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在英語讀書會中的專業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師在英語讀書會中的專業發展"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師在英語讀書會中的專業發展

摘 要

此質性研究旨在探討教師讀書會成員對於英文讀書會作為教師學習工 具之認知,再者,探討教師對其參與專業成長的讀書會之經驗與其專業發展 的關係。這個個案研究使用下列的資料蒐集:(1)非正式之觀察及訪談;

(2)團體訪談;(3)半結構化個別訪談,以及(4)文件與記錄。本研究 所選定之學校為嘉義市之某國立高中。本研究之參與人員包括了英語教師社 團之八位成員,其中包括了五位英語教師,一位化學老師,一位音樂老師及 一位輔導老師。八位參與人員之教學資歷從一年到四十年不等,其參與此讀 書會之資歷從一年到十七年均有。

雖然這社團主要是提供機會給會員們練習並改善英文,但它是以教師 讀書會來運作。特別是這個專業發展活動包括:加強教師之英語學習; 集聚 團體想法以改善教師英語教學; 分享教學經驗; 加強教師正面學習以及促進智 識發展。這些優點幫助參與者發展內容知識、教學法內容知識、一般教學法 知識、促進持續性的學習及認知/智能及理論的發展。

關鍵詞:讀書會、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學習 黃怡靜

㆗台科技大㈻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

(2)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s of Taiwanese teachers of the effects of a study group on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in the workplace. This case study employed the following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1) informal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2) focus group interviews, (3) 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4) documents and records. The sit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was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Chia-Yi City in Taiwan.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included eight members of the English Teachers Club. The group consisted of five English teachers, one chemistry teacher, one music teacher, and one guidance counselor.

Although the focus of this club was to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its member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it functioned as a teacher study group. Specifically, the reported benefits of th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y included: fostering teachers’ English learning, gaining ideas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English instruction, sharing teaching experiences, stimulating positive dispositions to learning, and fostering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These benefits helped participants develop content knowledge, pedagogical knowledg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s well as fostering continued learning, cognitive /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 English club,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learning

Yi-Ching 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 Study Group

(3)

序論與文獻探討

1948年美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指出「不斷的在 職進修」是八項專業的準則之一。教師參與專業發展活動已是提升教師素質 重要的方式之一。傳統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通常是透過專家在短期研討會中 以演講方式傳授知識或技巧給教師。然而,許多學者表示這種方式經常是沒 有效率的(Joyce, and Showers, 1987;Sparks and Hirsh, 1997),因為教師對 於他們自己的學習沒有太大的決定權導致缺乏主動的參與,加上課程內容常 與實際教學工作脫節,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此外,傳統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 經常是非持續性且教師在運用新的教學技能時無法得到立即的回饋。因此,

學者發現,除了少數可供加級加薪的學位、學分進修外,教師參與進修的態 度並不積極(吳政憲, 2001;歐用生,1996)。

Sparks和Loucks-Horsley(1989)於其《教師發展的五種模式》一書 中,不但說明了教師學習可以許多不同的方法來呈現,而且還指出,訓練不 是提供教職發展的唯一機會。他們進一步建議,教師們應該定期以小組教學 資源的方式來聚會,藉以檢視教學與學習作為催化劑的研究。他們所提出其 中的一種在職學習方法就是讀書會。Sparks和Loucks-Horsley兩者也提到,

在廿一世紀教職的發展都會把讀書會當作是提供在校教職發展的多重管道之 一,讀書會使得教育者能夠塑造他們自己專業教育的方法,而且還能促進其 學校的發展(Anders & Richardson, 1991;Kincheloe, 1991)。

本研究之主要假設是,讀書會能使教師們有自我學習之自主性。如同 Short等人(1993)所提及,教育改革通常僅只聚焦於學生們的學習,卻鮮 有專業發展的機會可提供給教育者,期使他們能成為自己學習的積極參與 者,而教師學習卻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對於成人學習的研究,可提供 教職發展的一個理論性架構,使其選擇適當的活動以從事學習(Knowles, 1980)。Knowles論到當成年人心智發展成熟的時候,他們會以其豐富的經 驗,把自己看作是自我導向的學習者。教師們應當被視為積極成長的學習 者,讓他們藉由成人學習的方法,在讀書會裡面滿足自己的需求。教師讀書

(4)

會可以提供給教師們一些積極學習的機會,使其為自我之學習負起責任。

據許多實證研究(Pfaff, 2000;Meyer et al., 1998;Caine & Caine, 2000;

Murphy, 1992;Garet et al., 2001;Emery, 1998;Short et al., 1993;楊國德,1996;趙 啟蒼,1999;邱天助,1999)指出,讀書會對教師之學習、教學與專業發展 有正面影響。趙啟蒼(1999)指出參與讀書會的教師在討論分享能力、思考 能力、人際關係、與終生學習等四項能力均有成長。邱天助(1999)的研究 也發現讀書會具有促進專業發展的特性包括(一)讀書會的目的在使成員增 進並且分享知識;(二)讀書會的成員有共識, 因而能促使教師合作發 展;(三)讀書會的聚會訓練教師的領導能力技巧;(四) 讀書會的閱讀 及討論活動激進教師的批判思考的能力;(五)讀書會提供的社會脈絡,幫 助抒解工作壓力;(六)讀書會培養傾聽的重要,能促進教師的同理心與自 我反省的能力。

有許多的研究證明了讀書會的討論能增進新的教學行為被接受的可能 性 , 而 且 能 將 專 業 發 展 的 活 動 轉 化 成 為 教 師 的 實 際 課 堂 教 學 (Fullan, 1991;Emery, 1998;Birchark, Conner, & Crawford, 1998;Short et al, 1993;Pfaff, 2000)。除此之外,讀書會的成員對於他們與其他成員之間的 對話,經常可驗證他們所相信之理論,然後付諸實行(Birchark, Conner &

