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校園永續發展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Campus

系 所 別: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616016 林 勝 強 指導教授: 楊 錫 麒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八年 七 月

(2)
(3)

誌 誌

誌 謝 謝 謝 謝

在中華大學校園已經過了六年,如今要從研究所畢業,要感謝的 人很多,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啟蒙恩師楊錫麒老師的耐 心指導與啟發,在您細心的指導及督促下,使得順利完成論文,在此 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同時感謝論文口試委員吳卓夫老師、廖國裕老 師、許玉明老師的指正與建議,使本論文之內容與架構更臻完備。

求學期間感謝所上楊智斌老師、余文德老師、王明德老師、鄭紹 材老師、石晉方老師、吳卓夫老師、吳福祥老師、許玉明老師、蕭炎 泉老師等,給予學生在修業及論文上諸多建議與指導。

感謝傑中、祥宇、偉志、哲安、羿文等學長姊的協助。感謝同窗 好友婉瑩、伊君、珮漪、詩婷、昀青,兩年來大家在學業上的關心及 打氣。以及學弟珈竹、宗煜、哲瑜、筱軍、長鴻、柏宏、安祥、華勳、

紹偉;還有其他研究室的同學及學長姊、學弟妹,謝謝你們這些日子 來的陪伴及鼓勵

感謝十興國小何金龍總務主任、大湖國小黃建財總務主任、茄苳 國小劉美惠校長、黃文玲總務主任、水源國小林玿良總務主任,在百 忙之中抽空協助我,讓論文能順利進行,也感謝俊佑學長、曉君學姊 協助問卷的發放。感謝系辦公室的助理葉珮娟小姐、阿德學長在研究 所期間給予諸多的幫助,也在此致上誠摯的謝意。

最後感謝家人在我求學路上的支持及鼓勵,以及所有關心我的 人,由於你們的支持,我才能專心致力於論文之撰寫,謝謝你們。

林勝強 謹誌 於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 2009/07

(4)

摘 摘

摘 要 要 要

關鍵字關鍵字

關鍵字關鍵字::::永續永續永續永續校園校園校園、校園、、、國民小學國民小學國民小學國民小學、、、德爾菲法、德爾菲法德爾菲法、德爾菲法、、評估架構、評估架構評估架構 評估架構

永續發展是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之一,行政院在「挑戰2008國家重 點發展計畫」之「水與綠建設計畫」中,由教育部規劃、推動的「永 續校園推廣計畫」,其主要的計畫精神,便是要為我們的下一代,建立 一個進步、安全、衛生、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而1992年舉 行的聯合國地球高峰會中所揭櫫之「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

於第36章中亦指出:「教育是促進永續發展及提昇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 問題之重要關鍵。」可見教育與環境永續間有著極為密切之關聯性。

本研究透過文獻收集整理與專家問卷調查確立綠建築應用於國民 小學校園永續發展評估架構,其次以四所國民小學為研究案例,藉由 德爾菲專問卷調查進行永續校園評估,並且針對於尚須改善之部份提 出建議與因應對策,以作為國民小學綠建築以及校園永續發展分析之 參考,以整合成省能環保健康之校園環境應用技術,提供未來國內永 續校園規範依據。

(5)

ABSTRACT

Keywords::::Sustainable Campus,Elementary School ,Delphi Method, Evaluation Framewor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key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s. The “Sustainable Campus Extension Program” in the “Water and Green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the Executive Yuan's "Challenging 2008 National Key Development Programs" was planned and promo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main spirit of the program is to establish a progressive, safe, hygienic, healthy and humane learning environment.

Also, Chapter 36, in the “Agenda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nounced in the 1992 Earth Summit of the United Nations, states that “Education is the key issue to impro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promote people to solv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is study firs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and expert questionnaires,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campus.

Major factors in the framework and minor factors for each major factor are determined. Then it uses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to perform case studies.

The Delphi method is adopted to evaluate those factors in the framework and study the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to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ase studies. 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future basis for developing sustainable campus regulations.

(6)

目 目

目 錄 錄 錄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1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1.5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綠建築相關理論之概述 ... 7

2.1.1 綠建築之定義... 7

2.1.2 綠建築理念形成及其發展進程... 8

2.1.3 國內外綠建築評估系統分析... 11

2.2 國內校園永續發展計畫現況... 17

2.2.1 永續校園理念... 19

2.2.2 永續校園架構... 20

2.2.3 永續校園規劃之生態觀... 21

2.3 德爾菲法之介紹... 23

2.4 相關研究文獻之探討... 26

第三章 校園永續發展評估架構之確立... 34

3.1 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整理分析... 34

(7)

3.1.1 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建立... 34

3.1.2 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調查結果... 35

3.2 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次要項目整理與分析... 39

3.3 問卷信度分析... 56

3.4 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永續發展評估架構之建立 ... 57

第四章 案例現況之探討... 59

4.1 案例調查樣本界定... 59

4.1.1 校園基本資料分析 十興國小... 59

4.1.2 校園基本資料分析 水源國小... 63

4.1.3 校園基本資料分析 茄苳國小... 68

4.1.4 校園基本資料分析 大湖國小... 71

4.2 政府單位相關政策之彙整... 75

4.3 小結... 78

第五章 案例國小綠建築永續發展評估分析... 80

5.1 案例國小綠建築永續發展評估項目之建立... 80

5.2 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永續發展評估分析... 82

5.2.1 第一次專家問卷調查... 82

5.2.2 第二次專家問卷調查... 86

5.2.3 專家問卷調查結果... 86

5.3 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永續發展尚須改善之因應對策 ... 90

5.3.1 綠建築應用於國小永續發展尚須改善之部分... 90

5.3.2 針對尚須改善之部分提出因應對策... 91

5.3.3 綠建築應用於案例校園永續發展因應對策之專家驗證... 9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5

(8)

6.1 結論... 95

6.2 建議... 96

參考文獻... 97

附錄一 評估架構主要項目專家調查問卷... 100

附錄二 評估架構次要項目專家調查問卷... 103

附錄三 評估架構信度分析專家調查問卷... 109

附錄四 第一次專家問卷調查... 112

附錄五 第二次專家問卷調查... 116

附錄六 專家驗證問卷調查... 118

(9)

表 表

表 目 目 目 目 錄 錄 錄

表 2.1 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與地球環境關係………10

表 2.2 綠建築指標主要評估………16

表 2.3 國民中小學綠建築設計手冊………..… 27

表 2.4 綠色校園包含層面………...…28

表 2.5 校園環境資料建立……….……..…29

表 2.6 綠色學校架構……….…..……30

表 2.7 校園中綠建築實施項目可行性評估表……….……..…31

表 3.1 專家問卷名單……….……..…36

表 3.2 問卷信度分析……….……..…58

表 4.1 案例小學一欄表……….……..…59

表 4.2 十興國小路線及平面配置……….…..……62

表 4.3 十興國小校園環境………...……62

表 4.4 水源國小校園現況統計表………..…….66

表 4.5 水源國小路線及平面配置………..…….66

表 4.6 水源國小校園環境………..…….67

表 4.7 茄苳國小路線及平面配置……….……..70

表 4.8 茄苳國小校園環境……….……..70

表 4.9 大湖國小校園現況統計表……….………..73

表 4.10 大湖國小路線及平面配置……….………74

表 4.11 大湖國小校園環境……….………74

表 4.12 政府現行相關政策……….………77

表 4.13 政府現行相關政策……….78

表 4.14 案例國小基本資料……….…………79

(10)

