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改善疑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行為問題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改善疑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行為問題之個案研究"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改善疑似情緒行為

障礙學生行為問題之個案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正向行為支持方案輔導疑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之成效。研究 者結合學校主任、教師、工友和社區人士組成輔導團隊,以功能性評量分析研究 對象出現行為問題的原因,再依據評量結果規劃五類正向行為支持策略。研究結 果顯示個案之負向行為次數減少,正向行為次數增加,撤離針對個案設計的處理 策略後,成效仍維持穩定,其行為和態度也明顯改善。 關鍵詞:正向行為支持、行為問題、個案研究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plan on the improvement of behavioral problems of a child suspected of having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abilities. A counseling team composed of the homeroom teacher, who was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the dean of students’ affairs, another teacher from this class, a janitor and a volunteer was formed. In the beginning, functional assessment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subject’s behavioral problems. Next,

A Cas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Plan on the Improvement of Behavioral Problems of a Child

Suspected of Having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abilities

本文為第一作者碩士論文改寫,基於保護個案,本文第一作者以畢業學校系所、學位取代

服務單位和職稱。

** 本文以林月仙(linyuehsien@gmail.com)為通訊作者。

Li-Chuan Huang

Master,

Department of Child Care

and Family Studies

Yueh-Hsien Lin

**

Research Fellow,

Special Education Cente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林月仙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中心

研究員

黃麗娟

樹德科技大學

兒童與家庭服務系

碩士

(2)

壹、前言

行為問題係指行為表現異於常人且有傷 害之虞者,也就是說個體行為在所處的社會、 文化、環境中明顯不同於常態,導致妨礙自 身生活適應,嚴重者甚至造成他人痛苦或社 會不安(陳李綢,2005)。就生態的觀點來 看,行為問題非單一因素所致。行為者本身 的特質、所處環境的特性、重要他人的觀點、 個體與環境或重要他人互動狀態、以及不同 環境間的交互作用,均可能引發個體之行為 問 題(Walker, Shea, & Bauer, 2007)。 學 生 出現行為問題是教師的負荷與挑戰(Warren et al., 2006) ,因而發展出許多處理行為問題的 理論與策略。 其中,正向行為支持強調以人為中心, 主張兒童的行為問題是在傳達一些訊息,期 待有人可以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適當地應 用尊重、正常化、個別化、預防和教育的處 理原則,有系統的協助來改善其行為。教師 在擬定處理策略之前,宜先進行功能性評量, 詳加分析引發個案行為問題的因素及形塑、 維持的條件;瞭解行為問題的功能與結構, 有助於協助個案習得功能相當甚至更佳的適 當 行 為, 替 代 原 有 的 行 為 問 題(Chandler & Dahlquist, 2006)。將焦點放在教導學生正向行 為,重視前事控制及安排有效的行為後果, 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當其表現正向行為時 給予鼓勵和讚美,較能有效改善學生的行為 問題(Bambara, 2005)。在自然生態環境中若 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發展和實施行為問題處理 策略,可減少班級導師和行為問題學生的摩 擦與壓力(Lhospital & Gregory, 2009)。

本 文 第 一 作 者( 以 下 簡 稱 研 究 者 ) 擔 任國小一年級導師,班上一位學生小文(化 名),從幼兒園中班就出現隨意動手打人、 罵髒話、逃學、製造噪音干擾上課、偷竊、 進出網咖、破壞物品或社區商店外觀、不聽 從師長教導等行為問題。班上學生家長對小 文頗有微詞,不是禁止孩子與小文來往,就 是要求以暴制暴,甚至親自到校警告、斥責, 嚴重干擾研究者的班級經營。小文的父母長 期處於低社經環境,對小文的行為問題忽視 不管,且扭曲他人對教養的建議,要導正小 文父母的教養觀念是件不容易的事。研究者 身為班級導師,有責任改善學生行為問題及 排除班級經營之阻礙。接手班級之初,為改 善小文的行為問題,展開一系列嫌惡及獎賞 的行為改變策略,但效果不彰。在大量閱讀 相關文獻及本文第二作者指導下,決定以正 向行為支持策略為理念,發展介入方案以改 善其行為。 基於前述背景,本研究旨在發展與執行適 合小文的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並探討該方案減 少小文的負向行為與提升其正向行為之成效。

