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5章魏晉到隋唐政局的演變.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5章魏晉到隋唐政局的演變.pdf"

Copied!
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三國時代

董卓入京 各地形成 割據勢力 曹操統一 華北 赤壁之戰 三分天下 東漢名存 實亡 官渡之戰 VS. VS. 課本第81頁

(3)

三國鼎立形勢圖

208年

赤壁之戰

220年

曹丕建魏

221年

劉備建漢

222年孫權建吳

229年孫權稱帝

課本第81頁

(4)

前秦

苻堅

欲一統中

國,發動淝水之戰

,雖遭朝中大臣勸

諫,但自言:「以

吾之眾旅,投鞭於

江,足斷其流。」

最後卻被東晉名相

謝安

打敗

淝水之戰形勢圖

前 黃 河 長安 洛陽 壽陽 建康 長 東 晉 穎 水 壽陽 八公山 洛口 淮 水 洛 洵 淝 水 晉軍 秦軍主力 江 課本第82頁

(5)

1.漢代:漢武帝獨尊儒術→徵辟或察舉, 拔擢通經學者→經學世家 →累世公卿 2.三國 (1)東漢末年,察舉名實不符→曹魏,採納 陳群建議,實施「九品官人法」 (2)設中正官,依家世、德行與才能定九品 (3)中正官評選徇私→士族仕宦優先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九品官人法與士族政治

課本第84頁

(6)

歷史視窗:魏晉時代的譜牒

魏晉時的譜牒,主要有三種形式:家傳、

家譜、簿狀譜牒(官修譜牒)。

官修的譜牒不是某一姓的家譜,而是全

國或某一郡所有士族家譜的彙編或選編。

在這種官撰的譜牒中,把天下所有士族

的姓氏、郡望都列進去,每姓士族又都

詳細列其成員的名字、官位及血緣關係,

這就是簿狀譜牒。

(7)

僑姓 吳姓 郡姓 國姓

補充資料

士族與魏晉政權關係

曹魏

西晉

五胡十六國

東晉

武帝

東漢末

王與馬

共天下

(8)

士族門閥的特權

1.政治上

(1)世代任官→政治優勢(

九品官人法

(2)任官較優,升遷較快

「上車不落為著作,體中何如則祕

書」

2.經濟上

(1)占山封水(

占田制

(2)不編入戶籍,免繳稅服役

魏晉南北朝的士族社會

課本第85頁

(9)

3.社會上:門閥觀念深 —門第不相當不通婚,不

交際往來

4.結果:生活奢靡腐化→學能日衰→缺乏人才

→ 寒門崛起

(10)

歷史視窗:竹林七賢

魏晉時代,在古山陽之地的嵇公竹林裡聚

集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

劉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稱。七人的政治

思想和生活態度不同於建安七子,他們大

都「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

生活上不拘禮法,追求清靜無為。

(11)

歷史視窗:清談與玄學

魏晉時期,知識界掀起了一股清談玄學的

潮流。「清談」是指拋開現實,空談名理

的純理性辯論。「玄學」則是以《老子》、

《莊子》、《周易》三書為主要內容的研

究和解說。清談的風氣起於何晏與王弼,

他們崇尚老莊率性自然的理想,故被推為

清談的始祖。阮籍、嵇康等七人被稱為

「竹林七賢」,他們使清談之風氣更盛。

(12)

重點整理

魏晉南北方士族

北魏孝文帝 漢化改姓氏 北方漢族加郡望 東吳本地士族 北方士族南遷 元、長孫 宇文、于 王、謝、袁、蕭 朱、張、顧、陸 關中郡姓 韋裴柳薛 山東郡姓 崔盧王鄭

(13)

南方士族的衰亡

1.