表 5.1 案例現況評估之發展條件……….………..80

表 5.2 第一次專家問卷調查分析……….……..83

表 5.3 第二次專家問卷調查分析……….……..86

表 5.4 評估調查結果……….…..87

表 5.5 十興國小尚須改善部分……….…..90

表 5.6 水源國小尚須改善部分……….…..91

表 5.7 茄苳國小尚須改善部分………...91

表 5.8 大湖國小尚須改善部分……….…..91

表 5.9 因應對策調查之結果………...93

(11)

圖 圖

圖 目 目 目 目 錄 錄 錄 錄

圖1.1 自2002年至2006年教育部補助各級學校環境改造校數比例….3

圖 1.2 研究流程圖………6

圖 2.1 綠校園理念圖………...21

圖 2.2 實施德爾菲法的兩個階段………...26

圖 3.1 區位環境………..….37

圖 3.2 生態循環………...37

圖 3.3 節能………...38

圖 3.4 減碳………...38

圖 3.5 校園環境………...…39

圖 3.6 地區位置………..….44

圖 3.7 微氣候………...44

圖 3.8 環境因素………...45

圖 3.9 環境負荷………...45

圖 3.10 基地保水度……….…46

圖 3.11 敷地透水……….…46

圖 3.12 複層綠化……….…47

圖 3.13 物種多樣化……….…47

圖 3.14 親和性圍籬……….48

圖 3.15 生態園藝……….48

圖 3.16 汙水處理系統……….49

圖 3.17 建築體節能……….…49

圖 3.18 自然及再生能源利用……….50

(12)

圖 3.19 綠色照明……….50

圖 3.20 省水設施……….51

圖 3.21 資源回收措施……….51

圖 3.22 再生建材……….52

圖 3.23 結構輕量化……….…52

圖 3.24 檢樸外觀……….53

圖 3.25 資源減量……….…53

圖 3.26 音環境……….…54

圖 3.27 光環境……….54

圖 3.28 熱環境……….…55

圖 3.29 空氣環境……….……55

圖 3.30 校園維護……….……56

圖 3.31 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永續發展評估架構……….58

圖 4.1 水源國小周圍水資源………...67

(13)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近年來,地球環境危機已面臨史無前例的嚴重威脅,全球氣候高 溫化、酸雨、雨林枯竭、臭氧層破壞、異常氣候等現象已屢見不鮮,

人類文明漸漸逼近毀滅邊緣。有鑑於此,在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議」, 史無前例的聚集了17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以及118位的國家元首,共 同商討挽救氣球環境危機的對策,掀起了地球環保的熱潮。會中更簽 署了「氣候變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同時發表了「森林原則」、

「二十一世紀議程」等重要宣示。繼此,1993年聯合國成立了「永續 發展委員會」(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NCSD),展開全面性的地球環保運動。一直到1998 年「京都環境會議」更制定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目標,在在顯 示了地球環保的問題已成為超國境、超政體的國際要務,同時也顯示

「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台灣 是一個以外銷為導向的國家,必須善盡地球環保責任才能永續生存,

假如不徹底執行綠色環境政策,則難以奢言國家永續發展[1]。

1.2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在國家生態環境系統中,學校的生態系統是環境中最重要的一 環,因為學校用地在國土配置上分佈最均勻且最廣泛。由大專院校、

高中職、中小學乃至幼稚園所擁有的廣大校園,皆具備最優良的綠化、

透水、生物棲息條件。而學校建築為公共建築的一環,也是敎育的場 所,學校綠建築的規畫及設計,融合綠建築與相關環境敎育和環保問 題,更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假如能將校園造成更優良的生態環境,

(14)

對於城鄉生態綠網、都市氣後、生物基因交流、國土生態保育,均有 莫大的幫助。我國教育部自2002年起配合國家建設重點發展計畫,開 始全面性地推動「永續校園推廣獎勵與改造計畫」,在校園永續發展 的理念帶動之下,台灣各級學校的校園環境永續性已經有了初步的改 造成效,而自2002年起至2006年獲得經費補助進行校園實質環境改造 之523所各級學校中,以國民小學所佔之比例達81%為最高(如圖1.1所 示),顯見國民小學對於校園實質環境永續發展之推動相對於其他各級 學校有較積極之行動力[2],在網頁瀏覽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國、高 中以上的學校,由於升學課程配合的問題,致力於推動綠色校園建設 與環境教育推動者相較於國民小學較為少數[3]。

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環境的負面衝擊,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指出[4]:生活於成人世界中的兒童暴 露在許多風險下,環境對於兒童健康是主要的決定因素之一,而學校 也被認為是一個可以扮演提升兒童健康的重要角色,此階段的學童正 處於關鍵性的發育期,身體許多機能與器官尚未發展成熟,比成人更 容易受到環境風險的傷害。例如:相較於成人,由於學童的頭圍較小,

外耳道亦較成人短淺,因此在外耳道共振效應的影響下,使其聽力較 成人更易受到噪音的傷害,成為噪音型聽力損失的受害者[5];此外,

當學童上課時間之噪音時平均值到達70dB(A)時,會使學童在執行認 知性工作時之能力受損[6]。而教室內外之空氣污染物是造成學童呼吸 性健康威脅的主要原因之一,並可能加速氣喘病情的惡化[7]。由此可 見國民小學之校園實質環境較國中、高中或大學等其他各級學校對學 生之身心發展與健康有著更為深遠之影響。

(15)

國小 81%

國中 10%

高中 6%

大學 3%

國小 國中 高中 大學

圖1.1 自2002年至2006年教育部補助各級學校環境改造校數比例[2]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永續評估工具之主要目的在於評估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狀態,及其 邁向永續發展之進程,其應包括預警、檢討與回顧、未來決策導向之 展望等功能[8]。因此,本研究擬透過國內外有關校園實質環境評估之 檢討與分析,配合國內專家之意見調查,以提出適用於台灣之國民小 學永續校園實質環境評估架構,進而利用此一評估工具整合目前國內 既有國民小學校園實質環境之永續發展現況資訊,作為後續校園設計 及管理維護之相關決策參考依據,故本研究的目的如下所述:

一、分析彙整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校園永續發展評估架構。

二、運用案例探討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校園永續發展中存在之問 題,並提出因應措施。

(16)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案例以十興、水源、茄苳、大湖四所國小為研究對象,探 討案例應用於本研究發展評估架構所須注意之項目。「永續校園」的內 涵大致可歸納為「硬體」與「軟體」兩部分。「硬體」部分是學校的環 境建設與工程技術部分,而「軟體」部分則指硬體以外的人文、社會、

方面的措施。因此本研究擬定以「硬體」部分為主要研究範圍。

1.5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一、文獻回顧

透過相關文獻分析比對且歸納出針對校園實質環境評估所著重之 面向及相關評估因子,作為未來台灣國民小學在永續校園發展上有實 質環境評估之基礎與參考。

二、問卷調查

本研究針對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專家進行 問卷調查,運用問卷方式,建置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永續發展之評 估架構。

