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杜甫诗选注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公元七一二——七四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杜甫诗选注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公元七一二——七四五)"

Copied!
2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杜甫诗选注

(2)

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公元七一二——七四五)

为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比较清楚地看出杜甫创作的发展过程,以及 他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把杜甫的诗,大体上分成了四个时期。

这第一期,是读书游历时期,包括他三十四岁以前的作品。据《壮游》

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鵰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

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可见,杜甫打七岁时起便已 经有诗,到他四十三岁写《进鵰赋表》时,连同文章(即所谓“笔”)已有 了一千多篇。那么照理推算,其中属于三十四岁以前作的诗,少说也该有个 三四百首。可是,据现存的诗来看,我们能确定为这一时期作品的,总共不 过二十几首。这自然是一种遗憾,因为使我们不能看到这位诗人的创作全貌。

尽管这期作品遗留的是这样少,但我们认为仍然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 的时期来处理。因为在这一时期,杜甫写过好几百首诗,毕竟是一个客观存 在,不容抹杀;同时,即从这些诗来看,由于时代和生活的不同,在思想性 和艺术性上也都自成一个段落,如果和第二期混淆起来,合并起来,便不易 看清杜甫创作的转变和发展的迹象。

杜甫三十四岁以前,正是所谓“开天盛世”,他自己也过着一种“裘马 颇清狂”的游历生活,“快意”了“八九年”。因此,这一期的诗,主要是 写个人生活或摹写景物,充满一种年少气盛的活力。但在个别诗篇里,我们 也可看出诗人杜甫对人民的灾难已流露了他的同情,对上层社会的“机巧”,

也初步有了憎厌,这正是他此后诗歌成长的根苗。

在诗的体裁方面,这时写得最多也最成熟的是五言律诗,其次是五言古 体诗,所谓“长句”的七言古和七言律,这时似很少写(现存的只七律一首)。

五言排律和五七言绝句也很少(现存的只五言排律和七绝各一首)。诗的规 模也不大,篇幅很短,《临邑舍弟》一首一百二十字,算是最长的了。

总之,第一期,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杜甫的创作准备时期。

(3)

望  岳

岱宗夫如何

[一]

?齐鲁青未了

[二]

。造化锤神秀

[三]

,阴阳割昏晓

[四]

。荡胸生 层云

[五]

,决眥人归鸟

[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

*  中国有五岳,这是望的东岳——泰山。杜甫于开元二十四年 (七三六)第一次游齐赵,大 概就是这时写的,要算是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他这时二十五岁,然而气魄的雄伟,语言的警拔,

已足够“惊人”了。

[一] 岱宗,即泰山。夫如何,是自己问自己。初见泰山,有点瞠目结舌,一时感到难以形容,

不免心口商度沉吟起来。有人以为“夫”当作“大”,便索然无味了。

[二]这一句是自答。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是指山色,作名词用。未了,没完。是 说走出齐鲁的国境,还望得见,极写泰山的高大。只五个字,囊括数千里。

[三] 造化,即天地或大自然。锺,是结聚或集中的意思。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四]阴,是山后背日处,阳,是山前向日处,阴处为昏,阳处为晓。割,是分割。《史记》说 昆仑之高是“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的,可悟“割”字的用意。

[五]这是倒装的句子。望见山上云气层叠,故心胸为之开豁。

[六]决,是裂开。眥,音字,眼角。决眥,形容张目极视的样子。乌向山飞,目随鸟去,所以 说入归乌。岑参诗:“鸟向望中灭”(《南楼送卫凭》),可与此句互参。这和上句都是写望时的出 神,故下文有登山的打算。

[七]会当,就是定要。“会当”、“会须”或“会”都是古人口语,多半含有“要”的意思。

《通鉴:唐纪四十六》:“会归上都。”胡注:“会,合也,要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 伟,也表现了杜甫的壮志和毅力,能开拓读者的眼界和心胸,鼓舞人们积极向上。韩愈诗:“求观众 丘小,必上泰山岑,”本此。据晚年所作《又上后园山脚》诗:“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 日观,矫首望八荒。”则杜甫实已“凌绝顶”。但没有留下诗。

(4)

登兗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一]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二]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馀

[三]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四]

*  这和前诗《望岳》同是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是他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因结构谨严,格 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式。

[一]首二句点出登楼。兗州为汉之东郡。《论语》,“鲤(孔丘的儿子)趋而过庭。”杜甫父 亲杜闲这时作兗州司马,他来省视,故日“趋庭”。初,初次。

[二] 这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海岱青徐,都和兗州接境。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三]这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秦碑,指秦始皇登峰山所刻石碑。涂,残馀。鲁殿,指鲁 灵光殿,汉景帝子鲁共王所建。王延寿有《鲁灵光殿赋》。殿在曲阜县东二里。

[四]这两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凭高杯古,故不免踌躇惆怅。

(5)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

[一]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

[二]

,风入四蹄轻

[三]

。所向无 空阔,真堪托死生

[四]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五]

* 房兵曹不知是何人。杜甫本善骑射,也很爱马,对马有真感情,故所有咏马的诗都极深刻,

往往就寄托了自己的精神。

[一]大宛,汉西域国名,出善马。宛,读鸳,平声。大宛名,是说著名的大宛马。

[二] 《齐民要术》:“马耳欲小而锐,状如斩竹筒。”批,削也。峻,尖锐。

[三] 是说奔走时,四蹄轻快如风人。来楼钥诗“竹批双耳凤人蹄”,就是袭用杜甫这两句诗 的。

[四] 这两句进一步写马的气概和品质,简直象一个血性男子。无空阔,不知有空阔,极力形 容马之善走,是杜甫的创语。用一“真”字,言外大有人不如马之意。

[五]骁腾有如此,总顶上四句。末句一断,并期望房兵曹立功万里之外。

(6)

画  鹰

素练风霜起

[一]

,苍鹰画作殊

[二]

:搜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三]

。绦镟光堪摘,

轩槛势可呼

[四]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五]

[一]素练,画鹰所用的白绢。风霜,主肃杀,这里形容画鹰的凶猛如挟风霜之气,和画马诗“缟 素漠漠开风沙”同一手法,不是形容素练的光洁的。

[二]殊,殊异,是说画得非常出色。这句说明上句,同时起下四句。

[三]二句以真鹰比拟画鹰。㩳身,就是竦身,是有所思的样子。孙楚《鹰赋》:“深目蛾眉,

状如愁胡。”一说,胡人碧眼,故以为喻。

[四]二句又从画鹰想到真鹰。绦是丝绳,镟是转轴(即辘轳),用绦缚鹰足系在镟上。轩楹,

画鹰所在的地点。势可呼,是说可以呼唤去打猎,极言画之逼真。

[五] 末二句承“势可呼”来,含义甚广,艺术手法甚高,其中有着杜甫自己的精神。通过这 两句诗,我们可以感触到他那种奋发有为的热情和嫉恶如优的性格。何当犹安得。张上着说:“天下 事皆庸人误之,未有深意。”把凡鸟作比喻看,是对的。

(7)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一]

,衣露净琴张

[二]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三]

。检书烧烛短

[四]

,看剑引杯长

[五]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六]