Crawford, 1998)。Short等人(1993)的研究進一步地透過讀書會來改變學 程,透過互動的方式,讓教師和校長們能夠彼此分享其對於課程的理解。這 些經驗都顯現出來,讀書會的模式能夠提供教師們分享教學策略和教師經驗 的機會,且也因在讀書會中受到其他老師的鼓勵與協助而願意在他們的教室 之內嘗試運用新的方法與策略。雖然這些研究都提到了讀書會的重要性,卻 少有研究是針對教師讀書會對其專業發展有何直接的關聯性。

此外,近年來國內讀書會的發展也引起許多學者專家研究, 例如,女 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之研究 (陳伯年,2001),讀書會的團體動力 因素之研究(余正峰,1999),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

(楊建華,2002)等。然而,這些研究多偏重民間、婦女等類型,對於教師 讀書會的英文學習以及英文學習對專業發展的相關研究卻不多見,尤其是目

(5)

前政府正致力於增進國內各學校教職員英文程度的提升,因此,有必要提出 對教師讀書會的英文學習活動,做更深入的探討,以充實教師讀書會語言與 實務領域的內涵。根據Shulman(1987)的研究顯示教師的教學要成功,必 須知道如何把它所知道的知識轉換為學生能理解的形式。所以教師專業發展 包括:內容知識(subject matter knowledge)、教學法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及一般教學法知識(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簡 紅珠(1994)提出學科教學知識中的四個要素包括:(一)教師對於所任教 的學科之目的有其信念。(二)教師瞭解學生在學習某主題時會遭遇的問題 或觀念。(三)教師對於某學科之各種教材瞭若指掌。(四)對於某概念、

主題的各種教學法十分清楚,能在適當的時機運用。因此,綜合上述可知,

教師讀書會與教師專業知識的相關發展是有其探討之必要。

故本研究對下列三點做探討。第一,既然教師讀書會似乎是教職發展 的形式之一,那教師讀書會的目的與結果為何應成為更重要之議題。任何專 業發展的活動均應基於參與者之價值認知及其經驗之如何能影響其教學來做 評估。本研究嘗試從教師讀書會成員對於英文讀書會作為教師學習工具之認 知做探討。第二,本研究探討教師對其參與專業成長的讀書會之經驗與其專 業發展的關係。第三,雖然英語教育在台灣受到極大之重視,然針對英語教 師社團之貢獻,尤其是已有十七年之久之社團,卻從未受到學術界的重視,

實屬可惜。綜合上述的動機與說明,本研究探討之問題為下:

1.參與英文讀書會之教師如何看待讀書會之學習?

2.此英文讀書會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為何?

研究方法

一、資料蒐集

本研究所選定之學校為嘉義市之某國立高中。本質性個案研究採用以 下資料蒐集之方法:

(一)非正式之觀察及訪談。經過教師們與校長的同意,研究者除了在此讀

(6)

書會中進行五次非參與者的觀察,並且在校園裡觀察教師們之間的對 話與互動。同時也在這些教師們閒暇時與他們做得正式的訪談,在這 些非正式之觀察及訪談中, 研究者也寫札記以記錄需要注意或在團 體訪談與半結構化個別訪談中所漏掉的議題或細節。

(二)團體訪談。進行團體訪談之前,研究者事先寄封信給每位會中的教師 一封信 說明此團體訪談的目的與議題為何。團體訪談中的議題是由 研究者自行規劃的訪談題本。訪談時間約為二小時。

(三)半結構化個別訪談。所有讀書會中的教師與校長均志願性參與半結構 化個別訪談, 每次訪談時間約90 分鐘,如同團體訪談,半結構化個 別訪談均以錄音帶錄製,再繕打成中文稿。

(四)文件與記錄。包括讀書會歷年的會議記錄、照片、參與名單、學校發 展計畫、以及教職員的教育和教學背景。

二、教師英語讀書會之簡介

教師讀書會被定義為一個有組織且由教師們所維持的合作性群組,旨 在幫助其於共同興趣上強化其專業發展(Cramer, Hurst & Wilson, 1996)。

據此定義,嘉義某國立高中之英語社團即為讀書會之一種。該英語教師社團 自一九八八年設立起,迄今已超過十六年歷史,為一群教師所參與,針對其 共同關注之議題探討以增進教師之英語能力。儘管如此,此社團之成員並不 受限於此校之英語教師,任何對於提升其英語能力有興趣者,或對英語學習 有興趣之人均可參加。此社團之目的是為了提供教師一個使用英語以進行聽 說讀寫之環境與機會。因為台灣並非英語系國家,一般人甚至英語教師均少 有機會可聽或說英語,在此讀書會中所有成員均有機會與其他教師及以英語 為母語之外籍人士以英語溝通,因為每月均有一或二位之英語本籍人士受邀 與會。此讀書會每週三下午在此高中聚會一個小時,學校對於參與週三下午 英語讀書會之人員,均不派授課程。

(7)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包括了英語教師社團之八位成員,其中七位為高中 教師,一位為國中教師(如表一)。其中包括了五位英語教師,一位化學老 師,一位音樂老師及一位輔導老師。八位參與人員之教學資歷從一年到四十 年不等,其參與此讀書會之資歷從一年到十七年均有。

表一 讀書會成員介紹

參與者 教學科目 學校 性別 教學年資 參加此讀書會年份 學位

Michael 英文 某高中 男 40 16 學士

George 英文 某國中 男 40 15 學士

Eric 英文 某高中 男 3 3 碩士

Christina 英文 某高中 女 1 1 學士

Florence 英文 某高中 女 1 1 學士

Angelica 輔導教師 某高中 女 24 16 學士

Olivia 音樂 某高中 女 18 3 碩士

Sharon 化學 某高中 女 25 2 學士

四、資料蒐集過程

為了確定個別訪談的研究對象,首先,研究者拜訪學校校長,並懇請 該校校長推薦與此英文讀書會有密切接觸的教師。資料蒐集過程開始於參加 至少一次讀書會的非正式的觀察, 之後,其他三次的非正式觀察皆在資料 蒐集期間。在非正式聚會中取得其他教師的信任後,團體訪談接著進行。此 外,所有讀書會中的教師與校長均志願性參與半結構化個別訪談。

五、資料分析

本研究應用QRS-NUD*IST之質化資料分析電腦軟體程式以進行資料分

(8)