三、案例驗證

本研究以十興、水源、茄苳、大湖國小為案例,套用至綠建築應 用於國民小學校園永續發展,衍生針對綠建築應用於十興、水源、茄 苳、大湖國小校園永續發展之評估問項,並採用德菲法(Delphi)之決 策方法進行專家問卷調查,以評估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校園永續發 展之條件。

(17)

四、專家驗證

本研究將針對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校園永續發展尚須改善部 分提出因應對策,再以專家問卷方式驗證其因應對策是否正確以及充 足。

(18)

1.6 研究流程研究流程研究流程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流程如圖 1.2 所示:

圖 1.2 研究流程圖

(19)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2.1 綠建築相關理論之概述綠建築相關理論之概述綠建築相關理論之概述 綠建築相關理論之概述

2.1.1 綠建築之定義綠建築之定義綠建築之定義綠建築之定義

「綠建築」名詞源自於 1970 年代能源危機時之構想,當時各國發 現能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便紛紛採取相關因應措施。國內外 綠建築定義範圍很廣,何謂「綠建築」學者專家對綠建築的定義如下:

一、林憲德[9]指出綠建築九大評估指標系統,分別為生物多樣性指 標、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日常節能指標、CO2減量指標、

廢棄物減量指標、室內環境指標、水資源指標及污水垃圾改善指 標,並將之歸納為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 (WasteReduction)與健康(Health)等四大範疇,將綠建築定義由過 去「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的消極定義 改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

二、張世典[10]對綠建築所下之定義為:「在建築生命週期(生產、規 劃、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過程)中,以最節約能源、最有效利用 資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環境負荷情況下,提供最安全、健康、效 率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達到人及建築與環境共生共榮、永續發展 的目標」。

三、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宣言(GB) [11]將綠建築定義為:「在經濟與 環境兩個問題中有效率的利用僅有的資源並提出解決的方法,進

(20)

一步改善生活的環境就是所謂綠建築。綠建築最明顯之影響,就 是使環境和經濟方面的關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這也就是永續 經營之特點。」

四、美國對綠建築定義[12]:所謂綠建築是包括下列四項特性之建築 1. 能源效率與節約。

2. 室內空氣品質。

3. 資源與材料效率。

4. 環境容量。

五、日本的環境共生建築定義[13]:日本環境共生建築之發展目標為 1. 減低環境負荷(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2. 與自然環境親和(High Contact to the Environment) 3. 舒適與健康(Amenities&Health)

綜觀各國對於綠建築之定義,主要是符合降低環境之負荷、居住 品質以及經濟價值永續發展之建築物即稱為綠建築。

2.1.2 綠建築理念形成及其發展進綠建築理念形成及其發展進綠建築理念形成及其發展進綠建築理念形成及其發展進程程程

綠建築之理論形成可以回溯至 20 世紀末,當時國際社會對地球環 境的惡化反省而得到「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觀念,隨 後於各個國際會議舉行後簽署所形成之國際公約均圍繞著永續發展的 理念。綠建築之發展及臺灣與世界永續發展之接軌進程如下[14,15]。

一、1972 年,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環境會議」首度正式 提出「永續發展」理念,並揭開人類追求「永續發展」的序曲。

(21)

二、1992 年年 170 個國家代表以及 118 位國家元首於巴西里約召開了

「地球高峰會議」,並於會中簽署了「氣候變化公約」、「生物多樣 性公約」,以及發表了「森林原則」、「里約宣言」與「21 世紀議 程」。

三、1993 年於聯合國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展開了全球性的環境 保護運動。

四、1996 年年在土耳其的伊斯坦保召開了「聯合國第二屆人類居所會 議」(HabitatⅡ Agenda),並於該會議之中通過「生境議程」以及

「伊斯坦保宣言」。

五、1996 年 7 月於 APEC(亞太經合會)永續發展會議中,我政府代表 同意承諾推動「居所會議」中的決議,我國台灣地區與國際社會 之「永續發展」思潮正式接軌。

六、為落實 APEC(亞太經合會)永續發展會議中的承諾,行政院成立 了「永續發展委員會」,是政府部門實踐永續發展理念的開始。而 在行政院的各個部門當中,經建會也提出「城鄉永續發展政策」,

並以推動綠建築做為該政策之執行重點。而內政部營建署與行政 院環保署也都分別於「營建白皮書」與「環境白皮書」之中,宣 示推動「綠建築」政策。

七、1999 年 9 月 1 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正式開始受理「綠建築標章」

的申請,開啟我國的「綠建築評估制度」,企圖以綠建築之理念,

實踐建築領域的「永續發展」目標。

八 、 1993 年 時 , 美 國 綠 建 築 委 員 會 (USGBC) 規 畫 設 計 出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評分系統 (rating system)來進行綠建築的認證,LEED 共有六個範疇的計 畫,包括「永續的場所」、「水資源的效能」、「能源與大氣」、「材

(22)

料與資源」、「室內環境品質」與「創新及設計」[16]。

本研究對綠建築的定義,採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7)和林憲德主 編(2007)之見解,即綠建築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特性的建築 物」。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7)將綠建築評估為 9 大指標:其中,「生 物多樣性指標」、「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於生態(ecology);

「日常節能指標」,屬於節能(energy saving);「CO2減量指標」及「廢 棄物減量指標」,屬於減廢(waste reduction);「室內環境指標」、「水資 源指標」、「汙水垃圾改善指標」,屬於健康(healthy),並稱此評估體系 為「EEWH 系統」。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與地球環境關係如表 2.1 所示 [17]。

表 2.1 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與地球環境關係

與地球環境關係 尺度關係 指標群 指標名稱

氣候 水 土壤 生物 能源 資材 尺度 空間 操作次序 1.生物多樣性指標 * * * * 大 外 先 2.綠化量指標 * * * * ↑ ↑ ↑ 生態

3.基地保水指標 * * * *

節能 4,日常節能指標 * * 5.CO2 減量指標 * * * 減廢 6.廢棄物減量指標 * * 7.室內環境指標 * * *

8.水資源指標 * * ↓ ↓ ↓ 健康

9.汙水垃圾改善指標 * * * 小 內 後 資料來源:[9]

(23)

2.1.3 國內國內國內外國內外外綠建築評估系統分析外綠建築評估系統分析綠建築評估系統分析 綠建築評估系統分析

全球永續發展理念的推展,帶動各國對綠建築指標的建立,以下 擬就英國建築研究組織環境評估法(BREEAM)、加拿大綠色建築挑戰 2000(GBC 2000)、美國能源及環境設計領導計畫(LEED)與台灣綠建 築的九大指標(EEWH)要略介紹,以便梗概。

一、英國建築研究組織環境評估法(BREEAM)

1990年,英國建築研究所(British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提出了「建築研究所環境評估法」(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簡稱BREEAM),,,,這是世界上第一 個綠色建築評估體系,目的是為綠建築的設計和評估提供數據,已期 減少建築對全球和地區環境的負面影響。「建築研究所環境評估法」

