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E-learning in History classroom A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E-learning in History classroom A1"

Copied!
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E-learning in History classroom

Topic 7

The fou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Ms YEUNG Sau-fung

Wa Ying College

"Keep abreast of the times, learning while teaching” –

Highlights of learning & teaching strategies in History teaching

CDI020181112 20.6.2018

A1

(2)

Three parts of the presentation …

Part A: E-learning in history classroom

Part B: How to use “Nearpod” to develop the teaching plan:

“ The background causes of the Independence War”

Part C: Self-Reflection

(3)

Adopting E-learning in classroom is an educational trend …

• E-learning uses a lot more visual and interactive components than a regular textbook.

• E-learn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flexible and allow students to study and learn at times when it is more ideal for them.

• By utilizing computing devices at each student’s station, teachers can enhance the verbal instruction by also providing the information covered in a visual presentation.

Part A: E-learning in history classroom

(4)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s …. (the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 educator during 2004)

(5)

Advantages

• Engage – Interactive

• Paying attention

• Retaining the learning materials

(6)

Nearpod …

• Nearpod allows the teacher to create interactive lessons that are displayed on the student device while they are teaching.

• During the lesson students interact with the program and answer imbedded questions (polls and quizzes) that the teacher can use for immediate feedback.

(7)

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

• Understand the early signs of rebellion from the American colonies: Study the 13 colonists’ lives under the rule b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 Discuss the role 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played in the colonial revolt

• Examine Parliamentary acts that encouraged colonists to seek independence

• Summarize the major events leading to the Independence War

Part B: How to use “Nearpod” to develop the teaching plan

(8)

Target students:

• S2 students

• Ability: average and high

Is this topic suitable for using E-learning?

(9)

1. Pre-lesson task (1)

Engagement

Engagement (simple questions and draw) Curiosity (open-ended question)

(10)

From the video … students know ..

• The colonists were British …

• They went to the US for ….

economic interests / freedom ..

Independence War ???

(11)

Using students’ response to ask questions – deepen student learning

2. Teaching …

Insert ppt – extended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students’

discussion and complete the learning task

(12)

For consolidation

(13)

3. Assessment

• Owning their learning responsibility

• Understand historical events / concepts

(14)

For teacher …

• Pedology change – student center

• Cater for learner diversity

• Lessons – smooth and time saving

Part 3: Self-Reflection

(15)

For students

• Show interesting in history lessons

• Active learners

• More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own their learning responsibility in lessons

Limitations

Must change to E-learning?

For teacher, time consuming

Don’ t rely too much on E-learning platform

(16)

CDI020181112 20.6.2018

「與時並進、學教相長」— 歷史科學與教匯萃

A2

歷史.電.學 — 課堂內的電子學習

課題10:20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II) 冷戰及後冷戰時代

杜佩儀老師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

(17)

課題的深度和焦點

焦點 :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形勢發展的概略 深度 :

1.分析轉變及延續 2.分析歷史轉捩點 3.歸納特徵

4.分析歷史人物的重要性

5.理解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詮釋

(18)

電子學習的應用

1. EXPLAINEVERYTHING

教授學生製作EXPLAINEVERYTHING教學短片,讓學生共 創學習資源庫,有利同儕間自主學習

電子學習分享

(19)

學生運用EXPLAINEVERYTHING講解政治漫畫示例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0年代綬靖政策 冷戰時期的北約 前的德國

(20)

2. HP REVEAL (AURASMA)

學生分享如何運用HP REVEAL (AURASMA)方便温習同儕

間自製的EXPLAINEVERYTHING政治漫畫短片

(21)

3.電子教科書

一場競賽上月球 特務宣傳易 冷戰及意識形態

柏林的日與夜 核戰風雲

(22)

6. 把Popplet結合在NEARPOD 的課堂教學內

探討1945-1999年間,美國在國際政治上所扮演正 面的角色

5.把KAHOOT結合在NEARPOD的課堂教學內

(23)

7. 把PADLET結合在NEARPOD的課室教學內

冷戰結束是人為因素抑或歷史發展必然的趨勢?

