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5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5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Copied!
5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5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 二零一七

(2)

1

分冊 5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共 11 冊,這是其中一冊,內容如下:

分冊 5 目錄

5.1 背景……… 2

5.2 本冊目的……… 3

5.3 在不同層面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3

5.3.1 系統層面………..………… 7

5.3.2 學校組織層面……….………….… 7

5.3.3 學校課程層面……….…….……… 12

5.3.4 班級/小組層面……….…….……… 15

5.4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16

5.4.1 特殊教育需要的類別………..……… 16

5.4.2 全校參與模式………..……… 17

5.4.3 課程調適………..……… 18

5.4.4 學與教策略………..……… 20

5.4.5 評估………..……… 23

5.4.6 資源及支援服務………..… 26

5.5 資優學生……… 29

5.5.1 香港資優教育………...……… 29

5.5.2 中學階段資優教育的實踐……….……..……...… 32

5.5.3 資源及支援………...………...… 39

5.6 非華語學生及新來港兒童……… 41

5.6.1 支援非華語學生………..……… 41

5.6.2 支援新來港兒童………..……… 42

參考文獻………..……… 44

(3)

2

5.1 背景

• 班內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成長步伐及學習方式。我們相信,雖然學生在以 往學習經歷、能力和障礙、文化背景、學習興趣及喜好等各方面存在差異,

但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並在學習中進步。

• 為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我們不僅須照顧及切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亦要顧 及他們不同的成長需要。為此,我們需要使用有效的策略,為學生提供不同 的學習經歷和多種途徑,讓他們達至成功,並盡展潛能。我們建議學校營造 共融環境,無論學生的背景和能力有何差異,都能照顧、培養及教育所有學 生。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需要教育局、學校領導層、教師、家長及學生等不同持份 者的共同努力,亦需要在學校社區建立具支持及共融的文化。我們需要採取 全校參與的模式,結合系統、學校組織、學校課程(包括學習領域及科目課 程)及班級/小組等不同層面的共同努力,制定及推行最切合學生學習需要 和成長需要的政策,設計適當策略並將其用於學與教及評估學生的進度與表 現,以及為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是規劃及推行中學課程的重要議題。要照顧學生的多樣 性,教師必須了解不同群體學生(例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和非華語學生)

的特點,因應他們的個性和學習需要提供學習經歷,並創造充裕的機會予所 有學生反思和學習。

• 近數十年,政府與學校共同努力,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教育 局提供資源,支援取錄有特殊教育需要及資優學生的學校。現時學校的內地 新來港兒童及非華語學生的數目不斷增加,反映本港人口組成差異愈見明 顯,因此有關當局為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幫助相關學生適應我們的教育制度。

• 本冊特別提供有關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資優生、新來港兒童及非華 語學生的資訊及建議。更多有關有效的學習、教學和評估策略的建議,請參 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分冊 3 及 4 ,以應對有關學生多樣性的常見問題。

(4)

3

5.2 本冊目的

• 探索在中學照顧學生多樣性的策略

• 重申如何在系統、學校組織、學校課程及班級/小組層面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就如何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及資優學生提供建議

• 介紹為非華語學生及新來港兒童提供的支援服務,並提供有關照顧其學習需 要的建議

5.3 在不同層面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所有學生都應有機會獲得促進其全人發展的學習經驗,亦應有機會發揮潛 能。

• 在確定學與教的目標、內容、期望和策略時,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是重要且具 有挑戰性的考慮因素。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並非指縮窄學生在能力及表現的差異,而是讓所有學生—

—無論是資優生還是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非華語學生還是內地新來港兒童—

—都能夠盡己所能學習並做到最好,運用適當的策略,幫助每個學生識別及 發揮自身長處,從而提高學習成效,取得進步。

(5)

4

• 多樣性並非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值得欣賞的現象。透過照顧學生之間的 多樣性,教師會將多樣性視為資產,是提升其教學技巧及專業能量與發展的 機會。學生多樣性亦應被視為促進朋輩學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和多方面 潛能的機會。

破解迷思: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就是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盡量縮窄學生成績 方面的差異。」

在教育方面,公平公正並非意味著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每個學生,亦 並非為每個學生提供相同的指導或學習支援。學生在需要、興趣、

背景、經歷、學習風格、抱負及對學習的就緒程度等眾多方面存在 差異,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尊重及照顧其個性及獨特性。考慮到學 生的差異,我們必須採用適異性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途徑以 獲取學習內容、處理或理解新資訊及想法,以及應用和展示其所學。

在此過程中,我們希望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收窄學習差距,亦即 收窄學生實際成績與其有潛力取得的成績之間的差距。

將照顧學生多樣性等同於收窄成績差距可能會衍生問題,因為後者 通常指盡量減少不同組別的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這意味著期望所 有學生都達到相同的學習目標或相同的表現標準。

(6)

5

• 照顧學生多樣性的主要考慮如下:

− 提供友善、共融及有利學習的環境;

− 為所有人創造成功的機會;

− 理解、接受及尊重學生的差異;

− 使用促進學習的評估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需要、興趣、風格及 能力水平;

− 採用回應式教學,即切合學生需要和興趣的教學方式;

− 創設尊重學習任務,亦即考慮到學生興趣及能力水平,並具有適當的挑 戰性;

− 對學習內容、過程、成果和環境採用適異性教學策略;以及

− 嘉許學生成就。

• 一般而言,學校可在系統、學校組織、學校課程及班級/小組層面照顧學生 的多樣性。圖 5.1 說明不同層面之間的關係。

在 ILFE(友善共融的環境)中,大家對於兒童之間應如何相處和玩樂 有共同的願景。大家相信,教育需要具共融性、注重性別平等(女童與 男童具有相同的權利及機會)、不歧視、對各種文化具敏感度,並與兒 童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相關。教師、管理人員及學生尊重及欣賞他們在 語言、文化背景及能力方面的差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 年

(7)

6

5.1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8)

5.3.1 系統層面

 為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在系統層面提供不同的支援措施,以加強教師的專業 能力。如圖 5.1 所示,這些措施包括:

- 在各種課程指引及教育局相關網頁提供的指引及示例;

- 撥款及專業支援(如人手編制、津貼及校本支援服務);

- 專業發展機會(例如課程、研討會、工作坊及網絡活動),加強教師的專 業能力,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以及

- 基建及設施(如提升學校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

5.3.2 學校組織層面

 在學校組織層面,學校的領導層、中層管理人員和教師需要共同合作,確定 可用資源、並擬訂使用有關資源的優次,以及規劃如何為不同需要的學生提 供最大支援(例如:聘請教學助理或助手、調節學生分組人數及方式,以及 善用校外的支援服務)。

 下列組織層面的措施,能為學校在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方面,有效地創造支援 條件:

- 建立學校正面的文化,既接納學生的多樣性,亦尊重個別差異,同時又推 廣共同信念和價值觀;

- 制定一個全校參與的政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達至成功及發 揮潛能提供不同途徑;

- 擴闊科目的選擇範圍,包括應用學習課程;

- 成立專責小組,統籌促進及分享有效的教學法及評估策略,以照顧學生的 多樣性;

