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閱讀教學課堂反思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閱讀教學課堂反思"

Copied!
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文本細讀:

閱讀教學課堂反思

鮑國鴻老師

2020年12月5日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主辦:

(2)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發展方向

 提升語文素養。

 開放學習材料,重視經典閱讀。

 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深度。

 配合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提升語文學與 教的成效。

 進一步加強評估促進學習的作用。

 照顧學生學習語文的多樣性。

(3)

閱讀為本,重視積累

閱讀輸入是培養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的 最重要方法。質和量同樣重要。輸入不 足,就沒有具內涵的輸出。

 量:

與多少有關,也與範疇有關。

量與質不能完全分割。

 質:

與題材內容、思想深度、寫作技巧等有關。

 量與質的建立,既與課程規劃有關,也與教

學引導有關。

(4)

積累甚麼?

字詞、文言認識、文化基礎、文學基礎 (例如必讀古詩文)…… → 培養語感

 現時積累的深度和廣度足夠嗎?

 積累有沒有效能?

有沒有偏頗或忽略甚麼?

怎樣幫助學生積累?

(教學與評估,有意識與潛移默化)

閱讀為本,重視積累

(5)

從一般現象看文本細讀的需要

為了完成閱讀理解 /練習而閱讀

→ 索然無味

少認真閱讀,少朗讀背誦,語感薄弱,

詞彙貧乏

→ 積累不足,影響理解和表達

文學閱讀量少,歷史、文化知識薄弱

→ 影響閱讀能力,特別是文言和具 深度的作品。

→ 影響深層意義的理解,例如主旨、

言外之音、文化象徵意義等。

(6)

從一般現象看文本細讀的需要

閱讀欠缺耐性 /忽視方法

(特別是對較多細節刻劃、有深層寓意 或較具思想深度的作品)

→ 不善於欣賞文學作品

→ 駕馭較複雜的或長篇的作品乏力

→ 思考公式化、概念化

→ 寫作表達:敘述描寫細節欠奉,用詞每多套 語,具體呈現粗疏

(7)

文本細讀,不是……

 不是只按文本理解,排斥「知人論世」。

 不是巨細無遺,不放過任何教學點。

 不是任何選取的教學點都詳細講解。

 不是只讀文本,排斥其他教學方法。

 不是「離地」的,無助於應付公開試。

 不是只適用於語文能力較高的學生。

(8)

文本細讀,講求

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質量和效能

 因應實際教學環境和篇章特點,選取恰當 的學習重點,對焦施教。

 以理解和賞析為本,既要避免只著重技法 辨析,也要擺脫刻意迎合考評題型的教學 方式 。

 帶領學生掌握理解和賞析的思路。

(9)

文本細讀,講求

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質量和效能

 重視積累。

 感受和欣賞篇章的思想感情。

 欣賞細節、具體呈現的形象等。

 欣賞寫作技巧。

 欣賞文詞之美、意境氣氛等。

(10)

教師解讀課文的三個階段 (鄭桂華):

1 普通讀者的自然閱讀,讀出個人的感受與理解

──「這篇文章表達了甚麼」

2 語文教師的「定位」閱讀,

讀出課文的教學價值 ──

「這篇文章可以教甚麼」

(1) 找出課文可能的教學價值點 (2) 確定教材的核心教學價值

教學的文本細讀

(11)

不妨看一看參考書,看一看他人對文章的解讀和 教案,以幫助自己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

3

為學生學習語文的 「定點」閱讀,讀出課 文 的課程價值──「這堂課應該教甚麼」

鄭桂華《初中教師語文專業能力必修》,重慶:西南師範 大學出版社,2012年

鄭桂華《中學語文教學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

(12)

吃透文本,蒐集資料,充分掌握

→ 吃透文本,充分理解

→ 知人、論世

→ 賞析、評論篇章

→ 出處、版本變化

→ 其他有關詩文、藝術作品等

→ 教案、評估材料

→ 短片、歌曲、其他網上材料

教學的文本細讀

(13)

 照顧校情,結合文本細讀的方向,擬定學習重點。

(分清教學主次。並適當結合語文基礎知識 /能力 的培養,例如劃分層次、重點文言句式及語譯

、概括段意等)

 建構文本的理解框架,深入淺出,引導學生掌握。

 因應難點,或作更有效的學習,擬定學習導引。

 思考教學流程和方法, 協助學生建立理解思路。

 課堂中通過評估促進教學。

 注意教學層次,照顧學習多樣性。

文本細讀與教學規劃

(14)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 赤壁:景物是怎樣的?

→ 懷古:懷想起甚麼古人、古事?與赤壁關係?

抒發怎樣的感情?

→ 相應的寫作手法

 《左傳.曹劌論戰》

建構文本理解框架——文題入手

(15)

 重點處理:

→ 欣賞不純粹是平鋪直敘,而是現實與回憶 / 想像交錯的悉心安排

→ 欣賞情節的嚴密、懸疑、曲折、張弛等

→ 欣賞敘事中具體呈現的細節

→ 掌握情節的變化及由此帶來感情的變化

(*避免只是辨析人稱、記敘手法等 )

建構文本理解框架——情節欣賞

(16)

建構文本理解框架——人物形象欣賞

 重點處理:

→ 留意人物的出場安排

→ 了解人物的變化,如感情、行動等

→ 難點是間接描寫,要重點處理

→ 欣賞細節的刻劃,思考背後的意涵與情感 例如語言反映人物性格 ? 刻劃準確 ?