析。在個別及團體訪談後打成文稿後,以每一人員單獨存檔其資料。所有資 料均以匿名方式做分析,針對其問題作編號,於括弧中作分類,且以一單句 片語或文字來辨識其類別。除此之外,每一問題亦以參與者之回答來做分 析。藉由分析參與者對每個問題之回答再作其類別之比較對照,甚至於以合 併來篩選主題之發展。

六、研究的可信賴度

為了在研究過程中保持中立,本研究採取藉由多項資料來源及多個分 析者 (研究者、博士班研究生)進行三角檢定,以增加研究之可信賴度,

並經由研究夥伴對分析結果之檢驗以提高研究之可信度。

研究結果

從單獨訪談、團體訪談、觀察及學校文件所得之資料,得知此讀書會 之優點可區分為下列五類:

● 加強教師之英語學習

● 集聚團體想法以改善教師英語教學

● 分享教學經驗

● 加強教師正面學習

● 促進智識發展

一、加強教師之英語學習

當問及個人在讀書會中之學習經驗時,教師們均強調可改善其英語能 力。八位讀書會參與者,均對於會中英語學習的經驗表達了正面的看法。而 且,在問及讀書會之目的時,八位成員均表達其基本目的是在增進英語讀說 聽寫之能力。

而此讀書會提供了教師們閱讀英語文章,並以英語來表達自己意見的 機會。比如說:在其討論所預定之文章〈英國家長以手機追蹤其子女之焦

(9)

慮〉一文時,教師們在爭辯著是否學校應該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校,而且學 校與老師應該如何處理手機的問題。其中化學老師甚至提及電波對於人體之 效應。教師們透過讀英語文章,藉由英文表達他們的想法與觀念。因為他們 每次聚會均談論著不同的主題,老師們提到這個讀書會為他們提供了如何在 不同狀況下使用不同英語用法的機會。在讀過各式不同的文章之後,其中七 位教師指出,他們比起參加讀書會之前增加更多閱讀機會,而且能夠去讀一 些他們平常並不會閱讀的文章。

所有讀書會中的教師均認為他們的英語能力都有顯著的進步。下列的 敘述是非常典型的:「我的四種技能(讀說聽寫)都增進了」;「我真的認 為我在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的閱讀能力比起以前好多了」;「

我認為我的英語寫作比起中文寫作還要來的好」。

讀書會成員認為自己是有強烈動機的英語學習者,他們還指出,他們 願意更努力地繼續學習英語。Michael 目前在空閒的時候,正從事於佛教經 典之翻譯,而且將這視為他英語成長的方法。他說:「我認為我的翻譯是一 種成長的方法。在我翻譯的過程當中,我需要瞭解中文的語法,而且要如何 以英語來表達。如果我不瞭解其中一些語詞比如像是植物的用詞,我則需要 去查閱一些單字;如果我面臨了一些醫療的專有名詞,我需要去查閱或者是 請教專家。在這種狀況下,這不僅是個挑戰,對我來說更是個突破與成 長。」這些評語說明了英語學習的經驗在教師讀書會裡幫助了教師使用英 語層級的提升。

二、集聚團體想法以改善教師英語教學

在考慮到讀書會如何影響其專業發展時,其中五位英語教師均報告說 他們參加這個讀書會使他們對他們的英語更有自信心,而且在英語教學上亦 然。比如說George和Florence這兩位老師感覺到成員從讀書會裡所得到的信 心可以轉化成為教學之表現。他們相信在讀書會裡以英語來表達,可以幫助 成員展現、印證他們的英語能力,甚且影響他們在教室裡的行為。

教師讀書會除了能改進其英語口語能力外,他們還提到這種英語學習

(10)

過程中更有意義地改進其英語教學。當英語教師能在課堂上流利自然地使用 其英語時,對其教學應有正面的影響。其中一位英語教師 Michael 說道,對 英語教師來說,若要改進英語教學,提升其教學知識內容是很重要的;他還 說到教師讀書會提供了英語教師們追求其專業成長,且增進其英語教學之機 會。

在本研究中,六位教師指出此讀書會幫助他們增加了專業教學的知識 與更多主題討論的經驗。他們指出:從讀書會裡得到的英語學習經驗豐富了 他們的教學內涵,而且也使學生對英文更感到興趣。Eric這位英語教師視此 會中所學到的內容為其重要的教學資源。George也相信說,此教師讀書會增 進了教師的英語內容知識成長。Michael也指出,在老師能夠介紹其本身閱 讀文章的內容給學生瞭解的時候,學生們受益會更多,因為這比起教科書上 的內容更多樣性、更有趣。

另外一位英語教師也提到:他藉由讀書會所蒐集到的知識,進而問學 生問題,使學生能進行更有意義的英語會話。Florence表示,目前在讀書會 裡所討論的議題增強了他的英語教學內容:「在過去幾個月台灣發生SARS 期間,我們討論了許多有關SARS的文章。我將這些有關的內容報告給學生 知道,像是一些有關SARS的英語字彙,或者是其他一些有關於社會的議題 資訊等,我通常會將在讀書會裡所討論有關最新的消息發展報告給我班上的 學生知道。」

Christina因其參加讀書會的關係,努力改變了她的英語教學,為學生創 造了一個全英語的環境。她挑戰自我,在課堂上以英語全堂教學,而不是光 把中文翻譯成英文或把英文翻譯成中文。她提到,「如果你在讀書會裡養成 說英語的習慣之後,你就會在教室裡試著以英語來教學。這也給了學生們聆 聽英語的環境。」

除此之外,這些英語教師們也報告了他們在讀書會中的經驗能夠轉化 到教室的課程上。此研究也發現,讀書會對於非英語教師們亦具有影響力,

且實施在非英文課進行該科的英語教學。比如Sharon是位化學教師,她鼓勵 學生記住英語專有名詞,藉此策略來瞭解一個化學的困難問題。她對自己班

(11)

