子、政治人物對話的傳說研究. 本章針對孔子與弟子、政治人物對話的傳說進行溯源、文化意涵探討、角色 分析。與弟子對話的傳說分成九個類別,在孔子周遊列國及晚年講學的歷程,弟 123. 洪修平:《中國儒佛道三教關係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洪修平主編: 《儒佛道思想與中國思想文化》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 125 《文史知識》編輯部編: 《儒‧佛‧道與傳統文化》 ,北京:中華出版,1990。 126 杜而未撰:《佛儒道之信仰研究》,臺北:台灣學生,1977。 127 李承貴:〈儒佛道三教關係探微─以兩晉南北朝為例〉 ,《南昌大學學報》 ,2001 年第 4 期,頁 12-18。 128 呂明灼:〈儒佛道「三教一家」的奧秘〉, 《孔子研究》 ,2008 年第 3 期,頁 69-76。 129 張宏生:〈四種先秦子書中的孔子形象〉, 《孔子研究》 ,1998 年第 1 期,頁 35-43。 130 陳瑩:《先秦到西漢典籍中的孔子形象》,北京: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2011。 18 124.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3) 子隨侍在側,彼此間有許多教學、生活上的交流,因此有豐富的傳說文本。與政 治人物的對話,許多背景都設定在周遊列國時期,此部分的現代傳說多是根據書 面資料整理改編,但仍可從一般傳世文獻中的記載觀察出民間文學的特質,兩者 的互動並非嚴肅的論政問禮,而是對奇異事物的探問,擴及歷史軼聞。 角色分析分為孔子、弟子、政治人物三類角色,探討各角色於文本中互動時 所顯現的人物性格,如孔子在面對政治人物時,有著智者、博學多聞的形象,政 治人物成了陪襯的配角;孔子在面對弟子時,有裁決者、試煉者等指導角色,有 時則角色重點互調,孔子成了陪襯弟子才能、德行之人。 第三章. 孔子與市井小民對話的傳說研究. 本章針對孔子與市井小民對話的傳說進行溯源、文化意涵探討、角色分析。 市井小民包含小孩、女子、其他人,特別將小孩、女人於一般市井小民中標立,. 政 治 大. 是因為明確使用小孩、女子身分的文本有一定數量,另一方面是小孩、女子與孔 子對話的文本中各有代表的典型,傳說也有相似類行,故特立之。. 立. 孔子與小孩的對話分為三類,多為神童對孔子問難的類型。與女子的對話分. ‧ 國. 學. 為六類,大部分情節為女子施展其智慧幫助孔子,或是提出警示。與其他人的對 話分為六類,其他人為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民,時常顯露小人物的才能。. ‧. 角色分析有孔子、小孩、女子與其他人四類角色,孔子在面對小孩時多知識 性的對答,但卻無前章面對政治人物的意氣風發,而是頻頻挫敗,這凸顯了小孩. y. Nat. 神童的形象;與女子的問答中,場景有溪水邊的相遇、居家的相處,有時以對聯. n. al. 也有生活知識的討教,孔子的形象也更加可親。 第四章. Ch. engchi. 孔子與神佛、仙道人物對話的傳說研究. er. io. 難,. sit. 猜謎形式進行談話,與其他人的對話多發生在商鋪店家、街道巷弄,有詼諧的問. i n U. v. 本章針對孔子、神佛、仙道人物對話的傳說進行溯源、文化意涵探討、角色 分析。此章因角色為神佛、仙道,故情節多幻想、神異之事,這是特殊之處。 孔子與神佛的對話分三類,情節包含鬥智、競爭(寶地)。與仙道人物的對 話分四類,對象多元,多與道家、道教代表人物接觸。 角色分析有孔子、神佛、仙道三類人物。與神佛的對話中,孔子時有耍賴取 勝的行徑,時又展現正義降伏不善之鬼神,展現出非常的智慧,使得各神佛都成 為配角。與仙道的對話中,向老子問禮時為求教者的形象、和張天師的接觸有鬥 法也有合作降妖的情節、道士的拜訪是對孔子的考驗。於此章的文本中,將「三 教」並列於傳說中,除凸顯了孔子為「儒者」 、 「儒家代表」的身分外,還顯示「三 教」對民間的影響與地位。 第五章. 結論 19.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4) 整合前四章所探討之文本,分為「故事情節」 、 「角色」 、 「民間文學手法」 、 「傳 說傳播區域」、「文化意涵」等幾個部分論述研究所得。.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0.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5) 第二章、孔子與弟子、政治人物對話的傳說研究. 