→ 引領學生從欣賞到學習有意識地觀察人物 (*避免只是辨析人物描寫手法 )

(17)

建構文本理解框架——寫景狀物欣賞

 重點處理:

→ 引領學生從欣賞到學習有意識地細緻觀察。

→ 分辨描寫對象。是個別還是整體 ?

→ 固定視點 ?視點轉移 ?視點是怎樣的 ?

→ 從哪些方面刻劃描寫對象 ?

→ 描寫對象的特徵是甚麼 ?怎樣具體呈現 ? (不濫用陳言套語)

→ 概括描寫對象形成的氣氛、狀態等。

→ 為甚麼選取這樣的描寫對象 ?

(18)

→ 景/物與情的關係 ? (借景抒情) 寫景狀物的目的是甚麼 ?

→ 有助具體呈現物象的描寫手法,例如間接描寫、

感官描寫等。

→ 具體形象呈現:修辭豐富 ?字詞樸素 ? 用詞準確、多樣 ?

(*避免只是辨析直接與間接描寫、視點、感官描寫

、動態與靜態描寫、修辭等 )

(19)

 以豐子愷〈作父親〉 和徐國能〈咖啡隨 想錄〉為例,分享文本細讀和教學的各 種可能方向。

 具體教學層次、流程和方法,還待老師 因應校情細心設計。

作品選讀

(20)

文本細讀:

閱讀教學課堂反思

豐子愷 (1898-1975)

〈作父親〉

(21)

〈作父親〉以平凡的生活片段為題材,內容和文字淺白,

細節刻畫具體,初中已適合講授,高中也可以藉此重溫 讀寫要義,或選取表達手法作深入分析,或聚焦於立意 深入討論。 教學目標視校情而定。可選取的教學點豐富,

學生容易吸取養份,對學習寫作亦有幫助。

取材自平凡的生活,以小見大,立意深刻之餘,又具延 伸討論價值。

觀察深入,記事見詳略變化,人物刻畫形象生動,善於 呈現細節,對學習記事寫人有極大幫助。

謀篇佈局有獨到之處。

文字淺白準確,平淡中流露真性情。

為甚麼選〈作父親〉?

(22)

 整體校情的思考

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

 閱讀教學與閱讀理解,初、高中銜接?

 積累的重要:字詞、語文知識、文學、

文化 ……

 朗讀培養語感

初中閱讀教學的思考

(23)

字詞積累的重視 :

1 多積累詞彙,掌握更多具表現力的詞語。

2 多在閱讀中積累字詞,少孤立地學習。

3 多讓學生讀出聲音,多查字典,自己解決生 字深詞的問題。

4 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在教學中有意識地不斷提 醒,經常重複,強化印象。

(24)

朗讀的角色

* 對現代文與文言文學習同樣重要

 有意識製造朗讀機會,設計朗讀方法,培養語感

 讀準字音、斷句、停頓、語調等

 體會句式的意義

 體會感情,掌握文意

 朗讀與默讀的配合

(25)

豐子愷其人其文:

可能的關鍵詞:白馬湖、緣緣堂、弘一法師、

以小見大、童心、率真 、《緣緣堂隨筆》

豐子愷漫畫:

漫畫、竹久夢二、古詩今畫、兒童相、

明川《豐子愷漫畫選繹》、護生護心、

《護生畫集》

教學的文本細讀

(26)

創作時地

 篇末顯示創作日期「二十二年五月二十日」,

1933年。

1933年春天,緣緣堂落成,一家遷入新居。

推斷本文寫於此時。

 緣緣堂位於故鄉石門灣,是豐子愷自行設計的 居所。1938年毀於戰火。1985年原址重建。

教學的文本細讀

(27)

發表與出版

初載於1933年7月《文學》

1949年前先後收入:

《隨筆二十篇》,1934

《子愷隨筆》,1940

《率真集》,1946

1949年後收入重新整理的隨筆集,文字有少量 改動。

現時的文本主要據 1983年《緣緣堂隨筆集》的 修訂本。

教學的文本細讀

(28)

1933年在世的子女:

 豐陳寶 1920

 豐林先 1921

 【豐寧馨 (軟軟) (胞姐女兒) 1922】

 豐華瞻 1924

 豐元草 1927

 豐一吟 1929

* 文章只提及元草的名字

教學的文本細讀

(29)

感謝小思老師主動協助向豐子愷的外孫女崔東明女 士(豐一吟的女兒)求證,解答疑問。

 事情應該是在緣緣堂發生的。

 「好來」:孩子看見小雞,大喊「好來」。「好來」

是石門話,「挺好」的意思。

 「坍牆圈」:住的地方外圍有牆,牆坍塌了,但房子 沒壞,仍住在原先的牆內。

 豐一吟應是當時最小的孩子,但她是「由奶媽 帶到自己家去餵奶的」。

教學的文本細讀

(30)

 提高個人的文學和文化素養

 深入解讀作品

 觸發更多教學靈感

 增加教學的談資

 引起學生的興趣,擴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 視校情決定增加文學、文化延伸學習

教學的文本細讀

(31)

 欣賞細節的描寫。掌握作者如何運用細節的描 寫,具體呈現事情的發展變化 (記事)和生動 的人物形象 (寫人)

 透過細節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深入理解主 旨。

 欣賞文章的謀篇佈局。

〈作父親〉教學目標

(32)

學習導引,甚麼一回事?

