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8

第二與第三學習階段以及 第三及第四學習階段的銜接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 二零一七

(2)

1

分冊 8 第二與第三學習階段及第三與第四學習階段的銜接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共 11 冊,這是其中一冊,內容如下:

分冊 8 目錄

8.1 背景 2

8.2 本冊目的 2

8.3 銜接不同學習階段的整體考慮因素 2

8.4 小六升中一的銜接策略 4

8.4.1 考慮因素 4

8.4.2 策略 6

8.5 初中升高中的銜接策略 11

8.6 協助學生準備升讀高中的策略 13

8.7 中六前離校及銜接專上多元出路 15

8.8 資源及支援 16

附錄 如何規劃初中課程以有效銜接初高中學習 17

參考文獻 19

(3)

8.1 背景

• 家長和學校十分關注高小(第二學習階段)升初中(第三學習階 段)以及初中(第三學習階段)升高中(第四學習階段)之間的 銜接,因學生在適應及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自 2001 年推行「學會學習」課程改革以來,學校推行了各種策略及計劃,

在加強不同學習階段的銜接方面也累積了不少專業經驗。

• 學校應讓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及培養學會學習的能力,從而 進一步加強由中三升中四以及由中六到不同進修和就業途徑的銜 接。在各階段指導學生作出決策,運用具成效的策略幫助學生做 好準備,有助他們順利銜接,有效學習。

8.2 本冊目的

• 探討第二學習階段與第三學習階段、第三學習階段與第四學習階 段以及第四學習階段與之後階段之間的銜接事宜

• 推廣全校參與模式,建議各個學習階段之間的有效銜接策略

8.3 銜接不同學習階段的整體考慮因素

• 小心處理各個學習階段的銜接有助學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提 升學習動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及發展。順利銜接各個學習階段 能夠鞏固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全人發展,

以及增強他們自主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4)

3

• 因應學生在過渡期的疑慮,學校應考慮以下各項,以加強不同學 習階段間的銜接,並制訂整體而連貫的課程規劃:

- 課程的縱向連貫性,即因應學生 以往的學習經歷,逐漸加深課程 難度;

- 課程的橫向連繫、制訂廣泛而均 衡的內容,確保學生建立穩固的 知識基礎,以邁向下一個學習階 段;

- 學習、教學及評估策略應能夠配合不同學習階段,連繫以往的 學習經歷;

- 培養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從而幫助學生學會增進 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以及發展「學會學習」能力;

- 有助達成學習目標的課外學習經歷(例如全方位學習活動); - 學生在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方面的社交、心理及情緒需要;以

- 有效的家校合作,可增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讓學校得以更充 分地善用家長提供的資源,鞏固學生在各銜接階段的發展。

反思問題

 在加強銜接方面,你的學校會考慮哪些學生學習需要和校情的 因素?

「學生在學習上或會遇到困難,越來越 多教師、政策制訂者和研究人員意識到 重視學習階段的銜接,有助學生維持對 學習的熱誠。」

Galton、Gray 及 Ruddock,1999 年

(5)

8.4 小六升中一的銜接策略 8.4.1 考慮因素

由小六升上中一的學生要在新校園面對不同 的學習環境、學習新的科目,在適應新的校園 生活方面可能遇到難題。規劃小六與中一的順 利銜接時,學校宜考慮下列事項:

• 了解學生在中學要學習的內容,以及如何 建基於他們在小學的學習;

• 為學生提供機會,重溫及鞏固他們在小學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 的;

• 加強自我管理能力等共通能力的發展,並培養學生在中學階段增 強對學習的責任感;

• 以四個關鍵項目作為主要學習領域及跨課程學習的策略,藉此提 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力,培養獨立學習能力,繼續邁向下一個 學習階段(有關四個關鍵項目的詳情,請參閱分冊 6 至 6D);

• 在初中階段提供各類循序漸進的全方位學習經歷,藉充足的體驗 式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興趣、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促進整體發 展,讓學生持續積極地參與課堂以外的學習,達至全人發展;

• 善用學校及社區的資源及環境;

• 採取全面措施,發展學生的中英文能力,尤其是在不同的主要學 習領域運用中英讀寫能力來建構知識,達至終身學習;以及

• 透過下列措施,規劃及落實全校語文政策(包括校本教學語言安 排):

- 在部分非語文科目安排延展學習活動,以及為準中一新生舉辦 暑期英語銜接課程;以及

- 提供校本支援措施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效,並增加學生在多元教 學語言下接觸英語的機會。

「現今社會已普遍認同適切的升中安排 有助確保課程的連貫性和學生的學習。」

Powell 等人,2006 年

(6)

5

反思問題

 你的學校在加強小學與中學課程連貫性方面有甚麼考慮因素?