在孔子的生命中,不論是周遊列國時期,抑或是魯國講學時期,弟子總是隨 侍在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除了對學問的探求外,亦有許多生活的相處問題, 故其與弟子的對話內容可謂多采多姿,也因此是傳說最可發揮的內容,而孔子一 生也與許多政治人物有過接觸,離開魯國後,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 葉、楚等地,雖未獲得重用,但政治人物確實常將孔子作為諮詢政事及道理的對 象。如齊景公、衛靈公、魯哀公等知名君主。 政治人物與弟子大多為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於一般傳世文獻中,可見許多 討論為政、為學的主題,在民間文學中卻有了許多變化,除了向孔子請教學術等. 治 政 大 此章對孔子與弟子、政治人物的對話體傳說進行討論,先進行傳說溯源及文 立 化意涵的探討,接著是對傳說中出現主要角色的分析,最後則將以上內容統整,. 專業問題外,神怪異事、生活瑣事也是彼此之常談。. ‧ 國. 學. 並將民間文學與相對應的一般傳世文獻記載、故事類型對照。政治人物的部分, 因材料性質非一般認知的民間文學,僅列參考不做詳盡的分析。. ‧. y. 孔子與弟子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 io. sit. Nat. 第一節、. n. al. er. 下列傳說的命名,有些是民間文學本有的標題,有些則是筆者依據傳說內容. i n U. v. 添加的標題。其中第一則至第六則為民間文學材料,第七至第九則為《孔子外傳》 材料。. Ch. engchi. 一、顏回燒粥傳說 此傳說可見於《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如下: 孔子帶了七十二個學生周遊列國,到處講學。七十三個人出去開銷很大, 講學又沒啥進賬,所以他們生活很苦。有的地方對他們比較歡迎,給他們 吃,給他們住,日子比較好過,有的地方對他們不大相信,所以對他們很 冷淡,吃的、住的都要他們自己想辦法,那日子就難過了。有一天,他們 到了一個地方。當地人對他們不理不睬,他們只好住在一個破廟裡。住還 可以將就過去,吃就困難了。那天他們一天沒吃東西,到了下半天,孔子 21.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6) 也餓得吃不消了。他想,再不想辦法,夜裡再要餓一頓怎麼辦呢?就叫子 路出去討一點米來。因為子路口才好,出去沒多少辰光討了一袋米。但是 這一袋米如果燒飯,七十三個人士不夠吃的。孔子想,就燒一頓粥吃吃吧。 他就叫顏回去燒粥,因為顏回老實,孔子對他很放心。顏回照先生吩咐, 到廟裡一間灶間裡淘米、生火、燒粥。到差不多辰光,顏回揭開鍋蓋想看 看粥是不是稠韌了。想不到這房子已經長遠沒有住人了,上面都是蓬塵, 鍋蓋一開,一股熱氣衝上去,把樑上的蓬塵吹下來,正好落在粥鍋子裡。 顏回看了十分著急,他想,這一鍋子粥本來就不多,七十三個人分來吃, 每人只好吃大半碗。要是把弄齷齪的粥盛出來倒掉,那就更加不夠吃;要 是撒撒爛汙,只當看不見,用鏟刀攪和攪和盛給大家吃,又覺著心理過意 不去。那怎麼辦呢?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弄齷齪的粥盛出來自己先. 政 治 大. 吃,然後把多下來的粥分給他們七十二個人吃,這樣,他們每人都可多吃 一點。他打定主意,就先把有灰塵的粥盛在碗裡,走到門背後去吃粥。這. 立. 辰光子路正好走過,看見顏回躲在門背後吃粥,心裡很光火。他想,我們. ‧ 國. 學. 大家都一天沒吃東西,連先生這麼大年紀也在餓肚皮,我好不容易討來一 點米,你倒先吃啦!他心裡氣不過就去告訴先生。孔子聽了不大相信。他. ‧. 想,顏回一向老老實實,不會做這種事體的。但是子路也不會瞎講,那是 怎麼一樁事體呢?他又想了一想對子路說: 「你不要響,等歇我來問他。」. y. Nat. 顏回吃完一碗有齷齪的粥,再把鍋子裡的粥分成七十二碗,然後叫大家來. io. sit. 吃粥。在吃粥之前,孔子對大家說: 「大家慢一點吃。今朝大家餓了一天,. al. er. 多虧子路出去討來一點米,夜裡大家可以吃一碗粥,這碗粥也真來得不容. n. v i n Ch U 講吃出來,否則吃了這碗粥是要積食的 。」 i那些學生都一日沒有吃過東西, engch 易。大家在吃粥之前先要想一想,今朝有沒有做錯過事?啥人做過錯事就 看見這碗粥已經急不可耐想吃了,聽了孔子的話都在想:先生又要多花頭 了,所以大家都不響。