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病毒病害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病毒病害"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植物病理

病毒病害

以 合 成 聚 核 苷 酸 所 表 現 的 蛋 白 製 備 Tobamovirus 屬廣效性抗體 利用合成肽當免疫體

原製備具有廣效的抗體是一種實用的植物病毒診 斷 工 具 。 設 計 以 番 茄 嵌 紋 病 毒 (Tomato mosaic

virus, ToMV) 鞘蛋白基因序列為主體,加上病毒種

齒 舌 蘭 輪 斑 病 毒 (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 ORSV) 及 胡 瓜 綠 斑 嵌 紋 病 毒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 含表位基因的部分

核苷酸序列,組裝成一聚核苷酸。合成聚核苷酸總 共由 1136 個鹼基共價連接,以質體轉殖到大腸桿 菌中的 pUC57 載體中,再轉殖到 pET-28a 載體生 產表現蛋白,經純化的表現蛋白用以注射白兔生產 多原抗血清。利用西方墨漬法 (Western blot) 分 析,可檢驗本研究所生產的抗血清與相對應病毒反 應的免疫特性及抗原廣效性。製成酶聯抗體免疫酵 素分析 (ELISA) 試劑,以間接法試驗,除病毒種

Hibiscus latent Singapore virus (HLSV)以外,所有

供 試 tobamovirus 的 病 毒 種 包 含 CGMMV 、 ORSV 、 ToMV 、 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Plumeria mosaic virus (PluMV)、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 及 Wasabi mottle virus

(WMoV)都可有效被檢出 (

圖6-1)。

啤酒花矮化類病毒具感染力轉錄系統之構築與 其寄主範圍測定 自

GenBank 搜尋感染葫蘆科的 啤酒花矮化類病毒 (Hop stunt viroid, HSVd) (acc.

no. X00524),基因合成後構築於 Ti 質體轉型至農 桿菌,以農桿菌媒介接種葫蘆科作物花胡瓜 (品 種:鳳燕 )、西瓜 (品種:金蘭)、冬瓜 (品種:吉 樂 )、南瓜 (品種:仙姑)、夏南瓜 (品種:如意)、甜 瓜 (品種:銀輝)、絲瓜 (品種:七美)、苦瓜 (品 種:大美珠)、瓠瓜 (品種:永樂;葫蘆) 及茄科的 番茄 (品種:農友 301;玉女)、煙草等測試其寄主 範圍。接種後置於網室中觀察病徵發展,並以專一 性引子進行 RT-PCR 確認。HSVd 無病徵感染番茄 及煙草;葫蘆科寄主則感染花胡瓜,造成花胡瓜漣 葉及節間縮短矮化之病徵,絲瓜及甜瓜之病徵與花 胡瓜類似;西瓜、冬瓜及扁蒲病徵出現後植株出現 嚴重黃化,之後心葉出現褐化皺縮,逐漸死亡。

HSVd 無病徵感染夏南瓜及苦瓜。經 3 次機械接

種, HSVd 都未感染南瓜 (

表 6-1)。以感染 HSVd

的花胡瓜為材料,研磨汁液未消毒、 1 次及 2 次高 溫高壓消毒後接種於花胡瓜,觀察植株是否出現病 徵,未出現病徵植株再以 RT-PCR 確認無感染。接 種結果,未消毒汁液接種植株均出現病徵, 1 及 2 次消毒後類病毒即失去活性,所有接種株均未受到 感染。

6-1 利用西方墨漬法 (Western blot) 分析,檢驗合成肽 當免疫原「Fusion immunogens」製備的抗血清與 相 對 應 病 毒 反 應 的 免 疫 特 性 及 廣 效 性 ,M (Molecular marker), H (Healthy CK), 1 (PMMoV), 2 (TMV), 3 (ToMV), 4 (WMoV), 5 (CGMMV), 6 (ORSV), 7 (HLSV), 8 (PluMV)。

6-1 機械接種啤酒花矮化類病毒 (Hop stunt viroid) 分 析其寄主範圍

Host Infection Symptoms Cucumber + malformation, dwarf Watermelon + Severe yellow, gradually died Wax gourd + Severe yellow, gradually died Zucchini + symptomless

Melon + malformation, dwarf Sponge gourd + malformation, dwarf Bitter gourd + symptomless

Pumpkin ND -

Bottle gourd + Severe yellow, gradually died Tomato + symptomless

N. benthamiana + symptomless

植 物 病 理

(2)