 你的學校的全校語文政策或教學語言規劃是甚麼?

(7)

8.4.2 策略

中學可透過舉辦各類活動及探訪,在課程及評估的發展和實踐、教學 方法及學習活動方面加強與小學溝通。下列是一些供學校參考的建議 策略:

• 制定學校政策及訂定工作計劃 - 成立工作小組,包括例如副校

長、主要學習領域統籌主任、

輔導教師及中一班主任等成 員,負責制定學校政策及訂定 工作計劃,例如教師之間如何 分享需要及早介入、輔導及額 外支援的學生的基本資料 - 加強與學校社工及家長的合

作,並培訓高年級學生負責指

導新生,鼓勵他們幫助新生適應中學校園生活及學習

「兒童成功過渡的定義在於:

 結交新的朋友、提升自尊和自信

 融入學校生活而不令家長擔憂

 對學校及功課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

 輕鬆適應新的校園生活及學校組織

 體會到課程的連貫性。」

Evangelou 等人,2008 年

(8)

7

• 安排設有各類活動的啟導課程

- 讓新生熟悉學校環境及課程,令學校對學生有概括的了解及建 立和諧關係

示例一:為中一學生舉辦暑期迎新活動

 一間中學於暑期為中一學生舉辦為期三日的迎新活動,有效實 踐全校參與模式。

 學校行政人員、輔導教師、學校社工、班主任、輔導領袖生、紀 律委員會和課外活動委員會的教師,以及學校圖書館主任,積極 為學生及家長舉辦活動。

 運用非政府組織的社區資源支援教師,提供構思,為學生舉辦各 類活動。

 迎新活動包括專題講座、學校導賞團、影片觀賞、定向活動、體 驗課堂、比賽、經驗分享等,以確保學生順利過渡,融入中學生 活。學生從中加深對新學習環境的了解,與教師及同學建立關 係,並體驗中學科目的內容。

 迎新活動以評估活動(包括問卷及討論環節)作結,以評估迎新 活動的成效及聽取改善建議。

(9)

• 與小學保持密切聯繫

- 小學與中學透過如專業發展日、同儕觀課、探訪、研討會及開 放日等各類活動,互相了解對方的教學方法和課程連貫性

示例二:與同一辦學團體的小學維持緊密關係

 一間中學向來大量取錄來自兩間小學的中一學生,故多年來與 兩校緊密合作以確保課程連貫性。

 長久以來,三間學校的中文、英文及數學教師緊密合作,以改良 課程,並採用一致的教學方法。該中學亦積極鼓勵其他科目的教 師展開類似形式的協作,深入了解兩間小學的學生,從而制訂中 一銜接課程,以配合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為升中做好準備。教 師的努力亦有效增強了小學與初中課程間的銜接。

 此外,該中學致力讓小學生順利過渡升中,精心規劃及安排各類 計劃及活動,以加強三間學校的關係及促進相互交流。

 這些計劃及活動不僅讓小學學生及家長更熟悉該中學的校園生 活及文化,亦為學校提供有用資訊,從而了解這兩間小學的學生 的需要及潛能,以更佳地規劃支援措施。

(10)

9

• 推行恰當的中一課程,緊接學生在小學的學習經歷

- 營造友善良好的課堂環境,以配合學生的情緒需要,培養學生 的歸屬感

- 在時間表內為中一學生及班主任編排固定的課堂/見面時間 - 向需要以英語作為學習語言的中一學生提供語言銜接課程 - 為促進學習的評估、作為學習的評估及對學習的評估設計各類

練習,並就學習提供各方面的改善意見

- 使用有效策略,例如給予有效的回饋及讚賞、獎勵及展示學生 的習作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理想的學習行為 - 在課程及學生支援服務中加強精神健康教育,以提升學生的自

尊、正向思維、抗逆能力及人際關係

- 與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等其他專業人士合作開設生命教育課 程,以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正面態度

反思問題

 為配合升中學生的學習需要,你的學校目前所採取的措施成效 如何?

