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組織發展歷程與博達案之分析 黃鴻輝、朱寶青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組織發展歷程與博達案之分析 黃鴻輝、朱寶青"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組織發展歷程與博達案之分析 黃鴻輝、朱寶青

E-mail: 9425359@mail.dyu.edu.tw

摘 要

這幾年,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不確定性大幅提高,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天災、人禍頻傳。全球經濟景氣低迷,使得大多數 企業,都面臨相當嚴峻的考驗。在如此的環境下,傳統產業嚴重外移,企業獲利大不如前,甚至外移企業投資不當,造成 台灣母公司嚴重虧損。因追逐金錢介入股票內線交易,大玩資金乾坤挪移,以不當設立子公司,不當交叉持股,以公司資 產作為借款保證,掏空企業資產。基於上述的掏空如同國外學者所指出的,今日企業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去適應永不停 止的改變,而能夠預期改變並且快速因應的組織往往是最成功的(Ulrich,1998;Shields,1999)。而沒有經過市場調研,精心 設計,隨意變更企業的營運方向的組織變革,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 基於上述之動機,本研究擬以博達科技公司 為研究案例對象,來探討為何會發生掏空案。本論文選定「博達案」的掏空事件作為研究個案,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 機,本研究預定採個案研究法,探索掏空事件之始末;期望達到下列目的: 1.探討整個博達公司在組織發展的各個階段及 關鍵事件。 2.探討博達公司掏空案之過程。 3.探討組織發展過程與掏空案之關聯。本研究的問題是以博達案為出發,找出 博達科技的掏空之主因,並去深入探討事件過程;另肇生許多掏空事件對社會成本斲傷甚大,基於研究立場也是了解為何 會發生;欲從家族企業經營管理角度檢視博達公司內組織發展演變後續爆發掏空案, 關鍵字:組織經營與管理、組織發展

、家族企業、博達案。

關鍵詞 : 組織經營與管理、組織發展、家族企業、博達案 目錄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授權書………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vi 誌謝………viii 目錄………ix 圖目錄………xi 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 問題………05 第三節 研究目的………0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組織經營與發展………08 第二節 家族企業……

………18 第三節 掏空案之相關研究……….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個案研究法

………41 第二節 分析架構………45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6 第四章 結果分析 第一節 博達公司組織發展………55 第二節 博達公司掏空歷程分 析………65 第三節 組織發展歷程與掏空案之比較………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 論………80 第二節 管理意涵………81 第三節 未來建議與研究限制………

………8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84 二、英文部分………

………89 附錄 附錄1.訪談逐字稿………92 附錄2.起訴判決書………

……105 圖目錄 圖1-1 本研究流程………07 圖2-1組織生命週期………

………12 圖2-2衰退的階段與漸大的表現差異………16 圖3-1資料蒐集方法………

………47 圖3-2資料分析?驟………49 表目錄 表1-1近四年有關銀行、企業資產掏 空相關事件………01 表2-1組織經營定義彙集………09 表2-2四個生命週期中的組織特徵……

………13 表2-3過去研究者對家族企業的定義………20 表2-4管理當局不當挪用公司資金……

………28 表2-5交叉持股類型及弊端………29 表2-6危機企業負債比率…………

………33 表2-7財務危機公司從事跨業多角化彙整………34 表2-8央票主要股東及持股比 率………35 表2-9家族企業衍生公司治理問題之理論………36 表2-10證券市場不法案件 犯罪類型………38 表3-1研究設計作法………43 表3-2分析前架構……

………45 表3-3受訪者資料………51 表4-1博達大事記

………62 表4-2募資情形………67 表4-3分析後 架構………78

參考文獻

(2)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書目 1.王尹(2001)。管理實務及個案分析,台北:高點文化事業有公司。 2.朱延智2002。企業危機管理,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司徒達賢(1994)。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4.司法院 資訊管理處。 5.江岷欽(1993)。組織分析,台 北:遠流出版公司。 6.沈碧秀(2002)。國內企業財務危機與公司治理之探討—以金業之央票事件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論文,未 出版,台北市。 7.余坤東(2002)。組織變革動能成因及對變革成效之影響研究。 管理評論,第二十一卷,第四期,PP.77-100。 8.余 坤東(1999)。「組織變革活動系絡與變革成效之探討」。輔仁管理評論,第六卷,第二期,PP.1-22。 9.邱毅(1999)。危機管理,

