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Copied!
1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 范春源 博士

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之研究 (1905-1979)

研 究 生 : 張凱渾 撰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之研究 (1905-1979)

研 究 生 : 張凱渾 撰 指導教授 : 范春源 博士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

(4)
(5)
(6)

謝 誌

歷經了二年來的努力與耕耘,終於完成了人生中的碩士學位,回想過往在台 東大學裡的四年,過著從未體驗過的好山好水,以及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能力 的培養和虛心向學、謙和有禮的做人道理。大學畢業之後幾年再度回到台東這片 土地踏上了研究所進修之旅,走進了體育史的領域,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喜悅。

這篇論文經過多次的修正終於完成,我最要感謝的就是我的指導教授范春源 老師,范老師經常在學生不解時細心為學生解惑,有問必答,雖然有時候簡單的 幾句提點,卻能表露出您對體育史的重視與耕耘,讓學生告訴自己,那怕是一小 步也要向范老師看齊;尤其是在我碩一時,當時自己對於「做研究」一竅不通,

而范老師經常會在台北利用短暫等車的時間和我見面,關心學生的論文與期刊並 且給予指導;除了在學術領域上的提攜,范老師更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工作是 否順利,鼓勵學生朝向更多不同的領域來學習,讓自己能夠不斷的進修與成長,

深深感受出范老師對學生的用心與照顧。

我要感謝兩位口試委員,王建臺教授及李建興教授,指導學生的論文不遺餘 力,並在全文中一句一字的提醒與修改,讓此論文能夠臻於完美。特別感謝交通 大學張生平教授,提供您珍貴史料讓學生在文獻上的蒐集能更加完善,並且多次 的細心給予指點,以及洪嘉文教授對學生在口述訪談上也提供許多寶貴的指導;

再次感謝汪清澄、謝善伍、羅智聰、何長發、高庸、陳益雄、鄭國銘、何長發、

賴文輝等體育界的前輩,在口述訪談上不吝提供珍貴的史料,讓論文增添不少光 彩,更具意義;對於上開體育界的前輩致上最深的敬意。

最後也要感謝研究所同窗好友們,謝謝你們讓我有一個難忘的日本滑雪之旅,

也很感謝大家在這三個暑假中互相扶持,共同度過這一段難忘美好的歲月;也謝 謝我的家人以及佩瑋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讓我能順利完成學業。

張凱渾 謹致

2016年9月28

(7)

I

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之研究(1905-1979) 摘 要

李惠堂縱橫球場技驚亞洲,二十多年展現出精湛的球技、高超的品格與卓越 的文學造詣,無疑是最佳運動員的典範。儘管在中華民國轉進為臺灣之後,他仍 堅持持續為中華隊效力,為我國在中華足球運動史上寫下最輝煌的一頁。筆者想 從歷史人物見證其發展與演進,為足球界留下珍貴的史料,藉由論文將過去史料 整合,以全貌將李惠堂之事蹟完整呈現,此為研究動機。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為 主,半結構式訪談法為輔,其研究時間範圍始於1905年至1979年。研究結果如下:

一、李惠堂出自香港南華足球會,前後在南華隊奪得8次中華體協聯賽冠軍,9 次銀杯冠軍,全運會先後代表香港、上海各獲冠軍一次;上海樂華隊時期也獲英 人所辦之西聯會、高級杯及體協聯賽冠軍,並成功籌策出多次出國訪問的計畫。

二、1923年至1934年間參與四次遠東運動會並躍登王座;且分別在1954年馬尼拉、

1958年東京亞洲運動會由李惠堂執掌兵符封王加冕,一舉拿下第二、三屆亞運二 連霸;1963、1964年領軍參加馬來西亞默迪卡杯,為中華隊兩次奪冠。在1925 年第七屆馬尼拉遠運會因李惠堂優異的表現,在此時榮獲「亞洲球王」的美譽。

三、1966年出任國際足球總會副會長、1967年又被推薦為亞洲足球協會副會長,

成為我國獲此國際體壇最高榮譽的第一人。1956年開始在里斯本等多次重要國際 足球會議中,維護了我國在國際足球總會的權益且使我國的合法地位更顯鞏固。

四、李惠堂出版多本足球書籍並擔任國際足球總會、亞洲足協副會長期間讓臺灣 足球地位更加穩固,捍衛中華民國參賽權益,並推展國內足球運動。但未能同時 永續培植臺灣足球員,導致香港球員中止代表我國參加國際賽後,臺灣足球水準 未能與亞洲各國相抗衡。

關鍵詞:李惠堂、足球、體育史

(8)

II

Research of the Best Footballer Player of Asia:

Li Hui-tang (1905-1979) Abstract

Li Hui-tang has entered the footballer field for over twenty years and shocked the whole Asia. He showed his superb ball skills, lofty personality and excellent literary attainments. Li Hui-tang was regarded as a model of the best athlete for sure. After Chungkuo Kuomintang moved to Taiwan, he still strived to play for Chinese Taipei and brought honor for Chinese Taipei Football history. The researcher wanted to see the witness and developments from the historians and to leave those precious historical data of footballer field. The study motivation was to integrate the previous data and present Li Hui-tang’s complete achievements.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historical study wi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1905-1979.)

The research result

1. Li Hui-tang was from South China Football Team, and carried off the first prize for eight times in 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 He was on behalf of Hong Kong and Shanghai, and won the championships in National Games in that period of time. He won many championships in games held by British and planned to visit other countries in 1925-1930.

2. In 1923-1934, Li Hui-tang joined Far Eastern Games for four times and

got the honor of being an excellent football player. In 1958, he served as a coach

and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okyo Asian Games. In 1963-1964, he leaded Chinese

Taipei Team and won two championships in Malaysia Merdeka football games.

(9)

III

In 1925, Li Hui-tang gained the honor of being the best footballer of Asia because of hi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Manila Far Eastern Games.

3. Li Hui-tang took up the post of vice 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 Football in 1966. He became the first Taiwanese of attaining the highest honor in the sporting world after being recommended as the vice president of Asian Football Confederation in 1967. Moreover, he has begun to join many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football meetings in Lisbon since 1956, and maintain our legal identity and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 Football.

4. Li Hui-tang has published several football books and became the vice 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 Football and Asian Football Confederation. At that time, he was active not only to make Taiwan be able but also to join international football games and develop football sports in our country. However, Li Hui-tang didn't continued to cultivate Taiwanese football players at the same time, it caused that we were not allowed to join international football games because of Hong Kong football players.Therefore, our football development could not catch up with other Asian countries.

Key words: Li Hui-tang、Football、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10)

IV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 次...IV 表 次...VI 圖 次...VII

序章...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課題...4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相關文獻探討...5

第四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10

第五節 研究的方法與步驟...11

第六節 名詞解釋與用語規定...17

第一章 李惠堂生平背景與香港南華足球隊之發展...20

第一節 李惠堂的生平背景...20

第二節 李惠堂的求學與任教過程...24

第三節 李惠堂在南華、樂華足球隊之過程...38

第四節 小節...56

第二章 李惠堂參與遠運、奧運、亞運、默迪卡杯等國際賽事...58

第一節 李惠堂參與遠東運動會...58

第二節 李惠堂參與奧運會...66

第三節 李惠堂參與亞運及亞洲杯...77

第四節 李惠堂參與默迪卡杯及國際賽事...83

(11)

V

第五節 小節...88

第三章 李惠堂一生之貢獻、影響與評價... ...92

第一節 李惠堂在國際交流之貢獻... ...92

第二節 李惠堂在臺灣之影響...98

第三節 李惠堂對足球之貢獻與評價...118

第四節 小節...134

第四章 結章………..…………...138

第一節 結論………..…………...138

參考書目...145

附錄一 李惠堂重要大事年表(1905-1979)...153

附錄二 訪談逐字稿...157

附錄三 訪談內容引用同意書...182

(12)