貳、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 本 研 究 先 以 功 能 性 評 量 分 析 行 為 問 題 對 小 文 的 功 能 及 其 影 響 因 素, 據 以 規 劃 輔 導 策 略, 期 能 有 效 減 少 小 文 的 行 為 問 題。 本 研 究 除 運 用 單 一 受 試 研 究 法 的 A-B-A 設 計(基線期- 處理期 - 維持期),以量化數 字 呈 現 小 文 在 不 同 階 段 正、 負 向 行 為 發 生 次 數 的 變 化, 檢 核 介 入 成 效 外, 並 於 研 究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five categories of support strategies were devi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occurrences of the subject’s negative behavior decreased and those of positive behavior increas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ceased, the effects remained. 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qualitative data revealed a noticeable improvement in the subject’s behavior and attitude.

(3)

過 程 中 詳 細 記 錄 研 究 者 和 參 與 研 究 者 之 觀 察、 訪 談、 會 議 及 省 思 等 質 性 資 料, 補 充 說明量化資料不足之處。本研究持續兩年, 因 字 數 限 制, 本 文 僅 簡 要 報 告 第 一 年 介 入 策略與成效。 二、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場域 本 研 究 場 域 是 研 究 者 任 教 的 化 善 國 小 (化名)。它是一所中小型郊區學校。小文 是蜻蜓班(化名)學生,雖然家長同意研究 者處理小文的行為問題,因忙於生計,在家 無法配合處理,所以本研究以校園環境為主, 學生不會因研究者的參與觀察而受到干擾。 (二)研究對象 小文是國小一年級男生。父親無固定收 入,母親是新移民,以原生國母語夾雜台語 和小文溝通,造成小文台語發音不標準常被 譏笑。小文就讀化善國小幼兒園中班即出現 前述各項行為問題,幼兒園教師試圖矯正。 但是小文難以接受老師的勸導或懲罰。當小 文被處罰後,就會出現更多干擾行為或以逃 課、逃學等方式表達不滿。幼兒園老師在束 手無策下,只能請學務主任管教。小文畏懼 主任的威儀,當下表現乖巧、羞愧的樣子, 但一離開辦公室就更找同儕麻煩。 小文的行為問題至少持續兩年且具有「顯 著異於同年齡之常態」、「非因智能、感官 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嚴重影 響其學校適應」、「除學校外,在社區情境 顯現適應困難」、「在學業、社會、人際、 生活等適應有顯著困難」、「一般教育提供 之介入仍難有效改善」等特徵,與《身心障 礙 及 資 賦 優 異 學 生 鑑 定 辦 法 》(2013)第 9 條情緒行為障礙之鑑定基準相符,但未經特 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鑑定,屬疑似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三)輔導小組成員 研 究 者 是 蜻 蜓 班 導 師, 任 教10 年,一 直 是 普 通 班 導 師, 不 曾 教 過 類 似 小 文 的 學 生, 對 研 究 者 來 說, 小 文 的 行 為 問 題 是 個 很 大 的 挑 戰。 研 究 者 為 處 理 小 文 的 行 為 問 題, 商 請 三 位 同 事 和 一 位 志 工 組 成 輔 導 小 組, 簡 介 如 下:(1)翠微老師(化名)是 蜻 蜓 班 健 康 與 體 育 領 域 科 任 老 師, 在 本 研 究中擔任課堂觀察記錄及個別閱讀指導者; (2)高蘇主任(化名)是化善國小學務主 任, 協 助 安 排 小 文 寒 假 安 親 事 宜, 讓 本 介 入方案寒假期間得以持續;(3)洪阿姨(化 名 ) 是 本 校 工 友, 也 是 小 文 鄰 居, 擔 任 研 究 者 與 家 長 溝 通 的 主 要 橋 樑, 也 是 小 文 日 常 生 活 的 重 要 照 顧 者;(4)梁英媽媽(化 名 ) 是 慈 濟 功 德 會 故 事 媽 媽, 負 責 傾 聽 與 協助小文和同儕溝通。 三、正向行為與負向行為 本研究以校園為研究場域,觀察與記錄 之具體正向行為和負向行為如下: (一)正向行為 本研究所指正向行為是指一般國小一年 級學生之行為表現,包括:(1)主動並友善 地向師長、同儕問好;(2)坐在位置上、安 靜上課持續10 分鐘;(3)完成老師交代的 功課或活動;(4)按時完成並繳交回家功課; (5)先舉手,經老師同意後發言;(6)安 靜 排 隊;(7)主動整理環境;(8)不小心 碰觸他人身體或物品,主動說對不起;(9) 向他人借用物品時,事先告知,事後說謝謝; (10)其他好的表現等。小文每出現其中一 項一次,記錄正向行為一次。 (二)負向行為 小文的負向行為不少,經輔導小組討論 決定優先處理者,包括:(1)打人、推人、 踢人、捏人、用筆戳人;(2)破壞他人物品; (3)不聽從師長的指令行事或拖延工作時間; (4)上課時未經許可離開座位、敲桌子、發 出怪聲;(5)拒絕完成課堂中的功課或故意 拖延;(6)擺出恫嚇的姿態或以口語威脅他 人等。小文每出現其中一項一次,記錄負向 行為一次。