 細讀文本前,學生應該重點掌握甚麼,才可以促 進對整篇作品的理解 ? 例如:

→ 文體特點: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戲劇知識等

→ 知人論世:掌握時代背景,了解作者際遇

→ 思想文化:例如儒家思想

→ 字詞理解:重點字詞解說

→ 溫故知新:例如重溫學過的人物描寫手法、介紹未 學過的典故運用等

→ 其他:地理環境、名物知識等

→ 閱讀文本,初步理解內容

(33)

〈作父親〉學習導引舉例

1 觀看影片,通過豐子愷的漫畫初步了解豐子愷其人其畫。

例如:

 有情眾生:豐子愷的漫畫世界

 豐子愷漫畫作品藝術館展出 (24.5.2012)

 有情世界─ ─豐子愷的藝術

 5分鐘完豐子愷《護生畫集》:芸芸眾生就就是這樣活

(34)

2 欣賞豐子愷畫子女的兒童相漫畫。

(可以參考明川《豐子愷漫畫選繹》)

3 朗讀全文,感知作者的情意。留意讀準字音,嘗試讀出 節奏和感情。

4 嘗試劃分層次。

5 下列漫畫〈討價還價〉(莫一點、許征農編《豐子愷連環 漫畫集》,香港:明窗出版社,1979年,頁6。) 的情節 與文本相同嗎?試從事情的起因、經過、人物表現和結 果四方面談談。

(35)

文本細讀:第一層次 (1 - 3段)

孩子聽到小雞聲音自遠而至,紛紛衝出屋外 要買小雞。

場景:屋內 (樓上→樓下庭中) → 大門口

 以父親「我」的視角看孩子的表現。

 起筆:以小雞「咿喲」聲音自遠而至入題,亦以 小雞的聲音間接描寫鄉居的寧靜。

 第2段:由一個孩子寫到四個孩子同時的反應,節 奏迅速,聲音和動態一氣呵成。

→留意動態的細節描寫,具體呈現事情的畫面。

→反映孩子的感情狀態如何?

(36)

 第3段由樓上寫到樓下庭中,再寫到大門口,場景 過渡自然,怎樣做到?

 第3段怎樣運用間接的方法描寫孩子的興奮?

 第3段主要描寫元草的表現。元草當時只有6 歲,

父親在敘述中寫出他與其他孩子的不同。

→ 隨著事情的發展,元草的表現有甚麼變化?注意 細節的描寫。反映他的感情狀態如何?

→元草與其他孩子的表現有甚麼不同?

 場面有甚麼特點?

(37)

文本細讀:第二層次 (4 - 5段)

孩子看見父親出來,紛紛懇求買小雞。父親 經過思量,招呼挑擔的讓孩子看小雞。

 場景:屋外

 第4段描寫其他孩子和元草想買小雞的不同表現。

留意細節的描寫。

→ 其他孩子有甚麼表現?

跟父親未出來之前有甚麼不同?

→元草與其他孩子的表現有甚麼不同?

 第5段父親有甚麼心理矛盾?他有甚麼決定?

 第5段首次提到季節是春天,為下文作鋪墊。

(38)

敘述挑擔的讓孩子看了一會小雞,便冒上蓋 子,父親三度討價還價,交易不成,孩子開 始時充滿歡樂,最後以傷心、失望告終。

 第6段從籠子揭開寫到冒上。留意細節的描寫。

→視角:從高處向下望,逐漸移動聚焦 (鏡頭運用)

→小雞的聲音和形態

→孩子的動態和聲音 (反映感情狀態的變化)

→父親的感情因著孩子的表現而起了變化 → 導致後來 問價和討價還價

→挑擔的為甚麼要冒上蓋子?

文本細讀:第三層次 (6 - 10段)

(39)

 隨後寫三度討價還價。留意人物動態細節的變化

,以及蘊含的感情和心理狀態。

→ 父親:語言和對小孩動作的變化

→ 挑擔者:語言、動作的反應和變化

→ 孩子:隨著挑擔者不同的反應而起的各種反 應 ,大的、小的、元草,各有不同。

 本層次著重從哪些方面描寫細節? 動作、語言

(40)

孩子反應 父親動作 父親說話

悵望籠子的蓋,依附在我的 身邊,有的伸手摸我的袋。

小雞賣幾錢一隻?

這樣小的,要賣 二角半錢一隻?

可以便宜些否?

大的:脈脈含情目送。

小的:拉住我的衣襟而連叫

「要買!要買!」挑擔的愈 走得快,他們喊得愈響。

搖手止住 孩子們的 喊聲。

一角半錢一隻賣 不賣?給你六角 錢買四隻吧!