32

8. Brainpop(香港教育城) 9. Edpuzzle

https://edpuzzle.com/

https://edpuzzle.com/media/59cdbd168ebb6440486b4521

10. Socrative

(24)

本校將於2018-19年度進行, 應用 在初中歷史新課程 – 延伸部分 : 冷 戰期間的歷史人物的領袖素質

13. DIGITAL STORY TELLING

1.邱吉爾 (1874 -1965)

2.胡志明 (1890 -1969)

3.毛澤東 (1893 -1976)

4.甘迺迪 (1917 -1963)

5.戈巴卓夫(1931 - )

(25)

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局勢

主要內容 :

(1)戰後歐洲國家面對的困難 (2)美蘇崛起

學習目標 :

(1) 導入問題 - 歷史的轉變與延續 (2) 探究問題 - 歸納特徵

課節建議 : 2節

(26)

建議導入問題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各國局勢的主要轉變與延續

轉變

國力下滑

殖民地宗主 國 -> 受非 殖民地化浪 潮衝擊

國力下滑

殖民地宗主 國 -> 受非 殖民地化浪 潮衝擊

國家分裂 去納粹主義

超級強國

孤立主義 ->

杜魯門主義

超級強國

共產國際 ->

建立衛星國

大戰->內戰

國民黨政權 ->中共政權

天皇->盟總

軍事導向 ->

經濟導向

延續

自由民主政治理念

自由民主博

戰敗國 資本主義 強國

共產主義

赤化他國的 思想

現代化進程 政治動盪

現代化進程 右翼主義

(27)

探究問題 :

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局勢發展的主要特徵

(1)戰後歐洲國家面對的困難 – 白種人優越神話不再 (2)戰後亞洲國家走向現代化

(3)美蘇崛起 – 冷戰爆發 (4)非殖民地化運動掀起 (5)中東以巴危機的展開 (6)國際合作 - 聯合國

(28)

2.美蘇對立的原因

主要內容 :

(1)歷史因素

(2)意識形態的分歧

學習目標 :

(1) 導入問題 – 追溯並解釋 (2) 探究問題 - 歸納原因

課節建議 : 2節

(29)

建議導入問題 :

追溯並解釋美國與蘇聯在1917-1945年間的關係

追溯 解釋

1917-1919 對立關係

(1) 1917年蘇聯共產主義建國 與 民主陣營對立

(2) 1918-1922年 蘇聯不滿歐美支援白軍介入俄國內戰 (3) 1919年共產國家成立令歐美民主國家不滿

(4) 1919年巴黎和會, 蘇聯不被邀請, 對歐美不滿

1919-1939

互不信任的關係

(1) 蘇聯共產主義政權被歐美孤立

(2) 蘇聯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令西方列強對蘇聯更不信任

1941-1945年

由戰時盟友到關係惡化

(1) 美蘇先後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成為戰時盟友

(2) 蘇聯不滿戰時於東線孤軍對戰納粹德軍, 缺乏歐美支援, 死傷眾多 (3) 蘇聯不滿美國隱藏原子彈避密

(4) 美國不滿蘇聯向東歐擴展的野心

(30)

3.冷戰的主要發展經過 主要內容 :

(1)馬歇爾計劃 (2)莫洛托夫計劃 (3)兩次柏林危機 (4)韓戰 (5)古巴導彈危機 (6)越戰

(7)阿富汗戰爭

學習目標 :

(1) 導入問題 – 分析事件的起源及冷戰的特徵 (2) 探究問題 – 從事件選項分析 「轉捩點」、「轉變及延續」、

「分析相關歷史人物對事件發展的重要性」

課節建議 : 6節

(31)

提倡相關計劃對冷戰發展有何重要性

杜魯門 刺激蘇聯的政治神經, 促使蘇聯建立另一經濟集團 抗衡

史太林 帶領蘇聯建立經濟集團抗衡美國, 令冷戰在經濟層 面出現對立的經濟陣營, 亦更為激化東西歐在經濟 上的裂痕, 同時深化冷戰雙方的敵對關係

杜魯門與史太林提出馬歇爾計劃及莫洛托夫計劃對冷 戰發展有何重要性?