評價項目包括九大項[18]。

(一) 管理:總體的政策和規程。

(二)健康和舒適:室內和室外環境。

(三) 能源:耗能和CO2排放。

(四) 運輸:有關基地規劃和運輸時CO2的排放。

(五) 水:消耗及透水性問題。

(六) 原材料:原料選擇及對環境的作用。

(七) 土地使用:綠地和褐地(指已被開發使用、汙染後、被遺棄 的土地)使用。

(八) 地區生態:基地的生態價值。

(九) 汙染:(除外CO2的)空氣和水汙染。

每一項目下分若干子項目,各對應不同的得分點,分別從建築主 體效能、設計與建造,或是經營管理這三個方面對建築進行評價,滿 足要求即可得到相對應的分數。

(24)

二、加拿大綠色建築挑戰 2000(GBC 2000)

加拿大「綠色建築挑戰」(Green Building Challenge,簡稱 GBC),

是由加拿大自然資源部(Natural Resources Canada)發起並領導,至 2000 年 10 月 19 個國家參與的綠建築評估運動。GBC 的目標是發展 一套統一的性能參數指標,建立全球化的綠色建築性能評價標準和認 證系統,使有用的建築性能資訊可以在國家之間交換,最終使不同地 區和國家之間的綠建築實例句可參考性。

GBC2000 結合定性和定量的評價方法,其作業系統 GBTool 是一 套建立在 EXCEL 平台上適用於不同國家、地區和建築類型特徵的軟 體系統。最新版的 GBTool 主要從七大環境性能問題,切入評價建築 的「綠色」程度:資源消耗、環境負荷、室內環境品質、服務品質、

經濟性、使用前管理和社區交通[18]。

三、美國能源及環境設計領導計畫(LEED)

美國綠建築顧問委員會(U.S.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成 立於 1993 年,是全美最重要的非營利組織,由將近 3000 所的學校和 建築機構所組成,其目的為推動高成效的綠建築。

1995 年,美國綠建築顧問委員會開始研究開發「能源及環境設計 領導計畫」(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簡稱 LEED),這是美國綠建築顧問委員會為滿足美國建築市場對綠建築評 定的要求[17]。LEED 的制度,採取自願、以共識為基礎的國家標準去 支持與認同成功的綠色建築設計、建造與操作,並提供第三部門合格 建築認證、高成效設計指南、專業訓練與認可服務。LEED 在綠建築 方面的認證,大多著重於能源的使用效率上,如永續的場所、水的消 耗、素材的選擇和室內空氣品質[19]。

(25)

LEED 的綠建築分及系統分為五類,[20]。

(一) 永續基地發展(sustainable site development):

包括強調發展、足跡和開放空間、停車場、鄰近大眾運輸系統、

洪水防制和美化。

(二) 水效率(water efficiency):

包括景觀澆灌、使用飲用水和汙水系統之效能,使用灰或黑水系 統和建造濕地。

(三) 節能和大氣散發(energy efficiency and atmospheric emissions):

包括系統效率、再生能源和 HAVC 冷卻類型。

(四) 建造材料和資源(materials and resources for construction):

包括建築更新和調整再利用,使用本土的、廢棄和回收再利用的 建材,使用有認證的木材和快速再生的物質(如竹子)。

(五) 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包括易揮發有機化合物的發散,引進日光和看到室外,室內空氣 品質和地域環境控制。

LEED 認證分為四級:合格級、銀級、金級和白金級標章。LEED 被普遍認為是唯一客觀的綠建築國家級評分,美國有許多地方政府採 用,例如西雅圖的永續建築政策(Sustainable Building Policy)要求所有 由政府補助超過 5000 平方英尺(約 465m2)的新建築或整修工程需最少 符合 LEED 評估標準的銀級標章 [21]。

四、台灣綠建築的 9 大指標(EEWH)

所謂EEWH,即為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 (WasteReduction)、健康(Health)的英文字首,而此四項既是目前我國 實施評估綠建築的四大指標群,其各指標之主要評估內容如下[9]:

彙整於表2.2。

(26)

(一) 生態指標群 1. 生物多樣性指標

包含生態綠網、小生物棲地、植物多樣性、土壤生態四 部分內容來反應綠地的生態品質。

2. 綠化量指標

以各類植栽之CO2 固定效果作為綠化量評估計算據。其

是要求基地最小綠地面積內實施全面綠化,且單位綠化面積 之CO2 固定量計算值須大於規定基準值600(kg/m2)。

3. 基地保水指標

以原自然土地之保水量與開發後之土地保水量之相對 比值為評估依據。

(二) 節能指標群 1. 日常節能指標

為必須合格之門檻指標,下述三項主要評估項目皆須 合於基準方可通過本指標。

(1) EEV:建築外殼節能效率 (2) EAC:空調系統節能效率 (3) EL:照明系統節能效率

(三) 減廢指標群 1. CO2減量指標

其組成內容主要包含如下四大項 (1) F:形狀係數

(2) S:結構系統係數 (3) W:輕量化係數

(27)

(4) R:非金屬再生建材使用係數 (四) 廢棄物減量指標

其組成內容主要包含如下四大項及一加權係數 1. PIe:工程不平衡土方比例

2. PIb:施工廢棄物比例 3. PId:拆除廢棄物比例 4. PIa:施工空氣污染比例 5. β:公害防治加權係數

(五) 健康指標 1. 室內環境指標

以音環境、光環境、通風換氣與室內建材裝修等四部份 為主要評估對象。

2. 水資源指標

為必須通過之門檻指標。其首要以大便器、小便器及供 公眾使用之水栓必須全面採用省水器具為主要考量。另在規 劃設計內容有產生大耗水情形,則須輔以導入雨水貯集利用 或中水系統設計。

3.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其包括:污水指標及垃圾指標二部分。

(28)

表2.2 綠建築指標主要評估

指標群 指標名稱 主要內容

生物多樣性指標 生態綠網、小生物棲地、植物多樣性、土壤生態 綠化量指標 各類植栽之 CO2固定效果作為綠化量是否足夠之依據 生態

基地保水指標 原自然土地與開發後土地之保水量相對比值為評估依據

節能 日常節能指標

下列三項皆合於基準方可通過指標:

1.EEV:建築外殼節能效率 2.EAC:空調系統節能效率 3.EL:照明系統節能效率

CO2減量指標

包含四大項:

F:形狀係數 S:結構系統係數 W:輕量化係數、

R:非金屬再生建材使用係數 減廢

廢棄物減量指標

包含五大項:

Pie:工程不平衡土方比例 PIb:施工廢棄物比例 PId:拆除廢棄物比例 PIa:施工空氣污染比例 β:公害防治加權係數

室內環境指標 主要評估對象為音環境、光環境、通風換氣與室內建材裝 修等四部份

水資源指標

大、小便器及供公眾使用之水拴須採用省水器具。

另外規劃設計內容有大耗水情形須輔以雨水回收或中水 系統設計。

健康

污水垃圾改善指

污水指標、垃圾指標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9)

2.2 國內校園永續發展計畫國內校園永續發展計畫國內校園永續發展計畫國內校園永續發展計畫現況現況現況現況

為達成國家永續發展的積極目標,行政院於 2002 年規劃「挑戰 2008 -六年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其中由教育部所規劃推動之「永續校 園推廣獎勵與改造計畫」,目的是以建立一個進步、安全、衛生、健康、