*  这个庄,就是庄园,唐时地主庄园经济很发达,不少诗人都有庄园,诗题中也常有“山庄”

“山池”“池馆”“别墅”一类名词。

[一]纤月,是未弦之月。所谓“新月曲如眉”。

[二]张,就是弹琴。琴音清,所以说净琴。

[三] 这两句写月落后庄园中夜景。因月落,但闻水声,所以说暗水。带,就是映带、拖带。

月落,故星光特别显得明亮。按《不寐》诗云:“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可作“带”字的注脚。

[四] 这位姓左的主人大概有不少藏书,检阅费时,故烧烛短。

[五] 看剑,一作说剑,不确。大概是后人见 《庄子》有《说剑》一篇,想替杜诗找出处,因 而妄改。说剑不必有剑,看剑,则剑在目前,意境是大不相同的。看剑令人气旺,故喝起酒来也痛快。

长,深长。引杯长,即所谓“引满”,也就是喝满杯。

[六] 诗罢,即诗成。吴咏,用江南的吴音吟诗。杜甫曾游吴越,今闻吴咏,故想起旧游。扁 舟,小舟。

(8)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忱,因寄此诗,用宽 其意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一]

。闻道洪河坼

[二]

,遥连沧海高。职司忧悄悄

[三]

, 郡国诉嗷嗷

[四]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五]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六]

。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七]

。燕南吹吠亩,济上没蓬蒿

[八]

。螺蚌满近郭,

蛟螭乘九皋

[九]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一○]

。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

[一]

。 吾衰同泛梗

[一二]

,利涉想蟠桃

[一三]

。卻倚天涯钓,犹能掣巨

[一四]

*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只末二句是散行的。杜甫弟有颖、观、丰、占四人,仇兆鳌以此诗“舍 弟”是指颖。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有些问题。黄鹤据《新唐书:五行志》:“开元二十九年秋,河南河 北郡二十四,水害稼”的记载,认为作于是年。张蜒则表示怀疑,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才三十岁,而 诗中有“吾衰同泛梗”的话,是岂其少作耶?按杜甫晚年所作的《上水遣怀》诗曾说:“我衰太平时,

身病戎马后。”那么这首诗所说的“吾衰”,也不应但从年龄上来解释。从诗的总的情调来香,应该 是困守长安以前,亦即三十五岁以前的作品。

[一]首二句说明河溢的由来。二仪,即天地。积风雨,久雨。诗题先序书至,次序苦雨何泛,

诗则先序苦南河泛,再落到舍弟书至,故不乎直,有气势。

[二]坼,即决口。

[三] 职司,职在防河的有司(官吏)。《诗经》:“忧心悄悄。”

[四] 这句是说灾区的地方官吏诉说灾民嗷嗷待哺的惨况。

[五] 这里才说到自己的弟弟。簿曹,官名。

[六] 版筑,用版夹土而筑。不时操,是说无时无刻不在筑堤。这以下十一句都是书中所说的 话。

[七] 二句形容版筑的困难。相传周穆王至九江,叱鼋鼍为桥,又七月七日乌鹊填河成桥以渡 织女。真能这样,对筑堤防水该多么方便?但不能如愿,所以说“难假”、“空瞻”。假,假借。瞻,

仰望。

[八]二句言面积之广。燕南,河北省南部。济上,济南兗州一带。畎音大,田中小沟。

[九]二句言大水久不退,以致螺蚌蛟螭诸水族横行陆地。

[一○]二句言水势之大。徐关成了水府,碣石小若秋毫。碣石,山名,在渤海东。

[一一] 二句写河溢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白屋,就是百姓住的茅草屋,为水所冲,故只留孤树。

青天,是没有狂风暴雨的天,但还是有许多船只失事沉没。

[一二] 此下四句是杜甫自序。《说苑》:土偶谓桃梗日:”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去,泛泛乎不知所止。”由于诗的内容是写大水,同时杜甫这时还是一个 没有职位的野人,所以自比“泛梗”。

[一三]是说尽管我如泛梗一般无能,但还是想涉过人水去摘取蟠桃。《山海经》:“东海度山 有大桃,屈盘三千里,名曰蟠桃。”

[一四]二句承上,是说要用蟋桃为饵,把大髓钓上来。掣,就是制服。传说巨 能致河溢之灾,

故仕甫有此想头。杜甫说这种大话,意在宽慰兄弟。

(9)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一]

,所历厌机巧

[二]

!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

[三]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四]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五]

!李侯金闺彦

[六]

,脱身事幽讨

[七]

。亦有梁宋游

[八]

,方期拾瑶草

[九]

*  这是天宝三载(七四四)所作。是杜甫赠李白最早的一首诗。前八句自叙,后四句方及李 白。

[一]东都,洛阳。

[二] 这句诗说明社甫对上层社会的憎恶。所历,是凡所经厉。见得没有例外,全是些好刁巧 诈的东西。

[三] 野人,杜甫自谦。擅,牛羊之属;腥,鱼类。朱门大户,顿顿鱼肉,杜甫既不习惯,又 憎厌这般人,故有“蔬食常不饱”的话。

[四] 青精饭,用南烛草木的叶子,杂茎皮煮取汁,浸米蒸饭,即作青色。据说,食之延年。

[五] 杜甫不愿见这班机巧的人,所以想离开都市到山林去采药,但苦无资财,故终绝迹于山 林。迹如扫,没有足迹。大药,就是金丹。唐代道教盛行,统治者和一般士大夫很多炼丹和服食金丹 以求长生的。

[六] 侯,是尊称。金闺,金马门。彦,有才华的人。天宝元年,李白至长安,玄宗(李隆基)

命他供奉翰林,专掌密命。

[七]李白醉中曾令高力士脱靴,力士以为恥,便对杨贵妃说他的坏话,白自知不为所容,于是 自求还山,所以说“脱身”。事幽讨,在山林中从事于采药和访道。

[八]梁宋,开封一带。

[九] 瑶草,王芝。看这两句,杜甫游梁宋时,很可能是和李白同时从洛阳出发的。

(10)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

[一]

,北淆凌清河

[二]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三]

。云山已发兴,

玉珮仍当歌

[四]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五]

。蕴真惬所欲

[六]

,落日将如河

[七]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八]

*  这是天宝四载(七四五)夏在济南历下亭即帝所赋。李北海即李邕,时为北海太守,是当 时文豪兼书家。李林甫素忌邕,天宝六载正月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余。历下亭(今名客亭)在济南 大明湖,因历山得名。

[一] 东藩,指李邕。北海在京师之东,故称东藩。皂盖,青色车盖。汉时太守皆用皂盖。

[二] 北诸凌清河,是说自北诸乘舟经清河往游历下亭。

[三] 二句申明往历下亭之故。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齐地在海之西,故日海右。自汉以 来的经师如伏生等,皆济南人,又杜甫自注云“时邑人蹇处士等在坐”,故曰名士多。这两句诗,因 为颂扬得实,已为后人作为对联,悬挂亭中(今改为门联)。

[四] 唐时宴会有女乐。玉珮,指侑酒的歌伎。当,是当对的当。语本曹操诗:“对酒当歌。”