 你的學校有否讓不同持份者參與幫助學生過渡升中階段?

(11)

• 促進家校合作

- 與家長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渠道,作為子女教育的寶貴人力資 源,以幫助子女順利過渡升中

- 鼓勵家長與子女共同面對挑戰,並提供及時的心理及情緒支援 - 透過家長教師會積極加強家長與教師的溝通,促進有關子女適

應升中轉變、學校課程、學校教育質素等方面的討論,從而配 合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要

- 為中一學生的家長舉行各類活動,以加深他們對學校的了解,

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在適應新學習環境方面提供更佳支援

- 加強家長教育,以增進他們在子女的情緒需要方面的知識,以 及教導子女的技巧

示例三:家校合作以支援小六與中一的銜接

 一間中學重視家校合作,能與家長保持良好的關係。校方透過不 同的途徑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最新發展。

 學校透過自行開發的一款應用程式及舉辦茶聚加強家校溝通。

家長教師會與學校緊密合作,並藉著舉辦各種親子活動和家長 教育課程,有效促進家校合作。家長支持和關注學校情況,更積 極參與學校的義務工作,例如在遊學團中陪伴子女及擔當助手。

反思問題

 你的學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的成效如何?

(12)

11

8.5 初中升高中的銜接策略

整體而言,中學十分重視改善高中課程規劃,以及運用校內、外評估 數據檢討課程及教學設計,藉此加強初中升高中的銜接。下列是一些 供學校參考的有效策略:

• 確保課程編排均衡

- 提供均衡且充分涵蓋八個主要學習領域的初中課程,以確保學 生掌握充足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為高中階段學習作準備。在編 排課程時應考慮內容須切合學生的年齡,並避免提前教授高中 科目內容

- 協調初中建立的跨學科知識基礎及語言能力,藉以培養學生對 高中核心科目及選修科目的興趣,幫助他們充分掌握學習這些 科目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 加強課程銜接及檢討初中課程,了解及增強學生在不同學習領 域及高中課程中所學概念/知識的連繫和學習進度(有關如何 規劃初中課程以有效銜接初高中通識教育科的示例,請參閱附 錄)。

- 在學習領域/科組推行分散領導,以加強初中建立跨學科知識 基礎及語言能力方面的合作及統籌

- 提升初中階段的「促進學習的評估」及「作為學習的評估」,以 幫助追蹤學生的學習進程、適時向他們提供優質的回饋,以及 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

• 加強專題研習、探究式學習及共通能力發展

- 加強有關當代議題的專題研習、探究式學習及討論,以及讓學 生兼收並蓄地掌握及運用共通能力,以適應初中課堂的知識建 構進程,為高中的通識教育科做好準備

(13)

• 加強語文能力

- 考慮初中及高中非語文科目的教學語言安排

- 提供支援措施確保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能力,不論學生是在以 中文或英文作為教學語言的課堂學習,若在升高中後有所更 改,也能應付裕如

• 加強生涯規劃

- 在初中提供全面教育,以培養學生對身心健康的意識

- 在初中提供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在全人發展的過程中認識自 己

(更多初中升高中的銜接的資料,請參閱《學習領域課程指引》以及

《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中相關的章節。)

反思問題

 我任教的學校應否在中三推行高中科學課程(即生物、化學及 物理),為學生在中四修讀這些科目做好準備?

建議:

 所有高中科學選修科目皆建基於學生在初中科學教育學習領域 所掌握的知識、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以及學習經歷。學校宜透 過整體課程規劃確保學生在初中已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以切 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及能力。學校不宜在初中過早分流或推行高 中科目。

(14)

13

示例四:在初中推行跨課程專題研習,讓初中學生為 高中通識教育科做好準備

 一間中學採用全校參與模式進行課程規劃及在初中推行跨課程 專題研習,藉此加強初中與高中的銜接,目的是:

 透過專題研習發展學生跨學習領域的知識及能力;