VI

表 次

1. 表 1 訪談人物表…….………...………….…...…12

2. 表1-1 李惠堂先生著作一覽………..……31

3. 表2-1 中華隊參加遠東運動會成績表………..…62

4. 表2-2 1936-1964年奧運會足球代表隊名單………...………...75

5. 表2-3 1954-1966年第二到五屆亞運會足球代表隊名單………..……80

6. 表2-4 1963-1966年第六到九屆默迪卡杯足球代表隊名單………..85

7. 表2-5 1923-1962 李惠堂擔任中華隊球員、教練之賽事………89

8. 表 3-1 1905-1979 李惠堂所在地區一覽表………...136

(13)

VII

圖 次

1. 圖 1 研究架構圖…….………..………..…….…....14

2. 圖 1-1 李惠堂銅像…….………..………….…...…20

3. 圖 1-2 李惠堂全家福………….………..………….…...…22

4. 圖 1-3 李惠堂家譜………..…………....….…23

5. 圖 1-4 球王李惠堂童年練球的狗洞………..……….……25

6. 圖 1-5 李惠堂先生遺墨(一)………27

7. 圖 1-6 李惠堂先生遺墨(二)……….…..…….…………27

8. 圖 1-7 李惠堂生前留影………...………28

9. 圖 1-8 李惠堂為人寫字忙……….………...…………...………29

10. 圖 1-9 魯衛吟草風封面………..……….…32

11. 圖 1-10 球圃菜根集風封面……….…...…….32

12. 圖 1-11 1923 年 8 月 11 日南華與新南威省聯隊對抗,李惠堂獲得表演最佳特獎….….….40 13. 圖 1-12 訪澳之旅,與雪梨首戰賽前之照………....….41

14. 圖 1-13 李惠堂因骨折與巫醫師在醫院園中………....….43

15. 圖 2-1 遠運足球賽中國常勝軍,前排左三為李惠堂……….……….….…62

16. 圖 2-2 1936 年柏林奧運會全體留影……….…..68

17. 圖 2-3 1936 柏林奧運後與紅星職業隊表演超卓,法政府體育公餘部致贈該部紀念章…...71

18. 圖 2-4 李惠堂謝絕參加法職業球隊……….….….71

19. 圖 2-5 李惠堂與標準球人握手言歡……….……….….72

20. 圖 2-6 1948 年倫敦奧運會中英兩隊長率隊登場……….…….…….73

21. 圖 2-7 1948 年倫敦奧運會全體留影……….….….74

22. 圖 2-8 李惠堂父子……….……..79

23. 圖 2-9 球王李惠堂擔任中華足球代表隊教練……….…….….82

24. 圖 2-10 1965 年球王李惠堂率中華隊奪冠返台在台北松山機場合影……….……84

25. 圖 3-1 擔任國際足總副會長時的李惠堂……….….…….93

26. 圖 3-2 在倫敦世界第一電台向遠東聽眾廣播後留影……….….…….93

27. 圖 3-3 李惠堂出席瑞典國際足球協會返港後接受獻花……….….…….96

28. 圖 3-4 歷年心血所的來之獎品香港淪陷時全部失去……….….……101

29. 圖 3-5 球王李惠堂(後排左四))帶領的足球隊屢創佳績,1953 年獲蔣介石父子接見….…103 30. 圖 3- 6 球王李惠堂接受當年教育部長蔣彥士先生的體育獎章表揚………...…103

31. 圖 3-7 球王李惠堂來臺暫住台北自由之家與楊麗雲教授合影……….…….113

32. 圖 3-8 1975 年元月 25 日,作者汪清澄先生與球王李惠堂在臺北復興崗政戰學校球場邊合 影……….……121

33. 圖 3-9 球王李惠堂與邱飛海、許承基等網球好手合影……….……124

34. 圖 3-10 1978 年球王李惠堂因病於榮總休養………..………..…..….…128

35. 圖 3-11 球王李惠堂七十大壽在台北自由之家切蛋糕………..….…130

(14)

VIII

36. 圖 3-12 總統蔣公祝壽………..….…….….130

37. 圖 3-13 總統蔣公單獨召見嘉勉備至……….……...….131

38. 圖 3-14 總統輓額、褒揚令………….……….………...…132

(15)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在足球運動的歷史長河中,中華足運源遠流長,佔有開天闢地的地位1,炎 黃子孫發展足球,曾有傲人的過去,在國際足球舞台上,炎黃子孫曾經展現高超 的腳下功夫,尤其是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三四年間,連續九屆躍登遠東運動會的王 座,又兩度在亞洲運動會1954 年馬尼拉、1958 在東京亞運封王加冕2。從「球 王」李惠堂到「一代木蘭女將」周台英,足球明星在不同年代、不同層次的領域 中,總是能夠贏的一致的掌聲與尊崇3;1976 年出版的西德《環球足球》一份具 權威性的雜誌曾評選出五位得上「球王」的運動員,包括有我國的李惠堂、巴西 的比利、英國的史丹利.馬菲士、西班牙的史蒂芬諾以及匈牙利的普希卡士。這 份評比至今仍為我國足壇上的一大榮耀4。在 1920 至 1940 年代,我國流傳很廣 的兩句話:「聽戲要聽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這兩個人當時都是家喻戶曉、

風靡全國的人物5

李惠堂縱橫球場二十多年,展現出絕佳的球技與運動員的道德風範,退出球 場後他也表露了運動家凜冽的精神,雖然隱居香港,但全心致力於台灣足球運動 的發展,不僅長達 11 年擔任中華足球代表隊的教練,四度率隊分別得過兩次亞 運、兩次默迪卡杯,共四次冠軍,更可貴的是它還能代表我國參加國際足球會議,

能言善道,維護了臺灣在國際足球總會中正統的「中華民國」之名,貢獻極大 6, 數度代表我國出席國際重要會議,其中以 1958 年在瑞典國際足球協會大會上伸

1中華臺北足球協會,(張家驤,理事長的話)《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1998),頁 11。

2中華臺北足球協會,《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頁 2。

3中華臺北足球協會,《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頁 3。

4張生平,《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二輯》,(臺北:台灣身體文化學會編印,2007),頁 41。

5汪清澄,(球王李惠堂的故事(一)),《中外雜誌》,2003,頁 41。

6鄭夏英、吳俊賢、王宏義,《香港南華足球會對台灣足球發展之影響-以 1940~1973 年為中心》,

(高雄:人文與社會學報第一卷第九期,2006)。

(16)

2

張正義,尤其稱道7

「球王」李惠堂在球場外其文學、書法造詣甚高,著有《球圃菜根集》、《足 球經》、《魯衛吟草》,寫字則章法流暢、秀中帶勁、筆力雄健、自成一格8,受 到後人多許的讚賞與歌頌。儘管沒有正規的高等學歷,卻能夠時時惕勵與精進自 我,他自己表示:「自知學無根底,才智俱疏,寫起書來會貽笑方家;但我是野 叟獻芹,我想拋磚引玉9。」如此等高度的自我應驗與虛懷若谷,亦能對應到球 場上的表現,所以他在球場內或球場外都能有精湛完美的展現,成為眾所注目的 焦點。

二、研究動機

足球運動有一種特殊的魅力,足球運動求真、求善、求美的境界,有一股振 奮人心的力量,每當在綠茵的球場上見到有默契的足球隊伍較勁,健兒們的互助 合作的毅力與團隊精神的態度,在觀戰過程中令人欣喜若狂,體會出許許多多人 生的哲理與真諦;足球是當今世界最熱門的運動,會員國最多、運動人口最多10, 台灣足球運動的成長有中外名師李惠堂及中華健兒在足球項目中輝煌的紀錄,聞 名遐邇,不論是在足球場上馳騁的現役球員、或是關心足球運動發展的各類型球 迷或地方人士,這對台灣的基層發展相當重要,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專、乃 至於軍中及社會組球隊,造就了無數勁旅;李惠堂坦率的說:「足球賜給我的教 育,比家庭比學校大的多,從球場內外我體味到如何處世待人,如何應事接物,