台北:中華徵信所。 10.邱毅(1998)。變革:恐龍型企業的再造,台北:中華徵信所。 11.何俊青(1994)。危機管理在學校經營之應用」

,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研究所論文,113-134。 12.伊珩樑(1989)。組織變革策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潤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電腦化 為例,初版,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雜誌社。 13.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檢查局。 14.林燕如(2001)。我國金融檢查制度之研究-國票 與央票事件個案分析,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5.林惠君(2004)。昔日股王今日水餃股科技女強人的神話 幻滅。新新聞,903,28-32。 16.林文鵬、侯文屏、廖苑姿、吳金秀、陳秋芬(2003)。家族企業與資產掏空案之相關性。國立屏東商 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六期,屏東市。 17.李幸紋(1993)。公司控制形態、董事會類型與公司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8.李俊德(1983)。我國企業董事會功能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19.金永勝(2004)。博達案深論上。商學趨勢導報,第8期,台北市。 20.周榮輝譯(1995)。家族企業:解讀、體檢、求生、

應變,台北, 台北商周出版,譯自Dennis T. Jaffe 著。 21.吳定(1996)。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22.吳錦波、蔡崇 盛(1997)。資管領域研究方法之比較研究,第八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 23.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24.吳鍇(2002)。「變革知覺所生成的壓力反應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郵政總局民營化變革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5.吳松齡等﹙2004﹚。中小企業管理與診斷實務,台北:楊智文化出版社。 26.吳芝儀、廖梅花

(2002)。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7.吳學經(1992)。企業統治類型董事會類型與企業續效關係之研 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侍台誠(1994)。董事會特性中家族因素與經營績效之實證研究-兼論法人董事的影響,台灣 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9.范揚富(1985)。家族企業管理承續之研究,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所工業管理組博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市。 30.陳介玄(1998)。台灣產業的社會學研究-轉型中的中小企業企業,台北聯經。 31.陳怡靖、鄭耀男(2000)。台灣 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 十卷三期,416-434。 32.陳明璋(1984)。家族文化與企業管理,取自楊國樞、黃光國、莊仲仁合編-中國式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與中國時報合刊。 33.陳光榮(1999)。組織變革之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經濟情勢評論,第五卷,第三期,PP.57

-78。 34.陳仁龍(2004)。公開發行公司掏空資產問題與防制對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35.商業 週刊(2004)。從博達案看公司治理,07.05-867期,114-115。 36.商業週刊(2004)。林華德人脈 捲入博達案三個疑雲,08.09

-872期,42-46。 37.商業週刊(2004)。上市公司編財報的四大手法、十大騙術,08.16-873期,42-46。 38.商業週刊(2004)。

會計師與企業進入信認危機時代08.16-872期,48-50。 39.商業週刊(2004)。三大掏空案,09.14-877期,42-54。 40.商業週刊

(2004)。葉素菲求刑二十年的關鍵原因,11.01-884期,44-46 41.姜占魁(1993)。組織行為與行政管理,台北:曉園出版社。 42.徐 漢章譯、隴澤正雄(1999)。企業危機管理,台北:高宗國際 公司。 43.徐聯恩(1996)。企業變革系列研究,台北:華泰書局。 44.財訊 月刊87年12月,193期。 45.黃光國(1984)。談家族企業的組織型態,中國論壇,第13 卷, 第7期。 46.許士軍(1993)。管理學,台 北:東華書局。 47.許士軍(1991)。卓越的台灣管理模式,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協會。 48.郭崑謨(1993)。管理學,台北:空中大學。 49.黃 光國(1990)。中國人的權力遊戲」,台北:巨流出版社。 50.黃光國(1984)。談家族企業的組織型態,中國論壇,第13 卷, 第7期。

51.黃湘綺(1995)。家族企業與盈餘操縱現象的關連性研究,中正 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52.黃明祥(1999)

