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勞山道士
一、形音辨正(每題2 分,共 20 分)
1.「淄」川:ㄗ
2.手足「重」繭:ㄔㄨㄥ
ˊ
3.「徧」給:ㄅㄧㄢˋ
4.而客「杳」矣:ㄧㄠˇ
5.霓「裳」舞:ㄔㄤˊ
6.分「賚」諸徒:ㄌㄞˋ
7.「盎」盂:ㄤˋ
8.「俛」首驟入:ㄈㄨ
ˇ
9.俱與「ㄑㄧ ˇ」首:稽 10.「ㄧㄝ ˊ」揄:揶二、詞語解釋(每題2 分,共 12 分)
1.故家子:世家大族的子弟。
2.「叩」而與語:指拜見尊長。
3.良宵「勝樂」:美好的歡樂。
4.資斧:路費。
5.競飲先「釂」:乾杯。
6.驀然而踣:猛然跌倒在地。
三、基礎認知(每格2 分,共 8 分)
1.勞山道士一文敘述王姓書生入( 勞山 )求道,由於志不堅、怕吃苦,且對
「道」缺乏深刻的認知,因此只學得速成的穿牆之「( 術 )」,下山後又因違背 師訓而致法力失靈,徒留笑柄。
2.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以( 傳奇 )手法寫志怪小說,全書描寫細膩,情節曲折,
為清代( 文言 )小說的經典之作。
四、統整練習(每題3分,共30分)
(D)1.下列「 」中字的字音,何者正確? (A)坐「蒲」團上:ㄆㄨ (B)登一頂,
有「觀」宇:ㄍㄨㄢ (C)壺酒何能徧「給」:ㄍㄟ ˇ (D)乃以「箸」擲月中:ㄓㄨ ˋ。
(1.(A)ㄆㄨ ˊ。(B)ㄍㄨㄢˋ。(C)ㄐㄧ ˇ。)
(C)2.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這次拍賣會上的名家畫作,都經過專 業人士的見定 (B)小斌向來自栩為文人雅士,連欣賞美景都要吟詠再三 (C)小夫 常用自我揶揄來炒熱聚會氣氛,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D)他即將出國留學,同學們 幫他辦了踐別宴。
(2.(A)「見」定→鑑。(B)自「栩」→詡。(D)「踐」別宴→餞。)
(D)3.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經替換後意義不同? (A)過月餘,手足「重繭」:
胼胝 (B)以「箸」擲月中:筯 (C)額上「墳起」:隆起 (D)歸宜「潔持」:淨身。
(3.(A)「重繭」、「胼胝」皆指手腳因長期勞動摩擦而生的厚皮。(B)「箸」、「筯」皆指筷子。(C)「墳 起」、「隆起」皆指物體凸出。(D)「潔持」意謂用虔敬、純正的態度對待法術,不可褻瀆;「淨身」意 指潔淨自己的身體,以從事神聖的事情。)
(D)4.下列「 」中文句的解釋,何者錯誤? (A)良宵勝樂,「不可不同」:不可 不共享歡樂 (B)諸門人「環聽奔走」:環侍在旁,聽候差遣 (C)乃傳以訣,「令自 咒畢」:叫他自行念完咒語 (D)足宜早寢,「勿悞樵蘇」:不要被砍柴取草的事情 所耽誤。
(4.(D)不要耽誤了砍柴、割草的工作。)
(C)5.王生原本由於志不堅、怕吃苦而有意放棄學道,後來看到何種景象讓他「歸 念遂息」? (A)登一頂,有觀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 (B)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 (C)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 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 (D)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 視,果在牆外矣。
(5.(C)王生親眼見到道士神奇法術後心生羨慕,因此打消了回家的念頭。)
(C)6.下列文句的文意說明,何者正確? (A)請師之。道士曰:「恐嬌惰不能作 苦。」——道士對有錢人有偏見,故意以言語刺激王生 (B)「師乃翦紙如鏡,黏壁間。
俄頃,月明輝室」——道士其實並無法力,卻故弄玄虛,想要捉弄眾人 (C)「王果 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王生蒙道士 傳授穿牆之術,一學就會,欣喜過望 (D)「遂助資斧遣之歸」——意謂道士無情無 義,給了王生一把斧頭就趕他回家了。
(6.(A)意謂道士有識人之明,早已看出王生缺乏堅定求道之志。(B)道士的法力高強,甚至施法 將普通的紙化為明月,照亮整個房間。(D)道士資助王生路費,打發他回家。)
(B)7.勞山道士一文雖題作「勞山道士」,但其實真正的主角是: (A)勞山道士 (B)王生 (C)道士之客 (D)嫦娥。
(7.(B)整個故事由王生帶出,且以王生的敘事觀點進行,故主角實為王生。篇名題作「勞山道 士」,是因為聊齋志異全書強調「異」,各篇篇題總以異人、異事乃至異類為名。)
(C)8.下列關於蒲松齡的敘述,何者錯誤? (A)字留仙,號柳泉居士,為清初著 名的短篇小說家 (B)十九歲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其後屢試不第,直至七十一歲才 選為貢生 (C)曾旅遊各省,遍覽風俗民情,因而寫成聊齋志異 (D)聊齋志異為其 代表作,也有人認為小說醒世姻緣傳是出自其手。
(8.(C)在家鄉坐館授徒,從事奇聞異事的蒐集、整理及再創造。經數十年的經營,完成聊齋志 異。)
(D)9 下列作品,何者屬於筆記小說?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紅樓夢 (D)聊齋志異。
(9.(A)元末明初羅貫中著,為長篇章回小說。(B)元末明初施耐庵著,為長篇章回小說。(C)清曹 雪芹著,為長篇章回小說。)
(
D
)10 文中形容勞山道士「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指修道之人雖年老而神采清朗。下列成語,何者意義相近? (A)老態龍鍾 (B)黃髮垂髫 (C)春秋鼎盛 (D) 童顏鶴髮。
(10.(A)形容年老體衰,行動遲緩不靈活。(B)指老年人和童子。(C)正當壯盛之年。(D)有孩童般紅 潤的臉色,白鶴般的白髮。形容老人氣色好,有精神。)
五、語文延伸(每題3分,共30分)
下列文句「 」中的字詞,作「動詞」用的請打「○」,若否請打「×」。
文句 答案
例 「叩」而與語。(指拜見尊長。) ○
1. 使隨眾採「樵」。(名詞。薪柴。)
×
2. 壺酒何能徧「給」。(供給。)
○
3. 王竊「忻慕」。(羨慕。)
○
4. 「或」小有傳習。(連接詞。如果。)
×
5. 未「諳」此苦。(經歷。)
○
6. 王果「去」牆數步。(離開。)
○
7. 自「詡」遇仙。(誇大言詞。)
○
8. 恐嬌惰不能「作」苦。(勞動。)
○
9. 「陰」有歸志。(副詞。暗中;私下。)
×
10. 不可不「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