養成我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氣骨更使我在宇宙四方結交了無數良師 益友,每到一地都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感覺11」。

在中國體育史上實在找不出第二人,「球王」李惠堂先生,天縱英才,明震海

7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簡介,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名譽理事長鄭為元)《足球經》,(臺北:三聯彩色 印刷有限公司,1979),頁1。

8行政院體委會,(亞洲足球先生-李惠堂 1905-1079 年),《中華民國建國 100 年體育專輯-體育人物 誌》,2011,頁 43。

9張生平,《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二輯》,(臺北:台灣身體文化學會編印,2007),頁 41。

10蘇嘉祥,《中華民國建國100 年運動會回顧》,(臺北:中華奧林匹克之友協會,2011),頁 40。

11李惠堂,《足球經》,(臺北:三聯彩色印刷有限公司,1979),頁 4

(17)

3

內外,被舉世球迷譽為英雄人物,終其一生未離開足球,從嶄露頭角到縱橫球場,

不但技驚亞洲,足震國際,為中華足運殫精竭慮,默默奉獻 12,然而「一代球王」

李惠堂與世長辭,在體壇上痛失宗師,筆者深感悲嘆;為了倡導足球運動,在台 灣的傳播媒體中,有兩位資深記者對足球相當投入,一位是已從中央通訊社退休 的汪清澄先生,另一位是任職於民生報的何長發先生,汪清澄過去並親身參與足 球推展事務;汪清澄先生記述了「李惠堂對我國足球之影響」,何長發先生則將 他多年來所蒐集的足球史料,完整呈現。在閱讀李惠堂先生之史料之後,筆者發 現有關球王李惠堂先生在足球運動之歷史當中,文獻發展雖有論述,卻僅止於階 段性的概括性的描述,學術文獻研究之不足未能以一個鉅觀的角度來探討,故筆 者想藉由論文之方式,將過去史料有效的整合,以全貌將李惠堂先生之事蹟完整 呈現。故引起筆者有意深入的探討「球王」李惠堂先生不論是在運動技藝、道德 表現、文學造詣及國際地位和聲望等,能將前人所蒐集到的史料做完善的剖析和 歸納;並期使「球王」李惠堂先生的典範長存,名垂不朽。

12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再版序,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理事長王多年),《足球經》,(臺北:三聯彩色 印刷有限公司,1979),頁 2。

(18)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課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本論文之研究目的為:

(一) 探討李惠堂生平背景與香港南華足球隊之發展。

(二) 探討李惠堂參與遠運、奧運、亞運、默迪卡杯等國際賽事。

(三) 探討李惠堂一生之貢獻與評價。

二、研究課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探討的課題如下:

(一) 李惠堂生平背景與香港南華足球隊之發展探討如下:

1.李惠堂的生平背景。

2.李惠堂的求學與任教過程。

3.李惠堂在南華、樂華足球隊之過程。

(二) 李惠堂參與遠運、奧運、亞運、默迪卡杯等國際賽事探討如下:

1.李惠堂參與遠東運動會。

2.李惠堂參與奧運會。

3.李惠堂參與亞運及亞洲杯。

4.李惠堂參與默迪卡杯及國際賽事。

(三) 李惠堂一生之貢獻、影響與評價探討如下:

1.李惠堂在國際交流之貢獻。

2.李惠堂在臺灣之影響。

3.李惠堂對足球之貢獻與評價。

(19)

5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相關文獻探討

一、研究意義

(一)回顧足球在中華民國的發展史可分為兩個階段,一為 1949 之前,另一 階段則為國民政府轉進臺灣之後13,不論是在哪一個階段皆缺乏完整的史料記載;

然而在1949 年國民政府遷臺到 1970 年代期間,國家足球代表隊一直名列亞洲前 幾強,並曾在遠東區運動會、亞運會以及馬來西亞默迪卡杯等各項國際賽中多次 奪冠,更榮獲「亞洲足球王國」的美名14,但為何近年來臺灣足球運動已失去傳 統亞洲足球強國,是否都仰賴徵召華人球員為主,尤其是香港南華足球隊為主,

而臺灣的足球運動發展是否也影響甚深。筆者從相關足球文獻來看,大多偏重於 技術、規則、戰術等論述,卻鮮少從歷史的角度探討中華民國足球的發展演進,

故筆者認為歷史資料文獻有其流傳之重要性,必須要追溯根源,除了呈現可貴的 記錄與歷史長存的見證,了解其演變過程對學術研究上有重大意義。

(二) 李惠堂 25 年來的足球生涯,其精湛的球技、高超的品格與卓越的文學 造詣,儘管在中華民國轉進為臺灣之後,他仍堅持持續為中華隊效力,為臺灣足 壇發聲,在 1954 年與 1958 年中華隊由李惠堂執掌兵符,一舉拿下第二、三屆亞 運二連霸,寫下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當時中華民國在亞洲足壇上,甚至有 球王」的美譽,且曾任國際足球協會副會長及亞洲足球協會副會長,在世界足壇 享有極為崇高的威望。他對足球運動的推廣十分用心,扮演著臺灣足球運動發展 上重要的腳色,為臺灣在足壇上盡心盡力;不論是臺灣或香港兩地皆對李惠堂在 足球運動的領域與其卓越貢獻有共同的記憶。故本研究藉由探討李惠堂生平背景 及國際賽事的參與和文學造詣等,回首體育史學之學術研究在臺灣經過學者和前 輩的努力已卓然有成,但在學位論文上對於體育人物之學術研究卻不多見,筆者 想從歷史人物的角度見證其發展與演進之脈絡,期望能對體育人物之領域開展和 思想內涵留下歷史研究之記錄,為足球界留下珍貴的史料,此為本研究之意義。

13中華臺北足球協會,《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

14馬樹秀,(遠東運動會史),《國民體育季刊》,第 17 卷,第 4 期,1998 年,頁 50。

(20)

6

二、相關文獻探討

筆者蒐集以撰寫體育人物與足球為主軸之相關文獻,有關技術、規則、戰術 應用及訓練法等之著作相當多,但到目前為止發現鮮少以撰寫體育人物誌為學位 論文做有深入且完整的文獻記載,多數以期刊論文或專書的人物誌為主,經過筆 者進一步之蒐集及分析,列舉以下數篇相關文獻予以探討。

(一) 李惠堂,《足球經》,(臺北:中華民國足球協會,1979)。

該文獻介紹李惠堂從 18 歲起,曾做了十三年中華足球代表隊隊員,後又擔 任了中華足球代表隊教練達十七年之久,在多次的國際重要比賽中屢見殊功,為 國家爭取了莫大的光榮。這位忠心耿耿熱愛祖國的球王,以他從事足球運動三十 餘年的心得與經驗,於民國四十六年寫成了一本「足球經」貢獻給足球界人士。

「足球經」分為四個部分:(一)經的釋義、(二)足球基本技巧、(三)足球經、(四) 雜菓盤;第一部分說明他寫這本書的動機和目的,希望藉此使足球運動在我國發 揚光大;第二部分談足球的基本技巧,包括許多他自己的示範動作和圖解,現身 說法,無論對初學或已成名的球員,都有研究的價值;第三部分講戰略戰術和攻 守陣法的運用,其中有許多寶貴的經驗之談;最後一部分是球員的座右銘,共七 十九條,不但講到如何磨練個人的球技,也講到如何做人,仔細咀嚼意味無窮。

此文獻為筆者撰寫李惠堂的文學作品與足球思想內涵具有指標性的參考價值。

(二) 中華臺北足球協會,

《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1998。

由「足球人」寫「足球史」,這是編撰這本足球年鑑的最大意義,希望這本 年鑑足以讓足球界的炎黃子孫「溯古追今」。該文獻以主題方式簡介足球運動在 中國之起源、發展、沒落及現代足球的引進、發展,臺灣地區足球運動的推廣過 程、發展歷程,特別是針對從球王李惠堂到一代木蘭女將周台英,以及在這本年 鑑中兩位資深記者對足球運動的投入,記述了「李惠堂對我國足球的之影響」,