僑姓

&

吳姓

(1)僑姓:南遷的士族,

為大

(2)吳姓:南方大姓,

為首

(3)僑姓享有政經上的特權→「

土斷

」政策

2.南朝梁武帝末年發生

侯景之亂

→南朝士族遭

受打擊

3.陳武帝以庶族身分崛起→南朝士族趨沒落

4.隋滅陳→南朝士族與南朝政權同時消失

課本第86頁

(14)

(1)解決僑民與江南百姓間的矛盾 (2)增加政府財稅收入 實施土斷政策,僑民就地編入戶籍, 需納稅、服役 永嘉之禍後,人民「衣冠南渡」,東 晉設置僑州、僑郡,南渡僑民不需納 稅、服役,引起江南百姓不滿

東晉~南朝

土斷政策

背景 解決 方法 結果

(15)

北方士族的處境

1.郡姓

(1)永嘉之亂後,北方的漢人士族,

為了

區別胡漢

, 於姓氏之上冠以郡名

(2)分為

山東郡姓

(崔、盧、王、鄭)、

關中郡姓

(韋、裴、柳、薛)

(3)漢人士族為求自保,或與胡族政權合作,

或建立

塢堡

自衛

(4)胡族國君借助漢人士族,以鞏固政權

課本第87頁

(16)

塢堡圖

塢壁圖

塢壁又稱塢堡,永嘉之亂後, 留在中原未遷徙的百姓或豪 族為了防止盜賊、兵禍侵害, 常築結塢堡以自衛。

(17)

2.國姓

(1)北魏

孝文帝

實行

漢化

,改漢姓之胡人士

族(元氏、長孫氏、于氏)

六鎮之亂

(2)

西魏

,由宇文泰專政,國力不如東魏,

但致力融合胡漢

關隴集團

→北周的強

大、隋唐政權的建立

(3)

東魏

(高歡)及北齊,鮮卑貴族排斥漢

人士族

→先強後衰,為北周所滅

(18)

北朝的分合

北魏孝文帝漢化

均田制 禁胡服 胡漢通婚 斷北語 改姓氏 洛 陽 鮮 卑 人 與 北 方 六 鎮 將 士 產生隔閡 經濟 漢化 政治 遷都洛陽 六鎮之亂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延續至隋唐 課本第87頁

(19)

關隴集團

西魏

宇文泰時,占有關隴

地區,建都長安,並制定

府兵制

,培養了一批融合

胡、漢民族的武力集團,

即所謂的關隴集團

(20)

北魏六鎮之亂

爆發 原因 1.孝文帝遷都後,六鎮失去軍事 價值,鎮民地位下降,情感上 漸與中央疏淡 2.六鎮仍保有鮮卑的原始習俗, 與生活已漢化的洛陽鮮卑間文 化落差大 時 間 524~529年 平定者 爾朱榮 影 響 北魏不久後分裂為東、西魏

(21)

94指考

曹操為了軍事需要,實施屯田制;孫吳則大舉派軍進入山區, 征討山越;諸葛亮更是數度深入西南山區,以致有七擒孟獲的 傳說。這三件事的共同背景為何? (A)漢末大亂人口流徙,戶籍掌握不易,各政權都欠缺勞動力 (B)五胡民族不斷騷擾邊境,成為三國各政權共同的政治困擾 (C)三國各政權秉持著秦漢以來的帝國思想,都表現出擴張性 (D)三國各政權都以華夏文化為主軸,有四海一家的共同理想

(22)

在人口大遷移以後,有一位政治人物,刻意使用當地的土 語與當地人士交談,藉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然而當地的士 人平時卻爭相使用洛陽之方言,以為這才是高級語言。這 最可能是在那一個時代發生的? (A)東晉北方士族因為五胡之亂而避居江南,乃有這種現象 (B)隋煬帝時一面營建東都,一面巡幸江南,造成這種現象 (C)唐代武則天營建東都,籠絡江南士人,以打擊關隴集團 (D)北宋士人居開封後,懷念故都洛陽風土,不忘故鄉語言