(4)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有多項,其中「重要他人訪 談記錄」及「小文觀察日記」,從開學的第 一天起持續兩年。其他輔助性工具依使用時 機分下述三類:(1)功能性評量期:行為問 題分析表、行為問題主觀評量表、行為問題 功能觀察記錄表、行為觀察之「相對行為模 式」分析圖;(2)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執行期: 正、負向行為次數紀錄表、正向行為支持計 畫實施評量表、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實施後訪 談大綱;(3)追蹤輔導期:教室日誌、小文 輔導記錄表。本研究除了上述的輔助性工具 外,研究者為使資料來源豐富、多元,且可 多方驗證,收集資料方式也包含省思日誌、 會議記錄、聯絡簿、錄音、錄影等。 五、功能性評量結果與正向行為支持策略 研究者依據前述研究工具所收集的資料, 在與輔導小組不斷討論後,歸納出小文行為 問題及其功能,根據這些功能設計前事控制、 生態環境改善、行為教導、後果處理及其他 個體背景因素介入等五類正向行為支持策略, 摘述如表1。其中專為小文設計的行為契約、 動手前提示海報、隱形人、一二三木頭人、 教學提示卡等策略於維持期撤除,其他策略 則納入蜻蜓班之班級經營策略。 表1 功能性評量結果與正向行為支持方案 類 型 行為 問題 日平 均次 易發 生地 行為 功能 策略 第 一 類 情緒易怒攻擊 別人、威脅 恐嚇別人 3.51 次 社區、校 園、教 室 因受同儕或 社區人士 嘲諷或排 斥,想引 起重要他 人關注疼 愛或同儕 的尊重和 崇拜 1-1 「行為契約」提醒小文應做的正確行為, 期能達成自我約束 2-1 「建立溫暖和支持的環境」以溫和的口氣 和小文說話,讓小文不排斥學校環境,信 任輔導小組成員及班上同儕,當遇到挫折 時,有人可以和他人分享心情,讓他不是 只能以憤懣、怒目相向 2-2 「午餐談心時間」讓小文能在輕鬆氣氛下說 出自己在家及學校發生的事件並分享心情, 研究者協助小文反省行為問題發生原因,且 適時提醒行為規範 2-3 「小組合作」讓小文了解與同組成員爭取榮 譽比威脅他人畏懼還要有成就感 2-4 「讚美的樹」,讓孩子找尋對方優點,互 相讚美 3-1 「用繪本說故事」,教導個案認識自我、 情緒管理、良好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正 確的行為概念 3-2 「一二三木頭人」,在動手打人前,因聽 到口令而停止動手 4-1 「小主人」策略,為被他侵犯的同儕服務 4-2 「隱形人」,以忽視方式將小文視為隱形人 5-1 以關愛、尊重、接納、傾聽和鼓勵態度對 待小文 5-2 公開讚美小文的良好表現 (續下頁)

(5)