(21)

7

以及多年來所蒐集的足球史料,做了最完整的呈現。也將各地社會足球隊隊史,

各級學校足球運動的推廣、國內重要比賽賽史、國際交流情形、歷年我國參與奧 運會及世界杯足球賽的情形、我國會籍轉變所造成的影響皆有詳盡的記載。此文 獻為筆者撰寫李惠堂的生平與香港南華足球隊具有詳細的探討,提供筆者深具重 大的參考價值及清楚探討的面向和脈絡。

(三) 鄭夏英、吳俊賢、王宏義,《香港南華足球會對台灣足球發展之影響-以 1949–1970 年為中心》,(高雄:人文與社會學報第一卷第九期,2006)。

此研究探討近 1945–1970 年臺灣足球運動來自於香港南華足球隊影響下的 發展概況,包括以南華足球會為主的中華代表隊與國際賽的參與、成績和影響等,

以及長期仰賴華人球員,導致臺灣足球運動自1970 年代前後出現斷層的各項因 由,除此之外對臺灣足球運動推廣甚深之李惠堂,也是香港南華足球隊的一員。

此文獻將有助於釐清筆者對於李惠堂先生在香港南華足球隊時期與近代臺灣足球運 動發展的時代背景,極具參考價值。

(四)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 100 年體育專輯:體育人物誌》

(臺北: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

此體育人物誌中,一共記載著 50 位長期推動體育運動,在體育教育、行政、

競技成績有傑出表現者。範圍包含體育專業、非專業,領域包括體育教學、體育 外交、武術、國際交流、體育場、體育學術、體育行政、各競技運動(田徑、體 操、橄欖球、足、武術、網、排、高爾夫、棒、籃、柔道及舞蹈等),內容皆先 寫明其籍貫及生卒年,隨後再依據時代逐一撰寫人物背景及事跡15。他們曾經歷 戰爭的浩劫,走過國家仇恨的苦難歲月,在困頓的時局當中仍在自己的崗位上各

15林川詠,〈蔡禎雄與臺灣體育史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22)

8

司其職,不改其志業,他們出身各異其趣,卻滿懷耕耘體育運動的熱心16,長期 的為臺灣奉獻,無怨無悔的精神令人感佩。此文獻有助於筆者了解體育人物誌的 面向探討以及架構的鋪成,讓筆者對於李惠堂之生平及歷史定位能有更清楚的脈 絡可循。

(五) 張生平,

《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二輯》(臺北: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2012)。

本書一共近百位體育界傑出人物,由臺灣身體文化學會所籌劃編撰的《臺灣 百年體育人物誌》;本輯收錄了田徑、足球、武術、柔道、棒球、橄欖球、籃球 等七類運動項目共十一位體育先賢人物。每一篇體育運動人物的故事都是一部臺 灣體育及各單項運動的斷代史,也都反映了一個大時代的縮影,他們為臺灣體育 立下不可抹面的功勞,絕對不該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被世人遺忘17。本書內容 透過圖文蒐集、訪談、撰述等方式,彙整臺灣體育名人之相關資料與記錄,陳述 體育先賢動人的生命。在文中不僅可以看到許多前輩鮮為人知的奮鬥過程,更可 以窺探榮耀背後所隱藏的堅持與情操,為臺灣體育現代化留下不一樣的歷史風 采18,此《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二輯》讓筆者在撰寫李惠堂之生平重大事蹟時,

藉由較中立且深入淺出的方式提供筆者更多面向的角度和觀點,是筆者撰寫時之 重要文獻資料。

筆者閱讀各種文獻之重點,綜合以上所述發現《中華足球年鑑》對大中華足 球運動的整體演變、李惠堂先生一生之傳奇、以及如何代表臺灣為我國中華足協 參與國際交流之過程,並清楚告訴我李惠堂愛國的情操,不求名利熱心追足球運 動,雖然到頭來兩袖清風,但是子女皆有成就,他的許多美德值得後人表揚學習。

《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二輯》、《中華民國建國100 年體育專輯:體育人物誌》,

記載了李惠堂先生縱橫足球場20 餘年,進球千餘顆等傳奇故事,以及他在中華

16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100 年體育專輯:體育人物誌》,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頁 11。

17張素珠主編,《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七輯》,臺北: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2012,頁 2。

18林川詠,〈蔡禎雄與臺灣體育史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23)

9

民國轉進台灣之後,他仍堅持為中華隊效力,為臺灣足壇發聲,可從以上文獻看 出李惠堂先生對足球運動的發展十分用心,在臺灣足球運動推展上扮演一個很重 要的角色,其個人不論是在運動表現或是對國家之貢獻程度,可說是我國足球運 動員中第一人。《香港南華足球會對台灣足球發展之影響-以 1949–1970 年為中 心》,描寫他在香港入選南華足球隊,球技也在此逐漸茁壯成熟,是李惠堂足球 生涯中重要的萌芽時期,裡頭可發現以華人為班底的的香港南華足球隊,對臺灣 的足球起步有重大的貢獻,且可看出正面與負面的影響,正面來說香港的足球運 動技術在亞洲地區有其進步之處,徵召香港華籍球員參賽,除了可以為臺灣提升 過繼國際能見度,也可以將最新的技術引進國內促進交;負面則是過於依賴香港 華人球的支援,失去了培養臺灣本土球球員和建立足球運動的先機。《足球經》

為李惠堂先生所親自撰寫,由李惠堂先生親自示範,表演出多種的基本動作,並 以照片為輔佐呈現,圖文並茂,將他從事足球運動三十餘年的心得與經驗,於民 國四十六年寫成了一本「足球經」貢獻給足球界人士;此外他為了將一生所學提 攜後進,還著有《足球規則詮釋》、《球圃菜根集》、《足球登龍術》、《第二屆亞運 奪標記》等流傳後世。以上文獻提供了筆者撰寫論文的研究方向,此外也透過其 他的文獻資料,如《李惠堂先生紀念集》、〈臺灣足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0)〉、

《南華體育會六十週年會慶特刊》等,皆使筆者對李惠堂先生在足球運動發展有 近一步的體認與歸納探討。

(24)

10

第四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為主,半結構式訪談法為輔,蒐集有關李惠堂先生之生 平背景與臺灣足球演進史相關之史料加以整理,其研究之時間範圍始於1905年而 止於1979年。李惠堂先生於1905年(民國前七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9月18日,出 生於香港大坑村,於1979年7月4日因心臟疾病於香港法國醫院逝世,故筆者將時 間範圍定於1905年至1979年。在內容範圍方面,首先探討李惠堂之生平背景,接 著由李惠堂對一生足球征戰與在臺灣足球推展等兩個部分,再來探討李惠堂所撰 寫的書籍,不只詩文做得好還寫了一手好字,筆力雄健、自成一格,充分表露出 足球對他人生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對象為李惠堂,惟其已逝世,筆者無法透過親自與 蔡禎雄的訪談接觸之過程中,來與研究對象有進一步的接觸與瞭解,也無法為在 研究過程中對於所應釐清或需查證的問題予以澄清和指正,且筆者試著想與李惠 堂之後人接觸卻實屬不易,難度甚高。

(二) 加上臺灣足球運動之歷史文獻研究不多,而有關單位機構也未對李惠 堂之史料做較詳盡的保存維護與記載,李惠堂先生所參與之國際國重大賽事,採 輪流舉辦制度,故承辦單位也未將資料妥善保存,第一手文獻史料就容易流失,

故現今所能所能蒐集到的文獻資料就相當有限,僅能以專家學者所撰寫的體育人 物誌為做有深入且完整的文獻分析,再以以期刊論文及年鑑和李惠堂親自所撰寫 的書籍,經過筆者進一步之蒐集及分析,完整還原當時的真實情形。