大的:鎖著眉頭不絕地探望 挑擔者的背影,又注視我的 臉色。

元草:喊聲變成哭聲。

用手掩住 了元草的 口,向挑 擔者遠遠 招呼。

二角大洋一隻,

賣了吧!

(41)

孩子反應及父親動作 挑擔說話 挑擔動作

悵望籠子的蓋,依附在我的身邊,

有的伸手摸我的袋。

一塊洋錢四 隻。

便宜勿得,

二角半錢最 少了。

挑起擔子就走,

逐漸走得快。

大的:脈脈含情目送。

小的:拉住我的衣襟而連叫「要買!

要買!」挑擔的愈走得快,

喊得愈響。

父親:搖手止住孩子們的喊聲。

沒有還價。 不停步,但略微 旋轉頭來說了者 一句話,就趕緊 向前面跑。

元草:喊聲變成哭聲。

大的:鎖著眉頭不絕地探望挑擔者 的背影,又注視我的臉色。

父親: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向挑 擔者遠遠招呼。

沒有還價。 說過便昂然地向 前進行。背影在 弄口的轉角消失。

元草嚎啕大哭

(42)

敘述對面大嫂勸慰孩子,又間接對父親還價 表示肯定。

 特意記述大嫂的說話,在整件事情中產生甚麼 作用? (解釋挑擔者的行為、間接肯定父親的做法;

襯托父親的世故、揭示大人都是懷著爾虞我詐,處處防 範別人的心計)

 或 可以刪去與大嫂有關的段落嗎?為甚麼?

文本細讀:第四層次 ( 11 段)

(43)

返回屋內,感到庭中春景與眼前的遭遇極不 調和。對孩子解釋交易不成的原因,在撫慰 孩子下次該如何做時,深愧要教孩子說謊、

耍心計而說不下去。

 場景:屋內

 元草和別的孩子對買雞不成分別有甚麼反應?

反映怎樣的感情狀態?與前文聽到「咿喲」聲 音衝出屋外的情態成對比。

文本細讀:第五層次 (12 - 15段)

(44)

 對於父親的解釋,小的和大的孩子分別有甚麼 反應?作者的刻劃合理嗎?

 說到下次買小雞該怎樣做時,下面這兩句話,

父親說不下去:

「看見好的嘴上不可說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說要」、

「看見好的嘴上應該說不好,想要的嘴上應該說不要」

→為甚麼本來想要這樣教孩子?

→為甚麼父親不說下去了?

(45)

 「在這一片天真爛漫光明正大的春景,向哪裏 容藏這樣教導孩子的一個父親呢?」

→他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一個父親?

→為甚麼要把春景形容為「天真爛漫光明正大」?

→父親對自己的表現,表達怎樣的感情?

(46)

豐子愷〈從孩子得到的啟示〉

 背景:阿寶和軟軟因遊戲而吵鬧起來,兩人先是 指責對方「不好」,繼而爭說「我好」。

孩子真是愚蒙。直說「我好」,不知謙讓。

所以大人要稱他們為「愚蒙」, 「童昏」,

要是大人,一定懂得謙讓的方法:心中明明認為自 己好而別人不好,口上只是隱隱地或轉彎地表示,

讓別人自悟。於是謙虛,聰明,賢慧等美名皆在我 了。

(47)

講到實在,大人也都是「我好」的。不過他 們懂得謙讓的一種方法,不像孩子地直接說出來 罷了。謙讓方法之最巧者,是不但不直說自己好

,反而故意說自己不好。

…………

……推想起來,他們常是誠實的,「稱心而言

」的;而我們呢,難得一日不犯「言不由衷」的 惡德。

(48)

豐子愷〈讀《讀緣緣堂隨筆》〉

 吉川君說我「真率」,「對於萬物有豐富的 愛」。谷崎君說我愛寫「沒有什麼實用的、不深 奧的、瑣屑的、輕微的事物」;又說我是「非常 喜歡孩子的人」。難得這兩位異國知己!他們好 像神奇的算命先生,從文字裡頭,把我的習性 都推算出來。

(49)

 我自己明明覺得,我是一個二重人格的人。

一方面是一個已近知命之年的、三男四女俱已長 大的、虛偽的、冷酷的、實利的老人(我敢說,

凡成人,沒有一個不虛偽、冷酷、實利);另一 方面又是一個天真的、熱情的、好奇的、不通世 故的孩子。這兩種人格,常常在我心中交戰。雖 然有時或勝或敗,或起或伏,但總歸是勢均力敵

,不相上下,始終在我心中對峙著。為了這兩者 的侵略與抗戰,我精神上受了不少的苦痛。

(50)

屋內

庭中

屋外 庭中

綜合整理 (場景變換)

(51)

角色 起初 → 結局 挑擔者 「咿喲」自遠而近

悠長的一聲「賣──小──雞──」,在弄 口轉角消失。

孩子 動作迅速,衝出大門

小的不肯進門,大的懶洋洋跟進來。

一片吶喊

小的繼續抽噎;大的靜下來,若有所思。

綜合整理 (聲音和情態變化)