- 編排具彈性的時間表;

- 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例如:討論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

- 建立社區夥伴關係,為學生提供參與多元化學習活動的機會,善用社區資 源支援其學習。

 學校和教師可以參考高中課程及評估框架的主要部分,例如可供選擇的科目 及建議的評估模式,並善用這些部分,以切合學生的需要。

 在上述策略中,我們建議中學在高中階段提供應用學習課程,讓不同抱負及 能力的學生銜接多元出路。

(9)

新學制下提供的選擇

 在新學制下,學生可以從 20 個高中科目、不同應用學習課程,以及 六種其他語言中,選擇修讀不同的科目。這些選修科目與其他學習 經歷互相結合,使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不同興趣及性向的 課程。

 其中尤以應用學習課程可以平衡學術的學習,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 均可修讀應用學習課程作為選修科目。應用學習課程的設計原則與 學校其他科目相同,著重知識、技能及態度的發展。應用學習課程 與廣闊的專業及職業領域相關,對實踐與理論同等重視,旨在透過 應用與實踐,使學生了解基本理論和概念,以及發展入門技能、與 職業相關的能力及共通能力。學生透過職業領域的學習經驗,探索 自己的事業抱負和終身學習方向。

(10)

示例一:接納學生的多樣性,尊重個別差異——

為非華語學生創造共融學習環境

 某中學取錄了少量非華語學生,學校運用校內外資源,為這些學生的學習 提供全面支援。學校相信,營造支持和接納的學習環境對所有不同文化背 景的學生都有裨益。

 除了教育局的額外資助外,學校亦善用來自社區、家長甚至學生自身的各 種資源。例如,非政府機構舉辦各種社區活動,讓非華語學生參與其中,

獲取有意義的學習經歷,並為他們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來自不同文化背 景的家長亦參加多元文化活動,如在節日慶典活動中分享他們家鄉的食物 和習俗。這些學習活動增強非華語學生及其家長的歸屬感,有助他們適應 本地環境。

 學校亦相信,所有學生都具備學習的優勢和能力,因此每個人都應被視為 班中的寶貴資產。在班級層面,非華語及華語學生經常一起小組學習,每 個學生都必須在學習任務中作出貢獻,或輪流在自己較擅長的地方幫助其 他組員。某些高年班學生在小息或午休時間義務幫助新來港的非華語學生 溫習默書或與他們一起閱讀故事書。這些學生義工亦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 重複溫習課業,因而得益。

(11)

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

 自 2014/15 學年起,教育局為高中非華語學生推行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 學生適用)課程。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 用)的成績分為兩個等級,即「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除香港中 學文憑資歷外,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亦與資歷架構第一級至 第三級掛鈎。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及工 作中的實用中文,亦可讓學生獲得另一認可的中文資歷,為升學及就業作 好準備。

 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是從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角度設計,提供

(12)

學校普遍如何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整體而言,學校十分重視在發展及資源規劃方面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大多數學 校善用校內外資源,設計及推行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的策略,包括運用以下 策略:

- 課程調適;

- 不同的分組安排,以促進學與教及增強學生之間的朋輩支援;

- 輔導或增潤課程,加強對學習能力上分布於兩極的學生的支援;

- 分組/小班教學,給予學生更多個人關心及支援,為他們提供更多同儕互動

機會;

- 以科技提升學習動機、促進學習、推動協作,以及支援課堂外學習;以及

- 不同的評估方式,以便更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促進學與教。

 有些學校尋求校外支援,以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並提供範圍更廣的學習經歷,

以切合學生不同的需要。

(13)

5.3.3 學校課程層面

 初中及高中課程都應是寬廣而均衡的,包括五種基要學習經歷,並涵蓋八個 學習領域,為學生日後升學、就業及終身學習打下穩固基礎。就學校整體課 程規劃的統籌而言,我們鼓勵學校有策略地規劃課程,推動學習領域/科組 之間的協作,以切合學生的不同需要和興趣。

 適異課程在照顧學生多樣性方面至關重要。學校可以因應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調適中央課程 1,包括調整所涵蓋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課題或單 元。例如,高中數學課程的基礎和非基礎課題可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

對數學較有興趣的學生,可連同 必修部分,同時修讀延伸部分兩 個單元的其中一個。高中英國語 文課程亦是另一例子,我們建議 學校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 力提供不同的選修單元。

 學校可採用一系列策略來照顧 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盡量促進 能力較高的學生的發展,同時協

助能力稍遜的學生更有效地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為能力較高的學生設計增 潤活動,也可以採用不同的分組方式來幫助能力稍遜的學生。教師可透過了 解學生的長處促進其多元智能發展,以及提供切合其喜好的多感官學習經歷,

從而幫助發揮學生的潛能。

 為配合學習領域和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習經歷,學校宜提供多元化的全方位學 習活動及其他學習經歷,以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興趣和志向。例如:把原 來為所有中四學生舉辦的大型社區服務活動,改為按他們不同興趣、已有經 歷、取向及能力而設計的一系列小型社區服務活動,例如探訪學校附近的安 老院,以及組織各類服務計劃,讓學生有機會幫助弱勢家庭或清理公眾海灘。

1中央課程指由課程發展議會建議的學校課程。詳情請參閱本指引「詞彙釋義」。

「適異教學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

其大前提是學校應發揮學生的最大 潛能,而非單單要求他們在測驗中 達到外界既定的標準。」

Tomlinson,2008 年

(14)

 學校可以採用不同的評估策略,特別是促進學習的評估和作為學習的評估,

以回饋及改善學與教。學校可以使用不同的評估模式來調整評估的方式,從 而找出學生的強、弱項。透過充分了解學生的表現和需要,教師可以決定適 當的學與教策略,亦可透過修改課業來評估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

應用學習課程 —— 透過應用與實踐展現學生的成就,達至多元出路 學生同時以應用學習課程和選修科目作為組合,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取得良好 平衡,從學習機會中獲益良多,拓闊其升學及事業發展的知識基礎。多元銜 接出路的示例如下:

 某位修讀中醫藥學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獲中醫學士課程取錄。

 某位修讀市場營銷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獲管理學工商管理學士課程取 錄。

 某位修讀電影研究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獲電影及電視高級文憑課程取 錄。

某位修讀款待服務營運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獲商業副學士(商業管理)課

(15)

為學生的多元化選擇提供應用學習

 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領域的選修科目及應用學習課程,從而擴闊視野,促 進全人發展,例如:

- 修讀電影研究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同時以歷史及化學作為選修科目 組合,可以從不同範疇中獲得廣泛的知識,又能透過學習活動培養創 意;以及

- 修讀中醫藥學基礎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同時選修中國歷史、地理及生 物科,可以透過不同範疇科目的組合發展高層次思考能力,了解不同學 習範圍之間的關係和擴闊學習經歷。

 學生可以透過選修科目及相關的應用學習課程增加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例如:

- 修讀市場營銷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同時選修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 及經濟科,可以透過整合相關概念,增潤上述各個科目的學習,深入了 解商業環境及職場要求;以及