有人解作应当或读作去声,都不对。

[五] 这两句是流水对,写环境的清幽。水原也是能生凉的,但因亭有竹林荫蔽,更用不着水,

所以说“空涌波”。空是空自或空劳。交流,指历水与烁水,二水同入鹊山湖。以上四句写亭内外景 物。

[六] 蕴真,用谢灵运诗“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是说此亭蕴含真趣(自然美),故以 得一游为快。

[七]日落则席将散,不能久留。

[八]贵指邕,贱杜甫自谓。俱物役,是说无论公私贵贱,同是为事物所役使。因不得自由,故 有难重游之叹。邕比杜甫要大三十四岁,称邕为“公”,与年龄亦有关。末四句写感想。

(11)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一]

,未就丹砂愧葛洪

[二]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 雄

[三]

此诗大概作于天宝四载游齐赵时,是现存绝句中最早的一首。

[一] 相顾,见得彼此一样。时二人都流浪山东,故以飘蓬为比。

[二] 葛洪,东晋人,闻交趾出丹砂,因求为勾漏令。李白好神仙,自炼丹药,这时又从道士 高如贵受“道箓”,但丹仍未炼成,杜甫则访问了另一道上华盖君,已未见到,故有此语。

[三]这两句是朋友相规的话,末句规意尤明显。跋官,汉人口语。汉质帝说梁冀是“跋扈将军”,

李贤注:“跋扈,犹强梁也。”北齐高欢说侯景“常有飞扬跋扈志”(见《北史・齐高祖纪》,仇、

杨诸家注引作《侯景传》,误),虽添了两个字,意思也差不多。李白好任侠,曾手杀数人,又傲视 一切,故说他跋扈。为谁雄,到底为了哪个而这样呢?见得世无知己。意思是希望李自不要太任性,

应该收敛些。李杜二人有很多共同点,但同中有异。杜甫嗜酒,却不甘心于“空度日”;也豪放,却 不以“跋扈”为然,这是理解这两句诗所应注意的。

(12)

第二期  困守长安时期(公元七四六——七五五)

第二期,包括杜甫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的十年间的作品。这十年,杜甫 差不多一直是住在长安,这些作品也差不多全是在长安作的。

杜甫的来到长安,在他的生活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这对于他能 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说:他的来 到长安,一方面固然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但另一方面却又正是一个新的富 有社会内容和政治内容的游历生活的开始。尽管这种游历生活是痛苦的,是 违反他的主观愿望的,然而对于诗人的成长却是必要的。

长安,大家知道,这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但也是罪恶的 渊薮。它是天堂,又是地狱,有吸血的,也有输血的,阶级的对立,在这里 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杜甫在当时社会上有他一定的身份,有机会看到那天 堂的一面,同时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物质生活的奇苦,又有可能看到这 地狱的一面,接触到人民生活,这样,就使他对统治阶级有了进一步的憎恨,

对人民有了进一步的同情,从而创作出象《兵车行》、《丽人行》、《前出 塞》、《后出塞》和《赴奉先咏怀》等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诗。单凭这些诗,

杜甫就已够不朽的了。

据现存的诗来看,杜甫这十年中,写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这自然也

有亡佚,但数量可能不大。饥寒交迫的生活,使他不可能写出太多的诗。生

活的丰富,扩大了杜甫诗的领域,也开展了他的诗的篇幅,这时出现了五百

字的长篇,二百字以上的更是常见。在侍的体裁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七言

古,他这时竟写了二十八首之多,也是第一期所没有的现象。本来,悲愤激

动的心情,是需要这种“长句”来发泄的。

(13)

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一]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鞠车口 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二]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 称避贤

[三]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旅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四]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 五]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 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六]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七]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八]

*  这大概是天宝五载(七四六)社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往后生活日困,不会有心情写这种歌。

八人中,苏晋死于开元二十二年,贺知章、李白,天宝三载已离开长安,可见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

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是杜甫把他们结合起来的,是追叙。这首歌,浪漫中也带有真实面目,特别 是李白和张旭,同时也可作史料看。

[一] 知章,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他一见李白,便称为“谪仙人”,因没酒钱,便解下所 佩的金龟换酒为乐。这两句写他的醉态,骑在马上,摇摇晃晃。眼花,醉眼昏花。

[二]汝阳,汝阳王李琎。这三句写他的好酒。鞠车,酒车。酒泉,郡名。郡城下有泉,味如酒,

故名酒泉。

[三] 左相,李适之。据《唐书》本传及《玄宗纪》,适之于天宝元年作左丞相,五载四月罢 相(为李林甫所排斥),尝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是年 七月贬为宜春太守,到任仰药而死。据此,则此诗最早亦必作于五载四月以后。长鲸吸川,形容豪饮。

[四] 宗之,崔宗之,也是李白的朋友。晋阮籍能作青白眼,见庸俗的人,便用白眼看他。王 树临风,形容醉态的摇曳。宗之貌美,故以玉树为喻。

[五] 苏晋是个进士,曾为户、吏两部侍郎。一方面长斋,一方面又贪杯,所以说他爱逃禅(不 守法戒)。“逃禅”,与“逃墨”、“逃杨”语法相同。

[六]这四句写李白连天子也不放在限里,写李白豪放性格极形象。一斗诗百篇,是说才饮一斗 酒就能写出百篇诗,写李白不但酒兴豪,而且文思敏捷。这是李白的特点。

[七]张旭,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世呼张颠(见《新唐书:

文艺传》)。草圣,草书之圣。杜甫《剑器行》诗序说:“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常于邺县见公孙大 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又《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云:“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又 高适《醉后赠张九旭》云:“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是旭在当时实有草圣之名。按李颀《赠张 旭》诗:“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和这几句参看。

[八]焦遂,名迹不见他书。袁郊《甘译谣》:“陶岘,开元中家于昆山,自制三舟,有前进士 孟彦深、孟云卿、布衣焦遂,共载游山水。”孟云卿也是什甫的诗友,杜甫在长安时,可能和焦遂有 过交搂。五斗方卓然,是说喝了五斗之后方始卓然起兴,打开话匣子。高谈雄辩,正是卓然处。

这首诗,在体裁上也是一个创格。看起来好象很乱,其实也有组织,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

(比李白大四十一岁,比杜甫大五十二岁),所以便放在第一位。其他便按宫爵,从下公宰相一直说 到市衣。写李白独多一句,并不是为了私人的交谊,而是因为这八人中,李白最为伟大,故有意把他 作个重点。——按《开元天宝遗事》卷三“颠饮”条:“长安进士郑愚、郭保衡、王冲、张道隐等十 数辈,不拘礼节,旁若无人。每春时,选妖妓三五人,乘小犊车,指名园曲沼,藉草裸形,去其中帽,

叫笑喧呼,谓之顿饮。”亦足见当时纵酒之风。

(14)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一]

;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

[二]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三]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四]

*  这是天宝六载(七四七)春杜甫到长安不久后所作。这时生活还好,所以尚有“樽酒论文”

的想法。从来文人相轻,而杜甫称白诗无敌,可见他的谦逊态度。

[一]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二] 二句又以二古人赞美白诗。瘐开府,瘐信。信在北周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是 六朝末期一位大诗人。鲍参军,鲍照,刘宋时曾为前军参军。他的七言诗《行路难》十八首最豪放。

[三] 二句正写忆。渭北,杜甫所在地。江东,李白所在地。“春对暮云”即景寓情,不明说 怀念而怀念之深自见。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七八遂明言之。”

[四]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谓诗为文。杜甫最喜欢讨论诗文,集中常常提到。可惜的 是,这两位大诗人竟没有再见面。韩愈《醉留东野》诗云:“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这确是一件憾事。

(15)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

[一]

,东将人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

[二]

,钓竿欲拂珊瑚 树

[三]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四]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 是归路

[五]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六]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 何如草头露

[七]

?蔡侯静者意有涂,清夜置酒临前除

[八]

。罢琴惆怅月照席

[九]

“几岁寄我空中书

[一○]

?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一一]

!”