表1 功能性評量結果與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續) 類 型 行為 問題 日平 均次 易發 生地 行為 功能 策略 第 二 類 偷竊、破壞他 人物品 0.73 次 社區商店 教室 家庭經濟環境 不佳,羡慕 和想擁有與 同儕相同的 學用品 1-1 「行為契約」提醒小文應做的正確行為, 以期能達成自我約束 1-2 「消除前事事件」之發言卡,小朋友擁有 相同數量的發言卡,如同擁有相同的財富 3-1 「用繪本說故事」,以繪本方式教導個 案認識自我、對物品的珍惜、正確的行 為概念 3-3 「動手前的提示海報」,要求小文能在 行為反應前自我提示 4-1 「小主人」策略,小文需為被他偷竊或 破壞物品的同學服務 4-3 「獎勵卡」當小文有正向行為時,給予 獎勵點數,做為正向回饋。並可透過累 積獎勵卡的方式換取想要的物品 第 三 類 上課分心、污 損或撕毀課 本、敲桌椅 、跟著隔壁 班的聲音唱 歌、尖叫 2.34 次 教室 長期文化刺激 不足聽不懂 課程內容, 學業成績欠 佳,無課業 學習動機 1-2 「消除前事事件」之黑板長及削鉛筆 長工作,讓小文可以服務同學,可以 得到同儕對職務工作的羡慕,同時也 讓小文可暫時離座活動筋骨減少課堂 干擾行為 1-3 「調整座位」安排熱心同學協助或老師 可以就近指導,提升其課業學習動機 2-3 「小組合作」,異質分組,運用在課業 學習、共同發表;教室打掃;午餐打菜; 秩序維護管理 第 四 類 故意干擾同學 發表、嘲諷 同學發表的 言論、離座 找同學聊天 、刻意出聲 自言自語、 發表與課堂 無關的言論 4.31 次 教室 在課堂上無法 和師長或同 學互動而感 到無聊、羡 慕同學能針 對課程內容 侃侃而談因 而想仿效其 行為,只是 內容脫離課 程,甚至故 意聊帶有雙 關語的話語 1-2 「消除前事事件」之發言卡,發言卡 使用完就不可以發言,同組孩子為爭 取較高點數,主動鼓勵及協助低成就 孩子發表,讓小文有機會為小組爭取 榮譽 1-4 「教學提示卡」預告教學活動內容,提 升小文的學習動機 2-3 「小組合作」,異質分組,運用在課業 學習、共同發表;教室打掃;午餐打菜; 秩序維護管理 4-3 「獎勵卡」,當學生有正向行為表現時, 給予獎勵點數,做為正向回饋 5-3 以安靜繪畫代替課程學習,減少上課干 擾行為 註: 策略欄編碼,第一個數字 1 至 5 依序代表前事控制、生態環境改善、行為教導、後果處理及其他個體 背景等五類介入策略,第二個數字則是該策略之流水號。

(6)

六、量化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於基線期、處理期和維持期蒐集 小文之正負向行為量化資料,具體的正向行 為與負向行為,詳見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所述。 研究者設計正、負向行為次數記錄表詳列具 體項目,方便觀察者記錄。 從功能性評量得知小文通常在下課時出現 攻擊行為,尤其是和同儕玩遊戲有所爭執或受 同儕嘲笑時。因人力有限,僅在每天上午第二 節及其前後兩個下課時間(9:20 至 10:30) 共70 分鐘,觀察與記錄小文正、負向行為出 現的次數。上課時間由翠微老師觀察記錄。因 下課時間找不到可以配合的教師或其他成人觀 察記錄,研究者只好邀請四位曾任教過的三年 級學生擔任觀察工作。在基線期之前,研究者 和參與觀察的學生、老師,即進場觀察,除了 讓小文能適應觀察者的存在,同時也訓練觀察 者,直到觀察一致性連續三次高於90%,才正 式蒐集研究資料。為確保觀察資料之正確性, 研究者分別於基線期、處理期和維持期,每階 段至少兩次和觀察的教師及學生同時觀察分 別記錄,以檢驗觀察者一致性。三個階段之負 向行為觀察者間一致性平均數介於96.25% 至 100%;正向行為介於 95.63% 至 97.50%。 七、質性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質性資料包括非正式及正式訪談、 小文觀察日記、研究者教室日誌、研究者省 思日誌、輔導小組會議記錄、學校正式輔導 會議記錄、聯絡簿、錄音、錄影。考量研究 倫理及保密原則,本研究相關人員均以化名 呈現,訪談時間以1 和 2 代表上下學期取代 年度,例如:黃師1_1224 正訪,表示上學期 12 月 24 日正式訪談化善國小黃老師。