- 修讀款待服務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同時選修旅遊與款待科,可以在真 實情境中學以致用,以及在模擬工作環境中練習交際能力,從而擴闊學 習體驗。

 學生可以透過了解應用學習課程相關的知識、技能及職場要求,從而探 索事業抱負,例如:

- 修讀舞蹈藝術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同時選修地理及歷史科作為組合,

可以擴闊視野,並有機會探索事業抱負;以及

- 修讀航空學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同時選修物理及化學科作為組合,有 機會發展相關專業的入門技能,應用及整合科學及工程科所學到的知 識。

(16)

5.3.4 班級/小組層面

 在班級層面,教師應靈活規劃課堂教學,以配合學生的需要。教師應了解學 生的興趣、進度、以往學習經歷,以及學習風格,在此基礎上作出有關教學 的決定,以便所提供的教學及學習經歷可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共通能 力、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教師可以考慮以下策略:

- 提供一個充滿關懷及安全的學習環境,照顧及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參 與訂立和檢視學習目標,促進朋輩支援和評估,並鼓勵主動學習、冒險、

學生協作及反思;

- 透過在課堂內外與學生接觸,更重要的是透過持續的進展性評估,收集學 生的背景資料,包括其興趣和強、弱項;

-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強、弱項,引導學生訂立有一定挑戰性而又能夠達至 的合理目標,為他們提供實現和體驗成功的機會;

- 鼓勵學生主動規劃學習,承擔自己學習的責任,執行學習計劃,計算風險,

並從錯誤中學習;

- 因應學生的不同需要、興趣和能力進行課程調適,改變課程難度及涵蓋的 內容。對於成績未達到預期水平的學生,重點支援可為鞏固及建基於他們 已學習的知識;對於成績已達高水平的學生,則可以安排更具挑戰性的任 務;

- 改變教學方法、提問技巧,以及所提供支援的程度(例如提供額外支援,

包括運用圖表和其他視覺工具幫助理解、提出開放式問題、增減提示;對 能力稍遜的學生,可採用具體的例子闡釋概念,而對能力較高者則可採用 較抽象的語言);

- 採用多種展示方式,以照顧不同的學習風格(例如整合不同的方法來展示 資訊,以切合視覺型、聽覺型及動覺型學生的需要);

- 使用各種電子學習工具及資源,使學生在課堂以外亦能學習,鼓勵不同類 型學生參與,豐富其學習經歷;

- 幫助學生發展資訊素養能力,以支援他們的學習(即是辨識資訊需要的能 力;搜尋、整理、評鑑及表達訊息的能力;有效運用資訊構建知識的能力;

以及最重要的是合乎道德地及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的能力);

- 發展學習社群,讓教師可以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重點支援;學生亦在學習 中得以互相支援,個人差異能豐富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課堂學習;以及 - 對學生在課堂上非預期的表現及學習需要作出回應,並給予具建設性的

回饋,支援其學習及作出改進。

(17)

 在小組層面,教師可以考慮採取以下策略:

- 改變教學分組安排,例如跨級編組,使學生能夠在適當的程度上學習並接 受評估;

- 因應學生的能力、興趣及學習風格,採用靈活的分組安排,為不同的學生 或學習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以及

- 採取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之間積極的相互依存、對自己的學習的問責,以 及溝通和協作能力。

 教師可以透過增潤或輔導班、抽離式課程或活動及朋輩學習小組等方式,為 學生提供進一步支援。所提供的支援程度可作調整,以切合學生多元的需要 及能力的差異。教師可以使用包括教育軟件套裝及網站在內的資訊科技資 源,為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挑戰,促進自主學習。學校亦可考慮延長上課時 數,以提供其他延伸或增潤課程。

(有關教學方法以及學與教和評估策略的更多資訊,請參閱分冊 3 及 4。)

5.4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一般課堂上有不同類別的學習者,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是其中的一些。在中 學階段,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享有與其他學生相同的參與和學習機會、廣 泛的學習經歷,例如參與全方位學習的機會、科目選擇及其他學習經歷,以 發揮他們的潛能。

 教育局會根據專業人士的評估及建議和在家長的同意下,轉介有較嚴重或多 重殘疾的學生到特殊學校以接受加強支援服務。而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 生,則可入讀普通學校,讓他們從主流課程中得益。

 學校和教師應照顧這些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採取調適措施以促進發展他們 的潛能。

5.4.1 特殊教育需要的類別

 特殊教育需要通常包括以下八種類別:

- 特殊學習困難 - 智力障礙 - 自閉症

- 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18)

- 肢體傷殘 - 視覺障礙 - 聽力障礙 - 言語障礙

 有關每種特殊教育需要及相關輔導方法的詳情,請參閱《全校參與模式融 合教育運作指南》(融合教育指南)第二章: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

system/special/support/wsa/ie%20guide%20_ch.pdf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能力各有不同,需要不同的環境及適應條件。因應 他們的具體情況,需要不同類別及程度的個別支援。

5.4.2 全校參與模式

 對於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全校參與模式是十分重要的。透過全校參與,教師 和其他學校人員可發揮團隊精神,分擔責任,照顧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

包括特殊教育需要。在學校、同儕和家長的接納和支持下,營造有效學習的 環境,令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產生較強的歸屬感。

 學校可以:

- 制定政策,為所有學生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

- 營造共融文化,讓學生了解及接納學生的差異,培養互相了解、信任和 尊重;以及

- 靈活調配各種資源,以便及早識別及介入輔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5.4.2.1 學生支援系統

 學校應考慮採取以下措施,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

- 成立由相關學校人員組成的學生支援小組,並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 帶領,協助校長和副校長策劃、統籌和推動「全校參與」模式以支援有 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規劃及制定學校政策的過程中,該小組須討論 課程規劃及調適的原則和程序、校內評估政策和學與教的支援措施。

- 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建立及早識別和介入輔導機制,以提供及時的支 援和幫助他們發揮最大的潛能。

- 邀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家長參與策劃其子女的學習計劃,以及向其 他學生家長尋求理解和支持。

(19)

- 建立跨界別夥伴關係,並尋求校外支援。例如與其他相關專業人士及專 家合作舉辦各種培訓活動,邀請特殊學校暨資源中心提供支援服務。

(有關成立學生支援系統的更多詳細建議,以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的詳情,

請分別參閱《融合教育指南》第五章及教育局通告第 9/2017 號。)

5.4.2.2 專業發展

 學校可以:

- 就特殊學習需要,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計劃,鼓勵教師參加有系統的培訓 課程;

- 安排校本專業發展課程,協助教師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以支援有特殊 教育需要的學生;以及

- 促進教師與不同專業人士和專家之間的經驗交流。

5.4.3 課程調適

 因應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在學習進度及風格方面的不同,可以調適課程以切 合他們的需要。

 學校可以採取全校參與模式,幫助所有教師進行適當的課程調適,讓有特殊 教育需要的學生獲得全面和廣泛的學習機會,具體可參考以下原則:

- 課程調適不等同於剪裁,而是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在不同科目調 適相關的學習目標、內容、材料、教學策略及學習環境。