93指考

(23)

一群住在冀州(河北)的人們,為了躲避戰禍, 移居到了南方揚州境內。政府特別在揚州境內設 置一個也名為「冀州」的地方政府,這群人的戶 籍不屬於揚州地方政府管轄,而屬於這個增置的 冀州地方政府。請問這種現象最可能出現在那一 個時代? (A)漢魏 (B)南朝 (C)隋唐 (D)宋明

92學測

(24)

北魏孝文帝與漢人大臣討論統治人才的來源時,大臣主張應該以能 力作為甄選人才的標準,孝文帝卻強調人才出自門第,應以門閥地 位作為人才選拔之基準。關於此事,以下敘述何者較為適當? (A)孝文帝漢化程度甚深,因而強調門第價值 (B)漢人大臣重視軍功,因而強調能力的重要 (C)重視門第是為了保障鮮卑貴族的政治地位 (D)為了重用南方士族,因而強調依門第取士

100學測

(25)

「宇文泰重用蘇綽,制定計賬、戶籍等制度;獎勵清廉, 嚴禁貪污,建議裁減官員,進行屯田,又作〈六條詔 書〉,宇文泰完全採納,令百官誦習。州刺史郡守縣官 不通六條及計賬法,不許做官。西魏政治顯然比東魏政 治好一些, 。」在空格處,應該接著的是那 句話最為適宜? (A)宇文泰選取身體強健的農民組成府兵 (B)西魏後來成為北周,東魏後來成為北齊 (C)到孝文帝時進行大規模的華化運動 (D)宇文氏的政權從此趨於鞏固

98指考

(26)

兩個鮮卑大臣議論國政時發生爭執,一人口操漢語, 引用儒家理念發表議論,另一人責駡他為「漢兒」。 這個現象最早可能發生在: (A)北朝後期,實施漢化改革政策後 (B)隋、唐前期,種族融合形成之後 (C)五代十國,契丹南下打草穀之時 (D)北宋初年,北亞民族南下中原時

105學測

(27)

‧置社倉 ‧建大興城 ‧修廣通渠、山陽瀆 (邗溝)

隋文帝勵精圖治

‧三省六部制 ‧改行科舉

政 治

經 濟

建 設

‧統一貨幣 ‧行均田制

開皇之治

課本第88頁 出身關隴集團

(28)

隋煬帝亡國

築宮室 修長城 完成隋唐 大運河 對外用 兵頻繁 耗損國力,導致民變

隋二世而亡

通濟渠、永濟 渠、江南河 高麗、西域、 突厥 隋 煬 帝 曾 三 伐 高 麗 , 前 兩 次 均 大 敗 而 歸 , 第 三 次 才終於擊敗高麗, 但 高 麗 始 終 未 入 朝稱臣。

(29)
(30)

唐的建立與盛世

唐高祖李 淵建唐 玄武門 之變 唐太宗 貞觀之治 唐高宗 永徽之治 李世民成為太 子→即帝位 唐太宗被西北君 長尊為天可汗 課本第89-90頁

(31)

武則天

• 重視科舉:進士科(加考詩賦)、創立殿試、武舉

• 打壓關攏集團

(32)
(33)

唐玄宗 安史之亂

原因

• 權臣亂政(李林甫、楊國忠)

• 以募兵(彉騎)取代府兵

(34)

安史之亂形勢圖

太子即位

張巡、許遠死守

玄宗縊殺楊貴妃

(35)

安史之亂 影響

• 唐朝由盛轉衰(肅宗即位)

• 華夷之防轉嚴

• 均田制、租庸調法破壞 實施兩稅法

• 藩鎮(節度使)割據

(36)

大唐的衰落

藩鎮 割據 宦官 專權 牛李 黨爭 政治敗壞 災變頻仍 黃巢之亂 朱溫代唐 唐亡 課本92-93頁

(37)