參、結果與討論

以下分別就小文出現負向和正向行為次 數之變化情形及質性資料,檢視功能性評量 的正確性與處理方案之成效。 一、負向行為 本研究於基線期、處理期和維持期,蒐 集小文正、負向行為發生次數繪製圖1 折線 圖。由圖可看出小文在基線期出現負向行為 的次數介於7 至 17 次之間;在處理期出現次 數介於0 至 14 次之間,小文的負向行為在處 理期有下降的趨勢,但在第41 個觀察點出現 極端值,係因前一天小文無故打同學,研究 者執行「隱形人」策略,對小文「漠不關心」; 第二天,小文製造一連串的行為問題,主要 目的是想透過行為問題讓研究者正視他的存 在。由此可驗證功能性評量對小文行為問題 分析的假設是正確:行為問題的功能之一是 想要引起重要他人的注意。 「隱形人」執行兩天,小文就主動找研 究者重新簽訂「我不打架」行為契約。之後 小文均能確實遵守約定,有別於以往只要同 學對他說話語氣欠佳或不慎碰觸,立即暴力 相向。維持期雖然將行為契約撤除,但小文 仍持續遵守「我不打架」的約定,負向行為 出現次數明顯減少。第二學期開始,小文因 語言能力提高,可順利與同儕溝通,加上小 組合作策略運用得宜,小文在小組競賽有貢 獻,漸能融入班級活動;小文擔任黑板長和 削鉛筆長,可暫時離開座位活動筋骨,也能 有效降低其上課干擾次數。 二、正向行為 小文在基線期出現正向行為的次數並不 多,介於0 至 3 次,主要是可以完成抄寫聯 絡簿。處理期正向行為出現次數介於0 至 14 次,在處理期第10 天出現 10 次的高點,是 因小文一大早就參與學校的聖誕節活動,扮 聖誕老人發糖果給一年級和幼兒園小朋友, 受到歡迎及肯定,當天表現相當好,小文的 臉掛著小孩子純真的笑容(黃師1_1224 非正 訪),表現乖巧、有禮,會主動向師長友善 的打招呼。接下來的幾天,能主動遵守班級 公約(研1_1224 教室日誌),舉手後,經老 師同意才發言(得師1_1228 非正訪)。

(7)

特殊教育季刊

35

處理期第41 個觀察資料點僅出現 1 次正 向行為,主要是小文對「隱形人」策略的反 彈。第49 個觀察資料點出現了正向行為最高 次數,是因為小文再次受到公開讚美和表揚。 另外,處理期因小文惡作劇的對象在別班, 不易掌握「小主人策略」實施情形,改要求 小文利用下課時間,協助洪阿姨整理餐廳桌 椅一星期。小文因而得知洪阿姨蹲著整理環 境,會有頭昏現象,在「服務」期滿後,小 文仍主動協助洪阿姨,還邀約同學一起擦桌 椅、地板或倒垃圾(洪姨2_0502 小組會議)。 小文的改變讓學校師長刮目相看(黃師 1_1224 正訪),不僅是外觀和言行改變,也 包括對人的態度;班上孩子和小文互動的模 式也有大幅轉變,從畏懼到可以和小文分工 合作,甚至主動擔任小文的小老師。 三、討論 本研究依據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透過功 能性評量找出小文出現行為問題可能的訊息和 功能,設計前事控制、行為教導、後果處理、 生態環境改善並配合個體背景因素介入等五類 處理策略,尤其著重教室內外生態系統的改 善。輔導小組成員面對小文行為問題時,總是 抱持著「在溫暖、關愛、滿足的環境中長大, 才容易發展出正向的行為」之態度,建立溫暖 和支持的環境,讓小文和班上同儕學習互相尊 重、包容、體諒,不對玩伴怒目相向及關心同 儕等行為,研究結果顯示正向行為支持方案能 有效減少小文的行為問題且增加其正向行為。 本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一致,改善個案的生態 環境有助於改善其行為問題,例如:Martin 和 Pear (2007) 的研究指出調整情境可以減緩兒童 產生行為問題;鈕文英(2009)綜合相關文 獻提出功能性評量發掘因生態環境因素而造成 的行為問題,需從環境改善著手;Kauffman, Mostert, Trent 和 Pullen(2006)的研究發現積 極聆聽研究對象之感受與情緒,可以減少教師 和兒童間認知差異所引發的行為問題。 圖1 小文的正、負向行為發生次數 三、討論 本研究依據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透過功能性評量找出小文出現行為問 題可能的訊息和功能,設計前事控制、行為教導、後果處理、生態環境改善 並配合個體背景因素介入等五類處理策略,尤其著重教室內外生態系統的改 善。輔導小組成員面對小文行為問題時,總是抱持著「在溫暖、關愛、滿足 的環境中長大,才容易發展出正向的行為」之態度,建立溫暖和支持的環境, 讓小文和班上同儕學習互相尊重、包容、體諒,不對玩伴怒目相向及關心同 儕等行為,研究結果顯示正向行為支持方案能有效減少小文的行為問題且增 加其正向行為。本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一致,改善個案的生態環境有助於改 善其行為問題,例如:Martin和Pear (2007)的研究指出調整情境可以減緩兒童 產生行為問題;鈕文英(2009)綜合相關文獻提出功能性評量發掘因生態環 境因素而造成的行為問題,需從環境改善著手;Kauffman, Mostert, Trent, 和 Pullen(2006)的研究發現積極聆聽研究對象之感受與情緒,可以減少教師和 兒童間認知差異所引發的行為問題。 本研究量化資料顯示,小文在得到周遭人員接受及受到公開表揚的日子 會出現較多的正向行為和較少的負向行為,可見對小文而言,滿足自我的成 就感、被尊重、被讚揚是重要的關鍵。本研究與 Kauffman等人 (2006)的研究 結果一致,了解孩子的需求,提供正向支持的環境,能讓孩子穩定情緒與行 為,進而找尋自我解決問題之道,而非是一昧想透過行為問題引起他人的關 圖1 小 文 的 正 、 負 向 行 為 發 生 次 數 維持期 正向行為 負向行為 處理期 觀察天數(觀察時間:9:20 - 10:30) 基線期 行 為 次 數