(52)

屋內 屋外 屋內 人物

互動

屋內的孩 子回應屋 外的挑擔 者(咿喲)。

父親照顧 元草。

孩子轉向父親

→ → 大嫂與 父子

父親與孩子

孩子 感情

興奮、

熱切渴望

熱切渴望→熱愛→惆悵→不 捨卻仍心存盼望,希望父親 回心轉意→絕望傷心

空歡喜一場 無奈、傷心 父親

心理

擔心元草 安全

買與不買的矛盾→姑且看看

→體會孩子熱愛小雞→打算 購買→恐怕被騙→議價不成 而放棄

為結果感到 沒趣→自責 內疚

挑擔

綜合整理 (人物互動和感情變化)

(53)

大人

(父親、挑擔者、大嫂)

小孩

富於社會經驗 (世故),

知道要議價,提防被騙 / 保護自己的利益,務 求價錢合乎自己的經濟 原則。

沒有社會經驗,不通世故;

單純天真,不加提防;

沒有利益,只知喜歡不喜歡。

為了隱藏心思,不讓對 方識穿,不得不多思慮,

不惜說謊、不擇手段。

心地善良。容易交心,不懂 得隱藏喜惡,心想到的就直 接表現出來。

虛偽扭曲、有機心 /狡 詐。

率真。

綜合整理 (議價與主題)

(54)

 全文大量寫孩子買小雞表現的細節,目的是甚 麼?

表達孩子的率真善良,不通世故,喜惡沒有隱藏。

 具體寫挑擔者的無情、寫父親議價、寫大嫂的 一番話,目的是甚麼?

表達大人的世故、虛偽、懷有機心。

 怎樣表現主題?

以孩子光明正大,一片率真,襯托出父親/大人的世故、

虛偽和狡詐,從而肯定孩子率真的表現。

綜合整理 (表現主題)

(55)

 借日常小事寫出道理,寫得曲折。

 前文花了大量篇幅敘述買小雞不成的經過,寫得 曲折,讀者以為目的是批評挑擔者的無情,孩子 因買不成小雞而傷心,作父親的撫慰一番,顯示 父愛。

 末段一翻,原來是父親為自己議價,甚至進一步 想教孩子說謊而感到自責、內疚。

 全文藉孩子買小雞的率真表現,反襯大人的世故

,充滿機心,從而肯定孩子的率真。

綜合整理 (謀篇佈局)

(56)

 從哪些方面進行細節的描寫?

動作、語言(聲音)、外貌、心理

 何以見得孩子的表現率真?舉例:

→聽到咿喲聲,馬上放棄學習活動,迅速下樓,盡情 叫喊跳動,沒有隱藏興奮情緒。

→元草最小,且跳且喊且哭,又拉著擔子的繩子,沒 有隱藏興奮而又害怕得不到的情緒,情感自然流露。

綜合整理 (人物形象:孩子)

(57)

 何以見得孩子的表現率真?舉例:

→看見父親出來,一起包圍父親,叫喊「買小雞」,

愈喊愈響,元草索性拉住擔子的繩而狂喊,興奮雀 躍,熱烈渴望得到之情盡顯。

→看見小雞,一齊傾情叫「好來」,又忍不住伸手去 摸,興奮熱愛之情表露無遺。

→不論大小孩子,沒想過隱藏想擁有小雞的欲望。面 對挑擔者離去,愈大的表現較為含蓄,愈小的愈真 情流露,最終由喊叫至嚎啕大哭,不願返回家裏。

(58)

相類的賞析方法:朱自清〈背影〉

 事件發展的兩條線:

→ 父親買橘子的背影

→ 看著父親的背影 → 感情變化

→ 各自以動作詮釋情感

 鋪陳細節,具體呈現

→ 父親的形象 (外貌、行動呈現)

→ 父親的情感 (語言、行動呈現)

→ 作者的情感 (行動呈現)

→ 朱紅的橘子 (象徵)

陳嘉英《閱讀力》,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8年

(59)

 教學問題:重視程度?如何處理?

 省略號與破折號的運用

「咿喲……」、 「但你們下次……」、

「賣──小──雞──」

 比喻的處理:

「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聽見行人的腳步聲而飛 去一般」、「好像許多活的雪球」

 文言或不常用詞語的處理

冒上、岑寂、春晝、駘蕩、軟語、柔條

綜合整理 (字詞與語文知識討論)

(60)

 容易讀錯的字:

挑擔、屏除、點綴、蹲集、揩拭、抽噎、競指

 「二」和「兩」的分別

 是「低迴」還是「低徊」?

 可以用「咀」代替「嘴」嗎?

 「勸慰」與「撫慰」

 咫尺天涯、刁巧、屏除

 競指、悵望、蹲集、蠕動、揩拭、抽噎、略微 旋轉頭、嚎啕大哭、飛奔、昂然

綜合整理 (字詞與語文知識討論)

(61)

對於父親不說下去,有人認為說下去無妨,有人認為 不應該說下去。你贊成哪種看法?試說 明原因。

「競指一隻純白的小雞」,用「指著」代替「競指」

合適嗎?