(25)

11

第五節 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探討李惠堂的生平背景與過程的演變。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法為主 並輔以半結構式訪談來加以考察與分析。資料蒐集包含: 1.足球年鑑資料、李惠 堂歷年所撰寫之書籍、包含古近體詩、足球技巧、足球規則、足球競賽規程、足 球公報之蒐集;2.各大專院校老師對李惠堂之研討論文或發表之有關文獻;3.國 內有關李惠堂與足球之期刊之史料蒐集,並查閱中央日報、民生報、聯合報等各 大報之相關報導;4.蒐集有關李惠堂先生紀念集等;5.教育部及重大機關之官方 網站資料。

(一) 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係指有系統的蒐集及客觀的評鑑與過去發生之事件有關的資料,以 考驗那些事件的因果或趨勢,提出準確的描述與解釋,進而有助於解釋現況以及 預測未來的一種歷程19。歷史研究是針對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作有系統的探討20。 歷史研究者首先要蒐集歷史資料,簡稱史料,再將這些錯綜複雜的史料加以整理,

以嚴謹的方法去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對史料作客觀批判、鑑定與解釋。雖然歷 史不一定會重演,但是歷史研究的結果,可以使後人知道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

同時可以吸取往事的成敗經驗,避免重蹈覆轍,進而收到以古鑑今與鑑往知來的 效果21。本研究蒐集1905年至1979年間有關李惠堂生平與足球相關的史料,如學 位論文、報章雜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證書、物品、活動訊息公告等等遺留的 原始史料。經評鑑、綜合、分析、解釋過程,最後形成結論,以陳述論斷。

(二) 訪談法:

19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1999 年 3 月。頁 267~279。

20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 。

21葉重新,《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 年。頁 178。

(26)

12

訪談法是由研究者提出問題,直接向研究對象以口語進行「發問」,而以得 到的回答作為研究資料,藉由筆者以半結構式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引導訪談;除 了上述文獻、史料的蒐集與分析,筆者也走訪全臺各大圖書館查訪有關李惠堂之 相關文獻,其不足之處,再補以訪談的方式,訪問各時期與李惠堂先生有關之人 員,就其口述內容加以歸納整理,訪問內容包括當時李惠堂之生平背景與概況,

重要紀事及人員回憶等,獲得的資料內容將與筆者以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所 獲資料進行交叉檢證,以避免訪問資料內容失之客觀。訪談的對象為李惠堂在球 員時期之晚輩如高庸、謝善伍、羅智聰、陳益雄,相關記者何長發、汪清澄、賴 文輝等,以及曾經研究李惠堂之學者鄭國銘等。訪談內容包含李惠堂的生平背景 與他對臺灣或足球上留下的貢獻和評價、李惠堂在海外的征戰之旅及國際賽事所 流傳之佳績、李惠堂與中華足球運動史上之發展等多重面向。整理如表 1:

表1 訪談人物表 與李惠堂

之關係 姓名 訪談時職稱 經歷 訪談

日期 資深體育記者 汪清澄 體育記者 中央通訊社記者 104.10

師生 謝善伍 花蓮足委總幹事 中華隊選訓委員 105.02 師生 羅智聰 教授 中華男足總教練 105.02 資深體育記者 何長發 體育記者 民生報體育記者 105.02

好友 高庸 銘傳大學

足球教練 亞運會女足執行教練 105.02 資深教練 陳益雄 花蓮足協理事長 中華隊青少年組領隊 105.02 資深教師 鄭國銘 小學教師 國小主任 105.03 資深體育記者 何長發 體育記者 民生報專欄作家 104.12 資深體育記者 賴文輝 足球專欄作家 香港十大名將作者 105.04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研究計畫整理

(三) 研究架構

(27)

13

本研究分三個部分來撰寫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之研究(1905~1979):首先,

探討李惠堂的生平背景與其貢獻和評價,包含李惠堂的生平背景和當時啟蒙與發 跡的香港南華足球隊等發展概況,以及李惠堂一生對足球之貢獻與評價等,包含 了他文武雙全的才華,以自撰的書籍表露出足球對他人生重要意義。再將李惠堂 先生在足球運動上分為兩個面向去探討:其次探討李惠堂與中華足球運,探討李 惠堂擔任中華隊教練時的帶隊成果以及他如何在國際間之間為台灣發生力爭中 華足協會及問題;最後探討李惠堂在海外的征戰之旅及國際賽事,包含了李惠堂 征戰四屆遠東運動會、參奧運、亞運及亞洲杯與其他國際賽事等,依據這三個研 究方向來對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作一個全面性之探究。根據本研究主題,其研究 架構如圖1。

(28)

14

圖1 研究架構圖

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之研究 (1905-1979)

李惠堂生平背景 與香港南華足球

隊之發展

李惠堂一生之 貢獻、影響與評價 李惠堂參與遠運、奧

運、亞運、默迪卡杯 等國際賽事

李惠堂對足球之貢獻與評價

李惠堂在臺灣之影響

李惠堂在國際交流之貢獻

李惠堂參與默迪卡杯及國際賽事

李惠堂參與亞運及亞洲杯

李惠堂參與奧運會

李惠堂參與遠東運動會

李惠堂在南華、樂華足球隊之過程

李惠堂的求學與任教過程

李惠堂的生平背景

(29)

15

二、研究步驟

先確定範圍與選擇問題,將搜集到的文獻史料交互比對,批判真偽,再依照 年代與性質分類,之後陳述論斷撰寫論文。

(一)史料的蒐集

1. 筆者蒐集相關資料、史料、期刊、如《中華民國足球年鑑》、《臺灣百 年體育人物誌》、《足球經》、《香港南華足球會對台灣足球發展之影響-以 1940~1973年為中心》、《李惠堂先生紀念集》,以及國內有關李惠堂與足球之 期刊之史料蒐集,並查閱中央日報、民生報、聯合報等各大報之相關報導等文獻。

2. 半結構式訪談與李惠堂……,以訪談的方式補充文獻資料不足,解決文 獻資料無法解答之疑惑,使本研究更具說服力與客觀性。

(二)史料的分類與精簡

1.史料的分類:經史料的蒐集研讀後,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依照李惠堂生 平背景、香港南華足球隊、參與國際賽事及文學作品予以分門別類。

2.史料的精簡:經過筆者研讀之後,將有需要之文獻內容精簡出來,並將文 獻精簡成撰寫內容。

(三)史料的考證

所有史料來源納入參考文獻,方便日後登錄,相關事蹟製作大事年表,遇衝 突之處則加以標記,再考證之。另外前後比對各階段之大事年表,有不合理之處,

亦要參考相關其他文獻,以考證之。

(四)確定本論文的章節

1.論文結構:針對李惠堂的生平演進做為年代的分類依據,將生平背景、國 際賽事、足球推展、文學作品等重大面向做為本論文結構主軸。

2.論文章節的確定:與指導教授討論,依據研究動機、目的、課題、架構,

確定各章節之順序及銜接。

(五)撰寫論文

(30)

16

1.問題背景的陳述:針對時代背景探討李惠堂對於臺灣體育史學術領域得重 要性,探討其相互間之關係。

2.論文研究課題的提出:提出本論文欲研究之課題,以為論文之宗旨呈現,

了解李惠堂生平與臺灣足球運動發展影響情形為何。

3.分析、考察與解釋研究課題:經由相關文獻及史料的分析、考察與解釋研 究課題,歸納出李惠堂生平與臺灣足球運動發展相關性。

4.歸納本研究的發現,提出研究成果:本論文透過史料的蒐集與考察再輔以半 結構式的訪談,建構出李惠堂生平與臺灣足球運動發展,並統整和研究課題互相 互應的研究結果,增進本研究之意義與價值。

(31)