上的學生,解釋英文及中文化學名詞之間的不同,提醒他們必須注意到化學 名詞在英語與中文之間的不同用法。

另外一位英語教師Angelica提到了讀書會的經驗如何影響到她對學生諮 詢的關係。這樣的學習經驗幫她運用更多的資源及內容在她的諮商工作中。

她說,「在讀書會中,每個人均有不同的背景,有些人是單身,有些人是已 婚有小孩,但他們都同意我們不能從單一的角度來評估我們的小孩。小孩跟 大人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同樣結果的困擾。此看法證明了,這並不僅是個理 論,這真的是可以實際應用出來的。它幫助了我的學生與其家長們建立起一 個互動的關係,使他們能夠更為開放地來討論。我認為讀書會對我身為諮商 員來說是有助益的。」

讀書會顯然提供了教師們一些想法與資訊以提升其教學,甚至也影響 到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學習,創造了教師英語學習以及學生英語學習之間的密 切關係。換句話說,讀書會不但提供了英語教師們可以使其英語教學變得與 時事更為相關且更為有趣之外,更可讓非英語科教師們引導學生在他們的專 業領域中使用英文。這些效應對於老師們來說,超脫了以教科書為主之學 習,更拓寬了學生們以英語為外語學習之範疇。

由此研究當中,可以明顯瞭解到教師們的英語學習及其英語教學之關 聯性。此讀書會提供了英語教師們及非英語教師們在英語教學中帶來更多新 觀念的方法。

三、分享教學經驗

由資料中得知,讀書會提供了老師們一個可以彼此分享及學習教學經 驗的機會。尤其是這些教師們還表示說,他們喜歡學習英文,而且喜歡與他 人在小組聚會場合中分享課堂問題。

在此研究中,教師們的教學年資差異性很大,因此他們的教學需求與 教育需求差異也很大。新進教師們可從比較有經驗的教師身上學到不同的想 法。其中一位新進教師Florence 說道:「我們通常會談論到有關於教育或家 庭的議題,比如說Michael 和George 有著比較多的教學經驗,而且他們也會

(12)

對我們談論到他們的家庭及教學經驗,George還告訴我們如何去教導學生。

他是一位國中教師,跟我們是高中教師不同,其學生的程度與我們學生的程 度也不同,可是我們仍然能夠分享到他的意見。」

此讀書會提供了教師們一個可以討論及交換教學經驗的機會,且讓新 進教師能獲得較有經驗同事中不錯的經驗。

甚至於且問及讀書會討論及其課堂之關聯時,有經驗之教師們均認 為,在群組討論中分享教學經驗,提供了他們課堂上的新想法。Michael就 很肯定的指出教師們均把讀書會的學習經驗傳承給課堂中的學生。

尤其讀書會的討論也鼓勵教師們能將特定的想法及活動付諸行動。

Angelica 這位輔導老師還指出,她從讀書會的討論中所學到的東西幫助她澄 清她的輔導理論及技巧,尤其是當她在學校裡面處理學生問題時更是明顯。

藉由分享他們的教學經驗,讀書會的老師均指出,他們藉由彼此學 習,進而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四、加強教師正面學習

所有的參與者在群組會談及單獨會談時均指出,讀書會促進其對學習 的正面態度,而這也使得他們更為積極,並且能對不同的觀點及其他人的看 法採取更開放的態度。

Angelica 還報告說,她在友善的群組討論中獲得了一個如何以開放積 極的心靈來學習。她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勇敢的去聽,勇敢的去說。

這種感覺是非常享樂的,雖然有些文章還很難讀,可是因為群組裡面並不會 讓你感到害怕,所以這種感覺是很愉悅的。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感覺就像是 坐在考試會場的學生,現在我不再覺得尷尬了,而且有著一個更開放的態 度。這就是現在的我。我能夠聽取群組裡其他人的觀感,這就是我的態度。

我還很樂於知道別人的觀感是什麼,且別人如何以英語來表達這種觀感。這 種的態度的改變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鼓勵。」

Angelica也表示,雖然每次聚會只有一個小時,但卻感覺似乎已經讀超 過了十本書,而這些文章都是經由我們的夥伴們所精選過的。重點在於,每

(13)

個人對於這個群組裡都付出相當大的的學習精神。學習並不只專注於英語方 面的成長,而且還在於這群組裡面共同學習的態度。在訪談過程中,五位教 師們表示,他們期待能夠在讀書會裡繼續學習與成長。Florence 就說道:「

我認為我會持續參加這個讀書會。」Angelica 指出,她開始抱著終生學習的 態度。她說:「這對我的學習態度是一種正向的影響,當然,我在整個過程 當中也一直在成長。我在學習也在享受。就因為這樣,我很願意繼續參加這 個讀書會,保持這種學習態度。」

Olivia 還指出,這個讀書會促使她繼續成長與增進知識。她相信她已經 知道學習精神是沒有止境的。她說道:「要刺激我們繼續尋求知識,而且有 一種學習的態度,即就是學海無涯。」

這種學習的態度使得Michael 認為,老師們需要持續去學習新的東西,

以增進他們的教學效能,他說道:「我以前總認為很多的台灣教師們有一種 想法,也就是,我只要認真教學就可以了。錯了,如果你不在教學上嚐試新 的做法的話,那就像炒冷飯一般,以美語的說法,這就是Macaroni Cheese,

了無新意。」

George 還說明了,持續追求專業成長,對於老師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他提到,老師們如果不持續追求教學成長的話,通常就會停留在從學校畢業 的程度上。他還描述到,他目前對於學習的態度,事實上是在讀書會裡交換 了教師與學生身份所得的結果。他論道:「當我不說話的時候,其他的人就 像是老師一樣;反之,當我是主講者的時候,他們就是學生。我們都想要追 求知識。」George 將他英文能力的增進,歸功於參加了這個讀書會十五年 的結果;而且他還會繼續參加這個讀書會以增進他的英文。

很明顯的,在此讀書會裡面的成員對於學習態度變的更開放,也更為 積極。這個對於學習的正面態度促進了他們能夠持續學習的意願。

五、促進智識發展

透過觀察與非正式的訪談,大部份的教師都瞭解到,如果他們想要達 到加強英語能力的目的,在他們來到這英語教師讀書會聚會之前就必須預做

(14)