- 即使對象是同一學生,亦可能需要因應科目或具體學習情境的需要,提 供不同的支援。

- 課程調適的重點不應放在學生的障礙上。相反,校方應該考慮到這些學 生的學習能力和需要,例如其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

- 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學術、社會及情意的發展,學校應對他們抱 持合理的期望,同時致力提供廣泛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潛能。

 至於課程調適策略,學校應考慮以下幾點:

- 區分每個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目標及核心學習內容,讓有特殊教育需要 的學生能夠為其學習找到合適的起步點。

- 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起步點,以釐定課程調適的規模。

(20)

- 因應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及學習需要,幫助他們確定學習目標、成績 目標及預期表現水平。

- 對教學內容、學習過程及成果進行系統層面的調適。

- 設計不同程度或形式的學習材料和工作紙,盡量減少其學習上的障礙。

- 為個別有加強支援需要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並透 過定期教師與家長、專業人士及學生的會面,檢討有關計劃。

示例二:支援智障學生

某校中一班級的教師協作為一名智障學生提供支援。為改善該名學生的課堂參 與,教師透過課程調適策略,選取與該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核心學習內容,

對各個科目進行課程調適。此外,教師採用多感官教學策略,例如視覺、聽覺 及觸覺的方法,幫助該名學生更理解學習內容。

(21)

5.4.4 學與教策略

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採取各種教學和輔導策略,增強學生的學習 參與,提升學習效能。有關各種特殊教育需要的支援措施及策略的示例,請 參閱《融合教育指南》第二章。

 三層支援模式:

- 學校應採用三層支援模式(見圖 5.2),為學生學習提供適當支援並消除 障礙。

圖 5.2 三層支援模式

(22)

 適當的課堂教學策略包括:

- 在課堂上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 我形象,從而提升學習動力;

- 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及專題研習,以增加同儕的互動;如需分組 完成課業(例如專題研習),可安排同儕支援;

- 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多元智能和共通能 力,容許他們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提供更多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動手 實踐,以鞏固所學;

- 使用簡單、特定、具體和循序漸進的指示和例子,以促進理解和提供 學習鷹架,以及採用多元感官及小步子教學模式;

- 調整完成課業的時間及課業的數量,容許學生以標示、圈出答案或在 答案上加上底線代替書寫文字答案;以及

- 採取接納的態度,在不改變課業內容和目標的情況下,為有額外需要 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支援(例如提供寫作框架),以完成與其 他學生相同的課業。

 學習支援包括:

- 裝置及工具:提供輔助裝置及適當的學習工具(例如,為聽障學生提 供助聽器;為視障學生提供放大鏡及低視能輔助器;為有特殊學習困 難及肢體傷殘的學生提供大格紙;為有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 學生提供檢查清單;為有智力障礙、自閉症及言語障礙的學生提供圖 片提示卡)。

- 小組及朋輩輔導:幫助學生組織學習小組和朋輩圈,讓不同能力的學 生一起學習,互相支援。

- 加強學習策略和技能:教授學生各種學習策略,例如閱讀策略、提問 技巧、整理筆記的方法,以及蒐集和使用各種學習資源,幫助他們學 會學習。教授學生整理學習內容及訂定優先次序。加強他們的時間管 理和應試技巧,為他們裝備足夠的資訊科技能力以進行電子學習。

(23)

 個別學習計劃

- 對於需要加強個別支援(第三層)的學生,校方可以與家長及專業人士 深入討論之後,為他們設計個別學習計劃。個別學習計劃的內容包括長 期教育目標、主要的短期學習目標、相關教學策略、成功準則、負責推 行的人員,以及定期檢討日期。

- 個別學習計劃應包括課堂內的學術學習,以及額外的課外訓練。班主任 及相關的科目教師負責執行計劃,提供適當的支援,同時亦需要透過家 校合作在家中推行計劃。

- 在適當情況下,有關學生可獲邀參與擬定個別學習計劃。這有助學生更 了解自身的強、弱項,激勵學生提高自我期望,努力達至目標,並提升 學生在學習中的擁有感。有關個別學習計劃的詳情,請參閱《融合教育 指南》第六章。

示例三:支援自閉症學生

一名有自閉症的中學生具備較強的視覺辨識能力。教師採用圖像組織工具 和思維工具,例如腦圖和概念圖,幫助她鞏固所學。由於該學生擅長數學,

教師安排她擔任朋輩導師,協助低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在教師的指導 下,該學生逐漸能夠運用在訓練小組所學的社交技能,與低年級學生相處,

成為受歡迎的數學大使,令她對學習其他科目亦更有信心。

(24)

5.4.5 評估

 評估的目的是探討學生的強項和進展、提升其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習效 能,以及展現其學習成果,以表揚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校方應設計合適的 評估課業,以切合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 學校應透過各種形式的評估,全面了解學生的表現和能力,例如校本評核及 學生學習概覽。

 進展性評估

- 進展性評估是指對學生的學習及其進度進行持續評估,可以幫助教師調 整教學方法、課堂內容及學習目標,並為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使 他們的學習動力得以持續。

- 學校應考慮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以進行各種形式的進展性評估。

- 除了書面陳述外,評估亦可採取口試、專題研習、學習概覽、圖片或圖 表報告等形式進行。這些評估形式皆可用以蒐集學生的學習顯證和展示 他們的學習進度。

示例四:讓學生參與制定個別學習計劃

 根據過往經驗,讓學生參與擬定個別學習計劃,是成功推行計劃的關鍵。

 一間中學每次舉行個別學習計劃會議,都會邀請該學生出席部分會議,

培養他的擁有感。會議開始前,該學生已充分了解個別學習計劃的功能,

以及他作為平等與會者的角色。在個別學習計劃會議上,該學生的意見 得到充分考慮,包括學習強項、需要、關注及目標,他亦參與檢討相關 的目標、目的和進展,了解未來的工作。

(25)

 特別考試安排

- 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其學習進度的評估應與其他學生相同,以維 持總結性評估的公正及目標,同時作出特殊安排以切合特定需要。

- 對於無須評估語文能力的科目,學校可考慮採用不同的答題方式,知悉他 們的認知,而非評估其書寫能力,也可考慮以實際操作代替書面或口頭描 述步驟及程序。

- 在考試之前,學生必須有適當的機會練習使用相關的特別安排(例如使用 電腦讀屏器)。

示例五:支援有特殊學習困難及視障的學生

 某中學有一位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處理寫作課業時,構思、遣詞造 句及排句成段等均遇到極大困難。中文科教師容許他先用錄音裝置錄下作 文內容,然後給與他額外時間,讓他在同學及/或家人的幫助下將作文內 容寫出來。教師亦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協作,進行腦力激盪、修改、編輯 及校對。在批改作文時,教師聚焦於寫作內容的質素及文章的關鍵信息,

亦避免因為錯字或書寫不工整而扣減太多分數。

 另一間學校則採取靈活方法,為一名視障中學生提供學習及展示能力的機 會。學校為該學生提供可放大圖表細節的裝置,以便她查閱,而筆記及工 作紙亦相應加大。在練習量度時,學校給與她更多時間完成課業,又提供 使用中文輸入法的額外培訓,讓她能夠用電腦回答及表達想法。