探究問題 :

(32)

建議導入問題 :

兩次柏林危機出現的原因

危機 原因 柏林封鎖危機

(1948-49)

英、美、法於德國屬區內合作進行貨幣改 革

柏林危機

(1961)

大量東柏林居民逃往西柏林居住

(33)

探究問題 : 轉捩點

那一項因素可被視為蘇聯放棄柏林封鎖的轉捩點 ?

那一項因素可被視為蘇聯興建柏林圍牆的轉捩點 ?

柏林封鎖 (1948-49)

封鎖柏林道路 和鐵路交通

三條空中走廊及北約 的成立

解除封鎖

柏林危機 (1961)

沒有圍牆 1949-1961年間約260 萬東德人逃亡西柏林

興建圍牆

(34)

乙、冷戰如何結束 ?

1.戈巴卓夫的改革所帶來的影響 2.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

(35)

戈巴卓夫的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及促成東歐劇變令蘇聯解體

主要內容 :

(1) 改革對蘇聯內部的影響

(2) 改革對東歐國家、加盟共和國及華沙公約的影響 (3) 改革令美蘇關係及對冷戰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學習目標 :

(1) 導入問題 – 轉變及延續 (2) 探究問題 - 分析影響

課節建議 : 2節

(36)

建議導入問題 :

戈巴卓夫改革對蘇聯在政治、外交、經濟和社會方面 帶來什麼轉變和延續 ?

政治 外交 經濟 軍事

轉變

引入開放政策

改革,提倡法蘭 克辛那主義令 東歐變色

與歐美建交(例 如美國總統列 根和英國首相 戴卓爾夫人)

引入重建政策 -新思維改革, 開放市場及建 立私有財產制

退出第二次冷 戰及軍備競賽, 放棄布里茲尼 夫主義

延續

蘇聯政權(至

1991年12月25 日戈巴卓夫辭 職)

防止核戰爆發 經濟互助委員 會(至1991年6 月28日)

華沙公約(至 1991月3月31 日)

(37)

丙、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形勢的 主要發展概略

1. 不同區域力量和新興經濟體的出現 (例:歐盟,東盟,中國,印度)

2. 區域衝突與危機 (例:南斯拉夫內戰)

3.

恐怖主義的威脅(例:2001年美國911事件)

(38)

鳥瞰式觀察 : 整體國際政治格局的轉變

A.兩極霸權 美國單極霸權體系

一超多強(多極化世界格局) 地區性強國出現

B.兩極化意識形態 全球化意識形態 : - 經濟全球化

- 政治、文化的全球化

(39)

C. 國際政治對立 被經濟合作所取代

(區域性經濟組織強化 : 歐盟, 東盟, 北美自由 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D. 以意識形態維護國際秩序 以國際權力體系維護 國際秩序 – 地區/ 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日隆 (聯合國,東協區域論壇, 世界貿易組織,歐盟,北約)

(40)

E. 冷戰(限制戰略武器時代) 核子擴散時代 F. 東西矛盾 南北矛盾

G. 恐怖主義的興起

H. 新世界秩序 : 一世界一政府

I. 多元概念的交織 : 一超多強 ? 多極化 ? 民主化 ?

市場化 ? 互賴共存 ? 以科技推動軍事和經濟發展 ?

(41)

歐洲安全

軍事安

經濟安全

人類安

後冷戰時期的「歐洲安全」概念

現代世界 : 邁向多極與相互依存 ?