準備。八位成員均指出,這些討論是有助益的,因為是開放並能詮釋出新的 想法。

大部份的教師們會定期閱讀聚會所需要的資料,而且也能夠彼此間討 論他們的想法。教師們經常在文章中指出特定的段落以表達他們所要談到的 觀點。然而教師們在討論時似乎必須要延伸出新的想法時,也備感到壓力。

輔導老師Angelica 就說道:「你不光只是讀文章而已,還要去想到要說什麼 事,你知道我的意思嗎?這並不是閱讀的問題,而是想法的問題。你需要花 時間去想,到底在聚會當中你要提的是什麼樣的觀點。」

有五位教師就表示,其他成員的觀感提供了他們以前根本不可能獨自 想到看法。因為成員們的不同背景及教學年資,這種差異性,在他們對於內 容的整體解析上更為開闊。因為成員們會分享彼此的觀感,而且對特定的年 級或主題做了新的瞭解,在此會議當中,教師們能夠收到同儕間有效的回 饋,而這也幫助他們澄清以前他們可能有過的錯誤觀念,而且他們對於教育 議題也有新的想法。Christina 就覺得她聽到成員中不同的觀點時,能夠幫助 她重新思考她的想法,而且去探索新的領域。她論道:「有些時候我們只專 注於我們所教的內容、我們的人生經驗或者我們所閱讀的文章。我們通常會 去避免一些我們不感興趣的議題。可是因為這個團體,不同成員所提及的不 同議題或觀點,通常給了我一個新的機會去思考,而且探索一些新的議題,

我想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本研究顯示出,教師讀書會不但能協助教師產生新想法以貢獻於群組 討論,且能夠去欣賞新的想法以及不同的意見。

研究發現

對於讀書會如何影響教師專業發展,上述從讀書會得知的教師專業學 習優點中 1.以英語為外語之學習;2.集聚團體想法以改善教師英語教學;3.

分享教學經驗;4.加強教師正面學習以及5.促進智識發展,前三類可被視為 代表其內容知識、教學法內容知識、及一般教學法知識(Shulman, 1987)。

(15)

而第四與第五類則對讀書會所發現的資料加以討論教師們的認知發展,及與 教師發展的間接關連。

一、發展英語能力以增進專業知識

假定讀書會的目的與焦點是要以英語為外語之學習,而參與此讀書會 明顯表達出一個英語老師們可以獲得專業知識的機會與方法。專業內容知識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就是對於主題的理解,對於教學觀念與結構的 理解(Grossman, 1990)。

教師們需要對其所教授的科目需有深入的瞭解。許多的研究(Borko

& Putnam, 1995;Ball & Cohen, 1999;Ball & McDiarmid, 1990;Garet et al., 2001;Feiman-Nemser, 2001;Sparks & Hirsh, 2002;Claira & Adger, 1999;

Crandall, 1993;Johnston & Goettesch, 2000),提出了教師們因受到專業發 展活動的影響,而擴大對所教授專業科目之理解,因為內容知識可使其教學 活動更加塑型,如果教師們有著深度的內容知識,像是對其所教之科目結構 型態及主題的瞭解,他們不但能以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為學生們做解釋,且更 能與其他專業領域範圍作連結,而這也使得學習顯得更具相關性、更有意義。

此讀書會提供了英語教師們增加英語學習的機會,藉以改善英語溝通 能力。他們閱讀英語文章,用英語談論對於文章的觀點,討論並交換意見,

寫下筆記,及準備如何去發表這些文章內容。藉由邀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來 參與討論,讀書會的成員創造了一個說英語的環境,使他們藉此練習英語,

且與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有雙向互動。因為有了這些經驗,教師們相信 他們改善了他們英語的流利度,豐富了他們對於特定科目的知識、過程及觀 念的專業化,幫助他們瞭解英語的結構與關聯。教師們還指出,讀書會幫助 他們增加課堂內的新內容,因為他們可以把從討論中所得到的專業知識或經 驗引介給學生。整體來說,參加這個讀書會的教師們,增進了說英語的能 力、欣賞及瞭解英語的結構與用法;而這也指出了英語讀書會可作為英語教 師們增進他們內容知識的方式。

然而,這個讀書會並不是只為了英語教師而設立的,它也開放給其他

(16)

科目的教師。雖然他們並不教英文,其他科目的教師也一樣有機會可以改善 其個人英語的能力。他們所學到的英語內容知識,可被認為是其他內容知識

(knowledge of other content)(Shulman, 1987)。根據(Cochran, DeRuiter,

& King, 1993)對其他內容知識的解釋為「一個教師的非標的內容知識並不 跟其所教授的科目有直接關聯」(p.267)。在此研究中,其他科目的教師 們指出他們可藉由英語為工具來獲得有他們該科的資訊。比如說,化學教師 Sharon 報告她學習到了化學專有名詞之英語及中文說法不同。她順勢著便為 課堂上的學生解釋這些的不同,而且提醒他們使用這些化學用語時,不同的 語言可能會有的不同用法。這項瞭解不但深化了這位老師對於化學的瞭解,

更擴大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如同 Hashweh(1987)所指出,當其他科目的教師們英語很流利的時 候,他們就有更多的資源以及資訊可用來強化他們的內容知識。雖然英語並 非其主科,其他科目的老師們仍能在此讀書會中獲得知識,加強其專業發 展。這項英語教師及非英語教師所發展出的內容知識,代表了讀書會能作為 專業學習場合的特性。

此讀書會所報告的內容當中能強化教師專業知識的能力部分,可與 其有效專業發展的特性相互呼應(Garet et al., 2001)。有一些研究報告(

Garet et al., 2001;Reynolds, 1995;Rhine, 1998)就指出,在教師專業發 展上,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很少受到注意的。儘管大家都知道專業知識對於 教師在教學是很重要的,然而,這個讀書會雖然發現對專業知識發展有 貢獻,可是卻鮮少有證明顯示,到底教師們發展其專業知識上的程度。