(26)

 校本評核

- 根據考評局的建議,學校可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類別及嚴重程度提供 特別安排,讓他們在合適的環境中完成課業或活動,並得到公平的評核。

- 例如教師可以靈活安排提交校本評核課業的次數,讓某些學生每次專注於 較小的範圍,「獨立專題探究」的報告可以文字形式或非文字(例如影像)

形式提交。

示例六:支援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

 對於有特殊學習困難,而在讀字方面有嚴重困難的學生,學校可考慮為他們 朗讀試題,或提供文字轉換語音的讀屏軟件。

 有特殊學習困難並同時患有發展性協調障礙的學生,書寫速度可能非常緩 慢,或字跡難以辨認,學校可考慮容許他們使用電腦作為書寫工具,或者安 排他人代筆寫上答案。

示例七:支援自閉症學生

 自閉症學生的表現往往受到他們的固執行為影響,例如:他們在難以理解題 意時會拒絕答題,或因為要堅持書寫整潔而反復修改,以致他們無法在規定 時間內完成試卷。因此,負責監考的教師應留意他們的舉動,應更包容,並 在必要時耐心地給予指導。評估指示必須簡單、直接、清晰,並配以具體例 子。長答題可劃分為多個小部分,並設有指引。如有需要,可在試卷上顯示 學生熟悉的圖表及標記,以協助他們識別試卷的各部分,理解問題及測驗的

(27)

5.4.6 資源及支援服務 5.4.6.1 資源

 參考資料及資源套

- 教育局已編製一系列的參考資料及資源套,以協助教師為有特殊教育需要 的學生提供支援。部分指引及資源套臚列如下,以供參考:

參考資料

 認識及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教師指引 (2001)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about-edb/publications- stat/publication/sen_guide.pdf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2014)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

system/special/support/wsa/ie%20guide%20_ch.pdf 校內考試特別安排

請參閱以下網址,了解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安排校內考試的原則及建議。

英文版: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en/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 of-edu/special-educational-needs/supporting-

resources/SpecialExamArrangement_20181210_en.pdf

中文版: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 of-edu/special-educational-needs/supporting-

resources/SpecialExamArrangement_20181210.pdf

(28)

 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校內考試特別安排(2015)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special-educational- needs/supporting-

resources/SpecialExamArrangement_20181210.pdf

 「全校參與」設計家課的原則及策略(2004)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special-educational- needs/supporting-resources/home_c1.pdf

 「全校參與」評估原則及策略(2004)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special-educational- needs/supporting-resources/assessment.pdf

教材套

 勇寫無懼‧讀創高峰 – 中一至中三讀寫教材光碟(綜合修訂版) (2011)

 《詞彙策略輕鬆學 閱讀寫作添歡樂》詞彙學習資源套 (2017)

https://www.hkedcity.net/sen/sli/training/page_516792c825b719067b0a0000

 跨越障礙:如何輔導有讀寫困難的中學生 (2009)

http://www.hkedcity.net/sen/spld/basic/page_53c63737316e83084c000000 http://www.hkedcity.net/sen/spld/basic/page_53cce5d9903443d44c000000

 讀寫易:初中中文讀寫輔助教材 (2010)

 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 教育局已為特殊教育教師成立資源中心,並建立資料庫及聯絡網,為特殊 教育工作者提供不同的資源及資訊。

- 有關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資訊,請瀏覽:

http://www.edb.gov.hk/serc

(29)

5.4.6.2 支援服務

 普通學校-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 - 三層支援模式

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special/support/wsa/3-tier- model.html

- 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師專業發展

- 專業支援服務(例如校本教育心理服務、言語治療服務、學生輔 導服務、發展評估工具、教育局專責人員∕督學提供校本諮詢探 訪)

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special/support/wsa/pro- support/index.html

- 家長及公眾教育

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special/support/wsa/public- edu/index.html

 學校夥伴計劃

- 特殊學校及普通學校獲邀分別成為特殊學校暨資源中心(資源中心)及「全 校參與」模式資源學校(資源學校)。

- 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結成夥伴,分享在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方面的知 識和做法。學校夥伴關係旨在透過專門知識交流及建立支援網絡,使普通 學校能夠照顧學生的多元化需要。

 特殊學校

- 按現行教育政策,教育局會根據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建議,在家長的同意下,

轉介有較嚴重或多重殘疾的學生入讀特殊學校,以便接受加強 支援服務。詳情請瀏覽「教育局 - 特殊教育」網頁:

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special/support- subsidy/special-school/index.html

(30)

5.5 資優學生 5.5.1 香港資優教育

 香港資優教育的雙重目的

- 香港資優教育不應理解為只向少數高能力的學生提供服務,而是要切合所 有學生的需要,以充分發揮其潛能。

- 香港的資優教育包括以下雙重目的:

 資優教育普及化—透過多元化的計劃及服務,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讓 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栽培;以及

 普及教育資優化—為經識別的資優學生提供專門的學習經歷,提升其表 現及成就。

 資優的定義

《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1990)建議採用較寬廣的定義, 將資優兒 童界定為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潛能的兒童:

-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

- 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

- 有獨創性思考;

- 在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極有天分;

-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方面有極高的能力;以及 - 心理活動能力—─有卓越的表現,或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有突

出的天分。

 了解資優學生的需要

教師應了解資優學生的具體學習需要和發展需要,為每個資優學生提供適 當的指導,以發展其潛能。

更多有關資優學生特質的參考資料,請瀏覽以下網站: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of- edu/gifted/guidelines-on-school-based-gifted-development-

programmes/app_2.pdf

(31)

 透過採用三層架構推行模式(見圖 5.3),我們希望:

- 讓資優學生盡展潛能,以應對廿一世紀的挑戰;

- 幫助資優學生建立較高的自我期望,支持他們為自我實現及人類福祉 而奮鬥;

- 為資優學生提供增潤及延伸活動,讓他們掌握相關的技能和知識,同時 培養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讓他們日後能享有豐碩及有意義的生 活和工作;

- 加強資優學生的讀寫能力,幫助他們發展較高的認知學術語文水平及 研究能力;

- 培養資優學生運用資訊建構知識的能力,使他們了解合乎道德地使用 資訊的重要性;以及

- 透過綜合學習及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拓展資優學生在科學、科技、數 學等方面的多元才能。

(註:這些目標適用於所有學生。對於資優學生,學校應適當地採取適異性的策 略,以切合他們的學習需要,讓他們能夠取得更高的成就。)

 香港資優教育的定位及推行

- 培育資優學生實際上是體現照顧學生多樣性的一種方式。

- 我們鼓勵學校採用三層架構推行模式(見圖 5.3),以規劃及推行校本資 優教育計劃。

圖 5.3 推行資優教育的三層架構推行模式

(32)

 近年香港資優教育發展的里程碑:

- 自 2007 年:成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進一步強化第三層校外支援,為學校 推薦的資優學生提供資訊和培訓,並加強對相關教師、家長及研究人員的 支援。

- 自 2012 年:制定資優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為致力於資優教育的教師訂 明專業發展路向。