黃巢之亂

路線圖

黃巢之亂全國騷動,

華南亦受嚴重破壞

(38)

士族的衰亡

唐太宗編 《氏族志》打壓 無法動搖士 族地位 武后重視 進士科 舊士族逐漸 衰落 士族受摧殘 而沒落 黃巢之亂 課本第95頁

(39)

隋唐制度

土地

均田制

兵制

府兵制

人才選拔

科舉制

賦稅

租庸調法

兩稅法

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

課本第96-98頁

(40)

均田制

‧男丁80畝(隋婦女 40畝,唐婦女無) ‧身死還官

露田

(口分田)

‧男丁20畝 ‧可傳予子孫

桑田

(永業田)

由政府計口

授田,為民

制產

實行於北魏、隋、唐中葉前

(41)

實行均田制的好處

1.抑制土地兼併

2.可鼓勵開墾荒地,使耕地面積擴大

3.均田制下的農民即府兵制下的士兵,故

可節省政府軍費負擔

4.人民有田耕種,可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42)

租庸調法

配合

均田制

租:每丁每 年納粟2石 庸:每丁每年 服勞役20日 調 : 每 丁 每 年 納絹2匹、綾2 丈、綿3兩

(43)

兩稅法

★制訂者:唐德宗宰相楊炎 人口增加 土地兼併 盛行 戶籍散亂 均田制、租 庸調法不行 原因: 1.政府授田不足,農 民無力納稅而逃亡 2.安史之亂影響 唐 玄 宗 時

(44)

兩稅法(安史之亂後)

課徵方法 以男丁及田地數 量劃分貧富標準 一年分夏、秋 兩次繳納 稅 額 概 以 錢 計 , 再折合綾絹繳納 意義:實物經濟→貨幣經濟 均田制取消→土地私有制確立 後變錢重物輕,反 加重人民負擔

(45)

租庸調法與兩稅法的比較

租庸調法 兩稅法 背 景 唐初沿襲前代賦稅制 度 因土地兼併、戶籍散亂, 使租庸調制無法實施 項 目 分穀粟(租)、力役 (庸)、布帛(調) 三項徵收 除米粟外,免勞役,改繳 現錢 季 節 秋季 夏、秋兩季 方 法 量入為出 量出為入 特 色 有抑制兼併、為民制 產的精神 對土地兼併採放任政策 經 濟 實物經濟 貨幣經濟

(46)

沿 革 承襲西魏、北周、隋 任 務 宿衛、戍邊、征伐 優 惠 可免除租庸調 特 色 兵農合一,平時耕種, 戰時出征

府兵制

府兵來自折衝府, 因武器配備須自 備,故挑選府兵 的第一標準是財 力。 宿衛士到京城擔任衛兵, 戌邊是戌守邊防要地, 征伐就是出征打仗

(47)

府兵制的優點

1.府兵平時務農,政府不必支付糧餉,可

減少養兵費用

2.府兵有家有業,為顧念家園,不敢不聽

令,故府兵作戰勇猛、軍紀良好

3.府兵出征時由政府臨時任命將領,任務

結束後將領還朝、府兵歸府,可避免武人

擁兵自重

(48)

府兵制的崩潰

高宗、武后府兵制漸壞 玄宗改用募兵制(彍騎) 安史之亂彍騎崩潰 地方藩鎮割據 內 輕 外重

(49)

三省六部制

三省制的起源★目的:削弱丞相權力

內朝

形成 尚書臺 中書省 門下省

漢武帝

東 漢

魏 晉

南北朝

(50)
(51)