文末「向哪裏容藏這樣教導孩子的一個父親? 」 可以改為下句嗎?

「不能容藏這樣教導孩子的一個父親。」

可以刪去與大嫂有關的段落嗎?為甚麼?

文章以〈作父親〉為題,能夠體現題旨嗎?為甚麼?

綜合整理 (延伸討論舉例)

(62)

延伸與比較閱讀

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1926)

豐子愷〈從孩子得到的啟示〉(1927)

豐子愷〈兒女〉(1928)

豐子愷〈談自己的畫〉(1935)

豐子愷〈告緣緣堂在天之靈〉(1938)

 明川〈從隨筆看豐子愷的兒童相〉

 梁實秋〈講價〉

延伸與比較閱讀

(63)

文本細讀:

閱讀教學課堂反思

徐國能 (1973 - )

〈咖啡隨想錄〉

(64)

 咖啡逐漸成為現代社交和生活的一部分。品嚐咖 啡也是一種生活美學。以此為題材,容易喚起生 活經驗,也可以藉此啟發思考。

 觀察深入,聯想豐富,感受深刻,立意新穎。

 層層開展,揭示立意,謀篇佈局有獨到之處。

 記敘、描寫、抒情、說理兼備,表達手法多樣。

 文章的觀點具討論價值。

 有利於多方面鞏固閱讀理解能力。

為甚麼選〈咖啡隨想錄〉?

(65)

關於作者徐國能

 臺灣七十後散文作家,大學教授,任教古典詩 學。

 出版的散文集有《第九味》、《綠櫻桃》、

《詩人不在,去抽菸了》等。

教學的文本細讀

(66)

本文 2007 年刊載於《聯合報》

2013年結集,收錄於散文集《綠櫻桃》。

 細讀文本,查找專有名詞,託朋友請教作者。

教學的文本細讀

(67)

 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 學習觀察生活,思考反省,積累材料。

 掌握作者深刻的立意,從而提出自己的見解。

 賞析作品的謀篇佈局。

 賞析多樣的表達手法。

〈咖啡隨想錄〉教學目標

(68)

 知性認識:

→ 文中出現一些與咖啡有關的名詞,例如:星巴克、

拿鐵、研磨器、濾紙沖泡、虹吸式、骨瓷杯等 , 借助互聯網的文字、圖片或短片等,開拓對咖啡相 關知識的認識。

→ 閱讀何炘基〈咖啡 ──── 禁品、寵兒、美人〉,增加 對咖啡流傳背景的認識。

〈咖啡隨想錄〉學習導引舉例

(69)

 閱讀徐國能〈咖啡匙舀走的生命〉,了解作者 對咖啡的愛好。

 你喜歡上連鎖咖啡店嗎?為甚麼?

 作者對連鎖咖啡店的看法,有哪些與你相同的 嗎?

 本文最終要討論的是甚麼主題?閱讀時,留意 作者怎樣層層開展,揭示主題。

〈咖啡隨想錄〉學習導引舉例

(70)

由連鎖書店說到樸實無華的小書店。

 據題目推測,內容應該是談咖啡,起筆卻是從 書店說起,由連鎖書店談到樸實無華的小書店。

(*提示學生思考這樣安排的原因)

 初則讚賞連鎖書店。

→ 摘錄讚賞連鎖書店的四字詞語。 為這四字詞語找 出證明。

→ 為甚麼連鎖書店受現代人 歡迎?摘錄關鍵句。

(* 進一步要求舉例說明「心靈」與「物慾」如何 獲得安慰)

文本細讀:第一層次 (第 1 段)

(71)

→ 以比喻刻畫形象:「紛紛亂世的桃花源」、

「暫時的心靈避難所」

(*比喻本質的理解?是否貼切生動?替代比喻?)

 轉折:表示較喜歡樸實無華的小書店。

→ 摘錄具轉折意思的的句子。

→ 為「樸實無華」這四字詞語找出證明。

→ 作者喜愛這種小書店,只是樸實無華嗎?你認為 還有甚麼?試提出來。

(* 人的味道、蒐書偶得的快感)

→ 為甚麼不乾脆說這類書店「落後」?

(72)

由連鎖書店說到連鎖咖啡店。

 對連鎖書店先揚後抑:「這樣的心理雖屬戀舊

,但更多的是對現代行銷的厭煩。」

→ 結合第1 段的內容,以列表的方式整理連鎖書店 和樸實無華的小書店的分別。

(* 表中該提供多少訊息?)

→ 「對現代行銷的厭煩」一句,反映作者對現代行 銷有甚麼不滿?