- 自 2013 年:來自專上教育的不同持份者建立資優教育網絡,就培育資優學 生的服務交流意見。建立學生課程資料庫,為資優學生提供一站式資訊。

- 自 2016 年:設立校本資優教育優化工具,為學校提供參考,以便他們檢討 及改進校本資優教育計劃。

- 自 2016 年:成立「資優教育基金」(基金),利用其投資收入,支持香港 資優教育學苑的營運。

- 自 2017 年:成立「資優教育諮詢委員會」,就基金的運用及管理,向教育 局局長提供建議。

 識別資優學生

- 識別資優學生的目的在於甄選目標學生,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資優教育,關 鍵原則包括:

 適當使用多重準則識別資優學生。

 明白用於識別的工具是支援資優學生的方式而非結果;因此,採取持續 的識別方法非常重要。

 採取靈活及綜合的識別方法,並注意所採用的方式能讓不同性別、文化 或家庭背景的學生及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均可展現才能。

- 識別方法包括教師推薦、家長推薦及/或自薦,學術與非學術成就、學生 概覽,以及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

(33)

 潛能未展的資優學生

- 我們必須明白,並非所有資優學生都有明顯的卓越成就。許多資優學生實 際上潛能未展,其潛能被眾多因素掩蓋,例如沮喪、自卑、缺乏挑戰、完 美主義、不願接受失敗,以及教師/父母的期望過低(Richert,1991)。

- 學校在潛能未展資優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這 些學生提升自尊、自我意識及自我反思,有助逆轉其潛能未展的狀況。

- 第一層的學習支援對於潛能未展的資優學生至關重要,因為如果在一般課 堂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及支援,培養他們的天賦,他們有機會趕上其他資 優學生。

- 某些資優學生亦可能同時有學習障礙(雙重特殊資優學生)。學校應特別 留意這些學生,以免他們的才能被學習障礙所掩蓋。

5.5.2 中學階段資優教育的實踐

建基現時的實踐方式,在中學階段要有效推行資優教育,以下策略及跟進措施非 常重要。

反思問題

 你的學校在學術及其他範疇有何校本資優教育計劃?

 你的學校在發揮及發展高能力學生的潛能方面有甚麼願景和使命?

有關識別工具的更多詳細資訊,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of- edu/gifted/guidelines-on-school-based-gifted-development-

programmes/appendices.html

(34)

• 全體教職員確認及認同資優教育的必要性

- 透過多種方式,例如專業發展活動、邀請資優教育專家及其他學校教師分 享,向全體教職員清楚解釋校本資優教育的理念及目標。

- 旨在讓全體教職員之間達成共識,使其了解校本資優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 性,為日後推行資優教育計劃作好準備。

• 成立專責的資優教育小組

- 專責小組整體規劃全校參與的資優教育計劃,統籌推行及發展有關計劃。

- 資優教育小組由經驗豐富的資深教職員(如資優教育行政主管或統籌主任)

擔任組長,成員可包括課程領導、學習領域統籌主任及學生輔導人員,以 確保相關計劃涵蓋全面。

- 資優教育小組應負責制定校本資優教育政策,督導及監察政策推行,評估 政策所定的各項任務及計劃,以及就新措施的進一步發展或推行向學校管 理層提供建議。

- 資優教育小組策略地規劃不同的專業發展活動,讓教師為校本資優教育計 劃做好準備。

- 資優教育小組就校本資優教育的各個相關範疇,與不同的持份者(例如家 長)溝通。

• 制定校本資優教育政策

- 校本資優教育政策有助在教師之間發展共同的語言,就長遠而言如何全面 照顧資優學生的需要達成共識。

• 建立人才庫:理念與實踐

- 人才庫是指一組已經甄選並適合被提名參加第二及第三層次資優課程的學 生。

關於校本資優教育政策及其關鍵元素的示例,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gifted/secg/Link-2.pdf

(35)

- 甄選學生的標準包括智力、創造力、對課業的投入感和成就。

- 根據 Renzulli and Gaesser (2015)的觀點,學校在建立資優學生人才庫時,有 三個重要考慮因素:

 舉辦專業發展活動以提升教師對資優學生的特質及識別工具的了解;

 因應資源的調配而決定人才庫的規模;以及

 為納入人才庫中的學生提供的課程類型。

• 整體課程發展規劃

- 整體規劃校本資優教育計劃時,應同時考慮縱向(從第一層到第二層及第 三層)及橫向發展(即從一般增潤到專門範疇),另外亦須考慮學校∕社 會不斷轉變的需要,或學校課程持續更新的重點。例如資訊科技教育、

STEM 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均是全面發展校本資優教育課程的重要元素。

- 縱向層面

 第一層資優教育 —常規課堂的適異性教學

在第一層常規課堂中就學與教的環境、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等方面提 供高質素的適異性教學,可以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

有關建立校本人才庫的八個要點,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major-level-of-edu/gifted/secg/Link-3.pdf

有關常規課堂適異性教學的主導原則及示例,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major-level-of-edu/gifted/secg/Link-4.pdf

(36)

 第二層資優教育 —為資優學生提供抽離式課程

抽離式課程應作為資優或高能力學生常規課堂學習以外的延伸 及增潤課程。

均衡器

資優教育的知名學者 Carol Tomlinson 博士指出,教師在設計適異性學習 活動和課業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能力,亦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準 備學習的程度。她提出一套名為「均衡器」(Equalizer)的圖示工具,當 中包括描述學習活動及課業的八個調適度向,如由具體到抽象,由慢到 快,由簡單到複雜,由基礎性到轉換性,由單一層面到多重層面,由小步 子到大躍進,由結構型到開放式,由指導性到獨立性。有關均衡器的更 多資訊,請參閱《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第 2 版)。

有關第二層資優教育課程的相關資源,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 -level-of-edu/gifted/resources_and_support/l_and_t/index.html 有關不同學習領域適異課程的更多示例,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major-level-of-edu/gifted/secg/Link-5.pdf

(37)

 第三層資優教育 — 校外增潤

專業機構∕大學∕非政府機構包括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舉辦的增 潤課程提供進階的學習機會,讓在第二層次課程中表現出色的 資優學生進一步發展潛能。

 第一層、第二層或第三層的資優教育課程僅作為校本資優教育計劃 的切入點。學校沒有必要由第一層開始,繼而進展至第二及第三層。

- 橫向層面

教師需要支援資優學生在常規課堂或抽離式課程中掌握各項共通能力,

使他們能夠在學科及超學科學習中運用相關能力,追求卓越,以提升不 同範疇的學習成效。

• 資優學生的情意教育

- 一般而言,資優學生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情意特質,包括對別人的觀點及意 見敏感度高、完美主義,關注周遭環境的倫理道德標準。照顧資優學生的情

有關第三層資優教育課程的相關資源,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of- edu/gifted/resources_and_support/competitions/index.html

有關校本資優教育計劃不同切入點的真實示例,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major-level-of-edu/gifted/secg/Link-7.pdf

(38)