 透過學習時事議題,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以及正面的價值 觀和態度;以及

 就高中的通識教育科開展獨立專題探究,建立知識、能力、

價值觀及態度的基礎。

 校本課程以發展學生的知識、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作為課程目 標,為學校整體課程及各科設立清晰目標,並於推行專題研習時 審慎考慮縱向連貫性。該校的初中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專題研 習能力,亦有機會在個別科目及跨課程中應用相關能力。

8.6 協助學生準備升讀高中的策略

新學制下的高中課程及評估旨在為學生提供寬廣而均衡的多元化課 程,以照顧學生的多元興趣、能力和志向,銜接不同的進修和就業發 展途徑。學校可參考下列策略為學生升高中做好準備:

• 提供不少於十個涵蓋不同學習領域的選修科目供學生選擇,以配 合他們的不同性向、興趣及抱負,拓寬他們的知識基礎及發展他 們的潛能;

(15)

• 考慮提供應用學習課程,讓喜愛從應用中學習的中五和中六學生 探索不同範疇的事業出路,作出明智決定,並讓他們為多元出路 的學習做好準備;在中四提供應用學習體驗活動,以便學

生就選修應用學習課程作出明智決定(詳情請參閱「應用 學習」網站:www.edb.gov.hk/apl);

• 考慮根據學校情況提供其他語言課程,以拓寬學生的選修科目選 擇,透過使用其他語言加強他們的溝通能力,以及透過學習某一 國家的語言及文化擴闊他們的視野;

• 確保學生能夠選擇他們心儀的科目及設計具彈性的時間表(例如 組合式時間表),以及考慮與其他學校合作開辦聯校課程,提供高 中科目,以增加學生的選擇(有關如何透過時間表的編排,

增加學生可選修的科目,請參閱新學制網上簡報的示例 (www.edb.gov.hk/nas);

• 讓家長幫助學生選擇選修科目及探索多元出路,鼓勵他們了解子 女的興趣、能力及抱負,設定合理期望,在升學或就業的選擇過 程中為子女提供支援、意見及協助,以及根據他們的不同志向幫 助子女探索事業出路;及

• 鼓勵學生作出明智決定及採取積極的態度探索他們的興趣及抱 負,並把這過程視作學習的一部分(有關生涯規劃的詳情,請參 閱分冊 9)。

(16)

15

8.7 中六前離校及銜接專上多元出路

部分學生或會選擇在修畢中六前離校。學校宜加強他們的生涯規劃教 育,這對於促進學生的自我了解、個人規劃、目標設定、反思能力及 銜接多元出路,具有重要作用。

• 有效的生涯規劃教育應:

- 融入學校課程,在知識、技能和態度方面裝備學生,以能根據 自己的興趣、能力及志向作出明智決定;及

- 將學生的事業或學術抱負與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相連繫。

(有關生涯規劃教育的詳情,請參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分冊 9 及《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

https://careerguidance.edb.hkedcity.net/edb/export/sites/default/lifepla nning/.pdf/about-careers-guidance/CLP-Guide_Chi_15_Clear-

version.pdf)

• 學校宜幫助學生建立各自的學生學習概覽,記錄他們在高中階段 的學習經歷及成就,以幫助他們:

- 反思自己的志向,為未來進修或事業發展進行規劃;及 - 探索不同的工作機遇或多階進出的未來升學途徑。

(有關學生學習概覽的詳情,請參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分冊 7 第 7.5 節。)

• 有關促進高中學生畢業後升學或就業的多元出路的順利銜接,高 中課程統籌主任及學科教師可參考分冊 9。

(17)

8.8 資源及支援

以下網站提供有關增強銜接的有用資源及支援,以供中學參考:

•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 http://chsc.hk/main.php?lang_id=2

• 新高中科目選擇及個人抱負的探索

http://334.edb.hkedcity.net/doc/chi/Finding_your_color_2010_chi.pdf

• 全方位學習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 level-of-edu/life-wide-learning/index.html

• 其他學習經歷

http://cd1.edb.hkedcity.net/cd/lwl/ole/01_intro_01.asp

• 資歷架構

https://www.hkqf.gov.hk/tc/home/index.html

• 學生學習概覽

http://cd1.edb.hkedcity.net/cd/lwl/ole/SLP/slp_index.asp

• 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334」網上簡報 http://334.edb.hkedcity.net/index.php

(18)

17

附錄 如何規劃初中課程以有效銜接初高中學習

通識教育科是高中的一個跨學科核心科目,連繫不同科目的學習經 歷。一間中學進行課程審核,以檢查、比較及整合不同學習領域/科 目如何教授通識教育科的基本學習元素,落實全校參與課程規劃。

背景特色

首先,該校對學生和學校自身的優勢、挑戰、質素及特色進行分析,

並考慮下列因素:

• 初中課程是否按照學校和學生的素質、獨特及過人之處而規劃?