百香果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 多元抗體 與專一性核酸引子開發 百香果

(Passiflora spp.) 台農 1 號為國內百香果之主力品種,以嫁接苗作為 種苗銷售,病毒病為影響百香果品質及產值最鉅之 病害因素,種苗之無特定病毒控管乃確保種苗品質 與百香果產值之重要關鍵。國際間百香果病毒紀錄 約二十種,病毒病可能隨種苗或果品輸入之風險相 對增高。因此掌握國外病毒發生概況,並開發其病 毒檢測試劑以提升自主檢測鑑定甚為重要。本研究 針 對 泰 國 新 發 表 之

Potyvirus 屬 病 毒 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 (Chiemsombat et al. 2014),此

病毒引起果實木質化,以基因合成法構築其全長度 鞘蛋白核酸片段於表現載體 pET28b(+)上,以及應 用

Escherichia coli (Rosetta) 細菌生合成系統進行

表現蛋白誘導與生產,以其作為抗原製備完成其多 元抗體 (#TeMV)。結果顯示#TeMV 多元抗體於間 接 式 - 酵 素 連 結 免 疫 吸 附 反 應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direct ELISA) 及西方墨點法 (western blotting) 兩種免 疫檢測法中,可檢出其同源之表現蛋白 TeBEP,以 及百香果上之其他種 potyviruses 包括 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 (EAPV) 、 Cowpea aphid borne mosaic virus (CABMV) 及 Soybean mosaic virus

(SMV) 等病毒。TeMV 和 EAPV 病毒多元抗體與 個別之抗原均有免疫交互反應,因此 EAPV 多元抗 體也可同時應用於篩檢 TeMV 和 EAPV。本研究設 計 1 組可鑑別 TeMV 之引子對,於 RT-PCR 法中可 專一性地檢出 TeMV 核酸片段。本研究所開發之 TeMV 多元抗體及其核酸檢測用引子對,使得國內 對百香果病毒診斷鑑定之檢測試劑更臻完備,提升 對百香果病毒自主檢測之鑑定能力。

簡易設施內十字花科葉菜類及萵苣主要病毒 病害調查與診斷 隨機採集簡易設施內十字花科

葉菜類 -小白菜、青梗白菜、葉用蘿蔔、芥菜葉片 分 別 以 蕪 菁 嵌 紋 病 毒 (Turnip mosaic virus ,

TuMV)、菸草嵌紋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胡瓜嵌紋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 花 椰 菜 嵌 紋 病 毒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甜菜西方黃化病毒 (Beet western yellows virus,BWYV) 及蘿蔔嵌紋病毒 (Radish mosaic virus,RaMV) 血清進行檢測,單一病毒感

染情形以 TuMV 感染情形較為嚴重 (依序分別為 24、25、20、35%),BWYV 次之 (依序分別為 8、

8、6、10% );二種病毒複合感染以 TuMV 與 BWYV 為主 (6–12%),TuMV 與 CMV 複合感染為 0–1%,

TuMV 與 RaMV 複合感染為 0–4% (

表6-2);以上

述六種血清及 ELISA 分析法進行種子檢測,調查 結球白菜 (玉豐、綠陽)、不結球白菜 (三鳳、鳳珍、

鳳山白菜 )、甘藍 (夏秋、高峰、朱翠)、油菜 (秀 珍、阿茵 )、蘿蔔 (明和、高雪)、 青梗白菜 共 13 品種 20 批號種子研磨液,目前未檢測出有病毒感 染。以萵苣嵌紋病毒 (Lettuce mosaic virus, LMV) 及 TuMV 兩種血清隨機檢測簡易設施內萵苣,LMV 病毒檢出率達 37%;檢測市售 10 批商業品種萵苣 種子, LMV 檢出率為 0–28%,TuMV 則未檢出 (

表 6-3)。

Burkholderia gladioli 引起的五種蘭花細

菌性葉斑病 採集自台中、彰化、嘉義、高雄及屏

東等地區的蝴蝶蘭、石斛蘭、文心蘭、萬代蘭及腎 藥蘭等多處蘭園植株發現在葉片呈稍為軟化,但表 皮仍硬的黑褐化且具黃暈的斑點,之後斑蔓延至全 葉呈黑褐化,在花蕾上呈現小的斑點及消蕾的徵 狀,經柯霍氏法則確認造成此徵狀的病原為細菌。

該細菌經生理生化測定為革蘭氏陰性,好氣菌,在 KB 培養基上不會產生螢光色素,在 NA 上為白 色菌落,培養後產生可溶性黃色色素,生理生化測 試 結 果 顯 示 該 病 原 細 菌 與 Burkholderia gladioli 的特性相近,以 Biolog 鑑定該病原菌顯示為 B.