英語教師們指出在這個讀書會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均與其教學有關。

比如說,因為從事英語學習的人員都報告說他們對於以英語跟外國人溝通或 者是在課堂上說英語均感到有信心。如同 Reynolds(1992)所說,有能力的 教師都需要一些特定的個人特質,像是有自信心也有能力去執行教學的工 作。當教師們對其專業感到信心時,他們就有更多的信心去教學。這顯示 出,老師們有機會去強化他們的專業知識,而且以有能力的老師身份發展其 專業教學。下一段即將討論讀書會如何能對一般的教學法知識有所貢獻。

(17)

二、一般教學法知識

分享教學經驗的優點在與一般教學知識的發展有相關性,這是教師專 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如同Borko和Putnam(1995)所解釋的教學法知識

(pedagogical knowledge)包括了能由「不同的策略知識運用以創造學習環 境,而且執行課程內容能產生策略與安排以有效地管理課堂,同時對於學習 者有著更多基礎的認知,像是他們如何學習,而且如何以教學來促進學習」

(p.39)。在此研究中,教師們報告因為群組討論提供了他們教學方法,此 經驗影響其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例如說,Angelica 就認為讀書會對她身為輔 導老師是有益的,因為她有機會能從其他成員的觀點中去辨識其專業輔導的 知識,她發覺她能夠運用一些專門實際經驗來為其學生及其家長做情境的解 說。而且Christina也報告說,她能夠在聽到其他成員的經驗之後,而將其反 應在教學上。透過這樣的分享,教師們都感覺到他們能將其個人經驗與學生 學習作連結,而這也使得這些學生能更充實且有意義地對話。由此可見,教 師跟諮商員都能夠直接從其讀書會的經驗與他們課堂上或辦公室中的工作作 連結,這也就是有效專業成長的特徵(Sparks & Hirsh, 2002)。

上述的例子指出,老師們從讀書會啟發其教學的知識,而這被認為是 一般教學法知識很重要的一部份(Grossman, 1990)。

尤其是教師們還表示,他們從讀書會中所得到的想法和知識,可助其 向學生們提出問題,使學生們能對人生再度的思考也較能出現英語上有意義 的會話,這指出,讀書會為教師們開啟了可以組織其教學空間的可能性,且 以這些新的想法來使學生們理解。

藉由整合新想法和內容的教學,此讀書會增進了可被採納且可轉換成 實際課堂執行的新教學行為。如同Resnick(1987)所論述的,教學不光是 展現所學知識的直接方法,還包含了創造環境使學生可以建構其本身的理解 能力。在這些例子當中,教師們試圖創造一個增進學習英文理解的環境。在 嘗試去促成有意義的學生學習、支持學生們努力瞭解一項科目或以英語來解 決問題的同時,Christina開始向學生們提出問題,以促進學生們的批判性思 考技巧。在此同時,Sharon 也鼓勵學生要瞭解化學觀念中,中文跟英文闡釋

(18)

的不同。老師們所報告的讀書會經驗都指出,這些經驗能使其想通一些科目 的教法,可見這個讀書會很明顯地影響了英文及其他科目教師們的教學法知 識。

英語教師們在此研究中說,他們努力改變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說英 語的環境。如同Florez 和Burt(2001)所述,以標的語言來作有意義的互動 及自然的溝通,是成功學習的必要條件。真正的語言流利度須包含語言的自 動處理過程(automatic processing of language)。

除了學習環境及教學策略的知識之外,另外一項研究發現是跟課堂經 營有關的,而這就是一般教學發展的重要條件(Borko & Putnam, 1995)。

例如新進教師們就指出,他們可從較有經驗的同事中,藉由討論其教學經驗 來獲得不同的想法。Johnson(1992)在其研究中就指出,課堂經營是對以 英語為第二語言教學之新進教師所最關心的教學議題。如果教師們想要有效 地經營課堂,他們必須要有「策略以發展出規則與過程組織團體,監督且調 整課堂事件,以及對不良行為作出反應」(Borko & Putnam, 1995, p.41)。

課堂經營雖是新進教師的焦點,此讀書會卻也提供了新進教師促進其課堂經 營知識的機會。

促 進 教 師 們 的 學 程 教 學 , 創 造 英 語 學 習 的 環 境 , 還 有 課 堂 經 營 這 三項,是讀書會的三大特點。而這對教師們的一般教學法發展都有著相當 重要的地位。一些研究(Liberman, 1996;Loucks-Horsley, Hewson, Love, &

Stiles, 1998)就指出,專業發展的活動應該提供老師們學習的機會,以從事 一些有意義的討論、計畫與執行。在此研究中,讀書會提供了專業的學習機 會,以從事教學想法及內容的積極討論。此證據顯示出,讀書會不僅是聚會 的場合,更是其可分享及交換意見以加強其教學法知識的機會。

三、教學法的內容知識

在英語教師們透露其內容知識有助於其英語學習的同時,讀書會的經 驗也幫助他們能將這知識轉換成為英語教學的一部份。這些英語教師們同意 其讀書會的參與不只改善了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更幫助其能將學習英語的

(19)

過程與英語教學作一有意義的連結。這代表著讀書會中的老師們能自行開發 出教學法的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而這被認為是老師 們能將其專業知識轉換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過程(Shulman, 1987; Grossman, 1990)。一些英語教師們指出,他們的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會因為老師們在 讀書會中接觸到更多不同、有趣的內容而增強,像是加進了時事新聞,而不 將其限制在教科書之內。

Christina跟Florence 兩位教師也指出了類似的經驗。他們通常會跟學生 們分享讀書會中所聽到的真實生活事件及故事,將個人經驗結合於教學 中,因為這會使得文法教學顯得更為有趣。換句話說,Christina跟Florence 提供給他們的學生機會以真實事件作例子來學習英文文法及溝通技巧。這 些發現指著老師們都積極投入在教學策略的知識(knowledge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representations)發展上(Borko & Putnam, 1995),而這正是教 學法內容知識的重要條件。有了這個知識,教師們更可藉由解釋、例子、圖 示等方法,將其專業知識轉換成為適當的表達方式,使學生更能瞭解專業科 目並覺得有趣(Grossman, 1990)。教師們似乎將此讀書會當作是一個學習 的機會,以豐富其學程,強化學生對於學習英語的興趣。本研究發現讀書會 對教師教學法內容有所助益,有助教師專業發展。

