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之研究 = The study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with the perspective of auditors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之研究 = The study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with the perspective of auditors"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之研究 = The study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with the perspective of auditors

廖聰憲、洪朝陽, 謝茵如

E-mail: 354843@mail.dyu.edu.tw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審計人員與投資者對於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的看法,過去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之研究,多數以次級資料分 析其相關性。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李克特5點量表設計問卷,一共20題,對於審計人員與投資者作態度性調查(survey)

。 本研究透過彰化縣會計師公會對審計人員發放200份問卷,回收79份,回收率39.5%;透過富邦銀行對其客戶(投資者)發 放200份問卷,回收116份,回收率58%。使用統計軟體SPSS 17.0作敘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調查結果發現,多數審計人員與投資對於企業設立獨立董事以及其財務背景、功能性皆表示同意。對於分析、查核與投 資企業時會考慮有無獨立董事,但對於台灣企業目前的獨立董事的狀況,表示普通。進一步探究,在不同性別、年齡、教 育程度、職業與職位的審計人員與投資者下,對於問卷填答是否有顯著差異。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與職位,對於大部分題項是無顯著差異,故不會影響結果。

關鍵詞 : 獨立董事、公司治理、審計人員、投資者

目錄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誌謝 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公司治理理論基礎 5     第二節 代理問題 18

    第三節 獨立董事制度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問卷設計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8     第三節 問卷題項說明 28 第四章 實證與分析 31

    第一節 信效度測試 31     第二節 統計分析 45 第五章 結論 64

參考文獻 65 附錄A  問卷 70 參考文獻

(2)

一、中文部分 Marianne Jennings(2000),董事會的功能與技巧:管理者與董事會良性互動的25個溝通方式(洪裕翔譯),台北。 丁蓓蓓(2005)

,我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監察人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灣公司治理簡介(2011),台北:

證期會。 江向才(2004),公司治理與財務資訊品質之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伍忠賢(2003),公司治理的 第一本書,台北:商周出版。 吳芝嫻(2005),以公司治理角度探討企業財務危機相關因素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加樺國際有限公司。 吳美儀(2003),股份有限公司選任外 部董事監察人機制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當傑(2007),公司治理理論與實務(2版)。 巫鑫(2005),董事 會及監察人教戰守則。 林少斌(2003),企業特徵、創業精神、組織績效、董監事職能之研究,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 林美花(2001),董事會與公司監理之美國經驗,會計研究月刊,第187期,130-136。 林淑芬(2005),獨立董監事機制對公司經 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臺灣上市電子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研究所在職專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施敏雄(2002),企業實 踐公司治理之衡量指標(11版),經濟日報。 洪雲萍(2003),獨立董事聘任制度探討-賽局論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 胡浩叡(2002),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機關之研究-以權限分配與公司治理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 連志剛(2008),以公司治理觀點建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私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研究所未出版之論文。 陳文彬(2002),2001年台灣 上市上櫃公司內部高層權責劃分及內部控制現況研析-公司治理與上市上櫃公司內部控制之探討(上),實用月刊,第326期,92-97。 陳 文彬(2002),2001年台灣上市上櫃公司內部高層權責劃分及內部控制現況研析-公司治理與上市上櫃公司內部控制之探討(下),實用月刊

,第327期,69-74。 陳春山(2002),董事責任及獨立董事,台北:學林文化。 陳美菊(2003),美國公司治理,經濟研究,第4期。 郭宗雄

,吳慶榮(2004),企業股東會及董事會運作實務(4版)。 郭秋榮(2009),全球金融風暴之成因、對我國影響及因應對策之探討,經濟研究,

第9期,59-89。 曾維茂(2002),公司治理概念股股價保證多一重(42版),經濟日報。 黃秀姿(2005),自願設立獨立董事、關係人交易與公 司價值關聯性之研究:代理理論 vs. 訊號發射理論,私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2002),

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台北:商智文化。 楊坤憲(2008),公司治理與投資人信念關係之研究-以一般投資人與機構投資人為研究對象,國 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論文。 趙維穎(2004),董事會屬性、董事會功能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私立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蔡篤村(2002),以內部控制強化公司治理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劉紹樑(2002),從莊子到安隆-A+公司治理,台北:天下雜誌。 謝安田(1998),企業研究方法論(再版),台北:著者發行。 嚴文筆(2004),

從內部控制觀點建構舞弊訴訟預警模型,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erle & Means (1932),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Blair, M. (1995), “Ownership and Control: Rethin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the 21 century”, Washingt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Cadbary, J.J. (1992),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Quality”,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9, 111-124. Fama, E.F., K.R. French (1992),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 6, 427-465. Fama, E.F., Jensen, M.C. (1983),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s and Economics, 26, 301-325. Helmer, H.W.

(1996), “A Director’s Role in Strategy”, Directors & Boards, 20(3), 22-25. Jensen, M., W.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 305-360. Johnson, J.L., C.M. Daily, & A.E. Ellstrand (1996),

“Boards of Director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Management, 22(3), 409-438. Morck, R., A. Shleifer, & R.W. Vishny (1988),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ing Valu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Oviatt, B.M. (1988), “Agency and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s on the Manager-Shareholder Relationship: Incentive for Congruent Interes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3, 214-225. Shleifer, A. & Vishny, R. (1997),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2, 737-783. Smart, D.T. (1994),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Distinctive Marketing Competenci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Vol.10 , No.3, 28-38. Wai and Tang(2010). Risk-Return Characteristics. The Chinese Economy, 43(5), 15-31. Weisbach, Machael S. (1988),

“Outside directors and CEO turnove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431-460. Williamson, Oliver 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World Bank (1999), Corporate governance: A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overview.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Zahra, S.A. & Pearce II (1987), “A model of board of directors’ behavior and effectives”, Proceedings of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Meeting, 2, 1147-1149. Zahra, S.A. & Pearce II (1989),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A Review and Integrative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15(2), 291-334. Zahra, S.A. & J.A. Pearce II (1992), “Board Composition from a Strategic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9(4), 411-4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而諾貝爾之所以會成立諾貝爾 獎,其實與他的發明和理念有很 大的關係。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 藥的研究,也因此積累了不計其數

最新的權威性的美國市調公司─鮑爾市場研究公司 J.D.Power. 1)

基於 TWSE 與 OTC 公司之特性,本研究推論前者相對於後者採取更穩定之股利政 策 (Leary and Michaely, 2011; Michaely and

若股票標的公司的財務體質不健全,或公 司管理階層刻意隱瞞經營危機事實,導致

The study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distres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verall, this paper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Financial Reporting),及英國研究企業管治財務範 疇的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又稱「坎特伯里委員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