17

第六節 名詞解釋與用語規定

一、李惠堂

球王李惠堂在中國體育史上,無論是運動技藝、道德表現、文學造詣及國際 地位和聲望等享有盛譽22。李惠堂是公認之亞洲足球球王,這位體壇奇才,字光 樑,別署魯衛,原籍廣東五華,1905 年(民國前七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9 月 18 日,出生於香港大坑村,於 1979 年 7 月 4 日因心臟疾病於香港法國醫院逝世。

著作有《足球經》、《球圃菜根集》、《足球技術》、《足球規則詮釋》、《香港足球五 十年》、《足球登龍術》、《足球讀本》、《魯衛吟草》、《南遊散記》。

二、香港南華足球隊

南華足球隊(South China Football Team),全名南華體育會足球隊(SCAA Football Team)是香港南華體育會屬下的一支足球隊,成立於 1908 年,是香港 首支華人足球隊,現時於香港超級聯賽比賽,曾41 次奪得頂級聯賽冠軍及 31 次奪得高級銀牌賽冠軍。南華足球隊的歷史主要可分成戰前、中期和近期三個主 要部分。戰前時期由於是少數的華人足球隊加上出產「中國球王」李惠堂,他自 1923 年 17 歲由南華乙組組員升入甲組23,便屢建奇功,鋒芒大露,至今無人可 及,一直受到球迷喜愛。

三、中華民國足球協會

本會於1924 年成立,1954 年加入FIFA(國際足球總會)成為會員國,1955 年 與亞洲其他國家共同創立AFC(亞洲足球聯盟),當時本會名稱為中華全國足球委 員會,1973 年更名為中華民國足球協會,1974 年因故退出亞洲足球聯盟,1975 年加入大洋洲足聯為會員24。對外以中華台北足球協會(Chinese Taipei Football

22中華臺北足球協會,《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頁 25。

23中華臺北足球協會,《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頁 27。

24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官方網站,〈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簡介〉。

(32)

18

Association, ROC,簡稱CTFA)名義參加國際組織,對內則負責推展全國足球運動、

組訓各級國家代表隊、舉辦城市足球聯賽及其他全國性各級比賽,並負責球隊與 球員的註冊。李惠堂在1966-1974 年期間擔任國際足球總會副會長和亞洲足球聯 合會副會長,並長期擔任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顧問。

四、用語規定 (一) 中國

「中國」一詞的字面意思是「中央之國」,中國王朝歷經多次朝代更迭,國家 統一與分裂交替進行,其中統一時期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分 裂時期有春秋戰國、三國、五胡十六國時期、五代十國等。本文中國系指1945 至1949 年的第二次國共內戰之前之「中央之國」,當時又稱為中華民國。1949 年 後「中國」多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因其實際領土所佔爲大部分的古代中國區域,

且現今多在國際上代表「中國」,形成了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雙 方對峙的局面。

(二) 中華民國

1912 年 1 月 1 日中華民國成立,結束了中國長達 2132 年的君主專制。1928 年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中國統一,但隨後又陷入與中國共產黨、殘餘軍閥和日 本帝國的衝突之中。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在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問題上分 歧嚴重,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 年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管臺灣與澎湖,

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47 年國民政府通過《中華民國憲法》,並改 組為「中華民國政府」,開始行憲,蔣中正於翌年正式就任中華民國總統。1949 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北,形成兩岸分治的局面。本文所指中華民國在1949 年之前為中國區域領土,1949 年之後則為臺灣區域。

<http://www.ctfa.com.tw/aboutus/ctfa-profile.html>,2015.07.15 檢索。

(33)

19

(三) 中華隊

中華隊泛指1949 年之前由中華民國所統治之中國領土及 1949 年之後中華民國政 府遷至臺灣,所代表參與國際體育賽會之國家隊。

(四) 臺灣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至 17 世紀中葉始有其他民族大量移入,其 中漢族移入後同化部分原住民族,並最遲在19 世紀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多 數民族。臺灣歷史上曾經歷荷西時期、大肚王國、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 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 年 10 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 年兩岸 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 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國土,並延續至今。

(五) 中共

又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於 1921 年成立。1924 年國民黨與共產黨 開始合作,並於1926 年發動國民革命軍北伐,1927 年國共合作破裂後,1928 年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中國統一。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正式 接管中國領土,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多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因其實際領 土所佔爲大部分的古代中國區域,且現今多在國際上代表「中國」。

(34)

20

第一章 李惠堂生平背景與香港南華足球隊 之發展

第一節 李惠堂的生平背景

一、家庭背景

李惠堂,輩字光樑,別署魯衛25,祖籍廣東五華縣,於民國前七年(清光緒三 十一年,西元1905年)農曆9月18日生於香港大坑村,身高182公分,體重80公斤,

體型非常適合足球這項運動。李惠堂粵之五華人。早歲即以足球一鳴於世,球王 尊稱,至今延譽日盛,且善屬文26。他的定位是一個大中國人,他有中華民國、

香港護照但沒有中國的身分證,他辭世之後,中國大陸也很尊敬這位球王,所以 也稱他是中國球王,在他的家鄉也有立一個銅像27

圖1-1 李惠堂家鄉廣東五華縣設立之銅像

資料來源: http://dy.163.com/wemedia/article/detail/BQDRA7U40523933R.html.。2016.07.16檢

25抗戰時,偽滿成立十週年,曾派專機請他去表演祝壽,他喬裝輾轉逃到大後方,所有寄港的信,

都自署魯衛。

26陳槃,〈球王李惠堂六秩華誕祝辭〉,《中原雜誌》,1964,頁 18。

27訪談何長發,2016.03.05 下午 4 點 0 分於高雄市中央公園。

(35)

21 索。

李惠堂父親是香港20世紀初建築巨商連生建材公司創辦人李浩如,為人剛毅 耿直,行俠尚義,自奉儉約,而博施濟困無吝嗇,於是人多德之28,有子女32人,

李惠堂是16房所生,為第三子,母親是陳瓊笙,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父親 早歲赴港從業建築,勤奮儉樸,是香港有名的建商,在事業上很有基礎,清末的 粵漢鐵路與香港若干的大建築大街道都是他經手主辦的29,不久即鴻圖大展,成 為鉅商;在事業上雖很有基礎,但總覺得有件遺憾事:小時候沒念過什麼書,因 此他要阿樑(李惠堂乳名)好好念書,不要踢球。母陳太夫人,系出中山望族,端 莊賢淑30,早歲持齋禮佛,居長樂襄善事,相夫輔仁,治家有法,浩如先生之成 就,賴其內佐立之力殊多31。李惠堂在家裡的本名叫李光樑,乳名叫阿樑,香港 人都稱他老惠,表示他少年老成;在家排行老三,實為長子,母親有24人,像這 樣的家庭,可說他是舊時代鐘鳴鼎食之家。早在李惠堂開始在足球場嶄露頭角時,

他母親常常半開玩笑似的跟他說:「阿樑!你在我的肚子裡就開始踢球了」。李惠 堂的夫人廖蕙圃畢業於上海晏摩氏女中,長子便是出生於他在上海的小家庭中;

育有煒德、育德、炯德、炳德、敬德五子,珊珊、盈盈、怡怡等三女;李惠堂60 歲時書勉兒孫:

因果循環報應存,四維八德最堪尊,書為天下英雄膽,善是人間富貴根32

在他的五子三女中,次子育德,戰後是南華的主將,也是亞運的香港選手;

四女珊珊也是南華女籃隊長戰功至偉,成績輝煌,其餘都從商33

28鴻,〈球王李惠堂之平生〉,《中原雜誌》,1969,頁 8。

29老康,〈遙悼球王李惠堂〉,《民生報》,台北,1979.07.06。

30鄒瑛,《李惠堂先生紀念集》,香港:五華旅遊同鄉會,1982。

31鴻,〈球王李惠堂之平生〉,《中原雜誌》,1969,頁 8。

32李惠堂,《魯衛吟草》,香港:建安印務公司,1974。

33老康,〈遙悼球王李惠堂〉,《民生報》,台北,1979.07.06。

(36)