(42)

後冷戰時期的「全球安全」概念

全球 安全 軍事 安全

經濟 安全

人類 安全 生態

安全

(43)

中俄美「新型三角關係」

A. 美國 :

- 單邊主義 / 單極霸權的戰略意念 (鞏固領導地位 : 北約)

- 北約東擴計劃 - 科索沃模式 - 圍堵恐怖主義

- 建設戰略性伙伴關係 - 與中俄有限度合作、建立各地 區盟友、與非敵非友的地區性大國保持合作

B. 中俄 :

- 戰略協作關係

- 共同推動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 「冷和平」

(44)

1.不同區域力量和新興經濟體的出現 (例:歐盟,東盟,中國,印度)

主要內容 :

(1)不同區域力量 : 歐盟,東盟 (2)新興經濟體 : 中國,印度

課節建議 : 1節

(45)

A.1990年代有世界工廠美喻, 是金磚四國之一

B. 1990年日本防衛大學教授村井友秀發表<<新中國威脅論

>>/ 1993年紐約時報記者NICHOLAS KRISTOF 在<<中國的崛 起>>一文指出中國高速經濟成長

C. 1996年進行導彈飛彈試射及軍演, 釀成台海危機

D.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 中國穩定貨幣防止東南亞國 家遭受更大的經濟傷害, 中國區域地位迅速上升

(46)

A. 1991年開始進行市場經濟改革

B. 1998年進行核子試爆 (世界上第六個擁有核武國家)

C. 印度是美國「南亞政策」的重心 – 以印度作為亞洲 新型伙伴(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合作和交流)以控制亞 洲及保持亞洲力量的平衡

D. 高盛集團於2001年創造「金磚國家」

(47)

2.區域衝突與危機

主要內容 :

(1)衝突 : 南斯拉夫內戰 (2)危機 : 中東危機

學習目標 :

(1) 導入問題 - 歸納特徵

(2) 探究問題 -歷史的轉變與延續 課節建議 : 2節

(48)

A.政治衝突 : 國家利益 / 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 B. 族群衝突 : 民族主義 / 種族主義

C. 經濟衝突 : 資源 / 市場 / 關稅 / 金融外匯 / 商品 D. 軍事衝突 : 軍備競賽

E. 文明衝突 : 意識形態 / 宗教意識

導入問題

分析一般國際衝突與危機出現的普遍原因 :

(49)

南斯拉夫內戰及中東危機的出現乎合以上那些原因 ? 南斯拉夫內戰 中東危機

A.政治衝突 : 國家利益 / 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 B. 族群衝突 : 民族主義 / 種族主義

C. 經濟衝突 : 資源 / 市 場 / 關稅 / 金融外匯 / 商品 D. 軍事衝突 : 軍備競賽

A.政治衝突 : 國家利益 / 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 B. 族群衝突 : 民族主義 / 種族主義

C. 經濟衝突 : 資源 / 市

場 / 關稅 / 金融外匯 /

商品 D. 軍事衝突 : 軍備競賽

E. 文明衝突 : 意識形態 /

宗教意識

(50)

探究問題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衝突與危機出現的原因 與冷戰時期的會否存在轉變及延續 ?

冷戰與後冷戰時期

轉變 由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之爭轉移種族

、 宗教、國家/領土主權、經貿戰之爭為主

延續 多元因素的揉合 核戰的陰霾

美蘇/美俄的政治立場對立

(51)

3.恐怖主義的威脅

主要內容 :

(1) 後冷戰恐怖主義迅速蔓延的原因 (2) 恐怖主義威脅的例子

學習目標 :

(1) 導入問題 - 歸納原因 (2) 探究問題 - 歸納特徵

課節建議 : 2節

(52)

導入問題

(1) 後冷戰恐怖主義迅速蔓延的原因 A. 西方國家面對的問題 :

- 國家經濟持續衰退

(失業人數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下降,引起社會不安)