人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為主,並於擴大內需刺激景氣的期程內,加速 推行校園公共工程改造計畫,藉由突破傳統校園封閉的環境與制式管 理原則下,整合社區共同意識、建立社區風貌、拓展生態旅遊等課題,

改造校園環境成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結合校園綠色技術 實施應用,轉化國內相關產業技術,進而增進綠色產業推廣效益,落 實擴大內需進而促進產業升級與提振國內景氣之功效,從而發揮永續 台灣、環境教育之積極意義與促成教育改革之目的[22]。

永續校園改造計畫,在硬體方面的改造包括:「生態環境的營造 與確保」及「永續建築技術的落實」,建立符合省能源、省資源、環 保、健康、生態、安全等原則之現代化校園環境;在軟體方面,則以 永續發展的環境出發,結合社區意識與地域特色,對應校園永續環境 之改造,創造出深具各校教學特色的教材,更可連結鄰近具有不同環 境特色與資源之學校,形成緊密互動的環境教育網絡。此計畫自2002 年起已有超過1100所國民中小學、高中及大學申請參與,至2007年為 止合計共補助543校次執行校園環境永續性之改造,並轉化為結合永續 理念之教學方案[23]。

一、計畫目標

「永續校園推廣計畫」目標有三:

(一) 改造既有校園成具永續性、前瞻性以及環保性的未來校園。

(二) 校園除安全建設外,亦必須為永續教育園地,配合社區營造增 加社區與校園間互動功能,達到新興永續產業之發展。

(30)

(三) 經營學校在「樹立校園環境政策」、「建立校園空間建築與 環境管理系統」、「推動校園環境教學」、「實施生活環保」

等四個面向,落實永續發展的精神。

二、工作項目

主要工作項目分成軟體建設、硬體建設兩部分說明。

(一) 軟體建設部分,主要內涵如下:

1. 成立「永續校園專家技術小組」,以作為推行永續校園改造之 中央審核與教育機制。

2. 推行「永續校園推廣計畫總督導團」及「永續校園推廣計畫輔 導團(北區、中區、南東區)」計畫每年一期,為期五年,透過審 查委員會評選計畫推行執行單位。

3. 推行「永續校園改造示範案例規劃計畫」,針對改造示範校園 進行案例勘查、與評估。

4. 加強永續校園宣導增進全民認知。

5. 整合永續環境教育計畫,推行「校園永續環境教育教材建立計 畫」。

(二) 硬體建設部分,主要內涵如下:

1. 辦理「永續校園局部改造案」,提供中小學校園進行校園永續 改造計畫使用。

2. 建立「永續校園改造示範案」,由篩選案例,再經教育部永續 校園專家技術小組評選指定後即可實施。

(三) 補助項目

1. 資源流與能源流循環主題:包括資源回收再利用、雨水再生水

(31)

利用、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再生能源應用(風力、太陽能等)、

節約能源設計措施、省水器材。

2. 基地永續對應主題:包括透水鋪面、地表土壤改良、親和性圍 籬、多層次生態綠化、生態景觀教學水池。

3. 生態循環主題:包括落葉與廚餘堆肥、教學農園、共生動物養 殖利用。

4. 健康建築主題:包括採用健康建材與自然素材、室內環境改善。

(四) 預期績效指標及評估基準 主要有下列三項:

1. 預期績效指標:

(1) 永續校園局部改造案,每年預期可改造50所學校。

(2) 永續校園大規模改造示範案,每年預期可改造3-4所學校。

2. 評估方式:整合教育部代表、專家、學者與環境推行具有卓 越貢獻人士組成「綠色學校專家技術小組」,進行本計畫策 略規劃、研擬,以作為推行永續校園改造之中央審核機制。

3. 評估基準:以學校環境教育推動情形,改善項目的硬體設備 與教學配合度,做為評估基準。

2.2.1 永續校園永續校園永續校園理念永續校園理念理念理念

永續校園係指已具備環境自覺及實踐能力的綠色學校,施以綠建 築及生態校園環境之改造技術,使符合永續、生態、環保、健康原則 的校園[23];而綠色學校則係在政策、經營、管理、教學等軟體面採 行環境教育,符合永續發展方向的學校。

由大專院校、高中職、中小學乃至於幼稚園的廣大校園,具備了 最優良的綠化、透水、生物棲息條件,倘能將校園改造成更優良的生

(32)

態環境,對於城鄉生態綠網、都市氣候、生物基因交流、國土生態保 育,均有莫大的幫助。而且校園是孩提時期與青少年生活體驗、人格 塑造的初步環境,更是社區生態環境教育的最前線,若秉持「永續校 園」理念,廣建更優質的校園生態環境,當利於全民生態教育[1]。

永續校園的理念拓展了傳統學校的角色,除了一般教育中心的學 校基本功能外,學校還可以在社區文化、生態環境、資訊網絡、產業 應用、社區生態旅遊、資源能源轉換示範與休閒活動等項目,扮演主 要的中心,促成永續發展的產業經濟、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的整合 目標[24]。

2.2.2 永續校園架構永續校園架構永續校園架構 永續校園架構

永續校園應具備減廢、再生、替代、優勢、經濟、教育六項特徵。

一為減廢,學校設計、建造和營運期間,所運用的資源應以減廢為前 提;二為再生,校園盡可能使用可重複再生的資源;三為替代,學校 宜自行製造可代替的資源;四為優勢,學校應善用所在地的氣候及城 市環境的優點,來降低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五為經濟,在經濟合理的 經費下,創造健康及安全的學習環境;六為教育,創造一個學校環境 成為不可或缺的教育工具和社區資源,以教導學生和社區其所包含的 教育意義(經濟體系、環境、社會等) [25]。

永續校園包含項目在硬體方面含括「生態環境創造與確保」以及

「綠建築建設」兩大項目,從瞭解自身校園地域、文化、歷史與生態 等特色,從而創造出完全不同且多樣的校園環境。而在軟體部分,配 合九年一貫教育實行,各校對應校園環境改造,創造出各校教學特色 的教學教材,未來更可配合鄰近不同教育特色的學校,更能形成緊密 的環境教育聯絡網。

(33)

圖2.1 綠校園理念圖[26]

2.2.3 永續校園規劃之生態觀永續校園規劃之生態觀永續校園規劃之生態觀 永續校園規劃之生態觀

現今校園規劃之生態,常可看見許多不符合生態綠化的做法。對 於生態綠網、表土保存技術、生態水池的設立、生態水域之配合、生 態綠化、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人工地盤綠化技術、基地保水、

日常節能、空調節能等、廢棄物減量、汙水與垃圾改善方式,亟待建 立生態控制理念[27]。

林憲德[28]指出,由於國民中小學、高中、大專院校數量眾多且 佔地廣大,因此校園生態設計是國家建立生態環境最重要的一環。然 而過去我們的學校環境並未善盡環保教育示範,例如許多校園的綠化 量明顯不足,綠地生態品質不良,許多學校又採用外來樹種黑板樹,

(34)

再加上在學校操場多鋪上水泥與PU跑道,造成校園不透水化。有鑑於 此,對於學校環境設計之綠化、基地保水、建築節能設計方面,都應 列為學校規劃時重要的改善項目,以作為提升學校環境生態品質之參 考。