gladioli。再以對 B. gladioli 具專一性的引子組

CMG-16-1/G-16-2 進行 PCR 鑑定,供試菌株可產

6-2 2017 年 1 月至 11 月南部地區簡易設施內十字花科蔬菜單一或二種病毒複合感染情形

作物

種類 採樣數

毒 感 染 種 類*

單一病毒感染(%) 二種病毒複合感染(%)

TuMV BWYV CMV TMV CaMV RaMV Tu+B Tu+C Tu+Ra

小白菜 150 24 8 0 0 0 0 12 0 0

青梗白菜 150 25 8 0 0 0 0 6 0 0

葉用蘿蔔 120 20 6 0 0 0 0 10 0 4

芥菜 100 35 10 0 0 0 0 8 1 0

* Tu+B=TuMV+BWYV;Tu+C=TuMV+CMV;Tu+Ra=TuMV+RaMV

植 物 病 理

(3)

6-3 市售萵苣種子之萵苣嵌紋病毒 (LMV) 及蕪菁嵌紋病毒 (TuMV) 帶毒檢定

購買地區 萵苣品種 病毒帶毒百分率(%)

LMV TuMV

南投 L. sativa var. capitata L. 3.5 0

L. sativa var. capitata L. 28 0

L. sativa var. crispa L. 5 0

台中 L. sativa var. capitata L. 8 0

L. sativa var. crispa L. 11 0

台南 L. sativa var. capitata L. 13 0

L. sativa var. capitata L. 7 0

高雄 L. sativa var. capitata L. 13 0

L. sativa var. crispa L. 0 0

L. sativa var. romana Hort. 5 0

生 468 bp 的專一性條帶 (圖

6-2),應用另一組專

一性引子組 BGRPF3/ BGRPR3 鑑定,供試菌株可 產生 350 bp 的專一性條帶,顯示供試菌株為 B.

gladioli。再以 f8-27/r1510 引子組增幅該病原菌的

16S rDNA 片段,進行定序與鑑定,確認病原菌與 GeneBank 中 的 B. gladioli strain ATCC 10248 chromosome 1 (accession number CP009323) 及 B.

gladioli strain BgHL-01 16S ribosomal RNA gene

(accession number JX566503),相似度達 99–100

%,綜合各項鑑定試驗確認引起五種蘭花葉斑病的 病原菌為 Burkholderia gladioli。測試市售 10 種 殺菌劑在一般推薦濃度下對供試病原菌生長的抑 制效果,顯示除歐索林酸外,其餘的供試藥劑均無 抑制效果。

柑橘品種植株黃化病因鑑別 調查台灣主要

的柑橘品種椪柑、柳橙、文旦田間黃化植株以釐清 罹患線蟲、疫病、萎縮病及黃龍病等黃化病徵之差 異處。於台南東山、台中豐原的椪柑果園,台南東 山、嘉義竹崎的柳橙果園、雲林斗六、古坑的文旦 果園進行調查。椪柑園中東山椪柑園 60%為黃龍病 感染,2%萎縮病、黃龍病複合感染;豐原椪柑園 80%萎縮病感染,無黃龍病感染。柳橙園中東山柳 橙園 80%黃龍病感染、6%萎縮病、黃龍病複合感 染;竹崎柳橙園萎縮病感染 60%,10%為萎縮病、

黃龍病複合感染。文旦園中斗六文旦園 80%黃龍病 感染,6%萎縮病、黃龍病複合感染。古坑文旦園 文旦株齡 30 年,罹病 4 年,全園 124 株,19% (23 株 ) 為 5 年生更新植株,100%黃龍病感染,線蟲 感染有 6 株,萎縮病、黃龍病複合感染 1 株,感染 萎縮病 1 株。全園明顯葉片黃化、枝梢葉片稀疏,

植株枝梢葉落乾枯褐化病徵經鑑定為疫病感染;萎 縮病株葉片無明顯黃化,部分枝條葉片褪綠縮小、

節間縮短;黃龍病株明顯黃化、葉肉黃綠斑駁。由 於椪柑、柳橙、文旦均易罹患萎縮病、黃龍病,而 田間疫病及線蟲可利用化學藥劑防治,故田間大都 存活著萎縮病及黃龍病病株。又萎縮病主要病徵為 葉片縮小、植株矮化,農民因考量收益,不忍砍除,