此外,如同上述,Eric就把讀書會視為他的教學資源,而且很明確的 將此內容轉換給學生瞭解,因為他能夠從其讀書會的經驗當中,增加跟他 學程計畫有相關的新內容。Michael跟Florence兩位在讀書會中所吸取的材 料,能夠使他們在其領域中更新認知。開發課程知識及教材(knowledge of curriculum and curricular materials)都認為是增加教學法內容知識的要件(

Borko & Putnam, 1995)。這些學程知識與材料被認為是「能教導專業知識,

以及能在個人學校系統內縱向及橫向地組織學程結構」(Borko & Putnam, 1995, p.50)。簡單來說,這就是如何將資源與材料用於教學及選擇的知識,

如同Darling-Hammond(1998)在描述教師們學習如何支持學生學習中所提 到,教師們需要知道有些什麼課程資源可與學生作連結,而這些知識與資訊 能使學生進一步獲取去探索。這也就指出,此讀書會中的經驗提供英語教師

(20)

們新的課程資源,而不僅僅是他們所教導的教科書內容。教師教學法內容知 識的發展幫助他們去探索有關於課程及教學的想法。這些結果說明讀書會是 能夠強化教師們的教學法知識。

簡而言之,教師們在此讀書會所學的知識可被看作是專業知識、一般 教學法知識及教學法內容知識的整個綜合體。有效率的教師必須能夠使用他 們所學到的事物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因為教學要能很明確地使其用出所學的 知識,而不是去儲藏知識(Shulman, 1987;Freeman, 1989)。在此研究中所 發現讀書會的優點,像是以英語為外語之學習,集聚團體想法以改善教師英 語教學,以及分享教學經驗等等,都顯示出讀書會的教師學習對其內容知 識、一般教學法知識及教學法內容知識均有所增長。而這些特徵更進一步確 認了讀書會作為專業發展活動的重要性,對專業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

四、促進持續性的學習

所有的參與者均認為讀書會能促進其對正面的學習,而這也使得他們 更為積極、且對不同的觀感及他人的意見保持更為開放的態度。教師們報告 說,他們對學習有著正面的態度,使得他們想要繼續學習英文或持續學習其 他種類的知識。這被他們視為增進其教學效能的必要條件,否則他們相信教 師們只會一直停留在剛畢業的程度。這項發現顯示出,正面的學習不僅會影 響他們對英語的態度,也會影響「教學需要新知才能夠保持新鮮」的信仰。

對於教師們的持續專業成長來說,能夠「與改變保持同步,檢視及更 新其知識技能及良好教學的視野」(Day, 1999, p.2)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 說,教師們的專業發展需要對學習許下終身的承諾。正面的學習態度就是教 師能夠符合有效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五、認知∕智能及理論的發展

Howey(1985)把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當作是專業發展 的六種目的之一,因為他認為認知發展的不同不但會影響到他們在專業發展

(21)

活動上的學習,也會影響到他們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認知發展能夠提供一 些潛藏思考模式及解決問題的洞察力,而這扮演了人與這世界接觸的決定性 角色」(Oja, 1991, p.41)。換句話說,認知發展指的就是,思考如何去影 響到人們的行為。

教師們表示,他們對於要參加讀書會必須要先有新想法一事感到有壓 力,即他們對於所閱讀的文章必須要負責任,要能夠說出一個寬廣範圍的 主題及事件,且要能有一些重要的想法以對群組討論有貢獻。舉例來說,

Florence就指出他們的責任不僅是要閱讀材料,還要能想出熱絡團體討論的 議題。而這個壓力,他們認為能促進他們的批判性思考。教師們認為其他成 員的觀感能夠提供他們從未想過的關聯及意見。他們還表示,對於越能夠瞭 解他們之間的不同處及技能就越能夠促進其學習。他們在讀書會裡所閱讀的 材料範圍,也給予了老師們豐富其學習的機會,同時得到的想法及知識也遠 超過一般課堂之中。

如同Hunt(1975)所說,要能符合專業成長必須「將其置於比他一般 較喜歡且還要稍微複雜、或者要求稍微多一點的環境中,才能促進其發展成 長」(p.114)。上述的例子指出,讀書會是一個教師們可以開始延伸其問 題解決能力。及觀念發展的環境。Howey(1985)論道,從文獻上可以得 知,有著高概念化程度的教師較能從多種角度來看待一個問題,藉以產生假 設且為其學生製造多樣性的學習情境。因此讀書會所發現的優點可被看作是 對教師認知發展的貢獻。

除此之外,理論的發展也可視為另一種可以連結教師專業成長的範 疇。如同Angelica這位學生輔導老師所解釋的,透過在群組討論中的分享及 意見交換,她發覺她所學到的教育理論,不僅只是理論而已,對於學生及其 家長也都實際有效。能夠從群組討論中澄清她的教學理論,幫助她的學生及 其家長建立起互動的關係,讓他們能更為敞開胸懷地面對面討論,這與專業 發展所確認的目的之一是相呼應的。理論的發展可被定義成是在一選定的教 育理論中,對所設定的目標達成之貢獻(Howey, 1985)。此讀書會很明顯 地協助了一些教師開發出結構與理論來引導其專業之行為。

(22)

結論

本研究認為此嘉義某高中之英語教師社團,其功能就是一個教師讀書 會。此一合作性的團體,據其組員所述,促進了集體及個人的成長,在發展 其英語能力上,透過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來發展其英語能力。此專業發展 活動的優點包括了加強教師之英語學習、集聚團體想法以改善教師之英語教 學、分享教學經驗、加強教師正面學習以及促進智識發展。前三項優點均對 教師們的專業能力、一般教學法知識及教學內容知識有所貢獻,而加強教師 正面學習及促進智識發展則可視為對參與者的認知發展及理論發展有所助 益,而這也被看作是專業成長的重要目的。這些概念的發現使得讀書會成為 一個教師透過專業學習的機會而增進專業發展的模式。

參考文獻

吳政憲(民92)。終身教育理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啟示。國教之聲,34(4),

55-59。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趙啟蒼(1999)。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學校讀書會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

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余政峰(1999)。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

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國德(民85)。終生學習與中小學教育改革。台灣教育月刊,551,35-40。

陳柏年。(2001)。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

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建華。(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

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Anders, P., & Richardson, Y. (1991). Research directions: Staff development that empowers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enhance instruction. Language Arts, 68(4), 316-321.