(8)

本研究量化資料顯示,小文在得到周遭人 員接受及受到公開表揚的日子會出現較多的正 向行為和較少的負向行為,可見對小文而言, 滿足自我的成就感、被尊重、被讚揚是重要的 關鍵。本研究與 Kauffman 等人 (2006) 的研究 結果一致,了解孩子的需求,提供正向支持的 環境,能讓孩子穩定情緒與行為,進而找尋自 我解決問題之道,而非是一昧想透過行為問題 引起他人的關注或發洩不滿情緒。 本研究因家長無參與意願未將家長納入 輔導小組,但在洪阿姨和梁英媽媽的努力下, 不斷給家長支持與肯定,讓小文父親認同輔導 小組的規劃,每天看孩子的家庭聯絡簿,有 時寫:「謝謝認真老師的交﹝教導﹞!(文 父1_1228 聯絡簿、文父 2_0401 聯絡簿)」以 感謝的心情回饋輔導小組所做的一切。雖然部 分行為問題處理的研究強調家長參與的重要性 (Lunkenheimer et al, 2008),甚至將輔導成 效不佳歸咎於家庭因素(Sanders, 2008)。研 究者身為普通班老師,身兼忙碌的行政工作, 處於分數至上的教學環境下,透過結合學校教 職員工和社區人士,藉由功能評量和正向行為 支持,給予家長鼓勵和關懷,透過個案的行為 改善轉變家長的態度,與Brotman 等人(2011) 的研究結果相呼應,教師可以組織社區人士和 非教師身份者,共同處理家庭功能缺失且弱勢 的學生行為問題,提升社區弱勢兒童的教養及 降低其行為問題。