。以組織變革的觀點探討影響企業導入資訊科技 成效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一 期,PP.101-122。 53.劉光 華、陳美瑜(1994)。組織變革之理念與途徑,人事月刊, 第十八卷,第四期,PP.8-15。 54.劉世南等(2003)。科技管理學刊,第 八卷,第一期P61-78。 55.劉常勇(2001)。新創公司之創設與發展,劉常勇管理學習知識庫。 56.劉紹樑(2002),從莊子到安隆-A+公 司治理,天下雜誌圖書。 57.張小鳳(2003),家族主義認同與接班行為-個人生涯選擇模式的觀點,政治大學 心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 文。 58.博達科技網站, http://www.procomp.com.tw/ 59.楊雅婷(1998)。組織變革中激勵因素與員工態度之研究-以中 華電信公司為 例,中國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60.楊文慶(2002)。掏空公司資產之經濟犯罪與防制對策,國立台 灣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61.?九永二郎(2000)。危機處理實戰對策,台北:三思堂文化事 業公司。 62.賴賢宗(1999

)。禪、企業倫理與管理,中央大學第五屆管理與哲學研討會,未出版,台北市。 63.謝安田(1982)。企業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 64.謝長宏(1978)。管理新論,台北:中興管理顧問公司。 65.廖國鋒、范淼、吳振昌(2002)。預期組織變革不確定感對員工 工作 反應影響之實證研究,台大管理論叢,第十三卷,第 一期,PP.227-256。 66.盧福海(2004)。以組織學習觀點探討學校經營策略—以 台北市 私立高中職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彰化縣。 67.嚴文筆(2004)。從內部控制觀點建構舞弊訴 訟預警模型,中正 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68.組織變革與組織發展專論。(Bill.Taipei.2002.11.04.)

69.B.F.CARBTREE.W.L.MILLER(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70.Ranjit kumar(2000)。台 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1.Aronoff, Craig E.(1994). Ward, John L , Defining your family business, Nation's Business, USA. 2.Alcorn,P.B.(1982).Success and Survival in the Family-Owned Busi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3.Baumol, W.(1959).

Business Behavior, Value and Growth. New York:MacMillan. 4.Benbasat, I., Goldstein, D. and Mead M.(1990).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nformation system. MIS Quarterly.vol.11,No.3,Sept,pp.369-386,1987. 5.Booth,Simon A.(1993).Crisis management strategy:

Competition and change in modern enterprises, London : T.J.Press Ltd. 6.Carsrud, Alan L.(1994). Meanderings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family business program,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USA . 7.Coleman, James S. (1988). "Social

(3)

Capital" and Schools”, The Education Digest,Apr.Vol.53 ,Iss,8;6-10. 8.Dyer, W.G. Jr.(1986). Cultural Change in Family Firms.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9.Dollinger,Marc J.(1993). Alternative methodologies for identifying family versus nonfamily-managed businesse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31:4-6. 10.Dyer, W.G., Jr.(1986). Cultural Change in Family Firms.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11.Gomez-Mejia,L.R. H. Tosi, and T. Hinkin (1987). Managerial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 Downloaded from High Beam Research, www.highbeam.com. 12.Janine Nahapiet, Sumantra Ghoshal,(1998).

”Social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3, No.2, 242-266. 13.Paul S Adler ,Seok -Woo Kwon, (2002). ”Social Capital: Prospect for A New Concept”,Academy of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7(1)17-40. 14.Paul S Adler and Seok-Woo Kwon.(2002).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15.Robert K. Yin(1994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age Publications, Inc.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四、考量國際技能組織及 國際技能組織亞洲分 會於全體理事會議決 議技能競賽分青年組 及青少年組辦理,爰 一百零七年假阿布達

1 工作組織與管理 Work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13 2 照顧材料與工具 Care of materials and tools 10 3 商業與溝通 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s 8.. 4

Friends and family: A cross-cultural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3) The main way of caring without foreign family caregivers: nearly 60% of the care recipients were mainly taken care of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before hiring foreign

Chen, The semismooth-related properties of a merit function and a descent method for the non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 vol.. Soares, A new

A derivative free algorithm based on the new NCP- function and the new merit function fo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was discussed, and some preliminary numerical results for

分析 分析 分析(Analysis) 分析 分析 組織 組織 組織 組織/重整 重整 重整 重整 綜合.

Key concepts :personal growth (family roles) , family relationship, family problems, social welfare system,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among family me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