病株常任其於田間殘存多年,故於田間目前可見的 黃化柑橘植株仍屬黃龍病比率最高。

真菌病害

木瓜安全生產體系之建構 本計畫之目的為減

農藥及符合木瓜安全用藥規範,除了農藥之使用,

亦利用非化學合成農藥進行木瓜病蟲害防治,病害 防治方面施用亞磷酸可有效防治疫病, 4-4 式波爾 多液對於炭疽病菌菌絲生長、分生孢子發芽及木瓜 褐斑病菌分生孢子發芽之抑制率皆達 100%,石灰 硫磺合劑 1000 倍對於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發芽之

6-2 應 用 專 一 性 引 子 組 CMG-16-1/ CMG-16-2 鑑定 Burkholderia gladioli 的電泳圖譜。M 為 Bio 100 marker。1-10 分別為腎藥蘭 Bg1001、Bg1002、石 斛蘭Bg1012、Bg1013、萬代蘭 Bg1015、Bg1016、

文心蘭Bg1033、Bg1034和蝴蝶蘭Bg1037、Bg1038;

11 為正對照組;(-):負控制組。

植 物 病 理

(4)

抑制率亦達 100%。以石灰硫磺混合劑進行防治木 瓜秀粉介殼蟲試驗,由調查結果顯示,噴灑石灰硫 磺 混 合 液 之 木 瓜 秀 粉 介 殼 蟲 發 生 數 量 較 對 照 組 少,因此,石灰硫磺混合液具抑制秀粉介殼蟲發生 之效果。木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利用網室栽培、

種植健康種苗、清園、監測及適時使用非化學合成 防治資材 (亞磷酸、乳化葵花油、4-4 式波爾多液、

石 灰 硫 磺 合 劑 及 植 物 油 混 方 ) 可 有 效 防 治 病 蟲 害。本年度於林內鄉農會之木瓜農藥檢測共計 4 件,全數合格。

番石榴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之研究 番石榴

為台灣重要果樹產業之一,常見病害包括炭疽病、

瘡痂病及黑星病等,本試驗利用非農藥植保製劑,

包括農試所研發之香茅油製劑 A (銹躲)、香茅油製 劑 B (黴挫)、五倍子製劑 (活力能)、肉桂油乳劑 A (黑修羅)、肉桂油乳劑 B (炭無踪)、乳化葵花油製 劑 (葵無露);及 4-4 式波爾多液、石灰硫磺合劑 等,防治番石榴常見之真菌病害。試驗方式分為對 菌絲生長之抑制及孢子發芽之抑制,試驗結果,香 茅油製劑 (A)、(B) 及五倍子製劑 500 倍、1000 倍 及 1500 倍對炭疽病菌孢子抑制效果良好,抑制率 皆達 98%以上;肉桂油乳劑 (A) 500 倍對炭疽病菌 及瘡痂病菌菌絲及孢子抑制效果良好,抑制率達 86%以上;肉桂油乳劑 (B) 500 倍、1000 倍及 4-4 式波爾多液對炭疽病菌及瘡痂病菌菌絲及孢子抑 制效果良好,抑制率達 86%以上;肉桂油乳劑 (B) 500 倍及 4-4 式波爾多液對黑星病菌菌絲生長抑制 達 100%;石灰硫磺合劑 200 倍、300 倍、400 倍及 500 倍對炭疽病菌孢子之抑制達 83%以上;稻殼液 100 倍對炭疽病菌之抑制率達 98.9%。調查害蟲主 要有:節角捲葉蛾 (Spilonota rhothia Meyrick) 及 螺旋粉蝨 (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分別利 用蘇力菌 1000 倍及植物油混方 200 倍可有效降低 蟲害之發生。本試驗進一步進行田間整合性防治試 驗,慣行區之瘡痂病罹病率 49.5%,非化學植保製 劑防治區瘡痂病罹病率 50.5%。

近年葡萄晚腐病原種類鑑定初報 葡萄晚腐病

為 全 台 最 為 嚴 重 的 葡 萄 病 害 , 為 炭 疽 病 菌

Colletotrichum spp.引起之。自 2015 起於各地調查

枝條、周遭雜草、栽培草,或棚架上老化或枯萎之 葉片上病原菌存在況,結果顯示

Colletotrichum spp.