*  这也是天宝六载春在长安所作,是杜甫集中最早的一首七言古诗。孔巢父,《旧唐书》有 传。他早年和李白等六人隐居山东徂徕山,号“竹溪六逸”。谢病,是托病弃官,不一定是真病。巢 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可以看出杜甫早期所受 屈原的影响。李白这时正在浙东,诗中又怀念到他,故题用“兼呈”。

[一] 这句写巢父无心功名富贵。掉头,犹摇头。不肯注三字要和下文“苦死留”对看。朋友 们要他呆在长安,他总是摇头。

[二]这句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表明巢父不仅不恋宫贵,连自己的诗集也留在人间不要了;另一 方面也说明巢父的诗可以长留不朽。巢父诗今不传,这句赠诗倒成了杜甫的自评。

[三] 珊瑚树生热带深海中,原由珊瑚虫集结而成,前人不知,见其形如小树,因误以为植物。

上言巢父入海,故这里用珊瑚树。

[四] 二句写东游的境界。上句,字面上用《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但含有比意。

巢父的遯世高蹈,有似于龙蛇的远处深山大泽。下句兼点明送别是在春天。

[五]二句写东游时的遭遇,是幻境。篷莱,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在东海中。织女,星名,神 话中说是夭帝的孙女。这里泛指仙子。虚无,即《庄子》所谓“无何有之乡”。归路,犹归宿。

[六]知其故,指弃宫访道之故。

[七]这是一个转折语。代巢父点醒世人,也可看作转述巢父本人的诺。草头露,是说容易消灭。

这句和李白诗“功名宫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同意。但世人不知,故苦苦相留。苦死留,唐时 方言,犹今言拼命留。

[八] 二句写蔡侯饯行。侯,是尊称,杜甫尝称李白为 “李侯”。静者,恬静的人,谓不热衷 富贵。别人要留,他却欢送,其意更深,所以说“意有馀”。除,台阶。

[九] 唐时宴会多用妓乐,送巢父却不合适,所以只用琴。罢琴,弹完了琴。酒阑琴罢,就要 分别,故不免“惆怅”。下面三句都是临别时的嘱咐。

[一○]空中书,泛指仙人寄来的信。把对方看作神仙,故称为空中书,杜甫是不信神仙的。几 岁二字很幽默,意思是说不知你何岁何年才成得个神仙。

[一一]这两句是要巢父见到李白时代为问好。“问讯”一词,汉代已有,唐代诗文中尤多。如 韦应物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杜诗如“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并含问好意。禹穴有 二,这里是指浙江绍兴县的(详后《秦州杂诗》注)。

(16)

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部护胡青聪

[一]

,声价赦然来向东

[二]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 成大功

[三]

。功成惠养随所致

[四]

,飘飘远自流沙至

[五]

。雄姿未受伏枥恩

[六]

, 猛气犹思战场利

[七]

。腕促蹄高如踣铁

[八]

,交河几蹴曾冰裂

[九]

 。五花散作 云满身

[一○]

,万里方看汗流血

[一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一二]

。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一三]

*  都护,官名。唐置六大部护府,统辖边疆地区。高都护是高仙芝。仙芝天宝八载人朝,杜 甫这时正困守长安,故惜聪马来寄托自己的感叹。此诗分四段,每段四句。起四旬说明马的来历,原 是一匹立功西域的马。功成四句写马的性格。腕促四句写马的骨相才气。未四句写马的志愿。

[一] 安西都护,即高仙芝。唐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胡青骋,西域的骏马。马青白色日3 。

[二] 歘同忽。在西域声价已高,现来至东方,自更骤增声价。

[三]写得3 马有品格有感情。

[四] 惠养,豢养。随所致,随所托身之主人。

[五]流沙,泛指西北沙漠地带。

[六]杨,马槽。曹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未受,不甘心受。马援愿以马革裹尸,曹 植不愿作“圈牢之养物”,杜甫虽然“涕泪受拾遗”,但作了拾遗,却偏要管皇帝的“闲事”,都是 所谓“未受伏枥恩”的表现。

[七] 是说时刻不忘立功战场。

[八]踣音博,踏也。踣铁,言马蹄之坚,踏地如铁。据说马腕要促,促则健;蹄要高(厚二三 寸),高则耐险峻。

[九] 曾同层。几蹴,不止一次。

[一○] 五花,马毛色。云满身,身如云锦。唐代宗赏赐郭子仪九花虬马,额高九寸,毛拳如 鳞,身被丸花,故以为名。(见《唐语林》卷五)前人谓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不确。

[一一] 极写聪马的材力,必须万里,方见流汗。西北有汗血马,汗流如血,故名。

[一二] 掣电,言其速。倾城知,全城无人不晓。

[一三] 末二句代马说话。是说青丝络头,老死槽枥,不是我的志愿。何由却出,即怎样才能 出去作战的意思。横音光,汉时长安城西北头第一门叫“横门”,是通向西域的大道。

(17)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一]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二]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观国宾

[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五]

。 李邕求识面

[六]

,王翰愿卜邻

[七]

。自谓颇挺出

[八]

,立登要路津

[九]

。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

[一○]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一一]

。骑驴三十载

[一二]

, 旅食京华春

[一三]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一四]

。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一五]

。主上顷见征

[一六]

,歘然欲求伸

[一七]

。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一八]

。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一九]

。窃效贡公喜

[二○]

, 难甘原宪贫

[二一]

。焉能心快快

[二二]

,只是走踆踆

[二三]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 去秦

[二四]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二五]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二六]

。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二七]

*  韦济天宝七载作尚书左丞,很赏识杜甫的诗,杜甫这时困守长安,所以便写了这首诗表示 感激并抨击当时的社会和政治。

[一] 这两句起得很突兀,真是“一肚皮牢骚愤激”。生活的深入,使杜甫对当时社会有了进 一步的认识。袴与裤同。“纨袴”是富贵子弟的标志,故以物代人。当时象杨国忠于杨暄,考明经不 及格,但考宫仍不敢不列为第一名,又御史中丞张倚子爽,一窍不通,也列为首选,所以说纨挎不饿 死。“儒冠”也是以物代人的手法,是杜甫自谓。他常以儒者自居。这一句是全诗的骨干:自“甫昔 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是说的懦冠事业,是追叙过去;自“此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是说 的误身。

[二] 贱子,杜甫自称。具陈,细说。

[三] 开元二十三年杜甫由乡贡参加进士考试,时年二十四,所以说“早充观国宾”。“充”