過了一歇,只有顏回立起來說:「先生,我有一樁 事體,是不是錯事我自己吃不准,我講出來請先生判斷。」接下來就把剛 才的事體詳詳細細獎給孔子聽。孔子聽了心裡很高興,對顏回說:「這樁 事體辦得非常好,不能算錯事。」子路在旁邊聽得難為情,也立起身來說: 「先生,我沒把事體弄清爽就瞎猜疑,而且還到你先生面前告狀,是我做 了錯事。」孔子說:「知過就改也是好事體。大家吃粥吧!」師生七十二 個人就一道「稀哩嘩啦」吃粥了。只有顏回沒有吃,因為他剛剛已經吃過 了。1. 1. 白庚勝總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上海‧黃埔卷》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頁 148-149。 22.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27) 此傳說情節:子路為了眾師生去討米,歸來時,孔子命其將米飯交與顏回燒粥。 但子路卻在顏回燒粥時,誤以為顏回偷吃而向孔子告狀。最後則是孔子藉由對眾 弟子勸勉反省的必要,還顏回清白。 於《呂氏春秋‧任數》、2《孔子家語‧在厄》3等書可見類似情節,筆者將 上述一般傳世文獻中的情節加以整理,依成書年代順序排列並加以對照分析: (一)、《呂氏春秋‧任數》中的〈孔子疑顏回〉4 1. 取米及煮米者皆是顏回。 2. 孔子見顏回攫米吃。 3. 孔子以「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暗示顏回。 4. 經顏回解釋後,孔子告誡其餘弟子「目猶不可信,心猶不足恃」的道理。. 政 治 大. (二)、《孔子家語‧在厄》5. 立. 1. 子貢取米,顏回、子路煮米。. ‧ 國. 學. 2. 子貢窺見顏回取米食之,於是與孔子質問。. 3. 孔子以「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暗示顏. ‧. 回。. 4. 經顏回解釋後,孔子告誡其弟子「吾子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sit. y. Nat. io. er. 以上的材料顯示,此傳說的主角都是顏回,發現顏回偷吃飯的除了孔子本人 以外,也有可能是子路或是子貢。而孔子解決事件的反應則略有不同,口傳資料. n. al. i n U. v. 的〈顏回燒粥〉一則,孔子利用的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引誘顏回自白, 《呂. Ch. engchi. 氏春秋》 、 《孔子家語》裡的孔子則是以祖先的力量讓顏回說出實情,兩者手法有 別。最後是孔子結尾的話語,《孔子家語》中是對眾弟子們告誡查證事實的重要 性,〈顏回燒粥〉、《呂氏春秋》裡孔子則特別對顏回及子路正面的讚美,此傳說 特別強調顏回的美德,以及孔子對於顏回的偏愛與認同。由此可見,顏回、子路、 子貢在此傳說中的特殊代表性。 二、子路出題考孔子傳說. 2.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卷七 〈任術〉 ,頁 1076-1077。 3 ﹝魏﹞王肅撰,陳士軻輯:《孔子家語疏證》 ,頁 463-464。 4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 ,卷七〈任術〉 ,頁 1076-1077。 5 ﹝魏﹞王肅撰,陳士軻輯:《孔子家語疏證》 ,頁 463-464。 23. DOI:10.6814/THE.NCCU.CHI.013.2018.A0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子為父隱: 討論總結. 孔子與葉公:不同角度,各言其志

(一)NVDA 電子試題 WORD

(A)《論語》 :由孔子群弟子編纂,詳記孔子周遊列國的言行事蹟 (B)《史記》 :司馬遷奉武帝之命修撰,以事為綱,推論歷代興亡

及發揮其性格強項 展現學生長處,增強 學生歸屬感,提升社

卻不是恢復封建,而是將其中原來封建結構的理想成分,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固指秩序,但 同時也指不同人的份(責任)。言秩序,則

ƒ 有隼集於陳廷而死,楛矢貫之,石砮,矢長 尺有咫。陳湣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曰:“隼

喇沙里、陳廷敬《日講四書解義》:「此一章書是孔門治心之實學也。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