殘存於枝條、芽點、乾枯之葡萄葉的比率高。近年 文獻報導可知 Colletotrichum 菌株難以用型態作為 鑑定依據,而分子證據方面單一基因在炭疽病菌屬 內歧異度有限無法作為鑑定依據,需結合多重序列

分析 (multi-genes analysis) 比對才具代表性。選定 葡萄炭疽病菌株 F215071 做多基因序列鑑定,結果 與

C. viniferum 親緣關係最為相近。田間接種菌株

F215071 於 1 個月大之幼果,果實成熟後出現晚腐 病病徵,符合科霍式法則確認病原性。其他分析結 果亦顯示,除了

C. viniferum 外,引起台灣葡萄晚

腐病之病原可能包括

C. siamense 以及 C. fructicola

等,這些菌種根據國外文獻報導亦具引起葡萄晚腐 病 之 記 錄 ; 另 還 有 其 他 疑 似 新 種 之 Colletotrichum,在田間對葡萄之病原性仍有待進一 步確認。

作物疫病之研究-百香果疫病 臺灣的百香果

(passion fruit, Passiflora edulis) 主要產區在南投縣 埔里鎮,台灣百香果疫病 (Phytophthora blight) 於 1976 年首次被報告,2016 年 10 月在埔里百香果栽 培區爆發一種嚴重病害,估計發生病害的田區約 300 公頃,造成嚴重的減產,估計損失一百萬公斤。

病徵主要出現在果實、幼葉與新稍,病徵初期出現 水浸狀病斑,爾後提早落果、落葉以及新稍枝條呈 現褐化、枯死,造成平鋪棚架上的百香果茂密枝葉 層出現缺口;在少數的植株主莖幹上出現褐化的壞 疽斑,最後可造成植株死亡 (圖

6-3)。2016 年 10

月在南投縣埔里鎮 19 處百香果栽培田取回病組織 分離病原菌,分離之部位有葉片、枝條與莖部組 織,以及取自南投縣魚池鄉的一處百香果育苗場出 現莖基部腐敗疑似疫病的幼苗,共獲得 52 株疫病 菌 (Phytophthora sp.) 菌株。由形態與分子生物資 料,這些菌株被鑑定為

P. nicotianae。以孢子懸浮

液接種於百香果果實上,結果顯示幼果、成熟果以 及無論有沒有傷口處理接種 5 天後皆可出現與田 間相同的病徵,再經接種在嫁接苗上,接種 7 天後 開始出現幼葉水浸狀病斑與枝條褐化之病徵,與田 間病徵相符。本研究顯示, 2016 年秋季造成埔里 百香果大減產的病害是由疫病菌

P. nicotianae 所引

起,將進一步探討此病原菌在田間的生態與防治方 法。

水稻稻熱病菌致病型與水稻抗性關係之研究

稻 熱 病 為 國 內 水 稻 栽 培 面 臨 最 主 要 的 真 菌 性 病 害,為有效提昇水稻植株對稻熱病抵抗能力、預防 病害發生並配合政府農藥減量政策,

抗病育種成為最有效的手段。希冀了解水稻抗病基 因與病原族群間交互作用關係,本研究利用麗江新 團黑穀單基因系 (LTH MLs) 針對國內稻熱病菌 進行毒力分析。在 195 株 2017 年收集之稻熱病菌 株對 LTH MLs 及 21 個國內水稻商業品種之致病性

植 物 病 理

(5)

檢測結果,LTH MLs 以 IRBLta2-Re、IRBL12-M、

IRBL9-W、IRBL20-IR24 及 IRBLkh-K3 等品種抗 性 最 好 ; IRBLks-F5 、 IRBLa-C 、 IRBLt-K59 及 IRBL3-CP4 等品種抗性最差。國內水稻商業品種以 TNG84、TCS10、TNG73、TNG79、TC192 及 TK8 等品種抗性最佳; TK14、TN11、HL21 及 TK9 等 品種抗性最差。分析 2017 年收集之 373 株稻熱病

菌株

Avr-gene 分佈狀況,超過 8 成以上菌株可增

幅出

Avr-Pita、Avr-Pik、Avr-Pib 與 Avr-Pi9 無毒力

基因 PCR 產物,而 Avr-Pizt、Avr-Pia 與 Avr-Pii 的 檢出率為 51.7%、44%和 0%。以無毒力基因組成 進行病原族群親緣性分析,結果顯示東部地區菌相 組成結構與西部地區不同,而菌株致病力分析則以 西部地區較強 (圖

6-4)。

6-3 百香果疫病造成百香果植株大面積枝葉焦枯 (A)、大量病果被棄置於溪谷 (B)、成熟果 (C) 與未熟果 (D) 果腐、

葉枯(E)、稍枯 (F)、果實內部腐敗 (G),以及莖部壞疽 (H) 與幼苗枯死 (I)。

6-4 2017 年水稻稻熱病菌在台灣的族群地理分佈圖,顯示東部地區菌相無毒力基因 Avr-gene 組成結構明顯與西部地區 不同。

植 物 病 理

(6)