即充当。

[四]这两句是杜甫的经验之谈。破是吃透,万卷言其多,这是杜甫能集大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抵雄是西汉大贼家;于建是曹植的字,三国时大诗人。敌是匹敌,亲是接近。以上四句是 自负的话。

[六]《新唐书・杜甫传、“甫少贫,不自振,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

[七]王翰也是当时有名诗人,尝自撰乐歌,在酒席上自唱自纬。”二人都是杜甫的前辈。卜邻,

择邻。

[八]挺出就尼特出。

[九]《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津是渡口,要路津比喻机要的职位。

[一○]这两句是杜甫的政治理想和志愿。上句是手段,下句是目的。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 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一一]隐沦是隐逸之士,行歌于路,有点象隐士的派头,但自己并不是逃避现实的人,所以说

“非隐沦”。

[一二]“骑驴”正应上文“萧条”。按《示从孙济》诗:“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则骑 驴乃是事实。卢元昌《杜诗阐》;“骑驴三十载,当是骑驴十三载,时杜公年来四十。”

[一三] 京华即京师。春字形容京师的繁华。

[一四]随,不是步随,是骑着小驴子跟在后面。肥马也是用物代人,即那班纨挎们。

[一五]潜悲丰是说吃在口里,苦在心头。潜,藏也。以上四句,写屈辱生活,正是“误身”处。

[一六]天宝六载唐玄宗下沼征求人才。“顷”是说不久以前。

[一七] 歘,同忽。求伸,求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18)

[一八] 这两句都是比喻,上句用鸟,下句用鱼。青冥犹青云,指天空。蹭蹬是失势的样子。

(“青冥”和“蹭蹬”是叠韵对。)当时李林甫伯文学之士说他的坏话,于是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

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诗便指的这件事。这时李林甫还在作宰相,故只好浑说。

[一九]猥,是古人常用客气字,犹“蒙”或“承”。仇兆鳌解作“频”,不对,因和上旬“每”

字犯复。唐人重诗,用诗来求知己,也用诗来推荐人,“诵佳句”便是推荐,故可感。

[二○]汉贡禹与王吉为友,闻吉贵显,高兴得“弹冠”,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这里杜甫自 比贡禹,以王吉期待韦济。

[二一]原宪是孔子的学生,穷得出名。

[二二]快快,是气愤不平。

[二三]踆踆,且前且却的样子。

[二四]秦,即指长安。

[二五]二句是说欲去又迟迟不忍。终南山和渭水皆在长安。怜,是怜爱。心有所恋,故回首。

[二六] 大臣,指韦济。一饭之德,尚不忘报,何况远辞大臣,又是文章知己,哪能不则声就 走?说明赠诗之故。

[二七] 白鸥,自比。没浩荡,灭没干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未二句显示 了杜甫的桀骜性格。——按杜甫作此诗十年后,在《华州试进士策问》中还说:“虽遭明主,必致之 子尧舜……驱苍生于仁寿之域,反淳朴于羲皇之上。”可与“致君”二句互参。

(19)

乐游园歌*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 萋萋长

[ 一]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三]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 城仗

[四]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膀

[五]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 切歌声上

[六]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七]

。数茎白发那抛得

[八]

? 百罚深杯亦不辞

[九]

!圣朝已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一○]

。此身饮罢无 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一一]

*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载(七五一)。题下有自注:“晦日贺兰扬长史筵醉歌。”晦日指正月晦 日,是唐时一个节日。德宗时才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乐游园即乐游原,汉宣帝所建,在长 安东南郊,地势最高,四望宽敞,为唐时游赏胜地。社甫这时生活益困,故语多感慨。

[一] 二句从乐游园写起。崒,高貌。森爽,森疏萧爽,写园中乔木参天。烟绵,犹烟笼。

[二]二句方写置酒。公子,指杨长史。势最高,酒筵摆在园中最高的,因而也是眼界最宽的地 方。用一“最”字,显出这天游园饮宴的还有其他公子。秦川,水名,一名樊川,这里指长安周围的 平原。唐人多如此用法,如王维诗:“秦川一半夕阳开。”因居高俯视,故见川原之平如掌。鲍照诗:

“九衡平若掌”,忱佳期诗:“秦地平如掌”,此用其字面。

[三]二句写饮酒行乐,兼称美主人。长生木瓢,用长生木做的酒瓢。晋嵇含有《长生木赋》。

示真率,是说主人用长生木瓢酌酒与客,来祝客长寿,而不拘干一般繁文缛节,这表示了他的真诚和 坦率。更调鞍马,是说酒后又让言人乘马游览。调读平声,有戏弄的意思。狂欢赏三字,挑起下六句。

按唐人所谓调马,有二义:一为驯马,许浑诗“胡马调多解汉行”;一为戏马,韩栩《看调马》诗:

“玉勒斗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意当时酒后兼戏马取乐,故诗有“狂欢赏”之文。

[四]二句写芙蓉园。芙蓉园在乐游园西南,中有艾蓉池,绿水弥漫。玄宗开元二十年曾自大明 宫筑夹城通芙蓉园和曲江。仗,仪仗。白日雷霆,形容仪仗的声音。原来这一天玄宗也出游。

[五]二句写曲江。曲江在乐游园南,亦名曲江池。杜甫《袁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

可见这里宫殿的宏伟。阊阖,天门。这里即指宫殿门。汉乐府《天门歌》:“夭门开,詄荡荡。”詄,

音迭。詄荡荡,阔大之意。翠幕,贵族们游宴时所搭华丽的帐幕。银膀,宫殿门端听悬金碧辉煌的匾 额。排银膀,是说翠幕之多如云,势排银膀。“排”如杜诗“膀排雷雨犹力争”之排。

[六] 二句总写望中所见芙荐园和曲江的狂欢情景。上句写舞,下旬写歌。王延寿 《鲁灵光殿 赋》:“缘云直上。”这里形容歌声的嘹亮,愈转愈高,有似缘云而上。浦起龙云:“青春六句,一 气读。虽纪游,实感事也。是时诸杨专宠,宫禁荡轶,舆马填塞,幄幕云布,读此如目击矣。”

[七] 此下为末段,感叹身世。年年,犹往年。人,杜甫自谓。政治黑暗,生活贫困,年复老 大,故未醉先悲。

[八]杜甫志在兼善天下,不甘心老死无成,所以不觉恨起白发来。与“苦遭自发不相放”同意。

[九] 即所谓“痛饮”。深杯,满怀。

[一○]这两句是牢骚话,但用意很曲折,前人解释也颇纷歧。贱士,杜甫自谓。与自谓“腐儒”、

“弃物”同一愤激。孔丘曾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论语》)上句实暗用此意。圣朝,

也就是有道之邦。当此圣朝,而长久贫贱,岂不可愧可耻?而自己之丑陋无才也就可知了。丑字兼含 深愧耻意。一物,仇注以为指酒,恐非,沈德潜说是杜甫自谓(《杜诗偶评》),也太泥。卢元昌说:

“当此春和,一草一木,皆荷皇天之慈,忻忻然有以自乐,独我贱士,见丑圣朝……夫岂皇天悯覆、

终遗贱士乎?”(《杜诗阐》)结合目前景物,释一物为一草一木,最为圆通。按杜甫《北征》诗:

“雨露之所施,甘苦齐结实。”可作此句注脚。此句承上,是说即使自己是个贱士,但总算是万物中 之一物,应该让他活得下去,如今竟穷得象丧家之狗,岂不是也有累于“圣朝”的盛德吗?皇天慈三 字要活看。对草木而言为“皇天”,对人事而言则为“圣朝”。封建时代通常是把天子的仁慈称作“天

(20)

恩”的。

[一一] 大家都醉醺醺的骑着马走了,诗人还留在乐游原上,对着那苍茫的暮色吟出了这首诗。

这苍茫,也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优虑。

(21)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赤县宫曹拥材杰

[一]

:软裘快马当冰雪

[二]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 折

[三]

。南山豆苗早荒秽

[四]

 ,青门瓜地新冻裂

[五]

。乡里儿童项领成

[六]

,朝 廷故旧礼数绝

[七]

 。自然弃掷与时异

[八]

,况乃疏顽临事拙。饥卧动即向一 旬

[九]

,敝衣何啻联百结

[一○]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一一]

*  此诗大概作于天宝十载冬,可以看出杜甫生活的苦况,以及由这种生活所产生的对上层社 会的憎恨。投简即投赠。威华是咸阳和华原二县。

[一] 赤县,指长安。《元和郡县志》:“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 县,京之旁邑为畿县。”拥,拥挤着,言其多。

[二]软裘即轻裘,亦即狐裘。有此一句,上旬所谓“材杰”,使成笑骂。

[三] 杜陵在长安南,秦时为杜县地,汉宣帝葬此,因日杜陵,杜甫曾居住过,故每自称社陵 野老或杜陵布衣。

[四]汉杨浑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洽,种一顷豆,落而为箕。”陶潜诗:“种豆南 山下,草盛豆苗稀。”

[五]青门,长安城的东门。秦东陵侯召乎尝种瓜青门。这两句写自己不但苦寒,而且苦饥。

[六] 乡里儿童,是骂一般小官僚的话,陶潜骂督邮为“乡里小儿”

可证。项领成,是说脖子挺硬,目中无人。《诗经》:“四牡项领”,注:“项,大也。”又

《后汉书:吕强传》:“群邪项领”,注:“项领,自恣也。”

[七]是说朝廷亲友也跟我断了来往。礼数,犹礼节。

[八]这是倒句,与时异,故见弃掷。自然,理之当然。

[九] 动即向一旬,是说动不动就是十来天,见得不是一次两次。

韩愈《答孟郊》诗:“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动和恒对立,可证。向,近也。

[一○]啻,但也。何啻,犹岂止。

[一一] 君不见,是呼两县诸子而告之。饥寒切身,无可诉说,只有默默位血而已,想见所受 生活压迫之惨重。无声,犹无言。杜甫并非真的无声,这首诗匣是不平之鸣。

(22)

兵车行*

车辚辚

[一]

,马萧萧

[二]

。行人弓箭各在腰

[三]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 阳桥

[四]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于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

[五]

,行人但 云:“点行频

[六]

!或从十五北防河

[七]

,便至四十西营田

[八]

。去时里正与裹 头

[九]

,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一○]

叭 君不闻:

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一一]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一二]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一三]

? 且如今年冬

[一四]

,未休关西卒

[一五]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 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

[一六]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

[一七]

,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耿耿

[一八]

!”

*  这是反对唐玄宗不断发动不义战争的一首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天宝十载(七五一)。《通 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十载四月,鲜于仲通讨南沼,将兵八万,至西洱河,大败,死者六万人制 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 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钱谦 益认为诗即为此事而作,是很可信的。全诗分两大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问行人以下为 第二大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由于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描写,故感染力极大。在诗的标题上,

杜甫不用老一套的《从军行》一类的乐府旧题,而自创新题,写新事,这是他善于学习的地方。

[一]辚,音邻,众车声。

[二]萧萧,马鸣声。

[三]行人,即行役之人。

[四]咸阳桥,在咸阳西南渭水上,秦汉时名“便侨”,由长安到云南,多经由四川,故也是往 西走。爷娘妻子,奔走相送,尘埃涨天,连大桥也淹没了。

[五]这个“过者”就是壮甫他自己。

[六]点行,就是搂名强制征调。频是频繁,即指下防何营田等。“但云”二字直贯到底,所以 这句以下都是行人的答活。

[七]“十五”是指年龄。当时因吐蕃侵扰黄河以西各地,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合河 西一带防秋,所以说防河。

[八]“四十”亦指年龄,营田就是汉时屯田之制。无事种田,有事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 的。

[九]《通典:食货三》:“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是非,

催驱赋役”。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日头巾。因年纪小,所以得里正给他裹头。

[一○]二句主题所在。《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八载六月,哥舒翰以兵六万三千,攻吐 蕃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这类事庄当时很多。“成海水”是夸大的说法。武皇,汉武帝。

一来是唐玄宗好开边,与汉武有类似之处;二来是不敢直斥,故拿汉武帝来比拟他。开边,用武力开 辟边疆。意未已:意图还没有停止。

[一一] 此山东,指华山以东之地。《十道四蕃志》:“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七州。”唐 行“府兵制”,兵农未分,穷兵黩武,以致破坏生产。

[一二] 秦兵,即关中之兵。《史记》:“秦人勇于攻战。”岑参诗:*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 十行兵仍未体。”耐苦战,即能苦战。因能苦战故被驱使如鸡犬。

[一三]这里再提“长者”和“役夫”,意在点明这些都是役夫自己的话。“敢伸恨”是说不敢 伸说自己的愤恨。这句用反问口气,写出人民被压迫的痛苦,所谓“敢怒而不敢言”。当时事实也正

(23)

是这样,《唐书:杨国忠传》:“自仲通、李宓再举讨蛮之军,几举二十万人弃之死地,只轮不返,

人衔冤毒,无敢言者。”

[一四]《通鉴》:“天宝九载(七五○)十二月关西游奕使王难得,击吐蕃,克五桥。技树纱 城,以难得为白水军使。”据此,则“今年冬”当指十载冬。因去冬征兵,今冬又征,放下句有“未 休”的话。

[一五]休,罢也。这句是说因未停止对吐蕃的军事行动,以致关西的兵上都未得到罢遣回亥。

[一六] 以女形男,诉乒役之苦,写出人民对不义战争的痛苦心情。比邻,犹近邻。唐制:百 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新唐书》卷五十一:“凡田:乡有余,以给比乡;县有 余,以给比县。”可见“比邻”也是唐时习惯语。

[一七]青海头,即青海边。唐高宗龙朔三年为吐善所并。仪凤中,李敬立与吐善战,败于青海。

玄宗开元中王君 、张景顺、张忠亮、崔希逸、皇甫维明、王忠嗣等先后破吐菩,皆在青海西。

[一八]瞅瞅,犹卿卿,是一种呜咽之声。——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云:“杜老《兵车行》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寻常读之,不过以为漫语而已。更事之馀,始如此语之信。盖赋敛之 苛,贪暴之苦,非无访察之司,陈诉之今,而言之未必见理,或反得害。不然,虽幸复伸,而异时疾 怒报复之祸尤酷。此民之所以不敢言也。虽字敢字,曲尽事情。”