一、錯誤民俗風水扭曲理性建築學 (一) 行政中心建築中軸對稱風水說

迷信建築物要中軸對稱的風水,而不顧地形與方位的配置,

易使建築物兩旁校地深度不足而四散排列,更使校舍如同衙門般 死板,同時也違反人車分道的校園設置原則。

(二) 校門與校舍面向東西風水說

學校主管尤其堅持校門口與行政大樓要面對大馬路,以求有 「氣派」之姿,使校舍棟現迂迴、通風採光不良,且忽視校舍會 面臨強烈東西日曬、教室酷熱難耐等問題,此種設計明顯不顧氣

候生態環境,更無節能之考量。

二、新建築教育喪失本土氣候設計能力

(一) 新式建築迷信歐美建築造型而無節能概念

過分強調建築造型理論而忽略單純的生態氣候原理,忽視台 灣位於亞熱帶氣候,是通風潛力最好區域,因此學校建築裡應有 半年以上不須仰賴空調,以淺短的建築平面與充足開窗、遮陽即 可達舒適環境,但事實上卻常背道而馳,造成居住環境惡化與能 源浪費。

例如:台灣北部某大學將圖書館採用寒帶國家玻璃溫室造形,嚴 重浪費空調,其全年平均用電密度是一般大學圖書館的 1.9 倍。

(二) 不考量校舍配置方位的新建築

(35)

校舍為強調建築語彙而在東西向的教室亦設計成無遮陽、無 外走廊之大玻璃立面,使教室都在白天都要拉窗簾點燈上課,嚴 重違反生態原則;又如教室被設計成「進深短淺而扁寬的空間」, 易使學生飽受黑板反光之苦而傷害眼睛。

三、校園規劃缺乏生態設計理念 (一) 缺乏綠化環境問題:

採「少物種大量栽培」的園藝趨向,造成野生原種生物大量 消失,使少數樹種有大數量,而降低植物族群的穩定性,易導致 植物全體死亡。例如:採用耗水的、難種的韓國草坪;植栽外來 樹種,如黑板樹、南洋杉、龍柏、小葉欖人等少數種,導致植物 群落弱化的現象。

(二) 土地透水度不足:

校園常採不透水鋪面設計,使大地失去吸水、保水、滋養殖 物能力,間接喪失調節氣候功能,而引發高溫化的「都市熱島效 應」。例如:採用汙染、有毒、不透水的 PU 跑道;學校由水泥地 覆蓋率達七成。

2.3 德爾菲法之介紹德爾菲法之介紹德爾菲法之介紹德爾菲法之介紹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最早研究始於1948年美國RAND公司

(Corporation),為美國空軍從事的一項國防研究計畫,該研究希望透 過德爾菲預測術,以獲取受訪之前蘇聯戰略計畫設計者一致的意見。

而在1960年代以後,德爾菲法逐漸被政府機構及學術團體所應用,並 擴及政府政策、社會環境、教育制度、科技策略、企業經營、運輸策 略、研究發展及生活品質等方面的研究[29]。德爾菲法的兩項基本假 設為[30]:

(36)

一、由群體成員一起討論所產生的決策,應該比個人獨自思考出的方 法更為周全。特別是當群體成員之組成均為該議題之專家時,其 決策品質更為精良。

二、群體決策雖較個人決定有效,但當群體成員面對面溝通時,卻容 易因群體級化(group polarization)、群體迷思(groupthink)等 眾多因素的干擾,而影響決策之效果。

基於以上之假設,可知德爾菲法與一般具名式群體決策技術

(nominal group technique)的不同點在於德爾菲法是利用問卷或其他 意見蒐集方式,實施多次、重複的意見調查,並由施測者負責統計並 整理、回饋眾專家所回覆的意見,讓參與者能參酌他人之判斷,將本 身之意見做適度之修正,最後獲得一致性的結論,再利用統計方式呈 現出集體之意見[30]。因此,德爾菲法之優缺點彙整如下所述[31]:

優點:

一、 不需要集合專家就可以彙整專家的意見,並且採函詢方式,可 節省專家的時間。

二、 可保有群體決策的優點,及避免團體溝通的困難。

三、 由專家群共同回答問題,能同時獲得更為有價值且客觀的資訊。

四、 反覆修正偏差,問卷調查的最後結果幾乎等於全部專家的意。

五、 較單一回合的問卷能反映整體意見中細微的差異。

缺點:

一、 問卷內容不能明確表示論題內涵或問題模稜兩可時,將使評估 結果有所偏頗。

二、 為了匿名特性,若以郵遞問卷進行回饋調查,往往費時甚多而 影響整個預測進度。

(37)

三、 研究結果容易受專家本身主觀判斷的影響。

四、 由於實施過程步驟的繁複,如果缺乏良好誘因與獎勵,很難取 得專家的配合。

五、 因測試過程由研究者統籌,故可能受到研究者的干擾。因此結 論可能較為籠統,企業難以據此採取有效的、詳細的措施,僅 作為策略制定時之參考。

德爾菲法之進行主要可分為兩個階段如圖2.3所示,第一階段為問 卷之調查,在匿名、反覆回饋的原則下進行問卷調查,提供參與之專 家學者相互溝通專業知識的機會,減低個人偏見,以使其意見趨於一 致;第二階段為專家學者們的反應統計,去除隨機造成的錯誤,最後 由研究者撰寫報告並提出研究之結論與建議[32]。

圖2.2 實施德爾菲法的兩個階段[32]

(38)

2.4 相關相關相關相關研究研究研究研究文獻之探討文獻之探討文獻之探討文獻之探討

在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發展上,國內相關研究眾多,故本研究 針對校園永續發展並以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之相關文獻為主要研究 方向,故需考量綠建築與永續校園之發展。

一、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了能草擬出符合國民中小學環境生態設計 的目標委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針對國內21所國小與14所國中 進行詳細之環境生態潛力調查分析,並依據綠建築七大指標之範 圍,提出以下之校園綠建築設計策略[33] 詳見表2.3所示。

表2.3 國民中小學綠建築設計手冊

構 面 內 容 綠化

綠化一方面可以怡情養性、陶冶生活,一方面具有淨 化空氣、減少噪音、調節氣後、增加大地涵養水能力、

增進土壤生態等功能。

基地保水

此項是指校地涵養水分以及眝留雨水的能力,使校地 有良好的吸水、滲透以及保水能力,使土壤內微生物 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以及滋養植物的能力。

日常節能 此項主要針對校園配置是主宰學校節能計畫的最大 主因以避免不必要的照明設備使用。

CO2減量 此項是指透過節約建材使用量來減少生產時所排放 之 CO2量,以回收再生建材減低對環境莫大的負擔。

廢棄物減量 此項是指建築施工及日後拆除過程中所產生之棄 土、廢棄建材、逸散揚塵所帶給環境的負擔。

水資源

水資源指標就是建築物節約用水指標,此項主要針對 校園內水龍頭、洗手間、廚房等用水量較大的地區做 分析。

汙水垃圾改善

此項主要著重於校園建築空間設施及使用管理的具 體評估項目,使校方及使用者在環境衛生上可以具體 控制以及改善。

資料來源:[33]