- 蘇東劇變和地區衝突

(導致大量難民湧入, 成為西方極右組織崛起的導火線,認為外國人湧入導致國家埳入困 境, 要求政府反移民, 甚至反種族的極右政策, 當政府不能滿足他們時, 便從事針對有色 人種的恐怖暴力活動來製造事端, 如殺人、縱火、爆炸)

- 例子

(1992年德國境內排外恐怖活動多達2584宗或以上, 造成17人死亡, 上萬人受傷)

(53)

B. 宗教極端恐怖主義

-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不滿冷戰後西方的世俗觀念和物質享受主義推向全球, 侵犯了伊斯蘭教的純潔性, 產生敵意)

- 美國和西方國家在中東的霸權主義

(被視為針對穆斯林的十字軍東征, 所以透過恐怖主義活動進行聖戰 )

- 例子

(1990年海灣戰爭後, 拉登號召所有穆斯林對美國人發動聖戰, 在世界任何地方殺死美 國人, 搶走他們的錢物)

(54)

C. 恐怖主義蔓延全球背景 - 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 冷戰結束

(西方和穆斯林失去共同敵人, 容易衝突)

- 冷戰期間萌生恐怖主義

(如德國的紅軍派、意大利的紅色旅、日本的赤軍、阿富汗的本拉登組織)

-各種派別長期矛盾

(各種派別組織、民族和宗教矛盾長期在冷戰兩極對抗格局被掩蓋和壓抑, 長期得不到解決, 最終釀成以恐怖主義手段解決)

(55)

D. 恐怖主義的表現 :

- 地區分佈

(中東、中亞、南亞、東南亞和針對俄羅斯與美國的恐怖主義)

- 襲擊對象

(90年代, 40%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是針對美國人)

- 襲擊範圍 :

(恐怖份子跨國、跨地區進行恐怖主義活動, 甚至有全球恐怖主義網路、國際性組織)

- 例子

(拉登在998年2月23日成立伊斯蘭聖戰陣線組織)

(56)

探究問題

從後冷戰時期恐怖主義威脅的例子, 歸納恐怖主義的 特徵

例子 特徵

- 1995年奧姆真理教在日本地

鐵施放沙林毒氣

- 2001年911恐怖襲擊(紐約及

華盛頓)

- 2005年4名自殺式恐怖份子襲

擊倫敦公共交通系統

- 2007年英國格拉斯哥機場恐 襲

- 炭疽熱病毒

恐怖主義全球化(不同種族/性別/

年齡)、網絡恐怖主義、暴力、

武力、自殺式、宗教性意識形態、

配合科技與大規模性的毁滅性武 器(生化武器)、戰場在民居/人口 稠密的城市/交通公具、暗殺、

綁架、劫持或殘殺無辜人質、大 多與伊斯蘭反美情緒有關等

(57)

導入問題

1.領袖素質須具備什麼才能 ?

2.什麼是領導素質 ?

(58)

解難能力、

判斷力、

分析力、

應變能力、

執行能力、

決策能力 領導才能、

領袖魅力、

知人善用

具危機意識、

高瞻遠矚、

審時度勢、

明辨是非

外交手腕、

國際視野

革新思維、

與時並進

(59)

冷靜、理性、

客觀、

臨危不亂 堅毅意志、

崇高理想、

道德、

責任心、

承擔精神

魄力、忍耐 力、毅力

與國民憂患與共、

尊重和關愛國民 以至別族

大將之風、

追求卓越

誠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the writing task - a short story which includes the sentence “I feel rich.” They are provided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connect their learning

• Tying in with the modules and topics in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schools are encouraged to make use of the lesson plans in the resource

during daytime. The barn owl is endangered because people are moving to barns and also because mice eat chemicals and the owls eat the mice and they die. 57). Stage 2: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In the next lesson, students need to get back the iPad used in last lesson to continue with their work.... The school iPads are all loaded

Teacher starts the lesson with above question and explains to students that making business decision is 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a

專案執 行團隊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