(24)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

[一]

,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

[ 二]

,肌理细腻 骨肉匀

[三]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四]

。头上何所有?翠为■叶 垂鬓唇

[五]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极稳称身

[六]

就中云幕椒房亲

[七]

,赐名大国虢与秦

[八]

。紫驼之峰出翠釜

[九]

,水精之盘行 素鳞

[一○]

。犀筋厌饫久未下

[一一]

,蛮刀缕切空纷纶

[一二]

。黄门飞鞍不动尘

[一

三]

,御厨络绎送八珍

[一四]

。萧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一五]

。后来鞍 马何逅巡

[一六]

:当轩下马入锦茵

[一七]

!杨花雪落覆白

[一八]

,青鸟飞去衔红 巾

[一九]

。炙手可热势绝伦

[二○]

,慎莫近前丞相嗔

[二一]

*  这是讽刺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奢侈的。杨国忠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作右丞相,这诗当是十二载 春所作。首二旬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饮食之精,

后来一段写杨国忠的威风和无耿。不空发议论,只尽情揭露事实,而讽意自见,手法极高。浦起龙说:

“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施均父《岘傭说诗》亦云:

“丽人行,前半竭力形容杨氏姊妹之游冶淫佚,后半叙国忠之气焰逼人,绝不作一断语!使人于意外 得之,此诗之善讽也。”均甚确。

[一]三月三日为上已日,开元时长安士女多于是日游赏曲江。

[二]态浓,姿态浓艳,意远,神气高远。淑且真,是说很端庄。

[三]肌理细腻,即《诗经》所谓“肤如凝脂”,匀,匀称。

[四]罗衣裳用金银线绣着孔雀和麒麟。

[五]翠,翡翠。为一作微。句音鸽。匐叶,妇人首饰。鬓唇,鬓边。

[六]极音劫。腰极,即裙带,缀珠其上,压而下垂,因为怕风掀起。

[七]就中,犹其中,是从那许多丽入中,特提出几个来说。李白《忆旧游》诗:“海内贤豪青 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又《忆 旧游》云:“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是就中乃唐人口语。云幕,云雾似的帐幕。椒房,

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故后世称皇后为椒房,皇后亲属为椒房亲。

[八]《旧唐书:杨贵妃传》:“太真有姊三人,皆有才貌,并封国夫人,大姨封韩国,三姨封 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九]驼,即橐驼。唐贵族食品中育驼峰炙。

[一○]水精即水晶。用水晶盘盛白色的鱼。

[一一]犀筋是犀牛角作的筷子。饫音裕,厌饫,吃得腻了。久未下,是说都不中吃,所谓“无 下筋处”。三字写尽骄奢之状。

[一二]鸾刀,有铃的刀。缕切,细切。空纷纶,大师傅白忙乱一大阵。

[一三]黄门,即宦宫。鞋,即马勒头。飞鞚,即飞马。

[一四]御厨,天子之厨。

[一五]遝音踏。杂遝,众多意。要津,即指国忠兄妹,所谓“虢国门前闹如市”。实字,是嗟 叹的口气。

[一六]后来鞍马,即丞相杨国忠。留丞相二中直到来尾点出,意在使读者得讽刺之意于言外。

这巡,徐行貌。杜诗:“余病不能起,健者勿这巡。”这里兼有大模大样、旁若无人的意味,即下句 所言。

[一七]锦茵,锦作的地毯。

[一八]这和下句都是隐语,也是微词,妙在结合当前景致来揭露杨国忠和从妹虢国夫人通好的

(25)

丑恶。这里杜甫采用了南朝民歌双关语的办法,用杨花双关杨氏兄妹。《尔雅:释草》:“萍、蘋,

其大者蘋。”《埤雅》卷十六:“世说杨花人水化为浮萍。”据此,是杨花、萍和蘋虽为三物,实出 一体,故以杨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又北魏胡太后尝逼通杨白花,自花惧祸,降梁。(杨华本名白 花,降梁后,改名华,见《南史》)胡太后思之,作《杨白华歌》,有“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 入窝里”之句。杜甫这句诗山暗用了这一个淫乱的故事。按唐章喝《曲江》诗有“落絮却笼他树白”

之句,可见当时曲江杨柳甚盛,故有“杨花雪落”的景致。

[一九]青鸟,西王母使者。飞去衔红中,为杨氏传递消息。红中,妇人所用红手帕。唐徐夤《尚 书筵中咏红手帕》诗:“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别 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可知仑时贵族妇女多用红巾。

[二○]炙手可热,言势焰的人。绝沦,无人能比。

[二一]丞相,指杨国忠。黄生说:“先时丞相来至,观者犹得近前,及其既至,则呵禁赫然,

远近皆为辟易(远远躲开)。此段具文见意,隐然可想。”杨不欲游人窥视,故近前作嗔,其淫乱之 意,已露于言外。似含蓄,实尖锐:似幽默,实辛辣。——按杨花人水化为萍,其说始见于苏轼《再 次韵曾仲锡荔支》诗自注和陆佃的《埤雅》。我过去沿用仇、浦、杨诸家旧注引《广雅》,实误。茹 辛同志据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十(上)已为指出(见《文学遗产》四三八期)。惟陆佃(苏轼同时 人)既云“世说”,则在唐代或已有此传说。(顷阅胡震亨《唐音癸签》及朱鹤龄《杜工部诗注》,

亦均引作《广雅》,则其误不始于仇氏。)

(26)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一]

,悠悠赴交河

[二]

。公家有程期

[三]

,亡命婴祸罗

[四]

。君已富 土境,开边一何多

[五]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  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这丸肯侍朱鹤龄说是为天宝未年哥舒翰用兵 于吐蕃而作,大概可信。诗的主题思想是讽刺穷兵黩武。表现方面的特点是:一、用点来反映面,只 集中描写一个征夫的从军过程。二、全部用第一人称来写,让这个征夫直接向读者诉说;由于寓主位 于客位,转能畅所欲言,并避免直接批评时政的罪状。三、结构非常紧凑,从第一首的出门,到第九 首的论功,循序渐进,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四、掌握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从而塑造了一 个来自老百姓的淳厚、勇敢和谦逊的士兵形象。

[一]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

[二]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三]公宗,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四]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来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 累父母妻子。

[五]这两句点出赴交河之故,是全诗的主脑,是人民的抗议,也是壮甫的斥责。——这首诉说 初出门辞别父母的情事。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六]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七]

!走马脱辔头

[八]

, 手中挑青丝

[九]

 。捷下万仞冈

[一○]

,俯身试宰旗

[一一]

[六]离家日久,一切习惯了,熟习了,放下再受伙伴们的戏弄和取笑。按《通典》卷一百四十 九:“诸将上不得倚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

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则知当时军中实有欺负人的现象。

[七]“死无时”是说时时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战场。正因为死活毫无把握,所以也就顾不 得什么骨肉之恩,说得极深刻。