Ball, D. L., and Cohen, D. K. (1999). Developing practice, developing practitioners:

Toward a practice-based theory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L. Darling-Hammond.

and G. Sykes. Teaching as the learning profession: Handbook of policy and practice.

(p3-32).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23)

Ball, D., and McDiarmid, G. (1990). The subject matter preparation of teachers. In W.

Houston, M. Haberman, and J. Sikula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p 437-449). New York: MacMillan.

Birchark, B, Conner, C., and Crawford, K. M. (1998). Teacher study groups: Building community through dialogue and reflection. Urbana, IL: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Borko, H., & Putnam, R. (1995). Expanding a teacher’s knowledge base: A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 R. Guskey, & M.

Huberman (E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New paradigms and practices (p. 35-65).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Caine, G, & Caine, R. N. (2000).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s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teacher leaders. NASSP Bulletin, 84(616), 7-14.

Claira, N., & Adger, C.T. (1999).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in culturally diverse school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learinghouse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35 185)

Cochran, K. F., DeRuiter, J. A., & King, R. A. (1993).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

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4(4), 263-270.

Cramer, G., Hurst, B., & Wilson, C. (1996). Teacher study group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loomington, Indiana: Phi Delta Kappan Educational Foundation.

Crandall, J. (1993). Professionalism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of adult ESL literacy. TESOL Quarterly, 27(3), 497-515.

Darling-Hammond, L. (1998). Teacher learning that supports student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5, 6-11.

Day, C. (1999). Developing teachers: The challenges of lifelong learning. London:

Falmer Press.

Emery, D. (1998). Teacher and principal attitudes toward study groups as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ouston, Ann Arbor (UMI Document No. 9828315).

Feiman-Nemser, S. (2001). From preparation to practice: Designing a continuum to strengthen and sustain teach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3(6), 1013-55.

Florez, M. C., & Burt, M. (2001). Beginning to work with adult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Some considerations. ERIC/NCLE Digests and Q&As. Available: http://www .cal.org/ncle/DIGESTS

Freeman, D. (1989). Teacher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A model of teaching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TESOL Quarterly, 23(1), 27-45.

Fullan, M. (1991). The new meanings of educational change (2nd ed.). New York: Teachers

(24)

College Press.

Garet, S., Porter, A., & Desimone, L. (2001). What mak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ective?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ample of teacher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8(4), 915-945.

Grossman, P. L. (1990). The making of a teacher: Teacher knowledge and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Howey, K. R. (1985). Six major functions of staff development: An expanded imperativ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1), 58-64.

Hunt, D. E. (1975). Perso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 challenge found wanting before it was tried.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5, 209-230.

Johnston, B., & Goettsch, K. (2000). In search of the knowledge base of language teaching: Explanations by experienced teachers.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6(3). 437-468.

Kincheloe, J. (1991). Teachers as researchers: Qualitative inquiry as a path to empowerment. Bristol, PA: The Falmer Press.

Knowles, M. (198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Chicago, Illinois: Follett.

Lieberman, A. (1996). Practices that support teacher 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con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M. W. McLaughlin & I. Oberman (Eds.), Teacher learning: New policies, new practices, (185-201).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Loucks-Horsley, S., Hewson, P. W., Love, N., and Stiles, K.E. (1998). Desig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Meyer, R., Brown, L., DeNino, E., Larson, K., McKenzie, M., Ridder, K., & Zetterman, K. (1998). Composing a teacher study group: Learning about inquiry in primary classrooms. New Jersey: Lawe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urphy, C. U. (1992). Study groups foster school-wide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0(3), 71-74.

Oja, S. N. (1991). Adult development: Insights on staff development. In A. Lieberman,

& L. Miller (Eds.), Staff development for education in the '90s: New demands, new realities, new perspectives, (37-60).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faff, M. E. (2000, April). The effects on teacher efficacy of school based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structured as professional study group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1 791).

Resnick, L. B. (1987). Constructing knowledge in school. In L. S. Liben (Ed.),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Conflict or congruence? (19-50). Hillsdale, NJ: Erlbaum.

Reynolds, A. (1992). What is competent beginning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5)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1), 1-35.

Reynolds, A. (1995). The knowledge base for beginning teachers: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expectations versus research findings on learning to teach.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5(3), 199-221.

Rhine, S. (1998). The role of research and teachers’ knowledge base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7(5), 27-31.

Short, K. G., Giorgis, C., & Pritchard, T. G. (1993, April). Principal study groups and teacher study groups: An interactive and innovative approach to curriculum chan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tlanta, GA.

Shulman, L.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Sparks, D., & Hirsh, S. (1997). A new vis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 Virginia: ASCD.

Sparks, D., & Hirsh, S. (2002). A national plan for improv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Available: http://www.nsdc.org/library/NSDCPl an.htm

Sparks, D., & Loucks-Horsley, S. (1989). Five models of staff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0(4), 40-57.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pecifically, the se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comprises a broad range of learning targets, objectives and outcomes that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what they

•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in context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primary

Literature Strategically into English Learn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eachers are highly encouraged to read the above, which covers the fundamentals of film study (i.e. the fictional, dramatic and cinematic aspects) and explains

• To exploit a text and engage students to read, analyse and respond to texts.. • To consider ways for students to notice key features of

← This allows teachers to adapt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devise learning/teaching materials that better suit the diverse abilities, needs

3 The teaching modes of ELA in English include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language subject teacher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o conduct cross-curricular English

•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enriched to allow for value addedness in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are interested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