1.科舉始於隋文帝,唐代成為取士主要方法之一

2.唐代取士途徑分為生徒、鄉貢與制舉三種

3.唐代科考科目多,進士科最受尊崇,明經科次之

4.科舉制實行一千三百多年,影響深遠

(52)
(53)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向當時的著作郎顧況投遞 行卷。顧況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原本嘲笑地說 「長安米貴,居易弗易」,不過在讀到他的詩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後,非常欣賞,轉 而讚嘆說:「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難!」於是白 居易很快就名滿京城。對此深有感觸的白居易便 寫道:「袖裡新詩十餘首,吟看句句是瓊琚。如 何持此將干謁,不及公卿一字書。」可見行卷的 作用之大。

干投行卷之風

(54)

有一項法令規定:禁止隴西李氏、太原王氏、

滎陽鄭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等當今政治上

顯赫的家族之間彼此通婚。請問該法令頒布的

時代可能是

(A)漢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91學測

(55)

某一朝代,立國初期由於結合黃河流域的軍政力量 與長江流域的雄厚財富,國力昌盛;到了晚期則因 長江流域的動亂與割據,中央無法得到長江流域經 濟上的支持,以致衰微而終告滅亡。這個朝代應是: (A)周 (B)漢 (C)唐 (D)宋

105指考

(56)

某一皇帝下詔,隴西李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等 七姓十家,不得「自為婚」(相互聯姻),又禁止 「賣婚」(與非世族的富人聯姻,以獲取豐厚的聘 金與嫁妝)。但七姓十家自封為「禁婚家」,私下 仍相互聘娶,只是不敢公開婚禮而已。此一記載反 映的時代與現象最可能是: (A)秦漢時期,世族勢力仍然強固 (B)魏晉時期,世族勢力已經衰弱 (C)唐代世族在社會上仍有其地位 (D)宋代世族受到打壓,漸趨崩解

102學測

(57)

在中國某個朝代中,皇帝頒下詔書,一個官員反 對這個命令,並在詔書上寫下他的看法。其他官 員趕忙勸阻,認為這對皇帝不敬,但這位官員表 示這是法律賦予他的職責。皇帝知道此事後,非 但沒有責備,反而嘉許他能防範詔敕可能發生的 錯誤。這個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何時? (A)兩漢 (B)隋唐 (C)兩宋 (D)明清

99學測

(58)

學者指出:中國古代的士族原本散居各地,以農村為根 據地,成為當地地方政府官員的主要來源。如果有機會 的話,他們也會爭取在朝廷任職。即使在中央政府任職, 死後大多會歸葬家鄉的祖墳。但是,「自某個時期起」, 因為制度的變遷,許多士族成員逐漸遠離家鄉,居住在 首都附近,而且不再歸葬祖墳。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 位學者所謂「自某個時期起」最可能是 (A)秦漢 (B)魏晉 (C)隋唐 (D)宋元

93學測

(59)

一位大臣向皇帝建議降低賦稅,指出這項稅法實施 之初,一匹絹合四千錢,所以,稅額萬錢的人家只 要繳納絹二匹半;現在一匹絹合八百錢,這戶人家 竟要繳納十二匹絹。根據該大臣的說法,這是關於 那個稅法的討論? (A)唐代兩稅法 (B)唐代租庸調法 (C)明代一條鞭法 (D)宋代青苗法

92學測

(60)

某朝制度上規定地方政府必須向中央申報所轄區域 的戶口。該朝中葉時,有部書卻記載:當時地方政 府按規定申報者不到一半。這部書描述的情況應是 那個時期? (A)漢武帝征匈奴之後 (B)唐代安史亂後 (C)宋初改革財政之前 (D)清雍正改革前

94指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以小組形式,討 論對「考試」的 感受及看法,是 否贊成以「持續 評估」作為考核 成績等,從而帶 出「考試」源出 隋唐科舉制,並 被史家及歐洲視 為偉大發明。.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新界 新界 鄉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一夫一婦授田 一夫一婦徵收租調 方便計算、吸納編戶 耕牛、奴婢授田 耕牛、奴婢納稅 增加稅收來源 桑田、麻田之分 桑土交帛、麻土交布 地盡其利 老弱授半夫田或不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