22

圖1-2 李惠堂全家福

資料來源: 李惠堂,《球圃菜根集》,香港:前鋒體育書報社,1948。

(37)

23

圖1-3 李惠堂家譜34

資料來源: 筆者整理

全國足球協會理事長鄭為元上將,在書中之序文中謂:「李惠堂先生體格英 武,智廣謀深,而溫文儒雅,均非常人所可及」,故李惠堂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人。

34李惠堂父是香港20 世紀初建築巨商連生建材公司創辦人李浩如,有子女 32 人,母親是陳瓊笙,

李惠堂在家排行老三,實為長子,庶母有24 人,姊弟妹有 60 多人 李浩如 陳瓊笙

李惠堂 ( 廖蕙圃

)廖月英

元配

李煒德

長子 李育德 李炯德 李怡怡三女李盈盈次女李珊珊李敬德李炳德

(38)

24

第二節 李惠堂的求學與任教過程

一、李惠堂幼年時期

余嗜足球,實為一種天性,據余父母言:余呱呱墜地後即有玩球癖,幾有一 刻不能離球之怪脾氣,即飲食上課,亦必無球不樂,余年來之愛好足球,沉醉足 球,非無因也,余常覺足球之戲,有一種不可思議之引誘魔力,使余不忍脫離35。 1863年就有英國水兵和外傭在香港踢足球,在香港有兩所官辦小學的學生,因為 經常看到外國人踢足球,他便也在空地踢起小橡皮球36。李惠堂小時候看人踢球,

一心想學卻無人教他,他常趁其父不在家時,跑到後院練踢,圍牆是他踢球的目 標,整天對準牆壁踢個不休37。小時候他父親不懂足球,也從不看足球,事業忙 碌,卻給李惠堂在家玩足球的機會。

自幼早堅球運志,風霜不改百年心,世間喜見多同道,到處天涯共賞音38

李惠堂為長子,自幼聰慧好學,惟以嬌寵逾分,身體羸弱,當時足球運動,

初在社會風行,先生弗以體弱自怯,喜與足球為伍,寖且成為闢嗜,就學期間,

暇輒練球不輟,父以「勤有功戲無益」為誡,然其心之所向,一往無前,雖遭夏 楚,亦莫之禁39。我出身娘胎差不多便和皮球為伍,幼時染習甚深,癖嗜無間,

一天裡不踢踢球好像茫茫若失,人們說這是與生俱來的天性40

因為李惠堂從小在廣東出身,身體多病,但他喜歡踢球,每天上課就拿個 小皮球踢到學校,放學就書包拿著球踢回家41,李氏踢球完全為了興味、為了休

35李惠堂,《球圃菜根集》,香港:前鋒體育書報社,1948。

36關文明、樓杭英〈香港南華體育會與中國近代體育〉,《浙江:浙江體育科學雙月刊》,第19 卷 第2 期),1997。

37孫鍵政、楊武勳,〈李惠堂的真實世界〉,《聯合報》,臺北,1973.07。

38李惠堂,《魯衛吟草》,香港:建安印務公司,1974。

39魯夫,〈忠肝義膽高風亮節愛國球王李惠堂的生平〉,《中華足球半年刊》,第十七期,1979。

40李惠堂,《球圃菜根集》,香港:前鋒體育書報社,1948。

41訪談高庸,2016.02.28 下午 3 點 30 分於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迎風足球場。

(39)

25

養、為了體質42。所以他鞋子很容易破損,但是他慢慢的身體就好了,就不容易 生病了,那他足球就愈踢愈好,如果不是踢足球,養成堅強的體魄,他可能也不 會如此長壽。1912年7歲的李惠堂被父母送往家鄉梅州(今梅州市五華縣)錫坑 鄉接受基礎教育,並在該地自學足球球技,閒來在其祖屋「聯慶樓」附近的禾坪 赤足練球,更以門旁側的狗洞練習射門;球王曾經說過在他的家裡庭院有一片空 地,和一堵牆,經常對著牆踢球43,他的射門技術和足球才華,就是這樣每天獨 自朝夕練習所領悟出來的

圖1-4 球王李惠堂童年練球的狗洞

資料來源: http://dy.163.com/wemedia/article/detail/BQDRA7U40523933R.html.。2016.07.16檢

索。

李氏小時候經常用柚子當球光著腳丫子苦練,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盤 球走路,這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帶球技術44。可見李惠堂因為小時候 就喜歡踢足球,以及那個環境給他練習的機會,就促成他去踢球了。

42李惠堂,《球圃菜根集》,香港:前鋒體育書報社,1948。

43宋永祥,〈球王李惠堂軼事追述〉,《中原雜誌》,1979,頁 15。

44何長發、藍蔚台,〈李惠堂 廣東人的驕傲〉,《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刊(第二期)》,2011.12。

(40)

26

二、 李惠堂就讀香港皇仁書院與著作

(一)李惠堂就讀香港皇仁書院

1915年即將10歲的李惠堂返回香港,由同村秀才李柳灣先生隨往香港任家 庭教師,1917年12歲以優異成績考入皇仁書院45,接受西式中學教育,不過仍繼 續參與校內足球活動,勤練球技,以求精進。只讀了兩年,次歲父命休學助理公 司業務,於1919年就輟學在家協助父親處理業務;當時盛行文憑,球王曾經感嘆 文才不值錢,文憑才值錢。12歲時進入香港皇仁書院,雖工作繁冗,朝夕仍研磨 球藝,未嘗稍懈,後更有感於我國積弱,決心獻身體育事業,從而積極就教球壇 先進,苦志求成46。他僅在香港皇仁書院讀了兩年,為何他的中英文程度卻超出 了一般大學生之上,除了私塾有過紮實的訓練外,主要出於他自習極勤。

一事無成業未專,童年輟學憾難填,年來塵務多拋卻,只有詩書未肯捐47

自 15 歲在香港皇仁書院輟學之後,沒有再進學校,但他自學聰慧,中英文 都有很大的造詣,且能詩能詞,書法古樸有緻,字體優美,各地很多商店招牌,

請託李先生書寫48。「文章何價心常問,勘嘆余生枉自珍,毫筆天涯無一是,客 窗猶勵歲寒身49」,有人認為一百年難得能有一位天才出現,衡之於體壇,李惠 堂無愧為一百年來難得的天才,然而天才必須環境的培養與後天自身的努力50。 在他的足球生涯中,一刻也沒有放棄提高文化素養和精神品質,精通英語,文筆 流暢,喜好讀書,善文寫詩,並寫得一手好字。

451900 年香港的皇仁書院最早成立足球隊,1904 年 8 月,香港一些英文學院學生組織了華人足 球隊,南華體育會前身,是我國第一個足球組織。

46鄒瑛,《李惠堂先生紀念集》,香港:五華旅遊同鄉會,1982。

47李惠堂,《魯衛吟草》,香港:建安印務公司,1974。

48穿山甲,〈悼念李惠堂先生〉,《香港時報》,1979.07.05。

49李惠堂,《魯衛吟草》,香港:建安印務公司,1974。

50李爾康,〈李惠堂逝世五周年〉,《傳記文學》,第45 卷第 2 期,1984,頁 85。

(41)

27

圖1-5 李惠堂先生遺墨(一)

資料來源: 鄒瑛,《李惠堂先生紀念集》,香港:五華旅遊同鄉會,1982。

圖1-6 李惠堂先生遺墨(二)

資料來源: 鄒瑛,《李惠堂先生紀念集》,香港:五華旅遊同鄉會,1982。

(42)

28

李惠堂特別厲害的地方是不傷人,技術好,道德高,這個很難得,他沒念過 書,沒進過學校51,都是自修,也會自己寫文章而寫都寫得很漂亮的文章,這是 最不了起的,一切靠自修,為什麼他口才也很好,為什麼他是這個樣子?就是因 為他一出國的時候就是隊長,要代表出國,當時在南洋一帶比賽,到處比賽的時 候人家都會聚會,聚會就要出來講話,講話就要有內容,那他出來講話就是這樣 訓練,又會講話,又能練習52