所有行銷手法都充滿機心,目的是追求更大盈利。

文本細讀:第二層次 (第 2-3 段)

(73)

 以「書店如此,其他的商行亦然,尤其當前在 台北街頭隨處可見的連鎖咖啡館」為過渡句,

由談連鎖書店過渡到談連鎖咖啡店。

 第3段開首說「連鎖咖啡店的口味如何見仁見 智」,「它真正的行銷點是在都會生活的象徵 意義上」,為第2 段連鎖咖啡店的鋪述作了小 結。

→ 據第2 段概括連鎖咖啡店在都會受歡迎的原因。

(* 留意作者運用聯想,具體呈現光顧連鎖咖啡 店上班族的面貌)

隨處可見、時髦便利、舒緩壓力、感覺瀟灑 (* 留意緊扣都會生活)

(74)

 連鎖咖啡店地處繁華,作者身處其中,感受卻 是荒涼。又說「這些連鎖咖啡店具體呈現了現代

社會的孤絕與荒謬」。

→文章用「荒涼」、「孤絕」等形容現代社會人際關 係。想想用其他詞語取代。 冷漠 /疏離

→怎樣從顧客與顧客、店員與顧客的關係呈現人際間 雖近卻遠的「孤絕」?

→比喻和象徵:「每一個座位都是孤島,有些晴有些 雨,鄰桌距離雖近冷淡確截然分明」。

(*比喻本質的理解?是否貼切生動?替代比喻?

晴雨象徵甚麼?)

(75)

由連鎖咖啡店說到小咖啡店。

 「這種冷酷異境與咖啡溫暖芬芳的本質並不諧 調,卻重新詮釋了咖啡的現代意義」

→「冷酷異境」對上文描寫的連鎖咖啡店作了小結,

「現代意義」進一步概括現代人對「冷酷異境」趨 之若鶩的原因。

→ 根據前段,「冷酷」除了體現在人際關係的「孤 絕」上,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金屬咖啡器具、咖啡製作、服務

文本細讀:第三層次 (第 4-5 段)

(76)

→ 綜合說明「冷酷異境」的意義。

人際關係的冷漠、金屬機具的冰冷、

機械化的製作、機械化的服務 (沒有人的味道)

→ 第3段末句是甚麼意思?

「巧妙地將消費者轉化為這部龐大行銷機器裏的 一個小零件,這正是現代化連鎖咖啡店的賣點」

→ 喝咖啡何以具有「現代意義」?

刺激靈感、享受休閒時光、商業方便、商業禮節 提神醒腦、象徵國際化、專業化與現代化

(*可進一步要求舉例說明)

→ 「而現代化正是一座圍城,外面想進去,裏面的 想出來」是以錢鍾書《圍城》一書為典故,諷刺 台灣人為了表現現代化,為了跟上潮流,紛紛往 連鎖咖啡店鑽。

(77)

 第4 段末開啟下文談手工小咖啡店。

 第5段回應第4段說的「咖啡溫暖芬芳的本質」,

描寫在手工小咖啡店享受咖啡的經驗,與第3段 連鎖咖啡店的「冷酷異境」成對比。

→劃分第5 段落的層次,以掌握在小店中從選豆子到 喝咖啡的過程。

→怎樣體現「咖啡溫暖芬芳的本質」? (*有人的味道) (提示:老闆煮咖啡的整個過程、老闆與顧客的關

係、煮咖啡的情景、小店的氛圍等)

→列表比較手工小咖啡店與連鎖咖啡店的特質。

(78)

 為甚麼改用第二人稱「你」?

 「你」懷著怎樣的態度享受整個過程?

悠閑、欣賞(生活美學)

有甚麼 感受? 親切、溫暖、平凡的日子充滿生機

 第5段是全文最多描寫的段落。留意具體呈現 煮咖啡的細節,形象生動鮮明。例如:

→ 比喻,例如「好耐性地介紹他的豆子就像介紹自 己的兒女一般」、「淡淡的芬芳竟如惜別後的思 念無限蔓延,令人醉倒」

(*比喻本質的理解?是否貼切生動?替代比喻?)

→ 感官感受: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 聯想:「那黑色的液體是繆思奔放的冥想」

(79)

由手工小咖啡店享受咖啡寫到在家裏製作,

與朋友共賞的經驗。

 自己煮的咖啡不完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友朋 促膝共賞的經歷,是人生美好的回憶。

→ 朋友「願意接納這杯不甚可口的作品,就像平常 容忍我這盡是缺點的朋友一般」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本段是甚麼意思?

→ 「太酸或太苦的滋味何嘗不是人生裏另一種懷念 的微笑」。解釋句意。

文本細讀:第四層次 (第 6 段)

(80)

由親手煮咖啡引向說理,道出製造與創造的 分野,強調創造的價值。

 第7段開首引用禪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 見水中天」和王安石「茆簷長掃靜無苔,花木 成畦手自栽」的詩句。

→ 說明甚麼道理?貼切嗎?

→ 有甚麼作用?

→ 按學情進一步讀整首詩,看怎樣「斷章取義」?