意需要,對他們適應學校環境,生涯規劃及時間管理方面,均會產生重大影 響。

- 為了照顧資優學生的情意需要,學校在其抱負、使命、政策,以及包括全方 位學習活動的學校課程設計中,應特別注重培育七個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

(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和關愛),以 及其他素質(例如自尊和同理心)。

- 有關情意特質、資優學生潛能未展的原因以及可行的介入輔導方法,請參閱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編製的《資優生情意輔導攻略》,相關網頁為: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major-level-of-edu/gifted/resources_and_support/ge_resource_bank/

files/affectiveEdu/AE_SurvivalKit.pdf

• 資優學生的 STEM 教育

- 香港學生一向在科學、科技及數學這些範疇的國際研究、評估及競賽方面表 現良好。因此,學校應建基現有優勢,為具備相關潛能的學生提供所需支援。

- 資優學生普遍喜歡接受挑戰,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推動 STEM 教育可以 為資優學生提供重要平台和所需機會,讓他們運用實際方案及創新設計解 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強化他們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

- STEM 教育亦能促進學生的開拓與創新精神。許多資優學生均極具創意,他 們可以運用天賦的才能、豐富的知識及卓越的技能,設計具有商業價值的創 意產品。在相關專業機構、商界甚或政府的支持下,這些產品可以獲得專利,

讓資優學生成為年輕企業家。

- 有關資優學生 STEM 教育的更多資訊,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of- edu/gifted/resources_and_support/l_and_t/gs_st/index.html

• 培養資優學生的全球視野

- 發展全球視野意味著消除物理性、地理性、社會文化、宗教和政治上的障礙,

實現協作及思想交流。

(39)

- 培養資優學生的全球視野,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周邊的複雜世界,促使 他們建立全球網絡以獲得跨文化的體驗,讓他們發揮才華,準備為人類福祉 作出貢獻。

- 學校可以運用以下建議的活動,幫助學生發展全球視野:

 利用學校周會豐富學生對世界的了解(例如:舉辦有關「一帶一路」倡 議的講座)。

 以每日時事為基礎,討論關鍵議題(例如:美國經濟衰退對香港及其他 國家經濟的影響)。

 組織班際辯論比賽,讓學生有機會反思熱門議題(例如:人類引致全球 暖化)。

 善用社區資源,讓學生反思本地、區域性或全球性議題(例如:邀請樂 施會舉辦有關貧窮問題的講座)。

• 資優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

- 由於資優學生具有多元潛能,而且某方面的才能很早便顯現,在生涯規劃 方面往往會遇到難題。

 資優學生通常具備多方面的才華及興趣。他們在興趣、事業抱負及目標 方面面對眾多選擇,可能無所適從,無法作出決定及堅持路向(Chan,

1999)。

 由於資優學生的智力發展較快,可能自小便對某一職業極感興趣,年幼 時已訂立職業目標,並在漫長的教育過程中只追求這一目標。這可能會 對他們建立全面世界觀有所影響,引致他們對職場產生以偏概全的觀 點(Stewart,1999)。

- 學校應適時提供輔導服務,幫助資優學生應對多元潛能及才能很早顯現所 引致的問題。否則,這些學生可能會感到沮喪及面對不必要的適應問題,

影響其智力的適當發展。

有關處理多元潛能及才能很早顯現的策略,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 -level-of-edu/gifted/secg/Link-8.pdf

(40)

• 校本資優教育計劃的評估

- 密切及持續監察校本資優教育的推行情況,可讓所有持份者了解進一步的 發展工作,以確保計劃發展的方向正確。

- 在評估及檢討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識別當前學校政策和基礎建設中阻礙有效推行資優教育計劃的任何障 礙;

 檢討校內及社區內使用資優相關術語的一致性,以及就甄選、登記及監 察學生進度的方法取得共識;

 重新評估在職教師的培訓要求;

 重新檢視課程設計、評估模式及教學方法,確保將資優教育元素滲入不 同層面,並從多方面評估學生表現,而非僅靠紙筆測試作評估;

 量度學生進度並記錄情況,監察所識別資優學生的進展;

 定期更新與資優教育相關的本地專業人士及資源指南,以支援資優學 童、教師和家長;以及

 使用校本資優教育優化工具檢討學校當前的發展狀況,辨識有待改善 的範疇。

5.5.3 資源及支援

• 教育局提供的資源及支援

- 為學校和教師提供的支援:

 學與教資源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 level-of-edu/gifted/resources_and_support/l_and_t/index.html)

 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活動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 level-of-edu/gifted/index.html)

 多元學習津貼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 level-of-edu/gifted/resources_and_support/dlg/index.html)

有關在學校成功推行資優教育的準則,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 level-of-edu/gifted/secg/Link-9.pdf

(41)

 學校發展津貼

( http://www.edb.gov.hk/tc/sch-admin/fin-management/subsidy- info/ref-capacity-enhancement-grant/index.html )

- 為學生提供的支援:

 比賽資訊及教育局網上學習課程

(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 of-edu/gifted/resources_and_support/competitions/index.html)

• 社區資源

- 社區內有各種不同的資源可用於開展校本資優計劃。例如,學校可以聯絡 博物館職員安排特定主題的導賞活動,讓學生透過導賞員的專業介紹,深 入了解博物館的展品。

• 其他資源及支援

-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http://www.hkage.org.hk/b5/)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是成立於 2007 年的非政府機構,為所有 10 至 18 歲的資 優學生及其父母提供有系統的教育服務,並為教師及學者提供支援。

- 各大專院校及非政府機構為資優學生提供一系列增潤及加速課程,其中包 括:

 學分課程;

 暑期班;

 周末課程;

 學習技巧研討會;

 大學開設的體驗課程;

 奧林匹克培訓;

 領袖訓練;

 公開比賽;

 網上學習平台;以及

 良師啟導計劃。

有關這些計劃的資訊可查閱香港各大專院校及非政府機構的網頁。

(42)

5.6 非華語學生及新來港兒童

• 教育局致力協助所有非華語學生(包括少數族裔學生)及新來港兒童適應本地 教育制度,盡早融入社區。

5.6.1 支援非華語學生

• 我們鼓勵非華語學生(包括少數族裔學生)學習本地課程,盡早融入社區。一 些非華語學生在本地學校就讀時遇到學習和適應上的困難,需要學校、教師和 家長更多關愛及幫助,使這些學生能夠適應本地教育制度,迅速融入社區。教 育局為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和家長提供各種支援服務,以照顧非華語學生的整 體學習及適應需要。

• 政府為非華語學生制定一系列支援措施,幫助他們適應本地教育制度,特別是 在中文的學與教方面。

- 為非華語學生(特別是少數族裔學生)學習中文而提供的主要支援措施包 括:在中小學推行「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學習架構」),

以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角度出發,幫助非華語學生解決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 言的困難,為他們銜接主流中文課堂做好準備。

- 推出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課程,為高中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 途徑獲取另一認可的中文資歷,有助他們日後升學和就業。

- 增加學校額外撥款,以便學校實施「學習架構」及建構共融校園,為中文 學習提供多元化的課後支援模式,以鞏固非華語學生在沉浸式環境下學習 中文的成效。

- 發展相關的學與教資源,為中文教師提供進一步支援。例如:語文教育及 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推出「香港非華語人士中文學與教材料開發 計劃」。

反思問題

 你的學校的校本資優教育計劃是否得到任何社區資源的支援?