• 不同學科及科目之間的連繫怎樣?

• 初中的課程有否遺漏任何通識教育科的基礎知識?

• 不同科目的內容有否重複?

• 學生在哪個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需要加強?

• 如何透過改善資源分配,提升教學成效?

規劃初中課程的多元策略

學校根據分析結果,採取下列策略及措施規劃初中課程。

策略 措施

• 跨學習領域/科目課程 規劃

 在中文課教授不同體裁的文章,從 而加強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

 將學校課程及倫理與宗教課程中有 關青少年的個人發展及成長的元素 整合,以避免課程重疊

 在為環保課題備課時,應加強地理 科、綜合科學科及通識教育科等科 組的跨學科合作

• 專題研習  在初中課程內加強專題研習元素,

讓學生建立在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 題探究方面的基本研究能力

• 建立學習社群  讓相關科主任參與推行學校課程的 跨學科規劃

 提供有效的溝通平台,並讓全體教

(19)

師在平等的基礎上分享對初中課程 規劃的見解及理念

• 善用其他學習經歷  善用晨讀時間,鼓勵學生閱讀不同 主題的資料,以豐富他們在不同科 目的基礎知識

 舉辦跨學科學習活動,鼓勵全校參 與,例如該校所舉辦的「港一套,活 一套」主題活動,讓學生認識香港在 不同階段的文化發展

(20)

19

參考文獻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2010)。尋找生命的色彩:新高中科目選擇及個 人抱負的探索。香港:作者。

教育局(2014)。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香港:作 者。引自:

https://careerguidance.edb.hkedcity.net/edb/export/sites/default/lifeplanni ng/.pdf/about-careers-guidance/CLP-Guide_full_C.pdf

教育局(2014)。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第一版)。 香港:教育局。引自:

http://careerguidance.edb.hkedcity.net/edb/export/sites/default/lifeplannin g/.pdf/about-careers-guidance/CLP-Guide_Chi_15_Clear-version.pdf 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終身學習 • 全人發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 建議。香港:作者。

教育統籌局(2006)。策動未來-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 學制。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01)。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02)。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 • 發揮所長(小 一至中三)。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14)。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 • 深化 • 持續(小 一至小六)。香港:作者。

Evangelou, M., Taggart, B., Sylva, K., Melhuish, E., Sammons, P., & Siraj- Blatchford, I. (2008). What makes a successful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school. Research Report DCSF-RR019. Retrieved from

http://dera.ioe.ac.uk/8618/1/DCSF-RR019.pdf

Galton, M., Gray, J., & Ruddock, J. (1999). The impact of school transitions and transfers on pupil progress and attai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Homerton College, Cambridge: Research Report 131.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umbria.gov.uk/elibrary/Content/Internet/537/40696142117.

pdf

(21)

HM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 (2008). Count us in: We’re still here:

Successful transitions from secondary school. Livingston: Author.

Retrieved from

http://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http://www.hmie.gov.uk/doc uments/publication/cuiwsh.pdf

O’Neill, G. (2010) Programme design. Dublin: UCD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ucd.ie/t4cms/UCDTLP00631.pdf

Powell, R., Smith, R., Jones, G., & Reakes, A. (2006).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school: Current arrangements and good practice in Wales.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fer.ac.uk/publications/WTN01/WTN01.pdf

(22)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如善用學時、課程和教學上運用「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設計學習任務外 [ 詳見分 章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及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

Education blueprint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 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2 年提出將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 同,以及承擔精神,作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首要培育的正 面價值觀和態度;並因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於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Free to learn: Why unleashing the instinct to play will make our children happier, more self-reliant, and better students for life.. New York: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Home > Education System and Policy >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 Applicable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 Direct Subsidy Scheme..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