仙履蘭莖腐病菌的寄主範圍測試 仙履蘭莖

腐病 (stem rot of Paphiopedilum) 的發生,係由

Fusarium oxysporum 所引起。罹病株植株心葉基部

開始呈現,然後經下位葉基褐化腐敗,而其維管束 已出現褐化病徵。維管束褐化病徵延伸而下,初期 會導致 1–2 條根根腐,嚴重時整個根系發生根腐與 植 株 死 亡 。 取 供 試 植 株 仙 履 蘭 (Paphiopedilum

Yi-Ying Morning sun)、蝴蝶蘭 (Doritis pulcherrima

x Phalaenopsis meteor, A2225)、蕙蘭 (Cymbidium

ensifolium, Rainbow) 、 文 心 蘭 (Oncidium Honey

Angel)、春石斛 (Dendrobium nobile)、秋石斛 (Den.

phalaenopsis) 與嘉德麗亞蘭 (Cattleya sp.) 等 7 種

蘭科作物,進行仙履蘭莖腐病菌供試菌株 KYC-026 的寄主範圍測試。供試菌株培養於 PDA 斜面培養 基 7–14 天後,利用無菌水製備與調整孢子懸浮液 濃度至 1–4x10

5

spores/ml。於供試植株葉鞘部位利 用大頭針製造 7 個人工傷口,將 0.2 ml 的供試孢 子懸浮液緩緩滴於傷口上,再以透氣膠帶固定接種 部位,即完成孢子懸浮液接種手續,每供試植株接 種 6 株,並以接種無菌水為對照組。供試植株接種 3 週後,仙履蘭與蕙蘭的接種株有輕微病徵產生,

接種後第 7 週該些接種株的發病度 (0–3) 分別為 2.3 與 3.0,與其他供試植株的發病度有 5%的顯著 差異水準。而其他接種株與對照組,在試驗期間皆 無病徵表現。

荔枝炭疽病害防治技術之研究 本研究擬藉由

調查台農 7 號早大荔炭疽病感染情形以探討田間 適當防治方式。本年度研究首先在台南楠西及嘉義 農業試驗分所進行田間藥劑試驗,在開花期、開花 時遇到雨季、謝花後三時期施用藥劑賽普護汰寧、

亞托待克利及腐絕快得寧,於採收前調查。惟因氣 候因素,本年降雨量少且未遇颱風,台南楠西炭疽 病發病率低,嘉義分所果實則於成熟轉色至採收期 間,於大部份果實出現黑斑,且炭疽病菌分離率僅 5.41%,推測該黑斑並非炭疽造成,惟其確切原因 仍待探討。另外取台南楠西無病斑果實,25℃下保 濕 3、6、9 天後,調查斑點及果腐發生率,處理組 兩重複在 3 天時的斑點及果腐發生率數值較對照 組為低。此外,取 30 株先前收集之炭疽菌進行藥 劑平板試驗,菌株來源有高雄杉林、臺南楠西、嘉 義分所及雲林古坑。在 100 ppm 藥劑濃度下,得克 利、待克利對四個來源的菌株都有良好抑制效果,

甲基多保淨對高雄杉林、嘉義分所、雲林古坑三處 來源的菌株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克熱淨對高雄杉林 及臺南楠西菌株效果較佳,另嘉義分所及雲林古坑

菌株對腐絕快得寧較敏感。然而,高雄杉林的 C-71 菌株及臺南楠西多個菌株對甲基多保淨藥劑感受 性明顯下降,顯示此藥劑可能已不適宜在這些地區 繼續使用。

甘藷白絹病推薦藥劑施用時機及方法之評估

本研究於雲林縣水林鄉挑選 105 年夏作甘藷採收 時調查白絹病發病結果較為嚴重的 2 田區,分別為 位於大北段 (發病率 39.0%) 及灣東段 (發病率 39.4%)。兩區分別於 7 月 11 日及 7 月 15 日種植台 農 57 號甘藷,並於種植後 1 個月、1.5 個月、2 個 月灌注福多寧水懸劑 1,200 倍於植株莖基部,每株 停留 3 秒,每隔 10 天施藥 1 次,連續施藥 3 次。