李惠堂的叔父李大超說53:「李惠堂從小就很聰明,雖然對足球非常熱愛,一 生獻身足球,但少年時協助父親管理營造業,在水電洋行做秘書,都苦心學習,

得到賞識,而他幼時受教育不多,亦完全是靠自己自修,他文學修養很深,英文 造詣甚高,足證他聰明好學」。

圖1-7 李惠堂生前留影

51李惠堂1917 年曾進入香港皇仁書院就讀,1919 年輟學。文中係指李惠堂並未從皇仁書院畢業,

且未曾進入高等教育就讀。

52訪談汪清澄,2015.10.03 上午 12 點 30 分於汪清澄住家一樓公園。

53訪談賴文輝,2016.04.19 下午 1 點 0 分,電子郵件。

(43)

29

資料來源: 鄒瑛,《李惠堂先生紀念集》,香港:五華旅遊同鄉會,1982。

圖1-8 李惠堂為人寫字忙

資料來源: 李惠堂,《球圃菜根集》,香港:前鋒體育書報社,1948。

張子岱54在球場上與李惠堂連結緣,提到球王是一位球壇前輩,小時候已聞 其大名,他 1963 年開始代表中華民國,當時李惠堂是球隊教練,印象中很健談,

很隨和,沒有架子,和弟弟張子慧特別投契;何容興55代表中華民國踢默迪卡杯 時,提到李惠堂先生是教練,還帶隊返台灣晉見蔣經國先生,且認為李惠堂是一 位前輩,受人尊重,非常慈祥,對他印象很好;李炳德56:「父親公務繁多,星 期一至星期六都很忙早出晚歸,只有星期日一家人相聚飲早茶,印象中父親很喜 歡喝可樂,經常一支接一支喝個不停,幾乎可說是可樂當水喝,每次和父親外出 時,都有很多人和父親打招呼,甚或要求合照,感受到父親很受人尊敬」57。李 惠堂先生賦性忠厚,和易近人,學問人格,至足傾慕,不僅球藝超倫,射術精妙

54前中華民國國腳

55前中華民國門將

56 前中華民國國腳、李惠堂幼子

57訪談賴文輝,2016.04.19 下午 1 點 0 分,電子郵件。

(44)

30

且寫作並茂,學貫中西,理解清明,能言善辯,誠屬一代之奇才58。李惠堂留下 的格言是:「讀書不忘踢球,踢球不忘學習」。

(二)李惠堂之著作

他沒念多少書,更沒拿到什麼正式正式文憑、學位,不過他的學問在足球界 卻受人敬重,他屢次代表我國足協或體育界出席國際體育會議,他能以流暢的英 語發表演講,也能用中文填詞作詩,寫生動的文章59,更出版多本有關足球的書 籍,大受好評。在上海時便用文言文寫成一本「足球」,此書現已絕版書中所敘 包含練習足球的過程及有關知識,行文極為簡練60,戰前戰後常為各報撰稿,後 來在「今日世界」雜誌連載的「足球經」善用現身說法描述,包含許多他自己示 範動作和圖解,圖文並茂,不但講到如何磨練個人球技,也談到如何做人,流傳 甚廣;1977年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鄭為元將軍任理事長時曾再版一萬冊,分贈國內 各中小學足球及會員。足球經真像一部二十四史,既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從何 收筆,書裏頭寫不盡許多的問題,我留待同道中人不吝教益,提出有關足球的事 件來公開研究,使我國足球在日趨進化中能從多方面探搜索的工作裏頭,找尋出 更正確的真理來61。以及1975年大壽時出版「魯衛銀草」、1984年著「球圃菜根 集」等書,「魯衛銀草」贈送道賀的貴賓,這冊詩集共有130多首,文詞質樸,

字裡行間,總是心繫國是,蘊蓄著磅礡的氣魄。李惠堂先生早年在《大公報》撰 寫的「球經釋疑」專欄,固然成為研究中國及香港足球史的重要資料,他的著述 亦有不少,著作包括:《足球經》、《球圃菜根集》、《足球技術》、《足球規 則詮釋》、《雜果盤》《香港足球五十年》、《足球登龍術》、《足球讀本》、

《魯衛吟草》、《南遊散記》等,都是不容忽視的貢獻62。他在理論著述中有不 少創見,如普及與提高的關係、足球技巧熟練與常習的關係、技巧全面與單項的

58南華體育會同人,〈敬悼本會名譽會長李惠堂先生〉,《工商日報》,香港,1979.07.15。

59宋永祥,〈球王李惠堂貢獻卓越〉,《中華日報》,臺北,1974.10.13。

60李爾康,〈我所知道的李惠堂〉,《傳記文學》,第35 卷第 3 期,1979。

61李惠堂,《足球經》,臺北:維新書局,1979。

62訪談賴文輝,2016.04.19 下午 1 點 0 分,電子郵件。

(45)

31

關係、足球基本技巧在球場上的地位、智與力的關係、集體和個人的關係、士氣 高低與勝負關係等等,都做了很多富哲理的闡述,分析透徹,到了今天還很有現 實指導意義63。英文能說能寫,常做專題演講,尤擅辭令,歷年來擔任足球隊領 隊、教練或隊長,無論以中英文致詞,不用底稿,說來不亢不卑,令人聽來悅服,

能周旋在國際上達官顯要之間,而不顯得絲毫侷促,進而贏得重視與友誼,與此 大有關係64。那時候報導對他的歌功頌德非常的多,不只是踢球,還有他的做人,

寫文章方面,現在整個華人裡面第一個寫華人足球書的人,他甚至是中國第一個 考上國際足球裁判證的,那教練更不用說65。客家史權威羅香林教授則說:「李先 生志趣高遠,擅球賽而為球王,擅詩書而成儒將66」。李惠堂他成名的早,逼得 他要努力進修,不使自己知識落伍,那時有人要他演講、寫文章,接觸的人也是 高級知識分子,於是他不斷進修、求學,後來能寫出許多有關足球的書。

表1-1 李惠堂先生著作一覽

1. 足球經 6. 香港足球五十年 2. 球圃菜根集 7. 足球登龍 3. 足球技術 8. 足球讀本 4. 足球規則詮釋 9. 魯衛吟草 5. 雜果盤 10. 南遊散記 資料來源: 筆者自行整理

63何長發、藍蔚台,〈李惠堂 廣東人的驕傲〉,《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刊(第二期)》,2011.12。

64魯夫,〈忠肝義膽高風亮節愛國球王李惠堂的生平〉,《中華足球半年刊》,第十七期,1979。

65訪談何長發,2016.03.05 下午 4 點 0 分於高雄市中央公園。

66陳運通,〈李惠堂 1905~1979〉,《客家雜誌》,第 75 期,1996,頁 39。

(46)

32

圖1-9 魯衛吟草風封面

資料來源: 筆者整理

圖1-10 球圃菜根集風封面

資料來源: 筆者整理

三、最富教育意義運動

足球超越政治、經濟、民族、膚色、文化、地域等等,令上至國家總統,下 至坊間百姓,情不自禁的向他行注目禮。凡學足球,首先要明瞭足球的利與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不寄發口試通知) 105年3月15日(星期二) 105年3月15日(星期二) 105年5月11日(星期三) 口試日期

Basing on the observation and assessment results,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and problems of learning the polynomial derivatives on different level students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econd, we replicate the AN+MM and use European options sampling at exercise as control variates (CV-at-exercise). Last, we also replicate the AN+MM and use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木工程/都市設計與規劃/建築設備) 全日制,兼讀制 先進科技及管理學理學碩士 全日制,兼讀制 金融與精算數學理學碩士 全日制,兼讀制

• 102學年度以後入學 者:每學期必修 專題討論 至少通過2學期 至少通過2學期 至少通過4學期 碩/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