肆、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為改善小文的行為問題,由擔任 導師的研究者結合科任教師、工友和慈濟大 愛媽媽,參考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先進行 功能性評量瞭解小文出現行為問題的動機, 再設計前事控制、生態環境改變、行為教導、 後果處理、個體因素介入等五類策略輔導小 文。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執行後,量化數字顯 示小文的負向行為發生次數減少,正向行為 次數提升,介入方案撤離後,處理成效仍維 持穩定。本研究結果顯示,暸解兒童行為問 題背後的動機,建立一個溫馨支持的環境, 發掘其優勢並提供表現的機會,能有效改善 兒童的行為問題。 二、研究限制 本 研 究 因 人 力 資 源 有 限, 個 案 下 課 時 間 之 正 負 向 行 為 出 現 次 數 由 學 生 觀 察 員 擔 任, 雖 然 研 究 者 於 正 式 觀 察 之 前 曾 加 以 訓 練,觀察期間與研究者觀察結果也有良好的 一致性,畢竟是一個新的嘗試;研究者在質 性觀察記錄方面力求詳實,但也只能擇要書 寫,可能忽略事情產生的情境脈絡,以及本 研究觀察時間有限,只能選擇功能性評量結 果中較為嚴重的行為問題;介入後小文的行 為目標雖有所改善,但在非目標行為上仍出 現不少違規行為,需持續輔導。 三、建議 未來研究建議方面有下列三項:(1)本 研究場域以教學現場為主,然而行為問題產 生的遠由近因並不限於學校;建議未來進行 研究時,可擴展到兒童的家庭、社區情境中。 (2)本研究因人力資源有限,下課時間商請 研究者教過的國小三年級學生擔任正負向行 為次數觀察記錄人員,經過訓練與經常的提 醒,與研究者的觀察一致性相當高,未來可 研究學生觀察記錄之信效度。(3)本研究結 合學校工友和社區愛心媽媽組成輔導小組進 行轉介前輔導,除了解決人力不足的困境, 輔導小組成員也因參與輔導而有所收穫與成 長,未來可嘗試以行動研究探討非教職人員 參與學生行為問題輔導之心路歷程。

參考文獻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 - 理論與實務。臺北: 心理。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中

(9)

華民國一○二年九月二日臺教學( 四 ) 字第 1020125519B 號令發布。

鈕文英(2009):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 臺北:心理。

Bambara, L. M. (2005). Evaluation of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In L. M. Bambara & L. Kern (Eds.), Individualized supports for students with problem behaviors: Designing positive behavior plans (pp. 1-24). New York: The Guilford. doi: 10.1177/109830070200400103

Brotman, L. M., Calzada, E., Huang, K.-Y., Kingston, S., Dawson-McClure, S., Kamboukos, D., Rosenfelt, A., Schwab, A., & Petkova, E. (2011). Promoting effective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preventing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in school among ethnically diverse families from underserved, Urban Communities. Child Development, 82(1), 258-276. doi: 10.1111/ j.1467-8624.2010.01554.x

Chandler, L. K., & Dahlquist, C. M. (2006). Functional assessment: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remediate challenging behavior in school settings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Kauffman, J. M., Mostert, M. P., Trent, S. C., & Pullen, P. L. (2006). Managing classroom behavior: A reflective case-based approach (4th ed.).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Lhospital, A. S., & Gregory, A. (2009). Changes in teacher stres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pre-referral intervention team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46(10), 1098-1112. doi: 10.1002/pits.20455 Lunkenheimer, E., Dishion, T. J., Shaw, D. S.,

Connell, A., Gardner, F., Wilson, M., & Skiban, E. (2008). Collateral benefits of the Family Check-Up on early childhood school readiness: Indirect effects of parents’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4, 1737-1752. doi: 10.1037/a0013858

Martin, G., & Pear, J. (2007). Behavior modification: What it is and how to do it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anders, M. R. (2008). Triple P-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 as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 to strengthening parenting.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2, 506-517. doi: 10.1037/0893-3200.22.3.506

Walker, J. E., Shea, T. M., & Bauer, A. M. (2007). Behavior management: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educators (9th ed.). New York, NY: Macmillan. Warren, J. S., Bohanon-Edmonson, H., Turnbull, A.,

Sailor, W., Wickham, D., Griggs, P., Beech, S. E., (2006). School-wide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ddressing behavior problems that impede student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3, 187-198. doi: 10.1007/s10648-006-9008-1

數據

表 1 功能性評量結果與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續) 類 型 行為 問題 日平 均次 易發 生地 行為 功能 策略 第 二 類 偷竊、破壞他人物品 0.73 次 社區商店教室 家庭經濟環境 不佳,羡慕和想擁有與 同儕相同的 學用品 1-1  「行為契約」提醒小文應做的正確行為,以期能達成自我約束1-2  「消除前事事件」之發言卡,小朋友擁有相同數量的發言卡,如同擁有相同的財富 3-1  「用繪本說故事」,以繪本方式教導個 案認識自我、對物品的珍惜、正確的行 為概念 3-3  「動手前的提示海報」,要求小文能在 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