 你的學校如何從持份者及社區獲得支援?預期成果如何?

(43)

42

- 鼓勵中文教師透過「語文基金」下的「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專業進修 津貼計劃及其他計劃,參加專業發展活動/課程。

- 提供與資歷架構第一級或第二級掛鈎的「已離校非華語人士職業中文課程」, 旨在提升已離校非華語人士的就業能力。

(有關為非華語學生提供的支援措施的進一步詳情,請瀏覽教育 局 網 站 : http://www.edb.gov.hk/tc/student-parents/ncs- students/about-ncs-students/index.html)

• 「一帶一路」倡議是國家跨國、跨領域重要策略。香港作為東西薈萃之地,不 同的文化價值觀及宗教信仰都得到尊重,不同種族和諧共處,並可透過教育以 各種方式作出貢獻。非華語學生可以:

- 除了在中學階段發展兩文三語的基礎外,選擇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 印地語或烏爾都語,作為高中的一個選修科目;以及

- 學習其他相關語言,亦可以參加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舉辦如阿拉伯語的國際 試,並多與本地相關少數族裔學生作文化交流,以裝備自己能以「一帶一 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語言與當地的人士溝通和合作。

•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們期望非華語學生(包括少數族裔學生)學好中文,

善用母語,豐富香港的人才庫。

5.6.2 支援新來港兒童

• 新來港兒童在新環境下所面對的日常用語、教學語言及學校課程都非常不同,

可能難以適應本地學校的生活與學習模式。為照顧新來港兒童的學習需要,學 校可採取以下校本支援措施:

- 學校可視乎情況提供中英文等課程的補習班。

- 新來港兒童在某些科目的表現可能較好,在某些科目則可能表現稍遜,可 以提供適異性的校本課程,以切合他們的需要、興趣和能力。

- 可以使用校本支援計劃津貼購買額外的教具及資源。

- 可以進一步推廣電子學習,讓學生(包括新來港兒童)能夠按自己的進度 及能力水平學習。

(44)

43

• 教育局為新來港兒童(包括內地新來港兒童、非華語兒童及回流兒童),提供 各類支援服務。

- 全日制「啟動課程」

新來港兒童可選擇在入讀主流學校前,先行修讀「啟動課程」。「啟動課 程」為期六個月,屬全日制課程,目的是在新來港兒童到主流學校上課前,

為他們提供實際的本地課堂學習經驗,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本地社會,並促 進個人發展。

- 適應課程

如新來港兒童選擇入讀主流學校,他們可同時修讀適應課程。適應課程由 非政府機構開辦,為期 60 小時。目的是幫助新來港兒童,解決在本地教育 制度下學習初期會遇到的適應及學習困難。

- 校本支援計劃津貼

對於取錄新來港兒童的公營學校及直資學校,他們可運用校本支援計劃津 貼,為新來港兒童開辦校本支援課程,幫助學生盡快融入本地的教育制度。

學校可靈活運用這些津貼,開辦校本支援課程,如開設補習班及籌辦迎新 活動、輔導課程、課外活動及探訪活動等。

- 新來港兒童之入學安排

新來港兒童的家長可到教育局轄下之香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的區 域教育服務處尋求協助,安排他們的子女入學。

 有關為新來港兒童提供的支援措施的進一步詳情,請瀏覽教育局網站:

http://www.edb.gov.hk/tc/student-parents/newly-arrived-children/about-newly- arrived-children/index.html

(45)

44

參考文獻 書刊

林瑞芳(2005)。教育心理學實用手冊。香港: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

教育局(2009)。高中課程指引—立足現在‧創建未來。香港:作者。

教育局(2015 年 8 月)。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報告(2015 年 8 月)。擷取自: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applicable-to- primary-secondary/it-in-edu/ITE4_report_CHI.pdf

教育委員會特殊教育小組(1996)。特殊教育小組報告書。香港:教育署教育委員 會。

教育統籌委員會(1990 年 11 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香港:作者。

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香港教制度改革建議。香港:作 者。

教育統籌局(2006)。策動未來—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香港:

作者。

教育署(2000)。認識及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教師指引)。香港:教育署。

Ainscow, M. (2004). Special needs in the classroom: A teacher education guide. Paris:

UNESCO Publishing.

Brownlie, F., Feniak, C., & Schnellert. L. (2006). Student diversity: Classroom strategies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all students. Ontario, Canada: Pembroke Publishers.

Byers, R., & Rose, R. (2004). Planning the curriculum for pupil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 practical guide. London: David Fulton.

Chan, D. W. (1999). Counseling gifted students in Hong Kong: A critical need. Education Journal , 27(2) , 145-154.

(46)

45

Coffield, F., Moseley, D., Hall, E., & Ecclestone, K. (2004). Learning styles and pedagogy in post-16 Learning. A systematic and critical review. London: Learning and Skills Research Centre.

Colangelo, N. (2003). Counseling gifted students (Chapter 29). In N. Colangelo & G.

A.Davis (Eds.). Handbook of gifted education (3rd ed.).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Dunne, R. & Griggs, S.A. (2000).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Using Learning Styles in Higher Education. Bergin & Garvey, Westport.

EQUALS. (2002). Moving on: Curriculum specifications for students aged 16-19 year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2nd ed.). North Shields: Author.

Fergusson, A., & Lawson, H. (2003). Access to citizenship: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for pupil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London: David Fulton.

Freeman, J., Raffan, J. & Warwick, I. (2010). World-wide provision to develop gifts and talents. Reading: CfBT Education Trust

http://www.joanfreeman.com/pdf/towereport.pdf

Heacox, D. (2002).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in the regular classroom, how to reach and teach all learners, grades 3 - 12. MN: Free Spirit Publishing.

Heward, W. L. (2007). Exceptional children: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7th ed.). New Jersey, NJ: Prentice Hall.

John, B. S. (1999). Career counselling for the academically gifted student. Canadian Journal of Counselling, 33(1) , 3-12.

Kaiser, C. F., & Berndt, D. J. (2004). Predictors of loneliness in the gifted adolescent. In S. M. Moon (Ed.), Essential readings in gifted education. Social/emotional issues, underachievement, and counseling of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pp. 43-50). Thousand Oaks, CA, US: Corwin Press.

Katzman, L. I., Gandhi, A. G., Harbour, W. S., & LaRock, J. D. (Eds.) (2005). Special education for a new century. Cambridge: Harvard Education Publishing Group.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New Academic Structure for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 “334” Web Bulletin, Education Bureau, Hong

(如善用學時、課程和教學上運用「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設計學習任務外 [ 詳見分 章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及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

Education blueprint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Learning to write, reading to learn: Genre,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 Sheffield,

有關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安全事宜,學校須參考教育局相

(2011).Linking learning to the 21st Century:Preparing all students for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participation.Boulder, CO: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enter.

HMSC 課程關注事項 1.10 –

測驗 自評 + 問卷 晉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