[八]走马,即跑马。辔头,当泛指马的络头。脱是去掉不用。

[九] 青丝,即马缰。挑是信手的挑着。

[一○]捷下是飞驰而下。

[一一] 搴,拔取。是说从马上俯下身去练习拨旗。《通典》(卷同上):“搴旗斩将,陷阵 摧锋,上赏。”所以要“试搴旗”。吴昌祺说:“走马四句, 捷自负,而意乃在‘死无时’也。”

这说法很对。——这是第二首,是接前诉说上路之后的情事。亡命亡不了,吞声也没用,不如索性把 命豁出去练上一手。

磨刀呜咽水

[一二]

,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

[一三]

,心绪乱已久

[一四]

。丈夫誓 许国

[一五]

,愤惋复何有

[一六]

?功名图麒麟

[一七]

,战骨当速朽

[一八]

[一二] 呜咽水,指陇头水。《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呜声 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以下四句即化用陇头歌。

[一三] 轻是轻忽,只当没听见。肠断声指呜咽的水声。

[一四]这句是上句的否定。心绪久乱,而水声触耳,想不愁也不行。心不在焉,因而伤手。初 尚不知,见水赤才发觉。刻划人微。

[一五] 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

(27)

献给国家。这以下四句征夫的心理有了转变,但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所以语似壮而情实悲,口里说的 和心里想的仍有矛盾。

[一六] 这句承上句。既以身许国,此外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留念的呢?

[一七]西汉宣帝曾图画霍光、苏武等功臣一十八人于麒麟阁。

[一八] 当字很有意思,好象甘心如此,其实是不甘心。末两句也是反话。所以有此矛盾现象,

是由于这个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人民也是被强制去作战的。——这是第三首,诉说一路之上心情的 烦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送徒既有长

[一九]

,远戌亦有身

[二○]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瞋

[二一]

!路逢相 识人,附书与六亲

[二二]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二三]

[一九]送徒有长,是指率领(其实是押解)征夫的头子,刘邦、陈胜都曾做过。

[二○]远戍,指人说,是征夫自谓。“亦有身”是说我们也有一条命,也是一个人。是反抗和 愤恨的话。仇注:“远戍句,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不对头。

[二一]这两句是说,死活我们都向前去,决不作孬种,用不着你们吹胡子瞪眼,也是汪性使气 的话。仇注:“吏即送徒之长。”

[二二]附书即捎信儿。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

[二三]这两句概括书中的大意。决绝,是永别。访佛是说:“妈呀!爸爸呀!妻呀!儿呀!……

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我们苦也不能苦在一起了!”吴瞻泰云:“不言不同欢乐,而言不同苦辛,并 苦辛亦不能同,怨之甚也。”——这是第四首,诉说在路上被徒长欺压和驱逼的情事。连托人捎封信 他们也伯我们因此逃走。此章用倒叙法,因附书,故行迟,因行迟,故吏怒。若照此顺序,便索然无 味。

迢迢万里涂

[二四]

, 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

[ 二五]

,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 骑

[二六]

,倏总数白群

[二七]

。我始为奴仆

[二八]

,几时树功黝

[二九]

[二四]“迢迢”,远貌。

[二五]异苦乐是说苦乐不均。在剥削阶级的部队中,官兵总是对立的。

[二六]隔河的河即交河。“骑”字照以前的习惯读法,应读作去声,因为这是名词,指骑兵。

[二七]倏忽,一会儿工夫。

[二八]《通鉴》说当时“戍边者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卷二百一十六)。可见“为 奴仆”确是实际情形。

[二九]树,立也。——这是第五首,诉说初到军中时所见到另一面的黑暗,当初满想舍命立功,

画像麟阁,现在看来也不容易。这一首是九首的分水岭。以下专写军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三○]

。杀人亦有限

[三一]

, 立国白有疆

[三二]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三三]

[三○]这四句极象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

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 的。

[三一]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杜诗偶评》:“诸本杀人 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不确。

[三二]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第一首“开边一何多”照应。

[三三]这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

(28)

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

—这是第六首,征夫诉说他对战略的看法。

驱马天雨雪

[三四]

,军行人高山。径危抱寒石

[三五]

,指落层冰间

[三六]

。已去汉 月远

[三七]

,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三八]

[三四] 雨作动词用,读去声。雨雪即下雪。

[三五]山高所以径危。因筑城,故须抱石。

[三六] 指落是手指被冻落。

[三七]汉月,指祖国。

[三八] 祖国在南方,所以见浮云南去便想攀住它。“暮”字含情。——这是第七首,征夫诉 说他在大寒天的高山上筑城戍守的情事。

单于寇我垒

[三九]

,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

[四○]

,彼军为我奔

[四一]

。虏 其名王归

[四二]

,系颈授辕门

[四三]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四四]

[三九] 单音禅。汉时匈奴称其君长日单于,这里泛指边疆少数民族君长。

[四○]古宝剑有雌雄,这里只是取其字面。四五动,是说没费多大气力。

[四一]奔是奔北,即吃了败仗。

[四二]名王,如匈奴的左贤王、右贤王。这里泛指贵人。正是所谓“擒贼先擒王”。

[四三] 辕门即军门。

[四四]这两句主要写有功不居的高尚风格,是第三章“大夫誓许国”的具体表现,也是下章“丈 夫四方志”的一个过渡。——这是第八首,征夫诉说他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立功的态度。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四五]

?众人贵苟得

[四六]

,欲语羞雷同

[四七]

。中原有 斗争,况在狄与戎

[四八]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四九]

[四五]能无,犹“岂无”、“宁无”,但含有估计的意味,分寸功,极谦言功小。观从军十年 馀,可知“府兵制”这时已完全破坏。

[四六]众人,指一般将士。苟得,指争功贪赏。

[四七]“欲语”二字一顿。想说说自己的功,又不屑跟他们同调,干脆不说也罢。《礼记:由 礼》:“毋勦说,毋雷同。”雷一发声,四下同应,故以比人云亦云。

[四八]这两句过去解说不一。大意是说:中原尚且有斗争,何况边疆地区?应前“单于寇我垒”。

[四九]这两句是将自己再提高一步,丈夫志在四方,又哪能怕吃苦?《论语》“君子固穷”。

——这是最后一首,这位征夫总结了他“从军十年馀”的经历。我认为杜甫一定接触到这类人物,否 则不能写得如此具体深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0830-0930 第一順位 第二順位 第三順位 0940-1040 第四順位 第五順位 第六順位 1050-1150 第七順位 第八順位

Feng-Jui Hsie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k-Ping Tam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The four e/g-teaching profile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parsimony (low e-teaching and medium, below- average g-teaching), conservation (low e-teaching and

單元一:上學 圖畫書 單元二:泛愛 童詩 小二、小三 單元三:四季 童詩 單元四:友情 童話 小三、小四 單元五:謙遜 寓言 單元六:創意思維 童話 小四、小五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烟江叠嶂图》诗一首:江 上愁心千叠峰,浮空积翠如 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 空云散山依然……。赵氏墨

身分證 男六十七歲(民國十九年五月一日生) 住嘉義縣竹峙鄉昇平村四二號之一 O 九八九號 •• Q一 O 二五八 身分證 男五十一歲(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生) 住嘉義縣竹崎鄉桃海村一三七號

疏二卷 (或一卷)  法寶述 古迹記八卷 (或四卷)  太賢述 義集七卷 極太述. 遊意二卷 (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