(39)

二、何晨瑛於2004台灣綠色小學校園生態環境現況解析之研究中 要達成綠色學校可以從四個方向同時來發展進行,而四個方向實

際上也可以依照發展的順序各自包括三個階層作為學校努力的目 標[3],詳見表2.4所示。

表2.4 綠色校園包含層面

構 面 項 目 教學

1.執行校園環境計畫。

2.用合乎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教學法。

3.環境教育課程計畫,並列入學年計畫中。

生活

1.維護校園生態

2.影響校園及社區生活環境 3.熱心參與校園或班級公共事務 政策

1.低負荷的環境管理、資源回收 2.符合環境法規、衛生福利法規 3.綠色思想與綠色企業理念精神 空間

1.老舊設施改建

2.校園環境應用生態綠美化法

3.綠地計畫、生物環境共生、物質循環 資料來源:[3]

(40)

三、徐任鋒於2003綠建築評估指標應用於大學校園環境之研究以逢 甲、靜宜大學為例,研擬出校園環境資料[34],詳見表2.5所示。

表2.5 校園環境資料建立

構 面 項 目

校園位置 將地理位置、區域範圍及地形、地貌作調查 面積 校園面積與生物多樣性指標、綠化量指標、基

地保水指標等有相當大的關連性。

人數 了解每人分配的教學與開放空間。

法定建蔽率 先將法令上之規定予以說明後再將調查樣本的學 校再加以分析、評估。

實際建蔽率

先與法定建蔽率分析、評估之後再將校園內之建 築物加以分析得知校園內是否建築物空間過多而 導致開放空間或綠地空間的不足。

學校內綠地面積

建立學校綠地空間基本資料,綠地面積在生物多 樣性指標、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等三項評 估指標中是最基礎評估依據。所以必須將學校綠 地面積納入基本資料建立範圍內。

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立學校內各棟建築物的基本資料,一方面可以 將學校內使用機能不同之建築物予以分類。另一 方面可以統計校園內各棟建築物的使用狀況、構 造型式、樓層數、總樓地板面積等等。

師生密度 對學校內師生人口做一統計並且計算出師生密度 以作為後續分析時的參考依據。

資料來源:[34]

(41)

四、蘇慧貞於2006永續校園營造指南書中提到五個綠色學校架構以及 所包含的面向及與內涵[35],詳見表2.6所示。

表2.6 綠色學校架構

架 構 架 構 的 面 向 及 內 涵

英國 Dorion(1993)

1.學校的目標、價值(學校的宣言及價值) 2.學校的委員會(提供學生參與或產生行動)

3.溝通(師生、家長、學校職員教育局人員的關係) 4.正式課程(融入跨領域的課程)

5.校園空間管理(空間氣氛、設計、教育目的) 6.教室管理(氣氛、物理結構、資源的種類及所在) 7.與社區連結

澳洲 Gough (1992)

1.學校的政策

2.教與學(個人的以身作則、課程內容、消費及保育教育、教 室的民主過程及鼓勵學生採取行動、戶外或野地的經驗、特殊 的環境活動或環境日、適當的環境教材、個人的環境稽核) 3.學校的運作(合作的改變、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綠色採購、

有毒物質管理、節能節水、交通、多借或購買租借而非購買、

野生物棲地、募款及奉獻)

澳洲 Fien (1997)

1.環境教學(融入教學或環境主題教學)

2.永續校園環境(學校組織中的民主、合作、積極參與、平等 及協商分享的原則:以及學校各項保育措施的操作和學校校園 及建物環境的設計,是否考量加強自然、社會和個人成長的永 續原則)

美國 Antioch New England lnstitute

(2002)

1.課程整合(科際整合、環境議題、野外學習、文化研究、慶 祝與反思)

2.學校建築空間加強(戶外學習教室/設施、棲地的改善即恢 復、遊玩與休閒)

3.社區本位教育(校園內的夥伴關係、服務學習計畫、社區與 校園活動、地方機構的夥伴關係)

4.校園的永續性(能源、水、固體廢棄物、食物的提供、毒物、

室內空氣品質、交通、建築物設計、對永續的展示解說) 5.行政支持(學校哲學與文化、專業發展、環境教育計畫)

(42)

表2.6 綠色學校架構(續)

架 構 架 構 的 面 向 及 內 涵

台灣 張子超、王順美

梁明煌(1999)

1.生活(學校食、衣、住、行,應有節省資源、能源,減少汙 染、廢棄物、噪音環境的考量)

2.空間(校舍或校園環境營造應有生態、生物多樣性、透水性、

省能源的考量)

3.教學(綠色生活與綠校園為學習主題,並以採取探索式、主 題戶外式、辯證、澄清式教學來進行教學)

4.行政(領導者的承諾、學校環境管理及教育計畫、師生共同 參予綠校園的營造與維護,及制訂綠色生活的規範及實踐)

資料來源:[35]

五、有鑒於「綠建築技術」是達成永續校園的關鍵要項之一,黃維賢 [36],於2003曾針對校園綠建築實施項目作可行性的評估,其成

果見表2.7。

(43)

表2.7 校園中綠建築實施項目可行性評估表

九大指標要項 操作要項 注意事項 可行性評估

生物多樣化 指標

1.多樣性植栽。

2.生態池

3.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因各校地理位 置及氣候考量栽 種不同之台灣原 生種植物。

2.考量昆蟲、鳥類 及小動物棲息所 需之植栽。

3.生態池需考慮 滲水及減少 RC 結 構。

1.多樣性植栽較容易施 行且可由各地區苗圃取 得資源。★★★★★

2.生態池需經妥善規劃 方能發揮效果。★★★

基地綠化 指標

1.牆面綠化 2.綠化防風

3.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須考慮學校所 在地人文風俗。

2.綠化防風宜採 用質地堅硬深根 喬木。

1.牆面綠化可行但須考 慮修剪問題。★★

2.綠化防風宜配合校園 美化綠化辦理。★★★

★★

基地保水 指標

1.透水鋪面 2.景觀眝留滲透水 池。

3.滲透井與滲透管。

4.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都市中應避免 混凝土鋪面 2.滲透池與滲透 管應配合中水回 收系統。

1.透水鋪面新建工程可 行。★★

2.景觀眝留滲透水池限 新建工程。★★

3.滲透井與滲透管線新 建工程。★★

水資源 指標

1.使用省水器材 2.中水利用、雨水再 利用。

3.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省水器材須考 慮均壓問題以防 止水錘。

2.中水與雨水再 利用需考慮枯水 期的補給水源問 題。

1.省水器材易執行★★

★★★

2.中水利用須配合新校 舍實施。★

3.雨水再利用可行。★

★★★

(44)

表2.7 校園中綠建築實施項目可行性評估表(續)