另設 1 處理為種植台農 57 號甘藷 1 個月後,以福 多寧 1,200 倍噴灑地上部莖葉,每隔 10 天施藥 1 次,連續施藥 3 次。另設不施藥之對照組,每處 理各 3 重複。本試驗於 11 月 24 日進行採收,試 驗結果顯示甘藷種植後 1.5 個月後灌施福多寧藥 劑 之 處 理 組 , 其 白 絹 病 罹 病 率 及 罹 病 度 分 別 為 27.3% 及 8.9 %,相較於不噴藥對照組之 43.3% 罹 病率及 15.3%罹病度,顯著降低白絹病的發生,但 是若是以地上部噴藥的方式進行施藥則白絹病罹 病率及罹病度分別為 41.7%及 19.2%,與對照不施 藥無統計差異,對白絹病之防治無任何效果。另外 若於種植後 2 個月再灌藥則白絹病罹病率及罹病 度分別為 35.7%及 11.4%,雖可降低罹病藷之罹病 度但對罹病率無任何降低之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 若以福多寧進行甘藷白絹病防推薦以種植後 1.5 個月進行灌藥為宜。

細菌病害

台灣水稻白葉枯病菌病原型與水稻抗性關係 之研究 為了解台灣水稻白葉枯病菌菌株之病原

型種類與分布,目前利用含有單一抗性基因的近等 基因水稻品系 IRBB lines 檢測台灣田間白葉枯病 菌株之病原型,可將 76 個台灣白葉枯病菌株分成 18 群,106 年取從 7 個縣市收集來的 21 個台灣白 葉枯病菌株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主要屬第 5 和第 2 群致病型,其中以第 5 群(在 IRBB4, IRBB5, IRBB7 和 IRBB21 品系上呈現抗性反應)為最大族群、分 布亦最廣。另以 18 群不同病原型之白葉枯病菌代 表 菌 株 檢 測 國 內 水 稻 品 種 抗 性 , 高 雄 145 號 (KH145)、台中 192 號 (TC192)、台稉 8 號 (TK8)、

台稉 14 號 (TK14)、台稉 16 號 (TK16)、台農 77 號 (TNG77) 和台農 79 號 (TNG79) 等七個供試

植 物 病 理

(7)

品種均呈感性反應 (病斑長度大於 10 公分),顯示 供試品種普遍對國內白葉枯病菌不具抗性。。

苦瓜青枯病之病原特性分析

2016 年在屏東 地區一處以南瓜為根砧的苦瓜田區植株出現萎凋 病徵,莖部表皮及維管束褐化,切取莖部罹病組織 於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細菌大量泳出,疑似細菌性病 害,該罹病組織於 TTC 培養基分離出中間粉紅色,

周圍白色流質狀之菌落,與青枯病菌菌落型態相 似,該細菌經測試可誘導萬國士煙草葉片產生過敏 性反應。將該菌以 Biolog 細菌鑑定系統分析,屬 於

Ralstonia solanacearum。以青枯病菌專一性引子

Au759f 及 Au760r 及鑑別青枯病菌演化型之引子對 Nmult21:1F 、 Nmult21:2F 、 Numlt23: AF 、 Nmult22:InF、Numlt22:RR 對該菌進行複合式聚合 酶連鎖反應 (Multiplex PCR),增幅出 280 bp 及 144 bp 之特異性片段,將其鑑定為第 1 演化型之青枯 病菌。以 7 種碳水化合物測試該菌之生化型,結果 為第 4 生化型。將該菌株進行生理小種測試,可感 染番茄、馬鈴薯、甜椒、茄子等植物,鑑定為第 1 生理小種。因此鑑定所分離之青枯細菌特性為第 1 生理小種/第 4 生化型/第 1 演化型。將該菌分別接 種至南瓜及苦瓜植株,均可造成維管束褐化及萎凋 病徵,與田間所見相似,且可回分出相同細菌,確 認所分離的細菌為病原菌。

馬鈴薯關鍵性病害防治技術之研究 馬鈴薯痂

病 為 近 年 來 危 害 馬 鈴 薯 之 重 要 細 菌 性 土 傳 性 病 害,目前並無適當推薦藥劑可供使用,本研究擬藉 生物防治法評估防治馬鈴薯瘡痂病之可行性。將自 高雄美濃、甲仙區等 6 個地點收集之土壤進行土壤 放線菌分離,分離純化之菌株利用玻璃紙抗生法,

於培養基上進行對馬鈴薯瘡痂病菌之拮抗活性篩 選,結果顯示其中拮抗活性較佳之菌株共有 7 株,

其抑制圈直徑皆大於 2 cm,包括 35-2、43-21、

46-3、46-5、46-6、46-10 及 27-1-1。此 7 株分離株 進一步利用液態培養基於 30℃下搖瓶培養 7 天 後,分別取其濾液進行對馬鈴薯瘡痂病菌之拮抗活 性分析,結果發現菌株 35-2 及 43-21 之濾液具有 拮抗活性, 35-2 表現之抑制圈直徑可達 4.12–4.27 cm,43-21 表現之抑制圈直徑則達 5.23–5.63 cm,