文本細讀:第五層次 (第 7-8 段)

(81)

 「親手焙成的咖啡並不以大量、質均的現代化 標準為目的,而以傳遞溫暖情感與喚起人生回 憶為樂,這也是創造與製造的分野。」

→ 以親手焙成和機器製造咖啡為例,比較創造和 製造的分野。 (*運用對比說理)

(82)

機器製造咖啡 (製造) 親手焙成咖啡(創造)

機械化大量生產 生產量少

產 品

以統一的配方和流程製造,

成品標準一致。(值均)

人手創造,成品有誤差,

難免不完美。

情 味

以大型金屬機具製造,有 固定的配方和工業流程,

只管工序是否合規則,沒 有感情,沒有人的味道,

予人冰冷的感覺。

懷著真摯的心,執著的態 度親手焙成咖啡,咖啡傳 遞的是溫暖的情感和創造 過程的美好回憶,有人的 味道,予人溫暖的感覺。

(83)

 第8段以上帝創造的完美,反襯人類創造總有不 完美。

 人類有創造的慾望,總想透過創造讓平凡的日 子充滿意義和色彩。只要人類願意創造,縱使 成品不完美,但仍是朝向建設更美麗的生活、

更美麗的世界邁進,表現出人類追求美好的存 在意義和價值。

(84)

層層開展,揭示主題 (顯示「隨想」)

 起筆不直接談咖啡,卻由連鎖書店說起,又由連 鎖書店說到樸實無華的小書店。

 寫連鎖書店又採先揚後抑的方法,寫得曲折。

 連鎖書店和樸實無華的小書店

襯托入題

連鎖咖啡店和手工小咖啡店

綜合整理 (謀篇佈局及表達手法)

(85)

 逐漸深入,通過比較開展機械與人工、冷酷與溫 暖的討論。

 由享受手工咖啡的經歷寫到親手煮咖啡友朋共賞 的經驗。

 由親手煮咖啡想到禪師「把手插秧」和王安石花 木「手自栽」的典故,藉此揭示主題,討論創造 與製造的分野,肯定創造雖有不完美,但表現出 人追求美好的存在意義和價值。

(86)

描寫具體,聯想豐富

 具體的描寫來自平日對生活的觀察,例如寫連鎖 書店。

 張開感官,運用感官感受,具體描寫經歷,例如 寫享受手工咖啡的經驗。

 聯想豐富,加強形象刻畫,例如運用比喻、示現 等手法描寫人和物。

 層層開展以揭示主題,亦見流暢的聯想。

綜合整理 (謀篇佈局及表達手法)

(87)

抒情說理,善用對比

 說理不走嚴肅思辯論證的議論方向,而是借逛書 店和喝咖啡的經歷,輕鬆自然地抒情和說理。

 多運用對比突出主題或看法。

綜合整理 (謀篇佈局及表達手法)

(88)

 刪去開首談連鎖書店和樸實無華的小書店的部 分,對表達主題會否更理想?

 讀畢全文,作者較喜歡樸實無華的小書店,還 有甚麼因素? 人的味道

 作者對連鎖書店的現代行銷感到厭煩,你的看 法怎樣?試以自己的經驗說明。

 作者形容連鎖咖啡店是「冷酷異境」,你同意 他的看法嗎?為甚麼?

綜合整理(延伸討論舉例)

(89)

文中引用禪師和王安石的詩句/典故,這部分可 以刪去嗎?為甚麼?

 除了作者的見解外,你認為手工創造還有甚麼 優點?試舉例說明。

 手工創造的哪些特點可能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 發展要求?

 在現代社會,「製造」盛行。 「製造」有甚麼 優點足以讓它在現代社會發展?

(90)

 詹宏志〈有咖啡的生活──之一〉

 黎紫書〈我在〉

 黃永武〈茶道之美〉

 胡燕青〈茶包〉

延伸與比較閱讀

(91)

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

 保持閱讀習慣,輸入源頭活水,教學才可以歷久常 新。

 多從學習角度想,教學才可以多變而又符合需要。

 吃透文本,教學佈置才得心應手。

 配合篇章擬定教學重點,教學重點和學情決定教學 方法、層次。

 不必受表達能力導向束縛,也不必受考評模式限制

,變為答題式閱讀。

結語

(92)

提升解讀文本能力的方法:(鄭桂華):

1 要大量閱讀。我們說培養學生的語感要多讀書,

同理,培養教師的「文感」也得多讀文章,並 且是閱讀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文章。

2 要閱讀一些優秀的分析文章,……還需要閱讀 一些文藝理論和教育學書籍。

3 要總結和掌握一些提高分析文本能力的方法。

(93)

 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彙、知識……

 可以培養閱讀理解能力,也足以應付閱讀 理解。

 可以培養欣賞分析能力,讓學生讀出樂趣

,從而培養閱讀的興趣。

 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可以讓學生學習描寫 細節,學習具體呈現事象的寫作能力。

結語:文本細讀可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 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就是我愛我現在

A1: 資訊系統的操作對於我們來說友善程度沒有那麼高,雖然它每年持 續的在改進啦,其實大家都知道 TIMS 非常的難用,從以前就通道說 TIMS

差不多都能把佛法說得頭頭是道。遺憾的是大都沒有實證

有人說自己對信仰很虔 誠,但是信錯了,卻是無比 危險。也有人說,我什麼都 不信,不信沒有了不起,不

從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發覺「主題說話活動」的確能讓學

這是針對特定人的特定事相來說,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怎麼知道 誰是阿羅漢?在《雜阿含經》第 1148 經(大正 2,頁 305 下-頁 306

從「【A Story】 以巴衝突介紹」的圖片及故事中,你覺得最特別或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在

張愛玲說:「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這句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