九大指標要項 操作要項 注意事項 可行性評估

日常節能 指標

1.校園配置考量自 然通風

2.降低空調使用,必 要時採用節能空調 設唄。

3.善用自然採光,使 用電子式節能日光 燈。

4.採用太陽能熱水 系統與太陽能電池。

5.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自然通風須配 合建築規劃時一 併設計。

2.採用中央空調 系統時應考慮適 用可變風量(VAV) 系統;或中央儲冰 式系統;且採用高 能源效率比值 (EER)主機。

3.採用太陽能系 列產品宜考慮該 地區日照量問題。

1.自然通風依地形規 劃。★

2.空調系統所需經費 高。★★

3.電子式日光燈視經費 多寡分區實施。★★★

4.採用太陽能有地區限 制。★★

二氧化碳 減量指標

1.簡樸的建築造型 與室內裝修。

2.合理的結構系 統、結構輕量化與木 構造。

3.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建築設計及裝修 簡單,單位成本較 低。

2.結構輕量化單位 成本較高

1.簡樸設計及裝修須 配合設計規劃。★★

2.結構輕量化須配合 經費執行。★★★★

廢棄物減量 指標

1.再生建材利用。

2.土方平衡。

3.營建空氣汙染防 治。

4.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再生建材成本高 且供應廠商不普 及。

2.土方需考慮有堆 置地點。

3.營建空氣汙染防 治已有專法及須編 列經費支應。

1.再生建材普及率 低。★

2.土方平衡視工程性 質不同執行。★★★★

3.營建空氣汙染防治 可行。★★★★★

汙水與垃 圾改善指標

1.全區汙排水集中 處理。

2.垃圾分類。

3.設置廚餘堆肥區。

4.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汙排水集中處理 需考慮預埋管道及 高程。

2.垃圾分類配合垃 圾場集中處理。

1.全區汙排水集中處 裡須配合新校園辦 理。★★★★

2.垃圾分類可行性 高。★★★★★

3.廚餘堆肥產出物可 供校園

(45)

表2.7 校園中綠建築實施項目可行性評估表(續)

九大指標要項 操作要項 注意事項 可行性評估

室內健康與 環境指標

1.噪音防制與振動 音防制。

2.充足的室內日照。

3.其他(視校園特性 辦理)

1.樓版需超過 18cm 噪音及振動最有效 率。

2.通風及日照需整 體規劃。

1.樓板加厚可行。★★

★★★

2.通風與日照須配合 建築規劃設計。★★★

★★

資料來源:[36]

代表可行性

(46)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校園永續發展 校園永續發展 校園永續發展 校園永續發展評估架 評估架 評估架構之 評估架 構之 構之確 構之 確 確立 確 立

本章節經研究動機與目的的確立,將針對相關蒐集文獻進行彙整 分析,初步擬訂綠建築與校園永續發展之評估架構以進行評估分析。

3.1 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整理分析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整理分析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整理分析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整理分析

本研究根據第二章第四節所蒐集等相關研究加以彙整,並將相關 之研究結果作為本研究評估模式的依據與參考,初步建立校園綠建築 永續發展主要架構之項目,經由專家問卷調查確立,以作為本研究評 估架構之基礎。

3.1.1 評估模式評估模式評估模式主要評估模式主要主要項目之建立主要項目之建立項目之建立 項目之建立

在此首先建構主要架構之項目,並將所建立主要架構之項目研擬 成專家問卷形式,進行專家問卷調查,以確立所建置校園永續發展之 評估架構主要項目,在此本研究將問卷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一、區位環境:

調查學校地理位置、區域範圍及地形、地貌作調查,以建立其相 關比較資料。並了解各條件因子間互相關聯性,進而掌握區域整體復 合因子下的環境特性。

二、生態循環:

確保當地生態系統的維持與保護,並且讓大然資源能夠有效的應 用於校園的各處,源源不絕達到生態循環的目的。

(47)

三、節能:

使建築物本身的耗能降低,並且以水資源、電能管理為評估重點 要項,以最經濟環保的方式達到省能節約的目的。

四、減碳:

主要目的在於減低校園內不必要之設備建構,以簡單樸實不浪費 的原則執行校園的運作。

五、校園環境:

充分利用自然方式來達到改善校園環境及環境教育功能。使學生 在建康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3.1.2 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調查結果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調查結果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調查結果 評估模式主要項目之調查結果

為使本研究之成果更加確實及完整,故在此採用專家問卷調查初 步建構之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校園永續發展主要架構之項目進行修 正,期待使本研究成果更加完整。

本研究依彙整相關文獻初步建構綠建築應用於國民小學校園永 續發展主要架構之項目,以半開放式問卷做調查,並與 35 位專家進行 訪談,針對主要架構之項目適切性進行修正,依照專家之意見逕行修 改,而本次問卷共發出 40 份回收 35 份,回收率為 89%,問卷調查回 收份專家名單詳見表 3.1。

本研究問卷調查之專家定義為:從事永續發展相關議題及曾從事 校園發展、規劃之計畫案人士。在判斷其評估之主要構面項目是否達 到適切性方面,如問項達 70%以上人數同意其項目,即研判該問項宜 滿足水準。根據學者 DeVellis(1991)、Nunnally(1978)認為 0.70 以上

(48)

是可接受之最小信度值。

表 3.1 專家問卷名單

編號 姓名與職稱 服務單位

1 丁建築師 黃○○建築師事務所

2 賴工程師 黃○○建築師事務所

3 朱建築師 朱○○建築師事務所

4 陳工程師 朱○○建築師事務所

5 彭建築師 彭○○建築師事務所

6 朱建築師 朱○○建築師事務所

7 陳研究員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 8 羅研究員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 9 高副研究員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 10 徐副研究員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

11 林講師 中華大學建築系

12 陳講師 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系

13 吳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全球變遷中心 永續發展與經社衝擊組組長 14 王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 15 劉副教授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系 16 蘇教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

17 楊講師 華夏技術學院建築系

18 林講師 蘭陽技術學院建築系

19 曾校長 新竹縣十興國小

20 何主任 新竹縣十興國小

21 洪主任 新竹縣十興國小

22 鄭校長 新竹縣內灣國小

23 王校長 新竹市高峰國小

24 黃主任 新竹市大湖國小

25 林主任 新竹市水源國小

26 劉校長 新竹市茄苳國小

27 黃主任 新竹市茄苳國小

28 曾校長 台北縣深坑國小

29 游校長 台北縣平溪國中

30 蘇主任 宜蘭縣育才國小

(49)

表 3.1 專家問卷名單(續)

編號 姓名與職稱 服務單位

31 趙校長 花蓮縣壽豐國小

32 林主任 彰化縣大城國小

33 蔡組長 彰化縣大城國小

34 黃主任 台南縣港尾國小

調查結果:

一、區位環境:此問項達 87%人數同意其分析結果比例詳見圖 3.1,

故研判此問項已達到其適切性。

87%

13%

同意 不同意

圖 3.1 區位環境

二、生態循環:此問項達 97%人數同意其分析結果比例詳見圖 3.2,

故研判此問項已達到其適切性。

97%

3%

同意 不同意

圖 3.2 生態循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校園環境品質除是永續校園 重要的指標之一,其優劣與否更 是攸關教職員生的身體安全與健

加強教師在 奧福音樂教 學上的掌握 及運用樂器 的技巧. 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Finally, the Delphi method is used to verify and finalize the assessing framework.. Furthermore, the AHP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weights of factors in the

而隨著道路之持續開發,隨之而來的大量環境破壞則成為促進道路生 態學發展的推手。歐美國家自 1920 年開始積極推動有關道路生態之 研究,藉以保護自然環境中之大型哺乳動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