顯示此 2 株菌之代謝產物中含有拮抗物質可抑制 馬鈴薯瘡痂病菌之生長。於溫室試驗中,澆灌 35-2 及 43-21 濾液之處理組其罹病度(disease severity) 分別為 28%及 35%,與未澆灌濾液之接種對照組 (罹病度為 61.5%)比較,可降低馬鈴薯瘡痂病之發

生,顯示 35-2 及 43-21 具有防治馬鈴薯瘡痂病之 潛力。

線蟲病害

蝴蝶蘭栽培介質食真菌性線蟲的調查 不定

期前往各地蝴蝶蘭園,採集栽培用水苔介質。每次 採集時,採取栽培盆上半部、根圈附近的介質,每 株採集 100g 的介質,每品種 3 重複。利用改良式 柏 門 氏 漏 斗 分 離 法 (Modified Baermann Funnel Method),取每份樣本 100 g,置於 60 孔目網篩上 (已鋪 2 張衛生紙),再將衛生紙摺好,避免底泥樣 本漏出。靜置 24–36 hr 後收集指形管中的線蟲懸浮 液,將分離所得之線蟲樣本,倒入直徑 5 cm 的玻 璃鏡檢皿中,以解剖顯微鏡進行初步鏡檢,再以挑 針挑取線蟲置於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記錄線蟲重要 分類依據之構造特徵,並利用數位相機 (Canon) 拍照記錄不同線蟲之重要特徵 (口腔、食道及生殖 系統等 ),由其蟲體之特徵判定科別、屬別,並計 算其數量。本年度 1 月到 11 月分 21 次分別前往彰 化、台南、高雄與嘉義的 27 家蝴蝶蘭園採集 61 個 蝴蝶蘭品種栽培水苔介質。結果僅在 6 個品種的水 苔介質中有分離到具口針的線蟲,介質檢測出具有 口針線蟲的品種比率為 9.8%,而蟲口數介於 1-6 nematodes/100g sphagnum,該些線蟲經型態鑑定為

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該

些線蟲有存在蝴蝶蘭的栽培介質中,但尚未發現有 危害蝴蝶蘭根部的病徵表現。而這些線蟲為何存在 栽培介質中,與其食性的生態行為皆有待進一步的 研究。

生物防治

開 發 具 有 誘 導 蔬 菜 作 物 產 生 抗 病 能 力 之 資 材 測 試 可 同 時 抑 制 多 種 植 物 病 原 真 菌 菌 絲 生

長的 36 株拮抗菌是否亦具有誘導蔬菜作物產生 抗病能力。結果發現有 11 個菌株可誘導胡瓜扺 抗炭疽病或白粉病,並測試其對胡瓜發芽及生長 之影響,結果顯示其不影響種子發芽且具有促進 胡瓜植株生長的效果。此外,測試不同施用條件 是否會影響拮抗菌防治胡瓜炭疽病的效果,在未 施 肥 的 條 件 下 澆 灌 一 次 拮 抗 菌 懸 浮 液 比 澆 灌 兩 次來的好,在施肥的條件下,可使拮抗菌防病的 效果更為穩定。

植 物 病 理

數據

表 6-1  機械接種啤酒花矮化類病毒  (Hop stunt viroid)  分 析其寄主範圍
表 6-3  市售萵苣種子之萵苣嵌紋病毒 (LMV) 及蕪菁嵌紋病毒 (TuMV) 帶毒檢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十七、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疫期間請隨時至衛生福利部疾病 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

而考量到 Covid-19 重症病患的需求,醫院的重症病床數量格外重要。根據統 計,在 OECD 國家間,每十萬人擁有之重症病床數量差距可達 10 倍(如下圖)。. 歐盟疾病管制局 (European

IRB 編號 SE20156A-1 計畫主持人 許佳茵 計畫名稱 思覺失調症病患疾病觀感對其遵囑服藥及精神症狀之影響 審查意見

拾柒、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請所有參與人員配合本局訂定因應新型冠狀病

精緻化飲食也日益增多。然而不良的生 活與飲食習 慣,正是導致各種慢性病、文明病的

•勤洗手及戴口罩,反映了甚麼 與公共衛生有關的關注點?而

這種免疫力的保護時間長短仍未有定論。以現有證據 顯示,對 2019 冠狀病毒的天然免疫力可能不會持續 很長時間。因此,即使曾患過

2019 冠狀病毒病的疫情仍在發展中。世界各地的 科學家不斷監測有關情況,包括病毒變種、接種疫